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合同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践合同(精选8篇)

实践合同 篇1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传统民法理论以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生效要件,而将合同划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且生效的合同。实践合同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须以实际交付标的物才能生效的合同。区分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的生效要件不同。诺成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发生效力,双方当事人即受合同的约束。而实践合同在交付标的物前,合同成立而未生效、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各国立法上有不同的规定,我国学者也有不同的主张。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立法一般规定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而德国、日本等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则规定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现《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也将赠与合同作为诺成合同,该法在第572条中规定:如果允诺是以适当形式含有在将来无偿移转财产或者权利于特定人或者解除某人的财产性义务(允诺赠与),视为赠与合同并对允诺人有约束力。

在我国《合同法》颁布前,学者中虽然有两种不同主张,但在实务中一直认为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只有赠与人将赠与物交付给受赠人,赠与合同才能成立。在《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对赠与合同是否以交付赠与物为成立要件也仍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赠与合同应为实践合同,自标的物交付时成立;否则,当事人间接达成赠与的合意就成立赠与合同,如果赠与人不履行赠与义务,就要受强制执行,则对赠与人不公平,并且也会因此而使赠与人不愿作出赠与的表示,减少赠与。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若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则赠与人作出赠与的意思表示后可不受任何约束,不仅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而且会使受赠人因相信赠与而作接受赠与的准备,付出的费用得不到救济,这对受赠人显然不公平。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合同法》对赠与合同的实践性或诺成性是采取了两分的方法加以规定,即一般的赠与合同原则上规定为实践性合同,而将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的赠与以及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规定为诺成性合同。其理由在于,在一般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物的,受赠人不得要求交付,既然不得要求交付,赠与在没有履行前就没有实质上的约束力,等于合同没有成立。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合适的。因为,《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既然是“撤销赠与”就说明赠与合同已经成立。如果将一般赠与合同理解为实践性合同,那么,在财产权利转移前,赠与就不能成立,也就不存在撤销问题了。因此,赠与合同应为诺成合同,同时也允许赠与人在一定条件下可撤销赠与。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以下为赠送的简历模板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性别:女 出生年份:198*9 暂未命名 民族: 政治面貌:党员 2

现居地:广东省 身高:164 cm 意向职位:护士 期望薪资:2000-3000 工作地点:广东省 教育经历

2006-09—2008-07 语言能力 广州医学院

所学专业:护理学类 英语 获得学历:大专 读写:?(良好)听说:?(良好)工作/实习经历

相关技能 2008-07—2009-07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计算机 单位觃模:1000人以上 单位性质:国营 ?(良好)助理护士 工作地点:广州市盘福路 下属人数:1 兴趣爱好 工作内容: 看书、听音乐、滑旱冰、在护士长和护师的指导下工作,主要负责病人的基础护理和付治疗,协助医生护士抢救,完成病人的 输液和指导病人正确服药及心理健康宣教,根据医嘱完成病人的输血工作,病人进行化疗时要负责心电监护仪的操作。人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充满自信心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女孩,经过1年多的临床工作,强烈认识到爱心、耐心和高度责任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血液内科一年的锻炼,让我学会了很多血液科及大内科的知识,临床护理和急救更加磨练了我的意志,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操作能力和水平。自信这一年的工作让我实现了从护理实习生到内科护士的飞跃,有信心接受一份全职护士工作。当然一年的时间不可能完全达到专业护士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护理工作尽职尽责!专长描述

1.能熟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应变能力强,能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学习,因而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工作中;2.擅长对常见血液病、多发病进行观察和护理;3.熟练掌握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的操作,对急救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求,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病情监测的技术重难点基本掌握;4.对病人的心理护理的基本技巧有一定地认知。目前就读于广州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一年级。

张卢良

性别:男 出生年份: 邮箱:qqjianli_l90@qq.com QQ:123456 民族:汉族 现居地:上海 婚姻状况:未婚 身高:174 cm 体重:74 kg 教育经历

2010-09—2013-07 人民大学

所学专业:网络工程 获得学历:本科 求职意向 工作/实习经历 意向职位:网络工程师 2013-08—现在 期望薪资:7500 XX公司 工作地点:上海 网络工程师 语言能力 相关技能

英语 网络工程相关 读写:?(熟练)?(精通)听说:?(熟练)自我评价 兴趣爱好 积极乐观,观察能力强,能够理智思考问题;个性开朗,适应新环境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敢于迎接爱好看球、滑冰 挑战,敢于承担责任,具有良好人际关系。

实践合同 篇2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

EPC建设项目是一个完整系统工程, 是如何把工程建设各阶段按内在规律, 有序地、合理地交叉, 系统地组织实施, 按照控制论 (计划+监督+纠正措施=控制) 和信息论 (及时得到正确的信息对于控制和决策十分重要) 进行覆盖项目全过程的管理。EPC工程总承包需要既要保证设计、采购、施工、开车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 又要按EPC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容、约定工期和投资限额全面完成项目建设。

在EPC项目中, 不管是业主还是EPC承包商存在对EPC项目未来营运过于乐观、施工障碍的评估很难充足、投资计划不断追加预算、合同履行顺利等盲点情况。为杜绝或减少此些盲点, EPC管理重心就要以合同为中心的项目管理。

一、EPC合同的特性

EPC合同较普遍采用的施工总承包合同具有多了设计、采购的特性。在实践运用中, 常将设计—建造即DB合同、设计—采购—施工即EPC合同、交钥匙即Tunkey合同混淆。这三个合同套式的适用领域、涵盖的范围及内容是不同的, 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并签订与之相匹配的合同。

EPC合同的设计特性, 设计一般包括: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细部设计 (施工图设计) 阶段, 这给业主在项目前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EPC合同的范围切点在哪里为妥, 这划分了业主与承包商分工的界线、合同责任的范围。

目前, 实践中常用的划分方式, 业主常选择规划设计或方案设计作为切点, 承包商负责从此切点开始设计及施工。从有利合同履行及价值工程角度上, 以方案设计切点优于规划设计, 但业主选择切点时, 常受业主的管理团队配备、项目建设期紧急程度、前期工作深度等来选择。如一房屋改建项目 (工业厂房改为商业用房) , 原房屋属50、60年代的苏联援建建筑, 历时时间久远, 业主前期无法取得房屋建筑的结构及建筑等图纸档案资料也不能提早进入现场对原房屋进行进行勘查、测绘和结构鉴定、且建设迫在眉睫, 业主选择了以规划设计为合同的切点。

EPC合同的采购特性, 给业主提出了设备标准、试运行及验收、材料设备的提供、材料及设备所有权及付款等问题。在工业领域, 采购的设备及材料金额巨大且涉及日后的投入及生产的效益化, 大部分的业主自身具备专业能力能提出全面、详细、具体、细化的技术标准, 确保采购设备及材料的系统性、先进性、经济性;但在民用的房屋建筑中, 采购的设备及材料金额占整个房屋建筑的造价小, 通用性强, 常被业主忽略、不重视, 在设备的标准上往往仅提出功能要求, 未提出具体及细化的达到实现功能要求的技术标准, 致使在合同履行采购中, 双方易产生争议, 常以业主的妥协而告终。如:在一新建办公楼项目中, 业主招标时对公共厕所的坐便器的仅有功能及品牌的要求, 未对其材质、冲水方式、附属配件、款式等具化技术标准, 承包商按合同约定的功能及品牌范围采购及安装坐便器, 此距业主的要求甚远、投标报价与采购价差距在3倍以上。

在实践运用中, 业主尤其要注意EPC合同的特性, 结合项目情况及特点、自身团队的专业水平等方面拟订EPC合同主要、实质性的条款。

二、EPC合同的核心内容

因市场上EPC总承包工程越来越多, 合同双方的争议和纠纷也日益趋多, 为规范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指导合同当事人防范因合同条款粗放、风险预防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等因素产生合同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1年发布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试行) 》 (GF-2011-0216) , 自2011年11月1日起试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义本 (试行) 》 (GF-2011-0216) 的包括《合同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三大部分。

对业主来说, 尤其要在招标前综合项目的特点、要求以及业主自身的情况, 应着重拟定EPC合同的核心内容, 这些核心内容常常是双方合同履行中常常产生纠纷的地方, 阻碍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合同建设项目的内容及范围、功能及技术要求、工期、变更和合同价格调整的计量及计价方式、资金的支付等。

(一) 建设项目的内容及范围

此项是双方承担合同责任的切点, 是关系到业主能否按目标完成建设项目的首要条款。EPC项目涉及的合同内容广, 此条款界定不清或不全, 常易产生大额变更。

为减少和杜绝变更, 建议将合同的内容分系统进行描述, 这样不易减少或漏掉合同内容。还有, 对合同各系统的范围即起止点要进行精确的、专业的界定, 尤其要注意与市政配套有连接的专业工程接驳点如:水、电、气、讯。对这些专业工程哪些属于市政专业配套公司完成, 哪些是属于业主完成或必须由业主直接与市政专业配套公司签订合同实施的, 在每个地区即使是相同的城市不同区县的界定是不同的。这需要业主在拟订EPC合同前, 向当地的专业工程部门或单位了解清楚, 以便清晰地在合同范围中描述, 界定清业主与承包商的责任范围。

(二) 功能及技术要求

在EPC项目实践中, 业主对此条比较粗放, 常把功能和技术要求混为一体, 容易给承包人投标或合同履行时留下太多可选择空间, 承包商从利益角度, 以选择对其利益最大化方案实施, 造成业主常吃哑巴亏。

为明确定位功能、细化技术要求, 业主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防范:

1聘请各系统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 按照业主提供的要求, 拟订详尽的功能及与功能相匹配的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细化的技术要求 (注意:技术要求不能特定) , 纳入招标文件中;

2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及业主详细分析及研究承包人投标时的建议书, 逐一与招标提供的功能与技术要求相比较, 找出差异并比较优劣。在签订的合同中, 确定双方认可的工程及技术要求;

3合同履行时, 承包人向业主提交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时, 业主及专业咨询服务机构除严格审查外, 还要有技巧性的表达出“未提出审查意见部分如有与合同约定的功能或技术要求不一致的, 以合同约定的为准”, 以防因审查疏忽而造成改变功能或技术要求。

总之, 明确的、完整的功能和细化的技术要求, 是保证建设项目的品质, 也是实现价值工程的最好诠释, 业主还需从中后期的施工、验收等过程确保工程和技术要求的完美实现。

(三) 工期

EPC工程较常规的工程即设计、采购、施工独立分步实施, 其合同涵盖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 (含竣工试验) 、试运行等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工作。为此, 将各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验、工程接收、竣工后试验等建设各实施阶段分别一一进行约定, 以便业主可掌控各阶段的进度, 且将全过程的各阶段工作按网络图编制大大缩短总工期, 且比常规工程的工期更加缩短了。

为确保EPC合同工期的合理性、先进性、可控性, 在确定工期时, 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工期考虑施工顺序及工艺, 制定分步的设计计划以达到“设计成熟一批, 施工一批“的效果;

2设计工期考虑能否先具备投入使用的单项工程, 制定分步设计、采购及施工计划以达到“具备验收一批, 运行一批”, 达到率先产生效益的效果;

3对于采购工期, 尤其是需定制或是供货周期长的设备及材料, 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获得采购主动权和选择权;

4设计是整个EPC合同工期的龙头, 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步设计计划节点, 与设计款的支付相呼应, 积极调动设计的积极性, 为工期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EPC合同涵盖的内容广, 范围广, 实施阶段多, 多种因素及情况复杂, 制定科学、先进、合理的工期计划尤为复杂, 这要求业主及其专业咨询服务单位充分结合和分析项目的情况, 拟定工期, 确保建设项目如期完成并投入使用。

(四) 变更和合同价格调整的计量及计价方式

在EPC合同模式用于房建工程及市政工程项目之初, 业主选择EPC模式常因工期而选择规划设计作为合同切点, 设合同限价以定额费率作为合同价的计量及计价方式。但这种方式, 存在实施过程工程造价难控制、计量计价争议大, 造成业主被动的局面、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长达数年却还未确定合同价的情况。

随着EPC工程增多, 以及在采用之初出现的问题较多, 近阶段EPC合同选择以方案设计作为合同的切点, 合同价格以总价包干加变更调整的方式较多。这种方式成本较易控制, 但加大了品质控制的难度即施工图要能真实、客观的满足出功能及技术要求, 承包商往往会利用业主的审图量大、技术要求高以及时间紧等作为突破口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往往通过变更形式表现出来。为减少变更以及控制成本, 建议尤其注意如下几点:

1在合同中详细约定与结合业主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变更的程序;

2在合同详细约定与合同的切入点、功能及技术要求等相匹配的变更范围;

3承包商提供设计 (初步、施工图或细部) 要求业主审查确认时, 合同中约定其还需同步提供明确是否存在变更及其变更计算明细的文件等内容;

4目前的EPC承包商多数由联合体组成, 设计与施工之间因管理体制、文化差异等原因存在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造成施工过程中, 承包商的施工方易在细部设计上提出有利于施工的变更要求。若是增加费用则承包商就会以技术核定的形式要求业主确认, 获取费用的增加, 而减少费用的变更常常很隐蔽, 难以让人察觉。合同中注明, 对于减少费用的变更, 无论是否有书面或口头的要求, 均以实际施工费用计入结算。

(五) 资金的监管及支付

EPC工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 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必须确保每个环节的款项支付。为此建议注意如下:

1目前, EPC工程多是隐蔽的多层分包, 往往实际施工者收到的款项较迟、金额减少, 且实际施工者与业主没有合同关系也无权利向业主付款仅靠EPC承包商的同意或是司法解释指导意见来支付, 这对工程的进度及质量极为不利, 在合同约定资金的监管支付尤为重要。

2 EPC工程内容多, 涉及设计、工程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等多项内容的支付, 为达到各项内容工作能并联、有序、可控地开展, 要针对各项内容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支付方式, 如节点或产值相结合来拟定合同支付条款。

结语

EPC合同的条款内容还有很多, 本人仅就最重要的以及实践过程中常遇到的争议及问题的合同内容进行了分析, 望大家提供提出宝贵意见进行探讨并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思文.EPC合同争议解决研究[D], 2011.

[2]孙书明.EPC项目中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西南大学, 2011.

实践合同 篇3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实施难点 对策建议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被誉为“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里程碑”。新《劳动合同法》针对现行劳动合同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补充,追求的是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的平衡,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推动用人单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力。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产物,也是新时代建立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但是《劳动合同法》施行2年来,却遇到诸多阻碍,以华为公司员工集体大辞职事件为导火索,全国不少企业纷纷效仿,通过工龄归零、集体裁员、劳务派遣等各种方法,来规避《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导致社会各界对新法的质疑越来越大,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劳动合同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劳动合同法》在立法上存在不足。劳动合同立法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它既受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劳动关系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制约。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分析,《劳动合同法》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立法宗旨,并且在制定条文时采取“倾斜保护”的原则。这反映决策者要保护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的意图。某种程度上讲,任何一部法律都是一种利益上的平衡,要使法律得到良好地实施,就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各方利益的较量和妥协,最终才能形成法律。然而新《劳动合同法》总体而言,主要吸收了为数众多劳动者的声音,却忽略了形成劳动关系,即另一方用人单位利益的要求,导致在现实中出现大量企业消极抵制、大范围地规避法律的现象。比如,为使劳动者的工作年限不被连续计算和控制订立劳动合同的次数以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采用将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的;通过非法劳务派遣的,不一而足。如果决策者能够在立法政治层面上也能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合理的建议,那么现在这些规避和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现象可能大大减少。

其次,从法律层面上看,《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技术粗糙,部分条款缺乏科学性、立法语言模糊,造成这些条款的操作性、可行性较差。其弊端忽视了全日制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限制了合同形式依不同情况作出选择的灵活性,说到底还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客观情况缺乏全方位的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劳动者人群的国家,对各种形态的全日制用工主体,采用单一的书面合同,这本身在操作层面上就是非常困难的,在监管上更是无法达到的。

最后,在社会层面上,《劳动合同法》通过前,缺少立法效果的预测,它是造成现实中劳动关系紧张的根源。《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其与现实冲突远远超出了该法可以承受的范围,不仅使原有的劳动关系紧张局面加剧,而且对司法领域、经济领域等各个方面产生强烈冲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争议案件激增,致使司法资源极度紧张。二是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事件层出不穷,劳动者因该法受损害的情况加剧。三是增加企业隐形成本,成为企业外迁或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劳动监察不力和配套制度缺失。劳动监察失之于“懒、散、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屏障形同虚设。我国劳动监察的事项范围宽泛,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事项呈现交叉重合状态,带来的问题是劳动监察事项失之于“散”,模糊不清,劳动监察将本属于查处范围内的事项像皮球一样踢给劳动仲裁,监察责任一推了之。劳动监察资源的有限性,面对查处显得力不从心,在查处违法用工案件时,刚性不足,硬度不够。

另外,目前与《劳动合同法》配套其他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劳动合同法》在实际运用中达不到预期的社会效果。

3.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缺陷。《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致使全国各地劳动争议案件猛增。可是,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仍旧不够健全,处理劳动争议的体制简称为“一调一裁两审制”,又称之为“单轨制”。实践中,这样的体制存在着以下缺陷:“仲裁前置”的规定不仅造成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大增加当事人诉累;仲裁不能形成自我体系;“裁”、“审”程序重复。

二.对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几点建议

1.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劳动合同法》在一些规制设计中存在有待于明确的概念和法律漏洞,需要相关配套制度措施加以完善,国家应着手制定和尽早出台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清理修改配套办法,细化相关规定,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法律体系。一是出台《劳动合同的相关司法解释》,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二是积极推动《集体合同法》的出台,强化劳资协商机制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作用。三是加快工资、工时、劳动定额等劳动基准立法,有效遏制用人单位规避法律的行为。应设计更科学、更严谨的法律制度,明确规避法律的责任,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用制度去防止企业规避法律,促使其自觉地守法,依法办事。

2.完善劳动处理争议体制和建立健全监察机制。

目前“一裁两审”的劳动处理争议体制,其在运用中反映出许多弊端,大量的劳动争议无法通过这一途径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长此以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可能失去对《劳动合同法》的信任。应该尽快着手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学界普遍的看法是把“一裁两审”的单轨制转化为“或裁或审”的双轨制。“或裁或审”的体制能大大缩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时间和成本,从而节约社会资源。这样分清楚了案件的性质,前者更多的是属于权利争议,应当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即国家法院,后者属于规范争议,可以通过第三方(如国家行政机关)参与其中帮助解决。真正实现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双轨制”改革,更好的解决各类劳动争议。

3.政府应出台劳动力市场政策和相应的制度。

实现社保全国统筹制度。目前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对《劳动合同法》态度冷淡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保金不能随劳动者工作的跨省移动而相应转移。因此,必须实现社保全国统筹,让社保医保等专卡专户结算,户跟人走,这样才能保证劳动合同法的执行。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做到,关键在于涉及到地方利益,提高了难度。建议在全国建立一个不隶属于任何地方政府的社保基金委员会,专门管理农民工社保基金,以防因地方利益博弈而阻碍社保全国统筹。

总之,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系统工程,牵动多方利益,涉及多个部门。它的实施不仅是一个执法过程,也是一个基于社会、劳动者、企业三方共同发展的工程,需要政府配套出台类似的税收、企业责任、行政收费等一系列辅助措施才能实现,是三方共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景凯旋实施劳动合同法,政府也有责任[N].南方都市报,2007-12-27。

[2]周斌,试水“日薪制”与规避劳动法,职业,2007(5)。

[3]王俊秀,劳动合同法实施新问题,商务时报,2008-5-7(14)。

[4]邹乐,聂爱玲,劳动合同法遭遇执行难,政府法制,2008(8)。

[5]梁治平,立法何为?-对劳动合同法的几点观察,书屋讲坛,2008(6)。

[6]向春华,劳动监察:该出手时应出手,中国劳动保障,2006(8)。

[7]庄林冲,劳动监察:功能定位与法律规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6)。

[8]信春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9]关怀主编,劳动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0]蔡晓芳、朱晓露,我市劳动争议仲裁案增长迅猛,南京日报,2008-6-6(12)。

翻译实践之商务合同及散文 篇4

一、甲方(河海师范学院)意欲聘请乙方(ardis curry)为本校英语教师。双方经过友好协商特此签订合同并承诺自觉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

二、合同期从2006年8月15日开始至2007年8月14日结束。

三、乙方义务(详情至附页)

乙方月工资为5000人民币,其中70%的部分每月转换成外币。

四、甲方义务

甲方需对乙方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以及评估。

五、乙方义务

乙方需完成计划表中规定的任务并保证其质量。

六、对合同的变更,解除及终止的规定

双方应遵守合同条款,不得在未经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变更,解除及终止合同。

七、违约惩罚

若乙方由于某些不可抗力事件而请求取消合同,乙方应提供由有关部门提供的有效证明,得到甲方的允许,并承担自身的回程费用,付给甲方相应的违约金。若甲方由于某些不可抗力事件而请求取消合同,并已取得乙方允许,那么甲方应承担乙方回程费用:如果甲方在没有有效的原因的前提下取消合同,则应支付乙方的回程费用,并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八、本合同的附件是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生效,合同期满将自动过期。如果双方要求签订一份新合同,在合同终止前90天向另一方提出申请,并在双方同意的条件下签署新的合同。

九、仲裁

本合同于2006年8月15日在河海师范大学签署,一式两份,中文和英文两种文本同等真实有效。甲方

乙方

(签名)

(签名)

张飞虎

Ardis Curry

补充合同

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对受聘方的工作以及其他事项的规定如下:

进行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并对学生语言类的课外活动提供建议。

甲方

乙方

(签名)

(签名)

张飞虎

Ardis Curry

两种成长观

这里有两种看待成长的基本方法,一个是视其为结果,另外一个是视其为 过程。人们通常把个人成长看做一个能被轻易认知和衡量的外部结果或成果,员工得到升职,学生成绩进步,外国人掌握了一种新的语言,这些都是无形的努力可以通过有形的功效来衡量的例证。

对比之下,去确定个人的成长过程要艰难得多。因为从定义来看,成长过程是一段旅程,在这段旅程的沿途没有既定的路标和标志物。这个过程并不是指路的本身,而是当我们遭遇新的经历和意料之外的坎坷时对应的态度,感触,审慎或勇气。这一旅程永无止境。总会有新的方法去探索世界,新的思想去尝试,新的挑战去面对。

实践合同 篇5

【摘要】本文拟运用商务英语教学中英译商务合同的实例,论述商务合同翻译的原则,在实践活动中力求准确严谨英译商务合同。

【关键词】商务合同 翻译原则 教学实践

商务合同具有条理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商务合同对翻译的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增加了难度。本文对商务合同英语的准确严谨、规范通顺及翻译技巧与内容的完善还有翻译中常见错误、成因及其对策等作了分析和论述。

一、翻译原则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马丁?朱斯在1962年的分类,合同英语属于庄重文体,是各种英语文体中正式程度最高的一种,体现在内容的专业性、语言的严谨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合同的文体正式严谨,措辞准确明晰,给翻译带来诸多不便。一般而言商务合同的翻译应遵循准确严谨和规范通顺的原则。

1.准确严谨(faithfulness & accuracy)。商务合同的专业性和兼容性越来越强,为避免产生歧义,商务合同的翻译必须把“准确严谨”作为首要标准。合同文本是合同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文字记录,因此,合同文本的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不讲究文采韵味,必须准确严谨反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译文要准确严谨,首先要用词准确(accuracy)。比如,shipping advice和shipping instruction表面意思相近,但应该做出区分:前者是“装运通知”(由卖方发给买方的通知,告之买方货已装运的具体事宜),后者是“装运指示”(由买方向卖方在货物运出前,发出的装运指示,卖方完全按照买方的意图做好装运事宜)。再如,shipment date和delivery date,从字面翻译来看,都可以翻译成“装货日期”,但前者指货物装船启运(离港)日期,后者指货物的到货(到港)日期。如果混淆了这些词语,将会造成履约困难甚至引发纠纷。例句: In order to cover our order,we have arranged with Dalian Branch,the Bank of China,a credit for USD 86 000.【译文】为支付我方订货货款,我方已委托中国银行大连分行开立86 000美元的信用证。cover一般做“包括,囊括”讲,但上例中不能按原意翻译,且句中由于所属领域范围的不同,其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分别是“购进货物”、“投保险”“偿付”等意思。

2.规范通顺(expressiveness & smoothness)。合同文本是一种法律文件,属于庄严性文体。翻译商务合同时还应该把规范通顺视为另一大原则。所谓“规范”,是指译文必须符合法律语言的特点,尽量体现出契约文体的特点。而所谓“通顺”,是指译文应当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使译文清晰易懂。例句: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date of effectiveness to the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the two Parties shall hold a meeting very year to discuss problems arising form the execution of the Contract.(原译:在合同生效之日起到合同终止之日的期间内,双方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合同发行中出现的问题。)原文在理解上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地方,译文意思也算正确,但只对原文逐字逐句翻译,显得呆板,改译为:本合同有效期间,双方应每年正式会晤一次,以讨论本合同履行期间存在的问题。例句:The date of Bill of Lading shall be taken as the conclusive proof of the date of shipment,six(6)days grace shall be allowed for shipment earlier or later than the time agreed upon by the Parties.In the event of the goods for one order being shipped in more than one lot,each lot shall be deemed to be a separate sale on Contract.(原译:提单的日期应为交货日期的最后证明。双方允许交货比约定的时间早交或迟交六天。一次订货多于一批装运,那么,每批货应被当作是合同的单独买卖。)原译文表达累赘,结构松散,不合乎汉语契约文体的简约风格。改译为: 交货日期以提单所载日期为准,双方同意在合同约定的交货期的基础上,允许有前后六天的装运宽限期。若一次订货分批装运,则每一批货为合同项下的单独买卖。

二、翻译技巧与内容的完善

1.前言的内容:其一,主要载明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国籍、主营业务或者住所;其二,合同签订的日期、地点。

2.正文:(略,另文论述)

3.合同的结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2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合同的成立是以签字为成立要件而不是以盖章为成立要件的。所以,在合同的结尾部分还应明确规定:合同在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后正式生效。

三、翻译中常见错误、成因及其对策

1.错误。英语合同翻译中的错误很多,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合同英语词或句子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或机械对应上,对其本质的涵义了解不够准确;另一方面,翻译表达上的错误常常出现,造成理解上的概念不清,内容混淆。

2.成因。(1)专业背景。在我国,部分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并非经济类或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毕业于外语类。尽管他们拥有语言上的优势,在词语的专业含义把握上尚可,但是对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上却有欠缺。(2)文化差异。尽管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内涵、民俗风情存在巨大差异。由于文化内涵的差异,其英语涵义与汉语涵义并不对等。因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思维模式、传统观念等差异,使得一份英语合同的理解差异成为可能,翻译错误也就难以避免。

3.对策与建议。(1)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将原文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无任意增减删略或歪曲背离。(2)使用规范的译文语言形式,力求简明易懂、文理正确、严谨通顺,无生硬晦涩之处。3.3.3仅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英语合同翻译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对不同合同翻译中的错误所造成业务上的损失等文化背景的了解,这样才可能尽力避免由于不具备一定专业背景知识,不了解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合同翻译中的错误。(3)建议。对已经掌握英语基本语法和技能的专业人士或学生来说,开始可从比较英文合同与中文合同的格式入手,然后从句式结构和用词两个方面理解两种文本的异同,体会国外英文合同的特点,尤其应关注中文合同一般未包括的而同类英语合同中又约定的合同事项,不断地在实际应用合同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总之,提高翻译能力,需大量实践。翻员应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学习涉外经济合同翻译理论和常用技巧,切实提高翻译能力。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规律,不断总结,才能积极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实践合同 篇6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1、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2、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但劳务合同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务服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务报酬,各自独立、地位平等。

3、主体的待遇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待遇等;而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

4、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而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5、雇主的义务不同。劳动合同履行贯穿着国家的干预,为了保护劳动者,《劳动法》给用人单位强制性地规定了许多义务,如必须为劳动者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不得协商变更。劳务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当然双方可以约定上述内容,也可以不存在上述内容。

6、法律调整不同。劳务合同主要由民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法则由社会法中的劳动法来规范调整。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应先到劳动机关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的在法定期间内才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但劳务合同纠纷出现后可以诉讼,也可以经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劳动合同与雇佣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从雇佣合同发展而来,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极为相近。主要区别是:

1、二者的历史不同。雇佣合同的历史久远,自从奴隶社会剥削的存在,人类的劳动关系中就开始有了雇佣关系,随着劳动交换的需要而逐渐产生了雇佣合同,劳动合同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十七世纪的雇佣合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目的不同。雇佣合同以供给劳务为目的,系以雇佣人对劳务人之“所有”及对劳动者之“支配”为中心,而劳动合同则是以提供劳务的劳动者其“人”为中心,以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为目的。

3、受国家干预的程度不同。雇佣合同更多的体现是当事人的双方的合意,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国家干预的程度较小;而劳动合同更多的体现了国家对当事人合同的干预,对合同的订立程序、用人单位的义务、工作条件、劳动保护、最低工资、合同的解除等都作了特别规定,主要侧重于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

4、主体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中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均属于法人或社会团体,其适用范围只限于单位用工方面,劳动者在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后,遵守其内部的规章制度,必须承担一定的工种或职务工作,受雇人与雇用人间存在“特殊的从属关系”。而雇佣合同既可以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单位,也可以双方均为公民,且雇员不成为雇主的成员。受雇提供的劳务十分广泛,凡法律调整的服务均可以适用于雇佣合同。

5、法律调整不同。劳动合同由劳动法调整;雇佣合同应属于民法调整,目前,我国合同法尚没有对其作出明确规定,适用民法及合同法的一般原理规制。

劳动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

1、劳动合同目的在于提供劳务,其标的在于劳动本身;承揽合同则在于一定工作的完成,虽然涉及到劳务,但它的目的不在于劳动本身,而在于劳动成果,劳动本身仅为获得其成果手段而已。

2、劳动合同中,无论劳动有无成果,均能获得报酬;而承揽合同如无成果时,则不能获得报酬。

3、劳动合同中,劳动者提供劳务,需服从相对方的安排,其工作具有某种从属性;而承揽合同中,承揽人的工作具有独立性。

4、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因执行职务侵害他人权利时,其责任通常是先由单位先行承担,如劳动者有过错,其后按照其过错大小承担责任;而承揽人在承揽过程中的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责

任,通常由直接承揽人承担。

雇佣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

1、给付劳务侧重不同。雇佣合同中,受雇人仅为一定的目的而劳动,即在一定时间内服劳务而已,侧重劳务给付的过程;承揽合同则是承揽人需为一定劳务给付,并且服劳务的结果即工作成果所有权之转移为合同主要内容,劳务给付与工作成果之间有不可分之关系,侧重劳务给付的结果。

2、签订合同时双方的出发点不同。雇佣合同中,雇主一般选任雇员时,是以雇员的劳动技能是否适合于自己的要求,雇员则从劳动报酬是否达到自己的要求,而缔结雇佣合同的;而承揽合同中,定作方选任承揽方是以承揽方的技能、生产设备或生产规模、信誉等能否胜任工作为条件的,而承揽方则是以自己的技能或现有的条件能否完成工作,能否获得利益来缔结合同的。

3、报酬确定与给付不同。雇佣关系中,报酬的确定是根据市场劳动力的价格结合相应的行业标准确定的。报酬一经确定后,雇员一般能在长时间内取得稳定的报酬数额,不存有亏损的风险;而承揽合同的劳动报酬是基于自身的技能或生产规模,原材料的价格等确定的,而且,承揽方还要承担潜在亏损的风险。同时,一般而言,雇佣合同的受雇人之工资系计时工资,承揽人之报酬系计件报酬。

4、合同义务可否转移不同。雇佣合同原则之负债标的为种类合同;雇佣合同的雇员可以将自己应负的劳务义务转移给他人承担;承揽合同则为特定劳务,承揽方不可以将承揽的工作交给第三人完成。

实践合同 篇7

一、建立与完善合同风险防控专业化管理机构与配套制度

首先, 为加强合同风险防控管理, 我们建立了合同风险防控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 即在机关设立合同主管部门, 并且配备具有经济法律专业背景的专职合同管理员, 进行合同的风险防控管理。同时, 在基层单位也相应配备经过基本合同承办专业培训, 又具备相关理工或管理类专业背景的兼职合同承办员, 配合合同承办单位和合同主管部门, 具体履行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控职责, 形成了梯次配备较为合理的合同风险防控管理组织机构和专业化风险防控人员网络。

其次, 根据合同风险防控实际, 制订了如《合同 (信用) 管理实施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设备、软件资产管理办法》、《合同项目责任跟踪卡》等一系列合同风险防控配套管理制度, 使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控管理有了明确的制度依据。

二、根据不同类型合同的特点, 分别进行专业化风险防控

基于对合同风险以预防控制为主, 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产生的指导思想, 实践中, 我们分别根据不同类型合同的不同特点, 对其签订履行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环节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1. 风险防范管理前移, 强化合同签约的前期风险论证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特别注意合同风险防控管理中的源头风险防控, 即根据不同类型合同的不同特点, 分类进行重点内容不同的风险前期论证, 加强合同签约前期的风险防范力度。为此, 我们专门成立了合同项目专业化论证组, 旨在通过论证组内多部门、多学科专业化人员在签约前期, 对对方资信、技术实力、产品或施工质量、履约能力等进行前期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论证, 把合同项目在签约前期的可能风险就尽可能地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如在实践中, 我们通过对采购合同项目全过程潜在风险环节的分析, 确定其风险前期论证的重点内容为三个主要环节, 即: (1) 对方经营资信; (2) 其产品质量; (3) 交货能力。最终优选出信誉好、产品质量优、交货能力强的多个厂商作为备选供应厂商, 以备将来从中进一步优选。

又如, 通过对技术合同项目全过程中风险控制环节的分析, 我们确定其风险前期论证的重点包括: (1) 对方资信, 其技术是否为其合法所有; (2) 拟引进技术的适用可行性、先进完整性。最终选择数家作为技术转让的备选方。

再如, 通过对工程合同项目全过程风险控制环节的分析, 我们确定其风险前期论证的主要内容为: (1) 对方施工资质; (2) 对方技术人员素质和质量管理体系; (3) 已竣工和在建工程项目质量情况。最终经综合分析与评价论证后, 选择若干合格的备选施工单位。

2. 针对不同合同的履行特点, 分类分别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不同类型合同, 其履行中的风险防控环节不同, 采取的针对性防控措施亦有所不同。

如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 我们重点对物资验收环节进行风险防控管理。为此, 我们规定必须由专业技术、质量监督、物资使用等部门组成的验收小组, 才能进行物资的中间和最终验收, 必要时还可随机抽样送检, 防止不合格乃至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造成隐患和经济损失甚至事故的发生。

又如在技术合同履行过程中, 主要是针对引进的技术能否达到约定质量技术指标这一关键环节进行风险防控管理, 做到凡是正式引进的技术, 均需先行安装试运行, 对于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经对方作相应改进后仍达不到约定主要质量技术指标的, 不予出具验收通过报告, 严把引进技术验收结算关。

再如在施工合同履行中, 我们通过对施工中的主要风险环节, 即:施工及建材质量、工程量大小、工程中间和最终验收环节加以严格的跟踪控制, 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控制风险的发生或扩大, 做到最大限度地维护我方合法权益。

3. 加大合同结算前审查力度, 控制资金流出最后一关的潜在风险

不同类别的合同, 其结算的依据不同, 结算前的审查内容与防控环节也有所差异。

如在施工合同结算前审查所采取的具体风险防控措施为:结算前, 为防止施工方虚报或重复计算工作量, 先由专业技术部门会同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对拟结算的工程量进行核定、确认后, 再由合同管理部门对照合同约定进行结算前的法律审查后, 方可交由主管领导进行结算前审批, 并办理相应的付款结算手续。

同样, 我们在采购合同、技术合同结算前, 为防止存在质量、技术问题而产生结算风险, 亦需在专业技术、计划财务、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结算前审查确认, 经主管领导审批后, 方可办理付款结算手续。未经结算前审查, 或不符合规定的审查程序, 财务部门不予办理付款或结算手续, 使资金流出最后一关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三、结束语

由于我们在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 实行了合同风险的实时跟踪控制与防范管理, 在增强了自我保护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 也促进了合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合同及其相关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合同管理员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合同风险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深化, 合同风险管理必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摘要:油田作为大型石油国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正常有效运营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运用大量资金, 对外进行大量经济活动, 而这些又需通过对外签订大量的经济合同来进行。然而, 合同签订有误, 企业将面临经营风险。签订违法或无效合同, 企业还将直接面临法律风险;因此, 合同签订履行过程的风险防范, 在合同管理的现实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实践合同 篇8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商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授予学生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各个环节以及贯穿全程的业务流程,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与方法,通过使用英语语言,遵循国际贸易的通用原则进行业务往来,为企业争取最佳的利益。因此,如何对本课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既能掌握相关的外贸英语语言知识,又能具备相应的外贸职业技能,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外贸合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贯穿起来,使得章节、项目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让学生俯瞰整个外贸流程,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构架、对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意义深刻。

二、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简述

基于“外贸合同”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中,教师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讲解和问题的处理,都以外贸合同为主线,围绕外贸合同,从合同的各个条款如标的物条款、贸易术语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价格条款、收付条款、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条款等逐一展开,在业务的履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教学正是伴随着外贸合同中每一个条款的磋商、拟定、履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制造和提出问题,学生就跟随教师不断地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学生对于外贸合同的每一个条款的磋商、拟定、履行的方方面面也熟悉和掌握了,对于外贸的流程以及外贸流程中所具备的技能、方法也就具备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外贸合同各个条款的拟定要求,不断穿插渗透英文术语和条款的解读、操练,培养学生的外贸英语语言能力,使学生既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又掌握了外贸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外贸职业能力。

三、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背景

教学过程中,以外贸合同为中心,围绕外贸合同,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学生操练、小组研讨、代表发言、同伴评价等方式,对每一条合同条款的磋商技巧、拟定原则及履行要领等,以及对各个条款未来所可能遇到的风险的防范技巧、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等进行逐一学习巩固。教学过程中注重外贸合同中各条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断“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强化学生对整个外贸工作流程以及各主要组成环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具体探索与实践

(1)以外贸工作流程开篇,结合“外贸合同”,让学生宏观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

现行使用的教材中,多数以国际贸易的特点等开篇,对外贸工作流程以片言只语带过,甚至完全忽略。通过多年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这样的教材编写安排不甚合理,对学生认识和学习本课程,了解外贸工作流程以及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未能起到良好的先导作用。因此,在基于“外贸合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在简介外贸特点,增添国际贸易内涵及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以“外贸工作流程”开篇,通过对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对国际贸易中必须完成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供中英文对照的外贸合同范本,结合外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它们在外贸合同范本中的匹配对应关系,让学生感知未来知识技能学习的整体框架。同时,在合同范本的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合同英文条款的词汇术语、遣词造句和行文特点,明确外贸工作对英语语言的要求。尽管只是短短的两节课,但对于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对课程总体知识构架、外贸职业技能要求及外贸英语语言能力的整体认识以及学习准备,必不可少且意义深刻。

(2)基于“外贸合同条款”划分教学内容,逐个条款进行讲授学习

根据外贸合同条款划分主要教学内容,将其分成合同标的物条款、贸易术语条款、运输条款、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价格条款、收付条款、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条款等模块,实现由整体分解到局部,再由局部组成整体。明确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以及其与合同整体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每个条款时更加明确其在合同中的位置,更加一目了然。

(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习每个条款

每个条款开始学习之前,向学生展示外贸英文合同范本,让学生明确该条款在外贸合同中的位置,同时感知条款中的英语词汇、术语及行文特点,然后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探寻英语词汇、术语的含义,形成模糊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条款要点简要点评,导出条款主题,再对条款要点进行分析讲解,明确条款拟定对买卖双方所意味的权利和义务。进而通过匹配操练,巩固学生对英文词汇和术语表达的掌握。每个条款分析解读完毕后,安排条款实训,对英文条款内容举一反三进行操练。最后再回归到模块学习前展示的外贸英文合同范本里,重温条款的要义及拟定时的技能要求。由此,每个条款的学习都经历感性认识——分解学习——理性认识的过程,有始有终,局部和整体关系明确。

(4)以外贸合同开篇,以外贸合同收篇

遵循以上方法对合同条款进行学习,全部合同条款学习完毕后,重温整个外贸英文合同范本。此时,学生对范本里的内容已经十分熟悉。在重温英文外贸合同范本的基础上,教师设置相应的贸易背景,让学生模拟磋商过程并根据磋商结果,模仿英文外贸合同范本,起草合同条款,检查并考核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水平。

(5)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方法、外贸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运用多媒体、网络及贸易软件等辅助教学,还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同伴学习、分组研讨、同伴评价、模拟角色、小型辩论会、展示报告等组织教学,才能活跃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担任的教学班级中实施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已逾三届,历时三年,学生共计345人。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向最后两届共260名学生发放了在线《国际贸易教学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31份。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课程内容不甚了解,通过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对外贸工作流程、外贸合同条款内容、外贸英语语言、外贸职业技能的认识和掌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未来胜任外贸岗位工作也充满信心。这些方面,一定程度上说明,基于“外贸合同”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小结

通过实践,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整体分为局部,局部回归整体”的模式更加明确和掌握外贸的工作流程、技能、方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合同的各个条款的技能掌握要求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对外贸工作流程的掌握更加深入透彻,逐渐形成独立拟定外贸合同、履行外贸合同的职业能力,使外贸工作流程在“外贸合同”的贯穿下,形成了一条明确的主线,课程教学组织也浑然一体,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上一篇:全国爱牙日幼儿园宣传活动简报下一篇: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