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学的谚语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勤学的谚语(精选12篇)

关于勤学的谚语 篇1

2、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6、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7、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8、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心灵手巧。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1、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3、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1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16、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17、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18、一日不读口不生,一日不写手生。

19、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20、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21、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22、学好三年,学会三天。

2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5、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26、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7、走不尽的路,读不完的书。

28、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29、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关于勤学的谚语 篇2

1.并列助词「に」

在并列助词中, 「に」不仅表示单纯的事物的列举, 还含有事物的累加, 特别是同类事物的累加的语气。经常在名词或准体助词“の”之后出现。如例 (1) 。

例 (1) ごはんに味噌汁にお新香だけの朝食だった。

例 (1) 中使用「に」将早餐的内容连接起来, 不仅单纯的表示“早餐有米饭和酱汤还有咸菜”, 更暗含三种食物可相互搭配之意。同样用法的还有「おせんにキャラメル」、「お茶に弁当」等句, 经常在推销产品时被商家使用。

2.并列助词「と」

将语句单纯并列的助词中, 「と」最具有代表性, 且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名词句的列举。接在名词或相当于名词词性的语句后。例如:

例 (2) 中学生と高校生と大学生を対象とする。

(3) 字を書くのと計算するのは大嫌いだ。

但根据以上所阐述的「に」与「と」的用法, 无法清楚的解释由于助词使用的不同, 「提灯に釣鐘」、「月と鼈」在意思方面所暗含的差异。下面笔者将以日语谚语为语料库, 探求并列助词「に」和「と」在使用上的差别。

二、从日语谚语探究并列助词「に」と「と」的异同点

谚语是人们从共同的生活经验、知识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经过了长时间的形成与发展, 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多数谚语都简短易记、言简意赅, 且表意传神往往一针见血。因为广为流传所以表达正确, 适合用做于语学研究的语料库。本文为分析并列助词「に」与「と」的异同, 借从《岩波谚语辞典》中提取了所有含有并列助词用法「に」与「と」的谚语。包含并列助词「に」的谚语共29条, 包含并列助词「と」的谚语共59条。笔者通过对两者的含义、用法、谚语的起源、使用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对比, 得出以下用法。

1.「に」の用法

(1) 强调对事物进行累加, 多用「に」, 这里的「に」与「それに」或?そのうえに?的用法相通。例如:

例 (4) 盗人に追い銭;例 (5) おんぶに抱っこ;例 (6) 弱り目に祟り目;例 (7) 鬼に金棒;例 (8) 重荷に小付け。

例 (4) 的意思是先被别人偷了钱还要多付已经付清的账, 比喻雪上加霜, 用「に」将不好的事进行累加。例 (5) 将「おんぶ」 (背) 和「抱っこ」 (抱) 两个动作累加, 表示既让人背又让人抱, 得寸进尺的含义。例 (6) 的「弱り目」和「祟り目」都表示“倒霉的时候, 走背运的时候”, 将两者进行累加, 表示祸不单行的含义。例 (7) 中, 「鬼」与汉语的“鬼”的意思不同, 在日语里「鬼」可以作为接头词表示强悍的, 勇敢的意思。此谚语则表示让已经非常强悍的鬼再拿上狼牙棒, 与汉语中的“如虎添翼”意思相同。例 (8) 表示「重荷」 (重担) 再加上「小付け」 (小行李) , 负担重重的意思。

(2) 列举两个在性质或意思上有明显关联的事物, 从而通过列举进行对照和对比, 将两者进行统一。也就是说将具有协调性的两者进行搭配, 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例如:

例 (9) 梅に鶯;例 (10) 牡丹に唐獅子;例 (11) 桐に鳳凰;例 (12) 竹に虎;例 (13) 東男に京女。

上述例句都是通过将两者进行组合和搭配来寻求得到统一的美感。比如, 例 (9) (10) 将「梅」和「鶯」、「牡丹」和「唐獅子」这些吉祥美好的东西搭配在一起, 表示配合得当, 陪衬得体的意思。例 (11) (12) 是日本家徽的名字。这里用「に」将前后事物进行连接, 通过两者的搭配来体现家徽的整体特征。例 (13) 中「東男」指江户即关东男子, 「京女」指京都女子, 关东男子身材魁伟, 京都女子温柔美丽, 意为“男子数关东, 女子数京都”。也就是说前后事物的关联性很强, 提及前者, 自然联想到后者。且两者非常相配, 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时用「に」连接最为合适。

例 (14) 提灯に釣鐘;例 (15) 霞に千鳥。

「提灯に釣鐘」有不搭对儿、无法相提并论以及单相思的诙谐表现等两个意思。从这条谚语的语源来说, 在日本人的思维认知中提灯与吊钟外形非常的相似, 所以想要将两者进行比较或搭配, 但又因为其重量相差悬殊, 所以非常遗憾无法进行搭配。也就是说「提灯に釣鐘」这条谚语暗含着想要将「提灯」和「釣鐘」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强烈愿望。此时, 用强调搭配感的并列助词「に」来连接非常恰到好处。

2.「と」の用法

(1) 并非仅表示单纯的并列, 表达事物乍一看毫无关联, 但彼此确实有某种相似点。但是, 「と」在二者搭配并统一的用法上远不及「に」。

例 (16) 月と鼈;例 (17) 女心と秋の空;例 (18) 医者と味噌は古いがよい;例 (19) 春の雪と叔母の杖は怖くない。例 (16) 比喻虽然有极小的相似点, 却相差悬殊。江户时代后期的随笔《嬉游笑览》中, 甲鱼的汉子表记是「団魚」, 因为甲鱼的壳是圆的, 江户时代更是有别名将其称作「マル」。另一方面, 虽然一轮圆月也是圆的, 但是一般人不会将两者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两者的圆是有天壤之别, 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这里的月亮与甲鱼乍一看毫无关联, 实际上有“圆“这一微小的相似点。也就是说, 「と」不仅表示单纯事物的并列, 还暗含着两者存在着某种相似点。

(2) 强调事物极端的对立。也常使用「と」。例如:

例 (20) 鷺と烏;例 (21) 雪と墨;例 (22) 飴と鞭;例 (23) 聞くと見るとは大違い。例 (20) (21) 在颜色上形成反差和对立, 将“白鹭与乌鸦”, “白雪和墨汁”进行对比, 形容颠倒黑白, 截然相反。例 (22) 将吃糖时的幸福感和被鞭笞时的疼痛感进行对比, 比喻普鲁士政治家对社会主义者既有让步又有镇压的软硬兼施的政策。例 (23) 字面意思是“听见的与看见的有很大反差”, 用「と」将两者连接起来, 表示两者的对立恰到好处。也就是说, 通过列举两事物, 揭示两事物极端的对立情况, 以两者的差异为问题点的时候, 经常使用「と」来连接两事物。而「に」没有这样的用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当强调事物累加列举, 和将具有无法割舍的关联性很强的两者进行搭配时多用「に」。而与此相对, 「と」多用于表示列举的事物有微小的相似点, 或者表示列举的事物处于极端对立的情况。为了更加正确的掌握并列助词「に」与「と」的用法, 还需多理解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時田昌瑞.岩波ことわざ辞典.岩波書店,2003.

[2]刘金钊.日语助词、助动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3]松村明.日本文法大辞典.明治書院,1981.

[4]鈴木忍.教師用日本語教育ハンドブック助詞の諸問題1.凡人社, 1978.

关于勤学的谚语 篇3

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它不仅广泛地流传于我国的汉族中,而且也广泛地流传于我国的蒙古族中。无论是汉族还是蒙古族的谚语,都喜欢以动物入文,而其中之一又尤喜欢以牛入文。两个民族中,以牛入文的谚语在数量上都极其丰富,涉及的范围都极其广泛,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本文通过汉蒙民族关于牛的谚语在意义和表达方式上的对比研究,从而窥视汉蒙民族的文化差异和民族性格心理特征,以期在意识形态上对两个民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汉族中与“牛”有关的谚语

牛,在汉族的古代社会中,最初主要用于祭祀、食用和运输。据《周礼·牛人》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供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膳之牛,享其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军事共其犒牛,丧事共其奠牛。几会同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来耗傍,以载公任器。”后来人们逐渐发现,牛不但勤劳,而且力气巨大,所谓“九牛二虎之力”“牛有千斤之力”(全文为“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老黄牛有力量”(全文为“老黄牛有力量,烧熟肉可口香”),于是将牛广泛地用于农业生产。

我国的汉族自古以来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对于一个视农业为“天下之大本”的农耕民族,牛作为生产工具用于农业生产以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建设,日益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之一。

牛每天跟随主人下田劳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例如:

牛耕田,马吃谷。

猛虎靠名声,老牛凭实干。

汉谚十分肯定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例如:

肥牛骏马多了好,闲言碎语少了好。

若无太阳,宇宙黑暗;若无牛羊,草原空虚。

与其上香供佛,莫如侍弄牛犊。

别为吃肉宰耕牛,别为吃蛋杀母鸡。

不但如此,汉谚还将牛比喻为“农家宝”,例如:

牛是农家宝,必须喂养好。

汉谚在充分肯定了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之后,又告诉人们喂养牛的方法,例如:

要想牛儿好,夜草不能少。

喝酒不要过量,使牛不要过度。

草场好了牛马肥,劳动好了身家高。

对于如何挑选牛谚语也作了说明,例如:

先看四条蹄,后买一张皮。

人们喜欢牛不仅因为牛勤劳,力气巨大,是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还因为牛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象征着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无私奉献精神。所以,人们往往将牛与人自身联系起来,或用牛的习性形容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或用牛直接打比方,告诫同类不要任意妄为,形象而生动。例如,牛是食草动物,本性温驯,与世无争,但并不等于可以任人摆布,随意欺侮,所以汉谚用“老牛不喝水,切莫强按头”,形容用强硬胁迫的手段是根本达不到目的的;形容一个人倔强,往往用“好钻牛角尖”“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来表达;形容一个人胆子大,考虑问题不周全,冒失,往往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表达;比喻一个人宁可在小场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场面中为人所支配,往往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来表达;告诫一个人不要因贪小便宜而吃大亏,经常用“别为吃肉宰耕牛,别为吃蛋杀母鸡”来表达。

二、蒙古族中与“牛”有关的谚语

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马背民族,其主体人群世世代代生活在东北亚地区广袤的草原上,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这种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使蒙古族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蒙古族人迁居要用牛,饮食要用牛,娱乐要用牛,交易要用牛,蒙古族人与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在蒙古族人的心目中,牛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牲畜,而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历来对蒙古族人性格特点的评价是豪放、粗犷、不拘小节,其实,除此以外,他们还有心细、入微的一面。蒙古族人善于观察生活,尤其是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牛就是其中之一。

蒙古族人通过对牛的点滴观察、体验,将牛的脾气、毛色、年龄、优劣、挑选方法,以及牛身体的各个部位,如牛角、牛头、牛尾、牛腿、牛蹄等,都凝结成文,创作了大量关于牛的生动、传神的谚语。

三九天三岁牛的犄角冻裂,四九天四岁牛的犄角冻裂。

没有犄角的牛,喜欢摇头晃脑;没有知识的人,喜欢装模作样。

安了一个犄角就是牛,系了一个尾巴就是驴。

第一个谚语既说明了牛角的坚硬,也暗示了天气的寒冷;第二个谚语将“没有犄角的牛”与“没有知识的人”作类比,说明越是“没有知识的人”越是不谦虚,越喜欢炫耀;第三个谚语比喻不听别人劝告、任意妄为的人。

除此以外,与牛角有关的谚语还有很多,例如:

上了牛犄角的蚂蚁,高兴地认为上了“孙布尔山”。

兔子长牛角,小牛犊长犬齿。

不好的人好吵架,没角的牛好顶牛。

打一个牛的犄角,一千个牛犄角都觉疼。

以上所列举的与牛角有关的谚语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总之,与牛角有关的谚语数不胜数,这些谚语在简短的语句中都表现了蒙古族人的心理素质和他们观察、思考生活的独特方式,散发着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汉族与蒙古族关于“牛”谚语的异同

汉谚中关于牛的谚语,与蒙谚中关于牛的谚语,有一部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完全一样,或基本相同。例如:

汉谚: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蒙谚:牛看不见自己的角弯,马看不见自己的脸长。

汉谚:九牛一毛。/蒙谚:九牛之一毛,大海之一滴。

汉谚:打一个牛的角,千万个牛角都觉疼。/蒙谚:打一个牛的犄角,一千个牛犄角都觉疼。

汉谚:老牛不喝水,切莫强按头。/蒙谚:不喝水的牛强按头。

汉谚:初生牛犊不怕虎。/蒙谚:初生牛犊不怕虎。

汉谚:宁失肥牛,勿食己言。(食言不如丢牛。)/蒙谚:与其食言不如失牛。

汉谚:兔子长犄角,牛犊长獠牙。/蒙谚:兔子长牛角,小牛犊长犬齿。

汉谚:爬上牛角的蚂蚁,自以为登上了高山。/蒙谚:上了牛犄角的蚂蚁,高兴地认为上了“孙布尔山”。

汉谚:牛犊不叫,乳牛不发慈悲。/蒙谚:小牛犊不叫,母亲不疼。

汉谚:与其牛羊多,莫如朋友多。(与其集百头牛,不如交百个友。)/蒙谚:与其有牛不如有朋友。

第一组汉谚与蒙谚都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自以为是,盲目地狂妄自大;第二组汉谚与蒙谚都比喻极为渺小,轻微,一点儿也无关紧要;第三组汉谚与蒙谚都说明了“杀鸡儆猴”的策略,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等,其它每组谚语的意思也都基本一样,只是其中的汉谚与蒙谚在表达方式上稍微不一样。

汉蒙民族中之所以会有许多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关于牛的谚语,一是由人类共同的认识而产生的。人们对于人、人生、社会、事物、环境、世界等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因人而异,同时,又由于人类有共同的感觉器官和思考能力而产生对同一现象的相同的理解。因此,无论是汉族人还是蒙古族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对某种现象的相似的认识。二是经过相互文化交流而产生的相似的谚语。两个民族交流时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汉蒙两个民族交流的历史悠久,在文化方面的联系是密切相关的。三是与牛自身的形象、特点、价值、象征意义有关。

各族人民常常通过谚语来总结、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通过谚语来认识自然,学习和掌握与自然作斗争的科学知识,谚语在世世代代口头流传的过程中,蕴含了劳动人民全部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正所谓“水滴积多盛满盆,谚语记多成学问”。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都可以在这个民族的谚语中找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列宁也说:“(谚语)是研究我们时代的人民的心理的非常必需而重要的材料。”正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样,每个民族的谚语也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汉蒙两个民族关于牛的谚语,固然有一部分基本相同,但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引起的。

任何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具体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变迁直接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历史演变的特殊性,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系统。汉蒙两个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其取象譬喻的方式也打上了环境的烙印。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是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他们住毡房、穿皮靴、食肉饮乳、烧牛粪、驾勒勒车,衣、食、住、行、用与牛须臾不可分离。可以说,在畜牧业生产条件下,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牛资源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影响着蒙古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牛是牧民生活中的资源财富,可以说,牛在蒙古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中,始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蒙谚说“话少为好,牛多为好”“与其上香供佛,莫如侍弄牛犊”。在蒙古族中关于牛的谚语,牛既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蒙古族人的朋友。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处世哲学等的获得也都与牛密切相关,是蒙古族将与牛朝夕相处的经验和体会不断内化的结果。

而汉族自古以来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固定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创造了较为发达的农耕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人们唯一的生存方式了,于是,汉族人的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牛在汉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动摇了,一些含有贬低、不屑一顾、无足轻重之意的关于牛的谚语产生了,例如“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比喻对手再强大也会有制伏的办法。

总之,谚语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处世哲学和思维方式的综合体,已经深深内化于一个民族的血液中,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将不同民族的谚语对比考察,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民族的性格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蒙古族谚语[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

〔2〕尚延令,张祚羌.中国谚语选(下)[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3〕刘雪飞.中韩关于牛的谚语对比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0,(SC).

〔4〕陈萍.“牛”的文化解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6).

关于勤学苦读的名言 篇4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6、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7、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8、读者的好恶能决定书的命运。——莫鲁斯

9、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

10、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1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2、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3、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14、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15、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16、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陆游

1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1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19、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关于勤学的励志名言(二) 篇5

1、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2、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淘渊明

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之不足。――雷诺兹

5、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见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罗兰

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蘅(励志名言 )

7、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到。――亨沃比彻

8、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卓别林

9、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到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萨迪

10、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1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1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14、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15、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的,最正确的,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关于勤学的好句子有哪些 篇6

1、读不尽世间的书,走不完天下的路。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7、先学爬,然后学走。

8、光读不用,终久没用。

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0、没有种子不开花,没有文化难当家。

11、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12、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13、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1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15、宁思考一天,不硬写两日。

16、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17、强记不如善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8、活到老,学到老,七十八十还学巧。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21、人皆可以为尧舜。

22、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3、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24、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概念,使无知者更无知。

2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7、学习没计划,盲人骑瞎马。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9、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30、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关于勤学的格言警句

1、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2、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3、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4、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5、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7、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8、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0、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11、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2、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3、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14、对活者的人来说,是没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则没有今天。

15、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16、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7、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得到富足。

18、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19、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2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1、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24、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6、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27、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28、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29、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

崇德修身勤学笃实担当有为 篇7

作为各位同学来到河南理工大学的第一堂课, 我想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主题, 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铭记历史, 崇德修身

作为理工大的新人, 同学们应铭记学校办学历史, 发扬学校优良传统, 践行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崇德修身, 做一个胸怀家国、立意高远的人。立德是中华民族的国风, 古人云:“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再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在人生的三不朽中, 立德被认为是最高的。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若无德, 则虽体魄智力发达, 适足助其为恶。”可见, 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 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既强调了德在育人中的首要位置, 也为高校指明了办学旨向。今天, 你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各种思潮相互激荡, 新老观念错综更迭的时代, 多元、多变既赋予你们自信张扬的时代特点, 也给予了你们严峻的挑战。希望大家明辨是非, 坚定信念, 向我们的先辈像郑炳旭一样的学长们学习, 把崇德修身放在做人做事的第一位,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更应该掌握驾驭知识的道德力量, 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要胸怀家国志,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 牢固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又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 常怀敬畏之心, 遵守国家法律、社会秩序, 学会与同学相处, 学会谦让宽容, 学会感恩助人, 学会反省自律, 做到内诚于心, 外信于仁。

二是珍惜当下, 勤学笃实

站在绿意昂然、生机勃勃的校园里, 除了新奇, 我们更应该自豪。今天的河南理工大学有南北西三个校区, 占地面积4000余亩, 设备完善, 条件优越, 名师济济, 已成为煤炭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安全培训基地。

大学的学习生活没有了中学时期“保姆式”的督促和管教, 留给大家足够的空间发挥特长, 彰显个性。大家刚刚摆脱沉重的学业压力, 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 会有一部分同学迷失方向, 或缺乏自我规划, 或对课业任务产生懈怠, 等等。“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大学阶段,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有老师指点, 有同学切磋, 有浩瀚的书籍引路, 有渊博的知识探索, 此时不奋力拼搏, 更待何时?

借此机会, 我想给大家在校期间的学习提几点要求:一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二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思考。三是要重实践、敢实践、善实践。要求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实践创新平台, 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校大学生科学训练计划、步步高攀登计划以及“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 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大学科技园等均是学校学生实践创新的品牌载体。不少同学利用这些平台, 受到了系统的科研训练, 取得了一批专利成果, 并在全国竞赛中屡获奖励。

三是展望未来, 担当有为

大学的使命就是把每一个踏进学校大门的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给大家责任和担当。围绕这一目标, 我想给大家提两点希望:一是要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关系, 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有没有爱国之心和报效国家的愿望, 是衡量人的一条重要道德准则。个人利益永远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对国家和民族要热爱、要忠诚、要维护、要承担, 这是大节。当前, 国家急需德才兼备, 勇于创新的人才, 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希望大家始终怀有爱国兴邦之志, 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 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 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的美好明天。二是要学会面对困难, 做一个勇敢坚毅的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 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难免会遇到荆棘坎坷。当大家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时, 不要妄自菲薄, 不要轻言放弃, 要学会激励自己, 要善于鼓舞自己, 要学会与困难作斗争,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养成高贵的人格和强健的身心, 这将是你们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想学 会学 乐学 勤学 篇8

(一)连云港方言的概述

连云港境内除赣榆县外,均属江淮方言,内部的江淮方言有一定差异,基本分为3块,即市区、东海、灌云/灌南。

(二)方言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历代传承下来的人类文化,即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文化特别是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创造、积累和传承过程中逐渐成为传统的东西,成了一种社会习惯力量。

(三)连云港的地理环境及与周边省市的地理关系

连云港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陇海铁路终点(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郯城、临沭、莒南、日照等县市接壤;西与徐州新沂市、宿迁市沭阳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涟水、盐城市响水2县相连。连云港虽属江苏,但因在淮河以北,故地理上隶属北方。

二、连云港方言与周边市县方言的比较

(一)连云港方言与赣榆方言的比较

赣榆方言的主要特点,在声类系统较多地保存着中古音。在老派赣榆话里,见、溪、群、晓、匣,五母今细音仍保留[ts]、[ts']、[s]的读音,可以分尖团;古知、庄、章三组声母今音大致按古二、三等分为两组。

具体示例比较连云港方言和赣榆方言:

连云港方言赣榆方言普通话

山芋干干巴枣儿地瓜干

你嚼(jue阳平)舌根你嘬斜特胡说

单功的我不是偷为(去声)的故意的

更多的词汇,连云港方言和赣榆方言在词汇方面都是一样的,只是发音在声调方面不同。

(二)连云港方言与东海、灌南方言的比较

东海方言总体上与连云港的方言没有区别,在语音上大体相同,只是在极个别的词汇上发音和说法不一样,但是在平时的交流中没有障碍。例如:“大哥”的“哥”,连云港方言中发音为“gu”,而在东海方言中发音为“ge(阳平)”;又如,“六”在东海方言中发音为“luo(阳平)”或者是“niu”,而且东海方言中,阳平的发音特别多;灌南方言与连云港方言和东海方言又有差别,灌南方言的声调多为降调,语音的语调要比连云港方言重。

三、消除方言对连云港汉语拼音教学不利影响的策略

《大纲》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由于汉语方言复杂,方言地区的语音跟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差异,加大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我们福建莆田人易将普通话的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前鼻音发成后鼻音;q和x、r和l、z和c、s的发音也很难分清。此外,拼读音节时经常把ia发成ie,ü发成u、上声读成阳平。

(一)诱发动机,让学生想学

抽象的拼音符号是刚进校门的一年级新生学习上的第一道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保证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想学才能学好。因为小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占优势,其动机容易被外部条件激发起来,所以在教学拼音之前,我带着一摞注音童话故事书走进教室,讲述一两段生动的故事后,引导学生说,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你们学会了汉语拼音,自己就会看注音读物了,以后还能利用拼音查字典识字,就可以读懂更多有趣的故事。

(二)授之以法,让学生会学

教学生正确发音是拼音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方言区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单纯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跟读,受方音影响学生不能读准,所以我们应该授之以法,让他们会学。

值得注意的是方言区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生发音时,应多采用小组活动与个别面授,少齐读,多个人读,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扫清方音障碍。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法国教育家卢梭亦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们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有爱学问的兴趣。”方言区学生学拼音有难度,但不能让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单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还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学得愉快有兴趣,不感到心理压力。

(四)拓展时空,让学生勤学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才能掌握好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毕竟是抽象的,不易学,不易巩固。再加上方言区学生平常一般讲本地话,不经常使用普通话,要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回生现象,所以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勤练。

关于勤学励志经典名言警句精选 篇9

90、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9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德国谚语

92、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93、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94、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伽利略

95、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莎士比亚

96、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培根

97、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98、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

99、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关于春季的谚语谚语 篇10

2、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3、春天多种菜,能吃也能卖。

4、夏至雨点值千金。

5、腊月立春时节春水早,正月立春时节春水迟。

6、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7、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8、行船防滩,作田防旱。

9、河水泉源千年在,青春一去不再来。

10、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11、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12、寒水枯,春水多。

13、谷雨有雨棉花肥。

14、立春晴一天,耕田不费力。

15、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

16、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17、浇水不整地,费水费工又碱地。

18、春胞若加足,秋收定高产。

19、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

20、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21、立春暖,回暖快。

22、打雷惊蛰前,四十五日不见天。

23、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24、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25、丰收之年,不收无苗之田。

26、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27、行下春风望夏雨。

28、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29、打冬雷,落春雨。

勤学善研教海探航 篇11

一、以校本培训为先导。让教师在专业学习中成长

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方式,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1 集中学习。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语文新课程理论、教材教法的理解与解读是语文教师必须及时学习的内容。每周四是我们附小教研组活动时间,语文教研组利用大组学习共性的课程目标,或分年级组学习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目标,以便让每一位教师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认识课程标准,另一方面还从学生的角度了解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的侧重点。一、二年级起始年级的语文教师更是努力深刻领会课改精神,转变教学观念。集中的理论学习更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新课程起到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2 专题培训。在集中学习理论的同时,我们注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专题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如校本研究培训,让教师明了怎样进行校本教研;说课培训,让教师掌握说课的内容与程序,以便在教研组内活动时有效组织自己的发言;评课培训,引导教师正确看课听课,发现课堂教学问题;信息技术的培训,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每周两次的课余时间进行,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现代化教学的能力。我们通过各种不同内容的专题培训,调动教师研究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积极性,把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理解逐步内化为具体教学行为。

3 “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能开阔视野;请进来,能学习提升。为发挥名师效应,提高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只要是有名师课堂、语文教学研讨会等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我校必派骨干教师参加。这些骨干教师学习回校后又必担任起培训I教师的任务,或作学习汇报,或上一节课,以此将学习到的先进课程理念与方法辐射到全校的每一位语文教师。每年暑期我们还会邀请省市级专家来校讲学,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与育人观。我们还利用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讨论,举行教学行为反思辨析会,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4 互动学习。教师间的互动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此,我校开展了星期四进班听课制度,规定校长每月听课不少于10节,副校长每月听课不少于15节,教师每月听课不少于5节,课后及时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一活动的开展既融洽了教师之间的关系,又促进了教研氛围的形成。

5 反思学习。教学反思是教学研究的起点。无论是随堂课、研究课还是赛课,学校都要求语文教师做到“四说一写”:一说教学目标达成优劣,二说教学问题处理效果,三说课堂中的不足,四说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最后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写出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问题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行动一教学反思”系列教学活动,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6 网络研修。我校语文组利用网络建立了学习共享平台,建立了语文组学习群,名为“语文园地”。在群里,语文老师常常进行沙龙式学习、讨论、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有效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校本研修氛围。

二、以校本教研为途径,让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行动研究。为了让语文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我们开展了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自主学习、分步指导为主题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1 校本课例研究。我们将课例研究分为准备、课堂观察、评价、再授课、形成课例或案例几个阶段。首先由授课教师选定一个内容在教研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其次由授课教师上课,组内教师带着问题进行课堂观察,再组织研讨,对照新课程理念集体设计改进教案,然后再一次授课,并写成教学反思和体会,从而生成课例或案例。此外,我们还倡导“同课异构”的校本课例研究,通过与同行、专家的专业切磋与合作,形成校本研究合力,促进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2 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课堂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我们附小的特色。我们有国家级课题“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有省级研究课题“综合阅读”,有市级课题“‘自主学习、分步指导’教学模式的探究”“经典诗文诵读”。围绕这些课题,学校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教师与实验班,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主题,形成“个个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科研氛围。语文教研组在教科处的规范管理之下注意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教科研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加强了实验课题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评估,在研究的同时注意搞好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大胆尝试,深入反思,及时总结。以教育科研带动和推进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3 校本课程研究。为拓宽语文教学渠道,丰富我校师生的内涵,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品位,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研究,选编了我校的经典诗文诵读教材。此教材分为三册,分别是《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干字文》《古代名句诸子文萃》,供低、中、高段学生阅读。此外,学校还将每周二下午的第二节课定为国学课,由语文教师统一上课。我们还给每位学生建立了阅读档案,以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积累古诗文。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语文教师要提前背诵。

4 “自主学习、分步指导”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我们先后学习了洋思经验、杜朗口教学模式,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确定了“自主学习、分步指导”课堂教学的策略,然后集中学习讨论,初步确定了这种模式的五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三,出示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第四,讨论交流,分步指导;第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三、以语文活动为平台,让师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1 教师阅读年活动。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我与我的书”教师阅读年活动,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读书不少于7小时,每周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不少于1篇,年累计不少于1万字。为保证读书效果,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沙龙、读书汇报等交流活动。

2 学生“读书月”活动。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我们给每个班级配备了图书角。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不同文体的文章该读些什么,这样得法于课内,指导于课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年的四月份,是学校的“读书月”。在这个月里,学校举行故事会、演讲、集体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活动中,学校还会评选出读书标兵和书香班级,以此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3 作文竞赛投稿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研组一直在从事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学研究,从学生的写作需要出发,鼓励学生以自我之笔,写自我之事,抒自我之情,从而让学生的写作绽放出个性色彩。每个语文老师都会别出心裁地设计班级的作文园地,以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此外,学校与报刊建立联系,直接选送学生的优秀作文。学校每年还会举行一次“新星”作文竞赛活动,以发现优秀的写作苗子,为参加省市级的作文竞赛作准备。

4 书画竞赛活动。“红黄蓝”杯书画竞赛是我校每年“六一”的传统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创作各类书法、绘画作品。“六一”前一天,学校将学生的作品在校内展出。展后我们还会选出一些作品装裱,挂在走廊上、墙壁上。这也成为一种特色校园文化,熏染着每一个附小学生。

5 经典诗文展示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古韵悠悠”等主题诵读表演活动使得我校的经典诵读在当地享有盛誉。

关于勤学的谚语 篇12

1 新时期校长职业的特点

多年以来,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比较模糊, 在职业方面, 其承担着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的多重义务, 在待遇和权利方面等同于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校长在担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 经年累月忙于应对纷繁复杂的事务, 整日忙碌, 超负荷运转, 成为典型的事务型、劳务型校长。但是, 随着教育结构的分化和教育规模的扩大, 学校管理工作已经从教学工作中逐渐分离出来了, 校长职业也就从教师职业中分离开来, 成了一个独立的职业类别, 具有了职业本身所具有的社会独立性。校长固然要是一位好教师, 但校长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好教师, 使更多的好教师留在学校, 使更多的好教师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 校长还要善于统筹兼顾、协调内外、开发资源、褒贬奖惩等等。也就是说, 当今校长要兼有四个方面的本质属性:即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和优质课程资源开发者。因此, 新的教育形势呼唤建立一支职业型、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我们这些最基层的中小学校长更要勇立潮头, 自觉更新理念, 提升境界, 向职业化、专业化转变, 强化自我教育, 力求自我发展, 超越自我, 完善自我。

笔者自2001担任校长以来, 带领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 不懈努力, 学校通过全面实施“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技兴校、名师强校”的发展策略, 严格教师队伍建设, 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敬业、严谨、笃学、创新”的八字校训不但要求师生德才兼备, 还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丰富的科技与人文素质, 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强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内涵发展型优秀中学生。兰州市第十九中学自2003年连续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城关区教育质量金杯奖等多项奖励。

2 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领域

校长专业化主要指校长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依托专业组织,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 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 实施专业自主, 表现专业道徳, 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校长的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和前奏, 而专业化则是职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长专业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和自我专业意识六个方面。

专业精神表现为:一是具有强大的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三是勤学笃思的求知精神。专业理念是校长在对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专业性质及专业发展的观念和理性情念。包括办学理念、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 它不仅影响其教育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 而且对校长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专业知识是指校长作为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和优质课程资源开发者这种综合性身份所应具有的知识。专业能力是指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技能。专业伦理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校长的专业态度和动机。这是他们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直接关系到校长专业稳定性和校长专业的投入程度。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保证校长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会促使校长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 及时调整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及方式, 最终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校长专业化就是这六个方面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3 校长如何进行专业化发展

促进校长的专业化, 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校长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提高校长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校长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建立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的理念, 自觉地终身学习, 并在学习中不断反思。

3.1 校长职务不仅仅是职业和行业, 更是一种专业和事业

做校长要有才干, 更要有德性, 要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 把工作上升到事业的高度,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先公后私, 任劳任怨, 也就是说要德才兼备才是好校长。成功的校长一定会有自己的办学思想, 而办学思想首先是一种信仰, 一种理念, 一种境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重视教科研工作, 坚持走科技强师、科技兴校之路才是发展之本。兰州市第十九中学2005年成立了教科室指导教学工作, 并创办了《教科研信息报》, 及时报道教师开展教科研情况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最新信息。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搭建交流教研的平台, 全员参与教科研活动。校长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正确引领全校师生的成长和发展。创新是校长工作的动力, 做校长的一定要站在改革的前沿, 高瞻远瞩, 居高临下, 要有魄力, 要敢于大胆地创新, 只有这样, 学校才能办出特色, 即“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这才是校长个性魅力的集中体现。

3.2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专业权威

作为校长要有精妙的技能知识和个人专长, 有让教师佩服的个人特长, 有学科专业的出色成绩, 要树立非权利性影响力, 让被领导者自然而然、心悦诚服、持久和谐的接受管理。为此, 作为校长就必须提高自身作为领导者的非权利性影响力和正确运用领导者的权利性影响力, 公正严明, 审慎用权, 民主管理, 和谐相容, 形成行使影响力的良好社会心理氛围。作为校长, 要树立专业权威, 必须努力追求本专业学科的能力提升, 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力, 成为该学科的带头人;应该经常参与学科的学术交流和撰写教学论文, 发表和编写论著;能够娴熟的驾驭课堂教学, 并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有个人研究的专业性课题, 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成果。除此之外, 校长还要涉猎本专业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 即使不精通也要博览众科, 才能有能力指导教师的教学业务, 培养自己高素质的专业素养, 树立校长作为领导者的良好的专业权威。在教学研究上光凭自己的内部消化吸收还远远不够, 因此还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 并且多次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 到课改实验区参观交流, 几年来每位专业老师都有这样的机会, 他们去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交流会, 观摩外省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观摩课。学习回来后学校以教研论坛的形式进行大范围探究交流活动, 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升华了思想, 开阔了视野。

3.3 必须不断完善自我, 增强人格魅力

一位好校长必须有人格的影响力, 思想的辐射力, 道德的感召力, 威信的穿透力。每位校长都应该力求依靠自身高尚的人格, 先进的理念, 清晰的目标和高明的策略形成较强的非权利影响力, 使受管理者心悦诚服, 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 使自己成为专业型校长。要做好这些, 关键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意识, 才能不断引领教师成长和发展。校长的领导力有三层境界:事务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文 (使命) 管理。人文管理关键在于强调“服务”和以人为本, 突出对人性的尊重, 对师生主体的尊重。在倡导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 “服务是校长工作的宗旨, 合作是校长工作的保证, 人本是校长工作的基石”, 我们要走近师生, 真正关注师生的利益与追求, 尊重师生的选择与需要, 而这就构成了“校长专业化”新的内涵。这就要求校长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目标需要从传统的“事务控制型”转变为“资源服务型”:即要学会倾听, 学会包容, 多一些双向沟通, 多一些平等对话, 多一些换位思考。一句话, 通过人性化管理, 把尊重、理解和关心师生作为校长工作的基本准则, 择善而从, 择真而立, 兼容并蓄, 胸怀博大, 这样的校长才是一个具有较高领导力的真正的专业化校长。

3.4 必须树立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形成优化管理和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作为学校教育者的校长, 必须学会学习, 在学习中做人, 在学习中成长, 在学习中发展, 在学习中创新, 使自己更有智慧, 更有眼界, 更有力量。同时, 校长也是组织学习、指挥学习的人, 是“教师的教师”, 不仅自己要终身学习, 还要引导教师、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人大附中校长刘鼓芝说过一句话:“校长是个领跑人——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 领着全校教职员工不停的奔跑, 领着一茬又一茬学生不停的奔跑”。

校长的学习包含理论的学习, 多学科的学习, 实践的学习;向同行学习, 向前人学习, 向社会学习, 向教育对象学习等等。校长要真正成为“师者之师”就必须读更多的书, 向更多的人学习。在学习中不是单纯为学到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什么。这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学思结合, 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 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然后用心去研究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 校长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如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提高、加技能培训、校长专业化培训、各种学术研讨会、各种论坛讲座等等。当然学习还要从各种文化典范中汲取营养, 逐步丰厚自己的积淀, 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正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 并以此来确定教育行为, 才能形成优化管理程序, 优化师资队伍, 优化课堂教学和优化学生素质的新理念。

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的, 没有思想就没有行为, 就没有教育。”只有勤学善思, 才会融会贯通, 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勤学苦读, 获取理论;深思反思, 走入实践。我们要在学中思, 在思中学, 运筹帷幄, 三思而行, 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长远思考;长袖善舞, 令行禁止, 对学校的适应性进行审慎思考;高屋建瓴, 超越经验, 对学校的发展特色进行深入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校长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崛起, 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一个有自己办学思想的校长, 他会调动教师的激情, 会挖掘教师的潜能, 扬起教师理想的风帆,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办出一所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社会认可的品牌学校, 使学校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反之, 一个没有思想的校长, 必然是一个平庸的, 对学校的发展无所作为的校长。

因此, 作为校长在管理一所学校时, 必须能够站在当前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接触最先进最新鲜的教育教学的理念, 同时还要能够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目标, 把理念转化成为自己先进的办学思想, 然后用自己的办学思想去管理学校, 管理教师, 以不变应万变, 执着的去追求, 让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深入教师心中, 去引领教师学习和工作, 激发人的积极性,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 创造一种学习、科研的氛围, 让教师在这种氛围中自觉发展, 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团结奋斗, 进而促进学校发展, 形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总之, 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在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但只要我们本着一颗求真的心, 一份求实的态度, 在学中思, 在思中学, 勇于探索, 就能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越走越好, 也就会为社会创设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真正落实“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淑仪.浅谈校长专业化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EB/OL].广东基础教育信息网, 2008 (12) .

[2]李卫兵, 李轶.校长职业化与校长专业化[J].中小学管理, 2003 (11) .

[3]王敬民.校长专业化与优质学校建设[N].光明日报, 2008-01-09.

上一篇:个人升职的申请书下一篇:3年级社会实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