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初探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初探(精选13篇)

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初探 篇1

吟诵是传统诗词文赋的诵读方式,不仅如此,它还是创作方式、教育方式、修身方式、养生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它是中国式读书法。吟诵是吟和诵的组合词,语境不同而含义不同。“吟”有两个意思:一是声调抑扬地念,一是指作诗、写诗及推敲字句,均为引申义;“诵”是指背诵和朗读,为本义。因此,“吟诵”不单指声调抑扬顿挫地诵。而吟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对汉诗文的诵读方式,自先秦开始,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是有曲调的,它和唱的区别在于,唱的目的在曲,吟的目的在词。诵读是没有曲调的。除此之外,两者的规则是完全一样的。

当我第一次接到吟诵教学活动时,感觉好奇怪的,第一次听吟诵怎么听都觉得难听。心中时常质疑古人是这么吟诵古诗的吗?为什么我一直以来没听说过这样读古诗?吟诵是真的吗?心中的一连串疑问,在张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上网听了徐建顺老师的视频讲座之后迎刃而解。当我了解了吟诵的前世今生,学习了吟诵的理论与方法后,我惊讶地发现自己渐渐爱上了吟诵,感受到了吟诵之美。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与摸索,我对低年级的吟诵教学有了一点点思考和做法,我的教育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学生识字量不多,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吟诵古诗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朗读古诗

吟诵教学的第一步是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它是学习吟诵的前提。孩子们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可以独自朗读古诗了,在《我爱吟 诵》这本教材中,孩子开始接触的都是近体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古诗内容简单,合撤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些古诗都是孩子在幼儿园时就会背诵,所以读准古诗并不难,读上四五遍就可以读正确、流利了。孩子们在读古诗时会遇到文读语音的字,比如《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斜”不读“Xīé”,读“Xīá”,可让孩子知道主要是为了古诗的押韵。教学古诗文,重点是让学生诵读,并同时在诵读中感悟古诗文的精粹,在感悟中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积极营造一种吟诵的氛围。

利用早读20分钟,是固定的读诗时间。学生随身携带《千字文、三字经》日日诵读。课前一首歌,一首诗做到位。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不求甚解”,重读不重懂,意在让学生在积累中感悟,在积累中培养语感。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直接接触和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感悟做人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拓展诗词学习的视野。

三、诵读古诗

吟诵教学的第二步是诵读古诗。针对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在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中,应该重视“诵”,以“诵”为主。孩子们掌握了一些诵的基本知识后,拿到一首古诗就会情不自禁地诵起来。关于诵的基本知识也不要讲得太多太深,太多会显得枯燥,太深难以理解,要结合教学慢慢的渗透。在日常的吟诵教学中,我主要向学生介绍以下吟诵方法:

1、平长仄短

这是吟诵时音长方面的规则,而且仅限于吟诵格律诗文。格律诗文是平仄相间的,平就是现在汉语的一声、二声;仄就是现在汉语的三声、四声。但是一声、二声在古代都读阴平,也就是都读一声,所以平和仄就是平和不平的关系,因此古代的诗平仄相间,读起来是一动一静的。教学时,可简单的说就是一二声拉长,三四声短,平声用“—”符号表示,仄声用“︱”符号表示。吟诵时,诗文中的第二、四、六等偶位字,是平声字,则是长音,是仄声字,则是短音,句尾是韵字时拖音。

2、押韵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句子押韵,不仅便于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协和之美。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在教学时,可让孩子先找一找诗中押韵的字,把其圈出来,吟诵时可以拖音。

3、入声字

普通话中所有的字音长短一样的,或者无所谓长短。古代是有长、中、短音的。吟诵的时候,韵字和偶位的平声字是长音,入声字是短音,其余的字是中音。入声字有顿挫之感,常用来表达痛苦、决绝、强调等意义。体会入声字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对于体会诗歌的涵义 非常重要。在吟诵入声字时,如果把仄声看作音乐节奏一拍,那么入声字就是半拍。

3、依字行腔

是旋律的生成规则。声调向上就往上引,声调下降就往下吟,这就是依字行腔。简单说就是不倒字,即不能把字的声调读错了。吟和唱的区别有很多,比如“吟”是依字行腔,绝不会倒字的。“唱”是可以不管的。像谷建芬老师作曲的《春晓》,“闻啼鸟”唱成了“问替niāo”。因为她是用西方作曲法作的曲,结尾要用对称的音,根本不管词。“吟”就不同了,任何地方的“吟”,都是不倒字的。

4、开闭口音

是开口音还是闭口音可看韵腹和韵尾,开口音是a、o为韵腹的音,闭口音是i、u、ü为韵腹的音,开口音的情绪明朗,闭口音的情绪低回,根据诗中的开闭口音可以来判断整首诗的基调。举个例子,《咏鹅》是赞美鹅戏水时动态美,富有生活情趣。表达了鹅的美,这就是朗读的结果。因为朗诵,每个字都很短不超过一秒钟。这个韵有的字:“白毛”对“红掌”、“浮”对“拨”、“绿水”对“清波”一旦使用这个韵,情感很悠长,一般很美。这首诗也用了很多开口的音,在孩子还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时,我们同样可以从声韵上来感受整首诗的韵律美,是朗读时达到的效果。

三、吟诵古诗

吟诵教学的第三步是吟诵古诗。吟诵古诗是对学生最高的要求,它是学生掌握了吟诵方法后和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受,在诵读 的基础上进行创调,最终形成自己的调子。针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知识积累不够,所以我是先带领学生听光盘,以模仿为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他们逐渐就会创造出自己的吟诵调。

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初探 篇2

一增加课内课外积累, 丰富学生的语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在学生阅读的同时,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 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了让一年级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学完汉语拼音后, 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 将汉语读物推荐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阅读中将自己喜欢的词句画出来, 多读几遍, 鼓励他们将喜欢的词、句背下来并利用班会或晨读时间在全班交流。刚开始并不限定他们所背的内容, 但随着学生们越背越多, 越背越好, 其他学生也渐渐明白了什么词是好词, 哪些句子是值得背诵的。当学生背得多、读得多、画得多了, 在平时的口语表达上, 写话上就有了很多的进步, 偶尔发言还会不时地冒出一两个成语, 让人颇感欣慰。

其次, 要求学生一星期必须选背两首唐诗。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 请个别学生走上台来当小老师教大家古诗, 这种形式的改变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诗的兴趣, 许多孩子争先恐后地上台教古诗, 下面的孩子学得认真, 上面的教得更认真, 一学期下来, 班里的孩子就学会二十余首古诗。

这样, 日积月累, 积少成多, 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 语言大量的汲取必将为中高年级的习作奠定基础。

二学会观察, 做生活的发现者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对外界缺乏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有限, 而一些中高年级的学生也由于不会观察, 写的文章平淡无奇, 毫无新意,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首先, 经常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来推断教师的心情。本来教师就是学生关注的对象,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抓住典型学生的特点让同学观察。长此练习, 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观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其次, 抓住时机, 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例如, 一次品德课时, 课本中有“泥土香香的”的描述, 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泥土怎么会有香味呢?一次雨后, 笔者让学生走出去亲自去闻闻泥土的清香, 雨后的清新和泥土的芳香深深地印入学生心里, 有许多孩子对泥土爱不释手, 甚至将泥土装进口袋里, 想把自己也变得香香的, 这有趣天真的举动又将成为孩子成长中有趣的一笔。在学习的过程中, 只要教师抓住教育时机, 那么教育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实践证明, 这些真实有趣的经历,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习惯, 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又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三激发想象力, 鼓励孩子思维的拓展

最美的、最奇特的无外乎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时候, 先从句子入手, 首先将造句的局限性打破, 低年级学生由于词汇量单一, 造句也单一, 千篇一律, 笔者根据他们的特点, 鼓励学生想象, 在一次造句练习中, 一个造句脱颖而出:“天使在天堂里快活地舞蹈”。在此之后, 学生似乎知道了造句是可以想象的, 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和年龄限制的。此后学生的句子也越来越精彩了。之后, 笔者偶尔会给学生一些新奇的说话题目, 如《我的梦》《我和信心一起玩》《神奇的海底》《假如我是超人》等题目, 这些题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愿意去想象, 比着去想象。在孩子的奇思妙想下, 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思维得到了拓展, 而小练笔也初见成效。比如一个孩子这样写道:“如果我有对翅膀, 我要飞到月亮上荡秋千, 让星星跳进我的口袋里。我把他们带到地球, 和我一起欣赏美丽的风光。”经常开展像这样的小练笔, 结果让人吃惊, 孩子在享受了想象的快乐同时, 也获得了精神的储备, 得到了一个快乐、饱满的童年。

四培养写话兴趣, 以说为主, 以写为铺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他们识字量少, 年龄小, 书面语言表达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 好多词语都是会说不会用, 所以对他们而言“说话”更容易, 因此教师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便学生能从完整说一句话到完整说几句话。在孩子敢说、会说、爱说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降低写话的难度, 培养写话的兴趣。

除此以外, 可以让有能力的孩子准备一个写话本, 每天写上一句话。在教学中并不作特殊要求,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 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不过多要求写话质量, 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给予鼓励与肯定。这样一来, 学生没有了束缚, 没有压力也就更乐于写话了。

没有训练, 形不成技能。只要教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话教学, 就一定会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提高写话的能力, 更会使学生养成自觉积累、主动观察的良好习惯。总之, 只要循序渐进, 孩子的作文能力就会慢慢达到教师所期望的高度。

摘要:为了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写话兴趣, 丰富其语言能力, 教师应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让其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小事, 激发想象力, 培养写话兴趣, 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为中高年级快乐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写话,观察,积累,一年级

参考文献

小学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一年级;拼音教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抓好拼音的教学,不单因为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因为拼音是帮助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方法。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合理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做到事半功倍。这是小学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一、从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重点考虑学生在年龄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新入学的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以及各方面的思维能力还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奇、好动,非常乐于模仿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如果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多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因此,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例如儿歌教学法的运用。

儿歌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浅显易记,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记忆特点。将一些难懂的音节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理解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形,方便学生的记忆,而且还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拼音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拼音教学的中,教师应当赋予拼音以实际生活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拼音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更便于记忆。

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实践,将儿童的无意识记忆逐渐向有意识记忆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汉语拼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注意力不易集中,加之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抽象符号显得尤为枯燥、无趣,学生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旨在与广大同仁分享与共勉,共同研习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宋洪英.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方法探析[J].语文学刊,2012(19):143,145.

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初探 篇4

活动方案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用普通话,弘扬民族文化,用普通话,诵读经典美文。我们一年级(2)班家长委员会举办了“吟诵古诗 赞美祖国”诗歌诵读比赛” 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让孩子学会用普通话,弘扬民族文化,用普通话,诵读经典美文。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或者古诗,充分地展示孩子的童真、童趣,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习惯。

3引导孩子和书交朋友,拥有更多的知识。

二、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好电教室,制作课件,出12.9板报,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2、学生练习朗诵的儿歌或者古诗。

3、家长委员负责活动的家长登记孩子朗读题目。根据报名人数和报名内容将孩子分为“吟诵古诗”组和“歌颂祖国”组。

4、星期一抽签排好顺序后进行节目单的制作。

5、家长委员将人员进行了工作分工: ①郭佳钰家长打印奖状、评分标准; ②李雨彬妈妈准备活动的话筒、音响; ③张凯瑞爸爸准备活动的全程照相; ④张清逸妈妈准备全程的录像; ⑤徐敏妈妈准备奖状的书写;

⑥乃则热妈妈、于大卫妈妈、范金刚妈妈负责活动的评委工作; ⑦艾则再姐姐、依木然江妈妈负责活动的统分; ⑧祖拜依尔的妈妈负责活动的流程;

⑨于大卫妈妈、蒋俊信妈妈、负责电教室环境布置和卫生打扫; ⑩老师负责主持人的选拔和主持词的撰写; 11老师负责活动课件的制作;

大家分工详细,以免活动出现差错。

三、参加对象

一年级(2)班 全体学生

四、诵读的内容

题材不限,古诗、诗歌均可。

五、活动地点:小学楼二楼电教室

六、活动时间: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下午第1、2节课。

七、活动流程:老师宣布本次活动的内容。

1孩子们,我们在学校快乐地学习语文有两个多月了。瞧!我们学会了很多生字宝宝,还学习了许多儿歌和古诗,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开展一次快乐朗诵比赛,希望孩子们勇敢地走上讲台,秀出你们的精彩!

2家长代表郭佳钰爸爸发言

3四个主持人闪亮登场宣布诵读比赛规则和顺序,由三名老师担任评委打分,总分100分。评判标准:(1)、诵读字音准确、正确流利。(2)声音响亮,表达自然有感情。

4报名不限人数。想方设法,为班级营造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5保证时间,有所创新。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故事、歌咏、表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相结合,配合学校开展活动,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的最爱。

6朗诵前,要先报朗诵的题目。

7教育孩子争当文明的观众,当学生朗诵完要鼓掌。

8比赛呈现,激励积累。此次比赛设一、二、三等奖以及鼓励奖,激励学生进行日常的积累,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9公布比赛结果。为获奖选手颁奖。10交流比赛的感受。

八、总结

亲爱的孩子们,看到你们勇敢地走上讲台,快乐、自信地朗诵儿歌,老师真高兴!如果大家能和书宝宝做朋友,你们会拥有更多的知识呢!

九、主持人上台宣布本次班会活动结束。

火箭农场学校

一年级(2)班家长委员会

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初探 篇5

教案作者:佚名教案来源:不详教案栏目: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几句话不但提出了九年义务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目标,概括出了阅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巨大影响,而且指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靠大量阅读。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语文课是很难完成阅读任务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低年级儿童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抓住开读的最佳时段,培养学生从小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低年级开设阅读指导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如何上好起步阶段的阅读指导课。

一、铺设过渡阶梯 引导儿童顺利起步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获取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汉语的读与写,必须有2000左右的识字量作为基本条件。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识字量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拼读音节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开设阅读课,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拼读音节的速度,又可以认识和巩固常用汉字,扩大识字量。这个阶段的指导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铺设好过渡的阶梯,引领学生认识书籍,走进书籍的殿堂,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看。首先,教师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参观,亲自看一看那些内容丰富的图书,听一听图书管理员饶有趣味的介绍,使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其次,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中、高年级学生组织的手抄报展览、故事会、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2.讲。在看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喜欢读书、读书成才的故事和有关书的格言,让学生认识到书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道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语言。

3.听。低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在起步阶段。就要借助“听”的力量,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古诗等。也可让那些平时喜欢读书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此时再让学生开始阅读就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二、教给读书方法 帮助儿童学会读书

低年级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该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低年级儿童采用的主要是精读法,在阅读时应该遵循“五

步读书法”,做到“四个结合”。

五步读书法:

1.审题设疑。即读一篇文章之前要让学生根据题目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得多。

2.粗读感知。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较少,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

3.细读理解。这一环节是对读物内容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抓住读物的主要内容。

4.诵读积累。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覆诵读和揣摩,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5.总结收获。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这最后一步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个结合”:

1.拼音与文字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读物大多是拼音读物,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少,在读书时对拼音的依赖性很强,有的同学干脆只看拼音不看文字,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目视双行,做到阅读时拼音与文字相结合。

2.文字与插图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指出:能借助读物种的图画阅读。这是因为儿童读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图,起着补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像,增强语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插图相结合。

3.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边读边想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读书时喜欢大声朗读,没有思考的习惯,也不知道思考什么,因此教师要根据读物内容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读的效果。尤其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会默读以后,就要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一是加快阅读速度,二是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4.阅读与笔记相结合。读书笔记是阅读成果的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有很多好处,因此,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提出精读的要求,有利于他们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但是,随着学生识字量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和学习的需要,教师也要教给略读和浏览的简单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满足综合性学习以及其它学科学习的需要。

三、激发阅读兴趣 保持儿童读书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

1.介绍读物激趣。在读书之前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读物的内容,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变换形式激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注意保持时间较短,持久性差,表现在阅读上就是开始特别专心和认真,读了一会儿就把书翻得哗哗直响,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读物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儿童喜欢高声朗读的心理特点,通过赛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再次激发或保持学生的兴趣。

3.开展活动激趣。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读物的内容改一改、演一演、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让学生复述一下故事的大意,讲一讲精彩的情节,或者是讲述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还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活动中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古诗背诵会、小故事家评选、小演员评选,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推荐优秀读物 保障儿童健康发展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自己还不能鉴别,因此,他们的读物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的推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下列读物感兴趣:

1 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

2充满神奇想像的幻想性题材的故事;

3 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

4 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的读物,如儿歌、童谣、古诗等;

5 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

6 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

这些书籍学校图书馆都能很容易找到,为了体现自主性,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阅读。此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新书发

布角”,由教师或学生推荐喜欢的优秀读物。

此外,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开放性和时代性较强,需要补充丰富的课外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后,就安排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介绍宇航员生活的图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安排学生和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动物和植物,像这样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安排的很多,因此,为了配合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其它学习活动,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爱好的不同,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以防学生选择读物时大海捞针无从下手。

五、指导读书笔记 丰富儿童语言积累

低年级的读书笔记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始,主要以抄写型、听记型、摘抄型为主。前两种阅读笔记以教师读,学生听记、按原文抄写等形式为主,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指导;而摘抄型笔记则需要教师指导。因为低年级学生接触的语言材料较少,语感差,如果放手让学生去摘抄,他们不得其法,可能会胡乱地摘抄,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就失去了摘抄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首先哪些内容需要摘抄,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明确的规定:带有生字的词语,可以巩固生字;学生口语表达中不规范的词语书中正确的表述,可以规范语言;描写人物、动物、景物的形状、声音、动作、色彩十分形象的词句,描写四季天气变化的语句,精彩片段以及成语、格言、警句等,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用来概括总结道理,对人有警示、启迪作用的语句,可以教育学生;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自然界等各方面的科学小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这样学生摘抄起来目标就很明确了。为了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摘抄的方法,学会摘抄,还可以采用集体示范法。以大家共同阅读的一篇或几篇文章为例,通过教师示范,讲清摘抄的理由。还可以运用比较法,把学生的摘抄笔记进行比较,通过教师讲评,使他们指导哪些词需要摘抄,哪些词则不需要摘抄。这样,通过反覆的摘抄训练就能达到逐渐掌握摘抄方法的目的。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初探》 篇6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习字的起始阶段。“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写字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趣味引领,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我将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1、讲述书法家故事

孩子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古人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报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滩上练字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多样的竞赛激励

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集体意识。

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我对优秀作业评出“小红花”、“小星星”。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

3、定期开办展览

定期举办作业展览,将优秀作业的作品放进《学习园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

4、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初探 篇7

关键词:大陆,台湾,吟诵,教学方式,比较

吟诵艺术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长盛不衰, 凡古诗文教学, 必讲诵读。然而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诵读, 却值得深思考量。笔者细观大陆与台湾教师教授小学古诗的真实课堂后, 感触到两岸在小学诗文吟诵教学方式上的诸多差异, 其中的区别正显现出各自的优势。

大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文阅读做出层阶性的规定, 一、二年级学生能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三、四年级达到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的水平。五、六年级则是在诵读优秀诗文的基础上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三、四年级开始, 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 篇 (段) 。依据课程标准而教学, 绝大多数大陆教师以教会学生默写、解释字词为最终目标, 课堂教学重点告知学生诗人的生平经历, 诗歌描写的景物, 文本表达的感情。知识详解扎实了, 却也很难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接受状态。也有一些大陆教师试图突破讲解字词句文的限制, 企图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 但又犹疑不决, 生怕讲深了, 讲难了, 学生无法读懂诗人的情怀。因此导致大陆诗文吟诵教学的两种现象:前者借诵读让学生记忆默写诗句;后者借诵读使学生领悟诗歌内涵, 目的都没有错。古诗教学目的决定了诵读的方式, 大陆课堂中主要集中几种:学生齐读、男女生交错读、个人读、小组读, 读了之后, 下一个环节就是背诵、默写。从学生的掌握情况看, 的确, 大陆学习的扎实程度可见一斑, 尤其是教师要求学生默写百分百过关, 不可有一字偏差。不过这仅仅是偏于智性的知识的记忆, 很多老师以为当学生默写满分之后, 诵读的目的和意义就达到了, 可是, 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对比一下台湾小学古诗的诵读方式, 以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邹敦怜老师执教小学古诗两首《赠汪伦》和《回乡偶书》为例, 此间课堂中呈现的吟诵方式较为多元。

第一, 音乐配诗歌, 节奏多样, 相得益彰。邹老师借助双响筒, 将音乐节奏感和诗歌诵读韵律完美结合。双响筒声音清脆、结实, 筒身两侧分别开两条细口, 由于两侧开口的长短不同, 演奏出的音高也不同, 邹老师在现场敲击出一段节奏后, 让学生模仿敲击,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多次试验敲击后, 竟能完全模仿, 敲出老师的音高,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随后, 老师根据音高、节奏快慢的不同, 带领学生吟诵诗歌, 例如“少小/ 离家/ 老大回, 乡音/ 无改/ 鬓毛衰。儿童/ 相见/ 不相识, 笑问/ 客从/ 何处来”;或者, 也可以这么读:“少小离家/ 老大回, 乡音无改/ 鬓毛衰。儿童相见/ 不相识, 笑问客从/ 何处来”, 甚至还可以这么读:“少小/ 离家/老/ 大/ 回, 乡音/ 无改/ 鬓/ 毛/ 衰。儿童/ 相见/ 不/ 相/识, 笑问/ 客从/ 何/ 处/ 来”。老师借助双响筒敲出节奏, 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节奏、敲击、吟诵。利用音乐的节奏, 调动学生的手、耳、眼、脑多种器官, 诵读课文而使诗歌的韵律、节奏自然内化到学生的声带记忆中, 不知不觉中, 完成背诵诗歌的任务。这也正是邹老师强调的, 利用学生的“魔法舌头”让其在课堂上体验诗歌的美妙。

第二, 手舞足蹈, 丰富诗词呈现形式。考虑到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邹老师又是如何做的呢?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思考, 如果你边走路边读诗, 两首诗的速度会相同吗?分别适合怎样的速度?演绎快乐版, 还是忧郁版?虽然老师没有进行字词诗意的讲解,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很快区分出赠别友人的不舍和回乡的愉悦。几位学生上台, 边吟诵边走路, 吟诵到感情深处, 更是摇头晃脑, 开心的昂首挺胸、意气风发;伤心的垂头耷脑, 郁郁寡欢, 差别各异的体态表现呈现的就是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和体验, 再一次与诵读完美结合!

第三, 图写结合, 诗词掌握水到渠成。背诵与默写是检验诗歌掌握情况的标准之一, 邹老师巧妙地利用小学生爱动手操作的心理, 将古诗打印成小字条, 掺杂错别字, 要求学生组合出正确的诗词。学生自然是迫不及待地动手动脑, 比一比谁的更快, 课堂氛围极为热烈。剔除错别字的过程亦是再次巩固诗歌记忆的过程。

无论大陆还是台湾, 幼儿时代便开始的古诗文熏陶, 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正如叶嘉莹女士所说的:“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也许身处孩提时代的学生尚不能深刻感触诗人心境, 但诵读终归是体味诗词的绝妙途径, 诵读得好坏不是重点, 因为教师是教学者, 不是歌唱家, 也不是曲艺专家, 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诗歌更深层的文化的人生的内容, 透过丰富多元的诗词教学引领学生一窥中国文学之美。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的古诗诵读更富多元化, 更具游戏性, 让学生爱读、乐读, 也将成为语文教师终其一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倪娜.小学生吟诵经典诗文的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14 (16) .

[2]王薇.小学古诗全脑学习法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 2010.

[3]任运昌.新课改进程中的古诗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 2010.

[4]董运玲.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2.

小学低年级节奏教学方法初探 篇8

摘要: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的训练不可忽视,为了达到掌握节奏的目的,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进行节奏训练。

关键词:音乐 节奏 训练

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感受到小学低年级的节奏教学,应着重加强学生的节奏创编活动的练习。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去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那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去体验音乐中的节奏,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例举几点:

一、听说节奏训练

对于低年级初学节奏时,我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听说节奏练习。

⒈只有在倾听音乐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等。

节奏,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我播放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如:火车声、汽车声、风铃声、走路声、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青蛙叫等),让学生猜一猜,由于猜一猜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之一,固然兴趣浓厚,当我播放火车声呜—呜—,学生一听就知道是火车的声音,听着听着便会将词、节奏脱口而出,同时对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掌握的也不错。此外,还让学生听一些伴奏(包括前奏、间奏、尾奏),听多了,学生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节奏哼了出来。

2.说节奏,结合刚才听了的声音节奏外,还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还听到了哪些声音的节奏。此时孩子们就会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对节奏就有所感悟,慢慢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因此,听说节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动口能力等,也为以后的视唱练耳打下基础.二、模仿节奏训练

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模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我们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在示范时,必须要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的进行示范,使学生对音乐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我认为模仿节奏应抓住这几点:

1、进行语言节奏练习。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如:念句子、念儿歌,有节奏的念。如二年级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抓住节奏ⅩⅩ ⅩⅩ∣Ⅹ Ⅹ

①ⅩⅩ ⅩⅩ∣Ⅹ Ⅹ ②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

自己 洗衣 服 呀 大家 一起 洗 手 洗手 洗手 洗 手

自己 梳头 发 呀 大家 一起 刷 牙 刷牙 刷牙 刷 牙

再如: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

小房 子 大房 子 石头 房子 木房 子

2、动作模仿。根据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师示范动作(拍手、拍腿、跺腿、耸肩等),让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学习节奏的敏感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知节奏。

如节奏型:① 师(拍手)ⅩⅩ Ⅹ∣ⅩⅩ Ⅹ∣

②(拍腿)Ⅹ Ⅹ∣ⅩⅩ Ⅹ∣

③(跺腿)Ⅹ ⅩⅩ∣ⅩⅩ Ⅹ∣

④(耸肩)Ⅹ — ∣Ⅹ —∣

3、语言动作同时模仿。师有节奏地边说边做动作,利用多种节奏(如二拍

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给学生示范,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动作的协调性。如:①师拍手(念)Ⅹ Ⅹ ∣Ⅹ Ⅹ Ⅹ∣ ② ⅩⅩ ⅩⅩ∣Ⅹ Ⅹ Ⅹ∣

请你 跟我∣这 样 做∣ 请你 跟我∣这 样 做∣

生模仿(念)Ⅹ Ⅹ ∣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Ⅹ Ⅹ Ⅹ∣

我就 跟你∣这 样 做∣ 我就 跟你∣这 样 做∣

三、激发欲望 表现节奏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音乐实践的过程。由于学生之间有着个性差异,因此对于同一个音乐作品的理解、想象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随之他们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动——是表现的一种形式,恰恰也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这一特点同样可以发挥到节奏教学上。

例:教学 4/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让学生试着拍一拍并寻找这条节奏每小节之间的特点(熟悉整条节奏)

2、教师范奏(打击乐器)让学生初次感受整条节奏的节奏感。(感受)

3、自由练习,找出你觉得最困难的地方,我们一起学习。(难点节奏:x咚 –”像什么发出的声音引发到“x-”)。

5、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师提醒可以是一首歌、一首诗、一串数字、一首童谣等等,并带上自己创编的内容按着节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听你们说的是同样的节奏吗?(理解、创编)

6、把儿歌等展示给所有的同学看,教师要肯定学生优秀的文字创编,但同时更要让另外同学找出他在节奏上的缺点或错误,以求得其余学生更准确的节奏。

7、教师借用学生的各种创编内容把节奏准确的念、拍,让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熟悉掌握节奏。

例:4/4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1 2 3 4 5 上山 打老 虎 老 虎 呀 打不着 打到小松鼠

床前明月光 疑是 地上 霜 举 头 呀 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8、齐说、生生互说、单个表演说等多种形式加以练习,并给予录音,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创编成果(身体动作拍手、跺脚等多种器官的参与)。

这样,学生们表现异常积极,尤其在单个表演说的时候,气氛特别高涨。同时,允许学生不完全、不正确的念读,并及时肯定这些学生的创编闪光点,让不同的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节奏的魅力,从而在逐步积累与发展中学会如何去理解、表现音乐节奏。

四、用各种打击乐器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敲敲打打,本来就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打击乐器很陌生,当我将各种打击乐器展现在他们眼前时,个个

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非常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我及时捕捉他们这一份迫切,对他们进行各种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

1、学习碰铃、三角铁、响板、木鱼、砂槌等打击乐的节奏,同时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除了认识的打击乐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可利用一些道具(如盆、铁桶、筷子等),去敲一敲,听一听,去创造自己的节奏。

学生在学习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一是爱玩乐器,二是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受到各种乐器的音色,还懂得如何敲出特别好听的声音,可谓是一举多得。

2、用打击乐器合奏

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根据节奏型进行合奏,或给小乐曲配上伴奏,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五、开发潜能 创作节奏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小学音乐创作实践内容包括:(1-2)年级能运用人声、语言、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的节奏或旋律;对于刚刚接触到创作的学生来说,给一条节奏配上旋律似乎难了些,所以,我注重了对学生创作节奏的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在自主的音乐节奏创作中,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益。

1、让学生给节奏卡上的节奏进行创作要求创作的节奏具有紧张、有趣、高兴、抒情等不同情绪的节奏短句,让他们从自己的创编中获得情感的认识和感受。

2、用不同的节奏表示动物不同的行走和行走时的不同心情。

例:愤怒的老虎 xxxx xxxx ;高兴的小白兔 x x x x x x 等以学生最喜爱的动物为切口进行教学,有利于避免学习的枯燥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学习了节奏创作。

3、给予一些日常用语、运动项目等配上节奏,并说一说,做一做。

例:①日常用语如:“你是谁?”(可以带上不同的节奏来问)你 是 谁? 她 是 刘 晓 芳

3/4 x x x 和x.x x-等 4/4 x x x x x 和 x x · x x x 等

②运动项目:跳绳(单脚 双脚)、走路(快走 慢走)、跑步、跳皮筋(花样跳法)等都可以拿到节奏学习上,因为这些都是学生们经常接触的事,非常熟悉,而且给它们以多种节奏形式表现来得比较新奇,学生们都感到好奇,都想试一试,这也符合了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性格特征。

4、改变已经学会演唱的歌曲的节奏,体会不同节奏带来的不同音乐特点,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从而认识学好节奏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9

邵烨

内容摘要:计算教学历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作为低年级教师急需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让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重视口算和估算,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在错误中不断提升,进行有效地练习,为低年级的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有效

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数与计算了。计算教学历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仔细观察一下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上概念、应用题的数学课或活动课的喜欢程度可能就要远远超过对计算课的喜欢程度了;同样很多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就是做不完的习题;甚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了“题海战”。

一、计算教学背景研究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1.计算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在新课过程中难以上出新意。可能老师准备了很充分,挖掘教材也很深入了,但是上出来的课未必能波澜起伏,也许更没有语文课的那份“一波三折”的韵味了。2.计算器引入课堂,在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淡化计算教学”这样的声音。计算器成了学生完成计算作业的工具,而且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计算也正是由大量的计算工具完成的。3.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直接关系的。学生的态度问题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过程中是否有漏写答案、数位没有对齐„„粗心的现象。

如此一来计算教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出现了地位下滑的趋势。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1.无论是什么样的数学试卷,与计算有直接关系的分值不低于50%,甚至达到70%。2.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3.计算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 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中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1、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应该是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去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所以我们不仅应该重视计算的法则、计算公式,更应该让学生掌握并理解算理。如我在上人教版三上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如果现在老师有16个苹果,每人5个,可以分给几人呢?该怎么分?最多可以分给几人?

(通过情境的延伸,让学生体会到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你的纸上画一画或借助小棒来代替苹果摆一摆。请一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苹果实物图。

3.提问该同学: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

生:最多可以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5个5个分,最多可以平均分3个5(学生结合自己分的苹果图操作分析讲解)

4.师:有没有小朋友没有分就知道答案的?

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5×()<16,小括号里最大能填3,所以最多能分给3个小朋友。生2:直接用3×5=15,可以知道16里面最多可以平均分完15个。

5.完成题目:现在我们回过来看,该怎么来填呢?

出示:一共有16个苹果,每人5个,最多可以分给(3)人,(还多了1个)。(黑板苹果图片演示时着重说上这一句)

(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并动手操作分苹果,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体验,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分的过程,使学生从自己的动手操作中自然内化对3×5=15含义的理解,从而理解“最多可分完几个”的过程,形成一个形象的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这些动手操作平就分小棒,来进一步理解除法和余数的算理,从形象直观中提炼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算理。相信学生对于有余数除法的算理不会仅仅停留在记忆法则的基础上了,而是真正对这个算理有了一个基本的推导与理解,而我觉得这不仅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教给孩子的数学知识,而更是一种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渗透。这也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研究探索的途径。

2、重视口算和估算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有人说:如果笔算是一幢高楼的话,那么口算就是这一座高楼的一砖一石。其实很多时候,小学数学课程里的相加减乘除,以及以后要学习的乘方、开方,有什么能离开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等这样的基本口算呢?而且口算也有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功效。

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口算的形式可能会出现过于单一的现象,每天就是练习口算本中的训练题,对于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是没有帮助的。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在口算训练过程中的形式上要创新,在训练的时间与空间上要积极拓展,把口算训练可以放在家里与家长一起来完成。如当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玩色子”小游戏来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训练,又如当二年级学生学完了“表内乘除法”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在家里玩“算24点”的游戏,也可以在班级中同学间进行。这样将原来枯燥无味的口算训练与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

同时“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引入机算”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估算应用的广泛性。

例如:很多时候数学课上的估算老师们更喜欢把它放在如:买上衣每件48元,裤子每条33元,如果买一套这样的衣服,带100元钱够吗?等等类似的生活中的应用题里。其实在我们的计算课中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好好利用这个估

算。比如:在教学除法试商就是在利用估算;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计算前先进行估算的良好习惯,然后将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发现计算的错误及时改正;而且估算可以加强学生的数感„„很多计算都在无形地运用着估算。看来估算在计算教学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地方,希望我们都能更好地利用它。

3、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

(1)组织比赛。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了两位加两位数计算以后,我便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着自己的试卷;成绩出来以后,成绩好的学生春风得意,而那些失误的学生是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

(2)开火车。

低年级练习口算的时候,大多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那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甚至在玩的过程中,更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4、在错误中不断提升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也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5、有效的练习

很多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学生掌握计算能力,更多的是采取题海战术,奉信熟能生巧的教条。这样的思想其实在一部分人的心目是根深蒂固的,很多时候会觉得算理、法则都学了,接下来就是学生不断地练了。其实,现在大家都讲究一个效率,所以我们也应减少学生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其实练的多,不如练的巧,练的精,也就是需要有效的练习了。有效的方法有很多,我个人比较喜欢针对性地训练。这个针对性的训练我觉得应该这样来考虑: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使计算多样化并进一步优化计算教学。2.对于学生要有针对性,优生和非优生的不同针对性。在很多时候部分学生对于此类计算已不成问题,那么对于他们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去掌握其他类型的计算了。3.提倡同类题

目有针对性地精练。不需要同种类型的题目反复练习,可以多运用变式练习进行强化,甚至寻找每种类型的典型或最具陷阱性的练习。

三、计算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1、合理设置计算教学的目标

在拟定教学目标时求新求全求深,重视了过程学习,却忽视了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导致了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反而影响到算理和算法的掌握,不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正确区分计算与问题解决的情境

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让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更多地应服务于计算教学的教学内容,服务于计算教学的目标,有利于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否则只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即使是需要情境的也尽量要注意简洁,只要蕴涵知识结构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算理的理解与算法的探究中。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长的过程。计算教学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问题设计中要遵循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和认知水平,也只有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才是有效的。

4、找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衔接点

算法多样化满足了课堂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着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发展。但一味强调算法多样化不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所以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对算法进行适当的优化,形成较为高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在材料的呈现和教学预设中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努力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有了充分的体验,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才能得以顺利衔接,从而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个性潜能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应该从计算教学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为低年级的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我们该为此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法》中“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作者:刘意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04年12月第1版。

一年级拼音教学方法初探 篇10

一、借助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声母“q”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拿来几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气球的形状和“气”的发音,学生很快就记住了“q”的音和形。

二、讲故事设置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第一课“a、o、e”时,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有青青的小草,绿绿的大树,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弯弯曲曲地绕村而过。清早,太阳公公还没有起床,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听她在唱:“a a a,a aa。”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了:“o o o,o o o。”在大公鸡的歌声中太阳公公起床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在水中起舞。它跳着跳着发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非常美,便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e ee,e e e。”

三、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在教学单韵母时,我把一些简单的歌诀教给学生说一说,记一记: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张大嘴巴a a a,大公鸡起得早,清晨唱歌o o o ,大白鹅水中游,清清倒影e e e。孩子们在学习这些单韵母的同时都对编儿歌学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后来学习u、ü、f、t、b、d、q、p、g等字母的时候,孩子们自己编了“乌鸦做窝u u u,小鱼吹泡泡üüü,伞柄朝上f f f,伞柄朝下t t t。像个6字b b b,6字反写d d d,像个9字q qq,9字反写p p p。9字加勾g g g一把椅子h h h”等等儿歌。

四、新奇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ao、ou、iu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分别叫小iu和小ui,他们是一对双胞胎,长相几乎一样,又经常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帽子。他们的妈妈有时也很难分辨清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可聪明的喜羊羊却一眼就能分清。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喜羊羊是用什么办法把他们分清的吗?喜羊羊是孩子们熟悉并喜欢的卡通形象,这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此时的孩子们兴趣高昂,这堂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初探 篇11

转眼,我担任一年级(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个学期了,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互相听课,认真听取同年段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教学经验,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

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优良的基础。

一、自身素质的提高

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认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平时,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其他老师学习,遇到不够明白的地方虚心向组内老师请教。

二、具体教学工作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打好汉语拼音知识的基础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

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动学生父母与学生一起,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如和孩子用卡片做读拼音的练习,给孩子每天听拼音磁带或看光碟,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孩子学习拼音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要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所谓”字如其人”,看字就能看出一个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

重自己在教室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优良的写字习惯。所以在教室上常常提醒学生”注意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3、培养学生的朗读

我自己是很喜欢读书的人,朗读也是我的强项,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有所收获。而书读出感情了,也就说明把握了文章。这也可以有利于建立我们的教室风格。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读书的指导。

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主动性是最为重要的,在教室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

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一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有感情地读书也是我的乐趣,与孩子们一同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使我的教室丰富而生动。

4、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教室49个孩子,49个孩子都不一样,接受能力也有不同,面对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性,我努力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优良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别是班上一个小男孩,开始时还

很不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我和副教室领导找来他的爸爸妈妈,通过个方面的努力,他的学习进步是各位科任老师有目共睹的。

5、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12

2013.8.30

开学已经一周了,在一年级五班和六班已经上了一周的数学课。在每个班的前四节课的内容是讲讲在数学课的一些学生需要遵守的课堂纪律、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王国、喜欢数学王国、对数学感兴趣以及认识书中常常会出现的人物形象智慧老人、笑笑、淘气、机灵狗等。

通过听了徐颖老师的课以及和王玉荣老师配班,这一周让我学习了很多,同时也发现要学习的更多。感受最深的便是关于纪律和细致。

一、关于纪律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走入小学校园,对于学校教学的课堂纪律并不习惯,他们可能会随便说、随便下地走动、随便上厕所等等,很多的纪律需要老师反复强调,即使是这样孩子可能也总会忘记,因此每堂课的时间都会有很大部分都是用来强调纪律。老师反复地强调会很累,其实孩子更累。发现学生不能够注意听讲以后,可以先不要讲课,停下来安排学生坐好,把学生的注意力强制的转移过来。因此在这方面,最好把他们当成一张白纸来画。只有反复说明和强调才能让孩子快速的习惯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强调纪律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在开学初徐老师叫我们准备的小粘贴就有很大的用处,给表现好的学生或者同桌发一个小粘贴,以此鼓励;给孩子分组,组内的孩子可以通过表选好为组内加分,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

二、关于细致

小学教育让我充分体会到了两个字:细致。就是能有多细致就要达到多细致,因为孩子对于课堂是零接触,我们需要一点一滴的去教导孩子,让他们一点一点的适应小学的教学。

在课堂要求中:课前,预备铃要坐好,收拾桌面拿出相应课程的书目,水杯要放在地上;上课时,不允许上厕所、扔垃圾、说话、告状等;下课前要把桌面整理好。这些都要每天耳提面命的嘱咐学生,做到细致的教导。

另外,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上课20分钟左右会很疲惫,这时最好带领学生做一些伸展的运动,一方面让孩子放松,另一方面让孩子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回来。

虽然在不断的学习中,但是作为菜鸟,仍然暴漏了许多的不足之处: 1.在强调纪律的不足,原因如下:

(1)课堂内容吸引力不够,花样不多。小孩子有个特性,就是你不叫他们动,他们就会开始自已动。与其让他们开小差四处乱动,不如在老师的精心计划下,随着教师的口令来动,尽量让他们没有空闲的时间。比如在学习快乐的家园一节课时,关于基数和序数,可以先总结一个数字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然后带领学生做这样的活动:第2小组起立,共有6位同学,老师发出口令“第二位同学情和大家摆摆手”“第四位同学请和大家做个鬼脸”“第六位同学请坐”等等,学生根据具体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学生可以参与进去,而且兴致也很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要求。

(2)口头的鼓励和批评不到位的。最好别说“大家看看”开头的话,若说“大家看看哪个小朋友坐的最最好了”这种正面的还好,很多孩子会为了得到老师的喜爱,会马上做得最好给老师看。要是说了“大家看看哪个小朋友听得最不认真”这类负面的话,很多孩子会左右看很乐意去找表现好的。他们都觉得自己最好,马上开始检举他们认为不好的人,而那些被检举的人还会矢口否认。于是课堂上七嘴八舌,异常嘈杂,课堂纪律肯定失控,要想拉回他们的注意力恐怕又得费一番功夫。这时候应该马上说:“某某表现的最好,提出表扬”一类的话。

2.关于时间分配

在备课的时候总是会写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可是在具体教学时这一点特别容易忽略。有时候一堂课设定的内容会有些完不成,这一点让我很苦恼,我觉得在高中实习的时候我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教小学反而出现了问题,通过分析,我认为是对教材把握的不到位,同时在一堂课中强调学生纪律的时间比较多。

3.教学语言不专业

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很放松,这样就导致我有时候会说大白话,显得很不专业,尤其是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但是我心里很清楚虽然学生可能会听懂,但是浪费了很多口舌。课堂的废话也是我时间不够用的原因之一。以后要力求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一步到位。

4.语调很高

课堂上要求老师的声音不能太大,所以我尽量的控制我的语音和语调。记得郝主任说老师的声音降下来,孩子的声音也就自然地降下来了。只要强调孩子的纪律,我的声音就自然地放大了,声小了孩子还会继续说话。这一点我很困惑。

5.关于语言

一年级的孩子平均年龄是6岁,对于6岁的孩子,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的简单明了,有什么说什么,千万不要让孩子去猜测和领悟,做的好要表扬,做的不好也要点出来。同时对孩子我们说话也要有耐心,我觉得自己有时候说话孩子听不懂,很多时候对孩子的满意和不满意流露的不明显。通过听课,很多优秀的老师都很喜欢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这一点是我非常需要改进和学习的。

常用的表扬和鼓励的话有这些:

1)你们专注地听课表情,让老师觉得很快乐,谢谢你们。2)你很有主见,这非常可贵。请你再响亮的说一遍。3)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小学一年级吟诵教学初探 篇13

众所周知, 体育课“开始部分”的练习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是一项较为枯燥的教材。由于学生年龄低, 又是从幼儿园刚进入学校, 学习方式及要求上是从幼儿园的随意玩耍型转移到小学的队列练习型, 对他们而言, 体育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他们掌握站队的快、静、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 一年级体育开始部分课堂常规的养成就成了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 怎样使学生比较快速地了解并掌握体育课开始部分的课堂常规呢?通过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特别是针对一年级的体育课, 我总结出开始部分课堂常规养成的教学。

一、集合习惯的培养

对一年级新生来说, 集合常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年龄低, 又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 所以总是有一部分学生, 上了四、五周的体育课后还找不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经常是上课铃声响后, 还像一群正在忙碌的小蜜蜂到处乱窜。而一时半刻教师也记不住哪个学生站哪里, 于是就把找不到位置的学生一会儿拉到这里, 一会儿塞到这里, 让这些学生节节课都得搬新家。为避免以上的弊端, 为了开学初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清楚、快速的在体育课时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我采用了:“联”“比”、“练”的教学法。

1.“联”。

不论体育课队形是圆形还是方形, 或者是四列或六列横队, 都可以与班主任给学生编的座位号和分的组数联系起来教学。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教室里班主任都是把他们分成四个组或六个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第一组的学生做第一列横队, 第二组的学生做第二列横队, 依次类推。这是让学生快速地记住了自己所在列数。然后坐第一组第一张桌子的两个学生站第一列的第一和第二个位置, 从右到左, 坐第一组第二张桌子的学生站第一列的第三和第四个位置, 依次类推。第二组, 第三组……的方法同第一组一样。如果选择的是方形, 那就第一组的学生站第一列和第二列, 第二组的学生站第三列和第四列, 依次类推。同时让各列学生从左到右按1、2、3……的顺序报数, 然后记住自己是第几列第几号。教师叫到哪一列哪个号, 该生就迅速举手应到, 并且让学生认清左右同学的体貌特征, 再分组进行解散、集合的练习。

2.“比”。

在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循序渐进, 更换不同的位置做“快快集合”的游戏。每个人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胜利, 小学生的好胜心更为强烈, 在游戏中获胜是学生参与活动最重要的原动力, 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集合训练的有效载体。

例如, 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队 (以班主任在班上给他们分的小组相结合起来) , 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状态下, 听到集合哨声时, 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一队的队员精神饱满, 站姿准确。再如报数练习时, 让学生站成不同的图形训练, 进行各式各样的报数比赛, 并且以“谁的声音洪亮清晰”为荣, 让学生融入在一个比赛的情境中。学生在训练中有了兴趣和自信, 才能使以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我还为学生编了一些顺口溜, 当教师鸣哨集队时, 学生可以边跑边呼喊:1、2、3、4、5、6、7看谁站队快又齐。当把“齐”字一说完后全部同学抬头挺胸看着教师的眼睛。当学生记住自己在横队的位置以后, 再变换成纵队 (亦可先纵队后横队) , 并且在同一个地方重复练习解散、集合。这样举一反三, 可以使小朋友形成条件反射, 排队集合就熟门熟路, 真正能做到快、静、齐。如果是选择圆形站, 那就看教室里有几个组, 一个组一个圆。这种站法只要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圆就可以了, 至于你在这个圆的位置可任意选择。另外还可在每天的课间操队形基础上来变换队形站, 学生们进步很快, 越站越好。

二、安全教育的渗透

一节课组织得再精彩, 再完美, 一担出现了安全事故, 它也就一票否决了。课堂上安全事故出现的机率与开始部分常规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

我在每次上课集好队后, 让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比比看看谁最像运动员 (指不穿凉鞋和皮鞋、不穿牛仔裤和裙子, 因为这会给运动带来不方便) 。第二件事是比比看看谁的东西最先放好 (指身上所携带的硬件东西如:钥匙, 小刀, 等锐利的尖硬物品) 当然没带的同学肯定是最先放好的。第三是向小朋友们宣布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做游戏时, 遵守纪律, 不推拉, 不插队, 不打闹。第四是成立“体育课安全小卫士”, 让学生参与活动安全管理, 既保证了活动质量, 又强化了安全管理。

三、巧妙的导入

1. 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

在机械的队列队形练习间隙, 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是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有效方法。幽默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 有助于减缓教学练习带来的紧张感, 能让学生更快地自我调整, 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句话与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 打一个比方, 作一个对比, 鼓励学生说些健康的俏皮话。也可以顺应上课的情景说一句歇后语或反正话, 课堂气氛会在学生的笑声中活跃起来, 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性随之提高, 学习的效率也就显现出来了。

2. 琅琅上口的顺口溜

为了让学生牢记动作的要领, 同时也激发训练的兴趣, 教给学生一些自编的顺口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配合相应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内容, 编了一些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在教学中应用,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 (站队时) 队列里莫说话, 老师就会把我夸;

两手平举踏步走, 嘴里数着一二一;

(立正时) 抬头挺胸收小腹, 两脚夹紧肩放松;

双手紧贴大腿边, 双目炯炯视前方。

3. 通俗易懂的儿歌

儿歌具有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等特点, 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因此, 儿歌对队列队形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如齐步走的儿歌:抬头挺胸, 目视前方, 横排对齐, 竖行对正, 先迈左脚, 摆臂有力。

4. 丰富有趣的肢体语言

体育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各学科教师中最频繁的。要使学生掌握一项技术, 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同样重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精神饱满、严肃认真, 动作熟练、准确, 口令宏亮、清晰。体育教师从动作上传达的信息有时远比语言来得清楚, 学生通过观察不仅看到了准确的动作, 还能感受到形体姿态的美, 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在队列队形教学中学生陷入单调沉闷时, 教师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起到非凡的气氛调控作用。一个夸张的表情, 一段学生错误动作的滑稽再现, 都会让现场的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上一篇:中间业务调研下一篇:23.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