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历史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历史(精选12篇)

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历史 篇1

2、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答:兴办私学,广收学生,主张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重视道德教育,希望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答: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c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害;d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加强对越族地区的开发。

4、简述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答:a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夺去王侯爵位和封地,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推行一套新的选用官吏制度,注意选拔人才。b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c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在长安设立太学,主要培养官吏。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

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历史 篇2

一、确立新主题教学, 打破固有知识结构定势。

传统复习本单元时仅仅局限于近代中国的时空观下, 实际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是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中国农业文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变化, 这种变化就是一种近代化。 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方面。 本单元复习可以站在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高度, 确立主题“西方工业文明崛起冲击近代中国”, 构建知识体系。这样构建, 不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 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又可以跳出本单元和必修二, 在宏观上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角度概括, 提升复习主题高度和深度。 从教学效果看要优于传统旧知复习, 所以在平时教育教学中, 要积极确立适合本课的主题进行教学。

二、适时讲练, 易错提醒, 纠错规正, 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本单元的知识点, 易错点特别多, 对于一些概念, 要想法设法帮助学生理解透彻, 多次强化训练。

(一)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1.展示结构演进图 (略) , 帮助学生理解瓦解的表现。

笔者以自然经济的两大特征 (男耕女织和自给自足) 为切入点, 分析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积极的侵略,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不再结合, 以及大量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

这样做既可以复习必修二第1单元知识, 又可以理顺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 更可以直观解释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避免多次枯燥的语言提示, 提高效率。

2.顺势展示典型例题, 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例题:有学者认为, 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 均用洋布, 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 建筑盛则农田少, 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 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 《顺德县志 》载:“女布 (指土布) 遍于县市, 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 舶至贱售, 女工几停其半。 ”

D1850年, 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 和在广州上海一样, 长期受到限制。 ”

笔者引导学生直接读取材料信息, 分析洋布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 直接打击家庭手工业, 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A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瓦解, D说明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仍有抵制作用。 笔者借此题追问B项有无反映自然经济瓦解, 很多学生模糊, 笔者借机分析, 自然经济瓦解包括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还有农民破产也是表现之一, B项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 破产农民进入工场劳作也反映了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但与题意“直接证据”不符, 笔者借此既强化了训练, 点拨了误区, 又进行了解法指导。

(二) 洋务经济与近代化

引导学生落实洋务运动基础知识后, 强调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但有一些学生对于近代化的内涵不了解, 或者笼统地认为洋务运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笔者通过概念解读及展示例题跟踪训练达到纠错规正的目的。

例题:一般认为,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这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 ()

A.以 “自强”、“求富”为目的

B.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C.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D.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解体

笔者利用此题一方面提醒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近代化开端, 主要是因为采用机器大生产, 推动经济的工业化, 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另一方面凸显本课近代化主题。

(三) 民族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萌芽

很多学生认为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那么中国亦是如此。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总有这样的错误思维定势。 笔者设计展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趋势图, 借复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史实, 追问学生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区别, 及时提醒:“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以此达到纠错目的, 打破学生的错误思维定势。

三、历史联系现实, 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打破“死史”定势。

学习历史是为了什么? 部分教师和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单纯记住历史即可。 现在我们学习历史不但要记住历史, 而且要从历史中汲取积极的养分, 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古为今用;历史课堂的教要彰显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发挥引领主流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历史 篇3

【关键词】人教版 岳麓版 历史插图 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10-02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将抗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历史的过去性、学科知识的不可再现性决定了我们在认识和了解历史人物、事件的时候要通过一定的媒介,而这种媒介就是史料,其中就包括了图片史料。

图片史料相对于文字而言具有较大的渲染性,可读性较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创设一定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在历史教学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的插图各具特色,了解、掌握各个版本教科书中插图的特点,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对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以及不同教材中的图片比较研究就比较少。除了刘军主编的《图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之外,很难找出关于研究历史教材中的插图的专著,大多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专著中。在文章方面,主要涉及的都是历史插图在教材中的运用或者是不同教材中史料的运用。极少有关于单独研究不同教材中插图的研究。人教版和岳麓版是现行教科书中运用范围比较广泛的版本,笔者将以专题二为例,对教材中的人物插图、示意图、漫画以及历史情境插图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其各自特点,以期能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人物插图的比较

人教版中关于专题二的人物插图有4幅,而岳麓版有3幅。两个版本的人物插图数量相当,但内容存在异同。洪秀全和曾国藩是两个版本都有的,而人教版则多出了林则徐和邓世昌,岳麓版则有李鸿章。林则徐是虎门销烟的发起者,虎门销烟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唤醒了一些有志之士。虽然这也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但从一定程度上讲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林则徐在这一巨大的转折点处于风口浪尖上,却一直保持着爱国的情感,不得不令人佩服。在虎门销烟这个子目中插入他的图片,有其必要性。在这点,岳麓版就有些欠缺。同样地,在上《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之前,很多学生应该不清楚邓世昌其人。在讲到邓世昌带着部下向前冲的时候配上他的图像,学生会更加立体、感官地想象当时那个场面,对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定的帮助。岳麓版教材中,李鸿章和曾国藩一起出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和李鸿章带领的淮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但人教版只提到湘军,没提到淮军,所以笔者认为人教版没有附上李鸿章的插图是无可厚非的,由于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两个版本的插图,所以至于是否应提到淮军这里不作评述。

另外一方面就是注解的规范性。岳麓版的三幅人物插图都只是在图片底下附上该图片的人物名字而已。而人教版除了附上名字以及生卒年外,对于一些学生比较不熟悉的人物,还在图片的下面用文字解说其主要事件或功绩。例如,邓世昌的插图,人教版的解说是:“邓世昌,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入北洋舰队,任致远舰管带。在黄海大战中,他见日军四艘舰艇逼近北洋舰队旗舰,便冲锋向前掩护旗舰,弹药将尽时,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猛冲敌舰,致远舰不幸被击沉。全体将士壮烈殉国。”这样的解说,不仅补充了正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轻描淡写,增加了细节,更让学生能过体会到当时战场的惊心动魄以及战士们的爱国情操。这样,学生看到的不是一副独立的图片,而是一段历史。

二、示意图的比较

专题二在人教版中所涉及到的示意图有2幅,而岳麓版的有6幅。专题二主要是讲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以战争为线将这个专题串联起来。示意图能让学生更加准确、清晰地了解到战争的整个过程。学生在感知历史事件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深化记忆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在两个版本的教材中都出现,但是也存在些许不同。太平天国示意图中,岳麓版除了标出主要路线等之外,还将天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战场以及江南江北大营标出来。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利用好这张示意图,指出江南江北大营的重要性,学生将更容易领会到太平军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的英勇。

三、漫画的比较

专题二在两个版本的教材中设计的漫画数量及内容如下:人教版中关于专题二的漫画有2副,岳麓版则没有。漫画通常寓史于画中,是文字材料的补充。它通常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尤其是政治漫画,都带有强烈的思想性,而不仅仅停留于让学生形成一个历史表象,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历史漫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讲到八国联军侵华时,出示《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这幅图清楚地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局,以及各帝国主义狰狞的面目,还反映了清政府的麻木不仁的态度,揭示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朽。这不仅能形象地揭露历史本来的面目,促进学生的理解,而且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在这方面,岳麓版相比人教版比较逊色。

四、历史情境图片的比较

专题二在人教版涉及到历史情境图片有15幅,岳麓版的有8幅。关于历史情境图片,第一,从数量上来看,人教版明显多于岳麓版。第二,从文字解析来看,人教版虽然搭配的文字也不多,但是能够点出主题,适当地解释图片的内容。例如,在抗日战争这一子目中,插入了东京《日日新闻》登载的两个日本军官进行杀人比赛的报道的图片,这张图片都是日文,教材中没有把日文翻译过来,这样子学生只是知道有这样一篇报道,但是报道具体的内容就无可得知了。如果能将图片上出现的内容翻译成中文,相信会让学生更加震撼,对这段历史更加铭记于心。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教科书变得图文并茂。历史插图在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教版和岳麓版两个个版本的插图都有各自突出的优点和特点,但总体而言岳麓版在处理历史插图方面略差于人教版。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如能仔细比较分析,糅合各版本之精华,选择适合的有效的照片,充分发挥历史插图的作用,将更容易让学生在趣味中了解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杜经国、庞卓恒、陈高华:《历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黄牧航主编:《中学历史教材研究》,长春出版社,2013年第1版。

[3]黄牧航主编:《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肖军:《浅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2009年。

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历史 篇4

七年级上册

第 1 页

七年级下册

第 2 页

八年级上册

第 3 页

第 4 页

八年级下册

第 5 页

九年级上册

第 6 页

九年级下册

第 7 页

识图题:图说历史

(2015年绥化中考)28.历史知识示意图是以线条、符号、文字等表示历史内容的一种形式。

(1)请参考上图,填写右侧“清朝前进疆域”示意图上缺失的内容。(3分)并指出哪一点最能有力驳斥日本的不实言论,向世界证明它是中国固有的领土。(1分)

(2)哪一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图示②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分)

(3)图中东北和西北领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被割占,你能写出是哪一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吗?(1分)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1分)

(2015年绥化中考)29.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的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时期所发生的故事。

图一

图二

(1)你知道图一“巨头”们参加的会议名称吗?(1分)请写出任意一位的名字和他所属的国家。(2分)

(2)图二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其中一位在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中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知道当时让他的国人感到“恐惧”的是什么吗?(1分)为克服这一“恐惧”他采取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

(2)你知道这两张合影分别发生在哪两个历史时期吗?(2分)

第 8 页

七年级上册第一行

1.人文初祖——黄帝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3.商朝司母戊鼎是现存古代世界最大的青铜器。

4.三星堆大型青铜立人像三星堆另外还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与商周时期,四川成都平原独特的青铜文明。5.西周等级示意图

6.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7.铸造铁农具示意图

第二行

1.都江堰: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3.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倡导“为政以德”。

4.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受秦国国君赏识。

5.兵家鼻主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

6.秦始皇,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建立者。于前230年到前221年,灭六国,统一全国。

7.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3.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4.司马迁采访史迹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编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6.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反映民族融合),左为汉族服饰俑,右为鲜卑服饰俑

7.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8.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9.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代表作品《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他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七年级下册

第一行

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共分四段,淮安境内一段叫邗沟。

2.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提倡节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民族政策开明,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唐朝改进犁的构造,制成的曲辕犁。5.唐朝时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6.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说明当时的科举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7.明朝科举考场

8.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

9.始铸于621年(唐高祖统治时期)的唐朝货币:开元通宝 10.贞观时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带回大量佛经。他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新疆历史和佛学典籍 第三行

1.秦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2.秦朝的疆域 3.大一统的汉武帝

4.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东部起点是长安,向西经过河西走廊,再到今天的新疆,再向西到西亚,最后一直到欧洲。第四行

1.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做原料造出“蔡侯纸”。2.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

第二行

1.高僧鉴真,在唐玄宗时,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在日本建唐招提寺。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交子,出现在北宋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

第 9 页 4.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结束长期混战局面,被尊称为成吉思汗。5.元朝的疆域图,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还加强对台湾管辖。6.宋朝的罗盘针(指南针),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7.北宋的司马光,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有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按年代顺序,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8.苏轼,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作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烈牺牲。

6.签订《辛丑条约》 7.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第二行

1.京师同文馆,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2.谭嗣同,维新派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戊戌政变后,英勇就义。

3.康有为,1895年发起“公车上书”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序幕。后得到光绪帝重用,主持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

4.梁启超,与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请求变法。后与康有为一起主持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

5.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梁等发起“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6.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的《南风报》上插图。图中竹叶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四个字组成。

7.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的主要标志)。上图为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8.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三行

1.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2.辛弃疾,南宋词人,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的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3.科举考生看榜图,明朝科举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观点答卷,文分八部分称八股文。

4.《清明上河图》这幅风俗画由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创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5.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6.戚继光,明朝抗倭民族英雄。组成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后南下福建、广东剿灭了东南沿海倭寇。

7.郑成功,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清朝疆域

8.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9.李时珍,明朝卓越的医学家,写成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八年级上册

第三行

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办《青年杂志》。五四运动领导人,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2.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运动领导人,新文化运动后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3.胡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4.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把反封建与提倡新文学结合起来。5.浙江嘉兴南湖游船,1921年中共一大曾经在这里召开过。6.黄埔军校

7.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1924年国民党在广东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它体现了国共合作。

8.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第一行

1.清末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林则徐。他领导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伟大胜利。

2.关天培,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在虎门炮台率兵抗敌,最后战死在炮台。3.被焚烧后的圆明园残迹。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劫并焚烧了圆明园。它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文明的滔天罪行

4.左宗棠,清朝洋务派大臣,负责收复新疆后建议设新疆行省。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5.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指挥致远舰迎战敌舰,最终与舰同沉,壮

第四行

1.红军长征示意图上图

第 10 页 2.红军强渡的泸定铁索桥 3.《西北文化日报》报道西安事变的消息。它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日军南京大屠杀图片,共杀害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5.报纸报道日军杀人比赛

6.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

7.百团大战期间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八年级下册

第一行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3.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主席宴请阿沛·阿旺晋美(左)和**额尔德尼(右)

4.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军。

5.黄继光,抗美援朝时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他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6.抗美援朝战场上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当敌人的炮火燃起的烈火烧到他身上时,他纹丝不动,直到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7.土地改革时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第五行

1.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二战宣告结束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到达重庆,国共最终签订“双十协定”。

3.毛泽东与蒋介石,重庆谈判时的合影 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战略进攻开始。

5.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国民党政权垮台 6.淮海战役人民群众积极支前,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7.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8.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用平等称谓,图为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第二行

1.向农民宣读土地改革法 2.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3.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地主阶级不复存在。

4.1953-1957年,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5.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6.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7.三大改造中,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六行

1.“人”字形路轨,修建京张铁路时,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

2.中国近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撰写《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之于世,打破碱业垄断。

3.魏源,鸦片战争时期爱国思想家,主张学习外国,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4.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译著《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步观点。

5.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的重要成果。6.美术大师徐悲鸿画的《八骏图》

7.徐悲鸿先生的代表作《愚公移山》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第三行

1.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2.“大跃进”时期的壁画,这幅壁画反映了当时浮夸风盛行。

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 3.两弹元勋:邓稼先

4.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被誉

第 11 页 为“铁人”。

5.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之一。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6.上海浦东开发区,改革开放后,我国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7.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依据“一国两制”构想,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8.依据“一国两制”构想,1999年12月20日,我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7.863计划的倡导者,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要跟踪世界战略高科技发展,得到邓小平指示。

8.粮票布票和油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物资供应都凭票购买。

九年级上册

第一行

1.达·芬奇代表作之一《蒙娜丽莎》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其代表作是《神曲》。

3.教堂壁画《最后的晚餐》,这是达·芬奇的又一代表作,通过绘画描述人的内心活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4.英国的大戏剧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5.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他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古巴和海地。

6.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1519年—1522年作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15、16世纪,新舰路的开辟——世界被发现

7.英国议会大厦,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确立。

8.签署《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第四行

1.香港特区区旗 2.香港特区区徽 3.澳门特区区旗 4.澳门特区区徽

5.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他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7.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总理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8.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左图为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右图为《乔的笑》,记录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乔冠华开怀大笑的美妙瞬间。

第五行

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主席会见了他,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001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2001年)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3.2001年,中国代表签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4.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有利于世界和平。

5.东方红1号卫星,这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是世界上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6.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也被世界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二行

1.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国父: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主持制订美国第一部宪法——1787年宪法

2.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

3.法国社会等级制度,资产阶级和农民都属于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经济上供养上层等级。反对国王为代表的第一第二等级,发动起义。

4.拿破仑,政变夺权,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军队,并侵略许多国家。

5.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手摇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6.瓦特和他发明的蒸汽机,1785年以后,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人类从些进入“蒸汽时代”。

第 12 页 7.英国的史蒂芬孙制造的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的交通工具:火车机车

第三行

1.三角贸易示意图,贸易路线:从欧洲到非洲再到美洲再回到欧洲

2和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创马克思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美国历史上第16任总统林肯,1862年他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南北战争初北方失利局面,他的贡献是: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5.北方军队中的黑人士兵,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参军,北方获得雄厚兵源,扭转了内战初一再失利局面。

6.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作出贡献 7.《“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江户湾浦贺港。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

8.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明治政府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9.东京街头有了电灯,明治政府引进西方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九年级下册

第一行

1.“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冬宫的命令,1903年成立的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11月7日,列宁指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2.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这幅漫画诙谐生动地揭示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中,十月是俄历的十月25日,公历是11月7日,并不是10月。

3.苏联的标志,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91年底苏联解体。

4.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和会。

5.签署《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惩治德国的《凡尔赛和约》。

6.日内瓦万国宫,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总部在日内瓦,由于美国没有加入,所以被英、法控制。7.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这反映了1929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人民群众是最大受害者,他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8.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1929-1933年上升最快 第四行

1.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他研制成功耐用的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被誉为“发明大王”

2.卡尔·本茨及其汽车,此外他还发明了新的动力机器——内燃机。3.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1903年12月,莱特兄弟(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变人类飞行梦想为现实。

4.萨拉热窝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5.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集团在一战前形成

6.德国(左)向英国(右)提出挑战。反映出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英德矛盾激化。

7.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体现战争破坏性。

第二行

1.美国著名总统罗斯福,在经济大危机的1933年上任,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危机。

2.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危机期间,政府兴建许多公共工程,吸纳大量失业者,“以工代赈”,一举多利。

3.希特勒当上总理,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4.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后,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5.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1936年日本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6.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从左到右)制造了慕尼黑阴谋。

7.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从法国南部的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两面受敌。第五行

1.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思想。

2.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贡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特别是“牛顿三定律”

3.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进化论”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4.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第 13 页 第三行

1.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互联网是其代表。

2.欧盟旗帜,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现有27个成员国。

3.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尼赫鲁,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实行印巴分治

4.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5.赫鲁晓夫和肯尼迪较量,它反映了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情况,美国占据着优势。6.中国与美国合作生产的第一架MD-82飞机,图片主要是为了强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7.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1995年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交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8.克隆羊“多利”,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是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9.网络长椅,该图片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10.互联网广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识图题:图说历史

28.(l)①是西北达巴尔喀什湖(1分)

②是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1分)

③是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1分)③明确规定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1分)(2)《中俄尼布楚条约》(1分)

(3)俄国(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1分)29.(1)巴黎和会(1分)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答对任意一组即可得2分)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1分)

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行调整,依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1分)

(3)图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分)图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1分)

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篇5

1. 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2. 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12C、14C等。

3. 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不同。如Fe2+、Fe3+。

4. 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石墨。

5.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十五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6. 注意错误:“MnO2中有两个氧原子”是错误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

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2.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3. 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三、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1. 书写化学式的时候,+价在前,-价在后。有机物(C)元素写在前。

2.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3.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O、Si、Al、Fe。

4. 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是:O、C、H、N、Ca、P、K、S、Na、Cl、Mg。

5. 乙酸=醋酸:CH3COOH。蔗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尿素:CO(NH2)2

四、溶液

1.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NH4NO3溶于水吸热;H2SO4(浓)和水混合、固体..NaOH溶于水放热。

2. 蔗糖的水溶液、乙醇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而不是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粒子(事实上蔗糖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

但凡是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带电),而不是自由移动的电子。 纯硫酸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故不能导电。当它溶于水形成硫酸溶液后产生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才能导电。

3. 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建议 篇6

一、做好梳理, 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是复习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课的主要特点, 复习课一定要有知识梳理这一环节。通过知识梳理做到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做到连点成线, 连线成片,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1.注意预习。复习, 顾名思义, 相关的知识之前学生已零散地学习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应该让学生明确要复习什么, 让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回顾和整理。如:复习“数的运算”之前, 先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6页上的1~3题: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意义。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四则运算中, 如果有0或1参与运算, 有哪些特殊情况?

2.梳理要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知识是分块的, 学习时是零散学习, 复习时就要把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做到连点成线, 连线成片,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可以用网络图, 如: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可以用表格图, 如: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还可以用集合图, 如:

3.知识梳理要做必要的笔记。教材上的知识梳理部分更多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的。如:教材第73页例5:小数点移动, 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教材第81页例1:你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吗?教材第92页例1: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现状和大小?哪些运动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而不改变现状?……复习时要回答这些问题, 但问题不是仅仅回答而已, 还要记得、会用。由此, 有些问题回答后要做必要的笔记。

4.梳理, 有时不是一气呵成。复习, 内容多, 像教材第72页“数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6个梳理点。教材整体是按“知识梳理——做一做——练习”安排的, 知识梳理不可能一次完成。复习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梳理完了再来练习, 要把每一小节的知识点分为若干节课来完成。如:“数的认识”应分为“数的认识 (一) ”和“数的认识 (二) ”来进行梳理。

二、抓计算, 重视问题解决

计算和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无论是计算题还是实际问题都离不开计算, 有的填空题、选择题也要计算后才会填、才会选。抓计算, 具体抓哪些?抓口算, 抓估算, 抓四则混合运算, 抓解方程, 抓公式的应用。

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农村班的弱项, 要重视。怎么重视?要抓题中的等量关系这一解决问题的关键。如, 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

书店第一季度的营业额为15万元, 第二季度的营业额为16.5万元。第二季度的营业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百分之几?

等量关系是:增长的÷标准量。

教材第80页练习十五第9题:

一个旅游景点去年全年接待游客196万人, 上半年接待游客是全年的3/7。第三季度接待游客数是上半年的3/4, 第三季度接待游客多少人?

等量关系是:全年的×3/7=上半年的, 上半年的×3/4=第三季度的。

问题解决, 要用线段图来帮助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材第83页练习十六第13题:

小明家住在电影院的正西650 m, 小冬家住在电影院的正东700 m。周末两人约好去看下午3时放映的电影。两人下午2:45同时从家里出发去电影院。小明每分钟步行70 m, 小冬每分钟步行65 m。2:55两人能在电影院相遇吗?如果小明先到电影院后不停留继续向东走, 从出发到两人相遇用了多长时间?相遇地点距离电影院有多远?

这道题, 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要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具体经验, 如, 通过复习要让学生积累解答比较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经验, 即: (1) 从分率入手, 确定以谁为标准。 (2) 分析谁多、谁少, 确定第一级运算。 (3) 找出等量关系式。 (4) 把等量关系式转化成算式并解答。 (5) 检验, 写出答语。

三、练习巩固, 形成技能

只有知识梳理, 没有练习巩固, 犹如空中楼阁。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一定要练习, 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来形成技能。练习一定要体现先练后讲, 促学生自主学习;练习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练, 不要用个别学生的回答代替全体的练习。

1.有的练习要注意提升。人教版的总复习, 有的知识点在回顾与整理部分没有涉及, 这样, 做了题以后要注意提升。如: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2题:下表是有关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陆地面积和人口数的近似数据。

完成习题后要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

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4题:

填空, 使每横行的各数相等。

完成习题后要总结出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2. 要适当增加练习量。从教材上知识的梳理来看, 有的知识点的复习就没有涉及, 所以教师要增加相应的练习题。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要形成解题技能, 不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是不可能的, 而教材上每一部分只有一个练习, 每一个知识点只有一道题的练习, 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增加练习量, 复习的后期要进行一定量的套题训练, 通过练习发现知识缺漏,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3.反对机械重复。要练习, 但笔者反对题海战术。练习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精选练习题, 不要会的知识点重复练, 不会的知识点始终没有练;练习, 不要就练习而练习, 要做到触类旁通, 做到练一题会一类。

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历史 篇7

首先要合理选择复习资料。近年来,有关中考历史的复习资料可谓遍地开花,种类、数量数不胜数。这也使大家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复习资料越多越好。事实恰恰相反,资料不在多,贵在精!那么,什么样的复习资料最适合学生呢?

第一,复习资料的内容要全面,涵盖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知识,没有遗漏;系统性强,能够科学地将知识梳理成体系,避免零散,以便于综合复习与运用;知识梳理要难易适度,既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

第二,高质量的习题必不可少。习题题型要全面,回答不同题型的思路、方法、格式不尽相同,只有多加练习,对各种题型了如指掌,才能有备无患;习题要典型,出题思路要稳中有新、别具一格,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考查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量要适中,避免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要全面,防止以偏概全,出现复习漏洞。

第三,针对不同中考复习阶段的特点,复习资料的选择不同。系统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基础知识的“地毯式”复习,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性质、结果、影响、代表人物等,复习资料要“以本为本”,注重基础性和知识点的全面性,以助于巩固基础知识,牢记重点。章节复习阶段要突破难点,构建知识网络,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由“点”到“面”,中外、古今历史事件的联系增多,复习资料就要适当增加综合性与难度。专题复习阶段注重历史事件的纵横比较,注重方法,提升能力,目标是重审题、练技巧、强规范,同时关注重难点、时政热点、整十周年纪念等,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其次要合理利用复习资料。选取历史复习资料很重要,合理利用更重要。

第一,“以本为本”,防止“本末倒置”。各类复习资料虽不尽相同,其共性却是对教材及考试说明的覆盖与总结,不能将教辅资料作为复习的“主阵地”。教材才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要在熟悉教材、了解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参考复习资料,以巩固、提高成绩。

第二,避免题海战术。复习资料的习题量一般较大,为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复习负担,我们必须适当删减部分试题。如相隔较长时间的中考试题、质量较差的模拟题、多次练习的习题等。

第三,要善于归纳整理。复习资料上的习题类型一般较为全面,要及时归纳整理,加强巩固,以便能对此类习题做到举一反三。如材料解析题中的材料可归纳为三大类:文字性材料、数字型材料、图片型材料。

第四,要重视错题。学习就像织网捕鱼,网织得越密,捕的鱼就越多。做错题的原因是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有漏洞,设置专门的错题本并经常翻看,就是不断地将学习的“渔网”织密。

人教版生物中考复习资料有哪些 篇8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森林中的落叶和动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即无机物,包括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土壤,供植物光合作用重新利用,被称为分解者。

3、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看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越高级的生物毒素积累越多。

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篇9

藻类植物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 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了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植物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①条件:光能、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

光能

②公式:二氧化碳 + 水 -------------→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③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② 公式: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中考历史复习方法探讨 篇10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方法

中考在即,历史学科复习量大、内容繁杂、头绪众多的特点使许多考生甚感棘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是九年级毕业生备受关注的问题,那就得注意复习方法。中考历史试卷考查学科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若单靠死记硬背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所以同学们在中考复习中,必须掌握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注重基础,把握重点,形成网络,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就中考历史复习方法做一些粗陋的探索,请各位专家和同仁不吝踢教。

一、科学方法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现已被广大师生否定。我省的中考政史试卷是闭卷考试,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第一步:快捷定位找考点。对于任何一个考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那一册课本所学。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七年级内容,以后是八年级内容,世界史是九年级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第二步:渐进分化细致梳理。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中国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这条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二、明确考纲

要结合《考试说明》和课标要求进行复习,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必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在材料题和问答题呈现,有时在选择与辨析题中也考查到,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学会拓展,和学以致用。

三、复习要关注热点,联系现实

如:改革开放、汶川地震、奥运会、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建国60周年、金融危机、三农问题等,结合教材与之联系。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一些有跨度的问题,重视审题能力的锻炼,加强题目的变异能力训练等。注重知识的整合。

四、夯实基础

人间没有空中楼阁,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也要从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基础入手,才能构建博大精深的历史科学殿堂。对每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都要听清楚、理解透,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切忌盲目赶进度,吃夹生饭,否则将后患无穷。如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有分别记清楚国别史中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才便于复习。

五、提升能力

在把握基础知识后,同学们可通过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单元复习:总结出单元中各课的共性和特点,从而确立每个单元的主题。

专题复习:打破单元复习的内容框架,按事件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专题,可把中国史的单元内容纳入到世界范围内复习,因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由此可设多个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下设国别史、大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民主与法制、革命与改革、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现代史科技思想文化等。

综合复习:包括历史学科内中外史的综合复习及跨学科的史政综合复习。这要求高度综合,抽象思维,构建宏观框架。如,三次科技革命认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三农问题联系中国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民主政治与法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

六、精选精讲练习题

现在中考资料满天飞,精选一套有价值的符合中考需求的资料是当务之急。教师可以适当精选资料,要尽量选系统引领中考复习,体现中考新思路的,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同时要注意,一些资料整体上难度大、挖掘深,有许多高中试题下放到初三,对于拔高能力是有益的,但切忌拔苗助长。尤其对中考题研究透,对中考的题型、命题思路、命题规律、命题方向都有前瞻性、预见性的试题要当经典试题操练,从而找到捷径。做题宁精简勿杂乱,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七、做好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

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必须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并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作者简介: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四要” 篇11

一、按时出好复习内容提纲,打印及时并保证清晰,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

仅让学生拿着书本复习有几个弊端:一是学生不知道该复习什么,所以我们常见学生将书从头读到尾,而且效果不佳;二是反复看书会出现视觉疲劳,容易忽视书上的内容,就是所谓的视之不见,我们常在考试后听到学生说书上的这个地方没注意。我的做法是依据中考说明的要求和集体备课的结果,将要求学生了解、指导、简述、理解的知识点结合教材进行细化,编写成复习内容提纲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理解掌握内容,哪些是重难点、易混点,做到有的放矢。当然这个工作可以由不同教师分工完成。

二、博众家之采,取众家之长,收集与整理中考信息,多途径收集名校复习方法及复习资料。

中考是我们初中阶段的战略大决战,只有充分地掌握大战前的各种信息,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考复习其间,我们会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考试大纲及其特点变化,试题类型及变化,内容范围及难易深浅,等等。虽然这些信息并非试题本身,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使教和学有所依据,不会如无头苍蝇,盲无目的。如我们在参加各种中考会中得知,2008年的中考会与重大时事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就把一些时政热点与历史挂钩,并进行整理归类。如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就把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去复习。果不其然,在08年中考中问答题的第三题正是此知识点,甚至跟我们整理的资料一模一样。这样不是事半功倍吗?所以应对中考,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临考前一段时间更是如此。

三、保证课堂复习模式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对于这个工作的研究和探讨,有许多优秀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在复习课堂中,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堂建模很重要。模式就是方法和途径,好的课堂模式就是两点间的直线运动,这样的模式简洁、直截了当、有的放矢,能达到成本最小效益最大;不好的模式就是两点间的曲线运动,花费时间多精力大,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达不到效果。课堂模式除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外,对学生也有着很大影响。学生是很难创造出自己的独有学习方法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方法基本源于教师的课堂模式,是教师课堂模式的翻版。因此,我们结合了洋思模式、杜朗口模式、即墨28中模式的特点,根据本地实况,创制出了“目标明确、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师生共解、激辨讨论、提高能力”的课堂模式,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讲解不超过20分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学习,实践结果表明效果不错。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复习内容和要求要非常明确,尽量细化。第一,教师要交待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有目标的学习比“今天大家复习世界大战”要有效得多。第二,师生要系统回顾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毕竟中考历史主要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重在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知识网络与结构。第三,教师要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注意解题方法和本学科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纵横的联系和比较。第四,要根据学生实际制订适当的复习量。复习课中常看到教师布置了超量的复习内容,我们通过试验比较发现其结果是效果很差,一堂课不可能复习完两堂课的内容。

四、历史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至关重要。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复习计划再好、复习方法再有效、中考信息再灵通,没有积极负责的教师去执行,最后就很难保证复习效果的真正有效,学生的中考成绩也许就会因此大受影响。包括一些历史教师都认为,历史无关紧要,这是十分的错误看法。《考试说明》中历史部分包括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共有四本课本。考试知识点多,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并且遵循“以能力立意命题”的命题导向。如果平时对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地掌握和了解,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难度很大。如果连教师都不能认真负责,则可能导致中考全军覆没。

教师的认真负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负责任的精神转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一些学生总是不把历史放在一定的地位上,很少甚至根本就不愿意分配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复习历史。学生对自己不负责,教师要负责。因此教师在复习中一定要教育学生,改变以前对历史学科的态度,要认真对待。其次,努力争取提高学校对中考历史学科的认识,保证充足的课时;积极寻求班主任的配合,因为学生都更信任班主任的话。最后,做好教师份内的事,尤其是批改试卷,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缺漏,弥补知识缺漏;培优补差,这是有效提高学生总体成绩的好方法。我们不能怕烦怕苦,不能流于形式,应该做的还是必须认真做的。

摘要:如何优质、高效、科学地安排好中考历史学科的复习, 这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中考历史复习课教学中的“四要”策略, 以此来科学有效应对新形势下新课程历史中考, 获得历史中考的成功。

中考语文复习人教版教案(定稿) 篇12

一、复习总设想

导向引路:以学校的中考备考指导思想为导向,要在深入研究新考标、课程标准、、教材、市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题型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最终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整理归类:以“考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复习总安排

第一阶段:从4月8日到4月25日,以“标”为标,以“本”为本,夯实基础,过好教材,梳理课本,进行拉网式复习。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各册所要考到的知识点,力争每一册的知识点都要做一次过关考查。(要注意的是根据以往考试规律,七、八年级的复习可以简略一点,九年级稍微详细)

这一环节是中考语文复习的起始环节,关键环节,分四大版块:

1、积累运用,过好写字、识字、识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关。

2、综合性学习,过好学科融合、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

3、阅读,课内: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按照四大文学样式分类逐项进行复习。人教版7----9年级语文课本,戏剧占约三十六分之一;小说占约六分之一;散文约占三分之二,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三大文章体裁,数量约103篇,背诵25篇,外国散文约15篇,是复习的重头戏,背诵任务,特别是古代散文的背诵可与诗歌的背诵分庭抗礼;诗歌的复习任务仅次于散文,但默写却位居四大文学样式之首。诗歌分五类:一类,背诵并默写约15首;二类,只背诵约21首;三类,课内学习,不要求背诵的约22首;四类,课外背诵每册十首,六册,共60首;五类,课文后附录,综合性学习里的共约33项。此外,还有少量的童话、神话、寓言、新闻类的复习任务。每册书后都有附录,在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考查里都会辐射附录里的相关内容做为复习的一个单位,还有课文后附录的知识框也应进行拉网式复习。

4、写作,作文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复习应基础、能力、应考并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快速拟题习惯,快速构思习惯,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的快速作文等习惯。

第二阶段:从4月26日到5月20日,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归类整理,作好专题,查漏补缺,切实提升学习复习效率,打好阵地战,歼灭战。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第三阶段:从5月21日到6月13日,进行综合测试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模拟训练,掌握答题技巧,熟悉考试技术,作好一切应考准备,清理战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本阶段主要是在“专题复习”和“过教材复习”两个环节之后进行的考前“实战”模拟“演练”,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仿真”训练。

三、主要措施与方法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

4.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要把作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工作,特别要做好“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性作文的强化训练。

5.复习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复习时应讲知识要点、题型、思路、规律、方法和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布置的练习要有典型性、指导性、灵活性。

6.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要抓“突破口”,不盲目“开快车”。

7.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做好学生的成绩统计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点拨。

8.在综合测试的阶段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

9.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10.做好每堂课的练习题的设计,以及专题测试题和模拟试题的收集、筛选与刻印工作。

九年级语文复习备课

第一轮复习:

梳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

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

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四单元《化石吟》、《看云识天气》;

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这就是我。

2、漫游语文世界。

3、感受自然。

4、探索月球奥秘。

5、我爱我家。

6、追寻人类的起源。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人物、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

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三单元《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六单元《珍珠鸟》《斑羚飞渡》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成长的烦恼。

3、我也追星。

2、黄河 母亲河。

4、戏曲大舞台。

5、漫话探险。

6、马的世界。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滁州西涧、江南逢李龟年、送灵澈上人、约客、论诗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五、附录

汉语词类表

梳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

上一篇:大学辅导员个人工作上的心得体会下一篇:适合高三看的励志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