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电路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物理复习电路(精选12篇)

中考物理复习电路 篇1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家庭电路

1.某家庭电路的组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灯泡的开关可以接在零线上 B.图中的四个插座中有三个是并联的

C.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必须使用三孔插座,以确保安全 D.彩灯接入电路后都不亮,可能是由于其中的一个小彩灯短路

2.如图为家庭电路的组成,其中接入①的用电器和②为 联,②和③为 联。

3.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 联,这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好处是。知识点2 用电安全

4.如图所示是一些与用电安全相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5.家庭电路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来各用电器都在正常工作,当把手机充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家里所有的用电器都停止了工作,其原因可能是()

A.这个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原来就相接触形成了短路

B.插头与这个插座接触不良形成了断路

C.插头插入这个插座时,导致火线和零线相接触形成了短路 D.同时工作的的用电器过多,导致干路电流过大,保险开关跳闸

6.电器的使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若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危害。在日常用电中要注意:开关必须接在 线上;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 V,不要触摸火线或漏电的用电器。

综合训练

7.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部分家庭电路示意图,其中电器元件连接错误的是()

A.空气开关 B.双孔插座 C.带开关的灯泡 D.三孔插座

8.“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必须注意安全,珍惜生命。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雷雨闪电时,不要在树下躲雨 B.空调插头应选用图中的乙 C.发生触电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D.做卫生时不能用湿抹布擦插座面板

9.下列对应图示的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的是()

A.同时将双手分别接触裸露的火线和零线 B.远离有此标志的设备 C.雷雨天不在树下避雨 D.家庭电路中安装熔断器

10.小椿同学设计了一种照明电路,其设计要求是: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两个开关同时闭合灯才能发光,只闭合其中任意一个开关,灯都不能发光。下面四幅电路图中,既符合上述要求,又 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11.如图所示,甲鸟和乙鸟落在裸露输电线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小鸟脚上的角质是绝缘的,所以甲鸟和乙鸟不会触电 B.由于小鸟对电流的承受能力较强,所以甲鸟和乙鸟不会触电

C.甲鸟两脚间的电阻很小,电压也很小,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甲鸟,所以甲鸟不会触电,但与甲鸟情况相反的乙鸟会触电

D.由于输电线上没有绝缘皮,所以甲鸟和乙鸟会触电

12.小明同学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所示是他设计的电路。图中虚线框1和2应连入开关和电灯,则开关应装在 方框中。安装完毕后,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

13.如图是安装了漏电保护器的家庭电路。当漏电保护器检测到通过图中A、B两处的电流不相等(即发生漏电)时,会迅速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当家电维修人员在图中C处不慎触电时,漏电保护器________(填“会”或“不会”)切断电路。若人体电阻为10 k,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为________mA。14.在家庭电路中电灯、插座、电视机的连接方式是(进填“串联”或“并联”).用电器越多电路中的总电流(选填“越大”或“越小”),为了避免导线过热而烧坏,在电路中要(选填“串联”或“并联”)熔丝,实际线路中发生接触不良也是很危险的,应尽量避免,如图是两种硬导线与螺钉压按式接线柱接法(箭头方向表示拧紧螺钉的方向),其中不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是(选填“甲”或“乙”).15.如图是某同学家的家庭电路示意图。某日所有灯泡在开关S闭合时均不发光。检查发现,保险丝完好,用测电笔笔尖分别接触每个插座的两个插孔(灯泡开关S保持闭合),发现氖管均发光。若该电路中只有一处出现故障,问该电路中哪部分电路发生了怎样的故障?

答:。

16.下图中甲是插线板,请将乙图的内部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在开关断开时插线板上的指示灯不发光,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在开关闭合时指示灯发光,插孔可提供工作电压,若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

经典考题

17.如图是新安装的照明电路,已知两个灯泡并联,灯泡的灯头接线存在一处故障,小刚学电工的检修方法,在保险丝处接入一个“220V 40W”的灯泡,当只闭合S、S1时,L0和 L1都呈暗红色;当只闭合S、S2时,L0正常发光,L2不发光,由此可以确定()

A.L1灯头断路 B.L2灯头短路 C.L1灯头短路 D.L2灯头断路 18.如图所示的两种使用测电笔的方法,正确的是 .

19.图甲所示是家庭中常用的一种插线板。小宇同学在使用中发现:开关断开时指示灯不亮,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亮,插孔能提供工作电压;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根据以上描述,在图乙中画出开关、指示灯和插孔的连接方式,并把接线板与电源线接通。

20.(淮安中考)如图所示,是小华依据所学简单电路知识,设计的控制楼梯灯的三种方案电路。从安全用电角度对方案进行评估,其中合理的是。理由是。

参考答案

1.C 解析:控制灯泡的开关必须接火线;图中四个插座均并联在火线和零线之间;因为彩灯之间是串联关系,所以接入电路后都不亮,可能是由于其中的一个小彩灯出现了开路故障;为确保安全,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必须使用三孔插座。

2.并 串 解析: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及插座之间是并联的;控制灯泡的开关应该与灯泡串联接在火线上。

3.并 用电器可以各自独立工作(或互相不影响)解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是并联。这种电路连接方式好处是用电器可以各自独立工作(或互相不影响),即使一个用电器断路,其他用电器也不受影响。

4.D 5.C 解析:原来各用电器都正常工作,把手机充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家里所有的用电器都停止了工作,而手机充电器的电功率较小,家庭电路中接入手机充电器不会造成电路电流过大,只能是短路所致。

6.火 36 解析:开关要接在火线上,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

7.C 解析:在家庭电路中,控制灯泡的开关应该安装在灯泡与火线之间,不能安装在灯泡与零线之间。

8.B 解析:雷雨闪电时,地面上的凸起物体,容易跟带电云层发生尖端放电现象(连接大地与带电云层),如果在树下多雨,易遭雷击;A符合;金属外壳或在较潮湿环境使用的用电器,应选用三脚插头,其中最长一脚连接用电器外壳,插入插座后跟地线相连,将外壳所带电引入大地,从而防止因漏电(使外壳带电)发生触电事故;B不符合;发生触电时,首先要切断电源,防止触电,C符合;干抹布是绝缘体,弄湿后就成了导体,用湿抹布擦插座面板有触电危险,D符合。

9.A 解析:同时将双手分别接触裸露的火线和零线,会引起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远离高压危险设备,雷雨天不在树下避雨,家庭电路中安装熔断器,都符合安全用电与保护原则。

10.B 解析:“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两个开关同时闭合灯才能发光,只闭合其中任意一个开关,灯都不能发光”的要求,两个开关应当串联起来共同控制一个灯泡;为了安全用电考虑,开关应当控制火线。

11.C 解析:甲鸟和普通导线“并联”,乙鸟和用电器“并联”,普通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而用电器有一定的电阻,所以当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甲鸟身体上不会有太大电流通过,不会造成触电事故,乙鸟身体上会有较大的电流,从而造成触电事故。

12.2 进户零线断路 解析:家庭电路的装配原则是:开关控制火线后进入灯泡,所以开关应装在“2”方框中;用测电笔测试a、b、c三点,氖管都发光,说明都与火线连通,即a、b、c、d间无断路;而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无电流,只能是进户零线断路。

13.会 22 解析:根据题中图示可看出,当人接触C处时,人体把火线与大地相连,有电路通过人体流入大地,导致AB两处电流不相等,所以会出现漏电情况,因此漏电保护器会切断电路;火线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人体的电流I=U/R=220V/10=2.2×10A=22mA。

14.并联 越大 串联 甲 解析:家庭电路中各个用电器是并联的,一方面可以保证独立相不影响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实际电压等于家庭电路电压220V。熔丝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应串联在电路中。甲图中螺丝拧紧的方向与导线的绕向一致(都是顺时针方向),螺母拧紧,接触性好,乙图中由于绕向与螺母拧紧方向不一致,在拧螺母时易将绕线带出,接触不良。

15.电路EF部分发生断路 解析:开关闭合均不发光,而保险丝完好,表明电路中没有短路,测电笔在测量时都发光,表明火线干路没有发生断路,灯泡没有发生断路,所以只有零线干路发生断路。

16.如图所示 解析:插线板上的指示灯在开关闭合时会发光,插孔正常通电,说明开关同时控制灯泡和插座,灯泡和插座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如果两者并联,开关应该在干路上。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正常通电,说明灯泡和插座之间是并联的,开关接在灯泡、插座和火线之间控制火线使用更安全.

217.B 解析:只闭合S、S1时,L0和 L1都呈暗红色,说明电路是通路,灯泡L1无故障;只闭合S、S2时,L0正常发光,L2不发光,说明电路是通路,灯泡L2短路。

18.A 解析:使用测电笔时,笔尖应接触被检测的电线,手应接触金属体笔尾,正确的做法是A。

19.如图所示 解析:由题意可知,开关能同时控制指示灯与插孔,而指示灯与插孔之间互不影响,可知指示灯与插孔并联,开关装在并联电路的干路部分。两孔插座按“左零右火”的接法接入电路。

中考物理复习电路 篇2

中考复习, 进度相对较快,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 快速的复习更是囫囵吞枣, 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同时强化了他们内心对物理学科深奥艰难的认知, 对未来学习不利。因此, 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弥补之前学习的不足, 成为我首要的探索方向;同时, 也希望能培养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未来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复习课本身趣味性就不如新课, 而且物理本身就以抽象性著称, 学生兴趣索然也很正常。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上课就要有激情, 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语调, 丰富的表情让学生跟着老师走。有人说:“一个好的老师, 就是一个好演员”;也有人说:“好的老师是一名优秀的导演”。我觉得老师更应该是一名全能型的演艺人才, 自编、自导的同时也要引领学生一起演绎精彩的课堂。

.复习课也要有实验。在上物理课的时候, 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实验课。但在复习阶段, 几乎没有实验, 即便是复习到实验的内容, 也很少有时间去实验室操作。其实, 实验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 同时, 反思一下自己当时做实验的错误操作和理解, 对物理学科内容的复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复习课时间有限, 可以将一类实验安排在一节课内完成, 例如电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测电阻、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等完全可以在复习电学部分时一起融会贯通进一堂课。

二、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已经非常先进, 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如果应用恰当, 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中,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规范的例题示范非常重要;其实在复习课中, 将学生的解题步骤投影讲解, 让同学们指出其不规范的地方或者是错误的思维, 复习效果更好。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促进学生表现的欲望, 学习效率很高。

众所周知, 物理的力学、光学、电学都需要配以大量的分析图解, PPT与电子白板结合教学的效果就非常好, 清晰、直观、又便于分析, 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方便了教学, 也使得课堂的气氛不那么沉闷, 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仅仅是听和写, 视觉的效果缓解的了听觉疲劳,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精选例题。现在的教学要求平行分班, 使得一个班级内学生学习的差距较大, 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基础的复习对他们来讲太过容易, 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对复习也不太重视, 反而由于态度的原因经常导致简单题目的失分。而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讲, 又觉得复习的进度太快, 有点吃不消。这样, 如果选定一本复习讲义, 按部就班地复习, 即使再好的资料也容易出现优生“吃不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不消化”的现象。为了引起优生的重视, 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选择的例题就非常重要。在知识点复习完毕之后, 精心选择几道例题, 且对其分层:基础的练习可以增强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再设定一些“陷阱”, 给尖子生敲个警钟, 调动起全班的积极性。在此之后再做训练, 学生就会重视很多。

3.分层教学。每节课都尽量安排一次课堂小测验, 题目不必太多, 但要包含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这节课是有收获的, 对物理的学习更有信心, 也期待自己下一节课的表现。作业作为当堂课内容的巩固, 题目要适中, 内容也要分层, 让优生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性, 也要让基础不好的学生体会到复习之后的进步。至于作业的讲解问题, 完全可以让学生组内解决———由做得好的学生来讲, 即刺激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 也解决老师分层作业不方便讲解的难处。

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看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尚不算强, 即便是优生, 对老师的依赖感也很重。殊不知一个教师教几十名学生, 很难个个都兼顾到, 只能从大局着眼, 选择对大部分学生都适用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掌握主动, 明确教学和考试的要求, 及时找老师协助解决自己的难处, 将能大大提高成绩和学习能力。其中, 能够解读教学大纲至关重要。学会看教学大纲即要求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教学大纲对课程要求掌握的程度、每个知识点要掌握的水平, 明确中考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使自己的复习目标更明确, 也可以随时根据要求检测自己的水平。

2.学会归纳总结。人对犯错是有惯性的, 所以曾经做错的题目对学生的帮助是最大的。如果仔细研究学生做错的题目, 你会发现, 很多学生会在同一个内容上反复出错, 即错误的思维、错误的经验很难纠正。如果能够利用错题吸取经验, 相信会对学生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所以, 我要求学生整理出一个错题本, 仔细分析自己做错的题目, 务必纠正错误的经验。每一次测验之后, 及时分析自己的失分, 检验是否有延续之前的错误;小组成员之间也相互竞争, 看看谁能不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

3.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知识掌握的水平精心制订复习计划。教师的复习计划是针对全班同学的, 而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 学习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也不同。学生如果能了解自己, 主动找老师帮助自己攻克薄弱的知识点, 及时补漏, 复习才真正行之有效。学生的复习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阶段性:按照复习时间恰当地分配2~3个阶段, 将知识点复习巩固和针对考纲的练习分开。

方法性:针对不同的题型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例如选择题都为单选题, 并且答案其实已经在学生的面前了, 只需要将答案找出来即可, 排除法的应用就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目标性:每一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又需要做什么样的努力。复习要有策略, 达标同样要有策略。

4.学会主动学习。古人云: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可见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要教育学生主动学习, 而不是在家长老师的逼迫下无奈地学习;学习要走在老师前面, 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目标练习, 这样老师的讲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到自己,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凡响。

中考物理复习浅见 篇3

本学年我担任了毕业班物理科的教学工作,虽然是第二次担任毕业班物理科教学,但在复习方面,我还是觉得经验欠缺,不好操作,好在我请教了几位长期从事物理科的教学的老同志,对中考物理复习交流了一些看法,也拟出了自己复习的思路,现将自己复习的方式方法作一介绍,以便和同仁们交流。

一、复习要有计划和措施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种庄稼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教学了。中考复习作为毕业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语的。对于物理科而言,复习内容多(初二、初三两年所学内容,十七章八十多节的内容),复习时间短(每周3节物理课,复习课有三、四十节),我们应争取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做到复习全面、系统、有效。作为教师在复习之初,我们需要对整个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需要对教材和习题进行再次熟悉,“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先有一桶水”,另外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从而避免复习的随意性、盲目性,让自己的复习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二、复习前,应钻研考试大纲,认真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复习应复习在点子上。复习不是一拉三扯,通篇复习,各知识点平均用力,应有所侧重,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这个道理。复习前,我们可以砖研考试大纲,了解今年的命题范围,题型及分值。分析中考试题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考出题方向、特点,使复习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如我分析了一下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发现:有些章节考试根本未涉及如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有些章节涉及的内容又极少如07、08中考在声音一章中都只在声音的特性一节各考了两分,而计算部分都要涉及力、热、电知识;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就会了解中考物理的一些特点,对我们的复习应该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采用多轮复习与分层复习相结合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习过的知识会呈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初三学生学完新课内容后,前面的知识有很多已经遗忘,因此需要复习。我是这样复习的:首先让学生自主复习,在新课要结束之前,让学生将物理书找齐,能找到同步练习册最好,先让学生自己结合曾经做过的习题复习各章节的内容,再将不能理解的问题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留待老师集中复习时解决或发现问题时及时请老师帮忙解决;然后老师对涉及考试的内容,分章节串讲知识点,讲时再配以相关的习题;最后按声、光、热、电、力进行专题复习。如果时间充足,可让学生做一做前两年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对中考试卷有个全面的认识。当然在复习中,我们也应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复习、分层复习相结合,既要让优生吃得饱,也要让差生吃得好。

四、注重基础,加强讲题习惯的培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考虽然是以分取人,但是它还得兼顾让更多的学生顺利的毕业,因此历年的中考基础题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复习也应将基础作为重点来抓。物理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物理题的出现总是以文字描述出现,学生首先就得学会读题,会勾画重点字词并理解,然后根据积累的物理知识解答。对于计算题还得向学生强调解题格式,注意事项。

中考物理复习电路 篇4

1.(2011年湖南衡阳,第24)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赢得2010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

石墨烯不仅“最簿、最强”,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这种新材料属于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

(2)石墨烯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是因为__________。

(3)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请你从材料中找出两例_____________。

中考如何复习物理 篇5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付出和回报总成正比,这里面有很多规律可循,我今天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实用且有效的复习要点。

第一,勿于浮沙筑高台 记忆基本知识点。

很多同学感觉自己课本学得很扎实,上课也认真听讲,可就是考不好。在中考第一轮复习时我发现我的很多学生问题所在,初二学习力学时没有深入的理解基础知识,只是机械地做题,不去回扣反思知识点,导致自己学的内容像空中楼阁,而很多同学又被这种假象所蒙蔽 ,自以为学的很好,但一走进总复习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虽然那时还不算晚,但是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此我提醒大家,在以后高中学新课时就要深入下去,只记忆几个谁都会背的公式定理是行不通的,还要顺藤摸瓜,做完题目及时回扣课本内容,且把课本当作自己的根,经常翻看课本,每一遍深入的阅读都会带给你豁然开朗的顿悟。当然从现在开始到中考,这样做不晚。

第二,厚积而薄发 重视积累。

我们都知道学语言靠的是积累,其实物理也靠积累的。错题集和笔记是做好积累工作的重要工具,试问同学们:你整理过错题集吗?面临中考的你翻看回顾过你所有学习物理的笔记吗?相信大多数同学是没有的。或许你曾经三分钟热度,但没有坚持。

错题集记录你所犯的每一个错误,每一次回顾都是人生的进步。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篇6

要树立自己能够复习好物理课程的信心,坚信有几分付出,就有几分收获,更要有敢于拼搏的顽强精神。此外,还要调整好心态,愉快地、积极地复习。

二、制定计划、稳步复习

1、考生应知道教师的复习计划,在第一轮复习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课本为主。思维上要有教材整体编排的意识,记忆一下课本的目录,知道教材对知识的编排。例如讲电学,电路分析:先讲的的串并联电路I, U, R关系的实验。解题时的思路,就要先列出串并联电路I, U, R的关系式,再依次解答。讲电功电功率,先学P=UI,那么题中求功率首选P=UI,U和I条件不完整,用不了再考虑其他公式。

对于优秀的学生,攻克难题时,一些偏难的推导式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如改变一下思维方向,退回到学习的原点,也不失为思考问题的好路径。还要记忆一些课本上的基础例题,如电学欧姆定律的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串并联的题,浮力求密度等题,为下一步解决更难的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2、在第二轮复习时,应侧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加强重点题型的训练,使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类、归纳、提炼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强化训练,举一反三,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规律和技巧,形成解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如力学中,求压力压强,求浮力等。

3、在第三轮复习时,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在最后的中考冲刺阶段,考生要重视每一次模拟考试,通过考试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力学知识点主要:二力平衡(包括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密度、压强和浮力,功和功率,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电学主要有: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力学主要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三个重要力:一个是重力、还有摩擦力和压力。在学力学时,应该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并且力争建立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近年来呼市中考力学计算题主要以浮力问题为中心,把浮力、密度、压强、做功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浮力结合简单机械(滑轮组问题)求机械效率,可能是今年的热点之一。

电学计算题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如:电路中开关的开、闭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连接往往有别于常规,给学生对其连接实质的识别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

三、重视概念规律、科学探究、注重应用

1、基本概念、规律是中考的重点,我对同学们的要求是: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2、同学们要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形成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应用概念规律的鉴别能力。

中考命题组成员常说,在不同状态中找相同点,在同一状态中找不同点。这就是解题的突破口和桥梁。

3、要从课本中认真梳理基本探究实验,注重从探究实验的七个环节中有重点地从细节入手。

四、独立做题、勤于收集、虚心学习

怎样做好中考物理复习 篇7

一、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把握进度

初中物理考试内容是初二、初三上下两册书,学生接触的比较晚,但又与我们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时间如此之少,内容如此之多,任务如此之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对照《中考物理考试大纲》,合理安排课时,把握教学和复习进度,能将有限的时间合理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

我个人认为初中物理复习要有三轮:第一轮复习,对照书本与《考试大纲》,安排好课时,逐一复习,让学生对课本的基本内容要能熟记;第二轮复习以《中考复习指南》为主,让学生接触题型,找准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强化记忆;第三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纵横结合,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迁移转化能力得到提高.我相信通过三轮的复习,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复习的进度,学生一定能够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明确方向,把准考点,打好基础

《泰州市初中物理考试大纲》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及能力考查目标要认真钻研,它是我们复习的依据.

1. 精确掌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组织教学,把握考点,凡是大纲中罗列出来的知识点一个不漏.我们现在考试的依据是苏科版八年级至九年级的物理教科书,考纲中规定的书上有的我们就讲以及书后WWW的内容.

2. 注意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

物理试题中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命题的原则,识记与理解应用的结合,识记什么,如何识记,理解如何理解,应用如何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加强学法指导,备课、题型要有梯度.物理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题目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经过变式、引申、改变而成,是按照物理新课程要求确定的试题的难度与计算量,虽然有些试题考察的思路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但考察目标仍不失基础性.

3. 揭示教材内容的联系,从大纲中找题眼

从能力立意来看,中考考查的重点一定是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具体:(1)与社会热点密切的内容;(2)图文材料丰富的内容;(3)思维角度宽、社会价值高;(4)易区分难度、易拓展延伸;(5)与生活紧密联系.

4. 明确知识点,夯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狠抓基础,落实到位.成绩好坏落实很重要,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学生记全、记准、记牢,主观题必须落实到书面上,加强检查力度.

三、注重迁移,适当比较,加强引导

1. 增强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与理解

教师须整理各个知识点内容,建立知识点基本内容速查表,以备查用.对各知识点要反复抓,抓反复,要精选相关试题,坚持滚动练习,促进知识总量的积累.

2. 建立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归纳、综合

这就是我所说的中考复习的第三轮复习,专题复习.把知识综合起来,打破章节界限,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以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有意识的训练思维的整体性与逻辑性

4. 强化思维能力训练,学会多角度迁移和转化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做《中考复习指南》,做选择题忌“似曾相识”,“似是而非”,要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未学的知识.材料解析题,要认真阅读材料、看清题意,回忆所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可归纳为四步:审题、读题、链接、答题.

四、讲练结合、兼顾能力、综合运用

优化训练,要做到练、导、讲,重在巩固、以评为主,师生互动,要强化督促检查,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要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坚持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要求学生适当做题,但不能以做题代替复习,做错的题目要找出原因,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要精选题目:一类是书本的基本知识,纯粹的历史知识再现;一类是对书本知识的变通,改头换面的“新”知识;一类是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

另要重视评讲.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保证做过的题都会做,会做的题都对,作对的得满分,让不会做的题也能得分.

如何抓好中考物理冲刺复习 篇8

1 突出基础

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双基”的考查分值在70%左右,新课上完后,第一轮复习,重点是对础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紧扣课标,突出教材,立足课本,理清声学、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电与磁、信息与能源各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加强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相结合

这一复习阶段,教师根据中考试题的题型,分别对填空题、选择题、开放性试题、科学探究性试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进行专题复习,同时加强对学生强化训练,注重帮助学生分析怎样,怎样答,注意题意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答题和规范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专题内容进行专题训练,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目的是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3 精心研究复习資料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吃透物理学科各知识点命题的依据、要求、形式,从而对现有的复习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积极改编,精心的提练出复习题组,做到有选择、有补充、有侧重、有目的地使用资料,绝不能无的的乱用、滥用复习资料.对每一次使用的资料,教师要认真的进行讲评,做到每讲评一次涉及到的知识要一一过关,不留死角.

4 关注社会的热点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命题通常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高科技等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来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这类试题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等,如“蛟龙号”潜水器、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温州高速列车追尾事故等.

5 加强对命题重点知识的复习

教师要认真研究各个中考命题重点知识的考点,精心出两份试题,让学生进行最后练习.同时要求学生记住要求记住的物理量,如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照明电压、安全电压等.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中考物理复习计划,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充分提高复习效率,这样才能提高中考的教学质量.

2014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篇9

2014年中考复习备考已经开始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复习,21世纪教育网整理了初三物理复习计划,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做好最后的冲刺。的个别问题。

(8)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9)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中考物理复习答题技巧 篇10

(一)了解学科特点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知识量大,涉及面宽。体现有四多: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初中两册物理书总计77个知识点,26个基本公式,23个重要实验,97个知道,37个“理解”层次要求。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含量,首先要确立一个原则,就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

就是说该记的规律、概念、公式和定义必须记住,记不住就谈不上灵活运用,记不住就谈不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逐步培养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讲的“记”并非死记硬背,是指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二)勤奋是学好物理必要条件。

人之初,性本懒,懒是学习成功的大敌。怕苦、怕累是阻碍学习成功的绊脚石。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要想取得良好成绩,就必须付出代价。勤奋出天才,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在学习中要靠顽强毅力不断地与懒惰思想作斗争,这样才能学好物理。

(三)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1、读好物理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物理书分三个阶段:

(1)课前读书,认真预习,摸清老师要讲内容,找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2)课上打开书,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对照老师讲解与书本陈述异同点,深入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课后看书,将课本中重要概念、规律、定义和公式进一步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做题,必将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2、听好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认真听讲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听课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②知识内容是什么?③所学知识概念应怎样理解?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

每章节学习完毕,都应进行小结,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将平时细碎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

4、重视做题训练

人之初,性本忘,遗忘是人的共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人的记忆经过24小时则将忘掉50%以上,假设所学内容课堂上记住100%,那么经过24小时,所学知识将在脑海中仅存不足50%。因此,及时反馈,及时复习,加强做题,强化训练就非常必要。

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做题要有一定的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通过做题,明思路,找方法,寻规律,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能力。

5、建立错误档案

将平时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记录在案,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及时补缺。必须做到犯过的错误不可重复再犯。

(四)注意初三物理与初二物理的区别。

初二物理教材注重物理现象教学,通过物理现象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探究因果,提高素质。初二物理学习特点是记忆为主理解为辅。

初三物理教材随知识难度的增加,由物理现象教学逐步进入理论教学。例如,机械能、内能、电学的8大概念看不见,摸不到,缺乏直观性,具有抽象性。因此学习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如果说初二物理学习是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话,那么初三物理学习就应以理解为先,强化记忆,灵活运用,提高能力。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中考物理复习攻略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中考物理复习的重要途径 篇11

初三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复习,方法和作用都不一样,效果也不相同。例如第一轮复习,它是系统性的,教师对照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和考纲,指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归纳知识,它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复习,主要是为后面的复习夯实基础。不过这轮复习是最让教师头疼的,原因是这种复习方式不招学生喜欢,而且在教学中我们也的确发现了它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片面地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重点不突出,难点没解决,每个章节的复习只是把学生已学过的内容重新罗列了一遍,然后点滴不漏地“浓缩”给学生,学生总有吃剩饭的感觉,积极性不高;第二,忽略了各章节之间在内容、方法、结构上的联系,使学生很难在大量物理现象中找到它们的必然联系和规律,无法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联想,不能构建空间想象力,起不到融会贯通的作用;第三,完全把培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希望寄托在题海上,盲目的过量的训练,让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很多学生面对旧题时,似曾相识,但嚼不烂,吞不下,如鲠在喉;面对新题时,又似雾里看花,不得要领,解题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出现了我们不愿见到的局面,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相互抄袭,弄虚作假。

很明显,如果仅靠这种复习方式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就毕业班的教学而言,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已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我们对复习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专题复习”效果非常不错。要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仅靠落实各章节的知识点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组织一些“专题复习”,以便于学生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专题复习课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将零碎、散布各处的知识,通过分门别类的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从宏观上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把握,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专题复习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模块化”专题复习: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初中物理内容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能五大模块,根据考纲把分散于教材各章节中零星的、不连贯的概念、公式、实验、解题技巧和思维方式加以归纳,由“离”到“合”,由“厚”到“薄”进行系统整理和小结,这也是大部分教师比较喜欢采用的复习方式。“模块化”复习的重点是,加强各个模块间知识的联系,将知识综合化,提高复习的难度,使学生能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并从根本上掌握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形式,能看到各种物理现象中的必然联系,发现它们的规律,将问题迎刃而解。

2.“考试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设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复习。本学期教学中,我在所带的一个班级里重点采用了这种复习方式。以作图专题复习为例,我把作图分为几个部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力的示意图、杠杆(画力或力臂)、滑轮组(画绕线)、磁体(标磁极,画磁感线)、通电螺线管或电磁铁(标磁极,画绕线,判断电流方向)、电路图和实物连线。复习前,动员全班同学在课下做好整理资料、搜集例题、设计考题的工作;复习时,班级分组展示成果,每一组同学就作图中的某一项(如:光的反射)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解决,然后交流评比,最后由我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并将好的例题保留下来,作为复习资料。虽然这种复习方式比较耗时间,但学生激情高涨,积极性非常高,复习的效果比我唱独角戏不知要强多少倍。

3.“小专题”专题复习:细化各专题,设计一些“小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种复习可以从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甚至一种仪器的使用上加以拓宽,由“点”及“线”,再由“线”到“面”,不断把问题深化,直至“窥一斑而见全豹”。例如这学期的教学开放日上,我就“电学中的灯泡问题”上了一节 “小专题”复习课。从灯泡的发展过程,到灯泡的结构、原理、电阻、功率、亮度、串联、并联和故障的判断等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涉及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焦耳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功率、电阻的计算、功率的计算、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串联与并联的区别、短路和断路等内容。等我把灯泡的相关问题讲清楚了,实际上电学中的很多问题学生也随之明白了,可见小专题的作用不容小视。其实我们也可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利用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考察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题目之间的异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当然,不管以什么方式上专题复习课,要想效果突出,教师就得下一番苦功夫。首先,教师本人要多练,教师只有多练才能做到精讲,才能让学生做到精练。那么何为多练呢?一句话:教师跳进题海。只有教师跳进了题海,注重对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从题海脱身,才能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其次,专题复习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上课的前二三十分钟黄金时间,讲知识、讲思路、讲方法,最好不要利用这段时间处理作业等问题。教师也不能一讲到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复习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后,复习时教师应让学生敢想敢说,做到先想后说,注意随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启发校正学生的思维路径,以点拨为主,最大限度的杜绝急于求成、自问自答、包办作答的现象发生。

物理中考总复习再探究 篇12

一、重视实验, 事半功倍

老师要明白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更要思考如何教学生学, 也就是要注重学法指导, 这无疑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我的指导思想是一些讲了学生不一定懂但用实验能一下子说清楚的问题一定用实验说明。对照实验现象, 不用老师多费口舌,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例如: (扬州, 2004)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 一立方体木块, 下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 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在容器底 (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 。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 如图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 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那么, 在图中可以正确描述拉力F随随深度h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二、重点问题, 分析透彻

电学中的两个最重要实验是“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 围绕这两个实验的中考题可谓多如牛毛。经过第一轮复习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两个实验不够理解, 头脑一片混乱, 所以我引导大家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如实验原理、所需实验器材、电路图、电源电压要求、电表量程选择根据、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U-I图像意义、实验结论和是否要求平均值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实验能否取平均值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生明确了对定值电阻这样的定量取平均值, 可以减小误差, 而电压改变, 电功率也随之改变, 即电功率是一个变量, 取平均值就无意义了。再设问: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最后要不要取平均值呢?问题不言自明了。

三、“表里不一”, 解释清楚

不少学生碰到“多次测量”就犯迷糊, 究竟是“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呢, 还是“找到普遍规律”即归纳法的需要呢?我结合以下两个实验引导学生,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及“伏安法测电阻”, 这两个实验从实验器材、电路图、实验步骤看起来都特别的相近, 所以真怪不得学生会搞不清楚, 但是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环节中前者得到是“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显然是一个“规律”, 而后者要测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即一个物理量, 无疑是需要“减小误差”的。再追加几个问题, 让学生辨析, “多次测量”的庐山真面目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微小”问题, “放大了说”

学生在长度测量的间接测量中学习了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第一次认识了“累积法”, 但是在其他物理量的测量中, 我发现他们对这种测量方法的迁移能力较差, 对于“累积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很容易混为一谈。比如测单摆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有部分学生选择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的方法, 我就按照他们说的, 做实验给他们看, 让他们记录摆动一次所花的时间, 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明白这种“微小量”应该采用间接测量中所用的“累积法”, 而一般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了减小误差, 采用“多次测量”。

五、研究方法, 理清思路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我们学习了很多研究方法, 如:类比法 (如水流类比电流, 水压类比电压) 、转换法 (如电功的大小→灯泡的亮暗) 、模型法 (如杠杆、原子结构) 、等效替代法 (如曹冲称象) 和控制变量法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尤其重要, 只要是探究结论, 一般都少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例如动能大小与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等事例不胜枚举。所以更要提升到解题思路的高度。再如: (苏州, 2011) 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 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F3=F4, 则:

(1) 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 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 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有的学生不把控制变量法提高到解题思路的高度, 填写结论时, 就容易不写清楚条件, 造成结论不严密, 失分在所难免, 也体现出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方法不够重视。

六、过程方法, 综合应用

没有过程就没有思维, 过程是思维的载体, 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复习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和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甲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 (%) 。

A.t=3s时, 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为1N, B.t=6s时, 将F撤掉, 物体立刻静止, 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t=1s时, 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失分情况统计结果表明, 学生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实验过程与研究方法认识模糊, 导致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因而我引导学生重温了这个实验, 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结合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不容易操作, 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太难了。然后对第二套方案进行分析, 木板拉动过程中学生眼见为实:变速运动时拉力改变了,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回到上面这道题,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能轻松分析出每一时刻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上一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下一篇: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