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事迹(共8篇)
为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真正深入人心,身为责任校长,我首先起表率作用,凡事都要亲自抓,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十五”科研规划的执行工作中,我作为课题组组长,全权负责实验课题的全面运作工作。我校立项的“十五”科研课题是省级重点课题——《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对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我都亲自过问,亲自安排。为使实验工作落到实处,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我在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学校的课题相对于教师来说还比较大,为此,我让实验教师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对学校的总课题进行分解,本着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的原则,自拟子课题进行实验研究,这样,范围缩小了,教师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大大地增进了实验进程。从实践中得知,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几位实验教师自己的事,而应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为此,我让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围绕学校的总课题,自拟专题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人人有专题,全员都参与的科研氛围,有利地推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运行。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也避免工作上少走弯路,我把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与校本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新课改的贯彻与实施,结合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又确立了《现代教育方式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并亲自搜集编写了两册校本培训教材,让教师尽快地转换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了随时随地检验教师的科研情况,我按照“十项教学管理要求”,经常深入到教研组开展专题业务研讨,参加集体备课;定期召开大型研讨会,组织教师进行集中业务学习,同时,要求教师每月要拿出一篇比较有价值的教学感悟或论文类的经验材料,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在我亲自协调和指导下,我校教师的论文已有两篇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另有近十篇科研论文获奖、编辑成书或交流。学校课题的实验研究贵在坚持,重在跟踪、指导,成在总结、推广。为使科研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为使实验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地应用并服务于一线教学,一年多来,我校开展了“五个一”和“教师讲坛”等一系列活动,让所有的教师都紧紧围绕自己的科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去进行教学设计、出课、撰写论文、开展论坛。这既是对教师科研成果的检验,同时也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教师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推广。我校实验教师撰写的论文《激励参与,主体探索教学模式构建》获地区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另外一名实验教师参加市级教科研学术现场会,并承担公开课,所出的课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我还加强教科研档案的案管理工作,目前,各类基础性和过程性材料已归档110余卷,为日后工作及结题验收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我始终能够抓住重点,抓实环节,积累小的经验,汇集大的成果,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干的有声有色,自身的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将继续发扬成绩,摒弃不足,务实求真,推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重灾区的校舍损坏严重, 部分教室垮塌, 没塌的大多被震成了危房, 那么多孩子无法上课, 连教科书都难以找全。
任劳任怨的局长
地震发生后, 正在兰州出差的文县教育局局长李寿禄于13日连夜赶回文县。一路上, 他不断跟县教育局联系, 可通讯中断, 没有任何消息。赶到临江乡时, 已是傍晚时分, 李局长打着手电筒沿路察看了临江、尖山、桥头等学校, 看着裂缝的墙体, 满地的瓦砾, 李局长心情越发沉重, 他非常担心那些离震中更近的学校, 那里的师生是否平安呢?
地震使文县教育局办公大楼东侧倒塌, 李寿禄局长14日一早在大院里听完灾情汇报后, 果断安排好各科室抗震救灾工作, 没有片刻歇息, 他又踏上了前往各受灾学校的路途。一路上路况不明、余震频发, 沿途随处都是坍塌的房屋, 公路上塌陷的路基, 傍山国道上, 随时都会有石头滚落下来, 李局长顾不得考虑这些, 他只想更快地赶往受灾学校, 一刻都不能耽搁。
文县碧口小学、肖家小学、中庙小学、范坝小学、刘家坪学校、丹堡初中、贾昌小学、文县三中、石鸡坝小学、梨坪小学……从14日到18日, 李局长先后跑遍了县属各中小学, 由于道路多处受阻, 有些路段, 他只能乘船或骑摩托车甚至步行前往。看到一处处刚刚捐资建设还未使用多长时间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损毁, 眼泪一次次涌出李局长的眼眶。
文县梨坪小学教学楼损毁严重, 三台远程教育电视机被全部损毁, 李局长痛心地感慨:“这里原来教学环境多艰苦啊!我记得第一次来时, 看到105名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 3个人用一张课桌。好不容易筹集了资金, 利用改善偏远乡镇的硬件教学设施的机会, 修建了这座教学楼, 可……”他一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震后的日子, 李寿禄局长一直奔波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他察看了全县中心学校46所, 村学34所, 陪同省市领导视察抗震工作;抢险救灾时, 他奋不顾身冲进危楼抢运办公用品和电化教学设备, 日日夜夜, 任劳任怨, 让全县的中小学生在很短时间里恢复上课!而谈到这一切时, 李局长只说了一句话:“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提着脑袋也要干工作!”
灾情发生后, 武都区教育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组成灾情调查组、统计组、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8个小组, 灾情调查组的10路人马奔赴36个乡镇的500多所学校全面调查学校受灾情况。
由于武都区教育局的办公楼在这次地震中严重受损, 成为危房, 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局职工抢出楼内电脑、打印机等部分办公设施后, 在滨江中学搭起简易帐篷, 没日没夜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5月17日, 一场暴雨使陇南境内多处发生泥石流, 多处路段因山体滑坡被再次堵塞。当晚10时许, 李红军局长带领工作组的同志依然奔波在从三仓前往洛塘的海拔2600多米的高山地带。一边是山崖, 一边是几百米深的陡坡峡谷, 当车辆在泥泞中几乎滑出路基的那一刻, 一车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李局长谈及此番经历时说:“提着脑袋也要干工作!”
必须克服一切困难, 明天一定要开课
5月14日, 康县李山小学校长张长军从兰州赶了回来, 他没有顾上到家里看一看, 便骑着摩托车连夜赶到了学校。到学校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了, 他从村民家里借来手电筒, 查看学校灾情, 随后立即和村干部取得联系, 商议灾后排危工作。11点10分, 他向学区王校长请示排危工作的具体方案, 决定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围墙和即将倒塌的7间教室, 在安全地带搭建救灾帐篷。
5月15日早上6点, 张长军和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 开始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围墙和即将倒塌的7间教室。围墙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拆除了, 然而教室却没人敢去拆, 谁也不愿意上到快要倒塌的屋顶上。张长军第一个爬上屋顶, 查看情况后, 决定将房顶的瓦片从房顶推下去, 以免发生意外, 并组织学校教师和村民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 尽快地拆除房屋。仅仅7间房屋, 李山小学的全体教师和村民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7点, 用了两天多的时间。然而对于李山小学的老师来说困难才刚刚开始, 他们白天和村民一块儿干活, 晚上还要看守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校产, 连吃饭都顾不上。
5月18日, 学区通知星期一必须复课, 此时学校一片狼藉, 供学生上课的帐篷还没有搭建好, 老师们都劝说张长军等第二天帐篷搭好了再上课, 张长军告诉各位老师:“复课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 明天一定要开课。”说归说, 帐篷不是靠一两个人来搭建的, 叫村民嘛, 一时也叫不来, 天都快黑了。张长军决定由老师自己搭建帐篷, 他一面让老师动手, 一面叫来了过路的年轻人, 帐篷很快搭建好了。5月19日, 学校按照学区要求按时复课了。
卓尼县教育局在震后的72小时
地震发生15分钟后, 应急预案立刻启动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卓尼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和往常一样刚进办公室准备上班, 突如其来的地震袭来, 山摇地动。
“我们感到地震很强烈, 都跑出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
当时, 谁都不知道震中在哪里, 惊魂未定的工作人员立刻想到了学校。学校是人员最集中的地方, 教育局领导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几分钟后, 卓尼县教育局立即召开会议, 启动应急预案, 成立救灾小分队。首先电话联系每一所学校, 了解每一所学校的受灾情况, 核实人员伤亡、校舍倒塌数据。通知各学校, 让安全隐患突出、房屋受损严重的学校师生, 迅速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
每打完一个学校的电话, 得知没有师生伤亡的消息, 就松一口气, 直到把全县147所学校全部联系完, 工作人员提悬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与此同时, 教育局要求受灾比较严重的学校, 学生全部搬出教室, 在操场上课。要求老师给学生宣传防震的知识, 对所有学生进行了防震演练, 进行心理疏导, 不能因为防震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注意防范次生灾害。
24小时后“拉网式”排查学校危房
当时, 余震不断, 要做到心中有数, 必须排查所有学校的危房。根据应急预案, 由副局长刘锋带领有关科室负责人, 分成若干小组, 到全县147所学校对危房做拉网式实地排查。
卓尼县境内山大沟深, 道路崎岖, 加之学校分布零散, 有些学校至今不通公路, 个别即使通公路的学校也因道路损毁, 成为“孤岛”。
康多学区岔巴小学位于康多乡西北面, 离县城128公里, 由于地处偏僻, 从乡上到学校是当地人戏称为“一档公路” (摩托车也只能挂在一档缓慢行走) 的林间小道, 汽车无法行走, 小分队的工作人员就骑摩托车在山林间穿行。救灾小分队的工作人员时而跨过山涧, 时而翻山越岭, 时而穿越林间。在当地牧人的指引下, 经过数小时地跋涉, 终于在震后72小时里到达了离县城最远的康多学区岔巴小学。
“一些村学的校舍都是旧建筑, 有的破旧不堪, 而且有些学校在半山坡上, 山体松软, 随时都可能出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如不及时排查, 制定相关措施, 发生次生灾害的危险性很大。”小分队带队领导李德全说。
经过排查, 掌握了详实的材料, 教育局把维护社会稳定和防震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确保师生安全。“我们要求值班人员保证24小时值班, 每位职工和各学区 (校) 校长必须24小时开机, 做好灾情信息报送工作。防止谣传、误传而引发恐慌情绪, 切实维护好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局长吉西在记者采访时说。
在教育局和学校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 全县无一名师生伤亡。
舍“小家”顾“大家”的好校长
地震发生时, 西和县黄江小学校长郭再辉正在兰州接受中英项目第四期培训, 想到处在D级危房中的学校师生们, 郭校长心急如焚。他不停地打电话跟学校联系, 可通讯全部瘫痪, 尽管一遍一遍拨打学校电话, 但音信全无。他和学区王校长只能焦急地等候在宾馆。终于, 震后一小时左右, 学校老师蔺芳发来信息:“地震特别厉害, 学校破坏严重, 师生安全无恙。”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
14日培训一结束, 郭校长立刻动身返回西和县, 下午四点左右到达县城。没有片刻休息, 郭校长便和会计石雄生一起赶赴距县城30多公里的学校。到学校一看, 比他想象到的还要严重, 部分教室及教师宿舍严重坍塌, 围墙也全部倒塌, 他几乎不敢相信这次无情的天灾会给学校造成如此严重的毁坏。
学区王校长在实地查看了黄江小学的受灾情况后, 立即向该校调拨帐篷两顶。郭再辉校长和几位老师到当天晚上12点, 才将两顶帐篷搭好。直至此刻, 他才感觉到浑身疲软无力, 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整天还没吃饭, 这时他才想起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儿。所幸的是家里房子虽有破损但一切还好。
学校需要24小时值班, 想到在地震发生后已轮流坚守了两天两夜的同事们, 郭再辉怎么也不忍心让他们再劳累了, 硬是坚持自己一个人留下值守。15日, 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 学区开始灾后排危工作。黄江小学是何坝学区范围内受灾最严重的学校之一, 排危工作困难大、战线长, 接到上级命令后, 郭再辉校长立即召开学校排危工作会议, 安排近期排危工作。郭校长领着全校老师, 拆除坍塌教室, 推倒倾斜围墙, 抢救被埋压设施, 这样超负荷的劳动每天都在十多个小时, 大家手上都打起了血泡, 但谁也没有怨言, 一干就是6天。6天之中, 郭校长只回过一趟家, 待了短短半个小时。妻子心疼地埋怨他:都把学校当成家了, 连命都不要了。他笑着说:“此刻学校比家更重要, 孩子们正等着上学呢!”
据不完全统计, 郭校长他们在这几天共排除危墙110米, 排除坍塌教室13间, 抢救、转移学校设施750余件, 搭建帐篷8顶, 简易教室2个。
豆坪小学的守望
“学校塌了, 老师们没有走, 大家都在等。”大地震发生后, 康县豆坪小学校长张金强和他的9名同事日夜守候在学校的废墟上, “盼着学校能早日重建, 娃娃们读书的事不能耽误啊!”
张金强的家在距离学校5里多的一个山村, 每天晚上10时以后他都要步行回家。“深夜回家一是学校的帐篷太小睡不下, 二是也想回家看看。”地震中, 豆坪小学10名老师的家大部分成了废墟。但顽强的他们一直坚守在学校的废墟上, 耐心守望, 和村民一起清理废墟, 搬出能用的课桌和办公用品, 准备复课。
豆坪小学地处村子边缘的一个山丘上, 学校背后的山坳里, 是成片倒塌的村民房屋。学校院子中央的一顶帐篷旁边, 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悬挂, 迎风招展。
通知强调,要把向张伟同志学习的活动与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抓好学习教育,核心是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与学习张伟同志的先进事迹结合起来,以先辈和模范人物为镜,学习先进典型,学习身边榜样,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查准找实“四风”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模范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
通知要求,要把向张伟同志学习的活动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紧密结合。张伟同志是教育系统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典范,是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展板橱窗、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通过组织学习会、讨论会、座谈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宣传好、学习好、弘扬好张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张伟同志看齐,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责任意识,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贡献力量。
——武汉公交集团578路驾驶员王静先进事迹
滴水穿石 涓流成海——武汉公交集团578路驾驶员王静先进事迹材料 王静是武汉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公司578路驾驶员,开车19年来,安全行车..滴水穿石 涓流成海——武汉公交集团578路驾驶员王静先进事迹材料
王静是武汉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公司578路驾驶员,开车19年来,安全行车50余万公里,节油4万余升,发动机大修间隔里程达40万公里无大修。
2005年7月以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先后对王静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王静效应”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8月3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王静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了“人好,事迹好,文章好”的重要批示。
王静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标兵、全国十大“节油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知识型职工优秀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省五四青年奖章、省技术能手、荆楚十大新闻人物、武汉市十大新闻人物、武汉市十大创新人物、武汉市劳模、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武汉市十大(行业)杰出劳模等40余项殊荣。
把车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王静是1986年参加工作,1989年走上驾驶员岗位。
作为一名驾驶员,王静同志爱车、懂车、维护车,刻苦钻研技术,不断求精创新,使车辆管理和使用始终保持最佳状态。王静常说“我很喜欢开车,不管有什么烦心事,只要一坐进驾驶室就全忘了”。喜欢开车的王静有一句被同事们称为“经典”的比喻——不要把车单纯地当成生产工具,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它、呵护它。
王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从手握方向盘开始,业余时间她经常逛书店,找资料,买来整套专业书籍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王静平时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小笔记本,行驶途中出现故障,她悉心记下。下班后,王静也不急着回家,而是留在站上,向技工师傅学习养车、护车和修车技术,并经常在师傅们地指导下学着自己动手调试修理车辆,定期对车辆进行养护。在公交五公司优秀成果展示台上,有一部超期服役发动机。它是王静曾驾驶的543号车的发动机,大修间隔行驶里程达40万公里以上,比部颁标准超过了两倍多。去年8月,在武汉市第十四届职业技能大赛公交驾驶员竞赛中,王静获得第三名,也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女性。
宁愿一身长汗换取一滴油
王静并不满足于只是开好车。她想:燃油消耗是公交的第一大成本,特别是当前燃油资源紧缺,企业经营成本逐年增高,作为一名驾驶员更要从节约每一升油做起,为企业、为社会多一点贡献。于是,王静又开始从节约能源入手,潜心钻研节油技术。
虽然每天下班很累,但她每天下班后,不是先回家,而是跟着19路的一名有经验的站勤技工何援朝学节油技术,王静一有空就拉着何师傅一起研究节油方法。为试验化油器“喉管”的直径多大能更节油,王静拉着何师傅一起反复做了上百次地试验。学着何师傅把化油器的主量孔用一个铜丝穿起来,控制化油器出油量,这样虽然节油了,然而车子跑起来很费劲。但是她觉得,自己多费点劲不要紧,多流点汗也不要紧,绝不能让车子多烧一滴油。就这样,她手臂练粗了许多,有人笑她像个男同志的手臂,人秀气,手不秀气。”随着王静开车油耗的直线下降,王静成了19路小有名气的“节油王”。
1998年,王静由19路调到578路,线路上有一台车,月亏油300多升的车辆,无人愿开。队长征求王静的意见:“你来试试?”王静说:“没问题。”两个月后,这台线路的头号“亏油车”变成了月节油350余升的“节油车”。
带领同行走节约的路子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静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全线路的车辆都能节油。随着王静节油技术的日渐成熟,王静用她特有的女性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着线路的同事们。
578路有一名叫王艳的驾驶员,亲切地称呼王静为王姐,不仅是因她比王静小,更重要的是她俩有一段特殊的师徒姐妹情缘。
前年,王艳从14路调到578路,与王静做对班。当时王艳很庆幸自己分到了一台节油车,跑起车来风风火火。可是,一个月下来油耗直线上升,这台原来每月节油200多升的车辆,到月底却亏油40余升。
看着车辆油耗越来越高,王艳急,王静心里更急。但一贯为人处事和气的王静,表面却不露声色。每天交接班,王静先是主动向王艳询问车辆的行驶状况,查看油箱里的存油量。继而是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调试车辆机械性能,今天喷洗化油器,明天校对发动机气门间隙,过两天又换个火花塞。但试来试去,车辆仍然很耗油。
一天交班后,王静心平和气地对王艳说:“我这几天没事,跟一跟你的车。”在车上,王静仔细观察王艳的操作。连续跟了两天王艳的车,王静开口了:“你起步油门过大,行驶途中,除了油门就是刹车,操作不规范,所以费油。”接着,王静邀请王艳坐自己的车,亲自给王艳做示范。
从汉阳门到东湖,跑一个来回28公里,行驶82分钟,其间有38个进、出站,31处红绿灯,还有24处急转弯,跑跑停停,减速、起步不下200多次,王静竟没踩一脚急刹。跟了王静10多天的车,王艳羞愧不已地对同事们说:“没见过像王姐这样开车的人,我虽然开了将近10年车,但只知道用手和脚,而王姐是用心在开车啊!”从那以后,这对姐妹搭档每月节油200多升。
王静从王艳身上的变化得到了启示:自己琢磨节油这么多年,有一些心得,为什么不总结出来,让更多的同行一起参与到节油行动中来呢?
于是,王静根据自己多年的爱车体会和节油经验,总结出总结出“一查、二看、三配合”的三手绝活。一查是定期检查车辆状况,及时排查车辆隐患,防患于未然;二看是随时观察行人、车辆及道路动态,提前预见,尽量避免急刹车;三配合是操作中灵活运用离合器、油门、变速器,保证人车合一。与“三手绝活”配套,王静还总结出“慢起步、柔进档、中速行、缓进站”操作节油的十二字行车口诀。王静还用自己节油奖金给线路购买了“驾驶员安全行车路单牌”,上面排了两句引人注目的铭言,一句是“心平气和、不急不躁,谨慎驾驶”安全警句,另一句是“慢起步、柔进档、中速行、缓进站”操作节油口诀。
王静的节油经验传开以后,公司的驾驶员都很敬佩王静契而不舍、持之以恒的节油精神,经常向王静学习取经,王静也毫无保留地一一向大家传授。在王静的带动下,她所在的线路当年全部车辆都节油,所在的分公司全年同比节油近十万余升。服务由微笑从车厢延伸
作为一名公交员工,王静爱车,更爱乘客。开一辈子安全车,为乘客服务一辈子,是王静最大的人生目标。王静经常说:“我们干服务工作,要有热心和爱心,只要把乘客当亲人,就能与乘客共享服务中的快乐。”王静经常到大站点,观察环境、熟悉客流、了解乘客类型。在洪山广场、东湖一带,早晚锻炼的老年人较多;在紫阳路、高家湾这两站,有不少人是到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求医的病人。王静还观察到,外地乘客上车爱东张西望,要主动寻问去处,以免乘客坐过了站。遇老人上车,王静会送上甜甜的笑容。遇病人上下车,王静会主动地问候一声,或起身上前搀扶一把。遇行人横过马路,王静总是礼让三先,提前避让,尽量不踩紧急刹车,以免伤着、碰着、吓着乘客。
在王静车上的留言簿里,乘客写满了对王静的赞扬。有一位细心的乘客写道:“我经常乘坐这位女驾驶员的车,一路上不管是红灯,还是进站,她总能刚好滑行到位,竟能做到不踩一脚急刹车,真是安全到家,舒适到家。”王静待乘客似亲人,乘客都亲切地称呼她“甜妹子”。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静被同事们民主选举为生产小队长,成了线路的兵头将尾,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当好企业党组织联系员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王静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关心线路每一位员工的家庭情况、思想及身体状况。谁有个三病两痛,谁家有个小事小难,她都会带着小队成员们上门探望。
2005年以来,随着王静先进事迹的传开,“王静效应”也在不断放大。湖北省建设厅、武汉市交委、武汉公交集团都相继作出了“开展向公交驾驶员王静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中央省市委宣传部都把王静作为重点先进人物的宣传典型。王静同志先后在全国公交、省、市内外做专场报告达50多场。在公交五公司,各分公司、各条线路相继成立了37个“王静节油小组”。王静经常轮流到各个小组作示范和交流。在王静的带动下,目前公司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像王静那样潜心修炼爱车心得和节油技巧,涌现出百名“节油能手”和千余名节油驾驶员;涌现出一批像王静那样勇于挑重担,让出节油车,挑战亏油车的先进人物。
武汉理工大汽车学院高级工程师张克勤在分析“王静现象”和“王静效应”时感慨地说:“汽车节油贵在坚持,像王静这样从点滴做起,十几年如一日执著不懈,令人钦佩!”王静正是以滴水穿石,涓流成海的精神,坚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精、做巧,以坚强的毅力实现了人与劳动工具、服务与被服务的完美统一。
——记我扶贫路上的点滴真情
茅坪中学 毛凡
爱,是种奇妙的东西,就如同黑暗中那一线温暖的阳光,如同燥热时那一缕凉爽的微风,如同委屈时那一句温柔的安慰,在那些瞬间我们的心与爱渐渐吻合,甜甜的感动将爱的伟大留在我们心里„„每每看到这些歌颂母爱的文字时,我心里也触动了,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不正是用自己的言行,谱写着爱的乐章吗?寻爱----原来爱就在你我身边。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了能更好地关注这些家庭贫困的子女,能让她们跟其他学生一样接受教育,学校开展了各项活动帮助他们,这样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不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绩,还注重他们品格与修养,常与他们亲密交谈,检查作业,心理访谈是每周都要做的事,每学期有时间有机会了还会去孩子家里看看,了解孩子家庭的困难,指导他们在家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一年下来成了这几个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
这些学生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们的志向远大而又坚定,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从没有停止过,在学校里,成绩可能没有名列前茅,但他们都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才能帮他们走出大山,才能彻底改变贫穷的现状。在帮扶的学生中,最让我心灵有所触动的是魏佩同学,文静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运动会的赛场上时常都有她的身影出现,全校女子组八百米赛跑中,排名第一,今年初还代表我校参加全县的运动员选拔赛,学校的其他活动她更是积极参与,很多活动都能取得很好的名次,唯独让人担心的是成绩比较落后。对于魏佩来说,做了一件她自己都不想原谅自己的事——逃学。
九月是个多雨的季节,淅淅沥沥下了半个月的雨,开学后的所有活动都因为下雨推迟了,魏佩的开学季也往后推了推。不知什么原因家长打电话说是孩子突然不想带学校来,张凡老师耐心的劝说着,我想对于这样的学生,光靠班主任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更多了解她和帮助她,我决定去她家看看。那天雨刚刚停下,我与班主任张凡老师、她平时最喜欢的吕洋老师一同去了她家,抱着我还不会走路的女儿。公路走完了,还有几公里的山路,我们步行了大概一个小时,刚下过雨的山路非常泥泞,几次差点摔倒,张凡老师怕摔着孩子,便和吕洋老师换着帮我抱孩子„„总算是到家了,见着魏佩了,也看到了家里的情况。
姐姐从小被烫伤过,智力发育还不好,已经20岁了,还像个三岁小孩一样需要人专门照顾,小妹妹四岁多了,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没有上学,因为条件不好,没有人专门接送孩子,家里三间土房,屋里很是昏暗,父亲平时在街道干苦力挣钱养活姐妹三个,母亲种地喂养牲口再带着两个“妹妹”,看到这样的家庭状况,我一句责备的话也说不出口,魏佩看到老师到家来了,也止不住的泪流,感觉她再也不想坚强下去了,只想把心里所有的委屈都要哭诉出来,哭了好久,真的是好久,一句话也不说的哭着,吕洋老师轻言细语的问着,我帮她分析学校生活中的乐趣,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的坎坷,告诉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我们能走向更美的明天,我的孩子,那个才刚刚一岁的姑娘,拉着姐姐的手,嘴巴里发出不准的音符走,走,走,就这样魏佩终于开口说话了,也许是被这个场景感动了,她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错了,请你们原谅我”。我抱着她的肩膀,说“好好在家休息半天,明天早早到学校来。”
回来的路上,我们三个交谈着,张凡老师问我:“刚才怎么不把魏佩叫到一起回学校,会不会明天又不来了?”我胸有成竹的说:“不会的她一定会在老师进教室前坐在自己座位上的。”“你怎么知道?”“我心里明白她的想法。”„„就这样我们三换着抱着孩子一路交谈着回到了学校。
回到学校后,很期待第二天的到来,但又很担心第二天得到来,复杂的心情一直持续着,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她到底会不会来„„我刚到办公室,桌子上放了好大一袋核桃,还有一袋板栗,我愣了一下,瞬间又心里窃喜,书上放了一张纸条:“老师,当我看到你带着孩子走到我家的时候,我再也不能原谅自无知,我家里的贫困不能阻止我自己向前奋斗,老师请你原谅我。这点家里的零食是我周末自己自家捡的,有时候我妹妹哭了就哄哄她,我给你带点,当你家小宝贝哭了你也可以哄她呢,请您别嫌弃。”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也许这就是我常给学生说的,你对生活付出真情,生活也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么懂事的姑娘为什么会有不想上学的想法?她这次来了,会不会还有下次不想上学的想法?家里贫困带给孩子心理的负担有多重?怎样才能让她学习成绩进步?就算成绩提不上来,她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太多的为什么,太多的怎么办,一直在我心头,一有空看到她 就会问问宿舍整理的怎么样,卫生打扫好了吗,冬天来了冷不冷啊,有没有厚衣服呢,在我高频率的问候下,她主动开始让我检查作业了,主动给我说自己生活中的进步。办公室的老师看到她的进步都很高兴,解老师还联系到她的同学,将自己家孩子不穿的衣服带到学校来给这些学生穿。开始我担心她自尊心强,收到老师的东西会不好意思,我便找到了班上另外几个学生,让他们一起来挑选几件自己喜欢的,这样她心理也就不会觉得难堪了。
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帮扶的这位学生,与我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学习上积极努力进取,课后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与我交流谈心,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本真吧。
席勒说过“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是啊,爱是无形的却带给人们无限心灵的慰藉,净化我们的灵魂,使之变得纯洁。教育的秘密在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爱学生,才能接纳学生,教育过程中你才会有耐性和韧性。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但需要我们运用好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在爱的阳光下,一批批学生正在茁壮成长。
【篇一】
自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先进感人的事迹,也涌现出了很多很多可歌可泣的优秀教师。XX镇张家中学的XX同志,便是这诸多优秀教师当中的一名,她正在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教师的神圣使命,使青春流光溢彩;用一颗虔诚的爱心,勇于担当履行了教师的做人之道。“折翼”天使
心生怜悯
XX是XX镇正河村六组的一名智障孩子,刚出生就被抱养。天有不测风云,在三岁的时候,肢体发育出现了问题,并且越来越严重,后来智力出现障碍。目前虽然15岁有余,但是基本的生活起居诸如吃饭穿衣之类还得靠其养父照料;其养父朱志宏属文盲,主要靠卖苦力挣钱养家糊口,左眼在务工过程中受伤,这给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致使患上白内障,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年过七旬的老爷爷,也属于文盲,眼瞎耳聋,瘫痪在床,靠朱财瑶的养父照料生活起居;其养母在朱财瑶尚未被抱养之前就离开人世。面对如此情境,她的怜悯之心也油然而生!
送教上门
爱心助力
朱财瑶这样的孩子,或许会被很多人遗忘,但是好的时代不会忘记,好的教育不会忘记,好的老师更不会忘记。教育扶贫的路上,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去享受教育的权利。肩负重任,携带爱心,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初心,XX和她的同事,便有缘踏上了送教上门之旅。
金秋10月的第一次送教上门,朱财瑶见到沈老师就东躲西藏,于是她见机行事,和孩子一起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半个多小时后,孩子主动走到气喘吁吁的沈老师的面前,开始摆弄着沈老师衣服上的扣子,对着老师露出了傻傻的笑容,先前的恐惧之心荡然无存。于是,沈老师顺势利导,让同事拿来了梳子,给孩子梳起了头发,扎起了羊角辫,用温水帮孩子洗脸,和孩子拍照留念,记录下幸福又难忘的一刻。孩子看着照片的自己,露出了更加灿烂的笑容!有了这一次,以后就好办多了。11月初,沈老师早早的就提着小黑板,给本该学习初中内容的朱财瑶教起了一年级的拼音a
o
e,由于孩子智力有障碍,跟读时的发音总是不准确,沈老师硬是凭着一颗耐心,放慢节奏,张大嘴巴,做好口型,一字一节的教读,连同事都竖起了大拇指,夸赞他有耐性。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朱财瑶终于学会了前两个拼音。此时,再看沈老师劳累的脸庞终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一次又一次的送教上门,通过谈心沟通、示范操作、指导练习等方法措施,在沈老师的耐心帮扶之下,朱财瑶原本在别人眼里是个不正常的孩子,现在已经能够洗脸、刷牙、叠被子、洗衣服、扫地,做最基本的家务了。也学会接纳别人了,由以前看见陌生人就躲到现在能上前迎接打招呼,也能看到孩子原本天真烂漫的笑容了。不言放弃
静待花开
送教路上,充满艰辛。除了朱财瑶这个特殊学生之外,学校还有四五十名学生需要她的关爱。作为骨干教师的她,学校本职工作都能出色完成,每每深夜,都能看见她加班劳作的身影;为了工作,她几次病倒了,但她仍然带病上班,坚持上课;为了学生,忽略了对自己只有两岁孩子的照顾,有时听见孩子的哭闹声,她都来不及看管;不论道路泥泞,还是山高路陡,她都坚持送教上门;不论节假日,还是每逢周末,她没有忘记朱财瑶这个特殊的学生,她正在用虔诚的爱心践行教师的责任,用真实的行动勾勒自己教育天地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相信,朱财瑶这只折翅的小鸟,有XX这样的老师,一定会有一个别样的快乐童年,一定会沐浴着爱的春风,悄悄的开放!
【篇二】
XXX,女,汉族,XX县XXXX小学教师。该同志于201X年X月到我校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和学校表彰,她坚守教育一线,无怨无悔,悉心培育着每一个她心爱的小宝贝。在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在常人眼里,她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她所做的一切,却让人不由得感动。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X同志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的一致肯定。XX同学是XXX同志的帮扶对象之一,孩子家庭贫困,父亲出外打零工,长期不回家,祖父母长期患病,服药不断,母亲一人在家照顾老小,很是劳累。俗话说人穷志短,这样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心理极为脆弱,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XX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她们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中都深切关注她们全家的生活,与其谈心,鼓励她们坚定信念,好好生活,因此XX母亲每次见到她都亲切地叫她姐姐,告诉她家里遇到的困难以及现在家庭的改善情况,她深知XXX同志对她家的竭力帮助和巨大作用。在学校,每天中午饭后都能看到XXX同志给精准扶贫户子女XX,XX,XX等个别辅导的身影。XX性格内向,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学习方法不正确,成绩很不理想,X老师抓住她书写认真规范,遵守纪律等优点鼓励她重拾信心,努力做好其它的一切,每天取得小进步,逐步提升她自己。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进步很大,令人欣慰。XX同学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平时大多出门做泥瓦工活,孩子和八十多岁的祖母相依为命,其父亲和祖母均为文盲,在孩子学习上都力不从心,孩子家教不严,经常不做家庭作业,甚至多次将老师批阅的评语及时间用透明胶带提掉以应付充数,师生发现了她还死不承认,见于这种情况,XXX……
……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中都深切关注她们全家的生活,与其谈心,鼓励她们坚定信念,好好生活,因此XX母亲每次见到她都亲切地叫她姐姐,告诉她家里遇到的困难以及现在家庭的改善情况,她深知XXX同志对她家的竭力帮助和巨大作用。在学校,每天中午饭后都能看到XXX同志给精准扶贫户子女XX,XX,XX等个别辅导的身影。XX性格内向,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学习方法不正确,成绩很不理想,X老师抓住她书写认真规范,遵守纪律等优点鼓励她重拾信心,努力做好其它的一切,每天取得小进步,逐步提升她自己。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进步很大,令人欣慰。XX同学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平时大多出门做泥瓦工活,孩子和八十多岁的祖母相依为命,其父亲和祖母均为文盲,在孩子学习上都力不从心,孩子家教不严,经常不做家庭作业,甚至多次将老师批阅的评语及时间用透明胶带提掉以应付充数,师生发现了她还死不承认,见于这种情况,XXX老师决心用爱感化她,经常与之谈心,给她梳头洗脚,辅导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小顽固终于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整天一见X老师就大老远笑着打招呼,听话懂事得像变了个人似的。贫困生XX长得特别好看,使人一见就好喜欢,可学习差得没法说,虽然是从城里转学回来的,但学习各方面都在班里属中下游,写字极潦草,X老师从书写抓起,每天在饭后及课外活动时间抽空教他练字,给他讲题,看到XX久违的笑容,师生都为之点赞。作为一名基层扶贫一线教师,XXX同志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篇三】
她,XX九年制学校的一名老师,于2015年9月参加工作,并且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挂在脸上的那两个深深的酒窝就是她最明显的标志,她就是姜蕾老师。
XX九年制学校的留守儿童较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也多。姜蕾老师所带的九(1)班共23人,贫困生9人,其中还有一名特殊的学生王连山,因为有着先天性语言障碍而无法到校接受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和各位参与教育扶贫的老师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领导、同事和家长的一致好评。然而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王连山同学了,本着“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教育”的理念,她多次参与送教上门活动。为了更好的帮助王连山同学,姜老师必须经常送教上门,只要忙完了她的教学工作就去,有时甚至调课去进行送教。王连山住在月河镇菩萨殿村六组,通往他家的道路曲折险陡,雨雪天气,汽车就根本没法到,只能步行数个小时。姜老师虽是90后年轻一代,但一点也不娇气,时常坐着路人的摩托车,顶着风雨,往返于王连山家和学校。这一来一往,便过了几个春夏秋冬。王连山的父母是大山里极其普通的农民,一天既要在地里劳作,还要去山上养蜂,加上今年母亲生了小弟弟,家里的事务更加繁忙了。姜老师担心家里的事情耽误小山的学习,便更加频繁地送教。有时候给他教古诗词,有时候手把手教他画画,但更多的是为他讲解做人做事的道理,还会将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记录下来播放给他看。好的教育就像是春雨,无声无息地浸润着孩子的心。今年秋天的一次送教,姜老师刚走到他家门口,小山赶忙跑出来迎接,用着含糊不清的言语讲着自己在家帮忙带弟弟的事情。听着从小山嘴里蹦出来的一字一句,姜老师感动得落下来了眼泪。因为像今天这样的情景,姜老师幻想过无数次。这一年多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爱他们要百倍千倍的付出,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送教上门是老师们为残疾儿童提供的一种特殊教育服务,但愿能照亮孩子前行的路。姜老师真挚无私的爱将陪伴着王连山的成长,愿这朵坚强之花能如期绽放。
【篇四】
XX,女,汉族,XX县阳峪新店小学教师。该同志于2017年9月到我校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和学校表彰,她坚守教育一线,无怨无悔,悉心培育着每一个她心爱的小宝贝。在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在常人眼里,她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她所做的一切,却让人不由得感动。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同志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的一致肯定。
张玥同学是XX同志的帮扶对象之一,孩子家庭贫困,父亲出外打零工,长期不回家,祖父母长期患病,服药不断,母亲一人在家照顾老小,很是劳累。俗话说“人穷志短”,这样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心理极为脆弱,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X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她们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中都深切关注她们全家的生活,与其谈心,鼓励她们坚定信念,好好生活,因此张玥母亲每次见到她都亲切地叫她“姐姐”,告诉她家里遇到的困难以及现在家庭的改善情况,她深知XX同志对她家的竭力帮助和巨大作用。
在学校,每天中午饭后都能看到XX同志给精准扶贫户子女张玥,张敏,张敬豪等个别辅导的身影。张玥性格内向,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学习方法不正确,成绩很不理想,朱老师抓住她书写认真规范,遵守纪律等优点鼓励她重拾信心,努力做好其它的一切,每天取得小进步,逐步提升她自己。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进步很大,令人欣慰。张敏同学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平时大多出门做泥瓦工活,孩子和八十多岁的祖母相依为命,其父亲和祖母均为文盲,在孩子学习上都力不从心,孩子家教不严,经常不做家庭作业,甚至多次将老师批阅的评语及时间用透明胶带提掉以应付充数,师生发现了她还死不承认,见于这种情况,XX老师决心用爱感化她,经常与之谈心,给她梳头洗脚,辅导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小顽固”终于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整天一见朱老师就大老远笑着打招呼,听话懂事得像变了个人似的。贫困生张敬豪长得特别好看,使人一见就好喜欢,可学习差得没法说,虽然是从城里转学回来的,但学习各方面都在班里属中下游,写字极潦草,朱老师从书写抓起,每天在饭后及课外活动时间抽空教他练字,给他讲题,看到张敬豪久违的笑容,师生都为之点赞。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一线教师,XX同志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篇五】
XX,女,汉族,系大名金滩镇上马头联办小学教师。我XX年8月到我校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学校表彰,我坚守教育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在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学,做一个负责人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在别人眼里,我是那么的普通平凡,但是,我的故事却很感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负责辛庄村的教育扶贫工作,和其他老师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
认真,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我严格按照教育局,镇中心校下发的名单,同时甄别新出现的贫困学生及时上报,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的11名贫困学生名单在学校长期公示,并宣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
依托各类扶贫资金,解决贫困学生的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排除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起,均将学生各类资助金及时,顺利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曾遇到难处,有的家长领取了资助金,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上级调查时说不清其中的种种情况。为了避免家长因其他因素说不清楚领取情况。影响我校的资助工作,我不怕麻烦,一次次的讲解,直到听明白为止。做到了工作细致扎实,受到上级,同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
精神扶贫,关心贫困户生活的信心。
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里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里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因此,我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困户的心里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贫困户时都给于贫困学生鼓励,教育。如我村一个学生以前学习不努力,成绩一直不太好,自从我们深入走访,和孩子们谈心之后,这个孩子深受感动!现在,孩子的成绩也提高了,并且很懂事,还说将来一定好好报答父母,及各位帮助过的每一个人,还要感恩祖国!
好司机正能量在集团内部不断积聚
宣讲团中,不少人是市民耳熟能详的“公交红人”。比如,厦门市优秀志愿者、福建省交通运输系统“雷锋式交通人”、海峡公司出租车司机杨爱国,厦门市劳动模范、思明城市义工、法庭义工、129路公交司机邓贵丽,五星级驾驶员、38路公交司机杨善君,福建省首届安全文明驾驶人、集美区首届优秀外来员工、集美公交第一车队管理人员程鸿伟,2013年身边好司机、特运顺联出租车司机孙国祥等。
他们的故事,个个让人竖起大拇指。比如,杨爱国十几年如一日帮贫扶弱,高考爱心车从未间断;杨善君开着公交车把突发脑溢血的乘客送往医院;程鸿伟在一个台风天里,把一名无力上车的老阿婆抱上车,获得社会点赞。
像这样的好人好事,几乎每周甚至每天都在上演,公诸报端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今年以来,厦门公交司机正能量好人好事的数量达到近百件,这些好司机的感人事迹正在感染身边的人,让正能量在集团内部不断积聚,并正在感动着这座城市。
市民黄先生看了今年公交集团推出的“敬业友善公交人”系列报道后,打进本报热线感慨地说:“每一篇报道,从头到尾我都仔细看过,公交员工敬业友善的事迹,让我很感动。希望媒体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这对于建设温馨、包容的幸福厦门很有意义。”
这样的好人好事,听者无不动容,几位宣讲人在演讲时,都会说“真的是小事情”。但他们也都认为,“一点小小的付出,获得乘客莫大的肯定,让我们收获了沉甸甸的幸福感、尊严感和成就感”。
的确,在公交车这个文明舞台上,司机良好地服务,体现的不仅是职业价值,更是这座城市的道德风貌。“敬业是对工作的基本态度,友善是互帮互助的小小幸福”。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充分展现厦门公交人‘敬业友善,温情传递’的精神风貌,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正面带动”。
2014年3月,3路车驾驶员送孕妇去医院的报道,让75岁的张清木老人想起48年前的往事,他的大儿子也是一名“公交宝宝”。更巧的是,大儿子如今也在开公交车,开的还是当年那条路线,只是名字改成了952路。他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找到48年前的公交司机,当面感谢。
张清木老人最终没有找到半个世纪前的公交恩人,但公交集团介绍,今后宣讲团将延续这半个世纪的温情传递,继续把公交人温暖的故事传递到每个角落,让市民感受到文明出行的礼让之美、尊老助残的友爱之美、温情服务的敬业之美。
公交“小黄帽”倡导文明出行生力军
“小黄帽”是厦门公交集团文明交通志愿者的统一称号,“小黄帽”志愿者的卡通形象人物名叫安安,带着平静安宁的心态,“小黄帽”们温暖他人,提升自己。公交集团利用“小黄帽”这一平台,带动更多人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小黄帽”的成员不仅有公交司机、公交员工,而且社会爱心人士和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贡献力量。近日,“小黄帽”又迎来了十余名文明出行“小天使”,他们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13岁。接下来,“文明出行,亲子同行”的新模式还将招募更多家庭参与到“小黄帽”文明出行活动中。
2014年12月2日是第三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小黄帽”志愿者们纷纷上路,结合近期我市“严查七类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宣传活动。而厦门公交人也用实际行动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比如,129路公交驾驶员邓贵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十几年,始终保持零事故、零投诉的纪录,同时她还义务当起法庭义工,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肯定。
“小黄帽”在鼓浪屿、曾厝垵等地通过“快闪”歌舞的形式向游客和市民发放装有公交乘车指南、北站乘车指南、文明旅游宣传材料等的环保袋,“不在公交车上吃东西”已逐渐成为市民的出行习惯,有望成为继“公交让座”之后厦门公交车又一块招牌。
记者同时获悉,厦门公交“小黄帽”志愿服务队已升级为厦门市“小黄帽”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他们将以“小黄帽”志愿服务站为平台,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地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倡导城市文明出行习惯。
2014年公交车感人事迹
●1月初,同安公交公司司机陈建能在公交车上协助反扒队员,制服一名持刀歹徒。同月,思明公交公司司机徐艳峰,看到犯罪嫌疑人偷窃手机得手,他一个箭步追上前去,将嫌疑人死死压在身下。
●3月12日,胡师傅驾驶车牌号为闽DZ3608的3路公交车开到海关大厦附近,车上有名孕妇羊水破了。胡师傅当即决定一路不停车,直接调头开往市妇幼保健院,最终孕妇和婴儿都平安。
●4月10日下午,王念力驾驶123路公交车途经公园东门站,看到一名乘客腿脚不便,便起身蹲下来抱着女士腿部,配合两名家属把她扶上车。
●6月29日早上,一名孕妇乘坐海峡出租车司机廖作洗师傅的车没多久就开始剧痛,廖师傅一路风驰电掣,还拨打110求助,最终及时将孕妇送到医院,孕妇平安诞下一女婴。
●9月21日下午,特运顺联公司的哥王象炬载着一名从楼梯上摔下的老人,一路飞驰到医院。
●10月27日上午,1路车司机刘贵寿行经眼科医院站时,一名老人刷卡时不小心摔倒在地,额头有点破皮。刘师傅急忙拿出车上备有的纸巾和创可贴,为老人处理伤口。
●11月10日傍晚,海沧市民李小姐的宝宝突然抽搐、晕厥,特运顺联出租车司机肖永成看到后,主动载上他们,为了赶时间,路上连闯两个红灯,约3公里的路程只开了7分钟就赶到医院,为孩子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沈家骐先生在《浅识滕固》(《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9月28日)一文中,对艺术家滕固婚姻一事有记载,摘录如下:
最让人不为理解的,他竟找了一个很是难看的女人当老婆。那时,滕固对教育家、思想家黄炎培十分崇拜,常常徒步去黄家拜访。不久,滕固认识了黄家的一个丫头,那丫头长得又胖又丑,但很有素养,且待人接物很有礼貌。神差鬼使,滕固竟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黄炎培知道后,彻夜不眠,为照顾滕固之颜面,黄炎培决定认丑丫头为义女,然后张灯结彩地嫁给滕固。当时,很多朋友都不理解滕固,可他却说:“外表丑不要紧,内心美才是真正美。”对“唯美”又有了一种更加深涵的注释。他娶丑女后,恩爱异常,成为从不二色的典范。
我不知道沈先生是据什么材料知道滕固的婚恋事迹的。但据我所掌握的资料,我认为沈先生的这一段话有许多不实之处,现提出来与沈先生商榷。
原在中国美术研究院、现在中央戏剧学院工作的沈宁先生编撰的《滕固艺术活动年表》(《美术研究》2001年第3期)记载了滕固一生的主要艺术活动。滕固,字若渠,诞生于江苏宝山县月浦镇(今属上海市),1918年从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毕业。1920年秋,东渡日本留学。1921年春考入日本东京私立东洋大学。留日期间,与早期创造社成员田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过从甚密,并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1921年初加入文学研究会。1921年5月,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十三人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编辑出版《戏剧月刊》。1924年7月,与方光焘等人组织狮吼社,编辑出版《狮吼》(半月刊)杂志。在1924年里,《年表》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是年日本东洋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返国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但对于滕固从日本回国的具体时间,《年表》没有记载。从滕固的短篇小说集的序《<壁画>自记》(写于1924年5月10日)中,可知他从日本回上海的大致时间应是1924年4月中旬。在《<壁画>自记》后有一个《再记》,内容如下:
此集无足称述之习作在印刷局中搁几半载是半载中我降辱身为百千人嗤笑今虽印刷完竣不及见装订发行我又被迫出国门
自投沧海流方急
来共鱼龙哭失声
骏马美人今去也
只身万里任纵横
诵曩年旧作悠悠此去我心实痛
国庆日后一日记于东海舟中(原文无标点)
从《再记》中可知,滕固回国后的半年,发生了一件让他“为百千人嗤笑”的事,但具体什么事,滕固说得语焉不详。是否是美专的“模特儿”事件呢?据《刘海粟年谱》记载,“模特儿”事件的高潮在1925年8月,因江苏省教育会通过禁止模特儿提案,而且主要针对的是以校长刘海粟为首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滕固当时只是美专的老师,尽管也是“模特儿”事件的参与者,但还不是主要的“攻击对象”,何况时间相差一年。滕固所说的“为百千人嗤笑”的事显然不是指“模特儿”事件。
那到底是什么事让滕固心痛并被迫出国呢?滕固为他的朋友、同门黄中的长篇小说《三角恋爱》所写的序《低微的碳火》中,对此事又有进一步的记载。
我又为书中的主人公之一,往事层层,忽然在前,忽然在后,反使我莫由下笔。
我为了此事,各家报纸上诋毁我;识与不识者相率讥笑我;先辈以侧目视我;朋侪以鼻息嗤我;亲戚昆弟以揣测疑我;母亲涕泣述先人的遗训,以大义责我;我还有怎样面目序《三角恋爱》呢!
关于我的一层,一方面他是旁观者清,我的一切难言之隐,他为我宣泄了;我在陶醉中一切模糊影像的事,我所记不得的,他为我提及了;在这里,我不尽地感激他。
更进一层《三角恋爱》的每行每字之外,尚有无尽藏的真实话;我们应得用一番苦心,在笔外求情,言外求意!那么我更有何说。
序文最后落款:十三年十月末日滕固于东京涩谷。可见,滕固因这件事被迫到日本去“避难”了一段时间。
在1924年10月23日的《申报》第二版上,登出了《三角恋爱》的出版预告,这则广告也可作为这件事情的旁证。内容如下:
三角恋爱黄中作滕固序
作者仗着狂放的天才,缠绵的文笔,描写精神恋爱和失恋的痛苦,甜蜜处极回肠荡气之罢,悲骚处有婉转哀鸣之苦。这原使作者自写悲哀,比较旁的著作深刻得多而思想高超。言论怪僻,尤其是言人所不敢言,道人所不能道,直把隐秘的人心,虚伪的世界大声喊破,是何等大胆的笔仗啊!备有样本,函索即寄。
从上面三则材料中,可推知滕固在1924年4月至10月期间闹了一场为社会所不容的恋爱,这起恋爱风波还很轰动!但这就是沈先生所说的娶了黄炎培家的一个又胖又丑的丫环一事吗?从滕固的叙述中可知,他因这场恋爱事件被迫离开上海,再次来到日本的。而且是一个人孤身前往的!这显然与沈文的记载不符。
究竟是一场什么恋爱,上面的材料没有直接交代。好在《章克标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中,对滕固的婚恋事迹有比较详细的交代,或许可为我们揭开这个谜团,纠正沈先生一文中的一些错误。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指组织狮吼社,出版《狮吼》月刊期间)生活比较混乱,他一个人单身在上海,很少回到家,大概家里也不关怀他。这时他急于求偶结婚,由其好友黄中的导演,做出了一出滑稽戏。(《章克标文集》下册,379页)
黄中告诉他,有一个新寡的文君,容貌十分美丽,是做女医生的,有自立的职业,并且自己开业,收入不坏,而且她家里也富有,男家也是有名大家,所以照现在寡妇可以再嫁,能把她弄来是很合算的,第一是容颜美丽之极这也是滕固所要求的。滕固装着病人去看病就医,去看门诊之下就一见倾心,觉得妇人是文君再世,可能比卓文君更美也难说,所以决心着手去做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了。(《章克标文集》下册,380页)
但是,滕固只是单相思,不知如何把对这位医生的相思传达过去。事也碰巧,女医生家里雇佣了一个乡下丫头,除了帮忙做杂务之外,也帮着做挂号收费及量体温等助理工作,可以说是女医师的一个心腹。黄中又为之出谋划策:
叫张生去打通红娘这条路,对红娘殷勤起来,取得她的好感。红娘倒也真心实意,肯为张生效劳。她认为张生是个好人,以为女医师能和滕固结合,是很好的一对。通过红娘的传达,莺莺小姐也动心了,她正当妙龄,也看到滕固的确是大家公子少爷模样,人才出众,相貌风流,很是合意的。事情就快要圆满成功了。(《章克标文集》下册,381页)
但是,滕固与女医生的恋情很快被女医生的男家人知道了。男方家里自然不能让她自己再寻夫家。所以:
男家的家长出面,委托律师在申报上刊登了一条警告广告,指出黄花奴(即黄中)的姓名,以为他是主谋,当然也不指名的对司马相如下逐客令,同时还在报上发表了地方新闻,作为一件社会丑事加以揭发,以造成舆论制裁。这又是要引起新旧思想的大冲突的。这种做法是借了大众之口以发言论,声讨探花郎君和蜂媒蝶使,严厉申斥洋场恶少的这种轻佻浮薄的诱因勾搭行为。(《章克标文集》下册,381页)
迫于家庭的压力,女医生知难而退,滕固毫无办法!女医生的男方家长出面干涉,并登报警告,使得滕固名誉扫地。所以,才有《三角恋爱》序中的情形。而且滕固因为这事,大病一场,但在生病期间得到了这位女医生的心腹的悉心照顾:
一方面也实际出力来照顾孤独而患病的张生,服侍他,为他做身边的一切工作,像一个贴身的侍婢,这样的许多日日夜夜,滕固的病才慢慢地恢复,调养好起来,两人被社会压迫得发生了真正的爱情。(《章克标文集》下册,381-382页)
所以,就有了滕固娶乡下丫头的异常之举:
有一家大旅社,名叫万国或环球,是还算比较体面的饭店,滕固在此处举行结婚仪式……来祝贺并参加结婚典礼的人也寥寥无几,而且看热闹的人也不多,不是盛大隆重而有点寒碜的样子。……证婚人是鼎鼎大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可老先生自己没来,是由张水淇代行的,并在结婚证书上盖印,印章是用山薯临时自家刻的。介绍人是黄中,报告了新人相识相爱的经过,爱情成熟的过程。(《章克标文集》下册,379-380页)
【市教育局事迹】推荐阅读:
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11-14
感动教育人物事迹材料10-28
特殊教育先进事迹06-15
关心教育的事迹材料范文09-28
教师环境教育事迹材料10-17
感恩教育先进工作者事迹06-24
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09-23
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09-28
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进事迹10-11
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主要事迹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