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教学的导入(共10篇)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的导入环节十分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整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而且更能体现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导入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和继续学习的动力。优秀教师往往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精心设置导入素材,组织导入程序,为一堂课的展开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以达到满意的开场效果。下面结合个人平时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种导入技巧,供同行们参考。
一、以旧引新,自然入题:
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强的学科,前后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堂数学新授课,我们可以充分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在复习检测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引入新课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全等判定
(四)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种三角形全等判定(SAS、ASA、AAS)方法时,比较三种判定方法中三个条件中都有一个条件是角,自然提出新课题:“如果三个条件中没有角条件时,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从而引出探究问题:“当两个三角形有三条边对应相等时,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引出课题:“三角形的全等判定
(四)――边边边定理”。
二、奇中生疑,设置悬念:
疑问是求知的第一动力,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同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上课前事先给学生一针强大的“疑问兴奋剂”,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不由自主的投身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中来,为知识的探究铺垫了平坦的道路。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改变了过去那种开门见山点题法,而是有意识的设置这么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导入过程如下:
1、动手实践:折纸游戏并回答:一张1mm厚的硬纸片对折一次有多厚?
2、对折两次有多厚?对折3次呢?
3、猜想:一张1mm厚的纸片(足够大)对折20次后大约有多厚?
4、导出惊人的结果:一张1mm厚的纸片(足够大)对折20次后大约有10000多米高,比世界最高峰还要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今天学习的新内容―――有理数的乘方就能给我们科学的答案。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后我们能很好的解释这种现象。从而引出课题。
三、连线实际,寓于生命:
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数学学习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和数学的应用意识。可以这样说,数学的应用是数学的生命力。一堂数学新授课,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尽情体验新知识的价值,体验其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则学生的求知欲望就高,学习的动力就大,教学的效果就好。
例如:在教学概率与统计时,可以结合社会实际创设这么一个情境:商场举行有奖销售活动,游戏规则如下:由商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每个面依次刻有1、2、3、4、5、6这六个数字),顾客可押2、3、4、5、6、7、8、9、10、11、12这11个点数的任意一个,若押的点数恰好等于商家所掷的两枚骰子的点数之和,则表示中奖。假如你是顾客,应该怎样押?中奖的机会就大些。从而引出课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判定
(二)―――角边角定理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设置这样一个猜想导入问题:现有一块三角形装饰板,不小心被打破裂分成如图所示的三块。小明想到玻璃店划一块同样的玻璃,为方便携带,小明只打算拿其中的一块去玻璃店,你认为他应该带哪一块去?从而引出课题:三角形全等的
A 判定
(二)――角边角定理。
四、借助史料,故事引入:
B C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数学观。作为一种文化,数学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它的历史渊源是数学教学的宝贵财富。借助这些素材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他们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以更高昂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七巧板等知识时,我常常先参看相关的资料书,将这些数学史料制作成数学故事,用课件或灯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数学丰富的内涵美的同时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对整个知识的探究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复习导入法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科中的知识点之间联系十分的密切,很多知识一旦掌握不好,不但会影响当前的学习,而且更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了隐患.因此,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扎实地走好每一步.而鉴于数学学科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复习的方式来进行导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同时还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例如,我在上到“切割线定理”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就在上新课之前帮助学生复习了前面学习过的相交弦定理的相关内容,有了这个作为基础,学生就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切割线的定理以及推论等知识了.并且,这样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授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有利于学习的深化.
二、从生活实际进行导入的方法
数学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们之所以学习数学,其最终的目的也是希望把它运用于实际,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就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入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到“数轴”这部分内容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负数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情境:我在上课之前把我以前去哈尔滨旅游的照片拿给学生看,照片中的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棉帽子和手套站在雪地里,鼻子也是冻得通红,在学生看到这些照片以后我就开始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老师当时拍照片时候的天气怎么样?”很多学生说一定很冷,接着我又问:“那么你们觉得当时的气温可能会在多少度左右呢”,这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讨论起来了,有的同学说:“肯定有零度了”,有的说:“一定是零度以下了”,还有人说:“至少有-10℃了”.听完了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了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当时的气温肯定是在0℃以下了.看见学生自然地把“零下”这个概念说出来,我就借势引出了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看看能不能在数轴上把“零下”给表示出来,从而顺利地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通过这种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来引入数学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同时这种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会把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这样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的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的.除此以外,这种由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真正挖掘了数学知识的真谛.
三、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导入
活泼好动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特征,如果我们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能够让学生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导入新课,这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相当大的.例如,我在讲到“合并同类项”这一节内容时,就在上课之前带来了一袋子硬币,其中有一角的,有五角的,还有一元的,这时候,我把硬币平均分为三份,然后分别请三位同学上来数一下每份硬币有多少钱,比一比哪个同学数的最快.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要求上来数硬币.我找了其中的一个学生上来,然后就看这个学生开始把硬币一个一个地拿出来认真地数起来,结果用了两分半的时间数出了多少钱;而第二个学生一上来则是把硬币中一元的先挑出来,然后再把剩下的硬币数出来,结果用了两分钟的时间;这时候,第三个学生上来以后吸取了前两个同学的经验,按照一角、五角、一元把硬币分为三份,然后再分别计算,最后只用了一分二十秒的时间.结果出来以后,显然第三个学生的方法最为快捷,这时候,我就问学生:“为什么第三个同学比前两个同学的速度要快很多呢?”“那是因为他把硬币按照面值大小分类以后再数的.”在学生自己得出了这个结论以后,我就顺势把“同类项”这个概念引入进来,并且向学生介绍适当地合并同类项可以带来的很多便利.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实践,学生体会到了合并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功能,这样学生就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一个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一、有效导入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牵手
《学习的革命》里说“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我们不否认把这种“情绪性的东西”狭义地理解成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和因好奇而产生的持久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初始状态是好奇心,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好奇开始的。据调查,学生在小学学习时有“三怕”:一怕做数学应用题,二怕背外语单词,三怕写作文。数学学习成为第一怕是因为:数学是一门知识广博、结构复杂、逻辑缜密、抽象性和概括性强的理性思维科学,学起来枯燥乏味,既需要感性的认知,又需要理性的分析、归纳、概括及推理,还需要心灵的顿悟和智慧的超越。可以想象对数学不充满好奇、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
【案例】“长(正)方体练习课”片段
老师分别取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和一个正方体石块,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鱼缸的体积和容积、石块的体积…然后拿出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让学生计算它的体积…学生愕然、好奇心顿起、陷入深思…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玻璃水缸上升(或下降)水的体积。
老师从上节课学习的长(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基础题开始复习,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长宽高有尺寸的正常的、规则的、特殊的长(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当老师拿出不规则的、不正常的、一般的、到处可见的、长宽高不可测量的石头,要求学生计算体积时,一下子就引起学生学习的“困惑”,“怎么解答?”就是学生最大的好奇。有了好奇心,就有了继续探索的兴趣,“曹冲称象”的故事成了当下学生思维升华的最佳引领。
整节课的教学,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学生从特殊的长(正)方体的计算自然地引入普通的石头的计算学习上,“不规则的石头怎么计算”引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导引下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操作和思考过程,不仅进一步复习了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而且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这节课既有知识的广度,又有知识的深度,充满思维张力,展示了数学学习的无限魅力。
二、有效导入要以启迪数学思维为内核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把思维着的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如何让学生“最美的花朵”得到精心培育和精彩绽放,是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们的教学实践彰显了富有数学思维的导入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萌芽、启动、持续、深入、提高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三年级《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片段
师:54-18=?你是怎么算的?…生1:54-10=44,44-8=36,所以54-18=36…师: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了?你能解释一下吗?…生2(略)…师:哪些人和他的方法一样?有没有谁的方法和他差不多?…生3(略)…师:这两种方法不同,都是把减数18分成10和8,只是先减哪个数的顺序不同。谁和他们的方法不一样?…生4:54-14=40,40-4=36…师:谁听懂了?能解释一下吗?…生5(略)…师:为什么要把18分成14和4,而不是其他的两个数呢?…生5:这样减去14正好得整十数,比较方便…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生6:54-20=34,34+2=36…师:谁听明白了?能解释一下吗?(略)
这虽然是一节简单的口算教学课,但,在老师充满数学思维的有效导入下,整节课变得生动起来。老师富于启发的一个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上楼梯式的路径,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清晰和深刻,这都源于老师含有丰富的数学思维的概括、提示及追问。
三、有效导入要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
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什么?表面上是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技巧,本质上看应该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的数学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数学教学既要实现“表面”的教学目标,更要达到“本质”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导入开始就必须具有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高远境界。
【案例】教学“加法交换律”片段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朝三暮四的故事?能给大家讲一讲吗?”…生1:讲(略)…师:课件出示两个问题:“养猴人和小猴比,谁聪明?你能说出道理吗?”…生2:答(略)…师:在黑板上板书3+4=4+3,并问:谁能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再回答上面的问题?…生3:养猴人互换了早晨和晚上食物的个数,小猴一天吃的食物总数没有变。生4:养猴人运用了加法交换律骗过了小猴,真聪明!…师:如果故事中小猴早晨和晚上的食物数量分别是5个和6个,你还会讲这个故事吗?你还能用加法交换律解释吗?…师:如果食物的数量分别是a和b,养猴人用的加法交换律该怎样表示?…生5:可以用a+b=b+a。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得失。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如同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引领学生积极求知,乐于探索。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0余年,在传统的直入式课堂导入和介绍性课堂导入的基础上,探索实践,将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复习旧知,寻求联系
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的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绿满大地的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生机。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王安石在《泊船瓜舟》中又是怎样描绘的?。。。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看看他是怎样描绘春天景物的。”这样的导入,感情真挚,内容丰富,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紧密,启发性强,吸引了学生的心。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因为这些文章从作者到内容与现实都比较遥远,且文字艰涩难懂,因此课前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周总理的故事。有一次,美国代表团访华,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
精致的藤萝花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我问:大家看看,老师手里的藤萝花的外形像是什么?有的说像猫耳朵,有的说像鼓起的帆,有的说像一只小船。我就提醒大家阅读课文对藤萝花外形的描写,比较和自己最初的想像有何不同。
五、背景介绍,引人入胜
是指以介绍文章作者或相关背景的导入新课方式。如教授鲁迅的小说《故乡》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写作缘由,表述的条理清楚,引人入胜。
一般来说,写作年代距今久远而又文意含蓄,不介绍有碍学生理解课文的,宜用此法介绍作者时,要语言简洁,突出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不可长篇大论地介绍作者的生平,介绍相关背景时,力求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六、制造悬念,扣人心弦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戏剧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故事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产生一种诱惑力,使读者急于求知,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使作品峰峦叠嶂,摇曳多姿,曲折迷人,被人称为是“引人人胜的绝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但不能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全部写出来,也可以只写部分。在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满堂灌。教师应该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多练习、多思考。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有效性,形式要多样,注意学习的覆盖面,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只有恰当时刻和恰当强度的反馈信息,才能保证最佳反馈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及时调节教学方法。学生课内练习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及时调节课外练习的数量和难度,避免机械重复。形成性测试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制定补救方案和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新的课程改革犹如春风吹进了校园,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年轻教师,对此有颇多体会,也有几分收获。于此,本文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种新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师生谈话导入。对于某个新知识,学生接触最频繁却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可以采取师生谈话来导入。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可这样谈话来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三角形面积,知到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下面就请大家来回顾一下,介绍一下如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组织学生交流)。待时机成熟便立即揭题: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梯形的面积(随即出示课题)。
二、实践操作导入。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认识高”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剪拼几种不同平行四边形,做成做大长方形),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剪拼的结果,画的线段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三、巧设游戏导入。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学“找2、3、5倍数”,在课前可设计“是2的倍数的学号”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讲述故事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
五、实际表演导入。《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六、借助媒体导入。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导入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音乐课堂的首要环节, 一个良好的导入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 根据现有学校课程安排, 音乐课安排在上午三节四节课或是下午时间课堂, 往往学生此时刚学习完语数英学科, 并不把注意力转移到音乐课上;或者中午休息不足, 仍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这些都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此时, 教师的导入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
2.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 一个良好的导入, 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少年的歌中《我是少年阿凡提》这一课, 为引出课题人物阿凡提的时候, 我用这样一种谜语的方式:“头缠白头巾, 黑色胡子卷又翘, 骑着一头小毛驴, 请同学们猜猜看, 是哪个动画片人物呢? ”这时学生可活跃了, 爱看动画片的学生马上脱口而出是阿凡提, 一下子就引出课堂的主题。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象。 倘若在一开始老师的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有可能从头到尾都不会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这就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失去交流, 就更不用说师生间的互动。 在导入这个环节,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音乐课堂导入的方式
导入是课堂的关键, 那么如何巧妙地把课堂教学内容用简短的导入介绍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谈谈我对音乐课堂导入方式的几种概括:
1.示范表演激发兴趣。 表演的形式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课堂上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 唱一首歌曲或是弹一首曲子。 对学生而言, 老师的示范表演比音频、视频更直观、更具体, 这些都是最棒的表演。 例如在学习新疆少数民族歌曲时, 教师可以边跳边唱, 将学生的注意力投向老师, 让学生沉浸在老师的歌舞里, 然后开始引入课题。
2.歌曲对比体验情绪。 歌曲对比导入非常直观地将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是吸引学生的一种方式之一。例如人音版五年级下册, 学习《小白船》和《童心是小鸟》这两首歌曲时, 就可以从对比导入实施:从它的节奏看, 这两首歌都是一首3/4三拍子的节奏, 是我们常见的圆舞曲华尔兹的形式XXX|XXX| (蹦跶哒蹦跶哒) 。 让学生对比一下, 两首歌曲有何相同及不同, 虽然两首都是3/4的节奏, 但歌曲情绪不同, 前者较抒情, 后者比较活泼, 这样让学生从对比中区别, 从而把握好歌曲的情绪, 更好地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
3.故事导入构建氛围。 听故事是孩子们都喜欢的事, 教师利用讲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如人音版四年级欣赏课《彼得与狼》, 教师可先出示乐曲中的人物和动物图片, 讲述彼得与狼的大概故事情节, 让学生猜想最后的故事情节, 彼得是否抓住狼? 带这样的提问让学生认真聆听音乐, 引用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导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还有很多学生熟知的音乐故事, 如在学习《小红帽》和聆听《小天鹅舞曲》 时, 用故事作为导入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投入课堂氛围, 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
三、导入课程的设计原则
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 只要适合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课堂的开端。 在众多的方法中, 导入并不是盲目使用的, 要讲究原则。 具体如下:
1.科学性原则。 音乐课导入设计是否科学, 方式方法是否恰当, 将直接影响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好坏。 为此, 课堂导入的内容需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选择适应这一阶段学生感兴趣的方法, 结合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加以判断导入是否可行等。 音乐教学虽然有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教育功能, 但是在教学中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为课堂服务。
2.关联性原则。 导入与新课教学内容要有关联, 没有关联的导入就不要随意导入。 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社会经验与认知水平, 不可以找一些不相关的导入搪塞学生。 可见教师在导入时要以学生为主体,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找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导入才是最适合的。 如在教唱五年级《小白船》时, 曾有教师以四年级欣赏的 《船歌 》作为导入, 其实《小白船》的歌名中有 “船”字罢了, 可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不能随意导入, 导入的时候要斟酌是否与所教学的歌曲内容有关, 不可随意使用, 这样会得不偿失。
3.合理性原则。 导入需要遵循合理性原则。 导入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子, 作为新课堂的铺垫一节小学课堂40分钟, 导入一般只占课堂的3到5分钟, 不能超过很长的教学时间。另外, 导入的方式不要太复杂, 遵循适用性。
4.启发性原则。 导入的内容具有新颖启发性, 导入的问题要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和学习。 为此, 音乐课堂导入在设计环节要启发创新, 使之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四、结语
课堂导入是一门较深的教学艺术, 不是随意导入, 需要结合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而定。 小学音乐课的课堂导入方式多样, 不同的导入方式具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学段与不同的学习内容, 为创造良好的导入提供足够的知识基础。 课堂导入的研究工作可以同其他学科联系, 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归纳总结, 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爱上音乐, 使课堂变成学生学习音乐的殿堂。
摘要: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好比一曲乐章, 课堂导入是乐章引人入胜的引子, 生动的导入是连接下一个环节的纽带。导入的方式有很多, 如对比导入、故事导入等。导入必须作用于课堂, 服务于课堂, 遵循关联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苗.课伊始, 趣已生[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4.
[2]姚宇化.论音乐课导入环节的设计与组织[J].安徽文学, 2008, 4.
一、家常式导入,直观有效
1.实物导入,精彩纷呈
实物,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利用实物进行词汇教学,能让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犹新。利用实物教学单词是十分有效的。例如,首先进行show me your……这个句型的操练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旧单词的复习,然后突出重点和难点,进行实物教学。这样既理解了其中文含义,又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高效教学。
2.简笔画导入,妙趣横生
利用简笔画呈现单词,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对于学生外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讲cap和hat的区别,用英语来解释,很难说清,但如果借助简笔画,寥寥数笔就可以画得明明白白。又如,教反义词时,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成活泼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3.多媒体导入,情绪高涨
例如,需要操练句型Is she/he…和Are they…时,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景:呈现老师正在喝水的照片(但呈现给学生的只有老师的头部,让学生猜老师在干什么),让学生进入情景,同时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多媒体,同学们能够较快地把语音、语义与情景联系起来了解每句话的含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抛开汉语,建立英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既提高了兴趣,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新引趣,悄然导入
1.TPR热身,导入教学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缩写,指全身反应教学法,是加州心理学家詹姆士博士提出来的。在教学身体部位内容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指令做相应的肢体动作,学生听到指令便用手触摸这个部位,最快最准的获胜。当学生做得非常熟练后,还可以增加难度,玩Simon says game,可要求学生听到Simon says就做这个动作,反之则不做。
2.歌谣导入,兴致勃勃
歌谣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准确地学习语音、语调,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把已学的词句整理出来,并用《编花篮》的曲调教学生一起唱一唱,学生们被浓郁的节日气氛所感染,沉浸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师生共同将快乐进行到底。掌握了这首歌谣的韵律后,再把其他节日类的单词替换进去,唱一首歌谣可以学会很多单词,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学习方式,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快乐了。
3.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比如,利用故事呈现一个个单词,可以使得它们犹如一个个珠子,被“故事”这根线紧紧地串了起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开门见山,方便快捷,简单易行。如我在教学《静默草原》这一课时,采用了直接导入的形式:今天我们来一块走进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一起去感受他眼中的草原,以及从草原中所获得的一些深层的蕴义。
二、作者导入
运用有关作者知识导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对作者产生仰慕崇拜之情,有利于激励学生奋进,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学习课文。
如我在教学《爱莲说》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他是宋朝理学的开山之祖,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的老师。他家几代住在营道的濂溪。后来他住在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长江,也名之为“濂溪”,学者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胸怀磊落,如光风霁月”。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最能反映他道德品质的文章《爱莲说》。
又如《拣麦穗》的导入: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一起来走近张洁。
三、文体导入
文体导入有利于学生掌握文体知识,更好的把握课文。
如《爱莲说》的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马说》,知道“说”是一种文体。《马说》是一篇议论性文章,相当于今天的杂文。吴纳《文体辩体序说》中道:“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从中可知,“说”作为一种古代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还可以叙事抒情。《爱莲说》就是一篇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百字散文。
四、歌曲导入
歌曲,现在学生特别感兴趣,在课堂导入中引进一些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歌曲,并加以引导,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的。
如我在教学《敕勒歌》这一课时,我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然后声情并茂的诉说: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同样,教读《春》可播放《春天在哪里》;教读《童年絮味》可播放《童年》。
五、古诗导入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运用古诗导入,可以积累名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由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及苏东坡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导入《荔枝图序》。
又如《我爱这土地》的导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六、故事导入
中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琵琶行(并序)》的导入: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的故事;嵇康悲奏《广陵散》;《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由此引入课文《琵琶行(并序)》。
七、图片导入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觉性。图片导入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课文,运用图片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如教读《苏州园林》,可用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有关图片导入;教读《三峡》可以展示三峡图片;《静默草原》可以出示草原图片。
八、名言导入
名言语言隽永,意蕴丰厚。在导入课文时,结合课文特点,恰当地引用名句,能够使学生通过名句感受到所学课文的精妙之处。
如《读书杂谈》的导入:古语说的好:开卷有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读书方可辍得花中之蜜;书是飘逸,是一种妩媚,读书才能体味其中的温馨;茶余饭后,课间假日,我们总觉得走进了伟人的心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与书共舞吧,书中有秦汉的明月,盛唐的乐舞;与书共舞吧,书中有人生的百态,历史的脉搏。然而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将在他的《读书杂谈》中为我们指点迷津。
九、对比导入
对比导入,鲜明突出,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如《草原散章》的导入: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原野放歌,前面我们学习了《敕勒歌》《静默草原》都是描写草原的文章,由于每个作者生活经历不同,写作的风格也不同。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楚楚一同走进她眼中的草原,学习《草原散章》。
1.引言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是一节课的关键部分,它为整节课的气氛奠定了一种基调,或民主的,或热烈的,或自由的,或呆板的。。。而整堂课的气氛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他们的知识建构。课堂教学时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因此优化课堂导入的情景模式便成了优化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课堂导入”的方式便逐渐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在探索中,也出现了许多误区,一些理论研究一味追求“新”.“奇”,而忽略了其本质。“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更注重知识性。“新”.“奇”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应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模式,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以最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来解决在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2.数学课堂导入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环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于人的知识获得,智力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国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变成画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一切知识却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见,环境的创设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环境的创设包括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教室布置,课堂情境的创设等。格式塔认知心理学论证了情境的暗示或启迪作用。具体表现为:当我们遇到抽象复杂的知识时,我们往往趋向于用具体的模式来帮助我们进行抽象思维,把所学的知识建构为易于我们记忆和理解的形式。亦即人在特定的情境中,心理活动倾向于把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建构提供线索,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共同思考问题探讨问题的意义,审视各种可能性,阐释自己的独特见解,其乐融融。
3.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课堂情境创设很重要,但课堂导入的情境创设尤为重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导言设计的好,会引发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开讲”是一种艺术,从讲课一开始就要做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因此作为一位数学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要先从导言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导课的艺术。而导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无常法,教有常规”,虽然导课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有一些原则。(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2)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重要指向。(4)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4.数学课堂导入模式及案例分析 4.1 游戏式导入
游戏式导入是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而数学教材有它知识的系统性,一般编写的比较简洁。由于数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教材在许多地方的叙述比较枯涩,这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叙述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要注意从数学学习中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以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初中生,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而好奇心,好胜心较强。如果教师掌握他们的心理规律,利用知识与兴趣迁移,逐步引导他们热爱数学,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学质量就必然提高,游戏就成为一种好的引入方法。
如在上一元一次函数这节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让学生把自己的年龄除以二,再加上一,然后把结果说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结果,“猜”出学生的年龄。当教师每次都猜中时,学生就会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对老师如何猜的如此准确而惊奇。在此时,教师写出这节课的课题,告诉同学们在学完这节课之后,每个同学都能懂得其中的奥妙。那么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便产生了。4.2 实验式导入
实验式导入是指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来开始新课的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自己探索新知,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讲授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采用实验式导入。
例如在讲授概率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设想:抛一枚硬币的结果会怎样,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当学生回答正反都有可能后老师再一次发问那一种可能性更大些。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两种是等可能的。此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每组学生抛硬币十次,分别记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然后,把正面出现的次数除以反面的出现的次数,并把结果报给老师。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他们会发现,虽然经验认为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几率是相等的,但并不是每次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然而,所有的结果都在0.5左右浮动。这时,老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出概率的性质,给出定义。4.3 观察式导入
观察式导入也是数学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法,是指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导课方式。这种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有关知识已经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并且记忆深刻。以这样的形式作为导课的方式,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奠定了一种自主学习的基础,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因此,这种导课方法不用考虑年龄阶段的限制,只需符合授课内容即可。对于一些与图形紧密相关的内容尤其适合这种导课方法。比如,在讲椭圆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作图过程,由椭圆的形成过程思考椭圆应具有那些性质,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导课方法。4.4 史实式导入
史实式导入是指在讲有些数学知识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数学历史背景或数学家的故事。这种导课方式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索精神和学习的毅力。
由于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中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只要数学教师多积累与中学数学有关的数学史资料,许多内容都能用数学史实导入。又如在讲无理数的时候,可以讲述阿巴斯为捍卫真理而被投入大海的故事。讲勾股定理时可以介绍《周髀算经》中的有关记载……用数学史实导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为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色彩,还可以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样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在讲到中国古代数学的领先地位时候,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4.5 悬念式导入
悬念式导入是指在开始讲课时先给学生设下悬念。作家在写作时,往往喜欢设悬念,就像为读者设下的一个套,把读者的心牢牢地套住,使他们沉浸在作品中,欲罢不能。在数学导入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设下悬念,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或惊讶,或赞叹,从而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沉浸在数学世界里不能他顾。悬念的设置有很多种,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例,形式可以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惊、疑。
如在上有理数的正整数的次幂这节课时,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老师向学生提问,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20次,让学生猜一猜最终的厚度。学生积极思考之后会给出自己的答案,1米,10米……当老师告诉学生最终的结果是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还要高的时候,学生的惊奇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尚未学习过有理数的正整数次幂这部分内容,面对这么一个天文数字,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在这个让他们匪夷所思的答案的驱动下,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急切的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一张不起眼的薄纸片仅仅对折20次,会有那么惊人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个谜,当老师道出这节课的课题,并告诉他们在学完这节课之后,就可以揭开谜底,此时学生的好奇心便会转移到这节课的学习上,就像读者遇到悬念后,迫不及待地继续读完整篇文章一样。4.6 实验式导入
数学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而学生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无疑,生活实例便成了沟通数学与学生的桥梁。在许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上,教育者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量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问题有个感性的认识。即在生活中寻找出一个模型,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一个基础。
如在上《圆》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大量地联系生活,给出许多圆的例子,如,大型油桶,车轮等,让学生思考,它们能不能用其他的形状代替,当得出否定答案之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圆形便于滚动的表面现象上得出其内在本质——即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4.7 竞赛式导入
竞赛式导入是指用比赛的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都有好奇心,不肯认输,一提起比赛他们便精神十足。在课堂导入时举行一次小小的比赛也不为一种好的导课方法。
如让一个学习一般的学生甲和一位数学尖子生乙比赛解数学题肯定会激起所有学生的兴趣。在课前,先告知甲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在比赛时,每一道题甲都会又快又准地做出来,所有的同学都会惊讶。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大家,甲用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那么此时,同学们的兴趣就会集中到新的解题方法上。
该导入方法比较适用于计算性的知识的学习,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这种导入方法表演性较强,偶尔使用一次便可,常用反倒适得其反。4.8
讨论式导入
讨论式导入是基于新的教学理论下的一种导入方式,强调课堂的和谐与民主,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以师生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导课。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从社会发展,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学校的一切工作大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现今的学生好学上进,有个性,追求一定的独立性,远非封建制度师道尊严下学生表现出的盲从特点。他们具有新时代新人的一切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也认为,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的思考、行为决策都缺乏自由和宽容条件的人能获得创造性的思想和创新的行为决策。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创新思维。心灵的自由才会有思维的自由。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气氛,对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数学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采用一种师生共探的方式作为一堂课的起始,则能为整堂课奠定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讨论也是锻炼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有帮助。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导入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的各种情况,然后作出总结。这种方法比较普遍,适用范围也很广泛,对于总结复习课尤为适用。4.9 媒体式导入
媒体式导入是指教师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导入新课内容的方式,比如多媒体课件导入。所谓多媒体课件导入是指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的导入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去。它使“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调动了叙述的多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经常性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利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软件制造出动态效果,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这部分内容。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很容易地把信息和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学生发挥多种感官功能,通过看、听、想、说等方式,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4.10 温故式导入
温故式导入是指在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现代认知心理学证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是孤立的,它必须按照一定的认知规律进行。学习知识“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联系我们平时的学习经验,理解这句话是很容易的,因为我们在学习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总是从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学起,然后在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因此,在我们讲授新知识的时候,不妨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开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过度到将要将受的内容。
如引导学生由小学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去理解初中相对具体的函数概念,再到高中更抽象的函数概念。遵从根知识原则,学生可以通过揭示知识发生的背景,感知知识的来龙去脉。许多课堂导入理论认为,这种导入方法不够新奇,没有什么创新,但这确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温习旧知识不仅可以巩固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
以上所介绍的十种导入模式,基于其各种的特点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在使用这些导入模式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灵活性,而不是盲目套用。另外,这些导入模式的使用不局限于一节课只使用一种导入模式,教育者可以灵活的对这些导入模式进行组合,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结论
【例谈数学教学的导入】推荐阅读:
例谈数学新授课中的概念教学06-25
例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05-25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导入设计11-11
例谈数学日记的教育价值10-10
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迁移教学法07-24
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作用10-26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05-26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巧10-19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06-28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导入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