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推荐13篇)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1

(请您无须顾虑,我们调查的目的仅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请您

和孩子共同如实填写.)

1.您的孩子一有空闲时间会做哪些事情?

出去找小朋友玩()看电视()玩电脑()看书()户外活动()

2.您孩子看的书是

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为主,图画为辅()纯文字读物()

3.你家属于孩子的课外书有多少?(不含课本)

10本以内()10-30本()30—50本()50本以上()

4.孩子课外读书时间一般是

10分钟以内()10---30分钟()30—45分钟()45分钟以上(5.你觉得影响孩子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

作业太多()书价太贵()兴趣不大()识字量太少()

6.孩子在读课外书时,一般

认真读()挑选有趣的地方读()随便翻翻()

7.您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吗?您通常陪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是

几乎没有时间15分钟以下15-30分钟30-60分钟

8.您的孩子会和您交流阅读的体会吗?

经常会()有时会()很少()不会()

9.你平时在家看书吗?

从来不看()有时看一会儿()非常喜欢()

10.您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吗?

经常买()偶尔买()几乎没买过()

.结合您的孩子课外阅读的现状,请谈谈您对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看法和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2

为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阅读状况, 笔者于2009年4~5月进行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的方式, 对平阴县实验小学、龙山小学、南门小学等6所小学的1024名1~6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 我县小学生阅读状况总体良好, 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

调查统计表见下页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分析

1.在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中, 所受青睐的程度依次为动漫类、故事类和科普类。

其中动漫类图书高居榜首, 占38%, 男学生是动漫图书阅读的主力军。紧跟其后的是科普类, 为29%, 作文书稍逊, 为21%, 人物传记也有一小部分的读者。最近在小学生中较为流行的书籍包括:《奥特曼》、《冒险小虎队》、《虹猫蓝兔七侠传》、《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三国演义》、《皮皮鲁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

2.“眼球运动”确有魅力。

当问及你最先看的书和最想借回家的是哪一本书时, 中、低年级的学生有64%选择了漫画本的《虹猫蓝兔七侠传》, 另一本动漫连环画《神兵小将》也得到学生的追逐和青睐。问其原因, 原来电视上正在放映同名动画片。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媒体时代, 少年儿童的视觉、听觉在媒体狂轰滥炸的旋涡里旋转, 这就少了选择, 而多了狂热的追随。新课标规定, 小学生毕业时要达到一百万字的阅读量, 现在看来一百万字的阅读量比较困难, 但一百万的读图量很有可能达到。

3.科普图书仍有吸引力。

在“最先看的书”和“最想借回家的书”中, 这类图书以29%的比例占据着一席之地。以图片和简约的文字介绍一种动植物的《螃蟹》、《鸡蛋》、《向日葵》等书籍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宣传科普知识。科学在不断发展, 科普书籍也在不断变换新的脸庞。值得一提的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开始关注自我, 《别害怕》、《咪咪心事》、《男孩私房话》、《女孩私房话》等图书都在学生中传阅。生理和心理卫生是不容忽视的成长问题,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从健康正常的渠道获得这些知识。

4.作家的名字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当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熟悉的中国、外国作家各一位时, 写出来的名字高度集中在李白、杨红樱、郑渊洁、安徒生、格林兄弟这五位作家身上, 一旦涉及到外国作家更是笑话百出:达芬奇、爱迪生、爱因斯坦等频频出现在学生的答卷上, 即使能写正确, 也是高度集中在高尔基、安徒生、莎士比亚这几个耳熟能详的文学巨匠身上。学生们获取这些作家名字的途径基本上是语文课。

5.功利性社会的功利阅读已影响到儿童。

写不好作文, 就看作文参考, 成绩不好就多做教辅书上的习题, 这是望子成龙家长们的共识。在回答爸爸妈妈最近推荐或强迫我看的书时, 30%的学生填了教辅和作文参考类图书。而家长从不关心孩子阅读, 不向孩子推荐书籍的, 竟接近31%。只有10%的家长向孩子推荐文学作品, 而这些作品则大体局限于中国的四大名著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家庭教育对孩子阅读的影响在此显得苍白无力而又单一。

6.看书渠道和购书费用成为阅读的两大阻碍。

每年全国各地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各类儿童读物不下八千种, 这些图书基本通过两个途径进入少年儿童的视野, 一是学生自己购买, 二是到书店租赁。49%的孩子由家长为自己买书, 32%的孩子去书店租借, 自己主动去买书的仅有10%。由于儿童书籍的高价位, 使大部分家长无力经常购买装帧精美、插图漂亮的图书。本应作为学生阅读主渠道的学校图书馆却基本处于虚设状态, 图书室有藏书但基本不对学生开放。

三、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对策初探

1.教师应该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教师光开出推荐书目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读过这些书, 能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教师自己更要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这才能在学校和班级里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身为教师的我们, 自己先读书, 再自然而然地带着我们的学生们读书, 将珍贵的人类文明经由书本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 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

2.给予必要的读书指导。

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 而对新事物的接受又比较快, 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学生选择阅读书目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其次, 要精心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推动学生读书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它有利于学生及时再现书籍的内容, 并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和知识储备从中生成新的认识。让他们及时地将自己生成的新认识、新思想记录下来, 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一篇篇的读书笔记中留下自己坚实的心灵成长足迹。

3.亲子共读, 提升家庭文化气息。

在国外, 有很多家长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读书会”活动, 她们受到好作品的感染, 便会与自己孩子一起分享。我们应明确, 孩子心灵大厦的建造中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读书是一种习惯, 也是一种生活, 我们应指导家长重视小学生的读书生活, 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条件, 使他们能够自由遨游在书籍的海洋里, 去含英咀华, 在读书中丰富情感, 在读书中充实自己, 在读书中明辨是非, 在读书中修养身心, 在读书中成熟长大。

4.学校必须发挥读书主渠道的作用

极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 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全社会都要关心儿童阅读, 学校和为青少年服务的场所, 可利用自身资源联合媒体一起策划, 用精彩活动、精品图书吸引孩子, 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儿童的阅读不单单是老师和家长的事,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时时处处有捧书的少年。我们祈望看到, 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能捧起一套经典, 拒绝粗制, 拒绝盗版, 与知识为友, 与大师为友, 与真理为友, 用最静心的阅读, 来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我们祈望看到, 每一个中国家庭都能坐拥一壁藏书, 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草木虫鱼, 大至立身处世, 小至人情事理, 情的萌动, 语的呢喃, 灵的呼唤, 尽在其中;我们祈望看到, 每一所中国学校都能开设一门课程, 阅读经典, 阅读思想, 阅读文化, 阅读精神。那些充满爱国情操的诗句不胜枚举, 那些昭示自强不息品格的至理名言, 同样取之不尽。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一年级 课外阅读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22-03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这些名言警句向我们一一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明确提出了要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书报、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语文学习方式的一种。笔者在120名学生中调查发现,90%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初步具备了阅读行为,但由于识字能力有限,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重任,往往落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身上。不少教育专家、同行,在关于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相关课题上做过不少研究,收获了不少成果,笔者就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根据小学一年级新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总结了有延续性、操作性强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下面,结合学生初启阅读大门阶段、具备拼读能力阶段和具备阅读能力的三个阶段,笔者从学生学情、教师策略、家庭策略三个方面试做论述。

一、初启阅读大门阶段(入学第一个月)

(一)分析学生学情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其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告别了幼儿园,一年级新生在新学期带着懵懂兴奋的心情踏入小学校门,对新的环境充满好奇,求知好奇的需求欲成为学生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引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然而,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要能够自由地阅读课外书,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学生拿起书本,往往只是在看图猜故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行为。

(二)实行“强制阅读”规范行为

阅读作为一种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必然会受到一定阅读动机的激发、维持和指向。阅读动机分为四个维度: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社会动机和自我效能动机。从课外阅读动机来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是由好奇、投入等重要原因所激发,外部动机是指由外在的刺激而引发。前面提到,一年级新生还没有形成阅读文字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主要靠外部刺激去引发,可塑性非常强,绝大部分具有顺从他人的行为特征。入学初,教师对新生进行“强制阅读”训练,这是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一种行动策略。教师应如何“强制”学生进行阅读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曾提出“五要”读书法,其中对于时间的要求是“天天读”。入学初,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赠三到五本图书,供同学之间交换阅读,解决书源的问题。每天,学生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自行到图书角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然后开始晨读。由于学生们认字并不多,笔者只要求他们会看图猜故事即可。在课堂上,笔者还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等待老师批改作业的空闲时间里,也要阅读书籍,真正做到“天天读、时时读”。这个阶段学生阅读的主要任务是能静心安坐,做到读书时不闲聊,不做别的事情,专心阅读15分钟(时间长了他们也坐不住),至于看什么书、怎样看,教师不做具体要求,而是重在养成学生时时看书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身先垂范,和学生一起静心读书,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绝大部分新生都能够初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营造浓郁家庭氛围,言传身教

父母可以促进儿童发展成就动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保持对儿童较高的成就期望,并细心地评价他们的成就;二是介入儿童阅读成长的行为之中去。在阅读活动中,父母介入的一种方式是在家中为儿童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入学初期,教师要和家长做好思想沟通工作,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儿童设立家庭图书角,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和氛围。图书角具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书目最好挑选以拼音为主,符合儿童审美趣味的图书,如绘本等。父母介入的另一种方式是读书给孩子听。入学初的第一个月,笔者要求家长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一个绘本故事,在读的过程尽量激发孩子与父母进行更多的口语交流。父母介入阅读活动,就是告诉孩子: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亲子间愉快的相互交往,激励儿童更多地去进行阅读。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最为关键的时间点,教师与家长要不怕繁琐,坚持不懈地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具备拼读能力阶段(入学第二、第三个月)

(一)学生学情分析

在家校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月的强制阅读训练,学生基本养成了早、午、晚按时阅读的习惯。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拼音的学习,初步具备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能够逐步独立阅读拼音读本。

(二)“同伴合作共读”策略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集合了人的动机、认知、情感、社会的众多因素。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如果只是对其采取强制阅读措施,没有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容易使学生失去最初的新鲜感,产生敷衍阅读的行为。如笔者曾发现个别阅读困难的学生只是坐在位置上干耗时间,完全没有用心地阅读。再者,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提到: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后,产生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认为群体中的每一员都有归属集体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关心与照顾。因此,同伴交往的需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具有维持阅读行为的功能。基于这一观点,结合本阶段学生的学情,笔者提出“同伴合作共读”的策略:要求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天两人轮流朗读带拼音的书籍。如第一天学生A读书给同桌B听,并把自己的疑问或者感受告訴同桌B,B根据书的内容和A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后,B可以对A的读书态度、读书效果进行模糊评价(如评星级),如“同桌A读书态度不够认真”等,B把A的读书情况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及时对A进行辅导教育。第二天,两人交换读书任务。这样相互督促,避免学生读书时出现“人在心不在”或“有口无心”的问题。由于学生读书容易出现漏字、跳行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逐字逐行指读的方法,而对于个别阅读困难的学生,教师最好能手把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学会自己阅读书本。这样的阅读活动,满足了学生建立相互交往关系、融入团体的感情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一方面帮助学生渐渐养成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学会“怎样去读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活跃读书思维。

(三)家庭“亲子共读”的策略

家长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亲子共读,要求孩子读书给父母听,并请家长填写《家庭读书记录表》。表格内容包括日期、阅读书目、具体页码、阅读时间、问题和感悟、阅读评价(评星级)等内容。教师要定期检查《家庭读书记录表》,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实践证明,家庭亲子共读能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成效。

三、具备自主阅读能力阶段(入学第四个月到学期结束)

(一)学生学情分析

随着语文课堂学习的深入,学生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其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与沉淀,学生开阔了眼界,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促使他们的阅读愿望比入学初期更为强烈。此时,学生对阅读的广度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有趣的阅读材料。

(二)教师加強阅读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读什么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阅读动机取向所决定。教师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阅读动机,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持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在前两个学习阶段,教师着重从读书时间、读书方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到了第三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教师便可以顺势而导,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去读,使学生知道“读什么”会有意思。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读物相对太难或者太容易,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可以推荐难易适中、内容健康的书目供学生或家长选择,如童话故事、探险小说、绘本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选择在学生之间传阅度较高的书籍,与全班学生共读,讨论该书的优缺点,教会学生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借助影视作品推荐相关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观看《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作品后,推荐学生阅读儿童绘画版《西游记》,再与学生讨论影视、网络作品和书籍作品的优势与劣势,比较碎片化阅读和整篇(本)阅读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读整本书。

(三)家庭拓宽阅读渠道

来自学校同伴和家庭的书籍往往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除学校的图书馆外,笔者提倡家长在假日带孩子到图书馆借书、看书,与孩子分享阅读的乐趣,图书馆的物理环境、人文氛围,以及父母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态度,都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这样的阅读活动,拓展了学生阅读的范围,增大了阅读的数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四)学校创建阅读平台

群体动力学理论对个体阅读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除了学生学情、教师和家庭因素外,学校自身也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为学生积极创设情境,开展一系列阅读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利用团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笔者所在的市、区、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月”活动,如讲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表演、古诗词背诵比赛、知识竞赛、诵读比赛等。学校班级也经常进行“好书推荐”主题班会,每班每周设立一节在学校图书馆进行的阅读课。每一年,学校定期举办“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笔者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读书活动,学生们也因此取得一些成绩,如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书香班级”,一些家庭和学生被评为市级“书香家庭”和区级“书香少年”,笔者本人也被评为区级“十佳读书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极大地激发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外,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或是写句子、写话训练中,笔者经常表扬那些善于积累课外知识的学生,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成就感。由实践可知,竞争、激励、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了学生被关注的需求,唤起学生阅读兴趣,持久引发阅读动机。在此基础上,同伴、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不断在学生心里发酵,“我要(像他们一样)成为知识丰富、明白事理的人”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促使学生持续进行课外阅读,完成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心路历程。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山有路,而学海无涯,学生进行阅读远航的路还很长,教师要沉下心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4

写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

调查目的: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书是人类进步地阶梯,读书也是了解这个多彩世界的途径之一,一本好书,使人长知识分辨善恶,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那大家读喜欢什么书呢?这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故事》……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班上有65%的人喜欢读《童话故事》,5%的人课外阅读物是科普书,30%的人喜欢漫画书,20%的人课外读物是作文书,1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其他类的书。1%的喜欢阅读《国学》篇章。15%的人作读书笔记。

调查分析:

有些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有一定帮助。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调查建议: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篇5

课外阅读是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想通过这次调查问卷,了解我校同学的课外阅读情况,从而给同学们提出一些课外阅读的建议,使我们正在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二、调查对象

温州市实验小学部分同学。

三、调查内容

小同学课外阅读的情况。

四、调查方法及步骤

1.设计调查问卷

我参考了网络上的资料,结合我校同学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同学课外阅读调查问卷的设计(见附件)。调查问卷一共15道题目。调查内容包括了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时间,阅读的种类以及课外书获得的方式等信息。

2.发放调查问卷

发出调查问卷

收回调查问卷

低年级段

46

46

中年级段

51

51

高年级段

31

31

3.统计结果

(1)你每天都阅读课外读物吗?

每天阅读

偶尔阅读

基本不阅读

低年级段

63%

35%

2%

中年级段

82%

18%

0%

高年级段

68%

32%

0%

(2)你每天阅读的时间大约在

1小时以下

1-2小时

2小时以上

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算了

低年级段

43%

1%

1%

35%

中年级段

23%

53%

14%

10%

高年级段

22%

55%

13%

10%

(3)读书的地点一般是 【可多选】

学校

家中

书店

图书馆

低年级段

54%

76%

9%

20%

中年级段

63%

96%

20%

49%

高年级段

68%

100%

13%

32%

(4)你一般选择什么时间阅读课外读物 【可多选】

做完作业后

睡觉前

午间静校

周末或者假期

低年级段

48%

41%

46%

57%

中年级段

69%

61%

55%

55%

高年级段

58%

77%

74%

48%

(5)你经常阅读哪些类型的书籍? 【可多选】

课外书

报纸

杂志

电子刊物

其他

低年级段

79%

2%

2%

2%

15%

中年级段

94%

2%

4%

0%

0%

高年级段

84%

23%

16%

29%

16%

(6)你喜欢读什么形式的书?

全是文字的

文字图片都有的

全是图画的

低年级段

15%

78%

7%

中年级段

22%

76%

2%

高年级段

39%

58%

3%

(7)你对什么内容的读物感兴趣?

漫画

名著

故事小说

名人传记

科普类

体育娱乐

其他

低年级段

17%

2%

42%

7%

17%

0%

15%

中年级段

14%

14%

55%

6%

10%

0%

2%

高年级段

29%

29%

71%

13%

26%

10%

19%

(8)你读课外书一般是

粗略地读

逐字逐句地读

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低年级段

11%

50%

39%

中年级段

0%

76%

24%

高年级段

23%

74%

3%

(9)你认为书上的话都是正确的吗?

低年级段

67%

33%

中年级段

25%

75%

高年级段

16%

84%

(10)你觉得读书有什么好处? 【可多选】

扩大知识面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6

淮北市袁庄实验小学 陈炎

一、调查的目的⒈全面地了解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学生阅读时间和学生课余时间的比例。

⒉根据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产生原因。

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表有16道选择题、1道文字表述题,涉及的内容有:⒈每日阅读时间、阅读量;⒉阅读对象、阅读兴趣;⒊阅读习惯;⒋班级、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等。

㈣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淮北市袁庄实验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

二、调研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选择题为主。通过对淮北市袁庄实验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深入了解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听取一些有关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

调查显示,无论从喜欢阅读的人数,还是从阅读的动机看,小学

生对课外阅读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非常想了解周围的事物,从低年级以色彩亮丽的各种图画书为主到高年级的包罗万象的以文字类为主的课外读物无不证明着课外读物的魅力。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不满足于课内有限知识的吸收,因而要广泛地涉猎课外阅读时空。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子女喜欢课外阅读,而且在放学后、双休日也会挤出时间阅读。学生的阅读对象已呈多样化的状态,各类期刊、报纸均成了大多数小学生的课外食粮,其阅读审美触角也广泛地涉及各种体裁和题材的作品,在目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还不算轻松的今天,是比较欣慰的。

(二)、面对巨大的学生课外阅读需求的潮流,我们的社会和出版部门应多供应,多出些富有童趣的书籍,不要总是少年老成式的,也不要总是赢利性的。对我们的学校来说,应多添置些少儿读籍,特别是新课标要求的中外名著做到常更新,总能用新书吸引学生。不要每次借出的都是些陈旧的图书。还应改变现行借书方式,扩大开放程度,延长借阅时间,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借阅,同时各班提倡同学们相互交换图书阅读。

(三)、如何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是学生面临的较大困惑

当前出版业非常繁荣,适合学生阅读和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都非常多。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学生常常会无所适从。调查中看出,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存在偏食行为,错误的认为提高作文能力就是多看作文书,课外阅读主要就是读作文辅导书,致使有的学生在课外读物的类型选择了作文辅导类,而且在方法选择上也较偏重于

“好词好句的摘抄”这一形式上。多数学生喜欢看娱乐性的书籍,家长反映许多学生喜欢看的卡通型的漫画书,娱乐性的动画书,还有机器猫、脑筋急转弯等根本没什么意义,纯粹是在浪费孩子们宝贵的时间,而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学名著,有借鉴作用的历史书,指导实践的科普书学生涉猎的反而很少。

(四)、功课太多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阅读障碍

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越分越细,越来越多,小学教育科目也越来越多,学生负担也越来越重。并且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又多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有位家长谈到: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可国家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升学还是靠分数的,家长的心情也非常矛盾。所以为追求单纯的学业成绩,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隙为课业塞满。同时学生方面也有懒惰行为,部分学生迷恋于电视。部分学生不懂得合理分配时间,利用时间。

(五)、相当多学生不懂正确的读书方法,教师应重视对课外阅读的具体指导。对经典性作品,应让学生养成精读习惯;对一般性作品,可让学生略读,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学校可通过开设阅读指导课,成立读书俱乐部,开展无题读书活动,举办读书知识竞赛等形式,丰富课外阅读活动。同时做好课外阅读的检查与评价工作,每学期末,语文教师将课外阅读单独立项,重点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量等方面,结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自评情况,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等级制评价,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

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四、思考与建议

⒈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通过校内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如低年级的“亲子阅读”、中高年级的读书竞赛、读书交流、读书成果展示,阅览室的开放,校图书馆的定期借阅制度的建立,小学生必读课外书目的推行、展示等活动来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同时利用家长会、请专家讲座,宣讲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重要性。这样,校内引导、校外延伸,让浓浓书香萦绕校园、勃勃兴趣油然而生。

⒉扎实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针对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学生阅读随意性大、班级及个体存在差异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读书小报交流会、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高年级的读书活动竞赛,也可以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高年级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让年级间、班级间、个体间互动起来,也可建立“课外阅读联谊会”,这样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缩小差距。

⒊完善“落实”机制。从很多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经验表明,建立、完善“落实”机制是多么重要。本校也将推行以下落实机制。一是时间落实。学校安排的阅读课要落实,保证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不能挪为他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机械性抄写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二是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精美的散文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多样化,从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江苏

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建设工程列为新时期“八项工程”之一, 对全民阅读高度重视, 把全民阅读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加强文化建设,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加强和改进全民文化素养, 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大学的功能之一是文化传承, 同时大学也是文化创新的主要阵地, 在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中具有引领作用。

一、概念界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阅读”的定义是:“通过视觉转向大脑接收书面语言信息的学习实践活动。其特点是面对书面语言, 默看或边看边念, 理解思想内容, 进行判断、评价, 做出相应的反应, 吸收精神上的营养。读书、看报、看文件、看资料、看一切文字读物都是阅读。它是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从事工作的重要方式, 与听、说、写互相配合, 共同构成语言交际的整体系统。”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总体为江苏省在校大学生, 选取苏州、盐城、徐州、镇江和南京5市的16所高校作为调查点,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每所高校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 回收720份, 其中有效问卷648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1.0%。调查对象中, 男生291人, 女生357人;大一114人, 大二136人, 大三365人, 大四33人;理工科326人, 文科322人。

(二) 研究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江苏省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阅读地点、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方式和拓展问题等六个方面。回收问卷经审核清理后,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 阅读行为。

调查对象课余时间最喜欢的活动是看电视和电影, 占调查总体的35.1%;其次是睡觉和上网聊天, 两者分别占16.9%和14.7%;再次是阅读占10.4%;参加体育活动和打游戏比例均略低于10%, 分别为9.0%和7.8%;而喜欢逛街和其他活动的学生较少, 合计约为6%。可见, 江苏大学生课余时间喜欢休闲娱乐类活动的人数较多, 而选择阅读提高的人数较少, 并且值得关注的是有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 (详见图1)

调查数据还显示, 不仅喜欢阅读的调查对象少, 而且阅读时间也普遍较少, 每月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为11.2小时。多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阅读时间不足, 44.0%认为自己阅读量一般, 认为自己阅读量比较少或很少的比例分别为27.0%和6.7%, 远远超过认为自己阅读量比较多或很多的比例15.5%和6.8%。

2. 阅读地点。

调查对象选择在宿舍、图书馆和自习教室里看书的比例分别为60.6%、55.2%和48.1% (详见表1) 。可见, 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地点还是在学校, 要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重点也应放在学校。学校应该侧重于对学校宿舍、自习室及图书馆良好阅读学习环境的营造;同时, 要发挥书店的作用, 书店是传播文化信息、引领文化潮流、构建文化生态的重要场所;此外, 要加强社区阅读设施的建设和宣传, 鼓励吸引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居民走进社区书屋。在书店和社区书屋等公共场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不仅可以增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也可以发挥大学生的文化感染力, 提高居民的阅读意识和文化水平。

3. 图书类型。

调查显示, 选择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所占的比例相差约10个百分点, 分别为40.7%和49.5%。近年来, 电子图书发展势头强劲, 通过电子媒介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大学生作为新兴媒体的主要推动力, 格外喜欢电子阅读方式。相关研究表明, 大学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在8小时左右, 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他们对网络媒介的依赖性。因此, 要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阅读行为习惯不仅要关注纸质书籍, 更应注意大学生阅读电子书籍的行为习惯。

4. 阅读姿势。

调查对象首选会选择自己认为最舒服的姿势, 其次是端坐阅读, 然后是躺着, 很少有人会选择趴着、站着等不舒服的姿势看书, 各项选择所占比例分别为41.7%、35.5%、16.2%、4.5%和1.9%。值得注意的是:个体感觉最舒服的姿势未必是健康正确的阅读姿势。而正确的阅读姿势不仅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也有利于保护视力和身体健康, 而调查中只有230人选择端正坐着看书, 提示在推动阅读行为时也应着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姿势。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调查对象课外时间喜爱阅读的比例较低, 仅为10.4%;阅读时间普遍较少, 平均为每月11.2小时;选择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所占比例分别为40.7%和49.5%;阅读地点主要在宿舍、图书馆和自习教室, 阅读时存在一些不良姿势习惯。可见, 江苏大学生中存在喜爱课外阅读比例低和选择电子书籍比例高两个突出现象, 并且阅读时间、地点、姿势均存在一定问题。而培养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是拓展知识、陶冶情操、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 面对现存的问题,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 倡导校园阅读文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加强对大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 着重加强图书馆的建设, 不断充实图书馆的书目种类, 尤其是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电子图书。图书馆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技能, 要保持图书馆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 给学生以舒畅、愉快的读书心境, 认真做好导读工作。根据读者的阅读方式建立特色阅览室。

2. 重视网络阅读途径。

身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网上阅读的时间范围不断扩展。网络阅读具有丰富、互动、开放的特点, 但阅读内容质量难以控制, 长时间网上阅读对健康不利。在培养大学生阅读行为习惯时, 需要健全有关网络法律体制, 加强网络建设。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阅读行为, 将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更好地融合, 与时俱进, 更好地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3. 营造全民阅读环境。

首先, 政府部门应加强村居社区书屋阅览室的建设;其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95年起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但这一规定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和书店应以此为契机广为宣传,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民参与, 才能使大学生在传承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505.

[2]邓治凡.汉语同韵大词典[M].武汉:崇文书局, 2010:629.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阅读是锻炼脑力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分析总结能力的途径之一,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贾容韬认为,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因为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懂得人生的道路,知道生命的意义,明白学习的目的。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生命意义的理解的能力是利用考试的形式来考察。虽然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缩短了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增加了课外自由安排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教育部门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对于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下对于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的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而五、六年级的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对阅读的看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也下达了具体的学生课外阅读推荐篇目,要求学校、教师推荐给学生。但在要求阅读的同时,上表只能体现出对量的要求,对于学生在阅读后期望达到的标准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要求,在很多一线教师中,总会听到对于课外阅读的提倡,教学的成果很多是通过学习成绩来展示,但是单纯的对于课外阅读的强调,并没有对阅读与学习兴趣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所以阅读的多少是否对学习成绩有所影响,或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对学习成绩有影响是笔者做这个调查的目的。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问题

在对学生的阅读现状的调查的数据统计中,发现了学生课外阅读中产生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过渡强调阅读数量和时间

从课程标准里和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量的要求。从列出书单后,教师安排家长监督学生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书单中列出的书籍进行考察教师和家长并没有采用任何手段对学生的检验。一本书看完后缺少巩固的过程又开始进行下一本书的阅读。很多学生在追求量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掉一本书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和感悟。无法有更多的时间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意图和思想,那么阅读的主要目的也无法达到。在阅读的时间上,也并不是越多越好,遵从适量的原则,在一定时间内的有感阅读比花费更多的时间只进行对书内容简单的理解更加有益。阅读中不仅是学习陌生的知识,更多的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培养能够抓住重点的能力,也培养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细细的揣摩作者的意图,和作者进行灵魂的对话,这样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自己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二)被动阅读降低阅读有效性

调查中,有部分同学的阅读还处在被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同学有个显著的特点是能不进行课外阅读就不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吸引力不及看电视和上网的吸引力大。老师布置的不得不完成的情况下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依旧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并不会从阅读中体会到任何的趣味和放松,在阅读中不能收获愉快的感觉同时也不能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对话。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不要求达到能够与作者进行对话的深度但是阅读后能得出自己的见解,对于阅读过程中,阅读到好的描写手法或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表现,都是可以学习的部分。这部分学习的内容因为并不在教师课堂教学的范围,所以一些学生在没有老师引导下阅读后,导致对文章内容的陌生感,无法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对作品的无兴趣感,阅读就变成了单纯的认字过程,没有代入感也不具有对书中展现的问题的分析能力,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花费了时间阅读却对阅读的内容短时间内遗忘后能算在有效的阅读范围内的内容大大减低。

(三)阅读的目的存在消极的倾向

小学生的阅读存在明确意图的倾向,自发的兴趣阅读少、由原文发展的深化阅读更少。一个原因是,无论在学校或是家庭的环境下, 将一切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学习冠上了功利的帽子,以成绩为最终追求目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念,如同从幼儿园就接触知识的目的就是将来应付考试,在越往高年级发展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精力都大打折扣,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单一。原因在于高年级学生的选择阅读的材料并不是出自于自身的兴趣而是通过老师和家长有目的的要求下,有针对的安排下选择与自己兴趣背道而驰的阅读材料,更多的是偏向于与课本学习相关的材料来进行阅读。这也体现了现阶段学生的阅读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而被动的有目的性的阅读。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在小学生在较重的课业负担下,会选择仅供消遣的书籍来阅读,而相对比较有深度,阅读性更高的书籍就不太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选择通俗易懂,并且带一些轻松愉快或者放松身心的内容变成了在沉重课业背景下学生休闲的一种途径了。例如: 漫画卡通、童话故事、短篇小说等,读起来省事、轻松,“快速、快感、快扔”的浅阅读适合了当前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而追求轻松快乐的心理状态。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对策

1、教师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的文字或枯燥的内容很容易产生消极的阅读态度,在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下完成阅读,但不带入自己的感情无法达到拥有自己的感悟的程度。小学阶段大部分同学将注意力放在了有趣的新鲜的故事情节上,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判断,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阅读的积极影响,及时的阅读书单中推荐的书籍,再从书单中选出能够使学生主动阅读的故事性较强的好书籍,投其所好,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教师推荐图书时不强加给学生,留个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只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选择高品质的书籍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文字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纠正学生对于阅读功利的思想,扩大学生的阅读材料选择范围。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阅读态度,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课外书籍的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读边做笔记。在阅读中对好的词句用圈、点、勾、画方式标记是一种阅读的良好习惯,不仅能提醒自己读书时认真地阅读思考其中的问题,而且能够在重点强调下加强对知识的记忆。阅读的过程中对好的词句也可以模仿的方法进行运用。在读的过程中尝试写,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能提高读书效率。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行之有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最佳途径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渗透阅读方法,继而迁移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比如在课内阅读中向学生介绍阅读中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读到优美的句子、重点句子在旁边做批注,及时写下自己的体会感悟;阅读中通过画曲线、直线、星号等标记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将课内获得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熟练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又有利于紧密联系课内、外阅读。

3、教师组织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篇9

为充分了解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笔者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我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时间短,阅读面窄,而且阅读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一、课外阅读中的五大弊端

1、阅读时间较少。

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偏少。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只能保证10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而学习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仅占22.5%,双休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也仅占38.5%。每天坚持课外阅读1小时的则更少,学习日内仅占1.5%,双休日内也仅占8%。

2、阅读量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大,学习日内每天只能坚持阅读300字至1000字,双休日也只能坚持每天阅读500字至20xx字。每天的阅读量达到5000字至10000字的学生还尚未出现。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3、阅读内容不精。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如《字词句段篇章》《同步作文》及其他教辅类报刊等。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入眼不入脑的浅表性阅读,满足于过眼云烟式的娱乐性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而对那些真正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书籍却很少问津。

4、阅读方式单一。

在调查所列的六种阅读方式中,学生普遍选择独立阅读形式,而其他几种阅读方式所占比例极低。选择阅读占14%,合作阅读占8.5%,教师指导阅读占6%,探究阅读占4%,家长指导阅读所占比例最低,仅占2.5%。

5、阅读效果不佳。

笔者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指标为调查项目,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如背诵新课标推荐的70首必背古诗文,学生能背10首的占61%,能背20首的占27.5%,能背30首的占9.5%,能背40首的仅占2%,能背50至70首的则为0;通读长篇

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也仅是影视文学)之比分别为86%:12.5%:14%:0;对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学生仅读其中的少数篇目,无人涉猎整部书籍;而深受都市儿童喜爱的《草房子》《长袜子皮皮》《彼得·潘》《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等儿童文学作品,对许多农村学生来说更是闻所未闻。可见,学生的阅读效果离新课标的要求甚远。

二、制约课外阅读的五个原因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非某所学校所独有,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到底何在?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未建立图书室。

由于基础设施配备相对简陋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没有设置图书馆、阅览室。即使设置了图书室,也没有多少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而且很少对学生开放,甚至从未开放过。这样,学生就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2、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功利,很多父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为了考大学,至于那些闲书,读了没什么用。有些父母甚至认为课外书内容不健康,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根本不允许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丰富的阅读对扩大孩子知识面、塑造心灵所起的作用,很多父母根本意识不到。

3、影视作品的冲击。

课外书籍与充满神奇、幻想的影视作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多学生被影视节目深深地吸引,没时间更无兴趣去读那“白纸黑字”。另外,学生长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这也削弱了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4、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

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仅占20%左右,多数教师很少指导或不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学任务的繁重使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指导;二是许多教师自身由于缺乏儿童文学的修养,对如何指导也存有困惑;三是对考试成绩的片面追求使许多教师采取短视行为。

5、社会文化氛围不浓。

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

应享受到浓郁的文化熏陶。而事实上,许多人却沉迷于扑克、麻将等低俗文化。调查结果显示,受文化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95%以上的家长在空暇时间不阅读书籍,更谈不上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了。社会文化氛围不浓,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10

兵团电大红山分校马丽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因此要打好人生的底色,夯实知识的基础,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既然阅读如此重要,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 为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真实全面的了解,2012年10月15日至20日,我对乌市第三小学600多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作了书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乌市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

三调查分析:

1.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偏少。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只能保证10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而学习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仅占23%,双休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也仅占40%。每天坚持课外阅读1小时的则更少,学习日内仅占2%,双休日内也仅占10%。

2.阅读量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大,学习日内每天只能坚持阅读300字至1000字,双休日也只能坚持每天阅读500字至2000字。每天的阅读量达到5000字至10000字的学生还尚未出现。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3.阅读内容不精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如《字词句段篇章》《同步作文》及其他教辅类报刊等。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浅表性阅读,满足于儿童动漫书籍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而对那些真正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书籍却很少问津。

4.阅读方式单一

在调查所列的六种阅读方式中,学生普遍选择独立阅读形式,而其他几种阅读方式所占比例极低。选择阅读占14%,合作阅读占8.5%,教师指导阅读占6%,探究阅读占4%,家长指导阅读所占比例最低,仅占2.5%。

5.阅读效果不佳

笔者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指标为调查项目,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如背诵新课标推荐的70首必背古诗文,学生能背10首的占65%,能背20首的占30%,能背30首的占10%,能背40首的仅占5%,能背50至70首的则为0;对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学生仅读其中的少数篇目,无人涉猎整部书籍。可见,学生的阅读效果离新课标的要求甚远。

我们经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家庭教育的影响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

2、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变,再加上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总的来看,这些措施还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

3、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5、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6、没有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新近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特别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

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为此,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讨论,使老师们认识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在家长中广泛宣传,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观念。同时,学校为学生精选5000册儿童精品读物。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书可读,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在班级内建起了图书架,每班书架存书在200册左右。并倡导学生把自己家庭的读物带到班级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倡导

平行班级之间定期交换,同时,学校还积极建议家长在家庭为学生设置小书柜、小书架,建设家庭阅览室,并倡议家长与学生一分享阅读的乐趣。

2、开设阅读课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我校以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为依据,开设阅读课,低年级以“听读”、“视读”为主,使学生尽早“阅读”;二是从小就培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中年级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以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为主。高年级则完全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以独立阅读为主。在中高年级,我们还定期开设好书推荐课,教师向学生推荐,学生之间相互推荐。

3、改革阅读教学

我们以《试用修订版小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大力开展阅读教学改革实验,构建感悟型语文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语文以情趣和魅力。“感悟型”阅读教学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得这种兴趣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

4、增加独立支配时间

据我们调查,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书面作业,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不多。因此,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就无法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我们分析了学生的家庭作业,多以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复习为主。而这些知识,如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全可以在课堂上掌握住的。为此,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手,研究课堂教学结构,重组课堂教学形式,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增强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性。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把学生从繁琐的课业中解脱出来,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5、享受读书乐趣

学校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经过为期一年的初步研究与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初步具有了经常性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外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

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一、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阅读资源广泛,他们读什么样的书,阅读哪些内容就要由教师来推荐与引导,因此,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因势利导,从课内引向课外

比如,学习了《苹果落地》推荐《名人故事》,学习了《画龙点睛》推荐《成语故事》。这样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课内和课外结合,把课本上的课内阅读篇目和有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结合起来,触类旁通。

2.经典选读

如,推荐《安徒生童话》时,我选择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首先把这个故事声情并茂地讲了一遍,学生听得出奇认真,并对此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时间《安徒生童话》风靡全班。

3.吊足胃口

有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前,我选用书中的内容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吊足学生的胃口。如,推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时,我绘声绘色地讲起来: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小男孩,他特别淘气。一次,他捉弄了精灵,变成了拇指大小,为了恢复人形,他骑着他家的大白鹅开始了奇妙的旅行,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吧!学生的思绪早已跟着尼尔斯飞上了蓝天,他们还会无动于衷吗?

二、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来激扬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美文朗读、讲故事比赛、童话剧表演、即兴串词成段等。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分享了阅读,丰富了收获,享受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尊重自主的阅读权利,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统一学生的阅读书目,而应创造宽松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材料(当然他们所要选择的材料一定要适合他们)。比如,感情细腻的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诗歌,思维活跃的学生更倾向于知识性的材料。所以,我们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整齐划一的集体行为,更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权利,让他们尽情地遨游书海。

四、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巩固兴趣

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地巩固下来,就要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资源,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我们的做法是:家校联手,让家长定期陪孩子买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带回学校和同学们分享。我们将学生带来的书和向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书摆放在教室的图书架,无条件地向每一位学生开放,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阅读自己想看的书了。为了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阅读,我们把中午1:40~2:00,周五整个下午作为自由阅读时间。平时的课堂上,完成作业快的学生也可以用剩余的时间自由阅读,节假日还可以延伸阅读。这样定时与分散相结合,学生随时都可以阅读,阅读的兴趣自然就会持久不衰。

实践证明,培养阅读兴趣,会使学生主动阅读,乐于阅读,不断地从阅读中享受成功,从成功中迈向下一次阅读,使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学区)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12

年级:性别:

可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了解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进行了这次匿名的问卷调查

活动。你认真地填写是对我们调查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你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1.你喜欢读课外书吗?()

A.非常喜欢B.一般C.不喜欢D.讨厌

2.你为什么(不)喜欢读课外书?()

A.老师要求读的B.家长要求读的C.自己喜欢读D.其他

3.你一般在什么时间读课外书?()

A.放学后B.周末C.节假日D.其他

4.你一般在什么地方读课外书?()

A.家里B.图书馆C.学校D.其他

5.你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课外书?()

A.卡通漫画B.名著C.童话故事D.学习辅导类读物E.科学常识类(如《十万个为什么》)F.其他

6.你喜欢以什么方式进行课外阅读?()

A.与小朋友一起B.家长陪同C.单独阅读D.其他

7.你在课外时间,喜欢做什么?()

A.课外阅读B.看电视C.玩电脑D.与小朋友玩游戏E.其他

8.你的课外书是怎样得到的?()

A.家长买的B.亲友送的C.学校统一订的D.图书馆借的E.其他

9.你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为多长?()

A.10分钟以下B.10—20分之间C.20—30分之间D.其他

10.你在课外阅读时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

A.有许多不认识的字B.对于有些句子不理解C.时间不够用D.其他

11.你在课外阅读时喜欢采用哪种读书方式?()

A.摘抄B.记录感想C.也想学着写D.其他

12.课外阅读对你阅读能力的提高()

A.有很大提高B.有一定帮助C.没什么帮助D.说不好

13.课外阅读对你写作能力的提高()

A.有很大提高B.有一定帮助C.没什么帮助D.说不好

14.如果你有很多课外书,你会感觉()

A.很骄傲、很光荣B.没什么感觉C.感到压力大、烦躁D.其他

15.你是否希望学校开设一些课外阅读指导活动?()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13

一、小课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课外优秀图书的阅读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图书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对优秀作品、经典读物、流行图书等做到“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阶段目标”中提出三个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显得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奇台三小三年级语文课题组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调查统计,发现60%的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为了尽快让学生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我们提出了此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小课题研究的界定:

“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是一定的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就是让孩子从小广读博览,诵读千古美文,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当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今的美文,当孩子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孩子的气质,孩子的谈吐,就会慢慢变得高雅起来,孩子的读写能力,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就都有了一个扎实宽厚的基础。

千百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吕叔湘先生强调,学习语文需要大 量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通过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深厚,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高。古有妇儒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众所周知,一个小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引导小学生走进课外的阅读世界十分必要。

(二)理论、实践、政策依据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外阅读的直接目标应该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能较好较快的同化新的学习内容,学得更快,学得更好。课外阅读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必须明白,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同样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阅读与领悟。为了使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实施,应把新课程理念,从校内带向校外,从课内阅读带向课外阅读,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们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 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因此,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实现阅读效果最优化;促进丰富多彩的小学读书活动,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小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阅读的形式以及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形成学校课外阅读指导特色。

2、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推荐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外阅读,品尝课外阅读的乐趣,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使学生喜欢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学会做人。

(二)研究的内容

1、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途径,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养成“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知书达理”的文明人。

2、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阶段要完成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制定体切实可行的措施。

3、对四年级学生开展研究:

四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养成阅读习惯(1)设立阅读目标。

3(2)开展“日有所诵、班级读书会、阅读教学、经典诗文吟诵 ”等活动。

(3)编写《推荐书目》,含必读和选读。

(4)编写《课外阅读校本教材》、《经典诗文吟诵校本教材》。(5)制定“阅读卡”。

(6)进行班级读书会的模式研究,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

5、对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效、人性化的评价。

6、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三)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的步骤

A、课题前期工作:2013年6月——2013年7月

成立课题组,针对现有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象,学习、研讨如何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方面的资料,对研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

B、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C、课题实施阶段:2013.10—2014.5

1、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深入实践研究。

2、按方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与交流。

3、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并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4、开展“阅读汇报课”和教学设计、经验论文撰写等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5、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D、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五)研究的过程

A对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

1、个别调查。

2、对本校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分析现状。

(1)学生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读书。(2)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很不足。

(3)学生课外阅读意志品质不强,阅读量小。

(4)学生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5)适应学生阅读的好书不多。B组织读书活动。

(1)与学校图书馆联系适时开放阅读。(2)组建班级图书角。(3)单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C班级读书会。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通过研究使课题组的语文教师们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语文教育观。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方法:优化校园阅读文化环境,营造师生阅读的良好氛围;开设阅读指导课程,教会学生读书方法;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链接,拓展学生阅读空间;引发师生亲子共读,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努力促进阅读习惯,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读书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同化新的学习内容更快更好。

3、家长对课外阅读形成了新的理解,亲子阅读被更多家长接受和重视,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到读书的感动和乐趣。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虽然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有效的读书方法,但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教师探索阅读指导课力度不够,学生仍未掌握自主、有效的读书方法。

2.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3、还应在阅读课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能力。

4.课题组部分教师已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还有部分教师发展不均衡,要促使实验教师全面发展,推出精品课。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限制了研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5.我们要努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六、课题组成员

上一篇:鲤鱼塘之行作文下一篇:监控系统维保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