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2025-0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精选7篇)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篇1

萨克雷的名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觉研讨、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还应放手让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也就是现在教育提倡的合作学习,从小培养团队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恰当的渗透预习、复习习惯,认真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篇2

●大赛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是不收取参赛中学生任何费用的全国性公益大赛, 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办公室、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和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学报刊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 并由全国80余家中学报刊承办, 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等在内的全国20多所著名大学提供后援支持。参赛对象为全国初、高中在校学生, 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大赛旨在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写作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担任大赛组委会名誉主席,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高洪波担任评委会主任。该赛事已成为目前全国教育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作文大赛, 并发展成为覆盖全国 (包括港澳台) 的作文盛会。

●竞赛安排及奖励办法简介

本次征文时间截至2013年1月3日 (以当地邮戳为准) 。投稿方式有两种:1.手写稿件请用方格稿纸誊写清楚, 来信请寄:河南省郑州市丰产路81号附1号思达数码大厦中学生学习报社作文大赛组委会 (高中组) 收, 邮政编码:450000。2.网络投稿:登录中学生学习报社网站 (http://www.zxsxxb.com) 提交稿件, 并填写相关信息。稿件中务必注明个人详细地址、邮编、学校、班级、联系电话及辅导教师姓名。为了避免信件在邮寄过程中丢失, 建议您采用网络投稿。咨询电话: (0371) 87071640 (高中) 、87071622 (初中) 。

本次征文中学生学习报赛区分初中、高中两个组别, 各设一等奖40名, 二等奖200名, 三等奖300名。获奖者的辅导教师均可获得辅导奖。本次征文另设组织奖若干名, 欢迎广大教师、文学社团及学校集体组织参赛。所有获奖者及其辅导教师均颁发证书, 获奖作文将择优在《中学生学习报》和中学生学习报社网站上发表。

特别提醒:由于稿件较多, 请投稿时务必在每篇文章后面附上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如果没有, 将视为无效稿件处理。

●高中组赛题 (共21题)

一、命题作文

1. 缓慢而优雅地成长2.有德自然香3.善“辨”4. 人生是自助餐5.也说“性相近, 习相远”6.痛苦也美丽7.我的陋习

二、半命题作文

8.戒________ (浮躁、自卑、虚伪、骄奢……) 9.品性源自________ (内心、磨炼、教育、责任……) 10.给________ (习惯、时间、心灵……) 涂上一抹色彩11.请管住你的________ (嘴、手、脚、言行……)

12.将思考交给电脑, 把沟通交给手机, 将行走交给汽车, 把健康交给医药……诚然, 现代科技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 无形中也让人们遗失了原本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反思生活, 反省自我, 我们是否遗失过什么?生活中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成长过程中的自尊、自信、自强……

请以《不可或缺的》为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三、话题作文

13.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的一首诗《痕迹》是这样写的:“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痕迹是一种经历, 一种见证。

请以“痕迹”为话题, 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选材,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14. 哈佛的博士生, 可能每三天要“啃”完一大本书, 每本几百页, 还要交上阅读报告。

哈佛的医院, 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 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只是图书馆的延伸。

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 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 不见华服, 不见化妆, 更不见晃里晃荡, 只有匆匆的脚步, 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请以“哈佛告诉你”为话题,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15. 一位生活并不宽裕, 但几十年如一日默默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的退休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媒体误读了他, 他从来没有觉得这么做很悲情, 相反他一直很快乐, 想到那些坐在教室中读书的孩子, 想着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想到能帮到别人, 便觉得非常充实和幸福。

刘思宇, 这位上大二时就拥有自己的公益团队的年轻人, 为了递交《西双版纳环境保护报告》, 冒着大雨一连5天等在政府门口。刘思宇在中山大学演讲时说道:“改变是要自己行动的, 因为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 你怎样, 你的中国就怎样, 你光明, 中国就不黑暗!……公益不是简单的活动, 不是高调的作秀, 也不是一种悲情的苦行。公益是一种习惯, 举手之劳就能帮助人。让别人生活得更好,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请以“道德心的来源”为话题,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四、材料作文

16.这是一个关于“一元套餐”的故事。小餐饮公司“畅饮畅食”的老板简耀辉, 承包下河南一所大学的餐厅。为了打响“畅饮畅食”的知名度, 在推出26个饭菜窗口后, 他推出了27号特殊窗口———“一元套餐”。这是专为贫困生提供饭菜的窗口。学生仅花一元钱, 就可享用以下食物:一个二两重的馒头、一碗菜、一碗粥 (或汤) , 外加一小份荤菜 (鱼或肉) 。加上人工费, 每卖出一份“一元套餐”, 简耀辉会净赔三四毛。不少非贫困生纷纷光顾27号窗口。三个月下来, 简耀辉已贴进去两万多元。就在简耀辉扛不住打算拆掉27号窗口时, 另外26个窗口销售量大增, 27号窗口销售量却直线下降。原来在两天前有一场征文比赛, 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引起了所有学生的关注, 写的正是“一元套餐”的故事。大家被27号窗口感动了。于是, 大部分学生不再光顾27号窗口, 他们希望“一元套餐”能真正被派送到那些贫困生手里。善良感动了善良。“畅饮畅食”从此接到了很多学校、企业的餐厅承包邀请。27号窗口也变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温馨窗口”。

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17.“经过一阵乌云的打磨/我眼中的那一轮月亮/更亮了//就像我手中的这把刀/在经过石头反复打磨之后/终于变得锋利起来//看来, 打磨是必要的/就像命运/需要苦难打磨/而一个人的一生/究竟要多少次打磨/才能闪光呢” (《打磨》)

这首诗启发我们: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打磨”。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及感悟,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18.“花凋了呢/爱它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首诗给我们很多启迪, 告诉我们怎样与人相处, 怎样对待人和事。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19.“右手写字/没有人会惊讶/左手提笔/众人嗤之左撇子/土里点豆/没有人会惊诧/水中种瓜/惊讶之外是惊诧”

生活中, 这样的惊讶、惊诧还有很多, 面对这些并不算新鲜甚至很普通的事物, 我们为什么会有惊讶、惊诧的心理感受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20.一个骑手, 让他的马儿接受了彻底的训练, 因此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使唤它。只要把马鞭子一扬, 马儿就乖乖地听他支配, 而且骑手说的话, 马儿句句都明白。

“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他认为用言语就可以把马驾驭住了。有一天骑手出去时, 就把缰绳解开了。当知道什么约束也没有的时候, 英勇的骏马就越发大胆了。它不再听骑手的斥责, 愈来愈快地飞驰在原野上。

不幸的骑手, 此时已毫无办法控制他的马, 他想把缰绳重新套上马头, 但已经无法办到。完全无拘无束的马儿撒开四蹄, 一路狂奔着, 竟把骑手摔下马来。而它还是疯狂地向前冲, 像一阵风似的, 什么也不看, 什么方向也不辨, 一股劲冲下深谷, 摔了个粉身碎骨。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21.明代吕坤曾说:“有过是一过, 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 一不认则两过不免。”其实公众大都通情达理, 自古至今, 很少有人去纠缠一个闻过则改的人。 (注:“过”, 过错, 过失)

请根据材料立意, 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 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备注:由于版面有限, 此处仅刊登21个赛题。全部赛题详见中学生学习报社网站。

播种习惯,收获命运 篇3

一、小班幼儿在午餐中存在的问题

(一)边吃边玩型

有些幼儿在进餐过程注意力十分不集中,经常会边吃边玩,吃到最后一个。午餐开始了,琪琪小朋友就跟旁边的小朋友开始讲话了:“今天我们来做蛋糕饭了,你看我把饭菜混在一起,把饭用调羹弄平,然后把菜做蛋糕上的装饰,等下吃起来肯定很好吃。”菲菲一听这主意不错,于是她俩一起在制作蛋糕饭了,旁边的小朋友一看她俩在玩蛋糕饭也都跟着玩了起来。

(二)挑食偏食型

孩子挑食偏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开始自己作决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食物。每到吃饭时,老师把饭菜一分下去,佳玉就大喊:“老师,我不喜欢吃萝卜,还有葱,我一吃就会吐的。”佳玉这么一说又有许多小朋友也跟着说这不要吃那不要吃。

(三)饭粒四撒型

这一类的孩子有着较为主动的进餐意识,能自己吃饭,但卫生习惯却很糟糕,通常饭粒撒得到处都是,不但桌上、地上全是饭粒,就连衣服上也都是饭粒。虽然说鑫宇小朋友是吃饭最快的小朋友,每次都是第一个吃完,但是由于他吃饭吃得快,在进餐时会把饭粒掉满桌上、地上。

二、小班幼儿午餐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1.饮食的“不定时”。

现在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毫不吝啬,在家里堆满了各种零食,家长也没去限制,只要孩子要吃,喜欢吃,都会去满足他们。可是孩子没有时间概念,想吃就吃,到了午餐时就没胃口了。

2.技能的“不掌握”。

家长没有教孩子掌握正确的进餐技能,比如调羹拿得不好导致饭粒掉落。家里没有养成好的进餐卫生习惯,在家中进餐时,父母没有要求孩子将掉落的饭粒捡起,这样一来,就让孩子认为掉饭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3.过度的“满足”。

现代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在进餐中总是百依百顺,迁就满足,进餐时孩子愿意吃的菜就放在他眼前,不愿吃的菜可以一口不吃。并且,还有的家长自己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在孩子面前也暴露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严重的挑食偏食的习惯。

(二)幼儿自身性格的影响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在小班幼儿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模仿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时也可以是自己周围的朋友,有时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会更加频繁。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在观察中发现,在吃饭的时候,偶尔有一位幼儿在玩勺子,旁边的幼儿立即就会跟着做。一名幼儿说吃不下了,其他幼儿也会说不想吃、吃不下,如果有一位孩子在用手抓菜,或把饭和菜混合着倒来倒去,旁边的幼儿立即开始学。一位孩子不吃饭在咚咚地敲盘子,一会儿很多幼儿都会跟着敲。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会吃得特别香。这样的情况在小班幼儿中间经常发生。

三、解决小班幼儿午餐管理难题的对策

(一)自始至终抓幼儿饮食教育

1.幼儿入园前的家庭访问中不忘幼儿饮食教育。

(1)通常幼儿报名入园前,教师要进行一次家庭访问,调查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情况和幼儿接受家庭教育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记住同时了解幼儿饮食方面的情况,例如,幼儿是否还要依赖喂食、是否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是否喜欢吃零食等等;并向幼儿家长提出加强幼儿饮食教育的建议。

(2)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因为这和幼儿饮食状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家庭富裕,父母忙于上班,把幼儿完全交给祖辈或雇请保姆看护和喂养,幼儿就可能养成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

(3)教师要对这一次家访做好总结,准备好幼儿入园后第一次中餐的教育和管理的计划。

2.幼儿在园第一次中餐的教育和管理。

(1)幼儿正式就餐前,教师要先安排时间,向幼儿提出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例如,餐前先要洗手,坐势要端正,握汤匙的姿势要正确,用餐时不要讲空话,餐后要嗽口洗脸等等。教师讲解时要给幼儿做示范,用游戏、比赛的形式,要幼儿反复进行虚拟演练。

(2)创设和营造文明优美安静舒适轻松愉快的用餐环境和氛围。例如:关闭电视机、电脑显示屏,播放节奏舒缓音量轻柔的轻音乐,教师走动和说话要轻手轻脚轻声细语,不说与用餐无关的话,不做与用餐无关的事,要面带微笑、面容和蔼可亲,绝对不能生气训斥,教育语言要浅显简单明白,语气亲切。

(3)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用餐过程,一般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吃午饭肯定会暴露许多不规范的甚至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幼儿甚至坚持要求喂饭。教师和保育员一定要耐心地指导纠正,一定要坚持以鼓励为主,态度一定要亲切,语气一定要温和,动作一定要轻柔。幼儿只要做到用餐大致符合基本要求,就要大力给予表扬。例如:可以说:“某某小朋友真能干真棒,吃得真好,一定能长得非常健康非常聪明!”幼儿许多还做得不够的地方只能暂时先故意予以忽略。例如:脸上鼻子上沾了许多饭粒,桌上地上掉了一些饭菜。对于饭量小的幼儿,先要注意减少饭菜供给数量,尽量避免出现剩饭剩菜,致使养成每次用餐剩饭剩菜的坏习惯,宁可不够吃时再给予添加。

3.分阶段逐步增加用餐规范、掌握用餐技能技巧,养成良好用餐习惯。

(1)逐步增加用餐规范和要求。例如,当幼儿基本掌握正确的用餐姿势、能自主完成进食过程以后,就开始强调要求幼儿细嚼慢咽、不做与用餐无关的事,把饭菜吃光;再进一步,要求幼儿不要让饭菜掉落桌上、地上;用餐时不讲空话,轻声细语等等。

(2)随着幼儿的发展和进步,逐步减少教师对幼儿用餐的服务,增加幼儿用餐的自我服务;反复教育、训练,三年在园期间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养成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到大班阶段,甚至可以尝试要幼儿自己盛饭盛菜,吃完后把碗筷送到指定的地方,等等。

(二)以管理好幼儿中餐为中心,多种渠道、形式、方法开展幼儿饮食教育

1.幼儿中餐期间是幼儿饮食教育的主要场合。

我们对幼儿进行饮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幼儿能吃好每一顿饭,使幼儿从中得到必需的热量和营养。课堂教育是幼儿饮食教育的重要形式。整个幼儿在园三年期间,教师都要坚持认真编写教育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围绕饮食这一个主题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对幼儿的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方面的教学活动。要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符合幼儿心理特征、为幼儿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2.各种教学活动中见缝插针进行饮食教育。

幼儿上课表现思维敏捷、富有创意,就说:“某某小朋友既爱吃鱼,又爱吃菜,所以这么聪明。”体育活动时表现强健灵敏,就说:“某某小朋友吃饭吃得好,所以这么有力量。”测量身高体重时看到幼儿长高了长重了,就说:“某某小朋友什么都爱吃,所以身体长得这么棒。”等等。组织幼儿参观食堂工作现场,参加择菜一类简单的劳动,教育幼儿体会食堂工作人员做饭菜的辛劳,懂得爱惜饭菜就是尊重食堂师傅。

(三)家园合作,全面加强幼儿饮食教育

1.建立密切的家园幼儿食育联系的必要性。

幼儿的饮食活动主要在家里,仅有幼儿园在园的饮食教育,没有家庭密切配合,教育效果就没有保证,甚至会使在园的饮食教育非常困难或者失败。从某种特定角度看,实际上家庭对幼儿饮食的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很可能比幼儿园教育的影响更大更深更强化。所以必须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实施幼儿饮食教育。

2.在家园合作实施幼儿饮食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方面处于主导地位。

幼儿园是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有一支专业的教育队伍和膳食技术队伍,有专业的教育软件硬件设施;而家庭一般没有这方面的条件,目前社会条件下,绝大多数家庭的幼儿家长都没有受过这一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3.家园幼儿食育的经常化、长期化。

家园双方应该经常进行有关幼儿食育问题的沟通交流。幼儿家长每天接送幼儿时双方可以交流;现在每周一次的家园联系手册上,幼儿饮食情况应该是必须交流的内容;平时有必要时也可以用电话进行联系;教师进行家庭访问时,也不忘与家长交流幼儿的饮食情况,商量饮食教育的措施。

4.提高家长对幼儿饮食教育和管理的水平。

幼儿园还可以结合幼儿发展阶段、幼儿饮食表现和时令节气的特点,用书面形式向家长宣传食育知识,也可以有计划地举办几次家长学习班或讲座,提高家长进行幼儿饮食教育的自觉性和教育管理水平。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篇4

我认为这句话有一点错误,因为即使你有好习惯,如果你不勤奋,再有很多好习惯也不会成功。我们这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的。有一些好习惯就是导致成功用的因素。有时,一些好习惯能让你离成功更进一步。

如果把成功比作道路的终点,那么好习惯,就是你的推进器。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少花很多时间,也许在这个时间里,可能就会成功。

一位电台播员在她3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早辞退18次,可是每次事后她都放眼高处,确立更大的目标。

她每次都遭到辞退,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大陆的无线电台都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所以没有一家公司雇佣她。

1981年,她遭纽约一家电台辞退,说他跟不上时代,结果失业了一年多。但是她没有放弃。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努力的人,但有些人,他们却不会成功,因为他们不懂得坚持,如过社会每个人都懂得坚持,那也许每个人都会成功。那世界还会呈现在这个样子吗?

在她有生之年得到一个机遇,某电台邀请她去做关于政治的演讲,但她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她考虑了很久,有点想要放弃。她的丈夫告诉她,让她努力尝试一下。她便答应了。

在播放的之前,她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在当天,她那沈博绝丽不能赞一词的文章,加上她那无与伦比的精彩演讲,她获得了成功。

她是谁?莎莉·拉斐尔,一个听众超过800万的人,是她的持之以恒,不放弃,勇于尝试的习惯鞭策这她勇往直前,获得成功。

有个好习惯并不难,但只要把它用到实处,不能只是装样子。如果做到了,那你就离成功更进一步了。

性格决定命运作文 篇5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可谓是有勇有谋,论计谋、军事才能,其实并不比诸葛亮差。但曹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生性多疑。用人疑,用计疑。这说是他多疑,也说明了他的不自信。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与诸葛亮的多次战斗中,因为多疑,因为不自信,而落败。并最终没能成就霸业。

诸葛亮在这一点上就比曹操做的好,华容道用关羽拦截曹操,事先他就想到关羽会手下留情,放曹操一马。但他还是坚持用了关羽。表现了他的果断,也表现他对手下的绝对信任。以后再让部下做事,部下不用考虑自己做不好,或是做不到。因为领导者用自己,首先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让部下在做事时,无顾虑、不拘谨,做事才能马到成功。

就是这样,诸葛亮才博得了“足智多谋”的称号。

再说张海迪。她的事迹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她在高位截瘫人情况下,仍坚强地生活、学习。这也与她的心性有关。正是她的意志和雄心,给了她坚持生活、学习的动力。因为她心里想的是自己并不是个病人,而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康人能做到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到。事实证明她真的做到了,并且比某些健康的人做的还好。

还有人人敬仰的周总理,他在年少时就在课堂上大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志向。并努力去实现。最终做了中国的第一任总理。真的为中华之崛起付出了自己的一身。

性格决定命运作文 篇6

当上帝想成为一个人时,他必须先磨练他。魔鬼想要毁灭一个人,他必须先放纵他。巴尔扎克很好地解释了这句话。巴尔扎克可以说是在一个小阁楼上度过了一生。阁楼只有一箭之遥。夏天很热,冬天很冷。他的生活没有白天,没有夜晚,没有娱乐,他总是在写作。和书商打交道时,他们经常被骗。他一生出版了90多本书,但他一生都很穷。他曾经说过:如果我母亲没有给我耐心的性格,我就不会成功地出版这么多书,而且它被黑书商压榨。

性格决定生活的命运。良好的性格会带来好的命运。如果你懦弱,你怎么会有未来?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说,在我们改变自己的过程中,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克服骄傲。虽然我们尽力隐藏它,克服它,消除它,但是,它仍然是无意识地显露出来的。

富兰克林年轻时非常骄傲,是他父亲对他的溺爱造就了这个人物。从未因富兰克林的过错而责备他。最后,他的一个朋友严厉批评了他,使富兰克林得以改过自新。富兰克林的性格后天形成,最终使富兰克林变得聪明。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篇7

首先说一下“诗仙”李白, 这个“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俊逸才子。

说到李白, 我们很快就会想到“浪漫”二字, 的确, 李白的一生确实称得上浪漫, 生得浪漫, 活得浪漫, 就连死也死得浪漫。据说, 李母梦太白金星入怀而诞下李白, 故表字太白, 所以李白生而不俗, 当然他最终超卓于凡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 李白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起起落落让人匪夷所思的一生, 年轻时仗剑去国云游四海, 继而因另一个浪漫疯子贺之章举荐, 从一介布衣一跃而为天子近臣, 接着过了几年“长安市上酒家眠”“龙巾拭吐, 贵妃把盏”的放旷生活, 在“力士脱靴”之后被逐出京城, 从天上坠落到人间。然而, 这个生性豪放不羁的诗人并没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而是拂袖而去, 云游天下名山大川去了。最后, 据说李白酒醉捉月溺水而死, 很有诗意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细数李白的一生, 家世为西域丝绸之路上的富商, 他衣食无忧, 任侠尚道, 所以不同于中原书生的奉儒守官, 李白豪放张扬、洒脱自信。他大起大落的一生既有全无牵绊的洒脱飘逸, 又有绚极一时的繁华灿烂, 还有志不得伸拣错寒枝的怅惘郁闷, 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豪气干云、自负狂妄、牢骚满腹的诗人形象。正是这样的性格特点, 造就了李白以自我为中心观照人世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找到佐证,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细读这些诗句, 我们不难发现, 李白的诗中都始终在强调一个“我”字, 李白想要是个人精神价值的独立与实现, 而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恰恰与当时唐王朝以王为尊、以贵为尊的封建习气是格格不入的, 这注定了李白的仕途不是一条成功的坦途。

接着, 我们再来看看“诗圣”杜甫, 这个一生都“在路上”的大爱诗人。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阴差阳错, 他矢志不渝地抱着济世安邦的理想却始终都在路上。在我们的印象中, 一提到李白, 我们就会想到洒脱飘逸的年轻才子;一提到杜甫, 我们眼前浮现的往往是一个愁容槁面、潦倒衰弱的老者。李白的一生是潇洒不羁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是悲辛漂泊的一生, 他们的命运决定了他们展示给历史迥然不同的背影。在我们的记忆里, 李白的形象要比杜甫年轻许多, 而事实上杜甫比李白小了整整11 岁。这里面固然有“安史之乱”这个时代节点的原因:李白幸逢唐玄宗开元初年至天宝年间的国力鼎盛、社会富庶、思想开放、文化繁荣, 杜甫经历的却是从天宝到代宗大历年间的兵荒马乱、外族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杜甫生不逢时, 注定了他没有李白的潇洒自适、随性放达, 他必然是忧郁悲苦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 时代造就了一个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杜甫, 饱经患难使他仁慈敦厚、博爱深沉, 面对“国破山河在”, 他“凭轩涕泗流”, 他自己沦落到“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的程度, 还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杜甫就是诗人中的侠客, 即使在自己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候, 也不忘民间疾苦。相比李白以自己为中心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而言, 杜甫要博大深沉得多。同时, 杜甫嫉恶如仇、刚直不阿, 他表现出的自负与清高使得他必然与腐败弄权的朝廷两不相容, 在这一点上他与李白又是相似的。另外, 杜甫生于官宦世家, 奉儒守官在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他执著一念地抱着济世安邦的政治理想,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奔走于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最终他的追求却被安禄山的马蹄践踏得粉碎。在朋友严武的资助下, 在成都浣花溪畔过了几年相对安稳的好日子之后, 杜甫就沦为漂泊无依的流浪者, 最终客死在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下面, 我们来看看“诗佛”王维, 这个唐代历史上半官半隐的诗人。

和李杜二人相似的是, 王维也是少负英才, 他不但具有李杜一样的文学才华, 还兼通书法、绘画、音乐和篆印, 是个全能型的人才, 他是盛唐文化的完美体现者。和李白、杜甫不同的是, 王维生来就与佛教有不浅的因缘,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家庭里, 佛教气氛很浓, 使其终生受之熏陶、影响。根据王维自己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 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 褐衣蔬食, 持戒安禅, 乐住山林, 志求寂静。”可知他有一个笃信佛教的母亲, 三十年如一日, 吃斋奉佛, 王维从小就受到母亲的熏陶。又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弟兄俱奉佛, 居常蔬食, 不茹荤血”, 可见整个家庭对佛的虔诚。王维字“摩诘”, 而“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修行的著名居士, 意译为洁净、没有染污的人, 可见他的名字即是由于其崇佛而取典于佛教维摩诘居士的。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所以, 早年丧父的王维从三十多岁丧妻寡居之后, 加之后来因诗获罪, 政治失意, 他基本上退回到佛教修行上来了。在经受安史之乱的挫折以后, 王维对现实生活的期望可以说是完全破灭了, 更加努力地在佛教教义中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王维的思想更加消极、悲观、颓唐, “退朝后, 焚香独坐, 以禅诵为事。”他看空尘世, 购置宋之问的辋川别墅, 远离喧嚣, 虔诚皈依佛门。只是为生计才来往于官场, 过上了像谢灵运一样的半官半隐的惬意生活。

因此, 了解了王维的经历与性格, 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可以将诗画完美结合在一起;就不难理解在盛唐这样繁华多彩的时代, 他的画却没有太多的浓彩绚丽, 有的只清雅静幽的禅意;就不难在他的诗中找到佛家用的最多的一个“空”字,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秋天万里净, 日暮澄江空”。王维在时事繁杂纷乱时代, 栖心浮屠, 亦官亦隐, 游走于喧闹与静寂之间, 找到心的寄托。在这一点上, 他也许比李白、杜甫幸福。

最后, 我们再来看看盛唐著名诗人中生活经历最为简单的隐逸才子孟浩然。

孟浩然的一生可谓简单, 寥寥几笔就可写尽。据《新唐书·文苑传》记载:“孟浩然, 襄阳人, 以诗自适。年四十游京师, 应进士不第, 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 署为从事, 与之唱和。不达而卒。” 和李、杜、王相比, 孟浩然的一生可以说太过单一, 没有李白的大起大落, 少了杜甫的流离悲辛, 缺少王维的亦官亦隐两全其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襄阳山水间度过, 他是盛唐唯一一位终身不仕的诗人, 并不是他不想入仕, 从他给张九龄的投赠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一句, 明显地能看出他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而入仕的意图, 但他最终没能如愿。按他自己的说法, 是“世俗皆自媚, 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 安仁鬓欲丝”, 是“亦为权势沉”、“朝端乏亲故”。我认为, 是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他的性格都使得他难入仕途。一方面, 孟浩然出生于一个下层的小地主家庭, 40 岁前基本上以闭门耕读为主, 他没李白那样的经济基础和视野, 单纯狭窄的阅历使得他根本看不清官场的门道。另一方面, 他自己过于自守内秀, 不够大气和自信, 也使得他与仕进的机会反社会擦肩而过。

孟浩然绝好的一次仕进机会就是被他自己给白白浪费了。40 岁时, 孟浩然游长安, 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 名动公卿, 一座倾服, 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 适逢玄宗至, 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 据实奏闻, 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 至“不才明主弃”之句, 玄宗不悦, 说:“卿不求仕, 而朕未尝弃卿, 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就这样, 上苍给孟浩然的这次最好机会被他自己的紧张、不自信给埋葬了, 他没有在最佳的时机给出恰当的表现。后来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 为他延誉。但他最终醉酒失约终于无成。

上一篇:参观伊利集团心得下一篇:田家行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