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日记(精选10篇)
1、我发现了外婆的秘密——外婆学习上网了
2、我发现了活虾可以生吃(我发现了三文鱼可以生吃)
3、我发现了猪笼草的秘密
4、我发现了——用牙膏洗杯子会更干净
5、我发现了蚂蚁是个大力士
我发现了乒乓球的秘密(细心观察)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我也有过这样的发现,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那天,我和哥哥在后院打乒乓球,这个小小的乒乓球被我拿在手里,一用力,就凹进去了一块。哥哥说:“把它扔了吧!”我不肯,就把它放进口袋里了。
晚上,我用盆子装了一盆热水放在房间里,把那个被我捏扁的乒乓球放进盆里。我一直看着那个球,看它有什么变化。
十分钟过去了,那个球由原先的凹的很深,变成了只剩一点点就圆了,我继续耐心等待。
三十分钟过去了,我再去看那个球时,它已经变圆了,就像刚买来那样圆。我小心翼翼地将球拿起,生怕又把它捏扁了,我高兴极了,捧着球,好像捧着宝一般,奔出房间,来到客厅,对着正在看电视的哥哥说到:“看,我把早上那个凹进去的球用热水烫好了。”
我发现了当乒乓球凹进去时,是可以用热水来把它烫好的。所以,每当哥哥们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总是得意的告诉他们,这是我发现的,我为我的发现而感到骄傲。
我发现了蚂蚁是个大力士(细心观察)
我发现了蚂蚁的力气很大,能够搬起比它自己还要重10倍的东西,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力士。
那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发现一队蚂蚁大军从地板之间的缝隙中探出头来。我很奇怪,这队蚂蚁大军要干什么呢?好奇心促使我蹲下身子仔仔细细的观察它们。
这队蚂蚁大军在厨房里爬来爬去,终于在一堆熟米饭面前停了下来。哦,我明白了,它们是在这里找食物啊!可是,另一个问题又使我疑惑不解:这些熟米饭颗颗硕大而饱满,有些还是粘在一起的。这么大一堆米饭,它们怎么搬走呢?
正在我疑惑时,蚂蚁大军已经忙开了。只见一只只蚂蚁弯下身子,用头和身上的触角把米饭挪到自己的背上,顶起米饭往前走了。如果碰到粘在一起的米饭,就几只蚂蚁一起合作,有的用头顶,有的用触角抬,有的用背驮······不一会儿,这一大堆米饭就被蚂蚁军搬光了。我惊讶不已:这些放在手上一点分量都掂量不出来的小蚂蚁,居然能够搬起这么重的东西,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我还是不敢相信蚂蚁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我在厨房拿来一个面包,撕下一大块放在地上,等着蚂蚁来搬。我想:这么大一块面包,我看你们怎么搬得动?不一会儿,蚂蚁大军又来了。只见它们在面包上爬来爬去,好像在观察面包究竟有多大。观察完了,它们又用触角不断的跟同伴顶来顶去,好像在商量究竟应该怎么把这么大一块面包搬回去。不一会儿,蚂蚁们行动起来了。它们分别爬到面包的周围,用自己的头和触角用力顶,把面包的边上顶起来。第二批蚂蚁赶紧从被顶起来的地方爬进去,用背顶起面包往前走。它们分工合作,同心协力,终于把面包顶回家了。这时,我才真的相信的,蚂蚁真的是个大力士,能够搬起比自己种十倍的东西呢!
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只要你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就能发现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发现了蚂蚁是个大力士(细心观察)
“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我高兴得叫了起来,因为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电视上和书上都说,“蚂蚁是有名的大力士。别看它小,它可以搬动比自己重50倍的东西呢。”真的是这样吗?我半信半疑,决定好好的观察一下。
我来到院子里,发现了两只很小的蚂蚁。我便在 一旁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
这两只蚂蚁正在前进,它们不断的用触角传递信息。过了一会,它们的脚步似乎变得更快了。我向不远处一望,原来蚂蚁的目标是一只很大的绿头死苍蝇。看起来这只苍蝇的重量有蚂蚁重量的几百倍呢!它们怎么能抬得动这么重的东西呢?我心里很怀疑,继续观察着。不一会儿,两只小蚂蚁已经到了那只死苍蝇的身旁。他们俩又碰了一下触角,随后,一只蚂蚁转身离开了。我心想:那只蚂蚁大概是觉得自己搬不动,所以放弃了吧。另一只小蚂蚁站在死苍蝇的身上,一动也不动,好像在看守着这只死苍蝇似的„„
突然,一大群“蚂蚁兵”来了,算起来也有二三十只吧。这一大群“蚂蚁兵”一定是来抢食的。我心里暗暗的想。我又看了一会儿,只见这些蚂蚁一起把死苍蝇抬了起来,有一只似乎是领队的,走在最前面„„
过了一会儿,这些蚂蚁停了下来,他们均匀的围在死苍蝇的身边。第二批“蚂蚁兵”来了,它们和先来的换了班„„最后这只死苍蝇被蚂蚁们抬回蚂蚁洞里去了。
原来,蚂蚁力量大的秘密,其实就是团结一致的精神。
我发现了蚂蚁摔不死的秘密(细心观察)
在我快乐的童年里,有许多发现,尽管不是惊天动地,但是我依然感到十分兴奋,毕竟我自己发现的嘛!其中有这么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我坐在座位上看书。忽然,我觉得手上好像有什么小东西在爬。我一看,原来是只小蚂蚁,不知怎么的,我的好奇心被这只普通的小蚂蚁勾了起来。我仔细地观察这只小蚂蚁:身体分3节,胸部有3对足,头上还有触角。我让它爬到了桌子上。这时,它向桌子边沿的一根铅笔爬去,不小心滑了一下,这只小蚂蚁摔了下去。不好,桌子这么高,蚂蚁又没有降落伞,它一定会死的!我急忙顺着桌子望去,小蚂蚁竟然平安无事地降落在地上。这是怎么回事?它真的没死吗?我揉了揉双眼,当确定自己没看错时,我更加不解了,为什么蚂蚁从那么高的桌子上摔下来不会死呢?
回到家后,我又找来了一只蚂蚁做实验,将它从高处扔下去。蚂蚁摇摇晃晃地降落在地上,我仔细一看,它依然毫发无损。我左思右想,也没想出原因来。带着疑问,我询问了知识渊博的爸爸。爸爸微笑着说:“你自己去查查资料呀!”
“对呀!”我急忙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的重量轻,当它从高处落下来时,会随着空气中的风慢慢降落,所以到达地面时才会安然无恙。
生活中的发现让我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事,而且还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只要你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它。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细心观察)
星期天的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摆弄着爷爷的“宝贝花草”。忽然,看到一只蜗牛缓缓地爬上了叶子。“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便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实验一下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采取“用各种食物实验的方法”来测验蜗牛。我先找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它们大概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见每只蜗牛都选择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对于别的食物却闻也不闻,不大会儿,白菜叶子便给它们吃光了,这下可以断定,蜗牛是大害虫。
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于是,我把一片白菜叶子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可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子,再拿来一片和树叶差不多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两片叶子的大小差不多,这下蜗牛的眼睛可派不上用场啦!只见它用小触手左边碰碰,右边碰碰,很快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子了。这下,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蜗牛的大触手有眼睛的作用,小触手有鼻子的作用。
——读《卡梅隆说细节》有感
你知道卡梅隆是谁吗?他是一个导演,拍过《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听到这些电影的名字,感觉很熟悉吧!对,不错,这两部电影就是卡梅隆导演拍的。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卡梅隆说细节》,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感动。
《卡梅隆说细节》讲的是:2012年5月6日,央视记者柴静专访了世界知名导演卡梅隆。一个观众给他写了一封信:实际上,那天晚上的星空并不是电影中的样子。收到信仔细地读完后,卡梅隆回信说:好吧,你就把那天的心空图给我复原,会出来给我看看。后来,在3D版的影片里,卡梅隆原原本本地再现还原了当天的真实星空图。
卡梅隆导演真是说到做到。他说过了:“哪怕是做一个瓶子,一把椅子,一个花篮,一本书,用不用心都是可以看出来的,它不允许自己不用心,他要做到极致。”我觉得,卡梅隆导演是一个自觉的人,细心做好每一件事的人。今天,我觉得我就做了一件和卡梅隆导演恰恰相反的事情。老师让我们收作业,我收了作业之后,其他组的同学有些没交作业,我没有把名字登记起来,结果被老师大骂。
通过这件事,让我知道:做每一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力去做了,别人是能感受得到的。能让别人感受,离成功自然也就不远。
精心
耐心
典型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三大件”。尤其是典型人物的报道,担负着“典型引路”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孝感日报》相继推出了何家坤、严大平、田强、曾凤珍、吴和平等一批人物典型报道,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与宣传效果。笔者有幸参与报道的体会是,除了一些常识和基本功之外,具备“三心”――细心、精心、耐心,对写好一篇典型人物报道至关重要。
细心准备 深入采访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说:“采访前宁可准备过头,而不要准备不足。”如果接到典型人物采访任务,并有这个人物的简要资料,一定要好好研读资料,对人物有个大概印象,并利用网络,对报道对象的行业背景有基本的熟悉度,脑海中形成初步采访的提问。如遇突发情况,任务紧,且要立即推出人物报道,细心深入的采访尤其显得重要。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先进人物典型报道的“米”,就是记者深入采访得来的细致全面的素材。素材的全面与否,决定着报道的成败。作为记者要舍得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收集第一手材料。
首要的一步,走近第一现场,采访当事人。要善于观察。从人物的服饰、举止神态,到周围的环境及有关事物,都要用眼睛细细捕捉。饱含真情,拉家常般,循循善诱,想方设法掏出报道对象心窝里的话来。
除了采访报道对象,其次还要遍访其周围的人。典型人物的生活工作中总有一些关系或远或近的关系人,要尽最大可能地采访到关系人。在实际采访中,有时会发现周围人的叙述多是大同小异的。这时,不可轻易放弃,要“同中求异”,抓住不同点,穷追猛打,深挖细掘。
典型报道中,有些典型人物重病或过世,无法也不可能面对面采访报道对象。要想完成报道,展示主人公精神,很大程度就得依赖对其周围人的采访,诸如亲人、邻居、现任或以往同事等。比如《“苕警察”吴和平》的报道。我们接到线索时,吴和平已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第一主人公缺席,只能从与他有关系的人身上突破。我们去医院去他家里采访了吴和平的妻子、子女,去向阳社区、北池社区、季庙村、书院街派出所,找寻吴和平的朋友、现任同事,甚至10多年前的同事。采访过程中,因为事出突然,加上时间久了,不少被采访对象只有反复几句概念似的评语。要如何突破,采访到细节?记者抓住各自评述中不同的一两个词,让他们从这一两个词引申开来。比如认真,就讲认真的故事,清廉,就说清廉的故事。各个侧重,一点点汇聚,大致呈现出吴和平的人生历程、精神品质。
精心构思 打磨成品
采访结束后,就进入到写作程序。大到如何取材、提炼主题、结构,小到语言运用等,都需要精心构思,慢慢打磨。
首先要提炼主题。典型宣传要体现时代性,立足个性,选准角度,写活“这一个”;忌脸谱化、概念化、千人一面。个性是典型的生命。
比如,支教生何家坤的报道。支教生何其多,他有何特点?原来带着父亲去支教,这就和其他支教生区别开来,共性中显出个性。提炼主题时,我们采访报道组紧扣“支教”两个关键眼,“带着父亲去支教”,标题稍显平淡,我们改“带”为“背”,取“背”的延伸义:背负、承当、担负。于是,“背着父亲去支教”,一个尽忠尽孝,有担当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其次选材。主题确定了,就要选材。素材准备充分,选择的余地就大。素材很多,但并不是都需要,要根据主题对第一手材料进行精心的辨析、判断和选择。穆青曾说过:“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活泼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细节运用,才能使典型人物“立”。可以说,只要有几个与主题有关的细节故事,一篇人物典型差不多就成功了。通过主题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典型人物,读者更易接受,觉得典型人物可亲可近可学。这也达到了我们宣传典型报道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见贤思齐,而不是敬而远之。在故事的表现上,适当运用情景再现,还原现场,文章更具感染力。在典型写作中,除了挖掘闪光点,还要如实反映人物的“原生态”。忌“高大全”、“神像式”描写,不要故意回避典型人物的缺点。人无完人,适度的缺点、不完美,更显人物真实、可信。
再次结构和语言。结构上,我们一般采取三段式,也有两段式、四段式。从审美和比例角度讲,三段式更适合,显得文章体例均衡。语言,提倡“白描式”写法,寥寥几笔,神韵顿出。简洁明快,语句短促有力。
耐心关注 跟踪报道
典型人物报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篇主题通讯,能产生大的社会效应和宣传效果,需要一个长期关注的过程。
笔者以为,做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像连续剧或连载小说那样来打造,进行不间断的动态跟踪报道。不间断的时间,可以很近,也可以隔一些日子,总体来说,保持在典型宣传热度、关注度比较密集的时间段。
做跟踪报道,除了上面说的为达到宣传效果、社会影响,也与受众的猎奇心理有关。通过一次人物报道,读者会继续关心主人公之后的生活经历如何?他的精神、品质仍保持吗?政府、社会对典型人物如何看待、对待?良好的正面互动与响应,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主旋律与正能量的弘扬与传播。
一次人物报道,并不是盖棺论定了。时间在流逝,事态在发展变动。记者要随时处于进行时状态。倘若报道对象又有了新的新闻,还可以跟进补充,或者换角度深度报道。比如“弃考捐髓”大学生田强的报道,我们从2011年7月至9月,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关注,发了13篇稿子,其中两篇主题报道。再如何家坤的报道,2009年12月13日,我们首发推出主题通讯《背着父亲去资教》,之后又连续推出《尽孝尽责显本色》、《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两篇深度报道,以及配发两篇评论和图片。这样跟踪连续性、组合方式多样化的报道,引发强烈反响。我报首发何家坤的报道后,《中国教育报》、《中国人事报》、《湖北日报》及20余家网站都进行了转载报道。何家坤也随着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北京、沈阳、南京等6地进行事迹报告,获得“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孝感市杰出青年”特别奖。
从受众角度说,跟踪连续性的人物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比重新塑造一个典型人物要更容易吸引受众眼球,也更能充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用心感受
—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心得
今年寒假,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由甘肃省体育局组织的“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师资培训”,聆听了来自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邢文华、李林、郑晓洪鸿、宋雯、尹军、王美以及西北师范大学几位教授的精彩授课,引发了我对体育教育更高、更深层次的思考。一次次的与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让我耳目一新,受到了相当大的启发,心灵受到了很大震动。总而言之,这次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最新的最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此外我们还专门学习了“中央7号文件”精神,了解了“中央7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清楚了“中央7号文件”解决了当前学校体育若干问题,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南,是我国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政策保障。通过培训,我感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下面就本次培训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总结。
一、转变角色,进入学习状态
这次培训的内容围绕“学校体育热点”、“健美操”、“集体舞”、“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体能训练”、“体育游戏”、“少儿训练方法”、“田径”、“球类”等项目进行理论加实践的讲授。在培训期间,我转变了角色,由教师变为学员,严格遵守培训时间,认真听课、训练,做了很多的笔记。在与专家教授对话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教给学生那些知识只是杯水车薪,大量先进的科学的练习、训练方法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给自己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聆听讲座,不断提升完善
本次培训共有160名学员,来自全省十多个市、县。在培训中,我聆听了许多关于体育理论、体育技能、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包括北京体育大学原副校长邢文华教授在内的名家们精彩的论述、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尽显大家风范。
他们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现代体育、竞技体育科学理论进行精辟的阐述,拨开了我平时在训练和教学中的迷雾,是我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三、拓宽视野,更新陈旧观念
总结7天来的学习培训,我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教学与训练以及对体育概念的认识,有以下几点收获:
1.转变教师观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书匠”式的教师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转向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培养、训练、评价学生。因此,我们要更多的思考专家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终生体育”和“中央7号文件”中提出的“怎样确保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怎样有效地丰富阳光体育活动”、“怎样有创意的挖掘和开发传统项目传统教材”、“怎样实施确保新课程,上好体育课、训练课”、“怎样当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体育老师”等问题。
2.转变学生观念。我们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有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一些体育项目、体育技能和技术可能不如学生,那就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的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3.转变教学观。通过此次培训,是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我们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也不能为了成绩而教书,要善于分析和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反思和提示自己要积极进取、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改变自己、反思自己、提高自己,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终身体育活动”,要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并且要灌输学生们终身体育的先进思想。学生掌握了锻炼方法,可以自己获得健康,将终生受益。此外,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重新认识了”中央七号文件”,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科学的业余训练方法与手段。通过老师的举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
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我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和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
第二,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知识是财富,人生旅程是财富,教学经验、过程与感悟更是财富。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瞧,我这个粗心鬼又来了。“咦,我的鞋子呢?那是过年时,妈妈给我买的,明明记得我把它放到鞋盒里了,然后放到我的床底下了,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呢?”
“我就不信找不到。”于是,我满屋子翻,每个鞋盒都不放过,气死我也,竟然找不到,看来得搬救兵了。我大声喊道:“妈,我过年时穿的那双鞋子呢?”妈妈回答:“不是你放的吗?”我焦急地对妈妈说:“哎呀我忘记放哪了,只记得放到鞋盒里,然后放到我的床底下了。”于是妈妈就过来帮我找了。
过了一会,妈妈问我:“是不是这双?”我高兴地跑过去一看,“就是这双,嘻嘻,总算找到了。”妈妈说:“你这孩子,太粗心了,连自己的鞋都不知道放哪。”我问妈妈怎么找到的?“妈妈告诉我:“我知道你呀喜欢把鞋放到床底下,你的床底下没有,那肯定在我的床底下了。”“妈,你真厉害。”我调皮地朝妈妈说。妈妈却说:“厉害啥呀,只不过是看到你总该把鞋踢到床底下罢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才知道妈妈对于我这么一点点小习惯,竟然都如此清楚,妈妈真的太细心了。
“妈,我的那个皮筋你看到了吗?”正在做饭的妈妈回答:“我那天好像看到你扔到客厅的墙角边了你去看看有没有?”我跑到墙角一看还真在。
“妈,我的书包呢?”“在你的自行车上呢。”“妈,咱家的剪子呢?”“你去阳台看看有没有。”“妈,咱家的电动车钥匙呢?”“那不是在桌子上吗,你自己放的都忘了。怎么这么粗心,什么都问我,我怎么会全知道呢,真是的,你这孩子。”妈妈略带着不耐烦地说。我却嘿嘿的笑了笑。
“妈,我的……东西在哪呢?”这句话尽管妈妈听烦了,但同时也听习惯了,谁让我如此粗心大意呢,好丢三落四。不过幸好我有一位如此细心的妈妈,东西也不至于全找不到了。
外婆对我很细心,有一次,我准备和小舅舅去山上捡核桃,刚出门,外婆就喊道:“晨晨,外面有点冷,我给你找件外套带上。”“不用了。”说完,我飞快了跑了出去。
到了山里,一点太阳也没有,一阵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双手抱紧,捡核桃的兴致也被这凉风吹得没有了。正在这时,我远远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山下爬上来,走近些才看清楚是外婆,只见外婆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她看见我,气喘吁吁地说:“快……快把衣服穿上,冻坏了吧!”她一边说一边给我穿衣服,用微微发抖的手给我把纽扣,扣好了,顿时,我感到暖和多了,外婆对我可真好,要不是外婆这样细心,我就又得感冒了。想到这里,我轻轻抱住了外婆,外婆摸摸我的头,笑咪咪地说:“这丫头,冻坏了吧!来,外婆给你捂一捂。”听了外婆的话,我把外婆抱得更紧了。
暑假里,我读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懂得了很多道理。
“没头脑”因为做事粗心, 才导致丢三落四。比如没头脑走后又来了,说“我把书包忘了”。他一边脱帽子手套,一边进屋找书包。走了。他又进来了说;“对不起,我把帽子忘了。他进屋找回帽子,又把书包给落下了。没头脑就是这么个没头脑。我有时也会因粗心而犯一些低级小学生作文大全
有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只顾着看卷子,没有听到老师说作文写黑板上的题,不要写卷子上的题。结果快到下课时我才发现,这让我一下子惊出了一头汗,立刻六神无主起来,只好慌里慌张重新写,结果那次作文只写了一半就收卷子下课了。
第二天一上课,老师就板着脸进了教室,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我们没考好,教室里立刻就安静下来了。当老师把卷子发给我时,我小心地把卷子挪到我跟前,可是我又不敢看,我知道我的.成绩不会怎样。我看了看四周的同学们,我发现没有在意我时,我才轻轻地打开了卷子,65分。当时,我伤心极了,真想找个地方哭一场。那天我一直没能高兴起来。
这次考试对我触动很大,考试一定要认真,不敢粗心大意,就是做别的事也一定不能粗心,粗心就要犯错误,就会让自己后悔。
从那以后,考试时我再也没敢粗心了。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看每一道题,特别是作文题,一定要看明白了再写。当然,我再也没考过65分,都是90分以上了。
去年四月,我报名参加了张家港市教育局组织第一轮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请来了多位专家为我们开设了多场讲座。每一次讲座都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不时引起大家开怀大笑和热烈掌声,并促使我们静静思考教育的真谛,这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有着很大影响。是啊,一个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得有远大理想,终生服务教育事业的恒心,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习惯。其次应该真诚地善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诚心、耐心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刻苦专研教学方法、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参加那次培训以后,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师的爱心决定教育的成败,特别对一些后进生,更需要细心呵护。
(1)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怎样让后进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安排座位,我注意了好中差的搭配,;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发言优先权就归属他们;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特殊家庭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2)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和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后进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例如,我在班级开展一场乒乓球比赛活动,故意推选了班中两位爱打乒乓球的后进生为代表,让他们组织。结果,他俩胜利地完成了我交给他们的任务。同学们从此对他俩刮目相看。也就从这次活动后,他们找回了自我,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捣乱、违纪,学习比以前主动了,家作及时完成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实践证明,这种委任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培训时间:2013年12月12日 培训地点:远教室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主 持 人:
培训内容:
六、耐心细心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过程:
六 耐心细心
一、胜任特征说明
耐心是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的一种状态;也指不急躁、不厌烦的性格。有耐心的人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繁琐无聊的事,耐心与人的意志力、心理韧性有关。
细心有时也作心细,指一个人的心思周密。细心的人一般较善于观察,可能会留意一些别人未曾注意到细节或者其他信息。
这两种品质相伴而生,但又不完全相同。较强的耐心可能给人提供更大的机会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细心地品质也有助于培养人的耐心。
二、评估方法
你是一个细心的教师吗?你是一个有耐心的教师吗?
三、相关情景
细心和耐心是人们迈向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对于同样的学生,细心、耐心的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学习特点、性格特点等等,有效地帮助其成就未来;相反,粗心、急躁的教师就可能会忽视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1、情景一
案例:某女生与同学格格不入,卫生差、打架并属于学困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拿同学的钱上网。
教师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该有厌烦情绪,应反思讲解速度是否过快,尝试多种讲解方法,不厌其烦知道理解为止。
(3)解决策略之三
先纠正不良学习习惯,让其上课听讲,观察学习表现,了解其他学科学习情况,寻找症结(学习态度还是学习障碍),对症下药。
四、解决策略的辨析
1、不合适的解决方式
①、因为孩子的调皮,或者说得更严重一点叫作顽固,就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的话,我们的教育就显得太过悲哀了。
②、我种做法的初衷是为了分清家长和教师各自所担负的责任。
③、认识到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但同时你对这种差异的处理方式却是需要再作斟酌的。
2、进步的解决方法
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很多教师都会耐心教导,帮助其改正,只是各自具体的方法可能不尽相同。
②、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建议小林的家长赶快报警,然后召集邻里乡亲一块儿去把小林找回来,却没有提到找回小林后该怎么办。
③、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来为其讲解,同时要考虑到讲解的速度是不是过快了,以及其他一些可能影响到学生理解的因素。
3、恰当的解决方法
①、从问题本身获取需要的各种信息,不应该从问题本身寻找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②、考虑问题很周全,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③、抓住其中的细节,多方面考虑,而不仅仅是“耐心地讲解”。
五、指导建议
1、不合适的解决方式指导建议
【细心日记】推荐阅读:
细心工作的范文05-25
细心认真工作感悟10-21
形容细心的词语12-27
细心的寓言故事07-07
小学作文细心的妈妈12-02
细心的名言有哪些12-16
爱心、细心、耐心-班主任工作工作总结12-02
单位员工工作不细心丢三落四的检讨书07-07
五年级日记:春游日记05-28
做作业日记300字日记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