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复习要点(推荐7篇)
不知不觉新学期已经过了一半了,检验学生这一段时期学习效果的期中考试很快就要来临了。同学应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每科都复习到位了呢?有的学生是做了一下三点:
第一,过于牺牲休息时间。
第二,过于强调习题的训练。
第三,过于寄希望于运气。当然还有少部分学生对于期中备考并不重视,指望考前几天的突击。
其实以上三点,不建议学生这样做,考试临近前,1、要保持有个好的睡眠,让自己的休息时间充足/
2、还有这时不应该再攻新的难题和题型了,要翻阅自己犯错的题目,查缺补漏了。
3、当然也不能说靠运气。
考前认真复习是能考出好成绩的前提,而有针对性的复习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考试之前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复习,系统复习的过程其实是对学过的知识再认识和再加工的过程,使它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地保留在头脑中。
系统复习就是把每章、单元、阶段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相对集中时间进行复习,把学过的知识重新推到一个新的层次的学习过程。
系统复习的基本要求与任务是:
(一)首先要作好思想准备
不管是哪种考试,要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它是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多少的一次检验,反映出你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所以思想上正确认识了,重视了,你就能全心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去。
范文网
(二)制定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后几天的学习作出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同时要明确重点,攻克难点,侧重疑点。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应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复习更重要的是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中要文理科交替,因为文理科交替复习能减少学科知识间的互相干扰和相互摄制,利于记忆,增强知识在脑海里的时间性。
最后,祝大家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四)适当做些综合题
综合题能反映出你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你做综合题做得较顺利,证明你在系统复习中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是比较完善和系统化复习工作是做得较好的。如数学中的综合运算题就反映出你是否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技能。这会增强你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
(五)坚持做好系统复习
要认识相对集中的复习时间的宝贵,不能轻易浪费,所以要十分珍惜。把各学科的知识系统地进行整理,克服放松情绪。
(六)强化记忆,查漏补缺
在系统复习中,将平时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某方面的内容掌握不够的、理解还欠深刻的内容及时补正,达到完美无缺。
(七)融会贯通、强化记忆平时学习,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学习的,这就难免显得分散和凌乱,通过系统复习,可以把平时学过的知识一点一点地“串”起来。这样,“串”起来的知识就比较系统了。在“串”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重新学多一次,再认识过程记忆中起着强化作用。系统复习次数越多,强化作用越多,印象也深刻。
一、例题覆盖面大, 突出重点
选取例题要体现以下特点: (1) 知识点覆盖面大, 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2) 既能突出考查蕴涵在它们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又能反映“课程标准”中最主要而又最基本的要求. (3) 内容背景新颖, 具有多样性和时代感, 力求“新”“精”.
比如在复习“实数”时, 可选取如下例题:
例1: (2009年山东省济南市) 2009年10月11日, 第十一届全运会将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召开.奥体中心由体育场, 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 综合服务楼三组建筑组成, 呈“三足鼎立”“东荷西柳”布局.建筑面积约为35 9800平方米, 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建筑面积是 (保留3个有效数字) () .
A.35.9×105平方米B.3.60×105平方米
C.3.59×105平方米D.35.9×104平方米
分析:此例以当今的社会热点、国家大事为背景, 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 覆盖面较大, 也是现在中考命题的热点, 它考查了近似数、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 解决问题的难点是有效数字, 可用口诀:“前面是零不算数, 中末是零要数好.”
二、立足基础关注热点
教师要把握中考趋向, 立足基础, 关注热点.热点是什么?如应用型问题、实验操作、探究规律、方案设计、图形变换、读图识图等.热点只与题目形式有关, 其基础是“不变量”.利用其题目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诱发联想, 抓住实质, 就能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探究规律性试题”的复习时, 可选取如下例题:
例2: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正整数按下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20行, 第21列的数字----------.
分析:此例是现在中考命题的热点, 要猜想的结论往往需要从简单情况或者特殊情况入手进行归纳, 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动, 发现规律, 大胆猜想得出结论.这类例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思维策略, 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和猜想能力.
三、体现“三位一体”
在总复习时应立足课本, 夯实双基, 以课本为根, 拓展为叶, 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 吃透教材.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研究不难发现, 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 大多数试题都是在课本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因此, 在中考复习选取例题时, 要以课本为蓝本, 以《中考说明》为导向, 以2009年中考数学题为载体, 体现“三位一体”, 这样复习就能做到有基础、有方向、有新意, 同时还要做到一题多用、推陈出新.
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图像”复习时, 可选取如下例题:
例3: (2009年贵州省安顺市) 如图, 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 它看到了一个装有水的瓶子, 但水位较低, 且瓶口又小, 乌鸦喝不着水, 沉思一会后, 聪明的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 水位上升后, 乌鸦喝到了水.在这则乌鸦喝水的故事中, 从乌鸦看到瓶的那刻起开始计时并设时间为x, 瓶中水位的高度为y, 下列图像中最符合故事情景的是: () .
分析:此例是考查函数图像的应用, 它来源于课本, 但有一定的变式, 又是《中考说明》必考的内容之一, 解题时, 只要弄清题意, 把握好关键词, 能读图、识图, 在图像中理解文字的表达, 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在复习“三角形的角”这一部分时, 可选取如下例题:
例4: (2009年山东省枣庄市) 如下图, 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 使直角顶点重合于O点, 则∠AOC+∠DOB=--------.
分析:此例是考查三角形的基础知识, 是《中考说明》的必考内容之一, 学生可以自己利用两块同样的三角板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 其实质是两个直角的度数相加, 从而得出问题结论.
四、解题注重通法
如何解数学题?数学家G·波利亚提出了4个阶段:即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这就是说, 数学解题是从理解问题开始, 经过探索思路, 转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进行回顾的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现在的中考题越来越淡化技能技巧, 注重通性通法的考查, 功能是选拔性的考试, 能够继续在高中学习, 试题形式和素材千变万化, 但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往往是相通的、不变的, 因此, 师生的解题思路要能突出解题的通用解法、常规解法, 同时体现例题的“应用性”.
比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 可选取以下例题:
例5: (2009年山东省青海市) 在一幅长为80cm, 宽为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相同宽度的金色纸边, 制成一幅矩形挂图, 如下图所示, 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 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 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 .
A.x2+130x-1 400=0 B.x2+65x-350=0
C.x2-130x-1 400=0 D.x2-65x-350=0
分析:此例是“一题多变”、“一图多变”的好题, 其解题思路是把“金色纸边”矩形的长、宽, 表示出来, 构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迎刃而解.
例6: (2009年天津市) 注意: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解答本题, 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 你可以依照这个思路填空, 并完成本题解答的全过程.如果你选用其他的解题方案, 此时, 不必填空, 只需按照解答题的一般要求, 进行解答即可.
如图 (1) , 要设计一幅宽20cm, 长30cm的矩形图案, 其中有两横两竖的彩条, 横、竖彩条的宽度比为2∶3, 如果要使所有彩条所占面积为原矩形图案面积的13, 应如何设计每个彩条的宽度?
由横、竖彩条的宽度比为2∶3, 可设每个横彩条的宽为3x, 则每个竖彩条的宽为------.为更好地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将横、竖彩条分别集中, 原问题转化为如图 (2) 的情况, 得到矩形ABCD.
结合以上分析完成填空:如图 (2) ,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B=____cm, AD=____cm;矩形ABCD的面积为cm2;
列出方程并完成本题解答.
分析:此例的解答是用数形结合思想, 以寻找矩形的长、宽为切入点, 并涉及代数式的表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等知识.题目中给出的“分析”为问题的解答作了铺垫, 从而降低了问题的起始难度,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解答问题.
这些例题融于图形, 突出了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考查,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掌握解此类题的通性通法, 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 摆脱“题海战”之苦, 同时也能唤起学生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好奇心, 开拓学生的视野.
一、议论文的分类及文体特征
1.立论文
立论文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在立论文中,立论是议论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立论。立论的方式有很多,除了直接立论,驳斥别人的论点也能确立自己的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驳论文
驳论文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论,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甚至是反动的见解或主张。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不求甚解》。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是用概念、判断、推理、推断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错误。因此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议论文的语言主要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明、抒情等也偶有在其中,它们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鲜明。
二、议论文的解题技巧和思路
1.找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寻找论点。如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的论点是一段话,有的是一个句子,学生自己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再如,议论文应该是先提出问题,提出的论点要分清是立论文的论点还是驳论文的论点。
2.分析文章的论据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它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现实事件,历史,统计材料,具体数字),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列举的三种事实,即信“地”、信“物”、信“国联”、信“神”、信“佛”;第二类是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名言,规律等)。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如《敬业与乐业》中引用孔子的言行中,既有事实论据又有理论论据。
3.明确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第一,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所举的例子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就是举例论证。
第二,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中说明“格物”和“致知”的出处时所说的《大学》就是道理论证。
第三,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如《谈读书》中说“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第四,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中举的例子“王阳明的格已”与“正确研究竹子”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论证。还有“实验过程应有的态度方法”与“中国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进行的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论证。
我们再以人教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课文第109页(选文比较长,故略)这五个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理论论证和对比论证。
4.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是:准确、严密、鲜明、简洁。
语文:基础知识少丢分
语文三轮复习过程中,应适时按照标准考试做几套样题,从而为自己规划好考试中各大题的答题时间。文学常识和文言文的考点很多都是源于课本,这些 在二轮 复习中就应当熟记了,这段时期还要深化一下,保证少丢甚至不丢分;至于难度较大的现代文阅读,考生应按照老师课上要求的文章分析方法,试着在诸多样题的文 章中从框架到细节进行归类总结。数学:检查自己的错题库
考生最后时期不用强迫自己做太多题,而应该找出以前的试卷,把做错的题再顺一遍,保证同类型题不要再错。同时基础公式也不要忽视,它们往往是大题引申的基础,而解题思路就在考生平时的随堂笔记上。
英语:按能力分册复习
复习课本也要讲求技巧,如果考生感觉单词是弱项,应该拿课本最后按照词类分组的单词表顺一顺,毕竟考点也以词类辨析为主。而每个单元后面的重点 提要也 要熟记,词组重点看动词和介词,而语言点也应分清层次,考卷基础点往往从一二册出,难点则多出自第三册。对于英语作文,考生应多总结归纳经典句子,记住了 行文结构,到时候修改关键词套用上就可以了。
理综:加强审题训练
近来考生做题量增大,抱怨也跟着多起来,“有些难题老师不点不通,一点就通。”考生还应加强举一反三的变通思想。最后一段时期,题海战术不见得 有多大 作用,而应该多跟着老师做分类训练,特别是审题能力的锻炼。学生们所反映的“一点就通”,其实还说明他们没有抓住题干全部要素,也没有理顺解题顺序,有些 考生为了追求速度审题一目十行,忽略了重要信息,半路卡了壳,反而拖延了解题时间。
文综:开卷考也要多记忆
首先,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复习计划。虽然大部分学校老师在考前都会带着大家一起复习,但时间比较仓促。同时,虽然备战考试很重要,但是目前学习的新课依然要该怎么学好还是要怎么学好。所以,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时间合理规划一下,不影响新课学习的前提下,又能兼顾复习。
【范文网】
时间规划好了之后,就要着手具体的复习了。复习的关键在于归纳总结。首先,归纳总结的是知识点。每一章,学生自己要去建立一个知识树,可以从课本目录开始,从书中的每一小节开始,把这棵书的枝叶添上去,注意要具体化。在建立知识树的过程中,要问问自己每个概念是否理解透彻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没有梳理清楚;其次,归纳总结与知识树上每个知识点有关的题目类型、做题方法技巧及拓展知识,尤其注意自己当时没有思路或思路不完整的题、错的题、做起来费劲的题。学习每一章节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做很多题。当时做题的时候,题目是作为个例出现的,现在复习,要把这些题分类汇总一下。找出自己的弱类别,并强化训练。在做这项工作时,参考月考试卷是必要的。孩子的问题或多或少在月考试卷上都有体现。对那些失分的题,相应的知识点或做题方法同样要强化。
复习做好了,考场发挥就很关键了。首先,审题要严谨。审错题,再往下做都是无用功;其次,思路差不多了再动笔去计算去写。思考一定是第一位的,道路不对,接下来做的也是无用功;最后就是计算。数学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准确,二是快速。准确就不用说了,尤其是填空题,算错了就是零分。而做题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试题是否做完,影响到对于综合题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也就影响最后的得分。所以,在平常做题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考试过程中,要先找技巧,不要盲目计算。另外,适当调整下做题的顺序。有些题看起来就很麻烦或者没有思路,要放在后面做;选择题,要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个平时要积累相关技巧。选择题选出来对的就可以了。不要去纠结其他的。
对于一些综合题,注意做题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像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逆推、分析图形结构等,在这些思想方法的指导下,会更容易找到做题思路。
第13、14课
一、科学技术的发明
1、科学技术的发明
(1)活字印刷术 发明者北宋毕升,促进了文化传播,比欧洲早了约400年。
(2)指南针 起源于战国──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探险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2、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
1、史学: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文学:
(1)北宋的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2)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3)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的词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4)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3、艺术
(1)绘画:
①宋朝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②元朝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2)书法:
宋元时期:书法艺术的继续发展,成为文人普遍的爱好。元朝的赵孟頫;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第15课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17课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汉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3、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18课
一、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沙俄被迫投降。
试卷结构:物理试卷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力学、声学约40分 ; 光学约10分
;热学约15分 ;
电学约35分;
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较易试题约60分 ; 中等试题约20分 ; 较难试题约20分
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单项选择题 24分 多项选择题12分;填空题14分;实验与探究题34分;计算题16分
物理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目标物理学科考试既重视考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重视考查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和要求,上述各方面的考试目标分述如下。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基础知识的考试目标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认识、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理解:把握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计算;提供证据;整理信息等。
2.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其考试目标用“会”表述。会:会按照要求作图,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基本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具体含义分别如下。观察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实验探究能力: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中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运用观察、实验手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有关的数学工具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二)基础知识双向细目表考知识点分项细目考试目标了解理解
质量和密度质量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密
度
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水的密度
4.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运动和力的概念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单位
4.力的三要素
5.力的作用效果
重
力
1.重力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摩
擦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条件
2.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运动和力长度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3.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机械运动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3.速度的概念 4.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5.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1.物体的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
压强压力与压强
1.压力
2.压强的概念
3.压强的单位
4.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液体内部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运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3.连通器的应用
大气压强
1.大气压现象
2.托里拆利实验
3.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浮
力
1.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简单机械
杠
杆
1.杠杆
2.力臂的概念
3.杠杆平衡条件
√4.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滑
轮
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功和能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单位
运用功公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功
率
1.功率的概念
2.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运用功率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
3.运用机械效率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机械能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机械能
3.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传播
乐音与噪声
1.乐音的三要素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规律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色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
镜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透镜成像及应用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热现象
温
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现象
2.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3.晶体的熔点
4.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汽化和液化
1.蒸发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4.沸腾现象
5.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沸腾过程中吸热
7.液化现象
8.液化过程中放热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现象
2.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放热
内能和热量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内能
1.物体的内能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热
量
1.热量的概念
2.热量的单位
3.燃料的热值
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
2.比热容的单位
3.运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
4.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热
机
1.热机的能量转化
2.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3.热机的效率
能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守恒定律
2.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
简单电现象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电
路
1.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2.通路、断路、短路及短路的危害
3.常见电路元件符号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流定律
电
流
1.电流的形成2.电流的方向
3.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电
压
1.电压的作用
2.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电
阻 1.电阻的概念
2.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4.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电功和电功率电
功
1.电功的概念
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运用电功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电功率
1.电功率的概念
2.电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4.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
2.运用焦耳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家庭电路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2.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3.家庭电路的总电流增大的原因
4.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
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
2.安全用电常识
电磁现象磁体和磁极
1.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磁场和磁感线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
2.磁感线
3.地磁场
电流的磁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
2.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
2.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电磁波
1.光是电磁波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三)基本技能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3.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4.会用量筒测体积。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6.会作力的示意图。7.会查密度表。
8.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9.会画杠杆力臂。
10.会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光路图。11.会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12.会查熔点表和比热容表。13.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14.会用电压表测电压。15.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16.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17.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8.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19.会读电阻箱的示数。
20.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流方向。
5.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6.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热学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8.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9.使用温度计之前应:(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10.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1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1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1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14.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1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16.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17.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光学
18.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1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2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2.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23.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4.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5.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力与运动
2.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3.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26.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27.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29.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30.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3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3.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37.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利用惯性解释:①先描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②再描述发生的变化,③由于惯性,所以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力平衡.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6.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表面垂直.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水平放置且无其他力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7.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的公式是 P=.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通常叫“帕”.1帕=1牛/米2,常用的单位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8.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用来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压强计.9.公式p=ρgh 仅适用于液体.该公式的物体意义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量、体积、形状等无关.公式中的“h”是指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另外,该公式对规则、均匀且水平放置的正方体、园柱体等固体也适用.10.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它的性质是: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计都是连通器.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11.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对浸入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之后的11年,即1654年5月,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12.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P=ρgh =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米高的水柱,能支持约12.9米高的煤油柱.13.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14.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1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F浮 =F下—F上).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F浮 G物 物体下沉;F浮 G物 物体上浮; 物体悬浮、漂浮时都有F浮 =G物,但两者有区别(V排不同).16.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 =G排 =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如铁等)制成空心的, 以浮于水面.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都利用了浮力.17.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分清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8.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公式是F1L1=F2L2 或 =
19.杠杆分为三种情况: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省力杠杆;②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费力杠杆;③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1 = L2,平衡时F1 = 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为等臂杠杆,具体应用为天平.20.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21.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23.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是W=FS.功的单位是焦,1焦=1牛·米.24.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功的原理.将它运用到斜面上则有:FL=Gh.或:F= G.25.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叫有用功,克服无用阻力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等于总功.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是η=.它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26.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公式是P=.单位是瓦,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另
外,P= = = F·v, 公式说明:车辆上坡时,由于功率(P)一定,力(F)增大, 速度(v)必减小.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二)机械能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5.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扩散越快.6.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量.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7.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水的比热最大.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8.Q吸=cm(tt);或合写成Q=cmΔt.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t).9.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内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内能来加热,利用内能来做功.10.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氢的热值(最大)是1.4 ×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 ×108焦.电 学
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4.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转移.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能够提供持续供电的装制叫电源.干电池、铅蓄电池都是电源.直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
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7.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接通的电路电通路;断开的电路电开路;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连在电源两端叫短路.用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的图叫电路图.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8.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I”表示电流, “Q”表示电量, “t”表示时间,则 I=.1安=1库/秒.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
9.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实验室用的电流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0.6安和 0~3安;接0~0.6安时每大格为0.2安,每小格为0.02安;接0~3安时每大格为1安,每小格为0.1安.10.电流表使用时: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1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压用符号“ U”表示,单位是伏,用“ V”表示.1千伏(kV)=1000伏(V);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电子手表用氧化银电池每个也是1.5伏,铅蓄电池每个2伏,家庭电路电压为220伏,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超过 36伏.12.测量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实验室用的电压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3伏和 0~15伏;接0~3伏时每大格为1伏,每小格为0.1伏;接0~15伏时每大格为5伏,每小格为0.5伏.13.电压表使用时:①电流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14.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单位符号是“Ω”.1兆欧(MΩ)=1000千欧(kΩ);1千欧(kΩ)=1000欧(Ω).15.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就可以逐渐改变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流.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16.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是:I=.17.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公式是W=UIt.电功的单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时=3.6×106焦, “度”也是电功的单位.18.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公式是P=UI.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如“PZ220V 100W”表示的是额定电压为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19.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结论叫焦耳定律.公式是Q=I2Rt.热量的单位是“焦”.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20.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伏的电压,零线是接地的.测量家庭电路中一定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的仪表叫电能表.它的单位是“度”.21.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危险程度以前,自动切断电路.更换保险丝时,应选用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的保险丝.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22.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插座分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23.测电笔的使用是: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24.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特别要警惕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应该绝缘的物体导了电.电 磁
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回答者:机械故障-魔法学徒 一级 2-19 01:36
------------------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一)声学 5.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6.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热学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8.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9.使用温度计之前应:(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10.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1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1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1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14.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1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16.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17.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光学
18.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1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2.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23.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4.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5.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力与运动
2.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3.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26.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27.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29.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30.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3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3.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37.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期中考复习要点】推荐阅读:
北师大初三期中考复习10-12
初三期中考冲刺要怎么复习10-16
《陋室铭》中考复习要点10-11
2024年中考复习要点目录10-26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要点11-02
中考专题复习病句复习教案06-24
中考复习法11-09
中考语文病句复习06-02
中考语文如何复习06-15
中考版语文复习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