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制度
非煤矿山安全例会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规定了安全生产委员会例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例会等会议的召开周期、参加人员、主要任务等。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矿业公司所属各单位和部室。
第二章 安全生产委员会例会
第四条 会议周期和参加人员:
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由安委会办公室负责通知召集,并做好会议通知、会议材料的组织准备工作, 同时要做好会议记录和相关会议材料的存档。
参加人员:公司安委会主任(经理)、副主任(主管副经理)及安委会各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安委会办公室成员。
第五条 会议主要任务
1、听取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成员部门的工作汇报。
2、审议矿业公司、各单位、部室安全生产季度、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3、组织研究和落实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4、部署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章 安全生产工作例会
第六条 会议周期和参加人员:
1、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由矿业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通知召集,并做好会议通知、会议材料的组织准备工作。
参加人员:主管安全生产副经理、安全管理部门及各单位、部室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参加。
2、各单位、部室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或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召开。会议由各单位、部室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通知召开并准备好相关会议材料,同时要做好会议记录和相关会议材料的存档。
参加人员:单位、部室行政一把手(厂、矿长、经理、部长)、主管安全生产领导及安全管理机构各成员(各车间、相关科室负责人)、安全科全体成员。
第七条 会议主要任务
1、听取各基层单位上月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2、通报上月安全生产联合检查情况。
3、通报月安全生产情况。
4、部署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
第八条 车间级安全工作会和班组周安全活动会制度由各单位根据矿业公司和本单位的相关要求制定。
第九条 各级安全例会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并认真做好记录。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安全环保部。
《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62号令) 的实施, 给外包工程的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非煤矿山企业应及时探索适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形成完备、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 要不断总结、完善管理、减少外包工程施工事故。
外包工程承包单位安全管理现状
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低
在非煤矿山承包单位工程施工队伍中, 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性大,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施工队伍一般由返聘国有企业的退休人员、临时性劳务用工和1~2个项目管理人员组成。占施工队伍绝大部分的临时性劳务用工人员往往安全意识较差, 且不能够全面掌握安全基本知识及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安全素质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安全需求。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外包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在承接工程时一般提交的资质基本齐全, 安全管理机构健全, 安全规章制度完善。但工程实施过程中, 工程总包单位派出的项目部或分包单位普遍存在未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没有配备具有安全任职资格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成为摆设, 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 只为应付检查, 安全主体责任没有得到落实, 工程实施中的安全管理主体缺位, 未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等现象。
安全监管缺失
目前, 很多施工单位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 通过借用资质或违反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相关规定, 以获得工程的承包。这导致了很多承包企业本身并不具备该项工程施工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 造成了事实上的违法转包。同时, 一些企业存在总承包后分包又转包的情况, 最终使得一些工程施工单位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组织概念, 没有安全管理的能力, 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缺失。
某企业对外包工程爆破作业现场进行检查
安全管理人员不胜任
非煤矿山外包工程施工的危险因素多、危险性高,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及爆破工程等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必须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这些安全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安全管理知识, 掌握安全相关技能, 了解施工方法及安全对应措施, 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然而现实情况存在部分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 减少开支, 安排一些并不具备安全管理能力的人兼任相关工作。由于这些人并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 无法辨识危险并提出预防性措施, 造成了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辨识缺失, 安全管理形同虚设, 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为事故发生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安全投入不足
工程建设中安全投入是安全工作的基本保障, 其数额应以直接工程费为基数, 按照一定比例计提, 在投标、竞争环节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 必须按规定比例足额提取, 并保证其使用。使用范围应包括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工具、安全环境防护以及其他用于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等。但是目前在很多工程建设中存在施工单位无完整、规范的安全投入台账, 安全生产投入无明细的情况;一些施工单位为作业人员配置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足, 或是违反规定提供少量的货币代替本应由施工单位为其员工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 让员工自行解决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在施工过程中, 减少提供给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设施, 如高空作业安全带配置不够, 不按要求设置安全防护网, 高层地坪地漏、坑洞不设盖板, 坑洞、高层临边不设临时性的护栏等。这大幅度降低了施工作业人员及环境的安全保障系数, 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安全信息不通畅
工程建设中, 虽然发包单位通常把施工单位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范畴, 但是鉴于发包单位与施工单位分属于两个不同企业, 发包单位往往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管理模式, 即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信息渠道方式相对固定。而施工单位很难做到在短时间内形成与发包单位相同的安全管理模式, 特别是安全信息获取方式及传递难以规范, 为安全信息转化为安全预防的能力造成了实质性的障碍。比如:发包单位在施工单位相邻周边运行的两条皮带运行方式发生变化, 或周边设备检修部分安全设施需临时性拆除等, 作业周边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相关信息流只能在发包单位内部传递, 而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施工单位。同样, 如甲施工单位在平台上处理设备检修, 乙施工单位在厂房内对损坏或不稳定的护栏、楼梯进行加固, 在某一时间段施工中需要临时性拆除部分护栏或楼梯, 此信息容易在乙施工单位或在发包单位与乙施工单位之间进行传递, 但很难在甲施工单位与乙施工单位之间进行传递, 信息的不通畅, 客观上使施工区域新的隐患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需获取信息方, 使之无法提前辨识及预防, 施工作业人员按照原有的方式作业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加强外包工程安全管理
笔者所在单位攀钢集团矿业公司 (简称攀钢集团) 在落实并执行《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62号令) 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管理方法, 以加强外包工程安全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 建立资质审查制度, 严把准入关。为了保证外包工程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资质及能力符合国家规定, 攀钢集团建立了资质审查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工程属性审查承包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主要包括相应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与承揽工程相匹配的施工资质, 以及承包单位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技术管理人员、主要设备设施和安全教育培训等能体现承包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相关资质, 以确保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对于不能满足承包前置条件的承包单位, 坚决剔除出承包工程的竞争行列, 从而把好承包单位的资质审查入口关。对于符合规定的分包单位也要求其在施工前必须将相应资质报工程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备案方可进场施工。
第二, 建立外包工程承包单位的评价、竞争及退出机制。发包单位工程基本都是通过招标, 以竞争的方式选择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施工单位。因此, 攀钢集团在招标文件中, 将安全作为选择评分的一个子项, 并占有较大的权重, 从而通过竞争来选择承包单位。同时, 对于长期合作的单位, 每年进行包括安全管理、安全绩效在内的评价, 通过评价确定合作单位是否符合公司的安全要求、是否具备继续合作的条件。对于在攀钢集团承接工程施工作业, 并在承包范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 将进入公司的安全黑名单, 退出公司合作单位的选择范围, 同时在规定的时限内不得再参与公司的工程建设项目竞争。
第三, 建立安全协议制度, 并规范执行。为了明确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安全管理职责, 攀钢集团建立了安全协议制度, 规定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协议签订要求, 没有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建设工程不得开工, 工程不能办理决算。同时, 在开展建设工程时, 严格收缴承包单位的安全风险抵押金, 从经济上促使承包单位加强安全管理。
第四, 将外包工程纳入发包单位安全管理范畴。针对外包工程承包单位安全管理薄弱, 攀钢集团在抓好自身安全管理的同时, 把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纳入自身统一管理范畴, 帮助、指导、督促其完成安全基础工作及现场隐患的排查治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 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 并给出意见。另外, 为了保证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取得实效, 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得到贯彻执行, 攀钢集团还制订了《相关方安全管理标准》, 从而用制度来约束承包方的安全管理。
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第一, 将承包单位的资质审查管理延伸到承包工程的施工层面。以往审查承包单位的申报材料时, 一般只要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的资质, 申报资质就算合格。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由于总承包后的违规转包、分包的存在或是人员的调换, 往往会造成施工组织过程中安全管理机构缺位, 安全管理人员缺失或不能胜任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就需要把安全资质审查的范畴拓展延伸到施工环节, 发包方工程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对开工后的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施工单位安全资质进行监督检查, 有效检查施工层级的安全管理缺位问题, 使第一基础层级从安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上提供安全管理的组织保障及制度保障。
第二, 杜绝违法转包, 保证安全投入。尽管发包单位通常都会要求总包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工程管理相关规定, 不得违法转包工程并在签订合同时进行了约束, 但是在工程施工中仍然会出现违法转包的现象, 有时甚至会导致人员死亡的施工安全事故, 这说明资质审查依然存在漏洞。因此, 想要杜绝违法转包, 避免承包单位安全投入的不足, 就需要发包方工程管理及安全管理等部门联合监管, 对分包方的安全管理力量给予评价。如果分包单位存在安全资质不符合要求、改变工程方案编制安全投入资金用途等现象, 应对总承包单位给予严厉处罚, 以保证合法分包和安全资金投入的真实性。
第三, 重视工程施工前期及后续工作的安全管理。非煤矿山工程前期工作包括地形测绘、地质勘察、钻探等野外、山坡工作, 面临高处坠落、坍塌等危险因素。后续工作包括工程已实施完工的试运行及其后续工作, 此时往往设备还未调试完成, 生产系统还处于消缺阶段, 一切均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些时间段, 由于工程建设还未进入实质性的施工阶段或是工程已进行试运行, 施工阶段性工作已完成, 发包单位、承包施工单位容易忽视这两个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造成安全监督管理缺位, 导致事故发生。因此, 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应重视这两个阶段的安全监管工作, 避免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非煤山;安全管理;对策
非煤矿山安全管理,要用科学管理理论来指导,如果能管理得当,管理工作到位,那么矿山的安全管理效能就得到充分地发挥。矿山灾害性事故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构成的,因为矿山的生产也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面的系统性的整体。所以,要想对矿山进行安全管理,那就要从分析非煤矿山的特点出发,深入研究,仔细分析,然后采取细致有序的对策,非煤矿山的事故率才会降到最低。
一、非煤矿山安全特点
非煤矿山与煤矿山相比而言,除了没有瓦斯爆炸的危险,其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空场法.地下剧烈渗水等等,它们所带来的危险比煤矿山要严重得多。另外,它还会带来铲运机、井下汽车等等事故问题,这些事故都是煤矿所没有的。
(一)安全隐患之一就是非煤矿山的矿界问题
非煤矿山的矿界问题产生是因为在同一个矿区有多家矿主同时开采,尤其是那些高品位金属矿(也有是低品位金属矿),而且会在同一个矿体,很多家的都是一个地方开采非煤矿山。矿主为了获取更加丰厚的利益,在高品位金属矿山里容许多家同时开采,甚至在某些低品位铁矿中,在狭小的空间里同时作业。忽视安全隐患,不顾自身生命安全,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下为几种安全隐患:
矿界相邻(或相切)。甲乙两矿的错动线相互交错,形成安全隐患。甚至有的开采者把竖井安置在自己开采的错动界限内,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地方的矿点之间距离很近,达到相切的地步。在上部开采露天的同时,下部开采同一条急倾斜矿体,这样的作业存在着很大的危險。
(二)安全隐患之二就是非煤矿山的开拓系统
非煤矿山的系统一般情况下是由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压气、供水、充填几个部分组成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提升,通风、排水、供电系统。在两个安全出口处都要有提升的系统,而且都有保证安全的人行梯子。安全规范的标准是由提升机、电机、电控、钢绳,断绳保险装置到安全门、摇台等组成的,并且以此来提请安全的等级。
如果通风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也就是不符合最低风速的标准,那么井下的空气质量和风速就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井下作业人员和检查人员就会面临着空气呼吸的危险。所以,安全规范首要的考虑就是把多级机站和10分钟内达到主扇要符合这个标准。排水:这个系统就是防止雨水过大时,井下的水会对井下的各种设备和人员构成危胁,所以应保持排水通畅,必要时设置防水门,不受水淹。供电:矿山应确保有两个电源,如果遇到一个停电的紧急情况,那么另外一个电源应供电,而且要为井下人员的疏离制定一个紧急预案。总而言之,对矿山这个系统的安全设施要充分地重视,不断地加以检查,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三)安全隐患之三就是非煤矿山的开采工艺
开采工艺包括掘进和采矿的全部工艺,应逐项分析各工序可能发生的隐患。掘进过程中关键要防止爆破事故和冒顶事故,应优先选用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和喷锚网支护,尽量不用导火线——火雷管起爆和木支护。
对房柱法开采的矿山,要根据矿岩条件检查矿房、矿柱尺寸是否保证作业安全·对空场法开采的矿山要根据具体条件研究空区处理方法,切不要对空区漠然视之,要研究对空区进行充填、崩落、或封闭的方案,以免形成地压危害;对各类不同方法,研究不同工艺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
(四)安全隐患之四就是非煤矿山的职工管理
从矿长到各个工种作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会对整个矿的安全产生影响,如果矿长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水平,那么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就会很差,对于那些关键工种如提升司机员、爆破工以及支护工不能仅凭工种证书,更重要看其实际的操作能力.如果能力水平不行,那么就会留下很多的人员安全隐患。
二、强化非煤矿山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想要非煤矿的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想要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的成果更加巩固,就要根据非煤矿的特点,严格执行以下的措施。
(一)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引矿产资源开发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代下面指引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各行各业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矿产资源的发展要规范化,要搞好战略性的研究,要有长远的眼光来对待矿产资源的开发,出台的指施要符合科学规定,制定的开采目标要符合科学的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个根本方法就是要求用整体的眼光来观磨全局,对整个矿产的开采要全面协调,不可过度地开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谋求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开采时要符合环境卫生的要求,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坚持环保与开发下结合的原则。
(二)确保资源合理配置、矿权审批制度的完善
为了把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配置.那么就要对矿采审批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是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矿权市场。要想对一个新矿山进行开采,必须对采矿权进行公开招标和拍卖,挂牌,必要的时候要有协议为准,具体的程度一定要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另外,要加强对探矿权的管理,对那些具有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要仔细认真的排查,对那些不符合审批发放规定的单位要进行清理,对那些不符合发证审批程序的案例要坚决进行责任追究,建立和完善采矿审批制度和有偿出让转让制度,防止矿产资源无偿流失,力争非煤矿山生产管理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保安全、保环境、保发展、保建设、增效益的大气候。
(三)对爆破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爆破员是一个特种作业人员,对他们上岗作业一定要持证作业。爆破员要想领取炸药,那就要凭爆破员工作证、特种行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矿业主采矿许可证三证齐全。爆破员在作业也要符合相关规定,把那些没有用完的剩余爆破物资收集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不得带回家中或者存放它处。同时,爆破员在作业时必须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爆破,如果超出相应规定范围,公安部门有权把相关的证件吊销。
总而言之,虽然非煤矿山和煤矿山和一定的区别,但它的各种安全隐患并不少于煤矿山,所以应从各个方面来加强非煤矿山的管理,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确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一)、安全目标管理制度(1)、安全目标的制定
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的同时,应根据本企业的规模、装备、管理水平和全员职工素质,制定安全生产总体目标。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总体目标,企业还应根据上级安全管理部门下达的安全目标,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年度安全目标。(2)、安全目标的管理
1)安全生产总体目标一经制定,即成为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强管理去实现,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新阶段安全目标的制定应在上一阶段安全目标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和提高。
2)企业年度安全目标分为奋斗目标和考核目标。为了实现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各单位应将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各岗位,并列入年度考核责任书中。(3)、安全目标检查
1)定期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目标检查,年末进行一次安全目标大检查。
2)不定期检查:结合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结合专业、行业针对性安全检查。
(4)、安全目标考核与奖惩
安全目标考核实行季度和年度考核。考核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等相关部门组成。
对季度、年度实现安全奋斗目标考核合格的单位,给予季度、年度安全奖励;考核不合格或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单位,酌情给予单位、单位负责人、相关责任人扣罚部分或全部奖金,情节严重的并处以罚款。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取消该单位年度内各种评先资格。
(二)、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1)、企业每周二下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问题,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根据企业需要还可随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或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事项。
(2)、企业每月末、季末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总结工作会议,年终召开安全生产总结表彰大会。
(3)、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由本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会议参加人员主要为:各生产单位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其他相关人员。(4)、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
1)传达、贯彻上级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
2)总结、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通报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问题;
3)总结和交流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 4)研究、部署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5)、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由本企业安全主管部门负责通知,并负责组织会议的相关材料。
(6)、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
1)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应指定专人负责会议现场记录;会议记录应存档保管。
2)会议实行签到制,参会人员因故不能到会的必须向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请假;
3)会议应当做出决定并形成纪要,会议记录、纪要将作为各生产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安全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7)、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做出的决议、工作部署或工作安排,各责任单位必须严格落实执行并由上一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负责检查、监督。
(三)、安全检查制度(1)、安全检查的形式 1)定期综合检查
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一般每月进行一次。2)专业检查
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生产场所,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检查,一般每两周进行一次。3)季节性检查
雨季以防雷电、防触电、防洪、防滑坡等为检查内容,夏季以防暑降温为检查内容,冬季以防寒保暖、防火为检查内容。一般由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4)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每天进行,主要是值班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员的巡回检查及班组长、作业人员的现场检查。(2)、安全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1)内容:五查:“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 2)自查和互查相结合,专业检查与群众自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
3)制定安全检查表,把检查责任落实到各级人员身上,严格考核和奖惩。(3)、要求
1)检查前应拟定检查计划,要突出重点,使检查能查出隐患,堵塞漏洞,把事故消灭在事发之前。
2)重在整改,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整改要实行三定(定措施、定时间、定负责人),整改完毕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必要时组织专门检查。
3)检查、整改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四)、安全培训教育制度(1)、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1)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2)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3)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教育; 4)典型事故及经验教育。(2)、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和要求:
1)矿山要定期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每周二为全矿安全生产学习日。
2)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须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并经考核合格。矿山特种作业人员须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0小时。新进矿山的职工,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应不少于40小时,井下矿山不少于72小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对工伤后复工和离岗三个月以上复工的职工,须到安全生产部门接受复工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后方可安排上岗。
4)企业应定期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职工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应记录存档。5)外来参观、学习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并由专人带领。
6)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前须对相关人员进行使用、保管、操作的安全技术培训。
(五)、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1)矿山积极采取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的设备设施,在安全技术方面,应采用成熟的安全技术。
2)但在今后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积极应用新科研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加大安全科技资金投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3)矿场技术负责人应经常关注行业内的新技术、新科技,用时与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讨论研究,及时引进,促进企业发展。
4)各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对生产各工艺等进行研究创新,采用安全高效的生产工艺。
5)矿场总技术负责人应至少每月一次招集矿山相关技术人员开一次生产技术会议,对于引进、改进相关新设备、新技术进行讨论确定,对创造新技术、新工艺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六)、机电设备管理制度(1)、设备管理
1)建立设备台帐,准确统计企业各设备的详细数据及安装位置、完好情况、报废处理流向等,要做到帐物相符。
2)设备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检查各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3)重要设备应建立设备运行记录表,随时掌握设备的完好使用情况。
4)发生设备事故要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及作出处理意见。(2)、设备的维修制度
1)设备大修制度
a、每年度进行一次,主要内容为更换或维修主要设备、辅助设备的主要机件、配件及电气部分。
b、大修计划的编制:由设备使用单位生产安全负责人、设备管理人员共同编制。计划内容主要为:检修内容、所需配件、材料、费用、参加人员、实施方案、质量要求、验收方法、施工安全措施等。
c、大修计划的审批:大修计划应在实施前一个月拟定,报矿生产安全主要负责人组织计划、生产、安全、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
2)设备中小维修制度
a、每季度进行一次,主要内容为更换或维修主要设备、辅助设备的易损机件、配件及电气部分
b、中小修计划的编制:由设备管理人员,机电技术人员共同编制。
c、中小维修计划的审批:计划应在实施前一周拟定,报设备使用单位生产安全负责人批准并报矿有关部门备案。3)设备日常维修制度
a、负责设备日常维修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值班电钳工。b、对设备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维修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立即向主管汇报。(3)、设备的保养制度
1)实施:主要由设备操作工及电钳工
2)内容:①保持润滑部位润滑良好 ②保持传动部位各部件运行灵活无碍 ③机体部分完好无缺 ④电气部分运行正常。(4)、设备运转中的检查
1)检查润滑是否良好; 2)检查各部位温度是否正常; 3)检查设备运行声音是否正常; 4)检查设备运行中有无震动、跳动现象; 5)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或停机处理。
(七)、劳动管理制度
1)、禁止招用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录用员工后与员工签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3)、按国家规定实行工作、休息制度,保障员工利益。
4)、依法为职工购买保险。
5)、依法为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包括入职前、工作期间和离职后的的健康检查。
6)、矿场职工应遵守场内的各项规章制度,生产责任制度,按矿场操作规程正确作业。
(八)、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1)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作业安全管理,维护职工人身和财产安全,现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2)安全生产费用(以下简称安全费用)是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而单独设立的专项费用。
(3)根据《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
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要单立帐册,做到专款专用。(4)安全费用按以下规定范围使用: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包括:防尘、地质监控、防灭火、防治水监测及防治边帮滑坡,设备、机电设备、供配电系统、运输系统等;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5)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在作业过程中,按规定使安全费用落实到位,保证安全生产。
(6)财务部门按照规定提供为实施安全生产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宣传等安全费用,并监督其合理使用。保证资金能做到专款专用,检查安全费用的使用是否正确。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1)、危险源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由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危险源管理小组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负责归口管理。
(2)、危险源的辩识与确定
危险源系各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例如: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工作场所、压力管道、压力容器、锅炉、尾矿库等)。本企业危险源由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经评价辩识后确定。
(3)、危险源的管理
1)危险源的登记、建档
由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负责对本企业的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主要内容为:
⑴ 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⑶ 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危及范围;
⑷ 危险源安全管理、监控、整改实施方案 ⑸ 危险源监控、检查表记录
⑹ 防范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的对策措施。 2)危险源的监控
⑴ 由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指定有关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危险源进行监控。
⑵ 对可能构成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必须立即指定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理、整改,对不能立即处理、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⑶ 对新产生的危险源,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登记、建档; ⑷安全生产的部门应每月编写危险源情况报表报送主管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
3)危险源安全管理的经费
由企业投资人保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4)责任追究
对未履行危险源安全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或损失加重的部门和有关责任人,按企业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按其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如下二类:
一般性事故隐患: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可能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 1)形式
a、定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综合排查 b、专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综合排查 2)内容
重点对矿山企业的尾矿库、炸药库、排土场、压力容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作业点等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
3)组织
由本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排查小组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组成。(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
1)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性事故隐患,由排查小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整改方案(或设计)报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部门批准。由主管安全生产的部门指定有关单位限期实施整改,排除事故隐患;
2)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或停止使用的强制决定,必要时采取疏散人员、加强安全警戒等应急措施。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由排查小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整改方案(或设计)报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批准。由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指定有关单位限期实施整改,排除事故隐患。(4)、管理 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归口管理
1)建立相应档案,将隐患的发现时间、采取的措施、整改情况等进行详细登记
2)及时向上级汇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提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情况的报告。
3)负责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责任追究
对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职责,导致事故发生或损失加重的部门和有关责任人,按企业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十一)、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1)、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
1)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2)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的内容: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及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所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b、针对生产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c、预防各种伤亡事故的技术措施;
d、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安全技术措施; 3)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部门
由本企业生产技术部门或安全部门负责编制。(2)、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程序
一般安全技术措施由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副矿长)审批;重大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讨论决定并批准。
(3)、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程序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由本企业生产单位负责组织施工也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本企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实施。
(4)、安全技术措施的验收程序
由企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验收,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与验收。
(5)、安全技术措施的归档
由企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归档资料主要为①: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书;②安全技术措施的相关设计图纸、资料;③安全技术措施竣工验收有关资料。
(十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应当遵照“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实际可能,节约使用”的原则,按照劳动条件,足数及时发给员工。(2)、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根据有关规定、标准制定本企业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3)、不得减少劳动防护用品品种、数量或以货币和其它物品代替规定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4)、发放管理:
⑴ 由人事部门提供应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的各工种人员名单; ⑵ 由安全部门提供各工种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 ⑶ 由后勤部门负责采购与发放,并做好领、发登记; ⑷ 每次领用须由本人亲笔签名。(5)、使用管理:
⑴ 由生产单位及安全部门负责督促、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⑵ 对违反规定不配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生产单位及安全部门应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
(十三)、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本措施。(1)适用范围:
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及恶劣作业环境下作业时均应执行本措施。(2)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3)职责:
1)场长作业矿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努力创造一个良好劳动条件,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2)副场长负责保证生产工艺、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等,保证符合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需要。
3)安全员负责对执行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执行进行监督。制止有侵害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行为,教育作业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职业危害防治。
4)矿山应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作业人员有健康问题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按防暑降温的办法做好防暑降温用品和饮料的发放,处理作业人员发生的职业危害后的劳动保护福利工作。
(4)职业病危害种类: 1)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根据矿山经营活动和作业场所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为四大类:
①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矿山采石过程中,石料的打炮眼、爆破及铲装搬运作业等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②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③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矿山采石过程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潜孔钻、破碎机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④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5)防护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① 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② 在辨识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③ 作业现场在进行打眼爆破、石料铲装搬运作业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采取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④ 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监护,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2)个人防护措施:
①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防范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② 接触粉尘作业的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如配戴过滤式防尘口罩等。
③ 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作业中应注意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④ 进行噪声较大的作业时,作业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
⑤ 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含盐饮料)补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并佩带好防护用品。发现中暑,要立即抢救。
⑥ 矿山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规定定期对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岗位的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体检报告存入档案。(6)检查措施
1)进行生产安全的检查时,应同时检查职业病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2)定期开展有毒有害作业点检查,对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身体检查。
3)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对发现的违章作业要及时指出并限期整改。
(十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应急管理制度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1)、事故报告 1)轻伤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轻伤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班组长,班组长应立即报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向主管矿长报告。2)重伤事故、死亡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为了不耽误抢救时机,现场有关人员应直接报告企业负责人或有关部门,以便采取应急措施。企业负责人应根据事故的伤亡情况,1小时内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3)事故报告内容:
①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②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和人员伤亡情况; ③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④ 事故发生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2)、事故调查
1)一般轻伤事故可有本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本单位事故调查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生产、安全、设备技术、工会等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等组成,事故调查中搜集的现场资料应妥善保存,调查组应在规定时间提供事故调查报告。
2)重伤、死亡事故应按有关规定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3)、事故处理
1)一般轻伤事故:企业对事故调查审批结案后,应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理包括行政处分、经济处罚。
2)重伤和死亡事故:按当地人民政府批复意见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3)事故发生单位应按“四不放过”原则,加强员工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4)、事故的统计、建档
1)及时填报“企业伤亡事故登记表”及有关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报表;
2)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将事故有关资料存档。
2、应急管理(1)、应急组织机构
1)企业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担任总指挥,企业主管安全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
2)企业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由指挥部指挥,下设若干专业小组。
3)指挥部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部门。(2)、应急救援预案
1)企业应急预案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授权主管安全生产的部门组织编写制定,报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实施并呈报上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备案。
2)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组织机构及职责; b、报告与预警; c、应急响应分级与程序; d、应急救援措施与保障措施; e、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3)、应急救援准备
1)指挥部办公室应备有平面布置图、管线布置图、设施、设备、器材布置图等相关图纸以及安全、技术、通讯等相关救援需用资料。
2)企业应备有应急救援用的设备、设施、器材、工具、用具、用品、药品等应急救援物品、物资,并使之保持良好状态。
3)应急救援小组应定期进行培训与演练。(4)、应急处理
1)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必须统一领导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事故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 3)如企业无法控制事故的事态发展,指挥部应及时请求上级部门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5)、责任追究
对在应急过程中不听指挥的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处分;对构成犯罪的,追究法律责任。
(十五)、安全奖惩制度
(1)、每年的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在总结的基础上,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选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的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安全生产机构健全,人员措施落实好,能有效地开展工作。3)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积极改善劳动条件。5)连续三年以上无重大责任工伤事故,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3)、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1)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保障安全生产。
2)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一年以上没发生人身及设备事故。(4)、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贡献的给予特别奖励。
(5)、发生重伤事故,对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给予扣发奖金或酌情予以处罚。
(6)、发生事故采取瞒报、虚报、漏报或故意延迟不报的,对事故责任单位给予适当处罚,并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
(7)、对事故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依法论处。
(8)、在调查处理事故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的应追究其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9)、安全生产奖励资金从矿山安全经费中支出。(十六)、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记录、档案要做到管理有序、查之有据,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分两级管理:
1)职能部门: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有关数据的记录、整理、图表收集,并由专人保存。
2)企业档案室:集中存放上级下达文件,企业重要设计图纸,年度各项安全生产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报表和企业重大事件的报告资料,由专人保管。
(2)、安全生产档案主要内容:
1)安全大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和整改措施登记备案; 2)安全教育登记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情况登记; 3)有关的工程设计图纸;
4)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及考核记录; 5)事故调查记录和事故调查报告; 6)主要设备的图纸、说明书; 7)重要项目、工程设计、验收资料 8)职工工伤档案等有关资料。
(3)、档案裁体可采用文字材料、图纸图表、照片、录音录像带、磁盘光盘等。
企业概况(地理位置、员工人数)
初步设计
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
主要负责人、安全副矿长、技术副矿长、安全员资格证
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电工、焊工、爆破员、铲车司机、挖掘机司机)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明细表
供配电情况
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任命文件
成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的文件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的文件、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证明材料
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爆破工程合同书、爆破作业单位营业执照 安全投入情况说明
救护协议、互保协议
缴纳安全生产责任险证明材料、工伤保险凭证
全员培训资料
特种设备检测资料
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职业危害检测资料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
1、乙方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的规定,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措施经费投入,整改安全生产隐患,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和加强环境保护。
2、乙方对从业人员要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未经“三级”安全培训考试合格一律不准安排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上岗前必须严格审查专业证件,证件不合格或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不得安排上岗作业,因此发生安全事故,乙方负全部责任。
3、乙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劳动卫生健康检查,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从业人员要妥善安排,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准招用从事矿山井下作业,不准招用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作业。
4、乙方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从业人员按期发放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5、乙方必须按国家规定给从业人员办理和交纳工伤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
6、乙方要配备专职安全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内部生产管理,专职安全员和负责人必须经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培训合格取得资格证。
7、乙方在爆破作业、起重作业中必须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和管理,挖掘机作业、运矿车辆在排毛场、选厂落地矿堆、原矿仓等危险处作业时要安排专人监护进行,未安排专人监护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责任由乙方承担,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8、乙方在采矿、装矿、装铁粉、运矿、生产运输、卸矿、爆破、起重或者进行其他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均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甲方不承担责任。
9、乙方在采矿、装矿、装铁粉、运矿、生产运输、卸矿、爆破、起重或者进行其他作业过程中对其他单位人员或者个人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责任由乙方承担,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10、乙方使用的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机动车辆、挖掘设备、起重设备等)因违反国家相关规定、未经检验合格或使用管理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责任由乙方负责,甲方不承担此类事故责任。
11、乙方人员在甲方作业现场作业,因环境和条件不良而发生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责任由乙方自负,甲方不承担责任。
12、乙方人员配合甲方人员作业时,给甲方人员或其他人员造成伤害的,责任由乙方负责;甲方人员给乙方人员或其他人员造成伤害的责任由乙方负责。
13、乙方因未按相关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发生建筑设施坍塌、坠落而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乙方承担全部责任,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14、乙方使用的爆炸物品、易燃物品、有毒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加强管理,保证安全,因在保管、使用、储存过程中管理不善发生事故的,责任由乙方负责。
15、乙方要按国家规定加强内部防火和安全用电管理,完善制度,明确责任,配备防火器材和应急器材,因管理不善发生火灾和触电事故的责任由乙方负责。
16、甲方有权对乙方安全、保卫实行工作监督,乙方要自觉接受检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乙方管理上有漏洞或缺陷及隐患要书面通知乙方及时整改,检查中发现乙方有违法违章行为的可当场做出停止作业或停产整顿决定,乙方不得阻挠和干涉。
我国将矿山分为煤矿和非煤矿山两类。所谓非煤矿山是指除去煤矿之外的所有矿山。我国非煤矿山具有数量大、规模小、矿种多、分布散、基础差、采矿方法多、地质条件复杂、从业人员多等特点。统计资料表明[4],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非煤矿山总数为97866座,开采180多种矿物,露天采石场和粘土矿占总数的78.04%。全国有尾矿库12655座,其中病库、险库和危库有4910座,占总数的38.8%。2007年[4]我国非煤矿山从业人数为343万人,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职工有110万人。非煤矿山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还解决了大量就业。同时,非煤矿山每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000余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500余人,特别是几乎每年1起的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和高发的重大事故,造成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
分析我国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可以看出,行业技术装备落后、科技投入不足以及缺乏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整体科技水平低,是造成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研究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特点,进行科技问题需求分析,开展重大安全生产科技项目攻关,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用安全科技支撑非煤矿山安全,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2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科技研究进展
2.1 矿山科技项目立项及其研究内容简介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矿山安全生产科技投入的强度。资料[5]介绍了在“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我国在矿山安全及其相关领域科技项目立项情况,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业和省科技部门都有新科研项目立项。
国家863计划在矿山安全领域立项12项,占社会发展领域立项总数的31.6%。投入资金约20.5亿元,主要研究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技术、矿产资源高效勘探与开发利用技术。
国家支撑计划矿山安全领域立项14项,占社会发展领域立项总数的19.2%。投入资金80.88亿元。主要研究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大型复杂矿山资源开采节能技术、复杂油气田开发技术、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矿山安全开采技术。
此外,在矿山安全领域,教育部立项35项,主要研究矿岩及其成矿基础理论、建立基础数据库;中国科学院立项6项,主要研究三江地区成矿作用、大型矿集区预测与勘查技术、水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立项100项左右,研究内容包括煤矿与非煤矿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机预警、危险控制、应急处置、安全管理、法规标准。
2.2 非煤矿山安全科技成果概述
在“十一五”初期,我国加大了对非煤矿山安全科技项目支持力度,投入的科研经费也大幅度增加,已对非煤矿山典型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三高”气田开发安全关键技术开展重点科技攻关,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采空区探测与地压灾害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了采空区地压灾害风险分级指标、评价模型和方法,开发出基于探地雷达等先进技术为主体的采空区探测方法与设备。
(2)深井开采岩爆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了矿岩冲击破坏声发射和电磁辐射前兆特征、变化规律和机理,提出了基于震动、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的岩爆风险评价、分级指标体系和联合监测岩爆的预测预报方法。
(3)大水矿井水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研究了大水矿井水渗流场压力动态规律,建立了预测模型,提出了流固耦合综合预测方法,建立了水害预警指标体系、突水风险分级指标和评价方法,开发了大水矿床驱水封闭和帷幕注浆的成套工艺设备。
(4)含硫矿石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与检测预报关键技术。提出了含硫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指标和鉴定标准,以及含硫矿石自燃发火预报指标、方法及标准,开发出含硫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仪器和设备。
(5)尾矿库风险分级及溃坝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我国在役尾矿库安全基础数据库,提出了尾矿库风险分级指标,建立了尾矿库溃坝事故风险评价模型,开发了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建立了尾矿库溃坝宏观预警指标和方法。
(6)灾害实时在线监测、预警和应急的IT技术。提出了非煤矿山安全监测、监控和预警系统标准,开发了非煤矿山矿井重大灾害监测、预警、应急辅助决策方法库和知识库,以及具有矿井人员定位可视化跟踪功能的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
3 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科技需求
目前,我国非煤矿山科技水平低的现状没有改变,针对我国非煤矿山特点,非煤矿山急需的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有:尾矿库及其尾矿回采安全技术,采空区及采空塌陷区探测、评价、治理技术,深井开采安全技术,高风险油气田开发安全技术,深凹露天矿开采安全技术,自然灾害次衍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防治技术,以及针对非煤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和尾矿库数量多、下游受溃坝威胁居民多特点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等。
3.1 尾矿库事故防治技术
近几年我国尾矿库事故表明,溃坝事故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故,是国内外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尾矿库事故。这次事故造成281人死亡,溃泄的泥砂流经范围达到23×104m3,损毁大量房屋。针对尾矿库溃坝事故防治,主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有:
(1)尾矿库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即尾矿坝灾害的辨识技术和尾矿库事故公众危害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2)数字尾矿库技术。该技术是用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尾矿库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分析,实现尾矿库优化设计和优化运行参数,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
(3)尾矿库安全数据库。已建立的尾矿库安全基础数据库的数据仅限于库区环境、排洪系统、筑坝方式、坝体参数等。急需建立包括尾矿库坝体下游生态敏感区和人口密集区、能够反映尾矿库实际运行情况和事故风险、能为安全监管提出支撑的尾矿库数据库。
(4)尾矿库的安全监测和事故隐患快速诊断技术。包括:尾矿库运行状况的实时、连续监测技术,库区液化、坝体开裂、坝体失稳、坝体管涌等尾矿库事故隐患的识别方法、科学评价和快速诊断技术等。
3.2 采空区及采空塌陷区安全技术
采空区塌方造成的地质灾害因其影响范围广、受害人员多、社会影响大,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但是,采空区事故及采空塌陷灾害防治关键技术没有根本解决。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安全科技问题主要包括:
(1)基于GPS与GIS的矿山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目前我国使用的GPS监测网只能得到离散点位数据,难以全面监测矿区的地表形变,急需开发高精度、高清晰度的GPS监测网;需要对GPS与GIS结合、应用传感器网络技术监测矿山开采活动等关键技术攻关。
(2)采空区定位和探测技术。包括:岩层稳固性探测雷达、地震层析X射线摄影机、携带式热应力监测计、微震监测系统等安全监测与预测预警技术装备;基于综合探测的采空区定位和范围评价手段、方法和软件。
(3)采空区治理技术。包括适合不同采空区赋存条件的低成本、高效率充填材料和充填工艺、充填治理空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矿体开采与采空区处理控制方法等。
3.3 深井开采安全技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通风、排水越来越困难,岩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深井岩爆预测、预警和控制技术。人们对岩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假说和判据。但由于岩爆发生的随机性、突发性及多样性,单凭一种预测方法往往不能准确预测预报。因此,需要研究矿岩变形失稳全过程的岩石力学参数、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岩爆预测方法和指标,建立基于岩石力学参数、微震监测法和电磁辐射监测法结合的岩爆矿震综合监测预报技术和体系。
(2)水害防治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我国矿山防治水的理论和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水害事故的监测、预警、灾后应急救援的整套技术。
(3)矿井通风新技术。美国矿山井下通风系统装备达到了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水平,通风质量得到了保证。我国开发了系列通风装备,形成了主扇通风、局部通风、多级机站通风技术为主的非煤矿山通风技术。但是,深部开采矿井、多中段、多工作面同时作业通风关键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急需开展复杂采矿条件下的通风网络优化与局部通风新技术的研究,以及高效、节能通风设备的研发。
3.4 高风险油气天开发安全技术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的罗家16H井发生井喷特大事故,造成243人死亡,紧急疏散65632人。2006年3月25日,与罗家16H井在同一井场的罗家2井发生井漏,井场周围1.8km范围疏散13860人。2006年12月20日,四川宣汉清溪1井发生井喷事故,造成井场周围2.0km范围12380人疏散。发生事故的这3口井都属于高产、高压的天然气井,罗家16H井和罗家2井的天然气硫化氢含量高。在“高产、高压、高含硫”天然气田开发过程中,一旦井喷失控,具有很高的风险。针对这类气田的开发,从安全生产角度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预探(开发)井的设计、开发、监管技术,井场选址、居民搬迁、安全规划技术,钻井过程地质、地层参数的探测技术,含硫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含硫气田勘探开发安全规划、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含硫气田井喷应急管理与处置技术等。
3.5 自然灾害次衍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防治技术
卡特里娜飓风破坏了其经过的一些化工厂,使有毒化学物质泄漏,造成了严重污染。2006年7月中旬到8月下旬[3],全国发生了多起因暴雨、飓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在四川地震灾区共有6座尾矿库,其中2座发生溃坝。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在受到台风威胁的沿海一带有大量的化工厂。在可能强震区有很多矿山、尾矿库,特别是一些尾矿库下游有大量的居民,一旦发生溃坝事故,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何防治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衍生生产安全事故,有很多重大技术问题。如台风、飓风时化工厂、油气储存库的火灾防治技术,地震引发尾矿库溃坝灾害防治技术,洪水或泥石流引发矿井事故防治技术等,重大自然灾害时的矿井人员安全撤离技术等。
3.6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
近3年,我国非煤矿山安全领域发布了22个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1个国家标准,特别是为了实施非煤矿山风险管理制定发布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2007.1/2/3/4/5-2006)等系列标准,标准的实施将对全面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综合水平有重大作用。但是,风险管理系列标准的全面实施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被广大非煤矿山接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将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非煤矿山,特别是针对小型非煤矿山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等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非煤矿山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源分级指标体系和分级方法、危机预警管技术、危险事件和事故应急管理理论和方法等。
3 结言
近年来,在非煤露天采石场推广的深孔爆破技术,在金属矿井推广强制通风技术,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不仅要针对非煤矿山急需的重大技术开展科学研究,要尽快研究出采空区灾害、尾矿库溃坝、岩爆、火灾、中毒窒息、放炮等事故防治的新方法、新设备和新技术,选择试点,做好示范。同时,要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企业参加科学研究、使用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尽快将取得的技术成果产品化、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非煤矿山事故多发的根源。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督管理一司.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分析报告.2009年度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资料,中国.北京,2009.1:18~19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Management Division I.Analysis Report of Safety Production Accident in Non-coal Mines.2009National Non-coal Mine Work Confer-ence Material on Safe Production,Beijing,China,2009.1:18~19
[2]张兴凯,等.金属非金属尾矿库安全现状及分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2)ZHANG Xing-kai,et al.Analysis of current safety situa-tion of metal and non-metal tailing pond.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2)
[3]李毅中通报山东新泰煤矿事故181人全部遇难.www.anquan.com.cn.Li Yi-zhong informed181people on-board in Shandong Xintai Colliery Accident.www.anquan.com.cn.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非煤矿山2009~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规划(征求意见稿).2009年度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资料,中国.北京,2009.1.18~19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2009~2011non-coal mine work safety in production planning(Drafts).2009National Non-coal Mine Work Conference Material on Safe Production,Beijing,China,2009.1.18~19
[5]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社会发展领域2006年度科技项目汇编.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资料,2007.4Depart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of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S&T Projects in Social Develop-ment.National Conference Material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Social Development,2007.4
[6]南矿.坝体地震稳定性研究获突破.中国矿业报,2004.5.15South Mine.Breakthrough on Dam Seismic Stability Study.China Mining,PCN:11-0099.0.2004/05/15ZZZ5
[7]王国华,等.国内外尾矿库事故及经验教训.金属矿山,2008(1)Wang Guo-hua,et al.Case Study on Tailing Dam Acci-dent Home and Abroad.Metal Mine,2008(1)
[8]郭金峰.我国地下空间改建尾矿库的市场需求及研究现状.矿业快报,2001(9)Guo Jin-feng.Market Demand of the Reconstruction from Underground Emptied Stopes to Tailing Bins in China and Its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Express Information of Mining Industry,2008(9)
[9]郑汉根.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中国医学报,2005.4.9ZHENG Han-yi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Chinese Medicine Newspaper,2005.4.9
今年来,翔安区非煤矿山企业不断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进一步加大了安全技术投入: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施,逐步采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生产,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改善了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状况。
采石场老板苏梅福告诉笔者,今年矿区所有采石场的卸料斗都进行了设备改进,将卸料斗加大、加宽,增加了钢板护栏的高度,防止石头倾卸到卸料斗时喷出,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不仅是设备的更新改造,截至目前,矿区企业已经投入1600余万元,新增加8台挖掘机,5台装载车,大规模维修更新场内运输车辆,从挖掘、破碎到运输全部由机械代替,切实降低作业时的机械故障率,降低了工人们的作业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用炸药 采石如切豆腐
在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同时,今年翔安区非煤矿山企业还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传统的开山采石都要用到黑火药,然而,翔安区内厝镇鸿山村小光山的采石场引进了大型湿式切石机,不用火药也可采石作业。
日前,笔者来到位于翔安区内厝镇鸿山村的山采石场,只见在水平的采石作业面上横卧着两条铁轨,一台切石机横卧在铁轨上,直径近两米的圆盘锯飞速旋转,在铁轨的引导下,十几分钟内,圆盘锯便将近百米的石头像切豆腐一样切成一条一条的。而在已经切开的石头上,几名工人拿着铁锥将石条敲成一块一块的,工人开着铲车就直接将石头运走。在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传统采石作业炸石用的黑火药,工人也只有七八个。
据苏梅福介绍,这套采石设备是他今年新购进的,包括圆盘锯、轨道、变压器、空压器和铲车等。使用这套设备后,一条生产线原来需要10多个工人,如今只要2个工人辅助操作即可采石,省时又省力,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除此之外,切石机采石还存在着许多优点。”苏梅福介绍,一个是安全性高,切石机露天生产作业,不需雷管炸药,保证了场地和人员的安全。其次是污染少。采石机采用湿式作业,水流从锯板边喷出后直达锯盘和料石,如快刀切豆腐,料石无破碎,且石渣少,粉尘少,无烟雾。传统石材开采法历经爆破,产生大量烟雾粉尘及石渣,造成环境污染。第三就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切石机直接在矿体岩石中锯切,成品率达90%以上,而传统的采石法使用热切割结合炸药爆破,成品率只有30%-50%。不仅如此,开采的石材质量也高,切石机不用爆破,料石不受振动破坏,石材的整体质量大大提高。
今年以来,小光山六家非煤矿山企业逐步推行“零炸药”机械化作业的安全管理新模式,投入1000余万元购置8台大型切石机械,切实提高了机械化开采水平。
矿区进场道路变化大
笔者还看到,绕过村庄进入矿区的道路在春节前已经硬化完毕,有效地解决了之前非煤矿山矿区道路未经规划,比较混乱,负荷重、扬尘污染严重、矿区车辆行车不够安全等问题,还村民一个出行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矿山进场道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就是改造得更安全、更合理、更科学。”本次主要整改了部分矿山道路坡度过陡,临崖、临水高落差地段设置了防护挡墙,汽车运输在急弯、陡坡、危险地段设置了明显的警示标志,同时还做了弯道的预留路段,使运输行驶更安全。
“我要安全”强化安全意识
今年翔安区多家企业共投入了100多万元购买劳保用品:企业每个月必发口罩、手套、胶鞋等劳保用品,要求所有现场作业的矿工必须穿戴安全帽、手套、胶鞋、口罩等相关劳保用品,并及时对没有穿戴的矿工进行批评教育。同时,企业狠抓矿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常态化建设。聘请矿山安全管理专家授课,切实落实三级培训,加强新员工培训、复工开工培训、场内作业专项培训等。一企业安全员说,就连在吃饭的时候也要强调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目的就是要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切实提高矿工们的安全意识。”
据了解,翔安区安监局还将继续加大对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工艺推广使用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推进企业生产安全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各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化安全水平,确保全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非煤矿山安全制度】推荐阅读:
非煤矿山安全专项11-29
非煤矿山安全开采管理06-22
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业务03-12
非煤矿山安全管理规定12-16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报告03-04
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作业指导书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