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精选15篇)

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 篇1

果园里,各种水果挂满枝头,你看那一串串葡萄挂在枝架上,那光彩夺目的葡萄早已勾住了我们的脚。它像一串串彩色的玛瑙,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透亮,闪闪发光。再看看八月成熟的石榴姐姐;它大胆地露出了果肉。一粒粒红彤彤的果肉害羞地躲在“房间”里。那十月份有什么水果呢?当然是桔子和柿子啦!黄澄澄的桔子像调皮的孩子,有的三五个挤在一起,有的三二个挨在一起,压得树枝公公弯了腰。一个个像红灯笼的柿子挂在技头说:“哇,我终于成熟了!”有些在树上和同伴推推搡搡,“我最红,最甜!”“对,我们都是果园里最甜美、最耀眼的!”

摘果子的姑娘们循声而去,望着成熟的果子,轻车熟路地摘下,把它们轻轻地放到篮子里,生怕踫坏果子。望着丰收的果子,姑娘们脸上笑开了花。她们一边摘果子,一边赞美它们:“你们可真惹人爱!”

果园里不仅有摘果子的姑娘,还有一些在果园里尽情玩耍的小朋友们。看,小朋友们拿着一张张洁白的纸和画笔,想把这个秋天画下来。他们拿着笔,用那五彩缤纷的色彩画着美丽的景色,像是要把秋天“收藏”起来似的。我想:或许是他们想用绘画的表达对秋天的爱吧!

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 篇2

一、走进生活, 注重观察

农村中丰富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灵感的来源, 学生在生活中要多观察, 多表达, 多练笔,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写作文的水平。在农村, 许多景色都是城市生活所没有的, 如小桥流水、春播秋收冬藏, 甚至一只麻雀、一窝蚂蚁, 许多的见闻和感受往往可以成为农村初中生作文中的独特内容, 细致观察、用心体会, 抓住对细节的刻画, 描绘出农村的田园诗画, 必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所以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

例如, 曾经给学生布置了一个 “观察庄稼人吃饭”的片段写作, 在交上来的学生习作中有这样一篇:“他见菜上齐后, 便忙提起筷, 端起大碗, 对着菜就是一夹, 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口中的米饭掺和了汤水, 撑的两腮鼓鼓的, 仔细一看, 一颗米粒调皮地挂在嘴角, 让人看了不禁哑然失笑。”这样的场景在农村中极其常见, 然而这段描写却非常成功, 通过对吃饭时庄稼人的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 以及拟人的修辞妙用, 传神地表现出了干完农活后庄稼人的那种饥饿的状态。

二、准确描述对象的特点

初中生作文的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细节描写得细腻、透彻, 能够使所描写的人物活起来, 并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农村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细节描写的课堂, 因为农村这块天然去雕饰的天地中, 人们的行为活动也更为自由和丰富,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 准确描述所观察对象的典型特点, 将所看到的典型行为进行描写。

例如在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卖菜的阿姨拿起了放在篮筐中的一把韭菜称了称, 递给顾客, 然后接过了顾客手中的钱。”对于这段描写相对比较空洞, 并且细节不够详细, 不能够准确的描写出卖菜阿姨的人物特点。老师首先可以对学生的这段话进行评价, 让学生意识到这段话描写的不足之处。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比如可以参考《变色龙》中契诃夫对奥楚蔑洛夫的官员气派的描述, 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抓住人物的核心特点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出来。学生在启发下将原来的文字改为:“卖菜的阿姨告诉了顾客韭菜的价格, 麻利地从篮筐中翻找, 找了一把新鲜的韭菜, 随手一甩, 韭菜上迸溅的水珠在空中闪着晶莹的亮光。她骄傲地对顾客说道‘看这把多新鲜哪!’顾客接过卖菜阿姨手中的韭菜, 认可地瞧了瞧杆秤上的斤两, 于是从口袋中掏钱递给了阿姨, 卖菜的阿姨接过钱数了数, 满意而大声地说道:‘正好正好, 下次再来!’”改后的文字就生动的刻画出了卖菜阿姨的特点。

三、多种角度集中描写

对于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为了避免描写单一, 还要训练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集中描写。教师可以通过对《社戏》中驾船去看社戏这段描述进行分析讲解, 鲁迅先生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将月夜行船之景、伙伴们的精神状态等多角度地描述了出来, 使这段描写成了文章的一大亮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以此提升作文细节描写的水平。

例如:学生有这样一段描述:“毕业后, 她来到农村的医院工作, 农村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 由于生活条件差、药物非常有限, 很多病人在医院没法医治, 对此这位姑娘感到很难过, 她凭着自己对工作的热爱, 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首先教师可以指出这段文字存在的问题, 文字只是单方面地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描写, 使得语句缺少表现力和感染力, 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多种角度地进行描写从而准确表达自身的感受。学生思考后改为:“以前, 农村的卫生条件是非常落后的, 通常人们得了病, 小病就在床上挨着, 大病就直接叫上儿女交代后事了。医院常常冷冷清清, 人们看急诊一般直接上医生家去找人, 而护士们在医院里扎堆儿干自己的私活。当她刚来到医院时, 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惊叹:‘专科医学院的学生到这里工作, 这可真是一只凤凰落到山窝窝里了’。就是这样一只从大城市飞来的凤凰, 来到这里一干就是十年。”这样一改, 从环境、语言等多角度加入的细节描写, 使得表达更加的生动, 也更富有层次化。

四、结语

农村初中生作文细节描写受到当地的教学条件和环境的诸多限制, 这就更需要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引导, 提升学生细节观察的能力, 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在写作的时候多进行思考, 使用适当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感受, 从而提升作文中细节描写的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作文细节描写;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在文字描述上更加的细腻,在情感表达上能更加接近作者的本意,给读者的感受更加的具体可感,容易让读者感作者之所感,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因此学生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写作意愿就要很好地掌握这种写作方法,把握好细枝末节并且进行准确的描述,从而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对于农村初中教师来说,要对症下药,从而提升学生在作文中细节描写的水平。

一、走进生活,注重观察

农村中丰富的生活是学生写作灵感的来源,学生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表达,多练笔,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写作文的水平。在农村,许多景色都是城市生活所没有的,如小桥流水、春播秋收冬藏,甚至一只麻雀、一窝蚂蚁,许多的见闻和感受往往可以成为农村初中生作文中的独特内容,细致观察、用心体会,抓住对细节的刻画,描绘出农村的田园诗画,必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所以老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

例如,曾经给学生布置了一个 “观察庄稼人吃饭”的片段写作,在交上来的学生习作中有这样一篇:“他见菜上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口中的米饭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仔细一看,一颗米粒调皮地挂在嘴角,让人看了不禁哑然失笑。”这样的场景在农村中极其常见,然而这段描写却非常成功,通过对吃饭时庄稼人的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妙用,传神地表现出了干完农活后庄稼人的那种饥饿的状态。

二、准确描述对象的特点

初中生作文的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细节描写得细腻、透彻,能够使所描写的人物活起来,并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农村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细节描写的课堂,因为农村这块天然去雕饰的天地中,人们的行为活动也更为自由和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准确描述所观察对象的典型特点,将所看到的典型行为进行描写。

例如在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卖菜的阿姨拿起了放在篮筐中的一把韭菜称了称,递给顾客,然后接过了顾客手中的钱。”对于这段描写相对比较空洞,并且细节不够详细,不能够准确的描写出卖菜阿姨的人物特点。老师首先可以对学生的这段话进行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这段话描写的不足之处。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比如可以参考《变色龙》中契诃夫对奥楚蔑洛夫的官员气派的描述,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抓住人物的核心特点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出来。学生在启发下将原来的文字改为:“卖菜的阿姨告诉了顾客韭菜的价格,麻利地从篮筐中翻找,找了一把新鲜的韭菜,随手一甩,韭菜上迸溅的水珠在空中闪着晶莹的亮光。她骄傲地对顾客说道‘看这把多新鲜哪!顾客接过卖菜阿姨手中的韭菜,认可地瞧了瞧杆秤上的斤两,于是从口袋中掏钱递给了阿姨,卖菜的阿姨接过钱数了数,满意而大声地说道:‘正好正好,下次再来!”改后的文字就生动的刻画出了卖菜阿姨的特点。

三、多种角度集中描写

对于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为了避免描写单一,还要训练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集中描写。教师可以通过对《社戏》中驾船去看社戏这段描述进行分析讲解,鲁迅先生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充分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将月夜行船之景、伙伴们的精神状态等多角度地描述了出来,使这段描写成了文章的一大亮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多角度描写的方法,以此提升作文细节描写的水平。

例如:学生有这样一段描述:“毕业后,她来到农村的医院工作,农村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由于生活条件差、药物非常有限,很多病人在医院没法医治,对此这位姑娘感到很难过,她凭着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首先教师可以指出这段文字存在的问题,文字只是单方面地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描写,使得语句缺少表现力和感染力,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多种角度地进行描写从而准确表达自身的感受。学生思考后改为:“以前,农村的卫生条件是非常落后的,通常人们得了病,小病就在床上挨着,大病就直接叫上儿女交代后事了。医院常常冷冷清清,人们看急诊一般直接上医生家去找人,而护士们在医院里扎堆儿干自己的私活。当她刚来到医院时,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惊叹:‘专科医学院的学生到这里工作,这可真是一只凤凰落到山窝窝里了。就是这样一只从大城市飞来的凤凰,来到这里一干就是十年。”这样一改,从环境、语言等多角度加入的细节描写,使得表达更加的生动,也更富有层次化。

四、结语

农村初中生作文细节描写受到当地的教学条件和环境的诸多限制,这就更需要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细节观察的能力,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写作的时候多进行思考,使用适当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感受,从而提升作文中细节描写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海波.细节描写让人物“活”起来[J].南方论刊,2010(3).

初中描写秋天的作文 篇4

我喜欢它淡淡的风和淡淡的云,喜欢它枫叶漫山的感觉,更喜欢晚上独自走在落叶覆盖的小路上,听青蛙跳出池塘的声音;小草里郭果唱歌的声音;偶尔,房子关灯的声音。当我读戴望舒的《雨巷》时,身边的草和花会围绕着我,成为我忠实的倾听者。他们为我演奏音乐。当时我仿佛在夜色的照耀下走进小巷,看到了那个如梦似幻的女人。

是的,我喜欢这种感觉,这种自然悠闲的氛围。秋天来了,我会坐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给金叶讲故事,告诉他们小红小红帽的孝顺和白雪公主的善良。

我会用我的笔为他们画一幅画,伴随着花茶的清香。我相信这个画面诞生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潮湿的土壤里定居了,明年秋天到来的时候还会继续听我给他们讲有趣的事情。

每年秋天,我都会和秋风一起玩耍,互相交谈。我羡慕她的自由,她羡慕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会玩很多不可思议的游戏:捏一个绿萝卜养在水里,晚上来个绿萝卜仙女舞。捡起一片刚从树上落下的叶子,帮助在水中迷路的蚂蚁。

在我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秋天的菊花和紫茉莉,枫叶淡淡地飘满了山,太阳反射着七彩的光。地上散落着苹果和橘子,附近的高粱散发着美丽的光芒。成千上万棵树的红叶在深秋变得越来越红。从远处看,它们就像滚动的火焰。秋风飒飒作响,卷起满地的落叶,像失去颜色的蝴蝶。这是我和绿萝卜姑娘跳舞。在那个略显悲伤的背景里,不远处,蚂蚁们正在勤奋地搬运食物。

深秋了,我想我会平静的走下去,一路收集着树叶上滚动的晶莹的露珠,看着淡雅的白蝶在淡淡的草色中翩翩起舞。

我会对床边的绿萝卜许个愿,希望在下一个秋天,我可以这么单纯,活的这么充实。这只是我的梦想和我的幻想,但它们是存在的。他们不一定没有生活,如果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他们在等待一个机会,去遇到一个愿意倾听他们的行动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人。我希望那个人是我。

初中描写秋天的景色写景作文 篇5

跟随者秋姑娘来到了果园,我看到了晶莹剔透的紫葡萄,走到葡萄架前闻一闻,真香呀!我迫不及待地摘了一个,轻轻地剥开了果皮,吃了一口,啊,酸酸甜甜的好美味啊!真让人回味无穷。我又看到了满树的苹果,它们像一个个小姑娘害羞的脸蛋,红彤彤的,真可爱!瞧,那黄澄澄的梨子,从远处看,像小灯笼又像小黄人,有趣极了!

秋姑娘又带我来到了公园。公园里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菊花,红色的菊花像在表演千手观音;黄色的菊花像女郎金黄的卷发;紫色的菊花像绣球,真美丽呀!

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 篇6

银杏叶,扇形,纹路清晰。秋风吹来,一阵摇曳。恰似一把翠绿的折扇,在风中摇摆。远远望去,那棵银杏很绿,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它们让秋天,充满了蓬勃朝气。

冬青叶,深绿,微尖。它们与别的树叶不同。在严寒的冬日里,其他的树叶都慢慢地谢落,凋零。唯有他们,愈长愈茂,越冷越绿。在秋天,它们挺直了腰杆,向冬天发起挑战。它们不惧严寒,不惧困难,只为迎接温暖的春天。是啊,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在途中所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算什么呢?我相信,它们一定会等到春天,历经了寒冬的考验,它们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谁说秋天只是绿色,金色的?你瞧,那漫山遍野的红枫叶哟!如同一团团烈火,熊熊燃烧。走近细看,一片片枫叶站在枝头,迎风舞蹈。伸手摘下一片,捧在手心:看,它小小的,薄薄的,很嫩,形状像人的手掌,又火红火红,惹人喜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连唐朝著名诗人杜牧,都给予了枫叶这么高的评价:那落满了霜的枫叶哟,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呢!“万绿从中一点红”枫叶,正是那绿叶从中的一抹红色,如同草坪上一朵怒放的鸡冠花,王冠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它是那么得无瑕,又是那么得娇艳。

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 篇7

进行自然环境描写, 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学会观察景物

平时要注意多观察, 养成对事物善于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只有去观察, 你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对事物有深入的体会。没有观察, 离开观察, 景物就不能鲜活真实起来, 文章就不能生动形象起来。观察是写作的前提, 要写什么景物, 就得去观察什么景物。

二、要掌握一些写景的方法

写景的方法有很多, 如点面结合法、动静互衬法、对比表现法、特写法、白描法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写景方法。

(1) 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法是指在对景物进行全面描写的时候, 还要注意对景物的某一点进行较细致的描写, 即在进行全景描写的同时也要注意特写。全景描写给读者展现的是一种整体的美;特写, 或者说对点的描写, 给读者展现的是一种细节美。由点到面的描写, 或者由面到点的描写, 才能将景物展现得充分、全面、真实、自然。

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 在写到紫藤萝花时, 就注意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 也就是由面到点的描写。“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 从空中垂下, 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上, 泛着点点银光”, 这是从“面”的角度来写的。“点”的角度, 写到了每一穗花和每一朵花的特征, “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这样的描写, 展现在读者面前, 会使人身临其境, 如见其景。

(2) 动静互衬法。

动静互衬法是指将景物的动态与静态结合在一起进行描写的手法。如《安塞腰鼓》一文开头写道: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 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接下来写到了腰鼓队打起腰鼓后那种磅礴的气势。这里是以静衬动, 为表现安塞腰鼓的壮阔和豪放蓄势。

(3) 白描法。

白描法是指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加以简单勾勒的描写手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在写到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时, 鲁迅先生对他做了这样简单的相貌勾勒: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 须发都花白了, 还戴着大眼镜。”“高而瘦”, “须发都花白”, “戴着大眼镜”, 这种简单的描绘, 将人物的外貌特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形象而逼真, 呼之欲出。

三、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借助恰当的修辞方法

比喻和拟人, 是我们在写景状物作文中使用最多的两种修辞方法。

比如在《春》中, 朱自清先生这样写春花: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在这里, 通过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 将春花尽放、姹紫嫣红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生动形象, 让人过目不忘。

拟人的修辞可以使山水有情, 花草有意。在《春》的开头这样写道: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在朱自清先生笔下, 春天俨然成了一位久别的老友, 在日思夜想之后, 当她款款向我们走来时, 我们感到那么亲切、高兴。之所以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正是拟人修辞的妙处使然。

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等句子, 通过拟人或比喻、拟人兼用的修辞方法, 使所写之物, 如人之行, 若人之态, 跃然纸上, 栩栩如生。

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有:

(1) 交代时令。

对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描写, 能够让我们知道故事发生的时令, 从而了解人物活动的环境。

(2) 渲染气氛, 为下文作铺垫。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 当“我”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进了家门时, 这样写道: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 散散落落的, 很不像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这里的自然景物描写, 既渲染了一种冷清和毫无生机的气氛, 也为下文爸爸的离世埋下了伏笔。

(3) 烘托人物的心情。

如《羚羊木雕》一文, 当“我”很不情愿地向好朋友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后, 一个人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这时, “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里的环境描写就烘托了“我”当时悲伤、难过的心情。

(4)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丑小鸭》一文中这样写道: “一天晚上, 当美丽的太阳正在落下去的时候, 有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丛里飞出来。”这里, 正是大鸟——美丽的白天鹅的出现, 从而引发了丑小鸭对他们的向往和追寻,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中作文人物描写方法训练途径 篇8

一、抓住人物特点

好的人物描写往往会把笔墨集中在最富有特征的一些部分,而舍弃了一些与人物精神、性格、文本内涵、事物情状等无关的东西。这些富有特征的部分,就是描写人物出彩的地方,就是人物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准确地写出人物的特点。

经典作品中人物描写很精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借鉴。《水浒传》在刻画人物的时候,通常都是以生动的肖像描写来展示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鲁达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是通过史进的眼睛来描述他的相貌的:“生得面圆耳大……腰阔十围。”只是寥寥几笔的外貌描写,就写出鲁达粗莽、正直的性格。对行者武松的外貌描写,只是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读者便可感受到武松英武、精明的性格。根据这一人物描写的写作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人物描写上拒绝“脸谱化”的描写,借鉴经典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时只取其神的描写方法。在布置“我身边的朋友、父母或者亲人”这一类作文的时候,笔者指导学生在肖像描写上达到突出人物个性特征的效果,并提高人物形象在文章中的清晰程度。经过指导,学生写出了传神的作品。有的学生写《我的父亲》时,通过写父亲的眼睛虽小却透露出星芒来表明父亲性格方面的精明。有的学生写《我的朋友》时,描述自己的好朋友长着白白胖胖的脸蛋,见人总露出憨厚的笑容,借此说明好朋友性格的和善可亲。教师通过这一种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式,让学生成功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使作文更为出彩。

二、进行细节描写

描写人物时,若从整体大局描写,能帮助读者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若进行细节描写,则能达到升华人物情感、突出人物精神层面的目的。细节描写是决定人物描写成败之所在。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去描写荣国府所使用的药材清单,这不是简单的笔墨浪费,这个细节突出了荣国府里贵族们的奢侈生活。又如,鲁迅在《孑L乙己》对孑L乙己的服饰进行了细节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這个细节描写既说明孑L乙己穷,也说明他懒,更表现了他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孑L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封建教育毒害之深揭示得十分深刻。细节描写对文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细节描写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学生寻找有效表达人物性格的“局部”与“细节”,并以此凸显人物的性格,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写作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细节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从细节认识他”的主题写作活动,指导学生着眼于局部,写出身边某个伙伴的性格特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写作眼光,拥有独特的写作切入点,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效果。

三、选取新颖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选取的写作角度不同,描写效果也不同。在人物描写方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本质的意识,指导学生学会选取新颖的角度,促使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好文章,让人读了眼前一亮。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深刻地认识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的亲人”这一类作文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某位亲人在外貌、性格上有什么特征,然后分析这位亲人的这些特征与其他亲人的不同之处,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一名学生说,与其他亲人相比较,母亲对于家庭开支的每一笔都能计算清楚,这是因为她的职业是会计,是由所从事的行业造成的。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父亲喜欢唠叨孩子的成绩,那是望子成龙的表现。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人物描写中立意更新颖。

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物描写技巧训练,是促使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意识的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人物描写技巧的有效方式。

描写秋天的树叶初中精彩作文 篇9

一阵秋风吹过,银杏叶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宛如无数金蝴蝶在空中漫天飞舞,镶了金黄色牙边的绿叶完全变成了金黄色,黄黄的条纹犹如一缕缕阳光照射在叶子上。抬头望去满树的金黄,飘落于树下,又成了一地的金黄。这使我不禁想起了郭沫若的一首诗“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我又从几棵树中间穿过之后,一株高大的火红身影映入我的眼帘,我的视线立即被吸引住了,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啊!叶红似火,在燃烧着,在跃动着,在旋舞着,整棵树严然就是一团巨大的火焰,明亮得简直有些刺眼了。走近细看,却又发现构成巨大火焰的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美:正的、歪的、直的、卷的、高高翘起的,倒吊在枝干上的,不一而足。有的叶尖稍弯,好像低着头诉说着什么;有的整片叶子都卷起来了,好像因为秋天的冷而蜷缩在那里;有的两侧微曲,好像双手合十祈祷着什么,更有的整片叶子都舒展开了,好像正享受这吹着的习习凉风。我捏着叶茎,来回搓动,它转眼间就变为一位美丽的芭蕾舞家,它旋转着,跳跃着,那宽大的裙摆跟着脚尖一起舞动,伴着秋之交响乐,跳出最动力的舞蹈。

梧桐树在无风时是美妙绝伦的,而它在微风中摆动时更是引人注目的。微风乍起,梧桐树仿佛瞬间活了起来,到处都充满着生机,到处都闪烁着生命之光。瞧!树枝在微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一片片翡翠般的绿叶在风中抖动着,像成千上万只绿蝶在翩翩起舞,又好似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正在大树上尽情跳舞,活跃极了。

又一阵秋风萧瑟拂过,穿过我的耳膜,飘过我的发梢,一片枫叶随风飞舞,似一只疲惫的蝴蝶,缓缓盘旋,亲吻过我的鼻尖,落在我的脚边,我似乎听见了枫叶心碎的声音,它终是摆脱不了命运的摧残,还是与树分离,虽然它看见了树眼里的哀痛。

描写秋天景色初中作文 篇10

秋姑娘来了,她使出浑身解数,让整个世界都变了模样,不信?你瞧!天空不像以前那么低沉,变得如此清淡高远了。夕阳照耀下的晚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再看那田野里,稻谷已经成熟,像铺了一地金子。果园里的果子都高高的挂在枝头,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满树挂着灯笼的是柿子。各种果实应有尽有,不可计数。小草也着急的换上了黄色的衣服,小花也打算离开妈妈的怀抱,准备来年再见!鸟儿们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得叫个不停,仿佛在欢迎秋姑娘的到来。成群的大雁也排好队伍去南方旅行呢!

啊!我爱这迷人的秋天!

秋天如此多娇

秋姑娘来到了果园,你瞧,石榴裂开了嘴,苹果笑弯了腰,柿子树上挂灯笼,苹果身上着红袍。这些水果好像都在欢迎秋姑娘的到来。

秋姑娘来到田野,田野里立刻变成了丰收的海洋。你看,那高粱都涨红了脸,豆荚鼓得涨包包,稻谷穿金甲,玉米红缨飘,农民伯伯满脸都是笑。

秋姑娘翩翩起舞到天空,你看,天上的白云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这时我仿佛看见了,白雪公主在和小王子尽情的在玩耍嬉戏,一会儿又变得无影无踪,我揉揉眼睛使劲的在寻找,可是无论如何再也找不到了。只看见那一群一群的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向着遥远的南方飞去。

秋姑娘像个魔术师,把秋天打扮的如此多娇!

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天空蓝蓝的,空气很清新;秋天的草地不再像春天那么绿,也不像夏天那么浓密,而是稀稀疏疏的,但坐在上面很柔软,很舒适,就像一块金黄的大地毯;枫树叶儿慢慢地往下飘,像一颗颗流星从天而降,迎来秋天的美丽!银杏树的叶子随风舞动,像一把把扇子,扇走夏天的炎热,迎来秋天的凉爽;果园里,红红的苹果、金黄的鸭梨和一个个灯笼似的柿子好象在争先恐后地说:“快摘我,快摘我!”勤劳的农民伯伯们高高兴兴地摘各种

各样的水果,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心里乐开了花

秋天悄悄地来了,来到田野里,来到小溪边,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大地在秋风的督促下,换上了迷人的秋装。 丰收的秋天

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爸爸决定带我去农村游玩。在农村我们看到一片黄灿灿的田野,上面长满了金黄的稻子,脱开外壳,里面就是像雪花那样的大米。田野还有挺拔的高粱,好象笑红了脸似的。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夹,像一个风铃在“沙沙”作响。你瞧,那软绵绵的棉花,白的像雪。你看,那红中带黄的小石榴龇牙咧嘴的笑着,有的竟然笑破了肚子。人们喜气洋洋地忙着收割,一阵阵笑声抖掉了脸上的汗珠。

我和爸爸走在农村小路上,头顶上不时传来嘎嘎嘎地叫声,抬头一看,原来是大雁排着人字形的队伍向南方飞去。小路的旁边有几棵苹果树,树上又圆又大的苹果,谗得

我直流口水。苹果树的旁边还有几棵柿子树,树上红通通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满了枝头。

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 篇11

鲁迅先生文章中的细节描写,“金刚怒目”式地将如匕如枪的文字刺向腐败的社会生活,塑造出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初中课文鲁迅小说中有着像生活一样真实、鲜明、典型的细节描写。

一、小说中外貌细节描写的刻画,让人物形神兼备

细节描写也常在外貌描写中使用。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只需抓住人物身上的某一特征,并对其加以描绘就能达到“借一斑观全貌”的目的。鲁迅在小说中常采用人物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主人公便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二、着力于环境物件细节,深刻揭露人物性格命运

人物离不开活动的环境,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带有特定的生活气息,反映出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如《故乡》中“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这一细节勾画了老屋的破败、冷寂的景象,既暗示了家庭的衰落,又烘托出“我”和母亲凄凉的心情,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的巨大变化,为下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的环境。

人物的性格特征与自己所使用的物件也有一定的联系,鲁迅先生注重使用典型物件道具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命运,如《故乡》中:“下午,他拣好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中年闰土特地挑选了“香炉和烛台”这一细节表明闰土已经信奉神灵,希望神灵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再联系前文,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闰土,不但接受并遵从了封建等级观念,而且已经虔诚地相信了鬼神,把自己的命运交给鬼神来安排。这样更加突出了闰土的悲剧性格。《孔乙己》中,孔以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三、引用典型语言表现人物心理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就是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习惯,能透露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思想观点、职业特点、心理状态,使读者听其言如见其人。如《故乡》中对杨二嫂刚出场的语言描写:“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通过这些语言,生动准确地刻画出她尖刻势利,爱搬弄是非的小市民嘴脸。《孔乙己》中作者描写孔乙己跟酒客们辩解时这样写道:“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在这一细节中,孔乙己他把“窃书”与“偷”“读书人的事”与别人的行为区别开来,在字面上作辩解,其实是无力的,只是玩弄概念。他想清白做人但事实上清白不了,事实上不清白又偏要争面子,竭力掩饰自己的劣迹,表现了他可笑可悲的矛盾心理。另外,在写掌柜子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时,“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一句话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一方面描写了掌柜子刻薄的心理,另一方面衬托出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四、动作的描摩,表现出深沉厚重的思想内涵

塑造人物,渲染环境,都是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社戏》中“摸”豆的动作细节,“月夜偷豆图”,展现的不仅是淳朴乡村少年的善良,更寄托了鲁迅的理想。这里所描绘的,“实在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的故乡图景。“摸”豆偷豆的少年天真淳朴,活泼热情,几乎没有受到世俗的沾染,保持了“童心”,鲁迅赞扬不失童心的真正的人,恰恰与那令人窒息的市侩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孔乙己在众人的笑声中,在“摸”出四文钱的窘境中惨然谢幕。凄惨的图画,悲酸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孔乙己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穷困潦倒而又清高迂腐,善良无能而又可怜可气。放弃与命运抗争,逆来顺受,自甘堕落。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尽管如此,对社会黑暗和冷酷的揭露,以及对群众麻木的的批判还是相当深刻的。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描写越生动传神,人物的个性就越鲜明突出,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 篇12

关键词:外貌描写,初中学生,特征,刻画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的体貌特征的一种描写方式,它是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精妙的外貌描写不仅可以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 映人物所 处的社会 环境和时 代特征,使读者能“处其境”、“见其人”、“感其情”,全面、完整地把握人物形象。

一、初中学生在外貌描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初中学生进行外貌描写的能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写公式化, 描写内容与具体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相割裂,不能反映人物特点,表现人物内心状态。2.盲目求全,不管三七 二十一,从头写到脚,把人物的眉毛、眼睛、鼻头、嘴都记上几十上百字,分裂、琐碎,不但不能使所记人物的状貌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反而令人看了就要莫名其妙甚至产生厌烦情绪。3.掺入过多的个人意愿,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就极力描写其美好资质,对于自己厌恶的人就夸张其丑陋相 貌。4.只进行平 实的叙述,缺少艺术 美感,文章语言平淡无味,笔下的人物形象苍白无力,不够传神。

二、外貌描写的方法

果戈理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 钥匙。”外貌描 写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因为它必须准确巧妙地传达人物的性格内涵,于无声处刻画人物的灵魂。那么,如何才能 让外貌描写起“钥匙”的作用 呢?笔者想谈 几点粗浅 的看法。

1.善于捕捉并精确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得自人物的印象也各不相同。观察人,宜从他与别人不同的地 方入手。莫泊桑学习写作时福楼拜就经常教导他观察要细致,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人物全部的精神本质,并使其区别于其他任何同类的人或物。鲁迅先生也有类似的经验,他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不过这只是一种比喻,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外貌描写都得“画眼睛”,而是说外貌描写要善于捕捉并精确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他东西,任读者自己补足。

2.兼顾静态写生和动态刻画

人物的外貌会随着境遇、年龄、职业的 改变发生 变化,所以对人物外 貌的描写 倘若仅仅 停留在表 面的写生,缺少深层的刻画,人物形象就会呆板、僵硬、失去 灵魂。因此,外貌描写不仅要描绘人物静态的“形”,还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将“形”的意义加以深化,写出人物动态的“神”,突出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使读者能由表及里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

3.合理安排外貌描写的顺序

外貌描写的一般顺序是依次描写年龄、性别、身材、长相、衣着、饰品,如鲁迅写孔乙己的外貌:“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年 间没有补,也没有洗。”写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 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但由于知觉选择性的关系,人物外貌中有特点的地方首先会成为被注意的中心。另外,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人物的出 场方式不同,对外貌描写的顺序也应该有所差异,或者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上到下。总之,外貌描写要 先把握人物体貌的基本特征,然后再进一步观察其他细节,寻找最佳角度表现出来。

4.真实再现人物的外貌

写人写事,必须先下工夫去观察。经过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外貌与内心并不总是一致,好人的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坏人也不全是瞎子、跛脚。在文学创作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真实感和个性表现,所以我们应当排除一切成见与偏见,平心静气地把人物的外貌以最严格的真实性再现于读者面前,使文章中的生活景象如同感动过自己一样感动读者。

5.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描写秋天作文:多彩的秋天 篇13

一片片的白桦树,枝条上都光秃秃的,浑身雪白,像穿着白裙子的小姑娘。在山上,在彩色的山林中,一片片的白桦树特别显眼,耀得你头晕目眩,这也许就是白桦林的魅力吧,给秋天景物添加了神圣。

杨树也是很有景色,那些大山杨,远远看去,在山坡上一片灰白,当你走到它的跟前,你就觉得虽然枝条落光了叶子,但是十分高大,十分挺拔。我们还特意去看那片小山杨林,远远地看,一片少有的翠绿,走到近前一看,果然树上飘动着绿色的叶子,给秋天一缕生命的色彩。

秋天的那么多红色叶子的树,红叶是秋天的象征,也是秋天的一大特色。秋风一吹,好多树的叶子都变红了,有金红、粉红、鲜红、深红等,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呀。红色在大山上特别多,红遍了山峦。我们眼前的山像被神仙用红染料染了一样,美的出奇。

抬头看看天,秋天的白云像一条条大鲸鱼,在蓝天的大海中高兴地游啊游的。蓝天下,山野中,一个明亮的湖面出现在眼前,那是一座很大的水库。阳光照在水库上,亮晶晶的,一看就像一面特大的大镜子镶嵌在山野间,仿佛是秋天的景物的梳妆镜。看着那美丽的湖面,秋天的景物在我心中更美了。

初中生描写秋天的作文 篇14

由于是刚进入秋天,天还是那么热,公园里的景色那么美丽,远远地看去,公园里的草地像一条条毛茸茸的毯子,铺在草地上,公园里的花开的更加鲜艳,有红色白色粉色黄色,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就像一条条彩虹从天上飘落下来,这时候走到近前,小草上面还有小水珠在太阳的照耀下,晶莹透明,像一颗颗珍珠,我真想和它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我开心极了。

一阵风儿吹过,有几颗珍珠被风儿吹了下来,旁边的小花也要动起来,好像在那里跟小水珠摆手,一朵朵小花像一张张笑脸,我也想变成美丽的小花和它们一起玩耍,多么美丽的公园啊,它在我心中就是最漂亮的图画。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服饰描写举隅 篇15

一、服饰显尊卑

古代服饰始终遵守“分等级、定尊卑”的原则,质地明贵贱、长短显身份、服色分地位。服饰是社会政治伦理秩序的表现,对各阶层服装穿着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即使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看到这些影子的存在。如“天使”的白衣,军营中的迷彩服,警察穿警服,和尚披袈裟等等。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是“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劝打范进嘴巴前“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横披”“油晃晃”活画出他是个“杀猪”的角,非常符合胡屠户的身份。

再来看一看鲁迅笔下对孔乙己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区区十三字,便点明孔乙己的尴尬处境。这件长衫成为孔乙己形象的标志符号,透露出他那被异化被扭曲的灵魂。孔乙己虽然具有“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双重身份,但是他既“进不了学”,不能进入上层社会而成为老爷,也不愿脱下长衫重返“短衣帮”,他实际上成了“短衣帮”的叛逆者、“长衫”的进犯者,同时成为人们所嘲笑和攻击的对象,因此,他成了社会的“零余者”,为社会所不容,他的出场,只不过成为咸亨酒店里酒客的一道“下酒菜”,为酒店徒增几声笑声而已,“没有他,人们也便这么过”。

小说《范进中举》中对张乡绅描写:“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这一身打扮一看就知道张乡绅是个封建地方官僚形象。

《送东阳马生序》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作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与学习条件的艰苦,强调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并不起决定作用,暗含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从服饰描写的分析中,我们感受到阶级社会地位的差异与无情,感受到小小的服饰背后一个又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物命运以及社会状态。

二、服饰现精神

郭沫若说过:“服装是文化的表征,服装是思想的形象。”人的性格、风度、气质、修养等是内在美的表征,这些特征与着装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蒲柳人家(节选)》中何满子的描写:“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农村孩子展现在我们面前,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情趣盎然,别具乡土风味。

《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中年闰土是“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表现了少年闰土的天真、健康、勇敢和活泼,中年闰土的憨厚、邋遢,生活的辛苦与无奈,活生生的一个农村老农民形象。

《云南的歌会》中对歌的年轻女子“穿了身毛蓝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对她的衣着描写,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可以看出福楼拜性格热情奔放,容易激动。

服饰审美是一种整体的美,不但展现出外部形态的美,而且还展现出了人物内在的精神美,还展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三、服饰凸性格

服饰与文学一直有着无法割裂的紧密关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服饰写人,以服饰画人,他们以形式各异的服饰包装出一个个鲜活淋漓的人物形象。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了头替他扯了好几回” ,“扯皱后襟”这一细节形象地刻画了胡屠户看风使舵、前倨后恭、看人下菜碟的货色,是市井小人的一个缩影。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糊,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使在冬天也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还被人疑心是“扒手”。这样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在生活上是极其简朴的,甚至是不修边幅的。

《孔乙己》中“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虽有夸张的成分,但“长衫”作为读书人身份的标志,可以看出孔乙己信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虽然“不会营生”,但也不愿脱下这一身又脏又破的臭长衫,重返“短衣帮”,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可以看出他的贫困与懒惰,以及他追求功名利禄、好吃懒做、自命清高、穷酸迂腐的性格特征。鲁迅先生简洁的白描,内涵如此丰富,这是通过服饰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典型。

《变色龙》一文多次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生动地传达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与思想起伏。写他“穿着新的军大衣”,这“军大衣”就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恫吓人的工具;第二次写军大衣是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话来交代的:“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揭示了他因“判”错了狗的狼狈相,借此摆脱自己的窘境;得知狗不是将军家的,他立即又神气起来,说了要法办狗主人的话。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巡警判断这狗可能是将军家的,他又为方才的得意忘形而恐惧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借大衣来掩饰刚才自己对将军的辱骂,掩饰他内心的恐慌。第四次写他“裹紧大衣”走了,反映出他要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觉,所以只好裹紧大衣灰溜溜地走了。作者就一件大衣的处理,将奥楚蔑洛夫惯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专横霸道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对服饰的描写与其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服饰的描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服饰造气氛

在特定环境下,服饰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比较注重“红喜白丧”,新娘红盖头,孝男、孝女“披麻戴白”。但在当今的婚礼中,新娘多身着白色婚纱,以示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神圣、完美;在丧礼中,经常采用黑色服饰,如佩戴黑纱,以示对逝者的深深悼念,渲染出一种特定的气氛。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绉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从此就要结束教学生涯,内心是万分悲痛的,他的这身穿戴烘托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气氛,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背影》一文中,父亲戴着的“那顶黑布小帽”,穿着的“那身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我”见到父亲那一身黑色装束的背影,触到“我”那根伤感的神经末梢,“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也折射出了“我”家境的惨淡,“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父亲的老境又如此颓唐,全文笼罩着忧伤的气氛。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时常会发现特定的穿着,营造出特别的气氛,暖色调营造出喜庆氛围,冷色调营造出悲凉氛围,淡色以示轻松,深色以示凝重,黑色以示庄重。

五、服饰助情节

文学作品中的服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不单是为了显示某一群体的身份、兴趣、爱好,而且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而存在。

《刷子李》以黑衣服的描写为线索,从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展开: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同时穿插进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为人物预设一个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徒弟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但大半天下来,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师傅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一部喜剧、闹剧,更是一部丑剧,根据“(皇帝)爱新装——(皇帝让骗子)做新装——(皇帝)穿新装——(皇帝)展新装”等展开情节。文章一开始就写到皇帝嗜爱新装成癖,为骗子行骗埋下伏笔,骗子抓住人们的自私、虚伪的弱点成功行骗,由于皇帝的愚蠢以及大臣的愚弄,致使出现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游行的丑剧,最后不懂世故、无所顾忌的小孩一语道破“天机”,石破天惊。作者用“新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满人物形象,骗子的狡猾,大臣的奉承,皇帝的昏庸,百姓的无知,人们都颠倒是非黑白,都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闹剧该收场了,涉世未深的小孩无畏地直面现实,寄寓作者对社会的希望。

综上所述,文章中的服饰描写,虽然看似平常,实际上对刻画人物形象、推进情节、表现主题等方面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神来之笔,读者不要轻易放过服饰描写所蕴含的信息,应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渠广喜.巧写服饰,略见一斑——浅谈服饰描写的作用[J].考试(教研版),2007,(8).

[2]胡涛海.着装见性格 服饰显命运——初中教材衣饰描写透视[J].语文教学通讯,2003,(8).

[3]谢镜鹂.服饰文化初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

[4]袁燕.服饰文化的语言解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4).

上一篇:纪检部述职报告下一篇:“责任与角色同在”课堂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