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未成年人总结(推荐8篇)
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中南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下,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日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及社会氛围。现将2015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以来,我们社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把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日程。成立了以社区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志愿者为组员的社区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为了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坚持做到:一是社区工作计划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二是社区大的活动必定有关心未成年人的工作内容;三是每季度开展一次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专题教育或专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维护了社区的治安稳定。
二、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结合心理健康课程,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教育外,社区也是一块重要的阵地,然而,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设工作是全方位的,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作为社区,我们把工作的定位首先放在他们的思想教育上,更以法制教育为重点,结合心理健康课程,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品德。
三、活动丰富,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中南社区继续围绕培训教育、亲子活动、寓教于乐三大主题,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一是围绕街道中心工作,营造社区文明氛围。抓住街道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大契机,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家长文明素质,营造社区和谐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伸出一双援手,便可温暖一颗心灵!”--衣加衣温暖行动,让家长通过示范教育孩子要有“日行一善”意识;“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讲座”,通过通俗易懂的法制案例讲解,让辖区未成年人提高法制意识,抓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科普新干线主题教育,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了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让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暑期趣味运动会,让孩子们在炎热的暑假走出空调房,与辖区青少年互相交流,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增强体质,增进友谊,提高青少年的对外沟通能力。
总之,中南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切实为未成年人多办实事。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点和热点,我们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力为未成年人多办实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将与时俱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把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南社区篇二:2016社区个人述职报告两篇 2016社区个人述职报告两篇 ##第1篇:社区个人述职报告
我于07年1月到社区工作,首先向一年来在工作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和各位居民,表示最衷心感谢。一年以来,我求真务实、严于律已,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使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将我履行职责的情况作具体汇报: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在来到美林湖畔居委会工作之初,我就递上了加入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书。一年来,我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我虚心向身边的老同志们尤其是我们张主任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们学习,向他们学习如何为人、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类矛盾,如何与辖区的居民融洽相处。为了更好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我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天河区党校学习和培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并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在工作中,我顾全大局,从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更新自己,把社区工作中的苦累转变成“苦中有乐”,并且“乐在其中”,使自己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尽职尽责。
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计划生育、城管、综治、劳动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1.强化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将计生工作融入整个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任务中。落实计生分片包干责任制,一年来,走遍了包干片区的家家户户,挨家挨户登记住户信息,掌握了片区住户资料,分别整理了育龄妇女信息,孕妇资料。做到出租屋信息每季度周转一次,及时上报更新信息,管理孕妇并跟踪至婴儿出生,配合落实查环查孕等任务。
5、6月在街道计生办工作期间,共撰写信息报道25篇,工作总结3篇,侨联工作资料4篇。在此要感谢街道陈副主任、街道计生办蓝和金、曾乐平和刘东云在工作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使自己具备了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建居委会博客,架起社区沟通新桥梁 美林湖畔社区居委会是2016年1月成立。作为新的居委会,需要尽快与业主和居民熟悉。根据社区内很多业主比较喜欢上网搜集信息,网上的联络方式比较便捷直接,互动性也相对较强的特点,按照居委张主任的要求,在新浪网上设立美林湖畔居委会博客,方便社区居民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展。该博客在《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做了报道。我深深的认识到,不断提高辖区单位和居民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支持社区建设,是增强社区建设生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博客可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居民和单位的想法、愿望和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把自己融入到辖区单位和居民之中。带来社区党组织的关心和问候。
3、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营造和谐美好家园 自今年创卫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对创卫进行宣传,我们通过宣传海报、横幅、卫生监督检查、上街搞卫生、网络宣传等方式,力求让“创卫”观念深入人心,为美林湖畔社区的美好将来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在居委全体人员和天力、羊城居委苏紫春、何美娟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整理编写创卫资料的工作。广州的夏日,酷暑难当,我和同事们顶烈日、战高温,在皮肤晒伤性过敏奇痒无比的情况下,坚持在第一线,确保社区卫生达标。在社区卫生保洁清理垃圾的过程中,不仅使社区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让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创卫首先是“心灵创卫”,把创卫观念培养成每个人的一种“潜意识”,使每一个人逐渐地把“讲文明,讲卫生,讲环保,讲秩序”作为自身行为活动的一种基本准则,那时候相信“创卫”也就自然地形成并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美林湖畔社区也必将变得更加美丽自然,风姿绰约,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必将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4.深入开展综治安全工作 确保社区平安 定期开展社区防火检查,坚持每周防火巡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在2016年12月14日的前进街消防演练比赛中,美林湖畔社区消防队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针对社区居民群众对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缺乏认识了解,我们利用社区的宣传栏、标语、派发禁毒资料等对居民进行宣传,增强了居民群众的禁毒意识。坚决收缴各类淫秽色情“口袋本”图书、音像制品、游戏软件以及有害卡通画册和“粗口歌”等非法出版物。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引导中小学生自觉抵制有关非法出版物。营造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5.搞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打造和谐社区 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解决社区群众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列入工作重点中的重点,发掘社区的公益性岗位,全面拓宽就业途径。目前已经开发有效工作岗位37个。6.顺利完成资产清查任务 今年4月,按照街道安排到党政办进行资产清查工作。将街道机关科室和八个居委以及消毒站等部门全部资产超过一万个名目的资产资料进行电脑输入并分类整理,在李雪芳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任务。其中李雪芳工作积极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社区工作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但离街道领导和居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社区的理论还需要深化,文化修养在实践中还要不断提高;主要精力还忙于应付各项事务性工作,社区服务已经开始实践,还需要拓展实践的新领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争取做得更好。使自己在工作实践中得以提高,生活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第2篇:社区个人述职报告
我于xxxx年xx月到社区工作,首先向一年来在工作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和各位居民,表示最衷心感谢。一年以来,我求真务实、严于律已,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使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我履行职责的述职报告作具体汇报: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在来到美林湖畔居委会工作之初,我就递上了加入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书。一年来,我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我虚心向身边的老同志们尤其是我们张主任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们学习,向他们学习如何为人、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类矛盾,如何与辖区的居民融洽相处。为了更好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我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天河区党校学习和培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并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在工作中,我顾全大局,从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更新自己,把社区工作中的苦累转变成“苦中有乐”,并且“乐在其中”,使自己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尽职尽责。
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1.强化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将计生工作融入整个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任务中。落实计生分片包干责任制,一年来,走遍了包干片区的家家户户,挨家挨户登记住户信息,掌握了片区住户资料,分别整理了育龄妇女信息,孕妇资料。做到出租屋信息每季度周转一次,及时上报更新信息,管理孕妇并跟踪至婴儿出生,配合落实查环查孕等任务。
5、6月在街道计生办工作期间,共撰写信息报道25篇,工作总结3篇,侨联工作资料4篇。在此要感谢街道陈副主任、街道计生办蓝和金、曾乐平和刘东云在工作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使自己具备了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建居委会博客,架起社区沟通新桥梁:美林湖畔社区居委会是2016年1月成立。作为新的居委会,需要尽快与业主和居民熟悉。根据社区内很多业主比较喜欢上网搜集信息,网上的联络方式比较便捷直接,互动性也相对较强的特点,按照居委张主任的要求,在新浪网上设立美林湖畔居委会博客,方便社区居民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展。该博客在《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做了报道。我深深的认识到,不断提高辖区单位和居民的参与热情,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支持社区建设,是增强社区建设生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博客可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居民和单位的想法、愿望和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把自己融入到辖区单位和居民之中。带来社区党组织的关心和问候。3.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营造和谐美好家园 自今年创卫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对创卫进行宣传,我们通过宣传海报、横幅、卫生监督检查、上街搞卫生、网络宣传等方式,力求让“创卫”观念深入人心,为美林湖畔社区的美好将来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在居委全体人员和天力、羊城居委苏紫春、何美娟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整理编写创卫资料的工作。广州的夏日,酷暑难当,我和同事们顶烈日、战高温,在皮肤晒伤性过敏奇痒无比的情况下,坚持在第一线,确保社区卫生达标。在社区卫生保洁清理垃圾的过程中,不仅使社区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让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创卫首先是“心灵创卫”,把创卫观念培养成每个人的一种“潜意识”,使每一个人逐渐地把“讲文明,讲卫生,讲环保,讲秩序”作为自身行为活动的一种基本准则,那时候相信“创卫”也就自然地形成并能够长期地坚持下去,美林湖畔社区也必将变得更加美丽自然,风姿绰约,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必将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4.深入开展综治安全工作:确保社区平安 定期开展社区防火检查,坚持每周防火巡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在2016年12月14日的前进街消防演练比赛中,美林湖畔社区消防队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针对社区居民群众对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缺乏认识了解,我们利用社区的宣传栏、标语、派发禁毒资料等对居民进行宣传,增强了居民群众的禁毒意识。坚决收缴各类淫秽色情“口袋本”图书、音像制品、游戏软件以及有害卡通画册和“粗口歌”等非法出版物。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引导中小学生自觉抵制有关非法出版物。营造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5.搞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打造和谐社区 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解决社区群众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列入工作重点中的重点,发掘社区的公益性岗位,全面拓宽就业途径。目前已经开发有效工作岗位37个。
6.顺利完成资产清查任务:今年4月,按照街道安排到党政办进行资产清查工作。将街道机关科室和八个居委以及消毒站等部门全部资产超过一万个名目的资产资料进行电脑输入并分类整理,在李雪芳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任务。其中李雪芳工作积极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社区工作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但离街道领导和居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社区的理论还需要深化,文化修养在实践中还要不断提高;主要精力还忙于应付各项事务性工作,社区服务已经开始实践,还需要拓展实践的新领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争取做得更好。使自己在工作实践中得以提高,生活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篇三:2010年xx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总结 2010年xx社区未成年人 工作总结
在高岳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xx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街道党工委和社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结合社情,牢牢把握机遇,全面加强xx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内未成年人教育的途径,开拓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开展社区内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努力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效果上不断深化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社区未成年人工作的全面开展。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把社区中未成年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给未年人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结合中心工作,利用会议进行安排布置,明确责任,检查督促,适时调整,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安排,资料有积累,年终有总结.在每个重大节日期间都会组织未成年人搞文艺汇演等形式的纪念活动.二、充分利用村内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科普画廊等主要宣传阵地,适时将相关未成年人教育的图片进行张贴,并摘抄涉及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资料,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并采取举办大型未成年人参与的演出等方式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共同营造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氛围。
三、强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充分利用假期及纪念日开展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得到学校、家庭教育的同时,体味社区教育的情趣。2010年3月社区组织社区内的未成年人走上街头,到高岳辖区内的养老院进行学习雷锋活动.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只有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地丰富我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内容,才能促进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发展;只有脚踏实地,热心服务,使我们的教育活动贴近未成年人,贴近实际需要,贴近现实生活,我们才能在创新中谋求发展,才能顺利开展未成年人工作并取得进步。xx社区
一、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外来的概念, 是西方国家主要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 该项制度与监禁刑罚的区别主要在于, 实现对犯罪人的改造、完善而不是报复与惩罚。
我国于2003年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不仅明确了社区矫正的对象, 同时也可看做是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开启。我国的社区矫正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 在专门的国家机关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 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 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通过几年的定点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于是在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 》中对该制度予以了确认。但是就目前来看, 我国仍然缺少对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相关制度规范。
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而判处、裁定或决定要进行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安置在专门的社区中, 在国家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之下, 借助社会团体、人民团体、专业的社区矫正人员、基层群众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 通过国家机关规定的相应的矫正方法, 在刑罚执行期间, 教育和帮扶未成年人, 消除其犯罪心理, 纠正其行为缺点, 使之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对象是犯罪的未成年人, 包括:第一,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犯刑法规定的特定八项罪名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 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时, 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本解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第三,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可见, 我国未成年人的年龄限制在十八周岁以下, 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需要予以矫正的年龄段是十四周岁到十八周岁。
未成年人对不明确的事物充满好奇, 敢于尝试, 所以容易犯错, 甚至一部分人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但是, 由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 在对其进行再教育的时候应当选择以教育和引导为主的方式。未成年人的再教育应当明显区别于成年人, 尽量不要采取监禁矫正的方式。首先, 监禁矫正属于完全隔离的矫正方式, 在监禁过程中, 由于未成年人处于心理不成熟阶段, 会出现情绪大幅度波动, 不利于未成年人心灵的成长。其次,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在监禁期间容易造成心理及身体上的双重伤害, 不利于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最后, 由于未成年人的是非辨别能力的有限性, 会导致在全封闭式的监禁矫正过程中, 极容易受到其他不良情况的影响, 容易出现再次犯罪的情况, 甚至会出现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正确适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可以减少以上几种情况的出现, 利于社会的发展。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帮助, 只有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才能给未成年人以正确引导, 让未成年人逐步摒弃不良生活习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未成年人的身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美国法官朱立安·马克说:“如果发现他走向犯罪并被控告, 则不应一味地予以处罚, 而应该实行改造;不是让他从此堕落下去而是要让他振奋起来;不是要把他摧垮, 而是要他发展;不是要他变为罪犯, 而是要把他造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这正是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理念。
三、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
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 家庭问题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个人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 家庭生活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一生。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个别家长过分的宠爱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全, 这些孩子普遍存在骄傲、自大、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 他们不允许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情况出现, 唯我独尊,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并且对于物欲的追求极大, 贪图虚荣。这样的孩子在不如意的时候极品走上错误的道路, 并且较难纠正其错误心理。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由于社会信息传播工具的全面发展, 导致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并且内容极其复杂。当辨识能力较低的未成年人接触到后, 不仅不能正确的处理, 并且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往往使得他们出现愤世嫉俗的心理, 并对国家、法律、社会失去信任。由于不良现象刺激着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理和生理, 诱使他们做出一些自己认为对的实则危害社会的行为, 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协助下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通过正确的心理干预行为以及参加各种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的活动, 用以树立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 使得心理健康发展, 逐渐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但是, 仅仅与专业人员交流是不够的, 为了将来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还需要同家庭、学校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脱离社会的现象出现,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
四、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可行性
由于未成年人的各方面还处于成长阶段, 可塑性很高, 方法正确时矫正效果十分明显, 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目前最适合未成年人的矫正方法, 有利于他们重新开始。随着社区矫正制度的逐渐完善, 给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良好的社区文化的传播不仅可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还可以为已犯罪的未成年人提供好的改正环境, 大大提升了矫正的效果, 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率, 有利于社会积极稳固的发展。
五、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
首先, 我国缺少针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专门立法。虽然我国在2012年对《刑法》《刑事诉讼法》做了修改, 增加了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 但是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方面, 仍然没有专门的立法。另一方面, 《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于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十分零落, 没有形成体系, 并且对于未成年人的相关制度涉及的非常少。目前,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法律依据主要是《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但是, 该办法的立法位阶比较低, 而且都是比较宏观的规定, 缺少对于如何帮助犯罪的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具体规定, 可操作性极低。
其次, 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局限性, 导致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强, 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社区中所扮演的角色, 社区居民普遍不愿参加社区工作, 导致社区矫正不能顺利实施, 达不到预期效果。只有让每个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及职权, 愿意参与社区工作, 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才能使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更好地开展。
最后, 目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项目的针对性不强。目前我国只有一些比较宏观的规定, 没有针对性, 不利于个别情况的处理。由于未成年人各方面都与成年人不同, 因此, 应当制定区别于成年人的社区矫正项目。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加上相关规定的缺失, 矫正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又由于社会现实情况, 要求我们尽快做出改变。
六、关于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建议
首先,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需要专门的法律依据。通过对国外先进立法的学习,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并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 设立专门的法律规定, 明确相关问题。
其次, 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矫正机构。法律法规健全后, 进行相应的机关设立。不仅要明确机关的职责, 还要明确各机关在不同阶段的职责, 并确立对于相关人员的不履行职责的惩罚措施, 使得相关人员更好地履行职务。
最后, 制定合理的未成年人矫正项目。结合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社会现实, 制定一种教育、改善为主, 惩戒为辅的刑罚执行措施, 并且时刻明确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开展合理、有效的矫正项目, 让未成年人在既不脱离社会, 也不离开家庭的情况下, 通过相应的教育措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鸿台.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廖斌, 何显兵.社区建设与犯罪防控[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3]姜祖桢.社区矫正理论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4]吴宗宪, 蔡雅奇, 彭玉伟.社区矫正制度适用与执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2012.
[5]黄喜珊.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防止与矫正[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
[6]范燕宁.社区矫正的基本理念和适用意义[J].中国青年研究网, 2004 (11) .
关键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个案矫治;电子设备
目前我国未成年犯罪正在呈现低龄化、暴力化、团体化及手段凶残化的趋势。目前我国社区矫正机构主要以入矫原因为标准,将社区矫正人员为分为管制犯、缓刑犯、假释犯、暂予监外执行犯进行分类管理。但这种做法难以正确区分社区矫正人员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在矫正措施方面也很难有所区别。尤其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特殊年龄阶段,其模仿性、易受暗示性、戏谑性和冲动性,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显著行为特征。①
一、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现状
我国宪法等有关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法律界限是十分明确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因此在我国,法律中的未成年犯罪人是指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律而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人。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全球性问题一直广受关注。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对未成年人犯罪尽可能地适用非刑事处罚及非监禁刑措施,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2012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颁布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使对未成年罪犯采取非监禁性措施并利用社会资源对其实施社区矫正的方针得到实质性落实。
2002年8月,上海市率先开始了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的刑罚方式开始在我国试行。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一些省市开始了试点工作。但是,目前我国试点省市中基本上没有确立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而是与成年犯混同管理矫正,因此在其实施初期便曝露出不少问题,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针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仍是漫漫长路。
安徽省自2006年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累计接收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1554人,占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总数2.1%。其中,缓刑1365人,占87.8%;假释146人,占9.4%;管制43人,占2.8%;重新犯罪8人,占0.51%;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服刑人员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小,但重新犯罪率高于成年社区服刑人员。②
二、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
案例:Z某,男,与他人共同抢劫,因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认罪态度较好,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两年。与此同时,Z某与上海市某街道社区矫正小组签订《矫治责任协议书》,开始在社区中服刑。在初期,Z某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矫正小组的要求和规定,在街道的服刑人员中表现比较突出。而且,他还参加了劳动局开办的娱乐器调音维修培训班,拿到了初级证书。之后,街道社区援助员介绍他去某超市做事,但Z某嫌工作枯燥,工资低。去面试后,Z某也没有收到消息。接下来,街道再介绍的培训,他均表现不敢兴趣,工作没有落实,也一直没有经济来源。到了矫正中后期,Z某自律意识开始淡化。连续4个月不交思想汇报,矫正机关也没有时间过问。于是,Z某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认为社区矫正小组的那一套规定只是虚设,自己应付一下就过去了,偶尔钻个空子,他们也发现不了。于是,他的生活作风开始散漫。距缓刑期满还有半年,Z某分别于不同时间连续伙同他人实施盗窃一次、抢劫两次,之后被当地公安局拘留,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Z某即将缓刑期满的时候再次走进监狱。③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区别于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一些比较显著的特点:
首先,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未发育成熟,个人独立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进而影响个人的理性判断,再加上自制力低,因此比较容易产生偏差行为,案例中的Z某生活作风逐渐散漫,再加上与不良群体的频繁接触,就又重新走上了违法犯罪的老路。我们每个人的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育、接受各种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年龄才具有辨认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未成年犯罪人的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其主观罪过性就较成年人小。因此,对未成年犯罪人应科处比成年人更轻的刑罚。④
其次,未成年人各方面都仍处于成长时期,相对于成年人而言,他们的犯罪史一般比较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易于接受教育感化,因此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难度比较小,重新回归社会的概率比较大。刑罚虽具有积极功能,但拘束自由、剥夺财产乃至生命本身是消极的。相对成年人来说,未成年人对刑罚这种消极方面的处罚措施的承受力较弱,刑罚的负作用就表现的更大一些。案例中的Z某年龄上正处于接受正常的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时期,对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实施监禁刑,在与世隔绝的监狱环境中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熏染,导致监狱人格的形成,也对其未来顺利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如果仅以惩罚为目的而加以处罚,不为他们将来回归社会考虑,那么他们在接受完刑罚后年纪尚轻,仍处于高犯罪年龄段,很容易发生重新犯罪的情况。有学者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某种规律,即进监狱时年龄越小,将来重新犯罪的可能性越大。⑤
再次,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在校学生人数较多,特别是初中生犯罪人数比重很大且逐年增长。同时犯罪类型也呈现多樣化的特点,其中以聚众斗殴、抢劫、抢夺、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居多。其中财产型犯罪最多,盗窃犯罪占较大比例,案例中的Z某就是从一开始的小偷小摸发展成为抢劫盗窃。犯罪形式以团伙为主,其中有的是经过仔细的预谋计划,犯罪团伙成员之间分工非常细致,有的则是临时起意,特别是抢劫、盗窃、绑架等犯罪都是以结伙形式出现。再加上未成年犯罪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数都是初中、高中或中专的在读学生。
由此可以看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区矫正群体,他们认知能力较低,社会阅历尚浅,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易冲动,因此很容易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发生偏差行为。把握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这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方法和措施,对提高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质量、减少和预防其重新犯罪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矫治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思想教育,重塑价值观,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相比成年人更易于教育感化,因此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矫正时,除采用定期汇报思想和活动、组织公益劳动等措施外,更应侧重于思想矫正,开展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增强他们参与矫正活动的积极性,定期举办普法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其法律意识水平。
同时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由于年龄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应重视未成年矫正对象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劳动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防止其闲散在社会上,重新滑向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也为其将来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就业、生活创造基本条件。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还可以通过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为有就业意向的未成年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多学习掌握一些劳动技能,鼓励其自谋职业。
(二)进行分类管理并定期组织心理咨询
分类管理指的是把未成年矫正对象和成年矫正对象分开管理,这样既可以防止矫正对象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又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基层司法所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心理测评,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特点和潜在心理困扰,定期帮他们疏导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未成年矫正对象虽然有偏差行为和性格缺点等问题,但他们同其他同龄人在心理上是有相同点的。因此工作人员在开展矫正工作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情感、耐心帮教,对他们的优点、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对缺点和错误要善意提醒,有效制止,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还要加强家庭、学校、街道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三)重视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矫正方案
引入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重视未成年矫正对象的个体差异,进而制定相应的社区矫正,实施差别化管理教育。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无论是从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还是从个性特征和犯罪心理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不同特征,因此针对不同的矫正对象来量身打造相应的矫正方案,分析其产生偏差行为的原因,寻找其进行犯罪的本质原因。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法是在实践领域中的大量案例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强调针对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采用最适宜的服务方案,来恢复其社会性、挖掘服务对象的个人潜能。未成年矫正对象年纪尚轻,其价值观念、性格和行为模式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社区矫正人员针对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矫正计划,明确矫正工作目标,确保矫正活动的有效开展,最大限度的挖掘其个人能力和优势,使其能早日顺利回归社会,适应社会生活。
(四)运用电子设备规范管理
电子手铐从外表上来看类似手表,是一种利用电子设备监控约束社区矫正人员等特定对象行踪的现代信息化监管手段,它可以定位被监控者所在的位置,同时还可以设置矫正对象的活动区域,使被监控者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自由活动,因此这种现代信息化的监管手段能够有效解决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出现的人机分离现象。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仍采用手机定位监管模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很多弊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机分离问题。未成年矫正对象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差,因此采用手机监管模式就更容易发生人机分离的现象,给监管造成困难。
电子手铐一旦遭遇暴力拆卸,就会自动触发报警装置,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管。同时其全方位、全时段的监管模式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在思想上也起到一种震慑作用,使其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能够有效遏制蠢蠢欲动的犯罪意识,减少再次犯罪的发生几率。因此电子手铐这种现代监管方式既可以实现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有效监管,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赋予他们活动上的自由,使他们拥有同其他同龄人相同的社交机会,这实际上也体现了我国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本质要求。
注释:
①罗大华、刘帮惠著:《犯罪心理学新编》,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172页。
②数据来源:安徽省铜陵县司法行政综合信息网。
③本个案摘自上海市社区矫正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社区矫正个案》。
④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163一173页。
⑤肖建国:《上海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和对策的理性思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第3期,第5页。
参考文献:
[1]罗大华、刘帮惠.《犯罪心理学新编》.[M].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2]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M].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
[3]肖建国.《上海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和对策的理性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第3期.
[4]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杜景珍.《個案社会工作—理论·实务》.[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版.
[6]林小培.《行刑社会化: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实践与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第3期.
卫东社区位于加格达奇区城区中心地带,被誉为“兴安首府中心社区” 现有居民8077户,居民人口 21076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4092人。辖区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幼儿园11个。一年来,认真落实区委《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决定》,按照“教育为本、预防为主、从小抓起”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由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社区结合实际,紧紧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社区未发生一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我社区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依靠 “五老、十大员”,建立健全“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网络
一年来,社区把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列入社区综治工作计划,社区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综治主任、社区民警为副组长,社区其他委员和部分“五老”同志为成员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以“五老、十大员”为骨干,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主要由学校、居委会以及社区“五老”组成的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家庭、社区、单位三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同时,大力加强社区“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由23名“五老、十大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做到每个居民小区都有“五老十大员”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此外,我们还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家长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家庭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自觉性,使辖区内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效,多措并举,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
自创建以来,我们紧贴社区实际,加强对未成人思想现状的调查,采取多种形式发放传单、图板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一)抓普法教育,寓教于学,推动未成年人学法懂法。我们就配合学校组织“五老”作报告5次,参加人数3410人。其中“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1次参加50人。王春红给二小、育才小学和社区青少年讲法制宣传教育课2次有160人参加。罗万春到二小、五小讲雷锋生平和当代雷锋郭明义事迹2次,150人,刘占东在纪念“五四”青年节给扫墓青少年讲开发大兴安1次,受教育有50人。社区通过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未成年人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学法自觉性,大大增强了社区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法律意识。
(二)抓舆论宣传,寓教于导,营造未成年人自觉守法氛围。一年来,社区与共建单位开展“大手拉小手、文明进社区”活动,去年一年共举办家长学校2期,150人参加。社区“五老’和青少年到世界广场,参加牢记4.17火灾教训、共创和谐平安家园宣传日活动,在活动上,并向群众发放了宣传单并向他们宣传消防知识,发放1000份传单。假期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读《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等书活动4次,参加100人。社区、居委会关工组织在北秀、九千三居委会,每季度给学生、家长、青少年播放教育光盘10次,参加150人。老少同乐次数11次。其中“趣味运动会、共创社区未来”1次。新春亲子联谊会1次,日高级中学学生到社区实践1次,春节联欢会1次,给宝宝进行早教1次、4.25老少读书日1次、“祖国伴我成长”书画展1次,广场庆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1次、关爱智障人士开展特奥运动会1次、庆祝建党90周年小广场卡拉ok1次,组织二小学生参观资源馆1次。大家通过一系列活动,用爱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三)抓义务监督,寓教于管,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多年来,“五老、十大员”志愿者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是我们开展关工委工作的一支基本力量。一是当好文明监督员。我们组织“五老”十大员,作为文明礼仪义务监督员、网吧监督员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发出文明礼仪倡议书,对各种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劝阻。社区“五老”经常深入到后街背巷,深入到居民家中,劝戒青少年不参赌,不吸烟,不酗酒,不看黄色小人书和碟片。同时,他们还主动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制止家庭暴力、赌博等不文明行为。老同志的举动,为青少年树立了典范,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我们辖区共有网吧8所,每月检查1次,假期集中检查4次共18次。还有不定期检查4-5人检查。从检查来看,有3个网吧有吸烟现象,告诫不带身份证2人,帮助网瘾青少年典型数1名。
(四)抓特困帮扶,寓教于扶,确保特困学生不失学。辖区内有11名特困学生,他们有的父母残疾、有的是单亲、有的父母重病。如果不让这些穷孩子有学上而流入社会,很容易沾染上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社区始终对特困学生给予特殊关爱,为这些特困生落实帮扶单位,使他们全部有学上。每到寒暑假,社区党工委及“五老”同志就主动与帮扶单位联系,落实特困生的学习费用。2011年,社区共关爱特困生资助4名,金额4000.00元。单亲子女,帮助数2名,金额400.00元。残疾儿童1名,资助金额1000.00元。其中专员办党支部、国家林业局驻大兴安岭森林集团公司森林资源办,为育才小学特困生穆媛、唐琳等同学各捐款400元。社区共帮助特困生9人,并发给衣服5件和学习用品等。“五老”李凤兰一人就每学期资助加区二小学生娄兰200元,省妇联儿童基金会举办的资助东宁县二小女童张丽娜310元。帮助单亲生孙洪强、吴洋等给他们洗衣服、做饭1年。常年给社区少年儿童义务理发。“五老”刘占东帮助育才小学三年三班霍金阳父母有病家境特困办理申请低保
三、立足长远,常抓不懈,努力创新“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的长效机制
“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近年来,我们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入手,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的长效机制。
一是齐抓共管建立“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制度。我们建立了驻区学校以及老同志参加,对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工作中存在问题、今后打算、活动开展等进行研究布置。社区的团组织制定“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计划,并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建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台帐,定期进行创建活动的总结、评比、表彰,使“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的激励机制。“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引导法制教育向更高目标迈进。几年来,我们在社区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的激励措施,建立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机制,推动“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健康发展。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精神鼓励和表彰。如,九千三居委会老党员刘占东、李凤兰,北秀居委会罗万春、杨尚华、郎秀山、胡金良等长年为辖区和为青少年提供无偿服务,赢得居民的广泛认同。
三是沟通互信建立青少年救助机制。切实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环节。社会上经常发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分析原因往往是他们在困难、困惑的时候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疏导与帮助,使青少年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排解忧愁。社区定期召开会议,对辖区内一些情况特殊的家庭,认真摸底排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一、检查校园周边营业摊点卫生及食品合格状况。联合州工商局等单位对校园周边食品批发零售店的食品卫生合格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中小学生喜欢吃的小食品有一部分是“三无”产品或存在过期变质的现象,对这些食品当场没收,并根据相关条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二、大力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摘录)》宣传资料3000余份,利用6·1儿童节,通过标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举行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座。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联合市法院、路南派出所等单位在市四中举行了“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宣传举办,法制教育讲座。讲座以“现身说法”和“法律知识讲解”为主要内容,邀请了过去刑满释放而今发展成为社会的成功人士和司法局律师到现场讲授。前者就其人生的改变历程作了深刻剖析,后者围绕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加以分析,并就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以警示青少年朋友要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诚实守法的社会公民。
近几年,为了切实加强**镇办事处的老龄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从2000年开始,一方面区委、区政府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宗旨,将老年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突破口进行部署和安排。自从2001年6月国家民政部在全国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至今,除了区政府上下拨的30万以外,办事处为各社区建设了一批老年服务的设施、活动中心和老年学校,使老龄工作的“六个老有”目标基本能够落实到社区。另一方面注重老龄工作的实践,积极协调各部门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较好地完成了每年区交办的各项老龄工作任务。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镇办事处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级社区建设示范区”、“自治区级文明城区”、“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城区”、自治区级“天山杯”城市竞赛先进城区、“自治区级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先进县(市、区)”、市局级“社区建设先进街道”等多项荣誉称号。6月18日,克拉玛依市召开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后,区委、区政府认真按照上级要求,经过各项筹备于9月4日正式召开了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上传达了李岚清副总理、胡家艳副书记在全国及自治区老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阐明了重视老龄工作的意义,并向各成员单位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求,由于领导重视,今年的老龄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组建组织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为了加强领导,确保我办事处老龄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按照委员会职责、办公室职责、成员单位职责、联络员职责、有关会议制度。同时重点安排了2003年下半年主要任务、敬老月活动计划。加大了硬件投入力度。自开展社区建设工作至今,几年来通过各方筹资累计投入30万元用于改造人居环境,并投入60余万元用于配置和完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仅今年用于新建和改造社区活动场所及办公场所投入约300万元;用于改造人居环境投入约15万元;设备和完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20万元。重点改造了8个小区;建设一个休闲广场;新建5个社区居委会;**医院医疗设备的到位,这些都将为我们下一步老龄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矗3.落实好区政府的各项工作。《关于开展敬老月、老人节活动的工作安排》;今年
8--10月克拉玛依市举办了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及水节等活动,从8月15日开始区文化局、街道办事处、社区、离退休管理站组织了书法、摄影、民间手工、健身娱乐、老年太极剑,老年秧歌,老年腰鼓队等系列活动及大型老年文化艺术节的闭幕式。比如:在敬老月期间,通过组建的多个社区文化体育骨干队伍,开展了签定“助老协议”,慰问、帮困、法律、医疗服务等活动,办事处还自筹资金设立了“敬老基金”,另外,还建立了办事处体协、组织体育指导员队伍、兴建晨晚练点。老人节期间,广泛开展了敬老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报纸、标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社区及离退休管理站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和慰问活动。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敬老捐助、敬老座谈会、茶话会、联谊会、游园活动、观看文艺表演、老年书法赛、老年人健康讲座、义诊及入户慰问等,还重点慰问了辖区内80岁以上老年人、百岁老人,孤寡老人、病困老人和革命前辈。较有特色的有:石化厂参加了敬老月活动,共计捐款719元,其中7家个体业主与办事处签订了长期敬老助老协议书,个体业主与工商及办事处领导还一同慰问了辖区特困老人,并送去了鲜花、清油、牛奶、大米等慰问品。办事处还发动学校的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员开展敬老助老活动,主动在敬老月期间帮助老人清扫卫生等活动。为活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中老年健身、太极拳、剑、扇子舞、秧歌舞、腰鼓队等18支文体活动队伍和书法、绘画、手工等兴趣小组。在敬老月期间办事处举办了一次敬老联谊会,联谊会上社区文艺爱好者为老年人代表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老年人也唱起了自己喜欢的革命歌曲。办事处组织本辖区老年人参观了大农业基地、游玩了西郊水库、九龙潭等地,开阔了老年人的视野,增进了老年人对克拉玛依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性认识……4.以示范和争创为载体,丰富老年文化,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按照全国老龄委《关于在全国开展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区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准备、创造条件,严格按照创建的六条标准确定示范城区和社区。各社区搭上了“星光计划”列车,广泛开展实施了“孝心工程”,开展了十大块工作:(1)社会福利保障服务(2)星光孝心服务(3)便民利民的抵偿、全偿服务(4)康复防残的社区医疗(5)强身健体的群众体育(6)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7)安居乐业的创安工程(8)扶贫帮困真情服务(9)美化城区的创卫工程(10)提升综合素质的教育工程。5.基本体会:近几年由于克拉玛依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企业对老年服务的工作正趋于弱化局面,所以,今后我们继续加强坚持将老龄工作与星光计划、城市低保、社区建设“四位一体”,相互推进。主要工作方法是有:(1)继续争取辖区各单位的支持和参与,提供一定资金和物质上的帮助,全面形成了区-街-居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2)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继续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伸、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主要为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团、民间团队作用,增强凝聚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老龄工作质量;二是在内涵建设上。继续以服务为龙头,在基础设施投入上不断满足需求,丰富内涵、提升档次;三是在外延建设上。继续进一步转变职能、理
顺关系、共驻共建、完善社区功能,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四是发展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服务促发展,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支持和关心老龄事业。
不足之处: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我办事处的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由于这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刚刚起步,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老年各项工作的发展不够平衡,活动项目偏少或利用率偏低、管理未能跟上,未能及时总结和推广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开展专业调查的工作滞后;奉献精神强,但工作能力有限,需要加大培训;另外,基础设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老同志的需求;在进一步落实“六个老有”工作目标中,要加强按照“四个结合”(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同精神文明建设、同解决老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同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相结合)开展社区老龄工作争创活动,以此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 一) 公权力机关未明确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
康均心、李娜在《现代法学》中指出在社区矫正过程中要注重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和心理, 未成年人心身尚未成熟, 又极易受到侵害 (1) 。对他们的人权保障更需注重, 但是在实践中, 仍然存在侵害未成年人权的可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指导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工作, 在很多方面都给了指导性意见。不过毕竟这是我国初步进行的矫正改革, 这部实施办法尚不完善, 在具体操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实社会的地方。虽然其中有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保障条款, 但是未成年人其实会受到诸多方面的侵害, 零星的几条概括条款不足以全面保障其合法权益。再比如其中提到的社区工作人员, 没有具定义什么是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又对谁负责等, 规定的还是比较模糊的, 这样从管理等级来说, 未成年人的权利如果被这些社区工作人员侵害又该如何救济?
( 二) 矫正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得不到可靠保障
社区矫正工作者一般包括志愿者为代表的、社会辅助人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以司法助理员、各地派出所干警为代表的国家基层公职人员 (2) 。但是这样的组合, 他们在保障未成年人的人权时是可能存在漏洞的。比如从国家基层干警或者基层的司法助理来看, 本身有着法律基础, 但是社区矫正毕竟是作为一种刑罚方式, 是需要执行力予以维护的, 基层司法助理很难得到这种执行力。而派出所干警可能被赋予执行力, 但是还要保障对未成年的心里辅导和教育。基层干警学历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 对未成年犯的文化教育、成人教育或者劳动技能教育方面会有所欠缺。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当然依靠农民来担任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农民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 司法服务意识欠缺, 很少能有农民自愿参加社区矫正工作中。实践中, 在农村中的社区矫正工作往往由村干部担任, 但是村干部的本职工作繁杂, 没办法全心全意投入司法矫正工作中。
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人权保障途径
刑法作为国家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涉公民的基本人权, 人权保障是刑事法治理念的基础性要求 (3) 。
( 一) 加强教育宣传, 强化人权意识
加强对人权的宣传教育、普及人权保护观念, 这就要说到理念的创新需要思想的启蒙, 而思想的启蒙需要依赖教育, 人权思想的启蒙同样需要依赖人权教育, 通过人权的教育提高全社会权利保护意识和尊重人权的意识, 强化大家的人权观念, 使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 弘扬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理念。
( 二) 建立教育基地, 为保障人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教育基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方便接受心理矫正和教育。教育基地为他们量身打造再教育计划, 不至于让他们脱离社会, 丧失受教育的机会。本来未成年人就应该学校接受教育, 但是误入歧途, 国家不能就此放弃他们。所以建立教育基地, 能让他们重新学习, 开展新的生活和工作, 不至于陷入与社会脱离的尴尬局面, 防止了给社区矫正人员造成心理偏差, 减少了被社会抛弃的挫败感, 避免了引起新的社会问题。
( 三) 加强心理辅导, 帮助其形成对权利的正确认识
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必不可少, 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 虽然犯过之后有极强的悔罪表现, 能很好的总结经验教训, 但是不可避免的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创伤, 带来心里阴影。还要给他们打预防针, 避免重复犯罪的可能。社会上纷繁复杂, 未成人一次两次可以抵住诱惑, 但是无法保证长期“清白”, 很可能再次被犯罪分子利用, 和他们沦为同道中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在实施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应当附带对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的项目, 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犯罪的未成年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 矫正不良的心理因素, 培养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 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敢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健康向上的对待生活。
摘要:近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不断提高, 未成年人犯罪群体成为犯罪群体中的组成部分。未成年人自身具有特殊性, 本身心理发育不健全, 不能完全判别是非。同时, 社会不良气息对他们的腐蚀性比较大, 当他们权利受到侵犯时不知如何维护, 一气之下容易选择暴力行为甚至极端的暴力行为, 把自己推向了犯罪的道路, 同时也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将从现状出发, 对社区矫正与人权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区矫正,人权保护,未成年人
参考文献
[1]周湘斌.社会工作充权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5 (4) .
[2]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491.
[3]赵秉志.全球化时代中国刑罚中的人权保障[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06 (3) .
一、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发展现状
(一)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在社区建设中大手笔投入,高标准规划,取得了较大成效。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落到实处。各级政府累计拨款和筹资近4亿元用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经费支出比例逐年提高。二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对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进行扶持;三是多形式、多渠道吸引金融、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组织开展了“城乡文明、结对共建”活动,组织省市级文明单位与社区开展共建活动。
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累计投资4亿元,建设110个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210个社区宣传文化法制中心,21个青少年教育示范社区,60%的社区办公服务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在300平米以上,拓展了未成年人的生活空间,极大丰富了未成人的业余文化物质生活需求。
(二)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多数社区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文体活动室、娱乐室和室外健身活动设施等。其中,文化活动类阵地占75.1%,教育培训类阵地占22.7%。开设的项目主要包括图书阅览、休闲健身、课程辅导、科普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根据社区地区差异、基础条件的不同,大多社区购置或更新了大量文体活动器材;集文艺排练、演出、书画展、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内,琴棋书画、歌舞升平,社区文化形成了新亮点。
二、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存在的问题
济宁市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已成为未成年人业余学习、生活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但是在整体建设和个别重要设施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不少问题令人忧虑。
(一)社区未成年人场所总体规模尚需完善,发展还不平衡
根据计生、民政、教育等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未成年人200多万,而目前社区数为110个,这样的对比差,就迫使我们要不断扩大社区规模。在深入细致的调查中还发现,全市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投入欠账大,部分社区未成年文化场所相对单一,或只有扶持建设的图书室(社区书屋);或只有一个篮球场地等等,如活动室、培训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室、多功能活动厅、文化学校、文化广场等基本为零。在城区旧城改造中,办公场所已经拆除或即将拆除,文化阵地建设出现空白,成为进一个时期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一些图书阅览场所由于受电子出版物的冲击、教育机制、环境、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经营相当困难。部分老的居民小区,设施则比较落后、配套差,活动难以开展。
(二)社区未成年人场所功能定位认识不足,其利用率不高
不少社区除利用农家书屋工程、电子阅览室工程及社区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点对点投入,其他硬性投入出现零记录或没有及时跟上,使得宣传教育引导方面的载体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个别县市区不能正确处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尤其在旧城改造与城中村建设中,拆除黄金地段的公共文化设施,而建造宾馆、商厦的事时有发生,致使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往往以出租场地,削弱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基本功能。
(三)功能比较单一,项目较传统,政策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因为受到功能、项目、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其作为社区未成年人主要活动场所的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目前,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主要是以课程辅导、图书借阅、一般文体活动等为主,项目设置传统、陈旧、单一,缺乏时代特色,吸引力不够。导致有些家长把未成年人的文体活动转移到了一些课外辅导班、培训班等等,一部分社区未成年人没有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活动中来。在政策保障上体现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与校内教育没有得到有效衔接,社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税费政策享受不到位;社会捐赠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
三、加快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对策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不仅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必须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要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入手,制定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办法,发挥政府规划调控作用,建议把未成年人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列入实事工程,加大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列入财政预算的同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
(二)要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从综合性、复合性、功能性阵地建设入手,重点利用现有场所和阵地,纳入政府实事项目,通过政府追加投入、委托管理,运用政府、社会、市场相结合手段,以“政府出一点、社区出一点、社会组织出一点”的融资方式,在每个街道(镇)建立一个融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文化于一体的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大力发展与未成年人事务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协会、基金会,积极参与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三)要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要使社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了解社区未成年人的真实需求,加强社区未成年人志愿者队伍和专业未成年人教育队伍的建设,在形成专门的项目策划智囊团的基础上,依托阵地,通过社会招募和市场招标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活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如开发和培育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就学辅导、法律援助、素质训练、网络对话等互动性的项目,紧贴未成年人的需求。
(四)要依托文化活动载体,突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社区未成年人总结】推荐阅读:
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总结06-01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计划11-05
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09-28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总结10-09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总结07-22
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总结12-09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9-29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及打算06-06
文广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