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精选10篇)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篇1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篇2

关键词:高校,会计,委派制

一、高校会计委派制的基本含义及必要性

(一) 高校会计委派制基本含义

高校会计委派制是我国一种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 是指财政部门向其所属各高校统一委派会计人员, 并对他们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它具有综合性和权威性两个基本特点。主要负责监督各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基本建设等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经济资金行为。高校会计委派也可以理解为国家政府的委派制度, 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措施, 能够从根本上分离高校与资金之间的联系, 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 高校会计委派制的现实必要性

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在新的高校制度下对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的要求, 是保证国家对高等教育资金不断投入并得到有效发挥的有力保障, 对地方各财政财经工作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可避免并减少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败、铺张浪费问题的发生。随着高校的不断的发展壮大, 高校本身内部就已经形成一个小社会, 小市场的形式, 经营的业务也越来越多, 日常物资采购频繁, 维修项目一项接一项, 如果资金管理不善, 内部控制不严, 财务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必定会在某些环节出现贪污腐败问题。一个单位如果出现贪污腐败、铺张浪费问题, 财会人员或多或少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如果财务人员严格按财经制度办事, 认真监督每项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试问贪污腐败, 铺张浪费的资金从何而来?从资金的源头上加强管理, 让财务人员充分独立行使职权, 贪污犯罪和铺张浪费现象必定会受到制约。而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是保证会计独立行使职权最有力的措施。

(2) 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政部门委派到各高校的会计享有独立的职权, 在接受各种检查, 提供数据等方面, 必定会按照文件的要求逐一汇报, 不存在受到单位领导授意篡改, 有意隐瞒, 弄虚作假等行为, 财务信息必定能给国家领导人, 地方政府制定方针政策时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3) 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可以有效的执行预算管理工作。目前, 各高校均编制了预算, 但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往往并不是那么理想, 主要是因为在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下, 财务人员既受单位领导指挥, 又得罪不起其他学院或者部门的负责人。但是, 各学院或者部门上报当年的预算经费往往是夸大其词, 不切实际地反映情况, 使得学校在审核预算时, 有讨价还价现象。因此, 对于核减一些不合理和带着盲目性的预算项目存在一定困难, 难以对学校的预算编制提供更合理, 更科学的数据, 从而导致预算编制失去真正的意义。而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后, 可以更贴近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审批预算, 可以坚决执行《预算法》, 对不合理不合规定, 夸大编制项目经费的行为进行不予审批, 以此来要求单位合理编制预算, 有效的执行预算。

(4) 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可以有效的遏制高校负债的迅猛增长, 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单纯依靠财政拨款的高校资金来源模式已经被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所取代, 特别是高校融资大力新建校区, 校舍, 基础设施等行为频繁。高校的债务情况如何, 财务情况如何, 是学校管理层必须了解, 社会各界潜在投资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后在高校提出债务要求时, 可以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通盘考虑财务状况, 充分论证债务规模, 保持一定的债务比例, 防止高校领导盲目跟风, 大搞建设, 大规模贷款。还可以把相关分析报告递交教育部门和财务部门, 通过专家学者分析论证, 防范财务风险。

(5) 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可以有效的推进各种制度的改革。高校的发展一日千里, 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 国家财经法规相继出台, 上级主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继推行高校服务类, 工程类, 货物类采购需要通过政府采购后, 又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公务卡制度, 新的高校财务制度等。新制度的改革往往都会困难重重, 首先是管理层不了解, 同事们不了解, 总会前后对比, 认为是财务部门有意为难大家, 抵触的行为较多, 改革很难推进。实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后, 其代表国家、财政等部门履行职权, 可以坚决执行改革需要, 也更能把改革的落到实处。

二、推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 推行高校会计委派制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现行法律法规中,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主要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太多的条款或者细则涉及这方面内容和规定, 存在高校会计委派制的推进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利于高校会计委派制的执行, 推广, 不利于高校会计人员社会地位, 身份的确定和权益的保障, 不利于高校会计委派机构、委派会计人员与被委派单位之间的矛盾解决。

(二) 委派的高校会计人员的职权范围问题

因为被委派的高校会计人员由地方财政部门直接委派, 同时也接受高校的监督管理, 职权的行使范围很重要, 会计主体不再是高校, 而是会计委派机构。因此, 受派会计人员很难两全其美, 能否站在高校角度行使管理职能, 能否履行好委派机构赋予的权利, 按要求完成任务, 在执行中必须划清其职权范围。

(三) 委派的高校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

受委派的会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不能由委派机构全额负责, 否则会出现, 受委派的会计人员工作重心偏向问题, 工作中不充分考虑高校的实际情况, 与高校负责人的发展思维相违背, 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如果经费由委派机构和高校共同负担, 比例如何界定, 如何能使委派会计人员积极行使权利, 发挥聪明才智替高校理好财, 是决定委派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四) 委派的高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问题

目前, 我国部分采用委派制省市, 其招聘人才的方式均使用公开招聘方法, 择优录取的原则, 设定一些限定条件, 同时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但是, 高校众多, 需要的人员也较多, 只经过短期培训, 时间仓促, 大部分会计人员还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会计委派制的实质, 就已经走上岗位任职。加上选拔任用把关不严, 培训考核流于形式等原因, 难免会产生委派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不够硬, 业务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要想培养一批能适应高校工作的需要, 掌握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 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财务人员, 任务还很艰巨。

(五) 委派的高校会计人员的后期管理问题

受委派的会计人员的后期管理问题, 主要有职位升迁问题, 待遇提高问题和日常的管理问题。会计人员的职位升迁问题, 委派会计人员在高校工作, 而升迁聘任等人事管理的决定权在政府管理机关, 对他们业绩的评价应重在财务管理方面, 还是重在会计监督方面, 难有一个准确的衡量尺度。会计人员的待遇提高问题, 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由委派机构和高校共同确定, 委派机构根据国家规定提高会计人员的待遇, 高校能否按同比例提高, 是难以估计的, 取决于高校本身能否有支付能力, 不能同步提高, 必定挫伤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委派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问题, 委派机构委派的人员较多, 日常的管理无论从管理深度还是广度,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三、推行高校会计委派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完善与高校会计委派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制定一部或者是增设一章有针对高校会计委派制的法律或法规, 使其成为《会计法》的特别法进行适用。为进一步规范高校财务行为, 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从而为高校会计委派制的推广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二) 明确委派的高校会计人员的职权范围

确定委派到高校的会计人员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界定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职权。财政部门管理下的会计委托机构委派的高校会计人员代表着国家和政府行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权力, 他们不属于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 其行政关系由地方人事部门核定, 不占用高校的编制指标。受委派的高校会计人员每年都有一定任务指标, 受政府有关部门的考核, 肩负着一定的使命。一般情况下, 他们行使管理权限包括编制其所在高校真实准确的会计报告, 与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拟定符合该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该单位的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业务;防范该单位的财务风险, 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提高警惕, 建立合理合规的制度;参与高校的招投标业务, 防止暗箱操作, 确保基建项目透明化, 正规化;审核所在单位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和重大经济合同, 必要时应直接参与重大经济合同的谈判和签订;及时准确传达国家、上级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 推行新的财务改革。

(三) 完善高校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 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由于委派的高校会计人员身份的特殊性, 兼受双重领导, 即受到高校领导的管理, 同时也受地方委派部门的管理, 相应对其业务考核也应当同时受到两个部门的监督管理。因此, 必须完善高校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 明确规定各管理部门考核的时间, 内容, 范围等, 设立一些有利于考核的指标体系, 衡量标准, 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 进行定期的量化考核, 包括职业道德的遵守, 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情况, 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基于双重领导, 双重监督机制下, 高校委派会计的工资、奖金和福利方面, 也由两个部门共同承担, 通过考核结果, 奖优罚劣, 以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四) 提高高校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 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业务学习, 政策传达, 召开专题会议等

高校财务管理得好不好, 关键在于委派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高低, 如何能委派出高素质人才, 必须在选聘财务人员时严格把关, 可以通过复杂的选拔程序, 但是要求被委派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有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准, 较强的业务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防范财务风险能力, 人际交流能力, 能自觉遵守财经法律法规, 有乐于奉献精神, 客观公正, 不徇私情。定期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后续培训, 不定期进行业务学习, 及时传达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邀请专家学者和同行业的有关人员, 召开专题会议, 探讨解决办法, 共同解决问题。

(五) 建立定期汇报财务状况和重大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财务状况直接能反映出高校的经营情况, 通过分析指标, 数据统计, 可以给国家领导人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定期汇报财务状况, 可以随时掌握动态, 及时做出处理反应。另外, 被委派人员必须谨慎小心, 如因个人原因, 有重大过错的, 并给高校造成损失, 给国家带来损失的, 要扣减被委派人员的

会计委派制毕竟是我国一种新型的会计管理模式,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实际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来衡量, 用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其成果, 积极支持会计委派制, 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规范和完善会计委派制, 使得高校会计推行委派制的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娇蓉.关于会计委派制的理性思考.会计之友, 2002 (6)

[2]杨庆英.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 (4)

[3]王茁.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研究:问题与创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6)

[4]安月平.会计委派制:问题与对策.河北财会, 2003 (7)

[5]刘锦.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观念[J].事业财会, 2007 (1)

[6]姜玉梅, 袁志刚.浅析会计委派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3, (11)

试论会计委派制 篇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10-02

摘要: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会计管理制度的过时而导致的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贪污腐败,预算外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遏制这些现象再发生,我们必须努力改革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以求维护经济秩序,还会计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会计;企业;委派制

1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会计的核算职能要求会计人员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真实地记录和反映本单位所发生的经济方面的业务。然而在现阶段,会计的核算职能未能得到很好地履行,原因在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实行两权分离,政企分开。由于企业局部利益有时会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加上一些企业领导人思想意识不足、道德败坏、追求企业短期效益或满足个人的私欲往往做出一些败德行为,对企业资产的挥霍浪费,经营不善,滥用职权以及将财富据为己有等,经营者为了掩饰这些劣行,必然要假账真做,严重扰乱财经秩序。

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造假账,往往任用亲信或一些层次较低的会计人员,给领导者进行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实施会计委派制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为单位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而且赋予会计人员保护所有者利益的义务,通过会计人员的委派,将彻底改变过去几十年来的师傅带徒弟在单位内选任会计的管理体制,能促进广大的会计人员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如何实施会计委派制

根据我国各地的实践情况,目前会计委派制的主要模式及实施范围有以下几种:

2.1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

分两种形式。第一种:直接管理形式。直接管理形式的委派对象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有的还包括出纳,被委派人员的来源一是在原单位产生,二是在财政部门现有人员中选派,三是向社会公开招聘。委派部门为地方政府,管理体制遵循会计机构不变,会计地位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的原则。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福利等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和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形式在全国大多数省份主要是地县和乡镇都有试点。

第二种:财会集中制形式。财会集中制形式是指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在保持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提高管理效益为中心,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此办法主要试行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湖北沙市、宜昌等地实行的会计委托代理制和零户统管等即属这一形式。

2.2对国有企业委派

第一种: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受派单位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由财政或财政与国资部门联合委派财务总监,以国有股东代表人身份进入董事会对,出资人负责独立行使财务管理监督权,并列席公司董事会。财务总监的工资津贴及奖金纳入财政预算,由財政部门统一管理和发放。上海深圳在广泛采取这一形式。

第二种:主管会计委派制形式。主管会计委派制形式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有的还包括出纳,被委派人员的来源主要在原单位产生,也有从其他单位选派,委派部门是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一般由政府发文,财政部门委派,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委派、分职任免的办法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任免、晋升、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福利等实行统一管理,目前这种形式主要是在中小城市进行试点

第三种:内部委派制形式。内部委派制的委派对象为各单位的会计、出纳。被委派人员的来源主要是原单位的会计人员,也可以从其他人员中考核选拔,委派部门一般为集团总公司。其行政由所在单位领导,业务由财务主管部门领导,其任免和调动则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被委派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业绩和考核结果挂钩。这一模式在全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型的事业单位都有试点,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

2.3对乡镇一级行政事业单位、乡镇集体企业委派

第一种:零户统管形式。零户统管形式是对乡镇一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持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提高管理效益为目的,取消单位银行账户和会计,由财政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一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它起源于湖北宜昌县,由于它的出现,使乡镇单位财务秩序混乱这一困扰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和财政部门的重大难题得以迎刃而解。

第二种:“会计楼”形式。“会计楼”形式是把企业会计从内部分离出去,统一在会计楼办公。规模大小确定一般为3-5人,工资报酬由会计楼负责统一管理、发放,类似于代理记账的会计委派制模式。它由经贸部门管理。主要试行于乡镇集体企业如湖北仙桃市即采用该形式。

3会计委派实施遇到的困难

当然,会计委派制到底可行与否还应该依靠实践的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要注意这些问题的解决。

3.1采取具体的委派形式后,委托方、受托方、委派会计三方的关系的合理协调问题有待进一步调整,尤其是有些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不到位,甚至有抵触情绪。

3.2对上级拨款的基建项目实行项目会计委派,相应的配套措施滞后,没有统一的办法来规定委派会计的选拔、奖惩、升迁、轮换及后续教育等;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委派会计制的法律依据不足,有些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矛盾。

3.3对委派会计的管理考核上,还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体现在会计委派制的主体不明确、会计职能权限不清晰等。

会计委派制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它的进步性和不足的地方,会计委派制也是一样。不能一味的褒或贬。目前会计委派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或者说统一的做法,而是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有些做法是比较成功的,也有些做法不成功,我们之所以都称其为会计委派制,是因为这些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会计监督,以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赵新瑜 会计委派制的几点思考《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 第3期

[2]孙立华 浅议会计委派制 《商场现代化》2012年 第10期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篇4

深州市农村信用联社马旭英

我联社自2008年开始按照省联社统一要求,委派会计实行竞聘上岗。2009年10月份,第二轮委派会计竞聘至今也已经一年有余,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会计委派制的实行,对切实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较好地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管理的职能,使信用社会计由“核算型”逐步向“监督型” 转变,是农村信用社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

农村信用社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几大好处

首先,有利于强化基层信用社的管理力量。委派会计担负着管理柜员的职责,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基层信用社的各项业务经营和管理,一方面,使信用社主任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拓展业务,另一方面,实现委派会计与主任的权利制衡,可有效减少各项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偏差,确保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

其次,有利于提升基层信用社的风险防控能力。委派会计通过加强对柜员的管理和监督,增强了柜员的工作责任心与执行制度自觉性,提升了柜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准;通过监督关口前移,对信用社的各项业务经营工作实施事前、事中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违规业务操作有助于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操作风险的堵截。

再次,有利于提升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质量。委派会计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能够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柜员对新业务、新知识、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操作流程及柜面操作技能的学习、辅导与培训,提高了会计整体核算质量。

最后,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推行委派会计的后续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委派会计及其他柜员 1的工作动力,有效激励员工的爱岗敬业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和追求上进的意识,增强员工工作责任心,促进各项业务不断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

当前委派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社主任与委派会计对权利制衡认识存在偏差。信用社主任与委派会计是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关系,共同目标是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个别农村信用社主任认为联社实行会计委派制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削弱了自己的权利;而部分委派会计在行使职责过程中,或得不到主任的认同,或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大了自己的权利;上述情况直接导致两者在共事过程中,不断产生矛盾,或者造成了工作脱节、或者造成了委派会计成了多余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信用社员工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首先,部分临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过分依赖委派会计,事情无论大小都要经过委派会计,无形中增加了委派会计的日常工作量;其次,委派会计在履职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存在碍于情面的问题,对发现的一些问题不敢或者不愿意直接指出;再次,部分基层信用社社员工对委派会计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委派会计是联社派下来监督其业务行为的,在日常业务操作中对委派会计履职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工作上不予配合或者给委派会计出难题,有的甚至认为委派会计履职是在故意刁难自己,造成委派会计在信用社处境艰难,工作局面难以打开。

三、委派会计的监督职权难以真正到位。

就我联社而言,各营业网点的业务量普遍较大,委派会计要对信用社所有的内控日常管理工作负责,事物非常琐碎,导致非

常忙碌,根本不可能对其他临柜柜员办理的每笔业务逐笔进行事中及事后监督,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柜面操作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委派会计除履行财务会计核算,还要加强对信贷工作的监督,由于大多数委派会计未从事过信贷工作,加之信贷业务系统培训也从未要求委派会计参训,使部分委派会计对贷款工作其流程和规定不清楚,履行贷款审查、监督职责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四、委派会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委派会计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委派效果,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委派会计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功底。近年来随着新入社大学生不断充实到农村信用社,人员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委派会计虽然通过公开竞聘、层层选拔,但由于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员整体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委派会计竞聘就成了现实版的“矬子里面拔将军”。部分委派会计在履行职责时,受自身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出现了责任心不强、履职意识不高、制度执行乏力、管理经验不足、协调能力偏低等现实问题。

五、部分信用社存在委派会计关系处理难问题

委派会计在实际工作当中按照相关制度办法,需要对发放的贷款逐笔审查,当一些证件不符或手续不全的贷款发放遭到委派会计抵制时,个别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对其产生意见,认为委派会计是在抓权,不能正确对待;或者,当委派会计认真履职时,出现与信用社利益有冲突时,造成与主任、员工关系处理难,造成委派会计“孤立”。

六、在辖属网点管理上,存在委派会计监督不到位问题 信用社委派会计大部分时间在处理本社的日常事务,不在信用社下设机构(分社、储蓄所)的工作现场,对分社的各项业务操作不能做到事前控制,只有在事后检查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根本无法全面履行岗位职责,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七、委派会计没有长远思想的问题普遍存在。委派会计异地交流制度本身是一个好制度,但是一年一轮换、两年一竞聘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毕竟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对各项业务运营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与信用社主任及其他员工有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而这些没有半年的时间是根本实现不了的。等你刚刚熟悉了,距下次交流的时间就只有半年了,谁还好意思严格要求别人?谁还愿意为了工作去较真、去得罪人?反正我快走了,差不多不出事就行了,得过且过吧;还有就是一些素质较高的委派会计,因为家中老人需要照顾,一旦参加竞聘就不能竞聘原单位,其他营业网点离家很远,根本不能两全,只能放弃竞聘;形成了有素质、有能力的人员不一定参加竞聘,参加竞聘的不一定都是最佳人选。其结果就是部分农村信用社委派会计责任心、履职能力严重不足,临柜人员纪律散漫,服务态度不佳,信用社内部管理松懈。就大部分信用社主任而言,即使本社的委派会计业务能力有限、素质偏低,即使委派会计不积极配合自己的工作,即使大部分柜员都对委派会计不满……也都奈于人家一共就在这儿待一年,还有几个月就要走了,不好意思说、不好意思管,更不好意思向上级反映。

加强委派会计管理的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委派会计选用制度,力争做到优中选优。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关键都在人,推行会计委派制也毫不例外。我认为通过考试、竞聘演讲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委派会计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工作实绩、工作经验、业务水平、协调能力等,鼓励那些有能力有经验的优秀柜员即便是年龄偏大也无所谓,通过综合评价来确定最适合的人选,而不是越年轻越好、而不是只要我报名的信用社没有别人报名,这儿的委派会计就非我莫属。

(二)强化委派权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妥善处理好联社、委派会计和信用社主任之间的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应该放在首位。首先,通过联社积极引导,让信用社主任和委派会计都能够正确理解推行会计委派制,不仅仅是加强对基层信用社主任权力的监督,更重要的是尊重和发挥信用社主任的积极性,提高基层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其的是为了农村信用社防范风险,加快发展,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其次,委派会计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既要对上级联社负责,真正代表联社行使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与监督权,推进信用社的规范化建设,促进信用社业务发展与效益的提高;还要正确处理好与信用社主任与其他柜员的关系,委派会计必须尊重信用社主任,信用社主任也应当支持委派会计开展工作,二者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工作中存在的分歧,应加强沟通与协调,无法达成一致的,应向联社报告,由联社协调解决;团结同事,加强对柜员的业务指导,监督柜员行为规范,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三)适当放宽竞聘条件,对路途遥远的委派会计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为了优化在岗委派会计质量,对年龄的限制是否应当适当放宽?为积极引导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较高的现任委派会计继续参加竞聘,对再次竞聘后路途较远、必须面对撇家舍业、雇佣保姆照顾老人的现实,是否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四)加强后续管理,确保委派会计实施效果。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篇5

摘要:绿色会计是在会计核算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耗费和补偿的一门崭新的会计理论学科。其会计假设、会计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统会计有着很大的区别。从绿色会计的会计假设、确认计量以及中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科学地阐述了绿色会计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实施绿色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面考核企业业绩的要求;实施绿色会计是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环境;绿色会计;确认计量;社会效益

一、绿色会计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随着人口和需求的剧增,以及自然资源的有限和稀缺,在当今经济生活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从而使能源日益紧张,自然灾害频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会计界也积极投身于环保和绿色革命,深入研究和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如何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发展,并直接导致了绿色会计这一现代会计新型分支的创立与发展。

绿色会计也称为环境会计,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及范围大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其成本范围和效益范围也远远大于传统财务会计。绿色会计理论认为,空气、水、土地以及臭氧层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并且这些资源总是稀缺的,理应赋予一定价值并得到补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既有经济性信息又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发展。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于会计学来讲属于一个新鲜的、边缘性的科学,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对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和考虑,以解决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的矛盾。

二、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一)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

1.绿色资产的确认。绿色资产是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其标准一是其未来效用的可能性;二是其计量的可靠性;三是环境资源的地域性。绿色会计只对会计主体内的环境资源形成的绿色资产进行确认。

2.绿色负债的确认。绿色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标准的,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如果企业有支付环境成本的义务,则应将其确认为负债。确认负债时,不一定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虽不存在法律义务而企业负有推定义务;或有在法律义务基础上的推定义务。如企业可能将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消除污染作为其既定政策。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确认绿色负债,企业管理部门必须作出负担有关成本的承诺。同样,不能仅仅因为企业管理部门日后不履行其承诺就不确认其为负债。若确实发生了不能履行承诺的情况,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事实及原因。

3.绿色资本的确认。绿色资本是与特定环境资产资源相对应的会计要素。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会无偿或低于其实际价值使用环境资源。是环境对企业的一种投入,虽然环境不能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方,却有实际资源的流入。它可以反映企业净资产中绿色资源的数量和比例,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指标。

4.绿色收入的确认。绿色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绿色资产给人类带来的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绿色收入可划分为直接绿色收入和间接绿色收入。绿色收入的确认标准:一是可计量性。作为绿色收入的效用应能够计量或合理估算,若不能计量或估算,不能确认为绿色收入。二是效用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三是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绿色收入的产生是一个持续和缓慢的过程,需要划分各个会计期间,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5.绿色费用的确认。绿色费用是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绿色资产的转化形式。绿色费用可分为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生态资源保护费用。绿色费用的确认标准有两个特性:一是未来效用的不可能性;二是计量的可靠性。如果一项支出不产生未来效用,或者未来效用不符合确认绿色资产的标准,那么该项支出应确认为绿色费用。

6.绿色利润的确认。绿色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与环境有关的业务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也就是绿色收入和绿色费用的配比相抵后的差额。绿色利润的确认同一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同传统会计利润相似,其确认是通过期末的结转、计算而得出的。

(二)绿色会计的假设和计量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根据其特性可以确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多元计量。多元计量假设是指将涉及环境资源的经济事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在绿色会计核算中,以货币计量为主,还要兼顾到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能单单以货币计量,而应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计量等作为辅助计量方式,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

三、中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实施绿色会计是中国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传统会计核算模式没有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范围内。从宏观角度,国民生产总值未扣除环保支出,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从企业本身而言,由于没有考虑其产品生产给社会造成的后果,使得企业忽视社会成本而只是关心自身的经济成本。经济效益的获得是靠损失社会和生态效益而取得的,而经济效益的增长补偿不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增长。绿色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因此,为了保护环境资源,促进中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把环境资源的核算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3.实施绿色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面考核企业业绩的要求。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和信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4.实施绿色会计是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联合国要求的发展方向。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损耗、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它实质上损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合作的逐年增加,若再不重视环保并将其纳入必要的会计核算体系内,我们牺牲的将不只是一代人的利益。同时,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他们常常将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实施绿色会计核算,那么将来的资源耗竭将会是更加严重的。

四、中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行性

1.会计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为绿色会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无论从会计环境的角度,还是站在相关法律、条例和政策的立场,都已构成了绿色会计所需的法律规范环境,这表明绿色会计在中国实施已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推行,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对环保观念的认同,均为中国绿色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政府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形成了中国推行绿色会计的政策基础。随着对环境保护所负社会责任的增大,企业要从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多个方面来考虑其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核算来真正提高效益,这些都为绿色会计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内外部环境为实施绿色会计创造了条件。企业对绿色会计推行带来产品国际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等优势的认识,以及国际上对绿色会计的不断推动,发达国家绿色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理论经验和实务学习案例。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使中国逐步加入到会计国际化的行列,这为中国绿色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及其与各国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综上所述,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会计理论界需要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侯文宣.关于绿色会计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3).

[3]侯安鑫.试论绿色会计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1).

[4]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5]刘荣章,等.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概述[J].福建农业学报,2005,(81).

会计委派制的成本效益分析 篇6

2008-11-26 14:15

摘 要:文章从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探讨会计委派制的可行性。文章认为,会计委派制对我国目前的财务监督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推行下去。但会计委派制由政府部门实施,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将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会计行业监督所替代。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 成本效益分析

会计委派制在全国部分地方已试行多年,理论界对此看法各不相同。本文拟从“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对会计委派制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一、会计委派制的效益分析

1.从微观经济角度分析。现就会计委派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现状,分析它给实行单位带来的经济效益。

(1)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效益分析。国有企业的会计委派制实施形式,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现以杭州市会计委派制的实行情况为例,说明会计委派制在国有企业的实施效果。浙江杭州市早在1997年7月,就出台了《杭州市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为《试行办法》),该文件明确了财务总监的职责、待遇和管理规定。同年9月,杭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市投资控股公司和机电投资控股公司正式向5家国有企业委派了财务总监。规定:财务总监由委派方支付报酬和福利,不接受委派企业的报酬和福利,也不兼任其他职务。在人事上,财务总监独立于国有企业经营者。《试行办法》还规定了财务总监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直接监督权,财务总监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计划、预算和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核,并实行定期(月、季、年)报告制度。报告的内容包括: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情况、企业经营决策程序的执行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企业重大经营计划与方案的执行情况等。以上措施使财务总监在经济上独立于被委派制企业,又有相应权力,从而可以放手履行职责。

从会计委派制在国有企业的实施效果看,加强了企业财务管理,对国有资产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效益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靠国家财政支持,即所谓“吃皇粮”。出于财政依赖的惯性,往往不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益,浪费现象较严重,对其实行会计委派制,可加强该单位的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施会计委派制,首先提高了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规范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行委派制后,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加上委派会计人员更有独立性,利于采用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并促进了农村村务公开制。而且,会计委派制加强了财务监督力度,杜绝了一些不规范的收支行为,节约了大量不必要的开支,此外,实施会计委派制还有利于精兵简政,节约开支。如东城区实行委派制后,会计人员由原来的108名减少到28名,每年节约工资100多万元。

2.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利益主体,如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公共管理部门都需要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少数人利欲熏心,利用虚假会计信息牟取私利。会计信息的扭曲,必然会影响到国家宏观决策的正确性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本质上是一种以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为先的强制性措施,以便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宏观效益,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了国家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有序发展,除了市场自行调节外,国家宏观调控也很重要。宏观调控的基础和对象是微观经济,微观经济的主体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具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各种各样的广大企业。国家宏观调控就是依据各个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决策,使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当前会计信息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为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另外,通过公开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可以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净化宏观环境。

(2)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不良资产是困扰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人行研究局统计数据,不良资产占国有资产总额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6.6%增加到1999年的10.2%.这表明,不良资产是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而不良资产增加的实质是企业经营亏损。根子是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投资管理机制。许多企业的经营者素质偏低,不重视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成本的补偿;企业普遍缺乏投资结果的责任追究制度,决策程序不科学,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3)净化了投资环境,加速改革开放。根据审计署1983年到1998年的统计资料,平均每年单位违纪金额与估计总体违纪金额基本呈递增趋势。特别是1998年,平均每单位违纪金额311.89万元,估计总体违纪金额268878.68万元,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可见一斑。

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有效防范假账真做、真账假做,以及“账外账”、“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提高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环境的净化,有利于提高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委派制的成本分析

会计委派制的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会计委派制的直接成本分析。即会计人员的工薪和相关管理费。目前会计委派制委派的对象,是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经济。一般可认为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的工薪就是直接成本。但如不实行会计委派制,这部分工薪仍然不能节约,因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所以,会计人员的工薪是会计委派制的无关成本,而从会计委派制在农村的实施情况看,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开支还呈现减少趋势。因此,会计委派制的直接成本也就只剩下了管理费用。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由财政或政府指定的其它部门派出,其档案及相关事项都得由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就会发生人事考核、办公等费用,以及该管理机构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这种成本是实行会计委派制必然发生的,也就是决策的相关成本。

2.会计委派制的间接成本分析。它是一种机会成本。是会计委派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某过程处理不当的损失。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行为,以下两种风险都会导致机会成本的增加:

(1)由于相关信息不对称,委派的会计“架空”的风险。因被委派的会计属“外来户”,不可能对各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经营状况完全了解,加上企业经营者可能将其看成“异己”,有意阻止会计人员熟

悉企业情况和开展正常业务。这样,企业的内耗可能就消磨了会计委派制的优越性。如被委派会计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矛盾冲突反而

会延误正常工作,形成新的损失

(2)委派会计被接受委派单位收买,共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风险。由于会计委派制关于被委派会计独立行使会计职责的权力,企业经营者如需进行会计造假,就必须得到会计人员的合作。在利诱之下,有的委派会计可能与企业经营者沆瀣一气,通同作弊,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会计委派制的发展对策及展望

根据“成本—效益”分析,会计委派制还是利大于弊,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不失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一剂良方。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完善:

1.提高委派会计的素质。被委派会计应具备较高专业水准和道德素质,同时应具较好亲和力,能够与各方面开展合作。可以向市场公开招标,选拔优秀会计人员担任该项工作。这样,也有利于协调委派会计同接受单位的关系。

2.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委派会计。应设置精干的机构,对委派会计进行统一管理,负责会计人员的人事调遣,业绩考核与奖惩。该机构可按行政区在政府部门设置,或将其与现行各地区、部门的相关机构合并设置,以节约开支,降低会计委派制的直接成本。比如,按委派对象的不同,可以考虑设置在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不同部门。

3.加强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管理。要建立委派会计人员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选拔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及业务考核、奖惩、轮岗、继续教育制度等。特别应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应改革委派会计的薪酬制度,可考虑实行“工薪+期酬”的分配制度。工薪即工资和奖金,基本工资按岗位设计,应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按其劳动的质与量,发放奖金。期酬不同于工资,由管理机构根据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一贯表现按工作年限确定一笔酬金存入银行(应有透明度),随年限增长但不发放,到一定期限才能支取,如果该会计人员违法乱纪,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则取消这笔报酬。以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会计委派制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会计由政府部门委派,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人才市场的规范,会计监督将由政府监督变成所有者监督;而会计监督,从更高层次来说,更应强调对会计的监督。应逐步建立和规范会计人才市场,最终实现会计行业自律,来取代会计委派制。

参考文献:

1.刘明辉。会计委派制读本[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吴联生。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J].经济研究,2001(2)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探析 篇7

1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分析

1.1 从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其施工特点为项目多、工地分散、建筑周期长,一般都有十几个分公司、项目部,且远离总公司,管理难度大。由于集团公司为其下属各单位提供资质,并为工程的安全、质量、业主投诉等负责,集团公司靠收取分公司、项目部的管理费生存,因此,如果分公司、项目部不能做到工程款专款专用、出现债务纠纷等问题,所有的法律责任都会转嫁给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很有必要加强内部管理,对分公司、项目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管和控制。集团公司的监管和控制需要从源头上抓起,把每一项工程控制到位,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一方面为项目经理把关,另一方面要保证工程款不能被分公司、项目部所挪用,这样才能降低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防止分公司对集团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情况发生。

1.2 从会计人员与分公司或项目部之间的利益关系分析

若不实施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直接由分公司或项目部聘用,受分公司或项目部的领导,会计人员的薪水、奖金以及晋升均由分公司或项目部领导决定,自然听从分公司或项目部领导的要求。分公司或项目部领导为了获取集团公司的信任,并期望获得更高的薪水、职位的晋升等,往往要求会计人员通过粉饰会计利润等手段向集团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追求个人利益的目的。集团公司为及时、准确的了解分公司、项目部的财务运行情况,在企业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2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的障碍分析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分公司与委派会计人员对委派制认识不到位,加大了委派制实施的难度。一方面分公司相关人员对会计委派有抵触情绪, 不积极予以配合,认为会计委派限制了单位负责人财务审批权力,触动了分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委派会计人员易受分公司与项目部经理控制,不能很好地同分公司领导沟通,使自己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致使其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有部分委派会计直接听从于分公司领导的吩咐,导致不能很好地执行总公司的财务制度。委派会计既受总公司的领导,同时也受分公司经理领导,跟分公司经理接触最多,如果不能与分公司经理处理好关系,在分公司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2 会计委派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1)缺乏与会计委派制度相适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会计委派制下,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会计委派制不能真正得到落实。真实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指标,但是,在会计委派制下,被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不能完全由上级单位考核、确定和发放,受所在项目部(单位)控制,导致委派会计的报酬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很可能会出现会计与企业经营者合谋,致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受损等问题发生。

2)缺乏对委派会计的监督机制。

会计委派制下,会计人员是由集团公司委派的,不受分公司或项目部的控制,无形中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权限,分公司与项目部对会计的监督弱化的情况下,缺乏一个制约委派会计人员的机制,从而给某些为谋取不当利益的单位贿赂会计人员留下空间,背离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目的。

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委派会计的后续管理上,目前已严重滞后,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3 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正确处理好各方关系

一方面要提高分公司领导的认识,集团公司向分公司委派会计是为了让分公司的会计核算更加规范,成本控制更加到位,分公司及时向集团公司上交管理费。另一方面要提高委派会计的认识,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财务制度和各项要求,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务于分公司。因此有效实施会计委派制需要处理好上级单位主管部门监管与调动积极性的关系、委派财会人员与所在分公司或项目部之间的关系、上级单位与下属单位适度集权与落实经营自主权利的关系、集团公司主管部门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3.2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

1)建立委派会计择优聘用制。委派会计的聘任必须由总公司行使,以确立此项工作的权威性。总公司必须对各分公司会计实行张榜招聘,提出聘用条件,进行面试、笔试,对招聘人员能力、任职时间、业务培训、工作业绩进行调查了解,择优竞争上岗,颁发委派证书,建立会计人才档案库,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建立委派会计业绩考核制度。委派会计的业绩考核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订科学的考核办法,对委派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可分为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日常考核主要考核财务委派制度会计人员执行财经法规、委派会计制度及财务会计监督情况;年度考核主要考核委派会计人员的效能、勤绩情况,并对委派人员的工作业绩作定性评价,以此作为对其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3)建立明确的委派会计奖惩制度。委派会计奖惩制度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订明确的奖励条例,要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和财务、审计情况对委派人员进行奖惩。对于考核不合格及财务审计发现问题的,要根据相关规定分别给予不予续聘、解聘、下岗或经济处罚,对于考核表现出色的进行提拔或进行精神、物质奖励。坚持委派会计工资奖励与所服务单位脱钩的原则,委派会计基本工资奖金由派出单位发放,实行“高薪养廉”的策略,以增强委派会计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之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实现会计委派的根本目的。4)建立健全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会计委派制的有效实施还必须对委派会计的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并建立完工项目审计制度,项目完工后,集团公司成立专门项目清算组,对项目进行清算审计。审计包括对经营者的项目效益进行审计和对委派会计离任审计两方面内容,并以此作为对委派会计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

总之,完善会计委派制工作,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制定措施,认真落实。从目前来看,在企业内部实行会计委派制尚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相信通过理论的探讨和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摸索和总结、完善,会计委派制必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对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建议,指出通过理论的探讨和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摸索、总结、完善,会计委派制必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谢根玲.试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J].财会研究,2009(5):44-45.

[2]李淑华,徐思恒.试论新会计准则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9(30):21-22.

[3]王俊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4):68-69.

[4]谭鉴荔.试论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32-33.

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篇8

2006-8-14 9:19 陈卫国

一、委派会计的管理形式

我国目前会计委派制的形式各省、市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试点可分为“直接管理”和“财会集中制”两种形式;二是对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形式,主要可分为三种:对国有大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对国有中、小型企业委派会计负责人;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三是对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委派。主要有两种形式:由乡镇政府对乡镇企业委派会计主管人员或者是实行帐目集中核算管理。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形式,结合省机构改革和会计工作实际情况,对不同对象试行两种委派制度:

(一)试行财政直接委派制试点。将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青海师范大学等单位作为财政直接委派会计人员的试点单位。具体做法是:上述单位分别向省财政厅报送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以及其他会计人员名单。省财政厅在对其任职资格和业务水平进行必要的考核审查后,由省财政厅发证委派,其人事、工资及福利等均由原单位管理,实行双重领导。

(二)试行系统内会计人员委派制度。主要选择业务收支数额较大,会计人员较多的省卫生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国土资源厅的所属单位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具体做法是:系统内会计委派工作由上述部门负责,并实行集中委派的办法进行委派,即:被委派会计人员的编制、人事、工资等由其主管部门集中管理。主管部门对被委派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委派。

二、会计委派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地会计委派制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新生事物,从2000年至今会计委派制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各方关系的协调存有不足之处,委派会计制取得成效与预期的目的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委派会计大都受委派单位和被委派单位双层领导。委派单位(财政等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要保证完成,但是完成的前提是取得单位领导的支持。由于监督与被监督之间是对立的矛盾关系,工作有时难以适从,不能完全达到委派目的,特别是个别受派单位领导对会计委派制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热情,受单位利益驱动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给与足够的支持和配合,使委派会计处境尴尬,无法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致使会计委派制流于形式。

(二)委派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实施会计委派制的成效。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委派会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较高,协调能力较强,能够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有的委派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其实际操作能力却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一些地区在委派会计人员选拔上实行笔试、面试一锤定音的办法,尚缺乏实际工作操作水平考核,对个别实践证明不能胜任工作的委派会计,缺乏重新选择的机制。

(三)委派会计人员的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委派方式可分为间接交叉委派和直接委派两种方法。我国各地试点工作大都实行间接交叉委派的方式,即在原单位选拔出来的委派会计,由财政等委派单位统一委派,原则上不再派回单位,而派到其它单位交叉使用。尽管会计人员实行交叉委派有诸多好处,但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及试行会计委派的宗旨看,其效果不如直接委派好。一方面,委派会计人员不能够直接参与受派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只能站在监督的角度处理事情,不能完全掌握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另一方面,企业业务量的大小和效益的优劣直接影响交叉委派的实施,由于受企业因素的影响,有些委派会计宁愿在原单位做一般人员,也不愿意去其他单位担任财务负责人,从而影响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方面有待于加强和规范。虽然各地在规范会计委派制运行方面出台了一些好的措施,确保了委派制的顺利实施,但在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相当部分试点地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委派制监督、约束制度和业务考核制度,或者虽有制度,却没能严格实施,对委派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考核。这样势必影响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内在潜力。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措施

完善会计委派制的核心问题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后续管理。对与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管理部门而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制订与会计委派有关的法律,尽快统一会计委派的基本职责。会计委派制作为会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势必造成“先天不足”。特别是在当前国有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健全的情况下,尽快出台关于会计委派方面的法律和制度,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要使会计委派制获得法律上的保障和支持,就要对《会计法》及相关法律再次进行修订或做出相应的补充规定,以便使会计委派制有法可依、有法能依。同时,要结合各地委派制实施情况,尽快统一委派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以便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严格控制和执行选拔条件和程序,把好委派会计入口关,保证委派质量。要充分发挥委派会计的作用,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委派会计自身素质至关重要。要坚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推荐人选、资格审查、群众座谈、考试、考核、财务审计等程序严格进行选拔录用,使委派会计既要有过硬的政治、业务素质,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际、选择适当的委派形式。会计委派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选择适当的委派形式,是保证委派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各地因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会计监管对象和监管的侧重点,选择不同的会计委派形式,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要区分国有单位与非国有单位、企业与行政事业、城市与乡村会计人员管理的不同要求,采取切合实际、形式多样的会计委派形式,既要有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和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保证所有者充分行使所有权,保证单位依法理财和自主经营权。

(四)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委派制运行。为了保证会计委派工作取得成效,委派部门要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要建立健全一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操作规范化。这些制度主要包括:持证上岗制度、会计任用制度、离任审计制度、会计交流制度、会计回避制度、会计例会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考核奖惩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篇9

【原刊地名】长沙

【原刊期号】200201

【分 类 号】F101

【分 类 名】财务与会计导刊

【复印期号】200204

【 标 题】财务与会计分离及会计委派制

【 作 者】陈蓓蕾

【作者简介】陈蓓蕾 永州市财政局

【 正 文】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恶意造假,已经成为了我国会计工作中的致命伤。从上市公司来看,我国股市从创立到今,先后有十余起造假大案,如“原野”案件、“琼民源”案件、“PT郑百文”案件、“银广夏”案件等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令人悚目惊心。因此,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在此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会计改革方案不断涌现,其中会计委派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改革模式。

一、当前会计委派制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现时的会计委派制是指由财政部门或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委派会计到各单位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从1998年起在全国逐步试点推行,其中侧重于行政事业单位。从试点情况来看,总的来说是效果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好处

从全国各地的试点情况来看,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效果十分明显。总的来说,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有效地克服了一般会计人员“身份不明”或“双重身份”的现象。

其次,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委派会计常驻所派单位,因而可以将各单位财务年度审查、阶段抽查和随机监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尤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中,更有利于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以便从制度上消除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

(二)不足之处

虽然会计委派制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亦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略了会计内部监督职能。因为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现在把这一部分人为地分离出去,很显然不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2、与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但其管理体制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痕迹。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尚可,而对非国有(含国有控股)企业则不合适,这是当前会计委派制的严重不足之处。

3、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长远目标不一致。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其核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现时的会计委派制在很大程度上掺杂了行政监督的色彩,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缺乏法律依据,一方面,新《会计法》没有涉及到会计委派制;另一方面,它与《公司法》中某些条款,特别是单位用人自由的某些条款相抵触。

综上所述,为了能充分地发挥会计委派制的长处,克服其不足,必须要对该制度加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笔者认为,应将财务与会计相分离的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委派制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会计改革的新路子。

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财务与会计分离,为实现会计最终目标提供了可能性

当前我国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将财务会计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管理的侧重点不同。财务管理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而会计管理侧重于会计核算,即对企业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地记录和反映。

2、两者管理的最终目标不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而会计管理的目标是向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会计核算资料。

3、两者服务的对象不同。财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当局,因而财务管理者由企业总经理负责任命;会计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有关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因而会计人员不必由企业任命,可以由其外在服务对象来任命。

正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所以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财务与会计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企业财务人员“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为最终实现会计目标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会计市场,包括会计人才市场和会计信息市场;二是要建立起委派会计人员的经费管理机制一一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三是要加强会计委派方面立法建设;四是要加强委派会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建立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五是必须加快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的改革。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篇10

摘要: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委派制就是指其隶属的信用社把会计主管向下级分支机构进行委派,监督下级信用社的经营和财务管理状况,在会计核算工作上直接对隶属信用社负责的制度。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委派制从试点到推行已经历近15年,效果明显,同时也为后期的实施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这一制度试点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其在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会计委派制;问题;对策

由于产权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在机制改革时期,我国金融机构的财务监督出现漏洞,一些国有资产逐渐流失。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会计委派制试点。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利用自己的管理职能委派企业、事业单位等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的一种制度。其表现出的特点是下级信用社的会计主管由所属的直接上级进行委派,并且经营者不得随意干涉被委派会计。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可以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实,提高基层信用社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升信用社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对基层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监督作用。因此,在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

1、有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落实。会计委派制的规定是会计人员由所属信用联社统一委派,人员编制也由隶属机关管理,会计核算工作向联社负责,是完全独立的监督个体,对所在单位的会计行为按照法规制度进行监督,各方面费用使用情况得到落实。

2、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会计队伍的建设。委派会计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选取优秀人才进行录取,可使一些业务能力较高、责任性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以及一定组织协调能力人员在队伍中突出,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信用社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而且可以防止渎职现象的出现,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水平较大的促进作用。

3、提高行业竞争力,缩短与现代金融机构的差距。近年来会计委派制也逐渐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用。应用证明,会计委派制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质量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处在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更新传统观念,引用现代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经验,推行会计委派制,对经营行为加以规范,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农村信用社在各方面的竞争中能够可持续发展。

4、实行会计委派制,能有效加强会计事前、事中管理,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地对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和应对。委派会计可以有效地地实现对业务操作流程和工作岗位的管理,落实每个岗位所应承担的责任,强化会计监督力度,控制会计业务风险的出现;可以现场指导业务的进行,降低违规操作现象的出现。

二、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1、相关制度不完善,部分操作流程不够具体和细化,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实行。会计委派制还处在改革时期,相关制度还处在逐步健全阶段,新的制度还没有建成,过时的制度仍在沿用;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会计操作流程规范,还存在不统一,有些地方比较模糊的现象。

2、对委派会计的考核工作有一定难度。科学的委派会计考核制度可以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有的虽然建立了许多针对强化信用社监督机制和会计的考核标准,涉及的内容繁杂,需要对委派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逐一进行监控,考核工作难度有很大难度。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很多机构都是走过场,并没有真正的落实考核制度。

3、委派会计的综合素质不高。一是考核标准的未落实,对委派会计的综合素质没有经过严格的考察;二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制度落后,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很少,很多会计的专业并不对口。

4、对实行会计委派制认识上不统一。这项推行制度在不少农村信用社领导中得到认可,但还有一些领导存在消极情绪。有的认为信用社领导拥有对本单位人员和财务管理状况的领导和指挥权利,当然对会计人员的任免也包括在内。推行会计委派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用社领导的职权,甚至还有部分人认为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

三、完善农村信用社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1、完善相关制度的建立

农村信用社所在的县信用联社制定的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办法应按照所管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委派会计的权利义务和工作职责明确定位,让委派会计既能在制度的规范下履行职责,又能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自身行为。对委派会计的职责进行详细部署规范。保证委派会计在固定工作日内需完成的工作,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等。

2、对委派会计实行有效管理

(1)完善的考核标准。对委派会计考核是评价其监督成效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会计队伍的制度保证。县信用联社对委派会计的工作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严格考核,将其工作业绩与薪资待遇挂钩,实行奖励与处罚措施,充分调动委派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建立淘汰机制,对于不能胜任或者很好履行委派会计工作以及考核不合格者,一律替换,让其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3)对委派会计的失误追究责任,对于会计主管的严重失职行为要从严惩处。(4)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培训。信用社的业务处于不断更新阶段,需要会计主管及时了解和熟悉新业务知识,因此,应该定期对会计主管进行培训和业务能力的考核,并在思想上进行教育,提高会计主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加强委派会计的协调能力

(1)首先要让不同层次的人员对会计委派制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相关领导和部门充分认识到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促进农村信用社会计委派工作的顺利开展。(2)委派会计应该正确处理与本社员工之间的关系,消除隔阂,互相监督,尽快融入到被委派的集体中。

四、总结

农村信用社推行会计委派制虽然已实行多年,其对我国基层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但推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作出改善,委派范围可进一步扩大,试点省级联社管理部门对重点机构直接委派,促进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高效、高质运转。(作者单位:嘉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培训协议书样本下一篇:除四害工作方案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