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记叙文之一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写好记叙文之一(精选9篇)

如何写好记叙文之一 篇1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 杨春华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关于写作的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而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拘囿于平铺直叙。打一个譬喻,文章就如同我们站在井口往下看,便可直见到井底,彻头彻尾,一览无遗,毫无悬念可言,使人读起来索然无味,兴致全无。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悬念迭生,跌宕起伏呢?这需要我们教者适时引导,授之以渔。笔者权且在这里抛砖引玉,以便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 记叙文 写作 误会法

今天又是周四,又到了学生们盼望已久的作文课了,我决定先讲写作技法,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小试牛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于是我便开门见山,将作文题“闪光的心灵”写在了黑板上。

一、授之以渔、范文引领

师: “误会法” 即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意识地设置误会,把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件事件、一个细节误设为另一行为、现象、事件、细节,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从而造成悬念,到文章结尾时才点明真相,最终释疑解扣。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这一技法,我先让学生看了一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文中出现了那些悬念?哪些误会?真相又是什么?

范文引领

修车(河南

高建伟)星期天,寝楼门前摆了个摊儿——修车的。

正好,我那辆自行车的脚蹬坏了,在车棚里“抱病休息”,快一个月了也没顾上去修,这下有人找上门来,倒省了许多麻烦。于是,我赶忙把那辆车推到了摊前。

“哦,修车吗?”修车的本能地问了一句,抬起了头,微微一笑。

“对,脚蹬坏了。”我放好车,冲脚蹬处扬了扬下颌,打量起他。看样子他的年龄和我差不多,眼睛很大,亮亮的,只是皮肤有点黑。望着他沾满油污的双手,我轻轻一笑,心中倏地升起一种优越感。

“现在开放了,人都有经济观念了,像你这么大,就能挣钱,真是父母的福气啊!”我一边悠闲地瞧他修车,一边揶揄他。(误会)

他看了我一眼,嘴唇努动了几下,欲言又止,终于又低下头去修车。(误而不解,蓄势)嗤!不满意呀?!我白了他一眼,吹起了口哨。学生们如今可都是“骄子”了,别有意见!(误会加深)

他已把脚蹬卸了下来,自言自语似地:“哎呀,里面的钢珠都快掉了。”嗬!小小年纪还挺“门儿精”,想多要俩钱不是?!

“怎么样?能修不?假如„„”我宁愿不修,也不能让他敲一竹杠。(再生误会)

“嗯?哦,能修,能修。”他忙说。哼,少跟我来这一套,我比你有招儿——我越发不屑地冷笑了一下。

„„

脚蹬很快修好了。我用脚蹬踩着转了几圈,还行。“多少?”我故作潇洒地耸耸肩,问他。“什么?” “多少钱呀!”装什么装!(进一步加深误会)

“同学,义务服务,不要钱。”他平和地答道。停了一下又补上一句:“其实,现代社会生活中,也并不光是钱啊!”说完。他又笑了笑,淡淡的。

“你是——”我疑惑地望着他。

“我是高三年级的,咱们是同校同学呀。”(真相大白)我也笑了。不过,笑得很不自然。

二、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小组一:有学生提出文章开篇就设置了悬念,摆开谜面:是谁摆的摊?为何摆到寝室前?这个摊是干什么用的?真是一连串的疑问敲打着读者的心灵,解不开的“心锁”,促人去不断的寻觅“谜底”。其实,这些悬念为文末揭开摊主的真实身份埋下伏笔,起到“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小组二:文章运用了“巧合法”,把看似偶然的人、事、物有机的联系起来了,车坏了,是属偶然,但已抱病快一个月了,增加了波折。此时修车摊的出现有些偶然,但偶然中又蕴含了必然,这种巧合就属于“不期而遇”的巧合,必将预示着我与摊主将发生些什么,这里对一些偶然性情节已经作好前铺后垫,有它的合理性因素,有力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所谓“智者见于未萌”,那么下文倒底发生了什么呢?这一悬念势必像一盒黏合剂,吸引着读者往下读。小组三:文章中的误会形成的较早,而且误会在不断的加深。首先,是我对对方身份的“误判”;紧接着是误认为他要“敲竹杠”;最后,我询问价钱时又产生了误会。在层层的误会之中,主人公的心灵在闪闪发光,而我只是那衬托红叶的绿叶。一句“义务服务,不要钱,现代社会生活中,也并不光是钱啊!”使真相凸显,把文中的人物形象推到了空前的高度,给讴歌了他的高尚品格,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文章是在“画龙”,那么此句便是“点睛”。使文章有了灵气,有了这传睛妙笔,使文章的味儿十足,才有了看头。使文章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小组四:我们觉得文章中的语句都言之有“物”。无论是“误会”,还是“真相”,都落实到了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上了。文中的“悬念”、“误会”、“真相”都较好的落实到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上,例如:看样子他的年龄和我差不多,眼睛很大,亮亮的,只是皮肤有点黑。望着他沾满油污的双手,我轻轻一笑,心中倏地升起一种优越感。这里的肖像描写并非闲笔,让我很自然产生了对他身份的误判,显得合情合理,言之有据。再如:他看了我一眼,嘴唇努动了几下,欲言又止,终于又低下头去修车。这样的动作描写,误而不会,误而不解,此句本身设置了悬念,又为下文的误会加深,起到了蓄势、张本。在结构上巧妙过渡,衔接自然,行文流畅。而文中有关我的人物描写语句则更加生动传神。在误会的产生、加深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奇效,使“误而不破”,暗潮涌动。比如文中多处出现“笑”声,就较好的揭示了我的心理变化,不管怎样,的确是起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误会”悬而未决成为一种可能。

三、设计意图、深谙其法

我是要让学生更直观的直面这一写法,领会这一写法的精妙之处,有学生已经能够领会这一技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将层层误会落实到生动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上,环环相扣,扣人心弦,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起云涌,在悬念迭生中,让读者雾里看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文中”。也有学生已经意识到这一技法要注重误会的层次性、梯度性、艺术性,让读者真真切切的成为“迷途的羔羊”,流连于沿途喜出望外的奇异风景。从他们的小组讨论中,我不难发现,这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驱动力,使其深刻领悟到:在层层“误会”的包装下,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美丽真相,在大起大落中,心灵受到强有力的震撼;在对比映衬中,用一个灵魂去感化另一个灵魂;在深情的阅读中,读者的心灵如沐春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团团迷雾,只是为了混淆视听,使文章更加扑朔迷离起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行文天衣无缝、巧妙无痕、自然天成。其实每一次误会的加深,既是使读者往预设的“圈套”里钻的更深,又是顺其自然的往“真相”迈进了一大步,只是悄无声息的,才方显作者的匠心独运。在解开一层层疑团时,如拨开缭乱的云雾,驱走弥漫的阴霾,重新见到天日,颇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

四、书写心灵、佳作展示

师:请同学们进行练笔,来展示自己的心灵之作

生①:„„我正趴在床上看书。谁知,那突如其来的大手重重地拍在我的额头上,顿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回过头,看见是哥,心中更是一片难过,就如同大海一般疯狂的呼啸着。哥哥顿时怔住了,俨然一尊雕塑,我直接夺门而逃。(误解加深)„„

现在想想:他毕竟是我哥。我的心不由自主的被什么牵引着,向哥哥家迈去。刚到门口,只听哥哥急匆匆的说道:“对不起,上次是我不对,其实那一次,因为你头上有一只虫子,所以我就„„”(释疑解扣)„„

生②:“啊呀,我的笔不翼而飞了。”我想:一定是他,因为他有“前科”,毋庸置疑,一定是他!于是,我故作自然的跟他说:大黄蜂,能借支笔给我吗?只见他稍微的迟疑了一下,随后递给我一支笔。我细细的端详了一番,和我的那支长得“一模一样”,心中又增添了汹汹的烈火。我下意识地压了压怒火,脸上顿时浮现出一股嘲讽地微笑,戏谑道:“这不就是我刚刚丢失的那一支笔吗?”(误解加深)„„ 只见他努了努嘴,嘴角微微颤动了几下,想要说些什么,但又欲言又止。我想,他是心虚了。(误会进一步加深)„„

门口的小张冲我喊道:“这是你的笔,刚刚落在电脑房了。”(真相大白)„„ 生③:“哎呀,怎么还没有来啊!”我站在校门口焦灼地等待着。眼看着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的离去。我不禁心里发慌:妈妈又在哪里和人聊天,忘了时间。(误会产生)眼看着天色渐渐昏暗下来,我独自一人在乡间小道上踽踽而行,边走边怨,这几天你又不忙,明摆着是玩过了头,于是觉得十分委屈,眼泪不禁簌簌的掉下来。(误会加深)„„

一路上我和妈妈什么也没说。心中觉得十分不快。„„

似乎过了很久,我们到家了,一阵阵刺耳的嘈杂声从家里传来。进屋一看,一位工人师傅正在为我的房间“上妆”。我深情地望了妈妈一眼,心里似乎有了点头绪——妈妈肯定是为了给我一个全新的、合意的卧室而忘记了接我的时间了。„„

这位师傅似乎看出了我的心绪说:“你妈妈刚才帮我搭了把手,所以„„”(解开谜团)

生④: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令我难忘的夏令营。(难忘一词设悬)„„ 出发前,妈妈给了我五十元钱,让我买水喝,我便将它放入外衣的口袋里。(为下文埋下伏笔、铺垫)„„

天气像火烧一样,我们的脸都似一颗小太阳,涨得红红的。(为下文蓄势)于是,教练让我去领水,我急忙将外套脱下,往小陈的方向抛去,并高声喊道„„

大家蜂拥而至,场面可谓壮观!不过我却并不着急,走到小陈身旁,低声说道:“我在那边发现了小卖部,里面有冰激凌哎,我们去买吧!”说着,我接过外套,准备掏钱,可突然刚刚凉爽的心又一下子急热起来,钱呢?嗯?怎么不见了?我又将手伸进另一只口袋,还是一无所获,我失望的耷拉着着头。„„心里在不停的嘀咕:钱明明放在口袋里的,怎么会不见呢?莫非„„我用疑问的眼神打量着她。(误会产生)„„

倏忽间,小陈不见了,难道她是去买冰激凌了吗?呵,是自己去了对吗?会不会是拿着我丢失的钱去买呢?我的脑子里有着无数的猜想。(误会进一步加深)„„

“小刘啊,我找到你的钱啦!哈哈哈„„”,朝着笑声望去,那不正是小陈吗?她的额头满是大粒的汗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

我们俩相拥而坐,手中的冰激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蓦地,我发现这不正是她那颗闪光的心灵吗?(揭开谜底)

师: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人贵在真,文贵在曲”,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是平铺直叙,这几位学生展示的文章能运用“铺陈误会法”,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误会”中求真实,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文章破茧成蝶,使人记忆犹新。

运用误会法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误会设置要合理,要给人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避免出现不真实的细节,反映生活中的事件时,必须合情合理;

二是要想出各种办法,有意识地将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误会要到文章结尾处才解开,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因为解得太早,读者就不愿意把文章看下去了;

三是要避免“悬念落空”,如果设置的误会悬念,既无深刻的教育意义,又在读者的预料之中,文章就显得过于做作了。

五、教后感悟、心灵升华 “误会法”可以使悬念迭生,会调动读者情绪,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一次又一次的误会中,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的心灵进行激烈地碰撞,最后才见庐山真面目。避免了文章一开头就让人猜到下面写的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一开始就能扣住读者,接下来的叙述便如同剥笋,每深一层,都让人惊喜,情趣盎然。

如何写好记叙文之一 篇2

一、留心生活, 搜集素材

有句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换言之, 就是“处处留心皆素材。”写作离不开素材, 现实生活就是一个素材的大仓库, 各行各业, 三教九流, 品行高尚的, 卑鄙下贱的, 大公无私的, 自私自利的……社会这个大染缸能染出各色各样的人, 各种各样的事。人们的喜怒哀乐, 生活的酸甜苦辣, 你想写什么事, 就能从素材库中找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了米何愁煮不出一锅喷香的米饭呢?有了素材, 何愁作文无物可写呢?

二、选材真实, 以情感人

近几年的升学作文命题都很接近同学们的实际生活, 看到题目让你感到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正如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从低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的好文风, 懂得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言之有物, 实事求是。”这话一点不假。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柳青在文学创作时, 需要刻画一个善于骂人的泼妇形象, 可他没接触过这种类型的人, 不知该如何写。这时, 他灵机一动, 在农村体验生活时, 闻知村中一妇女就是这样的人, 在那女人路过他门口时, 随手泼出一盆污水, 那女人顿时破口大骂, 言语不堪入耳。柳青事后道歉时, 说明原委, 惹得对方羞愧难当, 泼辣之气也收敛了许多。不用再说, 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当然会栩栩如生, 真实可信了。

选材真实了, 叙事中的情感才会真挚, “读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这句歇后语也不无道理。只有内容真实了, 读者才会动真情, 才会被感动。大家知道, 作文并非是文字的罗列, 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 思想品德的修养及对所写对象的熟悉程度和表达要求的热烈程度等诸多因素。只有把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地书写了, 写出的文字才会有血有肉, 抒发的感情才会浓郁有韵, 真切感人。

三、突出中心, 立意积极

一篇文章, 仅有流畅自如的语言还远远不够, 无论你的语言怎样生动形象, 没有正确的主题思想就如一个人丧失了灵魂一样, 给人以空壳的感觉。记得有一篇名为《捅马蜂窝》的范文, 文中写一群孩子如何捅树上的一窝马蜂, 文笔形象逼真, 孩子们的言行举止跃然纸上, 结尾却点出文中的XX男孩如何机灵, 勇敢过人。读了这样的文章, 会给那些顽皮的男孩留下什么联想呢?是非黑白他们还能分清吗?所以说, 作文, 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 然后再围绕这一中心选材, 从而抨击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假恶丑的现象, 进而赞美那些真善美的东西。文章一旦奠定了积极的立意, 使其在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启发意义, 才能令读者为个人行为的言行找到可循的依据, 树立好做人的准则。“好文章能教育人, 改造人”, 这话说得正确。文章一旦发挥了这样的功效, 那谁能不赞其为好文章呢?

四、运用描写, 细致有韵

记叙文一味地泛泛而谈, 流水账一样就如饮了一杯白开水, 淡而乏味。只有在叙事中注重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 写出的文章才会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也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你只有细心地去观察留意生活, 写出的人或事就会真实可信。所以说, 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你才能真实地再现生活, 写出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感染人。

五、情节曲折, 激发兴趣

故事只有讲得曲折摇曳, 才会给人以娓娓动听的享受, 写文章也情同此理。只有把故事写得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 才会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君不见古典电视剧中, 在处决犯人时, 当刽子手鬼头刀高举正要砍下时, 剧情中断, 广告开始。犯人的命运怎样?悬念设下了, 观众的胃口吊起来了。这就叫曲折, 只有这样, 才会让观众觉得趣味多多, 耐人寻味。写文章时要让读者产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哪个文学家的长篇小说不是把故事写得曲折又曲折的。说白了, 不能让人一眼看到底, 过于平铺直叙的文章会给人一种嚼蜡之感, 写文章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

六、开头新颖, 结尾精彩

文章的开头各种各样, 或总结事件的主要内容, 或以诗词、歌谣、名言开头, 或以声夺人, 即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或设置一幅特别的景物画面等等。抛开头一种不说, 后几种的开头皆可称得上是新颖别致。“好的开头, 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由此可见, 开头是如何重要。好的开头固然不错, 但精彩的结尾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快结束时, 末尾一段或总结整个事件的内容, 或谈启发感受, 或点明意义, 这只是常规的写法, 方法不新。如果在文末再现开头中的诗词、名言等, 那么这种首尾呼应的结尾也是妙不可言的, 更不用说那些在文末用意味深长的自然景色的描写来寄予深刻含义的结尾了。它们可以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让人回味无穷。

如何写好记叙文 篇3

如何写好记叙文呢?具体来讲,就是在确定文章的中心以后,选择一件具体的事,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齐备。同时要把事件放到一个特定的场景里,比如风雨天、农村老家等。因为只有在特定的场景里,事件才更典型、更有意义。

至于要有联系人物的物品,是因为物品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如果没有物品,人与人的交流就没有抓手,文章可能会变得无味。

为什么要有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或三个人呢?因为一个人无法交流,只能在那儿自说自话,会显得单调、无趣;写三个人,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讲,难以驾驭;如果写两个人,上面的两个问题就都不存在了。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起衬托作用,生动新颖的景物描写,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三个小的情节(画面),是大多数同学在作文中最容易忽略的。他们往往一个情节写到底,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只写了过程,缺少了描写。三个小的情节(画面),实际上也是三个节点。写作时如果有了这种画面意识,就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去进行描写,要是再加上几个比喻句,用上几种描写手法,一定能使文章生动起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近年来,那些高分记叙文绝大多数都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出色。

例一:我飞速来到弟弟的房门前,小心翼翼地推开门,看到我心爱的本子正被弟弟写着什么。弟弟看到我,慌忙藏起本子。我装作没看到,问他:“你有没有拿我的本子?”他小小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我逼近了一些,声音又提高了几分贝,问:“有,还是没有?”他还是很坚定地说:“没有!”

我不禁在心里冷笑。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六年的弟弟,竟然学会撒谎了。我的心中除了对本子的心疼,还有对弟弟撒谎的愤怒、

(2012年河南省中考作文《同在一个屋檐下》)

例二: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想起上幼儿园时姥爷送我去上学,也是这样无言地为我让出那不滑的路面。那时我总是调皮地想跳到厚实的雪上玩耍,他便亮出粗犷的大嗓门,吆喝着让我重新走回路中间去。我闹着不肯,却没有留意到姥爷用力地拉着我的手,因怕打滑,他的双脚用力地踏在雪上,额上沁出了大颗大颗的汗珠……

这个男人,他为我让路,为姥姥让路,可曾想过要别人为他让路?

我跑出屋子,跑到姥爷的跟前,用力握住他的手:“走里面!有我呢,我走路可是很稳的!”我用力地踏在雪上,脚下发出“咔咔”的声响。

姥爷张嘴想说什么,可又一咧嘴,露出了一口大白牙,灿烂地笑了:“好,听你的,总算有人也让我享受一回被让路的滋味了!”

(201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让路》)

例三:瓢泼大雨下了一夜。第二天,爸爸起早要去地里帮一家农户背西瓜。我也悄悄起床,想去看热闹。爸爸紧锁眉头:“地里没什么好玩的,到处都是没过膝盖的水。”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爸爸终于同意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来到瓜地边,田地真的像大海一样,很多西瓜浮在水上,飘飘悠悠的。真是一大奇景,多壮观啊!我深深呼出一口气,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爸爸将裤管高高挽起。一再叮嘱我不要下地,然后,他跟着瓜农踏进水中。很快,他的膝盖被水淹没,裤管也湿透了,爸爸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瓜田的那一头走去,水波在爸爸的身边荡漾开来。“爸爸,你可以游泳了!”我高兴地喊道。爸爸回头冲我呵呵一笑。

(2014年山东济南市中考作文《一个夏日的早晨》)

例一的故事在“我”和弟弟间围绕一个本子展开,充满了生活情趣;例二则把祖孙之间互相让路的故事,安排在下雪天这一特定的场景中,充分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主题;例三不但有两个人(爸爸和“我”)、一件物品(西瓜),还有对瓜地的环境描写及爸爸蹚水摘西瓜的情节描写,这样写,生动地刻画了慈父的形象。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只要抓住“一个鲜明的主题、一件具体的事、一个特定的场景、一件联系人物的物品、两个人、两处景物描写、三个小的情节(画面)”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就能克服只记录过程而忽视细节的毛病,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我把写好记叙文的诀窍编成了顺口溜,便于大家记忆。

叙事一文一中心,地点场景记心间。慎选物品也重要,人物事物两相连。

不忘两人两景物,交流、冲突有波澜。三个情节三画面,作文不宜写成线。

几个比喻增文采,景物衬托可渲染。多种描写画人物,具体生动特点现。

动作、心理不可少,神态描写语言前。细节描写可增色,巧借物品更凸显。

各类描写要具体,评价议论放后边。起承转合有交代,忌讳长长议论段。

选材最好身边事,生活气息很新鲜。事件紧紧扣主题,画蛇别把脚丫添。

如何让学生写好记叙文 篇4

记叙文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然而大多数学生写得却不怎么理想,多年的语文教学,点滴中有了自己的理解。

一、学生现状

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写作文的现象,高中学生尤其突出,他们喜欢读名著、喜欢读刊物,如《故事会》、《读者》、《小小说》之类,喜欢看别人的文章,就是自己不喜欢写文章,这可能与他们知识贫乏、写作技巧见缺,思维呆滞有关系,训练学生写作文,一个个抱怨不停,异口同声地叫着不会写、不能写,那种情景真是如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那么如何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二、写作方法探讨

(一)激发兴趣

既然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做老师的就更要在教学中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一般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开学就布置学生写作文,那样会更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感,而且在不动声色地学完几篇文章之后,听了几篇文章之后,让学生谈谈这些别人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如开头怎么样?结尾怎么样?结构怎么样,主题怎样,选材怎样等等,谈了之后再抓住时机做鼓动工作?你写过的作文有没有类似的开头、结尾或选材,或主题?如果有就要及时肯定鼓励,如果没有就要鼓励学生仿写,从向他人学习开始。平时还鼓励学生积累一些生动的古诗词、俗语、名言、歌词等,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之情),从小学科学,长大攀高峰(理想)人一生应如蜡烛,从头到底都是亮的(奉献),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爱国之情)

把他人的名言、警句、熟读铭记,眼界开阔了,便能“妙笔生花了”。

(二)培养情操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老师正确的指导,潜移默化。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就文章的主题进行思想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真、善、美,如抗震救灾时的英雄人物,医生、警察、老师、解放军……

在活动课时,就电视剧的人物、电影故事的人物,精选一些熟悉的或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刘胡兰、雨来、江姐……还有同龄人物代表,如林浩、陈雨秋……鼓励学生从小明确偶像,向他人学习,有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歌颂真、善、美,批评假、丑、恶。

在作文教学中,在立意、选材中,时刻不忘情操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尊老爱幼、爱劳动的思想,爱科学的思想,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的思想。观念端正了,那么笔下的主题就会随之而正,主题就会是积极向上的,有意义的。

(三)设置亮台

学生是在学习阶段,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多找机会,给予肯定的评价,并且听、说、读、写相结合。听作文,听广播稿,说故事,读作品,读刊物,在写日记,然后可以办《手抄报》、《黑板报》之类的亮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新作,把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四)巧在语言的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用一碗水,必须先有一桶水”如果仅有写作的激情而没有写作的技巧,那么还是很难创作一篇篇佳作,平时对人家的妙语,多积累多练习,总会有潜移默化的好效果。

①平时多积累名言警句、俗语、歇后语等。

②对修辞的句子,要加倍珍爱。

③积累有特色的歌词,如《爱拼才会赢》、《铿锵玫瑰》、《母亲》等,好歌词举不胜举。

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当老师的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

如何写好记叙文?一看就会! 篇5

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及其作用

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及其作用

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插叙的作用:结合本段内容回答,交代…………内容;联系上文回答,揭示…………原因;联系下文回答,推动…………情节往下发展;联系全文回答,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顺叙及其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

顺叙的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记叙文的四个要点

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

要有条理。一篇好的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条理。乱七八糟的文章,就算是字字珠玑、妙语连珠也不受青睐。

如何写好记叙文之一 篇6

永昌一中张含光

记叙文要学会描写技巧:

湖南近两年高考作文限制了文体,要求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少数量的作文依然属于“四不象”文体,写出的多是一些“散漫文”“杂交文”。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习的文体,应该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高考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事件波澜起伏了。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记叙文的表达技巧很多,比如倒叙、渲染、铺垫、照应、伏笔、象征、讽刺、抑扬、悬念、蓄势、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欲擒故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但记叙文主要表达手法还是描写、记叙。描叙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记叙文的水平高低。下边我们来谈谈记叙文的描叙技巧,以期对你写作记叙文有实际的帮助。一、形神兼备写肖像

俄国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三国演义》)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3.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

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的人了。4.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黛玉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5.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一部小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定、飘然欲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了。6.工笔细描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象。7.简笔勾勒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

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8.侧面渲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像中,你想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自己去感受、学习。二、多彩语言显精神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1.只言片语袒内心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高考满分作文《人与路》中市长的话:“我们的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知道为什么吗?”小诚茫然地摇摇头。“知道为什么我能当上市长吗?因为我有人哪!哈哈哈!有人就有路子,知道吗?你会知道的,好了,你可以走了,那笔款子你拨给我就是了。”

市长利用自己的职权迫使秘书拨款为自己办私事,这几句话语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市长丑陋的嘴脸。2.间接语言显形象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面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3.“变色”嘴脸现原形

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4.相同言语不同说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若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5.叙述手法写语言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此外,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引导学生写好记叙文方法探析 篇7

一、通篇设置悬念,一波三折

巧设悬念是记叙文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不仅可以用在文章开头,也可以贯穿于全文中。贯穿于全文的悬念可以不断吊起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不至完篇便不能罢手。优秀作文《遗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父亲临终前留下了一个铁匣子,父亲对儿子张悟 只说了句 “给你,等过六七,打开……还给……”就咽了气。铁匣子里所装为何物?不免引起人们的猜测。过完“六七”,张悟打开铁匣子,里面有一本写满字的笔记,他的父亲是位经销商,自然又引起人们产生新的猜疑,这样悬念继续加深。张悟不能立即弄明白真相,读者也难以猜透。经过仔细研究,张悟才明 白了真相,原来隔壁赵奶奶托父亲带回一件衣服,本来是29.15元,可父亲收了人家30元,一时没有 零钱找给 人家。不料,还来不及给赵奶奶找 钱,父亲就病 倒了。至此,悬念才得以消释。文章的主题“父亲留下的清正廉洁的精神遗产远胜过金银财宝”也深刻地突现出来。作者精心构思、巧妙安排,使文章结构紧凑,故事跌宕,富有艺术魅力。

写记叙文要巧妙构思,对所写的故事进行“增肥”或者“瘦身”,把一些简单得只用几句话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叙述得繁复丰满,并在读者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反差,形成强烈的碰撞,从而鲜明地凸显文章的主题,使读者受到感染。

二、安排主次情节,有机映衬

记叙文中的次要情节往往触及主要情节或丰富 主要情节,不可忽略。在叙述主要故事情节之前,精心设计一系列次 要的情节,与后面的 主要情节 作有机的 映衬,这样可以使叙述的故事情节更加厚重。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非常感人的记叙文,作品的主要情节是车站分别时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个片断。文章之所以如此有感染力,显然是因为作者在写这个情节之前写到了自己惨淡的家境,父亲老迈的年龄与颓唐的人生 境况等次 要的情节,这些情节 为父亲“车站买橘”这个主要情节做了充分的铺垫,才使读者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如果作者只是孤立地写车站“父亲买橘”的故事,就不可能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

因此,记叙文中精心设计次要情节往往能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依据,为高潮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主次情节有机映衬,可以凸现主题,产生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

三、采用细节描写,打造亮点

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 入的描写,包括动作、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描写。它是表现生活环境,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 性格的重要因素。指导学生写好细节,我认为应该采取递增式分类训练,效果会更好。例如,从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方面将“他夸她能干”这句话的内容进行细节扩展就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添加“语言描写”———他向她夸奖说:“你真能干!”

第二步,添加“动作描写”———他用手拍着她的肩膀夸道:“你真能干!”

第三步,添加“肖像描写”———他深深地被她的才学所折服,于是满脸兴奋,用手拍着她的肩膀夸道:“你真能干!”

第四步,添加“心理描 写”———他满脸兴 奋,深深地被她的才学所折服,心想:“这个女孩,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超人的写作才华,实在少有呀!”于是他用手拍着她的肩膀夸道:“你真能干!”

第五步,添加“场景描 写”———在2011年中国少 年杯作文竞赛现场报告会上,来自各省市的资深作家对她的作品做了极高 的评价。面对 如雷的掌 声,如潮的鲜花,他满脸兴奋,深深地被她的才学所折服。他内心想:“这个女孩,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超人的写作才华,实在少有呀!”于是他用 手拍着她 的肩膀夸 道:“你真能干!”

这样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扩展地训 练,既可以让 学生真正体会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记叙文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文体,如何引导学生告别写作平淡,写出有可读性的文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在记叙文写作指导中,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巧妙地构思,从情节的波澜、主次映衬和细节描写等方面下工夫,这样才能够写出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摘要:当前,有不少高中生写出来的记叙文还是平平淡淡,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引导学生写出艺术性较强的记叙文,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巧妙构思,从情节的波澜、主次映衬和细节描写等方面下工夫,才能写出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怎样写好记叙文 篇8

记叙文的写作,无非分为两大类,写人和记事。其实,这两类作文有时又相互“纠缠”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写人总得要通过写这个人物的事迹来表现这个人物吧?只写写人物的外貌行不行呢?远远不够。记事也得有主人公吧?所以,有时候这两大类作文很难彻底分清界限,这样的话,写作的要求就有很多相通之处了。

我们分这样几点来讲讲记叙文到底有哪些写作要求:结构层次,中心,细致的观察,各种描写的综合运用,阅读、积累对写作的作用。

首先,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最起码的要求是清晰明了,“一段到底”是我们不主张的写作倾向,最起码要划分好段落,有开头段,有中间段(或者说是中间部分),有结尾段。开头段,要求有两点:1.精练,2.点题。精练,也就是说,开头段不宜过长,写了四五百字了,竟然开头段还没写完,那别人就看不下去了:你到底想写啥?所以,开头段有三四行就够了,千万不要“又臭又长”,这是开头段的大忌。其次,开头段一般要求点一下题,比如有这样一个作文题目:《生活教会我宽容》,中心主旨很明确是宽容,那最好在开头段就点出“宽容”这个关键词来,让读者清楚,你这篇文章要写的主题是宽容。

中间段,这是作文的主体部分,要求有三点:1.充实,2.详略得当,3.紧扣中心。充实,就是说这一部分是作文中最为主要的部分,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无物,要具备记叙文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大要素都要具备,要完完整整。详略得当,就要求重点突出,在这一点上,我们向来反对两种写作倾向,第一种是全是略写,没有详写,这就造成一个后果,就是我们常说的“记流水账”,另一种我们反对的写作倾向与第一种记流水账恰恰完全相反,全是详写,没有略写,这就造成文章的拖沓冗长,不知所云。所以,中间段一定要学会详略均衡,与表现中心主旨有关的部分要浓墨重彩地进行详写,而与中心主旨关系不大的部分就要一笔带过,交代清楚就可以了。当然,在文章高潮或故事结尾部分要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照应中心主题,这一点也要注意。

古人讲写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凤凰的头,很小很精华,不管什么动物,大头好看吗?不好看。我们文章的开头也要这样,小而精,点清主题。猪肚,文章的中间部分要像猪肚,大,充实,有容量。豹尾,豹子的尾巴,简短有力,文章的尾巴也要有力度,不能写应付型结尾。

第二点,中心。中心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明确清楚,一是积极向上。初中作文的中心有且只能有一个,要清楚明了。你选的中心还要光明健康,积极向上,不要写消极黑暗的内容,比如,大家都赞扬团结,勇敢,刻苦,你却反对这些:团结,不好!勇敢,不好!刻苦,不好!那就不好了。

第三点,细致的观察,要想把文章写得生动深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就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大家可能读过朱自清的《春》,他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生动优美呢?还有丰子恺的一篇文章《鹅》,写得也非常生动形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就离不开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比如,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春》,让你写一篇《冬》,你怎样写呢?大部分同学会写冬天到了,大雪纷飞,植物都光秃秃的了,湖面结了厚厚的冰……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要想知道真实的情况就要亲自到大街上,到公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大雪纷飞?是不是真的植物都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色了?是不是湖面真的结了厚厚的冰呢?只有自己仔细观察,才能将文章写得真实可信,生动形象。就拿水来说,你如果仔细观察冬天的湖水,写出冬天湖水的颜色,动态,给你造成的心理感受,然后和春水对比,就会写得非常细致深刻,这都离不开认真观察。

第四点,各种描写的综合运用,我们已经学过各种各样的描写手法,有肖像描写,有动作描写,有语言描写,有心理活动描写,有环境描写等,在作文中,我们不能只运用一种描写,比如,你不能整篇文章都是语言都是对话,或者整篇文章都是动作,——那成动作片了,何况,动作片也有语言的呀。这样写文章是不行的,那就要求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描写,将它们穿插运用。

第五点,阅读积累对写作的作用。古人讲,厚积而薄发,就是说平时多积累,对写文章有很大帮助,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一些好的期刊杂志,平时勤加阅读,才知道别人的文章是怎样写的,怎样构思的,对自己的写作思路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同时,多积累一些好的字词句,多背诵一些古诗文,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使文章增彩生辉。

怎样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篇9

精彩开头启美文——记叙文的开头方式

古人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应像凤凰的头一样鲜明突出,神采引人;“猪肚”,是说文章的中段应像猪的肚子一样有着丰富、充实的内容;“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应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而余意不尽。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写好作文的开头也不容易,但写好开头却非常重要。开头写得精彩,能紧紧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让他不由自主地随着你的思路走。“文无定法”,同样,记叙文的开头方式也多种多样,下面总结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

一、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文章一开始就直接入题,导向主要内容,不拐弯抹角,不旁逸斜出,入题快捷,简洁明了。这种开头方式可以使文章直奔正题,避免写了许多文字却不着边际的弊病。如写《爸爸,对不起》,有学生这样开头:“那一次,我伤害了我最亲的人——爸爸。”只一句便总揽全篇,并为后文留下了充分的铺展空间。

例如:《那一次,我真后悔》

1、人的一生总是会犯许许多多的错误,在我从小到大的“犯错记录本”上,有些错误过了就过了,经过时间的洗礼也就淡忘了。而那一次,那一次让我后悔的犯错历程,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2、人生就像一条路,总有一些阻碍,就像一些令你伤心的事,后悔的事阻挡着你。我曾经做过一件令我后悔不已的事。

3、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顺利的,总会有一些失败、后悔。说起失败,人人都经历过;说起后悔,那一次我就深深地后悔过。

4、谁都有过后悔事,我当然也不例外。

二、倒叙开头,回忆自然

1、虽然事隔四年,可我还会清楚的记得2004年5月份那个闷热的下午。

2、每当我看到右手上的这个伤疤,我就会想起几个月前的一件事。

3、每当我打开日记本,看到那几片紫红色的玫瑰花瓣,那令人陶醉的香味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所谓倒叙法就是把事件的高潮或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断放在前面写,然后再按顺叙法写。这是我们写作时常喜欢运用的技巧之一。倒叙开头,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并能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方式我们也可理解为回忆式开头。采用倒叙法开头十分自然,易于使作者回忆过去的一幕幕,也有助于将读者引入到自己的叙述中去。

三、创设情境,渲染铺垫

那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我和妈妈、弟弟一起去捉螃蟹,夏天的夜是清凉的,连螃蟹们也要趁着美丽的夜色出来乘凉。那些螃蟹,成群结队的,可真叫多呀!有的在石头上趴着,有的在水草上嬉戏,有的在河底爬来爬去。

2、秋风吹过,仿佛诉说这着哀伤。星光闪烁,令人觉得寒冷。我独自一人坐在星光下沉思,一片片落叶飘下,仿佛一张张日历,上面写着一个个苍白无力的大字—秋。

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可以描写景物,也可以描写环境、场面,还可以描写心情等。创设情境,有利于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感情,为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能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作品的境界,自然而然地被作者的感情所吸引,可谓曲径通幽。如写萧瑟的秋风,来衬托乡愁之思;写热闹的环境来衬托人心的悲凉。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开头的环境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就属于创设情境法的成功实例。

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1、叮零零„..快要放学了,这时数学教师捧着一叠本子急急忙忙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对我们说:“以下报到名子的同学放学后留下来”。顿时教室里的空气凝固起来,我唐突不安的望着老师手中名单,暗暗的安慰自已,千万不要有我的名字。然而不希望的事还是发生了。

2、我们家楼上新搬来了一位邻居,是个老奶奶,从他们家搬家的那一天起,我就对老奶奶充满了愤恨。

3、那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宁静的夜空被我和妈妈的吵叫声打碎了。

开篇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思考,产生阅读的欲望,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再在后文中阐释,慢慢揭开疑团。悬念的内容,可以是情节方面的,可以是感情方面的,也可以是人物方面。设置方法,可以巧妙设疑,激发思考;可以设问烘托,吸引读者;还可以通过倒叙法先展示事情的高潮或结局撼人心魄等。如山东满分作文《水浒新传》的开头:“梁山一百零八将聚义已有一年,没想到就危机四伏„„”作者先把结局摆出,并巧用省略号,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样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却能让人揣测万千,急欲探个究竟。

五、欲扬先抑,对比鲜明

1、第一次看到我的级任老师时,我实在不敢相信,面前这个矮矮的年青人竟然就是wo de lao shi ,曾经听人家讲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果然在我的老师身上得到印证,也因此带给我非常丰富的学习生活.2、迄今为止,我家的门已经被撬开了七八次,撬门的人不是小偷,而是爸爸。因为妈妈总是丢三落四,连钥匙都会忘在家里,我们回不了家。

咳,老师,真讨厌,让我跟这个“丑八怪”坐在一起,你看:她长得高高瘦瘦,黝黑的皮肤,脸上长着一点一点的雀斑,一头枯黄分叉的头发,笑起来露出黄黄的牙 齿,让人看起来就觉得很不舒服。她脾气暴躁如牛。

“抑”指按下、贬低;“扬”指褒扬、抬高。欲扬先抑的开头方式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在后文中再写随着情感的发展变化转变对其态度或看法,进而抒发喜爱、赞颂等情感,突出主题。这样通过一正一反进行对比,泾渭分明,既可使文章条理清楚,又能使文章波澜迭起,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贾平凹的《丑石》的开头:“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还有杨朔的《荔枝蜜》的开头:“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这都是运用欲扬先抑开头的典范。

六、活用修辞,富于文采

1、怀着内疚的心情,我又一次跨进了这熟悉的大门,徘徊在这熟悉的林荫大道上。啊,母校,我回来了!你的小燕子又飞回来了„„

2、“每当我望着抽屉里袁老师送给我的这本笔记,我的视线模糊了,书架的轮廓也模糊了,而袁老师的面孔却异常清晰起来。„„”

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的同桌小刚,便如我的良师益友,是他使我真正懂得什么叫真挚,什么叫友谊,还要数那次令我终身后悔的事。

上一篇:自恋语录经典下一篇:小学生怎么写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