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名师教学实录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太阳名师教学实录(共6篇)

太阳名师教学实录 篇1

第一课时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师:敢积极发言吗?

生:敢。

师:我现在要提课堂上的第一个问题。不管问题有多难,不管你会不会答,你都敢尝试一下的,请举手。(学生陆陆续续举手)举得不痛快。放下手。后面犹犹豫豫的同学见到前面的同学举手了,他不举有点不好意思,才把手举起来,所以举手的动作有点犹豫。现在你们想好,敢尝试就把手举起来(学生马上举手)哎,我还没让举手呢,不敢尝试你就老老实实地不举,好不好?

生:好。

师:谁敢尝试我的第一个问题?(众学生马上举手)你来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今天我们讲的是第十课,课题是《太阳》。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我看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是吧?

生:对。

师:你们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想读咱们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了,想不想读了?

生:想。

师:想读,就听我提要求——“各自放开声音读一次”。谁听出来了,我这句话有几个要求?我要求你用“先总后分”的办法来回答我的问题。

生: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各自”,第二个是“放开声音”,第三个是“读一次”。

师:内容没错误,但是不能说“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问题”。应该是“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要求”。谁能再说一次?

生:老师一共提出了三个问题……

师:(打断)提出了三个要求。

生:第一个要求是……(学生思考,教师对他耳语)第一个要求是是放开声音。(众笑)各自……放开声音……

师:(打断)第一个,各自。

生:第一个是“各自”,第二个是“放开声音”,第三个是“读一次”。

师:大家听懂没有?

生:听懂了。

师:好啦,听懂了就按要求做吧。(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

生:读完了。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谁想站起来读?(学生陆续举手)好了,停止举手。刚才举手的同学还举起手来,没有举的不能举了。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机会是你自己争取到的。你举手不果断,机会就让给别人了。在课堂上你想说话,就得快点举手。犹犹豫豫就没有机会锻炼了,听清没有?举手不果断就没有发言权了。

生:听清了。

师:现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没有举手的不许站,你没有权利。好,站起来的同学读第一段,读完了就坐下。第二段谁想读就赶快站起来,站起来就读,包括现在站着的同学。自己争取机会。现在开始。

(站着的学生一齐朗读,读完后教师马上说:“坐下,读第二段的赶快站起来,接着读。”全体学生站起来,一起读完第二段)

师:好,都坐下,不要再站了。为什么不站了呢?大家都起来读过了,就不这样读了。我现在想给一些同学特殊照顾:谁觉得自己平常朗读基础比较差?举手。有没有差的?有,我就给你一次机会。(无人举手)这样吧,特别

再想练一练的举手。好,举手的站起来,一起读第三段,开始。(学生读完第三段)

师:咱们作一个人哪,不管你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去工作,都要有自信心。什么叫自信心呢?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经过努力把工作做好。有这份自信,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现在我问:谁敢举手表示一下,我是全班读课文最好的?好,你第一个举手,请你读第四段。(学生读文)

师:读得确实不错。你先别坐下,他现在站在奥运会第一名的领奖台上,谁要比他读得好,你就站在台上,他坐下。谁能把他读坐下?(学生争着举手)

师:好,你来读下一段。(学生站起来读第五段)

师:(问读四、五段的两个学生)你们俩个谁觉得自己应该坐下来,就自己坐。(众笑)两个都不坐?那我可不客气了,(指刚才读第五段的学生)你该坐下来。哎,你先别坐,你得坐得明白是吧,第一,读错了一个字;第二翻页的时候不痛快,读到快该翻页了,就该事先准备好。等读到那一句时,马上把页翻过来接着读,中间就不至于中断。你没有提前做好翻页的准备,所以你读到这句的时候中断了。接受不接受这个意见?(生:接受)好,你先坐下。(指站着的学生,问大家)谁能把他再读坐下?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好,你来。我有一个条件,你要读不坐下他,罚款。罚款十元。(众笑)行不行?行?那你带钱没有?(众笑)没有?没带钱你为什么说行?(众大笑)那你先读,下课再说,你一定要把他读坐下。(学生开始读第六段)

师:非常遗憾,语速太快,缺乏节奏。那罚款怎么办?这次给你免了,因为你勇气可嘉,行吗?坐下,找一个女同学把他读倒。(女生开始读第七段)

师:把句子中的“它”字读得再低一点,再重读。(女生重读)

师:这回该谁坐下?(学生指男生)

师:都认为他?好啦,你这一届的朗读冠军当完了,你该坐下了。(学生争着举手要读第八段)

师:咱们大家读最后一段,把她读坐下好不好?

生:好。

师:拿出精神来,开始。(学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

师:(问女生)这回你坐不坐?该坐下了,大家把你读坐下了,但是你也跟着一起读了,所以把你读坐下的其中也有你自己。是吧?战胜别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最困难的。你今天尝试了,非常好。刚才你们读到课文最后的“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开头的“一句话”三个字,在这儿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生:这一句话概括了……

师:(打断)我说的是“一句话”三个字,在句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就是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世界了。

师:没说清楚。

生:这三个字起一个总结作用。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能够在句子中起到总结作用的,除去“一句话”这三个字,还有什么词?

生:还有“可以这样说”。

师:“可以这样说”,可以可以。

生:还有“总之”。

师:“总之”,变成四个字是什么?

生:“总而言之”。

师:还有什么?

生:“说来说去”。

生:“总的来说”。

师:“总的来说”,还有吗?咱们试一试吧,我说这个带有总结性的词,你们读下面的句子好吗?

生:好。

师:先按书上的。“一句话”,读。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总之——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总而言之——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不管怎么说——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总的来说——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再听,综上所述——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还有一个词,也是带有总结的意思,你们注意啊,你说什么?

生:这个词是“反正”。

师:对了,注意:“反正——”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刚才这些词是不是都是起总结作用?

生:是。

师:对了,所以你们想,咱们汉语是非常丰富多采的,一个意思能用不同的好多词来表达。还想不想读课文?

生:想。

师:这回大家默读。拿出一支笔来,做两个工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认真思考,哪讲了什么事,你明白了,就把它划下来;哪里有疑问,就画个问号,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读了这么多次课文烦不烦?

生:不烦。

师:对了,你要想学会阅读,就得读,没有别的办法。一边读,一边认真思考,这是唯一的办法。(学生默读,勾画)这么多的同学都划完了,咱们试一试,你先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师:这是从那个传说里读懂了,是吧?

生:是。

师:你说这传说的事是真的假的?

生:假的。

师:哎!这就奇怪了,这篇文章是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的东西可不能来半点虚假。可是为什么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先讲一个假的故事?

生:因为……

师:没考虑好。

生:因为他是一个传说。

师:为什么要先写传说呢?有什么内容就直接写什么多痛快!

生:因为他先写传说,把太阳引出来,然后再介绍科学知识。

生:我觉得应该是先吊吊读者的胃口。

师:吊一吊读者的胃口?有意思。一开始你们读这个传说,觉得挺有意思是吧?有意思就愿意往下读,这叫“引人……”

生:“入胜”。

师:(问刚才回答的同学)你读的课外书多不多?

生:您说的是读什么课外书呢?

师:各种课外书,博览群书。(生无语)谁读得多?(学生争着举手,指一个学生)你说你读得多,我考考你,敢答应吗?还是那样,考住了罚款!(众笑)

生:以后再给您?(众大笑)

师:以后再给我,行。第一个问题,天上十个太阳,射下九个去,射太阳的这个人是谁?(对大家)别人不许说啊!

生:后羿。

师:后羿的太太叫什么?

生:嫦娥。(在别人的提示下)

师:那他妻子呢?

生:嫦娥。

师:他夫人呢?

生:嫦娥。

师:怎么都是她呀?

生:太太、妻子和夫人都是一个意思。

师:对。那我问你,后来嫦娥去哪儿了?

生:月亮。

师:去月亮了,她在月亮上住的那个别墅叫什么名字?

生:广寒宫。

师:哎呀,真的考不住你啦,那就别罚款了!你看,多读书就是懂得多。好了,谁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太阳非常大。

师:非常大,有多大?

生: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比得上一个太阳那么大。

师:对,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对。这是你的收获,把它写到黑板上去。谁还读懂了?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非常热。

师:嗯,非常热,有多热?

生:有一段课文说太阳表面的温度是六千多度。

师:好,把这些写到黑板上去,谁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太阳离我们虽然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我们才能生产我们的用品。假如没有太阳,那一切都不能生长了,我们再不会有一个人活着。

师:你把你这一段话概括成四个字。

生:没有太阳就……

师:(打断)四个字,太阳和我们的……

生: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四个字。

生:非常密切。

师:什么非常密切?

生:关系密切。

师:对,写到黑板上去。谁还读懂了?

生:我读懂了,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

师:因为它有杀菌的能力,所以它还有什么作用?

生:还有……预防,治疗疾病的能力。

师:预防、治疗,两样。你能用两个字把这两样都说出来吗?

生:治病。

师:治病?没有把预防说进去。从“预防”、“治疗”这两个词中各提出一个字就行。

生:预治。

师:哪能“预治”呀,“预防”提出一个什么字?

生:“预”字。

师:提“防”字。治疗呢,提出什么字?(学生有说“治”有说“疗”)应该提出治疗的“治”。“防治疾病”是吧?我再问你,你知道太阳为什么能杀菌吗?

生:因为太阳的光线非常热,所以它能杀菌。

师:不对。

生:因为太阳光放射紫外线。

师:对了,太阳光有七色光谱。知道哪七色吗?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在红的外面有红外线,紫的外面呢?

生:紫外线。

师:紫外线就能杀菌,不但能杀菌还能杀人。(众笑)你们不信吧?

生:信。

师:现在南极上空已经形成一个臭氧空洞,大量的紫外线由于没有臭氧层的阻隔,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对人的伤害是很大的。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澳大利亚,已经警告最南端的一些城市的人们,从上午十点钟到下午两点钟,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好不要外出,防止太阳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你的妈妈、你的姐姐涂防晒霜,也是为了预防紫外线的伤害。紫外线能够杀菌,但是人类破坏了臭氧层,紫外线对人类也就有害了。(指一个学生)你去写“杀菌”、“防治疾病”。谁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中心温度大概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多倍。

师:写到黑板上去。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师:到黑板上写上这点。

生:我还知道煤炭和太阳有很大的关系。

师:怎么回事?

生:因为没有太阳,植物就没法生长,没有植物就没有煤炭。

师:怎么没有植物就没有煤炭?

生:因为课文上写……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别用课本上的,把课文内容变成你自己的知识。

生:就是植物……

师:远古的森林怎么样?

生:远古的森林非常茂盛。

师:怎么样了?

生:埋在地下,过了很长时间就变成煤炭。

师:对了,随着地壳的变动,比如地震啊、泥石流啊、滑坡啊,把森林埋在地底下了,下面可是高热、高压,长年累月它就变成什么了?

生:煤炭。

师:好,坐下,还有没有?

生:我还知道了,没有太阳,我们人类就没法生存。

师:不但人类不能生存,上面还说什么不能生存?

生:动物、植物都不能生存。

师:动物和植物加一块叫什么?

生:动植物。

师:动植物,有一个简单的提法:生物。生物的生存状态叫什么?有一个新词。生存状态叫什么?

生:生态。

师:对,叫生态。它们的生活环境叫生态环境。地球上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是谁帮助形成的?

生:太阳。

师:(对刚才回答的学生)那么,你到黑板上写“形成生态环境”。(对刚才说煤炭的学生)刚才你说煤炭的形成,这个煤炭也包括在太阳形成的生态环境这里面了,是不是?

生:是。

师:好啦,还有没有?

生:我还知道了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师:说得对。

生:我还知道,雨水、雪跟太阳也有一定的关系。

师:对了,书上说,地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变成了云,云后来变成了什么?

生:云后来受冷以后,就变成小水滴。

师:变成雨了,那么遇冷就变成什么?

生:雪。

师:这是云、雨、雪,看看下一段还能形成什么?

生:还能形成风。

师:对,云、雨、雪、风都是地球上的什么类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归哪个局管?

生:气象局。

师:是气象变化。没有太阳形不成气象变化对不对?去写上“气象变化”。

生:还有,人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三千五百年。

师:把这句话非常非常简单地说出来,步行,多少年?

生:步行三千五百年。

师:对,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去。

生:我还知道坐飞机去至少需要二十年。

师:对,也写上去。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是个大火球,会发光会发热。

师: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写到上面去。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的中心温度比表面强。

师:是表面温度的……

生: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你看看黑板上,如果还没有,你就上去写,如果有了你就坐下。(学生坐下)

生:我还读懂了,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如果没有太阳,烧暖炉也不能,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煤。

师:对呀,你也不可能去烧炉子是吧?谁还有?还有最重要的一句话谁说?

生:太阳还可以控制我们哪个地区冷,哪个地区热,就是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这个地区就非常热,哪个地区吸收的热量少,这个地区的天气就非常冷。

师:你刚才头一句说太阳能控制冷和热,太阳怎么控制?

生:太阳晒到地面,有些地区……

师:要晒都晒了,怎么就有地方冷,有地方热了?你不是说控制?怎么控制?说不明白了是吧,你们将来学地理的时候,就会学到这个。太阳晒到地球上,因为地球是圆的,有的地方太阳光是直射,有的地方是斜射,斜射的地方就冷,直射的地方就热。比如赤道部分太阳直射,它就热,两极的地方是斜射,所以它就冷,明白了吧?还有吗?

生:我通过读课文还知道了世界上的万物都需要太阳。

师:哪些是万物,你举个例子。

生:比如各种植物,还有鸟、虫、兽类。

师:黑板上有没有?有,你就坐下,没有,你就上去写。(学生看后坐下)

生:我还知道,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师:是啊!刚才咱们念“一句话”、“总之”、“总而言之”不就说的是这句吗?“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去,写到黑板上。

(到此,学生的第一次板书已经完成,下面是板书的照片模拟图)

(此处略)

师:同学们,课本上告诉我们的科学知识,大家都自己读懂了,而且写在了黑板上,那咱们这课书已经学完了。

生:还没有。

师:还有什么没学?是不是还有疑问?

生: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还没有做。

师:你看看“思考练习”里哪个题还不会?

生:还没有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当下咱们先不背,下课再背,这个留作课后作业。

生:我们还没有说查到的资料。

师:还没说查到的资料,这个先不说,刚才你们读书的时候我看到了,每个同学都有资料,查了好多资料,这样那样的,非常好,咱们课堂上先不说。

生:还有课后的第一个问题还没有……

师: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你读出来。

生:第一个问题是“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

师:那你到黑板上去找一找,肯定有。(众笑)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如果钢铁碰到了大火球,为什么会变成汽呢?

师:为什么钢铁到了太阳表面就会变成汽,你们

知道吗?

生:知道。

师:你来说,说错了还要罚款。

生:因为普通的火球没有太阳的温度高。

师:我问的是为什么太阳的温度那么高?

生:因为太阳……

师:答不出来了,准备钱吧。(众笑)你们听说过原子弹吗?

生:听说过。

师:原子弹爆炸时非常厉害吧,周围几十公里都寸草不生。太阳内部就像原子弹一样,长年累月,不断地进行热核反应——这位同学要急着说什么?

生:太阳会发光会发热,因为它里面含有氢原子,然后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了钛原子,就能同时发出光和热,太阳就是用原子来作……作燃料的大火炉。

师:他把热核爆炸又解释了一下。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子,又变成了什么原子,你再好好查查资料。总之就是原子的裂变反应,关于这个,咱们说不明白,以后再学好吗?

生:好。

师:将来你们当了物理学家,我老了,躺在病床上,你们去看我的时候,先放下给我买的礼物,像苹果什么的,再给我讲这个故事好吗?(众笑)

生:好。(大笑)

师:还有没有绝对新鲜的?再找一个同学。(学生争着举手要发言)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了太阳,所有的庄稼、树木才会发芽、开花、结果?

师:这个问题新鲜。

生:没有太阳,为什么就不能开花结果了呢?

师:植物、草、庄稼是什么颜色的?

生:绿色。

师:对,就是因为它是绿色的,绿色的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然后经过它身体内部的一些变化,制造它所需要的营养。(学生插话“产生叶绿素”)不是产生了叶绿素。它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大车间。我们到森林里去散步,觉得空气清爽,因为那里的氧气比较多。但要注意,在夜晚没有太阳的时候,植物就会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你们回家告诉父母,睡觉的房间里不要养花。到了晚上,它会跟你争夺氧气。明白没有?好了,不说了。所有课文上的内容,大家基本上都了解了,把课文上讲的都写在黑板上了,那么咱们不用讲了,下课吧。

生:不行。

师:你们自己学了那么多的资料,课文也都明白了。你们还想学什么?

生:我想学分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生:我想请老师把这个课文再讲得更细些。

生:我还想把我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师:那你说说什么问题?

生:就是小水滴为什么能在空中飘浮呢?

师:你想象的“小水滴”不是形成云时的小水滴,形成云的小水滴其实是雾状的,你看过雾没有?

生:看见过。

师:大雾起来了,到处是灰朦朦的。那是什么东西?都是非常非常微小的小水滴。能不能飘浮啊?

生:可是它是液体呀!

师:是啊,因为它是雾状的。你去过有瀑布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你学过《瀑布》这篇课文吗?

生:学过。

师:瀑布落在地上,溅起了无数细微的水花,作者说它像什么?“如烟、如尘、如雾”。那个小水滴细到什么程度?细到如烟如尘还如雾。烟和尘能不能飘浮? 生:能。

师:如雾,雾能不能飘浮?

生:能。

师:就是这个道理,你再好好想一想。我想问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我要大家把手里的课本都交回来,然后我再给你们发一张纸,上面印着什么呢?(指黑板上的所有板书)就是把黑板上现在所有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印下来。我说:“同学们读吧,这就是《太阳》!”你们读得懂读不懂?

生:读不懂。

师:为什么读不懂?这不是你们把课文上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的吗?你们反而读不懂了?

生:因为这样太乱了。

师:太乱了,缺少什么呢?

生:顺序。

师:对啦,没有顺序,东一句、西一句。那么咱们给它理理顺序好吗?

生:好。

师:我们就按照课文的写法,第一条应该是什么?谁看出来了?

生:第一条应该是“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师:对。(在板书中该条旁边标出①)这是第一,谁看出第二个,就跑上来标序号,不用举手了。下面都是这样,一直标完。

(此后,学生争先恐后自动跑上来标序号)标出的结果是:

⑴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⑵步行去太阳要三千五百年

⑶坐飞机要二十几年

⑷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⑸太阳是个大火球

⑹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

⑺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⑻关系密切

⑼形成生态环境

⑽产生气象变化

⑾杀菌防治疾病

⑿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下面,我再给你们发一张纸,就按照你们标出来的顺序,⑴⑵⑶……挨着印下来发给你们。我说“读吧!”这次能读懂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还不能读懂?

生:它没有互相连接的词语。

师:没有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吧?大家注意,咱们举个例子。第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板书“(1)一亿五千万公里远”)第⑵,步行要三千五百年。(板书(2)“步行三千五百年”)第⑶,坐飞机要二十几年。(板书(3)“飞行二十几年”)大家细心看,这三条实际上都说了一个什么情况?一个字。

生:远。

师:(指板书)这是什么关系?前面一个,后面三个。

生:是不是……总、分关系。(较犹豫)

师:对,是总分关系。咱们今天先不说它总分关系。打个比方:这⑴、⑵、⑶三条好像是三个少先队员,这个“远”在前面领着它们,它是什么?

生:老师。

师:不是,不是,是小队长。一个小队长领着三个少先队员。注意了,(指黑板)你们写的这一片里面还有好几个小队长。有的就在黑板上面,有的在黑板后面藏着,你们能找到吗?第一个小队长叫“远”。还有哪些小队长?

生:还有“大”。

生:还有“热”。

生:还有关系。

师:关系怎么样?

生:密切。

师:对了,关系密切。四个小队长都找到了。你们把“远、大、热”还有“关系密切”都放在一起,让它们比一比,是不是一边高?

生:不是。

师:谁高些?

生:“关系密切”。

师:对,“关系密切”高一点。“远、大、热”都说的是太阳本身,而它(指“关系密切”)它不但说了太阳,还连上谁了?

生:地球。

师:对,连上了地球。关系是指谁和谁的关系呢?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所以它显然要比别的小队长——

生:高。

师:对。在四个小队长中它高出一些来。这样,它还能当小队长吗?

生:不能。

师:提拔了,该当什么了?

生:中队长。

师:对了,它在课文后半部,我们可以说它是第二中队长。那么这“远、大、热”三个小队长就不能有一个中队长管管它们吗?那么这个中队长该叫什么名字?

生:叫“特点”。

师:“特点”,写在小学课本里的,是一些很深奥和很难懂的特点吗?

生:不是。

师:都是普普通通的特点,那么叫什么特点?

生:平常特点。

师:没有这么说的,但你的意思我懂。

生:一般特点。

师:对,第一中队的中队长,应该叫什么名字?

生:一般特点。

师:中队长都有了,该不该有个大队长?

生:该。

师:大队长叫什么名字?

生:太阳。

师:对啦。大队长就叫太阳(众笑)懂了没有?

生:懂了。

太阳名师教学实录 篇2

《太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科普小短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一些特点以及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语言通俗、明了,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并列式”的结构,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以“总分式”的结构,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识说明文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我们都预习了,你们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可不一样,它通篇有没有讲述一个故事,在写一个人物?或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没有。

师:那它在写什么呢?

生:它在介绍太阳。

师:是的,像这样的文章就是———

生(齐):说明文。

(师板书:说明文)

【解读:说明性的文章在小学第一学段人教版教材就有编排,如《充气雨衣》《小壁虎借尾巴》《回声》等等。但是第一学段里“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所以即便有这样的文章,学生对于“说明性文章”的概念也并不了解,所以直接教授是有效的办法,对说明性文章的基本特性的了解是十分有效的。】

第二板块:初读解词

师:接下来我们要走进这篇说明文,去认识太阳了。请大家翻开书,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生自由读文)

师:课文读了,来看看课文中的生词。(课件出示词语:摄氏、兽、生存 、繁殖、蔬菜 、比较、治疗)自己试着读读。

(生读词)

师:有没有不好读的词,需要提出来让大家注意的?

生:“摄氏”不好读。

师:哪里不好读?

生:要注意是翘舌音。

师:你真会读!是的,两个翘舌音在一起可要注意。来,大家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摄氏”)师:还有吗?

生:“生存”也不好读。

师:是的,平舌音和翘舌音在一起确实也不好读。你能带领大家读读这个词吗?

(生领读“生存”)

师 :和“生存”一 样 ,“蔬菜”也是平舌音和翘舌音结合在一起的。一起读。

(生齐读“蔬菜”)

师:咱们把这些词连起来读一下,一个词读一遍。

(生齐读词语)

【解读: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所以此时的放手是恰当的。让学生互相提醒难读的生字词,这样既突破了生字教学的难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学习说明文特别要注意理解这类词语。(课件出示:摄氏、繁殖)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生:摄氏是表示温度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天气预报中就有这个词。

师:你很会观察生活。摄氏度———表示温 度的单位 名称,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留心生活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谁知道“繁殖”是什么意思?

生:“繁殖”就是生后代。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是我爸爸告诉我的。

师:向长辈请教是个很好的办法。其实,当我们不知道词语的意思时还可以查词典。(课件出示“繁殖”的解释)词典中“繁殖”的意思是这样的,自己读一读。

(生读“繁殖”的解释)

师:我们把这样的词再读一读。

(生读词)

【解读: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中年级词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本课的词语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工具书”等方法入手,让学生的词语训练更加有效。当然,选择训练的词语也很重要,像“摄氏”“繁殖”这样的词语在读说明文时确实是难点,所以选择这样的词语来进行训练是非常恰当的。】

师:词语不仅要读好,还要写好。写写这几个词。

(课件出示 “抵得上 、摄氏、繁殖、蔬菜”,生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书写后反馈,展示学生的书写单。)

师:同学们停笔,看看这位同学写的 , 都写正确 了吗 ?(生:是的。)他写得很好,特别是“繁”字的第四笔,他注意了,没有出头。而且字都写在了方格的正中间,上、下、左、右都留有余地。看看你自己的,把没有写好的再写一个。

第三板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好。下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看课文中各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各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生:第一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师: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归纳一样吗?

生:远。

师:抓住关键词能帮助我们归纳段落的意思。(板书:远)接着说。

生:第二自然段讲了太阳的大,第三自然段讲了太阳的热。

师:(板书:大、热)瞧,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能帮助我们归纳段落的意思。看看这三个自然段,其实都是在讲太阳的什么?用一个词来说。

生:特点。

师:(板书:特点)接着说。

(生分别说第四至第八自然段的意思)

师:这一部分你能用上文中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

师:(板书:关系密切)原来这篇课文围绕着太阳写了两部分的内容,把这两部分的内容连起来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请你看着黑板和你的同桌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吧。

(生同桌互说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一生将两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在读说明文时,找到各部分的意思,并把它们连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解读: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该如何归纳概括?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并列式”结构、“总分式”结构。不同的结构使用的概括方法是不同的。“并列式”结构可以用段意串联法,“总分式”结构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这篇课文比较特殊,写特点的部分是“并列式”结构,写和人类关系密切的部分是“总分式”结构。所以,在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时,我结合了这两种方法,写“特点”的部分进行段意串联,写“关系”的部分让学生找中心句。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归纳说明文内容的方法。】

第四板块:体会说明文

“准确”的特点

师: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太阳远的。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画出写太阳远的句子。

(生自由默读并勾画)

师:谁先来说说?

(一生回答,师根据回答课件出示句子:(1)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师:同意吗?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

(生齐读)

师:来看看这两句话,你发现什么了?

生:第一个句子说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第二个句子只是说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师:你真会发现。第一个句子中有数字,同学们,注意这个数字,读读这两句话,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生读句子)

师:谁来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第一个句子说得很具体,第二个句子只说很远、很远,但我们不知道有多远。

师:你很会读书。一个“1.5亿公里”就把太阳离我们的距离具体地写了出来。作者用准确的数字把太阳远的特点写清楚了。“准确”正是这个数字的特点,同时也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师板书:准确)

师:再读读第二个句子,找找有没有数字。

(课件出示: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生(齐):3500年 ,二十几年。

师:注意这两个数字,再读读这个 句子 ,你有什么感受?

生:让我感觉到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师:是呀,这两个数字同样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些准确的数字不仅在写太阳远的时候用上了,在写太阳热、大的特点时作者也用上了。请默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看看哪些句子用上了数字 ,用“”勾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并勾画)

师:谁来说说看?

(一生回答,师根据回答课件出示句子:(1)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2)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师:同意吗?一起读。

(生齐读)

师:先看看第一个句子,数字是哪个?

生:130万。

师:这个数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让我们感觉到太阳很大。

师:我们的学习小伙伴读到这里也有感受,(课件出示泡泡中的话)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谁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啊?

(生埋头看书,无人举手。)

师:这样比较,是谁和谁来比较?

生:是地球和太阳在比较。

师:想想看,这样比较的好处是什么?

生:说明太阳大。

师:是的,但作者为什么要用地球来比较呢?

(生沉默,无人举手。)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火星、水星来比较,偏偏要用地球来比较呢?

生:因为地球我们都知道,其他的星球我们不清楚。

师:你真会思考!作者用我们熟悉的地球来和太阳进行比较,更清楚、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的大。来,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体会。

(生读句子)

师:看看第二个句子,数字是———

生:6000,2500。

师:这两个数字又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让我感觉到太阳温度很高、很高。

师:是的,这两个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的温度高。孩子们,请注意这个词(课件出示变红的“估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估算、大概。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说明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准确”。既然是准确,为什么在这里却用上了这 个表示不 准确的词呢?

(生思考)

师:有人去过太阳上面吗?有人去量过太阳的温度吗?

生:没有。

师:既然没有亲自去过,这些数字能不能随便写?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说明文要求准确。

师:是的。同学们,这个不准确的词却更好地表明了说明文的准确。

生:既然是不准确的词,为什么不随便写一个数字,非要写6000摄氏度呢?

师:你想想看?生:我……我不知道。

师: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生:准确。

师:既然是准确,那么数字能不能随便写?

生:不能。

师:对!即便是估算的数字也必须尽量接近准确,不能随便写。因为说明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回到刚才的句子中,像“估计”这样表示不准确的词在第一自然段里也有,大家找一找。

生:差不多。

师:为什么要用上这个词呢?

生:因为没有人去过太阳上面,到太阳上去不知道要用多少时间,所以不能随便写。

师:真会读书和思考!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体会说明文的准确。

(师生齐读句子)

【解读:“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是中年级训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本课表达的一大特点———带数字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体会,初步感知说明文“准确”的特点。全文中有四个带数字的句子,对于这四个句子我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1“.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这个句子 和“其实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进行了对比阅读,让学生聚焦“数字”。通过朗读体会有数字和没有数字在表达上的不同,总结出“用上数字,使得表达准确”的说明特点。

2“.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在这里抓住“3500年”“二十几年”这两组数据,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唤起他们的生活回忆,从而让数字和学生的已知体验建立联系,具象化了“1.5亿公里”的路程。

3“. 130万个地球 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抓住“130万”这个数字和泡泡中的话“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因势利导,提出:“你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吗?”这样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数字”本身迁移到“比较”的方法上,并通过追问“为什么用地球来比较”启发学生初步感知用熟悉的事物来比较,能使说明更清楚,更准确。

4“.……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抓住“6000”“2500”这两个准确的数字和“估计”这个表示不准确的词语,激起学生的疑问:在具有“准确”特点的说明文中为什么要使用表示不准确的词语呢?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大胆猜测,从而使学生明白,在说明文中没有经过验证的数字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这样,就起到了强调说明文“准确”这一特点的目的。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始终紧扣“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目标,通过对四个句子的不同处理,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的特点。】

第五板块:抄写句子

师 :孩子们 ,今天我们 学习了太阳的三大特点,知道了作者用这些数字把太阳的特点写得具体、清楚、准确。接下来我们要抄写一下这些带数字的句子。注意:数字在我们的方格里只占一个位置。

(生抄写句子,师巡视。抄写后反馈,围绕句子的格式是否正确、数字的书写是否规范进行评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说明文,也认识了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知道了“准确”是它的特点,同时也学习了太阳的三大特点。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解读:这里,我让学生选取带数字的句子抄写,原因有二:一是本节课上既然是围绕着带数字的句子进行教学,那么这些句子的抄写也应得到落实,这样才能让训练更完善。二是句子的抄写本来也是中年级训练的重点。这样教学让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孤立、割裂地呈现。】

【教后所思】

太阳名师教学实录 篇3

关键词:一师一优课;课堂实录片;拍摄规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64-04

2015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这是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惠及全国的一项公益活动项目,涉及到普教系统的小学、中学的所有教师,面广量大,意义重大。

南京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启动以来,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各区教育局、电教中心、教研室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2015年共有1.7万多名教师注册,晒出了1.5万多节课, 有102节课获得部级优课。在活动中,教师们课上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课下积极研究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方法,平时注意积累自己上课的视频资料,积极参加晒课。这些课均按照一节完整的课堂实录片(以下简称“课片”)的形式呈现。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我们已经发现并积累了一批优质的课堂实录。但是,我们也看了很多参赛老师提供的视频,从拍摄的技术层面上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拍摄的前期准备,拍摄期间的摄像手法、拍摄后的编辑技巧等环节,都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目标不明确、声音不清楚、画面不稳定等等。

虽然很多老师对课本身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由于技术上的欠缺和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课的质量受到了影响,应该说是很不值得的。因此,笔者在这里想结合自身从事课片拍摄10余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组织和评审活动的切身体会,跟大家一起交流课片的摄制规范。希望能够给参加这项活动的参赛教师和从事视频制作的人员带来一些启发。

一、课堂实录片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想拍好一节课片,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课片?

所谓课片也就是记录一堂课完整过程的视频。有人可能会讲,这也太简单了吧,没什么好讲的呀。其实不然。我们知道,一节合格的课片,需要能够把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清晰的交代清楚,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这在技术上首先就要让观众看得清、听得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信息传达的基础。设想一下,如果一节课片画面非常清晰,但是没有声音,还能够有效传达教学的信息吗?如果一节课声音录制很好,但是画面聚焦不实,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非常费劲甚至根本看不懂。

所以说,看得清、听得清是摄制一节课片最基本的要求。在这基础之上,怎样才算是会拍课呢?

拍课片最核心的宗旨就是“跟着课走”。我们很多非专业人士拍课片,都是把镜头紧盯着教师,始终把教师放在画面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镜头,但这种拍法会比较容易忽视其他信息的传达,比如板书、学生、课件等等,比如教师写完板书就走到学生中去了,但实际他嘴里说的内容还是刚才的板书,这时候的画面,应该依旧是板书,我们完全可以让教师在写完板书后走出画面。同样的,教师讲到课件的时候,画面就应该是课件。所以“跟着课走”这句话,基本可以理解为“老师在讲什么,就拍什么”。经过笔者十几年的实践,也有了一些自己新的体会,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观众想看什么,就拍什么”。這句话强调的是为观众服务,强调拍摄的目的性。

二、课堂实录片拍摄的前期准备

经常会碰到一些负责视频拍摄的老师,在拍摄之前不做任何的准备工作。其实,这是拍摄课片的大忌。要想拍好一节课片,作为拍摄者,充分有效的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需要做到明确拍摄目的,进行有效沟通,做好技术准备。

1.明确课堂实录片的目的

明确拍摄目的是什么?是用于教师培训?赛课?教研活动的素材?还是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同的拍摄目的,就有不同的拍摄手段和表现方法,从摄像机的数量和位置、拍摄的侧重、剪辑的技巧、录音的技巧,甚至课件和板书的停留时间都不一样。所以说,拍摄课堂实录的第一步是明确拍摄的目的,只有明确了目的,你才能以执教者和观众的角度去思考,他们要表达什么,他们想看什么,从而决定思考拍摄和剪辑的方法。

一般来说,课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示范课:主要目的是强调、展示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产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规范等。可以通过字幕等形式强调教学环节、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让学习的教师有更大的收获。甚至可以穿插专家的点评,及时说明一些要关注的内容。

(2)参赛课:突出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中优异的一面,突出教学环节中的亮点。通常需要通过剪辑以实现尽可能完美的结果。“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课堂实录,就属于这个类别。

(3)研究课:通过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学过程和效果,达到研究和评价的目的。通常会保留一节课里成功和不成功的各种行为和教学环节等。

在明确了拍摄的目的后,作为拍摄者还需要弄清楚这节课的主体是谁?以教师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这直接决定了画面的主体。以及到底采用何种手段进行拍摄?是需要真实的记录还是可以在后期进行二次加工,这也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拍摄。

2.进行有效沟通

有些拍摄者在拍摄之前,没有与任课教师进行很好沟通的习惯,在不知道这节课讲什么、怎么讲,出镜教师有什么想法和要求的情况下就贸然录制。可以预见这样录制出来的课片,质量一定不会高。拍摄之前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拍摄者要去了解教师的教学环节,特别是哪些地方是重难点,了解他们对拍摄的想法。此外,既然是沟通,就一定是双向的。我们在倾听老师想法和需求的同时,也要对老师提出专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只有双方充分沟通,各自从自身的角度提出要求,才能把课拍好。

(1)询问老师的拍摄需求

询问老师这节课的内容设计、要突出的环节等,在拍摄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2)告知老师拍摄的要求

老师不属于专业演员,但是由于其需要出镜,因此还是要有一些服装、化妆等方面的规范。

例如,服装方面,根据实践经验和电视规律,可以有如下几条:建议老师穿着暖色调的服装,忌穿纯黑或纯白色衣服;服装颜色简洁,不要有条纹;服装面料不能反光;忌穿无领的衣服;若有可能,请多带一套衣服备选;拍片时眼镜易反光,最好不要戴。

再比如化妆方面,一般我们会建议中长发女教师全部将头发扎起,用发绳束之,忌用发夹(尤其是带闪光装饰的发夹)。所有教师不得佩带戒指、耳环、手镯、项链等饰品。男教师需剪短头发,刮净胡子,确保端庄有神。

教师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从电视的角度,也是有要求的。如排版应尽量“字大行稀”,页与页的切换不要使用任何特技;课件中字体建议选用黑体字,英文可用Arial字体,字色的选用不建议超过3种;字号介于32-40,字大观众容易看清;每页的内容上下左右要留有空白,不要顶天立地,左右也不能太靠边,防止课件内容在转换为电视信号时被去掉等。

此外,在录制过程中,我们也建议老师尽可能正面面对摄像机、不要挡住镜头,特别是在板书、提问学生的时候。尽量减少频繁走动、提醒学生不要挡住镜头,尤其是在小组活动或写作业的时候,提醒学生坐姿和写字姿势,请学生发言时尽量做到声音洪亮(便于拾音)等等。

3.做好技术准备

在与老师充分沟通后,拍摄者应当对需要拍摄的这节课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应当根据课的要求和特点,从专业的角度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包括设备的选用,如是用一台摄像机还是两台摄像机?需要几个摄像人员?是否需要额外的话筒等等。这些准备工作必须在拍摄之前完成。此外,还要做好空间和时间的准备。例如如果是在学校教室拍摄,教室的光线是否满足拍摄要求?教室的隔音是否合格?选定的拍摄时间是否会打乱既定的教学计划又或者是否会被课间的铃声、噪杂声干扰从而影响正常的录制等等。

可以说,充分有效的沟通,是成功拍摄一节课片的基础。

三、课堂实录片的拍摄方式

从2015年南京市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情况看,从拍摄技术的角度,绝大部分课片都采用了以下四种方式之一:单机拍摄;双机拍摄;多机位现场切换拍摄;录播系统拍摄等。

1.单机拍摄

单机拍摄通常只需要一位摄像。由于大部分课片是由老师自己解决拍摄问题,因此,成本最小、实施最便捷的单机拍摄,也就自然而然成为这次活动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拍摄方式,这是这种拍摄方式的优势所在。同时它也有很明显的劣势,就是由于机位单一,会造成无法很好的兼顾教师和学生,在后期剪辑中可能也会造成前后画面因为相同机位拍摄而无法自然衔接的问题。因为只有一台摄像机,所以单机拍摄的机位选择非常重要,要能兼顾教师、板书、投影、学生的空间位置,减少摄像机镜头摇动的幅度(摇动幅度大而频繁,会让观众头晕)。在用摄像机随机话筒拾音时,还要注意离教师近一些。在教室一边是窗户,另一边是墙时,尽量靠近窗户,这样处于顺光拍摄,师生的脸不会“黑”。

2.双机拍摄

有些课片,安排了前后两台机器拍摄。在原有一台机器拍摄教师活动的同时,增加一台用于专门拍摄学生活动。這种方式较原有的单机拍摄,可以更好地兼顾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更加准确地反映教学的真实过程。但是由于是两台机器进行拍摄,画面素材增加一倍,后期的剪辑工作量大幅增加,需要找到相同的时间点,并对齐,对制作人员的剪辑能力有一定要求。

3.多机位现场切换拍摄

我们还看到,本次活动中还有少数一些课片,采用的是类似专业EFP现场制作的模式,包括使用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以及调音台等组成完整的拍摄录制系统。采取这种模式录制的课片,音画质优良、画面切换自然流畅,且一般不需要后期再花费太多的时间,制作效率高。当然,这种模式成本较高,对设备和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较高,通常只有电视台、电教馆和部分专业视频公司才具备这种拍摄能力。

4.录播系统拍摄

此外,还有一些课片是在学校的录播教室里拍摄完成的。近年来,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许多学校新建了录播教室,为教师们录制课片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方便。录播教室的环境和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画面和声音的质量,且这种模式通常只需一个人甚至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录制,因此在有录播教室的学校中,也经常被采用。不过由于纯粹的自动录播系统暂时还无法做到像人工一样智能,所以无法完全应付各种突发的场景变化,有时会发生画面切换延时、不到位、构图不准等一系列问题,会影响整节课的展示效果。如果想通过这套系统进行高质量的拍摄,可以采用人工切换的方式,即取消自动切换,改为手动切换,由摄制人员手动进行镜头的切换。目前大多数自动录播系统都具备该项功能。

四、课堂实录片典型场景的拍摄规范

任何与拍摄有关的规范,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拍摄基本功为前提。如作为一位摄像,需要了解摄像机的性能,需要知道机位、景别、光线、构图等基本概念,需要能够运用“推、拉、摇、移”等基本拍摄手法等。基本功的训练,需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靠自身勤加练习。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多赘述。这里仅就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经常出现的若干典型场景,提出摄制的经验与建议。

1.如何拍好小组学习课片

在一些小组学习的课中,教师通常让4-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全班有若干个小组。想要反映出全部小组的学习过程,看清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应当集中精力,用摄像机“盯”住2-3组学生,交替拍摄。同时,也需要给教师一些镜头,表现教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的。

那么,如何确定“盯”哪几个小组呢?这其实就要求拍摄者在拍摄前与老师做好沟通,清楚地知道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明确拍摄的主要对象。同时也要求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思想高度集中,以便准确迅速地捕捉到有价值的镜头。

此外,在拍摄小组学习的时候,声音的拾取是一个难点。每个小组都在同一时间进行讨论,如何突出想要的声音?笔者建议:画面上出现某个小组的时候,让一位录音师用横竿将话筒举到那个组的上方,在不进入画面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学生,与此同时调音师只保留这一路声音,把其它声音都消除,这样就能确保观众听得很清楚。当然,这种方法对于人员和设备配置都有一定的要求。

2.如何拍好数字化学习课片

现在有不少老师选择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由于平板屏幕小,学生有时候还是手持操作,普通观众无法看清学生平板上的内容,给这种数字化学习的课片拍摄带来了一些挑战。那么,怎样才能拍摄好此类课片?

(1)直接拍摄。与小组学习类似,用摄像机直接拍摄平板屏幕。这种方法对摄像师要求更高,需要其能够尽可能拍摄特写画面,清楚的拍摄出屏幕上的内容;此外对现场导播要求也较高,学生手持平板操作的画面有时稍纵即逝,需要其及时切换。

(2)事先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及时将符合要求的平板信号通过教室的广播软件切换到教师电脑,然后通过采集卡等手段采集教师电脑信号,就可以获得画面质量较高的全屏信号。

(3)事后补拍。某些时候,可能没有办法录制到课上即时的平板画面,不得已只能在课后进行补拍。这种方法不建议常用,一是会造成后期工作量的增加,二是有时某些画面是生成性的,等到课后再拍已经不是原来的状态,也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加。

五、课堂实录片声音的拾取规范

课片声音的录制,对于一节课片来说,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画面。课片的声音录制,主要包括教师声音录制和学生声音录制两方面。

1.教师声音的录制

最好的办法是让老师佩戴无线话筒。把无线话筒的发射端戴在老师身上,把无线话筒的接收端装在摄像机上。这样,老师的声音就能清楚的记录下来。无线话筒尤其适用于拍摄体育课,教师无需再为话筒的线缆所约束。如果因为条件限制没有或者无法使用无线话筒,可以使用有线话筒。这样就需要注意话筒的线缆,不要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且由于有线话筒不方便随身佩戴,因此教师要注意不要离有线话筒摆放的位置过远而造成拾音不清。如果无线、有线话筒都不具备,只有摄像机上的随机话筒时,通常录制的声音质量不会太高。在此情况下,我们应当首先选择隔音环境更好的场地进行录制,此外在录制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提高音量,有意识的面向摄像机、靠近摄像机,以使声音更加清晰。

2.学生声音的录制

在拍摄过程中,理想的方式是为学生配备若干手持无线话筒。当有学生发言的时候,可由老师交到学生手里或者由学生自行传递,学生通过无线话筒发言。

如果没有无线话筒,而老师佩戴了无线话筒,可以请老师走近学生,用老师身上的无线话筒拾音。有时候,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没有任何话筒。在这种情况下,拍摄人员应该事先跟老师做好沟通,请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简要重复学生的重点词句。观众可以通过老师的重复获得学生回答的信息,有助于观众准确的理解这节课。

六、小结

2016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希望本文對于参赛教师和从事课片拍摄的人员能够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通过实践提高课堂实况片的摄制水平,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舞台上更好的展示自己。

《春酒》名师教学实录 篇4

学情分析: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理解还不够深刻。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古诗中思乡的名句有一些积累,对通过细节措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已有了解,应该能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的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其它作品。

教师:准备思乡的音乐

课堂实录: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过新年的情景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讲怎样过

年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也有不同。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琦君去她的家乡浙江温州,看一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讲课之前,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琦君?生介绍:

师:讲得很好,我补充一点,去年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桔子红了》的作者就是琦君(出示介绍琦君的图片)

师:下面我检查第二个预习,请一个同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出示生字词) 生注音,其余同学改正,但仍有一个是错的。

师:挑剔应读“tī ”,新华字典484页上是有这个字的,我们的参考书上把这个字的读音标成了“tì”,这是不对的,大家记住:尽信不如无书。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朗读课文,想一想都写了哪此事情?

生: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泡八宝酒。 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作者通过春酒表达了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深情怀念。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的是思乡之情?

生:写到家乡过新年的风俗:迎神拜福、小孩不能在客厅、厨房里玩;吃东西不能随便抓;说话要讨吉利;元宵节后分吃供品等,这些风俗都是家乡所特有的,写风俗就是要表现家乡的风俗之美,从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作者写到喝会酒,乡亲们互相起会,融洽地置办会酒,体现出乡亲们的善良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好人情的赞美。

师: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她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四、研读赏析,品味细节

师:平常老师经常给大家讲,真正感人的文章,打动人的往往是朴素的语言中蕴涵的真挚的情感,以及那些真实的细节描写。现在大家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怎样打动你的。,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自读进行勾划,教师巡视)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里写出了我对春酒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的急切心情。

师:为什么肚子胀得蜜蜂似的,不是像小猪一样呢?

生:因为像蜜蜂一样,更显出可爱的姿态,突出我的天真可爱。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欢,很馋的样子,也写出了我的可爱。

师:讲得好,还有喜欢的地方吗?

生: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段话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爱。“一点点”,指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说明我舍不得喝。“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这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小花猫舔着我衣襟上的酒就呼呼地睡着了,说明小花猫也喜欢八宝酒,足以证明八宝酒的香甜。(掌声响起)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

生:有,小时候有人到我们那里来照相,妈妈就叫我赶快去照,当时,我手里拿着一个烤红薯,听到妈妈的呼唤后,我就把烤红薯放在裤兜里,欢喜地跑出去。结果在跨门槛时摔了一跌,人一下子就扑了出去,烤红薯压扁了,裤子也弄脏了。结果照了个哭笑不得的相。(生大笑)

师:真富有情趣,活脱脱的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就展现出来了。 师:这篇文章除了写天真活泼的我之外,还写到了哪些人物?生:还写到了母亲。“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同时也有自豪之意。

生: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这里写出了母亲得到表扬后得意但又不好意思的样子,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

师:对母亲的描写还有吗?

生: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这里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写出了母亲的助人为乐。

师:文章写出了我的天真活泼,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除此之外,还有感动的地方吗?

生:我认为打动人的还有纯朴的乡情,如“花匠阿标叔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客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里写出了阿标叔叔的善良纯朴,也写出了以阿标叔叔为代表的乡亲的美好的人情。

五、调动积累,体会情感

师:大家说得真好,的确,有些看似随意的细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琦君就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对故乡的眷念。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交流一下。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水从来都是白的,但今夜的更白;月亮在哪里都是明亮的,但今夜的月亮更明亮,因为在这样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故乡。

生: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思乡之情。

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在过节时格外的思念家乡。

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师:除了这些古诗之外,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 生:余光中的《乡愁》

师:对,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乡愁》。(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深情地诵读)

师:刚才大家交流思乡的诗,多数与明月有关,难怪诗人席慕容说: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里响起。月亮,总是容易勾起人们思乡的情怀。当你们面对一轮明月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出示一张圆月的图片) 生:我会想到我的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想到我的母亲;想起我的故乡。

生:我的家乡在四川渠县,看到这轮圆月,我就想起了我家乡美丽的渠江河,想起了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们。

师:看到明月,大家都会想起家乡,但我们的感受毕竟不如琦君、余光中强烈,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离开家乡,离开母亲,即便是有淡淡的离愁,那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啊!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去感受乡愁,理解一下那些被乡愁所紧紧困扰的人们吧!(播放罗大佑的《乡愁四韵》,学生完全陶醉在音乐声中)

师:每个人都有故乡,对于故乡都会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鲁迅对社戏里吃过的罗汉豆念念不忘;汪曾祺对故乡端午节的鸭蛋念念不忘;而琦君魂牵梦系的是母亲所酿造的八宝酒。这些让作者终身难忘的美食,沉淀了美好的情思,触动了无尽的思乡之情。那么我们呢?我们对于故乡又会有什么记忆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背上行囊去远方寻找自己的世界,到那时,我们会发现清澈的滨河曾荡漾着儿时的梦;龙泉山上, 我们曾把梦想和风筝一起送上蓝天;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的桃花开成一处绝美的风景;或许我们也会发现家乡的水蜜桃真是人间无上的美味。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美好的回忆吧!

最后, 我们对那些正在被乡愁困扰以及将来可能被困扰的人们说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后反思: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很不错。教学目标完成得比预计的还要好,学生配合也积极,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听课的老师评价很高,认为教学效果非常好。回过头来思考这节课,我觉得做得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在以前的公开课上,我从来没有讲过作者和字词,因为我认为讲这些东西会使讲课的思路不连贯。但是,渐渐地,我意识到这种讲法是不科学的。作为初二学生,对于生字词仍还处在积累阶段,如果淡化了字词,学生的字词积累就不够,语文的基础知识也就不牢。作者介绍,它仍属于语文的文学常识的内容,了解了作者,有利于把握作者的风格,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时加大积累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上,我较为巧妙地把二者有机地融于课堂中,使语文知识得到落实,从而避免了公开课只有形式而没有实际语文知识传授的作秀的尴尬。另外,当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有一个字的注音错了的情况下,我告诫他们“尽信书不如无书”,鼓励他们动手查字典,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字的正确读音,更是一种大胆质疑的态度。

2、创造了轻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不管是在导入部分讲过年的情景,还是在自由朗读,品读细节阶段,我都给了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

3、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成为本节课致胜的关键。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体会毕竟是不深的,让学生感受情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对思乡的古诗的积累,让他们对思乡的情感有了初步的感受,紧接着播放了余光中的《乡愁》的朗读录音,学生对思乡的愁苦感受又进了一步。而最为关键的还是罗大佑的《乡愁四韵》的歌曲把他们情感完全激发了出来,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十四五岁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绪感染。这首忧伤的歌曲配以形象的flash动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歌中的“长江水”、“酒”、“母亲”、“信”、“乡土”、“乡愁”等字眼与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是一致的,在淡淡忧伤的旋律中,学生的情感自然就达到了高潮。

4、本节课成功之处还在于教师语言的丰富生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如导入的地方就用了一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让他们有了一种想了解,想探求其他地方风俗的欲望。学生交流思乡的古诗之后,我用了一些诗词来对教学环节进行过渡,如提到琦君和余光中有相似的经历时,我用了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学生不仅喜欢这种诗化的语言,也能体会到其中相似的情感。再比如引用席慕容的“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里响起”这样的诗句再配上明月的图片,在这种特定的氛围的感染下,学生的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与作者在情感深处产生出共鸣。

总体上说,这堂课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1、时间分布不够合理。由于这堂课事先没有经过试讲,在时间的把握上就不够好。比如在讲通过风俗人情来表现对故乡的热爱这一环节时显得太仓促,有点手忙脚乱之感。在品读细节环节上,所用的时间稍微有点多,显得有点散。如果我再上这堂课应该说在时间的调控上将更为合理、有效。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实录 篇5

片段一:生活激趣

师:刚才我们了解同学喜欢看电视。看一下片头,猜一猜,它是什么节目?(听声音猜)

生:幼幼乐园

师:我也喜欢看的。你知道每天什么时候播出的吗?

生1:6点半

生2:下午6点半

生3:是8点30分。

生4:晚上6点半

师:我们还可以说晚上6时30分。

师:到底是不是晚上6时30分播出的呢?

播放

生1:上面18点就代表晚上6点

生2:18点就是代表晚上6点。

师:也就说,18时30分,就是晚上6时30分。

师:我们发现18时30分是另外一个计时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计时法。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伊始,孟老师就巧妙设计了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中的时间入手来学习计时法,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初步认识另一种新的计时法。这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节目入手,学生对时间的体验比较深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能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片段二:探究新知

1、播放中央电视台节目预报。

师:在这里节目中那些你最喜欢的节目?

生1:我最喜欢里面的动画城,它是早上6时

生2:我是喜欢中国动画,晚上7点40分播出。

生3:我最喜欢看神奇之窗,是早上7:30播出。

还有其它………………

师:上面的这些计时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电视上有这种计时方法,还有其它吗?在生活中找找。

生1:电脑上

生2:会场上有

生3:商店营业时间上有

出示肯德鸡的营业时间。

出示汽车票

生:还有电子表也有

3、师:生活中的钟表你会看吗?

出示一个钟表。

出示12时

生1:晚上24时

生2:晚上12点

师:你怎么知道是晚上12点。

生1:那儿有个月亮。

生2:我认为趴在那儿睡觉,有月亮,所以是晚上12点。

师:我们时钟都是顺时针走的,一起来看看。

播放走钟,出示到升旗的时间

生:是早上8点

板书:上午8点

播放走钟,出示吃饭的时候

生1:是中午12点

生2:我也认为是中午12点。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太阳在头上,还在吃午饭

板书:中午12点。

师:时针走了几圈?

时针倒走,并拉出12个数。

师:走了多少个小时,一天结束了吗?

〖评析:从电视中的24时计时法的认识到寻找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建构的过程,初步形成了24时计时法的概念。在看生活中的钟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出两个不同的12时,引发矛盾形成了认知冲突,更加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的欲望。〗

出示上课。

生1:是下午1时。

生2:我认为是下午13时,

师:下午13时,还是下午1时

生1:我认为是下午1点。

生2:用24时计时法,就是13时。

师:赞成13时举举手,赞成下午1时的举举手。

师:准备好你的理由,然后说说看。

学生讨论。

生1:时针指着1,所以是下午1点

生2:我认为是13时

生3:前面已经把前面12个小时,画出来了。所以后面再加一个小时,所以就是13时。

师:有没有同学赞同下午1点,也是13时的。

师:下午1时就是13时。

继续再走一格,

师:你说说看,你认为是几时?

生:14时

出示晚上8时的

生1:是晚上8时

生2:是晚上20时

生3:我认为是晚上20时。

生4:如果用24时计时法,是晚上20时

板书:晚上8时,

20时

出示晚上11时

同桌互相说说看。

师:如果再走一格,你说说看,应该是几时?

生:晚上24时。

师:又走了一圈。我们同样把走过的一圈再接来了,清楚的看一看。

师:现在钟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

生:两圈

师:一共走了多少小时。

生:24

师:一天结束了,新一天又要开始了。

每年最后的时刻,寒山寺的钟声就鼓响了。

师:第一声钟时鼓响的时间,是新的一天开始了。如果这个时间用什么表示?

生1:13时

生2:24时

生3:早上0时

师:新的一天开始,就可以用0时来表示。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数学学习不是教师强制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主体通过体验、猜测、实践、总结、反思的一系列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总能巧妙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分组讨论、并通过实践验证猜想,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

4、师:上午8时,如果用24时计时法,我们怎么表示

生:8时,因为在13时之前的时候在表上还是这个时刻。

提示,另一个写法:08:00。

师:上午8时,与晚上8时,改成24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吗?

生:上午8时,就是8时,晚上8时,应该说是20时。

师:你这个20时,是怎么得来的?

生1:晚上8时,还距晚上24时还有4时。

生2:早上8时,与晚上8时相差12时,中间正好就是12。早上的8时加上12时,就是20时。

师:中午12时,改为24时计时法。

生:还是12时

〖评析: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对比两种计时法来让学生进行认知,让学生认知中能建构方法,教师把观察、思考、创造的权利交给了孩子,并能自主学习。〗

片段三:巩固深化

1、电脑出示上课的时间(10:00)

生:上午10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时间指向10,因为是上课。所以上午。

师: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话?

生:还是10时。

2、下午3时踢球。

生:是15时,下午的3时,加上12时。

3、“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生1:你在看电视。

生2:我在写作业

生3:在放学的路

生4:上午5:00我在睡觉,下午5:00我在写作业

4、分别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呢?

出示作息时间表。

5、通计时法改为24时计时法。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的作业

6、电子屏幕上是什么计时法

生:24时

师:你能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吗?

出示14:00电子表

生1:是2时

生2:是2时

生3:是下午14时

生4:下午2时

师:为什么有同学说成2时……,你们同意吗?

7、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说时间。

8、出示公共车站牌。(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时刻)

9、出示火车票。(引导学生观察火车票面上的时刻)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数学练习通过让学生说图中的时间自己在干什么、认识电子屏幕、改写计时法、认识生活中的时间等形式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称赞》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篇6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庆安小学

邢 莉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教学难点:

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大家已经和它们见过面了,它们是(出示“称”)生:称

师:我们在学习《称象》一课时见过它。(再出示“赞”)生:赞

师:还记得那句话吗?“诚实赢得…… 虚伪招来……” 生:“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师:课文中它们组成了一个新词,叫—— 生:称赞

师:什么是称赞?谁能给它换个词?

生:表扬 生:赞许 生:赞美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叫《称赞》,大家来齐读课题。生:称赞

师:声音真洪亮!相信大家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棒!一起打开书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们认识了几个动物朋友? 生:两个

师:今天老师还把他们请到了课堂上来,他是……(出示刺猬图)他是……(出示小獾图)

生:刺猬 小獾

师:他们的名字你认识吗?谁来读? 生:刺猬(三声)

师:“猬”本来读四声,和刺连在一起,读轻声。师:“獾”有点复杂,大家一起读。

2.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文中讲了谁称赞了谁? 生:刺猬称赞了獾,獾称赞了刺猬。师:看来他们是互相称赞。(多媒体出示)

师:他还称赞你们呢?称赞你们读书认真,听课仔细。多媒体出示图片(火车上面有生词)

师:只要读对了火车上的词,小火车就可以开起来。每人读一个词,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生接龙读词)

师:有两个小问题想和大家交流,“瞧”为什么是“目”字旁? 生:因为它是用眼睛看。师:傍晚是什么时候?

生: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

师:老师告诉你,傍晚是天快黑,还没有黑的时候。(接着指名读)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能读准确,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吧。生同桌读词

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那就让我们就坐上火车出发吧,闭上眼睛。火车带着我们穿过山洞,越过小河。大森林终于到了。清晨的森林美丽而宁静,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在路边遇到了小獾,他们在做什么呢?请同学接读1-4自然段。生:接读课文。

师:小獾做了三个什么样的小板凳? 生:粗糙的小板凳。

师:看上去怎么样?凳子腿有的――有的―― 生:凳子腿有的细,有的粗 生:有的正,有的歪。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有一块粗糙的木板,你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生:有裂缝 生:凹凸不平

师:我来摸摸,还有很多毛刺呢!像这样不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 生:粗糙

师:这么粗糙,可是小刺猬却称赞小獾—— 生:一个比一个做得好。齐读该句。

师:我认为小刺猬不该称赞小獾,你们同意吗? 生急于回答。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两个字——读书,读1-4自然段,找出理由来说服老师。生自由读。

师:应该称赞吗?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说说你为什么要称赞他? 生:虽然他做得很粗糙,但是他做得很认真。师:既然认真,为什么还那么粗糙?

生:因为他还没有学会。

师:他正在学,那他学的态度怎么样? 生:认真

师:拿起书,一起读第二自然段,让老师通过你的朗读看出来小獾值得称赞。生齐读

师:有的同学把“糙”读成了造,跟老师读。师:还有什么原因,要称赞小獾呢? 生:到傍晚的时候,拿了几个红苹果……

师:看来你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听别的同学说,还有什么原因你要称赞小獾? 生:他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师:看屏幕,一个比一个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第一个做得有些好,第二个比第一个好……

师:我觉得第一个做得应该很粗糙,第二个比第一个好,第三个更好。师:说其他东西,还会说一个比一个怎么样? 生:一个比一个多。

师:一个和一个,能比较多少吗? 生:一个比一个长。

师:大树怎么比?一棵比一棵 生:高 生:粗 生:长

师:还能说什么?铅笔可以说—— 师:鲜花可以说—— 生说。

师:现在我是明白了,“一个比一个好不是说小獾做得好,而是说一个比一个有进步。你们是聪明的小刺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小獾的优点。你们的细心,你们的热情打动了我,我被你们说服了。咱们一起来夸夸小刺猬!出示句子 生练读

师:现在我就是小獾,谁来夸夸我? 指名读

师:你们一起来夸夸我吧,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生做动作。师:真的吗? 生:真的

师:听了你们的称赞,我心里高兴极了。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大家看(出示课件)到了傍晚,他做出了一把椅子,一句称赞的话居然使他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去看看小獾自己是怎么说的吧,自己到课文里找一找,默读4、5、6自然段,把小獾说的话用笔画下来。生小声读

师: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生按要求读书。

师:小獾说了些什么,谁能说出你画的句子?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请大家看屏幕,把小獾说的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师:请问什么是“泄气”呀? 生:没有信心

师:没有了干劲就是泄气。(板书)

师:假如你就是小獾,泄气了,你还想做吗? 生:不想。

师:这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你,让你有了自信。你们相信自己能怎么样? 生:板凳能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师:做好了板凳,还想做什么?

生:还可以做椅子

师:是呀!正是有了自信,他还做起了小椅子。这句话可以怎么读呢? 生:读

师:小獾,你会做椅子了,心情怎么样?别把高兴藏在心里,学生试读。

师:带着自信,带着你们成功的快乐,挺起胸膛来读。生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傍晚发生的事情吧。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师:(对其余学生说)你们是小评委,看谁能够发现别人的长处?(生表演读)

师:“不好意思”是什么样子?不好意思地读一读。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向称赞谁? 生称赞。

师:听了他们的称赞,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很舒服。

师:其实小评委也值得称赞,因为你们善于观察,发现了他们的优点。师:小刺猬也得到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是怎么做的? 生:小刺猬立刻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读句子

师: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因为这称赞—— 生:消除了疲劳

师: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高兴极了,因为—— 生: 疲劳-消除(板书)

师:你们看,相互的称赞让他俩成了好朋友,这称赞还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哪!(板书)

师:同学们,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刺猬和小獾恋恋不舍,让我们再来写写字(出示象形字“采”)师: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师:回家练习写“采”“背”,再读读课文,下节课来演一演。

板书设计:

刺猬

泄气

上一篇:新提拔干部任职承诺书下一篇:校园运动会唯美的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