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高中政治教案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秀高中政治教案(共10篇)

优秀高中政治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①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②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理解: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②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培养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学会资源共享。

(3)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教学重点: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三、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应对。

四、教学方法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出发,借助时代感强、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合作的学习中得到结论,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一:

教师:12月11日是个什么日子?(引导学生关注当天重大时事)

――中国入世10周年。入世是中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举措,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国际市场,了解世界经济,一起面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教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两分钟时间明确基础知识。待会播放视频:注意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学生:快速阅读,并小声讨论。板书――经济全球化。

探究活动一:播放视频:入世十年,中国赢了,世界赢了。

结合视频内容,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含义、表现、载体、影响)。明确问题后,播放视频:入世十年,中国赢了,世界赢了。(增加直观性、生动性;体现时代性、生活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情感、价值观和新意。

活动――小组讨论,大组竞赛。学生充分展示,教师适时追加提问――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

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精讲点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意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并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材料例证:一个产品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社会资源和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

置。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优势,但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相对较弱。投影图片:中国的稀特农产品畅销日本。――拓宽知识面、增加说服力。

探究活动二:在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过程中,谁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含义及作用。

阿里巴巴的跨国经营(阿里巴巴完成了新一轮海外拓展:旗下淘宝网和日本雅虎的中日网购互联平台合作。6月25日终于瞄准了美国市场。阿里巴巴全资收购美国电子商务公司Vendio,使“中国制造”以网络直通车形式一站式进入美国零售终端市场。)

。思考在国际商品、贸易、资金交流中谁承担了主力军的作用?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他利用世界各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载体。(板书――载体)――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结合经济全球化三种表现式的各自起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探究活动三:多媒体展示辩题: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是鲜花(无限机遇)还是陷阱(极大风险)?(或者:哪位同学你呢个总结一下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然后引导学生直接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发表观点,展开辩论。

师生活动;认真听辩,思考整理。在辩论中要适时给予鼓励和赞扬。(注意预设和生成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教育机智)

教师活动1:以学定教,学生水平较高,辩论中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基本观点表达清楚、准确。教师不再重复总结。

教师活动2:针对学生辩论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理、纠错,引导学生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中,分析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然后一起梳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A.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A.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B.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华尔街日报》月16日登载了亚洲开发银行研究人员邢予青和迪特的一项研究:中国在一部iPhone的批发价格178.96美元中仅能获得3.6%的价值,约6.50美元,而一部最新款iPhone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却高达5000――7000人民币。

实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当前: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第一次高潮

年春季希腊主权信用危机第二次高潮。

当前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新兴市场日子越来越难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刻影响全球欧元区17国以及6个未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将缔结政府间条约,强化财政纪律。

总结: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学生活动:我们要充分吸收世界经济的营养,为我所用;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的发展,真正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20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在主旨演讲中总结了10年来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的成就,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和重大举措。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我们坚信未来10年,中国将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继续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首尾呼应、激情感染。

优秀高中政治教案 篇2

我们认为,一份完整的教案,应该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一是单元概述。

在单元概述中,应主要阐明本单元总的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可以用概述的形式展现,不必细说;还应阐明本单元在整个学习模块中占据什么地位,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要交代本单元与其他单元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单元概述,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本单元主要要学些什么,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知识前后联系起来,这可为今后综合复习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奠定基础。

二是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应交代清楚本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哪些知识点,对于每个框体、每个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教师计划用什么作为导入,即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拟设置什么样的情境问题。

三是本课时的三维目标。

在三维目标中,首先要明确知识目标,这是我们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要从概念、原理及相关的要求(或者是方法论)几个层面展开;其次是能力目标,在叙述能力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教材知识的相关内容,不可泛泛而谈,必要时还可以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备写时和能力目标是一致的。

四是教学重难点。

这属于教案书写的常规问题,不再赘述。

五是教学过程。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这一部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较大,主要是大多数教师在这部分往往会写成教材知识点的提纲或者是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从教案中找不到执教思路。我们建议教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尽量书写自己打算怎样教,对于涉及到的知识点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略写、简写。

如:《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教学设计片段:

二、政府的主要职能

问题情境2:我国政府推进节能减排,说明我国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互动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国家性质思考我国的政府性质。

学生联系教材前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把握我国政府的性质。

自主学习

学生分工合作,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

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问题: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总结: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问题:我国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有什么关系?政府性质是什么样呢?

国家性质决定政府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政府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反映政府性质。

教师点评

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必然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过程评价

此过程重在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前面知识,准确把握政府性质这一知识。

问题情境3:我国政府推进节能减排,采取十大措施,说明我国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政府职能与政府性质有什么关系?

师生互动

老师引导学生联系材料,思考分析我国政府所履行的具体职能有哪些。

学生把握教材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把握我国政府的职能。

自主学习

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把握我国政府的职能。

总结:政府在当前时期,采取各种措施,治理环境,体现政府履行了四大主要职能: (1) 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的职能; (2) 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 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 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从这段教案中,我们清楚可以看出执教者解决问题的思路,它不再是知识点的总结版,而是教学的方案。

六是小结。

即对本节课的内容作出框架性概括,提纲挈领地告诉学生学了什么,要掌握什么,是对教学目标的再现和回应。

七是板书设计和作业。

建议大家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八是教学反思。

这部分书写应该在教学之后完成。一般先总结成功的地方,再分析不足的地方,然后写下以后的计划。如:执教完《多变的价格》后,一老师写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前半部分内容直观生动,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得出结论,因此该部分的教学,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跃和“兴奋”起来,为后半部分的教学做好铺垫。后一部分的“价值决定价格”是一个理论和教学上的难点,比较抽象,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方能逐步把握。所以该部分内容我在设计上选择由老师来讲解,结合对学生的启发来进行。但是在课后仍旧感觉学生在一节课上尚不能真正做到“理解”,大致就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因此该部分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有意识地反复和强化。课文最后部分的“价值规律”由于教材在要求上总体不高,给教学难度的减轻提供了可能。学生基本上能知道规律的内容,但谈不上什么进一步的认识了。因此,我准备在下一节《价格变动的影响》中继续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价值规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部分,我也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深化,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对策。学生表现出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的良好状态。设计探究“企业能否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目的有二:其一,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培养高中生辩证分析的能力。其二,假如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留白,借助此探究可以很好地弥补课堂空白。整堂课所选择的材料均很直观朴实,因为我认为对高中生来说,过于感性的眼花缭乱的课堂信息可能会影响思维在教师引导下层层深入与探究的效果。

这是一份比较成功的教学反思,可供大家参考。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小议 篇3

一、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通常来说,高中时事政治基于时事新闻发布、时事热点专题以及时事评述文章三点内容开展教学,其课堂形式主要为集体讨论。与此同时,时事政治内容还应根据学年段不同有所调整,保持必要的侧重性。然而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由于升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高中时事政治教学有其不足之处,对于学科系统性、科学性以及知识性的认识仍有所欠缺。其主要表现为:(1)时事政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播报。不少教师单纯将时政新闻生硬地置入课前导入环节,或者简单地用于课后补充,并未深入分析时政内容并将其与课内知识点相互连接。(2)未深入探讨时政热点,利用度不足,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缺乏说服力,难以收到满意教学效果。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课前时政事件讲评。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搜集时政事件相关资料,每节课前做出简短的新闻报道,教师不可对报道范围或者报道内容做出过多限制,报道完毕后由教师从旁指导,全体同学负责该则报道的讲评,根据讲评内容做出总结。应注意在时事讲评中激发学生参与性,要求学生从演讲者的角度来分析时政事件,并随机抽取各小组组员代表上台演讲,以此来激发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关注时事政治,养成关注时事、分析时事的习惯,通过报纸、新闻等媒体途径收集时政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在演讲课堂上灵活运用,其他同学则应分析演讲内容,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展开论述和分析。以党的十八大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参与时事演讲活动,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中心,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出发展开分析,期间通学生各抒己见,深入讨论,课堂氛围极为热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改往日单纯而枯燥的讲解模式,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其参与课堂,鼓励其主动学习、勇于质疑,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课堂活跃、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进一步加深,思路也变得开阔。

2.在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问题。在高中时政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时政热点以及重点问题加以渗透,由单纯的灌输和引用转变为积极的分析与应用,针对教材内容为其补充课前精选的时政素材;同时还可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内的各类教学手段予以展示,以提高学生对于时政事件认识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热情。以必修2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为例,笔者将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这一时政热点大事引入课堂,不少学生对于“两会”这个词语耳熟能详,但对其具体含义却了解不多。笔者由此在课堂上普及:“两会”并非特定机构名称,而是一个统称,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者会期大致重合,对于国家运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们对“两会”概念有了明确认识后,笔者提出了问题:“两会”中二者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各自的职能又是什么?由于笔者在课前已经布置收集“两会”资料的任务,因此学生们有所准备,并纷纷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民主监督以及政治协商为主要职能”,这些答案均与教材知识点相契合。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不少明星委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时政教学得以不断扩充知识面,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应注意的是,不少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时未从客观角度来做出时事评析,甚至受限于个人主观意图,在评述时政事件时将主观性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导致后者出现思想层面的误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也应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正确分析国内外时政大事,端正思想认识,合理利用时政素材,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教改目的。

参考文献:

[1]范金运.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科学导报,2014,(14):257-257.

[2]郭慧敏.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J].科学导报,2014,(4):6-6.

[3]段军平.新课改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走出困境[J].校园英语(中旬),2014,(4):105-105.

优秀高中政治教案 篇4

了解我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短剧和例题开展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出版怒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作出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和支持政府的价值选择。同时,知道公民也应向政府寻求解决自身困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帮助。

2学情分析

现在的教学不单单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学习,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教学难点:政府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

4教学过程?

4.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政府工作报告》19件民生大事

【新课导入】20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19件民生大事。(播放视频)

设问:在这些民生大事中你看到政府做了什么(具体履行了哪些职能)?为什么要做这些?

的关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过度:那么作为上饶市的市长又做过什么关系民生的事情呢?

(展示潘东军市长春节市场检查图片)

活动2【讲授】“我来当市长”竞选活动

一、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参与上饶市市长竞选,只允许你给人民三条承诺,你会给人民哪三条承诺?

学生活动--------竞选市长“我来当市长”(由学生选出两名候选人参与竞选活动)

主持人:经过激烈的竞选,我们选出了刁明静为上饶市市长,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两位候选人和选民,他们又有什么感受呢?(……..)

教师归纳: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刁明静虽以数票险胜对手,但我们不妨想一想这胜利的背后承载的是什么?那就是人民对政府的希冀,对它对承担责任的寄望。刁明静胜了,胜在她承诺解决的问题都是我们所关心、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她能提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在她的心里,人民才是最重要的,她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而郝建虽在此次竞选中落选,但在山西蒲县县长竞选中获胜。将来会如何?时间会证明一切。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见证他们当初的承诺,携手走进今天的课堂: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分享快乐,传递知识,就从现在开始。

活动3【讲授】“我是市长”之后续----“见证诺言”

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如何做到)(板书)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板书)

学生活动:(见证诺言一)记者追踪之“你的幸福我的快乐”(播放记者采访过程)

设问:刁明静市长是如何实现其诺言的?又给我们什么感悟?

学生(讨论并发言):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践行了这一宗旨,端正了态度。具体说来要做到:思想上…..行为上…….

教师总结过度:刁明静市长实现了她当初的承诺,她是一个好市长,并用自身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那么,郝建县长又是如何的呢?请跟着我们记者的镜头共同见证: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板书)

学生活动:(见证诺言二)记者追踪之“弄虚作假反误了卿卿前途”(播放记者采访过程)

设问:作为一个财政收入不足3亿的多人口贫困大县,而建成这样一座“鸟巢”就至少已花费1亿多,让我们不得不怀疑郝建县长的决策是否兑现了当初的承诺?而他的行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具体如何做到呢?

学生(学生分组展开讨论,选代表回答):启示我们政府要真正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就必须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活动4【讲授】“我是市长”之“谁来为我做主”?

教师归纳过度:郝县长的事件虽已告一段落,但事件本身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终止,就拿那些为此付出过辛劳汗水的农民工来说,欠薪仿佛就是个永远解不开的紧箍咒,郝县长的“佳作”也不能例外,被欠薪的农民工打着“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我们血汗工钱飞”,甚至有人抱着娇弱的孩童爬上高楼处以此“逼薪”……当你看着这一幕幕看似滑稽实则令人心酸的场景时,你有何感受?你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或者为他们提供些什么建议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有请现场记者:

三:求助有门投诉有道(板书)

学生活动:记者出击:(现场采访)----你来支招

学生活动:由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接受采访(农民工代表、政府工作人员代表、专家学者代表、市民代表、国务院总理代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归纳出几种解决方案(分别从不同主体角度和方式方法归纳)并对其利弊分析

学生讨论归纳:“葵花宝典”------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教师总结:常言道:人有祸兮旦福,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困难与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理智。俗话说的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除了朋友、亲人,我们还可以求助于政府。面对上面那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场景时,当我们作为社会一员中的弱势群体而无能为力时,他们的希望在哪里?是的,除了我们一个个的个体外,我们还可以求助于政府。(简单叙述几种途径的含义,并适当举例。归纳知识点。)

活动5【讲授】你来做考官

(1)这些年来,你觉得本届政府做得最好的、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2)你觉着你和你的家庭最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服务?

(3)你觉得政府和你的距离是亲密还是疏远?如果1为最远,10为最近,请选择一个数字。这种感觉在变化吗?

(4)如果用几个字表达、评价本届政府的表现,你会选择哪些词语呢?

(5)年你最希望政府做好什么工作?

要求:(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请几个学生代表选择其中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6【讲授】小结

优秀高中政治教案 篇5

1.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职权和责任。

教学难点:

1.人民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

2.决定权和立法权,审议权和表决权。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一定得政治基础知识,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地在电视、新闻中看过有关人大的报道,再加上前面公民的政治生活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两个单元的学习,对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有一定认识,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学生生活认知中,好像什么都是政府说了算,很多同学可能误认为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因此,要讲清楚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从高一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好奇、热情等心理特点来说,三月份“两会”的召开备受全国上下关注,因此学生对本课所涉及的热点问题也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理解并记住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力和职责。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典型事例材料的分析,学生能够运用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2.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3. 通过对典型事例材料的共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人民是国家主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感悟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保障,体会人大代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方法

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工具:将图片、音乐、视频等有机组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活动过程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课前播放《迎宾曲》,配人民大会堂及会场、代表活动等图片,营造气氛。)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温暖的阳春三月即将离我们远去,而在三月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3月5日至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就走进人大看一看:

(二)新课推进

视频播放: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及闭幕的部分内容。

看视频思考: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看到了哪些重要人物?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学生回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通过一些重要决议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

预设:

(1)2907名代表出席会议

为什么只有2907名代表参加(或: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可以参加全国人大),而不是你、我或全体人民都参加?

原因:我国是个地广人多的国家,所以不可能十三亿人口一起到北京集中开会。

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在我国,是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结论:在我国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过渡:上面分析了会议上的重要人物,下面再思考本次会议上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学生回答:政府做报告、选举国家领导人、通过某些决议等。

师:我把大家获取到的信息整理出来,下面请大家思考问题:

出示材料:

材料一: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代表政府做向全国人大做政府工作报告。

3月15日上午9时, 会议听取和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

材料二: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免去蔡武的文化部部长职务,决定任命雒树刚为文化部部长。

思考:1.李克强代表政府向全国人大做工作报告说明了什么问题?

2. 材料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分别行使哪项职权?

3.材料二表明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上问题,师对学生分析给予正确评价,并展示以下知识: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③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小词典

最高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国务院和“两高”的工作。

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最高任免权:选举、决定和任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

最高立法权:修改宪法,制定与修改基本法律(刑法、民法、婚姻法、反分裂国家法等)。

④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过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全力机关,行使最高国家权力,那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呢?它们行使什么权力?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地方各级国家全力机关

②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③作用: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有它监督实施监督。

规律总结

优秀高中政治教案 篇6

1、知识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难点)

2、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新课讲授:

(一) 民主选举面面观

1、选举方式

幻灯片显示:农民工张本山的烦心事(一)略

合作探究一: 1、材料中体现了那些选举方式?

2、选村长,是全村所有有选举权的公民都能参与投票,那么选镇长是不是全镇所有有选举权的公民都能参与投票呢?如果选镇长也用直接选举,效果如何?

优秀高中政治教案 篇7

世界多极化的意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的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世界多极化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的应对措施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高一的学生受其年龄和知识面的制约,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知之甚少,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是教学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所以,老师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情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符合高一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的特点。通过对世界多极化问题的探讨和交流,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意义;把握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中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并掌握中国的应对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性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引发学生关注国际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培养和提高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近几年中国的内政外交的辉煌业绩,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将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通过列举“多级”与“单级”斗争的利弊,让学生树立全球观念,憎恶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渴望世界和谐共生。尊重世界多样性,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观念。

●教学策略方法

【整体思路】

突出学生对世界多极化自主感受。通过课堂情景探究的设计让学生感受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突出教学情景对学生的激思作用。在本节课对多极化情景的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生生、师生探讨交流、激发了思考的愿望,表达了对霸权主义的憎恶和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强烈向往的鲜明情感,从而使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满课堂。

●教学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

师:大家知道6月1日是什么节日?

生:儿童节。

师:除了儿童节,6月1日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峰会即亚洲安全会议结束。在这次峰会上,美军防长哈格尔和日本首相安倍一唱一和剑指中国,而中国也毫不示地弱针锋相对给予了有力的回击。从中美日的交锋来看,国际形势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展示课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展示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习重难点——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用最新发生的国际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既是教学情境的导入,又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新闻。)

【课堂检测】

师:让我们先完成课堂检测,检验一下我们同学的预习效果。

学生完成课堂检测,教师展示课堂检测要求,课堂检测反馈表格。

学生完成课堂检测后,核对答案,学科长上板反馈检测情况,统计数据,要求学生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学生再次反馈还未解决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检测所联系的知识点并展示知识网络。

SHAPE MERGEFORMAT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检测初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通过兵教兵的活动,促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小组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再次反馈未解决的问题,教师总结问题并回归知识点,找出本课的教学点,力求做到学生会的不再讲,学生不会的重点讲。)

【问题探究】

展示问题探究要求:

1.学科长组织本小组就材料的观点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6-8分钟)

2.学科长代表小组发言,或派代表发言。每个代表每次发言时间不超过1分钟。

3.后面发言的小组不能重复前面小组已陈述的观点,但可以进行补充或质疑。

播放视频《中美日在香格里拉峰会上的交锋》并展示探究问题,要求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

探究问题:

1.香格里拉峰会各与会国的交锋是怎样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

政治意识的本质高中政治教案 篇8

【课标内容要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本质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意识的起源、本质;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使客观存在的反映;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能力: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学习重点】意识的本质

【教学难点】意识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二、新课过程、合作学习:

(复习旧知识)

1、导入新课:驶向春天的“武广高铁” 12月26日,备受关注的武广高铁正式运行…中国人用十年完成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事情。人是非常聪明的,中国人也是!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就是中国人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的作用,才取得举世关注的辉煌成绩,那么,什么是人的意识。本节我们来研究一下意识的本质。

3、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高考考纲: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

4、图片展示:石头、植物、动物、人都有反应特性

结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5、学生自主学习:背诵(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6、探究活动一:思考:是不是只要是人就一定有意识?

19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据记载,狼孩刚发现时时四肢走路,她们总是喜欢单独行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黎明时分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饥时觅食,饱时休息,人们花了很大力气使她们恢复人性,小女孩在抚养一年后死去,大女孩两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直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问题:狼孩的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也就是说离开了人类社会,离开了人类劳动就不会产生意识.而社会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就是说 1、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展示图片及探究活动二:动物到底能不能产生意识?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做过的一个试验:黑猩猩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已束手无策了。问题:黑猩猩不会就地取水灭火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补充:动物是没有意识的。只有人类才有意识。就是因为任何动物的大脑,都没有像人脑这样发达和完善。

8、展示人脑结构图、第一二信号系统图

结论:2、从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9、展示图片及探究活动三(实验:)让学生画神鬼

展示学生成果:

结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才能产生思想和意识。3、从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的主观反映。

通过这个结构图来表示这个过程:客观事物 感觉器官 人脑加工 意识

这其实就像工厂一样,人脑像“加工厂”,客观事物所以,像“原材料”,意识就是产品了。

结论: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反映

结论:世界上是没有鬼、怪、神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所以,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0,展示图片及探究活动四:展示材料:小朋友对猪的认识

为什么不同小朋友会有不同的认识?

结论:形式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1、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12、三、总结:1.从意识的 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

①意识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 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 看,意识是 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 。

3.从意识的 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形式上是( )。意识内容是( ) 的,意识源于社会实践.

4.总之, 物质世界是 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 ,物质 意识.

四.巧建结构 (略)

五、素质测试

1、易错易混点:

(1)有了人脑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

(2)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4)电脑也有意识。

(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

(6)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

六、巩固练习:单项选择

(1).(广东卷文基·1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2.) 2.(08广州一模.21)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3、)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政治选择题方法指导: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作者:学科专家 发布时间:-05-09

浙江省遂昌中学 郑旭红

案例名称:《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目:思想政治 教学对象:高二(15)班 课时:1课时 提供者:郑旭红 单位:浙江省遂昌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意识的本质》,本课是对“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理解“物质”离不开对“意识”的理解,因为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上有两类现象,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弄清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应理解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因此,揭示“意识”的本质本身是探索世界的本质的内容。弄清意识的本质,还是理解意识的作用的前提,本框还是下一框知识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目标:意识的起源,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能力目标:理解意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堂课的内容,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础;但是,本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只有让学生融入课堂、积极思索,才能学好知识,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意识的本质,

教学难点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书本知识及学生的实际决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高校寻物启事》——历史系:公元5月7日,历史将记住这一天,赵某人餐卡不知落于谁手,有志于解开这一千古之谜者请拨___X

中文系:《如梦令》 大饭慌中出错,餐卡不知归路。衣带渐已宽,人也正憔悴。急觅,急觅,我那救命饭卡。

数学系:本人丢卡一张,长7CM,宽5CM,卡号为121的平方,请将正确答案送至征某处。

新闻系:本报讯,新闻系王某不慎于今日将餐卡丢失,据悉寻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有了解线索者请打新闻热线___X

(师)为什么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述?

(师)那么什么是意识?意识又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意识的神秘面纱吧。 学生回答:

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

高中政治教案 篇9

(1)储蓄存款的含义

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教师点拨:储蓄活动中,储蓄机构必须按规定为储蓄者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到期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否则是不合法行为。

教师活动:我国有哪些机构可以办理储蓄存款业务?

(2)我国的储蓄机构

主要有: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生活区周围,你知道有那几家储蓄机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3)存款利息

教师活动: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多种多样,有的为了子女上学作准备,有的为了购房,有的为了攒钱购买大件商品,有的为了养老等等。同时也是为了获得一部分收入──利息。

利息是人们储蓄存款获得的一部分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同学们想一想,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利息率。

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请大家看教材50页例题,计算一下该储户到期的利息是多少。

学生活动:认真计算,得出结论。0元×2.52%×3=1512元。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注意,利息率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之分,它们的表示方法是不同的,计算利息时要分清是什么利率。大家看教材50页“名词点击”,找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得出结论。

(4)存款储蓄的类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存款的类型、特点、存期。

储蓄存款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活期储蓄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1元起存,每年6月30日为结息日。活期储蓄具有流动性强、灵活方便的特点,但受益较低。

定期储蓄事先约定期限,不到期一般不能提前提取。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是整存整取,除此之外还有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形式。存款期限主要有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存期越长,利息率越高。定期储蓄流定性差,但受益高于活期储蓄。

由于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因此,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2、我国的商业银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1页彩图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在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获得主要是在商业银行中进行的。我国有哪些商业银行?它们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1)商业银行及其组成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1页相关链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的组成。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一、存款业务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资金,并还本付息的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没有它银行就不能生存和开展其他业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人们平常是怎么到银行存款、取款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第二、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借贷人提供资金,并要求偿还本息的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按其用途可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教师点评:注意存款业务与贷款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基础地位与主体地位的不同;贷款业务要坚持真实、谨慎、安全性原则,评估借款人信用,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第三、结算业务

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提供债券买卖与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教师活动: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作用。请同学们看教材52页专家点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3、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储蓄存款活动程序、主要机构、特点和利息的计算等常识,了解了各种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及其作用。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办理金融储蓄业务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4、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属于我国的储蓄机构的是( )

(1)中国人民银行 (2)中国工商银行 (3)中国农业银行 (4)农村信用合作社 (5)交通银行 (6)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A.(1)(2)(3)(4) B.(1)(2)(3)(4)(5)

C.(1)(2)(3)(5)(6) D.(2)(3)(4)(5)(6)

答案:D

[例2] 李大爷20xx.5.1存入银行10000元,定期三年,月息2.1‰,到期后,李大爷存款的利息总额是 ( )

A.21元 B.210元 C.25.2 元 D.252元

答案:D

[例3] 我国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是 ( )

A.发放贷款 B.办理结算 C.吸收存款 D.代理外汇买卖

答案:C

[例4] 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和利润主要是( )

A、向借贷人提供货币资金 B、为企业办理结算业务

C、接收企业和居民存款 D、提供债券买卖及兑现服务

答案 A

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到附近银行、企业、居民中,咨询银行信贷活动的程序及原则要求,并亲自到商业银行办理一次存款和取款活动。

教学体会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 篇10

经济生活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目的:(见考点导航)

重点;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基本职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难点: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汇率

教法:

教具:

一、考点导航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4.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5.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6.了解外汇与汇率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产生、含义货币的本质价值尺度

揭开货币的货币的基本职能贮藏手段

神秘面纱其他职能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的含义

神奇的货币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

信用卡的含义

使用信用卡的优点

转帐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种类外汇现金支票

外汇的含义

外汇汇率(汇价)

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三、考点疏理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

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①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2.货币的产生、含义与本质

(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注意】

(1)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一般说来,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便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但商品交换关系很发达时,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货币。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之所以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③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第一,区别: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则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第二,联系: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这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有人说,流通手段强调的只是一个“点”,而商品流通则强调一条“线”。

(3)货币的其他职能

①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一般来说,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注意】

理解价值尺度职能,建议紧扣“衡量”、“表现”、“执行”。

4.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纸币

①纸币的产生与演变。货币出现以后,推动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而后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与面额价值的铸币;后来有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即: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②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优点有: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③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④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

【注意】

(1)纸币的发行量客观上是有一定的规定。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

(2)共性:它们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实质与原因);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与经济秩序(危害与影响);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对策)。

(3)其实,它们的不同点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经济往来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据。

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注意】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发行牡丹卡、金穗卡、长城卡、龙卡。

6.外汇与汇率

(1)外汇

①外汇的含义及其特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既可用于国际支付,还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

②外汇与外币。外币与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其它外汇资金等内容;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

①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它是在使用外汇时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我国采用100单位的外币兑换多少人民币这种直接标价法形成人民币外汇牌价。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外汇供给与需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对于货币政策的干预、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国货币与外币相比发生贬值与升值的变动。汇率变动的影响,包括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对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

(1)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2)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都是外汇。(首先,外汇包含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3)外汇主要是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间的结算。一般来说,在国内市场不需要支付外汇,只要支付本国货币即可。我国的本币就是人民币。

(4)下面以本国货币贬值为例说明对于经济的影响。第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第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国的商品劳务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本国旅游业的发展。第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

(5)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是从国家、人民、世界等三方面归纳。

8.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货币,俗称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3)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体现出不同的金钱观。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四、典例解析

【例1】(09安徽文综)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确题中前面所提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后面甲生产者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这样考生就可以调动运用教材的知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可以计算出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数量增加了1倍,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今年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应该是200*2=400(元)。答案是B

【答案】B

【例2】(09全国文综I)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上一篇:拜年祝福语送给长辈下一篇:初二语文《陋室铭》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