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

2025-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精选15篇)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 篇1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我们知道:画家借助于线条和色彩来描绘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音乐家凭借节奏和旋律来谱写抑扬顿挫的乐章以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及感悟;而文学家则以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及感悟。这种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从作用于感官角度来讲,表面上它没有绘画的直观性和音乐的直感性,但它内隐着由线条与色彩所带来的绘画的有形性和由节奏与旋律所带来的音乐的有声性。

从心里学角度讲,枯燥的抽象的即不能直接诉诸于感官的东西不易被人识记,反之亦然。而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担负着传递信息的任务,这种有形性和有声性恰恰隐藏在语言符号的背后,这就给读者接受文学作品所传递信息的过程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那么如何把内隐在文学作品中的“形”与“声”挖掘出来,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想象式阅读教学则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想象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立足于“想象”一词。作为“想象”一词的含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辞典第1376页解释为:“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再造性想象”。此外,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们称之为“创造性想象”。并且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典P313注释②把它解释为“景象”,即指“图画景物”,并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再造性想象”还是“创造性想象”,其共同之处就是在“想”的基础上产生图画。不过,“再造性想象”所产生的画面是客观地把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画面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创造性想象”则是在“再造性想象”的基础上,结合读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个性情趣,文学修养等经过主观加工而创造出的新图画。

我们可以从《祝福》里的祥林嫂向土地庙捐了门槛后安然参加祭祖仪式时,却遭到四婶断然拒绝后神态变化的情况来分析。请看祥林嫂的神态变化:“祥林嫂刹那间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了”。当读者阅读完这段文字后,祥林嫂委顿的形象便呈现出来:灰黑色的脸上镶嵌着一双凹陷的`眼睛------这便是“再造性想象”。它忠实于文字所诉之的原像,而读者在这一文字的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加工--眼睛是如何凹陷与无神;脸色是如何灰暗与消瘦;精神是如何的不济。这便是创造性想象。它直接导致的艺术效果便是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祥林嫂”。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一种以话语为媒介的意识形态,这就意味着它必须依靠人的等活动。想象式阅读教学便是建筑在听、说、读、写等活动的基础上的“想象”,其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 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写、说

(原始文本)(原象)(新象)(创造文本)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原始文本即文字1,然后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性想象”,在大脑里产生“原象”即图画1,进而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知识、阅历等主观因素进行“创造性想象”,在大脑里产生“新像”即图画2。最后把“新像”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下来或说出来,于是便产生了创造文本,也就是文本2。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或摇头晃脑、或念念词、或凝神遐思、或神游四海,心鹜八极的吟咏状态,进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细嚼慢咽的品味原始文本,才能更好的品出其景其情,其意其感。我们结合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来分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品之妙处,诗中之景物便活了起来: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古道……纷至沓来,映入眼帘,挥之不去,在头脑中绘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凄美图画1。这就是“再造性想象”的初始阶段。再吟再品,景物愈发活灵活现,图画愈发栩栩如生,藤想象(枯);树想象(老);马想象(瘦);道想象(古)……顿时一股凄凉之情油然而生,满眼萧瑟,泪眼汪汪,欲断肠,与作者达到心灵会通,品出了诗情。这便完成了“再造性想象”,在学生的大脑就会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1,也就是“原象”。接着,三吟三品,进入创造性想象阶段,景越来越模糊,情愈来愈悲,自己仿佛就是断肠人,心中凄凄惨惨戚戚,心神迷迷离离,恍恍惚惚,达到物我两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对“原像”添枝加叶,充实丰满,补充与此相关的画面,即由白描的“原像”上升到工笔的“新像”。由于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底蕴感悟不同,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得“新象”。从品物境到品情境到品意境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再造性想象”到“创造性想象”的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大脑中经过创造性想象产生的图画2即“新象”或口头表达出来或书面描述出来,形成创造性文本2。这样一个从图画到文字的过程,从而通过想与写糅合在一起并落到实处。

总上所述,想象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借助于二次想象即“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使原始文本上升到创造性文本的过程。

(一)这一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语文教师不单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想象式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二)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其应用过程来看,它涉及到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通过“想象”这一环节把四者结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的过程,使学生有步骤有层次的受到了训练。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 篇2

一、激活文字, 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 不懂得进行再创造, 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 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 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 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 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 也不是听到的, 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 透过文字看到图画, 透过语言看到生活, 置身于作品之中, 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 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 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 但通过想象, 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 作者起来打开房门, 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 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 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 去踏上几脚, 却发现“声音也没有”, 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 吱嘎”的声响, 然后掬起一把, 闻一闻, “气味也没有”, 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 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 学生走近了作者, 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 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 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 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 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 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 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 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 翩翩起舞, 轻盈的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 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 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 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 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 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 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 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 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 让学生走近作者, 与文本对话, 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 后五年, 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 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 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 架设桥梁, 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 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 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 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 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 她的视野为之开阔, 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 所以回到娘家, 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 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 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 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 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 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 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 对于妻子之死, 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 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 说他奶奶死后, 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 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 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 抱起稻草, 嘻嘻哈哈, 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 如果不细想, 不想象, 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 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 而且是‘群童’, 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 再一点拨, 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 才会“当面为盗贼”, 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 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 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 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 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 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 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 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 各抒己见, 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 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 经过想象推测, 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 内中空穴很大, 所以在崖壁上敲打, 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 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 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 并非“所在皆是也”, 李渤的说法未必错, 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 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 经过想象推理, 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边树”, 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 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 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 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 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 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 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 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 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 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 篇3

1 运用电教手段激活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制作科学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发挥学生的“学”“练”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与练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时,教师采用电教媒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展开想象。

在进行《鸿门宴》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的内容,笔者特意将古今异义词语、常见的通假字、特殊的字词活用和典型句式制成PPT课件,课上用幻灯片集中展示给学生,不仅加大课堂的知识量,也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文章的知识点。笔者又及时展示本文的重点部分的内容,具体说明本部分所记叙的几件事,包括“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等。适时介入多媒体,会使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到“项庄舞剑”在这个作品中的情节展开上的作用,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这些问题在媒體课件的展示下开拓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在矛盾的冲突中去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更唤起学生对项羽这位勇猛霸王的想象。

为了让学生更深一层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笔者将有关项羽的影视作品、文学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制成Flash课件展现给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题材的选择主要有《题乌江亭》《乌江亭》《咏项羽》等。通过课件直观的、图文并茂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后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不同评价,全面了解项羽自己得出的“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结论。之后,笔者再加以引导: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描写项羽的致命弱点的语句,并对他做出具体的评价。学生在这个教学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很快总结出项羽致命的弱点: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之后,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时代背景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每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评价。

这节课笔者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将文中较为抽象的文字信息直观展示出来。轻松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最大幅度地调动学生对古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2 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想象情景,领略文章的丰富内涵

文章的作者与学生在生活阅历、文化底蕴、语言素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中间的差距是很大的。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近作者,与作者互相沟通。

在讲解诗词鉴赏课时,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含义深刻,蕴意广泛,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对这些诗词的理解很难领会到位。此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教材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为作者与读者搭建沟通的桥梁,把学生顺利带入古诗的意境,从而深刻理解诗句的内涵。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瀑布的美观景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是一首描写山水的好诗,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通过视频展示天然山水画面:“香炉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白烟漫飘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照耀下,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霞。……”这种教学方式,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深刻理解诗中的“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精美诗句的含义,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视频刺激,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本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综合提高阅读素养。

发挥多媒体的声音、画面、视频等优势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时,怎样激活这段平淡的文字呢?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相关图片或文本信息展示设置的问题。如设置:“脚踏上去”的动作的意图是什么?作者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而是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这里的“也”字起到什么作用?……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秋天相关的视频,进行情景渲染,展现给学生的是一番别样美的世界,这样,学生跟着画面走进了秋天。之后,请学生闭上眼睛,继续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进入情境后,笔者问他们:“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经过直观象形的展示,学生能结合教材实际,把自己的所看、所感结合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清楚地描述出来。因此,打开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各种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在电教手段的情景创设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很多学生以前不认识槐树,也没有亲眼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场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实景录像展示,给学生呈现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让学生陶冶在“秋海”之中:“在深秋的早晨,作者打开窗户,意外地发现庭院的槐树不时落下很多‘蕊’,这些‘蕊’就像白花花的棉絮一样悄悄地躺在那里。作者欣喜地走出门外,轻轻地踏上去,真正感受到无声的境地,亲身体验与踏雪的不同感觉。然后又去闻一闻,也没有闻到什么气味,从而体验到大自然的这种特殊现象。”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手段的运用,使学生真正走近作者的思想,走进生活,走进作者所处的年代中,感悟作者的那种凄美的意境,从而深刻理解故都的秋的清静、凄凉的味道。

3 发挥电教媒体手段优势作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把语文教学链接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会创作的人。”运用电教媒体手段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丰富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主要的是能够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能够活学活用。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可能进行电教手段与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科学合理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讲解09年全国卷I的高考作文“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材料中的各种小动物,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观点,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最后用课件形式展示各自的观点,得出最佳论点。这样就使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有了深度,从而拓宽了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同步发展,开启创新思维之门。

总之,电教手段辅助阅读教学适合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它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进行广泛阅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所以,电教手段的运用为语文阅读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 篇4

上课伊始,老师出了个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每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孩子们边听边想,很快就猜出是“太阳”。老师把预先画好的哈哈大笑的“太阳”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猜一猜太阳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求知的热情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

二、在想象中擦燃想象的火花

老师在引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其中的一句“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一些孩子试了几次都读不好,难以把握“冒出来”该怎么读。南方的孩子没有见过草原,更无法想象草原上太阳升起的情景,要读好这句话确实不容易。

对此,老师从启迪学生想象思维入手,点击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碧绿的草原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画面。老师首先引导看画:画面上有什么?学生说出了蓝蓝的天、红红的朝霞、绿绿的草原……这是画面上看得见的。接着,老师顺着孩子们的思路,启发想象思维:除了这些,再推测一下,还会有什么?有的说应该有小树,有的说肯定有许多野花,还有的说有牛、羊、马和牧民……老师的点拨,擦燃了孩子们想象的火花,他们通过看画、想象,“再造”了一个美的世界:草原的辽阔之美,草丛的茂盛之美以及草原上牛肥马壮的生命之美。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想象茫茫草原与蓝天相接的地方,太阳从茂密的草丛中慢慢升起的绮丽的画面……

孩子们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着,小嘴巴轻轻地朗诵着:“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那份陶醉,那份自得,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吟唱,在表白内心的感受……孩子们进入了朗读的至高境界。

三、在想象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学习了课文,老师设计一个金话筒讲坛:说一说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同学喜欢太阳能发热,有了太阳冬天就不怕冷了;有的同学喜欢太阳光,有了阳光白天就不用电灯了,可以节约电费……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空间里翱翔。尽管孩子们的想象都是一些浅显的感性认识,但其间却闪烁着童真与童趣的光辉,充满了人间的真、善、美。

记得其中有一个同学说他不喜欢太阳,因为早上太阳常常打破他的美梦,太阳出来他就要起床了……类似这样的“理由”,我们不能单从“认知水平”去加以理性的修正完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说了真话,是否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袋去想,说出心里所想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大话和空话。我之所以赞赏这一点,是因为我觉得,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是空洞和缺乏生机活力的,缺乏真情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金话筒讲坛在《晒太阳》的优美旋律中,在老师动情的朗诵中,把孩子们再次带进了想象的境地:“我喜欢太阳,她给小草擦去昨夜的泪珠,给苹果抹上美丽的胭脂,给小猫送去美妙的梦境……”

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想象开始的。这一节课,教师努力解放孩子的大脑,鼓励他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感悟,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欣赏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让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既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 篇5

胡朋蕾 小胡老师爱绘本

前两天我在翻阅绘本时无意中看到《100层的房子》这个绘本,感觉很有意思,而且翻阅方向与众不同,是从下往上翻。于是我想分享给幼儿,一起感受一下这个绘本的魅力。

我首先介绍了一下封面,因为曾经给孩子们彻底地介绍过“认识书”的课,所以幼儿能清楚准确地说出哪个是封面、环衬、扉页。我打开书时问了一下小朋友,这本书打开的方式与其他绘本有什么不同?熙熙说:“这本书是竖着打开竖着看。”非常好,这本书的特点之一就是他是竖着打开,我们看扉页的角落有一行字,写着“该绘本为纵开,请从下往上阅读”,这本书为什么要这样看呢?“因为房子太高了!”耘耘抢答道。“是的,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就是100层的房子,大家想一想,100层这得有多高呀!你都根本看不到头,为了凸显出这个房子的高,采用从下往上读,就像楼层一样,一层一层往上,最后到达楼顶。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绘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吧!”

我们先看扉页上的图片,通过这个图片我们看到了什么?涵涵说:“有个天文望远镜,还飘过来一封信。”观察的很仔细,从窗外飘来了一封信,我们看看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呢?哦!原来是有人邀请他去100层房子的屋顶做客,我们看这100层房子有多高呢?哇!一页都装不下,两页也没有全部显示出屋顶,都已经超过了云朵,看来这个房子真是太高了。

多奇要进去了,我们看到每一层都写着层数,他先来到了第一层,这里面住的会是谁呢?哦!原来是老鼠啊!每一层的老鼠都在做不一样的事,有的在吃奶酪,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运动,看来老鼠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每十层住着一种动物,多奇到了第十层,那楼上住的又会是谁呢?有的小朋友看过这本书,就抢答说是松鼠,其他小朋友也附和道松鼠。我打开下一页,果然是松鼠。没想到孩子们的记忆力这么好,能清楚地记住每层的动物。

这里面出现了很多有趣的画面,比如青蛙在房间里洗澡,吃饭也在淋浴,多奇要上楼,还提醒多奇要带伞,这里面其实就包含着青蛙的生活特点,它出生在水里,长在水里,所以会有这么多水出现在画面里,我还向孩子们普及了一下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在第四十多层住的是蛇,作者很有想象力,而且画面也很温馨,有两条蛇在弯曲着身体和饮料,他们形成一个对称图形,让人感到对称之美;还有一条蛇,身体在椅子上,用尾巴把书卷起来看书,很有特点;蛇也很友好,他把自己当做绳子,让多奇和其他蛇一起玩“跳蛇”的游戏,还有的蛇在钻各种圈圈或洞在玩,整个画面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充满了想象力。最有意思的要数蝙蝠的楼层了,当打开这一页的时候,孩子们都说拿反了,其实并没有拿反,因为蝙蝠跟其他动物不太一样,他们是倒挂着睡觉、休息甚至上厕所也不例外,而且蝙蝠喜欢夜晚,这一切都让多奇感到很害怕。最后他终于到达了100层,看到了邀请他来的蜘蛛王子,他们在一起吃饭喝茶,蜘蛛王子还让他去参观他的天文望远镜,看到了奇幻的宇宙,最后的画面更加的温馨,蜘蛛王子是那么的好客,还专门为多奇制作了电梯,从一百层直达地面,那感觉就是“嗖”的一下。

故事讲完了,孩子们也感觉这本书很有趣,以至于在户外活动结束后的看书时间,大家争着抢着要看这本书。

这个绘本的两大特色就是纵开本和想象力。纵开本可以说是打开了孩子们的眼界,不再拘泥于固定的阅读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个突破;想象力,这本书里面出现了十种动物,每个动物都拟人化让人感觉很亲切,而且里面出现了这十种动物的特点或生活习性,可以说是很自然地就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有里面的画面也极具想象力,将每一个动物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总体说来,这个绘本让孩子们觉得很有趣的同时还学到了很多东西,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幼儿期是想象力的爆发期,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就应该创造机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要向幼儿展示优秀的具有想象和创造力的作品,让幼儿受启发。

插上想象的翅膀作文 篇6

在我生日的时候,哥哥送了我一本书,他神秘的拿了一本名叫《神秘农场》的书给我。我惊喜万分,一把接过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啊!这些好词佳句和各种修辞手法真让人思索,令人百读不厌,身临其境。他让我开启了想象之门,一瞬间我穿越到了科多菲尔农场。怎么闹哄哄的?原来是蝗虫在啃咬庄稼,乌鸦队长发现了便和他们打起来了,人们也拿起武器驱赶蝗虫。此时我再也坐不住啦,拿起电蚊拍胡乱一拍,结果一打打在了和我一样大的蝗虫上。他恼羞成怒的盯着我,正准备反击时,我要使劲一挥,把他打的头冒金星,铜耸拉在一边,歪歪扭扭的罗着沉重的脚步。轰的一声倒下了。我继续疯狂的拍打着,这时我才看清。“猫剑客”正穿着威风鼎鼎的皮革鞋,沉着地坐在大乌鸦背上,挥舞着宝剑在奋勇杀敌突然,雷光一闪,蝗虫们来不及喊声“哎呦”,就化为乌有了。我知道这是罗伊消灭蝗虫的魔力成功了,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当我回到了现实之后,就心满意足的和上了这本书,吴丽的回忆着刚才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

阅读让我收获了无限的想象力。从书里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天地。享受了另一番乐趣。

给阅读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7

一、紧扣教材,提供想象的土壤

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说:“阅读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想象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有了想象的阅读,就是对文本的再创作,就像人们常说的“一万个读者,心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想象,给阅读注入了新的生命。

第一,引入情景。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是情景交融的,教师可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再配上合适的音乐,接着让学生想象说话。如《给秋姑娘的信》,引导学生想象秋姑娘用枫叶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的孩子写信,他们收到信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几种小动物的心情,学生们在抒情的音乐声中尽情的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借助插图。插图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凭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非常重视运用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学习了古诗《静夜思》一文,面对诗人李白的插图,我们可让学生想象成诗人,进入角色,展开想象。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再创作,使无声语言成为有声语言,既让学生巩固了古诗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色彩、线条、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声音具有表情功能,美的画面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往往能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借助声、光、电的神奇配合,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想象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巧妙设计,拓展想象的渠道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和形象性等品质。思维与想象是相辅相成的。想象力越强思维就跃活跃,思维越活跃想象力也就越强。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第一,为课文配画,展示想象的成果。在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中,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课文配上插图。如《月亮湾》、《小池塘》等,让学生边学习课文,边按照作者的描述,为课文配上插图,让学生在画面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第二,演课本剧,在演中增强想象的形态。小学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适合学生演一演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童话中的不同角色,引导学生想象动物的心情与神态,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如《青蛙看海》一课,可让学生先进行课文的表演,通过青蛙听了老鹰的话时的失望心情,在松鼠的鼓励下,重新燃起看海的信心,在去看海的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看到大海的兴奋心情。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表演和想象力,让学生带着想象读出自己对课文独特的情感。

第三,巧设续写,延续想象的内容。当学生沉静在教师或课文创设的情景中,思维活跃需一吐为快时,教师乘机引导学生,把你想要说的话写下来或接着往下写等,让学生想象的内容,有如奔涌的泉水一泻而出。如课文《会走路的树》,小鸟看到一棵会走路的树,怎么想?小驯鹿带着小鸟见到了阔别一年的好朋友驯鹿时激动的场面等,让学生借助课文情境展开想象,最后续写课文。

三、激活思维,放飞想象的翅膀

第一,适时指点评价,增强想象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无法开展想象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点或提供一些类似的场景和讲述一些必要的联想。当有个别学生想象不当时,教师应马上提醒学生从其他角度展开想象,避免产生依样画葫芦的现象。当学生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时,要注意保护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第二,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想象的动力。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后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如果仅有丰富的想象而无生动的语言,学生的想象则将永远停留在直观、表面的水平上。如教学《秋游》一文,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秋天天空的美,农田美,笔者用轻快柔和的语调诵读,以声音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语言美,脑中浮现出: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红红的高粱,雪白的棉花等。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延伸想象的空间。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要丰富儿童的想象,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离不开现实生活。

总之,插上想象的翅膀,就等于让死的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让阅读变得丰富多姿。没有想象的阅读,就没有丰满的新形象产生,失去了想象,阅读也就失去了生命。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文本飞翔。在愉悦的阅读氛围里,学生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把阅读当作一大快乐,就会觉得越读越有兴趣,插上想象的翅膀,就等于让死的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让阅读变得丰富多姿。没有想象的阅读,就没有丰满的新形象产生,失去了想象,阅读也就失去了生命。

让幼儿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篇8

一、在倾听理解中激发想象

激发想象主要是指在读物内容与幼儿求知心理之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情节,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打动幼儿的情感,还可以随机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鲁迅曾说:“孩子们是最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月亮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想象是孩子们共同的特点,因此,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开拓幼儿的思路,是幼儿园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如在大班讲述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时,有这样一句话:狐狸抬起头一看,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我在有感情地讲完这个故事后,让孩子们说说“馋”是什么意思,在充分理解“馋”字以后,我让他们看着图,想象一下狐狸馋的样子。孩子们纷纷想到: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块肉;嘴巴张大了,舌头也伸出来了,口水滴滴答答直流;身子也立起来了,两只前爪恨不得扑上去把肉抢过来……通过孩子们丰富的想象,把狐狸的本质属性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并且很快地领悟了狐狸想得到那块肉的迫切心情,达到了不讲自能的效果。还有当孩子听完了某些故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理解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例如,在读《白雪公主》这篇故事时,最后的结尾是“王子与白雪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而王后变得非常丑陋”。这时可以让孩子从两个方面展开想象。一是让孩子想象王子和白雪公主是如何幸福地生活着;二是让孩子想象王后变丑陋后的生活,并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给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留下足够的空间,在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的同时,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问题情境中引发想象

充满想象的童话和神话故事最能引起幼儿的遐想,通过问题的创设来制造一定的悬念,将幼儿的注意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更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问题小而具体,有趣或特别,以吸引幼儿倾听教师讲述书中的故事,教师要设计能培养想象力的问题。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象,拓展思维。幼儿回答后可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使幼儿边听、边想、边构思,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时讲到高潮时,还可以卖“关子”,让幼儿自己去猜猜故事的结尾,去处理故事的结局。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母亲每天都给儿子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就“且听下回分解”,以后的故事情节就让小歌德去想象。第二天,在讲故事之前,先让孩子说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再讲。歌德超人的思考力、想象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于是我在给孩子们讲完《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狐狸骗了乌鸦的大肥肉,乌鸦用什么办法才能夺回来?”这一下,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有的说,正当狐狸要吞那块大肥肉的时候,早已躲在一边的乌鸦一下子飞了起来,用尖嘴啄狐狸的眼睛,狐狸痛的“哎呀”一声,肥肉就从嘴里掉下来,乌鸦叼起来就走了;有的说,乌鸦“哇”地大叫一声,请来许多小蜜蜂,把狐狸刺得满脸是大疙瘩,肉就夺回来了;有的想出一条“妙计”,乌鸦看到狐狸把肉叼在嘴里,就对狐狸说:“这块肉是有毒的,我正要把它扔进大海里去呢!”乌鸦等狐狸回答时再乘机把肉夺回来……看,孩子们的思维是多么活跃,想象力多么丰富!这种给孩子创造自由想象机会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幼儿在飞驰的想象中得到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也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和变通思维的能力。所以,无论孩子的想象有多离奇,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想象的欲望,引导孩子去猜想和假设,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大胆去试。

三、在续编故事中创设想象

展开想象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而恰到好处的创设,才能使想象得到升华,同时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阅读中,有许多能引发幼儿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如“天空是摇篮,摇着云宝宝,风儿轻轻吹,云宝宝睡着了”,这篇散文阅读给幼儿无限遐想,教师鼓励幼儿对头脑中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如我们可以通过把天空抽掉的办法引发幼儿想象遐想,从而创编出“大树是摇篮,摇着叶宝宝,树枝轻轻摆,叶宝宝睡着了”“果园是摇篮,摇着果宝宝,阳光轻轻照,果宝宝换衣裳”等等优美的诗句。在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阅读后,我们可以留个结尾或将故事的结尾作为新故事的延伸,和孩子们一同续编故事。例如,有时也可以让幼儿改变故事的结尾,给他们以自由想象的机会,如在讲完故事《猫医生过河》的前半部分后,我们把故事的后半部分留给了孩子,让孩子想象猫医生是怎样过河的,小动物是怎样帮助猫医生的,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帮助猫医生过河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在创编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要结合前面的情景,还要想象着合理又令人满意的结尾,在有趣而又不受限制的空间里孩子们充分自由想象、充分自由创造,瞧:真的有奇思妙想,有的说:可以打110电话请警察叔叔帮助猫医生过河;有的说:可以请大象伯伯帮忙,用它的长鼻子做小桥让猫医生过河……只要我们敢于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真正地放手让孩子去想象,并用温和、积极的语言进行诱导,才能使孩子在获得语言智能提升的同时发展想象力。

总之,阅读在幼儿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和心灵之光去点燃幼儿智慧的火花,引导他们大胆创造。让我们一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愉快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温馨亲切中不知不觉地成长,愿我们的孩子如同插上了羽翼,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尽情享受吧!

插上想象的翅膀作文 篇9

第一个梦想是,变成树上最高最美丽的花瓣,在那儿看着自己的艳丽,闻着自己的芬芳,欣赏蝴蝶优美的舞姿。或者在微风的抚摸下,进入甜美的梦乡。啊!想想就舒服。

第二个梦想是,变成一朵白云,我变的白云,是七彩的,常常有鸟儿躺在我身上睡觉。狂风刮起时,我的身子就会被“切断”,它分成了七块,飞到七个最乖的小孩手中,变成七彩棉花糖。啊!想想就有趣。

第三个梦想是,飘到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家里,请他为我涂上红色颜料,串在枝干上,做成一面五星红旗。啊!想想就自豪。

第四个梦想是,变成小女孩发卡上的装饰,让别人欣赏我的美,知道我的作用。我还要跟着主人,看看世界的美丽,感受生活的快乐。啊!想想就幸福。

插上科学的翅膀想象作文 篇10

带着一切的疑问,我和我的小伙伴准备干一件大事,我们知道大鹏以为长了翅膀,所以它才能高飞,那么我们如果给自己装上一双酷酷的翅膀,我们是不是就能够真正意义上的飞起来呢。

为了能够证明这个猜想,我和我的不留余力的想打造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我们说干就干,从山上找来了坚硬的树枝,把家里的塑料袋子全部偷偷的拿出来,准备了很多的铁丝,然后我们就开始大展拳脚,期间我们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我们没有成功。

可是我们是执着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偏偏不相信这个事实。没过多久,我们又开始了我们的实验,同样的材料,但是这次我们的实验方式改变了,我们不再平地起飞,我们一开始从平地助跑,很残酷,我们失败了,然后我们从上坡往下冲,还是失败了,最后我们从坎子上往下跳,依然是一样的结果......

插上科学的翅膀

眼前闪过一道强光,没错,我来到了22,眼前的场景让我吃惊,我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的科技太发达了吧!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完全可以不用劳作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让先进的机器人帮你完成,不论这件事情有多么的困难,机器人将会零误差的完美完成。

这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手机已经不再是实体的,从自己的想象中里就可以操作手机,也不用担心手机会卡,更不用担心手机会发热,特别厉害的是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欠费停机,在这里手机不用充值话费,也不用连接网络,手机就像植入在大脑里面一样。

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11

【关键词】拓宽思路 创设意境 想象训练 生活积累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和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利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拓宽写作思路

利用“形、声、色”的电教手段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表象,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物,或惟妙惟肖地绘景,或活灵活现地写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诱发了学生丰富的、大胆的想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课文第九册基础训练6的作文训练内容:描写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的一处景物,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联想到的也写进去。教学时,我先放反映春天特征的“校园一角”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声音和形象逼真的画面。学生如置身于繁华似锦的明媚春光里,似乎也变成了一朵朵鲜艳的花朵、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兴趣盎然,浮想联翩,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因而作文时,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景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二、创设想象的意境,丰富想象的材料

作文教学的形式应当灵活多变,以满足学生主体的好奇心。材料作文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式。它通过向学生提供一段话或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细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出更新、更美的故事情节,揭示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思想内涵。

如可向学生提供:

1.我在院子里踢足球。

2.打坏了一块玻璃。

3.王伯伯夸我是个诚实的孩子。

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提供的情节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挖掘教材因素,展开想象训练

1.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或暗示一种情境,或引导学生在认真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展开合理的想象,合情合理地补充细节,丰富内容。

如学完《将相和》后,根据最后一段“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叙述,可以让学生以《负荆请罪》为题,将廉颇诚心请罪、蔺相如热情接待的心理、神态、动作以及语言,具体描写成一篇相对独立的文章。要求学生掌握下列方法:想象人物的动作,让人物“动”起来;想象人物的心理,让人物“活”起来;想象人物的语言,让人物“说”起来。

2.进行推测性想象训练。可以对未曾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假设,让学生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紧紧抓住诱发因素,让学生从“已知”的内容向“未知”的方面或从实境方面向虚境方面展开想象。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完,余味无穷,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

如学了《小小的船》这首儿歌后,学生对美丽的夜空往往会产生一种向往的情感。教师可相机提问:“要是你就坐在这小船里的星空中,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来穿去,你能看到什么景象?”让学生描述:灿烂的星群,北斗星更高大了;奇幻的云海,身边的云朵一会儿像绵延的山丘,一会儿像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像流动的河川,一会儿像欢乐的羊群……

3.進行假设性训练。可以要求学生想象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言行和表情。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就“小女孩生活在吃人的罪恶社会,最后冻死街头”这一悲惨结局,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她又会怎样呢?

4.进行组合性想象训练。即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例如,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横冲直撞”、“车水马龙”、“声泪俱下”、“谈笑风生”等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写一段话,学生会不断变换词语的排列组合顺序,以想象为媒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思索,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长期坚持如此反复练习,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的创造力和敏捷的构思力。

5.进行逆向性想象训练。要求学生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见他人之未见、发他人之未发,生发出全新的思想观点来。我就结合基础训练中的作文训练,以《一次春游》为题,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逆向立意,标新立异。许多学生不写春游的美景,不写春游的愉快心情,而是写春游中的不良现象。有的同学写春游地点白色垃圾污染现象,呼吁“保护环境”;有的写春游途中见有人直闯红灯,指出“蔑视警告=走向生命的深渊”;有的写了车站停着五、六十年代的汽车,提出“科技为本”、“科技兴国”的思想。这种另辟蹊径的想象如雨后彩虹,令人耳目一新。

四、进行生活积累,发展想象思维

想象要以事实为依据,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的。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生活积累,有助于发展其想象思维,使学生在写想象作文时,能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例如,让学生参加扮演动物过河的活动(当时只有一只小船,有老虎、狐狸、小兔等动物),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张开想象的翅膀,最后写出了《聪明的小兔》、《狐狸变好了》等较有特色的作文。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写想象作文的要领。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眼前,逐渐放开手脚,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尝到了想象作文的乐趣,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培养,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

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胡编乱造。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想象要有根底。只有有了美好的心灵,才会有美好的想象。因此,想象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为指导。

2.想象要合理。想象可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一定要把想象与说假话区别开来。

3.想象要使人觉得真实可信,必须具体、丰满、生动、真实感人。

总之,教师要审时度势,正确引导。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敢于开拓思路,敢于大胆想象;另一方面,不能离题万里,一味空想。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的兼顾,才能把学生的想象引入正确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汤登仲.充分调动“积累”开发写作潜能.中学语文教学,2001,(3).

[2]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3]武玉莲.论审题.语文教学通讯,2002,(2).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 篇12

一、由简到难, 操作想象有抓手

1.改变顺序, 有效分化难点

苏教版教材对节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 让学生拿正方体沿着指定的棱剪开, 得到展开图;然后, 依旧正方体沿其他的棱剪开, 得到多种展开图, 与同学交流;最后, 拿长方体纸盒, 沿一些棱剪开, 观察展开图。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一, 学生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对应和切换上缺乏经验。其二, 正方体展开图情况复杂, 学生对于展开图的观察缺乏抓手, 不知道如何观察。其三, 学生不知用怎样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发现的图形之间的关系。而如果以长方体引入, 就能有效分化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想象中建立表象, 初步形成方法。课始, 教师出示长方体, 示范将长方体沿棱剪开, 得到展开图。请学生观察展开图, 并结合回忆展开的过程, 提出问题:你能找到3 组相对的面吗?学生中的方法有:根据面的大小形状来判断, 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或者回忆长方体展开的过程, 还有同学想象把长方体叠起来判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深化了对长方体面的特征的认识, 也初步发展了想象力, 构建了体和面联系的表象, 能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2.同与不同, 激发探索兴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形式和观察方法上有许多联系和不同, 从长方体过渡到正方体, 体现到了观察方法由特殊到一般, 认识由易到难的过程。学习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后, 教师可以通过小结巧妙抛出问题:“长方体六个面不完全一样, 可以根据面的特点来判断相对的面, 那如果换成正方体, 六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你还能很快找到3 组相对的面吗?”

学生马上兴趣饱满地投入到接下去的探究活动中。抓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和不同, 便于学生在不断地观察、对比、想象等过程中, 明确本质, 发现特点。

二、由展到叠, 操作想象齐发力

1.多次变换, 发挥想象

从长方体的展开图过渡到正方体, 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结构, 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建立了初步的联系。此时, 老师引导学生将一个正方体沿着指定的棱剪开, 得到展开图, 并为每个面标上序号。借此设计多层次地变换想象活动, 让学生在问题中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 逐步发现实质。第一层次:找出三组相对的面。提问:回忆我们展开的过程, 你能找到三组相对的面吗?第二层次, 指定一个面, 想象还原。如果①是底面, 相对的面是哪一个?该怎么样折叠还原呢?其他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①是前面, 怎么折叠还原?其他几个面呢?第三层次, 变换底面, 想象还原:如果②是底面, 其他几个面又是怎样的情况呢?第四层次:出示其他展开图, 同桌合作, 一人指定一个面, 另一人回答其余几个面各是什么面。

2.折纸验证, 清晰表象

把展开图折一折, 是个很直观的操作。但一味地折纸, 不展开想象, 会弱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如果只让学生想象而不进行操作, 学生想象中的错误就无法得到纠正, 也不利于发展空间想象力。所以, 可以在刚刚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 学生一旦有不确定或者有问题时, 请学生折一下, 验证一下自己的想象。

三、由做到画, 想象突破操作限

1.独立操作, 交流中发现规律

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 就必须动之以手。”直观的操作, 便于学生建立清晰深刻的表象。教师引导学生将正方体沿一些棱剪开, 得到不同的展开图。其次, 看着自己的展开图, 找找相对的面, 做好标注。随后,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很多学生的展开图, 在大量的感性材料下, 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学生很快就能发现, 相对的面不相邻的规律。最后, 结合展开的过程, 让学生明白如果相对的面相邻, 就折不起来了。

2.展开想象, 画图中渐现类型

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 种情况, 比较复杂, 即使全班学生每人都剪开一个正方体, 完成一个展开图, 也不一定能把所有情况都表现出来。此时,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上下的两个小正方形还可以怎么放, 自己试着画一画。再追问:“刚刚是四个连成一排, 如果是三个连成一排, 又会出现哪些情况呢?”学生画出一种, 随即通过头脑中“想象操作”判断能否折成正方体。在不断地作图、尝试与判断过程中, 锻炼了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四、由认到辩, 想象先行有提升

1.个别标注, 为想象助力

学生经过多次的操作和想象, 脑海中已经建立清晰的表象, 通过对比辨析, 能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时, 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折叠的过程。如果有点困难, 可以先在一个面上标注为底面, 然后想象其余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面。

2.经典练习, 加深空间感

一些经典的判断, 可以帮助学生再认正方体的特征, 加深空间感。如, 学生可以利用标注想象的方法, 标注一个面为底面, 然后发现有两个上面, 就是不能折成正方体了。又如, 学生易发现一个顶点只能连接三个面, 连四个面肯定不可能。

空间观念的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 更离不开空间想象。脱离了想象的操作, 无法切实提高空间观念, 脱离了操作的想象, 无法建立清晰表象。所以, 只有将操作和想象有机结合, 以想象为主线, 让操作为想象助力, 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虚实之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参考文献

插上科学的翅膀想象作文 篇13

正当我张大嘴巴准备尖叫的时候,突然,我眼前闪过一道光,出现了长着一对翅膀的小怪物。惊讶得我喊都喊不出声来了。只在那里张着大嘴看着。小怪物飞过来,捂住我的嘴,说:“嘘嘘……别出声。”接着他说道:“你好,我是精灵国的小精灵,我有事情要请你帮助。我们精灵国要接待一批外国客人,而精灵国的精灵没有一个会英语的,听说你的英语非常好,所以来请你当我们的英语老师。”我犹豫了一下,问道:“精灵国在哪儿呀?”“就在你家花园里。”小精灵回答。我一听,这么近,我也对精灵国充满了好奇,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小精灵拿出一根魔法棒,对着我说:“变小,变小,变小。”话音刚落,我也变成一个小精灵了。小精灵带着我飞向了精灵国。有翅膀的感觉真好,比走起来快多了。

小精灵带着我飞到了精灵国---花园的一个大树洞里。我们来到了精灵教室。那儿有很多小精灵在等着呢,他们还在房顶上挂起了一个大条幅,上面写着“欢迎英语老师到来”八个大字。看来我很受重视啊,不仅长了一对翅膀,而且还成为老师,受到大家的欢迎。我把我所学的知识全教给了小精灵们,小精灵确实比我们人类聪明,一会儿就全掌握了。教完小精灵们,我就飞回家了,脚刚落地,翅膀就不见了。

插上想象翅膀 三年教案 篇14

——童话故事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是让学生领悟童话故事的特点,体会其写作手法; 二是培养学生创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创编童话故事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教学过程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爱听童话故事吧?谁能说说你学过或听说过、看到过的童话故事?(指名说出童话故事大意。如、龟兔赛跑、白雪公主、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丑小鸭等)

是的,你们知道的童话故事可真不少,正像有的同学说的那样,童话是通过想象来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飞翔,大家能用这双想象的翅膀自己编写童话故事吗?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先导。所以课伊始的激趣很重要,有了“趣”,学生会乐此不彼。)

二、由导到放,鼓励创编。

1、指导学生从学过的童话故事课文中领悟写作手法。

(1)师:同学们学过了不少童话故事课文,刚才有的同学也提到了一些。想一想,这些童话故事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这些童话在语文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归纳童话故事的编写规律和写作手法特点。

童话写法特点:一是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童话里的一些事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自然现象。>都具有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动作和语言,让人读了感到亲切。有时为了强调某种事物的特点,常常把它们进行夸大或缩小,甚至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变得离奇古怪,读者会对其中的新奇事物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二是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童话故事里的事物常常暗示它能代表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让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

(这个环节很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了解的童话故事来分析感悟童话创作的一般规律,了解其写作手法,才能更好地去创编童话。)

2、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编写童话故事。

师:有些童话故事,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到现在已经听过很多遍了。而这很多遍都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结尾,因为这些童话的故事情节已经定型,甚至是千古流传的。但是,今天我却想让同学们开动脑筋,向这些已经千古流传的经典童话“挑战”,发挥你们自己的想象能力,改写这些童话。你们有这个胆量吗?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唯书”的创作激情,就更能发现同学们头脑中的智慧的闪光。)以同学们最熟悉的《狐狸和乌鸦》为例,自己尝试改编成《新狐狸和乌鸦》。(几分钟的思考之后,由几名学生汇报与大家交流。其余同学可适当评价。此时学生兴趣浓厚,创新思维的智慧得到充分体现。)

(注:教师也可以选取其它的形式,如根据图画编写故事。小语教材一年级中的“小兔运南瓜”虽然早已学过,可以重编;再如第五册人教版教材积累运用四的“习作”看图编写童话故事。

教师在指导学生据材料编写童话故事时,要努力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激励作用在这里是关键的。这一环节要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万万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映射给同学们,那样会极大限定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事倍而功半。)

3、引导学生自选材料创编童话故事。

在学生已能根据提供的材料向“经典”童话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作之后,学生会有一种愉悦感,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自选事物,加以大胆想象,进行真正的创编童话故事。

(1)师:给我们材料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去改编童话故事,那么,在没有任何材料时,让我们自己选取生活中的熟悉事物,我们能不能创编属于自己特色的童话故事呢?老师相信,你们中的“安徒生”也大有人在哟。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即使是同一材料,可以选择不同的事物,故事情节的安排也可以完全不同。你们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想象是最最丰富的。只要我们把你最感兴趣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给他们加以人的思想感情、动作、语言,合理地进行夸大或缩小,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由于初次自己“搞创作”,教师在鼓励同学们大胆创作的同时对他们加以点拨,为其解疑。此时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空间,同学们会用那双想象的翅膀去大胆地编写属于自己特色的童话故事。)

(2)学生自由创作童话故事。

(我们应该持一种宽容、尊重的态度,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广的作文范围,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帮助。)

三、修改习作,力求完善。

1、师:修改习作时,除了要进行改正错别字、病句等常规修改之外,你们认为修改这次习作还应该注意什么?

(在生答基础上师指导:故事完整吗?想象合理吗?有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读后能从中受到启迪吗?)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小组交流互评互改,师巡视指导。

四、赏析童话,享受成功。

1、小组内交流赏析(要全员参与互动,把所有习作进行评议)。

2、各小组中较好的同学读或讲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在全班交流,大家共同品味赏评。教师适时点拨鼓励。

(此环节为学生创设表现的空间,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品、赏中来,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这样,学生会兴趣盎然,既培养了能力,又提高了智力。)

五、课下拓展,保持兴趣。

师:今天这节课,我看到了同学们智慧的火花,读出了同学们心中的创作激情。相信同学们会把这种创作的热情延续下去,可以把自编的童话讲给父母朋友听,可以把同学们自编的童话编辑成册与其他兄弟班进行交流,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向有关报刊投递。还是那句话:我相信你们,你们能行!请你们也对自己说:“我能行!”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 篇15

其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古诗词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和开启学生想象力的积极因素,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古诗词教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借助古诗词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 古诗词优美的节奏韵律,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

古诗词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讲究押韵,声律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非常适宜吟诵。学生于声情并茂地吟诵之时,往往激起内心的想象,把诗词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不知不觉进入诗中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或场景,形成连续、整体的表象。如吟诵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学生即使从未到过杭州西湖,也会被西湖旖旎骀荡的早春风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生机勃发的美景所吸引,自己仿佛已置身美丽的西子湖畔,看到了早春时节的“浅草”“乱花”生机,听到了“早莺”“新燕”的欢歌……

2. 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意象,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

想象的基础是表象,想象的结果是新形象。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重金属作为原料一样,表象越多,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越正确;反之,缺乏丰富的表象积累,想象力就失去了雄厚的基础,想象就无从谈起。古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意象,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自己展开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六个意象就勾画出一幅冷寂萧条的画面,表现出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漂泊之感。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意象摹写出拂晓时分山路的清冷,离人的惆怅。有些意象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已经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李白望月思乡,王维折柳送别……柳永的残月,李商隐的夕阳……古诗词中的各种意象无不可成为当今学生想象的表象材料。

3. 古诗词中强烈的感情,为学生积蓄了想象的动力

情感是启动和激活想象的动力,是想象的活跃因素,情感在想象中的作用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炼钢炉没有燃料和炉火,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没有情感体验,学生的想象难以展开、飞腾和深化。因此,要充分培养想象力,必须培养丰富的情感。然而,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局限,情感比较单纯,思想比较肤浅。借助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因为古诗词是抒情言志的产物,与其他文体相比,感情更强烈更集中更具有跳跃性。古诗词往往一两句或三四句就集中地创造出一个鲜明的形象,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像杜甫在《石壕吏》中唱出“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幅对比鲜明的生活图景,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官吏的穷凶极恶,老妇的悲苦无助,蕴含着作者对凶悍官吏作恶的极度愤怒和对贫苦百姓无助的深切同情。学生读到这样的诗句,自然会内心震撼,进而体察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引发出对那个阶级矛盾激烈,战乱兵祸连连的社会现实的想象。

4. 古诗词中比喻夸张的写法,为学生创设了想象的范例

古典诗词,尤其是浪漫主义作品,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雁门太守行》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战前的紧张气氛,极写敌兵围城之凶猛。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景象。及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借助梦境描写军营生活,抒写建功立业的壮怀。学生从这些范例中必然会探究出想象的一般方法,为自己的想象打开一扇窗。

5. 古诗词隽永含蓄的特点,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古诗词隽永含蓄、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为学生展开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从有限的语言文字的建构中引出无限的想象。如学习《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文字极其简省,然而学生读到此处,头脑中定会浮现出女英雄木兰虽满面征尘却难掩飒爽英姿,一路跋山涉水、快马加鞭、奔赴战场的画面。再如《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寥寥几个字便道出了禅院小径屈曲、花木葱茏的幽静之美。学生读到这里,必然会调动有关“幽静”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从而大大丰富字面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声像刺激,诱发想象

(1)教学时可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吟诵。因为学生在诵读时必然调动全身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古诗词中的形象和意境。学生朗读前,亦可先由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察诗人的情感,诱发学生想象的欲望。

(2)教学时也可配以插图或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相对简单的想象再提供一些信息,丰富学生的表象材料。直观清晰的电教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

(3)教学时可鼓励学生为古诗词配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而绘画这门艺术极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绘画虽是“非语文”的,但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诗词的内容去画画,让非语文的东西为语文教学服务。特别是学习写景诗,为诗配画不失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2. 具象化训练,挖掘想象

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极言一字传神之功效。所以我们教学古诗词可重点理解某些字眼,把诗词中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用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从“字眼”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深”字含义深远,运用反衬手法,于诗意翻跌中显示出真挚的爱国之情。教学时可要求学生结合诗作的主题对“深”字所写之景进行具体描绘,在具象化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复述改写,振奋想象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学叙事性作品,可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或改写,通过人称的更换、顺序的调整、题材的改变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表象储存,使复述改写的过程成为振奋想象的过程。在改写时提醒学生:(1)把诗句浓缩的意义扩展开来;(2)把减少的成分补充出来;(3)把省略的过程连接起来;(4)把跳跃的情感连缀起来;(5)把诗中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内在情愫弥补起来,再现诗歌的形象和画面。

好的想象,常常是在学生精力非常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状态下进行的。刘勰《文心雕龙》中说:“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最大限度地营造出一种积极、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方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知识和阅历,很好地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摘要:古诗词学习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反之,古诗词教学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个人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想象力才有思维能力,才有创造力。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古诗词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和手段,因为古诗词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和开启学生想象力的积极因素。

上一篇: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下一篇:洛南县交警大队信访工作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