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学反思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学反思 篇1

高二年级的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阅读能力、学习方法和技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懂得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必修1和必修2,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学生不能静下来梳理和记忆相关知识,知识不系统,记忆短缺。

专业语言概括能力很欠缺。又由于一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虽然教师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尽量让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以便于学生领会,但在思考用连线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知道细胞内液跟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本节课用常见现象引入相关知识点,边讲边练、边总结。强调核心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系统,区别相关概念。

由于注重知识的基础性、课堂的练习性,课堂延伸不多。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学反思 篇2

人体细胞生活在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中。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还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

1.组织液、血浆 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1血浆和组织 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 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 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 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2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 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 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3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 淋巴液在 左右锁骨 下静脉处 流入血浆。

2.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3.造成组织水肿的可能原因。

1花粉等导致过敏反应时, 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 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减少, 组织间隙蛋白质增多, 组织间隙水滞留引起水肿;2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 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受血浆白蛋白含量影响较大, 任何使血浆白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液回流力量减弱, 组织内液体增加引起水肿;3在某些病理条件下, 淋巴管道堵塞, 淋巴回流受阻, 引起淋巴性水肿;4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的液体交换失衡。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慢性肾小球肾炎 (大量肾单位被破坏, 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等均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引起水滞留而水肿。

【例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 关系图,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 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解析】选D。据图分析, 乙表示组织液, 甲表示血浆, 丙表示淋巴, 丁表示细胞内液, 当2、6受阻时, 会引起组织水肿。当丁表示红细胞时, 其O2浓度比甲中的高。

【例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解析】选A。血浆蛋白 和血红蛋 白的合成、丙酮酸氧化分解都在细胞内发生。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在消化道进行。抗体与相 应的抗原 发生特异 性结合发 生在血浆中。

考点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质微粒的数量越多, 渗透压越高;反之, 越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pH在7.35~7.45之间变动。血浆酸碱度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 因为血浆中存在具有缓冲作用的缓冲对, 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例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均受下丘脑控制

B.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血浆的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不变, 与它含有缓冲物质有关

D.环境温度 的变化会 影响人体 内酶的活性

【解析】选A。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变动, 而不是稳定不变。在一定范围内, 人体能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 酶的活性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例4】剧烈运动使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加, 但血浆pH值变化很小, 此时最直接起到稳定pH值作用的是 ()

A.血液中激素的调节作用

B.泌尿系统对酸性物质的及时排泄作用

C.呼吸系统参与了血浆pH值的调节

D.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挥了作用

【解析】选D。血液中的激素与血浆pH值的稳定与否没有直接关系。泌尿系统对酸性物质的及时排泄作用、呼吸系统参与血浆pH值的调节等对稳定pH值的作用较弱。血液中的缓冲对直接起到稳定pH值的作用。

考点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物质, 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直接参与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器官有三个:肺、肾脏和皮肤。

4.内环境是联系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桥梁。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例5】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3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4为养料和氧气

D.6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C。3通过泌尿 系统和皮 肤完成;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体内细胞不能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例6】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1) 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 , 其中A代表 , B代表______ , C代表_______。A、B、C中蛋白质 含量最高 的是______。

(2) 葡萄糖经过D被吸收进入机体的方式是________ , 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组织细胞至少要穿过_______层生物膜。

(3) 由此可以看出, 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才能与外界 环境间接 地进行物 质交换,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

(4) 日常生活中, 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 , 但机体会通过分泌激素, 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使尿量______ , 从而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1) 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内环境, 其中A代表血浆, B代表组织液, C代表淋巴。A、B、C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 (2) 葡萄糖经过D被吸收进入机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葡萄糖由小肠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穿过7层生物膜, 即小肠上皮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 (3) 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4) 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 但机体会通过分泌抗利尿激素, 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使尿量减少, 从而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1)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A (血浆) (2) 主动运输7 (3) 内环境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 升高抗 利尿减少

考点四: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稳态的重要意义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络是机体 维持稳态 的主要调 节机制。

1神经调节:是调节的主要方式, 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

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氢离子等在体液传送下对机体的调节。

3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体微生物的入侵。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2体温与血浆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 细胞代谢正常;3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例7】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请据图分析回答。

(1) 若3为神经递质, 则它的受体一般位于______, 它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从而使该神经元产生________。

(2) 若5代表抗体, 则5是由_______细胞产生的。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 这种抗体可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 导致患者肌肉萎缩, 说话和吞咽困难, 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 这种疾病属于_______免疫病。

(3) 若8表示甲状腺激素, 紧张刺激可引起下丘脑分泌_______ , 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 , 进而促进8的分泌, 而8含量的增加又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 的分泌活 动, 这种调节 方式称为_________。

(4) 当血糖升高时, 一方面可以直 接刺激________,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 (填图中数字序号) 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解析】 (1) 若3为神经递质, 则它的受体一般位于突触后膜上, 递质有兴奋型的还有抑制型的, 它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从而使该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自己的抗体攻击自己的受体, 自身的免疫系 统攻击自 身属于自 身免疫病。 (3)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引起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以后, 会抑制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负) 反馈调节。 (4) 血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进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答案】 (1) 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2) 浆细胞自身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负) 反馈调节 (4) 胰岛B细胞24

跟踪训练

1.右图是人 体局部内环境的 示意图。以 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3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

C.人发生过 敏反应, 1结构的通 透性会升高

D.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 会引起丙液减少

2.下列物质中, 都可在血浆中检测到的是 ()

A.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B.氨基酸、淀粉、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3.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

B.剧烈运动后, 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

C.人喝醋后, 血浆中的pH维持在7.35~7.45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与肌肉注射相比, 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下图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1血浆2组织液3淋巴

A.1231B.2132

C.3123D.2311

5.抽取血液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 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 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 与蛋白质无关

C.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 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

D.若血浆中检验出HIV抗体, 说明该患者曾被H5N1病毒感染

6.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适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 血浆酸碱度变化随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7.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当血液的pH稳定时, 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 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8.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属于血浆, 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3属于组织液, 2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3增多

C.4属于细胞内液, 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 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12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1进入血液和淋巴

C.2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 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在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人体内环境 稳态的实 现需要消 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

D.神经—体液—免疫调 节网络是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1.右图表示 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 ()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完全反应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 乳酸钠和碳酸

1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胰岛素、胰蛋白酶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 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通过神经—体 液调节机制实现的

D.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 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13.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3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1中渗透压过高时, 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

C.正常情况下, 1~3的成分保持不变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 13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14.下图为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示意图,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 胃肠道的水分通过1_______方式进入内环境。

(2)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2_____的形式进入胃肠道内。

(3)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3_______作用成为_______的主要成分, 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4_______作用进入内环境。

(4)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5皮肤的_______结构排出体外。

(5) 若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 细胞内液的水分_______。

15.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其中毛细血管 管壁细胞 生活的具 体内环境 是________ (填标号) 。

(2)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 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 2与3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3) 正常人2内的pH通常维持 在_______之间, 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物质。

(4) 内环境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和________。

(5)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 血浆中蛋白质降低, 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会增多[] ________, 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 ([]内填标号, 下同)

(6)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______ ,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7) 若图示是肝病组织细胞的内环境, 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是, 需取土中的[]液体解析化验, 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 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

(8) 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 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D2.D3.D4.B5.C6.D7.A8.D9.B10.B11.D12.D13.B

14. (1) 自由扩散

(2) 消化液

(3) 滤过原尿重吸收

(4) 汗腺

(5) 外渗

15. (1) 23

(2) 2中含大分子蛋白质, 3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3) 7.35~7.45缓冲

(4) 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

(5) [3]组织液水肿

(6) [5]红细胞基因突变

(7) [2]增大

(8) 小氧气不足, 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乳酸, 同时CO2排出不畅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学反思 篇3

免疫调节这一节中的特异性免疫是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还是收获还是颇多的。

首先我感到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快捷、容量大,使复习内容能及时、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并且通过课件中动画及不同颜色字体的设计来突出相关重点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动态展示,分析HIV侵染人体过程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并完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图,使学生对特异性免疫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再配合习题的分析,练习强化,基本上突出并突破了重难点知识。

但是,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整节课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由于课堂内容过于丰富,留给学生思考和训练的时间就比较紧凑。教学速度太快,使学生回忆、思考的时间不足,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肯定不足。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应进行删减,只学习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系统的组成可以放到下一节课来学习。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把握不准,多采用了集体回答的形式来检查反馈知识,使学生的过手练习不足。如果能单独让学生回答问题,而且能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有关问题,就能更好地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上一篇:哲理的早安正能量的个性签名下一篇:稽查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