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造句(推荐14篇)
关键词:网络造句,流变规律,编码,解码
一、前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不仅会改变世界, 而且还会改变世界变化的方式”。[1]“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空间里, 互联网的参与者较少受到社会身份的限制因而更具平等性, 具备形成公众的条件, 同时为网络参与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言论自由度, 赋予了使用者更多的自助与控制权, 公共空间由此形成。”[2]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介的发展和完善, 网络传播的及时性、自主性和开放性日益增强, 网络造句应运而生。
本研究试图从解码-编码理论出发, 描述和分析网络造句的流变规律, 将选用新浪微博2010~2014年年度的十大热门句式作为分析样本, 并对其进行内容分析。本文既呈现描述性的内容, 也结合不同维度的比较, 回答如下问题:第一, 网络造句的类型比重分布情况。第二, 网络造句的内容取向特点及发展趋势。第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 网络造句呈现出的特点。
二、网络造句中的“解码”和“编码”
网络造句是指某一社会公共事件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后, 其中的主题词成为网民争相模仿的对象, 在网络上形成一股造句热, 在广大青少年中瞬间传播开来的网络文化现象。这是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网民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空前的、热烈的网络文化现象。
语言是社会的镜像, 是时代的印记。网络造句跟其他的媒体话语意义的生产和流通一样, 它们的生产存在“解码”和“编码”的过程。网络参与者在接收到关于某一社会公共事件的外部信息后, 再根据自己的三观、生活经验或知识框架对信息进行“解码”, 再将对该社会公共事件的态度和看法用网络造句表达出来并传播, 即“编码”。菲斯克曾说:“在网络的交互性媒体中, 中国网民的网络造句现象, 是带有浓厚的后现代特征的‘符号学暴动’”。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 样本抽取由检索和筛选两个阶段构成。首先对2010年~2014年间各年份的网络造句句式列出年度备选句式表。其次, 将备选句式表中的各备选项依次输入百度搜索栏进行检索, 以百度网页指数为标准, 筛选出年度前10名, 5年共选取50个样本。最后, 结合时间维度以网络造句的类型和内容取向特点为标准对样本进行编码,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做出描述性分析。
四、研究发现
(一) 网络造句的类型比重分布
根据网络造句的句式来源, 将网络造句划分为新闻事件类、网民自创类、文化娱乐类和方言衍化类四个指标。
通过研究发现, 网民自创类的网络造句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22条, 44%) , 这表明我国网民的网络语言自创热情和创作能力很强。在Web2.0时代, 网络赋予了每一位互联网用户成为自媒体的权利。特别是自2009年8月, 微博出现后, 网络“流行体”的层出不穷引发了全民网络造句。网民在参与的过程中, 可以将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或者抒发一下自己对社会、家庭和他人的感慨。网络作为一种公共领域, 它必然会存在群体压力。所以, 网络造句就极易引起网友的群体跟风, 出现“病毒式”的跟风传播。
而文化娱乐类的网络造句比重位居第二 (18条, 36%) , 究其原因是近年来我国的影视剧题材、类型呈现同质化。很多影视作品和广告的台词是借用或者直接引用网络造句的句式。通过这些影视作品, 将这些句式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使用的人数和频次不断增加。
(二) 网络造句的娱乐化倾向
依据网络造句的内容取向的特点分为:针砭时弊、情感宣泄、纯粹娱乐这三个指标。
从这5年的对比情况表中可以看出, 针砭时弊的网络句式比重在逐年下降, 而纯粹娱乐的网络句式比重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部分精英网友逐渐放弃了用当前流行的网络句式对现在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反思, 以及对当权者的监督;另一方面, 纯粹娱乐的网络造句句式填补了网民极度无聊和空虚生活状态。这类句式继承了电影台词的“无厘头”特点, 集夸张、戏说、讽刺等技巧于一体, 既可以调侃自己也可以调侃别人, 充当了生活的“调味剂”。网络造句多采用的是调侃语气、玩世不恭的态度, 体现出了广大网友在对社会现实不满但又无能为力的时候, 只借网络造句来抒发心中的愤懑。
从表1可以看出, 纯粹娱乐占据了最大的比重 (20条, 40%) , 这就说明了与现实生活零相关的纯粹娱乐网络造句更易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和跟风。纯粹娱乐是不关心、不隐射任何现实事件和人的, 这类网络造句更加倾向于娱乐, 甚至可以说是向“娱乐至死”的目标上奔的。这种现象正好契合了社会学家拉什指出的“文化形态转变的内在逻辑, 即从‘理性指导’的现实原则, 向感性转变的‘快乐原则’的转变。在当下消费主义语境中, 崇高的、严肃的语境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人们更习惯于以调侃的、游戏的心态面对生活, 甚至是生活中的非常严肃事情和话题。”[3]有了这种娱乐化的需求, 网络造句娱乐化的供求会源源不断, 某种程度上为网络造句娱乐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长足发展的契机。
(三) 网络造句的流行周期短
网络造句总是逃不过“诞生-跟风-引起注意-失去生命力-产生新的网络句式”这个模式。前一刻还在广泛传播的句式会很快被其他新的句式取代, 迅速更新的微博内容使人们注意一件事情的精力很难持久, 有限注意力被接踵而来的信息碎片不断割裂。新生的网络句式不断地进入网民的视野里, 旧的网络句式会被很快的遗忘。
五、结语
“自2003年来,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作为相对开放的公共平台, 在社会谏言、行政监督和舆论推动方面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4]现阶段的网络造句已经成为网民表达自己意愿的一个主要出口, 也是网民寻求心理释放的办法。从研究结果来看, 现在的网络造句更趋向娱乐化, 失去了最初的社会谏言、行政监督和舆论推动方面的意义。网络造句作为一种新型的表达方式, 它的发展特别需要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L.Grossman.You-Yes, You-Are TIME’s Person of theY ear[DB/OL].http://www, 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 9171, 157081000.html#ixzzlg WG0CHd A.2013-11-20.
[2]张萍.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 2012 (3) :439-440.
[3]李迅.ABB式网络流行语的语用修辞特征[J].新闻爱好者, 2011 (8) :30-31.
(小博士)
小明和亮亮在一起讨论如何用关联词语造句。
小明:你能用关联词“一边……一边……”造个句子吗?
亮亮:这太简单了,“一条大河哗哗流,一边是森林,一边是田野。”怎么样?
小明:你这句子真让人哭笑不得。“一边……一边……”表示事物正在同时进行。你应该这样造:“小明数学考了100分,高兴得一边跑一边唱。”
亮亮:原来是这样,那你重新出题吧!
小明:行啊,请用“既……又……”造句。
亮亮:听着,这回包你满意。“你今天既然来了,又不急着回家,就和我下棋吧!”
小明:稀奇真稀奇!“既……又……”本来是表示并列关系的,你却胡乱造句,真有你的。
亮亮:你出的题目太难,我当然就造不好了。
小明:强词夺理。你自己出题自己造,总没意见了吧?
亮亮:这下我就可以大显身手了。我用“是……还是……”造句,“小刚是班长,还是文学社的社长。”这个句子没有问题吧?
小明:问题更大了,你这个句子应该用“既……又……”才对,“小刚既是班长,又是文学社的社长。”
亮亮:那“是……还是……”是什么关系呢?
小明:是选择关系呀!你可以这样造句:“小刚今天没来上学,是有事情,还是生病了?”
亮亮:我现在就能确定,小明不是有事,而是生病了。
老师一再嘱咐我们,上窗台擦玻璃一定要加小心。
老人千叮咛,万嘱咐,对儿子不放心啊!
每次下地,赵大叔都要嘱咐赶牲口的人小心点。
妈妈嘱咐小东上学路上要小心。
面对妈妈耳提面命的嘱咐,他有点厌烦了。
妈妈再三嘱咐我,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哥哥离开家的时候奶奶嘱咐再三,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
妈妈嘱咐我在外边要好好读书,家里的事不必牵挂。
在离开家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妈妈的谆谆嘱咐。
爸爸在信中教育我好好学习,临了还嘱咐我注意身体健康。
公园里人很多,老师嘱咐大家千万不要掉队乱跑。
老师语重心长地嘱咐同学们,上了中学更要努力学习。
王老师非常郑重地嘱咐我要办好那件事。
他现在对妈妈的嘱咐已经耳熟能详。
出门前,妈妈嘱咐我千万要看好弟弟,不能有任何闪失。
对于奶奶的嘱咐,小风总是认为多此一举。
年老的父亲老泪纵横地拉着儿子的手嘱咐儿子要努力报效祖国。
妈妈嘱咐我放了学早点回家。
父亲嘱咐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凡事一定要度德量力,不可年少气盛、鲁莽行事。也作“量力度德”。
妈妈嘱咐我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嘱咐的解释
叮嘱,吩咐。
敌人虽然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但是还在绝望地挣扎。
垂死挣扎的歹徒终于被警察叔叔制伏了。
小虫碰到蜘蛛网就挣扎不开了。
大雪封山了,猴子在饥饿中挣扎着。
祖父生不逢时,在贫困中挣扎了一辈子。
妈妈生病了,还挣扎着起来去上班。
蛛网上的飞蛾扑动着翅膀还在做垂死挣扎。
小飞虫在蛛网上挣扎几下,就不动弹了。
他拼命地挣扎,想逃出敌人的魔掌。
解放前,许多穷人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终日挣扎在死亡线上。
我们要求生存,就算是水深火热中也要挣扎。
他虽力敌势均地挣扎怒斥,但却没人听他的。
明知前途无望,蒋介石还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想要挣扎图存。
这只狼正在作垂死挣扎。
一切反动势力在他们行将灭亡的时候,总是要进行垂死挣扎的。
这时候,我看到他两眼露出垂死挣扎的凶光,心里不禁一颤。
敌人枉自挣扎,最终也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国民党还在作垂死挣扎。
那头落水的大象还在挣扎。
她居然从死亡线上挣扎着活了下来,令人不可思议。
挣扎的解释
(挣,今读zhēng)用力支撑或摆脱。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的缺点。
小李直言不讳地向社长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我自己则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已置身于魔鬼和深渊之间。
他的性格直言不讳、热情奔放、活泼天真。
他能直言不讳,说明没把我当外人,因此我感到欣慰。
表哥平时说话直言不讳,从不拐弯抹角。
他性格耿直,说话历来都是直言不讳,不讲究方式方法,您别见怪。
你可以直言不讳地指责我,没什么。
我直言不讳地说吧,我觉得你对我房子的粉刷做的很烂。
妈妈说:“我不想旁敲侧击地说你,我只想直言不讳地叫你要认真啊!”。
一个青年人,应该襟怀坦白,热情爽朗,勇于直言不讳。
这里没有外人,有话你就直言不讳地说吧。
在警察掌握证据,犯人不得不直言不讳的说出事实真相。
老师直言不讳的处事作风,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
妈妈做事和说话都是直言不讳,从不拐弯抹角。
我的妈妈不喜欢旁敲侧击地批评我,总喜欢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错误。
看到自己犯错误,同学们直言不讳,帮助我改正。
直言不讳的解释
【解释】: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出自】:《晋书·刘隗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示例】: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
◎梁斌《红旗谱》五十二
一、强化语感训练
加强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语感能力越强,说话能力就越强,分析理解能力就越强。语感训练的内容以说一明确的话题或一件事为材料,强调说前准备,以培养先想后说的能力,要求写好说话提纲,言之有序,讲述清楚明白,完整畅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词准确丰富,语调、语音适当,表情姿态自然大方,说话语言表达更接近于书面表达的要求。这样就能为儿童从说话表达顺利向书面表达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调练习
学生在形近字组词方面的头痛并不是无中生有、无病呻吟的。有些字他们区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他们粗心一点,更加对那些混淆不清的形近字难以分辨,组词更加难以下手了。如:我在教小学二年级语文时,题目要求学生用形近字“今和令”和“免和兔”等组词时,学生们要么是一筹莫展,要么是胡乱组“令天”等错误词语,或者是给出“免子”的答案,让我哭笑不得。于是,在教学工作中,我加强对这些形近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解说,告诉他们“令”字比“今”字多一点,“免”字比“兔”字少一点,同时还告诉他们容易混淆的形近字间的细微区别。让他们在掌握牢固的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形近字组词的练习,不断提升他们遣词的能力,不断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形近字的诱惑所在,产生学习形近字组词的冲动。我在教小学语文二年级时,发现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多音字,对多音字比较陌生,也不甚了解,因此多音字组词又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比如:许多小学生用多音字“都(dū)”字来组词,大部分都组成了“都是”。我看到学生们犯的这些错误,在心痛之余,认为不得不痛下功夫了。首先告诉他们何谓多音字———多音字即是一字多音。其次,让他们从平常的词语中来分清楚多音字的“音”,再运用到题目中来巩固练习,让他们喜欢上多音字的奇妙和变幻莫测之处,越来越爱恋上多音字组词。总的来说,在教学小学生遣词方面,应在重点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巩固练习,让学生爱上“这份差事”,那么很多遣词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突出对比,巧妙变幻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我发现不少学生一看到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就会停止不前,歇下笔来。原因有三:一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层次尚处于字词阶段,突然让他们接触到句型转换,无论是知识面还是心理状态,都无法承受;二是反问句的转换还牵涉到标点符号和句末词的运用,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较难突破的难点;三是反问句的转换并不是简单的照例转换,而是陈述句是肯定,变为反问句便是否定;陈述句是否定,变为反问句便是肯定。反问句的转换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个盲点。因此,在转换反问句句型的这一块教学中应突出陈述句与变换后的反问句的对比性,让学生在知道两者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再进行巧妙的变换。如陈述句:树子上有几条虫子不可怕。我在教学时,首先告诉学生转换反问句的规律:陈述句为肯定,反问句为否定,反之亦然。那么学生应该首先确定:“树子上有几条虫子不可怕。”这为否定句,反问句则应为肯定句的道理。教师还应告诉学生反问句的标点符号必须为“?”,且需在句末加“吗”等语气助词的道理。那么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时学生切记将陈述句中的“。”改为“?”,如果学生们能在反问句句首加上一个词语“难道”那就锦上添花了。在学生们已经对陈述句和反问句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熟悉了两者的差异性之后,我告诉他们巧妙的变换方法:陈述句否定—变→反问句肯定,陈述句是肯定—变→反问句否定;陈述句句末是句号的—变→反问句句末是问号;陈述句句首没有“难道”一词—变→反问句句首有了“难道”一词,则是锦上添花了;同时强调,陈述句的其他词语即词语的顺序都不宜改变。那么“树子上有几条虫子不可怕。”就可改为“树子有几条很可怕吗?”或“难道树子有几条虫子很可怕吗?”。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难题解决了,但随之又出来了一个新的难题:如何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难题。在一次测试中,有这样一个题目: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在题目的前面还有范例。但学生们做这样的题,如:“难道我们祖国———中国不美丽壮观吗?”学生们稍一变化就不会做了,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就是照抄句子来应付差事。反问句加了一个词“难道”学生们便无从下手了?于是我又不得不再次教会学生用“难道”一词和“?”这一标点符号来识别反问句,再教给他们反问句变为陈述句的规律:反问句是肯定的变为陈述句则为否定的,反问句是否定的变为陈述句则为肯定的;同时还必须将反问句中的“?”变为陈述句中的“。”,将反问句句首的“难道”一词和句末的“吗”等语气助词删除;再让学生巧妙转换,加强训练,达到能举一反三的效果。总的来说,“突出对比,巧妙变换”便是反问句转换的诀窍所在。
关键词:造句教学;句级单位语文;章、篇级单位语文
提出造句教学存在误区这一命题,可能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因为无论从练习还是从考试来看,造句题的正确率都是相当高的。就连激进得要取消语文教学的韩寒,也承认造句教学的成功。他说:“语文教学在教会人认字以及遣词造句以后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我们知道,吃饭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若从单纯填饱肚子的角度考虑,谁不会吃饭呢?但如果从既要保障身体能量消耗,又要保持姣好身材,还得利于健康长寿而搭配膳食、均衡营养的角度来考量,会吃饭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造句就是一个类似吃饭的问题。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语文,但这种使用是有单位区分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明确指出这种使用中的语文可以区分为句、章、篇三级单位。倘若我们深入下去,运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中国古典思维仔细研究《文心雕龙》,又会发现,这句、章、篇三级单位语文,尽管有容量大小的不同,但内部构造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首先运用代表东方思维的中国式思维方式(当然,现在已包容进古今各时、东西各方的思维自身发展成果),将所感知的人、事、景、物及其形态、动态融合成有机整体作为单位语文的外在之形;将其中所蕴含的某个道理或所激发出的某种情感抽取出来,或含蓄或直白地用以作统率、作灵魂,成为该单位语文的内在之神,从而建构起形神兼备的单位语文的思想内容整体。同时,在这个建构形神兼備的单位语文的思想内容整体过程中,始终遵循着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方式方法,即一方面得遵循将理,情融入人、事、景、物及其形态、动态之中,形成思想内容整体的框架构造的法则——句级单位语文的叫句法,章级单位语文的叫章法,篇级单位语文(即文章)的叫篇法。这主要涉及人、事、景、物、理、情在单位语文中表述的先后顺序,故简称之为序。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运用与之相匹配的诸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书写格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等方式方法。这主要是加强表达效果,突出美感,统称之为文采修饰,简称为纹。
这就是说,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无一例外地均是按照形、神、序、纹四个步骤,运用形、神、序、纹四个要素建构而成的。
既然如此,作为构建句级单位语文的造句,也得从形、神、序、纹四个因素(步骤)去着手;评判其正确与否,也得以此四个因素是否运用到位为标准。
但是,由于章、篇级单位语文拥有多个句子构成,可以进行分工,用一些句子纯粹陈述事实,用一些句子抒发情感或揭示道理。这就意味着纯粹陈述事实的句子的确具有存在的价值。遗憾的是,我们的造句教学,有意无意地将此看作了句子的唯一状态。只要陈述了事实,即有了形;合乎句法规则,即有了序,就被判定为正确。完全无视神与纹两个因素的存在,从而使造句教学陷入误区之中。
这就把本来从句级单位语文开始,贯穿于章、篇级单位语文之中的形、神、序、纹规则给割裂开来,加上刻印效应和语文章级单位至目前仍处于缺失状态等原因,给学生从句级单位语文进入篇级单位语文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鸿沟,使得“学生作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单个句子是对的,但句和句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随意转换话题,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几个句子意义相同,重复累赘,表达不清楚”的现象。
走出这一误区的对策,当然只有按照句级单位语文自身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造好纯粹陈述事实的句子基础上,转入以形、神、序、纹四个因素来衡量句子的正确与否。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有望告别“少慢差费”这顶戴了多年的帽子。
参考文献:
[1]潘涌.重构母语教育目标:走向积极语用[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2(05).
[2]何金生.新概念语文之快捷说写法[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4.
[3]杨亦鸣,张成福.教学语法新体系[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8-07.
后卫解释
【意思】:(1)军队行军时,派在后方担任掩护或警戒的部他。(2)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中主要担任防御的队员。
后卫造句:
1、后卫把球高高踢出防守区。
2、后卫抢到篮板弹回的球。
3、在比赛的最后5分钟,教练让一名后卫换下了一名前锋,想把1∶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
4、约翰在这个队打后卫。
5、他的膝盖问题可能一直会这么让人担心着,但是如果他从手术中坚持过来了,我们就没有理由说他不能在未来的六七个赛季里成为联盟前三的得分后卫。
6、温格不想对萨尼亚的红牌进行申诉,但是他很关心的是他的右后卫在最近几周的比赛中成为一些鲁莽的犯规的受害者。
7、这名伟大的后卫还获得1964年的英格兰足总杯和1965年的欧洲优胜者杯,而在1975年,他所在的富勒姆队输给了他之前也曾效力过的西汉姆联队。
8、如果你是个小个后卫,那么当心了,史密斯会把你的每次投篮都扇得老远。
9、“有人说我们是吵闹的邻居,”曼城右后卫迈克理查德说。
10、我希望他的职业生涯可以重新焕发光彩,因为几年前我就觉得他是本国最佳的后卫之一。
11、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篮球,年轻时他是芝加哥公牛队的全明星后卫,后来他在犹他爵士队的场边兢兢业业,希望帮球队获得胜利。
12、他可能不是个真正的组织后卫,但是谁在乎?
13、这一对抗很类似于在左路活动的罗纳尔多与出任右后卫的埃辛在2008年冠军联赛决赛的对抗。
14、同时,后卫丁锦辉伤愈重返赛场。
15、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球员,所以,在这场比赛中,我们四名后卫至关重要。
16、只要托雷斯能够保持健康状态,而不像在利物浦时一样被伤病困扰,那么对方的后卫就不得不分外提防。
17、他们都有相同数量的得分后卫了。
18、而且,乔丹打球的年代,没有太多有出色进攻技巧的得分后卫。
19、弗格森现在只能把菲尔·琼斯和琼尼·埃文斯当成下周一客场挑战热刺的后防核心使用,然后再把司马林放在右后卫的位置上。
20、这使得经理罗塞耳思雷德必须做一个头疼的抉择,在两个主力中后卫缺席的情况下相信租借来的安德鲁.瑞和亚仑.布朗。
21、利物浦的唯一一笔重要收购格伦·约翰逊表现出了不错的进攻才能,但这名右后卫在迎战泰国时脚踝受伤并缺阵了新加坡之战。
22、因为周中对阵曼城的比赛中因为和巴布罗·萨巴莱塔的冲突,这位法国后卫从周六开始为期三场的停赛。
23、这也是个事实,对于年轻球员来说得分后卫始终队伍中最薄弱的一环。
24、我们整场比赛都很有连续性,而且我觉得我们都很关注防守,从前场的选手到后场的后卫。
25、但是我们的两名后卫依然像边锋一样进攻。
26、这位蓝军的右边后卫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为俱乐部出场171次——包括欧洲赛场上18次。
27、阿森纳后卫默特萨克透露他与新队友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
28、我想把他放在四个后卫前面的位置。
道情解释
【意思】:以唱为主的一种曲艺,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的道教故事的曲子,后来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也叫渔鼓(鱼鼓)、渔鼓道情(鱼鼓道情)。
道情造句:
1、这些外地客人,特别喜欢听我们这里的道情。
2、本文重点将环县道情皮影戏中的打击乐分类,并逐一介绍其特点和作用。
3、高安道情的唱腔音乐主要由《太平调》发展而成,它的发展经历了渔鼓道情、丝弦道情、戏曲道情三个阶段。
4、这不仅是研究晋北道情历史、文化衍变的依据,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佐证。
5、通过其音乐程式的流变,展现太康道情戏的成长方式,以探寻中国传统戏曲形成、发展的规律。
6、在结语部分得出结论:太康道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形成的一个例证,戏曲程式化过程是中国很多剧种形成的轨迹。
7、第三部分:灵宝道情与道教文化。
8、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关照灵宝道情这种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问题。
9、本文重点突出太康道情戏的音乐程式研究。
10、第一章讲述了赣南古文说唱艺术形成的历史渊源,以及与道情说唱艺术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
11、河南太康道情戏是全国众多地方戏的一种,是由说唱道情蜕变为民间小戏,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形制健全的“大戏”。
12、第四部分:灵宝道情的民俗功能。
13、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的环县,是道情皮影艺术产生与发展的源地之一。
14、它实际上是对道情《庄子叹骷髅》的直接移植。
15、不一会儿,他们又被旁边有着优美旋律的道情吸引过去,从他们的脸部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道情的音律。
这个数据库不会告诉我们这些词是如何使用的,只能告诉我们其使用频率。尽管如此,研究结果还是揭示了很有趣的文化转变。例如,有人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可卡因”这个词,却惊奇地发现这个词在维多利亚时代很常用。到了20世纪,其使用率不断下降,直到1970年前后,这个词的使用率才再次激增。
通过这个搜索引擎得出了一些研究结果,我可以结合这些研究讲讲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发生了什么。首先是个人主义抬头。吉恩·特温吉、W·基思·坎贝尔和布里塔尼·金泰尔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1960年到2008年间,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单词和短语使用率渐渐超过了那些带有公共色彩的单词和短语。
也就是说,“个性化”、“自我”、“杰出”、“独特”、“我先来”、“我自己来”等这类单词和短语的使用更加频繁;而“社会”、“集体”、“部落”、“共享”、“团结”、“联合起来”、“共同利益”等这类带有公共色彩的单词和短语的使用频率却越来越低。
第二个变化是道德标准降低。佩林·可瑟伯和塞林·可瑟伯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0世纪的进程中,“美德”、“正派”、“良知”等具有一般道德评判色彩的词汇使用率渐渐下降;而“诚实”、“耐心”、“同情心”等与较高的道德标准相关的字眼,其使用频率下降得更厉害。
乔治·梅森大学的丹尼尔·克莱恩利用谷歌的搜索引擎进行了一项很广泛的研究。他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述两点。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克莱恩还提出了第三个层面,他将其称之为“政府化”。那些与专家相关的词语使用率不断增长;“治国”、“经济公平”、“民族主义”、“优先事务”、“右翼”、“左翼”等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不断增高。这意味着政治和政府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综上所述,我的总结是这样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们的社会中个人主义倾向日趋明显。而由于社会和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个人主义抬头使得人们的道德观念越来越薄弱。随着社会凝聚力下降、道德观念淡薄,很多社会问题接踵而来,政府很想尽力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候会成功,但更多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
如果我的总结是正确的话,那么左右两派都应该有所警觉。
保守派认为,如果我们把政府规模缩减到1950年代的水平,那么美国将再次恢复活力和自由。但当时的社会和道德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当社会结构相对紧密的时候,小政府能够行得通,但在当今这种松散的社会中,小政府带来的则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
有些自由派认为,问题出在那些假公济私的社会精英和寡头银行家身上。但是,上述证据表明,整个社会,无论上层还是下层都充斥着个人主义和道德标准下降的问题;在社会底层,这种问题甚至更加普遍。还有些自由派认为,经济问题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可以用政治手段,通过财富的再分配得到解决。但事实上,也许文化因素也是问题的根源之一,而那些调整再分配的建议也就淹没在社会和道德变化趋势的洪流中。
简单的理解词语式造句。比如用“高兴”一词造句:“今天, 妈妈给我买了新衣服, 我很高兴。”“今天我考试得到100分, 我很高兴。”等等。这样的造句只是积累了一个词, 理解了一个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尚可, 如果说中高年级的学生造这样的句子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发展。
虚构人物与情景。比如用“已经”造句, “小红已经上学了。”“小明己经把作业做好了”。句子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 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身边“己经”发生过的真人真事也一定很多, 为什么造句的主体都是小明、小红这些虚构人名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而所有的学生都如此忽略我们的现实生活, 以至于连人名都惊人的雷同式的虚构?
一个句子“打天下”。有这样一位老教师, 三年级时指导学生造一个比喻句“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来应试, 告诉学生只要是比喻句就这样写, 就能得满分。果然, 三年级考试“造句”学生写了这个比喻句, 得到了满分;四年级还是这样的命题, 学生还是这样的造句, 还是满分;五年级也还是这样的命题, 他的学生还是这样的答卷, 照样还是得到满分。试问, 这样的造句怎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 怎能为学生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如何改造“造句”这项作业, 使学生的造句个性鲜明、活泼灵动, 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富有美感, 使其造出思想美、语言美、结构美的句子来, 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从而避免千篇一律, 缺乏创意呢?
一、变写一个通顺的句子, 转为写具体、写生动的句群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二年级写一个通顺的句子;三年级, 就要求进一步写具体, 也就是写一个句群;高年级就要写一个小段, 要求语言生动、形象。
比如:用“美丽”一词造句, 二年级的学生造句是“秋天的景色很美丽”。三年级就要写具体, 也就是具体地写写秋天的景色如何的美丽。
秋天, 天那么高, 那么蓝, 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 地里的稻子成熟了, 金灿灿的。秋天的景色真的很美丽啊!
四年级及以上就要求写生动、形象。
秋天来了。果园里, 苹果红了, 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 梨树上果实累累, 像是许多小葫芦在说:“秋天来了, 秋天来了!”农田里稻子笑弯了腰, 高粱乐红了脸, 农民伯伯正在收割。花园里菊花开了, 桂花也开了, 菊花梳着漂亮的头发, 桂花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秋天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二、变用词语造句, 仿写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出现的优秀句子
1.课文中的“变式句”
(1)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语言的魅力》 (北师大版四下)
这个句子的基本句式 (即常式句) 是: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坐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为了突出表达盲老人是“坐在大街的路旁”, 故状语前置, 凸显了盲老人坐的位置, 同时又让“施动者”———盲老人后出现。显性的“繁华”与隐性的“可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时还可以将这个变式句与常式句相比较, 使学生领会由于词序的变化而带来的情感差异。
教学时还可以把这个长句缩写成短句, 以丰富学生的表达。“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坐着一个老人, 他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或“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坐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衣衫褴褛、头发斑白。”为了情感的需要, 为了表达着力点的需要, 一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结构, 课文中这类句子是学生仿写的一个好的范例, 学生需要把握此类句子, 也是“造句”练习的任务之一。
(2) 渐渐它胆子大了, 就落在我的书桌上。《珍珠鸟》 (人教版五上)
(3) 渐渐地, 渐渐地, 雷声小了, 雨声也小了。《雷雨》 (人教版二下)
两个句子, 为什么要把“渐渐地”状语前置, 为了表达的需要, 为了强调的需要, 句子做了词序的调整。无论是中高年级, 还是低年级, 课文中都有一些学生陌生的句式,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进行练习造句, 从而把握这样的句式, 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 不用席子, 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祖父的园子》 (人教版五下)
这个句子, 后面的一句补充说明“我”是在怎样的条件下睡着的, 目的是说明睡着的地方简陋, 实在是玩累了, 这样也写出了孩子的特性。
2.富有诗意的句子
春天在进攻, 冬天在撤退。《春潮》 (北师大版四下)
来了风, 榆树先呼叫, 来了雨, 榆树先冒烟。
拍一拍手, 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 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祖父的园子》
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子来造句:“来了风, 树枝先跳舞, 来了雨, 树枝先唱歌。”“跺一跺脚, 好像土地都会发抖颤动;走一两步, 好像天上的彩虹都会走近。”
课文中类似这样的学生感到陌生的、表达优秀的、富有诗意的句子很多, 需要教师多发现, 指导学生多练习。这样的造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表达能力 和思维能力。
3.学习写警策性句子
(1)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 , 心因饱经 忧患而愈 益温厚。
(2) 滴水能把石穿透, 万事功到自然成。
(3)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 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4)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5) 没有信心, 哪能成功?
(6) 没有爱心的人往往一无所有。
(7)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 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如果我们在造句训练时, 有意识地打造这样的警句箴言, 那么一定会对高年级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怎样做呢?先搜罗教材中的名句, 再仔细揣摩它们的特点:它们都高度凝练, 或带有哲理意蕴, 或富有思辨色彩;在表达上也往往使用比喻、对偶、对比手法。然后让学生每每造句时用这些特点提醒自己, 要避免冗长, 力求有思想。久而久之, 学生的造句便精练隽永。
通过这样的造句练习, 学生在阅读课文、课外读物的时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留心文章中陌生的、优秀的句式和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诗意、带有哲理意蕴的表达, 学生就有可能顺手摘录下来, 再读一读, 背一背。长此以往, 学生有丰厚的积累, 对作文会有极大的帮助。
回绝解释
【意思】:答复对方,表示拒绝。
回绝造句:
1、某位叫阿胥本的女士曾向他求婚,但他回绝了,他向这位女士保证他的心已经被埋在佛罗伦萨,就算再婚,也是为了年幼的儿子。
2、他回绝了大部份的外国援助,这在非洲可算是非同一般,特别是在东北非洲这个地球上最为混乱和饥馑肆虐的地区。
3、有时要花两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有时会被回绝。
4、如果你被邀请参与到“八卦会”之中,你应该委婉、坚定地回绝。
5、福特夫妇由于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回绝了这项建议:他们已经预定了华盛顿旅馆里他们当过新婚之夜的那个套房。
6、此前,全部四次引用421条款的建议均被前总统小布什回绝。
7、印尼人看起来非常乐于助人,很快就有六七个人围拢来帮忙,其中还有一个人力车夫,我刚才回绝了他揽我的生意。
8、这些大学全部回绝了她,除了纽约州的日内瓦医学院。
9、伊朗至此已经回绝了各方做出的经济、外交和安全方面的提议,也不同意进行民用核合作。
10、范老师回绝了老板的慷慨,尽管母亲越来越不能把握现实,只要母亲在,他就不能对她有所欺瞒。
11、我微笑有礼地一一回绝了他们,走出花市,心里竟然有种空落落的感觉。
12、另外,尽管在加拿大、澳洲、日本和巴西等国的反对下,G20峰会坚决回绝了全球统徵银行税的想法,但是欧洲仍有可能徵收银行税.13、自此以后,就苏-33又举行了一次会谈,尽管俄方回绝了中方只购买两架的要求,但是,俄方坚持要求中方订购更多的架次。
14、中国对其表现越来越强势的说法予以回绝,并谴责美国和其他国家未尊重其公正的权利。
15、据闻她曾接到一次求婚,对方小伙儿名字很怪,叫作哈里斯·比格-维瑟。她先开始接受求婚,过了一天又回绝了人家。
洋溢解释
【意思】:(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热情~|全国城乡都~着欣欣向荣的气象。
洋溢造句:
1、你的自信将再次自由洋溢。
2、想到这个房间很快就会洋溢着他们第一个孩子的哭声和咯咯的笑声,马萨闪现出他最迷人的笑容。
3、招待会自始至终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
4、虽然她在这寒冷的屋里冷得发抖,和他握手时也感到他的手冰凉,他仍然满脸闪亮,洋溢着创造的欢乐。
5、在莱索托偏远山区山坡上的一个黑暗小屋内,一名牧师身披印有美洲豹图案的斗篷,坐在御座般的椅子上,向众教友布道,屋内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6、她长的娇小柔弱,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些。她的脸色非同一般人的苍白,可在她细小的眼中洋溢出光茫。
7、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8、她的童年洋溢着来自于她祖父母、4个姑奶奶和许多睿智并且有爱心的邻居对她的爱。
9、每天,我们都有权利选择激情洋溢地去生活,去挖掘潜在价值,去实现梦想。大胆地区去生活,去笑,去爱,这都是我们的自由。
10、总统先生,在您主持我的就职典礼那天,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11、我走了进去,店里洋溢着幸福和活泼的气氛。
12、同样,她又看到他的手表和自行车消失了,而每一次有东西消失,他都会洋溢出些活力。
13、如果你有机会到中国去,你一定会发现,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14、直到今天,每当我读《李尔王》时,祖父的形象总浮现在我眼前。我常怀疑,当我欣喜沉浸在自己戏剧和诗歌中那些激情洋溢的人物时,是否超越对他的回忆。
15、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不可谐之音,转换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美妙交响曲。
16、当我们全家走进这个未知的商业世界,一起探知即将发生的精彩事物,空气中充满了欢笑声,洋溢着兴奋之情。
17、会员们到亚历山大来不仅仅是为了健身,俱乐部的首要目标是营造一种洋溢着坦诚与关爱的气氛,使顾客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18、现在,我激情洋溢的生活着。
19、宠物垃圾袋:我去一元店,在婴儿区,他们销售100片包一次性尿布袋,它们洋溢着香味,用以中和各种气味,有紧密合拢的把手,并且是环保的。
20、圣诞意味着礼物与欢乐,也预示着友好的庆祝与到处洋溢的幸福,而装饰品能助你一臂之力,给庆典带去特别的感动。
21、信任、接受和心心相连的情绪洋溢在我们三个人之间,骨肉亲情比任何时候更牢固。
22、我这样带着仆人,独自旅行,全身洋溢着生气,神采飞扬,再加上那顶引人注目的平金小帽子,我在车上遇到的所有英国人,都不敢小觑我。
23、在北极苔原上徒步旅行了明朗的一天,那里洋溢着令人惊讶的植物群以及驯鹿和北极狐狸。
24、这一天,全国上下男女老少品尝煎饼、畅饮伏尔加,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城市交通究竟是以公共交通或是私人交通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成为世界性争论的焦点问题。而轻轨交通 (LRT) 和巴士快速交通 (BRT) 作为高性能、低投资的快速交通系统, 日渐受到交通界人士的瞩目。广义来讲, 公共巴士是公共交通的代表, 小汽车则是私人交通的代表。
联合国《新城市议程》对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定义是:所有交通工具的目的都是创造安全、清洁且负担得起的运输, 使人们能够获得机遇、服务、商品和设施。通达性和可持续交通与交通硬件不相关, 而与到达目的地的质量和有效性相关。城市可持续交通取决于城市中包括穷人、老人、年轻人、残疾人、妇女和儿童在内的所有居民可到达城市任何位置的程度。公共交通就是在城市区域内特定路线依照行车时刻表运行、公众可通过支付票价乘坐的交通设施。它们可由公共或私人组织运营, 涵盖公共巴士、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通勤铁路、缆车和水上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 私人交通则包括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和小汽车等方式。
公共巴士受冷落的原因显而易见, 如车站位置和时刻表不方便出行、车站和巴士上可能发生犯罪行为、速度远远低于私人小汽车、超载使乘坐起来很不适服、巴士系统缺乏有组织的结构体系、没有配套的地图及信息提示, 造成乘客使用的不便;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脏乱差的公共巴士服务迫使乘客去选择私人交通方式, 私人小汽车和摩托车的魅力在于其舒适性能和外观, 给个人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性, 且需要个人支付的出行成本低。
世界各地的调查数据表明, 速度慢几乎是对公共巴士最常见的投诉, 公共巴士与地铁或轻轨交通相比较确实如此。轨道交通不会堵车, 因为它们有专用的通道、车门宽大很方便乘客快速上下, 乘客进入车站就检验了车票, 而公共巴士乘客要一个一个排队验票上车。公共巴士作为城市基础工程只有在真正完善后, 私人小汽车会成为“补充”, 否则便会本末倒置。所以, 限制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的前提必须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上图:公共巴士的票价最低下图:公共巴士的乘客大多没有私人小汽车
公共巴士必须提高服务水平才能直接与私人小汽车竞争, 吸引社会群体中更多的乘客。人们选择小汽车是因为它可靠、快速、灵活、使用方便, 地铁被视为时尚和现代交通方式, 伦敦一直试图改变这种传统的看法, 伦敦市长鼓励市民坐巴士, 口号为“巴士就是我的私家车”。政府组织全新设计著名的伦敦红色双层巴士 (路霸) 、采用具有未来流线感的造型, 新巴士容量更大, 节能40%, 添加一个可同时上下客的中门, 启用以前的半开放式后门, 在道路交通拥阻时乘客可以自由决定上车或下车, 这些设计大大减少乘客士下巴士的时间, 更便利, 更灵活, 更随意, 提高到站的准确率, 带给乘客不同于50年老式巴士的体验, 让新巴士充满爱与浪漫。
伦敦新路霸的乘客座椅和楼梯都进行了更人性的统一设计与改良, 乘客不再会看到杂乱无序的各种座椅布面, 取而代之的是统一和谐的绒面布料。老式巴士的白帜灯也被更柔和的LED灯头替代, 改变了乘客的光线感受。采用地铁式路线图, 让发车频率更容易理解, 保障乘客更准时到达车站, GPS跟踪巴士位置, 让乘客估计到站时间。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城市人口和就业的变化正在导致交通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中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机动车优先的街道使用状态下, 想到法国大革命的口号之一“街道是我们大家的”, 思考平等使用公共交通资源 (城市道路) 的博弈方案:10, 000人在1小时要内通过一条单向两车道的城市道路, 假设其中5, 000人乘坐巴士和5, 000人驾驶小汽车, 如何分配使用路权?先不谈公共交通优先的国家政策, 只考虑公平使用路权, 在这条道路上划设巴士专用道, 估计没有人会反对, 于是将出现如下道路交通情景:
公共道路:1, 000辆小汽车坐满乘客 (5人) 快速地通过;如果一辆车乘坐2人, 则有5, 000辆小汽车需要在2小时内才能顺利通过;
巴士专用道:200辆标准巴士没车乘坐25人, 约2分钟一班快速通过;如果每车乘坐100人, 则50辆巴士约7分钟一班快速通过;
使用者成本:小汽车交通的人公里成本约为0.8元, 公共巴士约为0.10元, 表明小汽车是一种不经济的交通方式。
这种情景一定有人来批评巴士专用道浪费资源, 因为专用车道上许多时候都是空的, 没有车辆行驶。于是出现了巴士专用道悖论:如果公共巴士运送的人比小汽车道更多、更好、更快, 巴士专用车道就应当大部分时间空的;如果巴士专用车道上都塞满巴士, 那就是巴士阻塞或巴士专用道的失败。当然, 坐在小汽车内的乘客是很难理解巴士专用道空闲的缘故。
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之间的公平性问题, 主要涉及道路资源的占用。在运送相同出行量的情况下, 私人小汽车的道路负荷是公共巴士的5~6倍, 不限制私人小汽车就是对公共交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大量的小汽车不仅加重道路交通拥堵, 还会降低公共巴士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使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受到损失, 这种形势下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鼓励、公共巴士就可能成为道路的“弱势群体”, 促成人们对私人交通的依赖。
巴黎在很多两车道的交通环境中, 设置车道给公共巴士和摩托车专用, 没有采用护栏, 有些地方采用隔离墩来保护路权, 即使在单车道的交通环境中, 仍然要为公共巴士提供一个单向通道, 因此, 巴黎有大量的巴士专用道, 以行驶出租车和摩托车 (有些地方还可以自行车) , 因为这些交通方式都要比私人小汽车更有效, 通常也不会引起拥堵。再加上巴黎的巴士车辆技术装备也很好, 人们出行几乎可以从家门到家门, 所以我一直把巴黎的公共交通系统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楷模在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