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精选8篇)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篇1

热学:

1.燕子低飞有雨

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

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丰年

覆盖在地面的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过冬。雪花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凝结了许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有一定的肥效。雪化成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故小麦来年必然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处于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行。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东方射来的阳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会随着西风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到傍晚看到东方有虹,这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这种虹的出现,说明西方已没有雨了,天气将晴。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8.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10.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 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1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吸热

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纸里包不住火

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3.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4.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15.钻木取火

内能的改变方式 1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17.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18.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9.十雾九晴

时至初冬,我们经常会发现早上有雾当天多半是晴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雾九晴”。

“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雾与晴天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先得从雾的成因上说起。

雾是指在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据资料表明,根据成因,雾一般分为四种:①辐射舞。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日出前雾最浓,日出后随地面气温升高而逐渐消散或上升为层云,其厚度一般为100—200米,最薄者只有2—3米。②平流雾。暖空气移行到较冷下垫面上,其下部分水汽冷凝结成雾。平流雾的生、消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暖湿平流的特性,一般说它比辐射雾范围广,厚度大,时间长,日变化也不很明显。平流雾形成于冬季热带暖湿气团移行在高纬寒冷地区时;春夏大陆暖气团移行到较冷海面上时;冬秋季海洋暖湿气团移行到较冷陆地时;海洋上暖湿空气移行到冷海面和冷暖洋流交汇时。③蒸发雾。冷空气移到较暖水面上,水面蒸发加快,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雾。④锋面雾。是暖锋锋前降雨蒸发后使低层空气达到饱和形成的雾 很显然,这里所指的“雾”应该是“辐射雾”。它的形成是因为晴朗的夜晚,无云或者是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同时因为无云、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特别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弱,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因而当天多半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20.大树底下好乘凉

阻挡辐射,通风对流,水分蒸发吸热 21.扬汤止沸,釜底抽薪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扬汤”是为了使汤的温度降低至沸点以下,但这只是暂时的“止沸”。如果“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22.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比热容的性质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2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光的反射和扩散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

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

制止液体的沸腾。声学:

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3.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4.闻其声如见其人

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5.余音绕梁

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6.弦外之音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7.隔墙有耳

固体可以传声。

8.闻其声而知其人

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音色。

“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了主要依据是音色。

光学:

1.水中捞月一场空

有月亮的夜晚可在天上看到一个月亮,在水中也能看到一个“月亮”。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水中的“月亮”实际上是月亮在水中的虚像,当然是不可能捞到的。

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光的折射导致水底看上去变浅了,同理,水中的鱼也是看上去比较浅。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4.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5.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6.一石击破水中天

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7.瞎子点灯白费蜡

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8.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

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9.海市蜃楼

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10.立竿见影

光的直线传播。

1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______________。

13.海市蜃楼

今年5月23日,蓬莱阁附近海滩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的折射。

14.人面桃花相映红

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桃花反射红光。

15.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16.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力学和运动学:

1.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车到山前必有路倒是没有什么物理学原理,船只有直着才能通过桥洞。这其中是水流把船自动冲为直的了。横着的情况很少几乎不存在。原理是: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发生了偏转,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稳定形状了。这和风向标的原理是一样的

2.四两拨千斤

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当动力臂很长而阻力臂很短时,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了。这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的原理是相同的。

3.人心齐,泰山移 分力的方向一致时,合力就等于各分力的和,此时合力最大。

4.一个巴掌拍不响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一个巴掌也就拍不响了。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11.水银落地——无孔不入

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12.大船漏水——有进无出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13.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

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14.劳而无功

力和功的关系,及机械效率。

15.冰山一角

浮力和浮沉条件。

电学:

1.“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系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同进退,共患难”

(串联电路的电流、同时发光和熄灭的一些特征)

2.“互不干涉,互不往来”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篇2

一、联系生活应用,理解热学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热学知识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温度、分子动理论、物态变化、内能、热量等内容。在热学知识教学中,其目标要求主要如下:认识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测温度;了解物质是由原子与分子构成,初步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理解与把握运用分子动理论观点,且能够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会辨析固态、液态与气态三种物态,会利用沸点、熔点来分析生活现象,会运用水的三态变化对自然界水循环加以解释说明;由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燃料热值,弄清热机工作原理;理解内能与内能的改变方式;认识热量与比热容,运用热量公式展开简单计算等。而要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这些知识,教师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干了,这是由于水分子不停地运动到空气中,使得衣服变干;随风飘来了醉人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又如放置于衣柜中的卫生球最后消失一—升华;严冬时候,瓦片上的霜层增厚——凝华;秋天时,早晨有浓雾——液化;将铁水倒进模具内变为铁制品——凝固等。

二、联系生活应用,把握力学知识

在物理知识中,力学知识也与生活有着紧密关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力学知识主要包括:重力、摩擦力、压强和浮力、简单机械和功、力和运动等。在教学力学知识时,教师可适当引入生活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会以物理角度来思考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

第一,重力的生活应用。在生活实际中,重力随处可见。如在羽毛球中,其下端要重于上端,其原因在于通过降低重心而让羽毛球下落时对羽毛起保护作用;在砌墙时,师傅通过重锤线可检查墙身竖直与否,这主要利用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道理。若失去重力,人则会如气球般飘于空中,地面上的一切东西均变为气球;吃东西时,食物不能进入嘴中,东西一碰则飞,于是世界一片混浊。可见,我们离不开重力。因此,在学习重力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发挥丰富想象,体会到重力与人类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

第二,弹力的生活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弹力的应用也较为广泛,若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则能发现不少与弹力有关的生活事例。如借助弓的弹力可将箭射出;在摩托车中装有弹簧,通过弹簧弹力可降低车子行驶中的震动;在一些圆珠笔中装有弹簧,通过弹力可让圆珠笔伸缩自如;木衣夹可以夹紧衣物,依赖于弹簧弹力;在沙发里的海绵与弹簧是弹性材料,其产生的弹力能够让人们坐在上面感觉舒服;在现代球鞋中装有空气垫与弹簧,这样可增加弹跳力。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若教师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相结合,则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态度。

此外,在生活实际中,摩擦力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我们走路时,通常鞋底对地面向后施力,由于摩擦而形成向前的作用力,所以能够走动;若在冰面步行,由于摩擦力太小而难以行走。同样,汽车借助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而能够行使。在各类机器中,通过润滑油可以缩小齿轮摩擦;鞋底往往有不同花纹,这主要是加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加大摩擦。可见,力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忽视的。

三、联系生活应用,认识光现象

在生产生活中,光是必不可少的。白天,我们需要阳光,夜晚,我们需要灯光,若缺少光,那么世界将是一片黑暗,一切生物难以生存,故而光对人类而言,尤为重要。那么,光是什么,有何规律?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现象主要包含如下内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平面镜、球面镜等。而若想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光现象,教师则需引入生活事例,让学生在分析生活现象的过程中理解与把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光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如我们之所以可以看到物体,是由于这些物体可以反射光(非光源物体);小孔成像、影子等,均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测旗杆高或者楼高,在刨木料时,木工用眼睛对齐,都包含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又如球面镜包含凹面镜与凸面镜,它们均可成像。利用这一特点,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商场中的反光镜、车辆的后视镜为凸面镜;医术反光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等为凹面镜。再如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人类发明了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近视眼镜等。可见,若能有效应用光现象,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生活。

蕴含地理知识的俗语 篇3

这是我国内地的情形。“晚阴晴”是指陆地上空午后的积云,到了傍晚因地面开始散热,一般不能继续长高,便四散铺开而遮住了大半个天空,变成晚间层积云。它不久会消散,所以傍晚的阴天是未来天晴的先兆。这个道理跟“二更上云三更开”是相近的;不过那是讲海边的情况,天空转阴转晴的时间要移后一些。“早阴雨”和“半夜上阴不到明”,都是说夜里从远处移来的低云,一般不会很快消散,所以一早起来就是阴天,这一天也将是阴沉的天气;而半夜里起云转成的阴天,还会因云本身在夜里散热,促使云中冰粒增大为雨点,以致等不到天明就会下雨;比“三更上云雨就来”,下雨的时间要提前一些。内陆和盆地常有的“夜雨”,多半是在“半夜上阴不到明”的情况下降落的。

“山罩雨,河罩晴”

罩在山头上的云,多是低空里的层云或雨层云。云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很丰富,容易有雨点生成。罩在河上的却是雾,它多半是夜间地面散热,挨近地面的下层空气变冷后凝成。太阳出来后,因地面受照晒而增热,下层空气的温度升高,雾便消散,天空将仍然晴朗。

“天空现箭云,必定起台风”

这里的箭云是指台风上空向四周辐射开来的卷云。一般在卷云的高度上盛行西风气流,但在夏秋之交,若有象扇子一样的一条条向四面散开的卷云从东方伸展过来,则常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

2.看风识天气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白天东风急,夜晚湿布衣”

在春季,当冷高原入海,从我国西部有低气压或低压槽向东移动时,长江下游地区随着低压的移近,偏东风就不断加强。而在低压的前部,常常多阴雨天气。所以“东风急溜溜”或“白天东风急”,同时云层加厚、变低,是低气压临近,天气转阴雨的征兆。另外,“东风刮得紧,雨儿下得稳”、“东风急,雨打壁”等谚语,意思也是一样的。

“春东风,雨祖宗”

“东北风,雨太公”

这里所指的东风或东北风的天气形势和前面相似。即冷空气从比较偏东的路径南下,我国西部有低气压移向江南,长江下游吹东北到东风。而在低压槽内或冷空气的前锋上,多阴雨天气。

“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

“夏东风,昼夜晴”

从这两句谚语中,可见根据东风预报天气,,必须区分季节。在春、秋、冬三季,长江下游地区吹东风,大多是上面所讲的那种天气形势。但在夏季,除了台风影响以外,一般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才经常吹东到东南风。副热带高气压本有下沉运动,而且这时冷空气只在北方活动,也不易南下与之交锋形成阴雨。另外,东风是从海上吹来的,气温较低,对沿海地区形成局部雷雨也不利,所以夏季的东风大多为晴热天气。

“小暑里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空”

“小暑南风十八朝,晒得南山竹也叫”

小暑这个节气,在每年7月7日(8日)~22(23)日。燥风是指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东南风。如果这时起了燥风,风速较大,表示本地梅雨结束,进入盛夏,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将有一段比较长时间的晴热天气。夏季东南风虽不易下雨,但如在东南风前进的方向上有山脉,就会造成东南风的爬升运动,也可能形成云和雨。

“8月南风二日半,9月南风当日转”

“10月南风是灵药,早晨起风晚上落”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篇4

中国的许多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时,不仅要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而且应探讨诗词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

请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镜面成像而形成的。“半江红”是由于红光的波长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使晚霞呈红色。“九月初三夜”说明“露”这一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秋天。“露似珍珠”说明露珠呈球形且晶莹透亮。呈球形是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液面具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露珠特别明亮是由于光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月似弓”是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中的“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不仅记录了“虹”这一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产生“虹”的两个条件:光和小水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说明海潮与月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后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地球有吸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向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10.爬得高,跌得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11.玉不琢,不发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所以说玉不琢,不发光。)1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13.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1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8.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而形成的。)

物理知识与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试题成为近几年中考题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4、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5、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凝华)

6、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四、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

1、唐诗《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

2、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

五、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1、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 “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唐朝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像知识。

3、“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

4、范仲淹诗句“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5、李白诗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

6、刘禹锡《望洞庭》诗句“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光的反射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平面镜成像

7、杜牧《盆地》诗句“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平面镜成像。

8、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光的色散。

9、吴伟《题饮图》诗句“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

1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1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1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1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1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1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1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1、声音的传播不会 物理知识与古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试题成为近几年中考题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

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

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3、《闪闪红星》歌词中“

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山

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 参照物的。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诗词中“花气

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 的激烈程度。2、张旭《山中留客》中“

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 ”。——露的形成(液化)。3、白居易《暮江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露的形成(液 化)。4、王安石 《梅花》 “

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 ”——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5、张继《枫桥夜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 ”——霜的形成(凝华)6、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 “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 扩

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四、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 1、唐诗《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物体振动

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2、郦道元的《三峡》中有“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的描写。声音在传播的过程

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就可以 听到回声。

五、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1、诗人高骈在 《山亭夏日》 “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诗句中 “浓

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 而“倒影”

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唐朝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平面镜成 像知识。3、“ 潭清疑水浅 ”——光的折射 4、范仲淹诗句“ 皓月千里,-静影沉壁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5、李白诗词“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光的直线传播。6、刘禹锡《望洞庭》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光的反射 “

物理学中的数学知识教育论文 篇5

物理是一门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自然学科。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数学是物理学发展的根基。数学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和工具,数学在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数学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特征,为描述具有深刻内涵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提供了最佳表达形式。数学所具有的简洁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简化和加速了人们进行物理思维的进程。由于高中物理学习比初中物理更加注重定量分析,所以数学知识在物理题目分析和计算中的应用急剧增多。

“任何一位物理学家都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所以物理教师也必须加强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当然除了教师自身以外,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和掌握情况也需要认真了解,因为老教师都知道到了高三制约学生提高物理成绩的往往是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而并不是物理概念规律的应用。所以,本人认为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都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尤其督促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落实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笔者认为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函数知识

函数是数学的纲,力和运动的关系是物理的纲。而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关系也就是函数关系,所以数理不分家。最常用到的函数是三角函数,而力学中的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都必须用到数学中的三角函数。此外,三角函数的运用在圆周运动的相关题目中也较多,特别是天体运动题目或带电微粒在磁场或电磁场中的运动,这时就需要用反三角函数来表示一部分数值。

二图象知识

函数图象——是物理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之一,如速度时间图象、伏安曲线、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等。

数学中,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直线,后来又学习抛物线、双曲线、椭圆等函数方程及图像。我们对各种曲线的性质非常清楚,如直线的斜率、截距等;抛物线的开口、顶点、对称轴和坐标轴的截距等;但是当我们学习物理时碰到类似的关系式时很多学生却不知所措。如:一个内阻为R的电源,其端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关系就是一条简单的直线,从直线和坐标轴的交点上我们能得出电源电动势以及短路电流的大小,从斜率上还能分析出来负载电阻R的情况。虽然这个例子简单,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搞不清楚。可是如果放在数学上考他直线的性质,他肯定会做,但是放到物理上他就不会做了,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三计算能力

这是高中物理教师最头痛的一件事,从高一强调到高三,但往往事与愿违。现在的学生从初中有的甚至是小学开始就使用计算器,导致他们的计算能力低下,而高考是不能使用计算器的。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这一点,有时我会故意设计一些计算量较大的习题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重视和计算能力。近几年高考有这样一个特点,物理理论的难度有所下降但数学计算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必要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四其他知识

坐标系的应用——如平抛运动规律的推导、运动的分解和合成、力的分解和合成、物体运动位置的确定等;圆的知识——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磁偏转等;向量计算——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矢量的处理与运算等;概率知识——能级跃迁光子种数的确定、热统计规律等;微积分知识——速度,加速度的概念理解、万有引力的理解、重心概念的理解等。

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篇6

一、现代化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渗透式教学

渗透式教育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贯彻式教育不同,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是贯彻所有知识的细节, 教学者会将物理知识整理得很清晰, 思路很明确, 然后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个教学方式, 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物理学知识, 物理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未来的社会生产中能够学有所用, 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灌输式的教学只是一种应试教育, 造成了学生只会考试, 离开了考试, 物理知识就不懂得运用了。渗透式教学, 是将知识的大概教给学生, 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而又模糊不懂的时候, 会发觉杂乱无章无从入手, 但是随着知识量慢慢增加, 经过思考的过程, 好像又不知不觉全懂了。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 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离不开学生自主思考研究的过程, 而渗透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更多物理知识, 这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与理解, 能够更好地使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渗透。

二、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注重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

在物理教学中, 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不是如何运用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去将考试的题目做好。现代物理知识的高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物理就是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一个学科。教学贴近生活,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后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很自然地去学习现代物理知识, 减少学习枯燥的压力。在教学中能与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对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渗透作用。

三、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 注重现代物理思想的渗透

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物理思想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现代物理学知识除了涉及物理知识的教学之外, 还涵盖着对古今物理学家的介绍, 物理学家在物理学中做出的贡献, 他们是怎样经过无数的实验推敲出物理定理的。在现代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中, 学生通过对物理史的学习, 能够正确认识物理学习的真谛、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 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学思想的热爱, 提高对物理学习的热情。现代物理知识注重对物理学史的教学, 除了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之外, 能够使学生知道物理的学习对前人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发现的过程。例如,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的铁球落地实验, 推翻了当时权威的阿里士多德运动理论。物理的思想学习是需要不断质疑不断探索的过程, 在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不畏权威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四、重视现代物理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渗透

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的教学应该重视其教育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和推敲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的研究是在人类的生活中发现的规律中剖析出来的现象再加以总结的过程。对科学学习中对科学的理解甚至从对科学的运用上说, 思维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占着不可取替的地位。在对物理的探究过程中, 比较法、分类法、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都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在生活中发现真理, 在实验中验证真理。重视对现代物理学习的思维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问题, 能够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使学生能用科学的眼光, 在试验中得出结论, 在实践中见真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 实验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加直接地见证物理现象的过程。学生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从实验观察中、实验后的思考总结中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

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讲求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 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多思考,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现代教学中, “教”是引导, “学”才是关键, 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需、学有所用, 就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 这才是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重视现代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重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思维方法才能使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渗透。

摘要: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教学中涉及电磁学、力学、热学、光学、电子力学等多个学科。物理的主要作用是剖析世界, 物理是让人们发现世界、了解世界从而改变世界的一个学科。物理学涉及的物理知识, 贯通人们整个的生活。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解决问题。就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的渗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物理知识,高中物理,高中教学,渗透

参考文献

[1]蔡铁权.物理教学丛论[M].科学出版社, 2005:75-107.

[2]李森, 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 2012 (2) .

关于古文中的俗语 篇7

久住坡,不嫌陡。

富人思来年,贫人思眼前。

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他人睍睍,不涉你目;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击水成波,击石成火,激人成祸。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反覆之水,收之实难。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偷来钱,两三天;血汗钱,万万年。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假饶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俗语中的管理学(精选) 篇8

(一)管理学似乎是最难学的学科,算算全球有多少人从事管理学的研究,可能比大多数其他学科的参与者多;做管理的人就更多了,可能没有一个别的职业有做管理的数量大。同时,管理学可能又是最简单的学科,那么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太多人根本没有系统学习过管理学,而且还干得很好;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常识都充满了管理学,中国很多成语、俗语中就包含有一定的管理学道理。

1.池里无鱼虾为大:自古以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所以虾米在大江大河中就是生物链中的低级,但在小池塘里就能活,如果在没有鱼的池塘,虾米也许就是高级生物了。这正是战略管理的基本观点,小企业应该在小市场里做大,在细分市场做出优势。小企业不要贪,更不要见什么挣钱都想试试。所以,波特就说“战略的核心是不做什么”。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战略管理还需要建立整体观和系统观,需要全面了解情况,把握形势。小企业再小,也得看看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竞争对手的变化。大企业特别要关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剧变,今年柯达的申请破产就因为这一点。

3.抽刀难入鞘:战略一旦确定下来,尤其整个系统因此启动,再去更改就很难了,至少会有很大损失。在我的书上,就提出过“决策从容,执行迅速”的观点。特别大企业更要注意,整个系统都动起来了,再掉头转舵实在很不划算。说起来似乎很浅显,但中国很多特大型企业都常常频繁做战略调整,更常见的是一位领导业绩滑坡,立马就换将,政策和规则失去连续性,对管理的伤害很大。

4.硬逼公鸡下蛋:战略的稳定很重要,战略目标的适合度也很重要,不要提出没有逻辑的指标,不要提出根本不能完成的指标。有些企业经营目标的制定总是没有依据的,有的甚至是简单地每年加50%,这种目标定得没有价值。目标实现率太低,说明决策水平差。语出天然痴叟《石点头》中的“按牛头吃不得草”一句也是这个意思。

5.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企业管理和政府治理一样,越是高层偶有失误造成的伤害或损失越大,所以越是“大官”越要谨慎。你看,古代官员走路都是“方步”,也不是没有道理,赶急赶忙的容易坏事,沉着很要紧。古代相术甚至认为解大手蹲下去就完事了的人做不成大事,当然一蹲半天容易便秘。

6.一个将军一道令:每一个领导都有不同的思路和意见,弄得下属无所适从。人治的组织就是这样。当然,每个人不可能观点、思想完全一致,组织有组织的基本立场,有文化的企业个人化的东西更少。华为的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正是这个意思:企业家在这个企业没有太大作用的时候,就是这个企业最有生命力的时候。

7.一个媳妇十个婆婆:这当然是最可怕的。都是管事的,没有做事的,批评家太多。这种情况还真有,有些民营企业好些个有特殊来历或身份的人,嘴巴很长,整天对别人评头品足。有些政府部门甚至公开的组织设计就是一堆官,寥寥几个兵,还真有一个兵的。官多实在是现时中国的特色,民国时的大县湖南新化(包括今新化、冷水江和新邵县、隆回县一部分)在1930年时,县政府下设仅两个科(一个秘书),另有教育局、财政局和警察所三个官方机构。

8.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当然说的是人生病。企业和人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得病很容易,治愈却难。有一位朋友的公司,曾经用过两位个性很强的干部,快刀斩乱麻地处理了一些事,老板觉得轻松很多,于是自己有些脱离企业,一年多后猛然发现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很刻薄的文化,现在扭转非常吃力,而且已经不是调整几个人的问题了。

9.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脚:这个对管采购、工程、基建的干部很重要。道理谁都懂,关键是能否防微杜渐。这个预防不能立足于身在其中的个人觉悟,而是要在制度设计上提前做好文章。笔者就曾有过一位下属,竟背着我这个老总和经销商合资在深圳成立一家公司,借助销售部长的权力给这间公司低价供货,而且前后索取了公司超量的品质欠缺的补偿金。最难让人理解的是,这个人是老板的小舅子。这种吃里扒外,可能不在河边走,也有湿脚时。没有制度保证,太多人就会出格。

10.出格:原指超出界限,后多指违规。这个世界做任何事都是有底线或天花板的,超出了就算出格。不过,如今世道很多人根本不只是出格的问题,有的甚至无法无天。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一段话: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这里的为50%的利润“冒险”就是出格。

俗语中的管理学

(二)1.一五一十: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话要诚恳认真,不说不靠谱的话;二是说话很有层次,很有逻辑。管理活动沟通是个大问题,很多事做砸了常常是因为沟通不到位或沟通失败。能把话说清楚是不容易的。日本企业新员工沟通培训非常用心,一个流行的培训内容叫“菠菜”,实际是三个词发音的开头组合到一起:报告、联络和相谈。每天向直接上司汇报当天的工作进度和效果为报告,平行岗位或部门的通报为联络,需要得到相关岗位或部门的认可、协助的为相谈。2.有嘴说别人,无嘴说自己:很多人说话开口就是别人的不是,很少检讨自己。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检视一下自己指责别人时的手势,就可以发现当我们对别人指指点点时,有三根指头是对着自己的,大概是上帝提醒我们别只责备别人吧。就算是上司也不能随意指责下属,即使下属有错,也要检讨自己的领导、培训或提示的责任。领导有为下属承担责任的义务,没有发泄个人情绪的权力。3.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指责别人时如果用语不当或人格上否定了他人,对人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即使必要的时候批评人,也应该注意几点:第一,先表扬,后批评;第二,就事论事,不要翻陈年老账,不要从根本上否定这个人的态度和为人;第三,不要

有第三方在场;第四,要给纠正的方法;第五,如果自己是直接领导,要首先担起自己的领导责任。

4.当着矮人,别说短长:明明人家个头不高,偏偏讨论高矮的话题,那显然是不识相。职场的交流中,这种情形很常见。要注意场合,回避他人的伤疤。也有人能充满智慧地处理这一类问题,前不久习近平访美,有人谈起那位总是攻击中国的下任总统的竞选者时,习笑着说,他的直率在中国是出了名的。听者会心一笑。

5.挨一拳头学一招:“吃了一次怕,学得一回乖”和“吃一堑,长一智”都是这个意思。谁能做到不犯错误,只是不能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从错误中接受教训,分析原因及因果关系。失败的确是成功之母,但成功用不着那么多母亲。管理者尤其要从错误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根本的原因,而且善于总结归类,举一反三。发现点的问题,寻求面的解决。6.船到江心补漏迟:等到事情恶化到一定程度,羊都跑光了以致没法再买种羊了,补羊圈就太晚啦。所以,中国古话有防患于未然一说。德国一位科学家叫海恩,是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他就提出过一个定律: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9次轻微事故,有300起未遂先兆,有1000起事故隐患。7.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是“瓜田李下”成语的由来,就是避嫌的意思。这在企业管理的用人、花钱等方面是最需要注意的。笔者在两家企业先后做过6年总经理,第一任带了一位高管助手去,当然顺手,但容易使更多员工觉得你用人有亲疏嫌疑,第二任就一个不带,600号人就全是“我的人”了。尽管总经理在费用上几乎没有监督,但我始终注意四点:尽可能不亲自处理费用、请知情者签字、让副手审查、年底把一包不便报销也不想报销的票据交给董事长。8.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这里说的是一个人长大了,就会有更多的约束和社会责任。在社会层面也如此,或受制于名,或为名所累。企业里头,一个人有了管理职务,模范的作用就必须有,职务越高的对自己要求就应该更高。我的书中提出过一个观点:管理者有很大权力,但没有面对下属批评公司和上司的权力。9.拜师如投胎:现在一对一的拜师已经很少了,因此一般意义上的跟某老师学习当然未必如投胎般严重。但是,现时很多企业管理者去学一些号称天下难得事实上却与管理无关的所谓的大师传授的东西,甚至着魔般地跟着导师去脱衣服与异性互抱以突破所谓的心智,这还真的有投错胎的危险。

10.定盘星:旧时称重用的秤0起点处的星符就叫定盘星,它是度量衡器的基准点,过去人们试一试这杆秤准不准,先把秤砣压在定盘星上看看秤杆平不平。在管理学上,可以理解为有标准和讲公平两个含义。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制定一系列标准,使得绝大多数工作不需要去一一规划、安排和现时指导。有一位好朋友在日资企业做了14年高管,我问他:“你能用一句话说清楚你作为管理者主要在干些什么吗?”他很快就给了我答案:“我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制定标准,二是持续改善。”这真是做进去了的管理专家呀。

俗语中的管理学

(三)1.楚王好小腰,宫中多饿死: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华为,你将被谁抛弃》其中的第四节题为《“视上为爹”的官僚主义》,其中有引用“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因为楚王喜欢纤瘦小蛮腰美女,所以宫里的宫女都狠劲地减肥,因为自己把自己饿死的不在少数。后人以此暗指上行下效的现象。遗憾的是中国从企业到政府,这种盲目适应领导口味的做法非常普遍,虽然每个时期都有如陈云的“不唯上”的提示,但官本位的文化使唯上的风气从未减弱过。

2.言出如山:意为做人言出如山之重,岂容变更,说到做到,绝不含糊。李语堂《万花楼》中所言“丁是丁,卯是卯”也有相似的意思。但在契约精神严重缺失的民族和时代,说到做到真比修座长城还难。太多的企业文化往往是两张皮,说的一套做的一套,甚至说出口之时就没打算这么做。有一家大国企,口号是“以艰苦为荣,以野战为乐”,但同时逐年把员工往城市迁移,总部大楼奢华到一套吊灯就数百万,偏远工作站从未有领导到过,更不说有干部来顶岗。3.二百五:过去银子500两为“一封”,250两为“半封”,谐音“半疯”。所以二百五原指半疯半傻的人。今日的二百五的所知应该有所拓宽,似乎更宽泛地指那些端着、装着或摆着的那些恶心人。前些天读老乡梭罗的文章,有这么一段,似乎给新时期的二百五增加了注释:“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4.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这句话最早出自古乐府《君子行》,意思显然是,作为君子应该提前防范错误的发生,而且不要在涉嫌的领域留下不

干不净。笔者做职业经理的那些年,每年年底都会把一包没有报销的票据交给董事长,传达出一个信息,我是总经理,费用几乎不受监督,但我并非所有个人费用都拿到公司报销,可报可不报以及很难定义是否在报账范围的都没有报销。就是不想制造嫌疑,不要等董事会追究再来解释。5.不如意事常八九:语出高则诚《琵琶记》。据传,光绪皇帝就有一方印章刻写着三个字——“十八九”,也是暗自埋怨自己多数时候是很不自由的,不如意的事太多了。但现在的很多人,尤其年轻人,无病呻吟或莫名增加的情形很多。有一段书上说:“我们制造了我们身体里每一个被称为‘疾病’的东西:怨恨、批评、内疚,是最有害的心理模式;丢弃怨恨甚至能化解癌症”。还有智者告诉我们:“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是上帝给的长假,这个时候就应该好好享受假期。当突然有一天假期结束,时来运转,人生才真正开始了。”我的理解是:太多事,你不认为它属于不如意的,最终还真的对自己没有任何破坏力。或者说,既然普天下都是很高比例的不如意,那我那么去计较又有什么意义? 6.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出自沈采《千金记》。对于社会管理的意义是,要减少和避免有人出于基本生存线之下,降低贫富悬殊。特别贫穷和过于富裕最终都是没有好处的。企业管理过大的收入差可能也是问题,所以日本企业员工收入差异很小,除了股权收入总经理和普通员工的收入比很少超过三倍的。7.矮子看戏:最早见于朱熹《朱子语类》,在《赵翼诗论》也有出现,只是成了一句诗文“矮子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意思是很多人并不接触实际,便跟着人云亦云,说长道短。现实生活中此种情形不仅出现与长舌妇,甚至遍及整个社会,去年日本地震后中国全社会哄抢食盐就是一例。8.宰相家奴七品官:笔者所知最早出自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但这种现象至今不减。中国太多领导秘书迅速攀升,甚至领导司机也官运亨通。某权威大学,传有龙虎豹三种班,其中很多人属于“三爷”——师爷、少爷和姑爷,这师爷显然指秘书。9.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此条语出同上,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正因为领导总是护短,手下人日渐嚣张,跋扈异常。虽然说领导自己倒也可能有几份高洁,但管束不好手下,也是一种罪孽。

10.虎豹不外其爪:《淮南子·兵略训》中语:“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见齿。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说的是,很凶猛强悍的虎豹,在擒获其它动物时,你都看不到它张牙舞爪的样子,吃已擒获的动物牙齿都不露出来,所以用兵策略强调给外人显示柔弱的一面,但出手时以强力迎击。前面讲到的“七品官的家奴”和“难当的小鬼”如果好好学学这段话也好了,中国对于目前的南海局势也是可以认真品味这句话的。

上一篇:立冬唯美诗句下一篇:书法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