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调查报告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斯洛需求调查报告(精选10篇)

马斯洛需求调查报告 篇1

您好!我是来自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广告系的在校大学生,现需要完成一份有关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调查问卷,希望您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帮我完成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是不记名调查,希望你能如实选择与自己相符的选项。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每月消大概在那个范围:()

A、500以下B、500—800C、800—1200D、1200以上

4.你每月消费主要用途:()注:可以多选

A、饮食B、学习费用C、娱乐休闲D、交通、通讯E、交际F、购物E、其它

5.在大学期间,你认为最应该应该做的事:()

A、获取知识B、兼职挣钱C、恋爱D、提高自己综合实力和应变能力

6.你在人际方面?()

A、善于交往B、人际交往和谐C、自我满意D、在乎别人

7.你认为广泛交往,对于今后的生活:()

A、有非常大的帮助B、有一点帮助C、不在乎D、无所谓

8.在交往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

A、开心B、得到尊重C、友谊D、相互理解

9.你认为如何才能得到他人尊重?()

A、谦虚实在B、多沟通多交流C、有成就D、其它

10.请对下面问题排序:()

A、自我实现B、得到别人尊重C、爱的归属

马斯洛需求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助学需求,马斯洛需要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 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爱和归属感 (Love and belonging, 亦称为社交需求) 、尊重 (Esteem) 、和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 各种需要之间, 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 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基于需要层次理论深入研究贫困学生对助学的需求, 将有利于助学资金的合理分配, 有利于助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有利于助学工作更加人性化地落实。

本文对高职贫困生的需求和资助方式进行了调查, 调查采取问卷为主和谈话为辅的方式。以C市大学城5 所高职院校中的贫困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58 份, 回收719 份, 回收率95%, 有效问卷712 份。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的比例分别为48%、35%、17%。

一、贫困生对现有资助方式的态度

目前, 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争取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获得资助。除此自外, 为扩大受助面, 各高职院校还从学校财政拨款, 通过特困生学费减免, 发放学校助学金和各种临时生活补贴来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个别访谈内容分析来看, 57% 的贫困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国家助学金资助, 因为国家助学金拨款金额多, 受助面相对较广, 而且申请门槛较低, 受资助的学生不需要偿还本息, 是一种在学生看来最为方便实惠的资助形式。29%的贫困生选择了生源地助学贷款, 虽然需要在毕业后偿还本息, 但申请条件也相对较宽, 申请金额一般在五千以上, 是一种比较容易能达到及时解决学费生活费困难的助学方式。选择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贫困学生相对较少, 虽然这两项属于荣誉, 且金额较大, 但对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的要求较高, 一些自身条件不是很优秀的, 或持保守态度的贫困生并不把它们作为首选。对于一些校内补助和社会助学, 选择率相对不高, 一方面由于这些政策的宣传普及率不及国家助学政策高, 另一方面也由于金额有限, 竞争相对激烈, 每人能得到的资助并不太多, 所以贫困生们并不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此。

二、贫困生对学习生活的满意度

对于贫困生的帮扶, 物质资助是一方面, 精神上的关怀也不能缺失。贫困学生对于助学满意度的体验, 很大程度上不仅在于获得了多少助学物资, 还在于其是否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调查结果来看, 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 导致这种情绪的不仅来源于经济压力, 还有学业困难、就业困惑和来到城市求学后的人际交往压力。一般情况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五个层级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但也存在意外情况, 而且人在同一阶段可能有多种需要并存, 最为强烈的需要在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主要行为倾向。对于贫困学生, 不能仅满足其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 其心理层面的平衡与健康也值得关注。他们虽然家庭贫困, 但仍然坚持选择求学之路, 本身说明其本身是有一定精神层面的追求的。他们走出贫困的家庭, 来到城市求学, 本身非常渴望被新集体接纳, 更希望自己能通过努力获得他人的认可, 他们渴望通过求学深造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也深切地希望自己能够融入校园并适应社会。

通过访谈, 笔者了解到部分贫困学生存在比一般学生更严重的学业困难, 由于家庭原因, 他们的认识受到种种局限, 有的人为了兼职, 并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 所以学业基础本身就比别人薄弱, 而他们本人对学业困难的体验往往比一般同学更为敏感。一方面学习不好导致的挂科要面临补考核重修, 这意味着要缴纳额外的费用, 另一方面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一位同学曾对笔者表示, 自己在生活上已经不如别人, 如今学习也比不上, 这令她感到沮丧和失望。人际交往中爱与归属的缺失也是贫困生面临的大问题。部分贫困学生由于自卑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倾向于封闭自己, 既渴望被他人接纳又不敢主动融入集体。在一些贫困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矛盾中, 一部分是由于其自身的心理解读产生误差, 以至于一些小问题被扩大, 他们过于敏感地将一切问题归结于贫困生的身份。也存在个别人对贫困生存在偏见的现象, 若不加以正确教育引导, 将加重贫困生适应群体的困难程度。

三、贫困生对助学形式的希望

现有的助学形式主要分为物质资助和精神扶助。物质资助包括各级奖助学金、临时补助、特困生学费减免、各类贷款和勤工助学岗位, 其中贷款需要贫困学生在毕业后偿还本息, 勤工助学则需要贫困学生通过付出劳动来获取报酬。精神扶助包括学业指导、职业指导、心理团辅、心理咨询、主题班团课、各类文体活动和结对帮扶等活动。在问卷调查中, 笔者将这些归纳为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就业帮扶和心理关怀六类, 让学生针对这六项进行排序, 最迫切需要的放在第一位, 以此类推, 最不迫切的放在最后。“助学金”这一选项被大多数同学放在首位, 而就业帮扶和心理关怀这些精神类的扶住措施被放在靠后位置的概率较大。通过访谈, 笔者了解到一些贫困生的想法。他们对于生活最基本需求依旧迫切, 助学金相对来说申请门槛低, 没有勤工俭学发薪水的时间差, 且不用像贷款一样偿还本息, 能够快速解决一部分学费或生活费困难。而对于精神帮扶的不重视, 总结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 贫困学生首先还需要解决生计问题;其次, 大家对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普遍不够高;最后, 学校相关教育工作者组织活动的水平有待提高, 学生实际获益有限。总的来说, 部分贫困生对于高层次的需要尚处于无意识的阶段, 有待教育工作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发掘。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阶段, 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 同时实施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制度。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14 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来看, 2014 年我国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类政策措施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4064.25 万人次, 资助总金额716.86 亿元, 比2013 年增加142.75 亿元, 增幅24.86%。在高职教育领域, 除了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和校内无息借款资助等形式, 还有新生入学资助, 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 以及退役士兵学费资助等助学形式。贫困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多样化的资助形式正是从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各种层次的需求。

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切入点, 结合高职院校一线工作深入研究贫困学生的助学需求, 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积极拓展助学形式, 努力做到“按需提供、分层满足、育人为本”, 将更加有利于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 从客观上推进助学育人工作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陈俊.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调查与思考--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0) :37-38.

[2]魏继华, 张萌, 钱伟.高校贫困生心理诉求现状及成因分析--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4) :47-48.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生动范例 篇3

所谓生理需求,即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欲的需求;安全需求,即对人身、财产、工作、家庭安全的需求;社交需求,即对友情、爱情以及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即人的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即实现个人的理想,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的需求。

这五种需求像阶梯一样层次由低到高,但次序并不固定,而是首先满足迫切需求,在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低层次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通读陈之秀的长篇小说《走向都市的女人》,其中主人公多多的成长经历恰好映证了这一理论。

在多多的儿童时期,由于家庭经济的贫困,多多对食物的需求特别强烈。她曾一个人吃完了一锅粉蒸肉,以至于以后再不想吃肉;她不光瞒着母亲偷吃自家堤坝里晒的花生,还偷偷喝下母鸡刚下的蛋,还与小伙伴一起,偷村民家的柑橘等。

在她四岁多的时候,父母曾想把她抱给别人,以换回一个男孩,这件事对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那时,她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就可以逃离家乡,逃离父母;长大了,就可以自己挣钱,能自食其力,买个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子。她甚至认为,逃离了父母,逃离了那个家就是天堂。由此,可以看出,她是非常缺乏安全感。

为了在城市站住脚,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买下了一处房产。

她十分珍视与同学李瑶的友谊,也渴望真挚的爱情,这一点在与李沐和陈若愚的交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她渴望被尊重。当村民因为她家没有男孩,而欺负她和她的家人时,她选择了反抗;当老师罚她因为不会默背英语课文,不许放学回家而罚站时,她给老师及其父母修起了三座小土坟……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做梦都想离开家乡,到外面闯荡。又通过刻苦的自学,勤奋的创作,使自己的诗歌荣获全国诗歌奖、长篇小说得以出版,圆了自己的记者梦和作家梦。

也许多多没有读过马斯洛的书,不知道他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但她的亲身经历恰恰成为了马斯洛人本心理学理论的一个范例,也说明了这一理论的普适性。

书评人:徐兴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我所用 篇4

一、 人员管理与需求层次理论

员工忠诚度与其需求被满足程度成正比,将需求层次与员工管理联系在一起,才能更确切的认识到不同员工的需求,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

A、 生存需求与安全需求

有以上需求的员工多为从业时间短,家境贫寒的员工,这一类员工由其年龄、穿着、日常行为很容易确定,他们的需求为:一份差不多的薪水及一份稳定的差不多的薪水。

管理这些员工首先要在公司允许范围内将其薪酬与付出挂钩,让他们感觉有劳方有得,多劳多得;

其次增加与员工沟通的机会。上级与下属的一次亲切沟通,能极大的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从而令其感觉稳定;

之后就是形成工作压力。要认员工认识到:想满足需求,完成工作是必须的。如果不能形成这样的认识,哪怕是新员工,也会很快的人浮于事。

B、 社会需求

这类需求人员多为从业时间较长,在某一方面有些特长的员工,这类员工多表现为“业务老手”,能力并不突出,但在工作的一两方面游刃有余,工作态度视心情而定,极不稳定。在业务队伍中,这类员工占比较大,属管理难度较大的群体,

对这些员工的需求要充分把握才能对症下药。

首先要和员工拉开一定距离,不可私交过甚,不然会影响日后管理工作的展开;

其次要明了其特长所在,在安排日常工作时,要有意识的让其多做其所特长的工作,同时也要将一些其非特长的工作交付去做,一方面发挥其特长,一方面抑制其消极个性;

在工作中,有意识的显露一些做为上级的人脉关系,会对此类员工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在日常沟通中要角色频换,要多做表扬,但一味表扬不可取,批评时要有的放矢,且要不留情面;

还有一点要注意,当一件事情会涉及到其在家人、朋友间的面子时,一定要尽力维护员工面子,哪怕单独相处时骂得狗血喷头都可以,切不可人前使其难堪。

当然,这类员工亦会有很多种情况存在,因性格、教育背景、从业经历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会千差万别,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但抓住其需求,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C、 尊重需求

这类员工为业务队伍中的佼佼者,其性格特质已经形成,已具备一定的职业精神。

这类员工已经成为管理者,与管理一线业务员会在不一样。

首先让其感觉地位重要,制订方案时咨询其意见是一条管理捷径;

有意识的将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交付去做,会让其感觉很好;

批评时要婉转,不可不讲方式,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

对其工作要定期检查且评定,绝不可放任自流。对一过类员工来说,制度约束下的空间才是真正的自由空间。

马斯洛需求调查报告 篇5

摘 要:作文教学作为当前中学语文学科教育中的关键组成,良好的作文教学质量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的有效保证。基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野下去探究如何优化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作文是学生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组成。但纵观目前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情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作文其实是抱有抵触心理的,不会写虽是其中重要因素,但是不愿意写是最多且最根本的原因。在马斯洛理论中,其精华部分便是对于人的需求格外重视,重点强调尊重人、关心人。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野去改善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文章便针对于此展开探析。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主要将人类需求按照层次的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1]。由于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作文内容“假大空”、作文形式单一枯燥、作文指导过于僵化等问题,使得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对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生活的欲望并不强烈。在理清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之后,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去研究解决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问题的相关对策,能够让一线语文教师懂得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改进作文教学方式,进而走出作文教学误区,有效提升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野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1.营造安全写作心理环境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中将安全需求归为第二层次,其认为整个有机体都是追求安全的机制。而在过去的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将分数、考试作为写作的最终目的,而对学生的真实想法重视不足,因此也就导致学生在写作中不得不接受这一角色定位,在作文表达中也只会一味迎合教师想法,而无法表达内心。因此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教师要尽可能去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为学生营造更为安全的写作心理环境。

在现代教育理念当中,学生的知识接收效率实际与环境氛围的良好与否相关,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在作文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让学生敢于表达真我,则应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消除以往作文教学中的紧迫感与过于功利性的心理,使其对写作充满兴趣。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丰富多彩的经历,唯有在轻松氛围中才能将其表达出来,并且实现个性化创作。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在中学生身上主要体现在对人际交往的渴求[2]。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对于教师的肯定与支持尤为看重,并且有着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基于这一需求,教师便可以此为基础去寻求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写作交流活动,让学生主动上台与同学分享自己在写作中所得到的收获、感想以及具体的写作方法。如此一来,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会在他人的经验分享中得到感悟,以此去完善自己的写作。同时,在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所感所想表示充分的肯定、理解与尊重。对于表现良好,写作水平有进步的学生,要不吝赞美,充分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求,进而激发其对写作的兴趣,这份兴趣便是促进其不断进步的驱动力。

3.尊重学生,共同讨论作文的修改

中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都趋于成熟,所以自尊心都较为强烈,在内心中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教师实现平等相处,这一点与马斯洛需求理论不谋而合。基于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对于写作的见解与看法,懂得善用激励手法去改善作文教学。

对于学生观点的尊重,在作文修改中能够得到全面体现。以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会对其全盘否定,并要求学生重新再写[3]。而实际上写作是一件极为主观的事情,为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作文中双方存在意见相左的问题,以构建民主平等关系去完成作文修改,这样一来学生的接受度也会更高。比如教师在提出对作文修改意见时,可向学生询问:“你觉得这一部分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说法”、“这一部分是不是能够写得更为详细一点”,通过委婉表?_方式去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进而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对作文中的纰漏进行填补。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中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使其对作文写作更有自信。

4.构建激励作用的作文评价机制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中,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最高等级需求。中学生虽未涉足社会,但其同样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挥自己的能力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任务,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去感知快乐。

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采取一定策略去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针对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向杂志、报刊投稿,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学生文章发表之后,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不要忘了对学生的自我实现加以提醒,避免其产生骄傲自满心理。针对写作水平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办作文专栏,定期挑选进步较快的学生文章放入专栏中让同学予以品读,抑或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全班阅读,以此去激励这部分学生在作文学习中付出更多努力,进而完成自我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基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视野下去阐述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从中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作文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帮助其完成自我实现。基于此,笔者希望通过上述探析能够为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研究提供可参考意见,能够共同推进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马斯洛需求调查报告 篇6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当前,我国在流动人口的管理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展开分析,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图”,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策

一、流动人口管理的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不仅仅是一个人口流动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在对待流动人口的问题上,政府应该积极主动、从容应对,切不可被动处理,更不可不作为。

1、流动人口的界定及其特点。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辖区,因故前往他地滞留暂停的人口,[1]这些人口最终还是要返回到户籍所在地的。根据定义,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有相似之处,但是不能等同。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的,到其他的行政辖区暂住三日以上,并且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口。而流动人口是指暂住人口(已登记)和过往人口(未登记)的总和。我国城市的流动人口呈现数量庞大、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流入地人口、年龄段集中等特点,其中,农民工是主体。

2、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和收入问题亟需重视。

当前,我国的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没有一技之长,因而进入城市之后只能从事最底层的行业,如:建筑工人、车间工人以及家政服务等,收入很低。在工作过程中,流动人口需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是寻找工作时,流动人口由于户籍限制,很难得到平等的对待。其次,找到工作之后,流动人口又会面临拖欠工资、同工不同酬、变相克扣工资等问题。

(2)社会保障不容乐观。

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是三项最基本的保险种类。但是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流动人口都没有这些社会保障。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若干年后,当前这些青壮年的`流动人口不在年轻,各种问题就会集中地爆发出来。

由于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庞大,解决相关问题将会倍加困难。

(3)子女教育有待改善。

当前,由于户籍限制,流动人口的子女在流入地就读往往要交纳高额的择校费,这对于绝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说是无法承担的。因此,我国大多数流动人口子女上的学校都是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的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城市中民工子弟学校的数量有限,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应用。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又称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他把需求分为五级,由低到高分别是: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

①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②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2]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借鉴。

笔者尝试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图”,借此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流动人口管理的借鉴意义,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以期改善流动人口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由低到高的次序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为3个级别: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感情归属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在每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对策。

(1)生理和安全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层面是最低级的,它主要表现为物质层面的满足。当最基本的权利都得不到满足时,流动就会反抗,严重时甚至会做出犯罪行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群体,可采取的对策有:

①适当放宽条件,提供就业机会。

流动人口来自农村,绝大多数没有一技之长,找工作十分困难,政府可以和部分企业联合,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必要时,政府或者企业可以对流动人口展开基础的培训。此外,政府应严厉处罚工资拖欠、同工不同酬、变相克扣工资等行为,保障流动人口最低级的物质需求。

②完善社会保障。政府应该未雨绸缪,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扩大失业和医疗保障的覆盖率。政府不仅要健全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还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确定其为流动人口交纳工伤等社会保障费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平均年龄较大,在不久的将来需要面临残酷的养老问题,因此,政府亟需加强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2)感情归属和尊重的需要。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流动人口的生活和工作都不能独立地进行。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得到重视,渴望受到尊重。一些流动人口存在这种感觉:我无法融入这个环境,各方面受到歧视,比如:由于没有本地户口,自己的孩子只能在民工子弟学校上学,无法与本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对此,笔者认为,从城市居民的角度来说,对于流动人口应该增强包容心,毕竟他们对于城市的建设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可以对流动人口子女进行补助,可以设立助学金、减免学费、提供教材等途径,确保子女能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创建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让流动人口能够轻松平等地生活、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发挥更大的作用。

(3)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这里主要是指流动人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所有流动人口中,不乏存在着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是苦于没有机会,一直没办法展现自身的才能。为此,政府可以设立一些培训班,为广大流动人口提供学习的机会,提升能力。此外,政府或者企事业单位可以联合举办一些活动,让流动人口展现自身风采。

参考文献:

[1]李强,关于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思考。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2(18)。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与行政管理效能 篇7

比如说, 农民工进城, 多是为了改善生计, 他们的关注力也不断在变化:一是希望在城里顺利找到工作;二是希望按时拿到劳动报酬, 自身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四是希望学到一技之长, 回乡谋求新的发展;五是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后, 希望能留在城里, 实现人生的转折。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不同的事业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这种由地位产生的需求差异被放在同一个组织、同一个时段体现出来, 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背景下, 就容易发生碰撞, 引发矛盾冲突。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影响颇为深远, 对我们的行政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现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谈谈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一、生理需求

是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子曰:食色, 性也。“生存为本”, 吃饱穿暖是最低要求。一个人在饥饿时, 是不会对其它事物感兴趣的, 找到食物, 填饱肚子是他外出的主要动力。只有这个最基本的需求达到足以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程度之后, 其它的需求才能依次显现。

调动干部职工的动力, 一要坚持以业绩为基础, 适当拉开工资差距, 使人才激励机制得到物质上的兑现和保证;二要完善福利制度, 使干部职工前瞻有望, 后顾无忧, “幸福指数”有提升;三要通过细致入微的福利管理和人性化的关怀, 比如干部职工的婚姻、生日、体检等, 体现领导的细心和爱心, 让员工有惊喜, 积极投身于工作中。

二、安全需求

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求。当今,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处处困扰民众!吃猪肉怕瘦肉精, 吃火锅怕飘香剂, 炒菜怕地沟油, 都不敢在外面吃了。食品安全需求得不到保障, 也许今后下馆子得自带花生油了。

行政部门不存在失业的危机感, 生活上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但当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不断攀升, 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人往高处走”, 要吸引人才就必须为人才生活提供基本的、安稳的保障环境, 管理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只有建立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待遇增长机制, 用不断增长的待遇和不断增长待遇的可能性, 让人才享受到与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职业特点相适应的基本待遇, 才能使人才愿留下来, 踏心工作。

三、社交需求

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人是社会的一员, 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 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回过头来看富士康的“十连跳”。据报道, 富士康员工吃得饱、穿得暖、洗得干净, 员工福利待遇高于同类工厂。但在这个需求层次上, 富士康恰恰做了一个硬质的水泥天花板——禁止工友相互交谈。企业一心追逐利润, 年轻员工容易陷入一种“人际荒漠”, 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要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必须解除“禁止员工交谈”规定, 培养企业文化, 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以此来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

四、尊重需求

既包括对成就的个人感觉, 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一个单位中, 总有几种人:

第一种, 生理需求占主导地位。你一接触他, 成天谈话的内容不是工资低就是负担重, 不是离家远就是住房小, 这种人表现为索取多、奉献少, 只想到从单位上得到点什么, 很少想到为单位做点什么。一个单位中, 这样人多了, 领导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第二种, 社交面大, 受尊重和成就的要求高。这种人多的单位, 是非多, 内耗大, 管理难度大。

第三种,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 表现为奉献多、索取少, 光想多做工作。一个单位中, 这种人多了, 管理工作好做、省心, 容易出成绩。

要想把一个单位管理好, 应该先抓哪种人?华罗庚说过, 方案多时就用优选法。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 从来不跟领导提自己的困难, 对这样的人当然要格外关照:帮他解决点问题和困难, 满足他的尊重需求;布置工作, 强调任务的艰巨性和取得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 激发他挑战极限的勇气;公开表扬, 正面教育树正气, 满足他获得实至名归的荣光感, 比别人活得有尊严。

五、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境界。《三字经》中, “幼而学, 壮而行。上致君, 下泽民。扬名声, 显父母。光于前, 裕于后”, 就是“自我实现需求”的最终目标, 也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达到的终极目标——虽然这个终极目标带有很明显的封建色彩, 但从形式上看仍不乏可借鉴的内容。当此需求占据主导地位, 他就会积极理解领导的意图, 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顺势助推他一把, 管理者要做的只是“举手之劳”。

长时间在一个岗位上工作, 人容易产生惰性, 思维定势, 难以创新。及时调换岗位, 让他获得新奇感, 重焕活力, 考验管理者的慧眼、慧心。

当前, 由于受领导干部职数限制, 干部晋升空间非常有限, 部分干部的个人抱负和自身价值难以实现, 积极性受到挫伤, 还有少数干部牢骚满腹, 工作上消极应付。交给挑战性工作, 建立攻关小组, 搭建平台激发干部产生自我实现的欲望, 点爆员工“士为知已者死”的拼劲, 体现的是管理者带队的战略眼光。

因此, 新时期行政管理的艺术是:生活上帮助人, 物质保障是基础, 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工作上支持人, 使用上信任人, 情感投入是纽带, 满足人才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政治上关心人, 事业发展是根本, 满足人才的自我实现需求。

摘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类。人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 但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当低层次的需求获得相对的满足后, 人的关注力就会集中到高一层次的需求上去, 成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管人要管心, 管心要知心, 知心要用心, 想员工所想, 急员工所急, 方能提高管理效能。

关键词:马斯洛,行政管理,理者,效能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个性》。

马斯洛需求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校新生;教育

高校新生指的是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学生,大学生涯是人生发生多彩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将面临着角色的转换、环境的转换、生活方式的转换、学习方法的转换以及思想的转换等一系列适应性问题,所以寻求科学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合理的运用教育方法、安排教育内容帮助新生渡过这段适应期将对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大学新生辅导员的视角,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探讨浅析高校新生教育。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长期的研究,将人的需求系统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需求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的基础,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的需求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他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只有低层的需要被基本满足了,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

二、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新生教育

1.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个体生存的需求,包括睡眠、空气、水、食物等。在新生的教育中,辅导员要特别注重新生的生理需求,这是他们产生其他需求的基础和前提。其一,引导新生们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辅导员周期性的晚间走访寝室,告诉学生熄灯后准时睡觉不要影响同寝室其他学生的睡眠,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以饱满的精神上课。其二,号召学生走下电脑,走出寝室。学生闲暇时间应该多与大自然接触,呼吸新鲜空气,做到劳逸结合、愉悦身心。其三,规范学生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不能少。大学没有父母相伴和照顾,所有的饮食起居都得靠学生自己,有些学生因为早晨没有课,经常性的不吃早饭或者吃街边的不洁食物,长时以往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最终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安全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求,是在生理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产生的需要,包括稳定、受到保护等等,尤其是对纪律和秩序等的需要。学校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在社会中,公民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法律法规维持着社会的正常运作,每个公民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觉到了安全感,所以学校也应该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大学新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高校新生刚入学,接触到的最详细的规章制度就是学生手册,其中包含了学籍管理制度、生活园区管理制度、奖勤补拙制度、考场纪律、违纪违规处分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等等。辅导员需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带领新生学习学生手册,将这些与他们大学四年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位新生中去,并通过学生手册考试加以巩固;同时结合日常教育,在新生中举办宿舍、网络和自我保护等安全主题讲座加强安全法制教育,降低他们因为社会阅历较浅、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每位大学新生通过系统的学生手册学习和安全法制的教育将体会到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感受到来自这个大家庭的安全感,满足他们安全的需求。

3.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是个体感到缺乏朋友、爱人、子女、渴望与人建立一种充满感情的关系,如需要朋友,参加社团并被团体接纳[2]。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大部分都是第一次长时间出远门、离开父母,所以会出现害怕与人交流、缺乏朋友的问题。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有的方言不同,有的比较害羞内向、有的彼此观念不同,这都造成了交流上的困难。辅导员应该尽快摸清班中少数民族同学的情况,在班会中将民族风俗介绍给其他同学,要求同学们相互尊重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于彼此观念不同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对于方言不同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多讲普通话,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找到自信,增强他们与人交流的主动性。在平时,应该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比如外出素质拓展、野炊、班级团训、班级羽毛球比赛等活动,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彼此间的相互了解,让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感受到班级团体温暖的同时又结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满足了新生们对于社会朋友的需求。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重自爱和期望受到他人、群體和社会认可的需求,它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自尊的需要和受到他人和群体尊重的需要[2]。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会出现失落、沮丧和自卑的心理,这都是因为他们尊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造成的。考入大学的新生有的在初高中是班中的佼佼者,老师家长眼中的宠儿,但是大学中人才济济,他们变得不再是那么显眼和特别,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使他们感到失落、沮丧。对此,辅导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①通过邀请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学长定期开设讲座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满足自尊的需要。②班中成绩优异、担任班委期间工作出色、做好人好事的学生公开表扬和奖励,张贴光荣榜、颁发荣誉证书,使这些学生在赢得他人尊重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其他学生强烈的尊重需要,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面貌。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并且达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的和谐。大学要充分发挥育人的职能,为每位新生提供自我实现的大环境。我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机制,给普通学生更多的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设立了“校园项目经理Campus Project Manager”(简称CPM)项目。CPM的宗旨是“项目人人可以申报,参与机会人人均等”,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自行组建团队,并由辅导员或者专业课老师担任指导老师,项目选题范围涵盖思想素质类、专业素质类、文化素质类、身心素质类。项目组成员提交申请表并由学校相关部门审核,如果切实可行且有意义则予以立项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极大的提升了新生申报项目的积极性。通过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总的来说,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新生教育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满着人文关怀,能够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促使每个学生个体实现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创新高校新生教育模式的有意义探索。

参考文献:

[1]祝星.新形势下高校新生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2013,2(10):7-10,20

[2]桑标.学校心理咨询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66

[3]钟文.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野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文学教育,2013:84-85

作者简介:

农村青年需求调查报告 篇9

学校名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年级: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

调 查 者:周相利

指导教师:李安林

完成日期: 09秋开专094300***-3-26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在城市,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广大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素质,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在农民工这支非常宏大的社会群体中,青年农民工占大多数,年龄在18——35岁之间,有已婚的,也有未婚的,他们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高中以下,大多没有一技之长,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有的在工厂,有的在建筑工地。在调查访问中发现,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但对目前现状不满意,很想改变又累又脏工资低的工作,对学习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切实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一定的技能,提升相关的素质,他们不但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他们家乡的经济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调查了四位农民工,调查对象是洪江市的在外务工农民工,符合条件。

3、调查时间:2011年2月

4、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二、调查内容

对四位受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收入、学习需求、关心的问题、希望和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调查问卷。

王丽,女,26岁,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1000-1500。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好回家乡发展当地农业产业。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

王聪翠,女,25岁,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在酒店工作的,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专科学历,学习财会知识,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让她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

沈艳霞,女,26岁,职高,群众,已婚,家庭成员3人(有女)。她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县城工作,在个体企业中打工,从事的是美容,美发行业,她最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这样就不会影响她平时的工作。

冯迎春,男,30岁,初中,已婚,家庭成员4人。他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专业技能,想参加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专业技术。

三、调查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在城市中打拼的农民工朋友大多为青年,文化教育程度偏低,而家庭成员偏多,他们选择的都是相对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而这些大中城市中,直辖市为首选,他们的基本工资大部分都在1000元以上,但由于城市的消费水平较高,租住房开销较大,他们也基本生活在温饱线上,但从他们工作单位的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朋友确工作选择已多元化,可以参加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这样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前景将是更为广阔的,也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而城市中也更多的需要这股力量的加入。而正是由于学历、知识、能力等成为他们发展的阻力,更多的人渴望继续学习,来提升自己,他们希望通过业余学习的方式将学历提升,短期培训则是农民工朋友普遍的理想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更希望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以便能更好的立足于城市,在城市中继续生存下去,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自己的人生舞台。

四、建议与思考

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让农民工兄弟增收,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青年农民工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我想就这一问题提出几个观点和看法。

(一)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三)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四)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城市的现状,这在暂时没有可以解决的具体方案。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工的参与,当地政府应积极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既可以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也能为当地的企业

解决招工难的难题。

居民需求的调查报告 篇10

龙红格社区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西部,包括黄阁翠苑、嘉欣园2个小区,格坑、红旗围、龙口村、龙一村4个自然村。4个自然村由于大运举办大部分人口已搬迁,由于社区整体在深圳体育新城规划范围内,故此四个居民小组原住居民统一搬迁至大运新城安置小区(现天吴华庭),安置小区位于黄阁翠苑附近。社区人口现集中居住在黄阁翠苑、嘉欣园两个小区,龙红格社区工作站及物业管理处也位于此两小区内。黄阁翠苑及嘉欣园原是政府的福利房,现居住人口主要为退休干部、公务员及其亲属。据官方数据,龙红格社区全部人口约6500人,户籍人口约3500人,其中老人约100人,残障人士约10人。龙红格社区、居民小组两级总收入万元,纯收入676万元。社区、居民小组两级平均分配为170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大都属于中高收入人群。

龙红格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于,服务对象分为老年人、青少年、轻度残疾人、儿童妇女、四大类,龙红格社区服务中心拟从老年人服务、青少年服务、轻度残疾人服务儿童妇女及家庭亲子关系服务四大类在社区开展工作。社区服务中心此次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和儿童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残疾人因人数较少且居住分散,拟日后开展深入访谈了解需求),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从而更好地了解社区居务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研究对象、方法与理论

1、调查对象:龙红格社区老年人、青少年、儿童

2、调查法:我们此次采取随机调查方式,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4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3份,儿童47人占35%,老人38人占29%,青少年48人占36%。

3、文献资料法:参阅有关资料及文献。

4、论证方法:用实证分析与理论阐述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主要研究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三、儿童调查分析

1、在对儿童调查对象中,如图男孩为20人,女孩26人。

图一

其中独生子女共25人,非独生子女21人。

2、在儿童目前学习娱乐调查中,如表1放学后回家的儿童占85%,参加辅导或兴趣班的占4%,其它的占11%。如表2在课后作业完成上,自己完成的占66%,爸爸辅导的占10%,妈妈辅导的占22%,其它的占2%。由此可见,大部分儿童回家后主要回家由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同时,除自己完成外,家人辅导较多,而其它的辅导和同伴之间的交流较少。

3、在兴趣爱好方面,如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儿童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大都不止一种,而在周末时间里,如图在家的占57%,参加辅导或兴趣班占26%,其它的占17%,如此表明大部分孩童在课外时间中,他们大都有兴趣爱好,然而在周末空余时间中,参加兴趣或其它活动的孩童加起来只占到31%,而大部分孩童都是在家度过空余时间。

【马斯洛需求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06-26

上一篇:异乡雪故乡情散文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