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共11篇)
一、我院为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监测单位,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版)》及上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2016版),修订本制度。
二、监测对象包括: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包括食源性感染性病例、食源性中毒性病例。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实行首诊负责制。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对于食源性感染性病例中出现腹泻症状的同时按要求采集病人粪便标本(亦可由检验人员采集标本);发现食源性异常病例应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发现食源性传染病病例须同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四、报告时限:对于食源性异常病例、食源性中毒性病例与2例及以上同源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在1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对于其他个例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在24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对于食源性传染病病例,按照传染病报告时限进行报告;对于需会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同时报告医务处。
五、各相关科室负责人承担本科室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管理工作,组织业务学习,应指定1名医生负责与预防保健科进行沟通。
六、医务处负责组织食源性疾病病例的会诊工作,并将会诊结果及时报预防保健科。
七、预防保健科承担医院食源性疾病的日常监测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院内培训;每日收集、汇总并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对于院内出现的疑似食源性聚集病例甚或死亡病例,应当立即报告??市卫生计生委;每日开展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工作并作记录(包括零报告),及时收取临床医生填写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将经院内专家会诊后确定的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含患者病历及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复印件)在会诊结束后当日报送??市疾控中心;协调食源性感染性病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工作。
八、各科室应积极配合相关机构(如疾控机构、药监部门等)开展的调查工作。
九、执行责任追究制。对于隐瞒、缓报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按照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标准给予处罚;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给予行政处罚。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4年云南省承担病原学检测的1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对符合监测病例判定标准的腹泻患者进行登记、采样、及时送检并报告,包括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床诊断等个案信息及肛拭子标本等,共采集2 077例病例信息,检测1 941例食源性疾病病例粪便标本。
1.2病例标准
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急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1.3 方法及检验项目
包括病例信息采集和病原检验。病例信息采集是哨点医院对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病例、异常病例进行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临床诊断等个案信息。病原检验是由医院采集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就诊病例生物标本,参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制定的《201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中的实验室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对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等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对2014年云南省承担病原学检验的10家哨点医院通过“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导入及整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14年云南省承担病原学检验的10家哨点医院累计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2 077例,完成样本实验室检验1 941例,样本采集率为93.5%;累计检出阳性菌46株。其中男性1 082人,占52.1%;女性995人,占47.9%;就诊性别比为1.09∶1。年龄最小仅1月龄,最大为91岁。
2.2 时间分布
2014年第1季度267人(12.9%),第2季度609人(29.3%),第3季度610人(29.4%),第4季度591人(28.5%)。6月为明显就诊高峰。
2.3 年龄分布
0~6、7~14、15~35、36~60和60岁以上分别有514、166、484、549和364人,0~6、15~35和36~6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高。见表1。
2.4 职业分布
2 077例病例中,农民及民工所占比例最高,为28.9%;其次是儿童,占25.1%;其他行业占17.0%。见表2。
2.5 可疑食品来源场所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可疑食品主要来源于家庭、摊贩、餐馆,超市商店、集体食堂,其他。见表3。
2.6 可疑食品
598人为食用不明食品引起发病,所占比例最大,占28.8%。在明确的可疑饮食史中,米面制品所占比例最大,占15.7%,其次为水果类,占12.7%。见表4。
2.7 主要临床症状
2 077例病例中,100%有腹泻,45.8%(952/2 077)有腹痛,44.1%(816/2 077)有恶心,39.3%(916/2 077)有呕吐,27.4%(569/2 077)有乏力,18.0%(374/2 077)有发热,16.9%(350/2 077)有脱水。
2.8 患者腹泻情况
2 077名腹泻者的腹泻次数和大便性状见表5、表6。
2.9 病原检测情况
共采集到符合监测病例粪便标本1 941份,检出病原菌46株,总检出率为2.4%。所检出病原菌中,沙门菌30株、志贺菌16株,分别占65.2%和34.8%;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见表7。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主要是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其监测内容包括病例信息采集和病原检验2个部分。与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最大的不同是,病例监测属于主动监测,监测的主体是哨点医院,监测的对象为散发的病例。
本文监测数据显示,云南省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6—9和11月,与往年的监测[3]相比,高峰期稍延后,与全国[4,5]及邻近省份[6]的结果相近。6—9月高温多雨,适合细菌繁殖和野生蕈生长,加之云南省的人们喜食凉拌菜、凉米线、冷饮等生冷食品,较易发生食源性疾病,而10月—次年2月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期[7]。同时,进入秋冬季节,许多地区都有煮食草乌、附片等中药材进补的习惯,容易发生中毒。
在年龄分布中,除了0~6岁年龄组由于免疫力弱、消化功能不全导致发病率较高外,15~35和36~6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也较高,主要由于这类人群社会社会活动较多,接触暴露食品的机会也较多[8]。在职业分布中,人数最多的是农民和民工,与其饮食条件和卫生习惯有关;其次为儿童,与其受关注度较高、就医率高有关;教师和医务人员较少,可能与该人群卫生认知较好有关。
可疑食物来源场所以家庭为主,这与往年我省和全国的数据分析结果一致[3,4,5],说明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场所,推测原因是农村家庭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且加工保存条件简陋;摊贩和餐馆所占比例也较高,是人们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紧等原因选择路边摊贩、小餐馆等解决饮食问题,而路边摊贩、小餐馆等往往卫生条件不佳、操作不规范,易引发食源性疾病[9]。可疑食品调查显示,28.8%的病例未能明确导致发病的具体食物,可能与未采集到食品样品、未开展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因素有关[10]。在可疑食品中,米面制品、水果类、禽畜肉蛋类分别占15.7%、12.7%、12.0%,提示这几类食品的卫生状况是今后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重点。
本年监测中病原菌的总检出率偏低(2.4%),与监测人员在采样、样品保存及运输等环节操作不规范导致病原菌死亡和部分患者在就诊前服用了抗生素等原因有关。因此,要提高监测效果,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监测和检验检测能力。
云南省于2012年正式启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通过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以来,病例信息和检验样本数都呈上升趋势,一方面,说明防控形式较为严峻,另一方面,也说明监测网络逐步健全,监测敏感性增高,有效减少了瞒报、漏报现象。建议今后应针对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一是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管理规划:由于病例监测涉及卫生行政、医院、疾控等多个部门,建议进一步规范监测报告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完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体系。二是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水平:加大监测人员培训力度,对食源性疾病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评估,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三是采取有效宣传措施:针对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高发场所和重点人群,在广泛发布预警公告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利用网络、手机短信、流动宣传车、制作宣传画册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宣传内容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宣传活动做到进乡镇、村寨、社区、学校,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2015.
[2]孙长颢,凌文华,黄国伟,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6.
[3]万蓉,王晓雯,李娟娟.2011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5):51-53.
[4]史海根,王建明.2000—2009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8):835-838.
[5]禹雪,张宇,王世平,等.2006—2010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分析及防控对策[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2,11(4):268-270,273.
[6]李剑森,梁骏华,柯碧霞,等.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6):10-16.
[7]曾玫,陈洁,龚四堂,等.我国五所城市儿童医院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监测[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64-570.
[8]周国营,张杰,郑德生,等.2013年北京市密云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4,8(4):163-165.
[9]张静,刘军.2012—2013年南宁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4):559-561.
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了解我省食品安全现状,切实掌握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结合我院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特制定我院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依据
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明确说明:“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第七章第一百零四条指出:“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目的
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
三、领导小组 组
长:吴玉峰 副组长:魏新社 成员:宋光明、王全兴、郭立军、张学睿、李伟、刘兰茹、王中阳、朱林、唐朝峰、田登利、王国民、代灿灿
2、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医务科职责:负责对食源性疾病诊断、必要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
感染管理科职责: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我院监测方案;收集食源性疾病信息表,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临床医生职责: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
四、监测细则(1)定义:
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2)重点监测科室:内科、儿科、肠道门诊、急诊科等科室。(3)监测对象:对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异常病例进行监测。重点(优先)监测对象包括: 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
异常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4)监测内容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是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监测包括病例信息监测收集和病例上报两部分工作内容。
监测内容监测化学污染物及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负担调查有害因素监测病例监测
五、监测报告流程
⑴符合监测的对象在本院就诊,首诊医师发现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后,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主要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饮食暴露史等上报感染管理科。
(2)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感染管理科须对报告内容进行逐一核实,信息确认后,,在2 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报送监测信息。
(3)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六、救治流程
(1)发现食源性异常病例,医生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及时报告疾控中心。
(2)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现2 名或2 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救治。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全院医务人员要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措施。
(2)突出重点,积极主动 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工作细致,发现符合定义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及时主动地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并上报感染管理科。
(3)强化督导,狠抓落实
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调查研究,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严格奖惩
案的通知
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
为做好我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建立我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县卫计局研究制订了《2015年盐池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5年5月7日
2015年盐池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为做好我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建立我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县卫计局研究制订本方案,并成立由卫计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医院及疾控中心分负责人为副组长,卫计局、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食源性疾病协调、监测、调查等工作。
一、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一)监测目的。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
(二)监测点设置。盐池县人民医院作为哨点医院,承担食源性疾病信息采集和网络报告。
(三)监测内容。病例信息采集。全年对疑似与食品有关或符合病例定义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床诊断等个案信息。
(四)监测方法。具体方法祥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
(五)监测结果报告。盐池县人民医院应当及时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病例监测信息,并向盐池疾控中心报送,县疾控中心按时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审核上报自治区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每日汇总分析辖区内病例信息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发现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的聚集性病例时,应当及时进行信息核实,并向所在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疾病信息;疾控中心通过监测发现导致或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或隐患时,及时向卫计局报告有关信息。
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
(一)监测目的。通过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掌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为制定、调整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县疾控中心参与调查、处置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调查、处置的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自治区疾控中心负责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环境、食品、生物标本中致病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
(三)监测方法。具体方法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
2012年前半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
按照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为保障全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贯彻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从而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我卫生院积极行动,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开展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完善监测责任体系。根据《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卫生院院长担任。明确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报告的具体科室和责任人,从而确保监测工作各项任务和责任切实落实到岗、到位、到人,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为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条件。
二、积极行动,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2012年7月11日,组织卫生院业务人员进行食源性疾病培训。
1、认真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食源 性疾病监测工作;
2、明确工作范围任务,把好监测工作关口;
3、完善体系,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监测水平;
4、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食源性疾病现场处置技能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有:
1、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
2、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3、常见的各类食物中毒。
二、存在问题
一是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开展不久,各医疗单位人员还没有得到充分培训,对具体内容、程序仍有疑惑,监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测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人员短缺。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兼职。各医疗单位监管人员不稳定,食品安全工作任务重,监管还不能完全到位。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要继续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
实施条例》及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文件和规定,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二)继续落实食源性疾病监测责任制。继续把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畴,层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各项工作制度,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深入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工作。加强对临床医生、特别是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医生的首诊和报告意识。
(四)深入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构建起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长效机制,促进各医疗
卫生院要不断提高自身监测水平,深入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确保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取得实效。
北呈卫生院
1建设目标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视, 食品安全卫生现场监督、抽检、污染物监测及食源性疾病调查等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目前所有数据几乎全靠人工收集、统计, 工作量大, 处理速度慢, 不利于综合分析、利用和及时为决策提供支持, 不能适应当前食源性疾病防制的需要。因此, 从本地区的需求出发, 努力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管理系统的建设。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 可以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建立食源性疾病防制机制, 可以建立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数据库, 为科学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可以实现预警、评估的网络智能化分析系统, 为食源性疾病防制控制提供支持。
2建设内容
2.1信息收集系统
2.1.1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收集系统建立监测信息收集系统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基础。县 (区) 、街道、乡镇、医院等基层单位, 对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 并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报告至市级疾控中心, 由市疾控中心完成资料数据的分析[2]。⑴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报告信息收集:哨点医院确定相关科室作为哨点科室 (如肠道门诊) 。哨点科室的医生发现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 通过系统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并报送至医院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对报告卡进行审核, 并参考《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向当地县 (区)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⑵食源性疾病暴发信息收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段, 收集辖区内发生的重大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典型案例的详细调查报告以及已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中毒因素检测及分析报告等, 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资料上报和数据分析。⑶食源性疾病社区人群的主动监测信息收集:采用电话调查或入户问卷调查方式掌握居民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频次、引起居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
2.1.2食品污染物监测信息收集系统食品污染物数据是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网络, 有效地收集有关食品污染信息, 有利于开展切合实际的危险性评估, 创建食品污染预警系统。无锡市从2001年起设置了20多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点, 按照监测方案, 确定了重金属、农药残留、兽 (渔) 药残留、环境有害物质等50项食品污染物项目。食品污染物监测信息收集系统主要包括: (1) 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和评价信息收集系统, 通过对指示性食品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 了解污染水平, 建立食品污染状况数据库和数据分析系统, 开展危险性评价。⑵食品中生物污染物监测与评价信息收集系统, 通过建立致病菌的监测网络, 对重点食品实施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 及时发现潜在的和正在发生的食品生物性污染问题, 进行危险性评价。
2.1.3食品卫生监督信息收集系统食品卫生监督信息收集系统包括两个部分:⑴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 具体是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信息、监督信息、监测信息、量化分级等有关食品卫生监督信息数据库, 加强信息交换。在监督过程中有的放矢, 主要利用企业的量化分级信息, 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监督管理。⑵食品卫生监督检验信息, 汇总各监督管理部门 (如药监、工商、技监、卫生监督等部门) 的监督检验的信息。信息来源于各监督部门以及各检验机构, 如:各疾控中心的卫生检验系统。
2.1.4气象信息收集系统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容易生长繁殖, 因此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每年的5~10月份为高发月份。另外, 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影响食品的腐败变质、蚊虫苍蝇滋生等情况, 因此, 通过对气象信息与食源性疾病发病情况的分析, 可以为食源性疾病的预警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2.2信息处理决策系统信息处理决策系统作为信息的处理部分, 是整合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管理系统的核心。信息处理决策系统也是一个平台, 从信息收集得到的信息资源在此平台整理, 达到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它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 是为决策提供各种支持信息的部分包括数据分析、趋势分析和状态评估等。通过数据的分析, 得到一个时间段各种食品中不同危害物的检测统计及地理分布信息, 帮助决策者掌握和分析食品安全情况, 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采用各种方案进行趋势分析, 以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给出分析结论, 帮助决策者了解、掌握食品安全变化以及食源性疾病发生规律, 预测发展, 采取应对措施。运用数据开采和人工智能技术, 从数据仓库中挖掘知识, 并将其放入模型库的专家系统知识库中, 由专家系统得出定性分析以辅助决策[3]。
参考文献
[1]曹一鸥.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简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7, 23[5]:607-609.
[2]戴月, 袁宝君.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简介.预防医学情报杂志[J], 2005, 16[2]:61-63.
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避免食源性疾病危害公,健康。加强我中心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能力,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XXX中心食源性疾病工作监测组织机构。
XXX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主管领导: XXX
XXX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专管员:
XXX 第二条
食源性疾病工作程序,制度
1,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首诊医生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登记工作,专管员不得瞒报,迟报,谎报。
2,首诊医生按照病例情况做好门诊登记,认真填齐填好“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信息表”(尤其是信息表中病例基本信息及暴露信息和带*号项目。)并转交监测工作专管员。属于传染性疾病的门诊医生要按照相关要求另行进行上报。
3,食源性疾病监测专管员负责监测信息表的收集汇总和网络上报。
第三条
食源性疾病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
1,社区中心将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对于不能及时发现.准时上报的将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
2,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食源性疾病,不按要求进行填报,或者瞒报谎报缓报的,一经查实,要求其及时填报。并将给予教育及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按照《食品安全法》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XXX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0515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常识: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一百零四条 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有关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在调查处理传染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监测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
食源性疾病监测目的:通过对散发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为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提供技术支持。
一、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发病例报告工作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长期系统地对辖区内的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报告,有助于动态了解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的变化规律,探索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为切实做好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特定2013工作计划:
二、开展培训:
为让中心所有医务人员了解、熟悉此项工作,确保正常有序的开展,上半年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报告的病种、报告对象与范围、报告方法与方式、责任报告人、报告流程等。
三、目标指标:
漏报率≤10%,报告信息完整率≥95%,报告信息准确率≥95%,报告及时率≥95%。
四、督查
慢病科要对所有报告卡进行质量核查,定期对各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应报尽报。公卫一科
当地时间2022年7月25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口号:“OUVRONS GRAND LES JEUX”,中文可以叫“奥运更开放”。
2024巴黎奥运会及残奥会比赛日历
2022年7月26日,值巴黎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巴黎奥组委在官网上公布了详细到每场比赛的巴黎奥运会比赛日历。巴黎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举行,但是手球、足球以及橄榄球比赛将于7月24日率先开赛。整个巴黎奥运会期间将会展开329个竞赛项目共762场比赛的争夺。
2024年7月27日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第1个正式比赛日,届时将会进行自行车(男子、女子计时赛)、柔道、击剑、射击、跳水、橄榄球、游泳以及滑板8个运动大项的争夺,巴黎奥运会首金也将在这一天产生。
根据赛程,2024年巴黎奥运会首金将在射击或跳水赛场产生。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将在2024年7月27日10:30至11:50进行,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的奖牌赛将于当天11:00开始,预计12:00结束。两场比赛的结束时间有10分钟的差距。但是考虑到实际比赛可能出现的变动,首金出自哪个项目无法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代表团在两个项目上都有很强的夺金实力。值得注意的是,游泳、田径决赛都将在晚间进行:游泳奖牌赛将于20:30开始(最后一天例外,18:30开赛),田径奖牌赛将于19:00开始。
2024巴黎奥运会及残奥会申奥过程
2024年奥运会是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城市于9月15日之前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国际奥委会于9月15日在秘鲁共和国利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1次全会上决定主办城市。
12月15日,意大利总理伦齐在位于罗马的国家奥委会宣布,意大利决定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
月16日,美国奥委会宣布将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城市将从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和华盛顿中产生,希望时隔28年将这一世界盛会再次带到美国。
207月29日,美国奥委会宣布,由于得不到民众支持,原本在美国本土获得申办权的波士顿放弃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转而挑选洛杉矶继续申办。
年6月23日,在法国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委员会(CNOSF)总部正式宣布巴黎参与竞争2024年奥运会申办城市。巴黎申办2024年奥运的官方口号是“为了分享”(Made for sharing),但官方口号使用英文让法国多个协会组织非常不满。
德国汉堡原本也有意申办,但在2015年11月29日宣布由于在全民公投中有超过半数的市民投票反对申办而宣布退出。
9月21日,罗马市长维尔吉尼娅·拉吉表态反对申办2024年奥运会。
月11日,因罗马市议会的反对,意大利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撤回在罗马举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请。202月22日,匈牙利城市布达佩斯宣布放弃申办2024年奥运会。
年7月11日,国际奥委会130届全会在瑞士洛桑举行投票,决定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奥运会的承办城市将同时产生。洛杉矶、巴黎和国际奥委会将在全会结束后立刻进行三方谈判来决定哪个城市先举办奥运会。
2017年8月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巴黎成为202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筹办过程
10月21日晚间,巴黎2024年奥运会组委会巴黎大雷克斯剧院发布了该届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会徽。圆形的会徽中含有奥运金牌、奥运之火和法兰西共和国象征——玛丽亚娜女神三重意义,象征着巴黎将举办一次友好、以人为本的奥运会。
据法新社巴黎消息,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的组织者当地时间12月13日宣布,2024年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将在塞纳河上举行,打破了长期以来夏季奥运会只在体育场馆里举行运动员和官员出场式的传统。
2022年4月2日,在国际奥委会召开的远程执委会会议中,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程正式确定。 [24] 同月,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建造马维尔水上运动中心的工作已正式开始,预计该场馆将于2023年10月完工。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1日,为迎接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此次改造计划预计耗资2.6亿欧元,改造后的香榭丽舍大街将绿化更多、污染更少。2022年5月13日报道,法国和加拿大两国奥委会在巴黎2022年世界体育周期间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以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之前加强两个组织之间的关系,促进奥林匹克价值观,保护公平和道德的体育竞赛环境,并计划在法国和加拿大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包括体育教育和高水平运动项目。
2022年6月,国际奥委会官网发布2024年巴黎奥运会摔跤项目资格分配方案,288张奥运会入场券争夺战将从2023年世界摔跤锦标赛开启。
2022年6月22日,在韩国举行的亚跆联执委会上,山东省泰安市在众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巴黎202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跆拳道亚洲区资格赛举办权。这将是山东省首次举办跆拳道亚洲顶级赛事。
2024年奥运会举办具体时间
一般来说奥运会举办的时候都是在一年的7月和8月份左右,在我国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就是在8月8日,2024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奥运会时间也大概在这个时间,具体的时间是7月26日-8月11日举行。这届奥运会相对于以前的奥运会项目来说拥有些许的改变,不过总体来说变化比较小没什么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这届奥运会的男女比例第一个达到50%左右。
12月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召开会议,同意2024年巴黎奥运会增设霹雳舞、滑板、攀岩和冲浪四个大项。
2024奥运会主办地
2024年奥运会是在法国巴黎举行,属于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
2024年奥运会具体在哪个城市举行?
2024年奥运会在巴黎举行,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具有世界五个国际大都市之城,而其余四个城市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香港。下面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巴黎奥运会部分比赛项目吧!
1.竞走混合团体赛
新增竞走混合团体赛,关于竞走混合团体赛的比赛距离和参赛人数,国际田联将于12月提交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而中国女子竞走一直处于世界顶尖的水平,统治力极强。像里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就是刘虹。3月20日,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杨家玉以1小时23分49秒成绩夺冠,刘虹紧随其后以1小时24分27秒获得亚军,两人均打破了原世界纪录。
2.男、女水翼风筝板
世界帆联官方网站10日消息,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男、女水翼风筝板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帆船竞赛项目。至此,巴黎奥运会10个帆船竞赛项目全部确定,分别为:男子水翼帆板iQFoil级、女子水翼帆板iQFoil级、男子帆船49er级、女子帆船49erFX级、男子帆船激光级、女子帆船激光雷迪尔级、男子水翼风筝板、女子水翼风筝板、男女混合帆船诺卡拉17级、男女混合帆船470级。
【2024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推荐阅读: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制度06-27
医院食源性疾病工作方案12-13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11-06
食源性疾病监测试题02-01
食源性疾病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03-19
食源性监测工作制度10-29
食源性疾病报告试题06-29
食源性疾病报告流程12-24
食源性疾病报告流程图12-25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