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练习一

2025-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写作练习一(共6篇)

新闻写作练习一 篇1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新闻写作学》A试卷

(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任教:王立科

[题文一]:

200年来美国人首次遭海盗劫持

美籍船长被扣为人质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8日电(记者王薇杨晴川)美国媒体8日报道说,当天早些时候被索马里海盗劫持但被重新置于美国船员控制下的美籍丹麦货船的美国船长仍被海盗扣在一艘救生艇内作为人质。

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等媒体通过电话从船上二副处了解到,数名索马里海盗将船长作为人质,企图索要赎金。二副说,他们抓捕了一名海盗,并扣留了12个小时,随后将其交出,但对方并没有归还船长。目前,船员可以通过无线电与船长联络,并试图采取营救行动。美国媒体援引一名美方官员的话说,美国已经派遣一艘驱逐舰前往出事海域。另一名官员告诉媒体,还有六七艘船正在赶往救援途中。

这是近5天来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第6艘外国船只,也是美国200年来首次遭遇海盗劫持事件。

[题文二]:

本报讯(通讯员 徐蓓丽记者 袁玮)日前,徐汇区法院以组织他人偷越国境罪,判处陈迪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1万元。

陈迪早年曾在国外生活,还在柬埔寨开了一家小诊所。2006年10月,陈的生意伙伴秦风(已另案处理)说有8个人想到韩国“打工”,但被拒签了,问陈有没有别的出境路线。秦许诺,一旦事成,陈可分得一笔酬劳。

经过打听,陈得知波兰的商务签证比较好办,飞波兰的飞机可以在韩国转机,而且波兰签证能在韩国停留30天。于是,她和秦虚构了一家贸易公司,将8人包装成赴波兰的商务参展团,骗领到了商务签证。由此,陈共收取28万元。

然而,“商务团”企图利用航班中途停留之机非法滞留韩国时,被韩方查获遣送回国。去年3月,陈向公安机关投案。(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一、阅读题文一,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写出这则消息的新闻要素(10分)

2.按不同分类法选择下列关于这则消息属于何种消息的正确答案(10分)

① 事件性新闻② 非事件性新闻③ 经济新闻④ 国内新闻⑤ 社会新闻

⑥ 文字新闻⑦短消息⑧任务新闻⑨综合新闻⑩硬新闻

把答案写入括号内()

二、按要求抄写(10分)

1.导语

2.背景

三、按金字塔结构要求改写这则消息(25分)

四、从组合方式和各自作用,分析这则消息的标题(10分)

五、写出这两则的消息头,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10分)

六、阅读题文二,给这则消息制作一个标题(10分)

新闻写作练习一 篇2

一、句子翻译练习的理论基础-词块理论

词汇组块是“一串作为整体储存在脑中的词, 可被以预置板块的形式提取和使用, 其形式可以原封不动, 或是稍作改动” (Willis, 1990) 。词块的长度并不固定, 一般由多个词构成, 形式介于单个单词和句子之间。Lewis (1997) 把组块分为四种类型: (1) 单词和短语; (2) 句子框架和引语等; (3) 搭配 (较高频率出现的单词组合) ; (4) 惯用话语 (形式固定或半固定、具有固定或半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 。其中前三种词块类型在高考英语的书面表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恰恰是学生的薄弱之处。而句子翻译练习融合了单词短语、句子框架和引语、搭配的练习, 对上文所提到的学生书面表达的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练习, 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二、句子翻译练习的具体实施及其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高三阶段的句子翻译练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句型练习和拓展句型练习, 分别安排在一轮和二轮复习中。其中基础句型主要为学生夯实基础, 帮助他们避免写作中出现错误, 适合所有基础的学生;拓展句型练习主要是在基础句型的基础上加大难度, 多为复杂句, 翻译时鼓励学生使用高级句型和词汇。这种复杂句型能帮助学生流利准确地写作, 同时使他们的文章更加优美和原汁原味。

1. 基础句型练习。

基础句型练习主要包括五个基本句型: (1) 主语+不及物动词 (S+Vi) (2) 主语+系动词+表语 (S+Vi+P) (3)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S+Vt+O) (4) 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S+Vt+IO+DO) (5)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S+Vt+O+OC) 教师可将课文内容融入到句子翻译练习中, 尽量在练习中出现近期新授的单词和短语。如在教授Module 9 Unit 1的时候, 教师可编写以下五个基本句型练习: (1) 主语+不及物动词 (S+Vi) 。他不得不让步。He had to compromise. (2) 主语+系动词+表语 (S+Vi+P) 。他在生意上很精明。He is acute in business. (3)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S+Vt+O) 。救援飞机正努力确定失踪船员的位置。Rescue planes are trying to locate the missing sailors. (4) 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S+Vt+IO+DO) 。由于缺乏人手, 公司会给你派来更多的工作人员。The company will send you more workers owing to the shortage of workforce. (5)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S+Vt+O+OC) 。她把窗帘拉向一边。She pulled thecurtain aside.

2. 拓展句型练习。

上述五个基本句型随着教学的深入在不断扩展, 如句型 (1) 的主语+不及物动词 (S+Vi) 可扩展为以下5个句型: (1) There+Vi (be) +S+介词短语动名词。 (2) S+Vi+介词+名词 (介词短语) 。 (3) S+Vi+名词 (充当状语) 。 (4) S+Vi+to+V。 (5) It+Vi+that从句型。 (1) 中的“there be”句型是学生常错的地方。there be句型可以有很多的句子翻译练习。比如:今晚有个会议。There is going to be a meeting tonight.有人敲门。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door.有个女孩一直在等你。There has been a girl waiting for you.“There be”句型中的be也可以替换成其他一些词使意思发生改变, 常见的词包括:appear, come, go, happen, live, occur, remain, seem, sit, stand, lie等。句型 (2) S+Vi+介词+名词 (介词短语) 中, 不及物动词加上介词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 如listen to, look after, go through, come across等, 可改为被动语态, 但一些不及物动词加上介词并不等于及物动词, 不可以改成别动语态, 如happen to, suffer from, belong to, settle down等。句型 (3) S+Vi+名词 (充当状语) 中, 动词一般表示状态、运动、继续等, 如cost, last, weigh, measure, stay等;名词用作副词, 充当状语, 常用来表示程度、数量、时间、方法、方向等。句子翻译练习有:这辆车花了一万美元。This car cost ten thousand dollars.这次会议将持续很久的时间。This meeting will last a long time.句型 (4) S+Vi+to+V中, 不定式做状语, 常用来表示结果、目的或企图等。常见的不及物动词有:happen, prove, call, stop, wait, agree等。可通过句子翻译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类动词的正确用法。如:我今天碰巧见到了约翰。I happened to meet John today.他所做的最后证明是合理的。What he did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at las.句型 (5) It+Vi+that从句是学生运用比较多的一个句型。此句型中不及物动词常见的有:seem, happen, appear等。如:明天似乎有一场大雪。It seems that there will be aheavy snow tomorrow.

进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 学生的书面表达已基本可以避免基本的语法错误, 此时应多进行高级句型的句子翻译练习,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使用频率高、表达效果好的高级表达方式, 提高作文的档次, 如with的复合结构、同位语从句、强调句型、感叹句型、分词作定语/状语、主从复合句和反义疑问句等。

参考文献

[1]Lewis, 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Hove, 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7

[2]Willis, D.1990.The Lexical Syllabus[M].London:Collins.

[3]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 1991.

[4]马广惠, 文秋芳.1999.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4) .

《新闻稿改写练习》—公文写作 篇3

原作: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20xx年的新学期开始了,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09级新闻4班的同学步入了大三的下半学期,课程少了很多,但他们仿佛更忙碌了。

据记者了解到,该班40名同学中,已有12名确定考研,9名确定考公务员,其余同学也分别确定考教师资格证、秘书证等方向。

对于大多数同学选择考研的现象,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准备考研的同学,对于他们考研的目的,一位将姓周的同学说:“她不是很满意现在的学校,再加上十分喜欢英语,希望可以将英语与新闻结合起来,于是将目标定位国际新闻。”而另一位同学则将高考失利的学校作为自己考研的院校,希望可以圆梦。

那么考研前辈们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记者采访了今年已经被青岛大学研究生部录取的一位学姐,她说:“考研一定要确定好目标,稳抓稳打,持之以恒。”

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但应该确定目标,新闻稿努力前行。不管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考老师,都是这样。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修改稿:

就业?考研?

——xx新闻班12同学选后者

(本报讯)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09级新闻班12名同学决定以考研延缓“解题进程”。

一位姓周的同学说,她不是很满意现在的学校,再加上十分喜欢英语,希望可以将英语与新闻结合起来,于是将目标定位国际新闻。

另一位同学则将高考失利的学校作为自己考研的院校,希望可以圆梦。

今年已经被青岛大学研究生部录取的一位学姐说:“考研一定要确定好目标,稳抓稳打,持之以恒。”

该班40名同学中,近1/3确定考研,还有9名确定考公务员,其余同学也在就业前备考教师资格证、秘书证。

修改意见:

1、导语应当为全篇定音,而且新闻报道要求有角度,在导语中就要体现。你的导语似乎没有锁定在考研的`报道上,而是班里同学在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和他们忙碌了。这是情况简介不是新闻报道。

2、导语定位清晰后,主体部分需顺应导语角度展开事实(就考研同学展开,而不再对整个班级同学的毕业安排做简介),否则就会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之嫌,可将其放在最后作为背景。

3、我认为报道中有“消息价值”的材料不多,其他的都归于啰嗦话,删除以后照样可以表明事实而且更清楚;另外也暴露出采访不广泛深入的问题。

4、新闻报道需要准确。40个同学中的12位不代表“大多数同学选择考研的现象”。新闻语言不应流于随意。

新闻写作练习一 篇4

(一)第一章 绪论

一、下面的一段话是从某工业局干部所写的工作总结中摘录的,句子不仅通顺,而且可以说还颇为生动,但是,该局的局长看过后说这样写不对。请你说出理由。

我局所属××工厂去年借助外部东风,生产一度像穿云燕子,飞向百尺竿头。曾几何时,今春以来,却又像冰山开花似的,一泻千里。

二、请阅读下面这封信。有的说此信写得好,也有人说此信写得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

1、任何文章均有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是总结经验,或是做检讨,抑或是请假?

2、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体。请代这位作者改写成请假条,然后对照本文,你发现了什么,对语体有什么认识,请试试。××老师:

我惭愧地提起笔,写信给您。

昨天,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本来烈日当空,不料走到中途,突然下了一场大雨,我不能及时避雨,雨水把我淋得浑身湿透。回家以后,就觉得有点儿冷,妈说我着了凉,吃过晚饭,我开始咳嗽了,医生说我患了流行性感冒,要好好休息。

我知道这一次的病是由于抵抗力太弱引来的,我后悔平时没有听从老师教导,好好锻炼身体,今天我暂时不能到学校上课了。希望过两天之后我能够痊愈,就回校补课。而且,我今后要更认真地做早操了。

现在妈妈叫我向学校请假两天,希望你能够批准。

学生××谨上

×月×日

三、请结合应用文的性质和特点,比较下面几段文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1、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2、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 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向抚育自己的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美化生活的人。

3、是的,他和祖国一道从严冬里走来,披一身风雪,踏一路荆棘,终于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是亲爱的祖国养育了他,磨砺了他,造就了他。正如同沙哈尼女士给他的祝贺信中所说的:“我希望中国和世界上的残疾人都能学习你的榜样……除了你的勇气和决心外,人们还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他——名叫蔡天石,今年二十六岁,家住上海市石门一路七十弄十一号。

4、长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和认真查处了一些特别重大事故。为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利于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搞好安全生产,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全国安全生产中特别重大事故报告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四、通过本章的介绍,你对学习应用文写作有何认识?如何提高写作应用文的水平?

五、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新世纪教育的宗旨以及对学习者的建议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 应用文构成要素

一、分析给出的两份公文,指出它们在主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1、××县财政局关于县齿轮厂违反财经纪律滥发奖金的通报 各企、事业单位:

我县齿轮厂历年是个亏损单位。年初,我局、主管局组成财务检查小组,通过清理仓库与财务检查,发现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损失浪费严重,财务管理不严,造成企业亏损五万元,责令限期扭亏增盈。

今年十月份,局检查人员再次进入该厂检查,发现该厂通过企业整顿,生产秩序有所好转,但经营管理仍然偏松,如发现一至九月份共发放奖金18504元,为该厂标准工资的3.9倍。特别严重的是为了逃避监督,不经批准,擅自从银行骗取现金发了奖金。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违法了财经纪律。

该厂一至九月份,特别是五至九月份的生产稍有起色,在扭亏增盈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不应以滥发奖金作为刺激生产的手段。

鉴于该厂领导在认识错误的态度上表现较好,同意扣回超发的奖金。局意见,除扣回超发的奖金之外,责令该厂将检查材料于×月×日前报局备案。为了杜绝今后发生类似事件,特此通报。

一九××年×月×日(印章)

2、中国人民银行××市分行关于转发总行《储蓄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各区办、县支行:

现将总行《储蓄工作座谈会纪要》转发给你们,请即组织研究,展开讨论,并要根据《纪要》精神,订出具体执行措施。当前,首先要抓好第一季度的工作,以便为全年工作打下基础。

一九××年×月×日(印章)

二、根据提供的应用文的内容,概括出其主旨。

1、发展专业化协作

走城乡结合的新路(调查报告)

搞活城市工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都工程机械厂在探索中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跳出“自拉自唱”的框框,围绕“拳头”产品,大力发展专业化协作和各种横向联合,有组织、有步骤地将零部件生产向农村扩散,向小企业扩散,把“触角”伸向四面八方。(下文略)

2、财政部关于不得挪用城镇青年就业经费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关于城镇青年就业经费(包括历年结余)的开支问题,我部和国务院知青办、原国家劳动总局曾有明确规定,不得用作基本建设。但是,椐了解,个别地区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把一部分就业经费挪作基建投资,这不仅影响城镇待业青年就业工作的安排,而且拉长了基本建设战线,不利于国民经济调整。为了制止继续发生挪用城镇青年就业经费的问题,请你们认真检查一下,如发现有此情况,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纠正。对于已经动工的基建项目,要坚决停下来,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处理。今后要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严格审批手续,把城镇青年就业经费管好、用好。

一九××年×月×日(印章)

三、请将下列材料按以下标准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在该类标题后的括号里。

⑴省政府各部门召开全省性的业务会议,原则上只开到市、地、州一级。

⑵部门业务工作需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或需市、地、州分管领导同志参加的全省性业务会议,除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开会通知外,其余会务组织工作,由主办会议的部门负责,会议经费由主办部门开支。

⑶部门召开的或以几个部门联合召开的全省性业务会议,须经分管副省长同意。

⑷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合并召开的会议不要分别开。

⑸全省全局性的市长、州长、专员会议或县长会议由省政府直接召开。其会务组织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会议经费由省政府办公厅承担。

⑹要尽量压缩会期,减少出席人员。会议工作人员不得超过会议人员的10%。

⑺可开电话会议传达贯彻的工作就不要集中开会。

⑻省政府召开全省性的会议,由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⑼会议不得安排住高级宾馆,不准搞宴请,不准发纪念品,不得向下级转嫁会议经费负担,严禁以参观、学习为名搞公费旅游。

⑽上级一般业务性会议,已有正式文件的,可将文件翻印下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贯彻措施下发执行,尽可能不层层开会传达。

⑾部门自行召开的全省性业务会议,其会务组织工作和经费概由部门负责承担。

⑿部门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全省性业务会议,应报经省长或常务副省长批准。

⒀要讲求实效,保证会议质量,会前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明确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尽量在会前协商一致,以节约会议时间,提高议事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类 大力精简会议:()

第二类 明确责任分工:()第三类 严格审批制度:()第四类 切实改进会风:()

四、某机修厂写了一份“请示”,要求把厂院的土地改为水泥地,请求上级拨款数万元。理由是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道路泥泞,检查卫生时不合格。这些情况都是真实的,但未获批准。以后他们经反复研究,又写了一份“请示”。结合具体实例突出了尘土飞扬对生产的影响,如一些机器的机转部件,因涂有润滑油,沾了土影响产品质量;雨天,道路泥泞,运输受阻,各生产环节接不上,影响生产进度……结果上级同意拨款了。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为什么重写的一份获得批准。五、一份“简报”反映糖在省外销售困难的情况,文中说:“从全国食糖销售形势来看,近几年来,由于 国际市场糖价大幅度下降,进口较多,加之国内食糖增产,各地都有一些储备,去秋广东、福建等省由于甘蔗受灾,食糖预计减产四五十万吨,今年国家进口由每年二百万吨减少到一百万吨,在这种情况下,目前各地要糖心情并不迫切。”请说说这份简报在材料和观点上有什么问题。

六、下面是××县卫生局一份工作总结的层次安排,请按应用文结构的知识检查一下该文在结构层次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头:概述了一年来总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绩。主体:并列讲了以下六个问题

(一)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二)健全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做好基层卫生网点的建设工作。

(四)加强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五)基层卫生工作出现了新面貌。

(六)问题及今后打算。

七、下面是一位学生在实习后写的一篇调查报告习作的开头,文字通顺,交代了调查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但这样写行吗?请从语体方面分析其不对之处,并予以修改。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我们省××学校物价班的45名同学从广州乘船,在15日天蒙蒙亮时就到达肇庆市。啊,肇庆!美丽的肇庆!你是南粤的旅游胜地,多少个日日夜夜啊,同学们梦寐以求,要来领略你的风采。今天如愿以偿了。但是,这次我们是要到你的农村——大湾、碌步的食品站,作为期一个月的生猪收购成本调查。因此,尽管大家都想借此机会痛快地玩它一玩,但是想到这是实习调查,必须把学好专业放在首位。这样,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到达肇庆的当天,听完肇庆市食品公司经理对情况的介绍后,下午就分为两个小组奔赴实习调查点了。

八、恰当使用应用文专用词和文言词,改写下面文字,使之更简练、庄重。

1、刚才接到你们公司28日打来的加急电报,要求我们工厂把本月生产出的全部产品火速发运到广州去。对于这个要求,我们厂有以下一些困难,实在难以按照你们的要求办理。

2、我们以上所报告的事情和处理意见,如果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就请领导批示后,转发给各个市、5 州、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以及同这件事有关系的各个部门,按照报告中所提出的处理意见执行。

3、二季度快到了,我们厂还缺两万支显像管,希望尽快调拨给我们,好用来满足紧急需要。可以不可以,等待着你们迅速来信答复。

4、在换发领取新牌照之前,车主应该到所在地区的非机动车登记站领取登记卡片,依照格式填写清楚,经过审查核实没有差错给予换发牌照,并将原来领取的行车执照交回发牌照机关。

九、按下列所给意思概括为双音节公文常用词语。

1、下命令任用

()

2、实行法令、政策等

()

3、免除职务

()

4、撤销职务

()

5、公开表示立场或说明真相

()

6、指定专人或机关办好某件事

()

7、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利做某事

()

8、给人(学位、奖章、称号等)

()

9、用书面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

10、表示准许()

十、应用文的语言,要求明确、简约、平实、得体,因此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常用词语,掌握一些常用词语,对写作应用文很有帮助。请借助词典解释下列词语,并从中悟出积累和掌握常用词语的方法。

1、此致 此令 此复 特此

2、颁布 颁发

3、查照 查收 查复 查询 查对 追查

4、核准 核实 核示

5、届时 准时 临时

6、鉴于 鉴戒 鉴别

7、就绪 就地 就业

8、拟订 拟于 拟稿

9、批示 批复 批转

10、为此 为妥 为宜 为荷 为盼

11、悉 收悉 已悉 阅悉 电悉 谨悉

12、必须 必需 均须 务须

13、滥用 乱用 挪用

14、业经 已经

15、兹 兹有 兹派 兹介绍 兹将 兹就 兹因

16、以资 以此 以利

17、制定 制订 拟定 拟订

18、签发 签署 署名 署时 签章

新闻写作练习一 篇5

一 名词解释:

1、记者思维 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及在新闻撰写中所需要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观众的思维,一般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2、记者修养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4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新闻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

新闻敏感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判断能力。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艾米利达斯认为,它包括以下判断力: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

•同一个事件的若干事实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

•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已经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新的线索,一以进行连续报道。

我国记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新闻敏感所包括的内容是:(1)政治敏感

(2)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

(3)对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4)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5)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

新闻采访特性:

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1)、在调查的方向上,新闻采访首先是看事情新不新,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其次才去分析其影响面与严重性。(2)、新闻采访除了了解事实,还要捕捉细节、挖掘思想、收集语言,为新闻写作做专门性准备;而这些材料对一般的调查来说,并不重要。

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1)记者采访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

(2)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行政、法律中的活动有区别。

(3)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公共关系、销售等社会活动也不一样。

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1)偶然性和机遇性。(2)艰苦性和危险性。

4、新闻采访是一项阶级性、政治性与社会性并重的职业活动。

6新闻报道思想或新闻主题报道思想通常是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新闻传媒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策略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

7新闻线索

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也就是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新闻。新闻线索具有概况、不可靠、需要进一步去辨明的特点。来源:

(1)党和政府的“通知新闻”。

(2)各个直属部门和下级部门的“请帖新闻”。(3)新闻热线的“热线新闻”。(4)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他们的接触获取 新闻线索的正确处理

(1)运用常识和经验,初步鉴别新闻线索。(2)整理和合理配臵新闻线索。(3)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

8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指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

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9新闻政策 即指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新闻政策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在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10新闻观察 记者的大脑及眼、耳、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

11新闻现场 新闻现场就是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动态和环境。

12新闻本质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真实是新闻的本质所在 1.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2.新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最近状态的记录。3.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13记者职责A 基本职责:

•采集新闻信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筛选新闻事实:新闻敏感和第六感觉

•解释新闻事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造成后果? B 社会职责:

•做人民或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做“真理”和“真相”的诚实“护法者” •做申张社会正义的“镇舱石”

•做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守望者”

14逆向思维所谓的逆向思维就是遇到事物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形式。(1)“换质法”逆向思维。

所谓的“换质法”就是改变整个新闻主题的方向,也就是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其他媒体或记者一致从正面报道,那么你就要从反方向报道。(2)换位逆向思维法。即在新闻主题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视角观察、思考和报道新闻。也就是分别从新闻事件的上下、左右、内外、前后和正反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报道。(3)对立面归纳法

15发散思维以一个目标(或任何一个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开拓知识面。(2)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3)克服“功能性固执”。(4)横串纵联,进行相关联想。(5)要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使思维的触角四处延伸。

16统摄思维所谓的统摄思维就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通俗的方法也就是从品位不高的矿石中,经过选矿、冶炼,最后提取纯矿的方法。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就是处理新闻材料的能力。“统”的两重含义(1)从具有“乌合之众”特点的材料里,提纯出有价值的“信息”。(2)以一代十,高度凝聚。

“摄”的两种方法

“同中观异”,“异中观同”。

17记者知识修养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是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

1、“博”的含义。

记者的工作接触面广,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记者采访的对象,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记者采访的足迹,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无所不到;记者碰到的问题,层出不穷,欲要知晓,无所不问。•第一层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层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学知识、历史地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如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这些知识是一般记者特别缺乏的)、心理学知识。

•第三层次: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六大类,另外还有技术科学,如农学、医学以及门类众多的工程技术等 •第四层次:新闻业务知识。这在后面将专门论述。•第五层次:外语知识。特别是驻外记者

2、“专”的含义

“专”是什么?就是你要从事哪方面的报道,你就要在哪方面特别专深。18记者专业修养 •敏锐的观察能力: •生动的表达能力: •健全的思维能力: •出色的社会交往能力: •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

19记者政治敏感所谓的政治敏感即当一个或几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应马上站在党性愿则上将它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既编辑部的报道意图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意义。

20新闻显著性是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很显然,这是指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有非同寻常之处,即这些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名气比一般人要高,这些事的性质及发生后产生的影响非一般事可比,否则,就构不成新闻价值。(四个公式)

21新闻趣味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西方资本阶级新闻学一般都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的基础和试金石。因此,在他们看来,衡量新闻价值的真正要素,乃是趣味性。有时为了追求刺激性、趣味性,不惜让低级、黄色的新闻充斥版面。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趣味性的原则是健康、高尚、有趣不俗,有益无害,绝非污染社会及人的灵魂的庸俗、低级的趣味。

22记者自律即使记者没有能够拥有被世俗那样放大的权力,然而由于记者的特殊身份,使这个群体得以能够比其他任何群体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可能接触各种各样的工作部门,及其与各种各样的人群打交道,特别是记者的手中掌握信息发布的权力,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闻寻租”行为。失律表现

•制造虚假新闻,奇事奇文,哗众取宠,吸引大众眼球; •出于个人喜好或利益,或夸大或缩小或遮蔽新闻的真实; •与权力同谋 •与经济同谋

•与不法团体同谋

自律规则(国内外公认):

•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消息;

•对国家民族利益负责;

•坚持真理、真相;

•不接受贿赂、不谋私利等

23记者他律自律就是职业伦理的自觉,然而利益的不断侵袭,道德的自我约束,很多时候都是脆弱不堪的,因此他律的必要就特别凸现出来。所谓他律就是政府、党派、社会集团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纪律、规定对新闻从业人员和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相对于新闻伦理为核心的新闻自律而言,它以新闻法制为核心。要学会保护好自己。•A:记者在新闻采写中最先碰到的法律约束是有关国家利益、国家机密和国家安全问题

•B:记者侵犯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等问题 •C: 记者收受贿赂过当 二 简述题

1、新闻采访要做哪些准备?

一、平时准备

1、理论准备。

2、政策准备。

3、情况准备。

4、知识准备。

二、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材料,打有准备的仗。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距。

3、拟定采访的计划和调查提纲。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2、创造良好访问条件的重要性及其内容是什么?

重要性:记者要在短时间里,面对访问对象,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所需要的事实材料,的确是难。主要是采访对象的复杂性。面对这心理反应不一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复杂的采访局面,记者又要限时限刻、有质有量地完成采访任务,除了掌握熟练的采访方法、技巧和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外,访问前和访问中必须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否则,访问效益难以兑现。

1、商定较为适宜的访问时机。

选择适宜的采访时机,主要掌握两个环节:(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解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合理的相互关系。

记者在进行采访时要做到:

(1)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

四、阿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

6、穿插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1)当采访开始时,强调采访的意义,引起当事人的高度精神集中。

(2)当采访对象注意力高度集中,谈兴正浓或正切主题时,要约束申神情语态。(3)尽力排除外来干扰。(4)变换活动的方式。

3、新闻采访要注意哪些提问的技能?

1、看对象

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抓住要害,突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4、提问要具体

5、注意运用合适的提问的方式

(1)问答型对话 A、直接切入法B、间接探问法C、倒金字塔法D、正金字塔法

(2)交谈性对话 A、借题发挥法B、巧转话题法

(3)说服性对话 A、含蓄点拨法B、迂回包围法C、启发诱导法D、假设条件法

(4)争辩性对话 A、穷追不舍法B、直逼要害法C、先发制人

4、简述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1)可以使记者有直接的感受

只有通过记者的眼睛,才能琢磨出人物和事件的准确含义、具体作用,才有现场感并收集到有关环境气氛和人物性格、神情等方面的细节。而细节,正是使报 道具有真情实感的重要要素。

(2)观察是记者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也是识别和检验见解材料,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

新闻事件发生,记者赶到现场时,事情往往已经成为过去,所得材料大多是目击者、参与者或其他人转述的第二三手材料。如果记者在听介绍的同时,观察事件发生的场所,观察留下来的痕迹、物证,就会亲自得到足以证实、检验、补充甚至推翻第二三手材料的第一手材料;或者以这些材料为“由头”,带出别人介绍的历史资料、背景 材料等,使第二三手材料变为活材料。(3)可以使记者直接得到采访线索和深入挖掘的线索。

(4)可以为新闻写作作多方面的准备,为新闻写作的构思提供条件。

观察能够帮助记者再现情景,渲染气氛,启发联想;使文章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访问记、散记等新闻题材更常常是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来安排情节,运用材料,组织文章的。

(5)在特殊的情况下,观察会成为唯一的采访手段。5 为什么说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要有倾听的耐力? 对于记者来说,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索取更多谈话内容的一种方式;是集中智慧的一种途径。善于倾听,才能捕捉对方谈话中的真实意图与目的,而不致产生“各取所需”的错误。这一点对记者来说尤为重要。采访对象如果拙于表达,记者要在耐心倾听的同时帮他理出头绪;采访对象如果是老奸巨滑,弦外有音,记者要能在倾听中敏锐觉察,及时应对。最为糟糕的是记者还没有听清对方的谈话内容和意图,就按照早已准备好的框架频频发问,使对方失去诉说、辩白的机会,这是那些“主题先行”新闻和虚假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

6、深入采访如何抓特点、抓本质?

1、悉心抓住特点

(1)要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比较抓特点(3)选择角度比较 A、要比。B、要小。C、要异。

2、悉心抓住本质

(1)对问题要想的宽一点、远一点。(2)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3、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

这些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在:(1)盲目自满

(2)追求数量,忽略质量(3)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4)先入为主

(5)重实践,轻理论

7、怎样提炼新闻主题?

要提炼好主题,首先要选择好主题。选择时要注意这些要素: 第一,政治上重要。第二,为受众所注意。所谓为受众所注意就是回答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 的问题。

第三,涉及最迫切的问题。怎样提炼主题?

所谓提炼好主题就是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择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深化主题。具体地说,选择和确定主题,只是形成新闻的序幕或雏形。若要是把新闻事件反映得更深刻,更有思想性和指导性,还必须对材料进一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综合分析,提示新闻事实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事物的本质思想,必要时还要补充采访,这就是对主题的提炼和深化。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 第一,对全局的清晰度。

第二,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深化、提炼主题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不要强化硬化。第二,不要分散空泛。第三,不要雷同浅薄。

8、为什么强调迅速整体采访笔记?

应当强调,每次采访活动告一段落后,记者不管有多么疲劳,都应当尽力克服,并毫不迟疑地立即整理采访笔记。

因为在采访中,虽然你已经作了记录,可是由于时间的紧迫性,你的采访笔记可能漏掉了一些重要的细节,或者你的字迹过于潦草,根本已经无法辨认,如果你及时对你的采访记录进行清理,由于采访的过程刚刚过去,生动地记忆还会立即再现,这样,重要的细节遗漏就会得以还原,潦草的字迹也会在内容上重新得到确认。因此,记者应当自觉地在采访活动告一段落后,迅速将所得材料其中包括笔记材料,也包括心得材料,或是修订,或是补记,然后一并编码、归类。那么,怎样整理笔记呢?总结中外记者的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通读笔记,会议整个采访过程,蒋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

(2)在初步整理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等。

(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根据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不同类别的序号。

9、应当怎样正确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是: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符合新闻政策,两者兼备就报道,缺一则不宜报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制约。新闻法规对于记者来说,因该牢记,否则你就可能失去饭碗,更严重的你还可能有牢狱之灾。

10、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有哪些形式及注意事项?提问的三种形式有:正面提、侧面探、和反面激

注意事项:

1、提问要简洁

2、提问要具体

3、提问要间接

4、提问要深刻

5、提问要自然

6、提问要节制

11新闻采访现场观察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记者观察技巧:(1)明确目的(2)选择时空(3)粗细结合,以细为主(4)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5)在观察中联想 注意事项主要有:

1、明目的

2、多请教

3、抓特点

4、选地点

5、善用脑 12怎样认识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等等。

一次成功的采访,一篇质量高、价值大、思想指导性强的新闻作品,无一不同新闻主题选择、主题提炼息息相关,正如古人所说:“文章成败在立意”。主题的源泉来自生活,来自生活的本质。主题是从生活中概括升华出来的思想和观点。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的,反过来又统帅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 13新闻政策与新闻法则的关系? 14新闻采访有哪些特性?

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1)、在调查的方向上,一般的调查主要看问题的严重性、事件的影响性;而新闻采访则首先是看事情新不新,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其次才去分析其影响面与严重性。(2)、新闻采访除了了解事实,还要捕捉细节、挖掘思想、收集语言,为新闻写作做专门性准备;而这些材料对一般的调查来说,并不重要。

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

(1)记者采访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他和私人活动是不同的。(2)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行政、法律中的活动有区别。

(3)记者采访的社会活动与公共关系、销售等社会活动也不一样。

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1)偶然性和机遇性。(2)艰苦性和危险性。

4、新闻采访是一项阶级性、政治性与社会性并重的职业活动。15新闻采访有哪些方式?

1、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10)网络采访。

2、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有6种。

(1)常驻采访(2)突击采访(3)交叉采访(4)巡回采访(5)隐性采访(6)易地采访:

16记者政治修养的构成?

•政治立场:即在新闻宣传中坚持党和人民的立场。具体表现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观点: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

•政治鉴别力:即在新闻宣传中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分清是非,辨别真伪。

•政治敏感性:表现在政治上要有见微知著的眼光,善于辨别政治风向,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敏锐察觉到它。

•政治远见:即在新闻宣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

•政治纪律:表现在自觉按照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办事。

17从形式上看新闻采访有哪些方式?

1、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10)网络采访。

18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1)不断学习,与时代发展同步。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3)要十分熟悉“点”上情况。

(4)知识要广博。

19新闻报道目的与新闻报道思想的关系?

1、新闻采访的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采访目的的确立,既受报道思想的制约,同时,它又忠实服务于报道思想。确立的目的越明确、越妥当,报道的思想也就越明确、越妥当。

2、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采访目的要服务于或服从报道思想,同时,报道思想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新闻报道必须注重实际,反映实际,这是根本的大前提,包括报道思想在内的所有新闻活动环节均不能违背。

20新闻线索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群体、各种各样的阶层和各种各样的生活样式、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组成一个纷繁多样的社会图景,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实践等等都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其都有可能成为值得报道的新闻事实。可是,记者作为一个个体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怎么能够及时知道这个复杂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呢?显然记者不能亲身经历每一个发生的新闻事件,甚者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也不可能有。记者报道的新闻往往是在获得新闻线索,赶到新闻现场后进一步采写核实后,最终形成的新闻报道。可见,新闻线索不仅对一个记者,而且对一个新闻媒体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新闻线索是一个媒体生死存亡的生命线。21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1)党和政府的“通知新闻”。

(2)各个直属部门和下级部门的“请帖新闻”。(3)新闻热线的“热线新闻”。(4)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他们的接触获取

22新闻线索的特点?

新闻线索具有概况、不可靠、需要进一步去辨明的特点。

1、相对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新闻五要素不全。

2、相对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4、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5、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 混杂。也就是说它的可靠性待记者进一步去核实。23精心准备采访要做哪些准备

1、平时准备(1)、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准备(4)、知识准备

便利有三点:

其一,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流

其二,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其三,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2、临时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材料,打有准备的仗。(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距。(3)、拟定采访的计划和调查提纲。(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24 发散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1)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开拓知识面。(2)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3)克服“功能性固执”。(4)横串纵联,进行相关联想。(5)要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使思维的触角四处延伸。25如何创造访问的条件?

1、商定较为适宜的访问时机。

选择适宜的采访时机,主要掌握两个环节:(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解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合理的相互关系。

记者在进行采访时要做到:

(1)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

四、阿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

6、穿插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1)当采访开始时,强调采访的意义,引起当事人的高度精神集中。

(2)当采访对象注意力高度集中,谈兴正浓或正切主题时,要约束申神情语态。(3)尽力排除外来干扰。(4)变换活动的方式。

26掌握提问的技能要注意什么?

1、看对象

提问要看对象,“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抓住要害,突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4、提问要具体

27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1)可以使记者有直接的感受

只有通过记者的眼睛,才能琢磨出人物和事件的准确含义、具体作用,才有现场感并收集到有关环境气氛和人物性格、神情等方面的细节。而细节,正是使报道具有真情实感的重要要素。

(2)观察是记者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也是识别和检验见解材料,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

新闻事件发生,记者赶到现场时,事情往往已经成为过去,所得材料大多是目击者、参与者或其他人转述的第二三手材料。如果记者在听介绍的同时,观察事件发生的场所,观察留下来的痕迹、物证,就会亲自得到足以证实、检验、补充甚至推翻第二三手材料的第一手材料;或者以这些材料为“由头”,带出别人介绍的历史资料、背景 材料等,使第二三手材料变为活材料。(3)可以使记者直接得到采访线索和深入挖掘的线索。

(4)可以为新闻写作作多方面的准备,为新闻写作的构思提供条件。

观察能够帮助记者再现情景,渲染气氛,启发联想;使文章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访问记、散记等新闻题材更常常是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来安排情节,运用材料,组织文章的。

(5)在特殊的情况下,观察会成为唯一的采访手段。28记者观察的技巧有哪些?(1)明确目的(2)选择时空

(3)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新闻报道既要有概貌,又要有细节。一篇报道从头到尾都是细节,你就缺少骨架,报道成为一堆材料;一篇报道连一个细节也没有,那就光有骨头没有肉。(4)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

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特征。这是新闻报道的要求,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不会千篇一律。(5)在观察中联想 怎么联想

一是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二是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三是纵横交错的联想。

29成功的倾听要注意哪些技巧?

(1)注意运用目光语、身体语和表情语,形成倾听的气氛(2)注意运用沉默

(3)注意发出一些表示“正在听你说”的声音。(4)进行听力训练

在倾听过程中,要做到以上几点,是十分不容易的。真正要听好,是得下功夫的,其吃力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看和说。为此,要抓住这样三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专心。二是虚心。三是耐心。

30新闻采访怎样才能够深入?

1、悉心抓住特点 抓住特点面的方法:(1)要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比较抓特点

很多事物没有比较就很难抓住特点,只有在比较中,事物的特点才会凸现出来。

(3)选择角度比较

就是把大的、总的报道思想与题材,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切面、切入口,然后深入挖掘,以小见大,通过具体、鲜明的事实表现主题。在选择角度时,要做到: A、要比。即要求记者在明确报导思想和详尽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比较分析,看哪一个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B、要小。角度、角度,就是一个角,一个侧面,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只有这样,新闻报导才能集中突出,深刻具体,并能收到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C、要异。即避免雷同、效仿,要精于避熟,要敢于独创,标新立异。

2、悉心抓住本质

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1)对问题要想的宽一点、远一点。(2)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3、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

这些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在:(1)盲目自满

(2)追求数量,忽略质量(3)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4)先入为主

(5)重实践,轻理论。31记者提问有哪些方式?(1)问答型对话 A、直接切入法 B、间接探问法 C、倒金字塔法 D、正金字塔法(2)交谈性对话 A、借题发挥法 B、巧转话题法(3)、说服性对话 A、含蓄点拨法 B、迂回包围法 C、启发诱导法 D、假设条件法(4)争辩性对话 A、穷追不舍法 B、直逼要害法 C、先发制人

三 操作题 拟订采访计划和提问的纲目

(1)采访计划:

A采访的目的或主题

B采访的范围和重点对象

C采访的方式

E采访的时机和步骤

(2)提问的纲目:采访提问的问题

2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练习一 篇6

一、将造句贯穿到日常教学中

造句形式活泼,占用时间也比较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经常进行练习。尤其是在新学了词语、成语等,就可以随机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在造句练习中,学生不仅能够更为明确所学的词语、成语是何含义,更能够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些词语与成语,还能够通过其他同学的造句来学习更多的运用方法,丰富他们的理解,拓展他们的思路,从而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培养语言的感受与运用能力。

比如,教学《可贵的沉默》这一课时,文章中多次出现了“祝贺”一词。教师要求学生运用“祝贺”来造句。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我考了100分,好朋友都过来祝贺我。”还有一名学生写道:“哥哥考上了大学,很多人都来我家祝贺哥哥。”在这里,学生了解了“祝贺”的含义,也学会了运用“祝贺”造句,而且句子通顺,十分简洁。

又如,教学《颐和园》的时候,文章中出现了“神清气爽”一词,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得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造句。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洗完澡吹干了头发,真是神清气爽啊!”还有的学生写道:“我的姐姐留了一头神清气爽的短发,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啊!”后者连用两个“神清气爽”,可见学生对这一词已经掌握得十分牢固了。

二、练习造句,不止于造句

造句其实不仅仅是利用某一个词语或者成语来组成句子,还可以有很多的形式。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造出比喻句、排比句等形式的句子,并不一定要求学生以某个词或者成语来进行造句,这样的形式更能训练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文章中有这样一个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的句子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小学生文字的运用方面尚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放低要求,不要求学生仿写这段话,而是仅仅要求学生造一组排比句,只要是排比句即可。这样一来,小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开始进行排比句的造句。一位学生写道:“家,是放松身心的地方;家,是寒冬温暖的阳光;家,是游子心灵的港湾。”学生对于排比句的真谛把握得十分到位,所造出的句子也是十分富有情感。如此长久积累,势必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升。

三、开展造句纠错练习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在造句练习中,基于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前提,教师可以开展“造句纠错练习”,即将一些错误的句子拿出来让学生进行纠正。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正面从造句练习中获得很多认识,又能够根据错误的句子来判断词语的使用情境,从而获得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比如,教学生运用关联词造句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关联词的恰当运用。拿“虽然……但是……”这一关联词举例,造句时需要考虑到句子的转折关系,没有转折关系是不成立的。笔者在教学这一关联词时就给学生出示一个纠错练习:“虽然老师批评了我,但是我不甘心。”学生一眼就看出了这里面的问题:前后句不存在转折关系。接下来笔者继续提问:“谁能帮助老师改一改这句话呢?”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虽然老师批评了我,但是我没有生气。”对这一答案,下面的学生持不同的意见,这个时候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虽然老师批评了我,但是我还坚持我的意见。”学生哄堂大笑。笔者心态平和地说道:“虽然这位同学保持了原有的句子意思,但是换了说法,两句之间有了关联,所以他的修改是正确的。”这一点评巧妙地指出了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同时也是另外的一个用“虽然……但是……”所造的句子,可谓一箭双雕。

四、结语

以上,我们从将造句贯穿到日常教学中、练习造句,不止于造句、开展造句、纠错练习三个方面就小学语文造句教学展开了研究。造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简单的语文教学内容,却也是一项关系重大的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说,写作是从造句起航的,而造句的最终目的,也在于写作。为此,希望诸位同仁能够更好地把握小学语文造句的本质,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摘要: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书面表达能力更是难以提升。而利用造句训练,则可以轻松地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积跬步,至千里”。为此,本文将对小学生造句练习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造句,写作

参考文献

[1]龚孟伟.布鲁纳学科结构理论述评及对语文课程和教学设计之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

[2]王艳斌.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邱海涛.支架式教学方法对小学中低年级造句写段教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0(3).

上一篇:无花果的启示下一篇:2024年教师文体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