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8篇)

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1

我代表房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按照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快“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区经济发展稳中有升、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年初确定的主要任务目标圆满完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5亿元,增长1%。区域税收完成202.8亿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0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00元,增长1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2吨标准煤以下。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成立14个专项改革小组,深入落实202项改革任务。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41个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缩短了时限,提升了效能。率先在全市开展购买环卫服务改革,成立北京环卫集团房山分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和优化了政府公共服务。创新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与华夏幸福基业合作开发张坊镇,打造PPP模式成功案例。政府融资平台继续发挥筹资促建作用,房城投、翱源合计融资18亿元,通过纳入全市统贷平台融资29.6亿元。窦店镇与建行合作,率先在全市推出“助保贷”业务,通过“银政合作”破解企业融资难。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到有效缓解。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步伐,通过企业改制重组,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以“新三起来”为抓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453个村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颁证试点有序推进,农民合作社达650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习型示范区建设率先在全市郊区通过验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对接,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实施精准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按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推出一系列举措。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以中关村房山园为龙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显成效。中关村发展集团承接前沿技术研究院,引进北大应用科学实验室,83家企业获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全面开启“研发带动开发”的园区建设新模式。高教园区人才汇聚、智慧城市引领作用不断显现,科技成果转化完成66项。以重点功能区为载体,高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石化基地50个项目建成投产,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长安汽车产销两旺,两大基地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北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等8个项目加紧建设,长阳科技园、海聚基地、物流基地项目扎实推进。以第三产业为依托,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完善。拱辰楼宇招商基地、青年创业园等运行良好,要素市场、电子商务等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业欣欣向荣,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全票通过再评估,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促进了商贸、餐饮、住宿等相关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坡峰岭、薰衣草庄园、国家矿山公园、全山地运动度假公园等山区旅游项目方兴未艾,倍受市民青睐。

——新城建设步伐加快。三大组团建设齐头并进。长良组团中央休闲购物区(CSD)新建百万平米商贸服务设施,绿地缤纷城正式开业。实施拱辰大街改造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形象得到改善。燕房组团启动城关南大街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建成燕山综合服务大厅。窦店组团新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统筹城乡新型城镇化良乡示范区建设准备就绪。随着轨道交通燕房线开工以及京昆高速、京良快速路建成通车,连接中心城区大动脉更加快捷。通过打通断头路、优化公交线路、增设停车场位、鼓励绿色出行,交通微循环系统更加畅通。完成一批水电气热工程,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农村和山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启动14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业产业化规模持续扩大,农业生态谷科技示范中心开工,第四届中国兰花大会筹备紧张有序,食用菌和葡萄酒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加有力。

——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改造燃煤锅炉110蒸吨、减煤换煤20万吨、“煤改电”3522户,调整退出污染企业99家,淘汰老旧机动车2万辆,主要污染物下降幅度全市排名大幅跃升,空气质量稳步改善,为实现“APEC蓝”做出了积极贡献。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出重拳、下猛药,始终保持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私挖盗采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设49万平方米,消除市级台账248处,查扣、销毁非法盗采设备282台。坚持疏堵结合,新投放200辆电动出租车,初步遏制了“黑车”生存空间。深入治理违法经营、小广告、露天烧烤等城市顽疾,群众身边环境秩序大幅改善。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大石河滨水公园开园,长沟湿地公园和小清河湿地公园主体完工,实施平原造林5.2万亩。完成6条、启动7条河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四季房山·大美田园”建设成效显著,天开花海入选“中国美丽田园”,窦店村、贾河村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全区城乡面貌更加靓丽,宜居环境愈来愈美。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投入使用,周口店中心区改造地块成功上市,北京文化硅谷、霞云岭红色文创产业园有序推进。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房山国际体育文化节和长阳摩登音乐节。文化下乡、送书下乡、体育三下乡等惠民工程持续深入,全民健身、周末大舞台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体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文图两馆、良乡体育中心二期主体完工,5个乡镇文化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窦店民族文化宫投入使用。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绩。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8%,城镇新增就业、城乡劳动力就业持续增长。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养老餐车进社区获得好评,建成区级助残健身公园和儿童福利院。开工统筹保障性住房9800套,竣工7419套,完成摇号配售7200户,四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47万平方米。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新建公办幼儿园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开学,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疾控中心及卫生监督所用房主体完工。良乡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综合医院,东西部两大医联体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全面增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改善。

——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推进,网格化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稳步提升,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17个“六型社区”创建。军政军民团结,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加强食品药品和生活必需品监管,城市运行平稳有序。防灾减灾水平稳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平安房山”创建,深入开展综治和流管工作,加强反恐防暴,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面掌控能力稳步提升。坚持平战结合安保机制,严把外围查控点,筑牢“护城河”安全屏障,圆满完成国庆65周年及APEC会议安保任务。

各位代表,一年来,区政府聚焦“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政风行风转变。严格遵守中央、市、区各项规定,压缩区本级“三公经费”、行政性经费预算30%。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明确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等4项立行立改工作,开展了38项专项整治,梳理了山区搬迁等33个与市直部门上下联改项目,一批老大难问题得以化解,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一年来,区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会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科学民主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这是方方面面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此,我代表七届区政府,向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全体投资者、建设者和纳税人,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推动产业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我们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继续攻坚。二是城市化进入快速推进期,治理“城市病”、“郊区病”、“山区病”任重道远。三是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力度需要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存在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等现象,少数公职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五是极少数人员贪污腐败,党风廉政建设还要下狠功夫。上述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我区已拉开第三次转型的序幕。对照提出的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首都新定位,既要坚持“三化两区”发展思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要通过加快转型发展继续打造“一区一城”,努力“瘦身健体”,主动承接首都核心功能,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全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把握宏观形势、适应新常态的能力水平,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推动房山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一是要坚持改革创新。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来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把建设中关村房山园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突破口,创新融资模式、开发模式和合作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是要坚持依法治区。坚持把法治作为治理全区的基本方式,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三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大力解决政府部门存在的“四风”问题,从转变作风入手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狠抓任务目标落实,做到有诺必践,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区委七届五次全会部署,不断深化“三化两区”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三二一”空间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坚持把改革创新、依法行政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提升“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水平,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1.83吨标准煤以下,大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率为6%。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转型,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高端战略定位,在“进与退”、“增与减”中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建设高端产业新区。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切实把中关村房山园打造成研发中心、创新中心,从而带动万众创新,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合作层级,与中关村联手打造创新平台。编制完成发展规划,深入挖掘政策潜力,吸引中关村项目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扶持“物联网、工业云”等应用技术项目,积极推动北大科技园房山信息分园建设。

通过做强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全力推进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千亿级工业航母。石化基地突出聚集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方向,促成八亿时空液晶显示材料等10个项目尽快投产见效。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尽快完成中关村发展集团资产收购,充分发挥长安汽车龙头带动作用,抢抓南北车合并契机,加速投产一批优质项目。抓好海聚基地、物流基地、长阳科技园项目落地和建设,尽早投产见效。引导建筑建材房地产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渗透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过聚集高端要素促进产业转型。充分聚集高校资源,以北大应用科学实验室为平台,全面提高科技研发实力。依托高教园区,全力打造智汇城品牌,构筑人才聚集高地。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0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招商举措,拓宽选资视野,瞄准高端产业,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创业型企业和专业孵化器发展。

通过壮大第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深入落实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意见,促成绿地启航国际等楼宇投入运营。打造金融信息化服务中心,带动区域金融产业全面升级。制定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意见,推动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等业态快速发展。做强CSD市级商贸服务产业试验区品牌,推动北京石油交易所等要素市场再上新台阶。抓住消费需求升级的有利契机,增设商业服务网点,改善消费体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以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为引领,加快旅游业向中高端迈进步伐,开展大景区综合规范服务试点,打造高端生态旅游产品。

通过夯实农业基础促进产业转型。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推进全国农业示范区和食品安全监管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农业生态谷嘉民房山、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项目建设,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突出绿色、环保、生态主题,全力办好第四届中国兰花大会,带动会展农业发展。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惠民政策,不断壮大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完善与中关村对接机制。加快中关村各项优惠政策落地,推动项目纳入中关村绿色通道,努力实现中关村产业和政策在我区全覆盖。优化高端项目引进机制。对新引进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估,突出集约节约用地,注重投入产出效益,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低端业态退出机制。制定符合我区发展实际的产业目录和负面清单,坚决退出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为引进高端产业腾退发展空间。

(二)着力推动城市转型,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统筹城乡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郊区病”、“山区病”,加快建设与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生态休闲新城。推进新城建设。突出城市组团的辐射效应,重点城镇的聚集效应,加快完善新城三大组团,推动城市功能和产业合理布局。长良组团启动长阳07街区城乡一体化项目,推进奥特莱斯二期、中央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实现中粮万科半岛广场、胜茂广场开业运营。重启宝丽城改造项目,抓好拱辰区域综合整治工程。燕房组团做好轨道交通沿线拆迁安置,推进燕山老旧生活区改造,抓紧实施城关南大街地下设施建设工程,打造立体商圈。窦店组团加快土地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府前街改造。深化大项目带动小城镇发展模式,加快青龙湖新型城市化项目、良乡统筹城乡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以建设北京国际赛车谷为抓手,加快张坊镇整体开发。

加快提高新城承载力。着力构建“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强与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对接,深化新城规划发展战略研究,开展新城规划实施评估。以建设首都第二机场为契机,启动临空经济区规划修编,做好与河北相邻地区的规划衔接。全力抓好大通道建设,力争轨道交通燕房线主体竣工,做好京良路西延、108国道续建等工程前期准备。完善区域路网,完成长虹路改扩建,加快石夏路、燕房西北环线等市政道路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快速畅通的道路交通体系。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网络,新建3座客运站,新增1000个停车位。提升水电气保障能力,启动南水北调良乡供水厂,建成青龙湖集中供水厂,新改建一批电力设施,新增燃气用户10.1万户。

加快实施旧城旧村改造。立足于建设时尚新城,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确保旧城旧村形象有大改观、大提升。抓好土地储备,完成投资26亿元,上市交易200公顷。继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建筑节能改造45万平方米。加快拱辰街道渔儿沟旧村改造,提速西潞街道“北五村”改造步伐。抓好5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后续工程,完成1万户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

加快山区转型发展。积极吸引大企业、大资金进山,进一步拓展山区转型发展空间,努力把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现实财富。全力推进青龙湖乐高乐园和马产业园等转型发展项目。筹建国家酿酒葡萄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做大张坊葡萄酒文化旅游区,促进酒庄葡萄酒产业不断成熟壮大。本着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原则,加快推进中国美丽谷、乐谷银滩、美石谷、花台汽车露营等项目。打造沟域经济新亮点,抓好幽岚山和新十渡市级沟域建设,形成带动山区发展的龙头。深入挖掘有开发潜力的山区旅游资源,新建3条登山步道,唱响“要爬山·到房山”品牌。

(三)着力推进环境升级,加快打造美丽房山

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多措并举,综合施治,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新房山。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认真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逐步消除群众的“心肺之患”。加快燃煤采暖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继续推广瓶装液化气,减煤换煤新增18万吨以上。严格环境准入,继续淘汰污染企业,对排放不达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管施工现场和渣土运输,大幅减少扬尘污染。落实污染者付费制度,做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征收。加强机动车污染治理,继续淘汰老旧机动车,加大清洁能源公交车、电动出租车投放力度。做好新环保法的宣传普及,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努力形成全社会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加强精细化管理。开展以群众身边环境为重点的区域环境达标建设,抓好旅游景区、繁华商业区、京昆高速等大通道、房易路等重点道路周边环境整治。完成3个小区环境治理,逐步解决建成小区脏乱差问题。大力治理城市顽疾,加强背街小巷等脏乱死角管控,规范遮挡围墙,解决好小广告、无照游商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加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严格杜绝垃圾焚烧,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严肃查处违法建设,确保“零增长”,按时消除市级台帐。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坚决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煤炭、砂石等行为,防止死灰复燃。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抓好青龙湖森林公园一期收尾,完成7条中小河道防洪主体和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矿山修复等6项绿化工程,营林造林15.8万亩,打造首都西南绿色生态屏障。以大学城公园、滨水森林公园、琉璃河湿地遗址公园、城关卧虎山公园、张坊拒马河湿地公园等为节点,推进景观绿道线网建设。落实三年治污行动方案,投入使用3座、新建5座污水处理厂,积极探索大石河等流域水质治理方案。加大美丽新农村建设力度,发挥“四季房山·大美田园”品牌效应,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农业景观建设,继续推进琉璃河绿色生态新燕都、石楼京南绿宝石、大安山京郊最美梯田等建设,创建国家级和市级“最美乡村”。积极扩大“中国黑鹳之乡”生态品牌影响力,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

(四)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坚持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实施新型市民塑造工程。广泛开展中国梦、依法治国等主题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大力推进文明教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好典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扎实开展公共文明引导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房山人民剧院、电影文化中心前期工作。完成电视台高清播出系统建设,推进制作系统高清改造。推动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基层倾斜,开展文化志愿服务100场、送演出下乡1000场、电影放映2万场、送书下乡10万册。积极筹办北京市第八届农民运动会,带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组织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培育特色品牌。更新改造一批大众健身设施,积极扶持体育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培育,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完成历史文化旅游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小微文创企业发展政策研究,加快推进大型文创项目建设,为北京文化硅谷、文博数字产业园等项目做好服务工作,开工建设云居文化宫。突出原创性、群众性、时代性,推出更多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文化精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组织开展北京建城3060周年纪念活动,加强水峪古村落保护开发。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将更多资金用到民生领域,多做顺民意解民忧的好事实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涵盖促进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就业等城乡统一的政策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构建“大创业、大就业”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创建,扩大城乡劳动力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做好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整合试点验收工作,加快推进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

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加大农转居人员安置力度。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统筹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养老助残工作和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区级养老服务示范基地,进行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调查,完成10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加快推进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加强住房保障,建设筹集住房5000套,竣工6500套,做好审核、配租、入住工作。推进城关中心区8个村、河北磁家务、长阳黄管屯等棚户区改造,努力让群众尽早过上更加舒适的都市生活。加快永久避险安置房建设,安排好人员搬迁。

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推进教育强区进程。加快引进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补齐教育短板。推进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北师大燕化附中、向阳中学、南尚乐中学等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扩大公办园覆盖面,新改建3所幼儿园。完成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启动区少年宫新建项目。推进职成教育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以方便群众就医为重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启用疾控中心及卫生监督所用房,完成良乡医院外科综合楼主体建设。加强与三甲医院合作,实施名医、名院发展战略,抓好重点专科建设。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扩大功能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推行区内医生多专业多点执业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增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控、慢病防控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六)着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快构建“平安房山”

发挥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努力推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服务网格化,完成街道乡镇平台建设,实现管理体系全覆盖。完善社区规范化建设,扩大社区公共服务内容,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完成第九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创新双拥内容和形式,促进军地融合发展,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系列活动。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睦。

创建首都安全发展科学示范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试点区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政策试点区建设。加大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进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完成北京西南人口疏散指挥中心工程。强化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保卫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预警研判,推动风险评估向街道乡镇延伸,实现重大决策应评尽评。打造“阳光信访”,实现办理结果公开,让群众的诉求在阳光下解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视频巡控“天网”建设,加大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管控力度,着力提升反恐防暴能力,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定祥和。

加强人口调控。切实加强人口信息采集和规划研究,总结人口评估试点经验,摸清人口规模结构变化规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人口调控机制。以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引导择业转移。优化管理服务,提升流动人口素质。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改进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工作,着力提高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

(七)着力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汇聚改革正能量,不断增强科学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管好用好政府投资,着力引进社会投资,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合理选择私募股权、产业基金和PPP等融资模式,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充分用好市级发债平台,做好项目包装,助力区域发展。加快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中短期票据。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

推进政企沟通机制改革。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对引进的重点企业加强个性化跟踪服务,对成长型企业提供差别式定制服务,坚持引进企业与本土企业并重,平等对待一切市场主体。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增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加强企业人才服务保障,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完善配套设施,着力为高端人才创业创新解决后顾之忧。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全面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核定机制。深入推进政资、政企分开,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区属国企开放式重组,引领国有企业向集团化、集约化、特种化方向发展。加快国有企业上市步伐,推动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经济运行活力。

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改革,抓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乡镇级改革进度。总结推广佛子庄第三空间土地流转、资产盘活先进经验,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成立联合社。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推进其它各领域改革。探索建立文图两馆理事会机制和文化专家顾问团,广泛吸纳市、区优秀文化人才参与文化建设。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推动课程改革和高中多样化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房山区第一医院,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创新司法调解模式,筹建民商事调解中心。

(八)着力构建法治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着力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明确各层级、各部门职能配置和关系,完善政府职权目录,推动政府事权规范化,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放的权放到位。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承接上级下放权限,清理非许可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公布权力清单、投资建设领域审批事项清单和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加强监督检查。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确保决策程序正当、责任明确。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明确事项范围、程序和责任,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强化决策主体责任。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高水平编制“十三五”规划。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机制。提高统计监测水平,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开展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六五”普法收尾。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坚持区委统一领导,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及时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并全过程接受代表和委员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加大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防范财政风险。完善层级监督机制,强化对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行为的行政监察和究责问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审计监督,约束权力运行。加强行政复议,做好行政应诉。

坚持勤政廉政。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深入整治“四风”问题,切实兑现整改承诺,形成常态化制度。严格执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确保“三公”经费零增长,做好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强化工作落实,加强督查督办,建立健全重点工作跟踪反馈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完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狠抓政风行风建设,严惩“慵懒散”、推诿扯皮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增强服务主动性,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2

有重点有事实

2011年,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共受理举报投诉57件, 按照规定的办理程序, 现都已办结, 办结率为100%。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及统计数据来看, 房山区举报投诉工作主要存在行业较集中、隐患占多数、属实比例高等特点。另外, 在举报投诉工作中, 也同时反映出来了很多“人”的问题。

行业较集中

根据所属行业来看, 建筑业、交通仓储业是群众举报投诉的重点, 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制造业等。在所有57件举报投诉中, 建筑业有22件, 交通仓储业有9件, 批发和零售业有7件, 制造业有7件, 教育业有3件,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有3件,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3件,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有1件, 住宿和餐饮业有1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有1件。

隐患占多数

根据类别来看, 举报投诉主要包括安全隐患、事故和非法生产经营建设, 其中安全隐患占多数, 有30件, 主要类型包括:违章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事故举报有14件, 非法生产经营建设有13件。

属实比例高

根据查处结果来看, 在所有57件举报投诉中, 查明属实的29件, 部分属实的7件, 不属实的21件。其中举报安全隐患属实和部分属实的有22件, 举报事故属实和部分属实的有9件, 举报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属实和部分属实的有5件。

属实和部分属实的比例为36/57, 占举报总数的63.2%, 属实比例较高。其中举报安全隐患属实和部分属实的比例为22/30, 占举报安全隐患总数的73.3%;举报事故属实和部分属实的比例为9/14, 占举报事故总数的64.3%;举报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属实和部分属实的比例为5/13, 占举报非法生产经营建设总数的38.5%。

“人”的问题

在举报投诉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中, 多为“人”的问题。主要包括仍有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存在;农民工安全意识仍然较低,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和违章指挥不敢拒绝;中、小、散型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危险化学品非法经营建设行为仍然存在;企业安全培训教育仍有不到位现象, 新员工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尽责尽心尽快尽力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调整受理部门。2011年年初,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对原由监察科受理举报投诉进行了调整, 现由执法队受理举报投诉。

二是坚持“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齐抓的工作局面, 进一步落实领导、科室和执法人员的责任。对于事故举报、政府批转举报等重大事项, 规定由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亲自进行签批;对于其他举报, 一律由分管领导进行签批。截至2011年底, 领导对举报投诉查处结果的审核签批率为100%, 且未发生因举报投诉工作查处不当引发的行政投诉和行政复议。

三是定期分析举报投诉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向业务科室反馈情况。2011年以来, 针对群众举报的危险化学品非法经营建设情况,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专门召开了全区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 并会同各有关部门联合检查,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举报内容的重复率。

安监主动部门联动属地协同

针对受理举报投诉量不是特别大的情况,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为了保证查处质量, 不断健全“安监主动、部门联动、属地协同”的查处机制, 在勇于承担查处举报主力军责任的同时, 充分调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行业、专业监管部门和属地乡镇政府的积极性, 形成查处的合力。对于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举报,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坚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属地乡镇政府联合查处的工作方法, 建立联查机制, 保证件件有着落。

2011年, 在受理的全部57件投诉举报中,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单独查处的有36件, 占所有举报投诉的63%;联合其他部门查处的有17件, 占所有举报投诉的29.8%;属地乡镇政府参与查处的有17件, 占所有举报投诉的29.8%。

建立快查机制

举报投诉查处越及时, 社会效果越大。对此,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建立了举报投诉的快查机制。对于事故举报、重大隐患举报、社会热点问题举报等, 规定查处科室要在不超过24h内赶到现场, 快速进行查处;如果因道路远、时间紧等特殊情况, 不能在24h内赶赴现场的, 要电话通报属地乡镇政府, 由属地乡镇政府进行初查, 确保重大举报事项及时查处。2011年9月14日,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接到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转来的举报投诉:某施工工地的塔吊作业半径在一家幼儿园教室上方运行。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认为校园安全属于重大隐患、敏感话题, 随即启动了快查机制。执法人员在9月15日上午一上班, 就迅速赶赴现场, 发现举报属实后, 立即暂时停止了该施工工地5部塔吊的作业。在消除隐患后,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又将该举报件转给了房山区住建委 (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 房山区住建委又依法作出了进一步处理。

认真及时处理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牢固树立了“群众举报无小事”的意识, 对每一件举报投诉, 都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 深入现场, 认真取证, 仔细核查, 把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查深查实, 再小也要全力去办, 再繁也要全力快办, 再难也要全力办好, 对于多年遗留下来的隐患, 不推诿、不拖拉, 主动协调, 及时解决。

2011年6月15日, 有群众举报一个废弃多年的约20m高的铁烟囱, 下半截已经严重生锈, 随时可能倒塌压倒民房。接到举报后, 执法人员立即会同当地乡镇工作人员赶赴现场, 但由于其产权单位多次变更, 所以无法立即解决。后经执法人员多方查找, 于6月20日找到了该产权单位的负责人, 并经过协商, 该单位同意拆除此烟囱。6月23日, 在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的监督下, 该单位对此烟囱进行了拆除, 消除了这一多年的隐患, 之后举报人也打来了电话对此表示了感谢。

明细工作加强培训

虽然, 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在投诉举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办理举报投诉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涉及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举报投诉转办流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受理举报投诉的范围和职责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3

关键词:澳门;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青年事务

一、高等教育

特区政府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制度》的修订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并启动制订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工作。跟进建立高等教育评鉴制度、制订相关的评鉴工作指引,以及拟制评估大专毕业生能力的“资历能力指标”。构建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为特区政府制订政策、院校办学及学生升学提供参考。促进本澳与内地及葡语系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投入资源,协助院校完善教学设施,并支持教职人员的持续发展。推出“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计划”,减轻学生就学负担。设立“澳门大专学生部落”和“大学生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类资讯和服务。持续举办多元化校际活动、组织往外地的学习交流,并与相关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各院校持续提升教学素质,办学水平获得国际专业机构和组织的认可。各院校根据各自的定位和优势,从多方面开展全人教育的工作。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的全面运作,标志本澳高等教育开启了新的一页。

(一)有序推动法规建设,规划高教发展蓝图

为促进本澳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已着手系统地完善相关法规及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修订《高等教育制度》法律。经过多部门的反覆磋商,法案条文已基本确定,争取尽快进入下一阶段的立法进程。同时,开展包括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组职及运作、高等教育基金、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高等教育规章、高等教育评鉴制度、高等教育学分制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的草拟工作。

制订了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蓝图内容框架,以完善法规和制度、保障资源投入、订定高等教育各级程度的基本学力要求、持续提升高等教育素质、构建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以及加强关顾大专学生等。委托专业学术机构完成高等教育经费政府拨款机制及学历认可制度需求的研究,作为特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另外,亦完成了订定高等教育各级程度基本学力要求的“通用能力指标”,为评估毕业生能力及素质提供科学基准。

(二)促进高教迈向国际,筹设素质保障机制

对教育素质的严格要求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核心部分,评鉴是提升高等教育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特区政府计划推出高等教育素质评鉴制度,并有序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先后加入了INQAAHE(最大的国际性素质保证组织)、APQN(亚太区域的素质保证组织)及IMHE(世界经济合作开发组织属下的国际高等教育管理机构)。APQN 将于2015 年1 月在本澳举行会员大会,并与特区政府合办主题为“跨境高等教育的素质保证”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 年,特区政府举办了“高等教育素质保证研讨会”,共有来自两岸四地及葡萄牙的80 多位院校领导、知名学者和高教评鉴机构的专家来澳参与,共同分享和探讨高教评鉴的经验及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特区政府还多次组织本澳高等院校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前往外地高等院校和专业评鉴机构访问考察,以加强对不同地区评鉴制度的了解,并汲取经验。

经参考邻近地区及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以及考虑到本澳高等教育的规模及特殊性,特区政府于2013 年构建了以“成效为本”作为评鉴方向的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框架,并于2014 年委托国际专业评审机构完成了院校评鉴、院校素质核证、新办课程评审及外评机构评审四份指引。随后,将陆续开展先导测试研究,以检视指引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第一阶段的“新办课程评审”先导测试研究已正式启动。

(三)构建高教资讯系统,掌握人才供求数据

完整的人才资讯可作为特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完善本澳高等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发布工作,特区政府与学术机构合作,建立了“澳门高等教育资料库”,透过专题网页发布高等教育统计资料;持续更新及优化“澳门高等教育课程资料库”,为相关部门及市民查阅获准在本澳运作的高教课程资料提供方便。经参考国际上的高等教育指标体系,并结合本澳的实际情况,特区政府制定了本澳的高等教育指标,透过一系列的数据比较,对本澳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科学评估和分析。

2013 年,特区政府构建了由高等教育“人才现况”“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三部分组成的“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已完成护理行业、中小幼教师行业、社工行业、酒店及会展行业、资讯科技行业、翻译行业、会计行业、工程行业及酒店业第二阶段的未来高教人才供求预估,为准备升读高等教育课程的学生及其家长提供较客观的人才需求资讯,同时亦可作为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和确立人才培养方向的参考,有助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多元人才。

(四)完善院校办学条件,支持学生继续升学

特区政府投放资源,从多方面完善学生的就学条件。由2012 年开始,分别对优化院校教学设施项目、教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及社团举办的高教活动提供支持。同时,亦订定了专门的操作和审批规章,以确保资源得到合理运用。

2012 年推出“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计划”,以减轻学生购置各类学习用品的经济负担,至今有超过9 .6万人次受惠,金额接近2.6 亿澳门元。另外,调整了研究生奖学金的名额和金额,硕士学位课程的发放名额由2009年的35 名增加至2014 年的100 名,金额由3.6万澳门元调升至5.7万澳门元;博士学位课程的发放名额由10 名增加至20 名,金额由4.95万澳门元调升至7.9万澳门元;还新增了硕博连读的博士学位课程奖学金。2014 年,特区政府整合了由不同公共部门和实体发放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讯息,开通了发放各类奖助贷学金的专题网页,为有意修读高等教育课程的居民查找资讯提供方便。

(五)加强教育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为促进本澳与内地及葡语系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域的合作,以达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区政府与国家教育部重新签订了发放研究生奖学金的合作协议,放宽内地来澳就读研究生课程在奖学金方面的限制,从原本仅公立院校提供扩展至本澳所有高等院校均可提供;并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签订了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合作的领域涵盖学术交流、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奖学金计划及人才培训等;亦与广东省教育厅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建立两地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并推动两地院校加强合作交流。2011 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本澳院校与内地院校联合筹建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研究领域包括中医药及微电子,标志着本澳在该两个领域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继续协调本澳院校在内地的招生工作。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持续扩大内地招生的范围,2011 年从原有的25 个省市自治区扩展到31 个省市自治区;定期组织本澳院校前往内地有关省市举行招生讲解会,吸引大量内地学生报读本澳的高等院校,2009 年至2014 年,报读学士学位课程的人数增加近1 倍;多次组织本澳院校参与内地和东南亚地区的教育展览,推广本澳的高等教育,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学生来澳升学。

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的平台,于2012 年举办了“中葡高等院校校长论坛”,约60 名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及葡萄牙高等院校的领导来澳,共同就中葡两地高等院校未来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及互补共赢。2013 年,特区政府与葡萄牙联合委员会签署了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协议书,加强高等教育机构及院校之间在教育素质、研究及学历认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14 年,特区政府组织本澳10 所高等院校领导前往巴西交流考察,促进两地高等院校开展各类合作项目。

为减轻学生应付本地不同高校入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本澳四所院校在2012 年组成了联合入学考试工作小组,该小组在广泛听取教育界意见后,制定了四校联考的入学考试方案,并已到全澳各中学举办了40多场巡回介绍会。

在特区政府的协调下,本澳高等院校于2013 年成立了“澳门高校图书馆联盟”,以“共建、共购、共享、共用”的理念,逐步实现各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目标。联盟成立至今,推出了团体借书证,联盟院校成员的教职员及学生均可持证享用属下各院校的图书馆设施及借阅书刊;建立了澳门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及发现平台,使用者可透过平台查询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在特区政府支持下,由联盟联合采购电子资料库,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成效;还组职联盟成员前往葡萄牙,吸取当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并建立了两地图书资源和资讯的互通机制。

为统一规划和执行中葡双语人才的培育工作,以配合社会急速发展对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需求,2014 年,本澳高等院校成立了“培养中葡双语人才工作小组”,检视现时有关人才培养和专业师资储备情况,并制定了培养相关人才的短中期工作目标。

(六)搭建学生服务平台,关顾学生全面成长

2011 年,开设了大专学生专属网站“澳门大专学生部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收全面升学、就业及时事消息的平台,并为在不同地区高校升学的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渠道,至今有约3.7万名在世界各地就读的学生登记成为部落成员。从2012 年开始,多次邀请特区政府官员及专业人士透过学生部落平台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共同探讨不同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让学生及早规划未来。

2012 年,特区政府推出“澳门大专学生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假期到本澳企业和机构实习,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了解行业的发展,并拓展人际网络,以协助他们毕业后回澳留澳发展。2014 年,实习地点已扩展至内地企业。特区政府为集中处理高等院校学生活动资助的申请,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对相关部门的青年社团活动资助计划作出调整,设立了“高校学生社团年度活动资助计划”,加大资源投放,鼓励学生多组织有助身心健康发展和开拓视野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组织工作,提高规划、统筹、协调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2013 年,特区政府开设了“大学生中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元化的活动空间,该中心除发布升学、就业资讯、协助大专学生社团开展会务及举办活动外,还举办了有关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共33 场升学讲座和分享会。特区政府分别于2012 年和2013 年举办“澳门教育展”,共吸引了191 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单位参与。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区政府持续举办各类校际比赛及多样的国情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加强他们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培养爱国爱澳的情怀,以及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亦透过开展多元化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学习体验,当中包括前往欧盟地区的学习访问,到内地、葡国①、澳洲②的语言课程及文化活动。此外,与本澳不同机构合办多种活动,当中包括学生创业计划比赛和协助内地来澳升学的学生适应澳门社会的活动,也为本澳院校人员举办关于心理卫生及危机处理的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适切的服务;并协助本澳学生申领国际学生证,增加学生接触和了解外界的机会。

(七)优化院校软硬设施,办校水平国际认可

各院校积极优化软硬件设施推动科研学术发展,大力培养科研人才及应用型人才。同时,配合《高等教育制度》法律的修订,陆续开展校内章程修订工作。

自2009 年起,有院校致力于打造“精品本科”,培养创新人才,并创建“荣誉学院”,择优招收有学术天赋、勤奋向上的优秀本科生。推行“住宿式书院”制度,由各书院自行打造不同的文化主题风格,学生在书院中接受跨学科、跨年级安排。完善“优质师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员发展方案及评估与奖励制度。专注于追求学术卓越,创造杰出的研究成果。2010年,获国家批准成立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微电子研究团队的研究专案在2011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中央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2009 年奠基,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2013 年底启用,并于2014 年正式全面运作。

有学院遵循“立足澳门、服务本土”的办学方向,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全面改革学士学位课程,并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优秀大学合办研究生课程。同时,藉着与葡萄牙和内地高等院校紧密合作的优势,成立“葡语教学暨研究中心”,举办葡语教学国际论坛、创设葡语交流网站,成功实现了推动中葡澳三方文化交流的目标,为澳门成为中葡文化合作平台的定位奠定基础。此外,学院积极推动学术评审工作,成功通过了国际高等教育素质评鉴机构的认证;葡语、会计学及电脑学课程也获得国际专业组织的认可。

有学院为配合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和培训策略,提供与旅游业相关的学位、文凭、短期和国际认证课程,为本澳旅游服务业培育高素质人才及为在职人士提供持续进修的机会。学位和文凭课程数量从2009 年的6个增加到现时的10 个,其中4 个课程已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颁发“旅游教育素质认证”;同时,为了回应业界需要,持续开拓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共提供了14 个获国际认证的课程。目前,学院与26 个地区和国家共84 所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学院于2013 年成为港澳首间获得ISO20000 资讯科技(IT)服务管理国际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

(八)小结

五年来,特区政府秉持“教育兴澳”的方针,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建立了教育长效机制,为本澳教育健康稳步发展确立了清晰的方向。透过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有序推动高等教育法规建设、优化院校的软硬体设施、加强区域性的教育交流合作,促进整体高教素质的提升。同时,建立了客观准确的高教人才数据系统,开展了关顾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在特区政府及各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成果逐渐获得国际认同,亦为社会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多元化人才。未来,特区政府将继续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更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制度法规的完善,支持院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本澳高等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注释:

①葡国,即葡萄牙。

②澳州,即澳大利亚。

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4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大会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7.37亿元,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35.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359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

回顾一年来的政府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一、二、三产增加值预计分别完成1.84亿元、11.04亿元、24.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12.19%、18.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9:29.5:65.6。

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葡萄、优质杏等6个种植基地总面积达38360亩,蔬菜、果品、小杂粮生产基地被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养殖业基本实现分散饲养向集约化饲养和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变,全区畜禽规模化饲养率已达95%以上。区畜牧养殖小区和区农业科技产业园效益不断提高,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成立了豆制品加工、果品协会,采取技术共享、联合经营、风险共担的经营方式,促进了相关产业加快发展。认真做好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率达100%。取消农业税,落实粮食直补政策,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92元,同比增长11.8%。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解决了10个村1万余名村民的饮水困难,完成小流域治理6.5平方公里、农村公路改造47公里、公路林网化建设28.2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6家,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7亿元、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7.3%、30.4%。技改上新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技改工作量6.02亿元,同比增长8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6.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7%。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已有21家工业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

第三产业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54.4亿元,同比增长21%。西北假日大酒店、顺风大酒店、*华联舜耕店、山水物流港相继建成开业,阳光舜城商业街、白马山钢材市场等9处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加快英雄山路高档餐饮一条街和*美食街发展,形成了高中低档相互补充、各具特色的餐饮业发展格局。全区商业网点达6350个,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社区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网络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加快,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区社区服务业实现总收入1960万元、利润5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0.7%。

民营经济增势强劲。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服务力度,着力引进、培植骨干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375户、私营企业1277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金7.5亿元,总计达27.8亿元。预计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7亿元,占全区GDp的68.4%;上缴税金2.63亿元,同比增长33%。

外向型经济成绩显著。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西门子500KV变压器、易初莲花超市等大型外资项目先后落户我区,预计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4825.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46.2%;实际利用外资2301.7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09.6%。外贸出口取得较好成绩,预计全年出口创汇实现450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09.8%。

(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广泛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市中形象”活动,全区上下的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制定出台了涉企行政罚款报告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行“一卡制”收费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大力开展食品、农资等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招商信息资料库,构建项目衔接平台,逐步实现全民招商向专业化招商的转变;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实行重点项目全程服务;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重新修订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全区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659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6个;合同引进资金54.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3亿元,其中市外资金28.8亿元,占市下达计划的234.1 %,同比增长85.8%。

(三)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投资1.1亿元,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经一路市中段拓宽改造工程。配合市有关部门,完成了经十路市中段拆迁绿化任务和经十一路人防工程建设及道路拓宽改造。街巷整治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投资1600余万元,整治背街小巷107条,初步实现了街巷的“平、洁、净、美”。乐山小区专项整治全面启动,小区面貌初步改观。高架路两侧建筑物整治工程顺利完成。加强市政管理,维修、养护主次干道30余条,面积10.92万平方米。强化环卫硬件设施建设,成立专业道路保洁公司,积极参与全市道路保洁竞标,城区道路保洁率达100%。加大城管执法力度,认真开展 “三项整治”,有效治理“八乱”,区城管执法局被授予“*省文明城管监察队伍”称号。深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耕地和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了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区检查验收。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加强绿化工作,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2%。按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认真开展各项环保整治工程,辖区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区环保局被评为国家保护母亲河先进生态监护站。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扩面和就业再就业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新增社会养老扩面15607人,11708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落实低保和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事务工作开创新局面,区婚姻登记处被评为“全国先进婚姻登记处”,舜玉路星光老年之家被评为全国“星光计划”先进单位。成立了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

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29项,2个项目通过市级成果鉴定,我区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坚持质量立教方针,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执法力度,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以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服务优良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卫生部等三部委组织的考核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监测,建立健全疫情和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网上直报系统,认真做好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和干预;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净化医疗市场,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重点抓好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群众满意程度为出发点,深化“711”优质服务工程,推行QC质量管理,保持了较低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认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广场文化进一步活跃;依法管理、净化文化市场,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挖掘整理商埠文化资源,开展纪念*开埠100周年系列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市中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

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史志等工作有新的进展。

(五)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进程加快。以“迎亚足赛、创文明城”为契机,大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被评为“*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区国防教育基地一期工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严格执行有关决议、决定,积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政府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第八届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平安市中”创建工作,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刑事案件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全区95%的村居达到平安村居标准;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省市领导和驻区部队、群众团体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薄弱,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利用外资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统筹考虑,通过发展和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二、二○○五年的主要任务

2*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 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工业经济、镇村经济、城建管理、招商引资、社区建设和劳动就业等重点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政治环境、规范的经济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康的文化环境和优质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初步安排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出口创汇、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7500万美元、2800万美元。引进内资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镇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全区总体规划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以村为主,多种经营,规模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一是按照连片开发、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调整种植、养殖业结构;大力引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增值。二是大力发展镇村工业,调整现有镇村集体企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改制步伐;创新运作模式,推进标准厂房规划建设,形成新的工业招商载体。三是进一步加快二环路、104国道和省道103线的市场建设步伐,提高现有市场的档次和水平,形成特色市场群带。四是坚持高标准规划,规范化运作,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五是加大支农力度,实施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搞好玉符河综合整治、涝坡小流域治理和道路林网化建设,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做好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

(二)突出高新技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按照“二二三四”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增强工业对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一是加快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地配套设施,铺设供水管网、1万伏电力专线和通讯线路。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人员创业区的品牌效应,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培植壮大主导产业。以沃尔沃、西门子为龙头,积极引进配套加工企业,打造汽车、变压器两大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协助*西门子公司完成扩产增资手续,保证500KV大型变压器项目正式投产;积极推进西门子变压器零部件采购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注重环境保护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

(三)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树立大流通、大三产观念,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拓宽领域,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发挥我区信息畅通、交通便利和辐射功能强的区位优势,结合经一路拓宽改造,搞好万紫巷、大观园等区片的三产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商务经济,形成真正的商务中心区。二是着眼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业等产业发展。三是做好阳光舜城商业街、雍景园大酒店等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力促伟东商业街、蓝海大酒店开工建设;搞好经十一路人防商城招商工作,促进苏宁电器、易初莲花超市尽快开业。四是以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为目标,突出政府引导,整合现有资源,创新运作模式,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四)强化扶持服务,提升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质量。完善对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培植壮大民营骨干企业,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企业素质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认真分析日韩制造业转移趋势,发挥两地招商代表的积极性,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宏顺置业、泉城置业、渗耐防水设备等企业的服务力度,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认真贯彻实施新《对外贸易法》,扶持更多的企业、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出口队伍。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五)创新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改进环境建设民主评议办法,建立环境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工作创新,抓好区政务中心建设和运作,为投资创业者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精简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和服务效能。严格执行行政执法部门涉企罚款报告制度,坚决杜绝“三乱”行为。坚持重点项目协调会制度,搞好重点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推进重点项目进展。进一步挖掘整合辖区项目用地和旧有企业资源,加强规划布局,以“两高两外”项目为重点,搞好集约型招商。全面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全区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确保引进资金16亿元,力争18亿元。

(六)强化城市管理,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一是抓好市、区重点工程规划建设。搞好魏家庄地区的城市设计;继续完善党家地区总体规划;加快办理经一路沿线的万紫巷区片、馆驿街区片、市政府东邻三角地等区片的规划和土地手续,搞好项目运作;积极推进柏石峪地区综合改造;高标准完成街巷综合整治和乐山小区整治任务,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以环卫所达标升级为动力,不断改善环卫硬件设施;继续开展垃圾袋装化工作,减少二次污染;加大城乡接合部保洁力度,将其纳入城市化管理轨道。抓好城市绿化,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创建21个市级绿化先进单位。创新城管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维护良好的城建管理秩序。搞好人防工程维护和利用。加大房管工作力度,积极开辟物业管理市场。加强水、空气、声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矿业权市场整顿,加强耕地和矿产资源保护。三是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市场化。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环卫、市政、园林等事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步伐。

(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搞好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维护劳动者权益。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职工救助及抚恤救灾等工作;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保障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就业工作,开展残疾人安居工程,形成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氛围。抓好第八届居委会换届直选工作。坚持政事分开、重心下移的原则,综合设置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机构,构建集劳动保障、就业服务、低保管理、家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设立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金,做好对低保人群、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巩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严格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做大做强市中教育品牌。认真抓好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信访工作网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网格化”防控机制,依法惩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 “平安市中” 建设,努力构建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公民道德教育。努力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

在抓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编制好全区“*”发展规划。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三五”依法治区规划,进一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权力运作;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实行部门、单位重大事项报告审议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依法决策,并充分发挥审计、监察、法制部门的监督和参谋作用。成立区财政集中支付管理中心和区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中心,依法加强预算内、外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素质。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从严治政,着力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努力建设廉洁、勤政、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抓好工作落实。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富民强区,兢兢业业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创造业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急功近利,不做表面文章,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亲力亲为解决民众困难,推动工作开展。

区政府工作规则 篇5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工作规则》,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则,区政府工作规则。

二、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部门要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行使职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切实贯彻区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

三、区人民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区长、副区长、办公室主任、政府组成部门的各委员会主任、各局局长。区人民政府实行区长负责制,区长领导区人民政府工作,副区长协助区长工作。

四、区长召集和主持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区长办公会议。区人民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对紧急和突发事件来不及召开会议而又必须及时处理的,分管副区长相互协商处理后,及时向区长报告。

五、副区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各位副区长是各项分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大胆工作,认真负责,分管的日常工作要敢拍板,敢决策,敢负责。遇到重大问题,难以协调解决的,及时向区长报告。副区长受区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区人民政府进行外事活动。

六、办公室主任在区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区人民政府的日常工作。

七、区长出国考察和较长期外出、学习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区长代行区长职务。

八、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各委员会主任、各局局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各组成部门要首先向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工作,一般不直接向区长请求或汇报工作,日常工作由分管领导研究定夺,涉及全局性工作或重大事项,由政府分管领导提出处理意见并向区长汇报。审计局在区长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九、区人民政府要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向其报告、通报工作,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区长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区长或副区长代表区人民政府列席区人大常委会并报告工作;各政府组成部门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某一方面的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十、区人民政府实行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制度。

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由区长、副区长、办公室主任、政府组成部门的各委员会主任、各局局长组成,由区长召集和主持。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安排街道办事处主任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管理制度《区政府工作规则》。

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由区长、副区长组成,由区长召集和主持。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二至三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

区长办公会议由区长召集和主持,涉及到的副区长出席会议,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与议题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区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十一、副区长受区长委托或按照职责分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和处理区人民政府工作中的一些专门问题。由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派人记录并编写会议纪要。

十二、提请区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和区长办公会议讨论的议题,由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协调或审核后提出,报区长确定,会议文件由区长批印,会议审议的重大政策性问题,要备有综合部门、政策咨询部门的意见,要准备两个以上的比较方案,供会议决策。一般情况下,会议中间不得插入没有准备的议题,不审议不按办文程序办理的议题。凡区长、副区长职权范围内应解决的问题,不提交会议讨论。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文件和议题于会前送达与会同志。

十三、区人民政府及各部门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需要召开全区性会议,应当提前15天报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审批,应由各部门召开的会议,不得要求以区人民政府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召开,原则上不邀请区长、副区长出席,不邀请各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出席,确需邀请的须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全区性会议应尽可能采用快捷、节俭的形式召开。

十四、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报送区人民政府的公文,应当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除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各部门报送区人民政府的请示性公文,部门间如有分歧意见,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提出办理建议。

十五、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报送区人民政府审批的公文,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按照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呈批,重大事项报区长审批。

十六、区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向区人民代表大会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人员任免,由区长签署。

十七、以区人民政府名义发文,经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审核后,由区长签发。

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签发;如有需要,可由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签发或核报区长签发。

十八、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十九、尽量减少区人民政府领导参加各种局部的表彰会、庆祝会、纪念会、茶话会和开工典礼、展览剪彩、参观慰问、迎送宾客和宴请陪餐等礼仪性活动。各部门邀请参加这类活动的通知、函件和请柬,一律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请示办公室主任统筹安排。区人民政府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因特殊需要发贺信、贺电和题词的,一般不公开发表。

二十、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认真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好自身及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十一、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区人民政府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区人民政府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区人民政府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代表区人民政府发表讲话或文章,以及个人发表涉及未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项的讲话或文章,必须事先经区人民政府同意。

二十二、副区长、办公室主任离区外出,应事先报告区长,并把离区外出的时间、前往地点、联系办法及文件呈送方式等有关事项通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报区人民政府其他领导同志。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离区外出,实行请假、销假制度,会议外出要报告,其中,正职先请示分管副区长后由分管副区长报区长同意;副职报分管副区长同意。要在外出前把外出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XX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6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本届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以建设现代化城区为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区三届人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发展思路,着力优化自然、法治、治安、人才、文化五大环境,竭诚为各类企业服务,促进了辖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7亿元,五年年均递增2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38万元,年均递增15.7%;工业总产值1297亿元,年均递增28.2%;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年均递增5.3%。

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2002年我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750亿元,年均递增32%,占我区工业总产值58%,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1%。我区被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70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8%,被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257家,初步形成了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六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群。

第三产业快速崛起。2002年我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84.3亿元,年均递增12.6%,沃尔玛、人人乐、威尼斯、东华假日等10多家大型商场、星级酒店进驻东水,五年新增商业营业面积20万平方米。外贸出口稳中有进,2002年达到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物流业持续发展,西部四大港区集装箱货运量占全市总量的45%,散装货运量占全市总量的75%。旅游业势头良好,五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905万人次,景点营业收入年均递增7.2%。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合同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06亿美元。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我区投资,其中属世界500强的企业有50多家。在历届“高交会”上,我区项目成交额均居全市六区之首,连续三年荣获市招商引资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奖。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重组了投资管理公司和科汇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广聚能源公司上市,建立起新的资产经营体系。放开放活一批中小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从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基本达到了三年脱困的改革目标。截至2002年底,共改制区属企业91家,追收债权2.2亿元,偿还债务2.1亿元,解除债务担保3亿元,分流安置员工2775人。

财政状况明显改善。五年累计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1.04亿元,其中2002年实现18.55亿元,年均递增31.1%,按可比口径比1997年增长了3.9倍。在偿还上届政府银行贷款和工程欠款的同时,投入基本建设24.24亿元,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到“建设财政”的转变。同时,积极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二、城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城区建设步伐加快。五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5亿元,改造旧城旧村面积18.6万平方米,兴建了留仙大道、前海路、后海路、港湾大道、望海路等23条主干道路,改造了深南大道东水段、南油大道、沙河西路等一批交通干道,中南部城区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区面貌的改观,5年建筑施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完工850万平方米。改建和新建了中山公园、荔香公园。完成了大冲、新围、白石洲等片区防洪排涝和西丽水库污水截排、大沙河整治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商业文化中心区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回收地价款10亿元。

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初步理顺了南油、沙河片区市政管理体制,加强了城市管理力度。深入开展“东水杯”环境卫生竞赛和“让东水清洁起来”等系列活动,大力整治城市“六乱”,五年共拆除违法建筑438万平方米,改造绿地面积9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为我市最适宜居住的城区之一。

三、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依法治区扎实推进。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坚持政府组成人员向人大常委会述职,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建立了依法行政责任制,设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室,成立了街道司法所,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清理规范性文件312件、废止30件,调整、精简审批事项19项,规范了政府行为,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顺利完成了新一轮机构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基层“四民主、三公开”,依法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完善了居民自治,扩大了基层民主。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努力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和市民的法制意识,“三五”普法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四五”普法全面展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有效打击了“法轮功”邪教组织,刑事案件多发势头和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切实加强安全文明小区建设,五年共创建安全文明小区158个,其中标兵小区62个。连续五年在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名列榜首,被评为2001年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成为我市社会治安最好的城区之一。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连续两次被评为两年一度的市“安全管理突出贡献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四、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三讲”集中教育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积极组织“讲文明,树新风”、“军警民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文明市民、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荣获“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社区建设初见成效。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积极开展创建浅滩市社区建设示范区活动,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法律服务、综合治理、警务等职能和服务进社区,创建了“一体化”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将111个居委会调整为80个社区居委会,初步形成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社区管理架构。加大了对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基本解决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建设了一批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落实并启用了50个老年“星光计划”活动场所,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同富裕工程”,五年共投入1.1亿元,兴建了西丽同富裕工业城等57个“造血型”项目,逐步改善了西丽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

科技教育工作再创佳绩。科技、科普事业快速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被评为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城区”,蝉联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科创中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五年投入教育经费13.7亿元,学生平均教育经费居全市前列。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新建和扩建中小学校30所,新增学位32000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和第一个教育强区。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文体设施不断完善,改造了东水文体中心,新建了西丽体育中心、东水社区体育中心。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第一届社区文化艺术周活动和首届全民运动会,承办了第九届省运会的乒乓球、拳击等比赛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优势项目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奖牌220枚,20多件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屋背岭文化遗址被列入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

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新建东水医院住院大楼、虎口医院门诊楼和西丽医院,扩建了卫生防疫站,接收了联合医院和赤湾门诊部,建立社区康复中心23个。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心下移、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2000年扭转了被动局面,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进单位”,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称号。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2.46万元,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45平方米,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及旅游、休闲、保健、文体等服务类消费持续增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切实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五年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2468人次,维护了就业形势的平稳。

“双拥”、征兵、殡葬改革等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区。其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东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五年,是城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的五年。这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是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东水区人民政府,向为东水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全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驻区单位和企业,向关心支持东水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城市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改造旧城旧村、拆除违法建筑任务艰巨;城区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体育、交通等公益事业任务加重;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北部地区相对滞后;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东水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随着深港西部通道、西部新港区、西部物流园区、大学城、高新技术新园区等一大批市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动工或建成,必将带动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重心的西移。巨大的投资不仅将有力地拉动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迅速改变城区的整体面貌,促进中南部和北部地区的均衡发展,而且必将进一步突现我区作为浅滩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旅游基地、高等教育基地和特区西部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极大地提升我区的可持续发展力和综合竞争力,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居安思危,乘势而进,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实现东水发展的新跨越。

按照区第四次党代会的精神,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建设为基础,按照“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实施经济强区、科教兴区、文化立区、依法治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营造设施完备的市政环境、生态优良的自然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稳定和谐的治安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把东水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发展、安居的现代化海滨城区。

到2007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0.7亿元,年均递增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5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工业总产值2608.7亿元,年均递增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5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8亿元,年均递增8.5%;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3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7.4亿元,年均递增9%;

--外贸出口总额61.8亿美元,年均递增8%;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9.8亿元,年均递增10%(按可比口径);

--总人口66.8万,年均递增3%,其中户籍人口25.4万,年均递增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南、北、中部均衡发展的城区布局;基本形成功能配套、网络贯通的城区基础设施构架;基本形成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局面,展现现代化海滨城区的形象和活力。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要着力推进的工作是:

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经济新跨越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把经济优势做强做大,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拓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积极配合市政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留仙洞IC园、前海片区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加大市政设施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来我区落户。要加快区属园区的建设,建成东水软件产业园、百旺工业园、同乐工业园等,为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开辟新的空间。要大力推动和支持虎口工业区等驻区企业的老工业园区改造,将其改造成为新的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其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和配套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突出发展软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信息服务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一方面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先进、关联性强、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巩固和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大力扶持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增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后劲。

第三,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升级。积极推动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家用电器、服装、钟表、玩具等传统产业。

第四,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争取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扶持资金,促进创业投资机构的发展和创业资本市场的形成。要培育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要积极推动大学城与区内企业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企业的技术支持作用。要继续办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要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和科技精英来我区创业发展。

第五,加快城区的信息化进程。高标准制定《东水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推动网络的互联互通,增强覆盖和普遍接入能力。三年内建立连接市、区、街道、社区的电子政务平台,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建立和完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提高管理城市、服务社会的水平。完善电子商务综合环境,推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制定扶持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以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做旺商贸业。加快商业文化中心区核心地段开发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市的支持,扩大商业文化中心区的规划面积,初步建成具有标志性、富有特色的区域商业中心。要加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结合南头、南油、虎口等片区的工业厂房改造,发展1-2个商业购物旺区。同时,加快南新路、虎口老街等临街店铺的改造步伐,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建成2至3条繁华商业街。高标准改造虎口老镇。要大力发展连锁业,结合居民住宅的公寓化改造,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商贸项目和著名连锁店进入社区。

做大物流业。积极支持西部港区、前海物流园区和深港西部通道配套区的建设,强化东水作为我市西部物流中心的基础地位。要加快东水物流园和曙光仓储园等建设,扩大区属物流园区的规模,形成以城区配送为重点的物流园区。要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和港台物流企业来我区开展第三方物流和设立跨国采购中心,推动区内物流企业整合,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做活旅游业。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综合推出主题公园游、文物古迹游、郊野公园游、高新园区游等特色旅游项目。要以建设绿色东水、生态东水为基础,积极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好南头古城和屋背岭文化遗址,建设长源苏铁保护基地、塘朗山桫椤保护基地。要大力发展以花卉、水果为主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建设虎口海鲜一条街。要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塑造东水旅游的整体品牌。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集体经济发展

按照管理、监督、运营相分离,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吸引不同经济成分的投资者参与区属企业的改造、重组,推动区属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以专业化重组为目标,推进相关企业二次重组,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主导产业。要调整区属企业的发展思路,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积极参与新园区等项目建设。要加大债权清收力度,全力化解债务风险,妥善解决员工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

大力支持农城化股份合作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鼓励城区零星工业向园区转移,腾出空间发展高新技术配套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采取切实措施,减轻集体股份公司负担。加强对集体经济指导、规范、协调和监督,健全机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四)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成立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推行服务代理制,提供“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大力气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经营活动,建立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诚信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交会”和各种国家级的大型招商活动,采取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网上招商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采购中心、结算中心来我区发展,争取五年再引进1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览会、博览会,参加“广交会”,协助做好“大通关”工作,建立出口产品服务平台,在确保加工贸易稳步增长的同时,重点推动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出口,稳步开拓国际市场。

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支持康佳、方大等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开展跨国经营,树立国际品牌。促进区内企业发展海外加工、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积极利用我市的海外推广网络,推动辖区企业产品走向海外。

(五)实施鼓励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创造有利于各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园区开发,进入园区发展,走园区经济之路。以科技型、外向型和商贸物流型民营企业为重点,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二、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根据城区功能定位和分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在继续抓好基础建设、功能开发的同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坚持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市区两级政府平均每年拿出20亿元,并吸引一批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在商业文化中心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标志性建筑群。要加快城区特别是北部地区及后海、前海填海区的规划和主干道建设,近期要打通麒麟路、(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留仙大道、同发路、茶光路和石鼓路,加快建设后海滨路、科苑大道和沙河西路南段、龙珠大道-茶光路立交桥等工程,全面改造东水大道、月亮湾大道、兴海大道、南新路、内环路、东滨路等主干道,以及南商路、南光路、登良路等次干道,实现全区路网贯通。要建设大东水公园、虎口山公园、石鼓山公园、麒麟生态园和西部绿色长廊。要加快建设大板桥泵站及附属工程、金鸡涌泵站和红花渠二期工程等防洪排涝系统,彻底解决城区水浸问题。要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网络和停车场,完善城区交通管理设施,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绿色东水”、“生态东水”

科学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继续实施“绿色东水”工程,每年造林50万株,营造一批景观林、生态林,结合水源和山体保护工作,力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林木。要大力整治水域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系统,完成大沙河污染综合整治,加强西丽水库的水源保护,清除水源保护区非法养殖场。严把环保审批关,重点监控和治理污染源,逐步解决浅滩湾、后海、南油、月亮湾等片区的污染问题。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卫生死角,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和市民健康水平。

(三)坚持高效能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大城市管理和行政综合执法力度,完善公安协同机制,认真落实辖区管理责任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大力推行业主责任制,实行全天候监管、覆盖式管理,彻底改变小街小巷“脏、乱、差”状况,全面提高市容环卫管理水平。要落实属地管理和日常巡查责任制,坚决拆除顶风抢建的违法建筑,杜绝新的违法建筑的产生。同时,加强预留地、待建地、荔枝林的管理,做到清理一片、绿化一片。要积极探索市政管理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路子,降低成本,提高效能。

三、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加快社会全面进步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为我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坚持“文化立区”战略,繁荣社会各项事业

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弘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浅滩精神,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创建文明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逐步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小文化向大文化过渡,支持文化事业由单纯事业型向事业和产业型并举方向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要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建设科技馆、文化馆等一批文化设施,扶持富有本地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大力发展社区文化,繁荣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努力创作一批文艺精品。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鼓励体育事业走产业化道路,加快规划和建设东水体育城等设施,为群众提供高档次的体育活动场所。

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教育投资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要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强创新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集团化、产业化试点。扩大优质教育规模,把南头中学和育才中学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要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行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全员聘任制。推行多元化办学,鼓励各种社会团体、个人和外资兴办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办1所高标准国际学校。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和交流,充分发挥大学城、浅滩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利用名校的教育、科研、人才等资源,推动全区教育的发展。要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成人教育,以社区学院为载体,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区。

积极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改造东水医院门诊楼,新建联合医院门诊楼和妇幼保健中心大楼,建设慢病院和 国际医院。要加快社康中心建设,建立覆盖所有社区居委会的健康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要积极探索集团化、产业化发展新路子,吸引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产业。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创建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

要加强国防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武装等工作。加快发展老年人服务事业和残疾人事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继续加强民族、宗教、台务、侨务工作。

(二)坚持依法治区,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知情问政、参政议政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和专家论证制度,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上开设政务论坛,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度,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继续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推行并不断完善“四民主、三公开”。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建立人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范控制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坚持不懈地开展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强政法公安队伍建设,坚持科技强警,提高应急反应、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加强对外来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消除治安和安全事故隐患。要关心干警生活,认真解决公安干警、教师、医务人员和机关干部等住房历史遗留问题。要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创新安全防范机制,加强重大隐患整改,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社区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加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按照“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提高办公经费,解决办公用房,改善工作条件。理顺社区居委会与安全文明小区的管理体制,发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和安全文明社区活动,繁荣社区文化,增强服务功能,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建设温馨家园。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各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基层,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找准切入点,做好指导、服务工作。

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健全区、街、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广开就业门路,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关注和扶持社会困难群体,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做好社会福利、拥军优属工作。大力整治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坚决打击非法农批市场、非法屠宰生猪和非法劳务中介、非法婚姻中介,取缔非法行医和非法办学,打击非法医托,整顿餐饮服务业。继续实施“无公害产品行动计划”,保障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加快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认真解决欠发达村群众的用水、用电、交通难等生活问题。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建立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确保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服务水平

政府公务人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了解民意,悉心体察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从体制、机制上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的同时,按照串联变并联,前置变后置的原则,调整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制,扩大核准制、备案制,缩短审批时间,强化服务职能。按照事权下放、费随事转、人随事转的原则,合理划分区、街事权,加强街道、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力量。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以及承诺制、时限制和首问负责制,建成市民服务大厅,提高政府部门尤其是窗口部门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坚持开展社会评议机关作风的活动,对办事拖拉敷衍、作风蛮横霸道、“吃、拿、卡、要”等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二)加强廉政建设,严肃政风政纪

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政府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和社交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财务预算管理等制度,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统一发放公务员津贴和福利,以廉政取信于民。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严格控制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庆典和达标评比活动,禁止向基层摊派报刊征订任务。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反对各种奢侈浪费行为,坚决制止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搞沽名钓誉、劳民伤财的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禁以开会、考察、招商、研讨、培训等名义变相公费旅游。在公务接待中,做到节俭接待。2003年要把行政事业经费开支压缩10%。

(三)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

区第四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区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抓落实。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制,把各项工作分解到职能部门,落实到责(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任人。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分清轻重缓急,逐项抓好落实。各级领导要集中精力,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工作第一线,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具体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督促检查和奖惩机制,在年终考评和干部考核中,用工作实绩说话。

各位代表,2003年是新一届区政府施政的第一年。制定并完成今年的各项指标任务,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0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1亿元,增长13%;

--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增长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亿元,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1.2亿元,增长9%;

--外贸出口总额44.2亿美元,增长5%;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5.2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13%(按可比口径);

--总人口60万,增长4.1%,其中户籍人口20.8万,增长8%;

--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相应提高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今年前4个月,我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但由于受“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完成今年各项任务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当前,我们要着力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继续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前一时期,各部门密切配合,特别是卫生防疫、城管、文化、教育、公安、环保、工商、街道、社区等部门的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我们仍要保持高度警惕,不折不扣地执行省市的有关部署,做到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反应迅速,控制坚决,努力夺取抗(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击“非典”斗争的最后胜利。二是千方百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府各部门必须加倍努力,全力以赴,把上半年因“非典”影响的工作补回来。重点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经济园区筹建和开发,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扎扎实实搞好出口大户的服务工作,确保外贸出口正增长。帮助旅游、服务企业度过难关,做好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的稳定工作。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掀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东水的现代化建设也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我们一定要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在区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发展、安居的现代化海滨城区。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篇7

尊重规律、逐步深入的信息化推进战略

记者: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成为时代强音。而具体到不同的地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肯定会有差异,改革的路径和策略也不尽相同。在您看来,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房山区教育需要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张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首先要正视区域的特点和教育发展的基础。以此为考量,我认为对于房山区来说,扎实稳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次改革对房山教育的发展也是一个特别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不能再观望了,而应积聚力量形成自己区域内有独立思考的东西,尤其应该重视基层的话语权。之前的改革之所以走不下去,瓶颈就在于基层这些最有营养的土壤没有被挖掘出来。另外,在探索的过程中,要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有人能站出来。 原来因为起点低,大家总怕自己拿出的东西很浅显,所以有很多顾虑。现在我们应该更多鼓励和提倡个性化, 只要是原创的,拿来好用的就是好样的。

正是因为需要大家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一个整体性的推进步骤就显得特别必要。我们要尊重事物总是要循序渐进地发展的规律,用科研的方法来统筹房山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确定这个整体性的步骤之前,应该把过去大家已经在做的、较为成熟的,但可能不是很系统的做法提取出来,作为这次改革的初始点。并紧紧抓住这些想法和做法,进行挖掘、汇聚和指导,最终帮助他们梳理出经验和成果。这样,在零散成果的基础上再思考区域性的综合改革,可能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也更容易往下走。信息化走到今天,房山区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积累,形成了很好的理念。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个体系当中,要充分考虑到用信息化的建设成果与应用成果来支撑我们这次改革。

记者:那么,对于用信息化战略推动房山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房山区进行了哪些尝试,并形成了哪些新的应用理念呢?

张明:一是从建设的角度来讲,现在大规模的整体性投入很少了,而转为分批投入,也就是采取迭代式开发的思路,一个项目一开始不求大而全,只把基础建好,在应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修补、添加和完善。比如我们认为一个项目很好,打算在100所学校应用,但一期我们只投入10所,看谁有积极性、能满足条件。当然还要跟着科研课题,让他们去研究建设中有哪些不足、应用中有哪些问题、成果到底怎样。下一年接着招20所学校,把前面的问题规避了以后再建这20所学校。同时,对一期的学校补充投入。这样, 从建设的角度来讲,就会避免浪费,而且趋于理性、 逐步深入;从应用的角度来讲,能够周而复始地总是朝最好的方向去发展。

二是数字校园建设中校长走进来很重要。最近我区新建两所数字校园,我有种感觉,数字校园真的不是信息中心在设计,也不是由企业来设计了,而是校长提想法,交给企业定制。因为北京市级层面的百所实验校给了他们参考的模板和标准,有了学习积累,也有了思辨。这跟以前比有很大的变化。原来企业给什么是什么,现在基础性平台建完后,再也不要那四五十个模块了,只要三四个。就这三四个,这个学期把它全员推进下去,每周都用,形成习惯,形成素养。大家对平台基础数据的应用弄熟了、自己的职责理顺了以后,第二年再增加两三个模块。这样,数字校园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实际上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而不是说验收完就结束了。

三是我们先后投入了2000多万正在做录课教室。我认为它能真正促进教师去学习与分享。年轻教师想提高教学技艺,可以自己录自己看,教学活动不受干扰。全区搞个活动,只要告诉大家IP地址,他们在自己电脑上就都能看到。录完课以后,平台能自动存储,便于随时分享,BBS中还可以评论和交流。此外,平台还有录微课的功能,将来做翻转课堂,点一下按钮,几分钟后就能自动生成自己的微课。所以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建完录课教室,接下来我们会把全区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录课教室整合到一起,便于区域性教研活动的全区分享以及培训管理的有效整合。以此作为切入点,会生发出很多的应用,因此这两三年我们围绕录课教室在不断地投入,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思路。

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在“给学生带来什么”上

记者:近几年,国内教育信息化迎来新一轮热潮。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翻转课堂、MOOC等教育新形态的产生,更是让此次热潮升温。作为上一轮教育信息化热潮的见证者,您对这轮热潮有哪些理性的思考与见解呢?

张明:对于这一轮从应用层面产生的新的教育形态,我是支持的,同时也有些思考。

一是拿什么来考量教育信息化发展给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走一条老路,那就是用舶来的理念来支撑我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前些年我区信息化的重点在建设,但最近两三年,我们对建设的兴趣不大了。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也在经常问自己,像这种投入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作为一个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者,我确实特别忧虑,也怕成为历史的罪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有些概念对区域和实践来说, 都浮在上面。比如现在全国都在搞微课大赛,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实际上,微课的价值不在于积累了多少资源,而在于有了资源以后,将来如何利用它们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翻转课堂也非常好, 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翻转。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让它与传统教育并列存在,对孩子自学能力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毋庸置疑,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孩子,自学能力一直不强。而我们信息化恰恰在这个时候提供了一种可能, 也就是说有了微课这种资源,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造了条件,而且只有信息化才能够实现这种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时髦的概念都不用再提,就紧紧抓住 “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一条,信息化就已经有作用了。

我们应该鼓励教师提高孩子利用视频资源自学的能力,然后利用平台形成交流和分享的氛围。这时候,教育信息化就作用于孩子了。我们经常在思考信息化究竟让孩子得到了什么,其实我们更应该单刀直入,来解决孩子自学能力等问题,让孩子有实际获得。因此,当我们谈起翻转课堂,我认为背后的东西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个思考是,为什么教育信息化项目推进困难, 而打车软件却用得那么好?因为后者确实给人带来了便利,带来了实惠,原有的东西跟它是没有可比性的。围绕着这个思路来考虑,那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的APP应用能不能做得像打车软件那样,从孩子实际的心理需求出发,得到大家的认同?就像大家都在谈的游戏化学习,这个思路确实很好,但很难看到落地、走心的产品。所以我们现在来看信息化,社会的应用要好于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为孩子着想的应用软件还不是很多。从应用的环节来说,我们有责任去寻找那些好的应用软件,把它们提供给学生。

行政推动、业务支撑和服务保障缺一不可

记者:北京市正在整合基础教育现有的教育信息化服务项目,为师生和家长打造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供给。您认为该平台当前的应用成效如何?房山区在平台建设上有哪些实践经验呢?

张明:这件事本身很好,高起点、高立意,人力、物力投入也很大,在全国开了个好头。而且我认为上次数字学校建名师同步课程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大活动。干了这么多年信息化,我心里非常明白,只有教研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三者联动才能把事情干好。上次名师同步课程恰恰是一次非常好的整合机会。既有行政推动,也有业务支撑和服务保障,所以形成的都是非常好的课程,可以结合着翻转课堂、微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自学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将来我们干每件事情,只要按照这个模式走,肯定能把事情干成。但遗憾的是,这件事告一段落后,把这套班子拆开了,到现在也没有总结提升管理步骤。而且把这么好的视频资源的汇聚交给社会性的媒体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不会进行整体性的应用推动,而没有管理的使用是没有价值的。我认为一个平台不在于它建得有多好,而在管理体系和职责分工,这二者是核心。所以从建设的投入到后期的深入挖掘和使用,没有形成组合拳,也没有延续性的思考,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就规避了这个问题。根据房山区教委确定的信息化战略,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和研修平台,它分管理和研修两条线。平台建成后,将来房山区教育信息化所有的投入都围绕它来进行。现在该平台一期建设已结束,把房山区所有的干部汇集上去了,把房山区所有的一万多名教师也拉进来了。再分好组,定好职责,现正在逐渐地整合和深入。 我们的平台虽然推进缓慢,但一直是教委、信息中心、 研修中心三家互相拽着往前走,我认为运行的效果会很好。因为真正用的是教研部门和业务部门,就得把他们裹进来,让他们去拿主意。他们都进来以后,所有的教研活动,包括录课教室、研究课题、远程培训都在研修平台上。教委所有科室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行政批文、宣传都在综合管理平台上。这样,职责划分清楚了,就好管理了。

记者:确实,行政、教研和信息中心形成合力, 才能有效推动信息化项目。前面您也提到了,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尊重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房山区教育信息化掌舵者,您是怎样整体布局规划, 并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落实呢?

张明:第一,利用好政策,有政策,才好使劲。 信息化战略是房山教育三大战略之首,有政策支持,全区都跟着教委的政策走,而不是跟着我们走,这样对基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约束力比以前大得多。第二,在教委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信息化总是有份额。每年教委都要找个时间为信息化办个会,说说对信息化的想法,教委每年的工作计划都有信息化的部分。第三,如果说这些年房山虽然走得比较困难,但是能一呼百应的话,得益于我们一直在做校长的工作,2008年跟贵刊一起做的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一直没丢。正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跟政策裹在一起,跟校长对信息化的认识裹在一起,我们在布置具体工作的时候,就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第四,具体的业务推进,必须得把教师和教研人员裹进来。所以这几年,各种教师信息化技能的竞赛和培训一直在坚持。没有火种,教育信息化是走不下去的, 总有人带着往前走。

信息化的生长点和生命力来自于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升

记者:那么,您认为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尚需解决?下一步您又有哪些打算和思考?

张明: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掌握,必须得用评价和继续教育去提升。教育信息化之所以一直游离在主流业务之外,很大的原因是没有政策和评价去约束。如果教师和教研员新技术都不会用,怎么将其与主流业务结合,怎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第一个困惑的地方。

第二,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素养水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公自动化都多少年了,但有些领导还是宁愿开车去堵着,也不用视频会议,导致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总有个例和死角,这就形成不了整体性。对干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应该做一个明确的要求。

第三,作为教育信息化推动部门,我们的作用越来越被弱化。就是应该被弱化,将来真正冲到前面的,应该是一线教师、教研员,他们是应用者。现阶段来讲, 信息中心必须有服务、管理和引领的意识。但我们心里要有被教研员、教师整合的自觉,因为信息化终究要回归到校园,在教师和孩子身上发挥作用。包括我们决策的时候、项目投入的时候、体验的时候,都要把教师和孩子们的态度吸纳进来。

第四,应该给予校长充分的话语权。数字校园建设,校长亲自参与所产生的想法,我们是设计不出来的。比如这次中心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就是围绕“三阅教育”这个体系,把传统文化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结合起来了。今后,信息化的生长点和生命力将来自于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升。

房山蝙蝠洞科考记 篇8

那只蝙蝠的翼膜开始蠕动,身体开始紧缩,但此时它已经没机会逃脱了,队友用手指将它两翼捏住,向后交叉一折,它那细小的头部就显露了出来。

大足鼠耳蝠浑身散发着诡异气息,这种身材很小的野兽,居然长着一双巨爪,弯屈如钩,锋利无比,这是它们用来捕鱼的特殊工具。

在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动物:尽管是胎生的哺乳动物,但却演化出了真正具有飞行能力的翅膀;喜欢倒挂着休息,孤立的山洞、缝隙、地洞,甚至树枝、岩石,都能成为它们倒挂的场所;具有回声定位的能力,能产生两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并根据物体对超声波的反射做出相应的判断;昼伏夜出,在民间传说中有“飞鼠”、“吸血鬼”等稀奇古怪的名字……

这就是蝙蝠,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却又笼罩着神秘色彩的生物。在我国太行山山脉的北部边沿,隶属北京房山的山区中,有一个叫“霞云岭”的地方,就流传着许多关于蝙蝠的神奇传说。当地人说,霞云岭有一个幽深诡秘的蝙蝠洞,里面的蝙蝠数目多到令人恐惧,许多动物误入洞穴就再也出不来了……

但再恐怖的传说,也阻挡不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早在2001年,中国科学院的动物学博士马杰来到这里,翻山越岭寻找蝙蝠,并成功找到了当地人口中的蝙蝠洞;后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一批专家也来到这里,开展了蝙蝠调查的专项科研行动,从那以后,常有动物学家和探险家来此,进洞寻找蝙蝠。

一个寒冷的冬季,我有幸加入了一个调查蝙蝠洞的科考小队,开展了一场我从未体验过的蝙蝠洞探秘之旅。北京的冬季,虽然冷得让人不想出门,但却是造访蝙蝠的最佳时节,因为它们几乎都在冬眠。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准备好头灯、小铁铲、粉笔、绳索等必需品,便和另外5名队友朝着霞云岭的蝙蝠洞进发,我们此行要考察的目标,是一种会捕鱼的罕见蝙蝠——大足鼠耳蝠。

1.冒险进入蝙蝠洞

我们细心观察了地面石块上的附着物,发现了一些蝙蝠粪便,上面滋生出了很多像蒲公英一样的白色真菌,这是有蝙蝠出没的有力证明。

11月底的霞云岭,气温在零下10℃左右,但所有队员在进洞之前,都将羽绒服脱了下来,因为洞穴内部的温度要比外面高出7℃左右,这也是蝙蝠选择在洞里过冬的原因之一。

科考小队依次进入洞穴,一路向下,开始了这场“地下世界”的奇妙旅程。但半个多小时后,光线越来越暗,周围的空气异常干燥,让我有种快要发烧的感觉,嘴唇干裂,嗓子也有些肿胀感,其他队友也或多或少出现了不良反应。我们短暂地休息了一会,然后继续前进。

此时,自然光源已经完全消失,从头灯射出的光柱似乎也显得微弱,周围到处是散乱的巨大碎石,并未发现任何生命迹象。我和队友张耳用红色的尼龙绳做好路线标记,对于洞穴探险来说,这是一种必需而有效的安全措施——即使迷路,还可以顺着绳索后退。

这个巨大的洞穴,主要是由地层坍塌而形成的,一路走来,常有从洞顶脱落的巨石挡路,有的体积足有公交车一般大,在它面前,我们头上的灯光就像是黑暗中的萤火虫。在这种坍塌的落石上行走要格外小心,不能求快,一旦滑倒就很可能骨折,因此需要掌握好平衡,缓慢通过。

我们不知道这个洞穴到底有多深,不过以前的考察队,已经以一些特殊的空间节点为坐标,参照洞穴内部环境,把洞穴分成了若干层。其中,洞穴的第一层空间,差不多就是我们半个多小时所走过的路程,这一段洞穴内部空间很大,几乎可以容纳一架大型运输机。在第一层的底部,虽然空气干燥,但地面十分湿滑。休息时,我们细心观察了地面石块上的附着物,发现了一些蝙蝠粪便,上面滋生出了很多像蒲公英一样的白色真菌,这是有蝙蝠出没的有力证明。

“在这个季节,蝙蝠很可能栖息在更深的区域,我们必须继续向下探索。”队友小光抹去了手套上的泥土,关掉了头灯,从裤兜里掏出一根粉笔,在石块上画上标记,随后说:“我们在前方探路,必须认清道路,并在一些显眼的位置做好标记,否则后面的队友就有迷路的危险。”

从第一层通向第二层的“走廊”极为狭窄,最窄处是一条面积不到半平方米的石缝,我趴在石头上,把头部伸进石缝,用强光手电探测下方的情况,寻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探明情况后,我回头对大家说:“我们必须放下装备,并像蠕虫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挤过去。”我们一一钻进石缝隙,双手向上,靠胯骨和臀部支撑身体,一点点向下蹭。周边都是潮湿的巨大碎石,让人产生了在地震废墟中挣扎的感觉,幸好大家都没有幽闭恐惧症,最后有惊无险地通过了这段狭窄的走廊,到达第二层。

2. 发现第一只蝙蝠

眼前这个小家伙——马铁菊头蝠,就是一篇关于动物“淫乱无度”的文章中的主角,据说它们会“母女分享同一个强壮的性伴侣。”

在洞穴第二层的路上,崩塌下来的巨石依然遍布各处,而我们期待已久的钟乳石仍不见踪影。一路上时常出现一些支洞,每一次我都按捺不住好奇心,总有想去探索一番的冲动。不过,出于安全和对队友负责的态度,我只能克制着自己,保持队伍的完整。

1978年,第一批深入这个洞穴的生物学家,曾下到了洞穴的第九层。但据说在返回的途中,他们惊恐地发现,此前走过的路线,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周围的有些石头开始断裂,每个洞口的大小也明显与来时不同……这种由喀斯特石灰岩坍塌形成的空间里,山体的结构依然很活跃,随时可能发生断裂、塌方,让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从第二层开始,所有队员都不敢大声说话了,因为头顶上的许多板状岩石,已经出现巨大的缝隙,随时有坍塌的可能。

“我们最好不要在此逗留太久,那块巨石已经快要坍塌了。”走在前方的张耳突然转过身子,异常严肃地警告大家。望着那块悬于头顶上的巨石,大家都保持缄默,小心翼翼地从下面爬了过去,然后才拍着胸口松了一口气。

nlc202309051057

在寂静的洞穴内,任何声响都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一声清脆的“叽喳”声掠过这片黑暗的空间,给我们带来了一点惊喜:这一带已经有蝙蝠活动了。我们发现,地上也开始出现了新鲜的蝙蝠粪便,于是大家四处寻找,在一块倾斜的石壁上,果然发现一只小蝙蝠倒挂着,用翅膀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当张耳准备采集这只蝙蝠时,我强烈建议他戴上手套,因为尽管此时蝙蝠处于冬眠期,但刚才的叫声证明,我们的到来已经惊醒了一些蝙蝠。这种生物一旦苏醒后就会发起攻击,它的口腔唾液里很可能携带着病毒。张耳带上了手套,当他用手慢慢接近蝙蝠时,果然发现它的翼膜开始蠕动,身体开始紧缩——它已经从冬眠的状态苏醒。不过这个时候,它已经没机会逃脱了,张耳熟练地用手指将它两翼捏住,然后向后交叉一折,它那细小的头部就显露了出来。

经过鉴定,我们确认这是一只马铁菊头蝠。眼前这个小家伙,让我们想起一篇关于动物“淫乱无度”的文章,其中的主角正是这种马铁菊头蝠,据说它们会“母女分享同一个强壮的性伴侣。”

大多数雌性马铁菊头蝠会不断造访同一个雄性的栖息场所,与之交配,这就意味着出生在不同繁殖期的后代很可能是兄弟姐妹。此外,部分生物学家发现,当蝙蝠母亲找到一个威猛的性伴侣后,它也不会独自享受,而是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女儿”,“女儿”则会追随母亲来到交配地点,与同一只雄性蝙蝠交配。虽然看起来雄性蝙蝠的私生活极度混乱,但有一个原则是雷打不动的,那就是绝不会占有自己的亲生“女儿”或“孙女”。

采集了这只小蝙蝠,让我们对此行的目的越发期待了。前进的路上,地面越来越湿滑,时不时还有露水从石壁顶部滴落在头上。队员安培和肖一夫都已经摔倒了两次,腿部留下了青肿处,我们不得不更加小心,精神高度集中,就这样缓慢地走完了第二层、第三层,到达一处垂直落差很大的地方,就是第四层的入口了。

3. 深入大足鼠耳蝠老巢

在一个小支洞里,我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大足鼠耳蝠,它们正挂在洞穴顶部冬眠,被我们惊醒后,发出像老鼠一样的鸣叫。

第四层的空间极为独特,而且很大,需要借用绳索才能下去,降落到下面之后,就隐约地听到了吵闹声。在空间构造上,第四层与前三层的坍塌堆积形态不同,我们发现了一些造型奇特的钟乳石,零星地分布于洞穴顶部。它们体积不算很大,但在北方洞穴中能发育得如此美丽,已经实属难得。我们还发现,这里的沉积物类型十分齐全,与南方喀斯特洞穴颇为相似。

随着逐步深入,我们还发现了许多珍珠大小的石花,密密麻麻地排布在洞壁上。随着钟乳石的面积逐渐增多,嘈杂的吵闹声也越来越大,我们意识到,已经到了蝙蝠栖息的地方。黑暗中,不时有几只蝙蝠被惊动,从头灯的光柱中掠过。这一路上,我们又抓捕了一些蝙蝠样本,但一直没有见到大足鼠耳蝠。

傍晚6点,我们终于到达了洞穴的第五层,然而没走多远,就发现前面的道路已经被坍塌的岩石完全阻断。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开始返程,却又不甘心地在附近仔细搜索了一番。或许是老天不负有心人吧,在一个小支洞里,我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大足鼠耳蝠,它们正挂在洞穴顶部冬眠,被我们惊醒后,发出像老鼠一样的鸣叫。

这是一种浑身散发着诡异气息的神秘生物,它的眼睛非常细小,牙齿十分尖利。最奇怪的是,这种身材很小的野兽,居然长着一双巨大的爪子,弯屈如钩,锋利无比。根据这个特点,哈佛大学的艾伦博士曾大胆推测:大足鼠耳蝠是一种会用双爪捕鱼的罕见奇特蝙蝠。因为按照动物的进化原则,它们身上的每一个特殊器官,都必然会有独特的功能与用途,比如宽大而有力的翅膀,就对应着强大的飞行能力。虽然艾伦的推测并没有直接证据,因为他在大足鼠耳蝠的体内并未找到鱼类残骸,但艾伦仍然坚持自己的推测结果。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对的,2002年,马杰博士在霞云岭洞穴采集到了15只大足鼠耳蝠,并在部分个体的胃部发现了一些鱼骨。

在霞云岭的山谷中,有一座小水库,附近的村民常常在这里捕鱼,这里应该就是大足鼠耳蝠天然的觅食场所。蝙蝠身上的毛发没有丝毫的防水能力,一旦扎入水中,将会丧命。所以,在霞云岭这种水面平静的区域,大足鼠耳蝠可能通过声纳系统,定位漂浮在水面的小鱼所发出的震动,然后快速俯冲下去,用两只巨爪划过水面,瞬间将小鱼抓住再重新飞上天空。

眼前的这群蝙蝠,全部倒挂在石花状的岩壁上,不过它们并不是完全采用吊挂的姿态,而是把身体与石壁贴合,好像粘在了石壁上。在我们的围观下,不时有几只蝙蝠被惊飞,选择另一个更为隐蔽的场所继续冬眠。我们很容易就采集到了几只作为样本。

返回地面的途中,大家依然保持高度警惕,循着此前做好的标记,顺利返回。我们心情不错,毕竟邂逅了北京地区唯一的食鱼蝙蝠——大足鼠耳蝠,完成了此次科考的既定目标。对于我来说,这场总共历时9个多小时的科考,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入地下的神秘冒险,让我领略到了“地下世界”的诡秘与神奇。

上一篇:幼儿园亲子课教案下一篇:课间快乐的十分钟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