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目标
《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这里我们列出的情感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也就是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这些是我们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应该发展的情感。其实,情感态度也包括一些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等。这些是教师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
兴趣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很多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一直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与学习兴趣很相近的另一个情感因素是动机,但很多人对外语学习动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早期的研究把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如果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是为了实际需要如就业等,这种动机就是工具型动机。也就是说,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主要是为了日后工作或生活的需要。如果学习者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是因为他们对目的语及目的语所在文化社团感兴趣,而且向往有朝一日能被该社团接受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即与之融合为一体,那么这种学习动机就是融合型动机。
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则是来自于外界影响,如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虽然外在动机也有利于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机的作用。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较长,是语言学习取得长远成就的重要前提。
外语学习者除了有兴趣和动机以外,还需要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英语与汉语有很多区别。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在初学阶段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学习者必须具有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要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
当今社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目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任务之一。很多外语学习活动需要学生相互合作,而合作又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
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也是青少年应该积极培养和发展的情感态度。祖国意识指了解祖国、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的精神等情感因素。国际视野指胸怀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的精神。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面对语言、语言学习者以及他们的认知和情感特点,还要考虑到语言学习中的人际关系。语言学习和使用都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因为这种交往过程就是从自我走向他人的过程,所以与情感密切相关。
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当今的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且这些人际关系时时刻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
除了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因素。过度焦虑可能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产生焦虑的原因现在还不太清楚,但多数情况下,学习者的焦虑与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个人受到的伤害)以及周围人的态度有关。焦虑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焦虑导致紧张和害怕,紧张和害怕浪费精力和注意力。这样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就相对减少,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加导致焦虑的可能性。焦虑也许是认知与情感相互影响的最好例证。虽然焦虑影响语言学习,但它是可以克服的。
与焦虑类似的一个情感因素是抑制
一、情感引发的思考, 重在牵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列为基础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深入推进, 情感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不在陌生。由于受传统的社会及教育理念、国内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迟缓, 课程体系建设及教育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情感领域的教育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情感目标的实现不尽人意, 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情感目标的实践研究更是缺乏。俗话说“不疏则堵”, 人的情感亦是如此。因此, 我注重在课堂上情感教学, 以情感人、以情牵引, 引发学生思考, 疏导学生思路, 重在指导学生学习。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 我就创设问题情景, 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 再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指引学生“借助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独立学习,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找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同与不同, 从而实现“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 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的情感目标。
二、态度端正的体现, 贵在护航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所在。再有, 由兴趣激发而带来的愉悦情绪体验持之以恒就会衍变为一种情感, 这种情感必然会让人表现出对事物一种稳定的反映和表现,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态度, 而这种态度得以端正的体现, 无疑是对情感目标的实现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价值实现的途径, 成在多元
(一) 挖掘利用情感资源
“OECD-CERI学习科学第一会议纪要”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儿童时期具有的情绪能力, 而不是他们的IQ, 是他们以后生活中能否成功的最好预示。”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就必然要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有良好的情绪。因此, 我通过再现生活情境或创设问题情境, 充分挖掘和利用情感资源, 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 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 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 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 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 学习《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 我结合日常生活碰到的现象来学习新知, 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 认识射线时, 我采用认和画两步进行。第一步, 整体感知射线, 用课件出示在生活中见到过的现象“汽车尾灯灯光、手电筒光”等, 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有什么发现?”, 然后提问“光线从哪里射出来的?”并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有无穷的能量, 而且没有障碍, 它可以射多远?有没有尽头?”第二步, 通过观察和画, 借助学具“直尺”通过画射线建立表象, 深入认识和掌握射线的特征, 构建数学概念。在本节课的后续教学时, 我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级规律的自主探究, 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时, 出示比较“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表格, 提出操作要求, 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出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受益匪浅, 极大地激发学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实现了情感态度目标。
(二) 切实达成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理念的带领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性可以带给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而成就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与保持。由此可见, 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策略的实施必须考虑到跟其他目标的关系, 要注意该策略的有效性问题。因此, 要实现情感目标的落实, 必须将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机融合, 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如课堂时间的安排、教材内容的适应性、教学具的充分准备、学法指导细节问题等。
(三) 合理利用技术装备
时代在前进, 社会在进步, 科技在发展, 我们的教育手段也在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因此, 在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我特别关注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 包括科技的进步, 观念的更新以及学生的学情变化等, 依据这些进行课堂教学, 合理地利用技术装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 充分利用“实物展示仪”的展示功能, 将一个刻度清晰、对比度分明的量角器放在展台上,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量角器, 同时观察自己手中的量角器, 给学生一个观察与发现的时空, 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和认识量角器。在学生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之后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量角, 充分利用展台的作用, 直观操作演示, 互动交流量角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学生正确地掌握了量角的方法, 逐步克服了量角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从而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
(四)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联系现实生活, 即教学内容要接近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经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 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 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教学就会越有效。怎样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呢?我采用的办法就是创设“生活真实”问题情境, 创设“生活真实”问题情境, 就是使学生所学书本知识与个人生活经历之间建立一种认知联系, 巧妙创设与书本知识有联系的生活实际问题, 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景之中, 让学生探究学习从“生活情境”开始。例如, 我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 创设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比万大的数的情景, 如“重庆市人口、报纸上出现的数据”等, 以此为契机, 激发学生探究认、读亿以内的数, 从而深入理解亿以内的数并掌握其读法。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化简”书本知识, 下最深的功夫去研究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借助鲜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巧妙的办法能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深入地理解和认知, 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综上所述, 通过深入教学实践, 采用情感牵引, 拉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距离, 重视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得到愉悦的成功体验, 学习数学的兴趣增浓, 而且态度端正, 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改善。同时, 我还采取了多种途径去实现情感目标,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大多数学生能比较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增强。可以说, “情感牵引, 态度护航, 追求价值目标”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而发展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苏寿桐先生曾这样评价历史的功能:首先在于它对道德教育的作用;其次它还有资政功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功能,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加深涵养的功能等,对于国民素质有极大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教学中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須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以史为鉴,用学到的历史来指导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能够感悟生活,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等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加深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究竟应怎样落实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要确立新课程教育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时机,联系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于孙中山的生平资料,了解孙中山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一生的历史,使学生感悟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讲解旧三民主义指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结果大都失败后没有放弃,而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优良品质。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发展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主要有材料、图片、视频等。如:在讲抗日战争时可给学生展示日本侵华的一些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时,观看相关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看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且要看到他们为救国而展现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用自己的立场说话。师生之间互相接纳、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与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勇于发言、勇于思考。
四、教师需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中教师使用规范、恰当的教学语言,使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语言,使用文学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同时教师使用教学语言时必须饱含充沛的情感,使教学语言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的价值导向。
摘 要: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也是语文学习超越工具性,达到意识层面,实现塑造灵魂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更新教学方式,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36-02
一、语文教师要更新三种观念,树立三种意识
1、更新“知识权威”型教师观,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在当下网络媒体高度发达,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可能比教师更快、更多,但他们心理、智力等都正处在发展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作为教师,理应比学生知道的更多,理解的更深,判断的更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心底敬重自己的老师,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
2、更新“以考为本”教学观,树立全面育人意识
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也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是这一观念的落实。我们宁愿少培养一个语文考试的“尖子生”,也要多培养一批明理诚信,感恩图报,积极上进的的好公民。
3、更新学生观,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
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之中。当我们对这几句话有了正确的理解之后,就知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些什么。从而真正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二、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1、潜心研究课文,找准学生“兴奋点”,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没有情感参与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失败的。就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而言,有的以生动有趣见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激情四射取胜,如《雷电颂》;有的以雄辩滔滔为尊,如《孟子二章》。所有篇目无不特色鲜明,符合青少年学生心理成长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仔细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心理状况和已有生活、情感体验,找准“兴奋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情感参与,丰富学生情感世界。
2、将课堂还给学生,创设良好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用心倾听学生
教师讲的过多,就剥夺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权利,教师要做一名倾听者和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需要适当安排一些合作学习内容。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一些人和事的态度、看法以及自己所秉持的思想、观念才能一览无余展示出来,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会与学生对话,走进学生内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学生誉为思想的“助产妇”,他的教学活动几乎全部以对话的方式展开,通过不断地引导、启发,学生最终自己找到了真理,获得了知识。苏格拉底的作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我们既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和学生对话,要俯下身子,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走进学生内心,帮他们剔除心灵中的杂草,为他们的扫除心灵中的污秽,在心田中撒播下美德的种子,让阳光和雨露滋润它们成长。
三、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创新学习方式
1、心安排、认真扎实地搞好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多渠道收集资料,正确使用工具书,调查走访,设疑释疑等等。同时,预习环节做好了,许多知识学生在自学中已经获得,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2、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情节结构,把握好人物性格,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剧组,让他们将课文改写成剧本,分配好角色,先进行了排练,然后用二节课时间进行了汇报演出,这堂课尽管花了时间,费了力气,但教学效果非常好,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进来,积极性空前高涨,后来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这是他们上过的最有趣的一堂语文课,永远也还会忘记。通过这样的活动,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创新课后作业形式,多布置一些综合实践型作业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其实课文也是个引子,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多布置一些饶有趣味的综合实践作业。如学习童年趣事这一单元内容,让学生回去后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一件他们自己童年的趣事,第二天在课堂上复述,让学生感受不同年代生活的差异与童年的美好;学习保护动物这一主题单元,让每位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我愿变作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动物的乐与悲。通过这些活动,语文学习变得妙趣横生,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4、认真对待综合性学习和作文教学,做好写前指导和作文讲评
综合性学习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效果往往比单纯的讲、练要好的多。而要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情感积淀,反之也可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作文教学的根基,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积淀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有话可写,才能将文章写好。布置作文题目时,要认真思考,所出的题目必须是学生能驾驭得了的,是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并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构思,做到主题集中、特色鲜明。在讲评作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写作构思和得与失,教师再给出建议,如何将文章写得更好。作文是学生袒露心胸的舞台,抓好作文教学,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环节。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于其隐涵性和难以检测性,为其落实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我们仍可以通过观察法,情景模拟法,家访,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检测。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永远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为政治科的教学确立了新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一大亮点,而如何落实、怎样落实却往往是被我们所忽略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生成功20%归于智力因素,而80%决定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又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基础性的动力调节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认识到,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落实其他两个目标有着锦上添花之妙用,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下面将围绕着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充分尊重、信任、关爱学生。
政治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要充分认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创造性及自我表现的重要性,关爱学生生命个体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及家庭基本情况,师生才能更好地相互了解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合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思想会更活跃,心灵沟通与交流会更深入。因此,教育呼唤平等意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良好的隐性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时它比显性课程更为有力。我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五课的“劳动和就业”这一目时,先以谈心交流的方式,请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状况,谈谈对下岗再就业的真实感受。班上有位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男生,前几年母亲又下岗了,只好以替人看管自行车谋生,生活特别艰苦。当这位学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时,许多学生替他担心,害怕他的观点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时,老师却以同情心予以接纳,并对这位学生产生这样的感受予以理解,然后引出“国家为什么要实行下岗再就业制度”和“国家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下岗职工的生活”等问题,从大处着眼进行引导与对话,使学生明确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利用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与对话,并加以理性引导,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实践证明,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共同发展。二.创设情境,以境促情,实现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尽量创设贴近学生心灵的典型情境使其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让学生乐学、爱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境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一课的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目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1998年夏季发生的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灾,人民解放军奋力抗洪的场面,感受人民政权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播放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国庆阅兵的一幕幕感人的壮观场景,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使同学们在生动的情境中得到认识升华、情感共鸣。
又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天价酒席现身饭店”与“一个亿万富翁的简朴家庭生活”这样两则材料,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或家庭消费的实际展开讨论,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可适时地呈现如下问题以引起互动:为什么会产生挥霍浪费的现象?浪费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扩大内需和家庭消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举措?这样的问题会有效的引领学生的合作互动方向。当学生由于认知失衡,出现片面理解时,教师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预期消费与超前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过苦日子、奢侈挥霍的关系”的辩论,以此构建适度消费、科学消费、艰苦奋斗的意义。同时推出扩展性问题:饭店推出“打包”措施有什么意义?学校为什么对学生的穿着打扮作出一些规定?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合作互动向更深层次迈进。转
三.注重方法,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产生于教学目标,又服务于教学目标。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采用基于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的方法等,倡导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比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这无疑给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指导。
如,在讲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这个问题时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金钱观的教育。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最终有一天会消亡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开始是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历史上有用布帛、贝、羊、石头、蛇等物作一般等价物,现在,我国的汉字中与商品交换有关的字是用贝旁的),这中间过程里,每一次发展都解决了前者的矛盾,但也同时带来了新的矛盾,最后,客观上需要一种商品固定地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个“幸运儿”历史地落在了金银身上,金银本来也是普通商品,只不过由于它具有充当货币材料的优点而成了“幸运儿”,就象朱元璋本来也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后来身上披了黄袍而成了不一般的人,成为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皇帝了。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金银和其他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一样都是一般等价物而已,是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已。因为人们是用它来作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需要的是对方的商品(商品--货币--商品 正如男--媒人--女 男女搞对象一样,需要个媒人,他们需要娶的是对方而不是媒人)。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金钱,它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已。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再如,在讲《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时,可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教育。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劳动者应该是企事业等单位的主人。但据普遍反映,广大职工特别是公有单位的职工并没有主人翁的感觉和意识,这是为什么呢?
在一个家庭,家庭里的成员都有主人的感觉,人人为这个家庭着想,可是在单位里为什么就不能呢?卫生问题,在家里,搞得干干净净,可见到单位里卫生差,熟视无暏。这是因为大家没有主人的意识。
其实,主人地位是由其权利和义务构成并通过其实现权利和义务来表现出来的。当一个人享受一定权利的时候,他会把这个单位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她,呵护她,反之,人们不会爱她的,甚至有人故意破坏她。比如,有的学生故意破坏学校公物,我问他们,为什么在破坏学校公物呢?你在家里是这样的吗?他们的回答,大都是,学校又不是我家!学校把我的钱收许多去了,还在伙食上剥削我们!如此等等!在管理上,当要求大家尽义务和责任的时候,口号是“单位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当享受权利时,那就怕你把单位当自己家了,恨不得这个单位是自己一个人的家!这样的管理,广大职工会有主人的地位吗?广大职工会有积极性尽义务吗?这样的管理,大家只有感到自己是“仆人”的地位,根本没有主人地位,所以主人意识也就难以存在了!那就容易解释人们的种种心态了!
四、聚集榜样人物,展示榜样风采。
范坝初级中学
陈文宗
在专题中了解到,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因素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几个专题的学习,我知道要鼓励学生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形成和谐健康向上的人格。通过学习英语教程,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在相关专题的培训中,我还学习到了情感态度的五级目标,他们分别是: 第一,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第二,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第三,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英英语进行表达。
第四,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五,能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乐于接触英语歌曲、读物等。第六,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第七,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请教,勇于克服困难。
第八,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
第九,对祖国问哈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具有初步的国际理解意识。
情感态度与英语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表现在,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另外,情感态度对英语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又有着重要的影响,某些情感态度,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等,不仅与英语学习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英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条件。情感态度有双重作用,它们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而且就是学生本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创造条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情感态度,如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可以转化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之中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中,特别是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等情感品质,它们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还具有其它多种功能。只有利用积极的情感态度来营造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人性化的学习环境里学习,学生才会学得最好。
总和我们所学的专题,我总结了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情感气氛。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和谐愉快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他们常常是由于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而爱上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向学生倾注全部的爱,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前提。学生对老师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关注,哪怕是一次详尽的辅导,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鼓励的眼神,一抹微笑都会把鼓励、期盼、等待、肯定与赞扬传达给学生,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不以权威和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讲英语。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你真心真意地爱学生,认真负责地做好教学工作,他们必然向你回报以信赖和尊敬,自觉地形成学好英语的信心和意志。以下是我的情感态度教学设计: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册第十单元Section A 1a,1b and 1c(教材P59)
教材和学情分析:本单元以生活目标为话题,谈论理想和未来打算。通过谈论自己和他人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方法和途径,同事学习并运用“be going to be”和 “be going to do”的句型结构来表达将要发生的事情,理想、计划和打算,以及如何为实现理想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等。引导学生运用“be going to do” 和be going to be”的结构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实现的方法。重点词汇:
programmer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 foreign act。。20多个职业名称。2 重点短语:
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 programmer grow up take acting lessons等10余个短语重点句型:
1.“be going to do”和“be going to be” 结构。2.以what how引导的表示将来的特殊疑问句。
情感目标: 该部分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是学生成长中比较关心的话题,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 具:mp3, 图片,多媒体展示动画情景。教学突破:学生通过例句示范以多种方式练习;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在课后练习巩固知识。
课 时:一课时(45分钟)教学步骤:
Step1、Warming Up(热身运动)1 duty report(小喇叭报道)2 Just for three minutes(3分钟问答PK)3 Vocabulary review(动动更健康)Step
2、lead in(导入)学生对话演示 Step3、Self –learning(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本1a和1b,自主理解1a中的词汇和1b中的短语并进行左右连连看。dream Actioncomputer programmer take acting lession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study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practice basketball player actor study math really hard pilot English teacher 思考:如果想当一名pilot(飞行员)应该采取啥行动? 如果想当一名English teacher(英语老师),应该采取啥行动? 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编对话。
Step
4、group-discussion 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1b和1c的意思并划出关键句型和重点短语。2 根据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完成以下句型展示训练。
Step
5、Show(展示互动)1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提示完成演示内容。2根据提示编对话,小组活动。
A:当李明长大了他打算当什么? A:当刘鹏的妹妹长大了打算当什么? B:他打算当一名演员。B:她打算当一名外语老师。A:他打算怎么去做? A:他打算怎么做? B:他打算上表演课。B:她打算努力学英语 Step6、Conclusion(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几个重点词汇和短语;探讨了如何用英语描述自己和别人的理想,以及如何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主要运用了以下句型: be going to be 打算当„„.be going to do sth 打算做某事 学生之间 进行互相自由问答 7分钟左右,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在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组织教学的基础, 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载体, 离开了知识和技能目标而空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也不会实现预期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桥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在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 而离开了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将难以实现。可见, 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才能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所以, 教学中为突现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刻意淡化知识, 甚至不讲知识, 轻过程与方法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也是十分有害的, 这不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在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有目的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调动学生的“情商”,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情”便油然而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从而自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题时, 笔者创设了两个震撼人心的情境:镜头一, 2010年自然灾害 (地震、洪涝灾害、泥石流) 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危害, 特别是对学生和学校的危害。镜头二, 抗击自然灾害中奋不顾身、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好领导、好公仆、好战士、好教师、好医生、好公民的典型事迹。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镜头一的情境, 谈谈自己的感受。2.典型事迹中的英模人物的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3.结合上述问题的讨论, 在抗击自然灾害中, 作为一名中学生, 你怎样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中学生在学校、在班级中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激烈的争论、讨论, 学生的善心、爱心、集体意识、大局意识等油然而生。课后学生自发组织了募捐活动, 抗震救灾宣传队, 有的还成为街头募捐和宣传的自愿者。当然,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具有针对性、生活性、时代性和趣味性, 切忌有活动无体验、有生活味无政治味、有形式无实质。
三、在“知”与“行”的统一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知”是让学生懂得是什么, 该怎么做, 什么是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什么是错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该具备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 “知”是认识、知道, 这是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必要环节, 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现, 但仅仅是浅层表现。只停留在“知”和“说”的层面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不彻底的、不真实的。彻底、真实地实现关键体现在“行”之中。“行”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行”是指做、实践, 它包括学生的课堂体验和社会生活体验, 对学生来讲, 社会生活体验更为重要。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源于实践, 更体现在他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行为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例外。我坚信, 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绝不是靠在课堂上单纯的说教讲出来的, 更不是靠高考的几张试卷考出来的。说一百次、一千次, 不如做一次。只有在“知”与“行”的统一中, 才能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必须走出班级、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和生活,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学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政治课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特点。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安排社会实践活动, 把书本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 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中的情意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大部分学科都采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在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改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英语和品德与生活三个学科采用了“情感与态度”的表述,品德与生活学科增加了“行为与习惯”,小学科学课增加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初中科学课程增加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解读》(《新课程研究》,2004年第7期)一文中,李长吉将义务教育阶段的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概括为3个类别、13个维度、80个项目,具体如下:(1)关乎内心品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自信独立、健康高雅、热情乐观、严谨求实、持之以恒5个方面,涉及28个项目,出现总频次为88次;(2)关乎周围世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热爱祖国、关切社会、珍爱自然、尊重多元4个方面,涉及24个项目,出现总频次为106次;(3)关乎处世方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乐群合作、好奇求知、主动进取、崇尚科学4个方面,涉及28个项目,出现总频次为119次。
显然,这一分析试图从“个体自我”“外部世界”“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三个角度梳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容。问题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建立在个体与对象的关系基础之上的,并不存在脱离个体与对象关系的自我、外部世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基于这一认识,可以从个体与对象的关系这一角度,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13个维度分为个体与自我、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三个方面(见表1)。
表1 从个体与对象的关系角度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分类
[个体与自我\&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自信独立、主动进取、健康高雅、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珍爱自然、好奇求知、崇尚科学\&热情乐观、乐群合作、热爱祖国、关切社会、尊重多元、\&]
以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分析是综合各个学科的内容进行的。就单个学科来看,大部分学科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缺乏良好的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一些学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如“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2)一些学科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集中于学科学习,忽略了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科知识体系等,并在内容上与学习方法和策略交叉重叠;(3)一些学科没有处理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之间的关系,要么过于强调情感态度目标,使目标流于行为说教;要么过于强调价值观目标,使目标流于知识灌输。
本文将介绍情感教育目标体系的系统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辨析,并从个体与对象关系的视角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
一、对情感教育目标体系的系统建构
在《情感教育论纲》(人民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朱小蔓从结构、时相、关系三个方面,对情感教育的目标建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情感教育目标系统。下面,对这一目标系统加以简要介绍。
1. 结构-建构法
结构-建构法将情感教育的目标分析为一个由内容、形式、功能组成的三维结构,并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情感的发展提出要求,旨在克服传统建构目标只从内容一维考虑的简单化、笼统化的倾向。其中,内容维度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个方面;形式维度指特定内容在情感反应方式和表现方式上的特征,如:情感状态-情感特质-性格泛化,感觉水平-概念水平-反思概念水平,形象加工-具象加工-抽象加工等;功能维度指情感能力,主要有移情能力、情绪辨认能力、情感调控能力、体验理解能力、自我愿望能力等。
2. 时相-建构法
时相-建构法依据时间运行轨迹和人的生命成长轨迹构建目标体系,旨在尊重人的情感发展的内在时相运动规律,科学地区分教育的不同阶段,把握住教育的关键期。具体说,可以按照儿童期、少年期、青年前期三大年龄段,对情感教育的目标进行系统设计。
3. 关系-建构法
世界是一个处在多种联系中的文化世界,而一切的联系都与个人相联系,因此,情感教育目标的关系-建构原则就是要找出个人在世界中的基本关系系列。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可以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分为五大系列,即:人与自然、人与操作对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并根据这五个系列建构情感教育目标。
从结构、时相、关系三个角度建构情感教育的目标体系,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情感教育目标的认识,对理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涵与外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概念辨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因素,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结构上更加复杂。为了全面、系统地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准确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在《情感教育论纲》一书中,朱小蔓指出:“本书所使用的‘情感’术语,相当于情绪心理学的‘感情’(affect)术语,即人的区别于认识活动、有特定的主观体验和外显表情、同人的特定需要(自然的或社会的)相联系的感情反映,它包含着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既有情绪的含义,也有情感的含义。” 根据这一界定,情感不仅包括主要基于自然需要的各种基本情绪,如喜、怒、哀、恶、惧等;而且也包括主要基于社会需要的各种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看,重点关注基于社会需要的各种社会情感。
在心理学理论中,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其中,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特定的人、事物或观念的认识和信念;情感成分是个体对特定的人、事物或观念的感情或情绪反应;行为成分是个体对特定的人、事物或观念的反应倾向。
从认知成分的角度来看,态度并不是个体对特定的人、事物或观念的临时认识,而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稳定认识,这种认识的总和,就构成一个人的价值观,表现为个体的自我意识或信念,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从知识类型的角度看,价值观建立在个人关于自我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价值观具有元认知知识的特性。作为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价值观是个体在生命成长历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基于以上分析,在构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三个要素中, “情感”主要涉及内心体验的性质和心理基础,与个体的各种需要密切相关;“态度”主要涉及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并以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为基础,表现为特定的行为倾向;“价值观”则是在生命成长历程中发展起来的对各类对象的稳定的价值判断,与态度中的认知因素相关联。由此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以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为基础,围绕态度的三种成分整合起来的,其中,“情感”通过情感成分被整合进来,“价值观”通过认知成分被整合进来,而“态度”自身则在情感和价值观的综合引导下,通过具体的行为倾向表现出来。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作者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知识类型-认知过程”二维结构模型解读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具体说,“知识与技能目标”被解读为“个体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应用等刚性加工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被解读为“个体利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柔性过程对各种知识进行加工的能力,以及影响自身的认识、理解、应用等刚性过程的能力”。那么,对于根据以上定义界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又如何从利用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结构模型来解读呢?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解读中,只考虑了知识类型和个体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既没有考虑知识所涉及的对象,也没有考虑个体对这些对象及相关任务的价值判断、情感反映和行为倾向,而这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考虑的内容。根据以上分析,各学科的知识所涉及的对象包括自然事物、人造事物、他人、社会、自我五个方面,而个体对这些对象的价值判断、情感反应和行为倾向是围绕个体与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发展起来的。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针对自然事物、人造事物、他人、社会、自我五类对象,围绕态度的三种成分(情感成分、认知成分、行为成为)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以个体、社会需要为基础,在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反过来对这种关系产生影响的动力系统,是由情感(情感成分)、价值观(认知成分)、态度(行为成分)三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图1)。
图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结构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
根据情感目标体系的结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定义,可以从“关系”和“内容”两个维度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内容进行分析。在关系维度上,包括个体与自然(N)、个体与人造事物(A)、个体与他人(O)、个体与社会(S)、个体与自我(E)五个方面的关系;在内容维度上,包括情绪与情感(S)、价值判断(V)、行为倾向(P)三个方面的内容。
按照“关系-内容”模型,可以根据5类关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为5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目标又可以根据内容从情感、价值观、态度3个角度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将5种关系对象与3种情感内容相结合,建立起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关系-内容”二维分类系统(表2)。
表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关系-内容”二维分类系统关系 内容\&情感体验(S)\&价值判断(V)\&行为倾向
下面,以朱小蔓利用“关系-建构法”建构的情感教育的目标为参考,并结合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界定,分别对这15种分目标的要求简要说明如下(表3)。
围绕本期文章所探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希望读者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含义、性质与价值?以下观点供参考: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是围绕特定对象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2. 在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首先要确定具体的对象,可以分为自然物、人造物、他人、社会、自我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