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考心理学(精选8篇)

自考心理学 篇1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

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组织策略是指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促进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等。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比较: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抽象: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发散思维: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分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答案。概括:头脑中把

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等。能力: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基本的能力,使用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留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特殊能力:指某项专门的活动所需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为了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就是智商。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坏境的测验度量。晶体智力:指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测验量度。信度:既可靠性,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验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验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标准,有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道德感: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人的认识、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在认识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是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人格特质: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测量单位。人格动力系统:是指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是后天再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体现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特质:个体有别于其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最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投射测验:以人格理论为依据,一般由若干

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推出若干人格特征。理健康:广义上,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侠义上,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来保护自己。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认知方式: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共性特点: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性特点: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沟通:广义的沟通时的是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人与机器的信息交流,与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言语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感情、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惰化: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觉到自己被湮灭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活动中去。群体: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各个成员之间有自己的角色地位,成员直接彼此在心理上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共同感。群体规范;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得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抉择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从众:是个人的信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压力:其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其二是指一种身心反应;其三是一个过程。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使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时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压力源;指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其主要包括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文饰: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期。认知:指人队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感知觉、回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认知发展: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发展。道德认知:指人队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知,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纵向研究: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升华: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推理:推理事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知觉的选择性: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近因效应: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日节制:人和动物身上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压力、排尿、荷尔蒙分泌等。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挫折:是指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是,所产生的不

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它倾向于强调情感和形象状态的交流,以及双方谈话的整合。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记忆。匮乏动机;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便趋于消失。依恋行为:是通过个体与个体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的,交往的双方通过相互给予安全、温暖、情感支持而使双方产生了相互的亲密关系。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们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心理定势:指坚定使用原有的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简答题

简述学习心里学的作用和意义答:a认识内在世界b调整和控制行为c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心理学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作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和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简述社会认知过程。答:信息的搜集与选择信息的整合过程简述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问题解决应具备哪些特征,影响因素?目标指向性;(2)操作系列性;

(3)认知性操作。问题的表征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指向性;集中性。1选择能力,注意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心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能够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2维持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比较高的紧张状态。3调节功能,注意帮助人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注意和意识的联系与区别: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2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意识具有哪些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简述人格调控中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2主要作用,对人格各成分进行调控,使之完整统一和谐。创造性思维主要有哪些特征?和影响因素。创造性思维是指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想活动。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影响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简述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通道的差异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群体的基本特征:1我们通常将成员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体称作群体。2基本特征:群体规范、群体的凝聚力、群体中的角色、群体领导。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主要功能?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

自考心理学 篇2

一、全日制自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是指人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不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各种表现, 涉及方面广泛, 程度因人而异, 无论是哪种程度, 都会对自考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消极影响。因此, 探悉自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加以解决, 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有:

1、自考生虽然有机会跨入高校大门, 但是从客观上讲, 他们都是高考落榜生, 失败的体验, 加上来自学习的压力, 使得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 担心将来的发展, 产生较强的自卑感。与高校生相比自考生还存在着明显的自我封闭意识, 表现为, 35.5%的自考生觉得自己“不相信别人”或“与别人有隔阂”, 37%的自考生觉得“很难对别人产生好感”, 42%的自考生“感觉自己很孤单”。此外, 对人冷漠和对人紧张的人际关系障碍倾向亦较普通高校生明显。

2、学习方法不当产生疲劳感。有的人不善于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习惯于死记硬背, 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去全面系统地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由于缺乏正确灵活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学习心理研究表明, 凡是连续而紧张地学习较长时间, 又是处在积极思维和高度记忆的学习活动之中, 容易产生疲劳。也有的是没有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长时间只学一门课程, 而不是交叉安排不同学科内容调剂大脑, 这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

3、学习内动力不足。学习内动力不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习动机减弱, 其表现是学习拖拉散漫, 怕苦怕累不想动脑思考问题。例如, 迷恋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课堂听课不专心, 注意力不集中, 对所学知识理解肤浅, 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内动力不足的自考生在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是学习目标模糊不清, 把学习当成是被迫的苦差事。

4、学习目标偏离。自考生中除少数学生外, 大部分学生对学业没有很高的要求, 多数是在无法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时迫于就业压力或家庭压力不得不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 与普通高校生相比, 其学习的目标更具功利性和实用性, 不是以自身知识水平提高和综合素质发展为主, 而是偏向于能在一定时间内更快地取得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自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体现公平, 消除学生自卑心理。

建议各高校在办学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对自考生与普通高校生实行公平管理, 使他们感到是学校中一员, 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的影响因素。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会吸引自考生参与, 不仅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还可以加强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 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同时, 通过较多的集体活动, 可以加强学生的凝聚力, 巩固班集体建设, 便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对自考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应重视激发其稳定持久的内部动机, 利用其好奇心增强教学形式的新颖性、直观性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实践性,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就业有机结合,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激发其成就动机。

4、创新自考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两课”教学工作, 两课即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教育课, 现在自考各专业都已把这两门课程纳入到考核课程范围之内, 自考助学机构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适当增加关于两课教学的课时, 让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有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自考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环节中, 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5、加强监管和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作。

对自考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除了学校之外, 还需要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和配合。首先, 高校自考助学机构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自考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次, 在当前加强全民道德素质提升的大环境下, 社会的和谐创建为自考生的心理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氛围, 因此, 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机构应加强和高校周边社区的联系, 发挥社区对学生的社会导向和渗透作用。最后, 自考生心理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高校自考助学机构应当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将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 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 让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 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 我们所培养的自考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和心智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这样才能使他们拥有全面的竞争力。作为高校自考助学机构的教育管理者, 有了这样的共识, 就该在认真审视当前自考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和途径, 及时缓解自考生的心理问题, 以此全面提高自考生的素质, 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孔凡圣, 陈宇.高校自考助学的特点影响因素与管理模式探析[A].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2]郭浙斌.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自考心理学 篇3

关键词: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满意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17-0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由于国家对社会助学高度重视,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然而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高校自考助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妥善处理势必会对自考助学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很难办好自考生满意的教育,所以高校自考助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

一、高校自考助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如今,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正在稳健的发展,然而,高校自考助学管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主义色彩严重。学习,本应是一件与功利完全不挂钩的事,可是在当今,学习却带有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很多自考生参加自考,并不是想通过这一途径来学的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身的价值,来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仅仅是想通过这一途径“混”一张文凭,来取得一些功利的东西,这是很不正常的,可见现在的很多自考生已经被功力冲昏了脑袋,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建设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2.成了考试的“奴隶”。很多参加自考的学生,在备考阶段就是埋头去背一些自考辅导资料上的题,更可怕的是他们有的人只背题干和答案,都不会去分析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也不明白这个题的考查要点是什么,就是自顾自的去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背的是些什么,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下了考场脑子一片空白,丝毫不知道自己在这一自考过程中学到了些什么,如此一来,考生只不过是考试的奴隶,个版本不是学习的主人,对于自身知识的丰富也起不到任何效果。

3.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及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现在流行一种东西叫“猜题”,考试前,各个网站的辅导机构就开始帮助考生押宝猜题,让考生重点去掌握这些猜想出的题,这样一来,考生的注意力就只是集中到了这些题上,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这种猜题本身就是最无聊、也最损害考生的一种行为,是自考过程中最不应该去采取的一种方法。我们应该把自考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这一平台去丰富自身,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一些实质的东西,这在将来都是会是自己后悔的。

4.思维定势与僵化。由于自学考试的主观题目大多采用直问直答式,长期处于简单单一的题型模式下,人们会形成一种比较固定式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样一种思维定势与僵化,会影响甚至束缚人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得人们获得的是一种简单的解题能力,而丧失了一定的创造力。

二、完善普通高校自考助学管理的对策教学质量要有所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指南,是规范,是制约。人自觉地按照制度的要求办事,遵从制度的约束,而不是被动地强制遵守制度。[1]面对以上自考助学存在的问题,应该形成自己的制度,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问题。

1.加强教学管理。首先,加强自考助学机构教师队伍的建设,保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与稳定性。目前,参加普通高等教育自考助学的教师多以兼职教师为主,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普通高校应该建立一支自考专职教师队伍,既要通过提高薪金和福利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自考助学,又要通过相关教师培训制度来培养已有教师队伍,并通过奖惩监督来保证自考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其次,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合理安排和调配试验室和试验资源,充分发挥试验资源的利用率,确保自考助学班的试验课和实践操作训练有足够的试验资源。同时适当增加试验室和试验资源的投入,满足自考助学班教学的需求。

2.强化教学质量监督制度。自学考试是一种靠自学者自主学习然后参加考试的一种测试模式,其区别于其他的考试有这样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师生不见面,单凭一张卷!”这张自考试卷的质量优劣、内容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等。普通高校在自考助学管理中要用制度保证教学质量。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在保证教学质量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如:建立健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机制。委员会和督导会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考核,帮助老师改进不足,形成适合于自考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提高自考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由于自学考试的主观题目大多采用直问直答式,长期处于简单单一的题型模式下,人们会形成一种比较固定式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样一种思维定势与僵化,会影响甚至束缚人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得人们获得的是一种简单的解题能力,而丧失了一定的创造力。所以自学考试内容的设置应当立足教材且高于教材,打破传统单一的直问直答式的主观题型,尝试采用多种类型的主观题型。也就是说,要使到并非单靠机械背诵某一知识点就能解决题目的,更多的是要体现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背诵及灵活运用,甚至是体现出对多个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的一种综合运用能力;增加对社会时政热点的考查,体现试题一定的时代性和新颖性。通过对相关时政热点的考查,促使自考生关注社会时政热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看待和分析相关时政热点、社会现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尝试一些综合探究题、综合分析题等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题目的引入与设置。这种类型的试题,要求自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通过对相关案例、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提出相应的见解及解决措施,做到活学活用。也通过对这种开放性题目的探究,有助于自考生发散思维和一定创造力的培养。

总之,自学考试是一种能力水平的考试,并非以关注命中率、提高通过率为主要目标,而更多的是以能力提高为主要目标。提高自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普通高校在自考助学过程中,教育是前提,管理是保障,因此对于自考助学管理的问题和不足应当及时解决和改进,从而规范其助学管理、充分发挥普通高校的助学作用,真正办好自考生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蒋冀骋,徐超富.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自考心理学00031论述题 篇4

催眠的原理是什么?与睡眠有睡眠区别?

催眠原理:催眠师角色扮演;催眠师意识的分离;

(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一种特殊情境下又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是一种特殊意识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非停止,知识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有几个主要的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简述刻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比较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概括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2)形成原因:认知者总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每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接触机会的限制;满足人们需要还可以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3)在社会认知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4)社会刻板影响不是一层不变的,人们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对社会刻板印象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叙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一注意复习的策略。首先在复习上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其次在复习的次数上,要注意过度复习,一般过度学习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最后在复习方法上,要阅读与背诵相结合,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进行记忆。第二是组织的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合创造性思维的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运用例子;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的儿童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影响途径有多种,最显著的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有哪些?

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

首先要认清焦虑状况。即要认识焦虑的症状;其次,要坚持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即不回避、正面迎战和做纪录;第三,要学会放松自己;第四,要运用想象减轻焦虑;第五,要进行理性思考;最后,要接受专业治疗。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四个

自考心理学 篇5

一、单选

1.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以(文化)为实体,按照一产品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合配的并且耗费一定成本的物品服务。

2.文化产品按照(公共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3.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有如下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文化事业的本质在于(公益性)。

5.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6.文化事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经的(公共性)。7.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中,(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直接性、明确性的特点。8.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中,(经济方法)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段。

9.指导性管理与指令性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较少使用行政命令)的手段。

10.受文化的政策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文化政策目标团体)。

11.(方案设计)是确定文化政策的中心环节。12.(文化政策功能的终止)是指文化政策自身所具有的和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发挥和行使的作用,效力和职能的局部或全部的终止和结束。13.(文化政策机构的终止)指由于某项政策功能的终止而导致的机关组织机构的撤销或职能的转变。1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15.文艺创作政策是(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

16.中国专业舞台艺术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17.文物工作政策——(保护为主,抢救第一)。18.中国对文物实行的分级保护,对于可移动的文化,按文物何时何地分为三级进行科学保管与收藏。

19.文化市场政策——“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20.加强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建设,属于(群众文化组织)。

21.党内主管文化的最高领导是(中共中央宣传部)。22.中央政府主管文化的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3.(文化中介机构)是指在文化经济市场中,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信息,促成交易而收取佣金等报酬的文化服务机构。

24.我国最早成立的文化行为协会之一是(宁波北仑

文化行业协会)。

25.文化事业组织是种免税组织,有严格的免税规定,表现的是(非营利性)。26.国际标准书号由(“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位”)四组数字组成,其英文缩写依次是“ISBN”。

27.2002年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成立。我国图书出版的集团化建设开始实施。

28.在国内出版公开发行的报纸都有国内统一刊号和邮发代号。(CN)为中国代号。29.高校报纸的统一刊号形式是一般的统一刊号后面加(F)

30.(文化市场的经营立体)是指在文化市场上依法从事文化商品经营和进行文化服务活动的个人和组织。

31.(执业注册)是在国家实行准入控制的行业内,从业人员取得法定的职业资格后,还须办证执业注册登记手续方可开业。

32.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调节社会分配和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33.“六五”计划提出的“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至今尚未实现。

34.“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兰克福学派)提出。

35.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阿多诺)。36.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它文化服务是(文化产业外国层)。

37.文化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生产业除具有一般产业的商品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38.(网络游戏)属于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形式和内容都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产品。

39.2004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40.实现有效的文化产业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坚持(以人为本)。41.实施的法规、传统、道德和标准、伦理关系扩大到社会之后,就使得中国传统社会具有了(家法社会)的特点。

42.城市文化特征的(多代性)反映了文化历史的演进。

43.城市的重要特点或者本质特点是(集聚)。44.(城市建筑)作为物质文化的一种,被人们比作城市的名片。

45.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还要考虑它的节奏感和整体效果。

46.(城市的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或深层结

构。

47.城市人口文化也就是(市民文化)。

48.(培育具有现代化素持的市民)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

49.城市文化建设在工具取向上存在分歧,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

50.“三馆二宫一厅”中的一厅是指音乐厅或者歌剧院。

51.其中“三馆二宫一厅”中三馆是指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二宫是指文化宫、少年宫、一厅是指音乐厅或者歌剧院。52.社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来的。

53.地域性:这是社区文化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54.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原则,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原则实际遇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55.市场调节模式的特点是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调节。

56.我国的文化事业法律本系是宪法为核心。57.《文物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文化法律。

58.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国家所有优先原则。59.传统文化体制的生存环境:计划体制。(1)它依赖于计划体制所提供的基本制度规则,(2)它依赖于计划体制所提供的经费支持。60.20世纪80年代没有进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的是广播电视业。

二、多选

1.文化行政的主要特点:宏观性、间接性、多样性。2.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文化管理部门:由主要办文化向管文化较多、由主要是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较变、由主要是直接管理局间接管理较变。

3.先进文化建设的两个目标:一是树人的目标,二是社会目标。

4.文化政策立体指:执政党、国家立法机关、政府、文化政策研究人员。

5.文化政策方案的确定包括三个阶段:确定文化政策目标、方案设计、方案抉择。

6.我国文化事业总政策包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服务。“百花齐放、百家包鸣”两部分。7.我国文化行政管理组织存在的弊端:组织结构不合理、宏观调控措施不到位、行政管理手段不规范。8.文化市场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传递信息的功能,2.知识转化的功能,3.教化引导的功能,4.整合凝聚的功能。

9.文化市场按照不同标准较为不同类型:1.营销

环节,2.营销区域,3.营销内容。10.电影市场的经营主体分为三类:制片者、发行者、放映商。

11.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点:公益性、教育性、非营利性。

12.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公有性、社会公家性、社会公用性。

13.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表现:1.文化设施日益完善,2.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繁荣发展,3.民间艺术抢救活动声势浩大,4.群众文化事业异彩纷呈,5.文搏事业卓有成效。

14.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图书、报刊、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

15.新兴文化产业管理: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网络文化产业、会展业。

16.我国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1.以农业为基础的村庄经济决定了传统农村文化的基本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2.以农族关系为基础的组织群体特征,3.以孝梯和勤俭为最基本的社会价值和社会道德,4.以舆论和情感作为主要的农村社会控制手段。17.农村文化的功能:认识功能、整合功能、调适功能、导向功能、教化功能。

18.城市的物质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城市人文景观文化。

19.社区文化的特征:1.地域性,2.群众性,3.多样性,4.交融性。

四、判断

1.文化企事业单位对自身文化经济活动的管理是文化事业的宏观层面(×)

2.文化政策主体问题决定了文化政策的所属,即文化政策代表谁的利益、反映谁的要求。(√)3.执政党是政策的主体中的核心力量。(√)

4.文化政策制定是指文化政策问题界定到文化政策议程的建立再到文化政策文本确立以及合法化的过程。(√)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事发展的正确方向,简称“二为”方向。(√)6.“古为今用,评为中用,推陈发新”是正确认识,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针。(√)7.以拥金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文化服务报酬,它通常为中介交易双方承担。(√)8.文化事业组织所从事的“社会服务”更多地体现为服务者与社会公众的“契约关系”,不以公共权力的基础,也不具有强制性。(√)

9.《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学科分为五大部类,2

2个基本大类。(√)

10.我国的期刊发行模式主要有:依靠邮政系统发行,杂志社会自办自行,通过第三发行公司发行的三种模式。(√)11.随着信息的潮流的涌起,出现了期刊网上发行的新模式。(√)

12.根据电影审查分级标准,国产和进口影片按内容分为普通影片和少年儿童不宜观看两类。13.国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理所当然地应当归社会全体公民所在。(√)14.狭义文化产业是文艺广电业:广义文化产业简称文教广电业。(√)15.文化产品(可)以按照一般商品等所交换的原则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接受市场的选择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16.在市场准入政策方面,对于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的坚持产业化方向,但政府应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对于消遣、益智、娱乐型文化则完全产业化。(√)

17.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重要特点:经济上的竞争以城市为竞争单位。(√)

18.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由政府。(√)

19.文化事业主要由国家举办,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国家规定并通过发布指令性的计划加以实现。(√)

20.我的文化事业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文化法为主要内容。(√)21.《文化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文化法律。(√)

22.1910年清朝政府颁布了中国的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

23.出版单位实行(主编)责任制度,保障出版物刊载的内容符合本条例的规定。(×)24.西方国家没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文化十分明确地以产业的形式来发展。(√)

25.《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的分类模式:(1)主体或核心行业,(2)前沿文化行业,(3)拓展的文化行业,(4)广告业与咨询业。(√)

26.《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的分类模式:(1)主体或核心行业,(2)前沿文化行业,(3)拓展的文化行业,(4)广告业与咨询业。(×)

三、名词解释

1.文化事业管理:是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对各项文化事业和具体文化活动的规则、组织、协调和监督,包括宏观文化行

政和微观文化管理两个层面。

2.文化政策主体:是指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对象,根据一定时期的国家文化利益,决策和制定文化政策以实现国家文化目标的人以及由这类人的群体组成的组织形态和机构形态系统。

3.文化组织:主要是指各相关群体为了实现全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权责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适应与调整的完整的有机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及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目标,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文化产品、管理文化事务为基本职能。

4.文化事业组织:是指国家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国这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文化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营利组织。5.文化市场:就是文化商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资源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和领域。

6.图书市场:图书商品出版、发行、买卖整个流通过程中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7.文化市场稽查:是指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管理法、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栓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8.公益性文化事业:指由国家或社会兴办的面向全体公民或社会某一部分人的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及其场所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9.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10.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占有市场和获取利润的能力。

11.家族文化:是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以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注重家族内家庭与家庭之间、族员与族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种村落文化。

12.城市文化:是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以及从外界吸收的思想,准则、艺术等思想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13.城市化: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上的城市经济取代农业经济,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14.社区文化: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特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5.文化事业管理模式是管理文化事业过程中用于规范文化管理关系的制度体系。16.多元复合模式是一种包括集权、分权和放权等多

种管理形式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17.文化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国家文化管理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8.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指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传播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

五、简答

1.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2.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3.坚持分类管理原则。2.文化政策终止的主要形式?

答:文化政策的终止是指停止执行某项文化政策。1.文化政策废止,2.文化政策替代,3.文化政策合并,4.文化政策分解,5.文化政策缩减。

3.文化中介机构的功能?

答:1.扩大文化信息传播渠道,加速文化商品流通。2.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拓展文化再生产规模。3.引导文化经济消费,培育文化消费群体。4.开发文化专业市场,建构支柱文化产业格局。5.推动文化事业体制的转换,健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体制。4.文化事业组织的特征?

答:1.社会服务性,2.非营利性,3.非政府性。5.我国群众文化组织的构成?

答:1.人民团体,2.基层文化馆、文化站和群艺馆,3.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组织。6.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

答:1.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和提升民族精神的有效方式,2.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对于建设现代化文明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3.繁荣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调节社会分配和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7.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答:1.文化投入欠账较多,文化发展水平偏低,2.文化发展不平衡,3.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滞后于数量的增长,4.文化建设的队伍不够稳定,文艺人才流失现象日趋突出,5.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够理想,6.文化法制不够健全。

8.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的原则?

答:1.坚持持续增加投入原则,2.坚持公益性原则,3.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4.坚持法治原则,5.坚持向文化生活贫乏的群体倾斜的原则,6.坚持兼顾各方面的文化利益原则。

9.我国文化产业管理面临的机遇?

答:1.有助于更好地借鉴国外文化产业管理的成功

经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2.有助于更好地引进外资,拓宽融资渠道,3.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改革动力。

10.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2.加强农村文化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1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具体举措?

答: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3.坚持文化大众化方向,培植多元的农村小康文化主体。12.城市文化的特征?

答:1.城市文化的多代性与多元性,2.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与层次性,3.城市文化的开放性与整体性,4.城市文化的现实生活与有效管理笥,5.城市文化的快节奏性与求新性,6.城市文化的集聚性、扩散性与地域性。

13.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容?

答: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2.建设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文化,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4.形成若干个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艺术团体,5.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6.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4.社区文化的功能?

答:1.社区文化具有营造“社区精神”的作用,2.社区文化具有提高“社区综合竞争力”的作用,3.社区文化具有提高社区综合素质的作用。15.政府主导型文化事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答:1.健全的文化行政体系,2.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3.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16.《电影管理条例》实行的基本制度?

答:1.摄制电影许可证制度,2.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制度,3.电影审查制度,4.电影进口专营制度,5.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制度,6.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制度。

17.我国互联网文化管理法律制度主要包括? 答:1.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许可制度,2.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制度,3.互联网文化产品审查制度。

18.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方向? 答:1.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2.完善相关法规,依法建设文化,3.深化文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4.完善文化市场体系,5.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6.逐步实现文化管理体制向

大文化管理体制转变。

六、论述

1.新时期农村文化事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答:1.认识上的偏差制约着农村文化建设,2.文化生产与消费脱节,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3.文化阵地建设参差不齐,投入不足,利用率不高,发展不平衡,4.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给农村文化事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出现诸多问题,6.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文化仍具有封闭性、凝固性、落后性、农耕性等特征,7.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2.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特点?

答:第一,体制内改革快于体制外改革;第二,外层制度改革快于核心制度改革;第三,基层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快于文化行政体制改革;总之,20多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特点是“非平衡性发展”,即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改革、外层制度改革与核心制度改革、基层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和文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不配套、不协调,集中体现为“三大差异”;一是行业系统差异,二是地域差蒸发量,三是同一系统内部不同基层单位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改革的速度与路径也有差别。

3.多元复合模式的特点及利弊分析?

答:多元复合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法国。多元复合模式是一种包括集权、分权和放权等多管理不甘落后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在同一个国家内,对不同的文化事业或同一文化事业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发展对同一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甚至在同一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中,包括了截然对立的多元化因素。其优点体现在:第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地方办文化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对地方文化单位和文化活动的资助,并在必要的时候保护本国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二,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利于对那些需要加强调控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控,也有利于使那些可交由市场调节的行业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第三,集权、分权、放权并用,体现了这一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文化事业管理能遵循文化活动本身的规律和要求。这种模式也有其内在的缺陷,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放权和收权的冲突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协调工作造成较多的问题。4.论述国外文化事业管理的类型?

答:世界各国的文化事业管理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国家计划模式,以苏联为代表;政府主导模式,以韩国为代表;市场调节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多元复合模式,以法国为代表。

国家计划模式以苏联为代表,这是一种中央高度集权的文化事业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一国的文化事业由各级政府及其春主管行政部门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文化事业主要由国家兴办,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国家规定并通过发布指令性的计划加以实现。

这一模式的最大优势是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条块结合的、封闭性的文化行政网络、有利于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和国家认同,有助于推动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迅速发展和壮大,集中人力物力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文化艺术精品。

这种体制的弊病也十分突出:一是片面强调文化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工具,忽视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限制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文化沦为政治的附庸;二是轻视了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文化产品的供需关系紧张。矛盾突出,难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文化行政机关拥有文化管理的一切权力和绝对权威,以指令性手段管理文化单位,文化单位没有自主权,其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受挫。同时,文化经费来源单一,国家拔款有限,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政府主导模式以韩国为代表,政府主导特点是文化事业以私人兴办为主,但政府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自身拥有的权力及合法有效的手段进行积极主动的引导和协调,使文化事业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沿着特定的方向繁荣发展。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政府的强力调控有助于消除文化交流中颓废、腐朽等不良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国民消除现代化过程中焦急、困惑、不信任等消极文化心理的束缚,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而提高社会的整合程度。第二,文化管理机构“少而精”,尤其是广播电视系统的“局台合一”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这也为部分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以求发展创造了条件,该模式的缺陷也很明显,它较适合小国寡民的国家,较适合单一制的国家,不太适合多民族、地城辽阔的大国。

市场调节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特点是文化事业的发燕尾服主要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调节。

自考心理学 篇6

选择题:22分 1.组织严密,乐于和群,爱好娱乐,喜欢发牢骚,重感情,讲义气,描述的是(C)A军人的心理特征 B农民的心理特征 C工人的心理特征

D服务员的心理特征

2.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B)

A大众媒体

B组织团体

C政府

D公众 3.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A)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4.组织内部的向心力有两种,其中围绕组织领导的向心力(B)

A带有民主化倾向 B带有军事化倾向 C容易使组织失去活力D容易造成组织失控

5.由若干人的互动关系作为存在形式的群体称为(A)

A实际群体

B假设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6.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D)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7.“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基于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C)

A地域文化心理

B民族文化心理

C亲缘心理

D依从心理 8.“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表现了宏观心理定势中的(C)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社会刻板效应

D经验效应 9.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B)

A稳定性

B变动性

C主动性

D被动性 10.心理定势的习惯性又称为(B)

A潜在性

B固着性

C自觉性

D不自觉性 11.公共关系活动中,推动公众心理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是(A)

A公关主体的行为 B公关客体的行为 C媒介公众的行为

D政府公众的行为

12.在外面受气,回到家中拿家人当出气筒表现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D)A压抑

B投射

C反向作用

D转移 13.最原始的沟通形式是(B)

A轮形沟通

B链开沟通

C星形沟通

D根形沟通 14.“爱屋及乌”表现了社会心理的(D)

A晕轮效应

B经验效应

C首因效应

D移情效应 15.广告通常属于()

A流泻式劝导

B冲击式劝导

C浸润式劝导

D逆行式劝导 16.组织形象的好坏取决于组织的(D)

A产品

B成员

C财力

D宣传 17.组织形象中最有代表性的实力形象是组织的(D)

A奖金状况

B产品质量

C成员的数量和质量 D生产、技术设备

18.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19.影响认知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是(A)

A认知者的主观因素B公众的主观因素 C公众的积极性

D公众的主动性 20.相对多数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构成公众(D)

A印象

B态度

C新闻

D舆论 21.制造或引导能引起轰动效应的舆论,关键是(A)

A善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B符合社会需要C迎合兴趣焦点

D出奇制胜 22.在公开场合进行不指名地批评,对于被批评者而言,采取的心理影响方式是(B)

A劝导

B暗示

C感染

D诱引

填空题:10分

1.时尚以“新”和“奇”吸引公众,因此又称为____时兴______。2.良好的操作能力具有三种能力特征,即针对性、技术性和____变通 性_____。

3.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受到其他外部信号的干扰,这种干扰称为_噪音______。

4.比较平和、相对持久、容易发散的情绪称为__心境________。5.“一人知晓,众人皆知”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方式指的是___轮形沟通_____。

6.针对性和时间性强,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眼前具体问题的劝导方式为_说服型劝导______。

7.直接感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__情景性______的特点。

8.与缺乏、危险相联系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是___需要_____。

9.浸润式劝导发生的关键是___周围舆论的一致性_______。10.制止流言的最有效方式是_澄清事实_________。

名词解释:18分 1.公共关系行为 2.社会刻板印象 3.转移作用 4.排外意识

5.公众舆论

6.心理定势

简答题:30分

1.简述公共关系心理的特点 2.群体心理具有哪些特征

3.简述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向心力的区别和联系 4.体察公众心境、进行感情沟通需注意哪些问题 5.哪些因素影响感染力?如何增强感染力?

论述题:20分

1.试述不同文化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了解不同文化者的心理对于公共关系工作有何意义?

2.如何营造良好的组织心理氛围?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选择题:22分

1.公共关系活动受内、外环境的制约,其中“内环境”是指(C)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心理环境

D组织环境 2.直接反映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是(B)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B)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4.将人的需要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属于(B)

A层次划分

B类别划分

C强度划分

D范围划分

5.人们购买礼品时喜欢选购一些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物品,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A)

A晕轮效应

B经验效应

C首因效应

D移情效应 6.对组织团体而言最难对付的一类外部公众往往是(A)

A媒介公众

B政府公众

C社区公众

D消费公众 7.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大的(C)

A稳定性

B主动性

C可变性

D被动性 8.舆论导向引起的公众心理变化是(B)

A暂时的和稳定的 B暂时的和不稳定的C长期的和稳定的 D长期的和不稳定的 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是(C)

A压抑

B投射

C反向作用

D转移

10.在各种信息沟通网络中,最原始并作为其他沟通形式的雏形的是(B)A轮形沟通

B链形沟通

C星形沟通

D根形沟通

11.由特定事件引起的比较强烈、相对短暂、具有突发性的情绪称为(A)A激情

B压力

C燥狂

D心境 12.利用公众的从众心理进行劝导的是(D)

A流泻式劝导

B冲击式劝导

C逆行式劝导

D浸润式劝导 13.感染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D)

A易受暗示性

B参与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14.“香烟有害健康,某某牌香烟也不例外”的广告采用的心理影响方式是(D)A个别暗示

B情境暗示

C非言语暗示

D反暗示 15.“张榜悬赏”诱引公众兴趣所使用的刺激媒介是(B)

A竞赛

B利益

C专家

D新奇

16.根据阿伦和勒温主持的一项实验研究,在错误舆论一致情况下,加入一个不一致但却更加错误的声音,则导致公众原有的态度一致性(C)

A提高

B先降低后提高

C降低

D先提高后降低 17.组织形象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于组织团体的(D)

A产品

B成员

C财力

D宣传 18.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C)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9.态度是(A)

A主体与某一对象较为稳定的综合性的反应意向 B主体与生俱来的主观反应倾向

C主体对某一对象稳定不变的反应倾向 D一种外显的反应倾向

20.相对多数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构成(D)

A时尚

B流行

C新闻

D舆论 21.强调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对于生产次序具有重要影响的是()A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B伏隆的期望理论 C费斯廷格认知不协调理论

D霍桑实验

22.斯第尔(C.M.Steele)的社会研究发现,后来的行为表现最为积极的是(A A给予肯定标定的被试

B给予否定标定的被试 C给予不贴切标定的被式

B没有给予标定的被试

填空题:10分

1.人的行为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

2.心理定势的不自觉性又称为心理定势的__潜在性________。3.人们评价个体能力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对象的__________。

4.“一人知晓,众人皆知”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方式指的是___轮形沟通______。

5.感染是_____感情_____的传递和传染。

6.以小抗大、以弱抗强,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支持的劝导是___逆向____式劝导。

7.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心理过程是__再认________。

8.与公众进行意见沟通应遵循“诚”、“勤”、“和”、“谦”及“_广__”五字要诀。

9.按照态度转变和强化的平衡理论,在由态度主体、对象和参考者所构成的“三合一”模式中,若三种态度关系为二正一负,则主体的态度处于_不平衡____状态。

10.遵守地方民俗体现了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___依从_______心理。

名词解释:18分 1.公众

2.假设群体

3.价值评价体系 4.晕轮效应 5.意见沟通 6.诱引

简答题:30分

1.微观心理定势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2.组织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是越高越好?为什么?)

3.试比较自然领袖与正式群体领导的心理差异。4.如何针对购买公众做好公共关系工作?

5.简述有关态度转变或强化的刺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论述题:20分

1.论述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

2.运用奖励或惩罚激发公众需要应注意哪些问题?

2009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选择题:22分

1.公共关系的客体是(C)

A大众

B受众

C公众

D群众 2.在公众心理特征结构中位于基础层次的是(B)

A群体心理及其群体心理特征

B个性心理及其个性心理特征 C角色心理及其角色心理特征

D社会心理及其社会心理特征 3.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是以职业特征为存在形式的(B)

A行动群体

B假设群体

C正式群体

D实际群体

4.以对社会的适应性作为主要参考可将性格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C”型是指(A)

A平稳型

B逃避型

C磨擦型

D领导型 5.关于兴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兴趣是可以转化的 B兴趣是一种认识倾向 C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

D兴趣即爱好 6.需要按照作用划分可分为(B)

A刚性需要和弹性需要

B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C个人需要和公共需要

D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7.要求不多也不高,无忧无虑,平衡性较好的人,其价值取向属于(D)A金钱型

B功名型

C享乐型

D安稳型 8.四种自我境界中具有客我倾向特点的是(D)

A和谐自我的境界 B精神自我的境界 C生理自我的境界 D社会自我的境界 9.由一定心理活动形成,并能对后来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产生影响的是(B)

A心理特征

B心理定势

C心理倾向

D心理状态 10.“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体现了社会心理的(C)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社会刻板效应

D经验效应 11.斯大林所说的“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指的是(D)A宏观心理定势

B微观心理定势

C地域文化心理

D民族文化心理 12.任何一个组织团体中的人以及同组织团体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都可能成为(B)

A组织内公众

B媒介公众

C社区公众

D消费公众 13.人们无意识的充当义务宣传员的最大可能是刺激了他们的(A)A记忆

B认知

C情绪

D兴趣

14.购买公众在公共关系中处于(B)

A主体地位

B客体地位

C控制地位

D被控制地位 15.影响公众心理变化的外部原因是(C)

A个体经历

B生活挫折

C教育影响

D生理变化 16.将自己的无能归咎于生不逢时表现为心理防御机制中的(A)A文饰作用

B投射作用

C反向作用

D转移作用

17.与公众心理的沟通从内容上来说包括几个方面,其中作为基础的是(B)A意见沟通

B信息沟通

C感情沟通

D认识沟通 18.比较平和、相对持久、容易发散的情绪称为(D)

A压力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19.广告宣传采用的劝导方式通常是()

A流泻式

B冲击式

C浸润式

D逆行式 20.兴趣诱引中的刺激媒介不包括(D)

A利益

B功名

C专家

D需要 21.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是(A)

A实现与公众的良好沟通

B实现对公众心理的有利影响 C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D建立良好的组织心理氛围 22.相对多数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构成(D)

A印象

B态度

C新闻

D舆论

填空题:10分

1.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位任务是_实践的任务_________。2.公众的_个性心理特征_____心理特征显示的是个体在心理特征上与其他个体的差异。

3.马克思将人的需要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_发展需要_______。4.组织内部公众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凝聚力问题和_向心力问题_______。5.媒介公众包括新闻媒介公众和_义务媒介公众_______。6.信息沟通过程中被编码后的信息称为__信号______。

7.我国传统的“金”字形的领导体制采用的是典型的____根形信息沟通____网络。

8.和目的相联系的直接推动行为的意念和愿望是________。9.组织形象的塑造包括本体塑造和__观念塑造______塑造。10.认知不协调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名词解释:18分 1.公共关系 2.组织形象 3.平衡理论 4.公众意识

5.社会标定作用 6.责任分散

简答题:30分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心理的自利性?

2.哪些原则可以帮助判断某个动作如手势、表情、姿势的真假? 3.有效的心理暗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公众形象? 5.如何认识和评价性别心理差异?

论述题:20分

1.具有何种自我倾向的人适合做公共关系工作?

自考教材发行服务研究 篇7

关键词:自考教材,发行,服务

为保证我省自考健康有序发展, 进一步把我省自考事业发展壮大, 要加大对正版自考教材和发行主渠道的宣传力度, 做好自考教材发行与供应, 制定好各种教材发行管理措施, 为我省自考事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保证。

自考教材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教材设计、教材编写、教材审定、教材出版、教材发行、教材使用等环节, 教材发行供应是教材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自考教材发行供应不到位, 就会给盗版自考教材可趁之机, 从而使得自考教材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严重影响自考考生、出版社、教材作者的利益, 甚至影响我省自考事业的发展。

自考教材的发行供应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品种繁多, 有本科和专科, 不同品种订购数量多少不一, 自考教材供应必须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准确完成供应, 难度巨大。自考教材发行工作主要包含征订、审核、备货、制票、发运、财务决算等多个环节, 必须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否则直接影响整个自考教材发行供应。

自考教材发行供应后, 省自考教材管理部门还应做好自考教材意见反馈收集工作, 建立起教材信息反馈机制, 重点对自考教材的质量、内容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价。省自考教材管理部门没有直接接触考生, 无法一手掌握相关意见, 应当向助学院校、市 (县) 考办征集相关意见, 然后汇总告知出版社及全国自考办教材审定委员会, 以便修订教材, 出版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 采取多种措施, 抓好自考教材供应主渠道

(1) 自考教材供应进一步优化

自考教材可以适当提前时间供应, 给考生更多时间看书复习。助学院校及市 (县) 自考办报名前1~2个月可以预测自考教材数量, 省自考教材管理部门根据预测数据可以提前订货, 以克服主渠道供应不及时问题, 至少可以对公共课和供应量大的自考教材可以提前直接供应, 助学院校、市 (县) 考办在考生报名时就可以直接发给考生了, 这样大大缩短了时间, 自考考生也颇受欢迎, 大大延长了备考时间。

(2) 加强统一管理

我省自考教材发行供应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征订、统一供应"的原则, 再详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 加强管理, 形成鲜明的奖罚措施, 提高积极性, 共同把自考教材事业做大做强。

(3) 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官网、网络、杂志等媒体和助学院校、市 (县) 考办的大力宣传, 使自考考生充分了解到自考教材从主渠道订购的优势和重要性, 吸引广大自考考生从主渠道订购自考教材。

(4) 提高工作效率

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自考教材供应管理系统, 提高自考教材管理水平和效率。

2 加大打击盗版力度

目前盗版自考教材泛滥, 价格低廉, 盗版自考教材主要是通过网络和书店进行非法销售, 其中网络是主渠道。自考教材管理部门应该联合政府其它部门不定期组织打击盗版、盗印、非法销售自考教材专项整治活动, 设置网络投诉留言页面、邮箱、举报电话、举报信件邮寄地址, 进一步加大盗版打击力度, 做到查处一起, 严惩一起。

3 加大自考教材发行管理力度

目前自考教材管理不规范, 制度不健全, 自考教材腐败现象仍然存在, 个别助学机构和个人订购盗版自考教材, 自考教材发行还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故此自考教材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助学院校、市 (县) 考办订购自考教材的管理和监督, 制定惩罚和奖励机制, 建立严格的自考教材发行规章制度, 对订购盗版教材的要严加惩处。同时自考教材发行供应尽可能减少自考教材中间环节, 以便降低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4 加快自考教材信息化建设

自考教材涉及到的专业众多, 教材数量多, 要加强自考教材信息化建设, 以便更好地做好自考教材发行供应服务, 建立好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在还没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之前, 可先用EXCEL进行管理。比如所有自考教材信息一览表、自考教材订购信息、主考院校及助学院校内部信息等。

5 加强与出版社经销商合作

省自考教材管理部门加大力度与各出版社合作, 特别对于公共课教材、数量大的教材可以考虑直接与出版社合作, 同时加大与更多的自考经销商合作, 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 同时也有更多的发言权。出版社和经销商要对自考教材实施动态管理, 制定好的激励政策, 加强与各出版社的紧密合作联系, 及时掌握各出版社的自考教材信息, 保证自考教材按时供应。

6 出版社要出版优秀自考教材, 提升服务水平

出版社要进一步组织精干一线教师力量编撰和修订自考教材, 尽量做到自考教材定位准确、内容先进、体系得当, 同时提升服务水平, 做好自考教材的课件等资料上网, 以便更多的自考考生可以方便使用。

7 加强研究, 不断探索, 继续为自学考试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面对我省每年几十万人的自学考试报考规模, 每年几百门的开考课程, 自考教材的组织供应工作可以讲任重道远;对于怎样才能突出自学考试特点, 选用到最合适的自学考试教材, 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则更有待于我省自学考试的计划、教材、命题部门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随着整个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和自学考试内涵、外延的不断发展, 自学考试的教材管理工作必然也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广大考生的实际需求, 也才能为促进我省自学考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部属高校停招自考大变局 篇8

2007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即教高(2007)9号文件,要求部属高校从2007年秋季起停止招收成人脱产班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部属高校也不能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上述脱产班,即停办传统概念中的“全日制自考班”。

如果说乱世出重典,那么这份文件就是教育部针对多年来“自考乱象”的一次断臂壮举,其发展成人教育之心可谓拳拳,其加强管理、整治乱象之心可谓决绝,其釜底抽薪、刮骨疗毒之举可谓悲壮。

其实,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发文倡导,公办高校原则上应停办全日制自考班,到了2007年“原则”终于“落实”到了部属高校,在《记者观察》客观、公正又颇具前瞻地梳理这一政策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微妙联系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某些讯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接受《记者观察》采访时表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迅速,已取得长足进步,为加强管理、推进发展,9号文件主要提出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定位、管理、质量、稳定。

上一篇:残疾人社会工作模式下一篇:药店实习生自我鉴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