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精选8篇)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篇1

用户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众多。本文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用户研究方法进行划分,并给出了一些常见的用户研究方法的概念和使用范围。

1.用户研究的态度研究方法和行为研究方法

态度研究的目的通常是理解或者获知用户使用产品的目标和观点。用户使用产品的目标揭示了用户使用产品的原因,以及用户想通过产品实现的价值;用户使用产品的观点透露了用户使用产品后的感受。常用的用户态度研究方法有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卡片分类、参与式设计、问卷调查(CATI、CAPI、CLT等)。行为研究的目的通常是通过跟踪/收集用户的产品使用数据来了解用户实际使用行为,并发现问题。与用户的态度相比,用户的实际行为能显示出更多与用户有关的信息,是用户真实使用情况的表现,同时也显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普遍倾向。常用的用户行为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观察研究方法、实验室可用性测试方法、数据挖掘方法(例如兴趣偏好挖掘、行为轨迹挖掘、行为趋势预测等)。

2.用户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定性研究是从小规模的样本量中发现新事物的方法,通过与少数用户(例如10到20个)的互动来得到新想法或揭示以前未知的问题。定性研究的一般性目的是解释用户行为的原因,发掘用户的新见解。常见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卡片分类、参与式设计、现场观察研究方法和实验室可用性测试方法等。

定量研究是用大量样本来测试和证明观点的方法,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找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趋势,从而映射出全部用户的真实情况。定量研究可帮助验证通过定性研究发现的假设。常见的定量研究方法则主要是前面提到的问卷调查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

3.用户研究的显意识方法和潜意识方法

前面1和2提到的用户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属于显意识的研究方法,不再赘述。现在已经开始有学者研究潜意识的用户研究方法,其基本观点是用户的行为只有5%是由显意识决定的,剩下95%是由潜意识决定的(可能有些夸张)。潜意识研究方法包括隐喻引诱技术、图片投射技术、内隐测量方法等。目前这些潜意识的研究方法更多见诸学术论文,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案例还比较少。

下一篇文章将对前面提到的这些方法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进行归纳。

网站用户行为分析在用户市场领域的应用

【导言】在全球范围内,网站用户行为分析仍然是一门新兴发展的科学,其方法和实践是在近几年才系统理论化的。在实际应用中,网站用户行为分析博得了很多的好奇,但好奇背后,人们也为她注入了各种想象:网站用户行为分析能带来哪些商业价值?哪些用户行为是值得关注的?网站用户行为分析是如何辅助产品运营和营销分析的?她能给我们何种启示?

本文结合研究院用户行为实验室在现网运营的门户网站中的实践经验,提炼一些主题应用与大家分享和探讨网站用户行为分析的魅力!

一、网站用户行为分析的价值

网站是一个立体的系统,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得到的是不同的结果,每个点击背后都蕴藏着行为。网站用户行为分析便可通过网络数据剖析人们特定的网络行为,揭示人们内心需求、网站访问量的上升和下降、网站访问的群体细分以及用户群的访问意图。其价值体现在:

1、了解用户在你的网站如何交互:用户在站点上做了些什么?用户来自哪里?连接方式如何?用户的兴趣是什么?用户很快离开是因为导航

不好么?

2、有助于建立数据驱动的文化,辅助市场运营:判断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提升ROI;定位忠诚活跃用户以及访问趋势;评估广告宣传效果和活动推广效果;为专业化的运营支撑提供及时有效的行动建议。

3、优化网站使之更好地实现商业目的:这是网站分析的终极价值,包括优化网站结构和页面质量、优化流量来源、增强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以及提升最终转化。对于推进网站精细化、差异化运营目标,有助于长期的客户保持、营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

二、网站用户行为分析过程

网站用户行为通过对目标页面进行插码和日志收集分析,实现了一种对细分流量的定量分析手段。但她不太关注数据的精准性,更关注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一阶段:流量分析。关注内容包括PV、Hit、UV、Visits、Bounce Rate、驻留时间、进入页面等;

第二阶段:行为分析。关注内容包括点击密度、频次统计、路径分析、目标转化率和来源分析;

第三阶段:优化智能分析。关注内容包括细分用户、忠诚度、活跃度、ROI、渠道影响、兴趣主题等。

三、用户市场领域应用

目前应用广泛的站点类型包括:电子商务、营销站点、内容站点、垂直门户、办公自助等。围绕各自的商业运营目的,网站用户行为分析的目标也有所差异,如电子商务这类网站最终的目标是增加成交量,以带来更多收入,因此分析重点就包括增加网站流量及质量、优化网站结构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促进用户的转化等;而垂直站点的目标就是提升流量和用户粘性,因此分析重点包括目标用户定位、兴趣热点分析、站点营销推广、路径导航优化等。

我们针对自主移动互联网产品和大型门户站点的现网运营支撑需求,结合用户调研、用户行为挖掘等方法在以下一些应用场景进行了积极尝试,探索得到了用户市场领域的有价值发现。

1、产品体验提升

a)分析用户点击热点,发掘最佳广告位和最受欢迎版块内容,增强宣传体验

b)了解用户使用习惯,优化流程导航和布局优化,增强用户

粘性和页面深度,降低跳出率

2、精准营销推广

a)监测站外搜索、邮件、跳转、嵌套链接等推广效果,发掘

最佳渠道,提升ROI

b)解读渠道客户转化/流失原因,辅助市场运营

c)基于目标用户行为精准推荐,提高业务办理成功率和办理

3、用户市场定位

a)挖掘用户来源,了解网站用户分布和活跃忠诚程度

b)细分有价值用户群,描述目标用户画像

c)发现潜在目标用户

4、内容需求获知

a)分析用户访问需求,如搜索、浏览、评论、个性化等

b)挖掘用户兴趣主题偏好分布,刻画不同维度需求

c)发现意见领袖和内容传播模式

d)跟踪内容热点,及时有效响应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

用户偏好分析——理性 or 非理性?

传统西方经济学对偏好的研究是遵循一定的定义和公理体系的。我们将所有可能的(能够实现的和不能够实现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方案定义为选择集X,偏好关系用于定义选择集中任意两个元素(即两个消费选择方案)或由选择集中的元素任意组成的两组元素集合(即两组消费组合选择方案)之间的关系,具体定义如下:

1.如果X1>>X2,则对消费者而言,“X1远比X2好”;

2.如果X1~X2,则对消费者而言,“X1与X2差不多,难以取舍”;

3.如果X1≥X2,则对消费者而言,“X1比X2略好,至少两者一样好”;

基于上述非正式的定义,有如下公理:

公理一:(完备性公理)对于选择集X中任意两个元素或元素集合X1和X2,总有上述三种关系之一成立;该公理的经济学解释就是用户总是在不同的选择中做出偏好和倾向性判断的。

公理二:(传递性公理)对于选择集X中的任意三个元素或元素集合X1,X2和X3,如果X1比X2好,同时X2比X3好,则X1比X3好;该公理的经济学解释就是

用户的消费选择行为是可以推理的,有利于用户做出最优选择。

公理三:(自反性公理)对于选择集中的任意元素或元素集合X,存在X≥X;也就是一项选择至少会和其本身一样好。

但现实中用户基于自身偏好所做出的实际消费行为并不一定都是严格意义上理性的,往往还会受到下列因素的直接影响:

1、外界环境及舆论的影响;

2、从众心理;

3、特定刺激下的冲动;

4、追求特殊意义和价值;

除了严格意义下的理性偏好以及种种原因引起的非理性偏好之外,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表面看似理性,实际是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和活动。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前提和假设是出于经济活动中的个体是完全理性和自利驱动的,他们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信息来比较全面的评估各种选择在未来的可能性和回报,通过最大化基于自利的期望效用,从而做出选择。但这样的假设与人们实际的经济行为和活动往往是不相符合的,人们的处境、经验阅历、知识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人们的决策和选择偏离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

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卡尼曼教授便是该领域研究的开创者。他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和解释了符合传统经济学理性人所作的理性自利行为所蕴含的非理性。

卡尼曼教授的贡献在于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与经典的经济学问题相结合,并特别研究和探讨了不确定状态下人们的决策和判断的过程,揭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决策过程中对理性偏离的原因与性质,也指出了这种对传统模型偏离的非理性是有章可循和可预料的,这也就为行为经济学和金融行为学的规范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用户偏好分析——效用是“因”还是“果”?

波普尔的哲学理论认为,所谓科学必须是可以被证伪的,也就是能够被经验所反驳,即原则上能够被一个或一组可能的观察陈述所证伪(而不是指它们实际上被证伪)。换句话说就是科学不能也不应该在肯定的意义上被建立起来,而应该是在基于经验检验的否定意义上被建立起来。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主流理论把“偏好”与“效用”演绎成纯粹的数学公理,使其失去了经验检验的可能,也就是从波普尔理论的意义上失去了科学的基础。现代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目前普遍将“效用”看作是“偏好”的一种可利用函数度量的外在表现形式。

国内学者叶航为了重新构建效用理论的经验基础,根据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把偏好定义为“在一定外部条件下,能够重复出现并引发某种特定行为倾向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而把效用定义为“随着偏好的满足,行为主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表征与感受”;正如实证经验所显示的:如果“偏好”得不到满足,人体内部的平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由此造成一系列生理或心理压力,当压力超过一个阈值,人就会产生行为的动机,进而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偏好,以舒缓身心的紧张状态; 因此,“偏好”与“效用”可以看作一种行为主体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负反

馈机制,这一视角不但与现有的效用理论没有冲突,而且恰恰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坚实的经验基础。(参见叶航:“西方经济学效用范式批判”载《经济学家》2003年第1期)

在用户偏好分析中,效用是指用户从选择并消费相关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心理上所感受到的满足和实际中得到的效果回馈。总效用是指用户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选择并消费一定数量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所得到内在、外在效用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用户在某一时间内增加消费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效用。

效用的度量和研究主要包括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方面,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度量和计算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指用户不能清晰的说出自己对某种产品或服务偏好强度的具体大小,即不能说出效用的数值,但是用户可以说出偏好的大小排列顺序,于是可以用这个排列顺序来表示效用和偏好水平的高低。

基于效用理论,我们可以构建能够反映刻画偏好选择所带来的实际效用的效用函数,并可利用效用函数对比效用和偏好的大小或者排序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效用理论的发展大致有三条主线贯穿其中:

1、从绝对效用价值论到相对效用价值论;

2、从主观效用价值论但客观效用价值论;

3、从基数效用价值论到序数效用价值论;

同时这三条发展主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相互交织和影响,互为借鉴彼此消长,共同推动着效用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用户带来同等程度的效用水平的两种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各种不同程度和数量上组合的轨迹曲线,该曲线只是直观的表明用户偏好和效用的水平,并不表示偏好和效用的具体数量或数值。由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的点代表了能够带来相同总效用的不同商品的程度和数量上的组合,因此无差异曲线也可以叫做等效用曲线。不同的用户的无差异曲线反映着他们的不同偏好。

无差异曲线有如下一些特性:

1、在同一坐标系(相同的两种产品或服务)下的多条无差异曲线中,位置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低程度的效用水平和偏好水平;

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曲线的斜率是负值;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篇2

关键词:物流系统优化,智能优化算法,组合优化

0 引言

物流系统优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目标、体现物流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必要过程和手段。目前,物流系统优化主要有运筹学方法、智能优化方法和模拟仿真法三种方法。运筹学优化方法一般是建立在一个物流系统的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的,智能优化方法为复杂物流管理决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可行性解决方案。系统仿真是根据被研究的系统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是分析、研究复杂物流系统的重要工具。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物流系统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类方法在不同应用范围内的优势与不足。

1 物流系统优化中四类子问题研究方法概述

目前物流系统优化方法主要是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数学规划技术来描述物流系统的数量关系,以便求得最优决策。但由于物流系统庞大而复杂,建立整个系统的优化模型一般比较困难,而且用计算机求解大型优化问题的时间和费用太大,因此优化模型常用于物流系统的局部优化,并结合其他方法求得物流系统的次优解。如车辆路径问题(VRP)、旅行商问题(TSP)、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布局优化等问题是几种著名的物流系统优化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离散的组合优化问题,且都具有NP难题性质。本文将针对这四类问题对物流系统优化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1.1 车辆路径问题

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由Danting和Rasmer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该问题可定义为:运输车辆从一个或多个设施到多个地理上分散的客户点,优化设计一套货物流动的运输路线,同时要满足一系列的约束条件。该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设施位置、客户点位置和道路情况已知,由此确定一套车辆运输路线,以满足目标函数(通常,VRP的目标函数是总费用最小)。

对VRP(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的求解算法可分为精确算法和启发式算法两种。其中精确算法包括分枝定界算法、动态规划和整数规划。VRP的启发式算法多是来源于对TSP问题的求解算法。比如局部优先算法、插值法等可以不用修改地用于一些VRP。求解有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VRPTW)的常用算法有禁忌搜索算法(TS)、模拟退火算法(SA)、遗传算法(GA)、蚁群算法(ACA)、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免疫算法及节约算法等。

(1)动态规划法DM(Dynamic Programming,DM)是美国数学家Bellman R E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在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的优化问题时提出的,把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逐个求解,创立了解决这类过程优化问题的新方法———动态规划。

(2)分枝限界法LC(Branch and Bound Method,LC)是由达金R.J和兰德一多伊格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4]。为了避免盲目搜索,人们提出了改进的分枝限界方法一LC分枝限界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智能化的判定函数C赞!"·,只产生解的部分状态空间树,从而加速搜索过程,即通过计算小部分可行解即可以找到最优解。

(3)禁忌搜索法(TS)属于一种人工智能型(AI)的局部搜寻方法。是对局部领域搜索的一种扩展,是一种全局逐步寻优算法。TS算法通过引入一个灵活的存储结构和相应的禁忌表来避免重复搜索,并通过藐视准则赦免一些被禁忌的优良状态。TS最重要的思想是标记对应已搜索到的局部最优解的一些对象,并在进一步的迭代搜索中尽量避开这些对象,从而保证对不同的有效搜索途径的探索,最终实现全局优化。TS对初始解的依赖性较强,好的初始解有助于搜索很快地达到最优解,而较坏的初始解使搜索很难或不能够达到最优解。迭代搜索过程是串行的,仅是单一状态的移动,而非并行搜索,在TS中集中性搜索和多样性搜索是它的两个重要策略。其中多样性搜索尤为重要,通常的算法都是使用基于频率记忆或改变其参数来实现多样性搜索策略。在问题规模较大时,单纯应用频率记忆或改变参数来实现多样性搜索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效果。Willard首先将此算法用来求解VRP,Laporte用禁忌搜索提高了求解VRP问题的精度[2]。西南交通大学的袁庆达等设计考虑时间窗和不同车辆类型的禁忌算法[3]。

(4)模拟退火算法(SA)又称模拟冷却法、概率爬山法等,于1983年由Kirpatrick提出的另一种启发式的、随机优化算法。SA是基于迭代求解策略的一种随机寻优算法,源于对固体退火过程的模拟,采用Metropolis接受准则,并用一组称为冷却进度表的参数来控制算法的进程,使算法在多项式时间内给出一个近似最优解。从理论上讲,它是一个全局最优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思想由一个初始的解出发,不断重复产生迭代解,逐步判定、舍弃,最终取得满意解的过程。模拟退火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全局搜索的特点,不但可以往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往差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达到全局最优解。Osman提出模拟退火方法主要适合解决组合优化问题[4],但此方法一般与其他算法结合使用。

(5)遗传算法(GA)具有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良好特性。Holland首先采用遗传算法(GA)编码解决VRP问题。GA是一种比较通用的优化算法,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比较简单,主要操作有选择、交叉和变异。以n个城市的一种排列作为一条染色体,随机构造若干条染色体构成初始种群;然后根据适应度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一次繁殖由两个双亲产生一个子代;根据一定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进行交叉和变异。以一定的迭代次数或某个到达条件作为算法终止的条件。GA的优点是将问题参数编码成染色体后进行优化,而不针对参数本身,从而不受函数约束条件的限制;搜索过程从问题解的一个集合开始,而不是单个个体,具有隐含并行搜索特性,可大大减少陷入局部最小的可能。GA的主要缺点是对于结构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搜索空间大,搜索时间比较长,往往会出现早熟收敛的情况;对初始种群很敏感,初始种群的选择常常直接影响解的质量和算法效率。国内姜大立等构造了车辆路径问题的染色体表达,并对染色体进行可行化映射,建立此问题的遗传算法[5]。

(6)蚁群算法(Ant Colony System)是一种全局启发式算法,它是在对自然界中真实蚁群的集体行为的研究基础上,由意大利学者Dorigo等人首先提出的。目前求解效率最高的最大最小蚁群算法(MMAS)是德国学者T.Stuetzle和H Hoos针对蚁群算法容易出现过早的停滞现象而提出的蚁群改进算法[6]。该算法的优点是:它是一种自适应、自组织、本质上并行的方法,而且是一种正向反馈的方法,可以促使整个系统向最优解进化,而且参数少、易于调整,易于移植到其他组合优化问题。但是,它同样存在收敛慢、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张翠军等人针对VRPTW问题,设计了一种混合蚁群算法,通过在蚁群算法中引入interchange变异算子,增强了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获得了取长补短的效果[7]。

(7)微粒群优化算法(Partic1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在模拟鸟群觅食过程中的迁徙和群集行为时提出的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演化计算技术。该算法属于求解全局最优化的群体智能算法,具有并行处理、鲁棒性好等特点,计算效率比传统随机方法高。自提出以来,已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应用,如神经网络训练、预测控制、多目标优化等。李军军等人尝试用此算法解决路径优化问题经验证具有可行性[8]。

可以分析,这些算法为求解VRP问题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遗传算法(GA)及模拟退火算法(SA)是人工智能中用于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的经典算法,但是,SA在全局搜索能力方面不足,GA在局部搜索能力方面不足。可见传统的配送线路优化方法都在不同方面上遇到各种问题。因此,现在多数使用混合策略,分别采用两种人工智能方法进行路线分组和路线优化。Ombuk提出了用遗传算法进行路线分组,然后用禁忌搜索方法进行路线优化的混合算法。Ben和Van Hentenryck用模拟退火算法将车辆路线的数量最小化,然后用大邻域搜索法将运输费用降到最低[9],黄樟灿等人提出一种有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基于模拟退火算法(SA)和大规模邻域搜索(LNS)的混合算法[10],这些都可以证明是收敛速度快,收敛性好的混合智能算法。

1.2 旅行商问题(TSP)

旅行商问题描述为:给定n个城市和两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求一条访问各城市一次且仅一次的最短路线。TSP(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且是一个NP难题。

对于TSP问题(旅行商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精确算法和智能优化方法。精确算法主要包括分枝定界法、动态规划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则主要包括禁忌搜索法、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遗传算法、郭涛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r-opt算法、LK(Lin Kernighan,LK)算法、人工免疫AIS(Artificial Immune System)算法和粒子群优化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0)算法[11,12]等。

贺一等设计一种基于Matlab实现的禁忌搜索算法,用以求解组合优化难题中的典型代表旅行商问题[13]。所得结果都能达到或优于公布的最优解,与传统的Hopfield神经网络求解TSP相比,禁忌搜索算法具有强健、快速和高效的特点。

郑立平等通过混合使用多种杂交算子,提出了一种求解旅行商问题的新型遗传算法,并给出实验验证[14]。

随着遗传算法的发展,遗传算法广泛地与其他算法相结合,产生许多混合遗传算法。王俊海将Memetic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基于Memetic算法的高效遗传算法[15],魏平等针对TSP问题的特点用混合遗传算法求解,设计了贪婪子路交叉算子,在选择算子设计中引人稳定状态选择机制[16]。任春玉设计了新的基于模拟退火机制的混合遗传算法。为了避免陷入局部优化,提出使用混合遗传算法,即应用模拟退火算法的Boltzmann生存方法,根据个体适应性的变异值Δ和概率值exp-!Δf T",来保持个体的多样性,阻止提前收敛,用顺序交叉算子和部分路径翻转变异算子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较好地解决了群体的多样性和收敛速度的矛盾。算法分析和测试表明,该改进算法是有效的[17]。

虽然,遗传算法是求解TSP问题效率相当高的一种算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即它的搜索过程是鲁棒的,因而,区域搜索能力不够好。而模拟退火算法在鲁棒的区域搜索过程可以避免区域优化过程中迷失。但是它们不适应总体解析空间寻找优化解法。许多研究表明将GA与局部启发式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求解大型TSP问题的质量。到目前为止解决TSP问题的最好方法为混合启发式算法,即将一些启发式算法与局部搜索结合。

1.3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描述

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描述:给定某一地区所有需求点(用户)的地址集合,要求从中选出一定数目的地址建立配送中心,从而建立一系列的配送区域,实现各个需求点的配送,使得在选出点建立的配送中心与各个需求点所建立的配送系统总配送费用最小。其目的在于加快货物流动速度并避免不必要的配送成本。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对于整个物流系统运作和客户满意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献[18]对国内外有关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文献进行研究,指出目前选址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的两种方法。定性方法有专家打分法、Delphi法等,定量方法有重心法、P中值法、数学规划方法、多准则决策方法、解决NP hard问题(多项式复杂程度的非确定性问题)的仿真法及各种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拟退火算法等。文章对比分析了数学规划方法、多准则决策、启发式算法、仿真方法在配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数学规划方法、多属性决策方法、启发式算法、仿真方法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和一定的适用范围,开发各种各样的混合优化算法和模型是未来研究的一种趋势。任春玉(2006)提出了定量化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配送中心地址的方法[19]。该方法确保总体中个体多样性以及防止遗传算法的提前收敛,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评价指标权重,并与专家评分相结合进行了综合评价。由此看出,由于选址问题本身具有的动态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性,通过利用一种算法的优点同时结合其它算法避免该算法的不足是进一步解决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必须途径。

1.4 布局优化问题

布局优化问题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现代工程设计中,如物流园区的设施布局,空间管道布局,船舶管路优化布局等,布局优化问题是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具有NP完备性。布局分为二维布局和三维布局,它们一般要求待布物之间、待布物与容器之间不干涉,并尽量提高空间利用率,此类问题为无性能约束的布局问题。还有一类问题除以上基本要求外,还需考虑其它的性能约束,惯性、平衡性、稳定性等,称之为带性能约束布局问题,简称约束布局问题。相比之下,后者较之前者更复杂,更难于求解。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布局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至今,仍然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和理想的方法,布局优化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智能问题。解决布局优化问题有基于MILP(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的布局优化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理查德缪瑟提出的SLP(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法[20]。Braglia提出了在产品产量随机变化情况下,以最小化总物流量的均值为优化目标进行设施布局。然而目前还没找到一个能解决布局优化问题的通用方法,因为影响布局的限制性因素过多,其数学模型形式复杂、维数大,这就使得依赖于特殊数学形式的方法不可行。近年来遗传算法(Genetic A1gorithm)作为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搜索算法,以其简单通用和鲁棒性强的特点,被广泛而成功地应用于布局优化问题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林琳等人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交互式布局方法[21]。李军军等人尝试用粒子群算法来解决布局优化问题,经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8]。

2 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全面回顾了物流系统优化问题中的四类NP-hard问题。整理归纳了这类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技术难点和攻克问题来看可做以下概括:

(1)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针对要解决的物流系统优化问题进行分析,运用解析的方法(包含数学规划)分别建立相应的数学理论模型(如定义、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及其变形模型。更重要的是,物流系统优化是一个全局概念,可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将局部优化问题加以整合与扩展,从而实现更贴近现实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学者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2,23,24,25]。

(2)智能优化算法的选择。可以分析看出由于以TSP问题为代表的组合优化问题均属于NP-hard问题,运用常规优化方法难以进行求解,可以通过对智能算法中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找出较好的参数搭配,分析各种算法对解的质量影响,并对标准测试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测试。同时验证建立的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测算对比分析,通过计算机编程,在可接受的计算时间内得到满足一定精度的相对最优解,最终找出解该类问题有效的智能算法。

(3)智能优化算法的组合应用。SA、GA和TS等随机优化算法,在全局优化性能方面有所改善,但很难确定合适的算法参数,且不良参数会导致收敛速度慢或早熟等缺点。许多学者通过利用一种算法的优点同时通过结合其它算法避免该算法的不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混合优化算法。例如,把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结合起来的模拟退火遗传混合优化,人工免疫遗传混合优化以及免疫模拟退火算法。除此以外还有把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算法,启发式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结合的混合启发式算法,遗传算法与禁忌搜索相结合的算法,及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算法,等等[26,27,28,29]。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各种算法的优点,协同工作,取长补短,也是一个很有希望的研究方向。而这些混合智能优化算法在物流系统优化上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 结论

田径技术教学方法研究概述 篇3

关键词:田径技术教学 改革

一、分布情况的分析

从1996-2000年每年有关田径教法改革创新的文章(如表1)均有l0篇左右被发表,其中有35篇在各大体育院校学报上发表,占总数的81.4%。说明教育部新的教学计划出台对各大体育院校的影响巨大教学计划改变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这其中尤以武汉体院学报刊和西安体院学报载量最多。

表1

19961997199819992000总计

体育科学11

体育与科技325

体育学刊

中国体育科技2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1125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214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212310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411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2322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合计121067743

二、内容分类及分析

体育教学是操作式的技术教学,并以身体活动为其表征;它是区别于智育教学并以优化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直接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体育教学一部分,田径教学教法改革当然也不能脱离其实质和定义,根据以上实质和定义,可将田径教法改革分为不同特点的三类(如表2):与其它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变换原有教学程序、结构;变换原有教学条件。

表2

与其它理论、技术变换原有教学 变换教学

相结合程序、结构条件

借鉴其它理论、成果引入高新技术改变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结构

数量1147417

比例25.6%9.3%16.3%9.3%39.5%

(一)与其它理论和技术相结合

将人文和数理等的相关理论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高新设备和技术是这一类教改其特点。

1.新技术融入的教改

田径教学教法引入无线通讯技术,多媒体CAL技术,录像、录音及反馈技术,无线遥控技术,三维电教技术等高科技新技术更加无可非议。通过采用这些技术,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方便了教师,便于贮存,更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放松学生学习的紧张、枯燥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理论融入的田径教改

由于其它学科理论的融入,田径教学理论不仅得到了丰富,而且我们也能够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重新审视田径教学。只有当不断融入各种非体育理论之后,我们才能掌握其规律,了解其变化,发现其实质,才能更加丰富田径理论。其中,将运动负荷价值阈理论、正交设计试验理论、微格教学理论、心理学等都被融人到了田径教学之中。

(二)变换原有教学程序、结构

1.除了改变教学程序外,原有的教学结构是否完全合理呢?显然,许多作者都看到了原有田径教学结构的不足之处,或者说看到了采用新的田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其中“小步子”程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结构—定向教学模式等都可以改变整体田径教学结构。另一类则是结构2—3个技术特点相近的田径项目,利用各项目间的正迁移规律进行同步教学法、项群教学训练法、优化组合教学法、项目间合理顺序教学法等的教法改革。

2.为了适宜新的田径技术产生,或是根据特定教师群体以及特定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而伴随着改变原有教学程序的新的教法。例如:根据学生素质高低不同,采用选项教学法;根据女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采用分项教学法。

(三)变换教学条件

这一类载文在三类文章中占有最高的比例,达到了41.2%,因为教改简单易行,教师在操作、设计教学上较为轻松并且见效快;也没有较高的场地和设备条件要求,所以众多体育教师经常采用它。这类教法改革分为如下三类。

1.在技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利用简单并常见如利用助跳板、非标准重量的投掷器械、轻重力量练习器械等的教辅器械;或采用改变原有教学器材的距离、高度、放置方法等。

2.利用自然条件并加以人为控制的,常见于走、跑、跳教学中。如利用上下坡等。这些设备用于改变学生素质,调控心理状态。

3.改变课结束时的放松方法,准备活动的组织方法,甚至考试和计分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几点思考

1.我们必须看到,表2中涉及了太少的非体育学科理论及高新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教改文章仅占总数的9.3%。

2.体育教学是区别于智育教学有独自特点的教学,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从载文中可以看出,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田径教学教学方法已从简单的改变某一教学条件的手段逐渐向改变整个教学程序和结构进行过渡,并逐渐发展为与非体育学科理论及高新技术相结合。

3.竞走是我国田径运动的优势项目之一,并多次在世界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虽然载文覆盖了田径项目的绝大部分,却唯独不见一篇有关竞走内容的文章。

4.载文在涉及学校范围及学生群体方面多是以普通高校及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为对象,但是中、小学校的人数范围、数量要远远大于高校的。

参考文献:

[1]吴衍忠.论运动员负荷价值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4):87.

机械舞概述以及练习方法 篇4

(2)臂的震动。向前平伸双臂,双臂向内侧微弯。收缩和放松前臂肌肉、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在节拍上收缩,在节拍外放松。疯克音乐一小节有四拍,在每一个节拍上收缩肌肉做震,在每一个震之间放松肌肉。这样做震动至少四分之一首歌曲长度,然后加倍速率做震(一小节做八下),直到歌曲结束,在重新播放歌曲练习。在练习这样的震时,同时加入弗雷。

(3)腿的震。播放下一首歌曲,做手臂弗雷**的同时,加入同侧腿部动作,猛烈向后抽动该侧腿部的膝盖,感觉像是在极力扩张肢体。两侧交替做这样的动作,一小节做四个拍,直到你掌握了以明显的动作来完成腿部震动的基本方法,如果你有灵气的话,不需要过于用力的抽动膝盖,动作就可完成了。加倍速率做膝部震(一小节做八下),然后在加倍速率下每个膝盖做二次抽动。在整首歌曲中只做膝部的震,然后伸伸腿。

(4)胸部和颈部的震。你会对这种风格的震动感到不可思议,但这是既有感染力的震。基本上,这样的震就是收缩和放松颈部和胸部的肌肉。为了获得更好的胸部震,你应当多多练习俯卧撑。播放第三首歌曲,同时缩放颈部和胸部的肌肉。为了得到更好的颈部震效果,你可以在每个节拍中稍微向前动一下脖子,有点向小鸡走路时的样子,但要非常轻微。对月胸部震,偶尔可以向前抽动一下肩膀,使胸部凹陷。但是胸部震最重要的方法是呼吸,收缩时吸气,使腹部收缩;放松时呼气,使腹部扩张,每次胸部的提案高,都和肌肉最为绷紧的时候在同一个拍上。使用整首歌曲练习胸部震,起初一拍四下,然后一拍八下,歌曲结束后放松。

机械可靠性的设计方法概述 篇5

机械可靠性设计可分为定性可靠性设计和定量可靠性设计。所谓定性可靠性设计就是在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应用成功的 设计经验使所设计的产品达到可靠的目的。所谓定量可靠性设计就是充分掌握所设计零件的强度分布和应力分布以及各种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基础上,通过建立隐式极 限状态函数或显式极限状态函数的关系设计出满足规定可靠性要求的产品。

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是目前开展机械可靠性设计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无论结构可靠性设计还是机构可靠性设计都是大量采用的常用 方法。可靠性定量设计虽然可以按照可靠性指标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恰如其分的零件,但由于材料的强度分布和载荷分布的具体数据目前还很缺乏,加之其中要考虑的 因素很多,从而限制其推广应用,一般在关键或重要的零部件的设计时采用。

机械可靠性设计由于产品的不同和构成的差异,可以采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有:

1.预防故障设计

机械产品一般属于串联系统.要提高整机可靠性,首先应从零部件的严格选择和控制做起。例如,优先选用标准件和通用件;选用经过使用分析验证的可靠的零部件;严格按标准的选择及对外购件的控制;充分运用故障分析的成果,采用成熟的经验或经分析试验验证后的方案。

2.简化设计

在满足预定功能的情况下,机械设计应力求简单、零部件的数量应尽可能减少,越简单越可靠是可靠性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减少故障提高可靠性的最有效方法,

但不能因为减少零件而使其它零件执行超常功能或在高应力的条件下工作。否则,简化设计将达不到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3.降额设计和安全裕度设计

降额设计是使零部件的使用应力低于其额定应力的一种设计方法。降额设计可以通过降低零件承受的应力或提高零件的强度的办法来实现。工程经验证 明,大多数机械零件在低于额定承载应力条件下工作时,其故障率较低,可靠性较高。为了找到最佳降额值,需做大量的试验研究。当机械零部件的载荷应力以及承 受这些应力的具体零部件的强度在某一范围内呈不确定分布时,可以采用提高平均强度(如通过大加安全系数实现)、降低平均应力,减少应力变化(如通过对使用 条件的限制实现)和减少强度变化(如合理选择工艺方法,严格控制整个加工过程,或通过检验或试验剔除不合格的零件)等方法来提高可靠性。对于涉及安全的重 要零部件,还可以采用极限设计方法,以保证其在最恶劣的极限状态下也不会发生故障。

4.余度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篇6

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叶片是用来转换风能的关键部件。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外形决定了风能转换的效率,因而风力发电机叶片气动外形设计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的性能,是风力发电机设计着重考虑的部件之一。

Glauert理论、Schmitz理论和动量―叶素理论是叶片设计的基础理论,现代叶片设计方法都是在这些理论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Glauert理论和动量―叶素理论仍在广泛的使用。分别介绍了三种理论如何求解叶片的弦长和来流角并运用C#语言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编程,实现对叶片弦长和来流角的求解,并对这三种方法求解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1 理论方法介绍 1.1 Glauert理论

G1auert设计方法是考虑风轮后涡流流动的叶素理论(即考虑轴向诱导因子a和切向诱导因子b);但在另一方面,该方法忽略了叶片翼型阻力和叶梢损失的作用,这两者对叶片外形设计的影响较小,仅对风轮的效率Cp影响较大。[4]

由一系列的推导知道[1],对于在给定半径r处的尖速比 ,当

时,即

而 ,则

即 ,由此可得:

(3)将上式代入(1),便可求得a值。 根据

便可求得b,进而可求出如图1所示给定半径处的来流角

(a)速度 (b)作用力

图1 翼型在气流中的运动分析及受力分析

(4)

便可求出 (5) 1.2 Schmitz理论

很多基本理论是在风力发电机假设叶片无限长的情况下建立的,对于有限长度的叶片当风轮旋转时,升力翼的下表面压力大于大气压力,上表面压力小于大气压

时,CP有最大值。令 (1)式中: ―中间变量

在等式两边同除以 ,得

(2)

Scienti? c Research科学研究

截面号1

3345678910

(a)弦长 (b)来流角

图6 动量―叶素理论得到的弦长和来流角

表1 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

Glaurt 理论计算结果

弦长距离叶根距离r(m)

(m) 0.12750.3700.2550.3590.38250.2960.510.2420.63750.203 0.7650.1730.89250.151 1.020.1331.14750.119 1.2750.108Schmitz 理论计算结果距离叶根距离距离r 弦长

(m) (m)

0.12750.3700.2550.3590.38250.2960.510.2420.63750.203 0.7650.1730.89250.151 1.020.1331.14750.119 1.2750.108

动量―叶素 理论计算结果

弦长来流角距离叶根距离r(m)

(m) (°)

0.12750.36539.860.2550.35227.410.38250.28920.270.51 0.236 15.96 0.63750.19713.070.7650.172 10.790.89250.1429.751.020.1308.271.14750.1097.601.2750.099 6.21

来流角

(°)40.6127.9620.6216.1313.18 11.129.60 8.447.536.79 来流角(°)40.6127.9620.6216.1313.18 11.129.60 8.447.536.79 截面号13345678910截面号12345678910

通过对比以上数据可以得出

(1)Glauert理论和Schmitz理论计算出来的.弦长和来流角偏大。主要是动量―叶素理论考虑较为全面,考虑了叶尖损失和轮毂损失(在本算例中影响很小),而Glauert理论和Schmitz理论考虑不够全面,只考虑了某一方面。

(2)此实例中,尽管Glauert理论和Schmitz理论考虑的方面不尽相同,但在此算例中计算出来的弦长和来流角一样。从理论上Glauert理论应该更合理,[11]

因为Glauert理论还考虑了了叶轮后涡流流动损失。 (3)对比已经设计出来的1kW的叶片,以上三种方法设计出来的叶片还需要进一步修型,以满足加工、工艺和气动性能方面的的要求 3 结论

(1)比较Glauert理论、Schmitz理论和动量―叶素理论设计出的叶片,可以发现用动量―叶素理论设计出来的弦长和来流角较Glauert理论和Schmitz理论更小。 (2)运用以上三种理论设计的出来的弦长和来流角在叶跟处都偏大,与实际的叶片有较大的偏差。

(3)叶片设计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叶片初步设计出来以后,为了满足其结构、成本、加工条件和气动性能还需要大量的修型。

参考文献

[1] 王凡.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 贺德馨,等.风工程与工业空气动力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3] 田德.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三与四叶片叶轮的风洞实验研究.太阳能学报.2007,28(1):74-80[4] 刘雄,陈严,叶枝全.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计算模型[J].太阳能学报,,26(6):792-799[5] 陈云程,陈孝耀,朱成名.风力机设计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 时燕.小型风力发电机失速调节型叶轮的实验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7] S.S.雷欧.工程优化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8] 刘雄,陈严,叶枝全.风力机桨叶总体优化的复合形法[J].太阳能学报.,22(2):157-161[9] 刘翠.风力机叶片的优化设计及其动力学特性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5[10] Tony Burton 等.风能技术[M].武鑫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11] 张果宇,冯卫民,刘长陆,俞剑锋.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与气动性能仿真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9(1)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篇7

硼酸的性质及危害

四硼酸钠, 又称硼砂, 易溶于水, 通常为白色或无色结晶性粉末, 在酸性条件下以硼酸的形式存在。硼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但人体若连续摄入过多的硼, 会引发多胀气的蓄积性中毒。硼砂在食品中具有防腐、保水的功能, 可改善食品弹性和口感, 近年来一些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的生产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将硼砂非法添加到腐竹、粽子、面条等食品中, 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硼砂检测方法对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豆制品中硼砂的含量

作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豆制品因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 且品种繁多, 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大豆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富集硼, 因此豆制品中硼元素含量较高。李金林等对不同产地大豆采用GB 21918-2008中乙基己二醇-三氯甲烷萃取姜黄比色法测定硼砂含量, 结果表明, 样品采集区域原料大豆硼砂含量在150~406 mg/kg, 豆制品中硼砂含量在2.0~119 mg/kg。

硼砂的检测方法

目前, 我国食品中硼砂的检测有国家标准方法和非国家标准方法。国家标准方法包括《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GB 5009.29-2003) 中禁用防腐剂定性试验和GB/T 21918-2008《食品中硼酸的测定》。非国家标准方法包括甲亚胺-H法、高效液相法、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国家标准法

1.姜黄试纸法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GB 5009.29-2003) 禁用防腐剂定性试验中姜黄试纸法的样品前处理时间较长, 且姜黄试纸易失效, 不易保存。廖惠玲等对姜黄试纸和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改良, 结果显示, 改良后的姜黄试纸最低检出限为0.1‰, 且可缩短样品前处理过程。姜黄试纸法操作简便, 易判断结果, 但仅能对样品进行定性试验。

2.姜黄比色法

GB/T 21918-2008第一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 可以测定样品中的硼酸含量。池卫廷等在碱性条件下灰化样品, 硼酸与姜黄素生成显色物质, 通过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该法在0~0.1μg/m L线性关系良好, 方法检出限为0.014μg, 加标回收率92.33%~103.10%,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易于操作, 适用于食品中硼的测定, 但实验前处理操作时间较长, 不适于大批量食品中硼砂的快速测定。

姜黄比色法使用仪器设备简单, 易于操作。大多数检测机构能够满足实验条件, 有利于基层检验室开展食品中硼砂的测定。但该方法对目标物的富集靶向性不强, 易出现试剂干扰, 另外, 实验用姜黄-冰乙酸溶液保存不当、放置时间过久, 易出现失效, 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ICP-AE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AES) 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矩为激发光源的光谱分析方法。连晓文等利用HNO3+H2O2微波消解待测样品, 采用ICP-AES上机测定, 结果显示该法方法检出限在9.7~24μg/L, 样品回收率为98%~108%, 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30%。张利明等采用混合酸降低消解温度 (280℃时) 进行湿法消解。实验表明硼浓度在0.10~5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 (r=0.9995) , 相对标准偏差 (RSD) 均小于2.07%, 加标回收率为96.0%~100.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 分析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重现性好, 能够同时分析多种元素, 干扰小, 可以定性定量分析, 检测结果准确。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近年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痕量分析技术, 是GB/T 21918-2008第二法。林立等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食品中硼含量。该研究表明该方法对硼元素的检出限为0.010 mg/g, 相对标准偏差在2.0%~4.0%, 回收率为98.4%~10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具有最宽的动态线性、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 可同时进行多元素的测定等优点。但ICP-MS仪器比较昂贵, 检测及维护费用较高, 不适合基层检测机构, 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使用。

非国家标准方法

1.甲亚胺-H酸法

甲亚胺-H法是基于硼和甲亚胺-H酸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显色反应,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硼砂含量。郑鸿雁等在碱性条件下灰化样品处理, 建立检测豆奶中硼砂的方法。该法在硼酸浓度0~0.500 mg/m L内线性良好, 加标回收率为97.04%~99.58%, 相对标准偏差为1.53%~3.69%, 检出限为1.83 mg/kg。肖凯等改进实验方法, 建立CTMAB增敏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检测硼砂的方法。该法自动化程度高, 检测周期短, 灵敏度高。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利用酸性甲醇溶液提取样品中的硼砂, 建立测定食品中硼砂的RP-HPLC法。庞艳苹等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550 nm。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0~0.80μg/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3μg/L, 相对标准偏差为1.82%~3.18%。陈艳等改进方法, 用姜黄冰醋酸衍生, 结果表明在0.032~0.32μg/L线性关系良好, 方法检出限为6.4 ng/kg, 相对标准偏差为2.3%, 回收率为90.63%~96.88%。该方法简便快捷适合食品中硼砂的测定。

3.离子色谱法 (IC)

离子色谱 (IC) 是高效液相的新发展, 可测定各种阴离子和阳离子。该法操作简便, 样品分析重现性较好。吴凌涛等改进试验方法, 建立非抑制离子色谱法测定硼砂的分析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3~3.0 mg/g, 相关系数为0.999 5, 回收率为78%~105%, 相对标准偏差为1.5%~4.6%, 方法检出限为0.06 mg/g。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硼在火焰中易形成氧化硼, 难以原子化, 因此选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硼。该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的优点。陆建军等研究优化了实验方法, 采用微波增压处理样品, 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柑桔中硼的方法。该法检出限为0.01μg/m L, 回收率为95.8%~99.5%。刘永春通过三个方面的改进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硼方法, 取得一定进展。

结语

真假芝麻油鉴别方法概述 篇8

关键词:芝麻油 真假 辨别

中图分类号:TP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19-02

芝麻油早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因其具有的香味和丰富的营养而受到国人的喜爱,因而其市场销量较好,为我国创造了较多的经济收益。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厂商开始在芝麻油中掺伪,扰乱了市场规则,也让购买假芝麻油的人们受到了身心伤害。

1 假芝麻油的来源

在我国,国家的食品管制部门将芝麻油定义为两类:一是香油,突出特点是具有浓厚的独特香味。它又可以按照制作工艺分为小磨和机制两种,其中小磨香油的口味最为正宗,从其制作工艺以及品尝口味来讲,它是我国的精品,无论是在色泽还是在口感以及味道的绵长特性方面,都显现出独有的优势。它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而且已经走出国门,产生深远影响;而另外一种则是普通芝麻油,香味不够浓厚。

国家法律法规已经严格规定不允许在芝麻油中造假。但是芝麻油的销售价格是常规油品的多倍,可以创造出较为可观的经济利润,为此很多不良厂商不惜铤而走险,针对芝麻油进行造假。

经过调查发现,芝麻油造假有两类状况。一种是掺假,做法是在芝麻油中添加其他价格较为便宜的油品,比如菜籽油、棉籽油等,但是这种假芝麻油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芝麻原油,并非完全造假;另一种则是完全造假,制作出来的油品没有任何芝麻油的成分,仅仅是将一些价格较低的植物油通过添加香精和色素进行调配,这类“芝麻油”通常销售价格相对较为便宜,以散装或者所谓的“现场制作”作为销售形式,大部分农贸市场可以见到这种情况[1]。

2 真假芝麻油鉴别的重要性

芝麻油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口味、嗅觉以及营养价值等优点受到大众的喜爱,各种类型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80%,还有维生素E、芝麻素等抗氧化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造假行为破坏了市场秩序。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较为浓厚,节俭的理念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了节约生活支出,很多人在选购日常用品的时候会选择相对较为便宜的商品。而造假的香油价格相对较低,致使很多人在购买香油的时候会对其进行选购,假香油便如此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部分假香油抢走了正规香油的市场,使得正规生产厂家蒙受损失,扰乱了市场秩序。

假香油中一般掺入植物油,比如菜籽油、棉籽油等,其中的一些成分经过科学检验证明可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期食用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现代社会崇尚以人为本,面对如此的现象,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因而,针对芝麻油的真假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消费者掌握这些方法之后,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免受其害。

3 真假芝麻油的鉴别方法

3.1 改变传统观念

节俭是美德,但是在知晓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之下,消费者在进行食用类物品选购的过程中便应该改变这种观念。经过调查,0.5kg的芝麻批发价格在8元左右,而0.5kg的芝麻可以制造出200g芝麻油,经过计算可知,0.5kg芝麻油的市场销售价格为20元左右。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市场中那些将销售价格限定为0.5kg几元的芝麻油的造假谎言不攻自破。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应该到正规大型销售场所进行购买,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也要注重值得信赖的品牌。

3.2 观色法

按照正规方法制造的芝麻油颜色相对较深,色泽红润或者红中有黄。其中如果有菜籽油的成分,則会在颜色上呈现出深黄或者青色;另一种情况就是添加了棉籽油,会在颜色上显现出暗红色[2]。

3.3 嗅觉法

正规的芝麻油在进行嗅觉的辨别中会体现出香浓的特点,如果掺杂一些其他类型的油品的时候则会有刺激感,也可能带有其他类型的异味。比如,在加入花生油之后,通过嗅觉就可以很轻易的辨认出真假,因为这种油的味道掺杂了豆腥味或者翻炒花生味道[3]。

3.4 摇晃法

将油瓶握在手中,小幅度摇晃,之后瓶中会产生气泡,如果气泡较为清澈,并且不会停留较长时间才会破裂,通常属于正规生产的芝麻油;如果其为假油,则气泡颜色发黄,会在瓶中停留较长时间。

3.5 水试法

倒一碗清水置于桌上,取芝麻油鉴别样品一滴放入其中,可以根据样品在水中的扩散反应鉴别真假。真品在水中产生的油点扩散较为明显,形成的油点相对较大,且会在大油点碎裂之后重新聚集成多个细小油点;而掺假的芝麻油则在水中显得有些滞涩,难以扩散。

3.6 指捻法

将鉴别的芝麻油样品滴在同一只手的中指和大拇指上,之后两根手指相互捻动,使油品在摩擦中升温,让构成香味的分子的运动状况加剧,味道的逸散情况就会随之增强。这个过程持续60秒左右就可以停止,利用嗅觉进行判断,如有刺激性气味则为掺假油,如果在持续30分钟左右出现香味消失的状况则说明其为香精勾兑所成,而正规的芝麻油的香味则会保留相对较长的时间。此种方法具有操作便利的特点,且鉴别效果较好,适合在购买现场开展鉴别活动。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也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因而加深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芝麻油是大众喜爱的一种调味品,将其进行添加,可以使菜的味道变得十分鲜美,但是目前市场上经常会出现添加菜籽油等添加料的假芝麻油,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后果。本文分析了假芝麻油的来源,解读了真假芝麻油鉴别的重要性,阐述了真假芝麻油的鉴别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雪琴,黎海红,苗笑亮.指纹图谱相似度在芝麻油掺伪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11(03):154-156.

[2]黄纪念,宋国辉,孙强.芝麻和芝麻油的抗氧化活性[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02):114-116.

上一篇:年总结开头怎么写下一篇:康复科宣传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