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的母亲 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文绉绉”等词语。2.收集有关胡适的成长经历的资料,尤其注意母亲给他影响的内容。能力目标:
1.疏通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的伟大形象,感知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2.推敲含义丰富的语句,并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情感目标:
1.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素养。2.联系生活体验,用心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并感悟作者思想感情。2.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3.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
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史上,曾有这样三位母亲,一位是冯顺弟,她是安徽绩溪中屯村人,胡适的母亲;一位是吴清芝,河南唐河小吴庄人,冯友兰的母亲;另一位是鲁瑞,浙江绍兴东北乡安桥头村人,周树人(鲁迅)的母亲。在她们的身世际遇上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第一,都出生在农村;第二,都嫁给了读书人或小官吏;第三,年轻时都不幸丧夫,年纪轻轻就担负起了抚育幼小子女的重担;第四,她们都识字,有文化。
众所周知,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好好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以及作者对母亲感情又是怎样的。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
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野蛮(mán)责罚(zé fá)管束(shù)绰号(chuò)气量(liàng)宽恕(shù)遂(suì)掷(zhì)抽屉(tì)嬉戏(xī)笙(shēng)庶(shù)翳(yì)糜(mén)文绉绉(zhōu)2.解释下列词语: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翳: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① 责问。② 询问。本文选用义项①。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佃户:佃,租种土地。
三、默读、整体感知文章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提问:为什么说她有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质?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⑴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⑵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的责罚我。
⑶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气。
⑷ 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⑸ 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格: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的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带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品读体验
1.找出你认为母亲最感人的细节,谈谈你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⑴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
胡适的母亲深感教子的责任重大。丈夫去世后,对孩子的教育全部落在了自己头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更要对得起去世的丈夫,所以,她想培养孩子早日成才。
⑵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充分体现出母亲的慈爱。
2.作者感人至深的爱戴、感激之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加以表现的: 通过质朴、真切的语言来自然流露的。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的母亲,一个备受生活磨难的旧中国妇女,她对“我”教之严,爱之慈。作者以饱蘸深情而又质朴的文字,抒写下儿子对她的尊敬、感激,读来确实让人泪眼朦胧。
七、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
1.第一课时学的字词。
2.口头梳理第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点。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问题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点拨: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点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的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回顾人生历程时,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对此,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①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饱蘸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
②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四、活动与探究
1.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并简短点评、编辑成册,在班上与同学交流。
2.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只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你对自己的“第一任老师”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六、布置作业
作文,以《我的母亲》或者“影响我最深的一个人”为主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写成人物传记,通过几件事情来塑造人物。
一是忙碌的教师, 悠闲的学生。教师精心备课, 在课堂上讲得声嘶力竭, 但学生无动于衷, 不为所动。似乎教师是学习的主人, 而学生只是课堂的看客。以学习规律而言, 这似乎反过来才合理。
二是热闹的学生, 无为的教师。在某些课堂上, 教师隐居幕后, 突出学生主体。学生天马行空, 教师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生怕“喧宾夺主”。以学习规律而言, 没有教, 何来学。
前一种现象, 在若干年前更为普遍, 而后一种现象, 渐有兴起之风, 只因为“以学定教”。此“以学定教”是被误读、误解的以学定教, 是被浮躁、喧哗所掩盖着的以学定教。笔者认为, 适合学生的教学, 才是“以学定教”。笔者以《埃及的金字塔》为例, 谈谈对此的粗浅认识。
一、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上课前, 都会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审视当下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 你会发现以下几个关键词: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检查预习、设置悬念……明智的教师会一眼明了, 这些关键词的施动者都是教师本身, 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时, 眼中考虑的对象是自己做什么, 而非学生做什么。设计理念的偏离会导致课堂失重。
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笔者在设计《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 设计了三大板块:
板块一:猜猜读读 (活动方式) , 读出课文的“知识内容” (教学内容) 。
1.观察黑板上老师画的三角形, 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依据学生讲述, 师生共画角锥形。 (板书:角锥形)
2.金字塔的英语单词是“PYRAMID”, 意思就是角锥形建筑物, 那我们为什么叫他“金字塔”? (板书“轮廓”)
3.自读课文, 发掘课文介绍的有关金字塔的知识。
4.将有关金字塔的知识概括成一段话, 同时检查生字词。
板块二:读读议议 (活动方式) , 体会课文的“言语智慧” (教学内容) 。
1.一读第3自然段, 读出数字的准确、具体。
2.再读第3自然段, 读出描述的形象、直观。
板块三:摘摘练练 (活动方式) , 积累课文的“特色语句” (教学内容) 。
1.诵读积累课后两句话。
2.指导练写课后两句话。口诀:上留天, 下留地;大小匀, 字距等。
3.音乐声中练字。
如上设计, 笔者紧扣文体特点, 以“言语发展”为核心, 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学生活动方式的融合, 每一步都设计在学生“学”的起点上。此为“以学定教”的前提。
二、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以《埃及的金字塔》为例, 一位教师将课文肢解成一个个片段, 以一段段语句和其他文本比较, 借此品析课文的表达特点。教学过程中, 学生一会儿被牵到文本一, 一会儿被牵到文本二, 过一会再到文本三……整个课堂学生疲于在文本丛林间“折返跑”, 学生又有何兴趣可言?金字塔的形象又在何方?承载的物体是缥缈的, 那所谓的方法又依附在何处?这都是教师“霸权”惹的祸。
而另外一位教师恰恰相反, 演变成了一节“探秘”课。师生先一起领略了世界八大奇迹的图片和资料 (5分钟) , 接着在课文里匆匆走了个来回, 一起总结出了金字塔的特点:宏伟与精巧 (10分钟)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两个特点, 教师以图片展为主, 读课文为辅, 从金字塔的外形到内部构造, 从建造历史到现代影片, 一路放来, 学生连连惊叫 (15分钟) 。最后, 教师抛出了金字塔很神秘的话题, 结果可想而知, 师生又一起钻进了金字塔神秘力量的探讨之中 (10分钟) 。这样教学学生的兴趣点固然很高, 可总感觉这不像是语文课, 更不像是一篇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课。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有三个基点:
1.学情。课文介绍对象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 学生对它多少有所了解。高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篇说明性的文章, 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不陌生。
2.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说: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3.文本及编者意图。课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 以朴实、准确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历史形成、外形及构造特点和科学的建造方法。课后有三个习题, 其中第二个习题是品析课文中两个句子的好处。由此可见, 编者的意图有明确的指向性, 也就是在了解基本说明方法的基础上, 读、品表达的效果。
综合考虑因素, 笔者选择了两个教学内容: (1) 金字塔的知识。 (2) 文本的言语形式 (不是识记说明方法, 而是体会其妙处) 。所有教学环节围绕这两方面来展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这两个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 如学生自己能读出的金字塔相关知识不教, 学生自己已掌握的说明方法不教。教什么?教学生难以理解的“角锥形”, 且以学生感兴趣的“猜一猜、画一画”的活动方式进行, 教学生概括课文知识内容的方法, 教学生之前没有操练过的、难以品味到的“列数字”“形象描述”的表达等等。
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首先, 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一向认为, 兴趣是学生课堂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失去兴趣, 教师的教学内容再有意义, 也是水中月、镜中花。尤其对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熟悉了课文介绍的事物, 对此事物、事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展现事物中隐含的“理趣”, 将其中的丰富内涵、趣味因素进行发掘, 进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扩展、延伸他们更为开阔的视野, 让学生由已有的“浅知”过渡到“深知”。
如:第一板块的“猜猜读读”环节, 就是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看到老师画“三角形”, 自然就在猜想老师画的可能是金字塔。这是学生一小跳就能达到的目标。紧接着, 教师追问:“金字塔就是三角形的吗?”学生的记忆与思维一下子被触发。最后, 师生在画画写写中, 将本是难以理解的“角锥形”一词形象化地存储于“图式库”中。
其次, 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会促进学生的“习得”。如第二板块的“感知数字冲击”的环节。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已有“列数字”方法的概念, 但只是模糊感知。笔者以大屏幕一下子出示文中的数字, 给学生以强烈的直观的视觉冲击, 那“啊”的惊叹声足以证明学生被吊足了胃口。带着这样的惊讶, 带着这样紧张的思维, 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思考:没有这些数字, 作为读者的你感觉怎样呢?学生在静思与交流中, 读懂了数字背后的风景, 获得了语言与精神的共同成长。再比如, 教师的点拨也指向了学生学习方法的“顺导”, 诸如, “你准确地用上了课文中的一个新词”“用关键词来概括, 真好”等。
哈尔滨新东方学校教师。曾受邀赴莫斯科参加国际模拟联合国论坛,主讲新概念二册,初一听力;对中考考点有着深刻的把握。
一招鲜:如何建立并使用错题本
很多同学都知道建立错题本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建立和使用错题本。我们在建立错题本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将错题分类: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按题型进行整理、归类。
分析错误原因: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环节。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生词?汉语思维干扰?还是词语用法没掌握等等。
抄写错题:把做错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并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写在错题本上,并在下面留出一块空白。
纠正错误:当得到正确答案时,在原题下面空白处记下自己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分析,然后不看答案重新做一遍原题,以便加深印象,逐步形成一些做题的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反复阅读:建立错题本并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可大功告成。错题本建立后要经常拿出来看,把错题再做一遍,起到检验和强化的作用,以使错题本发挥最大作用。帮助自己避免在同一道题、同一类题目中再次犯错。
建错题本之初,未必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持之以恒,经常翻阅,找出错题的原因,规避从前的错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相信你错题本上的记录会逐渐减少,你的英语成绩也一定会逐步提高。
齐琳琳
哈尔滨新东方学校新概念精讲班教师。英语语言学硕士,省级优秀毕业生,中俄年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交会翻译。
一招鲜:十六字箴言,巧记定冠词
The,英语中惟一的定冠词,意义重大;又因其用法繁多,难于记忆,成为英语学习及考试中的一大难点。在此,介绍十六字箴言,可轻松记住the的用法,即:独一无二,你知我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独一无二。The指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或物。譬如,古罗马叱咤风云的亚历山大大帝叫做Alexander the Great,万里长城叫做the Great Wall等等。亚历山大和长城都是世界上惟一的存在,故都可用the来修饰。
你知我知。谈论秘密时会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显然,“你”、“我”指听话人与说话人,这是the的另一用法,表示听话人与说话人都知道的人或事。比如学生上课迟到,老师会说:Could you explain the reason? 显然,两个人都知道问的是迟到的原因。
物以类聚。定冠词与单数可数名词连用,表一类事物的总体。比如:The cat is a mammal. 猫是哺乳动物。每只猫都是,无一例外,故the表整体概念。
人以群分。定冠词与形容词连用,表示一类人或某一国家的全体人民。比如《圣经》中说:The good and the bad and the best and the worst have gone to their eternal rest. 好人、坏人、贤士和恶棍都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赵茜
哈尔滨新东方学校教师。主讲新概念一册,初二听力。曾在全国学生讲课大赛中获最佳奖,号称新概念教学中的“互动达人”。
一招鲜:口诀巧记介词三剑客——at、in、on
口诀:
at小地方钟点前,noon、night记心间;
in月季年早午晚,以及国家大地点;
on是具体某一天,尤其星期日期前;
具体某天的早午晚,非on莫属in靠边。
口诀解读:
·at多用于小地点(主要相对in的用法而言)和表示钟点的时间前,此外还常和noon、night组成固定搭配。例如:
at school 在学校at 7:00 七点钟的时候
at noon 在中午at night 在晚上
·in用于表示地点,多用于大地点(和at相对而言),尤其是国家;用于表示时间,多用于某个较长的时间,如在某年、某月、某季节等。此外,还和morning、afternoon、evening构成固定搭配。例如:
in China在中国in March在三月
in winter在冬天
·on用于表示时间时,多表示具体的某一天;此外还用于表示星期的日期前。例如:
on my birthday在我生日的那天
on Monday在星期一
注意:专指某天的早午晚时,只能用on而不用in(这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例如:
on the morning of New Year's Day 在元旦那天的早晨
介词虽小,用法极多。希望大家在学习同类知识点的过程中,多作总结,多做比较,在总结中寻找相通之处,在比较中发掘不同之处,最后做到融会贯通。
一招鲜:教你如何“说”清楚
汉语中一个简单的“说”字却能在英语中找到好多和它对应的词,其中最为常用的有四个:tell、talk、speak和say。这四个词看着简单,用起来却极易混淆。那我们今天就借用一个口诀来“说”个明白:
笑话、故事、实谎话,tell通通告诉它;
talk相对口语化,谈论讨论用到它;
speak讲演通电话,语言一个也不落;
say指着重说内容,speak能力分两家。
口诀解读:
·tell这个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告诉”,常用搭配为tell sb. sth.或tell sth. to sb.;但在考试中出现频率更高的是以下四个常见搭配:
tell jokes 讲笑话tell stories 讲故事
tell the truth 说实话(注意要用定冠词the)
tell lies 说谎
·talk是个相对口语化的词,往往指几个人就某件事情或某个人进行的谈论、讨论,常见搭配为:talk to/with sb. about sth./sb. 与某人谈论某事/某人。
·speak是个比较正式的词,可以表示“讲演、发言、演说”等很多含义,但在考试中只有两种考法。
1) 打电话。例如:
— May I speak to Michael?
— Speaking.
2) speak + 语言(说某种语言)。例如:
speak Chinese
·say和speak的区分:无论是“讲演”、“发言”,还是“通电话”、“说(某种语言)”,speak强调的是说话的“能力”;而与之相对的say,强调的是说话的“内容”,经常与引号相伴。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4年学校教科室将在学校主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结合教科室工作职能,本着“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原则,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和科研活动。狠抓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科研,寻找突破,树立特色,营造平台,增强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推进冠中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培训工作
做好教师上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以及上级文件要求的各类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把课改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重点是暑期高中课改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育人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业务考试(教育局组织的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和中青年教师业务考试和学校高三适应性考试)工作
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竞赛活动
4、做好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电子档案和收集好纸质档案管理工作
5、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活动
6、做好“传、帮、带”工作,实施“青蓝”工程,为了促进和帮助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将按要求开展名优教师和教龄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帮扶”活动,从职业道德、教学业绩、教研成果等方面进行认真考核,健全奖励机制。
(二)骨干教师管理工作
1、做好国家、省、地、县级骨干教师的推荐工作及管理工作。
2、校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评选和管理工作
修订校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评选方案、考核、任命等制度,召开“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会议,督促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认真履行职责,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课题研究及教研活动中起带头作用。
(三)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1、课题研究工作
按照上级教研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课题研究的实际,进一步健全课题管理制度,建立课题管理档案,力争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及时督促并指导各课题组做好课题的阶段性研究与总结提炼工作,按期完成国家、省、市、县、学校各级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
2、名师示范:为了有效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教科室将组织各学科教研组有计划地邀请学校在岗省市县学科带头人、省市县骨干教师每期上一堂高质量“示范观摩课”,以此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
3、教研活动:及时传达上级教研部门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收集、整理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的教科研学习资料,协同教务处认真筹备每次的教研组会议。
4、课堂调研:教科室将结合“高效课堂”建设,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随堂听课学习和调研,了解和反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听课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实事求是地提出好的建议,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十二五”继续教育工作。
2、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工作
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组织好教师职业技能等级测试,随时关注江苏省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和考试信息,及时通知相关教师参加培训和考试,规范继续教育相关表册和数据资料。
3、第四轮公需课培训、学习和考试工作。
(五)校刊编印工作
认真总结校刊编辑中有益经验,不断强化校刊内容的采编能力,努力让《同声》校刊的编发工作常态化。注重校刊内容的质量,积极打造《同声》品牌,提高校刊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使《同声》校刊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常规工作
1、科室管理: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教科室的工作特点,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正风纪、树形象,严守劳动纪律,认真履职尽责,微笑做教师,热忱为教师服务。
2、来文处理:按照学校分管领导的批示,及时、认真、负责地落实学校党政办接转到教科室的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并按时间先后做好来文处理落实情况记载。
3、赛课活动:按照上级和学校文件要求,本着“以赛促教”的原则,认真组织中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4、论文评选:根据上级教研部门文件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邀请各学科教研组长或省级骨干教师对教师个人送交的教研论文或经验文章进行评选,并逐级推评参加县、市、省各级优秀教研论文或经验文章的评选活动。
5、课件推评:根据上级电教部门文件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邀请信息技术组名优教师对教师个人送交的教学课件进行
评选,并逐级推评参加县、市、省、国家各级优秀多媒体课件的评选活动。
6、档案管理:按学校要求做好教科室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形成规范的教科研档案资料,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教科研个人成就档案,使之成为教师评职晋级的客观依据之一。
三、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定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2.召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方案动员会。
3.召开学校教科研发展中心工作例会。
三月份:
1.做好国家级课题申报工作
2.组织对青年教师培养对象进行教学诊断。
3.组织召开校本课程研发研讨活动。
4.召开学校教科研发展中心工作例会。
四月份:
1.对学校课题研究进行调查监督。
2.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成绩五四杯论文比赛。
3.教科室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考评报告册》集中检查。
4.召开学校教科研发展中心工作例会。
五月份:
1.进行小课题研究案例评选活动。
2.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上交1份典型课例教案,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上交优秀教学课件。
3.教科室组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观摩课活动。
4.召开学校教科研发展中心工作例会。
六月份:
1.检查课题组的课题档案。
2.收取青年教师培养对象试卷(每学期独立出一份合格试卷)
3.教研组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组内检查(观课议课、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教科室、教务处进行复查。
4.组织召开校本课程研发研讨活动。
转眼间我们一学期的工作也接近尾声,这个学期是一个紧张忙碌且充实的一个学期,我刚毕业没多久,还是个新手,但经过这个几个月的磨练,让我切身体会到作好一名幼师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幼师的快乐和满足。
在该学期里我负责中班的保教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并在工作中加以实施。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为幼儿,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在生活中对幼儿关心爱护,细心照顾。在学习上对幼儿耐心细致,努力做到保教结合。在我们两位老师的密切配合下,根据《幼儿园规程》提出的要求,结合幼儿园整合课程内容以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我班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保教工作。以下是我对该学期工作所作的总结。
幼儿健康状况
我班本学期有37名幼儿,男孩 22名,女孩 14 名。本学期幼儿出勤率均达到90%,全勤的幼儿有一半以上。
学习独立地做自己的事,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自我服务的愿望也日趋强烈。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会自己扣衣服,穿脱、折叠衣服,老师发现后,立即以此为榜样,教育其他孩子向他学习,同时,我们还举行穿脱衣服、折叠衣服比赛,让孩子反复练习,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指导孩子上完厕所后自己提好裤子,还通过诗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懂得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
育孩子不能光是在幼儿园,在家里也应如此。我班绝大部分幼儿已有了自我服务的意识,据学多家长反映,其孩子在家也会做很多事情了。
一、保育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热爱每位幼儿,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每天早上总是早早来园,开窗通风,消毒柜子、桌子。给幼儿创造一个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本学期我班针对幼儿饮食、洗手方面的问题重点进行了培养。,洗手在一日常规里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我们不断的强化幼儿的洗手步骤,对于一些在洗手上有不良习惯的幼儿,这个学期通过我们不断的矫正,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吃饭方面, 我们通过故事、儿歌、榜样示范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经常使用鼓励的语气,使一些挑食吃饭慢的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二、教育工作
思想品德教育继续巩固礼貌教育:本学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继续抓好幼儿的礼貌教育。在平时教师以身作则,主动用普通话向幼儿和其他教师问好,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平时跟幼儿交谈时用亲切和蔼的语气,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班大部分幼儿都能主动向老师问好,说再见,很多幼儿见到别班的教师和本班的家长也能主动问好。通过一些有关礼貌方面的诗歌、故事,使幼儿知道不讲礼貌是不受欢迎的,学会使用“请”“谢谢”“不客气”。培养幼儿 爱父母,爱老师,不乱发脾气,学会跟自己的父母说谢谢;培养幼儿间团结互助,不打架。
其次,为了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我们班还开展了一个特别活动:让幼儿写一封信给父母,把他们想说的话以画画的形式表达给父母,让家长也知道他们的孩子的想法,同时父母也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互相交流与沟通,这样会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时时刻刻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经过这样的一个交流,从而增进彼此的感情。
培养幼儿能安静听老师和同伴讲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插嘴等良好的倾听能力;培养幼儿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多动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有所进步,但还是有部分幼儿有插嘴的现象,这还有待下学期加强。
三、家长工作:
这个月我们多次与家长沟通,,通过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促进了家园工作,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我真实的体会到每位家长对于孩子的无私贡献的心情,同时也看到幼儿在生活中的另一面,与父母一起和在园时表现有所不同,进一步加深了对幼儿的全面了解,这对于我日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四、卫生保健:
由于气候的异常,正是病毒性流感盛行时期,为了确保
幼儿的健康,在卫生保健方面我们从未懈怠,我们密切定期对班里餐具,毛巾,橱柜,玩具进行消毒,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卫生.时刻提醒幼儿户外活动回来后一定要洗手、换衣服。以上是对本学期我班工作的简单总结,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是
自11月13日到28日,由东宝区教育局教师管理科汇同区教研室组织了东宝区14位名师分五批送教下乡到五个乡镇的五所学校(石桥驿中心小学、仙居中心小学、子陵中学、马河中学、漳河中学),受到了所到乡镇、学校的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让送课和听课的教师倍受启发,颇具感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组织的这次大规模的送教下乡活动是按照荆东教师[XX]4号文件精神,实施的第三步计划。这次活动主题要求是上好两课,结好对,即名师给学生上好教学课,给教师上好辅导课,拜师结对收徒弟。我们名师送去的不仅仅是两节课,更主要是要送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点,以课说法(新方法、新教法),以案明思(新思路、新思想),让名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各种素养,在锻炼中成长。同时,通过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让全区教师都有学习名师的机会,让他们迅速成长、成熟起来,使全区涌现更多的名师。在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喻局长都会根据不同乡镇、学校的具体情况,认真做一番指导性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主要说明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展这项的活动目的和意义;二是如何做好送教下乡工作;三是对各乡镇、学校提出研训一体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所有参会的教师对喻局长的报告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也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和教育,明白自己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进步提高。尤其是各地(校)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石桥驿中心小学、仙居中心小学师徒拜结、合影留存。马河中学印制了拜师贴,让师徒共同签字,各履职责;漳河中学的徒弟向师傅递聘书、送鲜花,表示他们拜师的诚意。拜师结对的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让师徒们的心灵都受到了振憾。师傅张欣、孔德文说:我们通过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也是我们自己受教育、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所在,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配对‘名师’的称号,才能担当师傅的责任。
马河中学徒弟代表刘姣老师在发言中说到:作为徒弟的我们会制定好计划,明确发展方向,向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下去。在结对期间,我们一定会虚心向师傅学习,真诚向师傅请教。诚心、精心、细心、耐心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态度;勤学、勤问、勤看、勤听是我们拜师学习的方法;成长、成熟、成才、成功是我们拜师学习的目的;我们深信通过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及他们深厚的涵养、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艺,一定会促使我们快速成长,在‘三尺’讲台上实现人身价值,用我们的青春之心碰撞出学生的心灵之火,用拼搏和汗水爱洒桃李,用努力和奉献与师傅们携手,共创东宝教育的辉煌。
在仙居送教之时,仙居中心小学的李枝静老师听了名师的课之后,深有感触的说:名师送教下乡,真是如久旱的甘雨,让我们在自己家门口,真实的课堂上学到了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让我们受益非浅,真是太好了。石桥驿教育干事杨昌国号召全镇听课的小学教师要学习名师的四种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的精神;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精神;密切联系生活、社会进行教学的精神;苦练教学基本功的精神,即一笔字、一口话、一脸情),在名师的引领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石桥驿的教育增光添彩
在最后一站的漳河中学,王理国校长在交流大会上说到:四位名师的教学让我们见识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让我们领悟了全新教育理念的活力,让我们懂得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名师的四节课,体现了‘新’、‘实’、‘活’三个特点。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形式);实(教学设计朴实、课堂教学真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扎实);活(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氛围活跃、教学的实例鲜活);他要求全校教师学习名师,自我反思,寻找差距,再掀学习高潮,再鼓研训热朝,再创漳河教育新高。
四、专题理论讲座与送课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的目的是集中解决乡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和专业发展团队的作用发挥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题为《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浅谈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制数学笔记---问学案》、《注重校本教研 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由于讲座教师是我校的一线教师,作为市、区级教学骨干,他们不仅对新的教学理论思想有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而且他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改革者,有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经历,品尝过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的甘苦,因而他们结合这几节课在专题讲座中讲出来的东西具有地域性,针对性,更贴近乡镇中、小学教师的需要,而被他们理解和接受,更能进一步帮助解决乡镇中、小学教师的理论观念问题。讷河市教育局的房恒如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切中要害,语重心长,既阐释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又谈到了本次活动的亮点,并对今后的教研工作、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了讷河市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会上,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王交发副校长对今后的教研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9月28日我们又驱车大约一小时来到了讷河市六合中心校,这是一所中小学在一起的农村中学,我们根据在永丰中心校地教学情况,对这一天的教学内容和讲座又做了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更切合实际,使讲座更有针对性。
五、收获与反思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从提高针对性、有效性角度出发,以乡镇教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专题讲座、示范课、城乡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城乡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在各种活动中,农村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一起上课、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探讨教学疑难,其收到的效果是显著的。与以往的送教活动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实效大幅度的提高。
送教下乡工作使送教的骨干教师们深切感受到了乡镇教师的朴实、真诚,以及他们的敬业、奋进精神,使城区教师得到了锻炼和进一步充实。也使所有送课教师和受教教师丰富了从教经历,教学中无论是对课标的领悟,对新教材的把握,对教法学法的运用,对新课堂的驾驭都得不到不同层次的提升,为教师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厚的力量,实现了城乡教师优势互补,双赢共进。
回顾本次的送教下乡工作,感受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的反思。我们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城乡互动共同提高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送教工作,我们将对以下几个问题在学习和实践中去认识和解决。反思一:城乡知识差距仍然存在,如何利用我校现有的
资源更好的做好缩短城乡教学间差距的工作是今后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反思二:此次送教下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城乡校际间的互动交流应该得到延续,凭借此次送教下乡的平台建立起与送教学校的长期的交流,增加双向送教与互动性研讨活动,差异本身即资源,应充分运用。
从体裁上看, 《母亲教我的歌》是以四句型乐段写成, 按照起承转合的四句话来表现对母亲的情感, 第二部分进行装饰变奏;而《白发亲娘》则是一首用主副歌结构写成的歌曲, 歌曲第一部分是以平行乐段的形式写成, 四个乐句中, 只有第四乐句有较大变化, 形成起伏明显的旋律以及向副歌进行过渡。
两首歌曲的第一部分都是四句型乐段, 但是在安排上各有不同。《母亲教我的歌》的四个乐句按照起承转合的形式, 在第三乐句出现较大的变化, 而第四乐句则类似前两个乐句, 对整个音乐起到“合”的作用;而《白发亲娘》则是前三句用平行乐句的形式, 在第四乐句进行旋律上的扩展与变化, 形成更激烈的情绪, 使音乐向副歌发展。
二、歌曲的旋律与发展
从旋律上来看这两首歌曲, 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虽然都是用以表现对母亲的情感, 但是《母亲教我的歌》在旋律上呈现出比较朴实的发展状态, 旋律中蕴含伤感的情怀。全曲的旋律进行都是以级进下行为主要的进行方式, 表现出比较淡然、低落的情绪状态, 只有在第三乐句 (“转”乐句) 与整体的下行风格形成对比, 进行旋律的上行, 形成歌曲的高潮, 然后又马上回到下行的第四乐句;而《白发亲娘》则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加婉转与连绵, 全曲旋律不断起伏, 形成波浪式的层层递进, 在旋律的一次次起伏中逐渐将情感推进至高点, 再用波浪的形式慢慢回到起点, 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而在旋律的调式上则更能看出中西方音乐的差别:《母亲教我的歌》是用大小调的形式写成, 而《白发亲娘》则是用我国的五声性民族调式写成。因此旋律风格上明显区别于前者, 是一种充满东方色彩、民族特色的旋律风格, 该曲事实上为E徵调式, 旋律重心在3、5、6, 大二度与小三度的五声调式特点在旋律进行中体现无疑。
三、《母亲教我的歌》结构与和声布局
该曲第1-8 小节为音乐的前奏, 第9-24 小节为音乐的第一部分, 第25-28 小节为间奏, 第29-46 小节为音乐第二部分, 第47-50 小节为尾声。
从和声上看, 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一句 (第9-12小节) 的和声进行是传统的正格进行, I-IV-V, 以V级和弦形成半终止;第二乐句 (第13-16小节) 以V7-I的正格进行形成种子, 和声运用朴实、传统。第一部分第二段第一句 (第17-20小节) 和声状态已级进经过和弦为主, 织体上形成比第一部分更加厚重的伴奏织体, 低音声部从G音按小节为单位, 半音上行级进至B音, 其中第19小节的调外音A#是作为经过音。第二部分第二句 (第21-24小节) 和声进行为VI-IV-I, 基本上全部建立在下属功能上, 以变格进行的形式来完成音乐终止, 伴奏织体依然呈现出比第一部分厚重的状态。
全曲第二部分为第一部分的装饰变奏, 旋律上进行装饰变奏, 使得旋律的色彩性更为丰富, 伴奏织体中则是加入大量倚音, 丰富了和声织体的音响色彩, 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 第41 小节旋律中出现的调外音D# 同样是作为经过音的形式下行解决到D。
四、《白发亲娘》结构与和声布局
全曲第1-9 小节为歌曲前奏部分, 前奏部分旋律写作来源于副歌部分的旋律材料。第10-25 小节为歌曲的主歌部分, 以平行乐段的形式写成, 第一乐句 (10-13 小节) 旋律起伏, 第二乐句 (第14-17) 小节是对第一乐句的模仿, 扩大跳进音程, 加强情感的表达, 第三句完全重复第一句, 而第四句 (22-25 小节) 则与前三句形成对比, 以下行跳进开始, 跳进音程打, 旋律起伏更加明显, 凸显出更强烈的情感。
该曲副歌部分为第26-60 小节, 副歌部分的体裁是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26-42 小节为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 用平行乐段的形式写成, 第一部分结束在徵音E上, 为A调属音。第43-48 小节为单二部曲式的中段, 该乐句宫6 小节, 在长度上有两小节的扩充, 而第49-60 小节则为单二的再现乐句, 再现副歌的主题材料。
从和声上看, 因为该曲是以我国五声性民族调式写成, 因此和声的运用上显示出与大小调和声进行不同的状态, 全曲和声进行并不以主、属、下属, 强调功能性, 强调正音级的形式来作为和声基础, 而在和声上更多的强调色彩性。全曲为E徵第14 小节出现的G音为E和声大调VI级和弦, 用以增加伴奏色彩, 而15, 16 小节的D# 则是E大调导音, 用来加强向E音的倾向性。而诸葛部分第二段的D则是用来加强五声性的调式特点与和谐程度。
副歌部分伴奏织体流动性加强, 使用了大量的调外音作为经过音来增加伴奏部分的色彩性, 而第28 小节的A# 则是由于该小节使用了一个副属和弦F#7 作为后一小节的临时属和弦;31 小节的E# 作为经过音用以加强流动性;第32 小节的D# 则为E调属和弦的和弦音, 加强中之感。
摘要:德沃夏克的《母亲教我的歌》和我国歌曲《白发亲娘》都是用以歌颂母亲的伟大与对母亲的怀念的著名歌曲, 但是在音乐的写作上呈现出中西不同的写作特点, 本文就这两首歌曲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 希望能探寻出中西歌曲写作上的异同点。
关键词:歌曲写作,中西歌曲写作特点,歌颂母亲
参考文献
[1][捷]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原谱.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五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的紧缩。
记忆的画面中让我更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得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辞,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作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便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2 我的母亲 教】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