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2025-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精选8篇)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篇1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将××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业农村工作落到实处

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镇农业和农村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后,××镇于3月11日

召开了党政办公会,一是传达贯彻了赵书记、王县长及巫副书记的讲话精神;二是研究和布署了2010年度农业农村工作;三是成立了××镇农业农村工作领导组,建立健全了机构,调整充实了人员;四是结合实际,认真分解了各项任务指标。并于3月17日召开了全体镇村干部会议,对××镇2010年度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落实,镇长代表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农业农村工作加强了领导,落实了责任,强化了措施,细化了目标。

二、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全镇坚持稳粮、兴烟、强畜、增菜目标,紧紧围绕内禽蔬菜基地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早”理念,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把粮食生产、冬早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产业抓紧抓实,2010年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以上,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35元,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以科技示范样板为带动,确保粮食增产。

粮食生产是农业工作的中心,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工作力度,以良种、良法为突破口,扩大种植面积,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1.稳定播种面积。全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10.58万亩,其中大春粮食播种面积8.65万亩,小春粮食面积1.93万亩亩,实现粮食总产量21059吨。

2.大力推广科技措施。

(1)市场监管与两杂良种推广。

计划推广玉米杂交良种63750公斤42500亩,积极与信用社协调联系发放支农贷款和申请贴息,狠抓籽种、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非法行为。目前,××镇主要的三个种子门市及12个代销点已就位大单1、2号,扎单202,鲁三3号,大丰3号为主的玉米杂交良种65000公斤,现已销售了50%到群众手中。

推广杂交水稻良种17700公斤11800亩。目前,××镇种子门市及代销点已就位q优1号、6号,岗优22号,岗优725,ⅱ优838等水稻杂交良种17000公斤,现已销售了75%到群众手中。

(2)层层举办玉米科技样板。镇党委政府于4月1日召开了各村总支书记会议,对粮食科技样板进行了再部署再强调和再落实,镇党委政府在吃紧的财政资金中挤出30000元投入科技样板种植,并以天政通文件下发各村和站所,明确了各总支书记为样板规划种植和第一责任人,挂片干部为样板落实的直接责任人,农技干部为样板指导的技术责任人,强化了责任,狠抓了组织宣传、地块规划和规范种植。2010年度计划举办县、镇、村各级样板30000亩,其中举办县级玉米科技样板4200亩,落实在祥云、青杠等7个村;举办镇级科技样板亩,落实在斜文、××等3个村;举办新指导员样板1600亩,落实在16个行政村;举办村样板22200亩,落实在16个行政村。目前协调落实良种补贴14.3万元,样板地块30000亩已全部规划结束,种植面积已全部落实到户。地块规划花名册与面积落实到户花名册已交到镇政府办公室归档备案。

(3)狠抓大面科技推广。推广玉米单株定向育苗移栽38000亩,推广地膜玉米26000亩,目前已就位地膜约25000亩;推广杂交水稻规范化栽培11800亩;推广小麦规范化种植17000亩;建马铃薯基地15000亩;推广平衡施肥55000亩。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20亩。

(二)稳步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对生猪产业的扶持机遇,加大资金、人力投入,以养猪为重点,巩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计划畜禽出栏153200头(匹、只)。其中生猪出栏52700头、大牲畜出栏1950头、羊出栏6550头、禽出栏9只;各类牲畜期末存栏116660头(匹、只);实现肉蛋总产量5986吨,增长4%。

1.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检疫相关法律、制度,确保w病、d病免疫密度达100%,狂犬病在集镇、公路沿线、人口密集等重点地区达100%,散养农户达80%以上,生猪常规免疫密度90%以上,其它疫病免疫率达所配疫苗的85%以上;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达100%。加强监控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2.高度重视科技示范对群众的带动作用,一是认真抓好祥云村优质畜产品示范小区建设。巩固发展祥云村标准化、规模化养猪示范小区,全面推广应用成熟的科学养猪技术,打造一个科学化水平较高的、结合农村实际的现代化养猪示范小区。二是逐步在全镇扶持发展55户

具有一定养殖技术水平的规模养殖大户,其中在祥云村石良四社扶持以养殖大户邓再乾为主的养猪示范小区(来源:好范文 http:///),实现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以科学养殖小区、大户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提高养猪技术水平。

3.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畜牧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一是认真抓好能繁母猪补贴发放政策的落实,确保群众能得到相应补贴;二是积极推进能繁母猪投保工作,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4.推广以品种改良为主的大面畜牧科技措施。推广优质“二元”母猪130头以上,完成仔猪改良培育2万头,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对黄牛冻改点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公牛进行阉割,完成黄牛冻精改良1500头。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发展。

特色农业是我镇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突破口。

1.狠抓烤烟生产。巩固烤烟生产老区,发展适宜新区,确保烤烟生产面积2750亩,产量达65万斤,以天政通文件下发各村及站所,明确了烤烟生产的职责,落实了烤烟生产的责任及奖惩措施。目前,也规划落实烤烟种植面积2750亩,其中:斜文村1800亩;祥云村100亩;沿河村300亩;绿南村300亩;青杠村50亩;打瓦村200亩。现已完成钢架小拱棚育苗330个,竹架小拱棚育苗120个,分散育苗5亩,所育烟苗可确保2750亩大田烤烟移栽。截止4月6日,在物资就位上,烤烟用复合肥和钾肥已经购买就位2750亩,已就位烤烟用地膜亩。

2、全力抓好冬早淡季蔬菜特色产业。2010年计划建设蔬菜基地18500亩,其中,建设冬早蔬菜基地1100亩,分别落实在安乐村2300亩,祥云村2100亩,青杠村1700亩,绿南村1900亩,中心村1200亩,××村1000亩,鱼孔村800亩。进一步打造五个冬早蔬菜生产示范片区,即:一是以祥云村海马3个村民小组为主的“寸金黄瓜”种植示范片区;二是以安乐村田家湾村民小组为主的西红柿种植示范片区;三是以青杠村苦姜坪村民小组为主的辣椒、甜玉米种植示范片区;四是以绿南村金瓜、团山村民小组为主的早马铃薯、蒜薹示范片区;五是中心村大水沟村民小组为主的四季豆种植示范片区,示范带动××镇淡季蔬菜产业化生产进程。

3.在××村、绿南村、沿河村建生姜基地4000亩。

4.在鱼孔村、打瓦村、幸福村、双河村、寨子村、毛坝村、营盘村建魔芋基地亩。

5.在中心、南甸村种植小米辣415亩。

6.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分别打造了斜文村烤烟特色产业基地,祥云石良养猪特色产业基地,祥云海马“寸金黄瓜”蔬菜特色产业基地,安乐田家湾西红柿特色产业基地,中心南甸的小米辣特色产业基地,绿南金瓜、团山早马铃薯基地等多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

(四)精心组织、全力抗旱,力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镇党委政府针对今年继续恶化的干旱严峻形势,采取应对措施,精心组织,全力抗旱保民生。一是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及站所负责人、总支书记为成员的抗旱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16个工作组,16个工作组由挂钩领导任组长,负责挂钩村的灾情核查、上报及组织抗旱救灾工作。二是建立旱情信息员制度,镇村干部为所挂村民小组的旱情信息员和水事纠纷调处员,负责收集挂钩村组群众生活及生产缺水情况及群众用水纠纷。三是及时发放抗旱经费和救济粮,落实专人给五保老人送水,目前全镇已发放抗旱经费4万元,发放矿泉水800件,发放救济粮6万斤。四是多方争取,发动和组织群众抢修堰渠和完成饮水工程项目。

1.组织沿河、南甸、中心、祥云村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东、西堰主干渠清淤除沙工作;领导各村组织完成辖区内所有灌溉沟渠90余件的清淤除沙、除险加固及水毁工程的维修工作,确保2010年的灌溉通畅。

2.组织各村完成辖区内55件防洪排涝沟渠的清淤除障,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3.组织各村完成辖区内蓄水池、塘的清淤扩容,确保蓄水抗旱。

4.组织绿南、营盘两村于4月20日前完成中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其它项目村于4月30日前积极组织群众完成规划区内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切实新解决8700余人的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问题。并于下半年争取水利局的支持启动6134人的中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其他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五)护林防火及林业工作。

1.强化新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宣传,及时修改完善《森林防火预案》;全面做好扑火队伍建设和扑火物资准备,建立健全各种档案资料。

2.做好火源管理,及时查处野外违规用火,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3.利用换届选举时机,将护林防火工作写进村规民约,增强了村民自治管理约束作用。

4.强化农村能源建设。

强化节能宣传,减少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全面配合做好沼气池建设工作,全力完成2010年新建沼气池任务,并安全管理已建沼气池,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

5.森林资源管理。

(1)依法管理林地,及时查处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2)强化资源保护和笋山封山禁采的宣传,杜绝进山采笋行为发生。

(3)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并向主管部门报告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即时调查核实野生动物肇事损失。

(六)争取上级支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切实加快高稳农田建设进度,构建稳定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加大片区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认真做好绿南、安乐两村片区开发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争取沿河、南甸两村片区开发的立项。

(七)抓好扶贫工作。

2010年,××镇共落实扶贫项目12个,其中,在建项目7个,正在启动项目5个:

在建项目中,整村推进项目7个,分别是:绿南村龙洞和杨柳项目,工程进度已达90%;沿河村戏厂社项目,工程进度已达93%;青杠村大田社项目,工程进度98%;安乐村狮子堡、田坝和葫芦口项目,工程进度已达96%。

大面安居项目1个,覆盖祥云村、××村、绿南村等15个行政村,目前实施进度已达90%;

正在启动的整村推进项目5个,分别是:安乐村河坝、祥云村海马一社、二社,石良三社和龙田四社。

(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1.抓好培训,目前已经完成3900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2.××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4000人,春节后,约60%的农民工已外出打工,目前,我镇相关单位正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技能、法律咨询等服务,并积极协助县人力资源办及惠农培训站开展农民工有序、有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主要做法

主要采取“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镇成立了农业农村工作领导组、产业结构调整领导组及搞旱情工作等领导组,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二是责任落实到位。粮食科技样板、烤烟生产、抗旱工作等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召开了专题会,明确职责、落实了责任。三地块规划到位。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样板及“一村一品”产业地块规划,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在发展冬早蔬菜方面,对洛泽河、黄水河两岸低热河谷地区的0亩土地实行规划种植;在发展畜牧产业方面,二半山以下地区,规划以发展商品育肥猪、仔猪为主,采取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带动全镇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二半山以上地区,规划发展牛、羊养殖为主。四是资金落实到位。采取政府补助、群众自筹、干部帮扶等方式,切实解决农民水、电、路、棚、膜、料、仔猪、圈舍等问题,夯实农业基础,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五是服务指导到位。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定期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实行包片包户责任制。党委、政府抽调相关领导、干部深入村组了解社情民意、指导春耕生产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示范样板资金缺口大。今年我镇加大了科技示范样板面积,由于部分群众经济困难,加之干旱灾害的影响,缺少买杂交良种及棚膜资金。恳请视察调研组反馈县委政府帮助协调新农村指员派出单位解决新农村指导员1600亩示范样板种子补助经费。

(二)水利设施修复经费投入不足。在水利工作上,除东、西堰除险加固及水毁工程的维修由县负责外,祥云海马堰、青杠上坝堰、绿南芝麻堰等小型灌溉沟渠除险加固及水毁工程的维修面大,恳请协调解决200吨水泥予以扶持。

(三)重点烟区群众生产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我镇斜文等村群众种植烤烟积极性高,但部分群众生产投入困难大。

(四)农业农村工作经费紧张。在落实2010年各项农业农村工作中,举办各种样板、示范牌制作等支出较大。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篇2

会议指出, 今年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 民生改善, 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当前, 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呈现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巩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会议指出,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情况下, 占地过多过快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影响农村稳定, 而且威胁粮食安全, 必须推进改革、健全法制, 严格约束占用耕地。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 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 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把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农业和农业人口比重逐步下降的情况下, 稳定发展农业、调动农民积极性, 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扩大投资和消费都要把重点放在农村, 把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采取有效措施, 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 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

会议强调, 抓好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工作, 确保明年丰产丰收, 对于巩固发展农村大好形势和保障全局的改革发展稳定意义重大。一要抓紧抓好冬春农业生产。搞好田间管理, 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监管, 组织好技术指导服务, 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二要扎实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利用冬闲季节,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搞好农田整理, 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三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四要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组织好粮食收购收储, 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和调运, 保障市场供应。五要关心帮助农村困难群体。继续做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救济工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帮助他们解决好吃穿住行等实际困难。六要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篇3

汇报材料

一、特色产业和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我们从当地资源出发,按照 “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去年,中优质稻面积达7430亩,占95%;全乡建有4个规模养猪场,年出栏牲猪450头,畜牧业生产基本实现专业化、规模化、良种化,同时,加大了动物防疫工作力度,确保达到“四个100%”。此外,山总、新华等村的柑橘、血橙水果基地也相继建成,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二、玉竹股田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我乡今年进行了玉竹股田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我乡已成立洪宇玉竹专业合作社,规划在王家坪乡小洪村建立1个120亩的玉竹种植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并动员王家坪乡其他村及周边乡镇种植玉竹共计500亩,完成全县500亩的玉竹种植目标。下阶段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布置合作社的办公场所;

2、对种植玉竹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培训;

3、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和《鲜玉竹产品收购合同》,并发放《股权证》;

4、积极筹备种植玉竹所需各种物资(化肥、农药、种苗等);

5、做好合作社的融资,确保工作顺利 1

推进;

6、与县直有关部门积极衔接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争取资金支持。

三、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农业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去年以来,我乡大力推广配方肥的使用,大大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粮食产量;蔬菜应用遮光网、薄膜、温室等设施栽培;水果采取高位嫁接;农业机械化面积逐年增加。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

四、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进展

我乡利用“冬修”的有利时机,对各村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开展农田防渗渠道建设,积极申报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确保安全度汛。

五、农村政策落实到位,农村社会稳定

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专题 篇4

关于2013年重点农业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今年以来全县重点农业工作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打算及今后建议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我县农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农业产业化 “4116”增粮增收富民工程,重点抓了“12111”(即“一工程、两突破、一基地、一提升、一加强”)农业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各项重点农业工作已建设完成、秋收秋种陆续展开、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5亿元,增速达到7.6%的目标将预期实现。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狠抓以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为主的地膜增粮工程。今年省市下达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20万亩,其中玉米15万亩,马铃薯5万亩。截止4月底,共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20.1万亩(其中全膜玉米15.08万亩,全膜马铃薯5.02万亩),占任务面积20万亩的100.5%。完成全膜覆土穴播示范面积5.02万亩,占任务面积的100.4%。夏粮观摩表明,我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示范田平均亩产370公斤,比同类地露地小麦平均亩产220公斤,增产150公斤,增产68.2%。

二是继续在发展蔬菜产业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按照蔬菜产业 “六个一”建设目标(建成1个万亩蔬菜产业基地,即建成以泰山庙塬、温沟等城郊五个千亩“菜篮子”示范基地和红堡咀头村等10个蔬菜种植专业2-

地获甘肃省无公害基地认定,1个商标获国家注册。今年,我县完成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播种面积2.7万亩,种植线麻

1.7万亩,种植葵花3.7万亩。其中半夏面积2万亩,仅此一项,农户纯收入超过2.6亿元。

五是继续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农民减负、农业综合执法和项目争取工作。今年全县已检验合格拖拉机855台,年检合格率占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419台的60%。新车入户75台,占今年应完成注册入户拖拉机150台的50%。在减负方面,已完成全县18个乡镇260个村的农村资金、资源、资产清理清查表册登记汇总工作,正在进入登记和建立台账中,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农资市场监管方面,通过开展农资打假活动,重点对种子、农药、化肥、地膜等经营领域的不法行为进行了监督检查,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规范了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确保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以来,我县重点农业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农户思想认识不够高,靠天吃饭的思想较为严重;二是技术投入成本高,玉米每亩比半膜多投入地膜,人工费用60元以上,小麦比露地多投入地膜费用75元左右,人工60元以上,而旱作区农民群众本来经济困难,给推广造成了极大的阻力;三是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劳力缺乏给大面积推广造成了一定困难;四是农村沼气任务落实困难,建设进展不平衡。沼气项目国家补助资金少,户均要自筹资金5000—6000元,许多群众因自筹资金大,落实沼气任务困难不断增加。五是农业基础存在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力抓好秋播秋收工作;二是全力抓好秋冬蔬菜生产及基地建设工作;三是全力做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挂牌工作;四是全力抓好农资市场管理工作。

四、工作建议

一是由于旱作农业技术栽培由玉米向小麦转移,我县全膜小麦种植推广属于起步阶段,建议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以便能在全县更好在推广。

二是在良种补贴方面,建议取消统一补贴资金的方法,继续采用统一供种的模式进行,因为在当前物资价格居高不下情况下,按照10元/亩的补贴标准农户的确买不到合格的种子。

三是由于农村农用电器的大幅使用,而且用电要比其他能源更加节约成本,和沼气用户相比,农民优先选择用电,因此,推行沼气就显得更加困难,建议加大工作力度,减少任务下达,加强原有沼气户的后续服务管理为主。

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篇5

2月7日市委召开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和林业生态建设会议后,xx县于2月8日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对会议召开情况和会议精神进行的全面传达,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和安排部署,对全县的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决定由县委农办总牵头,组织召开全县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和林业生态建设会议。

2月13日,县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和林业生态建设会议顺利召开。县委各位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县政协党组书记、县政府副县长悉数参加并于主席台就座,各乡(镇)党政正职、主管农业副职,县直各单位“一把手”、涉农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合作社代表共计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县长xxx主持。县委副书记xxx首先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表彰对2013年度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涉及现代农业、林业生态、扶贫开发、社区、农民合作社、高标准良田、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农田水利、现代畜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机技术、争取上级无偿资金等13个方面,共有54个单位受到表彰。会上,各乡(镇)政府向县政府递交了2014年度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

随后,县政府副县长xx对全县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并重点就2014年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为:坚持“三个持续”,实现“三新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和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为实施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起好步、开好局;持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力争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得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围绕这一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提升工程;二是突出抓好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三是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四是突出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工作;五是突出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六是突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最后,县委书记xxx做了重要讲话。一是要坚持和传承好既有经验,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一,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要真正实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建设幸福xx、美丽xx,“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要在2019年提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点在农村,必须要把农业、农村、农民的事情“放在心上、担在肩上、抓在手上”;其二,必须具有战略思维,把“三农”工作放入全局当中来谋划和推进。要以抓工业的方式来抓农业,要以建设城市的理念来建设农村。只有把农民逐步市民化,让农业生产规模化,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其三,必须坚持狠抓项目不放手。全力以赴争取上级资金,抓好农业项目,要把抓农业像抓工业一样项目化,抓好具体措施、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其四,必须以改革的勇气深化农村改革;其五,必须牢牢转账农业规模化经营战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要认清当前面临的问题,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目前,xx县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7个方面,即:领导干部当中对农业基础地位认识不到位、粮食稳定增产的压力不断加大、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农业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待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没有破题、农村基层组织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等。三是要改革和破解存在的难题,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有四大亮点:一是提出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二是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三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四是承包地“三权分离”,相关法律待修订。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xx的任务就是按照中央要求抓好落实。一是在政策资金争取上高度重视。二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农村改革。三是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把项目抓在手上。四是加强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建设。

为全面推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还专门印发了《资料汇编》,其中主要包括:《2014年林业生态发展意见》、《农民合作社发展意见》,《全民义务植树实施方案》和现代农业、林业生态、扶贫开发、新型农村社区4个单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这些文件围绕农业农村工作重点领域详细制定了目标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建立了工作台账,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的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农业农村工作作情况汇报 篇6

一、特色民居工作:

基本情况:完工26户,在建17户,在建主体15户,备料16户。(每幢屋按2户计算)

1、当阳、栏杆一线:已完成24户,在建1户。该线任务已基本完成。

2、3、松坪村:完工2户,在建2户,在建主体15户。汪家寨:在建14户,备料16户。农户的积极性有很大增强。

做法:分类按项定立标准,由施工队与农户签定合同,验收后以农户的奖补资金付建房工资。

存在问题:

1、农户的期望值过高,依赖性太强。(要求高、备料不积极、不配合)2、3、4、二、4450工作:

基本情况:全镇共有养殖户14968户,生猪存栏62300头,出栏43360头;共发展了“4450”生猪规养殖户49户,全镇累计达奖补资金兑现不及时,资金压力大。砖房改造难度大。(认识不够,外出的沟通困难)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主体地位不到位。

到315户;同时在还新成立了酉水生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我镇累计成立了3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存在问题:

全镇任务105户,每户补助金5000元,需资金52.5万元,资金差额24万元。

三、有机农业创建:

1、有机认证500亩已完成任务(栏杆300亩,洗白溪200亩)

镇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7

镇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镇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新农村建设、畜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重项工作上,把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把工作方式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上。突出实施通村公路整镇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构建农牧产品基地建设,全力建设肉牛专业小区。下面就我镇今年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试点村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006年,在党中央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后,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把新农村建设列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与招商引资、畜牧业发展、社会安全稳定同等重要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根据“一年试点起步、二年重点推进、三年全面铺开、四年初见成效、五年巩固提高”的总体设想,坚持统筹发展、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注重实效、体现民意的原则,结合我镇发展现状,我们以试点村为重点,广泛动员,全面发动,在新农村建设中以“调”字谋篇,以“建”字破题,全力作好“调、建、改、提”四字文章,推进新农村建设。

“调”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我们紧紧抓住生产发展主线,大力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促农增收。今年,我镇引导农户种植烤烟、两瓜等经济作物7000亩,种植油豆角等特、绿色作物6900亩;下摆贷款600万元,建设砖场小区、永发水库小区、陈家屯小区、民安小区四个肉牛养殖小区。其中,试点村民安村建立粮豆、瓜菜、肉牛、烤烟、加工业、建筑业、运输、劳动力转移等八个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而且这些经济组织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栽培露地菜1500亩,种植烤烟1022亩,新增肉牛养殖户35户,全村肉牛存栏4000头。试点屯孙家屯种植烤烟120亩,种植露地菜240亩。

“建”就是建设基础设施。今年我镇建设7条通村公路,全长37.4公里,按照县、乡、村7:4:2匹配比例,我们整体投入匹配资金共计250万元,实施通村公路整镇建设。目前通村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中,年内全镇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入户工程计划年内打6眼机电井,可使10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现已打完3眼机电井,正在进行入户配套工作,近期可使4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为了进一步发挥烤烟产业富民增收的优势,上半年我镇在先锋村许家屯建设18座烟炉群一处,民安村崔玉屯建15座烟炉群一处,民安村孙家屯建4座烟炉群一处。并且在这三个屯分别打了三眼烤烟专用水井,投入10万元接上动力电,使这三个烟炉群和水井设施投入了正常使用。试点村民安村的1.4公里通屯路,60平方米群众综合活动室、篮球场、公共厕所等文化公共设施当前正在紧张建设中,其中,路面、篮球场已经完成前期工程,公共厕所已经建设完毕。D级危房改造540平方米,目前都在建设中。

“改”就是改环境。今年我镇对9个村的10个屯进行了绿化,共植树25000棵,其中载植柳树11750棵,扬树13250棵。在试点屯栽植柳树、丁香、果树共计1200棵。同时,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对全镇600多条镇村屯道路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三大堆”480立方米,使镇村屯环境明显改观。同时建立了“谁门前,谁负责,谁管护”的管护机制,有效地巩固了整治成果。

“提”就是提素质。年初以来,我镇采取系统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农民15000人次。其中,系统培训9次,培训农民8500人次,专业培训38次,培训农民650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种植业、养殖业技术明白人和致富能人。

二、以专业小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牧业

今年,我镇党委、政府抓住县委、县政府加快畜牧业发展,重新完善修订扶持政策的契机,把建立肉牛专业养殖小区,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举全镇之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积极申请贷款,全力争取资金以专业小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牧业,为宾西牛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加工原料,全力打造“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现已发放贷款600万元,建立砖厂小区、永发水库小区、陈家屯小区、民安小区等四个专业肉牛生产小区。已有1800头牛入住小区养殖,年可实现效益100万元以上。砖厂专业肉牛养殖小区总占地面积62000平方米,可建百头标准化牛舍20栋。对于小区建设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一手抓,各级干部同力抓的办法,形成工作合力。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上下协调,冲破重重阻力,镇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出资20万元,在原砖厂废弃地上建起了我镇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既合理利用了现有资源又创造了规模优势。现已建成6栋,可扶持起百头规模养殖户6户,实现肉牛存栏800头,年出栏肉牛2000头以上,预计可实现效益60万元。逐渐形成以小区带群体,以群体促规模,不断增加规模饲养的比重和份额的良性发展局面。届时将实现百头规模饲养户20户入驻砖厂小区,存栏可达2000头以上,预计年出栏肉牛5000头,实现效益150万元。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小区建设,改变过去分散饲养的模式,壮大养殖规模,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用实际成果坚定养殖户的致富决心,使养殖户看到长远效益。

同时,我们立足现有人力资源,突出养殖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转变传统的经验就是科技,资历就是优势的陈旧观念,树立虚心求学、与时共进的全新观念,切实增强为畜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科技本领。要加大对业务部门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业务部门发挥职能、加强防疫的意识,有效提高宏观规划、业务指导、服务基层的能力,为畜牧业生产的平稳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我们积极筹建**肉牛养殖合作社,现在已有社员8名,投入股金160万元,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正在进一步扩大宣传,通过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等途径吸收更多养殖户入社。镇政府暂时担起连接企业与养殖户的职能,积极同肉牛加工企业建立联系,明确养殖方式和标准,大力发展合同养殖,从根本上消除农户的销售顾虑和企业的收购顾虑,真正实现订单畜牧业。

三、以地域优势为依托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2002年我镇引进的投资3500万元的水泥生产项目**雄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第二条水泥生产线在去年成功上马。镇党委、政府积极运作,为企业修路、协调购料、妥善处理环保等问题,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有效地保证了该企业生产健康有序的进行,现日产水泥800-1000吨,水泥销售供不应求。今年上半年,我们在抓住原有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以地域优势为依托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着力抓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制度,实行领导包干责任制,重大项目调度制,现场办公制,对引进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沟通协调,特事特办,现场解决。重点立足本地资源,以招商引资工作为载体,全力推进项目招商,以项目优化经济结构,深入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走名、优、新、特、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年末实现引进一个5000万元生产加工型项目落户我镇。

四、以“三到位、两拓展”全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

今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不断总结过去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经验,研究制定了我镇2006年劳动转移工作方案,明确了书记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全程服务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三到位,两拓展”,来推进劳动力转移工作向更好方向发展。即做到任务指标完成到位、工作机制落实到位、服务职能发挥到位,到目前为止,全镇已转移出劳动力9608人,占应转劳动力的90%,其中内转6538人,外转3070人。在大力转移劳动力的同时,我们坚持落实科学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两个拓展,一是由单一劳务型向自主经营服务领域拓展,以往输出的劳力多为建筑工地力工、餐饮服务员、小工厂工人,现在通过技能培训,典型引导,利益吸引,一部分人开始大胆的投入资金开商店,购车辆搞运输,经营摊床,有自主性的劳务转移。曹国富04、05年带到大庆市场蹬三轮送货干零活的31人中现在有12人自己购置或租赁摊做起了小业主。**本街前两年给水泥厂外来运输车辆干装卸的工人,如今购置了运输车辆,仅民丰村平家屯就购置了26台自卸农用车为雄鹰水泥厂运送石料和水泥。二是由内转向外转拓展。()由于惠农政策的出台,土地政策的稳定,从今年我镇的劳动力转移走向看,走出镇外的明显多于去年,特别是全家搬迁的多于前两年。2004年外转占计划17.6%;2005年外转占计划23.6%;2006年外转占计划31.3%,全家搬迁的2004年262户、798人,占转移总数的10%;2005年202户、696人,占转移总数的0.748%;2006年327户、1022人,占转移总数的10.4%,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农村向城镇、城市转移有了明显成效。

五、以强化责任为重点合力推进防汛抗灾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篇8

十二年来,该项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参合农民实实在在的从这项制度的实施中得到了好处,对这项制度是满意的。尤其是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翻番后,统筹补偿政策和方案的设计更加惠民,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和健康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区新农合参合率在逐年稳步提升,已由2006年最初的83.93%提高到2017年的98.60%(附表1 **市**区新农合历年参合情况)。

表1 **市**区新农合历年参合情况(单位:人)年度 农业人口数 参合农民数 参合率 2006年 374157 314019 83.93% 2007年 368590 322479 87.49% 2008年 365202 327002 89.54% 2009年 362262 326440 90.11% 2010年 354935 320185 90.21% 2011年 341417 324415 95.02% 2012年 332193 316167 95.18% 2013年 331790 316837 95.49% 2014年 325916 316350 97.06% 2015年 320043 314800 98.36% 2016年 322798 317296 98.30% 2017年 323531 318999 98.60%(二)筹资情况 随着中央不断加大对各类民生问题的投入力度,新农合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也在逐年提高,基金规模逐年扩大,2006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为45元,农民个人缴纳标准为10元/年,各级财政补助35元(其中:中央20元、省级10元、市县5元),当年共筹资1413.09万元;

2017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00元,农民个人缴纳标准为150元/年,各级财政补助450元(其中:中央324元、省级116元、市县10元),当年共筹资19286.98万元,整整翻了13.65倍,随着筹资总额的大幅度提高,保证了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的逐年增强,也使得基金监管任务越来越艰巨。

表2 **市**区新农合历年人均筹资情况统计 年 份 农民个人缴费(元)市县财政配套(元)省级财政配套(元)中央筹资配套(元)人均筹资总额(元)2006年 10 5 10 20 45 2007年 10 5 15 20 50 2008年 10 10 30 40 90 2009年 20 10 30 40 100 2010年 30 10 50 60 150 2011年 30 10 66 124 230 2012年 50 10 74 156 290 2013年 60 10 88 182 340 年 份 农民个人缴费(元)市县财政配套(元)省级财政配套(元)中央筹资配套(元)人均筹资总额(元)2014年 60 10 90 220 380 2015年 90 10 102 268 470 2016年 120 10 110 300 540 2017年 150 10 116 324 600(三)2017年度新农合资金使用及受益情况 1、住院补偿情况:2017年度,全区有53023人次(不含住院正常分娩人次)的参合农民因住院发生医药费用25309.46万元,新农合基金补偿15819.43万元,补偿比为62.50%。另外有2422名产妇因正常分娩得到375.19万元新农合住院统筹基金补偿。

两部分合计住院总共补偿金额为16194.62万元,2017年度住院预算金额为17324万元。

2、门诊补偿情况:全年共有61,9854人次(其中:乡镇级308918人次,占补偿人次的49.84%;

村级31,0936人次,占补偿人次的50.16%)的参合农民因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普通门诊)共发生医药费用2136.29万元,新农合基金补偿1697.89万元(其中:乡镇级补偿987.74万元,占补偿基金的58.17%;

村级补偿710.15万元,占补偿基金的41.83%),实际补偿比为79.48%(其中:乡镇级77.29%,村级82.74%)。

有28188人次的参合农民按照审批程序办理了门诊特殊病种补偿手续,门诊特殊病种总费用为855.68万元,新农合基金累计补偿590.4万元,实际补偿比为69.00%。

以上普通门诊和门诊特殊病种全年共计补偿金额为2288.29万元(其中:普通门诊占74.20%,门诊特殊病种占25.80%),2017年度新农合门诊预算金额为2525万元。

表3 近5年来**区新农合历年补偿受益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次、万元)年度 补偿情况合计 住院补偿 住院正常分娩 普通门诊补偿 门诊特殊病种 体检及其他 人次 金额 人次 金额 人次 金额 人次 金额 人次 金额 人次 金额 2013年 455653 8817.74 34908 7416.44 1411 84.34 418961 1261.10 373 55.86 0 0 2014年 409315 10067.11 38091 8727.57 1410 96.68 368882 1086.79 932 156.07 0 0 2015年 582466 14374.37 43054 11506.95 1221 153.93 536630 1485.41 1561 279.03 0 949.05 2016年 636518 16950.63 50918 13763.91 2056 302.27 573567 1600.02 9977 344.68 0 939.75 2017年 703487 20228.04 53023 15819.43 2422 375.19 619854 1697.89 28188 590.40 0 1745.13 合计 2787439 70437.89 219994 57234.30 8520 1012.41 2517894 7131.21 41031 1426.04 0 3633.93 从表3及图4可以看出,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随着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和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农合受益人群显著增加,近5年内增长率达到了54.39%;

参合农民受益面明显扩大,2017年度以参合农民个人为单位计算,住院受益率为16.62%(53023/318999),以参合户数为单位计算,受益率达到了63.94%(55445/86719)农民就医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服务利用不断改善,“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明显缓解。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区自新农合工作开展以来,全区住院人次及住院率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仅2013年度例外),十二年间住院率增长了4.64倍,住院人次增长4.72倍。

表4 **市**区新农合近5年来各级住院人次及所占比例 年度 总住院人次 乡镇级及所占比例 区级及所占比例 区外及所占比例 2013年 34908 10472 30.00% 17168 49.18% 7268 20.82% 2014年 38091 11480 30.14% 19541 51.30% 7070 18.56% 2015年 43054 13721 31.87% 21841 50.73% 7492 17.40% 2016年 50918 18790 36.90% 24205 47.54% 7923 15.56% 2017年 53023 16825 31.73% 28395 53.55% 7803 14.72% 表5 **市**区新农合近5年来各级住院补偿支出及所占比例 年度 住院报销总金额(万元)乡镇级 区级 区外 金额 占比(%)金额 占比(%)金额 占比(%)2013年 7416.44 613.55 8.27% 3638.05 49.05% 3164.84 42.67% 2014年 8727.57 878.43 10.07% 4476.49 51.29% 3372.65 38.64% 2015年 11506.95 1220.37 10.61% 5687.57 49.43% 4599.01 39.97% 2016年 13763.91 1685.83 12.25% 7121.08 51.74% 4957 36.01% 2017年 15819.43 1506.52 9.52% 9483.16 59.95% 4829.75 30.53% 合计 57234.3 5904.7 10.32% 30406.35 53.13% 20923.25 36.56%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从住院人次分布来看,乡镇级医疗机构占到全部住院人次的31.73%,补偿基金约占到住院补偿金额的9.52%;

而区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占到全部住院人次的53.55%,住院补偿金额占到全部住院补偿金额的59.95%;

区外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占到所有人次的14.72%,补偿金额占到全部住院金额的约30.53%,区外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高补偿金额大,因重点加强对该部分患者的核实和审核。

同时我区自2014年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以来,区乡两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及报销金额均较以前明显增加,而区外转诊率由2013年的20.82%下降到现在的14.72%,整整降低了6.1个百分点;

区外补偿金额占比也从42.67%下降到30.53%,降低了12.14个百分点,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分级诊疗工作在我区效果显著。

(四)住院实际补偿比 表6 **区近5年来各级住院实际补偿比变化 年度 全区平均 乡级 区级 区级以上 2013年 55.19% 71.53% 64.10% 45.83% 2014年 54.85% 77.31% 62.72% 44.16% 2015年 59.79% 95.86% 66.33% 48.93% 2016年 61.52% 97.34% 67.48% 49.14% 2017年 62.50% 92.05% 68.23% 49.42% 住院实际补偿比是农民受益程度的具体体现。相比2014年之前,各级医疗机构住院实际补偿比都不同程度的在提高,一方面得益于补偿方案的优化,而主要是由于实行了分级诊疗新的补偿政策之后,提高了限额内的报销比例,取消了原来的起付线,使得区内尤以乡镇级实际补偿比提高最为明显。

(五)新农合近5年来平均住院费用变化情况 表7 近5年来各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费用(单位:元)年度 全区平均 乡级 区级 区级以上 2013年 3849.56 819.06 3305.83 9500.37 2014年 4177.30 989.82 3652.50 10803.51 2015年 4470.38 927.78 3925.83 12545.85 2016年 4394.04 921.69 4360.07 12732.77 2017年 4773.30 972.71 4894.93 12525.61 平均住院费用是农民就医负担的具体体现,平均住院费用越高,农民负担越重,看病就越贵、越难,医疗基金的支出也就会相应增加,基金风险就会加大。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自2014年起乡镇级医疗机构的平均住院费用不增反降,区级医疗机构和区外医疗机构的平均住院费用都在增长,其中以区级医疗机构增长最快。区级医疗机构2017年平均住院费用较2013年增长48.07%,区外医疗机构2017年较2013年增长31.84%。

表8 区级三家医疗机构三年来住院报销统计 单位名称 时间 住院人次(人)增长率(%)住院总费用(元)平均住院费用(元)增长率(%)补偿金额(元)实际补偿比(%)增长率(%)市二院 2015年 11425 0 53017362 4640.47 0 31876175 60.12% 0 2016年 12881 12.74% 63161834 4903.49 5.67% 39291571 62.21% 23.26% 2017年 14499 12.56% 77968697 5377.52 9.67% 48938990 62.77% 24.55% 合计 38805 194147893 5003.17 120106736 61.86% 中医院 2015年 3148 0 9399858 2985.98 0 7093817 75.47% 0 2016年 3986 26.62% 15875607 3982.84 33.38% 11804702 74.36% 66.41% 2017年 5733 43.83% 26069657 4547.30 14.17% 19251730 73.85% 63.09% 合计 12867 51345122 3990.45 38150249 74.30% 区二院 2015年 6813 0 21154381 3105.00 0 16884697 79.82% 0 2016年 6921 1.59% 23240420 3357.96 9.86% 18707832 80.50% 10.80% 2017年 6498-6.11% 26910032 4141.28 15.79% 22193397 82.47% 18.63% 合计 20232 71304833 3524.36 57785926 81.04%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区级三家医疗机构中,以**市第二人民医院平均住院费用最高,2017年为5377.52元,而平均住院费用增长率最高的为**市中医院,2016年较2015年人均增长996.86元,增长率为33.38%,2017年较2016年增加564.46元,增长率为14.17%。受住院补偿人次与平均住院费用两方面均增长因素的影响,新农合补偿金额也在大幅度增加,其中尤以**市中医院增长最快。2016年较2015年增加471.09万元,增长率为66.41%,2017年较2016年增加744.70万元,增长率为63.09%。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在省卫计委的全省卫生计生重点工作通报中,**区区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费用居全省第一。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减少住院人次降低住院率;

采取各种切实有效措施,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将成为下一步区级医疗机构费用监管的重点。如果不对过快增长的医药费用加以控制,将会给有限的新农合基金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表9 新农合历年报销情况统计(单位:人次、元)年 度 住院人次 总费用 报销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平均报销费用 个人例均支付金额 个人例均支付比例 实际报销比例 2006 12884 17665803 6406348 1371.14 497.23 873.91 63.74% 36.26% 2007 14460 27008988 10005673 1867.84 691.96 1175.89 62.95% 37.05% 2008 23116 47290432 25022241 2045.79 1082.46 963.32 47.09% 52.91% 2009 32247 62270268 31808400 1931.04 986.40 944.64 48.92% 51.08% 2010 31788 70075399 34652803 2204.46 1090.12 1114.34 50.55% 49.45% 2011 35513 95892907 50513862 2700.22 1422.40 1277.82 47.32% 52.68% 2012 40185 117536167 70403983 2924.88 1752.00 1172.88 40.10% 59.90% 2013 36319 136823384 75007785 3767.27 2065.25 1702.02 45.18% 54.82% 2014 39501 162215382 88242512 4106.61 2233.93 1872.68 45.60% 54.40% 2015 44275 195204501 116608786 4408.91 2633.74 1775.17 40.26% 59.74% 2016 52974 228419337 140661869 4311.91 2655.30 1656.61 38.42% 61.58% 2017 55445 258661550 161946158 4665.19 2920.84 1744.35 37.39% 62.61%(六)新农合历年住院报销及个人负担情况 表11 新农合历年平均住院费用、人均纯收入统计(单位:元)年度平均住院费用 住院个人例均支付费用 农民人均纯(可支配)收入 2006年 1371.14 873.91 1683 2007年 1867.84 1175.89 1763 2008年 2045.79 963.32 1860 2009年 986.40 944.64 2153 2010年 1090.12 1114.34 2391 2011年 1422.40 1277.82 2696 2012年 1752.00 1172.88 3100 2013年 2065.25 1702.02 3632 2014年 2233.93 1872.68 4107 2015年 2633.74 1775.17 6037 2016年 2655.30 1656.61 6529 2017年 2920.84 1744.35 7116 从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我区自新农合工作开展以来,随着政府投入和新农合基金规模及支出的逐年增加,农民就医的实际报销比例在逐年的提高,已从最初的36.26%增加到62.61%,住院的个人自付比例也在逐年的下降,已由最初的63.74%下降到目前的37.39%,下降了26.35个百分点。自2014年开始试点2015年正式实施的分级诊疗政策,区乡两级医疗机构在政策的影响之下,由以前的“被动控费”变成了“主动控费”,住院患者的自付比例和自付金额都在明显降低,个人自付比例减低5.34个百分点,平均自付金额下降5.2%。

十二年来,虽然平均住院费用增长了113.02%,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也增加了4.23倍,但是农民住院的人均支出比例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却从最初的51.93%降到了24.51%,农民的实际受益程度明显提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缓解,新农合在农民就医问题上已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可以把更多的收入用来提高家庭生产生活质量。

二、2017年度各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运行情况 定点机构名称 住院人次 总费用(元)人均费用(元)报销金额(元)实际补偿比(%)**市第二人民医院 14499 77968697 5377.52 48938990 62.77% **区第二人民医院 6498 26910032 4141.28 22193397 82.47% **区妇幼保健院 35 69027 1972.20 45850 66.42% **市中医院 5733 26069657 4547.30 19251730 73.85% **舒正堂中医院 318 950482 2988.94 654430 68.85% **博爱康复医院 60 163570 2726.17 122702 75.01% **卫校附属医院 950 3832277 4033.98 2377948 62.05% **康宁医院 9 106980 11886.67 90912 84.98% **华山医院 1228 3654006 2975.57 2292856 62.75% **保和医院 442 1276406 2887.80 806679 63.20% **华医中西医结合医院 536 2131387 3976.47 1293411 60.68% **九洲医院 239 578187 2419.19 342168 59.18% 区级合计 30547 143710708 4704.58 98411073 68.48% 镇中心卫生院 1617 1795677 1110.50 1547455 86.18% 镇中心卫生院 828 921417 1112.82 854944 92.79% 1493 1298563 869.77 1302267 100.29% 343 396061 1154.70 299200 75.54% 1720 1719880 999.93 1520061 88.38% 961 1274211 1325.92 1057489 82.99% 453 465416 1027.41 402743 86.53% 926 1008753 1089.37 848352 84.10% 1447 1236671 854.64 1206275 97.54% 835 757471 907.15 768897 101.51% 1195 1006186 842.00 996589 99.05% 208 140496 675.46 160900 114.52% 689 623261 904.59 630046 101.09% 385 334427 868.64 304382 91.02% 398 333931 839.02 310256 92.91% 198 161384 815.07 148068 91.75% 159 138183 869.08 127390 92.19% 住院人次 总费用平均费用 报销费用 实际报销比(%)504 447373 887.64 426690 95.38% 147 118585 806.70 118869 100.24% 217 172919 796.86 186650 107.94% 240 219216 913.40 222597 101.54% 388 383269 987.81 352442 91.96% 921 835303 906.95 755454 90.44% 562 584803 1040.57 519862 88.90% 乡镇合计 16834 16373456 972.64 15067878 92.03% 省级医院 1490 28935229 19419.62 12813182 44.28% 省级重大疾病 279 6411047.42 22978.66 3912675.01 61.03% 大学 2 22664 11332.00 15865.17 70.00% **市医院(非直报)98 972395 9922.40 474308 48.78% **市医院(直报)5095 52554033 10314.82 27605116 52.53% 区外其他 1100 7604276 6912.98 3646061 47.95% 区外合计 8064 96499644.42 11966.72 48467207.18 50.23% 住院总计 55445 256583808.4 4627.72 161946158.2 63.12% 普通门诊 619854 21362864 34.46 16978879 79.48% 门诊特殊病种 28188 8556811 303.56 5904057 69.00% 门诊合计 648042 29919675 46.17 22882936 76.48% 总计 703487 286503483.4 407.26 184829094.2 64.51%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分级诊疗政策的制定及执行的问题。目前执行的县乡两级的150种分级诊疗病种是2015年在省卫计委确定病种和全省参考价格的基础上,由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确定的费用标准。2017年9月份全省统一执行新的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和收费标准后,大部分的服务类项目的收费标准都增加,当时区卫计局合管办写报告要求调整相关病种的限额和定额付费标准,因处于机构和业务的合并转交期间,省卫计委华东公司暂停相关政策的系统修改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分级诊疗病种因原价格过低而无法执行。同时目前市卫计委根据各县区不同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重新确定的分级诊疗病种,因同一县区不同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同而确定的分级诊疗病种也不一致,从而导致政策的不公平性,即同一患者因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区级医疗机构就诊时会出现“能转”和“不能转”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2、过度医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参合农民住院率增高明显。一方面是由于农民住院需求的释放;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疗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放宽入院指证、门诊转住院等现象。二是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不规范,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机构未建立起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自律机制,存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和过度用药问题;

医疗机构的逐利性明显而公益性没有充分体现。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影响了基金使用效益,增加了农民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收费价格的监管问题。自2017年12月份起我区率先在全市实行金保专网的运行和报销工作,原新农合省级平台的报销业务终止。新系统运行之后,原村级医疗机构的管理系统“中科美仑”因不能与金保专网对接而也被停用,停后对于村级医疗机构价格和服务行为的监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4、重大疾病和异地就医跨省结报的问题。新系统运行之后省内50种重大疾病患者的现场直报(包括基本医保报销和大病保险报销)和异地就医跨省结报工作都被停止,这与解决广大参保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初衷不符。

5、区外患者报销费用的核查问题。目前大量的区外患者报销资料主要凭借审核人员肉眼鉴别,真伪无从判断,不仅给一部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也给医保基金的监管带来隐患。目前仅有的办法就是给相关单位打电话或者发函协查,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大部分单位也不愿配合。建议建立全国性的网上费用核查系统,方便患者住院真实性和费用的及时核查。

6、区外各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监管问题。大部分的各营利性医疗机构都与当地的医保经办机构签订了服务合同(协议),对于当地参保患者都会严格的按照服务合同规定的条款提供服务,但是对于协议地之外的则完全无视服务合同的约定(束),乱检查、乱收费、乱治疗的现象普遍,不仅给广大的参保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参保地以外医保经办机构对其监管缺失。同时非公立医疗机构多为专科医院,如耳鼻喉科、眼科、妇科、精神病科、脑瘫、皮肤病等,患者因医疗需求就医,但这些医院“患者真、费用假”的“造假一体化”难以鉴别,尤其是省外医院,调查难度更大。

7、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低下的问题。目前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设备简陋、优秀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较为突出,难以满足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使得“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政策和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随着乡镇卫生院补偿比例已达到了85%,乡镇医疗机构住院人数有所增长,但近几年来新农合住院病人流向比例呈现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偏低现象。患者就医结构不合理,加之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相对比较富裕,为追求更好的医疗服务,有很大一部分的患者舍近求远到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

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报销的问题。根据2017年度**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卫生惠民政策规定:1、农村贫困人口患50种重大疾病住院补偿时不设起付线,不计入患者当年补偿封顶线计算基数,定点医院在相应病种费用限额标准内,按照其合规费用的75%完成新农合基本医保结算直补。2、农村贫困人口50种大病患者,经过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保险二次报销后,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年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由民政部门通过医疗救助兜底解决。这种以“重大疾病病种”制定贫困人员兜底报销政策不太公平和合理,比如部分因生产生活发生的无第三方责任的意外事故,或者一个普通慢病患者,一次费用不高,但累计费用较高。对于这部分患者虽然不是重大疾病但是同样也会由于高额的医疗费用导致整个家庭“致贫返贫”,建议在制定兜底报销政策时,以“自付费用”为标准更为合理。

9、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问题。有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收治标准,“小病大养”、“短病长治”等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参合农民小病过度消费,同时增加了参合农民的经济负担,也给住院基金带来了风险。目前区级医院病人成倍增长,一方面反映老百姓就医观点大大转变,另一方面折射出医院追求效益、滥收病人入院的现象。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以“免费体检”、“免费体验”的名义诱骗患者,采取编造住院病历、虚构住院治疗经过,或者变更疾病名称和治疗项目,将本不该报销的疾病或者项目进行报销;

部分医疗机构为了规避住院次均费用的限制采取“分解住院”的方式对一次住院的患者多次进行报销,或者将部分住院费用和药品转门诊收费;

部分医疗机构对于外伤原因调查不严,或者和患者串通随意编造外伤原因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对于医疗机构以上各种违规行为必须严格监管、严肃查处,以切实维护参合群众的利益,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10、关于引入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和平台的建设问题。以目前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机构现有人员的数量、知识结构和能力来说,根本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医疗机构的大量、复杂、专业的各种诊疗服务行为缺乏专业的审核和监管水平,对于各种不合理(规)的项目和费用难以进行准确的甄别和判断,大大增加了基金监管的难度。如果引入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建立人工智能的规则和标准,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审核的工作量,也会大大的加强审核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将审核由现在的事后变为了事前、事中实时的监督和控制。

11、关于建立基本医保基金超支时合理费用的分担机制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广大参保人员就医需求的释放及新的价格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医保基金的使用和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医改办应尽快的制定出台医疗机构预算基金超支时对于正常的合规费用的分担机制,建立风险共担和费用自我约束机制。

12、分级诊疗政策执行中不规范的问题。部分医疗机构为了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分级诊疗政策阴奉阳违、变相执行,一方面尽量的节约成本,不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规范治疗,或者对于没有完成规范化治疗、急诊转诊转院的患者按照“分级诊疗”类型补偿以获取利益;

另一方面一旦住院费用超出限额标准时,就会串换补偿类型或者改变、更改疾病诊断名称、疾病诊断次序以应对分级诊疗政策。建议合理测算和制定出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政策报销后合理的结余比范围。

13、门诊补偿政策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因普通门诊补偿比例过高,政策设计家庭封顶,年度不结转等原因,受医患利益趋同,农民“怕吃亏”而年底“挤兑药品”,医疗浪费严重,门诊统筹基金效能低下,难以发挥互助共济作用,达不到预期目的,导致政府不满意,农民不认可,医疗机构变相执行,也使得新农合基金超支风险加大,经办机构工作难度加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支付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而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根本是医疗机构要赚取利润,医疗机构赚取利润的根本是政府补助不足,支付方式改革必须在政府补助医院到位的情况才能顺利执行。

探索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总额预付、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按照“总额包干、超支自负、结余归己”的原则,落实医保基金部分预付、剩余部分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配的政策规定,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诊疗,遏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是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医疗费用增长是社会课题,单独依靠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来控制难度较大,只有在满足医院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过度医疗才能得到有效管控。在此基础上经办机构要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违规查处力度,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各项考核指标控制,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协议规定标准,重点在监督管理机制上、方式上予以量化、细化,进入长效管理。

三是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防止出现更多的问题和基金的透支情况。

上一篇:世上最美的句子下一篇:酒店员工辞职报告怎么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