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精选6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3.7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8 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9 药物外溢 spill of drug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VC: 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5、基本要求
5.1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5.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
5.4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6、操作程序 6.1基本原则
6.1.1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方式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6.1.2 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
6.1.3 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
6.1.4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1.5 操作前后应执行WS/T 313规定,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
6.1.6 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6.1.7 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6.1.8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
6.1.9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6.1.10置管部位不应接触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6.2 操作前评估
6.2.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6.2.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6.2.3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6.2.4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6.2.5 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6.2.6 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6.2.7 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3穿刺
6.3.1 PVC穿刺
6.3.1.1 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6.3.1.2 PVC穿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 b)选择穿刺静脉,皮肤消毒;
c)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可再次进入少许; d)如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则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入静脉,退出针芯,松止血带; c)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针,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6.3.1.3 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
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d)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
e)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125px,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200px,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f)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6.3.2 PICC穿刺
6.3.2.1 PICC穿刺按以下步骤进行:
a)核对确认置管医嘱,查看相关化验报告; b)确认已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
c)取舒适体位,测量置管侧的臂围和预置管长度,手臂外展与躯干成45°~90°,对患者需要配合的动作进行指导;
d)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20,铺巾,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 e)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检查导管完整性;
f)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按需要进行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实施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固定针芯,送入外套管,退出针芯,将导管均匀缓慢送入至预测量的刻度;
g)抽回血,确认导管位于静脉内,冲封管后应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导管,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 h)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i)应记录穿刺静脉、穿刺日期、导管刻度、导管尖端位置等,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
6.3.2.2 PIC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
b)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
c)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6.4应用
6.4.1静脉注射
6.4.1.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选择适当推注速度。6.4.1.2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
6.4.1.3推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
6.4.2静脉输液
6.4.2.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6.4.2.2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
6.4.2.3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6.4.3 PN 6.4.3.1宜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层流室或超净台内进行配制。
6.4.3.2配好的PN标签上应注明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药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和时间。
6.4.3.3宜现用现配,应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
6.4.3.4如需存放,应置于4℃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再输注。
6.4.3.5输注前应检查有无悬浮物或沉淀,并注明开始输注的日期及时间。6.4.3.6应使用单独输液器匀速输注。
6.4.3.7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输注时间应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6.4.3.8在输注的PN中不应添加任何药物。
6.4.3.9应注意观察患者对PN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记录。6.4.4密闭式输血
6.4.4.1 输血前应了解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
6.4.4.2 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双人核对输血信息,无误后才可输注。
6.4.4.3 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
6.4.4.4 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6.4.4.5 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6.4.4.6 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检测。
6.4.4.7输血完毕应记录,空血袋应低温保存24小时。6.5 静脉导管的维护 6.5.1冲管及封管
6.5.1.1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6.5.1.2 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6.5.1.3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6.5.1.4 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6.5.1.5 肝素盐水的浓度:PORT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6.5.1.6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7天更换一次。
6.5.1.7 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6.5.1.8 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6.5.2 敷料的更换
6.5.2.1 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6.5.2.2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6.6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6.6.1 输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避光药物时,应使用避光输液器。
6.6.2 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6.6.3 输注的两种不同药物间有配伍禁忌,在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后,应冲洗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药物继续输注。
6.6.4使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6.6.5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6.6.6 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
6.6.7 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口(或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6.7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6.7.1 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6.7.2 用于输注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
6.7.3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都应及时更换。
6.7.4 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6.8导管的拔除
6.8.1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6.8.2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6.8.3 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6.8.4 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
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7.1 静脉炎
7.1.1 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1.2 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7.1.3 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7.2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
7.2.1 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2.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7.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7.3.1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
7.3.2应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7.4导管堵塞
7.4.1 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
7.4.2 确认导管堵塞时,PVC应立即拔除,PICC、CVC、PORT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
7.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7.6输液反应
7.6.1 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并保留原有药液及输液器。7.6.2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7.7输血反应
7.7.1 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留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7.7.2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8、职业防护
8.1针刺伤防 针刺伤防护操作按GBZ/T 213执行。8.2 抗肿瘤药物防护
8.2.1 配置抗肿瘤药物的区域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宜在II级或III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配置。
8.2.2使用抗肿瘤药物的环境中可配备溢出包,内含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口罩、乳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鞋套、吸水垫及垃圾袋等。
8.2.3 配药时操作者应戴双层手套(内层为PVC手套,外层为乳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宜穿防水、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前部完全封闭的隔离衣;可佩戴护目镜;配药操作台面应垫以防渗透吸水垫,污染或操作结束时应及时更换。
8.2.4 给药时,操作者宜戴双层手套和一次性口罩;静脉给药时宜采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
8.2.5 所有抗肿瘤药物污染物品应丢弃在有毒性药物标识的容器中。8.2.6 抗肿瘤药物外溢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a)操作者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b)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粉剂药物外溢应使用湿纱布垫擦拭,水剂药物外溅应使用吸水纱布垫吸附,污染表面应使用清水清洗;
c)如药液不慎溅在皮肤或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
1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是在调查、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及崇左市苦玄参传统种植经验基础上,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为指导原则, 通过试验研究而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苦玄参规范化种植的产地自然条件、环境质量要求、种植地选择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标准、包装、运输与储藏等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 (SOP) 。本规程适用于广西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周边地区的苦玄参种植区域。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合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200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285-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
3 栽培品种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 苦玄参的规定, 药用部位为玄参科植物苦玄参的干燥全草。
4 产地自然条件及环境质量要求
4.1 自然条件
苦玄参为中国南方产的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适宜生长温度20~30℃, 低于20℃时, 苦玄参生长缓慢;高于30℃时, 苦玄参叶片会发生灼伤现象, 影响到其产量及质量。苦玄参不耐干旱, 喜湿润但忌水涝, 空气湿度在70%左右最适宜苦玄参生长。土壤含水量为25%~35%最适宜苦玄参生长。在水肥条件充足的情况下, 苦玄参可以在水田、旱地、山坡地等地区种植。但是, 苦玄参的生长以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宜, 以弱酸性及中性土壤为好, p H值6.0~7.0最适宜生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28′~112°04′, 北纬20°54′~26°23′, 广西北半部属中亚热带气候, 南半部属于南亚热带气候。从地形状况来看, 桂北、桂西具有山地气候一般特征, “立体气候”较为明显, 小气候生态环境多样化, 而桂南又具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特色。冬短夏长, 年均气温在16.0~23.0℃;最冷月为1月, 月平均气温为5.5~15.2℃, 最热月为7、8月, 月平均气温为27.0~29.0℃, 气温由北向南递增, 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日均温≥10℃积温在5 000~8 300℃, 持续日数为240~358 d。年降雨量为1 000~2 800 mm, 太阳年总辐射量达376.6~418.4 k J/cm2·年, 年均日照时数为1 200~2 200 h。各地无霜期存在差异, 为284~365 d。土壤类型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 土壤酸碱性处于弱酸性至中性。由此可见, 广西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合苦玄参生长, 可作为苦玄参适宜种植区。
4.2 环境质量要求
苦玄参生产基地的空气环境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灌溉水质量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2005) 》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
5 栽培技术
5.1 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选择无空气、水污染、排水条件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进行种植。对地块进行深耕深松、翻晒、耙碎耙平、起畦 (宽1.2~1.5 m) 、开排水沟。施用腐熟农家肥15 t/hm2和钙镁磷肥1 500 kg/hm2, 撒匀肥料后, 轻翻畦面, 确保畦面不易板结和土壤疏松透水。
5.2 种苗采挖及运输、保存
苦玄参栽培用的种苗, 其采挖与运输、保存参照文献[2]。
5.3 移栽时间及移栽方法
一般选择在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移栽。为了高效预防田间杂草丛生, 移栽方法采取黑膜覆盖栽培。将黑色地膜平铺到已整理好的、浇透水的畦面上, 用土块压紧压实地膜周围, 防止大风吹翻。移栽时, 用小木棍挖穴后, 定植种苗到穴内。
5.4 移栽密度
株行距采用30 cm×35 cm, 种植7.2万株/hm2左右。
5.5 移栽后的田间管理
一是查苗及补苗。移栽7 d后, 发现缺苗、死苗现象, 则需及时补苗, 以保证单位面积苗数。二是水分管理。移栽种苗后要淋透定根水, 促进移栽成活;移栽成活后, 要经常检查土壤湿度, 以保持畦面土壤湿润为宜。苦玄参封行后, 其抗旱能力增强, 灌溉或浇水的次数减少, 但要做好排水沟 (深度与宽度为35~40 cm) , 保证排水通畅, 以防地面积水引起根系腐烂或病虫害发生。三是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苦玄参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苦玄参是喜肥作物, 在生长期间需追肥3~5次。未封行前撒施复合肥150 kg/hm2, 15 d施1次, 一般施2~3次即可封行。在封行后20~25 d施肥1次, 施稀人粪尿11.25~15.00 t/hm2或1.0%~1.5%复合肥水溶液15 t/hm2, 加适量的叶面肥一起施用效果更好, 可促其多分枝, 增加产量。四是除草。苦玄参是一种草本植物, 在移栽后不能喷施除草剂, 只能进行人工除草。本规程推荐使用黑膜覆盖栽培苦玄参, 能够预防约95%的田间杂草丛生[3], 因此只需在黑膜没有覆盖到的地方进行人工除草即可。
6 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6.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少施用或不施用化学农药, 必要时采用最小有效剂量的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
6.2 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
一是叶斑病。症状:4月始发, 5月危害严重, 6—7月逐渐减轻。病斑初为紫褐色, 边缘有光环, 后变为棕褐色, 其上散生多数黑色或黄褐色小点, 病斑大多干型脱落, 形成穿孔。防治方法: (1) 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混合喷施, 间隔7~10 d喷1次药, 连续喷2~3次; (2) 选择健康种苗; (3) 加强水肥管理,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 实行合理轮作, 减少病原。二是青枯病。症状:感病初期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 叶片在中午时下垂萎蔫, 早晚恢复, 直至植株死亡。植株死亡时叶色稍变淡, 但仍保持绿色, 病茎部变褐色[4]。防治方法: (1) 先清除病株集中销毁, 在感病植株种植穴边撒生石灰粉进行消毒;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 (2) 选择健康种苗; (3) 加强水肥管理,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 实行合理轮作, 减少病原。三是根结线虫病。症状:感病植株根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初为白色或黄白色, 后颜色加深成褐色, 最后破烂, 影响根部吸收水分或养分, 导致植株矮小, 叶片萎缩, 生长不良。防治方法: (1) 实行合理轮作; (2) 深耕深松土壤, 以减少地块表层的虫卵; (3) 拔出感病严重的植株, 并集中烧毁, 杜绝病原体的传播; (4) 选择健康种苗, 减少病原体的来源。
7 采收、干燥、包装、运输及储藏
7.1 采收时间及方法
苦玄参的采收时间大约在8月。采收前1~2 d要灌水到地块, 以浇透为准, 这样有利于采收时全株拔起。将苦玄参连根整株拔起后, 去除泥土和杂草等杂质。
7.2 干燥
将拔起的苦玄参平摊在畦面上晾晒至7成干, 扎成小把后, 放到通风阴凉处晾干, 直至叶片达到安全贮藏的含水量 (不超过13%) 即可。
7.3 包装
将干燥好的苦玄参药材用打包机打包成一大捆 (40~50kg/捆) 。打包规格是用编织袋 (膜) 包裹药材外部、铁丝打包成捆, 并附上药材产品标签, 标签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数量、产地、采收日期。
7.4 运输
选用的运输工具应有通风设备,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潮湿、破损和污染。
7.5 储藏
选择通风、干燥、无污染的环境作为药材专用仓库, 并采用控温 (30℃以下) 和控湿 (相对湿度70%~75%) 技术, 并采取杀菌, 以防霉变。同时, 储藏期间要注意消灭虫源, 防止发生虫蛀[5]。
8 质量标准
8.1 药材质量标准
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浸出物不得低于13.0%;杂质不得过3.0%;苦玄参苷IA不得少于0.25%。
8.2 重金属限量指标
重金属总量≤20.0 mg/kg;铅 (Pb) ≤5.0 mg/kg;镉 (Cd) ≤0.3 mg/kg;砷 (As) ≤2.0 mg/kg;汞 (Hg) ≤0.2 mg/kg;铜 (Cu) ≤20.0 mg/kg。
8.3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在生产过程中, 苦玄参的农药残留量为六六六 (总BHC) ≤0.2 mg/kg;滴滴涕 (总DDT) ≤0.2 mg/kg;五氯硝基苯 (PCNB) ≤0.1 mg/kg。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186.
[2]黄海连, 林伟国, 姜成厚, 等.苦玄参种苗繁育技术操作规程 (SOP) [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1) :29-30.
[3]黄海连, 林伟国, 冼卫清, 等.黑膜覆盖栽培对苦玄参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 (6) :72-74.
[4]董青松, 韦树根, 蒋妮, 等.苦玄参研究概况[J].大众科技, 2013 (3) :92-94.
特异性脱敏疗法简称脱敏治疗,又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或减敏疗法。这种特异性脱敏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临床上将脱敏治疗分为两个阶段,即:常规脱敏治疗和维持脱敏治疗。该治疗需要2~3年的时间,所以在治疗开始前,必须告知患者脱敏治疗一旦开始,应坚持下去,不可中断[2]。在治疗期间,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对其治疗和观察都有很好的效果,现将特异性脱敏疗法的护理操作规范汇报如下。
脱敏治疗前的护理
护士做自我介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减轻紧张与陌生感。讲解脱敏治疗的原理、治疗意义及预计效果。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用药史、过敏史、遗传史,并作好记录。
询问患者有无劳累、熬夜、洗热水澡、喝酒、剧烈运动等。有无感冒、发热、哮喘等症状,是否注射疫苗(特别是狂犬疫苗),近期是否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
告知患者脱敏方法,所脱敏药物的名称、浓度,注射的部位、方法及时间。检查患者是否携带西替利嗪滴剂、普米克都宝气雾剂等抗过敏药物。
脱敏治疗中的护理
药物的准备:脱敏治疗是按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药液浓度一般是从稀到浓,瓶签上的号码表示稀释度:号越大,浓度越低;号越小,浓度越高。脱敏药液配置精细,浓度要求严格,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浓度不精确,达不到患者所需剂量,所以护士必须认真负责,严格“三查七对”,配药时严格掌握剂量,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保证剂量精确、无空气,配好的药液无混浊及沉淀。
正确进行皮下注射:常用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下缘略靠前外侧,双侧上肢交替进行,也可选择在腹壁或臀部。注射前先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硬结、溃疡、损伤及瘢痕,同时避开血管及神经处。因患者脱敏治疗时间长,要有计划的选择和安排注射部位。皮肤消毒液应待干后再注射,避免产生对针眼的痛觉刺激[3]。进针、拔针速度宜快,抽吸无回血后再注药,注射角度以30°~45°为宜,进行皮下注射,避免过浅所致局部反应和疼痛;避免过深使药液吸收加快,引起不良反应。注射速度要慢,以注射1ml药液大约60秒的速度为宜,同时注意患者的反应[3]。注射完毕用棉签按压局部针眼5秒,减轻药液刺激引起的不适。治疗过程认真记录在脱敏治疗单上,操作者签全名。
心理护理:注射过程中通过与患者谈话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来减轻疼痛,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护士要熟练掌握皮下注射技巧,提高操作水平,动作轻柔敏捷,减轻患者痛苦,尽可能做到无痛注射,减少患者恐惧、抵触的心理,对长期治疗的患者尤其是年龄小的患者,是坚持规律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
脱敏治疗后的护理
治疗后的观察:注射完毕必须观察患者30分钟,观察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风团、瘙痒等;观察全身反应:手足心及全身发热、瘙痒;鼻塞、鼻痒、流涕、咽干、咳嗽、打喷嚏、眼痒、流泪、结膜充血水肿;腹痛、腹泻;哮喘、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
做好急救准备: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及时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如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瘙痒、风团,可遵医嘱使用西替利嗪滴剂;如患者出现心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异常反应,立即安排患者平卧,并报告医生,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在注射部位近心端结扎止血带,并给予1:1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药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直至脱离危险。将急救过程记录在脱敏治疗单的不良反应一栏内。
健康教育:①心理护理:护士要态度温柔、语言和蔼,使患者信任自己,消除陌生感,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严格按照时间安排进行脱敏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减少紧张、烦躁的心理,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讲解坚持治疗的必要性,一定要按时注射脱敏药,如不按照计划注射药液,延迟时间超过3周,就要重新调整剂量,增加注射次数,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脱敏治疗期间,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救急使用。②生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已知的过敏物质应避免接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居家环境卫生,寝具使用纯棉制品,并经常用热水清洗、阳光暴晒,减少螨虫[4]。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感冒、发热及哮喘发作;慎重选择护肤品,不使用气味太香及含酒精和果酸成分的產品;对皮毛过敏者最好不要饲养宠物,地面最好不铺地毯。脱敏治疗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疾病,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注射后24小时内需自我观察局部和全身有无不适,并在下次注射前告诉医护人员,以便确定脱敏药液是否需要调整剂量。③饮食护理:刺激性食物、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黄豆、花生、蛋和鱼、核果类、甲壳类、海鲜(如虾、蟹)、面粉等。现代食品工业发达,也有一些人因为食品添加剂而过敏[5]。过敏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醋等,不饮用具有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酒、可乐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C,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参考文献
1 王椿森,李家文,黄长征,等.皮肤性病免疫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7.
2 郝风玲.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护理研究,2008,22(9):2506.
3 朱翠红,张美喜,王怡.变应性疾病患者门诊脱敏治疗的护理.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83.
4 岳飞宇,侯莲杰,姚兰.脱敏治疗患儿的门诊护理管理.中国临床护理,2010,2(1):63-64.
5 张艳丽.过敏性体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85.
【目的】
1.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以减轻症状,明确诊断。2.向胸腔内注入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用物准备】
1.物品准备:基础治疗盘一套、胸腔穿刺包、无菌手套、注射器(5ml、20ml或50ml各1支)、试管、量杯、垫巾、靠背椅。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需注药者按医嘱准备。【操作方法及配合】
1.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术中配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2.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帮助病人摆放体位;协助术者定位,腰部铺垫巾。3.打开胸腔穿刺包,配合医生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协助固定孔巾。4.术中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协助留取标本。
5.操作完毕术者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用胶布固定。
6.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抽取的气量或液量及其性质。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胸腔感染。
2.术中病人应避免咳嗽、深呼吸及转动身体,有咳嗽症状者可遵医嘱在术前口服止咳药。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抽液,拔除穿刺针,让病人平卧,遵医嘱给予吸氧及对症处理。
3.抽液或抽气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一般第一次抽液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200ml。
4.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者,抽液后接上备有药物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
关键词:情景模拟,规范化培训护士,操作技能,综合能力,教学
情景模拟演练是指通过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试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新操作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运用[1]。为了提高临床教学水平,针对规范化培训护士在学校里及实习过程对护理操作学习的局限性和抽象性,笔者利用进入临床正式工作前规范化培训这一有利时期,在常规培训方法上予以创新,采用“似真非真”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演练护理操作,让规范化培训护士(以下简称“规培护士”)身临其境,实现从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同时激发规培护士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高操作技能,正确解决病人需求、法律意识及分析、处理、协调问题等综合能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在医院接收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共计264人.其中专科208人,本科56人;女生228人,男生16人;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3±1.4岁,在院规范化培训时间为10个月。
1.2 方法
1.2.1 组织执行机构
在医院护理教育培训委员会下设临床护理教学组和培训组教学组从护理教育培训委员会挑选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和护理组长组成。其中包含护理部负责教育培训的部护士长1人,教学干事1人(护理研究生学历),来自外科及内科、综合部护士长4人,临床科室教学组长2人,共8人。任务为确定培训操作项目及情景模拟内容,按照编写人员擅长的专业分操作项目,以利于丰富临床病例和场景,编写《某某医院护理操作模拟场景实训手册》作为培训范本.进行集中理论讲课;由培训组负责操作示范与培训,课后指导,组织演练及场景模拟考核。
1.2.2 分组方法
将264名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 2人,两组人员的学历、年龄、性别、在院实习时间和培训内容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要求2组规培护士在院每月参加理论讲授、操作培训与示范、个人演练、每1个月操作考核。
1.2.3 培训方法
1.2.3. 1 常规培训法:
根据护理部编写的护理操作规程及风险预案,采用分专业集中理论讲课、操作示范、单项操作指导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1.2.3. 2 情景模拟演练法:
在常规培训方法基础上,根据《某某医院护理操作模拟场景实训手册》设定模拟病例与场景。包括实景模拟,设置ABCD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和专科急救护理流程[2],制定评价标准。实施步骤:①准备阶段:组织学习模拟流程,明确分工、强调职责,②场景布置:根据演练目的,选择适宜场景由组内部分学生扮演家属及多功能模拟人扮演病人.教学组中1名老师主持演练,1名老师扮演医生.其余教学组、培训组老师作为评委,未参加演练学生参与观摩,以增加临床体验和查找存在的问题。③分组演练:将实验组随机分成若干小组,轮流演练,实现人人参加培训。每组演练结束后,由参与者进行流程复述,自我评定找差距,提出改进措施。由评委对模拟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指导后再次演练,重复以上过程。强调程序合理,定位配合,展示一个标准的应急演练流程。④综合点评:对每组人员的角色适应能力、灵活性、敏捷性、条理性、法律意识、急救操作技术运用熟悉程度及协调能力进行点评,提出宝贵意见,让学生明确自身弱点,指明努力的方向。
1.2.4 评价方法
理论考核:两组护士均在培训前后进行操作知识测试。模拟临床病例应急处理考核:包含操作技能与综合能力考核两部分。操作技能50分,包括徙手基础心肺复苏术20分,简易呼吸器使用5分,病人转运5分,紧急输氧5分,紧急吸痰5分,紧急输液5分,多功能心电监护5分;综合能力50分,包括病例处理的条理性、敏捷性、灵活性、配合默契程度20分,就地取材6分,病情判断6分,呼救信号的传递6分,自我保护意识6分,护理记录6分,满分为100分。考核分值越高成绩越好,考核时间在培训后1月进行。③考核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试验组学生对情景模拟演练的评价.共发放调查问卷132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回收率100%。
1.2.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进行整理并输入计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与t检验。P<0.05被认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培训前后考核成绩比较(表1)。
实验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及应急考试成绩均较对照组学员高,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
注:*P<0.01
2.2 实验组规培护士对情景模拟应急演练教学的评价(表2)。
结果显示,学员对该种培训方法的评价均较高
3 讨论
3.1 情景模拟应急预案演练能够实现多学科知识、多种技能的整合
情景模拟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是充分运用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3]。人为将临床各种复杂多变的病例得以再现,尤其能营造紧张的急救氛围,在反复演练过程中,规培护士通过对病情判断,不同情景下采取不同救护措施的独立思考,领悟分工配合对抢救成功的重要性,有利于快速实现从护生到护士角色的转变与适应,加上老师对每个细节的认真点评、指导,使规培护士明确自,身知识与技能的薄弱点和努力方向,既提提高学习兴趣,领会学习方法,增强急救意识,又逐渐提高综合能力。
3.2 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能够增强规培护士的法律意识
模拟演练的病例源于真实病历又高于真实病历[4],可以将多项急救技术进行整合穿插进行.要求护士在紧张的氛围中快而准地判断病情,果断采取护理措施,并及时记录病情转归和诊治过程。在演练考核过程中发现对照组普遍存在不能正确记录抢救和实施救护技术的时间,落实口头医嘱查对制度,记录中存在判断性语言或对疾病转归过程记录不清等现象,存在引起法律纠纷的隐患,但通过应急预案演练的不断整改与强化,使护士意识到执行核心制度及正确书写护理文书的重要性。
3.3 情景模拟演练能够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的常规培训重点是护士熟悉掌握项急救技术,而情景演练的重点存在于急救过程的整体协调、配合,是各项技术、各种角色的整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用模拟演练不仅使规培护士掌握单项操作技术,并学会在紧急状态下忙而不乱、合理安排、沉着应对的处事能力,实现教学水平质的飞跃。
3.4,情景模拟演练对规培护士的培训具有务实性实性与前瞻性
在临床实阶段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因为演练具有可重复性,让规培护士拥有出错纠错的产主动学习与提升的过程,减少实际工作中的过失行为,减少病人在接受护理服务中的风险。其次,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实施中需要投入大量精方,耗费大量时间.多专业之间协作,虽然在对青年护士培训中已得以推广与开展,但对规培护士培训仍然少见。本院在具备丰富培训经验的基础上,让规培护士在实习到正式上岗过渡阶段充分享有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了综合素质,对今后工作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4 小结
情景模拟训练教学法提,提高了规培护士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她们的综合应变能力,也促进了医院护理教学模式及手段的进步,有利于医院建设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钰,张黎明.急救抢救应急预案在成批伤病员救护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46~48.
[2]陈秀荣,张利岩,王颖,等.突发群体食物中毒的急救护理流程设置[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7(1);56.
[3]李何玲,胡宁娜,冉利.运用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5~46.
【关键词】安全教育;护理技术;教学
护理安全,通常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程中,未出现法律规定以及法定的规章制度外的机体结构或功能以及心理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者死亡等。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精通护理技术操作,是每一个实习护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的前提。由于临床上存在着大量具有个体差异的患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能够明确认识到关键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用有效而安全的措施加以防范,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想具备这一技能,实习护士生必须要接受有效的训练,因此,对实习护士生的护理教学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本次实验选取了近三年来在我院实习的100名实习护士生作为实验对象,探究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100名年龄在18~24岁的实习护士生,其中有男性6名,女性94名,平均年龄20.1±1.4岁,学历分布情况:本科20人,大专65人,中专15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部分,其中实验组有男性3名,女性47名,对照组有男性3名,女性47名,两组医患人员在工作经验以及学历、年龄等各方面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50名实习护士生均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具体方法为:授课老师依据培训手册等教材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授课老师进行个别案例的实际护理操作,实习生进行观摩学习;实习生开展实际技能操作,在临床病例中进行护理实践。
实验组的50名实习护士生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让实验对象接受护理安全教育,具体方法为:由指导老师告知实习护士生有关制度的具体实施措施以及操作流程,并针对护理技术操作要求进行不断的深化研究、改进,对以前产生问题的案例进行回顾分析;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强化实习护士生的法律意识,使其重视护理安全问题;同时要明确教学条件,确定教学内容及技能的分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制定测试标准,对实习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帮助实习生建立护理工作安全意识以及整体理念框架,保证护理技术的能够顺利而系统的进行,从而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定期安排教学活动,首先要使实习护士生熟记有关护理操作的相关知识以及遵循的原则等,帮助他们培养护理工作的风险鉴别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从容理智的面对风险。
1.3效果评价
由专业的见习老师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技能操作考核标准以及理论考核标准,设计试卷对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考核总分均为100 分。同时记录两组实习护生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对录入计算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统计资料按照平均数±标准差的方法表示,检验方式采用独立样本t,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考核评分后统计,实验组在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两项上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护理人员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触最频繁的人,因此护理质量的好与坏可以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恢复速度,护理水平的好坏也能够直接体现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安全有效的护理,不但可促进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还能很好的促进医患关系,而护理方式不当不但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住院时间不断延长,还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不够优质的护理服务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另一方面,护理技术操作由于病情以及患者个体的差异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使得护理技术操作的不安全性越来越高。
因此, 临床护理应当将这些不确定因素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而引起实习生的高度重视,授课老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强化实习生的安全意识,以此打下临川护理安全的基础。同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 要灌输安全教育思想,强调临床护理的关键环节,将实习生在临床护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这种把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加深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操作的理解,而且能使护士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安全意识,为之后的临床护理操作奠定扎实而安全系数很高的基础。
综上所述, 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显著的提高实习护士生的能力水平,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护理失误情况的出现,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在未来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永琴.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第二期:54-55.
[2]刘博.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30):6803-6804.
【静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推荐阅读:
产科护理操作技术10-01
造口护理技术操作流程06-17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耳针法)09-26
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09-18
一 护理新技术07-05
护理技术工作总结范文06-01
关于护理技术的重要性09-09
护理服务用语规范09-29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