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学计划(精选8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篇1

张贵林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4班,5班的生物教学。这几个班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好,有一定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各项基本要求,但不够积极主动;少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不自觉,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成绩有待提高。

三、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和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两个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这一单元从生物圈的角度简要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类群。编排上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完整性,没有从进化的角度依次介绍各门类的动物的特征,而是以重点动物为例(如鱼、家兔、昆虫和鸟等)来探究动物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上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以及各门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突出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主题思想。这样编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利用一系列图片和探究活动来介绍有关的动物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避免了单纯的叙述枯燥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反感。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单元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以马为例介绍了从种到界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进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并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形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情感。

本学期共有探究活动41个,其突出的特点有:

1、加强了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如“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等探究活动均需要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实验方案等,教材只是作了重点提示,旨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由学生独立完成。

2、探究活动的内容及选材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联系,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制作甜酒”、“分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资料”等活动内容,同时这些探究活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大了技能训练的难度。本学期的“技能训练”内容增加了“综合和概括”、“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等训练项目,同时还进一步地加强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4、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在内容上不仅包含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还增设了微生物培养的方法、模拟实验的方法等。

五、教育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都有与各自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

2、通过分析动物的行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且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基础决定的,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3、通过了解细菌和真菌相似的营养方式,不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从而认识细菌和真菌的特征。

4、通过观察、调查、收集、实验、模拟等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讨论和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提高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动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建立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观点;认识生物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5、通过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并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形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情感。

六、优生、潜能生培养

加强对优生和潜能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对他们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培养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学习生物的方法。

优生辅导措施:

1、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资料,试写一些生物小论文;

2、指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其多方面兴趣和创新精神。

4、多提供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5、课外辅导,培养他们的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能力。

潜能生辅导措施:

1、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每次练习,2、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给他们创造成功机会;

3、鼓励互帮互学,合作学习,优生带潜能生,实行”一帮一活动”;

4、随时关注他们的言行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批评或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

5、进行学法指导。

七、减负提质教学措施

1、严格按规定时间授课,不拖堂,不占课;

2、不乱订乱发课外资料;

3、不补课,以免增强学生的课业负担;

4、精讲精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5、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

6、分层次布置作业,因材施教。

八、学科教研教改计划安排

1、深入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的各种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3、改进教学手段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适当开展一些有关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九、教学进度安排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篇2

一、运用乡土素材, 进行爱我家乡教育

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具有时代性、代表性, 课本的每一个单元、章、节都呈现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痛苦与荣耀, 情节又是一个个不同的乏味的、枯燥的截面, 如何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呢?只有从多反面获取知识, 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述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 结合课文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同学们用记日记的方法向长辈了解车桥镇在抗日战争期间, 具体发生了哪些事情?将同学们收集的材料, 与观看历史纪实纪录片《车桥战役》相结合, 向同学们展示抗日战争中, 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抗日的战场: (1) 、车桥战役发生的时间、经过、战果; (2) 、车桥战役是谁指挥的?纪念碑文是谁题写的?碑文的内容是什么?同学们发言后我及时点评:车桥战役描绘了老百姓在日本侵略者蹂躏下的地狱般生活, 展现了新四军指战员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是一部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激励我们不忘国耻、为祖国的强大和民族尊严而努力学习。这样自然而然就将历史教学与乡土文化融合在一起, 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家乡。

二、选取典型人物、事件, 进行价值观教育

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单调、枯燥, 就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 对战争的思考就会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深度认识。针对不足之处, 教师设置好重点教学内容尤为重要。授课时教师把准机会, 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例如:讲授《鸦片战争》课前, 设置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思考英国侵略者为什么非要将鸦片运到中国而不到其它国家销售?英国侵略者是为了赚钱, 还是毒害中国人?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本,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反对侵略、反对毒品的教育的目的, 让同学们铭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巧设教学情境, 进行人生观教育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全获取更多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打破陈旧的教学方法, 巧妙设置教学情境氛围, 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 真正达到教师、学生、课堂高度融合、一致。例如:在讲授《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时, 通过多媒体技术, 和学生共同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像黄蜂一样飞过, 密集的炸弹下, 地面一片火海和残垣断壁;重机枪疯狂的扫向人群;刺刀在孕妇的腹部乱扎;侵略者挥舞军刀砍下一个个无辜的头颅……学生中露出悲伤、愤怒, 传出哭泣声。我关掉视频愤怒的说:“同学们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请同学们观看后, 谈谈自己的看法。”本节课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谈学习前辈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有的谈勿忘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要发愤读书;有的过激排斥日货等等。最后学生共同认识到:我们要牢记战争历史, 认识战争危害, 面向未来, 努力学习, 建设祖国, 珍爱和平。我总结到:我们国家以法律的形式,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不仅仅是对逝者的缅怀, 对生者的警示, 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忘惨痛历史, 铭记深刻教训, 彰显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 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维护人类和平与正义的决心, 不断推进人类和平事业向前发展。

四、以史为鉴,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完美的将情感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达到最终教学目的, 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1. 钻研教材、尊重历史

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 挖掘课本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 尊重史实真相, 切忌参杂个人的感情因素而影响学生。例如:《鸦片战争》一课我用沉痛的语调导入新课“同学们,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也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流淌着多少华夏儿女不屈不挠抗争的血泪, 记载着多少侵略者疯狂侵略的残酷史实。让我们回到历史的1894年, 共同体会那段给中华民族带来苦难的悲壮历史。”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跟着我的情感进入到教材中。课堂上让学生用图表法列举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从不合理条款中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同时教育学生反对侵略、反对毒品,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打破时空局限,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抓住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的契合点, 让学生穿越时空, 融入历史。例如:讲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 运用对比教学法, 从侵略者的暴行中, 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国家强大, 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篇3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生物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篇4

侯田中学——孟正鑫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 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 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148、149两个班的生物教学,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不很高,上学年生物的平均成绩较低,虽然高分还可以,但由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来了。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五、教学任务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关的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试教二年的经验和体会,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校的评价体系。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 第十四章 第三周——第四周 第十五章 第五周——第七周 第十六章

第八周——第九周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周——第十一周 第十七章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第十八章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九章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二十章

第十六周至期末考试

期末复习

六、教学要求

1. 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 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 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6.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组织好生物小组活动,能够对生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七、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篇5

实验教学是整个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写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6、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

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三、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照《新课标》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验课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归纳知识,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只是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五、将法制教育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白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物,节约 用水、电、药品,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3、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知道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要保护环境保护小动物。

六、实验效果检查和成绩评定

1、在实验过程中就对学生实验进行检查,并在实验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等级评定。

七、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计划进度安排

2014.9.1---2014.9.10

第三周 观察蚯蚓

2014.11.24---2014.11.30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篇6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二、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初步学会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篇7

2015年10月在苏州市某区发生了一起酒驾致人死亡案例, 恰逢学习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三思而后行》, 笔者就以此为素材, 开展了主题式案例教学。笔者把整个事件划分为三个时间段, 并设置相应的问题, 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教材知识, 同时提高自身的法治观念、道德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行动前选择

1. 案例回放。

2015年10月, 本市某区有三位男青年 (驾驶员甲、同伴乙、丙) 找朋友丁 (车主) 借了一辆车去某农庄吃饭, 期间喝了大量啤酒;饭后, 他们准备继续开车去某家KTV唱歌。

2. 问题设置。

(1) 他们的选择对吗?为什么?

(2) 你觉得酒驾会有何危害?

(3) 如果重新选择该怎么做?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 一方面使学生预测并了解到酒驾的危害, 有利于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懂得平时行为前一定要冷静思考, 深刻地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行动前要对自己的选择作出充分的预测”的道理。同时初步掌握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办法:如招呼代驾、招呼亲戚朋友来接送等,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

二、行动中及时调控

1. 案例回放。

于是, 三人驾车经江城大道去往某KTV, 途中, 一边打开汽车音响, 放大音量, 一边极速飙车 (死者手机图片显示最高时速达200KM) 。

2. 问题设置。

(1) 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 你觉得飙车有何危害?

(3) 他们 (驾驶员、同伴) 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懂得了飙车、使用音响音量过大等的危害, 同时也纠正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 如:酒后正常行驶但不飙车就不要紧;或者少量饮酒开车不要紧等;同伴不劝阻驾驶员酒驾不违法, 等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对自己行为负责, 一定要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的道理。

三、行为后自省、承担应负的责任

1. 案例回放。

最后, 因车速过快, 与一辆正常行驶中的卡车发生追尾, 导致两名同伴当场死亡 (没系安全带) , 驾驶员受伤。

2. 问题设置。

(1) 事故中卡车司机要承担责任吗?

(2) 驾驶员甲要承担哪些责任?

(3) 有人说车主丁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你认为对吗?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酒驾、飙车等不良驾驶现行为的危害性的认识, 使学生理解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的道理, 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四、课堂小结

1. 课堂回顾。

2. 设置问题:假如一切可以重来, 请你为此次事件中的相关人物重新作一次选择。

通过此问题的设置, 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确本框的主题:三思而后行。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 选用了本地区的真实案例, 而且知晓度较高, 笔者发现,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普遍集中, 气氛热烈, 兴趣深厚, 几名平时比较厌学的学生也主动参与到讨论和探究中去,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了这样一次探究, 相信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采用这一教学方式, 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也有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大家分享。笔者认为, 主题式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做好案例编制和问题设置两个方面。

一、案例编制

首先要保证案例的完整性。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 师生共同循着故事的发展层层剖析, 最终才能得出理性和正确的结论, 而断章取义或者留有悬念的案例, 其结论也只能是残缺的, 甚至是错误的。

其次是案例的选编要有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材, 也就是与教材观点相契合;二是针对学生, 也就是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这一特性, 案例的选编一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如:大家普遍熟悉的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时事新闻及一些影响较大的经典案例等。它们必须是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去探究并得到答案的。

最后是案例的选编要有真实性。事实胜于雄辩, 真实的案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所以教师在选编案例时一定要保证案例来源和内容的真实性,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 在教学实践中, 如果每一框都要找到一个与教材观点相契合的单一案例是困难的, 所以教师也可以在保证事实真实的情况下, 通过塑造人物的方式把真实的事件串联起来, 并精心编写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案, 这也是符合案例真实性的要求的。

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的呈现。呈现的篇幅要精简, 关键词要精当。如在本框中笔者所呈现的三段材料, 内容简单明了, 而且在第一段材料用了“大量”一词, 为下文的酒驾埋下伏笔;在第三段材料中用了“正常”一词, 免得学生在讨论、探究时出现方向性错误。

二、问题设置

首先, 问题的设置要为教材观点服务。所以笔者在设计每个环节的第一问时都紧紧围绕观点展开, 在课堂小结部分, 也是通过回顾的方式突出本框主题。

其次是问题的设置要为课程服务 (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的核心。因此,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 (尤其是七、八年级) 应有别于其他的文化课, 更不能被中考要求所束缚。所以笔者在每个环节设置的第二、第三问包括课堂小结部分, 表面上与教材没什么联系, 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交通安全方面的意识。

第三, 问题设置要为学生发展服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 在开展主题式案例教学中, 问题的设置还要有深刻性, 要引起学生的真实思考。如在第三部分的第三个问题, 关于车主丁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 从“要”和“不要”两个角度, 引起了学生激烈的争论。最后, 笔者引导学生不仅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看问题, 也要学会用客观的、全面的观点去看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指导(二) 篇8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知识结构】

【典例分析】

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编写了《红军长征》剧本,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B.遵义会议,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

D.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点拨:此题通过设置情境,综合考查了长征的过程。学生只要牢固掌握关于长征的基础知识,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井冈山会师后建立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所以D项是与史实不符的一项。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这样一件文物(如右图),它是一把手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这把枪陈列在此,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C.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

D.秋收起义

4.决定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特殊国情B.国民党的反共政策

C.毛泽东思想的指导D.苏俄的革命经验

5.井冈山成为人们“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地方 ②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地方 ③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地方 ④长征开始的地方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6.在一次历史课上王老师说:“我爷爷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王老师的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新四军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7.毛泽东《长征》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红军所渡河流,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湘江 ②乌江 ③赤水河 ④金沙江 ⑤大渡河

A.②①④⑤③B.①⑤④③②

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②①

8.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主要旅游点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遵义会议会址),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贵州省的“这栋房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

A.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B.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在这里党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9.“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所反映的事件发生时,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状况是()

A.已经恢复了正确的领导,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B.已经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还在“左”的错误路线上徘徊

D.正同国民党进行主力大决战

二、非选择题

10.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为完成这个任务,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不断的斗争与探索。请看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三、图四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A 5.C 6.B 7.C 8.D 9.A

二、10.(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2)五四运动。反帝爱国运动或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2007年4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了16家日本新闻媒体驻京记者的联合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温家宝: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这种交往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就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面向未来,就是要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材料二:2008年5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从前首相安倍晋三访华的“破冰之旅”到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的“融冰之旅”,再到福田首相访华的“迎春之旅”,胡锦涛主席访日的“暖春之旅”,两国关系逐渐走上了正常轨道。

材料三: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右图)。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请回答:

(1)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温总理所说的“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和“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

(2)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3)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为中日学生友好交流提一个活动建议。

点拨:这是一道将时政热点和历史知识紧密结合的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为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同时本题又将中日两国从古到今的关系纵向联系,对中日关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题目的最后一问体现了期待中日关系向友好和平方向发展的导向。

参考答案:(1)中日友好交往史实:日本派遣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中日之间50年不幸的史实: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等。(2)“结冰”的主要原因: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如何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3)如组织团队参观学习、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这首歌谣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遭受日本侵略期间所经历的痛苦,其中的“十四年”是指()

A.日本昭和十四年B.民国十四年

C.1931年到1945年D.1937年到1951年

2.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A.“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B.“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索活动中找到一张旧报纸(见下图),他们对该报纸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这张报纸报道的事件发生在1936年的西安

B.这张报纸报道的事件涉及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周恩来等人

C.这张报纸报道的事件和平解决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通过这张报纸的报道可以看出该报纸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行为是支持的

4.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

5.抗战期间,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忻口战役

6.李红同学在参观下列城市的著名景点时,发出了一些感叹,其中不合适的是()

A.图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B.图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C.图三:让我们继承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的精神

D.图四: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发生在()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爆发后D.黄埔军校建立后

8.某媒体组织的“红色之旅”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的平型关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这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改革开放

9.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10.在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载

C.侵华日军老兵的反省材料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11.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作出了巨大牺牲的前提下,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选项不属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是()

A.中国共产党发动和坚持的敌后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国际盟友的支持

D.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一写出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和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

(2)结合材料二写出抗日战争中两例著名战役及抗战胜利的标志。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14.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观察图片后回答:

(1)这是哪一次会议?

(2)小明同学在看了该图片后,为图片写了如下注解:在全国抗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修改党章》的政治报告,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将面临两种前途的选择。以上表述有什么问题吗?

(3)此次会议最为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D 5.C 6.C 7.C 8.C 9.A 10.D 11.B 12.D

二、13.(1)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邓世昌,左宝贵。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义和团。(2)战役:平型关大捷(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抗战胜利的标志: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3)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上一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进展情况下一篇:无烟创建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