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总结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路课程总结(推荐8篇)

电路课程总结 篇1

“电路分析基础”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具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直流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互感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动态电路以及电路实验指导。在该课程的讲授中,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举例、课后习题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在例题和习题的选择方面,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内容选择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的习题,在计算量较大章节,引导学生引入了计算机辅助分析,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讲、学、做”的统一。

作为一名教龄不长的老师,我在全书在内容叙述上,力争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此外,结合教学环境与课堂气氛,引入相关比喻、联想,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加深,对个别章节,合理调节教学计划,促进学习效果。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电路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我建设与自我培养的主动性,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以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电路课程总结 篇2

在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是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分两门课程学习,先上模拟电路,后上高频电路,分两个学期授课。但在实际的高职教育中却发现了很多弊端,比如两门课程中部分内容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用不上或用处不大而学习难度却很大,不符合高职教育中理论基础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况且高职的学制较短,也不允许用两个学期的学时来进行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因此在实际的教育中就会出现以下问题,比如学校编排教学计划困难,导致出现必须先修的专业基础课和后续的专业课在同一学期进行教学的现象;另外由于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课程的特殊性,学生都普遍认为模拟电路的学习比较困难,而下一个学期的高频电路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很多的高职生中就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从而导致较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对电子类基础课程丧失学习信心,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等等。要想改变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的课程教学上去作思考和探索,因此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同时,由于两门课程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为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对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使高职教育真正体现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教学中比较轻松地掌握高低频电子线路相关知识和技能。

2、课程整合的思路

课程整合本着既要体现本课程的基础性,又要满足后续专业课程需要的原则来处理教学内容,安排实践环节,合理分配教学课时,同时注重内容的新颖和信息量。根据这两门课程的特点,将这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叫“电子线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授课内容,着重加强实践环节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课程整合后,以模拟电路低频部分为重点和主线,在模拟电路的教学中把一些高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作穿插介绍,学生在后续的电子工艺实训中接受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在实训中把高低频电路的知识作巩固和加深理解,尤其是高频电路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补充。整合以够用实用为基本,重视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课程整合后也将形成更有效的教学体系。

课程整合后的具体教学大纲如下:

第一章为半导体二极管,主要包括二极管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典型应用分析等。

第二章为半导体三极管,主要包括晶体三极管及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基本应用,以及对于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

第三章为放大电路基础,主要包括以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构成的各种基本单元放大电路等。

第四章为多级放大电路,主要包括集成运放的组成及特点、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运放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等。

第五章为信号发生器,主要包括反馈型振荡的基本工作原理、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等。

第六章为直流稳压电源,主要包括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以及集成稳压器的应用等。

第七章为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应用,主要包括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应用、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幅度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与解调、混频等。

第八章为其它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主要包括锁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集成锁相环及其应用、频率合成原理等。

第九章为模拟电路与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仿真软件的介绍以及可编程模拟器件的介绍与演示等。

实践教学包括十个实验,分别是半导体器件开关电路制作、基本放大电路、O C L功率放大器、运放的应用电路测试、简易信号发生器制作、简易直流稳压电源、模拟集成器件LM386应用电路制作测试、模拟电路仿真测试、模拟集成乘法器应用电路制作测试、琐相环应用电路制作测试。其中第1、5、7、9、10个实验是设计制作性实验,其余为验证性实验。

整合后的教学学时共为90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验20学时,具体分布见表1。

3、课程整合的辅助条件

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进行整合教学难度是很大的,要在相当少的课时内要求学生同时较好地掌握高低频知识,如果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就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整合。

(1)把数字电路教学提前而把模拟电路放在数字电路之后,这样学生的接受能力会好很多,我们可以把集成模拟电路作一些教学强化,数字电路提前对学生接受功能电路的思想无疑是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2)建设相应的网络课程,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利用图片、动画、录像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协作、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建立完善的网络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重视模块电路教学,重视学生制作性实验教学,要给学生增加更多实训时间,提高学生实际制作电路能力,把实训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制作一些应用性强的电路比如收音机等电路后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理论的兴趣。

(4)具备一套完整的仿真实验材料,可以用于多媒体教学演示也可以给学生自主上机练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4、课程整合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

同样的,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注意以下几点,那么整合就可以事半功倍,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1)以应用为目的,用工程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提高实用性。

(2)将课堂讲课、课内讨论、作业和实验有机融合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3)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注意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分工和互补,培养学生工程思维方法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EDA技术,在授课中可以直接用仿真演示等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因材施教,要注意去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找话题,从而引出欲讲授的新知识,同时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引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新问题,从而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识。

(6)大纲第九章“模拟电路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也可移至第一章前,让学生对模拟电路有一个初步了解及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及早掌握仿真软件。

总之,我们通过不断思考和摸索,对《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进行了有机整合,整合后总课时大大缩减,但学生普遍反映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的学习反而变轻松了,教学与工程实际紧密相连,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摘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提出了将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整合为一门电子线路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整合思路,并对如何提高整合效果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模拟电路,高频电路,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胡宴如.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申功迈,钮文良.高频电子线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成红胜.《C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整合化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7:283、290

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3

摘要:电路课程是高校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电路课程课时数少、教学内容多,学员感觉难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路与方法,用于提升学员学习的兴趣,对电路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路;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学习兴趣;互动

作者简介:姜静(1970-),男,山东烟台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副教授;刘迪(1983-),男,山东莱西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讲师。(山东?烟台?26400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50-02

电路课程是电工、电子、电气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学好电路课程,能够使学员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求解电路的方法,掌握利用电路进行实验的技能,为以后学员学习专业课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电路课程的学习,对学员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方法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教委对高校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与调整,全国很多高校的电路课程的学时被缩减了。然而内容却很多。那么如何利用电路课程有限的学时来搞好电路教学,是摆在每一个电路课程教员面前的重要任务。[1]电路具有内容多、知识点多、知识体系庞杂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向学员全面地、细致地、有效地传授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是值得每一个从事电路教学工作的教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电路课程所具有的特点

(1)电路中定理多、概念多。就正弦交流电路这一部分内容,就有振幅、角频率、初相、相位、相位差、有效值、复阻抗、阻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谐振等许多概念。

(2)电路中理论内容多。电路课程的理论内容包括了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动态电路、三相电路、变压器、二端口网络等六部分内容。在这六部分的内容中,每一部分又包含许多细节内容。例如:在直流电路中,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直流电路的求解中,有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叠加定理等。在整个电路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下,这为教学增加了比较大的难度。[2]

(3)电路中定理公式的数学推导比较复杂。在电路课程的学习中要涉及许多的数学内容,例如:复变函数运算、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傅里叶变换、频率特性等等。这些也为电路的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二、在电路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动力,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兴趣。如果学员对电路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学员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主观能动性促使他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员们应该以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为重点,引导学员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热爱学习的习惯。兴趣能显著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由于电路课程的内容多、定理多、概念多、公式推导比较复杂、重点和难点难以掌握等原因,很多学员在一开始学习电路课程的时候,就产生了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3]因此,首先要明确告诉学员电路课程的重要性,使学员从内心深处对电路课程产生兴趣,使学员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使学员产生对电路课程学习的兴趣,除了要求教员具备一定的授课经验,精通电路课程教学内容之外,还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重视提高学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还要注意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当学员回答对问题或者比以前有进步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在授课的过程中,还要让学员们自己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对电路这门课的认识,谈谈学好电路课程对自己专业的影响和意义,从而逐渐培养出学习电路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教员们还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学员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将电能和其它能源做比较;将电能的传输与电能的存储做比较;将电动机和汽轮机做比较等等,突出电能的生产、输送方便,应用广泛的优点。还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家用电器入手,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使书本上抽象的电路理论变得具体形象,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些方法都可以广泛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

1.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的结合

目前,很多高校都采用板书与多媒体幻灯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幻灯片上所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转换速度比较快,切换比较方便等。但是它也有缺点:信息量大,幻灯片切换快使学员的思路跟不上;课堂笔记写的不够完善;降低了学员对理论知识接受的效果;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变差。电路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特点决定了不能用多媒体幻灯片来完成电路教学。与此同时,电路课程属于理工科课程,它不同于文科课程,电路课程里面有许多概念、定义、定律、公式推导等,所以要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会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达到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课堂效果。[5]

2.注重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电路课程中通常要开设课内实验,从而验证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每次做实验的过程中,要使学员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按照实验规则使用实验仪表、实验仪器。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地操作,让学员们尽量做到用不同的电路元件来实现所要求的电路功能,从而提高学员们的设计能力,增强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们的创新精神。

3.将书本中的新内容与演示实验结合讲授

电路课程中还有大量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为掌握书本中的新知识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三相电路”这一节,教员给学员们安排了一个三相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发电过程的演示实验,学员从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这时,教员适时引入书本正题,调动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主动融入到教员所创造的课堂气氛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6]

四、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一种检验学员学习质量和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考核能够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考核的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仅靠一张期末考试的试卷是不能考察出学员的真实水平的,也不能培养学员的创新性,使学员不能灵活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使学员养成依赖书本内容的习惯,不利于教员开展课堂教学,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学员最后的总成绩并不是只由单一的卷面成绩来决定,增加了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从全方位考核学员的能力。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10%,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学员完成作业的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上课是否认真以及出勤率等;第二部分是实验成绩,实验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实验成绩主要是考核学员平时实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成绩能反映学员做实验的态度和能力。第三部分是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0%,考试成绩也叫卷面成绩,考试成绩侧重对电工技术书本上知识点的考查,以综合性试题形式考核学员对基本内容、基本分析方法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员的智能。经过对考试形式的改革,我们从学员的平时表现,实验动手能力,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掌握中发现改革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学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以往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

五、结束语

在电路课程内容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如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需不断地探讨、思考。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促进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中渐进式的实验教学,培养了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激发了学员的创新意识,从考试结果来看,本门课程学员成绩明显提高。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下功夫,才能高质量地完成电路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小三,章家岩,李绍铭,等.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何新霞.提高“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3]王国琪.《电路基础》课教学技巧[J].职业技术,2011,(3).

[4]王季方,孙向东.《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

[5]刘远社.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6]许立华.对高职《电路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6).

电路课程改革方案 篇4

课程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办学主体与受教育者联系与活动的载体。教学改革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和核心,教学改革的科学性与措施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规格、要求及质量的高低。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电路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办出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特色,推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由于传统的“电路原理”课程始终沉湎于“分析理想模型构成的电路”,使得学生缺乏从实际元件到电路模型的建模观点。教师的授课一直在理想元件R、L(M)、C和受控源里打转转,学生的学习仅仅限于完成列方程求解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习题,与分析实际电路有较大脱节。

(2)过去的五十年来,电力、电子、计算机等学科和产业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构成各种实际功能电路的要素发生了重大改变,多端元件和集成电路已经成为构建实际功能电路的主角。我们不应对这一学科和产业的重大变革熟视无睹。

(3)电路本身是用来进行能量处理和信号处理的。在广义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早期,电路在能量处理和信号处理两方面的应用泾渭分明,因此也就有了俗称的“强电”和“弱电”这一划分。而随着IT技术和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二者的分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信号处理电路的能量管理(比如CPU供电电路)和能量处理电路的信号管理(比如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正成为电类相关学科和相应产业研究的重点。但“电路原理”课程依然按照旧有的划分模式,在“强电”类“电路理论基础”课中列举电力系统的实例,在“弱电”类“电路分析基础”课中提供信息系统的实例。这显然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不利于学生成长。

(4)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对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的“电路原理”课程主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节点法、戴维南定理、三要素法、相量法等分析方法。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来说,这远远不够。学生需要从第一门工程类课程开始就见识到实际工程中使用的电路。而“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是:电路分析方法与实际电路存在严重的脱节,相当多学生在学完电路课程后,面对实际电路往往无法有效使用电路分析方法。

(5)随着学科和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再加上大学本科学制不可能延长。这就使得知识下沉成为必然。人类的科技进步史基本上等同于知识下沉史。牛顿的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有几百页,但当前大多数大学物理教科书仅用不到十页就介绍了相同的内容。如果始终墨守成规,不将一些原本属于专业课的知识下沉到基础课,势必使知识爆炸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成为死结。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我国积极推行“电路原理”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不应该把电路课程理解为物理电学的“加强版”,更不愿看到教师用培养科学家的心态去讲授“电路原理”课程――讲定义、证定理、举例题,学生用曾经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学习“电路原理”课程――盲目追求正确列出方程并正确求解习题,通过反复做大量电路习题获得高分。“电路原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工程类课程。我认为,让学生建立适当的工程概念可能比熟练使用节点法还重要。这里所论及的工程概念,包括学生应该了解当代电气工程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元件,接触并学会分析若干典型工程实例,熟悉常见工程元件的建模过程,掌握电路的工程化直觉求解方法,尝试电路设计时所需的一些工程化考虑(诸如灵敏度、可靠性、成本等)。当前的“电路原理”课程如果不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显然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要想使得“电路原理”课程成为一门称职的电气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课,难度甚大、任重道远。

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依据《山西工商学院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和山西工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参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和生源状况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文化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促进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2、结合企业实际需求。

3、考虑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特点。

4、借鉴山西省优秀高校先进模式和合理化的课程体系,参考兄弟院校已经完成的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

三、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1、理论教学

(1)要让学生在“电路原理”课程中接触当代电路最常用的基本元件,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分析包含这些基本元件的电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突破传统的只讲二端理想元件的局限性,讲授有源三端元件和多端元件。这样才能赋予“电路原理”课程应有的时代感。

(2)要带领学生熟悉从实际元件到其理想模型的建模过程,掌握元件建模的一些基本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突破传统的只讲理想模型的局限性,让学生了解同一实际元件在不同工程背景下,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这样才能使得“电路原理”课程具备工程特点。

(3)通过大量(经适度简化的)工程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电路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突破传统的只讲授人为编制的电路例题的局限性,让学生用电路分析方法分析实际电路。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掌握“电路原理”的核心内容。

(4)让学生对电路能量处理和信号处理两方面的功能均有所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基本概念讲授和例题选择上突破传统的强电和弱电相互独立的局面,兼顾能量和信号处理,兼顾模拟和数字系统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出能够进行学科交叉的拔尖创新人才。

(5)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电路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元件、概念、方法和观点),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养成习惯创新、喜欢创新的治学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逐步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发现”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拥有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下面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环境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实现上述理念。

2、实验教学

由于电路这么课是一门专业的基础课,为了将来学习专业课有很重要的帮助,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结合实验教学对电路这门课程充分认识。由于基础课程实验是单一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确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提高。遵循这一原则对电路实验课程进行安排。

(1)基础型实验教学模块

越是基础的越接近实物的本质。作为基础型实验是以验证型为主的实验内容,是实验课程起始的必要的环节。由于在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试验设备,更谈不上实验操作技能,本实验教学体系就是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实验仪器操作和基本的实验技能操作。树立严谨的科学的作风。

(1.1)熟练掌握实验仪器操作

以视频方式教学,学生利用所学设备对常用的元器件,如电容,电阻二极管等进行检测学习,在多种实验仪器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示波器和函数发生器的使用。实验结束每个学生要当堂演示操作技能,检验实验掌握程度。

(1.2)验证型为主的基础实验

以验证为主的基础实验环节,虽然是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加深对基本电路特性的理解和掌握,但也并不是单纯形式的验证。如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等验证型实验。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自己设计实验电力、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在试验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教师适当的提醒或者讲解疑问和电路故障。是学生认识到基础型实验不等于简单实验。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更加充分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2)提高型实验教学模块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电路,不仅实验操作不熟练,选题面也相对较窄,这个模块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设计型的小实验,培养一定的工程概念,让学生以实验室现有的模块和实验方法为依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自动查阅材料提前了解后续专业课的热情,逐步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和设计理念,通过实验并加以验证。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大胆尝试,积极解决问题。

四、教学改革的实施

1、教学课程模块化(1.1)模块化的教学思路

根据课程的教学背景和教学目的,把教学内容模块化,建立的教学模块不是简单的按1+1的加法进行组合,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出发点,遵循一定的规则重新组合

第一,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背景,涵盖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知识点,有效调节学与用的关系;通过模块的整体描述抛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步步,一层层,循序善诱,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领悟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思考状态中。

第二,教学模块的选择与建立必须具有实际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环境加以实现。教学以模块为中心,建立模块可能就是学生日后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学生由于面对的是真实且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围绕模块对相关知识点及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第三,各教学模块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各模块中的教学知识点是相关联的,个模块的教学先后顺序应以个知识点为基础,共同性的知识点应体现在首要的模块中,各模块中再对非共同性知识点分别进行教学。

(1.2)电路课程的教学背景。

本课程的学时数为80个课时,其中理论68课时和实验12课时。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3)电路课程的模块确定和教学组织顺序。(1.3.1)教学模块的确定。以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体现内容的够用和实用,重点建立知识的应用性,根据模块化教学思路及模块建立的规则,对电路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从打好基础、加强应用及培养能力出发来精选和强化课程教学内容。将电路课程分为电阻电路分析模块、动态电路分析模块、正弦稳态分析模块、其他电路理论模块4大模块,其中其他电路理论这个模块不是本课程的重点要求部分,作为学生课后兴趣加以学习,所以在教学当中不占用课时安排。

(1.3.2)模块教学的组织顺序以及课时

模块一: 电阻电路分析〃〃〃〃〃〃〃〃〃〃〃〃〃〃〃〃〃〃〃〃〃〃〃〃〃〃〃〃〃〃〃〃26课时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8课时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10课时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10课时

电路定理〃〃〃〃〃〃〃〃〃〃〃〃〃〃〃〃〃〃〃〃〃〃〃〃〃〃〃〃〃〃〃〃〃〃〃〃〃〃〃8 课时 模块二: 动态电路分析 〃〃〃〃〃〃〃〃〃〃〃〃〃〃〃〃〃〃〃〃〃〃〃〃〃〃〃〃〃〃〃12课时

储能元件〃〃〃〃〃〃〃〃〃〃〃〃〃〃〃〃〃〃〃〃〃〃〃〃〃〃〃〃〃〃〃〃〃〃〃〃〃〃6课时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6课时 模块三:正弦稳态分析 〃〃〃〃〃〃〃〃〃〃〃〃〃〃〃〃〃〃〃〃〃〃〃〃〃〃〃〃〃〃〃30课时

相量法〃〃〃〃〃〃〃〃〃〃〃〃〃〃〃〃〃〃〃〃〃〃〃〃〃〃〃〃〃〃〃〃〃〃〃〃〃〃〃4课时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6课时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8课时 电路的频率响应〃〃〃〃〃〃〃〃〃〃〃〃〃〃〃〃〃〃〃〃〃〃〃〃〃〃〃〃〃〃〃〃2课时 三相电路〃〃〃〃〃〃〃〃〃〃〃〃〃〃〃〃〃〃〃〃〃〃〃〃〃〃〃〃〃〃〃〃〃〃〃〃8课时 模块四:其他电路理论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二端口网络

2、实行分层次教学方法

把基础好的和基础不好的分开进行分开教学。基础相对不好的学生的可以以基础为主,先学习一些基本的定律并加以讲解,基础相对好的学生主要以创新为主,鼓励自主完成一些实验教学。

五、考核标准

由学校按照山西工商学院考试课考核办法统一安排,即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70%。还要加20%的自主创新的成绩部分,这样可与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六、教学改革的预期结果

新的教学体制改革不仅让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变化,而且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在完成基础教学、模块化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自由讨论,互相帮助,加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相互了解。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主动完成课程要求,从中掌握操作的方法与技能,并学以致用。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钟 篇5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振荡器产生的时钟信号经过分频器形成秒脉冲信号,秒脉冲信号输入计数器进行计数,并把累计结果以“时”、“分”、“秒”的数字显示出来。秒计数器电路计满60后触发分计数器电路,分计数器电路计满60后触发时计数器电路,当计满24小时后又开始下一轮的循环计数。一般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数码显示器等几部分组成。

振荡电路:主要用来产生时间标准信号,因为时钟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时间标准信号的频率及稳定度,所以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

分频器:因为振荡器产生的标准信号频率很高,要是要得到“秒”信号,需一定级数的分频器进行分频。

计数器:有了“秒”信号,则可以根据60秒为1分,24小时为1天的进制,分别设定“时”、“分”、“秒”的计数器,分别为60进制,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输出一分,一小时,一天的进位信号。

译码显示:将“时”“分”“秒”显示出来。将计数器输入状态,输入到译码器,产生驱动数码显示器信号,呈现出对应的进位数字字型。

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可以对分和时进行校时。另外,计时过程要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

为了使数字钟使用方便,在设计上使用了一个变压器和一个整流桥来实现数字钟电能的输入,使得可以方便地直接插入220V的交流电就可以正常地使用了。关键词 数字钟 振荡 计数 校正 报时

目 录 设计目的...........................................................4 2 设计任务...........................................................4 3数字电子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 3.1数字钟的构成......................................................4 3.2原理分析..........................................................4 3.3数字点钟的基本逻辑功能框图........................................5 4.数字钟的电路设计..................................................5 4.1 秒信号发生器的设计...............................................6 4.2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8 4.3译码显示电路.....................................................10 4.4正点报时电路的设计................................................12 4.5校时电路的设计....................................................13 5设计心得........................................................14 6参考文献.............................................................15

1设计目的

在学完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系统地进行电子电路的工程实践训练,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工程师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任务

2.1设计指标

1.时间计数电路采用24进制,从00开始到23后再回到00; 2.各用2位数码管显示时、分、秒;

3.具有手动校时、校分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4.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5.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时间基准信号。2.2设计要求

根据选定方案确定实现设计要求的基本电路和扩展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

3数字电子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1数字钟的构成

数字钟一般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等部分组成,这些都是数字电路中应用最广的基本电路。3.2原理分析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振荡器产生的时钟信号经过分频器形成秒脉冲信号,秒脉冲信号输入计数器进行计数,并把累计结果以“时”、“分”、“秒”的数字显示出来。秒计数器电路计满60后触发分计数器电路,分计数器电路计满60后触发时计数器电路,当计满24小时后又开始下一轮的循环计数。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可以对分和时进行校时。另外,计时过程要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3.3数字点钟的基本逻辑功能框图

图1 数字钟的基本逻辑框图

4数字钟的电路设计

下面将介绍设计电路具体方案:其中包括电源电路的设计、秒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译码驱动显示电路的设计、正点报时电路的设计、校时电路的设计几个部分。

4.1 秒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晶体振荡分频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采用频率fs=32768Hz的石英晶体。

D1、D2是反相器,D1用于振荡,D2用于缓冲整形。Rf为反馈电阻(10~100MΩ),反馈电阻的作用是为CMOS反相器提供偏置,使其工作在放大状态。C1是频率微调电容,改变C1可对振荡器频率作微量调整,C1一般取5~35pF。C2是温度特性校正用的电容,一般取20~405pF,电容C1、C2与晶体共同构成Ⅱ型网络,完成对振荡器频率的控制,并提供必要的1800相移,最后输出fs=32768Hz。

图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多级分频电路

将32 768Hz脉冲信号输入到CD4060(内部结构如图4-4)组成的脉冲振荡的14位二进制计数器,所以从最后一级Q14输出的脉冲信号频率为:32768/214 = 32768/16384 = 2Hz 如图6。再经过二次分频,得到1Hz的标准信号脉冲,即秒脉冲如图7。

图5 CD4060内部结构

图6 脉冲分频电路

图7 秒信号原理图

图8 晶体振荡及分频电路

4.2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秒信号经秒计数器、分计数器、时计数器之后,分别得到“秒”个位、十位、“分”个位、十位以及“时”个位、十位的计时输出信号,然后送至译码显示电路,以便实现用数字显示时、分、秒的要求。“秒”和“分”计数器应为六十进制,而“时”计数器应为二十四进制。采用10进制计数器74LS162来实现时间计数单元的计数功能,其为双2-5-10异步计数器,并且每一计数器均有异步清零端(高电平有效)。4.2.1“分”、“秒”六十进制计数器

选用两块74LS162采用异步清零的方法完成60进制。以“秒”计数为例:计秒时,将秒个位计数单元的QA与CP(下降沿有效)相连,将74LS162连接成10进制计数器,BCPA(下降沿有效)与1HZ秒输入信号相连,QD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十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秒十位计数单元为6进制计数器,需要进制转换。将10进制计数器转换为6(0110)进制计数器,当十位计数器计到QD QC QB QA为0110时,同时对秒的个位和十位进行清0,另外QC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分个位的计数单元的CPA相连。其具体连接图如图9CPA相连,其具体连接图如图9。7

图9 六十进制计数器

4.2.2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同样可以选用两块74LS162采用异步清零的方法完成24进制计数 如图10。

图10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4.3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显示电路是将计数器输出的8421 BCD码译成数码管显示所需要的高低电平,我们采用阴极七段数码管,引脚如图11。

其则译码电路就应选接与它配套的共阴极七段数码驱动器。译码显示电路可采用CD4511BC-7段译码驱动器,其芯片引脚如图12。译码器A、B、C、D与十进制计数器的四个输出端相连接,a、b、c、d、e、f、g即为驱动七段数码显示器的信号。根据A、B、C、D所得的计数信号,数码管显示的相对应的字型。其具体电路图如图13。

图11 阴极七段数码管

图12 芯片CD4511BC-7段译码驱动器引脚

图13 译码显示电路

4.4正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要求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即当时间达到xx时59分50秒时蜂鸣器开始响第一次,并持续一秒钟,然后停鸣一秒,这样响五次。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之间,只有秒的个位计数,分的十位QD QC QB QA输出0101,个位QD QC QB QA 输出1001,秒的十位QD QC QB QA 输出0101均不变,而秒的个位QA计数过程中输出在0和1之间转。所以可以利用与非门的相与功能,把分十位的QC、QA ,分个位的QD、QA,秒十位的QC、QA 和秒个位的QA相“与非”作为控制信号控制与非门的开断,从而控制蜂鸣器的响和停。如图14。

图14 整点报时电路

4.5校时电路的设计

时钟出现误差时,需校准。校对时间总是在标准时间到来之前进行,分四个步骤:首先把小时计数器置到所需的数字;然后再将分计数器置到所需数字;在此同时或之后,将秒计数器在零时停计数,处于等待启动;当选定的标准时刻到达的瞬间,按起动按钮,电路则从所预置时间开始计数。由此可知,校时电路应具有预置小时,预置分、等待启动、计时四个阶段,因此,我们设计的校时电路,方便、可靠地实现这四个阶段所要求的功能。

图15数字电子钟的计数校正电路

5设计心得

本次实验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两人分工明确,我们一起处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每连接好一个模块后,我们认真地检查电路,这样大大减少了实验出错的机率,为最后成功完成实验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本次数字钟电路设计实验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刚刚学过了数电这门课程,还没完全弄懂某些门电路的原理和用途,而此次课程设计恰恰提供了一个好机会,让我们从实践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参考文献

单片机课程设计完整电路 篇6

十字路口交通灯总电路
DIG1 2位位位位位位 DIG2 2位位位位位 位 DIG3 2位位位位位位 DIG4 2位位位位位 位 D1

f e

a g d

b f ce
dp

a g d b c
D1 D2
dp

f e

a g d

b f ce
dp

a g d b c
D1 D2
dp

f e

a g d

b f ce
dp

a g d b c
D1 D2
dp

f e

a g d

b f ce
dp

a g d b c
D1 D2
dp

R1 1K R3 1K VCC

D3 D5 R5 LED R7 LED 1K R9 1K 1K D7 D9

路路路路路路 R2
D11 D6 D5 D4 D3 D2 D1 1K R4 1K VCC

D2 D4 D6 R6 LED R8 LED 1K R10 1K 1K D8 D10 D12 D6 D5 D4 D3 D2 D1

LED R11 LED 1K LED LED C1

LED R12 LED 1K LED LED DB1 1 6 2 7 3 8 4 9 5 DB9

dp g f e d c b a

dp g f e d c b a

dp g f e d c b a

10 5

10 5

10 5

dp g f e d c b a 2 9 8 3 1 4 6 7 P06 P05 P04 P03 P02 P01 P00

DIG1 DIG2

DIG1 DIG2

DIG3 DIG4

DIG3 DIG2

P06 P05 P04 P03 P02 P01 P00

P06 P05 P04 P03 P02 P01 P00

P06 P05 P04 P03 P02 P01 P00

10 5

2 9 8 3 1 4 6 7

2 9 8 3 1 4 6 7

2 9 8 3 1 4 6 7

P0(0..6)

C2 U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2/P1.0 T2EX/P1.1 P1.2 P1.3 P1.4 89c52 P1.5 P1.6 P1.7 RST RXD/P3.0 TXD/P3.1 INT0/P3.2 INT1/P3.3 T0/P3.4 T1/P3.5 WR/P3.6 RD/P3.7 XTAL2 XTAL1 GND STC89C52 GND VCC P0.0/AD0 P0.1/AD1 P0.2/AD2 P0.3/AD3 P0.4/AD4 P0.5/AD5 P0.6/AD6 P0.7/AD7 EA ALE/PROG PSEN P2.7/A15 P2.6/A14 P2.5/A13 P2.4/A12 P2.3/A11 P2.2/A10 P2.1/A9 P2.0/A8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104C4 P00 P01 P02 P03 P04 P05 P06 C5 GND 104 104 OUT IN 1 2 3 4 5 6 7 8

U1

104 16 15 14 13 12 11 10 9
MAX232

C3 104 GND

OUT IN

时 时 路 路路 路

C1+ Vcc Vs+ GND C1_ T1OUT C2+ R1IN C2_ R1OUT Vs_ T1IN T2OUT T2IN R2IN R2OUT M AX232

TXD RXD GND

SW1 VCC RET R13 1OK
+

下载电路
VCC D6 D5 D4 D3 D2 D1 P21 P20 P20 R14 100 R15 100 R16 100 R17 100

复位路路

GND C6

RET 10u CRY1 P36 P37 XTAL2 XTAL1

XTAL1

XTAL2 C7 12M C8 30p

时时 路 路

30p

Q1 NPN

GND SW2 1 2 3 4 VCC SW 1K

主主路路
D13

P21

Q2 NPN P36

Q3 NPN

P37

Q4 NPN

DIG1

DIG2

DIG3

D esgned B y 褚凯 i 电信01 电信01 0904030107

USB1 VCC 2 3 GND USB

R18 GND LED

路 电 路路
GND

位 位 位数 数 路 路

DIG4


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7

1 教学理念的转变

电路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点,这样的授课方式的确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但无法帮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技能,而且无法将知识点灵活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比较死板,不灵活。将授课方式从单一知识点的讲授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综合能力高的人才,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非常重要的团队合作、沟通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相信不仅在讲授电路课程时需要培养学生这样的综合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在其他专业课上也是适用的。对于中专层次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实现从重教轻学的观念转变为一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 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动脑锻炼其学习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理论授课过程中设置讨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设置综合性实践题目,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教学手段的改革

由于电路课程理论多、图形多、涉及数学知识多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随着现代教育化学校的创立,加强了现代化教学的运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优势明显,应用多媒体组织教学,不仅能加快教学节奏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 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获得充分的感知。从而使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抽象的概括 , 形成电路概念 , 理解电路知识。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 , 轻松愉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授课的内容更加规范,采用醒目的彩色线条,标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书写板书和悬挂教学挂图的时间,使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更丰富的教学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详细地讲解难点等等。另外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这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育人的基本形式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 , 有意识的培养 , 其关键在老师。我们结合电路教学特点 , 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3.1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主体的教学观念。在电路教学过程中 , 应大力提倡讲思路、讲方法、讲重点 , 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 ,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的训练。在电路教学中加强自学指导 , 对多数学生可以看懂的内容 , 让学生自学 , 然后再讨论总结。其次 , 教师讲授知识必须分清主次 , 选精拔萃 , 而且要把讲解知识的过程 , 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索过程。巧妙地引导学生把听课思路与讲课思路一道活动 , 进入创造性思维的“角色”, 从而使学生通过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疑点去思考问题 , 解决问题 , 形成创造性学习的情景。

3.2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 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就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在电路教学中 , 避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 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电子竞赛,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比较,使其自身有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学生通过竞赛可以将平时所学学以致用,使其得到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找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其综合能力。

3.3教给学生基本的研究方法、途径、技巧和创新方法 , 培养其初步的能力。不要单纯地教授知识 , 而是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科研方法 , 这样他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研究解决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 才能在愈趋激烈的人才素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4加强实践性环节 , 重视实验课教学。电路实验课是电路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电路理论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 , 来源于实践 , 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 ,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综合性和自行设计实验上,逐步减少对理论的验证,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鼓励和调动学生主动进实验室。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力和创造力 , 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3.5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改善大学教育条件,提高大学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适当的添加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中的相关内容,如在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一节中,对于简单的网络可采用观察的方法写出电路方程,手算求解各支路的变量。而对于复杂的网络,用手算就很困难,这时候可以借助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让学生自己编写计算机电路分析程序,上机完成一定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起个人作用,同时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也得到锻炼。也可以通过布置论文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资料完成,锻炼学生计算机能力分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

4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 尤其是求知意识、创新意识同时加强育人意识。教师要重视知识的更新 ,深化专业知识,依靠知识的力量影响学生的志趣 , 启发学生思维 , 锻炼学生能力 ,给学生以启迪。要培养有创新思维学生 ,教师应先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 , 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 ,积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难、质疑、开拓进取的精神。只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 才能整体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之外,我们还可以设置导师制,由资深教师指导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了解教学基本要求,在课后也可以随时指导学生的知识的积累,从而使电路课程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以课程组的方式组织和实施教学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每一名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授课手段魅力都有所不同,课程组可以帮助教师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提高。通过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发表论文、进修、专业竞赛等方式鼓励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统一教学大纲、考核方式、评分标准,督促教师改善教学效果。

5 改革考核方法

在考核评价方法上 , 应改革过去重复单一重考试成绩 , 轻能力素质培养的考核。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 , 建立一套新的、全面的科学考核机制 , 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考核标准。建立题库 ,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这样的试题考下来 , 会更好地检验我们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掌握情况。采取以笔试为主 , 其它考试方法相结合的考试形式。除以笔试成绩为主外 , 实验成绩应占一定的比率 , 还要考虑上课的出勤率 , 作业情况等因素。平时实施小考的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比例。这样评定出来的成绩就比较全面合理地反映了学生掌握电路课程的综合情况。

总之,深化教学改革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电路课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的内容 , 建立培养创新人才教学体系 ,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改革考试制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深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电路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直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考核方式等五个方面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改革教学模式作对比突出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为读者提供改革方法。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8

关键词:电路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互动 教学效果

《电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之一。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电路基础》课程又具有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繁多,逻辑性强,与前期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联系密切的特点,学生前期的学习效果对本课程的影响较大,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要求教师既要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又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电路基础》课程的特点及现状

《电路基础》主要讲述分析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定理,以及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其特点是理论性强,知识点多,重点、难点也多,特别是《电路基础》课程里面运用到的数学和物理概念较多,因此,在這门课中存在着一种老师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笔者从教多年,总体感觉是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这些只是问题的表象,实质上涉及到教学环境、学习风气、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经过不断地总结、改进,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 《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如何把握课程的主线和重点,在有限的课时内,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使学生既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思路,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教学方法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兴趣能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抽象、难度较大,重点、难点难以掌握等原因,许多学生刚开始就缺乏起码的自信心,产生畏惧心理,没有兴趣。因此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明确告诉学生本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对该课程认同,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

要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除了要求教师精通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讲课经验之外,还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能力。要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有适时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探讨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首先要精心选取教材,合理组织教学。针对学生特点和这门课的性质特征,选择一本主线清晰、组织衔接合理得当、知识点环环相扣的教材相当重要,同时要求对不同对象授课时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

讲好课是成功实施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环。讲课时要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遇到重点和难点,应启发学生,探索化难为易的方法,要注意总体把握、详略得当。在《电路基础》课程授课中,学生容易把每一章内容独立起来理解和学习,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系统。因此,要做到纵观全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把主要时间花在讲解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关联性。对于各章节,注重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内容,理解本章节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和其他章节内容在总体结构上的联系。

2.构建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比较有效、适用的教学模式。

教学本身是一个双主体的行动,欲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要求,必须使教与学的双方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因此,实行互动式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课,缺乏自主学习的经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的观念,强化参与意识,落实主体地位。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教学互动,要突出互动、互助、互促。在讲述原理性的内容时,很多原理性的知识都是由浅到深,环环相扣的,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课堂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把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讨论、总结,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作用,达到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控,不断反思学习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备课环节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备课充分,具体设计好每次课,讲课才具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内容,理解深刻,对内容表述才能自然流畅,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维自然而然地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基本概念清楚、系统性强,还要自身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以适应技术发展对电路课程的要求。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进行调整改进,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否则,课堂就会变得更加枯燥无味。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要考虑在课堂上如何用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引出重点、难点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

(四)及时的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教师不仅可以评定学生平时成绩,还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修正教学方案,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反馈形式可以是:课堂提问、讨论,课下答疑及沟通,作业与实验报告等。其中通过习题测验教学效果尤为重要。习题是对课堂教学的应用和升华。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对知识点的掌握还很模糊,容易混淆概念。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采用习题练习的形式检测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有效的检测目的,在选题时应注意选题的代表性,包括两方面:针对理论课教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设计的习题;针对基本理论的操作和应用而设计的习题。通过学生对习题的完成情况,及时地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结束语

上一篇:学校春游踏青活动方案下一篇:变电运维工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