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精选17篇)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及解的意义,以及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求二元一次方程的特殊解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会检验所给的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通过实例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都是反映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

3通过对本课知识的探究与应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设计说明:从学生亲身体验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进入新课)问题: 星期天,我们8个人去合肥动物园玩,买门票花了34元.每张成人票5元,每张儿童票3元。他们到底去了几个成人、几个儿童呢?若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方程? 先放开让学生说,接着提出下面的问题:

你得到的两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与一元一次方程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给它起名字,你认为应该叫它什么合适?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设计说明:由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开始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探索。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方程的特点之后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比直接定义印象会更深刻,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给方程x+y=8,5x+3y=34命名之后,类比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讨论下面的问题:

问题1:请你写出几个二元一次方程,和同桌交流,判断写出的方程是否符合要求

问题2:请找出二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 ②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一次 ③是整式方程

问题3: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由学生归纳得出)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练一练:请判断下列各方程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⑴2x+5y=10 ⑵ 2x+y+z=1 ⑶⑹2x+10xy =0

+y=20(4)x2+2x+1=0 ⑸2a+3b=5 解析:(2)中含有三个未知数,(3)中含有分式,(4)中 x2的次数是2,(5)中10xy的次数是2,所以,(2)、(3)、(4)、(6)都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5)是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说明:本环节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类比法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逐步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在应用中进一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设计说明: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意义,在求解的过程中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问题1 :满足方程x+y=22且符合问题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 问题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结合问题1,类比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意义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意义: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同时指出:

(1)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而二元一次方程有无限多解(本题中需要考虑x,y的实际意义),其中一个未知数(x或y)每取一个值,另一个未知数(x或y)就有惟一的值与它相对应.

(2)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是一对数值

(教学说明:用填表的方式学生容易找到x,y的值,然后结合表格数据得出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意义,并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3.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X+Y=8和5X+3Y=34中,X的含义相同吗?Y呢?,x、y的含义分别相同.因而x,y必须同时满足方程X+Y=8和5X+3Y=34.把它们联立起来,得:

像这样,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方程组各方程中,同一字母必须代表同一数量,才能合在一起 练习已知x、y都是未知数,判别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②

③④ 解析: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②中第一个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③中的两个方程共含有3个未知数,所以②③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问题1: 请找出同时满足方程X+Y=8和5X+3Y=34的x,y的值.指导学生找出x,y的值,并进一步说明这一组数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问题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巩固训练 熟练技能

(设计说明: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观念的理解,形成初步技能。)

(1)教材99页练习

(2)1.已知方程2Xm+2+3Y1-2n=17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则 m=___,n=___.2.求二元一次方程2X+Y=10的所有正整数解.四、反思总结

(设计说明: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教学说明: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梳理主要知识、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五、课堂小结

1.本课主要内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以及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主要学习方法:类比法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在与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比较中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3.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 :①这个方程中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求知数项的次数是1;

③对未知数来说,构成方程的代数式是整式。

(2)与一元一次方程相比,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成对出现的且有无数个解.六、布置作业

1.二元一次方程5a-11b=21()

A.有且只有一解

B.有无数解

C.无解

D.有且只有两解

2.若│x-2│+(y+1)2=0,则y-x的值是()

A.-1

B.-2

C.-3

D.0

3.下列各式,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有()

①xy+2x-y=7;

②4x+1=x-y;

③ x+y=5; ④x=y;

⑤x2-y2=2 ⑥6x-2y

⑦x+y+z=1

⑧y(y-1)=2y2-y2+x

A.1

B.2

C.3

D.4.在二元一次方程- x+3y=2中,当x=4时,y=_______;当y=-1时,x=______. 5.已知│x-1│+(2y+1)2=0,且2x-ky=4,则k=_____.

6.当y=-3时,二元一次方程3x+5y=-3和3y-2ax=a+2(关于x,y的方程)有相同的解,求a的值.

7.已知x,y是有理数,且(│x│-1)2+(2y+1)2=0,则x-y的值是多少? 8.如果(a-2)x+(b+1)y=13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a,b满足什么条件?

9.某年级学生共有246人,其中男生人数y比女生人数x的2倍少2人,•则下面所列的方程组中符合题意的有()

xy246

A.2yx2xy246B.2xy2xy216C.y2x2xy246 D.2yx24x3yk10.方程组的解与x与y的值相等,则k等于()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篇2

教育的本质是人为主体的发展, 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 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但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理解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将学习的资源更好的内化和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让学生先在自主学习之前提下带着问题和困惑来听课, 来解疑以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也就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那么, 设计一堂新授课的课前导学学案不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线路图, 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能起到“以问拓思, 因问造势”的功效, 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 整理归纳.通过精心设计问题, 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 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 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 学会自学.

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设计, 谈谈本人做法:创设情趣, 提出问题.

导学1

思考:体育节要到了, 篮球是七年级 (1) 班的拳头项目, 为了取得好的名次, 他们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已知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 胜队得2分, 负队得1分.那么, 七年级 (1) 班应该胜、负各几场?

想一想: (1) 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该胜x场, 则负__场.

依题意得方程:2x+__=40. (1)

(2) 用二次一次方程组来解决.

设胜x场, 负y场.

观察方程 (1) 和方程 (3) , 在表示负场次数的时候, 有何不同?

【设计目的】首先让学生在已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上解决上述问题, 比较容易完成.其次, 再进一步提出让学生用刚刚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直接设两个未知数为x, y, 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可以更容易地列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x+y=22和2x+y=40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也可以解决问题.接下来所产生的新问题是如何求出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得到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中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 在此之前, 我们通过观察尝试的方法多次用不同组的一对未知数的数值分别代入这两个方程中, 检验是否是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的解, 进而来确定这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这种尝试方法犹如“大海捞针”, 既费时又具有不确定性.因而, 很自然地想到了应找出一种比较简捷的方法来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而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运用到化归的思想方法, 把未知向已知、陌生向熟悉进行转化.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我们大家是非常熟悉的了, 那么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思想方法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进而求得方程组的解.

于是, 再提出问题, 设计出导学2.

导学2

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那么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这就需要想办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试一试. (没有困难的同学继续思考导学3, 有困难的同学接着往下看)

由方程 (2) 进行移项得y=22-x, 由于方程 (2) 中的y与方程 (3) 中的y都表示负的场数, 故可以把方程 (3) 中的y用22-x来代替.即得2x+ (22-x) =40.由此一来, 二次一次方程组就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了.

【设计目的】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让学生了解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及依据, 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导学3

思考:选择哪个方程进行变形, 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从而代入另一个方程, 达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目的呢?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代入法消元的一般步骤.

导学4

初步应用:

1.将方程5x-6y=12进行变形, 若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则x=_____, 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则y=_____.

【设计目的】通过一组基础题型的练习, 使学生认识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方法和初步掌握用代入法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至此, 完成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前导学过程.目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形成恰当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 新课的导学至关重要, 全面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知识现状, 熟悉教材, 灵活多样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篇3

知识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对应关系。

2.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

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活动1]感知身边数学

例题1:我校举行篮球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为了鼓励学生参赛,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我班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的10场比赛中得16分,问我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

用“学生篮球比赛”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探索、激励学生去说,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活动2]探索新知的乐趣

例题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02x+y=16x=6y=4

(2)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这种一次函数的形式?

(3)是否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x+10和y=2x-1的图像,观察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否是方程组x+y=102x+y=16的解?并探索:是否任意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都是它们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当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y=-x+10与y=2x-1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什么?这一问题与解方程组x+y=10y=4是同一问题吗?

此时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

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进一步归纳出:

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设计意图:

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活动3] 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3 :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1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2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 .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

(1)上网时间为多少分钟时两种方式的计费相等?

(2)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更合算?

师生行为:

学生分组讲解后发表见解,相互交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得到收费方式的选择与每月上网时间x(分)有关,然后深入小组参与讲座帮助学生建立函数模型,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展示规范解答。

设计意图:

通过综合运用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方程组,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数学模型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活动4] 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1)以方程3x-y=2 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都在一次函数y= _____的图象上。

(2)方程组x+y=1x-y=1的解是________,由此可知,一次函数y=-x+1与y=x-1的图象必有一个交点,且交点坐标是________。

(3)某电信公司开设了甲、乙两种市内移动通信业务,甲种使用者每月需缴15元月租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在付话费0.3元;乙种使用者不缴月租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6元。若一个月内通话时间为x分钟,甲乙两钟的费用分别为______元。

①试分别写出y1与y2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1,y2 的图象;

③根据一个月通话时间,你认为选用哪种通信业务更实惠?

2.课堂训练

师生行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并展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5]分享你我收获

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哪些认识?

师生行为:

学生思考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明确本节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活动6]开拓崭新天地

写一篇数学日记;谈一谈你对今天数学课的感受,你对课堂的表现得评价,今后你对学习的打算。

作业: 教科书习题14.3第5,6,11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此前,学生已经探究过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从函数的角度动态地分析方程(组)、不等式,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用“学生打篮球”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方程模型,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活动中;紧接着,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它们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我引导学生将“学生打篮球”问题延伸为例题,前后呼应,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此例题涉及函数、方程(组)和不等式等知识,是本大节内容的集中体现,它能使学生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图象法的优越性。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业中我设计了数学日记、必做题和选做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教案的设计力求通过“感知身边数学、享受探究乐趣、乘坐智慧快车、体验成功喜悦、分享你我收获、开拓崭新天地”等六个环节,整个的设计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切实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这堂课上始终贯彻〈课标〉提出的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定义让学生归纳,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老师只是指导者与合作者。在一种全新的教学情意场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就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再强化训练,把学生变成一架“解题机器”。

总之,通过这次讲课我的体会是: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关于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去备课。我们教师在行动中可能无法达到此境界,但首先在意识上应以这样的境界要求自己吧。先前总觉得坐在电脑前、打开书本、翻阅各种可利用资料的资料等就可备好一堂课,自从这堂课之后我才逐渐领悟到备课就像酿酒,最重要的是酝酿过程,在我们对教材及相关资料熟悉的基础上,随时随地在脑中反复地琢磨、酝酿、修改,这样才能挤出精华、酿出香酒。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二元一次议程组的解法,教学一开始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问: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我们没有学习过怎样解,那么我们学过解什么类型的方程?答:一元一次方程。

提问:那可怎么办呢?这时,学生通过交流,教师只要略加指导,方法自然得出,这其中也体现了化归思想,教学的最后给出了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同样也没有学过它的解法,那学过什么类型的方程组,这时又怎么办呢?与教学开始时方法一样,但这时不需点拔、指导,学生按“消元”“化归”的思想,化“三元”为“二元”,化“二元”为“一元”,这对学生今后独立解决总是无疑是种好的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2.学生学法: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对比方程及其解的概念,以强化对概念的辨析;同时规范检验方程组的解的书写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四、教学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五、教学设想:

1.通过复习方程及其解和解方程等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2.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你能举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吗?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自由举例.(2)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香蕉和苹果9千克,付款33元,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

学生活动:思考,设未知数,回答.设买了香蕉x 千克,那么苹果买了(9-x)千克,根据题意,得5 x + 3(9 ?C x)解这个方程,得x = 39-x=6

答:小华买了香蕉3千克,苹果6千克.上面的问题中,既然求两种水果各买多少?那么能不能设两个未知数呢?学生尝试设两个未知数,设买了香蕉x千克,买了苹果y千克,根据题意可得两个方程:

x + y = 9

x + 3 y = 3 3

观察以上两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是,那么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观察、讨论、举手发言,总结两个方程的共同特点.方程里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只有整式方程才能说几元几次方程.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与二元一次方程密切相关的知识-二元一次方程组.板书课题.说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方程的特点之后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比直接定义印象会更深刻,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下面完成练习.练习一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①2 x + 3 y ② x + y2 = 4 ③ 6 y ?C 4 x = 6

④ ⑤ x2 + y2 = 1 0 ⑥ 6 y + x = 2

练习二

以抢答形式完成练习1,指定几组同学完成练习2.练习三

课本第6页练习1.提出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惟一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而二元一次方程有无限多解,其中一个未知数(x或y)每取一个值,另一个未知数(y或x)就有惟一的值与它相对应.练习四

填表,使上下每对x、y值满足方程3 x + y = 5x-200.42y-103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已知x求y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为y=5-3x求x用含有y的代数式表示x,为.(2)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有关概念: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见P5)式子:.它由方程①、②构成,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当某两个未知数相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加上大括号.方程组各方程中,同一字母必须代表同一数量,才能合在一起

练习五

已知x、y为未知数,判别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 ③

(3)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及表示法.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根据前面解得的结果可以知道,买了香蕉3千克,苹果6千克,即x = 3 , y = 6,这里,x = 3 , y = 6既满足方程①,又满足方程②,我们说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例题 判断 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学生活动:口答例题.此例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习惯.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1)课本第6页第2题 目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2)课本第7页第1题 目的: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1)P8 4.(2)P8 B组1.七、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八、作业:

书本上的作业题和作业本。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篇6

自我接任七年级数学班以后,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和学校的教学方针指导下,我校自创了“情景引入―精讲―精练―总结―反思―当堂测试”教学模式,自使用以来我始终坚持学校教学模式,虽然使用一年,但还不太熟练,但却感到受益菲浅。

我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确定,实际上是针对学习对象需求而确定的。是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在此模式下,只有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才能确立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所以教师理论扎实、必须科学设计、精心实施,使其成为最优化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行动中加大引导,相互探究;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学习活动中,达到对已有知识结构的丰富和优化。教师应当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课程辅导,精讲重难点问题,并答疑解惑,消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建构知识时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只有夯实理论基础,学生才能进一步将这些知识与社会中发生的典型案例相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能力的目的。

本课的设计是从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消元为思想,观看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利用等式的性质消元,重点探究怎么消元,为什么这样消元,使学生感到利用加减消元有时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更为简单,这样学生接受新知就顺理成章。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篇7

原题 (苏科版教材七下第107页练一练2)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7,如果把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换,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数大45,求这个两位数.

【解析】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y,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这个两位数是16.

变式1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5,如果把两个数字的位置对换,那么所得的新数与原数的和是143,求这个两位数.

【解析】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y.根据题意,得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这个两位数为4×10+9=49.

【说明】变式1将原题中的数量关系作了一些变化,由变式1可知,涉及两位数的计算问题要把握住两个相等关系:(1)个位数字-十位数字=5;(2)新数+原数=143. 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可通过设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y,列方程组求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然后确定两位数.

变式2有一个两位数,其值等于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的4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个两位数.

【解析】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y,

则可列方程组为

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这个两位数为24.

变式3有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如果在这个一位数后面多写一个0,则它与这个两位数的和是146,如果用这个两位数除以这个一位数,则商6余2,求这个两位数和一位数.

【解析】设这个两位数为x,这个一位数为y,根据题意,得,解这个方程组得,所以这个两位数是56,一位数是9.

【说明】变式3中,根据条件“一位数后面多写一个0”,也就是这个一位数扩大了10倍,如果设两位数为x,一位数为y,则根据两个数的和为146可得x+10y=146;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可得x=6y+2,由此可得到方程组. 通过解方程组确定两位数和一位数.

变式4一个三位数,现将最左边的数字移到最右边,则比原来的数小45;又已知百位数字的9倍比由十位和个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小3,求原来的三位数.

【解析】设百位数字为x,由十位和个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为y,则原来的三位数为100x+y,对调的三位数为10y+x,则9x=y3,10y+x=100x+y-45,x=4,y=39,则原来的三位数为100x+y=4×100+39=439.

【说明】变式4是在两位数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问题,若已知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个位上的数字是c,则这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100a+10b+c.

二元一次方程组“杀毒”进行中 篇8

例1 解方程组3(x+y)-4(x-y)=1,+=1.

错解:设x+y=m,x-y=n,

则原方程组可化为3m-4n=1,+=1.解得?摇m=,n=1.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y=1.

剖析:整体换元的策略是正确的,但没有把元换过来,因而出错。

正解:设x+y=m,x-y=n,

则原方程组可化为3m-4n=1,+=1.解得?摇m=,n=1.

所以x+y=,x-y=1.解得x=,y=.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y=.

例2 某车间实行每天定额工作量管理方法,如果第一天平均每人完成5件产品,全车间一天超额完成30件;如果第二天平均每人完成4件,全车间这一天比定额少完成20件,求车间的人数及每天定额完成多少件产品?

错解:设车间有x人,每天定额完成y件产品.

由题意,得5x-30=y,4x=y+20. 解得x=10,y=20.

答:这个车间有10人,每天定额完成20件产品.

剖析:“如果第二天平均每人完成4件,全车间这一天比定额少完成20件”根据题意应该是4x=y-20,而不应该写成4x=y+20。错因是把“少”的意义理解错了.在解答类似问题时,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多”、“少”,“增加”、“减少”的意义,正确建立数量关系.

正解:设车间有x人,每天定额完成y件产品.

由题意,得5x-30=y,4x=y-20. 解得x=50,y=220.

答:这个车间有50人,每天定额完成220件产品.

例3 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甲地赶往乙地,如果他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就会迟到24分钟;如果他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行驶,那么可提前24分钟到达乙地,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错解1: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s千米,从甲地到乙地的规定时间是t小时,

根据题意,得=t+24,=t-24.

错解2: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s千米,从甲地到乙地的规定时间是t小时,

根据题意,得=t-,=t+.

剖析:(1)错解1的解题过程错在方程的单位不统一,其中和t的时间单位是小时,而24分钟的单位是分钟.

(2)错解2的解题过程错在错误理解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晚到24分钟说明时间用得多,应为t+;提前24分钟说明时间用得少,应为t-.

正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s千米,从甲地到乙地的规定时间是t小时,

根据题意,得=t+,=t-.解这个方程组,得s=120,t=2.

答: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120千米.

例4 一列快车长168米,一列慢车长184米,如果两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离开需4秒;如果同时同向而行,从快车追上慢车到离开需16秒,求两车的速度.

错解:设快车速度为x米/秒,慢车速度为y米/秒.

则根据题意,得4(x+y)=168,16(x-y)=184.即x+y=42,x-y=11.5. 解得x=26.75,y=15.25.

答:快车每秒种行驶26.75米,慢车每秒种行驶15.25米.

剖析:如果两车相向而行,则其相对速度为两车速度之和;如果两车同向而行,则其相对速度为两车速度之差,这一点并没有错.问题是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移动的距离应为两火车的长度之和.

正解:设快车速度为x米/秒,慢车速度为y米/秒.

则根据题意,得4(x+y)=168+184,16(x-y)=168+184.即x+y=168,x-y=22.解得x=55,y=33.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篇9

常言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教学尤其如此。旨在于对一个数学知识点反复例举、反复引导、反复训练,进而对类似问题能够参考性的对比解决并且不断提升知识的认知水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个课时的思想就是把未知数的个数递减而逐一解决。我在教学这个内容中得到如下反思。

一、在这节课的开始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胜负问题的例子,让学生首先明白两个方程中的x都表示胜的场数,y都是表示负的场数,这个过程就是为了消除学生在以下的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中为什么能够互换的疑虑。这是个好的开端。

二、充分强调等式的变化。虽然这是个复习的问题,但是,让学生反复演练这样的等式变换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它将为后面的代入法顺利进行起到铺垫的作用。

三、在进行代入消元法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并强调学生观察未知数的系数,注意系数是1的未知数,针对这个系数进行等式变换,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就是当未知数的系数不是1的情况,教师就应该运用开课前复习的等式变换的知识点:用含有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引导学生熟练进行等式变换,这个过程教师往往忽略训练的深度和广度,要引起注意把握训练尺度。

四、在进行加减消元法时,难点是:相同未知数的系数不相同也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情况。基于此,教学原则也应该是由易到难、逐次深入的原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熟悉简单的未知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这类题目的加减消元法则和原理;继而认真展示成倍数关系的未知数的系数;然后出示一些比如:3x-5y=10,2x+10y=1,等等的问题,提示学生怎样使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强调遵循求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原则,使它们相同未知数的系数变成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进行加减消元法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在这个课程教学的一些反思。

反思二: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代入消元法的关键是如何选择一个方程,如何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去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所以在教学上要抓住这个关键来讲解。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学会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但是在结构不同的方程组中,学生就有点不知所措,不懂选择哪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以至

使运算简便。而是盲目地规定消那个未知数,使得计算量很大。出现这种问题的

原因是,没有抓住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关键。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强调这个解题的关键,甚至还专门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回来。让他们在这方面多多练习。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在[活动4]

中,我布置学生做教科书第99页练习的第2题时,学生完成后,再强调第⑴小题,方程不用变形,直接选第一个方程代入第二个方程的原因。

4、我会虚心接受各位老师给我的建议。那就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

反思三: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的思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代入法相同,仍是消元化归思想,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这些手段,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消元化归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一开始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先让学生用代入法求解,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之后,通过两个例题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同时明确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加减消元法的应用,并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个别同学在运算上比较容易出错,运用的灵活性掌握得不太好,解答起来速度较慢,我想只要多加练习,一定会又快又准确的。

反思四: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两节设置,第一节讲代入消元法,第二节讲加减消元法。从学生作业反馈,对两种消元法的步骤和方法能较好的掌握。但是学生解题中错误较多。问题出现在进行代入消元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错了。如去分母时忘了用最小公倍数乘遍每一项,移项要变号,数与多项式相乘要乘遍每项。这样导致整个方程组的解错。对于加减法应让学生明确方程组如果既能用加法消元又能用减法消元的情况下尽量用加法。毕竟加法不容易出错。对于减法尤其是减数是负号时是学生解题的易错点,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几个例题比较起来,学生做减法比较容易出错,看来减法的练习应该多些,上课应多花些时间解决减法的问题,而在加减消元法的引入时我选择了创设情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相对比较简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可以增加他们对于解应用题的信心,因为有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应用题有畏难的心理。这样做的效果不错。在第一课时着重讲解系数相同和互为相反数的加减消元,不要涉及其他的,要巩固前面的知识。第二节着重观察、整理方程组,要多板书几组规范的解题步骤。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篇10

武胜县普兴学校李联成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是第八章的章节复习课,是学生再认知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时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从过程中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首先让学生思考回答:①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路及基本方法。② 列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然后师生共同讲评训练题;最后小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熟练地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对本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进一步感受方程模型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思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于实际的过程(由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逐步抽象”到建立方程组(实现数学化),由方程组的解再到实际问题的答案),体会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基本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反思消元法,进一步强化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学会如何归纳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学方法:

复习法,练习法。重、难点:

重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难点:如何找等量关系,并把它们转化成方程。

解决办法:反复读题、审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相等关系。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明确目标

前面已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这一节课主要把这一部分内容小结一下,并加以巩固练习。

(二)整体感知

本章含有两个主要思想:消元和方程思想。所谓方程思想是指在求解数学问题时,从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人手,找出相等关系,运用数学符号形成的语言将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再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获得解决,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三)复习

1、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2、什么二元一次方程组和的解?

3、什么是三元一次方程组?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代入”与“加减”的目的是什么?

两种方法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提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引导总结总结出本节的知识点,形成以下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四)例题选讲 例1 解下列方程组:

1xy1,6x7y40,35x4y4;5y2x8.如果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不都为整数时,应该如何操作?何时选取代入消元法计算简单?何时选取加减消元法?

例2 某厂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的 多5人,若从甲车间调10人到乙车间,则乙车间人数恰好是甲车间人数的2倍,求甲、乙两车间原来的人数.

(五)巩固练

1、解方程组

4(xy1)3(1y)2xy223

分别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求出它的解来。2、1号仓库与2号仓库共存粮450吨,现从1号仓库运出存粮的60%,从2号仓库运出存粮的40%,结果2号仓库所余的粮食比1号仓库所余的粮食多30吨。1号仓库与2号仓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答案:设1号仓库存粮x吨,2号仓库存粮y吨。

xy450(10.6)x(10.4)y30 x240y210 解得

(六)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点。

富有趣味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试题 篇11

一、 诗歌类

例1 周瑜寿类: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

十比个位正小三,个位六倍与寿符.

哪位同学算得快,多少年寿属周瑜?

【分析】诗的意思是“周瑜病逝时的年龄是一个大于30的两位数,其十位数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3,个位上的数字的6倍正好等于这个两位数,求这个两位数”.

解: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x,个位上的数字为y,根据题意,得

x+3=y,6y=10x+y. 解得:x=3,y=6.

答:这个两位数是36,即周瑜活到36岁时病逝.

例2 八戒吃仙果.

三种仙果红紫白,八戒共吃十一对;

白果占紫三分一,紫果正是红二倍.

三种仙果各多少?看谁算得快又对?

解:设红果x只,紫果y只,则白果(22-x-y)只,根据题意,得

22-x-y=■y,y=2x.解得:x=6,y=12.

答:红果6只,紫果12只,则白果4只.

下面两个诗歌算题同学们能通过列方程组算出来吗?

1. 敌军和狗.

一队敌军一队狗,两队并成一队走,

脑袋共有八十个,却有二百条腿走.

请君仔细算一算,多少敌军多少狗?

2. 武大郎卖饼.

武大郎卖饼串满街,甜咸炊饼销得快;

甜三咸二两厘一,咸四甜二两厘二.

各买一张甜咸饼,武大郎饼价该怎卖?

二、 寓言故事类

例3 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吗,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问驴子和骡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分别是多少?

解:设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x,骡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y.

由题意得2(x-1)=y+1,x+1=y-1.解得x=5,y=7.

答: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5,骡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7.

例4 《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有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一只鸽子对地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从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为整个鸽群的■,若从树上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的鸽子就一样多.”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

解:设树上有x只鸽子,树下有y只鸽子,由题意可列:y-1=■(x+y),x-1=y+1.整理得:2y-x=3,y-x=-2.解之可得x=7,y=5.

答:树上原有7只鸽子,树下原有5只鸽子.

三、 开放类

例5 写出一个解为x=1,y=2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

解:根据x=1,y=2逆向思考,代值反推,可知:x+y=1+2=3,x-y=1-2=-1.故解为x=1,y=2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是x+y=3,x-y=-1.

【点评】值得注意的是,本题容易想到xy=1×2=2,构造出方程x+y=3,xy=2.但它并不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导致错误答案;同时本题的答案众多,结论开放,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对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严密性、批判性大有裨益.

例6 试着编一道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的应用题,并使得这个方程组的解是19,20.

【分析】先列出一个解为19,20的方程组,比如x+y=39,4x+8y=236再根据方程组结合实际编一道应用题,只要合理符合要求即可.

【解答】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236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加工该种蔬菜的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4吨或粗加工8吨.现计划用39天正好完成加工任务,则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精加工,几天粗加工?

解:设安排x天精加工,y天粗加工.

根据题意,得x+y=39,4x+8y=236.解之得x=19,y=20.

答:安排19天精加工,20天粗加工.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些特殊解法 篇12

一、整体代入(加减)消元法

例1解方程组

【解析】通过观察可发现上下两个方程都含有(x-1)/3与(y+2)/4这两个代数式,通常当成一个整体来解方程组.

解:由1+2,得

解得,x=16.

由2-1,得

解得,y=-10.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例2解方程组

解析 (x-y)与(x+y)这两个代数式以整体的形式出现在方程组中,所以可以运用整体思想解题.

解:由1-3×2,得:8(x+y)=24.

即x+y=3. 3

把3代入1,得

x-y=7. 4

由34联立,得

,解得.

二、巧用换元法

例3解方程

解析 本题可以用常规的代入消元法解题,若使用换元法会更方便.

解:设x/2=y/3=t,则x=2t,y=3t,

代入2,得19t=19,t=1.

所以

点评 本题系数为分数,若采用代入消元法,容易算错,而设整体为新的未知数t,避免了分数的计算,降低了计算错误的风险.

三、系数轮换方程的解法

例4解方程组

解析 本题x、y的系数较大,运用代入(加减)消元法不合适,观察易见两个未知数的系数出现轮换现象,我们一般称这种方程为系数轮换方程,抓住这个特征,将两个方程整体相加、整体相减,就会出现系数相同的情况,从而轻松解题.

解:由1+2,并化简,得x+y=1, 3

由2-1,并化简,得x-y=-11. 4

由34联立,得

,解得

点评 轮换方程组是一类重要的方程组,常见于各种数学竞赛,由于系数具有特殊的结构,用常规方法不易解决.

例5如果a、b、c均为正数,且

,求abc的值.

解析 本题很难直接求解,观察方程结构特征,a、b、c三个未知数具有轮换的特征,可以考虑三式整体相加,可求出ab+bc+ca的值,继而求出ab、bc、ca的值,将它们相乘即可求出abc的值.

由1+2+3,得ab+ac+bc=242, 4

将4-1,得bc=90,

将bc=90代入23,得ab=72,ac=80,

所以ab·bc·ac=72×90×80,

即(abc)2=(720)2,

因为a、b、c均为正数,所以abc=720.

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美育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方程组的解必须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恒等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和激情.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对比方程及其解的概念,以强化对概念的辨析;同时规范检验方程组的解的书写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难点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方程组的两个方程,这是本节课的疑点.在教学中只要通过多举一系列的反例来说明,就可以辨析解决好该问题了.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或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复习方程及其解和解方程等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会判断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整体感知

由复习方程及其解,导入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会判断它们;同时学会用一个未知数表达另一个未知数为今后的解方程组埋下伏笔;最后学会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你能举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吗?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自由举例.

【教法说明】提此问题,可使学生头脑中再现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为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做铺垫.

(2)依据意思列出方程

1、小红x岁,小明y岁,小红比小明大2岁。

2、篮子里有5个苹果,芳芳拿走了2x个,亮亮拿走了剩下的3y个。

3、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周长为10.4、某个景点门票大人m元/人,小孩n元/人,有3个大人和2个小孩共付了100元。

学生活动:思考,设未知数,回答.

方程里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与二元一次方程密切相关的知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法说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方程的特点之后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比直接定义印象会更深刻,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下面完成练习.

练习一 判断下列方程中那些是二元一次方程?并说明不是的理由?

1.2x+x=4

2.x+y+z=5

3.x/2+y=7

4.x2 +y=1 5.2x+z+4=16

6.3m+n=10

7.1/x+y=5

8.xy=6 练习二

分组练习:同桌结组,一人举例,一人判断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并编写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吗?

学生活动:以抢答形式完成练习1指定几组同学完成练习2

【教法说明】这样做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练习三

提出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惟一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而二元一次方程有无限多解,其中一个未知数(或)每取一个值,另一个未知数(或)就有惟一的值与它相对应.

练习四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

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在全 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 场数应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

2)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

上面的问题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一是香蕉和苹果共买了9千克,一是共付款33元,也就是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因此,把这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这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各方程中,同一字母必须代表同一数量,才能合在一起.

练习五

已知、都是未知数,判别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法说明】练习五有助于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目的是避免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形成错误的认识.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学生活动:尝试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思考后自由发言.

教师纠正、指导后板书: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题 判断 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学生活动:口答例题.

此例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习惯.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

【教法说明】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找等量关系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扩展

1.让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八、布置作业

1.必做题:习题8.1

1, 2 2.选做题:习题8.1

设计点评: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篇14

1.教学目标

1、掌握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经历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过程,初步体会“消元” 的基本思想.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理解“消元”的基本思想。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关于本章引言中的篮球比赛的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如果只设一个未知数:设这个队胜了x场,依题意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2x+(10-x)=16 这个方程大家都知道如何解吗?

如果设两个未知数:,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可列方程组:

那么怎样求这个方程组的解呢?

二、代入消元法

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

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1个方程x+y=10说明y=10-x,将第2个方程2x+y=16的y换为10-x,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2x+(10-x)=16。这就是说,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未知数,可以消去其中的一个未知数,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出另一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消元思想.归纳: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例1 按要求改写下列方程

1、x-y=3(写成用y表示x的形式);

2、x-y=3(写成用x表示y的形式)3、3x-3y=6(写成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改写方程要根据实际需要或改写成的方程看起来比较简单(特别是符号的处理)。例2 解方程组:

分析:根据消元的思想,解方程组要把两个未知数转化为一个未知数,为此,需要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怎样表示呢?转化成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什么?

解:由①得x=y+3③

把③代入②,得 3(y+3)-8y=14 解得y=-1 把y=-1代人③得x=2.三、课堂练习:

解上面的方程组能消去y吗?试试看。课本93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是消元的思想?什么是代入消元法?

2、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五、作业:

必做题:课本97页1、2题。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篇15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当遇到一道难题, 一筹莫展, 山穷水尽之时, 如果采用一些恰当的办法, 简化条件或明确目标, 或转换思维角度, 或改变解题手段之后, 眼前便出现了一片新天地, 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 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体验, 就是在运用转化的思想, 实施转化的策略.

例1若3x2a-5b-2ya-3b=3是二元一次方程, 求a, b的值.

分析所求的a, b均在未知数x, y的指数位置, 根据已知, 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可知x, y的指数均为1, 由此, 转化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分析本题是用待写系数法, 首先还原方程, 解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方程的解的意义, 甲没有看错方程 (2) , 故甲的解满足方程 (2) ;乙没有看错方程 (1) , 故乙的解满足方程 (1) .

二、换元法

用换元法解方程组, 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但只能解一些较特殊的方程组.用换元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步骤: (1) 换元 (设换元未知数) ; (2) 解换元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求出换元未知数的值; (3) 还原; (4) 求出原方程组的解.

分析本题有多种解法, 换元法是其中的一种, 换元法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使人们的思维更清楚一些.

三、分类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分类讨论的过程, 是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两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即先抓住问题涉及的对象的不同特点, 分为若干既不重复, 又无遗漏的几类, 分别讨论是同中求异的过程;然后将各类情形的共同特征加以综合, 得出结论, 这是异中求同的过程.

例4求二元一次方程2x+3y=17的所有正整数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解的表达式及寻找正整数解的方法———简单枚举法.

例5世界杯足球赛德国组委会公布的四分之一决赛门票价格是:一等席300美元, 二等席200美元, 三等席125美元, 某公司在促销活动中, 组织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36名顾客到德国看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四分之一决赛, 除去其他费用后计划买两种门票, 用完5025美元.你能设计几种购票方案供该公司选择?并说明理由.

分析购票要分三种情况:购一等席、二等席两种门票;购二等席、三等席两种门票;购一等席、三等席两种门票.

点拨本题设计新颖, 与生活紧密相连, 首先考虑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形, 再依据整数性质及方程组知识讨论取舍.

四、整体思想

解决一个问题, 人们经常习惯于把这件事分成若干个小问题, 或者分解为若干步骤逐一解决.这体现了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分而治之, 各个击破的策略.但是有些时候, 这么做费工费时, 或者根本行不通.倘若从整体的角度观察思考, 变换重组, 常常能出奇制胜, 得出绝妙的解法, 体现了胸怀全局、高屋建瓴的雄才大略.在数学学习和解题中, 如果能增强整体意识, 培养整体思维能力, 对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和解题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例6有甲、乙、丙三种铅笔, 若购买甲3支、乙7支、丙1支, 共需3.15元;若购买甲4支、乙10支、丙1支, 共需4.20元.问:购买甲、乙、丙三种铅笔各1支, 需要多少元?

分析这是一道题意很简单的应用题, 但只有两个独立条件, 能否求出答案呢?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篇16

例1解方程组3x+3y=9,5x+1=3y.

分析:首先对方程组进行整理得3x+3y=9,5x-3y=-1.加减消元法的关键是通过相加或相减的方法消去某个未知数,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本题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可以将方程两边分别相加消去未知数y.

解:经过整理得:

3x+3y=9, (1)5x-3y=-1. (2)

(1)+(2),得:8x=8,x=1.

把x=1代入(1),得:3×1+3y=9,y=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1,y=2.

小结:解方程组第一个步骤就是对方程组进行整理,这样不易出错,且事半功倍.

例2解方程组4x-2y=16, (1)3x+4y=-10.(2)

分析:本题的方程组中,未知数x、y的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但将(1)×2即可使y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再用例1方法求解.

解:(1)×2,得:8x-4y=32.(3)

(3)+(2),得:11x=22, x=2.

把x=2代入(2),得:3×2+4y=-10,y=-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2,y=-4.

例3解方程组5x+3y=6,(1)3x-2y=15.(2)

分析:本题与上题一样,需要先通过扩大系数的绝对值的方法来把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化为相等,比较而言,扩大y的系数较简单,可以用(1)×2+(2)×3的方法消去未知数y.

解:(1)×2,得:10x+6y=12.(3)

(2)×3,得:9x-6y=45.(4)

(3)+(4),得:19x=57,x=3.

把x=3代入(1),得:3×5+3y=6, 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3,y=-3.

小结:当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不相等时,可选择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之转化为某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的情形再解.

例4解方程组=,·x+·y=×40.

分析:本题中两个方程均较繁,先整理,可通过去分母、合并同类项,整理成标准形式再解.

解:整理后得x-5y=0,(1)3x+5y=160.(2)

(1)+(2),得:4x=160,x=40.

把x=40代入(1),得:40-5y=0,y=8.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40,y=8.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步骤总结:(1) 一般先进行整理,化为标准形式,若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同,可直接进行加减;若不同则把两个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绝对值化为相等的情形,通过加减变成一元一次方程,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2) 把求出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3)写出方程组的解.

《4.2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篇17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一)一、学生起点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基本概念,具备了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基本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二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1课时.基于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代入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之一,它要求从两个方程中选择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它转换成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最后将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变形的那个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在求出方程组的解之后,可以对求出的解进行检验,这样可以防止和纠正方程变形和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其本质思想是消元,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三、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了解 “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过程,化未知为已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重点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教学难点

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四、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探索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买门票”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xy8,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我们得到了方程组成人和儿童到底去了

5x3y34.x5,多少人呢?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

y35x+3y=34的解,从而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根据二元一次方程x5,xy8,组的解的定义,得出是方程组的解.所以成人和儿童分别去了5人和3y35x3y34人.提出问题: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都有无数多个,而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前面的方法中却好我们找到了这个公共解,但如果数据不巧,这可没那么容易,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意图:“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养成时时回顾已有知识的习惯,并在回顾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质疑,通过质疑,自然地引出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效果: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思考,学生既感自然又倍添新奇,有跃跃欲试的心情.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内容:回顾七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不是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该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规范表达)

解:设去了x个成人,则去了(8-x)个儿童,根据题意,得:

5x+3(8-x)=34.解得:x=5.将x=5代入8-x=8-5=3.答:去了5个成人,3个儿童.在学生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回答,老师适时地引导与补充,力求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后能得出以下的一些要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有两个未知数:x个成人,y个儿童.列一元一次方程只设了一个未知数:x个成人,儿童去的个数通过去的总人数与去的成人数相比较,得出(8-x)个.因此y应该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8-x.2.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5x+3y=34相类似,只需把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将新知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旧知识(一元一次方程)便可.(由学生来回答)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中相同的字母表示的是同一个未知量.xy8,①所以将中的①变形,得y=8-x ③,我们把y=8-x代入方程②,即将②中5x3y34②的y用(8-x)代替,这样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教师总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下面我们完整地解一下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把解答的详细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一起来完成)

xy8,①解:

5x3y34.②由①得:y8x.③ 将③代入②得:

5x38x34.解得:x5.把x5代入③得:y3.x5,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y3.(提醒学生进行检验,即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组,必然使原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同时成立,如不成立,则可知解有问题)

下面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答上一节的“谁的包裹多”的问题.(放手让学生用已经获取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规范的板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适时的加以辅导,以期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领会“代入消元法”的真实含义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对比、思考、发现,让学生惊喜的发现“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融入旧知,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的神奇,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效果: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从中体会到解方程组中“消元”的本质.第三环节:巩固新知

内容:

1例 解下列方程组:(1)3x2y14,①xy3;②(2)2x3y16,①x4y13.②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完成或教师指导完成)(1)解:将②代入①,得:3y32y14.解得:y1.把y1代入②,得:x4.x4,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y1.(2)由②,得:x134y.③ 将③代入①,得:2134y3y16.解得:y2.将y=2代入③,得:x5.x5,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y2.(⑵题需先进行恒等变形,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获得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所以教学中不必强求解答过程的统一,但要提出如何选择将哪个方程恒等变形、消去哪个未知数能使运算较为简单.让学生在解题中进行思考)

(教师在解完后要引导学生再次就解出的结果进行思考,判断它们是否是原方程组的解.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组解的含义以及学会检验方程组解的方法.)

2思考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⑴给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取个什么名字好? ⑵上面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⑶主要步骤有哪些?

⑷我们观察例题的解法会发现,我们在解方程组之前,首先要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特点,尽可能地选择变形后的方程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的方程变形,这是关键的一步.你认为选择未知数有何特点的方程变形好呢?

(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讨论过程中的独特想法,请学生小组的代表回答或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力求让学生能够回答出以下的要点,教师要板书要点,在学生回答时注意进行积极评价)1.在解上面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都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变形,即用含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另一个未变形的方程,从而由“二元”转化为“一元”,达到消元的目的.我们将这种方法叫代入消元法.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3.解上述方程组的步骤:

第一步:在已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程,将它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第二步:把此代数式代入没有变形的另一个方程中,可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第三步: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第四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回到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或变形后的方程(一般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第五步:把方程组的解表示出来.第六步:检验(口算或笔算在草稿纸上进行),即把求得的解代入每一个方程看是否成立.4.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尽量选取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是1的方程进行变形;若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都不是1,则选取系数的绝对值较小的方程变形.意图:进一步熟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熟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和过程,并能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进行检验.效果: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四环节:练习提高

内容:

1.教材随堂练习(在随堂练习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各个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可以不必强调解答过程统一.可能会出现整体代换的思想,若有条件可以提出,为下一课做点铺垫也可以)

2.补充练习: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3x2y7,①x2y4,①3x4y19,①(1)(2) ⑶x3(注意分数线有括号功

y0.②2xy3;②x2y3;②2能)

意图: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效果:通过练习,巩固和熟练了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师生相互交流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即把“二元”变为“一元”;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其主要步骤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便可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再将所求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便求出了一对未知数的值.即求得了方程组的解.意图:鼓励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加深对 “温故而知新” 的体会,知道“学而时习之”.效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7.2 2.解答习题7.1第3题 3.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教学设计反思

1.引入自然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上一小节的实际问题,比较一元一次方程的列法和解法,从而自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消元解法.2.探究有序

上一篇:国庆征文总汇下一篇:关于开展2018年度消防应急演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