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资料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资料(精选10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资料 篇1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相关内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

【词语】: 饮湖上初晴后雨

【解释】: 诗篇名。北宋苏轼作。共二首,第二首尤为著名,全文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将晴、雨不同气候下的西湖比喻作不同妆饰的西子(西施),取譬生动自然,广为后人传诵。

相关内容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上早夏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淮安道中 萨都剌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早夏 钱起 详细内容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资料 篇2

师: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 不幸失落人间。同学们, 你们猜, 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是什么?

生:是西湖。

师:又曾有一位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 湖心亭似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

生:明月。

师:是啊, 西湖又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 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 他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 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 他眼中的西湖就像———

生:一幅画。

师:几千年来, 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而在九百多年前, 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 他对西湖更是醉心。你听说过苏轼吗?

生:苏堤就是为苏轼而建的, 而且…… (太激动, 一下子说不出来了)

师:苏堤是苏轼建造的哦。

生:我知道苏轼还有一个名字叫苏东坡, 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

师:同学们吃过东坡肉吗? (一阵哄笑)

生:我还知道有一个纪念馆。

师:是的, 苏东坡纪念馆, 去过吗?

生:去过。

生:我还知道苏轼写了《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 来看看他眼中的西湖又像是什么呢?

二、印象西湖

师:《饮湖上初晴后雨》, 老师写诗题, 请同学们举起手来, 和老师一块儿写, 好吗? (边板书边说) “饮”是前鼻音, 我们一同读一读。 (生边读边书空)

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在西湖上一开始是晴天, 后来下起雨了。

生:我知道他们在西湖上。

生:他们还在饮酒。

师: (指着板书) 是啊, 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 赏着美景, 起初是晴的, 后来下起了雨, 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 自由读、反复读, 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读, 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一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很温柔, 真好听。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 谁也来读读?

(随机请三位学生读, 再齐读)

师:这个“妆”是个翘舌音, 谁能来读? (请生读)

师:你读得可真投入, 读诗啊就要这样, 不仅要读出节奏, 更要读出它的味道,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 行吗?老师读一、三句, 你们读二、四句, 可以吗?

(师生按要求合作读)

师:那我们换换读读好吗?你们读一、三句, 我读二、四句, 行吗? (师生再次合作读)

师:同学们, 苏轼笔下的西湖, 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是第三句。

师:哦, 是那“西子”, 是吗? (生点头)

生:山色空蒙。

师:你觉得“山色空蒙”很妙, 是吗? (生点头)

生:老师, 我喜欢“淡妆浓抹”。

师:觉得这看上去就非常舒服, 是吗?

三、走近西子

师: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 还记得吗, 有人说西湖像一面———

生:镜子。

师:有人说西湖就像一轮亮晶晶的———

生:明月。

师:还有人说西湖就像一幅———

生:图画。

师:可是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呢?

生:西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哦!诗中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西湖比西子) 你知道西子吗?

生:她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书上写着。

师:啊, 书上看到的。同学们, 从这册开始, 你们的书上就出现了注释 (和学生一起看语文书) , 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生:她的名字又叫“西拖”。 (学生笑声一片, 教师马上帮他更正———西施)

师:你们都知道了, 西子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到底有多美呢?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要听吗?

生:要听!

师: (缓缓地) 西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而且是之首。传说每次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 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 都不好意思地沉入江底。西施美吗?太美了, 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样美? (板书:?) 那就让我们坐着画舫, 一同去欣赏西湖吧!

四、晴雨西湖

生 (齐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 什么叫“潋滟”?

师:让我们一同来猜猜, “潋滟”两个字, 它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跟水有关, 因为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

生:水波一荡一荡。

生:肯定是很美丽的, 因为有个“艳”字。

师:是啊, 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 “潋滟”让我们看到了水波荡漾的样子, 你在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画面?

生:西湖上。

生:在我家边上的池塘里。

师:嗯, 不过西湖比这池塘可要大很多倍哦!

生:在上午, 阳光照着西湖时, 我看到了像水晶一样的湖面。

师:像水晶一样, 那是怎样的漂亮啊!

(师点击课件, 生发出赞叹)

师:同学们, 阳光照耀着水面, 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

生:像明晃晃的镜子。

生:像一颗颗星星。

生:像撒了一湖面的水晶宝石。

生:像银河落九天。

师:同学们, 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 难怪苏轼会说———

生: (接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冯老师在读的时候, 查了查字典, 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 我选择了三种, 你们看看“方”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

生:第二种———正好, 恰恰。

师:啊, 晴天的西湖正好显得是那样的美好, 你能给“方”换个词吗?

生:晴正好。

生:晴刚好。

生:晴恰好。

师:大家真能干, 不过你们读读, 会发现这些词读起来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水面那么美丽多姿, 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

师: (生朗读诗的第一句) 好深情的一位苏轼啊!

师: (生慢慢地读第一句) 嗯, 一字一顿!

师: (生摇头晃脑地读) 好投入的苏轼啊!

师: (生充满深情地读) 老师的眼前真的觉得阳光明媚啊!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一句)

师:再深情一点。 (生再次齐读第一句)

师: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 在阳光下, 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时, 忽然, 雨雾迷蒙, 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 (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生接读诗的第二句)

师:你眼前的山是怎样的?

生:像被雾气笼罩了。

生:像披上了一层轻纱。

师:好浪漫哦!

生:感觉朦朦胧胧的。

师:哦, 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是吗?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来, 看看吧! (播放课件, 随着音乐, 教师轻声描绘) 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如果此时, 你就是苏轼, 喝着杯中的酒, 赏着西湖的美景,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西湖上雾蒙蒙。

生:好模糊, 就像摄影时对焦没对准。 (笑声)

师:呵呵, 这么专业的术语都出来了。

生:看到了柳树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

师:嗯, 好诗意啊。

生:房子朦胧了。

师:是啊, 房子朦胧了, 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 像走进了———

生:像走进了仙境一样。

师:你就是那位仙人! (笑声)

生:像是走进了神秘的世界。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 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生自由读)

师: (生朗读第二句, “山色”读音有误) 太激动、太深情了, 是“山色”。

师: (生朗读第二句) 好温柔。

师: (生大声朗读第二句) 雨细细地下着, 周围是这么安静, 你忍心大声地去惊扰西湖吗? (生重读, 声音马上轻了下来)

(男女生各读一遍后全班齐读)

师:刚才还是水光潋滟, 现在却是———

生:山色空蒙。

师:一天之中, 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 同学们, 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14个字, 仿佛汇成了一幅画, 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那么美, 那么妙。愿意读一读吗, 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 (生朗读诗的一、二两句) 感觉是那么柔柔的, 要是第一句再读响亮一点, 会让别人觉得阳光更灿烂!……

(全班齐读)

师:来, 让我们再一同来回味这曼妙的西湖吧!我看, 水光潋滟是景———

生: (愣了一小会儿, 接说) 我看, 山色空蒙也是景。

师:我看, 晴是景。

生 (接说) :我看, 雨也是景。

师:我看, 晴方好。

生 (接说) :我看, 雨亦奇。

师:我看, 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 (接说) :我看, 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西子西湖

师: (自言自语) 晴天的西湖是那样娇媚, 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温柔, 像谁呢?

生: (小声) 西子。

师: (继续自言自语) 像谁呢?

生: (齐答) 西子。

师: (作恍然大悟状) 欲把西湖比———

生:西子。

师生 (齐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 都那么美丽, 西湖也是———

生: (齐读) 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 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 (播放课件, 教师随着音乐讲述) 柳枝儿为西湖化着妆。看,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生接背) 。下雪啦, 一片银装素裹。美吗?难怪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 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

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师:如果说, 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

生:夏天 (秋天) 的西湖是浓抹。

师:如果说, 月亮为西湖化淡妆, 那么———

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师:如果说, 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

生:荷叶 (柳叶、枫叶) 为西湖化淡妆。

师:如果说, 这“淡妆浓抹”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 那就用你的笔, 描绘出你心中的西湖吧!

(生练笔, 教师随机指导)

生:我说, 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看!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层轻纱;我还想说, 夏天的西湖是浓妆, 看!荷花在西湖里怒放呢。

师:好一个“怒放”, 让我们看到了夏天是那么娇艳。

生:我说, 春天的柳树为西湖化淡妆, 看!柳树在春风里随风舞动着;我还想说, 秋天的枫树为西湖抹浓彩, 看!她为西湖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

师:多别致的外衣啊!

生:我说, 柳树为西湖化淡妆, 看!柳枝在春风的陪伴下随风飘动;我还想说, 湖水为西湖抹浓彩, 看!湖水清澈见底, 里面的小鱼游得多开心啊。

师:同学们, 让我们为这位未来的女诗人鼓鼓掌吧!

(学生们手越举越高, 欲罢不能)

师:看来同学们很想展示自己的作品, 那就同桌互相欣赏吧! (同桌互读)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生:美!

师:能和西子去比吗?

生:能!

师: (将“?”擦去, 改成“!”) 难怪苏轼会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 (接读)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情系西湖

师:苏轼像我们一样, 就这么看着, 从早到晚, 从日出到黄昏, 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 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 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 来, 一同看看! (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 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 并筑堤防洪, 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 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师: (朗读拓展资料) 看到这, 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

生:苏轼, 你真是杭州的功臣啊!

师:过奖!过奖!那是鄙人应该做的。

生:谢谢你, 苏轼!要不是你, 我们也看不到这么美丽的西湖景色了。

师:惭愧!惭愧!为杭州做得实在是太少啊!

生:老师, 建造“三潭印月”怎么是在保护西湖呢?

师:你真会思考!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鱼、挖莲藕, 破坏了生态, 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 建造了“三潭印月”, 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 又美化西湖。同学们, 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 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美, 的确是美, 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 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艾青的眼中, 月宫里的明镜———

生: (接读) 不幸失落人间。

师:在周起渭的眼中, 若把西湖比明月———

生: (接读) 湖心亭似广寒宫。

师:在白居易的眼中, 湖上春来似图画———

生: (接读) 乱峰围绕水平铺。

师:而在苏轼的眼中却是———

生: (齐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篇3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坐船游西湖,他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起初还是阳光明媚,后来突然下起了雨。苏轼被这奇妙的景象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那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读诗题,也要读出节奏来。(师画节奏:饮/湖上/初晴后雨)按照节奏,再齐读一遍诗题(生再次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诗人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字词。(课件出示,指名认读,评价后齐读)

3.抽读诗句。(课件出示,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4.师范读,划分节奏。(配乐范读)

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诗句,学生对照检查。

5.再次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后再读。(分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再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已经会读古诗了,接下来该做什么?(理解诗意)你知道哪些理解诗意的方法呢?(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一起读一读)读完了吗?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刚才读了诗题,我们就已经知道,诗人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么诗中的哪一句是写西湖晴天的美景呢?(出示第一句诗)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什么?(板书:水)

(2)晴天西湖的水怎么样?诗也用哪个词来描写此时西湖的水?(板书: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出示潋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波光闪动的样子,这就叫水光潋滟。

(3)晴天的西湖就是如此的美!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在西湖之中的游船上,迎着徐徐微风,你惬意地举起酒杯。这时,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自由想象说话,师随机点评)

2.品读第二行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1)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间又下起雨来了。苏轼所见到的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出示第二句诗)这里是写雨天的什么?(板书:山)(指名读,齊读)

(2)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此时的山?(板书: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指着空蒙图片)这就是云雾迷茫的样子,这就叫山色空蒙。我们张家界的天门山也经常是雨雾迷茫的样子,这也可以叫做“山色空蒙”。

(3)雨中的群山云雾迷茫,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若隐若现,恍如仙境一般,诗人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奇)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一个“奇”字来概括了雨中西湖的特色。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美妙,读出它的神奇。(生齐读)

(4)引读前两句诗,品出韵味

其实,一句诗,你仔细品读,就会读出它的韵味。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诗:晴天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雨天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齐读)

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边,我们会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男生读)

细雨蒙蒙,我们荡舟西湖中,我们也会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女生读)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苏轼享受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美,见到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谁?(板书:西子)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

(2)知道西子是谁吗?(西施)西施又是什么人呢?(生自由答,师略作补充)

(3)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是因为他们都很——美!西施到底有多美?哪一句诗告诉了我们?(出示第四句诗,生齐读诗句)

(4)淡妆和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你知道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谈,淡妆素雅,浓抹鲜艳明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亮丽的装扮是——浓抹,

生活中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清新淡雅的装扮是——淡妆。

(5)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诗人是怎样说的?(都好,总相宜)

(6)西施天生丽质,无论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是那么的合适。这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那么奇妙无比,令人神往。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三、四句,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西湖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诗人杨万里笔下夏天的西湖。

2.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学生自由读)

3.全班齐读。

4.这节课我们在古诗中漫步,在西湖边畅游,感受到了古诗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还有许多诗人也用他们的笔,赞美祖国的山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课件出示:课后积累)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西湖,赞美西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乡村的学生没见过西湖,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初步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好奇的求知欲。我让他们上网查找有关西湖的资料和图片。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我想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为学习诗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两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3. 感悟诗的文美、景美、意境美、情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 学以致用,写作训练,培养语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朗读诗文,随文识字。

2.教师范读、引读、带读,学生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开火车读。

3.学生朗读感悟,背诵积累。

4.结合文中的注释,自己体会诗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写一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指导学生观察,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通过朗读,感知古诗的意思,解决重点。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读懂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在读背中,积累古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法与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教师示范引领、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自悟、反复读,读反复,背诵积累同伴合作、交流、共解疑难。

六、教学准备

西湖风景图、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古诗内容和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七、课时安排

《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 篇5

我打扮了一番,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西湖,我顿时眼前一亮,被美景吸引住了,西湖的美景果然名不虚传,是那么美丽!西湖就像一匹被揉皱的绸缎,又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缕和煦的暖阳照耀在湖面上,像是一位仙人在上面扫了一把碎金。西湖的水真绿呀,绿得那样迷人,说她像一块碧玉,又仿佛太浅了,说她像一块绿宝石,又好像太深了,就算是能工巧匠也会自叹不如;西湖白水真清呀,让人都胡看到湖底的沙石,和那在水里正自由自在地嬉戏玩闹的小鲤鱼;西湖的水真静呀,就像是一块圆境,映照出青青的山,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蓝蓝的天,和那棉花似的云朵,你看那可爱的荷花,正竞相开放,点缀在湖面上。它们有的早已盛开了,露出了里面淡黄淡黄的莲蓬,和那天真的粉红绽开了迷人的笑靥,有的才初放,才绽开几朵花辨,像是亭亭玉立的姑娘正害羞躲在花辨后面,还有的还只是个青中带粉的花骨朵,藏在花苞里不肯出来,但早有几只小蜻蜓立在丁上头,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呀!看那青青的.荷叶,平铺在湖面上,大的像个大圆盘,上的像个绿色小呭子,挨挨挤挤的,可爱极了!你看,那岸边的柳树姑娘,正伴着微风的拍子,扭动着婀娜的身躯,甩动着碧绿的秀发,风停了,柳树姑娘又像是一个爱美的姑娘,正对着湖水梳妆打扮。你瞧,那岸上精致的小亭子,伴着那湖光山色,是那么的天衣无缝。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这一切是这样美好。

突然,我感到手上冰冰凉凉的,马上如梦初醒。我低头一看,一颗调皮的“小珍珠”跳到了我手上,我连忙抬头一看,又有几颗小雨珠滴在了我脸上。“哎呀,怎么下雨了呀!”我的心里有一丝失望,“怎么这雨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我的心里浮上了一丝惆怅。唉,真是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正当我正要转身离去时,突然发现雨中的西湖丝毫不逊色于晴天的西湖呀!我深深地汲了一口气,顿时感到十分舒畅,空气就像被过滤似的。啊,远处的山峰被笼罩上一层薄薄的雾,看起来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时深时浅,好像还有点时远时近,真是别看一番风韵呀!呀,你再看那调皮可爱的小雨珠,在湖面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又落在湖面上,奏起了动听悦耳歌曲,活像一个个欢乐的精灵,把西湖也给逗笑了,让她的脸颊上泛起一个个小酒窝!一切都朦朦胧胧的,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看这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我的眼前慢慢地浮现古代的美女——西施的样子。是呀,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那么相象,那么美丽多娇!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 篇6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坐船游西湖,他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起初还是阳光明媚,后来突然下起了雨。苏轼被这奇妙的景象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那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读诗题,也要读出节奏来。(师画节奏:饮/湖上/初晴后雨)按照节奏,再齐读一遍诗题(生再次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诗人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字词。(课件出示,指名认读,评价后齐读)

3.抽读诗句。(课件出示,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4.师范读,划分节奏。(配乐范读)

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诗句,学生对照检查。

5.再次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后再读。(分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再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已经会读古诗了,接下来该做什么?(理解诗意)你知道哪些理解诗意的方法呢?(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一起读一读)读完了吗?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刚才读了诗题,我们就已经知道,诗人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么诗中的哪一句是写西湖晴天的美景呢?(出示第一句诗)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什么?(板书:水)

(2)晴天西湖的水怎么样?诗也用哪个词来描写此时西湖的水?(板书: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出示潋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波光闪动的样子,这就叫水光潋滟。

(3)晴天的西湖就是如此的美!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在西湖之中的游船上,迎着徐徐微风,你惬意地举起酒杯。这时,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自由想象说话,师随机点评)

2.品读第二行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1)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间又下起雨来了。苏轼所见到的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出示第二句诗)这里是写雨天的什么?(板书:山)(指名读,齐读)

(2)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此时的山?(板书: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指着空蒙图片)这就是云雾迷茫的样子,这就叫山色空蒙。我们张家界的天门山也经常是雨雾迷茫的样子,这也可以叫做“山色空蒙”。

(3)雨中的群山云雾迷茫,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若隐若现,恍如仙境一般,诗人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奇)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一个“奇”字来概括了雨中西湖的特色。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美妙,读出它的神奇。(生齐读)

(4)引读前两句诗,品出韵味

其实,一句诗,你仔细品读,就会读出它的韵味。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诗:晴天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雨天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齐读)

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边,我们会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男生读)

细雨蒙蒙,我们荡舟西湖中,我们也会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女生读)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苏轼享受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美,见到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谁?(板书:西子)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

(2)知道西子是谁吗?(西施)西施又是什么人呢?(生自由答,师略作补充)

(3)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是因为他们都很――美!西施到底有多美?哪一句诗告诉了我们?(出示第四句诗,生齐读诗句)

(4)淡妆和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你知道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谈,淡妆素雅,浓抹鲜艳明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亮丽的装扮是――浓抹,

生活中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清新淡雅的装扮是――淡妆。

(5)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诗人是怎样说的?(都好,总相宜)

(6)西施天生丽质,无论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是那么的合适。这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那么奇妙无比,令人神往。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三、四句,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西湖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诗人杨万里笔下夏天的西湖。

2.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学生自由读)

3.全班齐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篇7

黄达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编者将古诗选入语文教材,重在引导 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教学这首古诗,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在 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由于教材中对诗已作注释,我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题目和诗句的意思。另外,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并以歌唱的形式感悟诗情。最后,我让学生在积累了不少描写祖 国壮美河山的古诗。我觉得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的质量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参与面广。如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边看我板书边一起书空课题中每个字的笔画,做到全员参与。

(二)主体参与的形式多。如个别读、齐读全诗;读诗句想象画面;

(三)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好。如让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时,学生纷纷举手,描述画面时能运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语言比较生动、形象。

二、课件的使用恰当、适时。本堂课使用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几张投影片,有文字,有画面,还配上经典民乐作为背景音乐。听课老师反映课件的画面和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古诗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浓厚,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板书设计很好,但出现得不适时。这说明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因为临上课前,我突然想到板书出现的时机,如果调整一下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是临时的想法加上临场紧张,上课时没能适时地调整好相关的教学环节。想法虽好,却没有付诸实现。看来,今后课前的准备还要再充分些。

二、没有当堂指导背诵全诗。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其实,当时设计教案时,我曾想到要有指导背诵这一环节的,可由于当时没有及时将想法记录下来,后来几次修改教学设计,竟然忘了补上这一环节。由此可见,在教学上有某种有价值的想法或灵感时应及时记录下来。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篇8

1、学习生字,认识“亦、妆”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潋滟、空蒙”等词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导入《饮湖上初晴后雨》。

3、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你们了解苏轼吗?

2、介绍苏轼。苏轼多才多艺,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号东坡居士,他的诗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在艺术上别具一格。

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说题目意思。

三、读古诗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诗中哪些字你觉得比较难。

4、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卡片,指导学生读好“潋滟、空蒙、淡妆浓抹”,理解“亦”的意思。

5、把这些词语放进诗中,读好它,你会发现你能读出另一种味道。

6、学生自由读。

7、指名读。

8、齐读。

四、明诗意

1、学习第一句

①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②理解“潋滟”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

③指名读再齐读。

2、学习第二句

①、播放下雨音乐。

②、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空蒙”。

④、理解诗句意思。

⑤、指导朗读。

3、学习后两句

①:如此美妙的西湖,在诗人眼中,他把西湖比作了什么?读后两句。

②、了解西子。

③、诗人为什么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呢?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④、学生汇报。

五、熟诵读,厚积累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读。

3、背诵。

4、拓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5、小结。

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的字词不仅仅是低年级的任务,本课中,生字的教学不局限于课本要求的“亦、妆”两字,而是根据了学生的需要,对“潋滟、淡妆浓抹”等的字词也让学生反复读,这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于整首诗的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诗句必须反复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流传至今而又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通过读,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情,每句诗连听带读至少在10遍以上,所以到后来的背诵有不少学生就能脱口而出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篇9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篇一: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这堂课钱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第二首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了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编者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深切感受祖国的山河美,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古诗,这对本课的理解、感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定为: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美景,走进诗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我们把目标1定为教学重点,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中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理解词义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且在这基础上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揣摩,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第一版块:揭题,解题

在开课伊始,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由江南的风景如画引到杭州西湖的美丽动人。意在辅垫情感,营造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题目,说说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接着介绍诗人苏轼。最后让学生看西湖美景的图片,并说说看完后的感受。我们这边的学生很少有到过西湖的,为了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们下载了一些图片,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它弥补了单一课本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打下基础。

第二版块:初读诗歌

这一步,我准备分三步走。

1、根据提示自学古诗,并想想哪句写的是晴天的西湖,哪句写的是雨天的西湖。

以此来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2、把诗读正确。这步主要纠正一些难读的字音。

3、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我们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在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版块:理解诗意,走进诗境。

这样子,这堂课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这一版块我们主要采用逐句教学,整体融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读诗句,依据注释、采用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最后背诵。品读过程中我就不一一讲述,我将从景和情两方面来说。

1、在欣赏美景时,主要抓住“潋滟”“空蒙”两词,借助画面,及教师语言渲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晴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当然“晴”和“雨”还只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好”和“奇”才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这两个字值得推敲,在教学时,老师追问:好在哪里,奇在何处,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真正理解古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创造了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0

谁唱歌最好?唱唱。还有谁给大家唱首歌?(唱歌)还有谁给大家猜个谜语或者说个笑话?(学生讲笑话)有趣吗?同学们笑了是吗?想怎么做什么做,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一、导入

今天你们这么早来到会场,老师很感动,师生互相问好,下面,老师对你们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声音洪亮些,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真精神。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老师真可爱。

师:指导换个词语

生:和蔼可亲

师:我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是一种缘分……上课。

二、

1,你们已经预习了,今天我们就学习描写西湖美景的诗,齐读诗题,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诗题(指导书写)介绍作者,范读诗题,齐读诗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简单说了题目中词语的意思。

学生:饮是饮酒的意思,是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的时候看到下雨了,……(简单说明了初晴后雨的意思)

老师:谁再把题目的意思说一下?

学生:说题目的意思。

老师: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去过西湖吗?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西湖的……出示西湖美景图,师做简单介绍。

学生看课件

老师:看完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真美啊/真想去西湖玩个痛快……

老师:西湖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湖,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诗。

学生:读诗。

老师:老师还想再听听你们读书,同桌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读诗。

老师:小组内读诗,由小组长负责,每个人读一次,一个一个地读,看谁读得最好,为什么?

学生:组内读诗。师巡视指导。

老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阿,谁来读一下,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

学生:指名读,

老师:同学们说一下吧,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有韵味

老师:噢,他读出了韵味。

学生:他读得有感情

老师:有感情

学生:他把该空的地方空出来了

老师:噢,读出了节奏感

学生:他读得有轻重缓急

老师:噢,真会听

学生:他读得很美

老师:那你能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吗?

学生:我试试

学生读

老师:真有古诗的韵味阿,谁还想读?

生读诗

老师:一位柔情的苏轼)。

老师:还想读吗?请你。

生读

老师:读得又正确又流利,还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一齐读。

学生齐读。

老师:太好了。你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得这么好,你们太了不起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习古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理解诗意呢?诗人如何描写西湖时晴时雨的变化的`呢?咱们再读前两句(生起读),

指几名学生读第一句

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的

老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的晴天的西湖阿?继续说一下吧

学生:晴方好

师:板书(晴放好)师读“水光潋艳晴方好”。还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水光,粼粼的波光,作者写的是晴天

老师:你还解释了潋滟,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老师:学古诗看注释是一种好方法,请同学们记在脑子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

(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师: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学生:波光闪闪

学生:银光闪闪

学生:亮亮晶晶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就好像

学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师:噢,像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波光粼粼

师:多好的词啊

生:银光闪烁

生:晶莹剔透

师: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对吗?

生:对

师:你们积累的词可真不少了。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你能想象吗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万里无云的天空下,在碧空万里的晴空下,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哪些好景?

学生:我会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

学生:湖水很清澈

师:是啊,蓝天绿水,多么清澈啊

学生:我看见了青山秀水

师:这个词用得好啊,还有吗

学生:我看见船在湖面上开来开去

师:是啊,湖面上还有小船划过呢

学生:湖面上碧水连天

学生:一个乌龟壳在水面浮着

师:湖面清得让你都能看见乌龟壳啦。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说,读——

生:水光潋滟请方好。

师: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阿,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忽而天空漂过了一片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中西湖。

过渡到雨中西湖(放课件)

上一篇:教师政治表现评语下一篇:销售经理素质测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