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现代控制(推荐8篇)
摘 要: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现代控制论,是人类对控制技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现代控制 论是用状态空间方法表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对于《现代控制理论》这门课程,本人选择 了最为感兴趣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并谈一下对于学习这么课程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学习心得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伴随着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出现了横向科学。作为跨接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具有横向科学特点的现代控 制理论已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高年级的主要课程。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现代控制论,是人类对控制技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经典控制论限 于处理单变量的线性定常问题,在数学上可归结为单变量的常系数微分方程问题。现代控制 论面向多变量控制系统的问题,它是以矩阵论和线性空间理论作为主要数学工具,并用计算 机来实现。现代控制论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明显的工程技术特点,但它又属于系统论范畴。系统论的特点是在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对系统进行分析 和综合。系统特性的度量,即表现为状态;系统状态的变化,即为动态过程。状态和过程在 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中普遍存在。现代控制论是在引入状态和状态空间的概念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状态和状态空间早在古典动力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5O年代Mesarovic教授曾提 出“结构不确定性原理”,指出经典理论对于多变量系统不能确切描述系统的内在结构。后 来采用状态变量的描述方法,才完全表达出系统的动力学性质。6O年代初,卡尔曼(Kalman)从外界输入对状态的控制能力以及输出对状态的反映能力这两方面提出能控制性和能观性 的概念。这些概念深入揭示了系统的内在特性。实际上,现代控制论中所研究的许多基本问 题,诸如最优控制和最佳估计等,都是以能能控性和能观性作为“解”的存在条件的。现代控制理论是一门工程理论性强的课程,在自学这门课程时,深感概念抽象,不易掌 握;学完之后,从工程实际抽象出一个控制论方面的课题很难,如何用现代控制论的基本原 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则更困难,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对现代控制理论来说,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了数学模型,才能有效地去研究系统的各个方面。许多机电系统、经济系统、管理系统常可近似概括为线。正文: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总结 学习心得 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现代控制论,是人类对控制技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现 代控制论是用状态空间方法表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对于《现代控制理论》这 门课程,在刚拿到课本的时候,会认为开课的 内容会是上学期学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的累赘或者简单的重复,更甚至我还以为是线 性代数的复现呢!根本没有和现代控制论联系到一起。但后面随着老师讲课的风 格的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发现和自己想象的恰恰相反,老师精心准备的 ppt 课件,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控制理论发展过程,以及该掌 握内容的方方面面,个人觉得,我们不仅掌握了现代控制理论的理论知识,更重 要的是学会了掌握这门知识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其 他知识及在工作上的需要大有裨益,总之学习了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伴随着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各学科之间 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出现了横向科学。作为跨接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具有 横向科学特点的现代控制理论已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高年级的必修课。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 经典控制理论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以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为 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变换到复数域中,得到系统 的传递函数,并以此作为基础在频率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控制器的 结构和参数。通常是采用反馈控制,构成所谓闭环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具有 明显的局限性,突出的是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也难以揭示 系统更为深刻的特性。当把这种理论推广到更为复杂的系统时,经典控制理论就 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是因为它的以下几个特点所决定。1.经典控制理论只限于研究线性定常系统,即使对最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也 是无法处理的; 这就从本质上忽略了系统结构的内在特性,也不能处理输入和输 出皆大于 1 的系统。实 际上,大多数工程对象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尽管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但是,用经典控 制理论设计这类系统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2.经典控制理论采用试探法设计系统。即根 据经验选用合适的、简单的、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控制器,然后对系统进行分析,直至找到满 意的结果为止。虽然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实用等很多完整,从而促使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对 经典理论的精确化、数学化及理论化。优点,但是,在推理上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效果也 不是最佳的。综上所述,经典控制理论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线性定常对象,单输入单输出,完成指定任务。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 它不仅描述了系统的外部特性,而且描述和揭示了系统的内部状态和性能。它分析和综 合的目标是在揭示系统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在一定意义下的最优化。它的构成带有 更高的仿生特点,现代控制理论以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为主要的数学工具,以状态空间法为 基限于单纯的闭环,而扩展为适应环、学习环等。较之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 对象要广泛得多,原则上讲,它既可以是单变量的、线性的、定常的、连续的,也可以是多 变量的、非线性的、时变的、离散的。现代控制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控制对象结构的转 变 控制对象结构由简单的单回路模式向多回路模式转变,即从单输入单输出向多输入多输 出。它必须处理极为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控制问题。2.研究工具的转变(1)积 分变换法向矩阵理论、几何方法转变,由频率法转向状态空间的研究;(2)计算机技术发展,由手工计算转向计算机计算。3.建模手段的转变 由机理建模向统计建模转变,开始采用参 数估计和系统辨识的统计建模方法。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目的 经典控制理论只研究一个输入输出变量,且固定参数的定常系统。
我们都十分重视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非常看重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必要性,但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如何实现两者的全面提高,如何两者平衡是我们关注的。在我们的学习课程中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运用课程知识,提高能力。
现 代 控 制 理 论 报 告
1 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应用理念缺乏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电力系统控制要想更好的应用现代控制技术, 必须在应用理念创新上狠下功夫,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 电力企业在应用电力系统控制技术方面已经高度重视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 但仍然存在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 比如在电力系统控制方面, 还同有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进行紧密的结合, 因而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控制技术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控制的应用。
1.2 应用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现代控制技术来说, 要想更好的得到应用, 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应用体系, 这样能够使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更具规范化。目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在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方面, 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应用体系, 特别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发展规划, 直接导致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无法实现全面性和系统性。再比如适应控制是针对控制系统对工程控制参数变化, 以及没有建模部分的变化不是很敏感的情况, 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感受到这个不敏感的变化, 并且能够根据其变化大小, 进行实时调整控制参数和控制策略, 以使控制结果保持最优。尽管这种技术应用较多, 但仍然没有实现全面化和系统化。
1.3 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从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来看, 尽管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线性最优控制、模糊逻辑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 但从应用的效果来看, 并没有达到十分理想的程度, 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结合还缺乏有效性, 因而导致电力系统控制技术应用现代控制技术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提升电力系统控制与现代控制技术的融合性。
2 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的优化对策
2.1 创新现代控制技术应用理念
要想更好的在电力系统控制中应用现代控制技术, 必须在创新应用理念方面狠下功夫, 只有创新应用理念, 才能使现代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电力企业在应用现代控制技术的过程中, 要在提高电力系统控制技术全程性、全面性等方面狠下功夫, 使更多、更好的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 特别是要提升电力系统控制的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确保电力系统控制更具稳定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这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电网公司应当经常开展有关的座谈会、研讨会以及项目建设会, 着力提升电力企业以及员工的意识。
2.2 完善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体系
电力系统控制技术是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体系建设, 这就需要国家电网公司要制定现代控制技术应用的整体发展规划, 对现代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做出全面、科学、系统的安排, 确保现代控制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各级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 积极探索和实践, 使更多现代控制技术能够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 这一点应当高度重视, 并不断创新。
2.3 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
要想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 需要各级各类电力企业形成发展合力, 最大限度的提升现代控制技术与电力系统控制的融合性, 这样能够使电力系统控制更具科学性。这就需要各级各类电力企业要着眼于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 强化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 建立现代控制技术应用研发组织, 对现代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控制的应用进行系统研究, 特别是要对目前国内乃至国际最前沿的现代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使现代控制技术能够与电力系统控制进行深度融合, 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要想更好的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 还需要引起大批研发人才, 这就需要各级电力企业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为电力系统控制更好的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 尽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但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存在应用理念缺乏创新、应用体系不够完善、应用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 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步伐, 这就需要我国各级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现代控制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要在创新现代控制技术应用理念、完善现代控制技术应用体系、提升现代控制技术应用效果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 使现代控制技术更多、更好、更全面的应用于电力系统控制。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持续改革、创新与发展, 电力系统控制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代控制技术不断创新, 这也为我国电力系统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控制在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应用创新。本文对电力系统控制中如何更好的应用现代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 首先对当前电力系统控制中应用现代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电力系统控制如何更好的应用现代控制技术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控制,应用创新
参考文献
[1]盛戈皞.现代技术在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 2015.
[2]林淑娜.现代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 (理论版) , 2014.
关键词:会计控制分析
1会计控制的目标
社会环境对会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社会环境的需要、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与会计本质、职能相结合,才能制定会计目标。制定会计目标根本性的依据应是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要。为什么要建立会计系统?根据节约劳动时间规律,社会发展必须努力节约劳动时间。既要计算劳动时间的节约量和劳动产品的增加量,又要强化经济管理,以促进劳动时间的节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前者形成会计的信息处理结构、信息系统本质、核算职能和提供有用信息的目标;后者形成会计的经济控制结构、控制系统本质、控制职能和强化经济管理的目标。前者具有基础性,后者具有主导性间者互相渗透,相互为用,正如系统科学所强调的“信息和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
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各国会计的具体目标,不同时代的会计目标,才会产生差异。
由于会计基本职能表现本质和结构,外联社会环境,是基本需求与可能的统一,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应当根据会计基本职能,建立会计的基本目标。
我国大多数会计学者同意会计具有核算和控制两种基本职能,基于核算职能,产生“提供真实信息”的目标,已成共识。基于会计的控制职能,还应提出“强化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上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都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并直接从事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包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大系统。包括总会计师在内的会计人员要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并实施规章制度,加强资金诚本和利润管理,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参与经济决策,这些显然都属于管理活动。不仅记账、算账、报账,还要用账。会计信息,首先并直接为会计人员所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过程,已成共识。即使单就财务会计来讲,记账员要记好账,首先要对凭证进行审核,要注意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譬如材料账、商品账,要注意材料。商品是否数量足、质量好,是否适用或适销,是否有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贪污挪用,还要经常分析库存结构,减少或杜绝积压浪费,协同采购部门提出采购计划等,都是以强化经济管理为目标的具体的管理活动。财产清查也是管理活动。随着知识经济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核算工作有所减轻,控制职能将愈益重要。强化经济管理意识,对于每一个会计人员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经济管理,是突破当前会计工作薄弱环节、提高会计水平的关键,因而提出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要求。所以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并列为会计的两大基本目标。
从基本目标的构成来看,提供真实信息是基础,强化经济管理是主导。提供信息,要从管理的需要出发,为强化经济管理服务。经济管理,不仅限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主体,还包括所有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方面。信贷决策、投资决策,都属于经济管理。
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控制,决定会计基本目标是提供真实信息和强化经济管理。这样提的优点是:简明易记。便于指导实践。具体目标则应当详细、清楚些。
会计目标是多层次的,基本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受总目标指导,总目标指导会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会计工作。
从会计总目标来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的共同要求,“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它们都体现会计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2会计控制的目标分析
控制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主导职能。其主体是本会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其对象主要是有关的价值运动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从范围看,会计控制主要是内部控制,即会计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和有关部门,也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单位实施控制。
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具体目标必然是会计具体职能的具体化。具体职能是根据庞大的会计实践进行理论概括而提炼出来的。根据会计控制的形式和内容,作为会计具体职能和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下述四方面:
2.1规划——分析经济情况、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根据会计信息和其它信息,对财务状况和成本升降进行分析,对需要研究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八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经济前景,运用决策方法,提出并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进行规划。配合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经济决策,编制经济预算,制定经济定额,划分责任单位,建立责任指标,拟订完成经济计划的措施,促进经营决策的实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工作的建议。
2.2调节——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处理分配关系。根据计划(预算)目标采用一定的调节手段,参与调节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实施影响,使其按预定目标进行,纠正偏离目标的差异,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并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第二,协调相关财务关系;第三,参与处理分配关系,提供分配方案等。
2.3监督一监督经济过程,保障资产安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稽核工作,通过凭证审核、财产清查和内部信息,消除账账、账实不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4考评——考评经济责任,提供奖惩标准和依据。实施责任会计,对企业、部门和职工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联系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
上述只是从会计控制的具体功能出发所进行的归纳。确认、计量、报告、分析,是会计基本职能核算的体现,用以认识、反映会计对象:规划、调节、监督、考评,是会计基本职能控制的体现,用以控制会计对象。
3新会计目标的特点
3.1概括全面,能够准确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各层次的职能和目标。克服了把财务报告目标扩大为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会计目标的缺陷。“提供真实信息”可以包括决策有用论、经管责任论以及各方面需要的各种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不仅是财务会计的目标,更是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是各种会计工作的目标。
3.2体现环境特征和时代要求。新目标体系体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的实际。两大基本目标和总目标,更是针对时弊,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核算管理型会计。
3.3体现会计本质,体现会计系统运行规律的要求。根据系统理论,本质是“结构的描述”。会计工作系统包括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信息处理结构和会计管理结构。两系统运行的规律性要求是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充分体现在会计目标中。
中国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哪个朝代,或多或少都流传着一种男主外、女主内以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女性被封建道德所束缚,不仅文化思想被闭塞,生活活动范围狭小,而且很多权利都被剥夺,因而女性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多。世界著名犯罪学家萨瑟兰
曾经提出过女性走向社会比男性晚,犯罪机会少,而且在社会中受到的挫折少,所以犯罪较少。因而从古至今,女性犯罪率和数量从总体上来看都远远低于男性。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世界包括中国都在进行着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改造,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因而女性获得了该属于自己的合法权益,开始逐渐频繁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结果导致了犯罪率提高的必然性。到了20世纪初期,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正式开始了“女性犯罪”这一概念的研究,以其著作《女性犯罪》为标志,其中显示了意大利1885—1889年内女性犯罪数量为男性犯罪的19。其后众多犯罪学者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根据欧洲几国调查结果显示,那时英国男性犯罪数量是女性的3.8倍,荷兰、比利时是4.5倍,法国则为4.3倍⑴。由此可见,女性犯罪这一概念正一步步的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一话题,它已经成为了犯罪学中的一种独立的类型。在中国,女性犯罪率也在逐步上升,犯罪类型主要为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最为突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女性对社会各类事务的参与,也同时为女性犯罪提供了比以前更多的机会。例如,外地或农村“打工妹”大量涌入大城市,由此女性犯罪必然提高,而且犯罪类型也在向男性化发展,具有了攻击性和城市性,出现了抢劫、杀人、放火、诈骗、毒品、拐卖人口等具有暴力和财产并有的犯罪,而且犯罪人年龄在逐渐偏低。此绝非偶然,请看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
罗卡娜,女,23岁,广西北海人,2003年上半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成教院培训二部本科班英语专业进修,其同寝室的室友李某以前曾是某一外语学校的英语老师,两人的关系曾经是非常的要好,成绩也都不错,但由于某些小的生活习惯不同,两人的关系由友好走向敌对,整天勾心斗角,李某又背着罗说罗性情孤僻,自私而不宜交往。2004年7月9日早晨,两人在寝室卫生间发生口角,进而大打出手,结果罗一时激愤,用本来削水果的水果刀将李某刺死,连刺17刀,其中3刀为致命伤。2004年11月30日,北京一中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罗卡娜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李某死亡赔偿金共计25万余元。
——摘于《人民公安》2005年1月
案例二:
张琳,女,1978年9月20日出生,哈尔滨人,2001年4月5日赴日本留学,父母为其上学卖掉家财,但她并没有领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在日本留学期间与一比她小两岁的另一个哈尔滨留学生男孩恋爱同居,并导致其怀孕,根据日本法律规定不得堕胎,因此为筹集回国流产的经费,2002年11月27日,该男女在这异国他乡制造了一起抢劫杀人的大案,抢劫杀害另一中国留学生,共抢劫得281.6万日元,并急忙逃回国。然而2002年12月30日国际刑警组织日本中心局通过中国公安部向哈尔滨公安局通报,不久二人被逮捕。2003年9月12日,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二人死刑,二人不服上诉,2003年12月2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指导审判此案。
——摘于《蓝盾》2005年第3期
由此可见女性犯罪正走向男性化、攻击化和低龄化。第七界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文件指出:“女性犯罪记录数据正在不断增加。有关女青年犯罪的程度和性质的变化值得国际一致做细致地科学研究⑵。”因此,对于现代女性犯罪,我们要进行细致地、充分地、更进一步地剖析。
一、现代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
(一)隐蔽性、欺骗性
女性作为犯罪的实施者,由于性别的差异,女性和男性在体力和性格上也形成了相对的差异。自古以来,女性一般都是性情温和,软弱,体力不如男性,认识水平也不如男性,因而在犯罪实施中很少出现暴力的现象,很少利用自身的力量去侵害别人,女性犯罪人多采用投毒、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一系列低暴力型的手段去犯罪,因而充分显示了女性犯罪多具有手段隐蔽性。另外女性身体柔弱,性情温和,一直是社会中受保护的对象,随着1992年4月《女性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女性的受保护程度更加提高,本来一般人对女性的戒备心理就低于男性,这就使很多女性犯罪人有了犯罪的条件,她们正是利用出卖色相等方法去实施犯罪,于是很多受害人得出一条经验“女人越漂亮就越会骗人”。2005年冯小刚的贺岁大片《天下无贼》中的女主角“王丽”正是伪装成家教,利用色相从一大款家敲诈得一辆豪华宝马汽车,价值百万。这部电影
正是反映了女性犯罪的欺骗性。
(二)从属性、犯罪配角性
女性虽然受教育受保护在提高,但是进入社会相对男性来说比较晚,思想单纯,判断力不高,从而社会经验不高,容易服从于权威,对身边的男性产生极强的依附心理。正是由于如此,在实施犯罪中,尤其是共同犯罪、团伙犯罪中,女性一般不是犯罪的主犯或首犯,她们多带有胁从、受
胁迫或被教唆的特点,加上女性本来体力就不如男性,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如男性,因而女性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很难完成血腥的、残忍的、暴力性强的犯罪行为,而这些犯罪行为多是男性犯罪人所为,女性犯罪人多是帮助男性犯罪人采点、望风或提供犯罪工具等。另外女性犯罪者大都养成了好吃懒做、追求享受的恶习,在她们的精神和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必然会利用其男性“靠山”为其“奋斗”,因而女性犯罪人正是利用他人的力量来满足自我,并非自己亲自动手,然而这正表现出女性犯罪人的依附心理。由此可见,女性犯罪具有从属性,犯罪配角性多见于共同犯罪和团伙犯罪中。
(三)情感性、暴力报复性
从中国的女性性格来看,女性一般都具有性情温和、多愁善感的特点,然而女性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女性在感情方面的行为是非常突出的。女性的行为感情色彩一般都很丰富,主要表现在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关系当中,她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常常富于内心的体验,对某些细微的地方都能做得很好,对于女性来说懂感情的人是最伟大的,因而这就注定了女性的某些行为是具有情感性的,包括母爱和妻爱,进一步说,女性在这些行为上带有情感方面的“牺牲性”。在众多女性犯罪行为当中,这一特点也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其实她们并不是为了钱财和名誉,只是为了感情,便不顾一切地去实施、去投入、去“牺牲”。例如,四川省广元市某一青年女性,1997年与生病的男友结婚登记后,为了给男友治病和置办婚礼,她便利用自己在一乡镇企业局互相发展基金会临柜员的职务的便利,以假名开户,填入金额,再让熟人替其取出。作为一名银行的职员,她应该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在违法,是在犯罪,然而自己的男友治病需要钱,事业和感情方面她选择了感情,因而她采用了犯罪的方式。以至于吞下了自种的苦果。
女性大都是感情的理想主义者,但情绪的稳定性却很差,女性对待事物认知上一般带有肤浅性和表面性,因而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偏激性和冲动性,感情的瞬间爆发不能用意志来控制,所以女性犯罪人多怀有报复心理。当一个情感很丰富的女性,在自己为了感情付出很大牺牲后,而对方却无动于衷,毫不在乎,有时不但得不到尊重和肯定,反而遭到拒绝和抛弃,甚至遭到辱骂和毒打,在这一种挫折的打击下,某些女性往往产生了委屈、嫉妒、愤怒和仇恨的心理,进而表现出盲目冲动,产生残酷的报复行为,多带有暴力性。1996年《中国妇女》杂志就刊登了这样一则案例:刘某,女,30岁,河南新密市人,与其丈夫结婚10年,并生有一子,婚后较长时间里夫妻感情一向很好,但其夫后来有了外遇。刘某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坚持感情的修复,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直忍气吞声,希望丈夫悔改,但其夫不但不悔改,而且变本加厉,并公然在家当着刘某的面与情人同居,万般无奈,夫妻离婚。离婚后,刘某经济上无着落,但其前夫却迟迟不付房款和孩子的抚养费,刘某几次上门要,都遭到拒绝,最后一次找其前夫要钱时,怀揣一把匕首,本为自杀所用,可在与前夫争吵及扭打中,刘某拿出匕首将前夫杀死。
(四)犯罪年龄低龄化
女性犯罪的年龄相对男性来说是偏高的,从性格气质和社会原因来看,女性大多是性格内向的,处理事情的经验不够丰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好,在社会中一直处于受保护的状态,此时的青少年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保持得很好,很少有意识去实施犯罪。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的日益丰富,物欲和情欲的提高,女性才渐渐有了犯罪的迹象,因而女性犯罪多为财产类和性欲类。但是目前女性犯罪正在进一步向男性化发展,青少年犯罪率的年年提高,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地下降。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中国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为24岁;到了70年代,平均年龄降到21岁;80年代和90年代则为15—18岁⑶。下降如此之快,骇人听闻。社会中的犯罪现象是一个整体,女性犯罪作为犯罪整体的一个分支,也具有向低龄化和青少年犯罪提高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性犯罪较多
女性的性犯罪向来是女性犯罪的重点类型,女性犯罪在多数场合与性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女性的性犯罪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理解的女性犯罪,是指女性侵害他人性权利或伤风化或利用其色相、肉体等性诱惑手段所实施的情节严重的社会行为⑷。物欲是女性犯罪的主要目的,盲目追求高消费,讲究吃穿住,用时髦、玩潇洒,享乐主义日益严重,当对物质的需求脱离了现实的生活水平,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解决时,某些女性便会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以各种方式出卖肉体来换取不义之财。目前女性的性犯罪主要是卖淫、团伙流氓淫乱和诈骗,这样的行为活动多发生在年轻的女性身上,据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19岁是卖淫的平均年龄,16—30岁是卖淫者的主体(占被调查对象的82.2)⑸。另外,有的女性染上毒隐,被迫通过性犯罪来获取毒资。更有甚者,某些女性由于是性犯罪的受害者,便破罐子破摔,产生报复的心理,利用性犯罪再去伤害他人。
二、现代女性犯罪的原因
犯罪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有果必有因,犯罪实施必有犯罪原因做前提。关于犯罪的原因,犯罪学界有很多看法,我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19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提出人类“返祖”现象,也就是“天生犯罪人”的理论,随后美国不同时期犯罪学家有相继提出了遗传因素与犯罪、身体构造与犯罪、人体生物化因素与犯罪、神经生理因素与犯罪还有基因犯罪等⑹。犯罪生物原因学的确引起了犯罪学界的一场大的风暴。但是近来很多学者提出异议,犯罪社会学论就是一个代表,彻底反驳了龙勃罗梭等人的理论,他们认为犯罪是一种客观现象,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而且任何犯罪现象都不是由遗传决定的,更不是其他生物因素决定的。任何社会都没有天生犯罪人,任何犯罪的形成都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⑺。对于这两种看法,笔者认为皆不能苟同。一方面,如果我们肯定了第一种看法而否定第二种看法,根据天生犯罪人和犯罪遗传理论,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逐个排查,我们应该不难发现符合条件的自然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定他们是未来的犯罪人而抓住他们呢?再进一步说,就算他们真的犯了罪,被逮捕了,他们的子女后代是否也有了犯罪遗传物质,我们是否要将他们全部监视居住或直接抓起来以防止将来犯罪的发生呢?恐怕这又会牵涉侵犯人权的问题吧!与情与理与法恐怕皆行不通吧!另一方面,我们肯定后者社会原因而否定前者的生物原因,那么日本学者广濑胜世认为,杀人和放火犯罪与女性月经有密切的关系,杀人犯罪的39.4,放火犯罪的39.4,盗窃犯罪的12.6,都发生在月经前到月经之间⑻;而且龙勃罗梭也曾发现以妨碍公务罪被逮捕的80名女被告中有71位正处于月经期⑼。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这是巧合吗?所以在考虑犯罪原因时,我们不反对犯罪与生物原因有关,但也无法证明这些复杂的生理原因对犯罪的产生和变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犯罪原因是一个多极、多层次的系统。任一犯罪的原因无论其作用如何强烈,在单一情形下都引发不了犯罪,其必须与其他原因一起作用,才能产生犯罪结果⑽。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明确指出:“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的,犯罪和现行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⑾。”这里的条件就是指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条件因素,因而我们在研究包括女性犯罪在内的犯罪原因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这里内因就是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外因就是女性犯罪的社会环境原因。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
1、依附心理强而自我保护能力差
依附心理是女性固有的心理,女性生来性格内向,性情温和,进入社会晚,体力和认识能力又不如男性,导致在社会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种要求,因而就出现了在家靠父母,婚后靠丈夫儿子,工作靠男性领导和同事的现象,并常常受周围人的暗示,服从于权威,缺乏主见和掌握自我命运的能力。这样强烈的依附心理,势必会造成女性在社会人际关系和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而且越是处于被动不利的状态,某些女性的依附心理就越强,加上进入社会后,社会经验不丰富,是非判断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还不能由现象上升到本质,因而女性很容易依附上道德品行不端的人,误入贼船,不能自拔,进而很容易毁掉前途,毁掉一生。例如女性较容易上当受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拐卖。这样看来,女性在有很强依附心理的同时有表现出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很多女性就是由于如此轻信他人、盲目听从他人,受他人指使,被他人教唆,最终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
女性的高级神经兴奋程度较强,抑制较弱,因而女性的情感非常丰富,心软,遇到事情很容易动感情,而且还表现出情感的细腻和情感的深沉,在处理事情时常常分外有心,连细微之处都能做得很好,而且感情蕴涵其中,主要见于母爱和妻爱当中。但女性具有丰富情感的同时,又表现出情感的复杂多变,情绪变化迅速,波动幅度大,很小的事情常常会引起轩然大波,因而女性的心情常常如“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一会儿多愁善感,泪流满面,一会儿眉开眼笑,手舞足蹈;一会儿亲同手足,视为知己,一会儿恨之入骨,视为仇敌。所以女性比男性更会吵架,更会由于感情激动而冲动犯罪。另外,女性的意志力通常也受情绪的影响,有了好的情绪,则意志坚定,不甘落后,一旦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意志也就不强,从而工作学习无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从而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引起犯罪。
3、虚荣心、嫉妒心强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女性对物质的占有欲越高,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其实就是为满足女性的虚荣心理。爱慕虚荣,相互攀比一向是女性突出的心理特征,或者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在女性身上的体现。女性爱出风头,爱显示自己,喜欢被别人注意,因而就必须有相应的条件来满足女性的这样的要求,现在年轻的女性喜好打扮自己,对服装、发式、装饰品具有主动选择和喜新爱俏的特点,当自己对物质方面的要求超过其自身合理收入的范围时,或者是当自己不能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自己对物质的欲望时,一些女性往往就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常常带有贪婪的色彩,例如盗窃、诈骗、贪污等,而且行为手段表现为多次进行。然而女性的虚荣心也会导致女性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女性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偏偏又碰到了一些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好的人,从而导致自己的虚荣心受挫,免不了背后编排一些蜚短流长来诋毁别人,甚至因此产生仇恨,寻找机会报复,而且报复手段多残忍,报复对象多为身边生活、名声比自己好的人。因此女性在具有虚荣心的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嫉妒心。例如,2005年3月11日《百姓法制》杂志上就刊登了这样一则案例:章某,女,49岁,因嫉妒同村某人生活条件比自己好,2004年11月12日将糖粘上毒鼠药,给同村某人的小孩吃,结果可怜3岁的幼女被毒死。2005年3月9日上午,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章某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其死刑。总之,虚荣心、嫉妒心强是女性较为突出的心理特征,可以说也是女性本身性格上的弱点,是引起女性犯罪的导火索之一。
(二)女性犯罪的社会环境原因
1、家庭学校教育欠缺
家庭是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之一,是每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则可以促使人健康成长,抵制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反之则会导致犯罪的产生,在女性犯罪中也不例外。例如,道德教育一向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很多女性犯罪人道德准则低下,分不清是非善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的思想表现突出,这都是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引起的。另外,家庭不和睦、不完整、经济条件差以及父母的不良言行都对青少年女性犯罪起着直接的影响。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的教育也不容忽视,目前女性犯罪人大都是法盲,法律观念薄弱,思想单纯,甚至有的青少年女性在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罪,反而认为自己做得是合情合理的,这都是学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够,造成学生不懂法,不畏法的现象。除此之外,学校的校风校纪以及教育方式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很多青少年女性就是厌学逃学,流浪社会从而染上社会的不良习气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相比之下,学校的教育欠缺比家庭教育的欠缺更容易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
2、社会交友不慎
由于女性进入社会比较晚,认识水平不够高,虽然思维有提高,但对事物的判断力不高,自我保护能力也不高,而且对于刚进入社会的青少年女性来说,多结交异性朋友和社会上的朋友已经成为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迫切需要,加上受“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的思想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女性往往因为择友不慎,误入歧途。还有,有的青少年女性比较任性,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不听取家长老师的劝告,继续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从而近墨者黑,使自己在这种社会的不良文化中越陷越深,堕落而不能自拔,以至最终犯罪而无药可救。等待她的只有手铐脚镣和铁窗禁锢的流泪后悔,甚至是刑场上枪声响后垂死挣扎的痛苦悲哀!
3、各类媒体不良文化的传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目前,社会媒体很多都带有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色彩的垃圾文化,美其原因曰:“为了提高现代人类的美学艺术鉴赏能力”,然而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好奇心强,尤其是青少年女性,更容易受到暗示,进而更容易去模仿学习,例如犯罪中的用枪“暴头”,杀人分尸毁尸,以及利用网络诈骗等,都是从各类传媒上学来的。女性多具有依附心理,服从权威,因而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类传媒的暗示的影响,去想象,去模仿,去设计犯罪,最终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自作自受,自食苦果。
三、现代女性犯罪的潜在危害性
任何犯罪都带有一定的危害性,我们打击和预防犯罪就是要减少和消灭这种危害性,女性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也具有其潜在的危害性,甚至女性犯罪比男性犯罪更具有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效应:触发剂效应、凝固剂效应和腐蚀剂效应⑿。
(一)触发剂效应
由于女性依附心理强,自我保护能力差,因而容易受一系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不良的习惯,甘于堕落而走上犯罪,这种现象多出现在青少年女性犯罪当中。一旦某个青少年女性犯了罪,其周围必定会有一群男青少年聚集在一起犯罪,像蜜蜂围者蜂皇一般,从而形成一个小的群体。在这个犯罪群体中,女性犯罪人虽然在犯罪行为中处于配角或从属状态,但这些犯罪行为大多因这些女性犯罪人而起。物欲和虚荣心是女性犯罪的重要特点和原因,一旦女性在其心理和生理上的要求超过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时,她可以借助身边的男性去帮她实现,因而引发了盗窃、诈骗、抢劫等一系列犯罪的发生。还有,女性犯罪还会引起其他暴力性犯罪的发生,例如女性的性犯罪导致男性犯罪分子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从而引发伤害、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发生。所以女性犯罪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犯罪的发生,表现出一种触发剂的效应,女性犯罪带有明显的滋事性。
(二)凝固剂效应
在女性犯罪触发剂效应的影响下,犯罪分子相对增多,犯罪行为也相对增多,从而很容易形成犯罪的聚集。当这个聚集形成团伙后,犯罪团伙的内部结构就会因为女性犯罪人的加入而由松散不协调逐渐转变为紧密、坚固和协调,不容易被拆散。一方面女性利用其犯罪欺骗性,出卖色相,传播不良文化,从而使很多人受害而被拉下水,走向堕落而腐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团伙中的女性犯罪人往往为犯罪团伙提供隐藏、逃避打击的窝点,在犯罪活动中替其他犯罪人采点、望风、掩护和提供犯罪工具,而且多以出卖色相,出卖肉体等手段来为犯罪创造条件,她们还为犯罪分子藏匿和掌管财物。除这两方面以外,女性犯罪人在犯罪团伙中,能满足男性犯罪人的性需求,从而能够控制男性犯罪人,促使男性犯罪分子实施更多的犯罪行为。因而女性犯罪人在犯罪团伙中有其特有的凝固和激化作用,使得犯罪团伙更加稳定和坚固地发展下去。
(三)腐蚀剂效应
女性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后,会很容易引起其他犯罪的发生。女性犯罪分子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劳而获和荒淫腐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很容易影响他人,不但摧残了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其他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女性自从结婚生子后就转变成为了一个母亲的角色,承担着哺育和教育后代的职责,而青少年大多对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充满着依赖,可以说母爱是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然而犯罪女性很明显不能很好的完成做母亲的职责,不能给孩子以良好的榜样,不能以健康的思想灌输,因而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后代必然会受其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影响,耳濡目染,模仿学习,必然也养成不健康的道德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习惯,缺乏法律意识,最终也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目前家庭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教育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犯罪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女性犯罪具有腐蚀性和弥漫性,因而不解决女性犯罪将会促使其他一系列违法犯罪的发生,后患无穷!
四、针对女性犯罪的讯问策略
针对女性犯罪的日益提高,在剖析了女性犯罪的特征和各个方面的原因后,我们必须针对女性犯罪人制定相应的讯问策略,讯问的成功突破才能使得犯罪得以揭露,才能更好的打击和预防犯罪。
从人的气质方面来讲,女性犯罪人中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居多,因而她们在接受讯问的时候通常表现出畏罪、敏感、忧郁、多疑、懊悔和悲观等一系列心理特征,自尊心强,虚荣心强,情绪变化大,还常常带有一定的顾虑,面对这样的形势,为了避免尴尬的僵局出现,我们就必须寻找一定的突破口,制定合理的讯问计划。因而在讯问时我们要做到:
第一:态度不要太严肃,语言要明确,不可含糊,以避免造成女性犯罪嫌疑人因畏惧或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顾虑;
第二:注意女性犯罪嫌疑人心理和情绪的变化,不要急于求成而言语过激,导致女性犯罪嫌疑人过于激动或自暴自弃而一言不发,守口如瓶;
第三:充分考虑到女性犯罪嫌疑人自尊心、虚荣心强的特点,最好采用说服、教育、启发的方法,利用女性犯罪嫌疑人依附性、从属性强和容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晓之以理,言语委婉,使其悔悟;
第四:犯罪女性一般感情都很丰富,思念牵挂多,我们要及时抓住其母亲思念子女、亲人或期盼家庭早日团圆的特有心理特点,动之以情,加大力度,唤起其家庭责任感和感情责任观,促使其诚实供述犯罪行为。
总而言之,女性犯罪人在讯问时对处于被动状态,为了避免尴尬的僵局出现,我们要合理地制定有效的讯问策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个突破。
五、现代女性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犯罪的形成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然而犯罪原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期,犯罪案件发生的总量是不一样的,犯罪类型也不一样的,犯罪率必有升降变化,所以犯罪预防不能死守某一种固定模式,必须随着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更新的措施。因此我们在研究现代女性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时就必须将影响女性犯罪的各个方面因素紧密联系起来。犯罪防治上下、左右、前后之多极、多层、多变元素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实现其事物整体的稳定性、关联结构的协调性、功能目标的择优化与运动状态的有序化⒀。单纯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观点,在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这个实践性很强的环节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麻烦,根本不可能实现⒁。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在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时,应当将工作与实际紧密联系,做到以下几项工作:
(一)研究新的教育机制,提高女性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第一,要提高女性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提高其社会的承受力。很多女性受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男性天生就是干大事的,女性天生就是受保护的,碍于这种思想,女性大都不敢站出来找寻生命中应有的平等和公正,不但甘于自己的权利被剥夺,而且有的女性还主动放弃了很多权利,因而这就形成了一种地位的悬殊和身份的差距,现实就是这样,男性拥有高级身份要比女性容易,男性比较容易受人尊敬。另外,又由于女性固有的依附心理强的特点,对待事物不能很好的辨别是非真假,办事总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依赖性过于强,一旦事情办不好,便会自暴自弃或者盲目冲动。有时出现了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牺牲一切包括金钱和肉体,这充分体现出女性犯罪的根源是不自尊、不自爱、不自立和不自强,所以在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是工作进一步得以进展的前提。
第二,通过教育使女性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和法治观。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和法治观极容易导致人犯罪,而女性认识水平不高,因而在这些方面的免疫力也不高,很容易受其影响而失足堕落。然而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和法治观都是从小建立的,因此我们必须将主要的教育工作放在青少年女性的教育上。首先,要建议学校在教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上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的沟通;其次,多方面观察学校的不良文化和习气,一旦发现应立即给予纠正,防患未然;再其次,关注青少年女学生的在校言行举止,往往犯罪都是由不良的行为习惯引起的,青少年女性自我保护能力差,一旦养成不良的习惯便会违反校规,进而触犯法律,最终堕落而不能自拔;最后,建议学校多举办法治讲座,尤其是针对初中,加强学生的法律基本知识,除此之外,增加一点心理咨询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解决各方面的矛盾,从各方面创造条件来预防和减少犯罪。
第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妥善处理好家庭的内部矛盾。首先,搞好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对稳定和睦的婚姻关系是社会和家庭关系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婚姻家庭矛盾不幸终究会带来社会的不幸和不安。其次,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好子女的模范榜样,教育子女要选择有益子女身心健康的方法,不可娇养溺爱,也不可过分严厉,无论在思想道德上还是行为作风上都要处处以身作则,给子女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家庭环境,从而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效果。
第二,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社会外部矛盾。首先,建议政府要大力配合做好女性“维权工作”,尊重妇女,制止轻视、歧视女性的现象发生,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的同时,也要赋予女性应有的权利,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其次,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多搞娱乐活动,鼓励女性多参加,使女性对团体活动产生兴趣,从而丰富业余生活,使其感悟到社会的美好,主动地去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社会不良文化产生厌恶感;再其次,做好女性就业安置工作,尤其是待业在家未安排的青年女性和下岗的中年女性。例如,在加强社区管理的时候,为女性提供物业、卫生和日常秩序管理的工作,设立女性保安巡逻等全职或兼职的有偿服务,最终达到安居乐业,减少犯罪的目的;最后,建议开展女性问题的讨论会,让女性拥有发言权,提出问题和建议,另外定期搞一次社会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防治。
(三)加强对女性犯罪人的矫治工作,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
第一,对女性犯罪人进行思想的教育,使其感到悔悟。很多女性由于社会经验不丰富,法治观念淡薄而触犯法律,因而在犯罪后常常还不知身犯何罪,所以根本不用谈什么认罪伏法了。因此,首先,我们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犯罪人进行思想意识和观念上的改造,普及法律知识,以法律来规范犯罪人的行为;其次,感情丰富一向是女性的特点,在对女性犯罪人的矫治上,我们不妨动之以情,以情感来感化女性犯罪人,使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从而缩短其与社会的距离,感情意志的控制力由弱转变为强,自卑依附心理得以消除,自信自立的健康心理得以发展,最终使其反社会心理、得过且过和甘于落后的心理、享乐拜金主义心理以及其他犯罪心理得以良性转化,从而提高了犯罪再进行的免疫力。
第二,建立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做好帮教工作和再就业的安置工作。犯罪预防是一个系统,需要从系统中各个方面来着手,那么矫治已犯罪的女性,我们就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建立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犯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犯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错误,既然犯了错误,我们就要学习,就要纠正,当然在学习纠正的过程中又离不开交流,因而犯罪分子在学习交流时,我们就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有助于犯罪分子的改造;其次,做好帮教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人及时悔悟,以免更严重的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且还可以达到长期帮教,长期预防的效果,这样既增强了犯罪分子的法律意识,提高了犯罪分子的思想觉悟,而且还减轻了公安司法机关的负担;最后,对于刑满释放的犯罪分子要做好再就业的安置工作,不能因为曾经犯罪而失去继续生活的权利,为其安置工作,使其安居乐业,重新做人,从而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
第三,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大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最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我们在对待犯罪人和犯罪现象时,也要施行“打防结合,预防为主”。首先要加强犯罪打击力度,提高破案率,严惩犯罪分子,尤其是再犯罪和多犯罪的人,更要严厉、从重地打击,对于女性犯罪人也绝对不能手软,往往让其尝一次苦头会更有效地防止再次犯罪和其他犯罪的发生,因而提高法律的威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治标的同时我们也要治本,一味的打击也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暂时压制住犯罪的发生,从长远利益考虑,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预防上,预防就是最好的打击。美国“地区自力更生学会”的创建人戴维·莫里斯在他于1983年写的一篇文章《有本地特色的经济》中指出:“预防疾病比医治疾病容易并且花费较少。同样,预防犯罪也比处理犯罪容易和较少花费⒂。”所以,暂时有效的打击不如长久有效的预防,这样省事、省时、省力、省费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对待女性犯罪分子,我们对其要进入积极的预防状态,这样才能从长远意义上解决女性犯罪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社会女性犯罪率降低的宏伟目标。
1992年4月《妇女权益保障法》已顺利颁布,提醒我们在社会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同时,要逐步对女性加强关注。在研究犯罪的时候,我们更不能小看女性犯罪,女性犯罪也在走向现代化,而且速度很快。因而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变换眼光地看待和研究犯罪,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有目的地剖析女性犯罪,有重点地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女性犯罪,从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保障城市繁荣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下去!
2005年4月18日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高。家庭住宅室内装修虽然在感官和视觉上满足了人们求,但同时带来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害。装修后室内存在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来源有木工板,油漆涂料,家具制品等散发的有害化学物质,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的论述,指出一定程度方法上可以避免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室内装修,人体健康防治,空气污染物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家庭装修观念的变化,人们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对自己的新居或办公室进行豪华装修,与此同时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装修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危 害人们的生体健康.在我国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死亡人数逐年居高不下。新装修的不合格的家庭和写字楼房间会导致家具有刺鼻、刺眼等刺激性异味,而且异味长期不散;新居期间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虽然不吸烟,但是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房子里,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等来自各方的不良现象。一般而言,甲醛、放射性核素、氡等都会造成室内装修污染。以下文章即对现代家庭室内装修污染的主要三个方面:木板材料,油漆涂料,家具制品,一定程度内的防范措施进行主要的探讨。油漆涂料
因为其含有大量刺鼻的苯,因此人们对油漆感知最为强烈;家庭装修中油漆只是局部使用,加上油漆的挥发相当快,三天可以挥发有害物质70%以上。因此其不是最大的污染源。
油漆内含有极活跃的挥发性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油漆中不形成漆膜而最终挥发到大气中的有机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到空气当中之后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臭氧,低空臭氧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其中含有为人们所熟知的苯和甲醛。
1.1 甲苯及二甲苯
苯是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易挥发且易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属于剧毒物质,甲苯、二甲苯属于低毒性物质,吸入一定量苯、甲苯、二甲苯会引起中毒,甚至会破坏造血系统、神经系统。
1.2 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易挥发、毒性高的特点,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毒性较高。
装修建议:涂料的选择很重要,在购买之前先了解涂料市场口碑较好、质量有保证的大品牌,确定自己需要的产品。最好选择可以用水稀释的水性漆、使用无添加技术的环保型涂料。消费者在选购时要了解该产品主要原材料的基本属性,同时要求商家出示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通过客观的书面材料了解产品的环保性能。
施工时要监督施工人员,确保其是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墙面涂料粉刷的,墙面粉刷是有这严格要求的,墙面处理、稀释溶剂、涂刷次数、晾干时间等如果有差错,同样会造成涂料污染。
看VOC含量,含量越低就表示越环保。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涂料产品中能自行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国外对涂料中溶剂用量的限定越来越严格。2 木板材料
我们不管是装修中还是装修后,建材或者家具基本都会用到各种木料板材,木板中含有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挥发持续而长期,因而是家庭装修中一个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污染来源。因木料板材的材质不同,甲醛(最主要的污染物)含量的污染指数也不同。
1.1 密度板
也称纤维板、刨花板,是用含有甲醛的胶水将木质、竹制、秸秆、甘蔗渣等纤维粘合在一起压制而成的人造板。每立方米的密度板所含有的甲醛胶水的用量一般在400——500斤。是所有板材中甲醛含量最高的板材。
2.2 多层杉木指接板
杉木是软木,无法深度脱脂蒸汽烘干,不含甲醛的胶水不能在杉木指接板上使用。一般多层杉木指接板为三层,三层中一般来说至少有两层涂抹了大量的甲醛胶水,胶水含量不少于细木工板。但由于杉木指接板接缝是裸露在空气中的,所以甲醛相对细木工板更容易挥发。相对细木工板,甲醛含量更高,更容易挥发,自然环保差于细木工板。
3.3 细木工板
又名大芯板,用含有甲醛的小木块的胶水以挤压的形式拼接在一起,然后上下贴附两层木皮表面的人造板。细木工板不能单独使用,必须配以贴面板,这样的话,里外共七层,也就是说中间的六层都涂抹了甲醛胶水,甲醛含量可想而知。
装修建议:装修中现场制作家具采用高规格厂家的实木指接板或无毒大芯板,可以大幅减少或杜绝有害物质的挥发。最好不要大面积使用同一种材料。要合理计算室内空间的甲醛承载量和装修材料的使用量。要选择科学的施工工艺。注意选择对室内环境污染小的施工工艺,要把甲醛量作为选择的主要条件。3 家具制品
性质介绍:除了装修过程中使用的建材,家具也会散发甲醛。家具表面的装饰方式对甲醛的封闭作用是很明显的。使用环境对家具甲醛散发有很大的影响。温度、湿度以及通风都会影响甲醛散发。
装修建议:在家具的实施工艺中,应注意购买使用低甲醛释放的胶粘剂、环保型装饰材料、涂料以及使用合理工艺的家具制品,以确保家具不引发新的甲醛释放。购买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家具的原材料,是原木材料还是复合拼接材料,最好要求商家出示环保证书。
在家具木质区分与验收中,市面上的家具有实木、板材之分。相对而言,实木要比板材环保一些,但并不是说实木的就一定是环保的,而板材的其实就一定非环保。拿到自己家中的家具有可能味道很大,而且刺鼻且与自己在商场所看到的家具不近相似。这是因为家具卖场或商场里面的家具已经摆放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或者是厂家已经处理过了。因此,家具送来时候的验收很关键。验收的时候,一定要打开外面的包装纸板,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家具,就有可能甲醛超标。深色家具要比浅色家具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要高一点。所以新买的家具不要急于放进居室,有条件最好放在空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再用。新装修的家庭购买了新家具,最好不要急于入住,让家具里的有害气体尽快释放。
总结:一个清新健康的家居环境是我们所追求的,不管是墙面还是地面,建材还是家具,都应该对自己负责。本文对城市家庭装修污染及管理从油漆涂料,木板材料,家具制品三方面以及和有害化学物质之间的联系做出了简洁的论述。总的来说,从合格材料的认识和选择,合格厂家的择取和家庭装修方面细节的处理,都能让我们一定程度上远离装修污染的危害,为自己身边家人带来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在解决高校的宏观布局和规模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调整内部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这些改革并没有真正破除体制性障碍,新的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随着近年来大学精英们要求重塑大学精神的呼声日趋高涨,现代大学理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大学教师和管理者所接受,这为新的大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但是,高校要真正按照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办学,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一、大学制度是实现大学理想的根本保证
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换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有大学。„„否则,社会所赖以取得新的发明和明智判断的涓细的智慧溪流将会干涸。”也就是说,大学自产生以来,其本质特征就是探索和创新知识,在知识探索和创新中不断接近于真理。而大学制度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保护大学的利益而保护人类的智慧和真理。因此,大学制度具有终极价值意义。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是近代意义上的大学的源头。中世纪以来,大学在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中之所以能不随社会变迁和政治更替而改变其宗旨并生存下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以独立和自由精神为基础的大学制度作保障。为了防止政府、教会以及世俗力量干预大学事务、冲击学者独立地探求真理和管理大学事务,产生了大学自治制度;为了保证学者不受任何外在约束、自由地表达见解并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无限接近真理,产生了学术自由制度;为了保证学者地位平等和权力公允以及大学按照大多数学者的意志发展,产生了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和学者治校制度。虽然中世纪的大学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当今的大学制度有所差异,但它奠定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规定了大学制度的精神内核。正是以学术自由、学术机构自治以及机构内部的民主管理等为主要特点的、具有大学制度意义的制度体系的产生,才保证了大学这种学术机构的延续和发展。
二、大学制度创新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要不断主动调适自己,变革大学制度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创新大学制度的内容。这从大学制度变革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
中世纪以后大学的发展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大影响。人文主义者的价值观成为当时大学的主要价值追求。大学理念的变化引起大学制度的变化:一是更加强调大学的绝对自治。由于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社会现实存在巨大差距,只有确保大学按照自身的价值观去运行,才能有效地维护人文主义理念,因此大学制度要确保大学的行为不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干预。二是寄宿制与导师制的建立构筑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天堂,使学者和学生不受干扰地学习人文思想。这种制度的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学学习,带来了大学的第一次大发展。
18世纪至19世纪,德国的大学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在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影响下,将科学研究纳入大学的重要职能,产生了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制度,带来了大学制度的一系列变化。首先是研究机构的设立使大学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机构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创造知识并重的机构。其次是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制度,既保证了教师的教学和学术研究
不受校内外各方面的干涉,又保证了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科目、任课教师以及转学。
第三是大学内部管理权更多地集中于基层学术单位,教授在领导研究所、接受资助、设置课程、组织考试等方面拥有较大的权力。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制度创新,带来了大学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大学职能的扩展促使大学由教学机构向教学研究机构转变、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使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质量都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美国大学制度的创新,世界大学的中心逐步转移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校长范·海斯的办学理念影响下,率先将社会服务纳入大学。社会力量的广泛介入和大学对社会的主动适应,带来了大学制度的一系列变革。首先是大学直接服务社会制度。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园区制度的实施,直接推动了以“硅谷”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制度,使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第二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诞生,使研究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才培养阶段从本科教育中分离出来,使得人才培养方式向更高层次扩展。第三是社会中介制度的建立,既缓解了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矛盾,又加强了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络沟通,同时也保证了大学竞争的平等性。第四是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的诞生改变了大学的决策机制;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大学运转效率;原来只有教授参加的民主管理的方式改变为所有的权力主体都可以参加;大学的组织结构也由原来的校、系两个层次转变为校、院、系几个层次。美国大学制度的创新,使大学更能根据社会需要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大学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己也发展壮大起来了。
透过大学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大学制度对大学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每一次大学制度的重大变革都带来了大学职能的巨大调整、引起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壮大。可见,制度的进步与创新是大学进步与创新的必要条件。
三、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制度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经过多年的积累、改革和完善,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制度建设和创新经验,是现代大学制度内容的主要来源。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的大学制度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以实用主义为指导在广泛的竞争机制上建立起来的美国大学制度,以“自治、竞争与对社会需要迅速反应”为突出特点,规定了较为广泛的大学自治权、较为完备的大学竞争制度、具有高度适应性和民主性的大学内部管理制度。德国大学制度以“给予学者充分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权利,为学者提供‘闲逸而好奇’的学术环境”而著称,体现出政府对大学直接控制、大学与社会关系疏离、大学内部管理松散等特点;但近几年则显示出扩大大学自主权、减少政府干预、增强大学与社会联系的发展趋势。英国大学制度体系比较完备,具有大学自治程度高、传统与现代结合较好、内部管理完善等特点。目前,提升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英国大学制度改革的重点。日本大学制度产生历史较短,具有明显的集权化管理和计划运行的特点;当前,要求改革大学制度、减少政府干预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英、德、日四个国家的大学制度分别代表了世界发达国家大学制度的不同模式。尽管模式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点:一是大学自治与政府管理有机结合。大学拥有法律赋予的自治权,政府对大学主要起宏观调控和资源支持作用,而中介制度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大学与政府的矛盾、促使大学自治与政府管理有机结合。二是学术自由是当然的事情,任何对学术的干预都被视为是愚蠢的行为。三是大学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更大程度上是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大学以竞争方式获得社会资源,并成为多元市场主体的重要一员。四是大学系统特色鲜明、充满活力。
国立大学、地方大学和社区学院责任清晰、各具特色、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则是各分秋色,大学之间的竞争激烈而有序。五是大学内部管理在强调民主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率。大学决策民主化程度较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内部资源配置开始采用市场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六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办学的各个环节,师生权利得到保障,大学管理制度越来越人性化。发达国家的大学制度,代表着当今世界大学制度的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无疑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四、我国大学制度的创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拨乱反正、恢复重建、结构调整、扩大规模和加快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要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大学制度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建立“若即若离”的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首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是大学与政府之间“离”的根据。政府对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宏观布局与结构调整、制订大学竞争发展规则、提供物质支持和政策服务、运用市场机制在大学之间配置教育资源等。政府过多过细干预的结果是大学偏离大学规律,因此必须切实落实大学的自主权,用法律的形式有效规范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其次,大学公共服务性作用的彰显和政府对大学的有效支持,是大学与政府之间“即”的根据。“高等教育越卷入社会的事务中就越有必要用政治的观点来看待。就像战争的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大学的举办者,宏观调控是知识社会的需要。因此,平衡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保持既不过度干预又要有效支持的“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首要责任。
2、建立紧密联系的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在现代信息社会,大学与社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一方面,大学是主要的“知识源”。社会对大学的需要从来没有像知识社会这么迫切,离开大学对知识的传播和创造,社会便不能进步,即使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技术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大学或大学培养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需要从社会中汲取能量来发展,离开社会的支持,大学难以为继。因为社会需要是知识的源头,大学是知识的加工厂,知识的商品化既是大学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大学谋生的手段。即使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公立大学,脱离社会的结果也只能是发展动力的丧失。因此,在现代知识社会,大学要么融人社会、要么自取消亡。大学与社会这种紧密关系的调整与维护,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又一重要内容。
3、建立既竞争又合作的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社会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承担起如此繁杂的社会责任。追求办学特色是大学生命力的突出表现,现代大学制度必须保证大学的多样性和特色性。其次,大学竞争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使整个大学系统充满活力的必然选择,竞争的游戏规则是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再次,现代科学知识在向深度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综合化,许多重大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的联合攻关才能解决,不是一所大学所能完成的。因此,大学合作是现代知识社
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大学制度必须为这种合作提供制度保证。
4、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相对于企业管理已有成熟的制度体系来讲,我国大学内部管理制度还处于探索之中:“激励一所大学是困难的”,其原因是现代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多元化巨型大学”,包括“多元的机构,若干个目标,若干个权力中心,为若干个顾客服务”。因此,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内容。从大学管理的历史来看,内部管理的民主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管理的人性化是大学内部管理的重要规律。
总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在保障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前提下,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调节、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大学内部实行民主管理。笔者相信,通过社会、高校、政府各方的努力,我国高校一定能建立起既符合世界大学发展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既体现传统大学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能有效激励大学又能有效规范大学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谈松华解读“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内涵
ZCOM杂志门户 2010-03-02 14:03:35 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纲要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战略专题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回答记者提问。张珏瑛 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3月2日讯 今天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制工作的有关专家和司局负责同志解读有关高等教育的内容。发会上,人民日报记者问道:在这次规划纲要当中提出了十个改革试点,其中之一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具体内容是哪些?以及目前困扰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利的难点主要在哪里?
谈松华说,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有三个层面的问题要处理好:
一是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因为现代大学制度是建立在依法确定政府和大学关系这个前提之下,所以纲要提出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这样一个原则,也是在这个原则下来确保大学办学自主权。这个原则的含义就是,政府和大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大学不是行政机构,所以大学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它具有办学的自主性。管和办分开也是这个意思,政府是负责宏观管理,办学的权利是属于大学。
二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在纲要中提到有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要制定大学章程,大学内部治理也要按照章程来实行治理,从这个意思来讲也可以说是依法治校,也就意味着今后我们的大学都要制定章程,来确定内部治理结构。我们的大学的领导体制是实行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又强调了教授治学,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大学治理中有一个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关系,那就要在学术领域要充分尊重教授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一、成本控制的现代含义
传统的成本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人工和费用按预定的目标, 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监督和指导, 及时揭示偏差, 并采取有效措施, 纠正不利差异, 发展有利差异, 使产品实际成本被控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这是一种狭义的成本控制。
现代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它不仅要控制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 而且要控制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的成本和销售及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不仅要控制产品成本, 而且要控制产品成本以外的成本, 如质量成本和使用寿命周期成本;不仅要加强日常的反馈性成本控制, 而且要做好事前的前馈性成本控制。这也是一种广义上的成本控制。
二、企业成本失控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成本控制已成为各个企业竞争的焦点。成本发生在企业各个生产经营全过程, 从产品设计、生产, 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等, 发生费用支出, 都有成本控制问题。目前对成本控制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成本控制不当;生产和销售成本的矛盾;内部机制不健全。从以上成本失控的原因分析, 归根结底是由于各阶段成本控制责任不明确, 激励机制不够, 造成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各部门有脱节现象, 表现为材料采购时, 很少考虑价格, 不能比价采购, 人为造成采购成本过高;设计上只注重产品质量, 未能重视设计成本;生产单位出次品, 浪费严重, 不注意节约等等, 造成资金流和物流脱节, 资产损失, 责任不明。
三、如何控制成本
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了产品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3个阶段, 这3个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重点是不同的, 即设计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服务成本。企业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从设计到销售的各个过程, 还关系到每个环节的人和物的成本控制。
(一) 加强设计成本的控制
实际上, 产品研发和设计是生产、销售的源头之所在, 一个产品的目标成本其实在设计成功后就已经基本成型, 作为后期的产品生产等制造工序 (实际制造成本) 来说, 其最大的可控度只能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以及提高装配加工效率 (降低制造费用) 。有一个观点是被普遍认同的, 就是产品成本的80%是约束性成本, 并且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即一个产品一旦完成研发, 其目标材料成本、目标人工成本便已基本定性, 制造中心很难改变设计留下的先天不足。有很多产品在设计阶段, 就注定其未来的制造成本会高过市场价格。
以全国最大的氟化工基地——浙江巨化股份氟化学有限公司来讲, 二期工程的试车从图纸审查、现场施工监督、到投料试车, 成本控制层层把关, 避免了设备验收不合格等拖延工期现象, 仅用了短短的390天就全部建成, 比合同整整提前了3个月, 并实现投料试车一次成功, 比投资预算节约1500万余元, 创造了巨化项目建设史上的奇迹。因成本控制有力, 项目投产后即成为集团公司主要创利单位之一。
项目决策往往先天性地决定了企业成本水平, 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说研发过程的成本控制作为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起点, 我们应将目光放得更前一点, 这才是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加强新产品开发成本分析, 达到成本与性能的最佳结合点。
(二) 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
生产成本主要指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分摊的制造费用。生产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 在整个成本管理体系中起关键作用。企业的节能降耗、目标成本管理对生产成本控制作用明显。
再以衢州恒顺化工有限公司为例, 通过从工艺技改方面着手, 努力实现降耗目标。对制约主反应器运行负荷的部位进行技术整改, 检查各项指标是否都在合格范围内, 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调整, 防止操作过程中引起系统波动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控制指标的修整, 装置的产品原料消耗不断下降, 比原设计值下降25%, 装置生产能力逐年上升, 吡啶衍生物实现从最初的年产几百吨到年产数千吨的目标, 为公司创效2000多万元。使衢州市成为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吡啶衍生物系列产品集聚地。
(三) 加强销售成本的控制
成本管理的最终环节是销售, 这就要求增强企业实力, 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紧盯市场目标, 以成本为竞争中心, 通过使用独特的技术、将视野向前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 以及服务策略, 借助有利销售渠道及利用规模经济的特性来进行操作, 从而达到在同业中成本最低, 以低于同业竞争对手的售价来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的战略。
国内企业生产的奥克斯空调就是通过低价销售而取得成功, 低价是它的杀手锏。而低价的首要前提就是降低销售成本。通过细分目标市场, 了解消费者人口分布、心理需求等特点, 采用理解价值定价法或差别定价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 通过ERP系统和企业产品进销存系统进行控制, 使销售成本降到最低。
降低销售成本并不是降低售价。营销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做出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决定。在企业初创时期, 为了挤进已有市场, 企业应当采取较低的价格, 以扩大市场份额, 在产品品质、品牌得到市场认可的情况下, 逐渐完成价格回归;对具有鲜明特点、市场接受愿望强烈的产品, 应当提高价格, 以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在其他类似产品进入市场时, 逐渐调低价格, 对其他产品进行挤压, 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只有控制好各阶段的销售成本, 将库存成本降到最低, 尽可能地缩短销售周期, 同时, 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才能取得丰厚的回报。
(四) 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在保证产品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条件下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产品质量优劣,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要考虑到质量对企业的盈利损失和信誉的影响。如能够在产品出厂前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其费用比出厂后的处理费用要少得多。因此, 应当适当加大内部质量控制, 从而降低企业的总体质量成本。
为提高产品质量, 往往需要增加工作消耗, 改进工艺装备, 使用比较精密的设备和检测手段, 或改用比较贵重的原材料, 其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本和价格, 如果略微提高成本而较多地提高质量和价格, 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成本提高很多而质量改进甚微或质量过剩, 价格就无法随成本相应地提高, 反而会降低利润。可见, 产品价格过高, 与必要的质量不相适应, 也同样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 企业要将质量、成本、价格和利润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以便选择适当的质量和成本的搭配, 保证企业最大限度的利润。
四、企业成本控制原则
(一) 坚持“三全”成本控制原则
“三全”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是使企业从领导到一线工人形成强烈的成本意识, 增强成本观念, 并将增加产出、减少投入和提高成本经济效益的思想, 自觉地贯彻到经济活动中去, 在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 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科学地进行成本预测, 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 及时地完成核算, 有力地实施组织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和成本管理活动。
全员控制是指企业必须充分调动每个部门和每个职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到上下结合, 专业控制与群众控制相结合, 加强职工成本意识, 做到人人承担成本控制的任务, 人人有控制指标, 建立成本否决制。这是能否实现对成本全面控制的关键。
全过程控制要求以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控制领域, 从产品投产前的设计阶段开始, 包括试制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直至产品售后阶段的所有阶段都应当进行成本控制。
全方位控制是指在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 正确地处理好降低产品成本与增加花色品种及提高产品质量的关系,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坚决杜绝花色单调、品种单一的现象, 更不允许通过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 欺骗消费者和不正当竞争手段达到压缩成本的目的。
总之,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成本管理, 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必须眼睛向内、手心向下, 挖掘内部潜力, 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消耗, 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二) 坚持科技创新原则
科技进步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 成本控制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水平的提高。采取灵活多样的经济政策, 加大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通过科研人员、生产人员的技术创新,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新的生产要素或原有生产要素的新用途, 取代原有生产要素或拓展现有生产要素的新用途, 以便大规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
(三) 依靠信息化有效控制成本
积极推广专业应用系统, 如ERP系统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标准化工作, 扩大信息标准化门户的应用;增强信息服务功能;努力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和资源共享。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交易成本,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 目标管理和责任落实的原则
进行成本控制必须与目标管理经济责任制的建立与健全配套衔接, 事先将成本管理目标层层分解, 明确规定有关方面或个人应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义务, 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 使成本控制的目标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五)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原则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领导和施展才能的员工共存是公司得以高效运转和促进成本管理的动力源泉。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相应的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也形成了对经营者和员工的压力感、紧迫感、风险感等约束性。
要提高激励水平, 必须从内、外激励两方面入手。内激励主要根据对工作活动完成程度和取得的工作成绩, 通过增资、嘉奖、升职等各种方式奖励, 使员工获得满足感, 从而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外激励, 主要是要通过有效派出培训、教育、考察、提高社会名誉、声望地位等手段来增强员工完成任务的主观愿望和信心。
对于成本控制效果不好, 措施不得力的部门和个人, 查明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 采取相应的经济约束机制。
五、结论
在市场经济中, 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迫在眉睫, 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 对设计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层层把关,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坚持“三全”成本控制、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与责任落实相结合、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有效成本控制, 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必须坚持成本控制应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让成本控制、节约的观念成为每个部门, 每一个员工个体的自觉行动, 让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无疑是企业成本控制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戈飞平.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J].上海会计, 1999 (5) .
[2]、宋常编.成本会计[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
[3]、焦跃华, 袁天荣.论成本控制保障措施[J].湖北财税, 2001 (14) .
摘 要 现代物流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成本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物流成本管理已经逐步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经济利益的新途径。近几年,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薄弱环节。因此,物流要想成为中国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本文主要是在论述企业物流成本的概念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物流企业成本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企业 物流成本 有效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成本是物流的核心概念之一,如何计算,与传统的仓储运输费用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从宏观上认识中国的物流现状,也關系到具体物流实践的核算和评价。物流要想成为中国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一、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分析
1.物流成本的概念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物流活动的日益加快,物流成本开始进入了市场领域。根据我国的《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20523—2006)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论述:物流成本指的是在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来讲,是指物品在实物流通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物品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保险以及税收成本等。物流成本的内涵是非常明确的,要更好的了解物流成本,就要积极准确地把握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和统计范围等。
2.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
近几年来,物流成本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物流成本管理已经逐步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经济利益的新途径。物流成本控制指的是运用预算的方法,设计成本费用的标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实际物流费用和预算的标准进行比对,发现并及时纠正企业运行中的不利因素,把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资源消耗和相应的费用支出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而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应该遵循真实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以及反馈性原则,这样能够更好做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意义分析
物流要想成为中国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控制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物流成本控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活动在运行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加强物流的成本控制,找出物流过程中不利的因素,并且及时有效的消除这些因素。这样一来,在物流过程中可以节约大量不增值的资源,然后用于其它增值活动,最终实现了资源之间的优化配置。
其次,加强物流成本控制,能够增强企业经济效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整个市场出现了国际化和一体化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通过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控制,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指出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的成本,这样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加强物流成本控制,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降低物质能耗。企业物流成本在降低的同时,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样就能偶提高企业的利润和利税水平,进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可以降低物流环节的消耗,为社会发展节约大量的物质财富。
三、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分析
1.积极树立物流成本控制意识
积极树立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意识,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是完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在企业物流运行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缺乏物流成本的控制意识,忽视了对整个物流活动的整合和把握,不利于物流成本的整体控制。这就需要企业采取策略,依靠战略构筑和组织措施的配合形成积极的物流成本意识。现代物流的显著特点就是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因此,企业全体工作人员要积极树立物流成本的控制意识,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管理,更好地完善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建立物流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保证物流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2.加强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企业物流的运行过程中,物流装备和物流工具等是企业物流运作的基本硬件。企业在购置这些设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是否满足企业物流的最佳需要,评价基础设施的成本效益。同时,企业的物流运作与企业的经营业务密切相关,且物流战略必须服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在购置物流基础设施之前就必须根据企业的最高效益目标来制定物流战略计划,确定企业的物流需求。然后再根据物流的运作要求在不影响物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物流成本最低的物流基础设施。
3.加强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企业物流运行过程中,要充分利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能够促进物流作业准确、迅速的运行,同时也能对物流运行状况进行数据汇总和预测分析,能够更好地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引入信息化,能够大大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降低商品的零售价格,进而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愿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伟生.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华北电力大学现代控制】推荐阅读:
华北电力大学新生必读12-28
华北电力大学发展党员工作程序07-16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11-15
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管理论文09-14
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控制研究09-19
电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初探论文10-11
电力工程监理安全控制要点论文11-24
电力企业大修及技改工程审计与控制初探11-05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措施论文11-17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研究论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