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援助主要工作总结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就业援助主要工作总结(精选8篇)

就业援助主要工作总结 篇1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社区劳动保障站积极立足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坚持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确保社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使就业形势趋于稳定。

2011年以来,曙光路西社区对于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目标。首先要加强对社区就业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明确就业新政策享受的对象、范围等,保证就业新政策落实到位。社区经常利用重大节日及板报展板宣传创业就业促进法,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城镇居民医疗、养老保险等各项惠民新政策。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对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群众知晓率。只要失业群体把政策了解清了,才有可能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和就业形势,自觉走出家门,早日融入社会。

二、实施就业援助,提高就业质量。

要做好就业援助工作,首先要做好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并建立台帐。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家庭、技能、就业愿望等各个方面都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就业援助帮扶。像我社区失业人员芦旭,今年48岁,肢体三级残疾,父母离异,父亲去世,他至今未成家。社区给他申请了低保,住房补贴,在民政上帮他申请特困救助。社区领导还通过熟人介绍,让他在温家寨红水沟给保林建筑公司看工地,包吃住每月800元,使他的生活得以改善。还有下岗失业人员刘宝成夫妇,孩子还在上大学。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帮他申请低保,并多处为他推荐就业岗位;因他是曙光照相馆下岗的,妻子刘萍是曙光彩印公司下岗的,社区多次与曙光照相馆现在的承包人联系,安排刘萍在曙光照相馆打工。因刘宝成年龄偏大,又无技能,社区介绍他在经一路步行街当治安巡逻员,夫妻俩每月也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使得孩子能稳定的完成学业。还有失业人员李俊英,女,今年44岁,离异,孩子上大学,生活困难,社区为她申请低保,并为她儿子申请困难助学金。通过社区领导介绍,现在华通给别人卖服装打工,每月也有固定收入。社区还为就业困难家庭徐金霞,现经社区介绍在华通给别人卖电器打工,丈夫王宝江给别人开出租车,使这个家庭脱离了零就业。我社区残疾人韩宝龙,今年22岁,至小小儿麻痹后遗症,肢体三级残疾,但精通电脑,社区曾介绍他在广告公司打工,因贪玩被解聘。后来社区又介绍他去“虫虫网吧”当网管,介绍其父亲韩计划在网吧看门兼公卫,父子两相互有个照应,同时还可以监管他儿子韩宝龙。社区还为其他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同时社区还保证登记失业人员及时享受到就业优惠政策。其次是要个性服务,就是要根据就业援助对象实际情况设计援助方案,并提供对应的政策咨询和职业培训及岗位信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有效稳定就业。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在本辖区以外实现就业

三、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

为了帮扶我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我社区联合驻街单位,如玉容火锅店、川江号子火锅食府、向阳烤鸭店、宝鸡大酒店、210窗帘城、原百货大楼“集缘福”服装城、华通商厦等,都安排有我们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此就业。社区干部还利用亲朋好友的力量,多渠道分门别类进行帮扶。对有特长、有技能的失业人员鼓励从事个体经营或进行自主创业;对年龄大、无技能的失业人员鼓励在家政、保洁、看护等公益岗位上实现再就业。社区还开发保洁、巡逻、家电维修、物业管理等社区公益性岗位。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我社区对年纪轻、无技能的人员鼓励参加各类免费技能培训,以拓宽就业途径。2011年6---9月,社区先后组织35人参加免费电脑培训。15人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以拓宽就业途径。并鼓励从事个体经营或进行自主创业。

五、加大政策扶持,实现稳定就业。

社区要细化工作措施,对动态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做到产生一户,援助一户,脱零一户,稳定一户,同时,全面建立零就业家庭及困难群体实名制就业援助制度,切实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动态管理,更好的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社区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政策帮扶,协助推荐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人,其中(复转军1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1人,二期申请贷款3人)。同时,社区协助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享受低保残疾人的居民养老保险补贴等。及时落实了对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扶持政策,使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通过不断的努力,我社区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方面不断积累经验,特别是多渠道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创业)援助,社区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今后我们一定要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全力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全面推进我市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维持就业形势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社区就业援助工作总结 篇2

地直社区所辖区域,东起地直街中段,西到蔺家河东岸,南邻英雄大街中段,北至公园北路西段,辖区总面积0.13平方公里。现共有五层以上居民楼20栋,90个单元,二层独门独院居民楼14栋。实有居民1440户,3686人。其中,特困家庭153户,304人。辖区内原有失业人员147人(含无工作能力5人)。在142名有工作能力人员中,现已有135人实现再就业。其中,有72人被单位招用;有31人自谋职业;有32人实现灵活就业;实际失业人员仅7人;辖区就业率达95.2%。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超前谋划

按照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街党工委、办事处、劳动保障所《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创建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托劳动保障服务站,充分发挥“服务型”社区优势,为辖区居民就业创造机遇,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搭建就业平台。

1、召开专题会议。为保证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召开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参加的专题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相关文件,与会同志还就如何做好该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场气氛活跃,发言踊跃。通过学习和交流,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为日后全面做好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建立组织机构。为确保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成立了由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任组长,劳动保障站站长任副组长,劳动保障协理员、全体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又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制定工作方案。结合社区实际,我们确定了以构建和谐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从解决居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最大限度地挖掘用工单位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失业人员就业意愿,全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引导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失业人员发挥特长实现灵活就业等指导思想,并制定了切实可行性的工作方案。

4、纳入重要日程。我们坚持把创建工作列入到社区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中,做到了与经济、党建、精神文明、环境整治等涉及民生工作同策划、同安排、同落实,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利用“服务型”社区优势,确保创建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要求,为构建和谐社区夯实基础。

二、广泛宣传,深入调查,掌握实情

为确保辖区内失业人员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再就业工作,社区能准确掌握失业人员相关翔实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开展了地毯式的排查,掌握了大量真实、有价值的资料,为全面落实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提供保证。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保证失业人员全面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在辖区内悬挂了“大力推进社区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宣传条幅;在社区门前宣传栏内张贴“工作是等不来的,只能靠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等宣传标语;在楼栋、单元口张贴了《下岗失业人员信息采集通知》;社区自愿者、楼长、“五老”等还进行了家庭和“一传十,十传百”等形式的宣传,社区还在一楼显著位置布置就业信息专栏(简单口述布置过程),以确保创建工作达到家喻户晓。

2、加大排查工作力度。由为保证入户走访、信息采集、供求状况调查等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统一部署,并结合实际,创新了调查方式和方法。在环境整治包保楼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做出适当调整,大部分工作人员对所包保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比较熟悉,基本保持不变;根据辖区内4——5栋楼房为改制企业家属楼,工作量大、情况特殊等实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加强了力量;根据辖区内居民素质、休养、文化等,对入户走访工作人员数量上、性别上进行合理调整,在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上班时间大多居民家中无人或只有老人、孩子在家,不敢乱开门等普遍现象,牺牲休息时间,利用“上班前、下班后”入户走访最佳时间段开展调查工作。采用以上措施,经“地毯式”排查后,收效显著。

3、加大信息采集工作力度。要为确保入户采集的第一手信息翔实、准确、完整,我们加大了信息采集工作力度,要求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做到“三细”,即:“问细、验细、记细”。“问细”就是要详细询问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个人具备的特长等;“验细”就是要认真查验就业困难人员手中所有证件和相关手续,以备日后能够顺利更换失业证、下岗证等相关证件;“记细”就是要逐项真实、清楚、明细得记录就业困难人员的所有个人及家庭信息,确保准确无误,为日后联系工作做好准备。

4、加大换证工作力度。在全面、准确了解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后,对于符合条件的、有劳动能力的,并且有就业愿望的人员进行分批分期更换失业证。为保证不漏掉一人,我们坚持做到了每天办公室至少有三名以上的专职人员在岗,对前期因漏登及“户在人不在”等人员进行答疑解惑,经补充采集后,分期、分批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分类认定,然后通过电子版和文字版两种形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通过审批后,由社区将证件发放到本人手中。截止目前为止,已先后三批次,为146名就业困难人员更换了新证。

三、夯实基础,强化服务,收效显著

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在认真做好相关基础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服务型”社区优势,进一步加大服务工作力度,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跟踪式服务,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突出特点,建立服务档案。

为使所有的第一手资料更加的规范化,我们通过分门别类的方式建立建全劳动用工管理台账、劳动输出管理台账、就业困难人员培训管理台账、“十种人”等基础性台账,将重要的数据材料录入微机,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数据库。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层次,我们为辖区内所有更换新失业证的人员建立了个性鲜明的跟踪服务档案。档案中除设有本人及家庭情况、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跟踪服务等记录外,特别突出了性别、年龄结构、职业技能、就业意愿、专业特长等方面内容,并根据行业、专业、特长等进行分类。这样建档的最大好处,就是能掌握失业人员所具备的特点和相关情况,便于查找,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如,某单位想聘用一位35岁左右的男性的电焊工,我们就可以直接到50岁以下、男性、工种为电焊工的档案中去查找,而不必逐一查找。倘若无符合条件的人员,我们则可将该信息作为一条用工信息,在社区内外发布,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就业机遇,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

2、引导就业,带动失业人员。为了扎实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方式,利用鼓励一个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后,去带动多个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或是临时就业,在辖区内倡导“自帮自助、就业有路”理念,通过社区优质服务,打消了用工单位与社区失业人员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的顾虑,为失业人员和“互利、互惠型”就业模式搭建平台,提供保障。如:李航海,缪自力夫妇,20xx年在四平市植物油厂下岗在家待业后,几年里,都未能找到合适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随着孩子逐年长大,靠打零工已无法供孩子正常上学,不得不到社区为孩子开信,证明家庭困难,请求学校减免学费。社区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后,就为他们出谋划策,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夫妻俩听后很高兴,回家商量后就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钱,从租摊位,卖水果、卖菜做起,到开小吃店、烧烤生意,生意一步步的做大了。

后因扩大经营,需要增加雇员。社区得知后,立即与他们商量,建议他们雇用本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社区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用工,且社区对用工人员的情况熟悉,省去诸如考察、试用期等环节。二人由于亲身得到过社区的帮助和服务,对此深表赞同,当即表示不再外请用工,经过社区筛选,先后有8名失业人员到店中工作,更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还优先聘用了一名残疾人,为其提供了一个十分珍贵的就业机会,更增强了其自信心。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夫妻二人不但自谋职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还能主动帮助与其有相同经历人员就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了社会,影响并带动了失业人员群体实现了再就业,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和其他失业人员学习,其做法值得推广。

3、晓之以理,引导就业。调查摸底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本来有劳动能力的人,但因为懒惰,不愿意出力挣钱。遇到这种情况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往往是苦口婆心,好言相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其自食其力。如:家住政府6号楼3单元3楼的马X,50岁,离异,有一儿子在外打工,家里还有多病的老母亲,所有生活来源都靠儿子打工挣的几百元钱维持,其本人身体状况不错,就是好吃懒做,不愿意出外打工挣钱。在了解相关情况后,我们曾多次打电话与其沟通,但没有任何作用后。后因有用工信息,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其到社区登记面谈,马某根本就不屑一顾,他明确地告诉工作人员,这是他自己的事,不用社区管。为使其能自食其力,我们主动到其家中进行多次走访,与他交流思想,帮助他分析家庭现状及其将要面临的严峻现实,老母亲体弱多病,需要很多医药费,儿子尽管年青但却能勇敢面对现实,你身为父亲,却在逃避,推卸责任,对上你对不起年迈的母亲,对下你不是一位称职的父亲,而且还会影响到儿子的婚姻大事等,劝其权衡利弊,切实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马某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非常惭愧,当即表示愿意接受社区为他介绍的更夫工作,并承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家庭,回报社区,回报社会。

4、动之以情,鼓励自食其力。家住政府1号楼的失业人员李X,55岁,无工作,妻子在很多年前就因为不能忍受其酒后殴打自己,带孩子而离家出走了,现在就只身一人,终日无所事事,靠年迈父母的工资生活。社区几次为其介绍工作不接受,问他为什么,也不说,就是不干活。后来有一天到社区去申请低保,说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好,但却不能出示诊断,在他的话语间明显听出就是不想干活,想套取政府低保金。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向他明确说明:政府设立低保,是为了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是为了养懒汉。你身体没有毛病,而且体质还很好,不符合条件。像你这样年纪的人,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还是可以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的,如果你愿意,社区可以为你提供这样的岗位。李某听后,自觉理亏,便放弃了申请低保的想法,看看自己又没有什么技能和特长,只能从事简单的轻体力劳动,便接受了社区为其介绍的洗浴的清洁工工作,一直干到现在。

5、真心实意,尽职尽责。家住政府4号楼1单元1楼的全X,家庭困难,因为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和生病公婆,精神压力大,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她曾参加过两次公益性岗位考试,但因不是4050人员没有被录取。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是中,她便更加没有了就业的愿望,家庭也就因此成为“零就业家庭”。社区走访调查时发现这一情况后,当即她进行耐心细致的开导,并多次到其家里做思想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经过多次协调,终于在家居住附近,为她找到了一份既缓解了她家的经济压力,又便于她就近照顾丈夫和公婆,做钟点工的工作,彻底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我们还通过成立由主任助理、委员、有交流能力的协理员组成的专门的“思想疏导小组”,对劳动能力相对较强并且愿意就业的人员,优先介绍与职业技能或是就业意愿相符的工作,让其实现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对那些有一技之长也有就业意愿,但是找不到对口岗位的人员,尝试为其介绍相近的新岗位,让其在新岗位工作的过程中,等待、寻找能够让本人发挥特长、且薪水更高些的工作岗位;对于那些曾经有职业技能,现在也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就是不愿意去就业的人员,充分发挥社区“思想疏导小组”的作用,鼓励引导其就业。我们还选派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人力资源市场用U盘拷贝最新用工信息,将相关信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实现最新信息与社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对接。将适合一些失业人员求职,但社区暂时没有合适失业人员的信息张贴在社区一楼门口处设立的“就业信息专栏”上,让更多失业群体知晓最新、最全面的用工信息。类似以上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此方面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成功的、及时的为辖区内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了就业服务和职业介绍,为今后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区、街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过程中,经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充分发挥“服务型”社区特色,突出亮点、狠抓重点、解决难点,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辖区内有劳动能力的各类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的目的,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至今为止,共为146人更换失业证;为53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鼓励7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组织12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计算机培训;组织5名失业人员参加家政培训;预报三名大学生参加区共青团组织的“创业青年”培训班。

四、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继续努力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辖区内失业人员还未能实现全部就业,有些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的再就业人员还没有找到真正适合他们工作的位置,我们的服务还存在着盲区和死角,还有很多工作不尽人意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不断改正。为此,我们下步准备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作:

1、加强管理,完善服务队伍。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细化分工,加强责任落实,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争取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队伍。

2、结合实际,发挥社区优势。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利用社区自身优势,发挥“服务型”社区特色,使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有效的开展。

3、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调动一切力量,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与各大用工单位加强联系,收集用工信息;采用把用工单位“请进来”的方法,召集就业困难人员,共同到社区面对面进行交流招聘,以提高就业机会。

就业援助月活动总结 篇3

根据《关于开展2011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切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和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大就业力度,我县残联在元月11日至2月15日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以援助家庭贫困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残疾人为重点,以宣传到位、登记到位、家访到位、帮扶到位为目标的就业援助活动。本次活动重点突出,服务到位,成效明显。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县残联高度重视就业援助月活动,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对活动作出安排部署。一是完善了组织领导,成立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领导小组,由残联理事长徐善顺任组长,副理事长杜家朴任副组长,各乡镇民政办主任任成员,负责对整个活动月活动的监督管理,并与各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共同负责整个活动组织协调。二是大力组织和开展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信息栏等各种媒体,采用专版、专题宣传、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三是对全县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作了部署安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成效。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援助月活动开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为各项工作的全面广泛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元月11日举行了“2011年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仪式。对全县各乡镇残联提出明确要求,将援助月活动作为近期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三走进”,走进基层、走进残疾人家庭、走进企业事业单位,通过调研、协调,寻找出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确保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在企业中真正落户;在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时要有创新,有突破,把残疾人就业工作为长效机制来抓好。

根据市残联的统一部署,我县把就业援助活动,与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紧密结合,与 “两节”期间送温暖办实事活动紧密结合,依托各乡镇、街道民政办,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全县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家庭,集中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援助月活动期间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场,全县共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000余份,走访残疾人特困家庭 110余户,签订服务协议50多份,100余人接受了就业援助,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政策

根据我县实际,总结去年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的经验,今年全县的就业援助活动,把家庭贫困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残疾人为重点对象,全面开展了 “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的援助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各乡镇残疾人联合会和专职委员的作用,对辖区内所有就业困难的残疾人、贫困家庭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援助措施,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援助服务,确定重点援助对象,对援助对象的就业需求、享受优惠政策、面临的就业困难等基本情况,做好建档立卡和失业人员登记工作。

二是发挥残疾人按比例安排就业和就业保障金等政策和政府扶持就业资金的作用,动员辖区内用人单位提供一批就业岗位,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中协调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扶持开发一些灵活就业的岗位,帮助落实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三是深入用人单位,每个乡镇至少动员一个用人单位,提供不低于28人的就业岗位,帮助110人以上援助对象实现就业;至少组织230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参加市、县的招聘会。

四是组织召开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元月20日,县残联举办了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工作人员就有关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法规向残疾人朋友和群众热情解答,散发500多份宣传材料,展出了板报。招聘会上共有9家单位提供了各种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我县230名残疾人参加了应聘。招聘会现场,前来应聘者纷纷观看了安徽佳益制衣公司等多家单位的招聘信息,积极与招聘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认真填写《职位申请及测试表》,有多名下岗、失业残疾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五是春节期间,根据摸底掌握的情况,针对家庭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县残联领导带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深切关怀对一户多残、重度残疾人及残疾人低保户、残疾人零就业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确保这些困难残疾人家庭都能过上一个祥和愉快的春节。

三、分类扶持,注重实效

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再就业问题,今年援助月期间,我县残联和县劳动保障部门结合县委县政府对生活困难家庭送温暖活动,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不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一是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二是开展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援助月期间,县残联组织各乡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加强对残疾就业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努力做到促进就业与稳定就业相互依托,素质就业与开发岗位同进并举。

我们将继续对通过就业援助月活动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跟踪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帮助解决就业岗位不匹配、专业技能不适应等问题。

这次 “就业援助月”活动,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并针对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的特殊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不仅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和支持残疾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氛围,也为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帮助更多的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奠定了基础。

固镇县残疾人联合会

就业援助月活动总结 篇4

2月18日至3月17日,甘江镇工会组织开展了20xx年“全省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活动主题是鼓励创业创新,提高就业质量,服务基层职工,促进科学发展。

结合节前走基层活动,深入工业园区、企业走访,了解掌握企业岗位情况。深入各村(社区)、企业,了解下岗失业人员、过剩产能行业分流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年龄结构、就业意向以及实现就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等,为确定做好就业对接提供依据。

组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等求职群体100名,参加县级组织举行的大型招聘活动,帮助求职者与企业实现供需见面。要求用工单位实施“四项承诺”:即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办理基本社会保险、提供安全用工环境,切实维护职工就业、工资、社保等权益。在招聘会现场提供就业政策、维权指导、求职就业指南等咨询服务。

发挥工会宣传阵地及社会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国家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详细介绍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内容,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张贴相关挂图等,宣传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险、生活救助、劳动保护、民主管理等相关法规政策。

某县就业援助月活动总结 篇5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就业援助,根据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08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红劳社〔2008〕15号)要求,围绕“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的主题,结合本县实际,我局下发了《关

于印发2008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方案的通知》。全局早行动、早安排,于2008年2月1日正式启动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消零,努力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实现相对提高就业质量和相对稳定就业。整个援助月活动期间,全县共走访下岗失业人员特困家庭136户;发放了政策宣传材料3365份;确定援助对象46人;签订服务协议15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74人,其中,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64人;援助零就业家庭户数2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19人;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培训人数537人,其中,落实培训补贴187人;落实培训补贴金额0.187万元;落实社保补贴人数79人;其中,落实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人数53人,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人数26人;落实社保补贴金额17.792万元,其中,落实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金额11.156万元,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金额6.636万元,使就业援助月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健全机制广泛宣传

把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具体行动。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统筹部署安排。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活动方案,把活动细化到每周,内容分为调查摸底、就业援助、联动招聘、跟踪服务四个阶段。把就业援助活动作为全年就业工作的重点,真正使就业援助工作落到实处。

劳动保障机构对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专项调查和登记,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实行专人负责,为每一名就业困难人员建立跟踪服务卡,定期跟踪服务,制定符合其特点的援助就业计划;对经认定的零就业家庭,确保“出现一户、援助一户、稳定一户”;为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定期提供就业服务,做好就业困难家庭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帮扶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帮扶愿意接受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的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实行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退出制度,对实现比较稳定就业的,及时从援助就业对象中退出,做到有进有退、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就业援助月活动和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在求职人员比较密集的各个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免费发放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册。使就业困难人员充分知情,积极参与。紧密依托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采取入户宣传、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针对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的政策宣传活动,使用人单位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动员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格局,营造出全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和支持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舆论氛围。

二、调查摸底强化服务

按照劳动保障工作属地化管理原则,在通过家庭申报、社区走访,对辖区内各类就业困难人员逐户进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乡镇、社区从内容到形式统一的专项基础台帐,及时将就业困难人员有关信息录入系统,建立实名制信息库,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要求清、培训愿望清、身体状况清。对已实现比较稳定就业且生活得到保障的,及时从援助就业对象中退出,做到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和服务。弥阳劳动保障所坚持做到“四到位”即:走访到位、关心到位、指导到位、推荐到位,并为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定期跟踪,实行长效管理。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设立劳动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条龙”免费服务窗口,构建就业援助平台,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提供绿色帮扶通道。

开展服务进社区,完善结对帮扶举措,落实“一对一”地为就业困难群体及时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活动。只要不挑不拣,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在登记认定后一个月内实现比较稳定就业。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机关开展“爱心岗位就业援助”结对帮扶活动,首批就业爱心岗位有民升超市、云南红酒庄、佳信大酒店等等8家单位60个岗位。家住弥阳镇城关社区的困难人员陈骘,父母双亡。04年从滇南武校毕业保安专业毕业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去年妻子生育后在家照顾孩子,一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两次登门了解情况,先后为陈骘推荐了3家用人单位,最终于2月4日被怛熠商业城录用为保安员,月薪为700元,陈骘高兴地说“我终于自食其力了!”

弥阳镇开展热情服务零距离、岗位服务零等待、政策服务零差错、创业服务零障碍、培训服务零费用、诚信服务零投诉等“六服务”就业援助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就业援助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既感受到政策温暖,又能得到具体实惠。

社区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以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载体,重点对尚未就业的援助对象,通过公益性岗位援助,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援助对象,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结合《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确保用人单位与上岗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使符合条件人员及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三、现场招聘保证实效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年龄大、身体弱、技能低的特点,通过深入用人单位、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动员用人单位提供合适的岗位,广泛采集空岗信息,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开展“就业困难人员招聘会”活动,县、乡(镇)举办有特色、多层次的招聘会,形成规模效应,吸引众多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县就业中心“2008年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指导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并多次上门与城建监察大队、环卫站联系,向他们宣传就业政策,2家单位一次性提供了20多个适合困难人员就业的工作岗位,在招聘会上有46名困难人员报名应聘,当场确定录用22名就业困难人员。目前这22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岗稳定,月收入都在520元以上。援助月活动期间,全县共组织4场招聘活动,96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07个,进场求职649人次,达成意向就业协议123人。

2008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覆盖面广、受益显著的成效。在今后的就业援助工作中,我们将紧密围绕就业目标任务,积极开拓、努力探索,不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好就业援助工作。

某县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就业援助主要工作总结 篇6

本次活动时间自2011年1月12日至2月12日,援助对象为经认定的10类就业困难人员,其中重点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失业人员和失业登记1年以上的失业人员、贫困家庭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其中重点是残疾人高校毕业生、贫困和一户多残家庭中的残疾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开展入户的普查认定,对符合登记条件的就业援助对象,及时为其登记认定,办理《就失业登记证》,纳入援助范围。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适合他们的岗位信息,使每一位未就业的援助对象都能够得到至少一次职业指导、三次职介服务,其中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员在活动期间或后续服务中实现就业。对零就业家庭等重点援助对象,通过清理整顿公益性岗位产生的岗位空缺,将这类重点援助对象推荐到公益性岗位就业;为残疾人等就业援助对象制定一份就业援助计划,与其签订就业服务协议,包括落实就

业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服务承诺;对援助月中实现就业的,要跟踪其稳定就业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对活动中为实现的,纳入后续日常帮扶工作,确保其实现就业和享受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落实。

此次活动,哈尔滨丰盛电缆、哈尔滨华润雪花啤酒、哈尔滨海通气体公司、哈尔滨金晟实业公司等单位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工作总结 篇7

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省、州残联《关于认真开展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黔人社厅通 [2011]XX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和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大就业力度,惠水县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县各级残联以“帮扶到人、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务到家”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圆满结束。使全县登记失业的残疾人,贫困家庭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取得良好的就业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是关键。我会高度重视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主动协调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对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各乡镇残联也制定了实施方案,同时把援助月活动纳入了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援助月活动开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为各项工作的全面广泛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取得成效

摸清底数,建档立卡。依托乡(镇)、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对辖区内所有就业困难的残疾人、贫困家庭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集中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援助服务,同时做好建档立卡和失业登记工作。全县登记失业X名残疾人,积极动员社会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扶持开发灵活就业、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等岗位,帮助落实了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岗位,并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全县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残疾登记失业人员X人,帮助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X人。

举行了“2012年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仪式。对全县各乡镇残联提出明确要求,将援助月活动作为近期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三走进”,走进基层、走进残疾人家庭、走进企业事业单位,通过调研、协调,寻找出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确保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在企业中真正落户;在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时要有创新,有突破,把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长效机制来抓好。

召开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县残联及社保部门精心组织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残疾人与用人单位洽谈,进行双向选择,使残疾人如愿以偿找到合适的岗位。

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春节慰问贫困残疾人活动。根据摸底掌握的情况,针对家庭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县残联领导带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深切关怀对全县X户零就业、一户多残等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X万元,确保这些困难残疾人家庭都能过上一个祥和愉快的春节。

就业援助主要工作总结 篇8

营口市人民政府(2006年11月21日)

省委巡视组:

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是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把解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问题和援助棚户区改造回迁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统筹纳入到政府就业援助工作之中,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6月5日、9月1日省零就业家庭督察组两次到我市检查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在两次检查基础上,我市又进一步加强了就业援助的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就业援助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我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总体情况

2005年初,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离岗失业人员状况入户调查工作,一次性调查零就业家庭3300户,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人口为4704人。市委、市政府对援助零就业家庭人员 1 实现就业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提出必须在上半年完成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工作任务。去年上半年,我市共安臵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3303人,保证了全市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提前半年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就业的动态性决定了援助工作的长期性,今年以来,我市又将1—10月份新发生的517户零就业家庭中574名有就业要求且有就业能力的家庭成员全部安臵就业。到目前为止,我市零就业家庭援助就业率保持为100%,稳定率为100%,已实现就业人员月薪达到并超过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能够按要求为吸纳人员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做法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去年年初,市政府与各市(县)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并于3月18日,专门召开了“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郑重承诺“用半年时间全市消除零就业家庭”。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专题听取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汇报,明确提出:必须保证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动态为零的目标要求。为了保证就业援助工作顺利推进,自去年4月份以来,市政府每半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检查指导各市(县)区援助就业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 2 具体问题。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责任落实。为推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取得实效,确定了由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分片包干检查所属六个市(县)区就业援助工作,定期深入到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零就业人员家中,走访了解援助工作进展情况、援助上岗人员就业后的工资收入等情况,不定期抽查就业实名制工作做实情况,保证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今年7月31日至8月4日,市再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对各市(县)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情况进行巡访的通知》(营再就办[2006]9号)文件,各责任部门深入基层,通过召开座谈会、电话查实、实地走访了解、现场查实等形式,对各级党委、政府援助工作情况进行巡查。从检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吸纳的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工资收入达到并超过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参保情况较好,得到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可和好评。我们还要求各市(县)区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发放“就业绿卡”;坚持各级领导干部每人包扶一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坚持深入每一户零就业家庭了解情况,登门与企业协商落实就业岗位;坚持政府出资买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

(二)夯实工作基础,做好排查和登记工作

为了把帮扶的政策和信息及时送到援助对象的手中,我市除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之外,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一是开展全市规模的入户普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依托全市21个街道办事处、13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先后两次开展全市范围的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健康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失业原因、技能特长、择业意向、培训意愿等情况。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将无劳动能力人员家庭,纳入到城镇低保范围;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零就业家庭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建立帮扶档案和资源管理台帐,并输入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楚,工作目标明确。二是建立健全登记台账。在入户普查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零就业家庭资源台账》、《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实名制台账》、《零就业家庭定期巡查记录》,并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的要求统一制式,做到市、市(县)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四级”管理,数据统一。三是完善申报登记制度。对随时出现的新增零就业家庭,实行家庭申报,社区入户调查核实、办事处认定制度。经认定的零就业家庭由社区在两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呈报,为确保开展即时就业援助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四是实施动态管理。按照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在不断完善登记台账、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随时新增的零就业 4 家庭和原有零就业家庭已实现就业人员出现的不在岗情况,对基础台账和数据库及时调整、更新,实行动态管理。五是建立预警预报制度。为从源头上控制零就业家庭的产生,全市各级政府强化源头控制,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劳动保障部门在监督、指导企业裁员的同时,要求企业申报职工家庭就业状况,对可能出现的零就业家庭严格把关,尽可能地避免裁减家庭成员中已经有失业人员的职工,最大限度地控制夫妻双方同时失业;对于无法避免的情况,迅速启动援助机制,制定就业援助方案,通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录入台帐,作为零就业家庭管理。六是主动服务,提高效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人员及时将扶持政策宣传单、岗位信息、培训信息送达到援助对象手中;市、市(县)区劳动力市场、街道办事处、社区利用宣传板向用人单位进行公示;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设了专项服务窗口;工商、税务等部门办事大厅开设了优惠政策服务的“绿色通道”,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三)完善措施,积极开辟就业安置渠道

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扶持政策。我市在全面落实省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营口实际,制定了“三个必须、一个不变”的就业援助扶持政策。“三个必须”即:必须对有就业愿望且不挑剔岗位的零就业家庭人员在5日内安排就业;必须保 5 证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后的各项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必须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档案。“一个不变”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后,原来享受的低保待遇在一个时期内暂时不变。特别是“一个不变”政策的实施,市本级财政每年多投入低保资金124万元,实现了691户享受低保待遇的零就业家庭走出家门就业。原橡胶三厂下岗女工郭敏,其丈夫现在监狱服刑,女儿正在上中学,家庭生活靠享受低保待遇支撑。开始因怕停发低保金三次拒绝了劳动保障部门介绍的工作,经过工作人员宣传低保待遇不变的扶持政策后,现在营口市富东机电产品有限公司工作,月收入450元,家庭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二是持续增加政府投入。市政府不断调整用于就业的财政支出结构,将涉及到就业援助对象的培训、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项资金,优先列入预算,及时拨付,保证足额到位。从去年至今,全市共筹集用于零就业家庭就业的补助资金660万元。其中,岗位补贴348.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280.7万元,职业介绍补贴31.2万元。

三是努力开发和拓宽就业领域。由于零就业家庭成员中相当一部分人员无技能,自主就业能力不强,公益性岗位是安臵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重要的兜底措施,为此,我们积极开发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和街道、社区的保洁、保绿、车辆看管、病人护理等一批公益性岗位,重点安臵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站 6 前区、西市区、大石桥市等市(县)区还从安臵零就业家庭成员和维持社会治安角度入手,开发治安巡防员岗位援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通过开发各种公益性岗位共安臵就业1138人。同时,大力扶持创业带头人和再就业安臵基地,鼓励其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我市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创办的爱德食品有限公司、瑞祥德食品有限公司和华夏大酒店、科宇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提供了很多技术含量较低、适合的服务型岗位。同时,突出区域特色,不断拓宽就业领域。西市区地处老城区,经济欠发达,在援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再就业工作中,区委、区政府统一思想,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安臵渠道。他们围绕临近渡口的优势,建立渔需用品一条街;围绕西大庙社区宗教活动的实际,创办风味小吃一条街,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难的问题。站前区各级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也积极想办法,解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难问题,他们发动并组织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走出去,寻找经营门路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经他们的联系区内多个由零就业家庭人员及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组织起来的手工编织社(点)应运而生,并与沈阳、大连外贸部门签订手工编织出口合同,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辖区内中年妇女因照顾老人或孩子,不能 7 外出工作的困难,实现了就地就近安臵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

四是努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6次大型专场用工洽谈会,各市(县)区组织各种形式的专场用工洽谈会12场,共搜集适合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保洁、保绿、保安、服装制造机台工等就业岗位1611个,使1261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当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此外,全市80%的街道、社区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用工洽谈活动,使1200多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所属企业实现就地就近安臵。

(四)扎实推进,确保援助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为确保就业援助工作扎实推进,具体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组织各市(县)、区通过查阅台帐、数据库、随机电话抽查等方式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情况进行互检互查。二是市政府组织专项督察小组,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情况再次进行检查,每个市(县)区抽查零就业家庭实名制比例不低于20%,并召开各市(县)、区零就业家庭人员座谈会,当面征求意见。三是开展就业援助“回头看”活动,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随时掌握岗位变化情况,及时补位;对后续新增零就业家庭,做到了出现一户,援助一户。在对零就业家庭已实现就业人员的回访中,站前区跃进街道办事处了解到本辖区内居民李雪在首次援助就业后,又再次 8 下岗,其丈夫因无劳动能力处于失业状态,女儿上中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经办事处、社区多方联系,将其安排到佛罗圣诗针织有限公司工作,月薪达到500多元,企业为其交纳社会保险,全家又有了稳定收入。

(五)远近结合,建立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积极着手建立有政策保障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一是实行技能培训援助。对有培训意愿的援助对象进行分类汇总,实行免费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二是实施免费职业介绍援助。鼓励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帮扶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凡当年推荐成功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对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给予每人2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三是实行用人单位吸纳援助对象岗位补贴政策。对机关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场地、社会公益服务的团体或法人单位,继续实行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带头人开办企业在给予相关贷款、税费减免政策扶持的同时,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一年以上的给予岗位补贴。四是为零就业家庭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就业服务绿色通道。在劳动力市场建立零就业家庭服务窗口,简化零就业家庭人员的求职程序。五是坚持“钱随人走”的原则,搞好岗位补贴资金发放和监管,强化岗位管理和后续服务,就 9 业援助对象离岗,补贴资金停发。

(六)全面实施普惠制培训

在普惠制培训工作上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对全地区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资料。依托社区,通过对全地区零就业家庭援助对象本人情况的调查,全面掌握了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培训愿望,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台帐,为开展普惠制培训援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进行分类培训。根据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培训愿望,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零就业家庭子女,组织其参加二产业、新技术领域的培训和创业培训,目前,辽南技师学院正在培训的零就业家庭子女120人。培训方式是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毕业后校方负责推荐就业岗位,同时,对大龄下岗女失业人员,组织其参加第三产业,托幼护老、家政服务的培训,对技能单

一、文化基础较低的零就业家庭人员,进行技能要求相对简单,就业面广的职业培训;在培训形式上,采用灵活的的培训方式,实行全日制、半日制、夜校等形式。三是培训政策扶持,对参加普惠制就业培训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全部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提供教材,免费职业技能鉴定,对居住偏远、生活困难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改造回迁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免费提 10 供午餐、工作服、交通费。四是实现培训与就业对接。实行培训市场信息系统与职业介绍信息系统相结合,以就业信息指导培训专业设臵,在职业介绍场所设立培训服务窗口,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的结合。我们在开展零就业家庭人员、棚户区改造回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中,首先在营口技师学院开办了专门的焊工专业培训班。为解决培训后就业的去向问题,各级就业部门多方联系就业岗位,营口绿源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船舶工业园、大连船舶集团、大连松海船舶制造厂、辽宁精工电器有限公司、营口联捷电子等多家企业为学员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其中优秀学员刘岩、刘争等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被营口港务局招聘,就业后月薪达到1200元的水平。辽南技师学院、东方电脑培训学校等再就业培训基地均开办了面向零就业家庭人员、棚户区改造回迁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班。各社区也结合本社区资源情况和用工需求开办了家庭看护、保洁、家政服务等专业的培训班,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也开办了多种专业的技能培训班,极大地促进了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进行。

尽管我市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按照全省就业援助工作会议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难点 11 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技能仍然较低,部分人员就业稳定性不强。今年我市通过帮扶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中,部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着工资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是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传统体制在人们的就业观念上所形成的影响较深,部分零就业家庭人员对国家和大企业就业依赖性很大,缺乏自主就业和自谋职业的意识,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问题相当部分人员还要依赖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的办法解决。

三、下步主要工作安排

上一篇:幼儿园健康教案下一篇:转让在建项目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