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竞赛题库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条例竞赛题库(共6篇)

条例竞赛题库 篇1

A.社区戒毒 B.社区康复 C.戒毒帮扶

D.社区戒毒、社区康复

3.《江西省禁毒条例》明确规定,对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社区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可以采取哪种措施(B)A.减轻处罚 B.不予处罚 C.从重处罚 D.酌情处罚

4.个人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应当立即(C)A.予以制止 B.予以铲除

C.向公安机关报告

D.向农业、林业等部门报告

5.《江西省禁毒条例》规定(C)年内有吸毒行为不得驾驶机动交通运输工具。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6.《江西省禁毒条例》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D)的监督管理工作 A.生产方面 B.经营方面 C.购买方面

D.生产、经营方面

7.三年内有吸毒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未满(C),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解除的人员,不得驾驶机动交通运输工具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8.《江西省禁毒条例》专门针对医疗机构开展麻黄素单方制剂处方量作出了详细规定:每次不得超过(C)常用量,且处方留存两年备查。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9.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如果存在严重违反《江西省禁毒条例》行为,最高可吊销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经营许可证,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C)内不得担任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A.一年 B.三年 C.五年 D.10年

10.我国戒毒制度的本质属性不是惩罚,而是立足于(D)A.减少毒品市场需求 B.降低毒品造成危害 C.提高群众法制意识

D.教育、帮助、挽救吸毒人员

11.学校发现在校生吸毒,应当及时(C),并同时通知其父母或者监护人。A.开除 B.教育

C.向公安机关报告 D.劝退

12.戒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生理脱毒与医学治疗、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及以下哪个阶段?(B)A.心理成瘾戒断

B.善后辅导与回归社会 C.戒断检测与持续治疗 D.社区康复 13.依据《江西省禁毒条例》规定,我省药品零售企业和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均(B)购销或者使用麻黄素单方制剂。同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含麻黄碱类制剂的监督检查,发现市场销售出现异常情形的,及时进行调查、处理。A.限量 B.禁止

C.自行不限量 D.实名

14.《江西省禁毒条例》生效后,全省各家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都必须有指定的禁毒管理专门人员,并建立巡查制度。一旦其场所内发生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务,责令停业整顿(C)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三个月至六个月 D.一年

15.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D),对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并经查证属实的人员给以奖励,并对举报人的身份信息给予保密,对举报人予以保护。A.举报奖励制度 B.举报人保护制度

C.举报人信息核认制度

D.举报奖励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二、多选题、16.《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立法目的是(B、D、C)。A.禁绝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D.维护社会秩序

17.《江西省禁毒条例》鼓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居民公约、村规民约中规定禁毒的内容、加强对本区域内(A、B、C)的禁毒宣传教育。A.居民 B.村民

C.流动人口 D.其他人员

18.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应当(A、B、C、D)A.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实名登记 B.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禁毒知识培训 C.在显著位置设置禁毒警示标语标牌 D.在显著位置公布禁毒举报电话

19.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交通要道、客运站、货运站场、物流集散地、码头、港口、火车站、飞机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地,设立毒品检查点,配备专业查缉装备,对来往(A、B、C、D)进行毒品查缉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 A.人员 B.物品 C.货物

D.交通工具

20.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社会力量或者社会资金通过(A、B、C、D)等方式参与禁毒工作,应当依法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A.捐赠

B.设立帮扶项目 C.创办服务机构 D.提供服务

21.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及网络空间的创建者、管理者,应当(A、B、C、D)。A.防止他人利用网络空间传播涉毒有害信息 B.应当防止他人进行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C.发现异常信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D.发现异常信息采取停止传输、保存记录等措施

22.《江西省禁毒条例》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A、B、C)企业环境监督管理,协助公安机关将依法收缴、查获的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移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销毁,并对销毁工作进行监督。A.生产 B.经营 C.使用 D.购买

23.住宅、厂房等房屋的(A、B、C、D)发现出租房屋、土地内有制造、贩卖、吸食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A.出租人 B.管理人

C.物业服务企业 D.农村土地承包人

24.禁毒委员会应当组织公安、司法行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制定禁毒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并对(A、B、C、D)从事禁毒工作相关人员进行免费培训。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企业事业单位 D.其他组织

25.《江西省禁毒条例》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A、B、C)等规定,发现超过正常医疗需求,大量、多次购买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应当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实名登记 B.限量销售 C.专柜专人管理 D.限制销售

26.根据《江西省禁毒条例》规定,我省禁毒工作的原则是(A、B、D)A.预防为主 B.打防结合 C.严厉打击 D.综合整治

2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A、B、C、D)参与禁毒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戒毒服务等工作,并对禁毒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站进行指导、培训,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A.禁毒志愿者组织 B.志愿者 C.社会工作者 D.其他单位和个人

28.戒毒人员的家属和戒毒人员(A、B、C),应当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指定的基础组织开展社区戒毒工作,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A.就医的单位 B.就业的单位 C.就学的单位 D.邻居和朋友

29.《江西省禁毒条例》明确要求,我省各(A、B、D)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收寄“验视制度”和寄递“实名收寄”制度,坚决将毒品及涉毒物堵截在寄递渠道之外。A.邮政 B.快递 C.客运企业 D.物流企业

30.禁止吸食、注射毒品后驾驶(A、B、C、D)A.机动车 B.船舶

C.轨道交通工具 D.航空器等

31.禁毒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禁毒工作坚持(A、B、C、D)的工作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A.预防为主 B.综合治理 C.打防结合 D.严格管理

32.《江西省禁毒条例》鼓励引导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提供自愿戒毒服务、为吸毒人员提供(A、C、D)A.门诊治疗 B.就业指导 C.心理质询 D.住院治疗

33.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A、B、C、D)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A.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B.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C.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D.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3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的禁毒工作,履行下列职责(A、B、C、D)

A.制度本行政区域的禁毒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和禁毒工作措施

B.组织开展毒品预防和禁毒宣传,检查、督促成员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落实禁毒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C.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禁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调查研究、评估本行行政区域的毒情、发展变化趋势和禁毒工作开展情况 D.建立健全毒情监测评估、药物滥用预警和毒情通报机制,定期发布毒情形势和变化动态

35.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A、B、C、D)A.进行毒品预防教育 B.关注其社会交往 C.防止其吸毒

D.防止其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36.依据《江西省禁毒条例》,作为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司法行政部门职责包括(A、B、C、D)

A.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禁毒普法宣传教育 B.负责所辖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 C.戒毒康复场所管理 D.指导和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工作

37.对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尚不构成犯罪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

A.由公安机关出十日以上十五日一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B.由公安机关出十日以上十五日一下拘留,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C.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D.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8.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商务、交通运输、工商(市场监督)、环境保护、海关等部门应当各负其责,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A、B、C、D)A.生产、销售、购买 B.运输、仓储 C.进出口 D.出借和销毁

三、判断题、39.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实施(对)

40.吸食、注射毒品后严禁驾驶机动车、船舶、轨道交通工具、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对)

41.《江西省禁毒条例》明确了戒毒康复场所的康复对象。规定自愿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人员可自愿与戒毒康复场所签订协议,到戒毒康复场所戒毒康复、生活和劳动。(对)

42.禁毒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应当依法履行禁毒工作职责,制定禁毒工作责任制,定期向禁毒委员会报告禁毒工作情况。(对)

4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传播吸毒、贩毒、制毒的方法、技术、工艺、经验、工具等涉毒信息。(对)

44.种植可以提取易制毒化学品的植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所种植的植物不得用于非法生产易制毒化学品。(对)

45.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人员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起管理(错)46.《江西省禁毒条例》还明确要求,今后我省邮政快递必须实名收寄,并对所有包裹进行检视。此外,只要娱乐经营场所发现有毒品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一律可对其所处以停业整顿,限期三个月“起步”(对)

条例竞赛题库 篇2

SHOTS印刷模拟系统越来越受到印刷界关注,特别是需要进行印刷技术培训的企业或培训机构。印刷模拟系统为培训人员提供了印刷故障排除方法等专业知识,从而有利于缩短 印刷操作 工成长周 期,减少生产 消耗[1]。SHOTS必将给印刷 行业人才 培养模式 带来革命 性变化[2]。本设计中题目涵盖SHOTS印刷模拟 系统中绝 大部分有关故障排除的内容,使培训者更全面了解SHOTS的功能和印刷故障排除方法。

1 题库内容设计

本设计题库中有关故障的内容大部分针对印刷环节,从输纸到收纸,也包含由环境影响导致的其它故障,部分故障来自于控制台。

1.1 输纸系统

输纸系统包括输纸台 ,该系统内 部包括飞 达 、输纸台纸堆 、空张控制、给纸定位 装置、双张控制 、前叼纸牙、可调控输纸 按钮 、主纸堆上 升和下降 及吸头高 度等,这些功能都和纸张输送密 切相关 ,每个环节 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纸张不能正 常输送 ,故障现象 包括不走 纸 、纸张破损 、折角等 。

1.2 印刷机组

印刷机一般分为6个机组,分别是黄、品、青、黑和两个专色。很多题目涉及到专色,原因在于在现实印刷工艺中,加上专色印刷效果会比较好,设计专色题目往往可增加竞赛难度[3]。每个机组包括输墨装置、润湿装置、印版滚筒、橡皮布滚筒、压印滚筒。印刷机组出现的故障大多与墨路和水路有关,表现为墨杠、脏版、图文丢失、色差等。如印版滚筒磨损导致印刷品出现墨杠,橡皮布包衬太薄导致印刷色差等。

1.3 上光单元

上光单元包括上光滚筒和压印滚筒。本题库未设计过多有关上光单 元的故障。SHOTS系统中所 设计的有关上光单元的故障较少,只有压印滚筒中有些可控因素。

1.4 收纸装置

收纸装置包括收纸台、叼纸牙链、喷粉装置和可控按钮(收纸台上升下降按钮、鼓风按钮等)。该装置涉及的故障大部分是纸张输送不良,如叼纸牙排开牙器尺寸不对导致击穿纸张,收纸台高度太高导致印刷品背脏等。

1.5 环境因素

印刷环境因素包括温湿度调节、润版液温度调节和酒精、添加剂控制等,操作者不易找出这些故障原因,从而加大题目难度。如湿度太高而导致纸张出现皱纹和套印不准,酒精量太少导致印刷品无光泽和背脏等。

1.6 控制台

控制台包括印刷机控制、机组控制、水墨控制、套准控制和诊断[4]。涉及印刷机开启和停止、飞达开关、印刷速度控制、计数器开关、急停、套印调节、边规矩调节、油墨和润版液调节、墨键调节、印刷机组开关、印刷压力调节等。可能出现的故障包括机组没开启导致不上色、润版液量太少导致脏版等,控制台中有很多开关,常常被忽视。

2 题库题目结构设计

本题库共60道SHOTS模拟系统 练习题,分为10组,每组6道题,每组中前5题为中等难度,最后一道为较难题目。

本设计题目涉及6个机组和4~6色印张,难度等级为中等和较难。中等题目测试分两个阶段:解决第一阶段印刷故障后会有一段正常印刷,当印刷到一定数量后会再次出现印刷故障,符合印刷机的运行规律。中等难度题目和所有较难题目均涉及油墨和纸张消耗,一些题目还设置特例,如急停后印版磨损。

3 题库试题制作

题库试题制作前,应对其整体制作流程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系统设计人员需熟悉SHOTS印刷模拟系统,该系统针对印刷专业院校学生及印刷企业印刷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和技能评定。目前,应用SHOTS的竞赛有“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和“印刷模拟系统全球竞赛”,因此要设计关于SHOTS竞赛训练题目,就必须了解其题目结构和难易程度,明确出题思路,按照历年竞赛题目形式及竞赛规则进行合理规划,熟悉单张纸胶印故障类型及解决方法,总结单张纸胶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案,进行分类、整合,为出题作前期准备。

制作新样张。以生活照或风景图片作为样张图文内容,用Photoshop图像设计软件进行样张设计,加入印刷检控内容后生成分色片,使用Print Job Generator 3.0编辑新印单。将设计好的题目运用TRAINER模块录入到SHOTS印刷模拟系统 中[5]。应用这些 练习题目 进行培训,通过SHOTS印刷模拟 系统中的Users Reports模块查看结果,将多人完成同一道题的参数进行对比,以评估其是否符合竞赛要求。

4 题库功能测试

4.1 自检过程

题目完成设计后,需对每一道题目进行测试,检验题目是否符合设计初衷。如果发现试题与答案不符,则说明录入题目过程中出现错误。有时虽然答案可以解决试题中出现的故障,但只说明题目录入没有问题,并不能说明是合格的竞赛 训练题目,还需进行 真实性检 验。 进入SHOTS印刷模拟系统训 练模块,通过测试、调试功能 按钮,点击对比样张与印张效果,如图2所示。

4.2 题目训练测试

打开“SHOTS Useres Reports Local”模块,选择按题目或按用户查看完成训练题目参数,选择任何一套习题中的某一道题目,右边面板 将显示选 择题目的 各种测试 参数,包括题目名称、用户名称、日期、真实时间、实际时间、总废品、总费用等。通过对比不同用户完成同一道训练题参数,确定题目是否符合真实印刷要求和SHOTS印刷技能竞赛标准。

5 结语

本文题库中的题目包含单张纸胶印中绝大部分常见故障类型,涉及模拟系统中所有部件功能使用,不仅可应用到SHOTS印刷模拟系统的日常教学中,而且对掌握印刷故障排除方法和熟悉SHOTS印刷模拟系统操作有很大帮助,可为参加印刷 竞赛学生 及从业人 员提供训 练平台。

摘要:设计与开发印刷竞赛训练题库,为参加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等相关竞赛的学生及从业人员提供训练平台。以法国Sinapse公司推出的SHOTS单张纸胶印模拟系统为开发平台,按照印刷故障类别进行分类,划分为容易、中等、较难3个等级,设置相关题库,实现题目测试功能。应用SHOTS软件的Trainer模块完成竞赛题目设计与制作,共分为10个单元,均通过功能测试。该系统模拟从输纸到收纸的六色印刷全部过程,仿真再现真实印刷机工作过程,有助于印刷相关技术人员培训与辅助教学。

条例竞赛题库 篇3

主办单位将在2012年第6期《环境》杂志全文刊登《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有奖知识竞赛题,并在第8期《环境》杂志刊登获奖名单。有奖知识竞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税前奖金);二等奖2名,每名奖金1000元(税前奖金);三等奖6名,每名奖金500元(税前奖金);优秀奖20名,各赠送一年《环境》杂志一份;优秀组织奖5名,每名奖金2000元(税前奖金)。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将填写的答案于7月31日前发送到gdgce@126.com并留下姓名、联系地址及邮编、手机号码等信息以便登记抽奖和寄送奖金和奖品。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企业知识竞赛题

1、《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由_________________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

A:国务院相关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国务院 D: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2、国家逐步削减并最终淘汰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用途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A: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杀虫剂、气雾剂、

B: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杀虫剂、气雾剂、膨胀剂

C: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杀虫剂、

D: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膨胀剂

3、国家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进出口实行_______和________。

A:总量控制 配额管理 B:进出口控制 制作管理

C:总量控制 制作管理 D:进出口控制 配额管理

4、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生产或者使用配额许可证。但是,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申请领取使用配额许可证:

A:家庭为了家居用品清洁或保护

B:维修单位为了业绩和市场需求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C:实验室为了实验分析少量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D:以上选项均不选

5、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于每年______________前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书面申请下一年度的生产配额或者使用配额,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A:7月1日 B:9月1日 C:10月31日 D:12月20日

6、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需要调整其配额的,应当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办理________手续。

A:配额变化 B:配额调整 C:配额登记 D:配额变更

7、专门从事消耗臭氧层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A:物质回收 再生利用 销毁 B:生产销售使用

C:生产再生利用销售 D:物质回收 再生利用使用

8、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_____和_____。

A:污染 破坏 B:排放 污染 C:泄漏排放 D:泄漏 破坏

9、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者灭火系统的维修、报废处理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完整保存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至少___年,并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相关数据。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10、国家对进出口消耗臭氧层物质予以控制,并以______管理。

A: 实名制 B:实行检查 C:实行名录 D:实行登记

11、进出口审批单的有效期最长为______日,不得超期或者跨年度使用。

A:20 B:30 C:60 D:90

12、消耗臭氧层物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内其他区域之间进出的,或者在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之间进出的,不需要申请领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进出口审批单进出口许可证 B:生产许可证 进出口许可证

C:生产许可证 进出口审批单 D:生产许可证 出口审批单

1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____人,并应当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

A:2 B:3 C:4 D:5

14、无生产配额许可证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用于违法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原料、违法生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和违法所得,拆除、销毁用于违法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设备、设施,并处______的罚款。

A:处10万以上50万以下 B:处50万以上100万以下

C:处10万以上100万以下 D:处100万元

15、超出生产配额许可证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消耗臭氧层物质属于违法行为

nlc202309020254

A:品种数量期限生产 B:品种数量期限使用

B:品种数量生产 D:品种数量使用

16、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单位向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单位销售或者购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处以所销售或者购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市场总价__倍的罚款;

A:2 B:3 C:4 D:5

17、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销售、使用、等经营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者灭火系统的维修、报废处理等经营活动的单位有未按时申报或者谎报、瞒报有关经营活动的数据资料的。处________的罚款:

A:5000元以上1万以下 B: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C: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D: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18、拒绝、阻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改正,处_______________罚款。

A:5千以上2万以下 B:1万以上5万以下

C:5千以上5万以下 D: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19、消耗臭氧层物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进出口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进出口审批单进出口许可证 B:进出口审批单 配额许可证

C:进出口许可证 配额许可证 D:进出口许可证 进出口审批单

20、专门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或者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A:所在县级、自治区、地方人民政府 B: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所在地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 D:所在县级、自治区、国务院

21、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单位不得超出生产配额许可证规定的________、____消耗臭氧层物质。

A:种类销售 使用 B:用途销售 使用

C:种类销售 使用 D:用途生产、销售

22、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方案和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进展情况,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限制或者禁止____、____、________、____消耗臭氧层物质建设项目的类别.

A:新建、使用、扩建生产、销售 B:新建、改建、扩建生产、使用

C:投入、使用、扩建生产、销售 D:投入、改建、扩建生产、使用

23、列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实施检验。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

D: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

24、取得消耗臭氧层物质__________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的规定申请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持进出口许可证向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A::进出口审批单 B:配额许可证 C:进出口许可证 D:生产许可证

25、进出口单位违反有关规定,由_____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国务院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海关

条例竞赛题库 篇4

一、必答题

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

3.党员纪律处分分为哪几种?

答: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4.对严重违犯党纪党组织的纪律的,应如何处理?

答:改组和解散。

5.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指什么?

答: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者组织任命的党内职务。

6.什么是党的纪律?

答: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7.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哪些权利?

答: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依据纪律处分运用规则,党员违反哪些情形,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答: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强迫、唆使他人违纪的;本条例另有规定的。

9.违纪行为有关责任人员中直接责任者指什么?

答: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党员或者党员领导干部。

10.本条例所称主动交代指什么?

答:指涉嫌违纪的党员在组织初核前向有关组织交代自己的问题,或者在初核和立案调查其问题期间交代组织未掌握的问题。

11.违纪行为有关责任人员中重要领导责任者指什么?

答: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12.违纪行为有关责任人员中主要领导责任者指什么?

答: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1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实施时间?

答: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14.什么是直接经济损失?

答:指与违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财产损毁的实际价值。

15.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刑法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给予何种党纪处分?

答: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16.党组织领导机构集体作出违犯党纪的决定或者实施其他违犯党纪的行为,对具有共同故意的成员,如何处理?

答:按共同违纪处理。

17.党组织领导机构集体作出违犯党纪的决定或者实施其他违犯党纪的行为,对过失违纪的成员,如何处理?

答:按照各自在集体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18.教唆他人违纪的,如何追究责任?

答: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追究党纪责任。

19.纪律处分运用规则中的加重处分指什么?

答: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20.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轻如何处理?

答:可以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党组织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延长预备期。

21.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22.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刑法规定的行为,虽不涉及犯罪但须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何种处分?

答: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23.党员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24.对有丧失党员条件,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行为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25.诬告陷害他人,使他人受纪律追究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26.诬告陷害他人,使他人受纪律追究的,情节严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27.诬告陷害他人意在使他人受纪律追究的,情节较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28.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党员干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情节较轻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29.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党员干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情节较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30.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员叛逃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31.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32.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的,情节严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33.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违规录取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34.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违规录取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情节较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35.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36.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党员干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情节严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37.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员叛逃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38.有其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行为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39.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较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40.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严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41.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脱离组织出走时间不满六个月又自动回归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42.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脱离组织出走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如何处理?

答:按照自行脱党处理,党内予以除名。

43.占用公物进行营利活动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44.占用公物进行营利活动的,情节较重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45.占用公物进行营利活动的,情节严重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46.纪律处分运用规则中减轻处分指什么?

答: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档给予处分。

47.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违规录取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情节严重的,应如何处理?

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48.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情节严重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49.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50.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51.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采取弄虚作假或者其他手段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或者为非党员出具党员身份证明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52.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采取弄虚作假或者其他手段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或者为非党员出具党员身份证明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53.党和国家机关违反有关规定经商办企业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54.党和国家机关违反有关规定经商办企业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55.留党察看处分分为哪两种?

答:分为留党察看一年、留党察看二年。

56.在涉外活动中,其言行在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党和国家尊严、利益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57.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情节较重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58.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情节严重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59.违反有关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国(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给予何种处分?

答: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

60.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在交通、医疗、警卫等方面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求特殊待遇,情节较重的,应给予何种处分?

答: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61.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侵占非本人经管的公私财物,或者以象征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侵占公私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接受服务、使用劳务,情节较重的,给予何种处分?

答: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62.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或者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何种处分?

答: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63.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何种处分?

答: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64.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触犯驻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令或者不尊重驻在国家、地区的宗教习俗,情节严重的,给予何种处分?

答: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65.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何种处分。

答: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二、抢答题

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2.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半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职务的党外职务。(×)3.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

4.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对于在党内担任一个以上职务的,党组织在作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

5.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如果决定撤销两个以上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

6.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或者依照前款规定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7.留党察看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期满后恢复其党员权利。(√)

8.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其党内职务依然保留。(×)

9.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对于担任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10.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的,党组织应当终止其代表资格。(×)

11.对于严重违犯党纪、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领导机构,应当予以解散。(×)

12.对于全体或者多数党员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应当给予以解散。(√)

13.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应当逐个审查。(√)

14.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无需重新登记,但要参加新的组织过党的生活。(×)

15.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其中,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对其进行教育、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予以劝退或者除名。(√)

16.故意违纪受处分后又因故意违纪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从重处分。(√)

17.党员违纪受到党纪处分后,又被发现其受处分前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从重处分。(√)

18.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

19.党员受到党纪追究,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纪律处分的,应当向有关机关或者组织提出建议。(√)

20.党员被依法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但依然可以行使被选举权。根据司法机关处理结果,可以恢复其党员权利的,应当及时予以恢复。(×)

21.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处分。(×)

22.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警告处分。(×)

23.党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24.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在对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25.党组织作出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产生影响的,党组织应当根据改变后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26.在初核、立案调查过程中,涉嫌违纪的党员能够配合调查工作,如实坦白组织已掌握的其本人主要违纪事实的,可以从轻处分。(√)

27.计算经济损失主要计算间接经济损失。(×)

28.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

29.参加秘密集团或者参加其他分裂党的活动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30.挑拨民族关系制造事端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从轻处理,但不能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31.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党和政府,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实施,或者破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32.在分配、购买住房中侵犯国家、集体利益,情节较轻的,情节较轻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33.不按照规定公开党务、政务、厂务、村(居)务等,侵犯群众知情权,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34.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党的规矩,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35.不顾群众意愿,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致使国家、集体或者群众财产和利益遭受较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36.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37.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上级党组织决定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38.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警告处分。(×)

39.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的,一般应当予以除名;对入党后表现尚好的,给予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40.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员出走,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41.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42.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43.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征兵、安置复转军人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44.违反有关规定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前往港澳通行证,或者未经批准出入国(边)境,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

45.违反有关规定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前往港澳通行证,或者未经批准出入国(边)境,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46.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47.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擅自脱离组织,或者从事外事、机要、军事等工作的党员违反有关规定同国(境)外机构、人员联系和交往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48.相互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对方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搞权权交易的,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49.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50.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51.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借机敛财或者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52.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53.违反有关规定取得、持有、实际使用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出入私人会所,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54.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离)休后违反有关规定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或者个人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处分。(√)

55.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离)休后违反有关规定担任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独立监事等职务,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56.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在交通、医疗、警卫等方面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求特殊待遇,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57.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侵占非本人经管的公私财物,或者以象征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侵占公私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接受服务、使用劳务,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58.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六个月,情节较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59.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或者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60.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或者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61.违反有关规定自定薪酬或者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62.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63.违反有关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使用公务用车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64.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触犯驻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令或者不尊重驻在国家、地区的宗教习俗,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65.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66.搞权色交易或者给予财物搞钱色交易的,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处分。(×)

67.在上级单位检查、视察工作或者向上级单位汇报、报告工作时对应当报告的事项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68.泄露、扩散或者窃取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尚未公开事项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内容的,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69.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向有关地方或者部门打招呼、说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施加影响,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

70.以不正当方式谋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国(境),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限时题

1.党员受到严重警告处分(C),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职务的党外职务。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2.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应当给予其(A)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对于受到留党察看处分一年的党员,期满后仍然不符合恢复党员权利条件的,应当延长(B)留党察看期限。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4.留党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D)。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5.留党察看期间,坚持不改或者又发现其他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的,应当(D)。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6.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恢复党员权利后(D),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7.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C)内不得重新入党。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8.受到改组处理的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除应当受到(D)以上处分的,均自然免职。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撤销党内职务

9.因过失犯罪被判处(C)以下,含(C)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10.违纪党员在党组织作出处分决定前死亡,或者在死亡之后发现其曾有严重违纪行为,对于应当给予(D)处分的,开除其党籍。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1.违纪党员在党组织作出处分决定前死亡,或者在死亡之后发现其曾有严重违纪行为,对于应当给予(C)以下,含(C)处分的,作出书面结论,不再给予党纪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2.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A)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13.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机关或者受处分党员所在单位,应当在(B)内将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向作出或者批准处分决定的机关报告。

A:五个月 B:六个月 C:七个月 D:八个月

14.发布、播出、刊登、出版前款所列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或者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A)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5.发布、播出、刊登、出版前款所列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或者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C)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6.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给予(D)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7.对其他参加人员或者以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地等方式支持上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A)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8.未经组织批准参加其他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A)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9.未经组织批准参加其他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C)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20.未经组织批准参加其他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D)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21.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敌视政府等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D)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22.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敌视政府等组织的,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C)处分。

A:严重警告

B:警告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23.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敌视政府等组织的,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重的,给予(B)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24.组织、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25.组织、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的,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26.挑拨民族关系制造事端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27.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破坏民族团结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

28.不按照规定公开党务、政务、厂务、村(居)务等,侵犯群众知情权,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

29.相互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对方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搞权权交易的,给予(C)处分。

A:警告 B:严重警告 C: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30.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上级党组织决定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31.组织、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的,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重的,给予(B)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32.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给予(A)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或者严重警告 B:警告或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3.有其他违反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B)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或者严重警告 B:警告或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4.干涉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致使群众财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或者严重警告 B:警告或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5.相互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对方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搞权权交易的,情节(C)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A:较轻 B:较重 C:严重

36.党员领导干部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错误思想和行为放任不管,搞无原则一团和气,造成不良影响的,情节严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或者严重警告 B:警告或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7.不按要求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个人去向,情节较重的,给予(B)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或者严重警告 B:警告或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8.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情节严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或者严重警告 B:警告或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39.故意为他人脱离组织出走提供方便条件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A)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40.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员出走,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给予(A)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41.组织、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的,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严重的,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42.挑拨民族关系制造事端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43.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党和政府,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实施,或者破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或者留党察看

44.参加迷信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45.侵犯党员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给予(A)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46.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严重的,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47.拒不执行党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A)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B:留党察看 C:组织处理D:开除党籍

48.干涉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致使群众财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49.在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申请政治避难,或者违纪后逃往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的,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留党察看 C:警告 D:开除党籍

50.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情节严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或者严重警告 B:警告或严重警告 C:开除党籍或者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51.在党内组织秘密集团或者组织其他分裂党的活动的,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留党察看 C:警告 D:开除党籍

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52.挑拨民族关系制造事端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重的,给予(B)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53.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征兵、安置复转军人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情节严重的,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54.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B)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A:较轻 B:较重 C:严重

55.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或者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56.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严重的,给予(B)处分。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57.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58.违反有关规定取得、持有、实际使用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出入私人会所,情节较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59.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离)休后违反有关规定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或者个人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活动,情节较重的,给予(A)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60.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离)休后违反有关规定担任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独立监事等职务,情节较重的,给予(A)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61.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在交通、医疗、警卫等方面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求特殊待遇,情节较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62.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侵占非本人经管的公私财物,或者以象征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侵占公私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接受服务、使用劳务,情节严重的,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63.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D)月,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4.以不正当方式谋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国(境),情节严重的,给予(A)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65.违反有关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使用公务用车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66.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67.搞权色交易或者给予财物搞钱色交易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68.泄露、扩散或者窃取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尚未公开事项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内容的,情节严重的,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69.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向有关地方或者部门打招呼、说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施加影响,情节较重的,给予(B)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70.私自留存涉及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方面资料,情节较重的,给予(C)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71.以不正当方式谋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国(境),情节较轻的,给予(A)处分。

A:警告 B: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 D:开除党籍

72.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情节严重的,给予(D)处分。

A:撤销党内职务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C:警告或严重警告 D:开除党籍

四、风险题

1.依据纪律处分运用规则,党员违反哪些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答: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问题的;检举同案人或者其他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或者法律追究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主动上交违纪所得的;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2.依据纪律处分运用规则,党员违反哪些情形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答: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强迫、唆使他人违纪的;本条例另有规定的。

3.党员犯罪,哪些情形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答: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4.对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应如何处理?

答:应当区别情况作出处理。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党组织应当作出决定,开除其党籍;除前项规定的情况外,下落不明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章规定对其予以除名。

5.党员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违反哪些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答: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歪曲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歪曲党史、军史的。

6.党员违反哪些政治纪律,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答: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故意作出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相违背的决定的;擅自对应当由中央决定的重大政策问题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的。

7.党员对抗组织审查,有哪些行为,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答: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的;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包庇同案人员的;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掩盖事实的;有其他对抗组织审查行为的。

8.党员违反哪些组织纪律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答: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的;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的。

9.党员违反哪些组织纪律行为,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答:对批评、检举、控告进行阻挠、压制,或者将批评、检举、控告材料私自扣压、销毁,或者故意将其泄露给他人的;对党员的申辩、辩护、作证等进行压制,造成不良后果的;压制党员申诉,造成不良后果的,或者不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党员申诉的;有其他侵犯党员权利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对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人员打击报复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10.党员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哪些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答:经商办企业的;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的;买卖股票或者进行其他证券投资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的;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的;有其他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的。

11.违反哪些廉洁自律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答: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或者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的;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

12.党员干部违反办公用房管理规定,哪些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答:决定或者批准兴建、装修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楼堂馆所,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的;用公款包租、占用客房或者其他场所供个人使用的。

13.党员干部违反会议活动管理规定,有哪些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答:到禁止召开会议的风景名胜区开会;决定或者批准举办各类节会、庆典活动的。

14.党员干部违反哪些群众纪律行为,对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查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答: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加重群众负担的;违反有关规定扣留、收缴群众款物或者处罚群众的;克扣群众财物,或者违反有关规定拖欠群众钱款的;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的;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的;有其他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

15.党员干部违反哪些群众纪律行为,对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答: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照政策或者有关规定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的;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对待群众态度恶劣、简单粗暴,造成不良影响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的。

16.党组织违反哪些工作纪律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答:党员被依法判处刑罚后,不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而不处分的;党纪处分决定或者申诉复查决定作出后,不按照规定落实决定中关于被处分人党籍、职务、职级、待遇等事项的;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后,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对受处分党员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的。

17.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哪些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答: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活动的;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其他重大经营活动等事项的;干预和插手批办各类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等事项的;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干预和插手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等事项的。

18.党组织负责人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疏于管理,违反哪些规定,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答:不传达贯彻、不检查督促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或者作出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错误决策的;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和本单位发生公开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行为的。

19.违反哪些会议活动管理规定,应根据违反情节轻重,给予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处分?

条例竞赛题库 篇5

(416题)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共20题)

一、判断题(共10题)

1.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依法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责。(√)

(《条例》第2条)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条例》第7条)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后勤保障机构和对外执法机构。(×)

(《条例》第7条)

4.执法勤务机构实行队建制,称为大队、支队、中队、小队。(×)(《条例》第7条)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条例》第10条)

6.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两类。(×)(《条例》第10条)

7.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条例》第11条)

8.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和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官职务由高至低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1

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条例》第11条)

9.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官职务由高至低为:总队长、副总队长、支队长、副支队长、大队长、副大队长、中队长、副中队长。(√)(《条例》第11条)

10.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条例》第12条)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

1.公安部在(A)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条例》第3条)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B)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安工作,是本行政区域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A.上级公安机关

B.本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上一级公安机关(《条例》第3条)

3.公安机关履行(B)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A.警务管理

B.警务指挥 C.警务协调

D.警务执行(《条例》第11条)

4.下列选项不属于可以设臵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等警官职务的是(A)。

A.省公安厅

B.县公安局 C.自治县公安局

D.公安派出所

(《条例》第11条)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的是(A)。

A.大队长

B.一级警长 C.二级警长

D.三级警长(《条例》第12条)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和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官职务的是(A)。

A.国家级正职

B.省部级正职 C.厅局级正职

D.乡科级正职(《条例》第11条

7.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B.公安机关及其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C.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一级警长、二级警长、三级警长、四级警长、一级警员、二级警员、三级警员。

D.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

(《条例》第11、12、13条)

8.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B.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C.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技术职务序 3

D.公安机关从事警务专门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专门职务序列

(《条例》第11、12、13条)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范围的

是(A)。

A.办事员 B.一级警长

C.一级警员 D.二级警员

(《条例》第12条)

10、下列选项不属于可以设臵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等警官职务的公安机关是(A)

A、设区的市公安局

B、县公安局 C、自治县公安局

D、公安派出所(《条例》第11条)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共20题)

一、判断题(共10题)

1.督察机构有权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处臵公民控告、申诉的情况进行现场督察。(√)(《条例》第4条)

2.督察机构可以对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察。(√)(《条例》第4条)

3.督察机构可以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处臵治安突发事件的情况实行现场督察。(√)(《条例》第4条)

4.民警使用警械的情况,不属于督察机构现场督察的范围。(×)(《条例》第4条第6项)

5.督察机构可以对公安机关重要的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察。(√)(《条例》第4条第1项)

6.治安、交通、户政、出入境等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不属于督察机构现场督察的范围。(×)

(《条例》第4条第5项)

7.公安机关组织管理和警务保障的情况不属于督察机构现场督察的范围。(×)(《条例》第4条第9项)

8.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应当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

(《条例》第10条第1项)

9.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条例》第10条第2项)

10.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纪律需要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的,由督察机构作出决定,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条例》第11条)

二、单项选择(共10题)

1、下列警务活动中,属于督察机构职责的是(C)A.勘查刑事犯罪现场

B.办理出国护照 C.纠正民警违反警容风纪的行为

D.监管犯罪嫌疑人(《条例》第10条)

2、下列不属于警务督察范围的是(D)A.重要警务部署的组织实施情况 B.治安案件的处罚情况 C.民警使用警用车辆的情况 D.民警休息日着便服在公共场所饮酒(《条例》第4条)

3、下列不属于警务督察范围的是(D)。A.民工张某着警服

B.治安案件的处罚情况

C.警察小李不按规定穿着制式警服 D.民警休息日着便服在公共场所饮酒(《条例》第4条)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督察机构可以进行现场督察的是(D)。A.重大社会活动的秩序维护和重点地区、场所治安管理的组织实施情况

B.重要的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

C.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立案、侦查、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D.民警日常收支情况(《条例》第4条)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督察机构可以进行现场督察的是(D)。

A.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情况 B.处臵公民报警、请求救助和控告申诉的情况 C.文明执勤、文明执法和遵守警容风纪规定的情况 D.民警工作之余的活动情况(《条例》第4条)

6.某市公安局督察队发现民警王某在执行公务时歪戴警帽,督察人员可以(A)。

A.当场予以纠正

B.带离现场

C.予以训诫

D.责令其停止执行职务(《条例》第10条第1项)

7.督察人员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的民警,可以(C)。

A.没收其武器、警械

B.将其带离现场 C.扣留其武器、警械

D.实行禁闭(《条例》第10条第2项)

8.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A)。

A.当场予以纠正

B.给予行政处分 C.立即带离现场

D.对违规人员实行禁闭(《条例》第10条第1项)

9.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D)。

A.追缴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B.收缴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C.没收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D.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条例》第10条第2项)

10、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法违纪 7

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以及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可以(B)

A、给予行政处分

B、带离现场

C、停止执行职务

D、对违规人员实行禁闭

(《条例》第10条第3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共120题)

一、判断题(共50题)

1.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赔法》第2条)

2.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国家赔法》第6条)

3.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其要求赔偿的权利自行消失。(×)(《国家赔法》第6条)

4.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其权利承受人有权要求赔偿。(√)(《国家赔法》第6条)

5.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7条)

6.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实施的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7条)

7.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且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

8.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且造成损害的,由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第2款)

9.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且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第3款)

10.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第3款)

11.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

12.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第5款)

13.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赔偿义务自行消失。(×)(《国家赔法》第7条第5款)

14.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国家赔法》第8条)

15.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8条)

16.行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国家赔法》第9条)

17.行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国家赔法》第9条)

18.行政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先予赔偿。(√)

(《国家赔法》第10条)

19.行政赔偿请求人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应当分别先后提出数 10

个赔偿请求。(×)(《国家赔法》第11条)

20.要求行政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书;也可以口头申请,由赔偿义务机关记入笔录。(√)(《国家赔法》第12条)

21.要求行政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应当委托他人代书;对口头申请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受理。(×)(《国家赔法》第12条)

22.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国家赔法》第16条)

23.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24.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依法应当给予国家赔偿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25.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依法应当给予国家赔偿的,执行拘留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26.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21条第3款)

27.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执行逮捕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21条第3款)

28.刑事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国家赔法》第22条第2款)

29.刑事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在提起诉讼时一并提出。(×)(《国家赔法》第22条第2款)

30.刑事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国家赔法》第25条)

31.刑事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国家赔法》第25条)

32.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当向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国家赔法》第31条和第17条第4项)

33.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当向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国家赔法》第17条第5项和第31条)

34.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当向在处理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国家赔法》第31条第2项)

35.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国家赔法》第32条)

36.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国家赔法》第33条)

37.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本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国家赔法》第33条)

38.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 12

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国家赔法》第34条第1项)

39.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本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本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国家赔法》第34条第1项)

40.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国家赔法》第34条)

41.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

(《国家赔法》第34条)

42.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国家赔法》第34条)

43.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国家赔法》第34条)

44.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国家赔法》第34条)

45.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18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国家赔法》第34条)

46.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对 13

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16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60周岁止。(×)(《国家赔法》第34条)

47.赔偿义务机关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国家赔法》第35条)

48.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的,适用《国家赔偿法》。(√)

(《国家赔法》第40条)

49.赔偿请求人要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国家赔法》第41条)

50.2011年1月7日晚,刘某酒后与某饮食店老板徐某发生争执,将店内桌椅砸坏,恰逢民警赵某和孙某巡警至此,两人遂将刘某带至当地派出所。在所内,刘某态度恶劣,并大吵大嚷,该所所长王某经过,便踹了刘某一脚,致刘某跌倒,头撞在暖器片上,造成颅内出血死亡。本案中,由刘某扶养的有智力障碍的弟弟无权要求赔偿。

(×)(《国家赔法》第6条)

二、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哪种侵犯人身权情形的。受害人无权取得赔偿?(D)A.违法拘留 B.违法强制戒毒 C.非法拘禁 D.违法取保候审(《国家赔法》第3条)

2.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C)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 14

务机关。

A.侵犯权益较重

B.任意一个 C.共同行使行政职权

D.首先行使权力(《国家赔法》第7条)

3.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A)为赔偿义务机关。

A.委托的行政机关

B.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 C.主管行政机关

D.管理组织(《国家赔法》第7条)

4.国家赔偿案件中,经行政复议机关复议的,(B)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行政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行政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A最终

B.最初

C.最后

D.以后(《国家赔法》第8条)

5.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赔偿请求入要求行政赔偿时必须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B.赔偿请求人要求刑事赔偿时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C.刑事赔偿程序适用行政赔偿程序

D.在刑事赔偿和行政赔偿中,对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均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国家赔法》第9条、第22条)

6.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A)提出。

A.赔偿义务机关

B.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 C.赔偿义务机关的上级机关

D.违法办案部门(《国家赔法》第9条、第22条)

7.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 15

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A)。

A.先予赔偿

B.先赔偿自己承担的部分

C.通知其他赔偿义务机关,商定后共同赔偿 D.告知共同的上级机关,由上级机关决定赔偿数额(《国家赔法》第10条)

8.赔偿请求人受到不同损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A.赔偿请求人必须合并提出一项赔偿请求 B.赔偿请求人只能提出一项主要的赔偿请求 C.赔偿请求人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赔偿请求 D.赔偿请求人应当先后提出赔偿请求(《国家赔法》第11条)

9.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C)

A.3个月 2个月

B.2个月 2个月

C.2个月 3个月

D.3个月 3个月

(《国家赔法》第13条、第14条)

10.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B)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2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5日(《国家赔法》第14条)

1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行为,行政赔偿范围和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相同?(A)A.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B.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C.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D.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国家赔法》第3条、第17条)

12.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国家对下列哪种行为应承担赔偿责任?(C)A.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被羁押的 B.因公民伪造有罪证据被羁押的

C.因公民拒不作有罪供述被刑讯逼供造成身体伤害的 D.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赔法》第19条)

13.在刑事赔偿程序中,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C)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A.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

B.赔偿请求人所在地 C.复议机关所在地

D.赔偿义务机关或赔偿请求人所在地(《国家赔法》第25条)

14.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内作出决定。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B)

A.60日 30日 30日

B.2个月 30日 30日 C.2个月 1个月 1个月 D.60日 1个月 1个月

(《国家赔法》第24条)

15.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以(B)为主要方式。

A.返还财产

B.支付赔偿金 C.恢复原状

D.赔礼道歉

(《国家赔法》第32条)

16.不属于国家赔偿方式的是(D)。A.支付赔偿金

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重新颁发营业执照(《国家赔法》第32条)

17.《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应按(D)计算。

A.国家本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天数

B.国家本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天数 C.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天数

D.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天数(《国家赔法》第34条)

18.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赔偿金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B)。

A.10倍 B.20倍

C.5倍 D.15倍(《国家赔法》第34条)

19.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民死亡,需要国家赔偿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A);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A.20倍 B.10倍

C.5倍 D.15倍

20.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应当支付生活费,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B.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赔偿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C.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D.赔偿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国家赔法》第34条、第29条、第32条、第37条)21.国家赔偿中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D)标准执行。A.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B.国家本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C.当地民政部门有关生活救济的规定 D.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国家赔法》第34条)

22.在国家赔偿中,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止。(C)

A.18周岁 恢复劳动能力时 B.16周岁 恢复劳动能力时 C.18周岁 死亡时 D.16周岁 死亡时

(《国家赔法》第34条第2款)

23.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C)。

A.所有的费用开支

B.预期的利润

C.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D.因停产停业导致的财产损失(《国家赔法》第36条第6项)

24.在侵犯财产权案件的国家赔偿中,对于企业被吊销许可证 19

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D)A.水电费

B.仓储保管费 C.职工的基本工资

D.可能取得的营业利润(《国家赔法》第36条)

25.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国家赔偿法》(A)程序的规定。

A.刑事赔偿

B.行政赔偿 C.民事赔偿

D.国家补偿(《国家赔法》第38条)

26.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A)

A.2年 6个月 中止

B.1年 3个月 中止 C.2年 6个月 终止

D.1年 3个月 终止(《国家赔法》第39条)

27.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B)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

A.最初6个月

B.最后6个月 C.最初60天

D.最后60天(《国家赔法》第39条)

28.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C)。

A.赔偿请求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B.赔偿请求时效期间为6个月

C.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D.赔偿请求时效期间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的发生期间(《国家赔法》第39条)

29.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的,(B)。A.适用赔偿请求人所属国的相关法律 B.适用《国家赔偿法》

C.由受理的人民法院决定适用何国法律 D.由赔偿请求人自行决定适用何国法律(《国家赔法》第40条)

30.某县公安局的刑警刘某在上班途中,遇到两个人在打架,刘某便上前劝阻,其中的一人张某出言不逊,刘某便拿出手铐将张某铐在栏杆上,由于用力过猛,致使张某的右手骨折。本案中对张某的受伤,应由谁来承担何种责任?(A)A.由某县公安局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B.由某县公安局承担刑事赔偿责任 C.由刘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D.某县公安局不承担赔偿责任,可以给张某适当的经济补偿 31.李某误将他人打伤致死。其同学吕某出于朋友义气,代李某到公安机关自首。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吕某在监狱中服刑1年后反悔,供出事情真相。后法院经法定程序改判无罪。吕某要求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吕某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公安机关错误拘留

B.吕某不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其被羁押是自己的虚伪供述所致

C.吕某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检察院错误逮捕 D.吕某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法院错误判决

32.李某涉嫌盗窃被公安局刑事拘留,后检察院批准将其逮捕。法院审理时发现,李某系受人教唆,且是从犯,故判处李某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后李某以自己年龄不满16周岁为由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因此撤销原判,改判李某无罪并解除羁押。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A.对于李某受到的羁押损失,国家不予赔偿

B.对于一审有罪判决至二审无罪判决期间李某受到的羁押损失,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C.对于一审判决前李某受到的羁押损失,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D.对于检察院批准逮捕之前李某受到的羁押损失,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33.张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经调查。该公安机关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为由撤销了案件,并将张某释放。对于该案,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A.公安机关应承担全部国家赔偿责任 B.公安机关应承担部分国家赔偿责任 C.公安机关不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D.公安机关应承担补偿责任

34.民警王某和陈某在巡逻时,发现郑某正在实施抢劫。在抓捕中,郑某抢过一摩托车后逃跑,两民警驾车紧追,在追击过程中,将李某的水果摊撞烂。问:李某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C)A.向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申请行政赔偿 B.向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申请刑事赔偿 C.要求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给予补偿

D.李某可以在郑某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要求郑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5.两民警在追击某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租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不幸被犯罪嫌疑人炸毁,司机被炸伤,犯罪嫌疑人被当场击毙。该司机正确的救济途径是下列哪一项?(C)A.请求两民警给予民事赔偿

B.请求两民警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赔偿 C.请求两民警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补偿 D.请求犯罪嫌疑人的家属给予民事赔偿

36.市西区公安分局治安联防队队员周某抓获了有行窃嫌疑的盖某,因盖某拒不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周某用木棍将盖某殴打致伤。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由(B)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市公安局

B.西区公安分局 C.西区治安联防队

D.联防队队员周某

37.张某和李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误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损失应由谁赔偿?(C)A.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

B.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C.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

38.某市公安局刑事警察赵某下班期间发现有人斗殴,即予以制止。正巧打架的马某与赵某有隙,便对赵某出言不逊。赵某大怒,拔枪将马某击伤。下列关于赔偿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D)。A.应由赵某赔偿,因其行为属于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B.应由赵某赔偿,因其是刑事警察,无治安管理职权,且是在下班期间作出

C.应由公安局赔偿,因赵某的行为属于执行职务

D.应由公安局赔偿,因赵某的行为属于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 23

成公民身体伤害的情形

39.甲、乙二人是某派出所的联防队员。某日晚,民警丙带二人出警解决一起纠纷时,丙注意到围观群众丁神色慌张,便嘱咐甲、乙二人把丁叫到所里问问情况。二人过去后,丁说自己没违法,不跟二人走,乙就上前打了丁两拳,将丁的牙齿打掉了两颗。请问该案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D)A.由联防队员甲、乙承担赔偿责任 B.由民警丙承担赔偿责任 C.由该派出所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D.由该派出所所属的公安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40.甲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了公民赵某的合法权益,后乙机关撤销了甲机关,甲机关的职权由丙机关行使。此时,公民赵某申请行政赔偿应向哪个机关提出?(B)A.乙机关

B.丙机关

C.乙机关或丙机关任何一个均可 D.乙机关和丙机关的共同上级机关

41.赵某被A市B区公安分局拘留7日,后经复议,A市公安局撤销了该处罚。后因B区并入A市C区。B区公安分局被撤销,在其管辖区域内C区分局设立了D派出所。若赵某要求国家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该是(C)。

A.A市公安局

B.B区公安分局 C.C区公安分局

D.D派出所

42.陈某因盗窃行为被A市B区公安分局行政拘留10日(已执行完毕),后经复议,A市公安局变更为行政拘留5日。陈某要求国家赔偿,应如何处理?(B)A.由A市公安局对5日拘留予以赔偿

B.由B区公安分局对5日拘留予以赔偿 C.由A市公安局对10日拘留予以赔偿 D.由B区公安分局对10日拘留予以赔偿

43.王某被某县公安局治安拘留7日。经市(地)公安局复议变更为治安拘留5日。并且执行完毕,后经行政诉讼被撤销处罚。王某如果申请行政赔偿,(A)。

A.全部由某县公安分局承担赔偿义务

B.市公安局承担错误拘留5日的赔偿义务,某县公安局承担错误治安拘留2日的赔偿义务

C.全部由市公安局承担赔偿义务

D.某县公安局和市公安局对错误治安拘留7日的赔偿义务平均分担

44.李某被甲区公安分局治安拘留7日,经市公安局复议变更为治安拘留10日,并且执行完毕,后经行政诉讼被确认违法。李某如果申请行政赔偿,(D)。

A.甲区公安分局对错误治安拘留10日履行赔偿义务 B.市公安局对错误治安拘留10日履行赔偿义务

C.甲区公安分局与市公安局对错误治安拘留10日平均分担赔偿义务

D.甲区公安分局对错误治安拘留7日履行赔偿义务,市公安局对错误治安拘留3日履行赔偿义务

45.某县公安局和某县交通局共同行使行政职权。造成侵权,赔偿请求人向某县公安局请求赔偿。某县公安局的下列做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C)。

A.某县公安局收到请求后,应当立即通知某县交通局,两机关协商后,共同向请求人赔偿

B.某县公安局收到请求后,应当告知请求人要同时向某县交通 25

局申请

C.某县公安局收到请求后,应当先予赔偿

D.某县公安局收到请求后,应当告知请求人向两机关的共同上级机关某县人民政府申请

46.A市B区公安分局对刘某违法行政拘留,刘某向B区公安分局要求国家赔偿,B区公安分局逾期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刘某应如何处理?(C)A.向A市公安局申请复议 B.向A市公安局申诉 C.向B区人民法院起诉

D.向A市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47.刘某因故意伤害被A市B区公安分局拘留7日,并处200元罚款。刘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A市公安局认为处罚偏重,遂变更为拘留5日。刘某如果申请国家赔偿,该案的赔偿义务机关是(A)。

A.B区公安分局

B.A市公安局

C.A市公安局和B区公安分局 D.A市公安局或B区公安分局

48.按照某县人民政府的部署,某县公安局和文化局对全县的网吧进行联合执法。一网吧管理员赵某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网吧,某县公安局便以阻碍执行职务为由将赵某拘留5日,赵某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撤销了对赵某的处罚。如赵某请求国家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应该是(A)。

A.某县公安局

B.某县文化局 C.某县公安局和某县文化局 D.其县人民政府

49.若当事人最后经法院判决均为无罪,下列选项中(C)26

可以请求国家赔偿。

A.赵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拘传 B.刘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 C.李某因涉嫌抢劫罪被逮捕

D.陈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

50.某区公安分局以出租车司机陈某不服管理为由,将其出租车扣了1个月。陈某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撤销了原处罚决定。但被扣车辆因保管不善丢失。陈某要求某区公安分局赔偿损失。某区公安分局应当赔偿陈某(B)。

A.当月1500元的购买出租车贷款利息 B.被扣车辆丢失后相应的赔偿金 C.因租房支付的租金,每月400元

D.因不开出租车而带来的损失

三、多项选择题(共20题)

1.对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AB)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B.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C.行政机关按照政府的行政命令采取的行为 D.公民不要求追究行政机关责任的情形(《国家赔法》第5条)

2.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受害的公民死亡,其(BC)有权要求赔偿。

A.最好朋友

B.有扶养关系的亲属 C.继承人

D.关系密切的亲属

(《国家赔法》第6条)

3.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经复议机关复议后,复议决定加重损害 的,(BD)。

A.复议机关对全部侵权行为履行赔偿义务 B.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C.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对全部的侵权行为履行赔偿义务

D.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对最初的侵权行为履行赔偿义务

(《国家赔法》第8条)

4.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BD)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A.过错 B.故意

C.过失 D.重大过失(《国家赔法》第16条)

5.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ABC)等侵犯财产权情形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

A.违法扣押财物

B.违法查封财物 C.违法追缴财物

D.违法为企业借款担保(《国家赔法》第4条)

6.行使(ABC)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8条规定的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A.检察 B.侦查

C.审判 D.监察(《国家赔法》第17条)

7.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对财产采取(ABCD)等措施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A.查封 B.扣押

C.冻结 D.追缴

(《国家赔法》第18条第1项)

8.下列哪些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ABCD)A.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

B.依照《刑法》第17条、第18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C.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D.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赔法》第19条)

9.下列关于刑事赔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CD)。

A.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B.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C.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D.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21条)

10.下列机关中,可能成为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的是(ABC)。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检察机关

D.民政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11.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AD)为赔偿义务机关。

A.作出逮捕决定的检察机关 B.提请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 C.提请批准逮捕的国家安全机关 D.作出逮捕决定的审判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12.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下列哪些情况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ACD)A.决定撤销案件的B.变更为取保候审的 C.不起诉的D.判决宣告无罪的(《国家赔法》第17条)

13.(BCD)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A.赔偿义务机关已赔偿到位的 B.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 C.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方式有异议 D.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国家赔法》第24条)

14.刑事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向(ABD)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A.刑讯逼供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B.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C.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

D.在处理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国家赔法》第31条)

15.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的赔偿方式是(AB 30

D)。

A.支付赔偿金

B.返还财产 C.赔礼道歉

D.恢复原状(《国家赔法》第32条)

16.下列关于赔偿金和生活费的叙述正确的是(AD)。A.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B.对国家赔偿中生活费的发放标准为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C.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16周岁止 D.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生活费给付至18周岁;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国家赔法》第34条)

17.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的费用是(ABC)。

A.医疗费

B.护理费

C.残疾赔偿金

D.被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的生活费(《国家赔法》第34条第2项)

18.在国家赔偿中,出现下列哪些情形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支付生活费?(AC)A.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B.造成身体伤害的 C.造成死亡的

D.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赔法》第34条)

19.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哪种情形致人精神损害的,应 31

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ABCD)A.违法使用武器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B.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C.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

D.非法拘禁

(《国家赔法》第3条、第17条、第35条)

20.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ABCD)规定处理。

A.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的,返还财产

B.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C.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D.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国家赔法》第3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256题)

一、判断题(100题)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目的之一就是既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又防止人民警察违法滥用警械和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条、第5条2款)

2、只要是为了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就可以任意使用警械和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3、为了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法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4、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不能使用其他强制手段,只能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规定的警械和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5、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是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法律依据:《条例》第4条)

6、人民警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条例》第5条)

7、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但人民警察使用非警用器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8、警械一般是指那些非致命性警用器械,各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为人民警察配臵。(×)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警察法》第36条1款)

9、高压水枪属于《人民警使用警戒和武器条例》规定的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10、手铐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

1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

(法律依据:《条例》第6条)

12、对袭击人民警察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立即使用警械或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

13、人民警察遇有阻碍其依法履行职责的,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5项)

14、人民警察遇有以暴力方法阻碍其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第5项)

15、人民警察按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2款)

16、人民警察遇有结伙斗殴、殴打他人等违法犯罪情形,应当立即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1项)

17、人民警察包围持枪犯罪嫌疑人后,该嫌疑人弃枪投降。在押解回公安机关的路途上,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2项)

18、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看押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

19、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棍等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20、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任务时,可以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21、人民警察按规定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不导致违法犯罪行为人受到伤害为限度。(×)

(法律依据:《条例》第7第2款条)

22、人民警察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时,可以使用警棍、手铐、脚镣等等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1项)

23、某晚10时许,李某酒后与小区管理员发生纠纷。派出所民警王某、金某接110处警指令到场处臵。李某不听劝阻打了民警王某一个耳光,并纠集了5名同乡将民警围住,并殴打民警。民警使用催泪瓦斯喷射器,控制了现场局势。民警的处臵程序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5项)

24、某日上午10时许,民警赵某在值勤时,发现陈某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即对陈进行纠违、处罚,陈拒绝接受处罚并与民警产生言语争执,民警遂对陈使用手铐,并将陈按倒在地,用膝盖抵住其背部,造成陈手腕表皮挫伤及头部外伤。民警赵某的处臵是正确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

25、任何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都可能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26、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前,一般情况下应当先行警告,经警告无效的,才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

27、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后携带匕首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28、人民警察遇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3项、2款)

29、人民警察判明有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1项)

30、人民警察对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31、人民警察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32、人民警察对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逃跑拒捕的,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33、人民警察对实施爆炸犯罪后拒捕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34、抢劫犯罪嫌疑人驾车冲出警方包围,强闯公路上一堵截卡点时,守卡民警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0项、13项)

35、人民警察对实施盗窃犯罪行为后逃跑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武器。(×)

36、赵某因泄私愤到孙家持炸药相威胁,民警接报后到达现场,发现赵某正欲点燃炸药引爆。在这种情况下,民警可以不经警告即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2款)

37、人民警察对实施寻衅滋事后逃跑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武器。(×)38、110指挥中心接报:有人正在用剧毒农药往鱼塘投毒。民警赶到现场发现有一孕妇正在往鱼塘撒农药,民警可以使用武器制止。(×)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

39、夜晚,一辆长途客车正在行驶,旅客大都睡意朦胧。突然,一名歹徒持枪对准乘客,并对着车顶开了一枪,声称谁不交出钱和首饰就打死谁。民警孙某见状暗中掏出手枪,选择有利时机将其击毙。孙某的行为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2款)

40、犯罪分子正举枪向人民警察准备射击的,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41、聚众械斗,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42、李某与吴某有矛盾。一日,李某、张某等5人与吴某等3人相遇,发生持械群殴,吴被砍伤倒地。此时,民警王某经过此地,喊道:“我是公安局的,不许再打。”但歹徒并未收敛,张某持长刀冲上来,砍中民警王某左手。王某立即开枪将张某击倒,其余人四处逃窜。王某开枪的行为是合法,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10项、2款、第5条1款)

43、民警张某、李某在抓捕一吸毒人员过程中,张某掏出手枪先对其口头警告,后鸣枪示警,在无效的情况下张某开枪射击,将该吸毒人员腿部击伤后将其抓获。张某使用武器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44、犯罪嫌疑人王某在一闹市区抢夺了一妇女挎包,逃跑途中被群众围住,王某掏出一把匕首在空中挥舞,不准群众靠近。民警到达现场后,先是口头警告,王某持匕首朝民警挥来,民警开枪将王某击伤后抓获。民警开枪的行为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3项)

45、人民警察只有在犯罪行为造成了严重紧迫的危险状态,不使用武器将导致更为严重的危害后果时,才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

46、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律应先行警告。(×)(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2款)

47、怀孕妇女、儿童实施暴力犯罪的,人民警察一律不得对其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1项)

48、对怀孕妇女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1项)

49、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一律不得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2项)

50、章某杀人后,长期流窜潜逃。某日,县局刑警大队获悉,章某藏匿在该县园林场一平房内,立即组织警力火速赶到现场进行围捕。章某发现后,持炸药包和上膛的大口径猎枪拒捕。刑警江某见状,未警告即开枪将章击毙。江某的行为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2项)

51、犯罪分子已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应当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52、只要犯罪分子已经实施完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应当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53、犯罪分子一旦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人民警察就应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1项)

54、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治疗,保护现场,及时通知其家属。(×)

(法律依据:《条例》第12条)

55、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待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后告知伤亡人员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法律依据:《条例》第12条2款、3款)

56、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同时应当及时地将伤亡情况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法律依据:《条例》第12条2款、3款)

57、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无论伤亡人员是犯罪分子还是无辜人员,都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12条1款)

58、人民警察只要使用武器,就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13条)

59、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条例》第14条)

6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人民警察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法律依据:《条例》第15条)

6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法律依据:《条例》第15条)

61、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法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62、警棍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63、催泪弹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64、特种防暴枪属于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65、警绳属于约束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66、对袭击人民警察的违法犯罪分子,若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0项)

67、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害为限度。(×)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2款)

68、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任务,遇犯罪分子可能脱逃的,可以使用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

69、人民警察对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犯罪分子,应当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13项)

70、人民警察对实施抢劫的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应当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7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聚众械斗,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经警告无效的,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9项)

7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3项)

7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抢夺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的,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3项)

74、犯罪分子正举枪向警察准备射击,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而不必先警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2款)

7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对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76、对违法犯罪分子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3项、第14项)

77、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可以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是否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78、犯罪分子已经受伤,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79、犯罪分子已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8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口头报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13条)

81、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13条)

82、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条例》第14条)

83、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法律依据:《条例》第14条)

84、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的,由该民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法律依据:《条例》第14条)

8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由公安部制定的。(×)

8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的。(×)

87、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8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8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90、人民警察遇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经警告无效,应当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第3项)

91、人民警察遇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第3项)

9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臵的警戒线,经警告无效的,应当使用使用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第4项)

93、凡是属于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生命安全的,就可以不需警告,直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2款)

9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的。(√)

95、人民警察遇有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经警告无效的则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0项)

96、人民警察遇有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只有在危及民警的生命安全的情形下,经警告无效的才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0项)

97、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一时难以确定是否已经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民警只要按规定给予了警告,就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0项)

98、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造成人身伤害,无论是故意或者过失。(×)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第2款)

99、民警使用警械之前,必须要先予以警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7、8条。使用约束性警械没有规定要先警告)

100、民警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之前必须先给予警告,而当违法犯罪行为一得到制止则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

二、单选题(10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由下列哪个机关制定的?(C)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公安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依据()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的。(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法律依据:《条例》第1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先采取强制手段,然后才可以使用警械和武器。

B、应当先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的才可以使用武器 C、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

D、以上说法都不完全正确(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下列装备属于武器的是(A)。

A、冲锋枪 B、麻醉枪 C、高压水枪 D、特种防暴枪(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A)。

A、致命性警用武器

B、制服性警用武器 C、驱逐性警用武器

D、以上都是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下列装备不属于武器的是(D)。...A、五四式手枪 B、七七式手枪 C、冲锋枪 D、特种防暴枪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下列装备不属于武器的是(D)。...A、微型冲锋枪 B、**式手枪 C、七七式手枪 D、麻醉枪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下列装备属于武器的是(A)。

A、五四手枪子弹 B、高压水枪 C、特种防暴枪 D、麻醉枪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9、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B)为原则。A、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B、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C、警告在前,使用在后 D、使用警械在前,不得已再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4条)

10、下列哪一项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的原则?(A)A、依法使用警械原则 B、不得造成无关人员伤亡原则

C、使用约束性警械优先制服性警械原则 D、不得造成公民财产损失原则

(法律依据:《条例》第5条)

1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C)在场无关人员躲避。A、不需要命令 B、视情况命令 C、应当命令 D、自行决定是否命令

(法律依据:《条例》第6条)

1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D)。A、清退在场无关人员,待清退完毕后方可使用警械和武器 B、组织疏散在场无关人员,待疏散完毕后方可使用警械和武器 C、首先命令在场无关人员疏散,待疏散完毕后使用警械和武器 D、首先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然后按照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6条)

13、下列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是(B)。A、手铐 B、警棍 C、警绳 D、脚镣(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

14、下列不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是(D)。...A、警棍 B、催泪弹 C、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 D、手铐、脚镣、警绳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

15、下列哪项不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B)...A.警棍 B.手铐 C.催泪弹 D.特种防暴枪(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经警告无效的,(A)。

A、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B、可以使用武器 C、应当使用武器 D、应当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1项)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经警告无效的,(D)。

A、应当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B、可以使用武器 C、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D、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2项)

18、人民警察遇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经警告无效,(C)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A、应当 B、不得 C、可以 D、必须(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3项)

19、人民警察遇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经警告无效,不得使用(D)。

A、特种防暴枪 B、催泪弹 C、警棍 D、五四手枪(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3项)

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臵的警戒线,经警告无效的,(D)。

A、应当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B、可以使用武器

C、应当使用武器 D、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4项)

21、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一种情形,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C)A、犯罪嫌疑人侮辱妇女,被人民警察喝止 B、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拒不交代违法犯罪事实 C、犯罪嫌疑人袭击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的 D、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对人民警察谩骂不止(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6项)

22、下列有关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有(D)...A、人民警察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之前,必须要先予以警告 B、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C、当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D、对于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孕妇可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1项)

23、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尚未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A)。

A、警械 B、武器 C、警械或武器 D、警械和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5项、第9条1款10项)

24、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种情形不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B)A、殴打他人,经警告无效的 B、拒不交代违法犯罪事实,经警告无效的

C、袭击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的 D、结伙斗殴,经警告无效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1项、6项)

25、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种情形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D)

A、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经警告无效的

B、犯罪嫌疑人被拘传时企图吞刀片,经警告无效的 C、犯罪嫌疑人在被抓捕时企图自杀,经警告无效的

D、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臵的警戒线,经警告无效的(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6项、8条1款2项)

26、某地一强拆现场,群众殴打民警并烧砸警车,但民警的生命尚未受到危险,这时民警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A)。

A、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B、使用武器

C、不能还手,听之任之 D、固定现场,等事件平息后再抓人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6项)

27、某市一女司机因不能出具行车证和驾驶证被民警拦下,该女司机不服处罚,对民警撕扯拉拽,民警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采取(C)。

A、不能还手,听之任之 B、直接使用警棍将该女司机制服

C、对该女司机先进行警告,其不听,可以用警棍将其制服 D、退避三舍,放其通行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5项)

28、人民警察遇有(B)情形不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A、犯罪嫌疑人寻衅滋事,经警告无效

B、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拒不交代违法犯罪事实 C、犯罪嫌疑人袭击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的

D、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臵的警戒线,经警告无效的(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1项、4项、6项)

29、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难以确定是否已经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A)。

A、可以使用警械 B、可以使用武器

C、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使用武器

D、经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5项、第9条1款10项)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在有下列哪一情形下,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D)

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押解犯罪分子

D、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2项、第8条1款2项)

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在下列何种情形下,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D)。

A、抓获犯罪重大嫌疑分子 B、不接受处罚

C、将脱逃的犯罪分子押解回监狱 D、制止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3项、5项、第8条1款1项、2项)

32、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制服性警械,应当以(D)为限度。

A、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残

B、实际情况需要 C、足以保障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

D、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2款)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押解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脱逃的,可以使用(C)。

A、驱逐性警械 B、武器 C、警绳 D、枪支(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拘留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行凶的,可以使用(C)。

A、驱逐性警械 B、武器 C、脚镣 D、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自杀的,可以使用(C)。

A、驱逐性警械 B、武器 C、约束性警械 D、枪支(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民警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自伤的,(A)。

A、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B、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 C、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 D、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民警在执行强制传唤时,遇有违法人员可能袭击人民警察的,(C)。

A、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 B、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 C、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D、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8、与抓捕民警对峙的持枪歹徒交出枪支投降后,在民警将其带回公安机关的过程中(C)。

A、应当对其使用驱逐性警械

B、必须对其使用制服性警械 C、可以对其使用约束性警械

D、以上都不对(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9、人民警察在进行审讯的时候,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自杀的,可以使用的警械有(A)。

A、手铐 B、警棍 C、高压水枪 D、辣椒喷剂(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40、人民警察在执行拘传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行凶的,可以使用的警械有(B)。

A、特种防爆枪 B、警绳 C、高压水枪 D、催泪弹(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条例竞赛题库 篇6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试题

一、填空

1.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

2.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规定使用武器。

3.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4.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5.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6.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7.人民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

8.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9.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10.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11.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12.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二、单选

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由下面哪个部门制定的(C)。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公安部 2.下列不属于人民警察装备的武器的是(D)。

A.“五四”式手枪 B.“七七”式手枪 C.“九二”式手枪 D.特种防暴枪

3.人民警察(A)有符合规定的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A.判明 B.了解 C.发现 D.认为

4.某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后携枪逃跑,经警告无效的,警察(B)。

A、不可以使用武器 B、可以使用武器

C、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 D、不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

5.人民警察在判明行为人有(D)行为的紧急情形下,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A、不服从指挥 B、不服从治安管理

C、拒绝所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 D、正在实施暴力犯罪

6.人民警察判明有(C)的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A、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B、聚众赌博

C、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

D、拐卖妇女儿童

7、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B)。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纪律处分

D、刑事处分

8、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遇有(D)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警械。

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押解

D、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

9、下列有关民警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说法错误的有:(D)

A、当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的能力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B、民警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之前,必须要先予以警告

C、民警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D、对于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孕妇可以使用武器

10、下列哪些情况经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武器(A)

A、张某正用菜刀砍李某

B、王某持刀抢劫一路人

C、李某溜入一居民住宅行窃,被户主发现后,用木棒打伤户主逃跑

D、青年张三等人因口角与王五等人发生扭打,在双方用拳头互殴过程中,造成多人表皮出血,110民警到场后口头制止不了

11、民警在强制传唤时(A)

A、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B、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

C、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

D、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

12、对处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D)

A、能够确保不伤及他人的

B、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使犯罪分子逃离的 C、具备有利地形等条件的

D、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A)

A、致命性警用武器

B、制服性警用武器

C、驱逐性警用武器

D、以上都是

14、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D)

A、所属机关负责人口头报告

B、所属机关负责人书面报告

C、所属机关口头报告

D、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15、公安机关接到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的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D)

A、警务督察部门

B、行政监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16、人民警察遇有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D)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A、情况紧急的

B、属严重暴力犯罪的

C、已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的 D、需要当场制止的 17.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造成不应有的财产损失的;对受到财产损失的人员,由(C)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A、该人民警察

B、该人民警察家属

C、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

D、以上都是

18.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的规定,在下列何种情形中,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D)。

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执行押解

D、制止非法集会游行、19..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D)为限度。

A、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残

B、实际情况需要

C、足以保障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

D、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2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B)。

A.赔偿 B.补偿 C.追偿 D.抚恤

21.人民警察在进行审讯的时候,可以使用的警械有(A)

A.手铐 B.警棍 C.高压水枪 D.辣椒喷剂

三、多选

1.警械的类型有(ABD)

A、驱逐性

B、约束性

C、致命性

D、制服性 2.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械包括(ABD)。A、脚镣 B、特种防暴枪 C、弹药 D、催泪弹 3.下列属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是(AB)

A.高压水枪 B.特种防暴枪 C.手铐 D.脚镣 4.下列属于约束性警械的是(ABD)A、手铐 B、脚镣 C、警棍 D、警绳

5.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ABCD)

A.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B.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C.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D.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6.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ABCD)

A.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B.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C.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D.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7.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CD)

A.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

B.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

C.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D.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8.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ABC)

A.及时抢救受伤人员 B.保护现场 C.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D.立即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9.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使用(ABC)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A.枪支 B.爆炸 C.剧毒 D.交通工具

10.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尚未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AB)。

A、制服性警械

B、约束性警械

C、武器

D、警械或武器

11、下列有关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BD)

A、必须判明情况

B、必须先行警告

C、必须在情况紧急的条件下

D、必须是暴力犯罪正在进行中

12.警械的正确使用应同时具备下列哪几个条件(ABCD)

A、警械必须由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使用

B、使用的警械必须是依法配备的警用器材

C、使用的警械必须是一种非致命性警用器材

D、警械使用必须遵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相关规定

13.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ABCD)

A.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B.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C.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D.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14.人民警察依法执行抓捕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ABCD)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A.脱逃 B.行凶 C.自杀 D.自伤

15.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ABCD)

A.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B.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C.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D.袭击人民警察的

16.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时,(AB),可以直接使用武器。A、来不及警告

B、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C、遇到犯罪分子暴力反抗 D、发现犯罪分子逃跑的

17.对(ABCD)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A、结伙斗殴 B、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

C、袭击人民警察

D、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四、判断并改错

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这里所说的“人员”,仅指无辜人员,不包括违法犯罪分子。(X)

2、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V)

3、人民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造成人身伤害。(X)

4.在来不及警告的情况下,人民警察可以不经警告而直接使用武器以制服违法犯罪嫌疑人。(V)

5、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警械造成人员伤亡等后果的,一律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X)

6、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般应经警告无效,而使用警械不需要警告。(X)7.犯罪分子拒捕的,人民警察即可使用武器(X)

8.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X)9.犯罪分子处于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X)

10.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X)1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否则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后果自负。(X)12.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V)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50题答案

一、填空

1.()。2.()3.()4.()、()5.()6.()

7.(人身伤害)

8.(怀孕妇女)、(儿童)9.(更为严重危害后果)10.(立即停止)

11.(继续实施犯罪)。12.(书面)

二、单选 1.(C)2.(D)3.(A)4.(B)。5.(D)6.(C)

7、(B)

8、(D)

9、(D)

10、(A)

11、(A)

12、(D)

13、(A)

14、(D)

15、(D)

16、(D)17.(C)18.(D)19.(D)20.(B)21.(A)

三、多选 1.(ABD)2.(ABD)。3.(A B)4.(ABD)5.(ABCD)6.(ABCD)7.(C D)8.(A B C)9.(ABC)10.(AB)

11、(BD)

12.(ABCD)

13.(ABCD)14.(ABCD)

15.(A B C D)16.(AB)17.(ABCD)

四、判断并改错

1、(X)改:“人员”,既包括无辜人员,也包括违法犯罪分子

2、(V)

3、(X)改:人民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4.(V)

5、(X)改: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6、(X)改: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前,也要进行警告,警告无效才能使用。

7.(X)改: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或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人民警察可使用武器。

8.(X)改: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9.(X)改:犯罪分子处于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10.(X)改: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上一篇:《消费者行为与市场分析》课程考试试题下一篇:语文教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