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1)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1)(精选7篇)

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1) 篇1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分厂(矿)及职能部室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对设备类固定资产的标准,台帐建立、移交、调拨、变卖、报废、清理等做出规定。

二、设备类固定资产标准的解释

设备类固定资产是指具有独立的功能、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价值较大的机器设备、工器具。本制度管理的范围是所有在固定资产账上的设备。

三、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财务部是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帐务管理部门,负责建账、计费、折旧。

生产装备部是设备类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建立管理台帐、组织相关部门定期盘点、监督检查资产使用情况、技术资料及档案的建立情况。

供应公司负责设备类固定资产的采购,及随机资料移交。档案室负责设备资料接收和保管。

各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实物及资料的现场管理。各单位应有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范围。

四、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台帐管理

财务部与生产装备部协作建立公司设备类固定资产明细帐,并对设备的变更作相应记录。财务部负责计提折旧,设备管理部门和设

备类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实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盘点工作,做到帐物相符。

五、设备类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

技改或新增的设备类固定资产,必须报公司企划处列入当年的技改或专项资金计划,并由需求部门填《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审批表》后,属于个人办公用品类(电脑、打印机、硬盘、摄像机、照相机等)使用地点需落实到人。经使用部门分管领导、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企划处审核批准后转供应公司采购,执行采购程序。属于公司招标采购范围的执行招标采购程序。

六、设备类固定资产的验收

资产到货后,供应公司通知使用单位及管理部门人员进行资产入库前验收。合格后填写《资产到货验收记录单》,方可办理入、出库及转固手续。设备的随机资料设备验收后,由供应公司移交档案室,并保留移交记录。

七、设备类固定资产的调拨

设备在使用单位发生转移时需要及时进行调拨,由调出资产单位填写《固定资产调拨申请审批单》,写清调拨的原因,经调出资产单位负责人及资产需求单位负责人、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审批签字后,交由生产装备部实施调拨。在人员调动时,随带调拨的固定资产(如个人使用的电脑等)需要先行办理调拨手续,然后再办理人事调动手续。未经生产装备部进行审核各单位之间严禁私自进行固定资产的调配。

八、固定资产设备的大修

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类设备进行大修时,需要提供大修计划给生产装备部,大修完毕应将大修记录提供给生产装备部。

九、设备类固定资产对外转让、变卖

必须有原使用部门意见,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并经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方可进行帐务处理。

十、设备类固定资产的报废

固定资产报废的原则上是参考设备的使用年限,到使用年限的设备在生产装备部相关技术人员确定还能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将继续使用,在设备未到使用年限而经生产装备部进行技术确认后确需报废的亦可申请报废,设备净值去掉设备净残值的部分20%记入使用单位的生产成本核算中,由生产装备部进行统计每半年报送企业规划管理与基建处进行考核。

在用的固定资产需要进行报废时,使用单位需要向生产装备部提出申请,经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鉴定后才可以进行拆除,然后执行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由使用单位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经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及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后,方可进行帐务处理。申请表中需要详实填写设备报废的原因,机电类等大型设备需要附上设备损坏情况的详细报告,设备净值在50万元以上的资产的报废需报请乌海能源公司批准。

由于使用及维护不当或事故原因导致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减值的,未到报废年限报废的固定资产,将按照设备净值的50%对设备的使用部门进行罚款。

报废后的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连同一联《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审批表》(审批后的)交供应公司集中进行报废资产处置,供应公司填写《报废固定资产处置申请/记录表》后进行处置。电子产品类的固定资产需要交生产装备部进行统一管理,各单位不得留用。

供应公司在对报废后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需联系使用单位及生产装备部进行报废设备配件的认定。由供应公司填制《报废设备配件处置申请/记录单》,使用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分管领导批准。

十一、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需查明原因

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使用单位详实填写《固定资产清查表》,资产管理部门审核,主管领导批准,财务部方可进行财务处理。

在盘点和日常检查中如发现存在擅自拆除和破坏、转移固定资产的单位,生产装备部将联合企业规划管理与基建处对其进行处罚,处罚的力度将根据固定资产设备的价值和事件的性质来确定。

十二、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在每年的年底制定出下一年技术改造计划,提交企划处,在技术改造完成后转入固定资产。其余固定资产都将按照固定资产购置申请表进行逐级审批、购置。十三 附件

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1) 篇2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特种设备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生产人员和设备安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发电企业内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设施。

第三条 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应当遵守本条规定,但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统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

第五条 发电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发电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发电企业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六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内部核算单位,全资、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

各发电企业(以下简称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定制定本单位具体的实施细则并认真执行。

第二章

特种设备的生产

第七条 集团公司系统内从事特种设备生产的企业按国务院《特种设备监察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特种设备的使用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特种设备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九条 各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第十条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当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第十二条 各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一)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二)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第十七条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电梯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第十八条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第二十条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第二十二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四章 检验检测

第二十三条 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检验检测工作,应由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各单位设立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负责本单位一定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型式试验工作。

第二十四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所从事的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人员;

(二)有与所从事的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

(三)有健全的检验检测管理制度、检验检测责任制度。

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从事本条例规定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试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证书,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报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第二十八条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追究责任。

第二十九条 其他事项按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名词解释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1) 篇3

(试行)

为加强学员管理,保障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各类培训取得实效,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学员管理是培训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培训计划、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按照以人为本、强化培训、严格规范和注重实效的要求,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第二条 学员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有利于提升理论素养、锤炼意志品质、开阔视野、培养战略思维、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出发,从严治学。

第三条 学员管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员管理全过程,突出党性锻炼,致力于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提高学员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学习管理要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树立良好学风,增强培训效果;组织管理要严格学籍、考勤制度,创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生活管理要提倡艰苦奋斗,严格校纪校规。

第四条 学员管理由“青马工程”工作小组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进行。充分发挥学员班委的作用,强化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青马工程”培训班所有的学员。各分团委举办的培训班学员管理工作由各分团委负责,参照本规定执行,校团委负责监督。

第二章 江西理工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考核制度及

优秀学员评选办法

为增强学员组织观念和严格自律意识,加强过程培养,提高办学质量,并在培训班中选拔出优秀学员,特制订本制度。

一、江西理工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将在每期结业阶段,按照学员自荐,并结合培训过程中考核小组对每位学员日常表现记录,通过考核的方式对每位学员进行评比(总分100),按分数从高到低,择优评选出占总人数30%的“优秀学员”候选人,再通过学习成果汇报及班级民主评选的方式,最终评选出15%的“优秀学员”(每班5名),并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对于成绩合格者(总分不低于60分),颁发“结业证书”;对于成绩不合格者(总分低于60分),不予颁发“结业证书”。

二、学员分值由个人表现和班级考核两部分分值组成。实施细则如下:

(一)教学考勤(20分):学员在培训期间须按时参加各项教学活动并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上课至少提前5分钟进入指定地点,遵守课堂秩序。不迟到、早退,不随意进出,不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上课期间将各类通讯工具关闭或处于震动状态,不接打电话,集中精力参加教学活动。

其中:无故旷课扣3分/次,迟到早退扣2分/次,请假缺课扣1分/次,如被发现在上课期间接打电话或是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扣2分/次。当班级所有学员此项扣分累计达20分时,在此基础上该班级每位学员再扣1分/次。

(二)形象(10分):学员在培训期间,着装要与环境、培训日程安排相适应,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以及季节、场合相协调。培训期间不穿短裤、拖鞋、睡衣出入公共场合。男生不光背,不穿背心、“两头露”式凉鞋;女生不穿无袖装、超短裙、拖鞋式凉鞋,不着低胸和露肩、腰背的服装。培训期间,学员一律不能染彩发,男生不留长发、胡须,不剃光头;女生发型要适宜,不画浓妆。

学员在参加学校安排的正式活动(如:理论讲座、对外交流等)时必须按规定着正装出席,佩戴团徽/培训班班徽。如着装不得体或形象不佳扣2分/次,未佩戴团徽、培训班班徽扣1分/次。当班级所有学员此项扣分累计达20分时,在此基础上该班级每位学员再扣1分/次。

(三)日常表现(20分): 学员入学后要尽快实现从学生干部到学员的转变,不论担任任何职位,都要以普通学员的身份在培训班学习、生活,注意言行修养,积极和其他学员交流,不搞特殊化。

其中:无故未参加小组学习交流、户外素质拓展、交谊舞培训、晨读晨练、集体联谊、志愿服务活动,扣2分/次、迟到早退扣1.5分/次,请假缺勤扣1分/次。当班级所有学员此项扣分累计达20分时,在此基础上该班级每位学员再扣1分/次。

(四)学习成果(10分):学员在培训期间,要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努力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做好学习笔记,定时上交学习心得和读书心得。

学员要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求真务实、戒骄戒躁。不准请人代写学习笔记或论文,不准抄袭他人学习研究成果,严格遵守考试(考核)纪律。

1.学习心得(5分):学员在每次理论学习中都必须做好学习笔记,在每月四次理论学习之后都必须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未交心得体会,扣2分/次、迟交扣1分/次、迟交五天以上按未交计,心得体会必须原创,如不合格扣2分/次。

2.结业论文(5分):每位学员在结业时,必须自选一个跟学生工作有关的研究课题做结业论文。其中,未上交结业论文的不准予结业;迟交扣3分、迟交10天以上按未交计,结业论文必须原创,如不合格按未交计。学员上交的结业论文按优、良、合格三个等级予以评定,优(计5分)、良(计3分)、合格(计1分),所有结业论文将汇编成册。

(五)加分项(40分)

学员应积极参加培训班组织的各种学习、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其中

1.自学员参加培训以后,参加每期“八角论坛”并上交学习心得,加1分/篇(最高计5分);

2.在飞信简讯平台中分享心得体会,加0.5分/条(最高计10分); 3.在理论课中发言或提问,加1分/次(最高计5分); 4.在会议或集会代表发言的,加3分/次;

5.学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挂职锻炼”活动,经校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录用的学员,培训结束后,结合所“挂职”部门所提供的日常工作表现,表现优秀加5分/人、良好加3分/人、合格加1分/人;

6.学员在培训期间,能积极参加班委竞选,主动为班级同学服务。其中担任班委的由班主任、班主任助理结合班级同学反馈意见,向考核小组提供其工作表现,表现优秀者加5分/人、良好加3分/人,合格加1分/人;

7.学员在培训期间要积极向校团委网站中的“青马工程”专栏中投稿,稿件一经录用加1分/篇(最高计10分);

8.自学员参加培训后,参加校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或院团委、学生分会组织的各类演讲、辩论、征文比赛的,加1分/次(最高计5分),在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3分、2分、1分每次;

9.自学员参加培训后,协助“青马工程”工作小组参与组织了“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各类大型活动(例如:各班级志愿服务活动等),并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表现优异的,经“青马工程”工作小组认可后,加2分/次(最高计10分);

10.自学员参加培训后,能依托“交流会”或班级“双学”、“团组织生活会”等平台,主动将在“青马工程”培训班中的培训心得体会跟院分团委、学生分会或班级团支部进行分享的,加1分/次(最高计5分);

11.学员在培训过程中,能就“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的各项培训活动向“青马工程”工作小组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的,一经采用加1分/次(最高计3分);

(六)学员在培训期间,存在打架,酗酒闹事、故意损坏公共财物、生活腐化等影响“青马工程”培训班形象或违反校纪校规行为的,经学校核实情况后,根据违纪情节和认识态度,予以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培训资格处理。对违纪学员的处理决定,记入本人学籍档案,并通报学员所在分团委。

(七)学员在每期培训结束后,必须上交一篇结业论文,并协助填写《有关江西理工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课程安排意见》的调查问卷,对培训的实施献策献议。

三、学员上课、研讨、实践、户外素质拓展等各种集体活动一律由“青马工程”工作小组的考核小组负责考勤。培训期间原则上不得请假。确有特殊情况(事、病)需请假的,须事先履行请假手续。学员请假条经所在学院分团委核实盖章后上交至各班主任助理处备案,并定期报送“青马工程”工作小组。凡未经批准旷课的均按缺勤处理。

四、未尽事宜由江西理工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1) 篇4

关于加快佛山市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012 年 12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工业设计城时对我市工业设计发展亲自关心、亲自过问、亲自指导,引领我市工业设计发展迈入新时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加速推进工业设计与现代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市工业设计向绿色化、体验化、定制化、协同化、智能化迈进,让“佛山工业设计”成为代表我市工业发展水平的一面旗帜,根据《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粤府办〔2011〕9 号)及相关法律法规,现就加快我市工业设计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我市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我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设计走廊”、建设我市为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机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增强设计创新能力,培育高端设计人才,全面提升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

平,将我市打造为“中国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新区”①。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强化工业设计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工业设计国际化水平;坚持设计引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工业设计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完善工业设计产业链,打造工业设计示范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全市工业设计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企业协同创新、专业人才支撑的工业设计产业创新体系。

(三)发展目标

以建设一个覆盖全市、辐射珠三角、服务粤港澳的“中国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新区”为核心,增强创新设计能力,加快设计产业发展,提升设计服务水平。力争到 2022 年,全市工业设计投入规模超过 120 亿元(包括工业设计企业和企业工业设计部门),撬动制造业产值 12000 亿元以上②,对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再争创 1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增 11 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争创 1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2 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服务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① 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当前,我市提出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工业设计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市制造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市工业设计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与制造业结合较为紧密,具备先进设计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先天条件。综合考虑国家宏观发展的战略层面、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地方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市将成为建设“中国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的最佳选择。

② 据深圳、顺德等地的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工业设计投入产出比在 1:100。

构建“一核双基两翼两圈”③ 的工业设计片区,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优的专职工业设计师队伍(其中高级、中级职称数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工业设计相关专利数持续增长,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工业设计发展规模和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二、优化各方资源,塑造“佛山工业设计”品牌 (一)全力打造以佛山“市长杯”为龙头的品牌系列设计赛事活动

提升佛山“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活动的龙头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我市现有设计赛事的资源优势,统筹谋划,强化支持,形成主题突出、各具特色、彼此呼应的市、区、镇及各行业、企业工业设计活动体系,塑造“佛山工业设计”品牌形象。

(二)积极打造具有佛山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设计活动品牌

进一步提升“佛山工业设计周”的影响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性的展示佛山“市长杯”的创新成果,促进专业赛事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有效互动,促使“佛山工业设计”更具品牌效应。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设计组织和设计机构的联系,积极引入全国性和世界级设计资源,打造工业设计品牌活动。

(三)争创全球“设计之都”

以佛山制造为基础、工业设计为特色、本土文化为依托,③ 一核——围绕广东工业设计城着力打造我市“工业设计产业核心区”;双基——发挥传统文化创意集聚优势和现代文化与科技汇聚优势,夯实我市工业设计发展的“文化”和“创客”两大基石;两翼——西部和北部两个片区作为我市地理空间的“两翼”,共同构筑起我市“工业设计发展翼”;两圈——构建“泛家居工业设计产业圈”和“装备制造工业设计产业圈”。

争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UCCN)的全球“设计之都”,使“佛山工业设计”品牌迈向国际舞台。

三、优化设计片区布局,打造“中国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新区” (一)构建“一核双基两翼两圈”设计片区,优化全市工业设计空间布局

我市工业设计的空间布局总体以“一核双基两翼两圈”为目标,着力打造我市工业设计“产业核心区”“产业联动区”,构建“泛家居工业设计产业圈”和“装备制造工业设计产业圈”,服务打造我市泛家居和装备制造二个超万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其他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

(二)打造“中国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

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设计走廊”以及我市加快推进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加快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打造一环科技创新圈等区域发展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推动全市工业设计创新资源开展要素重组、功能优化和系统重构,促进设计资源要素跨区域、跨产业流动,支持聚集区载体建设,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及相关产业融合,将佛山打造为“中国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新区”。

四、优化设计赋能有效路径,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聚合化发展 (一)以“产业设计化”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引导制造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文化产业、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材料产业与工业设计的深度融合,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发展融合传统工艺、现代元素以及岭南文化特色的工业设计项目和产品,致力提升工业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支持企业购买工业设计服务,引导企业应用工业设计成果,推动产业设计化。

(二)以“设计产业化”做强工业设计产业

扶持专业化工业设计企业发展,提升设计服务能力,激活设计需求,促进工业设计企业集聚发展,在政策扶持、项目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新基地和园区建设,促进设计产业化。

(三)以“设计+ + 制造”聚合化提升设计创新水平

鼓励我市企业开展“工业设计+优势制造+互联网+人工智能+销售服务+品牌营销”等设计协同创新,探索产业链共赢模式。支持本地制造企业与全球知名设计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升设计创新发展水平。

五、优化设计人才结构,加快工业设计引智育才步伐 (一)创建“佛山工业设计智库”

成立“佛山工业设计智库”,聘请一批国际国内顶尖设计专家为成员,为我市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积极引进和培育高 端设计人才

研究出台针对高端工业设计人才的认定标准和引进培育优惠政策,吸引国家特聘专家、国际知名设计师等高层次设计人才以灵活开放的方式为我市服务。建立常态化、网络化设计培训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工业设计产学研用合作。

(三)加强工业设计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美欧日韩以及港澳台地区在工业设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设计人才交流、设计教育交流、设计文化交流、智库交流和企业交流等活动,建立重大项目联合研发设计战略合作机制。

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工业设计服务平台

依托工业设计研究院、行业组织、设计机构、相关高校,加强设计基础研究和设计工具开发,建设开放共享的研究开发平台、协同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产学研联动的人才培养平台等,面向全市提供市场化设计服务。支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实现设计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推动建设支撑制造业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

七、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加强顶层规划,构建全市工业设计创新系统

1.。

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健全佛山工业设计领导机构,设立“佛山工业设计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成员包括各区以及市发改、工信、商务、科技、人社、财政、文广旅体、教育、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一年召开一到两

次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我市发展工业设计的相关工作。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设立“佛山工业设计联席会议办公室”,落实“佛山工业设计联席会议”有关部署安排,组织、协调和指导各区和相关部门的工业设计工作。

2.创新工业设计工作机制。成立“佛山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事业单位),受“佛山工业设计联席会议办公室”领导,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佛山工业设计联席会议的决策部署和安排,承担佛山工业设计的具体日常工作,推进多元化工业设计载体平台建设,构建集工业设计优秀产品展示、工业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工业设计先进技术交流、工业设计高端人才引育于一体的运行体系,推动我市工业设计发展。

3.构建佛山市工业设计创新系统。整合工业设计的行业、产业和专业资源,理顺全市工业设计各相关方的关系,明确各方职责,形成由“佛山工业设计联席会议”统领,“佛山工业设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和落实,“佛山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具体执行,各级、各部门,各行业、产业、专业协同创新的工作运行新机制。

(二)加大政策落实和创新力度,加强资金保障

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完善有利于工业设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专项政策,出台《佛山市工业设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佛山市推动工业设计发展扶持办法》,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统筹协调工作。市、区两级加大投入,支持工业设计发展。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工业设

计重大活动、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研究院、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建设、高端工业设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载体建设、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建设。

(三)加强行业发展管理与规范,优化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行业协(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建立健全工业设计行业发展自律机制。加强引导与扶持,进一步发挥协会等在设计成果推广和转化方面的促进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支持力度,有效抵制和约束设计侵权行为。

(四)加强宣传推广,营造工业设计发展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认识工业设计、了解工业设计、应用工业设计的良好氛围。树立佛山“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活动标杆,办好“佛山工业设计周”,鼓励我市设计行业组织从事各类工业设计推广活动,提升“佛山工业设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各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推动工业设计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全社会尊重和激励设计创新。策划一批以工业设计题材的精品,宣传佛山设计品牌,讲好佛山设计故事。

党内谈心制度(征求意见稿) 篇5

党内谈心制度(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广西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建工作,制订本制度。本制度所指的谈心是党内谈心,是党组织与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对话。

第二条

制订本制度的依据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和党建工作的实际,制订本制度。党章依据如下:

(一)总纲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第二章第十条规定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第四项是:“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三)第五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其中第四项是:“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条

建立党内谈心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一)作为各级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的基础性通道。

(二)作为党组织宣传发动群众的重要形式,使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能够更深入细致地向党员群众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组织、行政组织的决策。

(三)作为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实现形式,使党的各级组织和 领导干部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组织、行政组织的决策被党员群众了解和接受的程度。

(四)作为党员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五)作为党员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的重要形式。

(六)作为发现和化解不稳定因素,保障企业和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措施。

(七)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平台。

(八)作为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多种文化元素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

第三条

谈心活动的主体和要求

一方主体是党组织的代表,可以是党组织的书记、副书记、党委(总支、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受党组织指派的党员等。党的干部和骨干都应积极参与对党员的谈心活动。党组织每年要做出计划,对党内谈心活动进行具体安排。每个党的干部和骨干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对党员的谈心活动。党组织要保证每年的谈心活动都覆盖到每一个党员。

党组织负责人既是本单位谈心活动的组织者,又是谈心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党组织党员人数在30人以下的,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要至少与每一个党员谈心一次以上。党组织党员人数在30人以上的,党组织负责人每年谈心人数不少于30人,其中要保证与以下人员至少谈心一次以上:本级领导班子成员;本单位中层干部;3个以上来自本单位不同业务部门的基层党员。

党委(总支、支部)委员以及班子成员中的党员干部在自己分管工作范围内,如果党员人数在30人以下的,要保证每年要至少与每一个党员谈心一次以上。党员人数在30人以上的,每年谈心人数不少于30人,其中要保证与以下人员至少谈心一次以上: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中层干部;5个以上基层党员。另一方主体是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党员和基层党员,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

第四条

谈心活动的原则

(一)正式性原则。本制度所指的谈心不是日常性闲谈和工作交流,而是一种制度性的正式谈心,它必须是经预约的、双方都有准备的,而且有充分时间保障的活动。

(二)个别谈心的原则。本制度所指的谈心不包括开会和集体谈话。

(三)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良性互动的原则。特别是党组织代表一方要放下架子,以诚相待。

(四)充分交流,深入沟通的原则,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五)实事求是、讲党性、讲原则、讲团结的原则。

(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

(七)实效原则。开展谈心活动,必须注重实效。要注意防止只谈工作不谈思想、只谈成绩不谈问题、只谈集体不谈个人的倾向。要通过努力,使谈心真正谈出正气、谈出和谐,谈出感情、谈出团结,谈出干劲、谈出进步。

(八)尊重隐私原则。本制度所指的谈心制度不包括“双规”情况下的谈话,因此,对于个人隐私信息,一是愿谈则谈,不强求;二是谈到的信息,一方要求保密的,对方应为其保密。

第五条

谈心活动的内容

(一)党组织关心党员。了解和掌握谈心对象的健康、思想、工作、作风、学习及家庭等方面的情况。

(二)党组织指导和帮助党员进步。对谈心对象的成绩和优点加以肯定。发现谈心对象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正的办法和要求。

(三)党组织与党员探讨解决党员提出的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四)党组织向党员了解各方面情况。

(五)党组织向党员征求意见。包括征询谈心对象对党组织代表本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帮助自己查找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

(六)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七)党员对党的建设、单位建设及党的干部等各方面发表意见。

(八)双方增进了解,发展友谊。

第六条

谈心活动的安排

谈心的时间、地点由双方约定,可以在双方认为方便的任何时间和地方进行。一般情况下在党组织代表的办公室进行。在征得党员同意的情况下,党组织代表可以安排人员进行记录。如果党员不希望其他人在场,党组织代表应亲自记录。谈心活动结束后,党组织代表应认真填写谈心活动信息表。

党组织找党员谈心,应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党员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安排适当人员与其谈心:

1、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或荣誉时;

2、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或个人进步遇到重大挫折时;

3、在个人生活中遭遇重大事件,心理失调,情绪异常时;

4、承担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时;

5、在任职、免职、换岗、挂职时;

6、与其他同志产生重大分歧或工作不协调时;

7、在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考核、考察后;

8、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目标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时;

9、在外界有不良反映或违法违纪情况时;

10、出现其他需要谈心的情况时。

对长期外出的党员采用电话、上网的方式谈。对下岗外出党员,知其通讯地址但不知其联系方式的,通过书信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则实行上门谈。党员可以主动预约党组织领导进行谈心。党员主动预约的,除属于缠访的情形以外,被约的党组织领导应尽快作出安排。本人确实没有时间的,应在征得党员同意的情况下,委托其他党员干部代表自己与其谈心。

第七条

谈心信息的处理

对在谈心中获取的信息,要分门别类进行处理,以提高谈心活动的综合效益。

(一)以下信息应整理上报:党员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对集团公司党委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对集团党群工作部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对本单位以外主体的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和意见。

(二)以下信息应以适当的方式通报给有关方面:党员的成绩;党员的状态;党员对现状的满意度;党员针对某个领导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反映的关于某个方面的情况。

(三)以下信息应在一定范围内研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谈心对象:党员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党员对组织的要求;党员要求党组织或党员干部加以整改的事项。

第八条

谈心活动的检查和考核

(一)每年一月,党组织要对本单位谈心活动做出计划,将谈心任务落实到人。

(二)每年第三季度,党组织要对本单位谈心活动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对进展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督促。十一月底完成全年谈心计划。

(三)每年十二月上旬,党组织要对本单位谈心活动落实情况进行总结。

(四)每年十二月中旬,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开展谈心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和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谈心活动是否做到全覆盖;随机抽取10%谈话对象进行谈心活动的满意度测评;检查 谈心对象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检查和考核的结论,应在十二月底前反馈给被检查考核的单位。检查和考核的结论,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的依据之一。

集团党群部负责对直属各单位开展谈心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九条

附则

学生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学生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 41 号),以及学校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高职学生(以下称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 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四条 学生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

范,遵守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审美情趣。第五条 实施学生管理,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第二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六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文娱体育及科技文化创新等活动,获得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科学、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六)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或者处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七)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七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三)尊重

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引文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学籍管理第一节入学与注册第八条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必须持《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和《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新生入学须知》要求的证件:一、按照规定要求、日期和程序,到指定地点报到入学。

二、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事先以书面形式向招生就业处请假,请假时间一般不超过 2 周。三、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 2 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第九条 学校在新生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第十条 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具有学籍。一、保留入学资格的条件 1.应征入伍:学生持有我校录取通知书、应征入伍通知书。2.身体健康原因: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正常报到入学,需持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的医院证明。3.创新创业:学生持有我校录取通知书、创新创业营业执照、审批手续等相关证明。4.家里发生意外、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二、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 1.应征入伍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至该生退役后的 2 年。2.因身体健康原因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原则上保留 1 年,如需继续办理保留入学资格则最多可再延续 1 年。3.因创新创业原因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最多不超过 5 年。4.因家里发生意外、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需保留入学资格的,可保留 1 年。三、保留入学资格的办理程序 1.新生在报到期限内持录取通知书、相关证明、保留入学资格申请书等到学校进行审批,经学校同意并到学生处备案后,方可保留入学资格。2.新生本人填写《保留入学资格申请表》,并附佐证材料。3.新生所在的二级学院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报送学生处审核。4.学生处审核通过后,报送校长办公会议决议。5.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批准后,学生处发放《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保留入学资格证明》。第十一条 新生保留入学资格期满,申请入学的要求一、在新生保留入学资格期满的前 1 周内应向所在的二级学院提交书面入学申请,二级学院审核后,报送学生处。二、经学生处审查合格后,携带《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保留入学资格证明》,在新生报到时间办理入学手续。三、审查不合格的,取消入学资格。四、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且未有因不可抗力延迟等正当理由的,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第十二条 学生入学后,学校在 3 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一、复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录取手续及程

序等是否合乎国家招生规定。

2.所获得的录取资格是否真实、合乎相关规定。

3.本人及身份证明与录取通知、考生档案等是否一致。

4.身心健康状况是否符合报考专业或者专业类别体检要求,能否保证在校正常学习、生活。

5.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录取学生专业水平是否符合录取要求。二、复查的程序和办法:1.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辅导员依据录取新生电子档案及纸质档案信息认真核对每个新生报到时所提供各项材料,包括入学通知书、高考准考证、身份证、户籍证明等证件材料。2.利用录取新生电子档案中的考生照片与新生本人进行对照:对学生档案中所载高考报名、体检及党团关系材料中所载信息、照片与录取新生电子档案信息和新生本人逐一核对,及时查找并处理报名顶替、弄虚作假等行为。3.在复查工作中,发现电子档案、学生档案和学生本人信息、照片有疑似不相符等情况而又无法确认的,及时逐级上报到学校。必要时由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向省招生考试院调阅考生高考试卷,利用学生本人笔迹进行核查。

复查中发现学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复查中发现学生身心状况不适宜在校学习,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需要在家休养的,可以按照第十条的规定保留入学资格。第十三条 新生在入学体检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的(包括新患疾病):一、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由本人申请并填写“保留入学资格申请书”。二、由二级学院报送到学生处审批,可以保留入学资格 1 年。1 年内没有治愈可以继续延期保留入学资格 1 年。因体检复检保留入学资格最多为 2 年。三、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应立即办理离校手续,回家疗养,1 周内无故不办理离校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四、因疾病保留入学资格者,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在下一学年新生开学前 1 周内,持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向原录取二级学院提交入学申请。五、由二级学院报送到学生处,经核实并在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的,按当年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六、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七、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生待遇。第十四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在学校规定报到日期的两周内办理注册手续。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1.不能如期注册,不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

2.无正当事由不按规定缴纳学费和住宿费的。3.经批准休学不按期履行复学手续的。4.休学、保留学籍的学生,未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批准入学。5.超过规定的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二、未请假或请假未准逾期两周以上不注册的,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四、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教育救助,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证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业。第二节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五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学籍档案。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取得学分。成绩不合格,不能取得学分。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可以参加补考、重修考试,重修仍不及格者,不能颁发毕业证书,需在毕业后参加清考,学生必须在毕业后三年内完成学业(国家特殊规定除外),否则只能颁发肄业证书。补考、重修、毕业前一次性补考学校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以本规定第四条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学生体育成绩评定要突出过程管理,可以根据考勤、课堂教学、课外锻炼活动和体质健康等情况综合评定。

第十七条 补考结束后,学生每学年未达到当年总学分半数以上者应予以留级、降级。

第十八条 学生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可以申请辅修校内其他专业或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可以参加学校认可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学生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学校教务处审核同意后,予以承认。

第十九条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具体办

法学校另行规定。

学校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第二十条 学校健全学生学业成绩和学籍档案管理制度,真实、完整地记载、出具学生学业成绩,对通过补考、重修获得的成绩,在成绩档案中予以标注。

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及留校察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可以对该课程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学生因退学等情况中止学业,其在校学习期间所修课程及已获得学分,予以记录。

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当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不能按时参加的,应当事先书面请假并获得批准。无故缺席的,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二条 学校开展学生诚信教育,以适当方式记录学生学业、学术、品行等方面的诚信信息,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违背学术诚信的,对其获得学位及学术称号、荣誉等作出限制。第三节转专业与转学第二十三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专业完成学业。学生转专业由学校批准,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

一、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二、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

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

三、学生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原因,无法继续在原专业学习的,可以申请转专业。

四、学生转专业工作每学年办理一次。

五、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六、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学校优先考虑。

第二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转专业:

1.学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或者毕业前一年的。

2.高考总分低于转入专业当年公布的最低录取线的。

3.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

4.高考时文史类考生转入理工类专业者。5.五年一贯制学生不能转专业。6.正在休学、保留学籍的。

7.应予退学的。

8.无其他正当理由的。第二十五条 学生因学校培养条件改变等非本人原因需要转学的,学校应当出具证明,由相关部门协调转学到同层次学校。第二十六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招生时生源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的,或由非国家重点建设学校转入国家重点建设学校的,或由低学历层次转入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予退学的。

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二十七条 申请转专业、转学的学生,应在每学期结束前五周内,提出书面申请,并按下列办法办理:

1.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专业,需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转出、转入二级学院同意,由拟转入二级学院组织业务考核,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办理有关手续。在本二级学院内转专业,经本二级学院领导同意,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办理有关手续。

2.学生在本省范围内申请转学的,须由我校审核同意,必要时也可由我校推荐,并经转入学校审核同意,发函通知我校,由我校报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3.学生跨省(市、自治区)申请转学的,须由我校审核同意,必要时也可由我校推荐,并报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和送拟转入学校审核同意后,由拟转入学校报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转入省(市、自治区)通知黑龙江教育厅和我校,我校接到批准通知后,方能为学生办理转学手续。

4.转专业、转学的学生应学完转入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环节。第二十八条转专业、转学后,须修满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和学分要求方可毕业。转专业、转学以前已取得学分的必修课程,如果不低于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有关课程要求的,学分和成绩有效,否则应重修。第二十九条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转学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公示,并在转学完成后 3 个月内,由转入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六节 休学与复学第三十条

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一般应当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保

留入学资格、休学和保留学籍)内完成学业。

第三十一条 学校三年制高职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为 6 年,五年制高职最长学习年限为 8 年。第三十二条 申请休学或者学校认为应当休学的,经学校批准,可以休学。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休学,学校也可以认定其应当休学:

1.因伤、病经指定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的。

2.因请假缺课超过该学期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的。3.申请休学创业者第三十三条 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办理:1.休学学生应按规定办理休学手续离校,学校予以保留学籍。2.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不享受规定的补贴和奖学金、助学金。3.因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疗养。学校不对学生休学期间发生事故承担任何责任。医疗费报销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国寿学生医疗保险条款处理。4.休学期间不能申请转专业、转学,不得参加学校考核。擅自参加考核者其成绩无效。5.休学的学生不得住在学校,不得随班听课或考试。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而拒不办理或办理休学手续后拒不离校的,自学校明确其应办理休学日期或应离校日期起,无故逾期两周的,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6.学生休学,由本人填写《学生休学审批表》,并提交有关证明,经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办理休学手续。7.学生休学期满,一般于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经复查合格,方可复学,编

入原专业相应班级学习。

8.休学期满逾期不办理复学手续的,由所在二级学院出具情况说明,保送到学生处学籍科。学籍科按自动退学办理退学手续,取消学籍。7.因病休学学生申请复学时,须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由学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经二级学院领导签署意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复学。伪造诊断证明及复查不合格者不得复学。第三十四条 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学生休学不受次数限制。休学一年及以上的,复学后应当降级继续完成学业。第三十五条 学校根据情况建立并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学校简化休学批准程序。因病休学次数不能超过 2 次,每次期限为 1 年。新生和在校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保留其入学资格或者学籍至退役后 2 年。创新创业等原因办理休学的,一次不能超过 3 年。休学手续按如下程序办理:(一)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写明休学原因,并填写休学申请表。(二)学生(或家长)持申请表与相关佐证材料,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学生管理负责人审核、学院主管领导审定同意后,到学生处办理备案手续。第三十六条 休学学生应当办理手续离校。学生休学期间,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但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因病休学或休学期间学生患病,参加保险的学生由保险公司按相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七条 休学期间,可不交学费、宿费等费用。第三十八条 学生休学期满前,应持学生证、身份证、复学申请等有关材料,向学生处申请复学。超过应办理复学手续时间 2 周者按自动退学处理。第三十九条

学院对要求复学的学生,进行复学核查。如休学期间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其复学资格,做退学处理。第四十条

因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必须有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书,证明确已治愈并能坚持正常学习,经复查合格,方可复学。第四十一条

学生复学后,学院将根据学生已修读课程情况编入原专业下一年级进行学习(如无原专业则编入相近专业学习)。第五节退学

第四十二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退学处理:

(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

(二)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三)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

(四)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

(六)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

学生本人申请退学的,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办理退学手续。

第四十三条退学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期限办理退学手续离校。退学学生的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户口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者家庭户籍所在地。第六节毕业与结业

第四十四条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

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在离校前发给毕业证书。

第四十五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但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可向学校申请重修不合格课程,成绩合格后换发毕业证书。

对退学学生,学校发给肄业证书。第七节学业证书管理

第四十六条学校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以及学生招生录取时填报的个人信息,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及其他资格证书。

学生在校期间变更姓名、出生日期等证书需填写的个人信息的,应当有合理、充分的理由,并提供有法定效力的相应证明文件。学校进行审查,根据需要可向学生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核查。第四十七条学校执行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制度,完善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办法,按相关规定及时完成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

第四十八条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取得入学资格或者学籍的,学校取消其学籍,不发给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学校依法予以撤销。对以作弊、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的,学校依法予以撤销。

第四十九条被撤销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已注册的,学校予以注销,并报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籍部门,宣布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无效。第五十条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遗失或者

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章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五十一条学校、学生应当共同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校环境安全、稳定,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第五十二条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依章程参与学校管理。

第五十三条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和维护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树立安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十四条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法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学校声誉、有悖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

学校发现学生在校内有违法行为或者严重精神疾病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有关规定采取或者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

第五十五条学校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五十六条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为学生会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支持其在学生管理中发挥作用。学生可以在校内成立、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并施行登记

和年检制度,具体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学生团体邀请校外组织、人员到校举办讲座等活动,需经学校批准,具体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成才的学术、科研、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

第五十八条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按法律程序和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五十九条学生应当遵守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和传播非法文字、音频、视频资料等,不得编造或者传播虚假、有害信息。不得攻击、侵入他人计算机和移动通讯网络系统。第六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制定宿舍管理公约,实施自我管理。第五章奖励与处分

第六十一条 学院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或者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六十二条 学院对学生的表彰和奖励包括学生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三好学生评比等。)学校对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以及确定推荐国家奖学金等赋予学生利益的行为,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履行选拔程序和规定,遵守公示等制度。第六十三条

各类奖学金及学生先进个人获得者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奋发向上。(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愿意为同学服务,爱护公共财物,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三)勤奋学习。努力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成绩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四)模范遵守国家法令,遵守校纪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院的良好风气和安定团结的局面。(五)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军事训练,做到身心健康。第六十四条

凡评奖、评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取消各类评奖、评优资格:(一)保留入学资格的。(二)休学或保留学籍的。(三)违反法律或校纪,受到法律制裁或学院通报批评、纪律处分或团内处分的。(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第六十五条

各类奖学金、学生先进个人获得者必须同时具备基本条件和有关评比办法的要求。第六十六

各类奖学金、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均每学年评定一次。第六十七条

奖学金的评定(按照哈尔滨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奖学金评比办法相关规定执行)。第六十八条

先进班级、优秀个人的评定(按照哈尔滨科学技术学院先进班级、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办法相关规定执行)。第六十九条 对有违反法律法规、本规定以及学校纪律行为的学生,学校给予批评教育,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如下纪律处分: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第七十条

学生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情节轻微尚不够纪律处分的,应由学生所在班级、二级学院给予批评教育,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督促其改正错误。第七十一条 学校给予学生处分,应当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与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

第七十二条 在对学生作出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决定之前,学校应当告知学生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

第七十三条 处理、处分决定以及处分告知书等,应当直接送达学生本人,学生拒绝签收的,可以以留置方式送达;已离校的,可以采取邮寄方式送达;难于联系的,可以利用学校网站、新闻媒体等以公告方式送达。

第七十四条 对学生作出取消入学资格、取消学籍、退学、开除学

籍或者其他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的,应当提交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决定,并应当事先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七十五条 除开除学籍处分以外,给予学生处分一般应当设置 6 到 12 个月期限,到期按学校规定程序予以解除。解除处分后,学生获得表彰、奖励及其他权益,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七十六条 对学生的奖励、处理、处分及解除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七十七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离校,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户口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者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章学生申诉第七十八条学校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校领导、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纪检监察事、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和校法律顾问、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根据情况可临时增聘教育等方面专家及校内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制定学生申诉的具体办法,健全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与工作规则,提供必要条件,保证其能够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第七十九条学生对学校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学校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书之日起 10 日内,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八十条

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 15 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限期内作出结论的,经学校负责人批准,可延长 15 日。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认为必要的,可以建议学校暂缓执行有关决定。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经复查,认为做出处理或者处分的事实、依据、程序等存在不当,可以作出建议撤销或变更的复查意见,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予以研究,重新提交校长办公会或者专门会议作出决定。

第八十一条 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 15 日内,可以向学校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第八十二条自处理、处分或者复查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视为放弃申诉,学校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八十三条处理、处分或者复查决定书未告知学生申诉期限的,申诉期限自学生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 6 个月。第八十四条

学生认为学校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 41 号令)抵触的,可以向学校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投诉。

第七章 附则

第八十五条 学校对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的管理,按照本规定执行。第八十六条 本规定自 2017 年 9 月 1日起施行。原《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同时废止。学校其他学

韶关物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篇7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利害关系人和物业服务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本办法所称物业管理,是指建设单位依法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业主依法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公共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第三条 物业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业主自治与专业服务、社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实施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物业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研究拟定或者制定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措施;

(三)指导、协调县(市、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市、区)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行业协会等依法开展物业管理相关工作;

(四)依照《物业管理条例》《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作出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

(五)统一监督全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六)指导、监督全市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

(七)建立物业管理电子投票信息系统、网络信用平台和诚信档案制度;

(八)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规定的其他物业管理监管职责。

第五条 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履行物业管理监管职责;

(二)确认未依法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委员会集体辞职的情形,责令严重违法的业主委员会限期整改、解散;

(三)撤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撤销管理规约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和显失公平的内容;

(四)会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处理物业管理区域划分的争议;

(五)指导、监督和管理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

(六)办理物业管理区域、业主委员会及其委员、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招投标、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等备案事项;

(七)批准协议选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申请;

(八)依法协调处理物业管理矛盾纠纷;

(九)依照《物业管理条例》《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作出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

(十)依法处理物业管理重大投诉、举报、信访事项;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和县(市、区)政府规定的其他物业管理监管职责。

第六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主管部门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业主大会成立及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指导、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活动,具体负责下列职责:

(一)负责核实业主大会成立条件并组织、协调成立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指导筹备组开展筹备工作;

(二)对未依法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集体辞职、业主委员会被县(市、区)主管部门解散、业主委员会不按规定召集业主大会会议且拒不执行限期召集决定的情形,组织召集业主大会会议;

(三)对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无正当理由不召集业主委员会会议的,负责指定1名委员召集和主持业主委员会会议;

(四)调查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报县(市、区)主管部门予以撤销;

(五)业主委员会未依法完成换届选举的,监督业主委员会组织换届选举;

(六)指定人员代为管理已经解散或者任期届满但未完成换届选举工作的业主委员会的财物、资料;

(七)组织召开街道、乡镇物业管理联席会议;

(八)依法处理物业管理纠纷;

(九)依法处理物业管理投诉、举报、信访事项;

(十)法律、法规、规章和县(市、区)政府规定的其他物业管理监管职责。

第七条 居(村)民委员会接受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配合负责本辖区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协调、指导和调解工作,调解物业服务纠纷。

第八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所辖区域内物业管理工作的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居(村)民委员会应分别确定1名领导分管物业管理工作,并落实必要的经费确保所辖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治安、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治安、消防安全职责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共建设配套设施规划审查监督工作,在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明确物业服务用房的位置和面积。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物业服务收费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受理价格政策咨询和投诉举报。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做好物业管理相关工作。

第十条 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部门应当为主管部门核实业主身份信息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十一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管理规约,对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劝阻和制止,对物业服务纠纷进行调解。

第十二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市物业管理信用信息库,完善不良行为警示制度,对物业服务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承担机电设备维修养护或者清洁卫生等专项服务的专业机构等纳入信用信息档案管理。市物业管理协会应当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的表彰与惩戒制度。市物业管理协会有关物业服务企业及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应当与市物业管理信用信息库保持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第十三条 倡导绿色物业管理,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物业管理区域内节能、节水、垃圾处理、环境绿化、污染防治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手段的运用,促进物业管理的集约化、信息化、低碳化。

第二章

物业管理联席会议

第十四条 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物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第十五条 市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召集,由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公安、环境保护、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对全市物业管理重大问题进行指导、协调、审议和决策。

县(市、区)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由区政府确定成员单位,由县(市、区)主管部门负责召集,协调处理辖区内物业管理重大问题。

第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物业管理工作实际,组织辖区城管、规划土地监察、公安、安监、维稳、信访、环境保护、社区等关联部门、机构召开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协调处理辖区内下列物业管理问题:

(一)业主委员会任期已届满但仍未完成换届选举工作的;

(二)新老物业服务企业交接中发生矛盾纠纷的;

(三)其他严重影响物业管理区域稳定和安全情形。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可以邀请市、区主管部门进行工作指导,也可以邀请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委员、业主列席会议。

第十七条 经物业管理联席会议议定的政府内部工作事项,与会政府部门、机构应当予以执行;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经物业管理联席会议议定并由与会政府部门、机构作出的行政行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应当履行,但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决定暂停执行相关行政行为的除外;拒不履行的,作出行政行为的政府部门、机构应当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召集单位应当整理并保管物业管理联席会议记录。

第三章 前期物业管理

第十八条新建物业出售(预售)前建设单位应将划定的物业管理区域向物业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九条 物业管理用房应按照下列标准配置:

(一)物业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按照不少于建设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2‰的比例配置,最低不小于50平方米。其中,业主委员会的办公用房宜单独配置且不少于10平方米。

(二)配置的物业管理用房应是地面以上层高不低于2.2米,具备水、电、采光、通风等正常使用功能的独立成套装修房屋,相对集中安排在住宅小区中心区或者小区出入口附近。没有配置电梯的物业管理用房,其所在楼层不得高于四层。

(三)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全体业主,专用于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并签订书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物业所在地的县(市、区)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取协议方式选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

(一)投标企业少于3家;(二)总建筑面积少于3万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前期物业服务单位、物业服务费用、物业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向物业买受人明示,并在房屋销售合同中载明。第二十三条 物业买受人应当在建设单位交付物业后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缴纳物业服务费用。

物业管理区域已竣工但尚未售出或者尚未交给物业买受人的物业,物业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交纳。费用标准与买受人相同。

第二十四条 住宅建设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前,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房屋买卖合同的约定向物业服务企业交付权属明确、资料完整、质量合格、功能完善的物业。

第二十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和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共同对物业共用部分、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承接查验。

建设单位应当自物业交接后30日内,将承接查验资料向物业所在地县(市、区)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物业的所有权人为业主。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享有以下权利:

(一)参加业主大会;

(二)享有业主委员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表决通过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四)决定有关业主利益的重大事项;

(五)监督业主委员会的管理工作;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业主的主要义务是:

(一)执行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决议、决定;

(二)遵守管理规约;

(三)遵守有关物业管理的制度、规定;

(四)按时交付物业服务费、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等费用;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七条 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第二十八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户数)不足20户且经全体业主一致书面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的,由全体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职责。业主应当自书面决定之日起5日内告知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成立业主大会:

(一)交付使用的物业专有部分建筑面积达到建筑物总面积50%以上;

(二)首次交付使用的物业专有部分已满2年,且交付使用的物业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30%以上。

第三十条 符合成立业主大会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当书面报告物业所在县(市、区)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并向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供下列资料:

(一)物业管理区域备案证明;

(二)房屋及建筑物面积清册;

(三)业主名册;

(四)建筑规划总平面图;

(五)交付使用共用设施设备的证明;

(六)物业管理用房配置证明。

占业主总人数20%以上的业主可以联名向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成立业主大会的书面申请,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成立业主大会的书面请求之日起60日内,组织、指导成立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

因客观原因无法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委员人数无法达到总数的二分之一的,新一届业主委员会产生之前,必要时,可以由物业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代行业主委员会的职责。

第三十一条 物业管理区域筹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时,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派出代表担任筹备组成员。

筹备组成员就筹备工作事项意见不统一的,以投标表决形式作出决定。

第三十二条 筹备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6个月内组织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

筹备组成立6个月仍无法召开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可以解散筹备组并重新成立筹备组。

第三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在业主委员会成员中推举产生。

筹备组应当将业主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相关信息在物业管理区域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应少于30日。

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从物业管理区域内具备以下条件的业主中选举产生: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无犯罪记录、无失信记录,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必要工作时间,身体健康;

(三)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缴交物业服务费,缴交、物业维修基金,模范遵守物业管理制度;

(四)未发生不适宜担任业主委员会委员的其它情形。第三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由5-15人的单数组成,每届任期不超过5年,可以连选连任。

业主委员会是否实行差额选举以及实行差额选举的差额比例由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确定。

业主委员会实行差额选举的,未当选业主委员会委员且得票数达到法定票数的候选人,可以按照得票顺序当选业主委员会候补委员,并在业主委员会委员出缺时依次递补。候补委员人数由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确定,但最多不得超过业主委员会委员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候补委员可以列席业主委员会会议,不具有表决权。

业主委员会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持业主大会成立和业主委员会选举情况的报告、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及其他应提供的材料向物业所在地的县(市、区)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备案手续。

业主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不得接受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物业服务费减免、停车费用减免以及其他物质、现金等不正当利益,不得采取挪用、欺骗等方式非法侵占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物业共有部分收益等全体业主共有的资金。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业主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缴纳物业服务费、水电气费、停车费、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等缴费情况,每年向全体业主公布一次。

第三十五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经街道办事处调查核实,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确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街道办事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逾期仍不改正的,街道办事处应当提请物业所在地区县(市、区)主管部门撤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

第三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对业主委员会进行调整。

第三十七条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由全体业主承担。工作经费可以由业主分摊,也可以从物业共有部分经营所得收益中列支。工作经费的收支情况,应当每年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接受业主监督。工作经费筹集、管理、使用和公示的具体办法由业主大会决定。

第五章

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及物业管理服务 第三十八条 新建物业规划时,建设单位应当提出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建议书,并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登记后向县(市、区)主管部门备案。已经实施物业管理的区域由物业服务企业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登记后向县(市、区)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向县(市、区)主管部门提供以下备案材料:

(一)物业建设宗地红线图;

(二)建筑规划总平面图;

(三)规划国土部门出具的物业项目命名审批文件。第三十九条 原有物业管理区域具有两个以上物业建设宗地红线图,或者已分割成两个以上相对封闭区域的,在明确附属设施设备管理、维护责任的前提下,经县(市、区)主管部门和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确认,可以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物业管理区域。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建议书及备案回执、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宗地红线图在房屋销售现场公示,并将其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附件。

第四十一条 异地物业服务企业首次在本市承接物业项目的,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物业服务合同副本向县(市、区)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异地物业服务企业在本规定实施之前已承接本市物业项目的,应当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30日内将物业服务合同副本向县(市、区)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第四十二条 未经供水、供电、供气单位或者司法授权,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对物业相关专有部分或者共有部分实施停水、停电、停气,但水管破裂、火灾等对业主或者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紧急情形除外。

第四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制定安全措施、安全巡查、安全宣传、安全隐患整改等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三)在小区内进行安全宣传、安全培训;

(四)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五)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安全事故;

(七)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措施、安全隐患整改等所需经费,按规定从物业维修基金列支。

第四十四条 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可以就物业服务费、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的审计机构选择、审计频率等审计相关事项进行约定。

第四十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决定在物业服务合同期满后退出的,应当在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3个月前,书面告知业主委员会并书面报告县(市、区)主管部门。

物业服务合同未到期,物业服务企业要求提前退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与业主委员会协商处理物业服务合同终止事宜,并书面报告县(市、区)主管部门。

县(市、区)主管部门应当将物业服务合同备案情况、企业退出等情况及时通报物业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退出物业管理区域,不得以物业服务中的债权债务纠纷未解决、阶段性工作未完成等为由拒绝退出:

(一)物业服务合同依法、依约解除、终止;

(二)物业服务合同期满,未续签的;

(三)经人民法院判决或者仲裁机构裁决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退出的;

(四)依法不得继续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其他情形。第四十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与新物业服务企业完成交接工作后方可退出物业管理区域;尚未选聘新物业服务企业的,由业主委员会可以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决定是否由原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至新物业服务企业选聘。

物业服务企业退出后,物业服务合同遗留的纠纷等有关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以及诉讼等途径进行解决。

物业服务企业被法院判决、仲裁裁决、县(市、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出逾期仍不退出的,除由县(市、区)主管部门依照《物业管理条例》《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予以处理外,对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市物业管理协会给予公开谴责;因物业服务企业拒不退出导致业主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公开、自愿、择优的原则,选取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应急服务企业预选库。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以抽签形式在应急服务企业预选库中选取一家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

(一)合同期未满,物业服务企业突然退出,出现管理真空的;

(二)合同期满后,物业服务企业退出,还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

(三)原物业服务企业退出后,新的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前,业主委员会同意选用应急服务企业的。

应急物业服务合同具体期限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约定,最长至业主大会与其选聘的新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开始提供物业服务之日止。物业服务内容、标准和收费参照原物业服务合同执行。

第六章 物业使用与维护

第四十九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变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

(二)违法搭建建(构)筑物、擅自占用或者改建物业共用部位;

(三)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

(四)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

(五)破坏、擅自占用消防设施、公共疏散通道、消防通道,破坏消防安全标志,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改变消防通道;

(六)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改变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的部位;

(七)擅自拆除人民防空工程及通讯、警报等公共设施;

(八)破坏公共环境保护设施或者造成环境污染的其他行为。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应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及时依法处理。业主、物业使用人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业主委员会对侵害业主共同利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出售或出租的,业主享有优先权。利用业主共有的道路、场地设置的车位,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建设单位不得附赠、出售或者出租。物业服务企业经业主大会同意在共有区域建设车库(位)的,车库(位)所有权属于全体业主,但双方可就出租利润的分配进行约定。

建设单位办理商品房屋预销售登记后出售或者附赠的车位、车库,应当明示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置公示拟出售车位、车库的产权证明文件和出售价格。拟出售车位、车库数量少于本区域要求购买车位、车库业主的房屋套数时,应当通过抽签、摇号等公平方式确定,每户业主只能购买一个车位或者车库。

车位、车库满足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需求后将剩余车位对外出租的,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建设单位应当向全体业主公示。车位、车库租赁合同复印件应当送交物业服务企业存档,业主、业主委员会及物业使用人有权查询。

第五十一条 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停放车辆,不得占用消防通道,不得妨碍行人和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

经规划、国土、公安、消防等主管部门批准,利用物业共有部分设置机动车停放位的,其车位设置、管理等事项由业主大会决定。业主对机动车辆有保管要求的,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另行约定。

第五十二条 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应向物业公司提出申请,提供相关图纸。物业服务企业应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或物业使用人,并签定住宅装饰装修协议书。业主或者使用人拒不签定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协议书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按照管理规约,禁止装饰装修施工人员进入物业管理区域。第五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保修期届满后,物业全体共有部分的维修责任由全体业主承担,物业部分共有部分的维修责任由部分共有的业主承担,物业专有部分的维修责任由该专有部分所有的业主承担。

第五十四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有线电视、环卫等单位应当按下列规定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

(一)业主自用的向业主收取;

(二)物业服务企业自用的向物业服务企业收取;

(三)部分业主共同使用的,由相关业主分摊;

(四)全体业主共同使用的,由全体业主分摊。上述单位不得强制物业服务企业代收有关费用,不得因物业服务企业拒绝代收而停止提供服务。

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委托代收有关费用的,可以根据双方签署的委托代收合同约定向委托单位收取代收费用,不得向业主收取额外费用。

第五十五条 物业维修工程竣工结算金额超过10万元的,在到县(市、区)主管部门办理申请手续前,其结算报告须经具有造价咨询等相应资格的第三方机构予以审核;救灾、抢险等紧急情况除外。

维修基金管理部门按审核确认的金额办理拨付手续。第五十六条 业主与物业的承租人或者其他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等费用的,不免除业主履行交纳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法定义务。

业主转让或者出租物业时,应当将管理规约内容、物业服务费用标准、日常收取的专项维修资金交纳情况等事项告知受让人或者承租人,并自物业转让合同或者租赁合同签订之日起7日内,将物业转让或者出租情况告知物业服务企业

第七章 附则

上一篇:七夕送给朋友的祝福语下一篇: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