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建设范文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风建设范文(通用4篇)

行风建设范文 篇1

廉洁从教,落实责任目标

郭家堡小学

今年3月初,我校在赵天明校长的领导下,专门成立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小组,针对本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教育行风建设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将责任落实到人,把研究和解决好廉洁从政,廉洁从教问题抓好、抓实。

同时,确定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任务,有针对性的签订责任书,分解责任目标,严格落实责任目标任务,且每半年向教育局党委书面报告责任落实情况,对责任落实情况不好的或不认真落实的人员、分管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并上报教育局党委。

加强学习,提高自觉性

4月伊始,我校在本校多媒体会议室组织党员、教职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廉政法规,开展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局颁布的“十条禁令”。通过本次学习活动,增强并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工作的自觉性。

抓好制度的落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我校于4月中旬,在赵天明校长的领导下,通过讲党课,放录像,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校内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廉政和警示教育。通过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加强了师德建设,努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廉政工作的实效性

为了全面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校特于5月份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 “礼仪、诚信、和睦、爱心”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党风廉政工作的实效性,使我校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等五个方面取得新成效。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自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开展以来,我校一直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我校教职员工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6月初,“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标语醒目地悬挂在教学大楼上,使全体教职员工明确政风行风评议的意义和要求。与此同时,学校也将对外宣传作为重点,面向社会,发出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布政风行风评议的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建立专门的意见箱,收集群众意见,通过郭小网站、制作全新的宣传栏、校务公开栏,展现我校教育教学成果,宣传政风行风评议的意义、作用、要求。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走进每个教职员工心中,走进每位群众心中。

政风行风:

郭家堡小学召开行风政风建设动员大会

3月21日,郭家堡小学召开作风政风建设动员大会,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此次会议,我校校长赵天明做作风建设动员报告。会议由副组长张连桃主持。校长在报告中分析了当前教师中存在的九种不良倾向,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五抓”目标和要求:抓学习,提素养;抓发展,促均衡;抓建设,树典型;抓质量,提品位;抓整改,树形象。

分管领导、副组长张连桃就教师队伍作风建设提出了要求,她说,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作风建设活动十分必要,各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师作风转变,强力推进教育强镇建设。

会议在激情燃烧的气氛中结束,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工作,创新管理,为建设教育强校作出积极贡献。

社区教育进校园

——法制安全教育在郭家堡小学举行

4月中旬,由我校组织的“社区教育进校园”活动在郭家堡小学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与我校结对的路西派出所郭副所长作为主讲人,给全校师生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法制安全教育讲座。郭副所长主要围绕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防范、小学生防拐防骗等问题,结合近年来发生的校园重大安全事故的案例,给师生们剖析了当前治安环境及校园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成因,并现场教学生们背“安全防范八字口诀”来记忆一些实用的防护措施和技巧。整个活动过程师生互动频繁,气氛融洽。活动结束后,很多学生反映良好,都认为受益匪浅。

严格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的规定

为贯彻落实教育收费方针、和上级文件精神,4月 15日,我校严格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的规定,继续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实施违规收费责任追究制。

加大教育收费政策、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宣传

自开学到现在,我校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合理制定学校开支项目和标准,严禁将学校补助杂费等学校收费用于发奖金、补贴、津贴、实物等,严禁设立帐外帐和公款私存的现象。同时,加大了教育收费政策、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宣传,取信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办好教育的支持。

积极开展学校安全教育活动

5月7日—12日,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5月7日的例会上就安全工作做了商讨,并制订了“郭小小学安全教育周活动方案”,下午全体教师会上又予以布置,建立“安全工作,人人尽责”的意识。

5月7日,我校领导在升旗仪式上发表了题为《安全才能快乐》的国旗下的讲话。在讲话中,赵校长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并结合当前形势,就“校安加固工程”等工作进行宣传,要求全体教师牢固树立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积极行动起来,为学生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同时,我校还及时召开班主任会议,要求教师精心准备,认真上好“安全法制课”。

学校安全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郭小的目标是:真正地将郭小建设成“安全、文明、和谐”的家园。

做好总结制定整改措施

6月8号,我校对照本学期出现的政风行风问题和上级单位的有关文件精神,下一步,我们将把政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更重要的地位,通过例会学习和自学,努力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继续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对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检查落实,完善廉政档案;继续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标兵评选、爱岗敬业演讲比赛、党纪政纪知识竞赛等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等。以便使我们以后的工作更有成效。

领导信访接待:

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1、自开学以来,我校首先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领导机制,设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对群众来信来访做到认真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校领导都进行了及时的研究处理,努力做到了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4月份以来,我校坚持实行“谁接待,谁负责,谁处理”的原则,继续抓好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对教职工、学生家长、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分管领导做到了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减少和避免了群众的集体上访。

3、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我校多年来按照上级各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制度,设立了收费公示栏,把上级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公示,并公开了监督电话,将学校收费完全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避免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严格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

4、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5月份,我们学校根据,晋中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情况,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国“两会”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排查方案,实行了全天候领导值班,启动了日报告制。对重大紧急信访人和信访信息,做到了及时上报。确保了稳控工作的预防和化解。对上级排查交办的和我校新排查的矛盾及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好包案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对排查出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把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我校,确保大局的稳定,经缜密排查,我校目前没有发现不稳定因素。

5、认清形势,服从大局

我校把当前晋中市“两会”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当做政治任务来抓,精心谋划,认真组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继续对本存在的不安定因素进行认真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挡。认清形势,服从大局,从当前维护“两会”顺利召开的大局出发,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责任。

6、突出重点,强化稳控

我校 对上一级排查交办的不安全因素安排人员抓紧处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逐一领导包案,明确相关责任人,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重点是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对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有苗头的,要提前向局信访稳定办公室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化解处置工作,保证会议召开期间不发生来自我校的干扰。

7、保证时间,确保实效

班组建设范文 篇2

班组建设讲义

(2016.9)

讲课人:李卫东

内容介绍

第一节 班组建设概述

一、班组建设的概念

(一)360百科观点

(二)八九点班组建设专家团队观点

(三)北京光华管理学院老师观点

(四)综合观点

二、班组建设的目的和特性

(一)目的

(二)特性

三、班组建设的内容与责任

(一)主要内容

(二)谁的责任 第二节 班组建设解读

一、班组建设误区

二、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班组建设与班组管理的关系 第三节 班组长与班组管理

一、班组长角色认知

(一)班组长角色

(二)班组长素质要求与改善

二、班组管理

(一)6S管理

(二)PDCA循环法

(三)班前会

第一节 班组建设概述

一、班组建设的概念

什么是班组建设,这个概念有多种解释,主要向大家分享以下几个观点:

(一)360百科观点

班组建设就是通过导入方法、模式和工具,提升员工素质,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的一个持续改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班组成为规范、高效的作业单元,最终带来企业安全、质量、成本、效率的改善或提升。

(二)八九点班组建设专家团队观点(培训策划机构)班组建设是从班组管理模式升级到班组基础管理体系完善,从基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到基层员工队伍素养提升,从班组文化建设到员工潜能激活机制建设的全面、系统、持续优化的工程。

(三)北京光华管理学院教师观点

班组建设就是营造人人关心班组管理的大环境,有助于加强班组长的优势。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班组和建设的。班组是为了工作或者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企业中是根据工作需要组成的较小的基层单位。建设就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

(四)综合观点

班组建设是为了实现班组的目标(安全的、质量的、产量的、成 本的)而不断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改善、创新、提升的管理活动,既是一项工程又是一个过程。

二、班组建设的目的和特性

(一)班组建设的目的

总体目的:提升员工素质能力,发挥团队(集体)力量,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1.员工素质提升:文化、技能、协作精神、责任意识、自我管理(自信心和自我约束力)。

2.团队力量发挥:和谐、理解、支持、协作、奉献,核心是协作。

3.管理效能提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现场管理、安全效果、员工土气(精神)。

(二)班组建设的特性

1.时代性:不同时代班组建设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内容也是有差别的(绝对服从→承包责任→自主创新)。

2.行业性: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差异,重点有区别。3.个性化:班组长的风格和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班组建设的个性化特征,有精细型、顽强型、快速型,例如白国周班组就是个性化特征的具体体现。

三、班组建设的内容与责任

(一)主要内容

1.班组制度与规范建设:细化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流程、让 班组各项事务责任到人,标准精细,要求明确,流程顺畅,奖罚分明。

2.班组组织建设:以传统五大员的班组管理形式为基础进行再创新,实施全员管理模式,实现人人都管事,例如值班长制、今天我当安全员等。

3.班组目视和看板管理建设:“目视管理”不是为了“好看”,不是简单的“制度上墙”,目视看板必须与班组日常管理运营结合起来,实现目视管理的化育功能、激励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提醒功能„„

4.班组人才技能建设:技能和人才永远是企业的支撑,而企业人才培训的起点在班组,建立起班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机制,建立以实践为师、以同仁为师、以问题为师的学习机制,建立起班组的反馈、分享、反思系统。

5.班组长效机制建设:班组建设有标杆、有示范基地、有教练、有手册、有工具、有案例、有平台„„

6.班组创新建设:形成班组完善的创新提案机制,创新管理组织、创新激励制度、创新分享制度等。

7.班组人本激励机制建设:人本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以考代管、以罚代管等方式已落后于时代需要。管理方式要从“控制人、监督人、约束人”向“经营人、激活人”转变,健全班组的人本激励机制。

8.班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孕育在班组,班组的文化才是企业 文化的真正反映。通过“人人创文化工程”,健全班组文化理念系统、表现系统、化育系统建设,实现以文化规范人、凝聚人、激励人、培养人的功能。

当然,班组建设内容还可以有更多的表述。同时,班组建设内容也需要解决一个先后顺序问题,即基础性的还是制度规范建设,这点作为班组长必须清楚。创新、人本和文化建设是班组建设内容的高层次,也是追求的目标。

(二)谁的责任?

1.历史角度看班组建设责任

(1)党委抓:班组建设是精神阵地,党委抓合情合理。(2)行政抓:班组的任务是完成生产目标,行政抓理所当然。(3)工会抓:班组建设是员工管理,工会抓也没有错。(4)团委抓:班组建设涉及文明生产,团委抓说得过去。因此,我们常讲“班组建设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在开磷管理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党委领导下的工会负责,共青团参与。

2.现代管理角度看班组建设责任

现代管理模式提出“高层谋势、中层搭台、基层唱戏”。(1)高层谋势。班组建设工作是推进企业战略落地的最有效抓手,而企业高层又是班组建设的决策者、资源支持者,所以说班组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一把手领导不仅从政策上、资源上对班组建设寄予大力支持,更亲临班组一线,去班组观摩、辅导,这是对基层员工的最大肯定和激励。(例: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雄 到工业园食堂调研指导,与职工同吃同劳动)

(2)中层搭台。在很多企业,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企业的中层如车间、部门的负责人认为企业班组建设是职能推进部门的工作,与己无关,更有甚者对班组建设泼冷水。而实际上,班组建设是中层管理者的第一面镜子,中层管理者其日常工作就是抓班组管理,班组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反映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及成效。所以,班组建设是中层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是中层管理者抓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工作的根本抓手。中层管理者是班组建设的辅导者、激励者和推进者。

(3)基层唱戏。班组建设真正的主角是基层员工!无论是促发展、还是搞创新,最终都必须依靠人的主动性;无论是抓安全、还是抓生产,都必须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无论是塑文化、还是促管理都得依靠员工的参与。这一切的基础工作,都在班组建设中进行,依靠班组中的每个成员。如果班组建设未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争创”的大环境、大氛围,必然会落入形式主义的泥淖(nao,指泥坑)。因此,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责任,就在于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让基层员工成为班组建设的主角。

这就明确了班组长和员工是主角,车间部门领导是推进者。

※延伸阅读

我国班组建设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初期(1949~1978)班组建设特点:按上级指令性计划完成生产过程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并有一套适应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以行政权力为中心、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班组管理规范和管理作风。

标志性班组:被誉为“我国班组建设摇篮”的著名先进班组马恒昌小组、大庆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进队、郝建秀班组、赵梦桃班组、“毛泽东号”机车组等先进班组。成为推动 7 我国工业革命和企业进步的先锋和旗帜。

班长特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拼命干活、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老黄牛精神、集体广义观念强。

职工追求:崇尚大公无私、苦干实干、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

时代亮色: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翁。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时期,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1)

班组建设特点:企业经营机制转变,不再单纯以完成工作计划为最终目的,以班组承包制和经济责任制指标为主要工作目标,开始实行经济核算、控制成本。

标志性班组:抓斗大王包起帆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吊装班、青岛港务集团集装箱码头吊桥队许振超队。

班长特质: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应是懂经济、会管理、扛指标、能算账,打开了科学管理和创新思维之旅。

职工追求:当技术能手、练技术绝活、追求岗位自学成才。

时代亮色:工人不再傻大黑粗,成为崛起的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劳动者。第三阶段:中国加入WTO,国企进入国际舞台(2001~今天)

班组建设特点:开始站在以人为本的战略高度,追求品牌和个性,着力创建工人先锋号及学习型、团队型、安全型、自我管理型的高效班组,更注重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建设,出现一大批以班组长命名的团队、班组和流水线,并出现由班组长创造的班组管理模式。

标志性班组:长春一汽的王洪军班、东风汽车公司的国华班、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0所的唐建平班组、大家熟知的白国周班组等。

班长特质: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要求,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和具有现代企业意识的基层管理者,会帮员工职业规划,为班组设置愿景,具有个人魅力和感召力,会运用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把班组创建成善于创新、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细胞。

职工追求:开始把做高级技师、首席工人、蓝领精英当成职业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出现了以个人命名的操作法和创新成果。

时代亮色:工人靠劳动致富成为现实,高级技工、蓝领精英成为高劳动价值、社会希求人才。

★问题思考

1.班级建设的含义与内容 2.我的班组有什么特性?

第二节 班组建设解读

一、班组建设误区

就目前看,班组建设问题上存在以下误区:

(一)认知上的误区。将班组建设等同于班组管理,以班组管理代替班组建设(概念不清);层面上班组建设是工会职能,班级中就是班组长的事,忽略了班组员工功能发挥(职能定位不清)。

(二)内容上的误区。班组建设就是定制度、有台帐、有管理组织、开个会学习一下,注重硬件忽略软件,以偏概全。

(三)形式上的误区。以检查、考核、评比、搞活动代替班组建设,表面热闹丰富内在空虚(建设形式表象化)。

二、班组建设存在问题

(一)上层缺谋划,中层缺推动。

(二)没有标准,完全根据单位、班组自己的理解去做。

(三)班组的班委职责含混,作用发挥打折扣。

(四)员工参与度不高,失去建设的基础。

(五)班组长素质总体不高,观念陈旧缺乏创新。

(六)基础工作不扎实,制度多台帐乱。

(七)班委只当传声筒,没有目视化看板管理。

(八)缺少目标引领,没有自信氛围营造。

(九)没有持续性,松一阵紧一阵。

(十)外部条件影响,搬迁、分散。

三、班组建设与班组管理关系

(一)两者概念认识:班组管理是企业职能体系中以实现班组职能为目的,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物力、财力为目标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活动。班组建设是为改进班组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而采取的各类措施和组织的各类活动。建设比管理更丰富,管理是建设的要求,但建设超越管理。

(二)两者的联系:两者的根本目的虽然都是为了实现班组资源的效能最大化,但两者的实现方式不同,班组管理的实现方式是直接的,班组建设的实现方式是间接的。

(三)两者的区别:

1.直接目标不同:班组管理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班组建设是以改进班组管理为目标;

2.任务不同:班组管理的任务是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激励、控制、服务,班组建设的任务是建立管理机制、引导科学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奠定管理基础、开展促进管理的活动;

3.范围不同:班组管理的范围是班组中的内部资源,班组建设的范围则包括一切有利于班组管理改进的班组内外部资源;

4.特点不同:班组管理具有短期性、直接性,班组建设由具有长期性、间接性。

※延伸阅读

2009年3月30日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的企业班组建设内容

(一)班组基础建设。要根据生产(工作)需要,坚持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精干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班组。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管理、安全环保与职业健康管理、劳动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5S管理、操作规程、学习培训与思想教育管理等班组标准化作业和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强信息记录、标准规范、定额计量工具及职工行为养成等基础工作。加强班组基本设施建设,加大资源保障力度,努力改善员工工作、学习和休息条件,适时推进班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班组现代科学管理水平。

(二)班组组织建设。完善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生产指挥、组织协调、岗位协作等职能,理顺运行机制,整合、优化班组各项资源,实现班组目标。

(三)班组创新建设。要把组织员工学习创造作为班组持续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攻关团队、创新小组、专业技术协会等形式,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完善班组创新成果奖励机制,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五小”(小改进、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小革新)、QC小组、班组劳动竞赛和降本增效等活动,提高班组自主创新能力,班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进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班组技能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性强的员工队伍为目标,通过读书自学、岗位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充实和更新员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服务水平、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五)班组思想建设。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职工头脑,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企业精神教育,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要紧紧围绕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提高经济效益等中心工作,结合班组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六)班组民主建设。要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坚持和完善班务公开、班组民主生活会、对话会等民主管理形式,保障员工享有对企业改革发展、班组生产目标任务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知情权、参与权,对班组经济责任制、奖金分配、先进评选等事项的参与权、监督权,以及平等享有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等权利。

(七)班组文化建设。要根据本企业文化特点努力塑造独具特色、凝聚员工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的班组理念。要通过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培育个人愿景,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和提升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制订和完善员工行为规范,推行与传播班组文化,塑造班组良好整体形象。

(八)班组团队建设。要以企业愿景为平台,把员工的个人愿景融入团队的使命中,培育员工共同价值理念和团队意识,建立班组良好的沟通氛围与沟通平台,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形成班组团队精神,加强班组间的协作配合,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一支精干高效的团队。

(九)班组健康安全环保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生命,结合企业和岗位的特点,大力开展班组健康、安全、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组 织员工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加强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增强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落实健康、安全、环保责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加强对危险源、污染源的控制。

★问题思考

1.班组建设与班组管理的区别。

2.结合本班组实际如何进行班组建设?

第三节 班组长与班组管理

由于班组建设内容丰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完成课程讨论很不现实,而且班组建设是一个全面、持续、系统的工程,需要上下的共同努力,所以本节重点放在班组管理的几个问题上,希望对班组长实际操作起到启发。

一、班组长的认知

(一)班组长的角色 1.班组长定义

班组的组织者、指挥者。2.角色

(1)对上级:执行者、责任者。

执行者:上级意图、政策的落实;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的建议。责任者:责任担当(员工问题、任务目标)(2)对下级:领导者、指挥者、教练。领导者:设立团队目标、激励机制、职工规划。

指挥者:为怎么做拿出行动方案、解决现场问题、合理调配资源(人、财、物)。

教练:示范、培训。

(3)对同级:合作者(支持、协作)。3.职责与任务

任务落实、团队建设、员工培训、安全巡查、计划制定、现场管理。

(二)班组长素质要求与改善 1.素质要求

三大类知识、四种技能、五大品德、六大意识。

(1)三类知识:专业知识(管理、安全、质量)、岗位知识(班组各岗位知识、制度)、辅助知识(电脑操作、公文写作、法律)。

(2)四种技能:沟通(开会、培训、汇报)、协调(员工间、外部、上级)、辅导(示范、解答)、解决(生产、生活、意外、困难)

(3)五大品德:诚信、责任、合作、执行、学习创新(通用素养)。

(4)六大意识:主动、流程、执着、品质、时间、目标(专业素养)。

2.改善方法

(1)学习力:持续加强学习,跟得上新知识(自我否定、自我超越)。

(2)转观念:不守旧不固执,接受新事物。(3)善总结:定期反思,找出得失,提出改进措施。(4)敢创新:有先行先试精神,在创字上做文章。(5)能坚守:百折不挠,不忘初心。

二、班组管理

(一)6S管理法(现场管理)

1.定义: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ty)的英文第一个字母表达。

2.方法:

(1)整理:将物品按必要与不必要进行整理归类。

(2)整顿:即将归类的物品进行分类放置,长期不用的处理,常用物品放置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简单明了的看板系统、准确定位、归类标识,做到一目了然。

(3)清扫:实行责任化、制度化,区域到人,去脏去乱。(4)清洁:维护结果,实行激励考核,保成果杜绝污染。(5)素养:日清系统,自动自发,又称“日清日结”(自律)。(6)安全:建立有效的保障系统。3.目标(效果):

(1)提升企业形象:整齐清洁的工作环境能吸引客户,并增强自信心;

(2)减少浪费:由于场地杂物乱放,致使其他东西无处堆放,这是一种空间的浪费。

(3)提高效率: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个人心情愉 悦;东西摆放有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搬运作业。

(4)质量保证:一旦员工养成了做事认真严谨的习惯,他们生产的产品返修率会大大降低,提高产品品质。

(5)安全保障:通道保持畅通,员工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会使生产及非生产事故减少。

(6)提高设备寿命:对设备及时进行清扫、点检、保养、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寿命。

(7)降低成本:做好6个S可以减少跑冒滴漏和来回搬运,从而降低成本。

(8)交期准:生产制度规范化使得生产过程一目了然,生产中的异常现象明显化,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作业,以达到交期准确。

案例:

一个招待所要接待重要客人,服务员要摆台,通常情况下20分钟就可完成,但由于物品放置混乱,缺少数量标准和标识,一张桌布就找了3次,结果花了近1小时。

4.来源:日本企业管理

5S管理最早起源于日本,因其简单、实用、效果显著,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并被许多国家引进。5S管理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与“人”,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

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提出的目标简单、明确,就是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科学合理的工作场所和空间环境,并通过5S管理有效的实施,最终提升人的品质,为企业造就一个高素质的优秀群体。

5S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人的品质,如果没有员工品质的相应提高,5S管理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早在1955年日本就提出了“安全始于整理整顿,终于整理整顿”的宣传口号。当时他们只推行了前两个S,即“整理、整顿”,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后面的3S,也即清扫、清洁、素养,形成了今天的5S管理活动,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随着日本的5S管理的著作逐 15 渐问世,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管理的热潮。二战后许多日本企业导入5S管理活动使得产品质量得以迅猛提升,丰田汽车公司正是5S管理的有效推行,奠定了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随着管理的要求及水准的提升,后来有些企业又增加了其他S,如:安全(safety)成为6S管理。1995年引进香港后进入内地。

5.关系与实施原则(1)关系

“6S”之间彼此关联,整理、整顿、清扫是具体内容;清洁是指将上面的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结果;素养是指培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开展6S容易,但长时间的维持必须靠素养的提升;安全是基础,要尊重生命,杜绝违章。

(2)原则

效率化:定置的位置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持久性:人性化,全员遵守与保持。

美观性:作新产品——作文化——征服客户群,管理理念适应现场场景,让人舒服、感动。

6.关键:坚持、决心。

(二)PDCA循环法

1.概念: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PDCA是英语单词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置)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2.原含义:

P(plan)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Do)实施:实施过程;

C(check)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act)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3.现代观点:

P(Planning)--计划职能包括三小部分:目标(goal)、实施计划(plan)、收支预算(budget);

D(design)--设计方案和布局;

C(4C)--4C管理:Check(检查)、Communicate(沟通)、Clean(清理)、Control(控制);

A(2A)--Act(执行,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Aim(按照目标 要求行事,如改善、提高)。

4.阶段内容或工作

P段:择课题、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定目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制定对策、制定计划。

D阶段:即按照预定的计划、标准,根据已知的内外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法、方案,进行布局。再根据设计方案和布局,进行具体操作,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C阶段:对策制定完成后就进人了实验、验证阶段也就是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除了按计划和方案实施外,还必须要对过程进行测量,确保工作能够按计划进度实施。同时建立起数据采集,收集起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等项目文档。

A阶段:标准化,固定成绩;问题总结,处理遗留问题。5.在班组建设中的运用

将PDCA循环应用到班组建设中,就是将班组建设工作检查总结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将班组的建 设工作不断优化和提升。

P阶段是班组建设的计划阶段:调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注意广泛意见。

D阶段是班组建设的实施阶段:也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得以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班组建设的实施应当参考前一阶段制定的班组建设相关制度、目标,结合班组建设的各项内容具体展开。

C阶段是班组建设的检验阶段:也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发挥作用的促进环节,同时也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保证。

A阶段是班组建设的改进阶段:也是PDCA循环控制方法促进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环节。

6.关键:理解、结合实际运用。

(三)班前会

班前会是班组管理的有效形式,但班前会的组织规范是良好效果的前提,否则就是形式主义,既浪费时间又引起职工反感。

1.班前会的意义

(1)有序安排,提高工作效率;(2)传达信息,保持良好沟通;(3)增强集团观念(团队意识);(4)引导良好班组氛围(作风、习惯);(5)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PDCA法)。2.班前会标准:四规范、六必讲。(1)四规范:规范时间(15~20分钟),规范程序(着装、列队、点名、讲评安排、呼号),规范内容(传达、总结、安排、交底),规范着装(检查服装与劳保穿戴)。

(2)六必讲:上级精神和政策必讲,存在问题必讲,工作任务必讲,作业标准和要求必讲,安全事项和环节必讲,安全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置方法必讲。

3.实施要求:精心准备,清楚表达,责任明确。忌时间太长、员工听不明白、无头无尾、点评没有根据、安排没有条理、传达照本宣科、说话没有精神。

4.准备工作:提前准备,熟悉情况,了解信息,全局意识,前瞻思考。

一次总结、一次安排、一次交底、一次传达(学习)、一次检查、一次感恩、一次交流、一次团队宣言、一天精神提振。(九个一)

案例:

(1)一个服务班组召开班前会,从列队点名到安排点评不到1分钟,这个班长的问题在那里?无会议规范,未进行准备。

(2)跳蚤理论:马戏团训练跳蚤采用玻璃罩,经多次碰壁后就形成标准。(强化理论)

6.分散班组班前会怎么开:微信会,短信会。

7.勤于沟通:和班委成员沟通,和带班人沟通,和上级沟通,和特殊岗位员工沟通。(针对班组长)

※延伸阅读

5+6卓越班组建设介绍

班组建设之目标定义:“全员自主管理、自主创新型班组是班组建设的最高目标。员工的创新是班组最有价值的资产,不懂得利用员工的脑力资源为班组最大的浪费,激活员工改善的智慧是班组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班组制度建设与班组现场改善,达到班组内“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

五型班组:即 “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和谐型、效益型”班组。

六化现场:即“目视化、规范化、傻瓜化、动态化、人性化、活性化”的班组现场。将班组建设总结为班组的“六项管理”,分别是“一个中心:以员工自主管理为班组建设的中心”、“两项基本:以标准作业和员工自主改善为基本”、“三点方法:以KRA法、ORA法、OEC法为推行方法”、“四会人才:会技术、会操作、会编程、会教导”、“五型班组: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和谐型、效益型”、“六化现场:目视化、规范化、傻瓜化、动态化、人性化、活性化”。

KRA法:意为关键结果领域,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聚集地。

ORA法:错误处理方法。

OEC法:全方位优化管理法,由海尔集团1989年创造的企业管理方法,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题思考 1.班组角色

班组建设(范文) 篇3

2011-04-11 10:56

一个概念、一项任务、一个组织的诞生都有他的背景,班组建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为何又引起那么多的人和组织的关注?大家从不同角度研究它诠释它,试图说明自己是摸到大象的人。笔者也权当模拟一下摸象人,谈谈自己对班组建设的认识和感受。

班组显然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有多人组成的组织。组织的存在,必然会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以及围绕使命和任务分工协作、资源整合运用、制度流程标准、激励考核、教育培训、学习变革等。这里面有几个要素,一是组织是有人构成的,对人的研究,人的素质、态度、技能、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二是组织的任务和使命,这里面牵扯到愿景目标、战略规划、工作计划、任务和目标,三是组织运作的资源分析,无论是内部资源还是外部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四是组织运作的制度、流程、标准和平台(信息化的网络),五是激励制度,六是学习、教育和培训。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谓的班组建设和企业管理性质和原理如出一辙,只是形体大小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对以上多种要素的分析综合来讲,我们期待的班组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呢?换句话来讲,我们做一件事情的价值何在?这就像说大到一个国家、组织、企业,小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何在?好像班组建设的深层次的思考是哲学的范畴,艺术的范畴,唯美唯善唯真,天道使然。我所理解的班组建设达到的目标有三,分别是高绩效、高自治、高和谐。为何有这样的终极考虑,分析如下,首先高绩效,有些功利性质,就像大家常说人活着不是单纯的追求金钱,企业的存在也不是单纯的为了追求利润,但创造财富的多少仍成为大家主流的价值判断,财富的衡量货币化也是大家的共识。就像我们说一件衣服的品牌、质量好坏还是由它的销售价格决定。所以班组建设我也世俗的把创造财富放在的一位,毕竟物质决定意识,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撬动班组建设各方的积极性。第二位的是高自治,自治也很容易理解,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改善、自我变革、自我适应、自我提高。他强调班组建设的主题是人,是班组中所有成员。从一个成员到班组都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自愈自适应系统,才能未变知变,以变应变,快速应变,以不变应万变。现实生活中我们强调高自治,就是要还权于班组,把员工从工作的工具化到人性化,强调人的智慧和创造性,由原来的顺从、服从上级组织的要求转化为对自身的准确认知,积极向组织作出承诺转变,并在承诺中思考、开拓、务实,凝聚班组成员的智慧和价值。三是高和谐。我认为这是班组建设的终极精神目标。和谐的核心理念是人岗相宜。只有人岗相宜,才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和谐。由于所从事的职业和人的和谐,就会形成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实现了人与人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才会在组织中形成平等开放、合作共赢的局面。三者之间高绩效是物质目标,高和谐是精神目标,高度自治是方法和实践。三者之间辩证统一,三点成面。如果我们认同以上目标,那么如何实现呢?我认为实现一件事情有人有物有制度,关键是要有一套运作的机制做保障,让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我思考班组建设的机制主要包括一下四个方面:参与机制、激励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这四项机制的含义和内在关系如下。首先探讨参与机制。参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工作的开展如果脱离了员工的真正意愿的参与,必将一事无成。如果参与只是一种形式,员工仅仅只是参与了手和脚,而没有参与大脑和智慧,那么,对员工来讲缺乏了工作的兴趣、缺乏了责任、缺乏了归属,缺乏了动机和做事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形象的讲没有参与,员工就成了观众,就是局外人。有人说参与是企业管理的软肋,一语道破了我们目前的管理困境。其实何止是班组,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参与机制的建立无不显示它巨大的影响力。如何参与、怎样参与班组建设是我们首先不可绕过的第一个门槛。是谁的班组建设是一个大问题,不可不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着劳动者参与劳动的意愿,从这个方面讲,班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如何在班组建设中拥有资源其实就是参与机制的探讨。笔者没有深入研究具体实现方式,但有几点是可以借鉴的。一是设立班务管理辅助机构,即化成若干个责任田,由班组中的每一位成员轮流或固定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承担一项责任。二是围绕班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成立若干项目小组,让班组成员根据自身能力爱好等承担一定的职责任务,形象地说也是拥有一项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增强责任感。这一点使我有感于我国对农业的改革。土地是国有的,但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让广大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责任田,还是那块地,但产量明显翻番,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改革措施一路走来,相信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看法和启迪。当然,参与的方式会有很多种需要我们去探讨,怎样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我也坚信参与机制的建立是实现班组高度自治的必由之路。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如何长期持久的保持班组建设中的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始终保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激励机制的建设顺应而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劳动者参与劳动的意愿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的,那么参与的程度大小是由生产产品的分配制度决定的。换成班组建设就是对成员的有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从正向给予员工更多的激励,激励不仅是物质方面还包括更多是精神层面的激励。但凡做出一定成就的班组在做经验介绍时无不谈及激励制度的运用以及取得的非凡成效。从积分到各种虚拟币,从绿叶计划、红花计划,到加水系统、加氧系统等等。据理伦介绍激励种类有18种大的类型,但实现方式千变万化,无穷无尽。我相信激励就是给予及时的赞扬和肯定,从人的天性来讲,被别人否定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所有发自内心的微笑和赞美,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古语“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一种被认同的最高的境界。所以班组建设必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特色形成一套激励机制,成为员工心中的永动机。

第三关于学习机制的建立。这里面需要探讨的是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学习。需要对他们的概念和本质加以分析。个人认为工作的本质就是围绕一定的任务,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体现成就的一项活动。所以说工作都带有压力和挑战,需要不停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循环前进,但同时工作也是有烦恼和乐趣的,烦恼在于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扑面而来不竭不断,快乐就在于问题得到了解决,创造了财富体现了价值。那么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学加习的过程。这只是一个表面,其实学加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现了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和学习本质内容上是一样的。学习机制的建设是在参与机制与激励机制建立之后干什么的问题。如何建立学习机制呢?我们要沉下心来探讨两个问题。实现是先有目标再有措施还是先有措施再有目标?就像大家一直纠缠不清的话题,先有鸡再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其实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目标的认同首先还是对机遇、问题的分析。而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一定会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法宝。所以学习机制的建立其实就是班组单个成员和组织如何围绕公司发展的要求建立一套问题收集整理分析解决的机制。在这个机制建立的过程中,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如何提升是我们要思考的。其实这里面有一定程度的误区。大家往往把能力的提升认为是外在施加的培训的影响。所以一旦工作出现了问题大家往往认为是培训工作不到位造成。其实大家也明白能力的提升主要靠实践得来。在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除了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外,还有一些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有方法、有理念、有知识、有工具。这些东西如何学呢?大家往往依赖与外部各种形式的培训,但成效差。主要缺乏三真,一是所学的东西不是学员真实的意愿,二是所学的东西可不可以用到真实的环境,三是所学的东西能不能解决真实的问题。所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无法量化解决的问题。这里面有两个思考,一是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如何自我学习,二是如果把培训当做一粒优良的种子,它生根发芽需要的土壤气候,其次如果把培训当做优质汽油,他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把汽车机器点着并踩上油门,如果把培训当做运转的齿轮,当他带动另一个号齿轮工作时,如果从动轮是运动的它就不会衰减太多。所以学习机制的的建立,必须正确看待培训。只有耕耘好自己的心田、发动起机器、运转好自己的齿轮,才能够迎接外部给予我们的的资源。学习机制的建立就是学加习的过程,是聚焦问题凝聚智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现短板改善短板的过程,影响学习机制的建立需要在班组团队中树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作风,消除沟通壁垒和隔阂,尊重理解和包容团队成员的不同看法和认识。最后一个机制是创新机制。首先要对创新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是关注并寻求改变的过程就是创新。员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政策环境任务都在发生变化,运营中的问题常出不穷,在问题收集赛选的过程中,当我们关注重要矛盾并试图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流程新的管理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效率效益效果的时侯就是创新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人,所以创新机制的建立就是以人为本。如何培养挖掘人的潜能激发员工智慧。所以在创新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要从偏重关注创新提案和创新成果向创新的个人和组织的建立转变。创新不仅是企业的DNA,保持企业基业常青的要素,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的内在素质要求。一个机体的机能保持活力就是不断适应变化、积极变革、推动变革、适应变化。创新机制就是在学习机制的基础上更近一步强调能力建设,强调个人和组织在解决问题方面形成的长效的方法体系、思想体系。

以上机制的建立其实是班组建设工作思路的归纳和整理。如何从宏观的角度更进一步分析班组建设围绕三个目标、四项机制,我们从具体工作开展的角度有两条主线需要兼顾。一条是能力建设主线,一条是文化建设主线。能力是指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目标具备的技能,硬实力,通常我们会分析成若干维度,比如分析力、认知力、执行力,决策力等等。我们都认为企业基业常青的能力在于组织拥有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能力呢?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或者核心能力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学习力,二是创新力,三是执行力。学习力是适应变化的能力,创新力是正确的把握规律更好的适应变化的能力,执行力是更好更快的适应正确变化的能力。我想如果我们把两三个力能建设好,在任何新的项目任务问题面前,我们总会有好的思路方法措施取得好的成效。关于三力的建设,其实在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就是在提高三力,有必要再对三力进一步分析一些可衡量的标准维度,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提高。其次是文化建设,软实力。是整个团队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准则。其实班组文化建设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缩影,只是班组文化建设不需要求大求全,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结合职业特点有所侧重,或强调某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建设。我所理解的班组文化建设包括六个维度,分别是参与文化、尊重文化、沟通文化、激励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持久并通过一定的活动做承载。很多班组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无不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逐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终形成大家共同的心智模式。我所强调的六个文化的建设分别从不同的层面说明现在组织文化的缺失。首先关于参与文化,就存在着员工愿不愿意参与,领导愿不愿意让员工参与,其内在的机理是队伍内思想够不够解放,能不能求真务实,氛围够不够开放民主,这是我们目前普遍存在的管理症结。其次尊重文化,团队成员之间能不能相互理解包容,上级对下属是不是能够做到平等,对下属除了工作上的严格要求之外,能不能关心员工的个人问题包括家庭问题。沟通文化更是一门学问,其实组织中很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缺乏有效地沟通造成的,我们历来强调统一思想比任何工作都重要,统一思想靠什么,靠有效的组织沟通。但现状是有些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沟通,有些是不愿意沟通,比如大家普遍会认为组织中缺乏民主公平的氛围。为什么?缺乏沟通。我所理解的沟通是个大沟通的概念,包括班务、政务、财务等等一系列的公开。任务指标政策通知等的下达前后也要求沟通。关于激励、创新文化的建设前面都已经做过阐述。尤其提到最后一个和谐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强调和谐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人岗相宜的和谐文化,通俗地讲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和谐讲的是三层意思,人和岗位的和谐,人和环境的和谐。人内心的和谐。前面两个讲的是人与外部的和谐,最后一个是人内心的和谐内和谐。内和谐是主因,外和谐是次因。内外和谐才是完整的和谐。我认为班组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一定是员工和所从事的职业的和谐。试想我们把一个员工放到了一个不适宜他工作的岗位上去,势必会造成他内心的痛苦,他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进行释放,这种释放带有破坏性、病毒性、流行性,影响到组织机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这个员工从事的岗位越重要,负面影响就会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讲,挑选一个好的班组长尤为重要。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很多员工出现问题主要是内和谐出了问题,比如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发展问题。关于员工工作压力大家普遍反映都很大,而且甚至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我们把员工比作容器,那么员工承受压力有哪些维度来衡量呢?作为一个容器受压能力有三个因素构成,一是容器是有什么材质构成,钢的还是玻璃的、纸质的?二是容器的容积有多大,10升、20升还是50升?三是用来盛什么,盛水、沙子还是金属。从三个因素来看前面两个是内因,第三个是外因,如果不能改变外因一定要强化内因,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路和方法,比如强化员工的拓展训练增强耐压能力,还有对外部压力的梳理,让工作更有条理,主次分明;通过流程再造、业务技术管理创新提高效率等。关于员工职业发展问题,我们也认为有三个因素构成,一个是员工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即喜欢做什么;二是员工个人的阅历、学历、能力,即能干什么、擅长干什么;三是组织能够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机会总是平等的、稀缺的。关键还要看前两条,这也是属于内因的因素。所以和谐文化的建立核心一定是帮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认识自己,提高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工作开展的适应能力,帮助他建设适宜自己职业发展的路线。由于和谐才会有合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会提高。

以上简单概述了班组建设上的一些认识,简言之,两条主线、三个目标、四项机制。供大家参考。

2011-4-1

基层基础建设范文 篇4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今年是全省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三年全覆盖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近日,某市统计局根据省局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双基建设确保三年全覆盖目标顺利实现的通知》,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围绕双基建设,不断探索加强双基建设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确保三年全覆盖目标顺利实现。

一、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党政领导及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营造全社会特别是党政领导关心统计、理解统计、支持统计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计部门上下联动、相关部门横向互动的良好机制。

二、强化对县(市、区)局的双重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联系协调制度。健全县级统计机构,确保乡镇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积极探索乡镇统计站的建站模式,不断充实基层统计力量。提高经费供给水平,逐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力度。

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对双基建设未达标县的指导和推进,按照省委干部驻村活动的精神推进工作,强化督导。

四、积极推进县(市、区)统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争取全部完成市到县会议视频系统的延伸,各县市于8月底前做准备,年底前全部开通。

上一篇:财务面试的专业问题下一篇:和平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