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能源产业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宁夏新能源产业(共8篇)

宁夏新能源产业 篇1

信访维稳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赵建宝同志是国电电力宁夏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负责公司党建、工会、纪检监察、信访维稳、企业文化工作,自从事信访维稳工作以来,他从“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信访条例》,以对党的信访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细致、严谨公正、稳妥高效地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处处关心企业职工,紧紧围绕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踏踏实实地开展信访维稳工作,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营造宁夏新能源公司安定和谐的生产建设环境,促进公司平稳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信访维稳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公司新能源事业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2011年10月17日,国电电力宁夏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国电电力宁夏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和宁夏国电阿特斯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公司成立伊始,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来保证,信访维稳工作是公司党委和行政联系广大职工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在维护团结、促进融合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随着公司新能源事业的发展以及各在建、投运项目的工作开展,各种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形成许多不稳定因素。信访维稳工作任务重、覆盖面大,成为公司党政领导极度关心和重视的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赵建宝同志坚持把信访维稳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每季度坚持召开一次信访维稳工作例会,做到部署全局,坚持领导首问,层层落实责任制,对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集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处理,将不稳定因素平复在萌芽阶段,形成了公司一派稳定、团结、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建章立制,使信访维稳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取得可喜成果

信访维稳工作是维稳的前哨,是公司发展的基础。结合宁夏新能源公司信访维稳工作的实际,赵建宝同志还指导构建了公司“领导级、部门级、项目级”三级信息网络体系,从几个方面排查梳理信访维稳隐患。一是配齐配强项目级信访维稳信息员队伍,发挥其身处基层,发现信访维稳苗头早,掌握信访维稳信息多的优势,及时反馈信访维稳信息;二是以部门级组织为主体,建立了“部门—项目”联合矛盾排查协调小组,通过了解基层建设、生产的情况,积极排查所在项目(场站)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综合分析,对有可能引发的信访维稳动向,早发现、早报告,做好上下沟通,信息互通;三是公司领导层每月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集中矛盾排查,摸排不稳定因素,并做好部署、指导工作,力争超前化解;四是制定在接待和办理信访维稳事件过程中的工作原则,由表及里,把握实质,及早发现带有全局性的情况和问题,未雨绸缪,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群体性上访发生;五是主动向国电宁夏分公司、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部门汇报、联系、反馈信访维稳信息。针对职工反映的问题,实行“四定”,即定领导、定专人、定方案、定时限,逐一处理落实。同时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有关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通过排查梳理信访维稳隐患,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逐步落实防范措施,从而从根源上杜绝了恶劣影响的上访事件的发生,为公司生产运营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实意地帮助职工排忧解难

了解职工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关心什么……在总结从事信访维稳工作的经验时,赵建宝常说:“干信访维稳工作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时刻把职工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真情实意地帮他们分忧解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由于党委书记岗位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加上信访维稳工作又辛苦忙碌,赵建宝同志日渐消瘦,但他从未影响过工作。生产建设一线距离银川近则一两百公里,远则是千里之外,来回奔波十分辛苦,但为了把现场反映的问题处理好,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建设生产一线,与职工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时把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厚爱传递给职工。他常说:“信访维稳无小事,职工们给我们反映问题,说明他们遇到了困难,需要公司的关心和帮助,他们远离家庭,公司必须尽好自己的职责,让职工们在山上快乐、健康地工作和生活。”正是由于赵建宝同志积极努力地工作,在公司和职工之间架起了和谐美好的“沟通之桥”,营造了团结融洽、安定和谐的生产建设环境。

宁夏新能源产业 篇2

近几年, 宁夏地区光伏、风电发展迅猛, 截止2015 年7 月, 宁夏电网全网新能源装机容量约达800 千瓦, 同比增长52%, 相应的通信设备已增长约250 台, 同比增长32%。面对新能源发电亟需并网的迫切需求,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将是促进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是电网系统中的基础环节, 它是确保宁夏中调至各新能源厂站各类信号有效传输的通信基础平台, 也是通信系统运维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2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目前宁夏电网每年约有30 座新能源电厂需要并网, 大约98%以上新能源电厂采用G.652 标准光缆单支线方式接入宁夏电力通信网, 配置622M马可尼光端机。面对越来越多新能源电厂的接入需求, 如何规范、科学、高效地完成其通信业务的接入, 将是电力通信运维及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通信设备资产归属不同、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原因, 导致部分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在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及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新能源电厂通信业务的安全可靠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现阶段虽然已制定了光伏、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1], 但对于其通信系统的并网要求还不够具体, 未对并网电厂通信设备的光缆接入方式、通信设备配置等进行明确要求, 这导致大部分新能源电厂单支线接入升压站或变电站, 一旦接入光缆中断, 将会造成所接新能源电厂通信业务全部中断[2]。

(2) 缺乏设计方案审查机制。目前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设计并未经过主网通信运维级管理人员审查, 这将导致部分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在设计上不能紧密贴合骨干通信网的实际情况, 存在设备配置不合理、光缆型号不当、接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3) 缺乏验收机制。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由业主委托第三方进行施工, 施工完成后并未经过主网通信运维级管理人员验收, 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光缆铺设方式不当、光缆溶解质量差、施工工艺较差等问题。

(4) 缺乏相应的设备并网检测机制。目前大部分并网通信设备仅能提供出厂合格证, 由于运维单位技术力量有限, 不能对其设备性能及安全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测, 这将会影响主网侧通信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5) 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运维力量不足。目前大部分新能源电厂缺乏相应的通信系统运维人员, 对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运维力量薄弱, 而主网通信系统运维人员配置有限, 运维压力较大。

3 对策与建议

在对宁夏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管理经验可知:若想加强宁夏新能源电厂通信并网的管理, 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应该从通信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相关管理环节入手, 加强各环节的审查力度和有效沟通,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及并网标准, 才能有效提升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 进一步明确新能源并网电厂通信系统的具体要求, 对其接入方式、光缆及设备配置要求进行整体要求, 减少对骨干通信网的影响, 确保所并网通信系统与骨干通信网的兼容性和融合性。

(2) 加强对入网设备的检测。可以通过建立通信设备检测实验室或利用第三方检测的方法, 建立相应的检测审核机制, 对所入网设备的性能及安全可靠性进行全面检测, 避免其对骨干通信网造成安全隐患。

(3) 加强设计审查、工程验收力度, 确保主网侧通信系统运维和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所并网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的情况, 及时发现隐患, 将隐患治理关口前移, 确保其“零缺陷”投运。

(4) 加强对通信网络的补强和优化。针对部分接入量较大的升压站, 应尽快补强链接光缆, 丰富光缆路由, 加强通信系统抗N-1 能力, 避免因单个站点通信设备故障而导致大量新能源电厂通信业务中断的现象发生。

(5) 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养, 提高运维效率。建立相应的联络和培训机制, 加强对新能源电厂运维人员通信技能的培训, 提高其对通信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精益化运维水平。

4 结束语

为有效确保新能源电厂保护、自动化、调度电话等相关电力通信业务的可靠传输, 提升整个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可靠性, 应需进一步细化对新能源电厂并网时通信系统的具体要求, 加强对通信系统设计的审查力度, 丰富对通信设备的检测手段, 强化对通信系统施工的验收力度, 加大对通信运维人员的培养, 提高新能源电厂通信系统精益化运维水平。

参考文献

[1]GB/T19963-2011.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S].2012.

在创新中发展的宁夏产业园区 篇3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地和平台。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银川的产业园区,主要是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生态纺织园、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灵武羊绒产业园)和银川科技园。基于其不同的功能定位,银川市正在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引领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把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引领新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把银川生态纺织园建成全新现代化生态环保集约型纺织工业基地,把灵武羊绒产业园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验中心,把银川科技园作为破解科技、人才瓶颈,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以园区经济作为实现银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载体。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银川市灵武境内,规划区面积645平方公里,远景规划区面积约2855平方公里。2004年9月28日,宁东基地项目建设全面展开。目前,羊场湾千万吨级煤矿、25万吨甲醇、21万吨二甲醚、灵武电厂一期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宝丰百万吨级采煤、洗煤、焦化项目,神华宁煤集团的52万吨煤基烯烃、60万吨甲醇等一批煤炭、煤电、煤化工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

从2003年至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形成煤炭生产能力1.3亿吨,电力装机2700万千瓦以上,煤炭间接液化生产能力1000万吨,煤基甲醇、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合成氨、尿素等年生产能力均超百万吨,每年可新增财政收入180亿元,并拉动其他行业形成产值897.39亿元,新增就业超过80万人,成为以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产业为支撑、全国一流的千万千瓦级火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煤炭基地。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的摇篮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省级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上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近30平方公里,先后获得了“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众多称号。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再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现代服务五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数控机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设备、特种铸钢铸件、煤矿机械和轮胎生产基地。

目前园区共有人员近6万,建设了宁夏创业服务中心、宁夏留学人员创业园,宇夏软件园、宁夏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银川动漫基地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一区六园”侧重各不相同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创业之路。

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产业领域年均增速达70%,预计今年年末可实现产值80亿元。小巨人机床、银起重工,共享铸钢等骨干企业生产的数控机床、起重机械、特种铸钢等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其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小巨人”企业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无论是产量和质量均在国内排名领先。

在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发电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名不见经传成长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和陕甘宁蒙毗邻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塔筒制造基地,产品出口阿拉伯国家及欧洲。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宁夏资源优势把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作为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加以发展。目前高纯硅产能达到1万吨,多晶硅产能达到3000吨,单晶硅产能达到5000吨。西安隆基、宁夏发电集团及银和新能源等企业借助这一“朝阳”产业迅速壮大。西安隆基硅五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单晶硅产能将达到世界第一。镁铝合金、碳化硅粉体材料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精细化工产业领域,以佳通轮胎、长城轮胎及部分医药企业的骨干企业在继续成长壮大。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除金融、保险、咨询等传统服务行业外,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了银川陆港,并与天津、连云港等港口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宁夏货运量最大的陆港口岸。银川开发区保税物流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也已启动。

在信息产业领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宁夏软件园为依托,大力发展软件动漫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已近千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成为宁夏软件和动漫核心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超前眼光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已投入运行的“宁夏物联网研发与应用示范中心”,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建立起两个院士工作站,三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自治区级研发中心以及19个企业研发中心。

2011年末,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2777家企业,除了半数以上宁夏现有的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舍弗勒、恩德、奥钢联、山崎马扎克、磁性流体技术株式会社、佳通、隆基硅、张裕、蒙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增长14.9%工业总产值206.3亿元,增长23.8%;工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10.3%;技工贸总收入370亿元,增长22%。

2012年前7个月,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依然逆势增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预计到2015年末,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望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810亿元。

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关键项目带动相关产业

新近启动的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是西部继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三个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示范园区。

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规划占地346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609.38亿元,到2015年建成120万吨彩色涤纶生产规模及配套的纺织生态产业园,年产值及营业收入982.99亿元;二期工程投资588.02亿元,到2020年建成300万吨彩色涤纶生产规模及配套的纺织生态产业园,年产值及营业收入2574.43亿元。

根据规划,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拟建8家以原液着色彩色涤纶丝为核心技术的大型龙头企业以及100多家以彩色涤纶丝为原料的中下游企业。今年8月2日,自治区对示范园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关键核心项目——聚酯聚合熔体直纺纤维生产线即将启动建设,同时打造上游原料供应链,延伸下游产业链,确保基础原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与增值。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始建于2003年4月的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灵武羊绒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66.8平方公里,2010年11月29日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羊绒产业是园区的主导产业,也是自治区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银川市“一强五优”产业。灵武羊绒产业园重点以发展羊绒精深加工为主,区内有中银、嘉源、荣昌三大羊绒集团公司。截至2011年底拥有企业52家(其中羊绒企业43家,皮草企业4家,粮食加工企业2家,乳制品等加工企业3家),培育了“绒典”、“灵州雪”、“帕雪兰”等一批自主品牌,形成了集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为一体的生产加工产业链,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灵武羊绒园区)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项目,开展了“CAD、CAE在羊绒针织服装中应用”、“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基于质量管理控制的羊绒企业敏捷生产供应链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CAD设计系统、CAE辅助制造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中银、嘉源等5家重点骨干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示范,有效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

2011年,灵武羊绒产业园生产无毛绒4980吨,生产羊绒条862吨,生产羊绒纱1345吨,生产羊绒衫339万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81.66亿元,同比增长22.74%出口创汇1.7亿美元,累计解决就业8000余人。

银川科技园:后起之秀推前浪

2011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建设的银川科技园规划建设面积为3.57平方公里,围绕“一强四优五新”产业,重点突出煤化工、光电风电,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羊绒等领域。

与一般工业园区不同的是,银川科技园集“科研中试基地,科研办公、人才居住、生活服务等功能性场所为一体”,更侧重人才居住、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改变了很多园区以生产作为单一性的功能而造成的不便。

启动仪式当天,银川科技局与中科院8个研究所签订了建设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过程工程、智能控制、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用等中试平台子协议;自治区14家企业也提出入驻银川科技园申请。

今年8月29日,占地面积277.52亩,总投资约82524.95万元的三个重点项目、三个企业投资项目以及科技园研发中心、人才公寓、人才科技大厦共九大项目同时开工建设。

宁夏清真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4

清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穆斯林群众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发展清真产业,是国家建设向西开放战略高地的重大举措,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实践,是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清真产业,是宁夏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略路径。

清真产品是指不含伊斯兰教法禁忌物质、严格按界定流程约束所生产的符合穆斯林生活习俗的产品统称。清真产业包括清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检测认证、商贸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清真产业的外延与内涵不断丰富,已经延伸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领域,除传统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外,日化、医药领域不断开发出新的清真产品;清真产业还带动了物流、金融、旅游、文化教育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目前全世界 20 亿穆斯林人口对清真产品的巨大需求,推动了清真产业快速发展,并对全球贸易和区域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宁夏清真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 年―2020 年)》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宁夏内陆开放

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国函〔2012〕130 号)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意见》(宁政发〔2010〕100 号),在对宁夏清真产业外部环境与内在能力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宁夏清真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方向、支撑体系、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宁夏推动清真产业加快发展和优化升级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实施期限为 2014 年至 2020 年。

一、发展成就 宁夏是中国最大回族聚居区和唯一省级回族自治区,依托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资源优势,近年来清真产业蓬勃发展,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内外开放全面展开,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已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清真产业发展基地。

(一)产业快速增长。

初步建成多元化的清真产业体系。截至 2013 年,全区清真产业企业达到 760 家,其中清真食品企业 670 家,穆斯林用品企业 90 家,形成了伊品生物、夏进乳业、塞外香、兴唐、泰丰、敬义泰等清真食品骨干企业群,以中银绒业、沙湖纸业、金海皮业、华泰家具、吴忠万绨旎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穆斯林用品骨干企业群。夏进、伊品、百瑞园等一批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区清真产业有“中国驰名商标”个,“宁夏著名商标”104 个。从 2008 年到 2013 年,清真产业年均增长 20%以上,其中清真食品工业年均增长 30%。2013年全区清真产业实现产值 278.9 亿元,利润 10 亿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 4 万个,为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及发展宁夏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二)集聚效应显现。

全区培育建设了 16 个工业园区和“园中园”,成为清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吴忠市国家级清真产业园、银川德胜工业园、灵武羊绒工业园等吸引内外资企业踊跃投资,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灵武羊绒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中粮、蒙牛、伊利、雨润、台湾统一集团一批实力雄厚企业进驻吴忠清真产业园;丹麦嘉仕伯啤酒集团、台湾旺旺集团入驻银川德胜工业园。园区集聚效应显著,银川德胜清真食品工业园、吴忠清真食品工业园产值占全区清真食品行业的 30%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区经济重要增长点。

(三)创新能力增强。

积极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特色产业改造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有力支撑。龙头骨干企业把提升创新能力和品牌实力作为加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引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工艺流程,加快产学研联盟和企业

技术中心建设。全区建成食品工业国家级技术中心 2 个,区级技术中心 7 个。通过积极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了 120 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攻克羊绒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羊绒园区进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行列;应用先进科技,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枸杞油、奶蛋白粉等高端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物发酵领域取得了一批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四)影响不断扩大。

清真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DB64/T543-2009)的基础上,经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协商,制定了清真食品认证通则五省区地方联盟标准,宁夏成为国内清真产业标准制定的主导力量;宁夏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马来西亚、沙特等九个国家和地区达成清真认证标准互认协议;宁夏清真产品远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宁夏,为宁夏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银川市,成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这些开放举措,有力地服务了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提升了宁夏知名度,成为推动中阿经贸合作的新平台、友好往来的新通道、人文交流的新载体。

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宁夏发展清真产业具有较强的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人文优势上:宁夏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 36%,占全国回族人口的 20%。与世界穆斯林国家文化相通、习俗相近,历来就是中国与穆斯林国家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的重要平台。资源优势上:宁夏灌溉便利、日照充足的自然环境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畜牧业提供了条件,饲草品质绿色无污染,牛羊肉品鲜嫩、营养丰富,为发展清真产业提供优质资源。地理优势上:宁夏地处东亚大陆和中国北部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便利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开辟中东、欧洲和非洲空中通道的理想节点,是中阿经贸空中物流的低成本通道,随着三、四、五航权相继获批,为清真产业走向世界创造了更加优越的开放条件。

(二)发展机遇。

随着国内外产业格局调整和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宁夏清真产业迎来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战略规划、沿黄经济区与城市集群崛起的功能区布局,以及全球超过世界总人口 25%的穆斯林人口,对清真产品的巨大需求,成为宁夏加快发展清真产业的重要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宁夏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为古

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宁夏正在借中阿合作,建立国家向西开放桥头堡,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点。

内陆开放机遇:国务院批复《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国函〔2012〕130 号),批准建立银川综合保税区,使宁夏成为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开放试验区,确定将宁夏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

沿黄经济区发展机遇:以银川为龙头的沿黄城市群,是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实现沿黄城市群崛起的优势地带,是宁夏清真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依托,有利于生产要素聚集,实现与毗邻省市区域的优化整合与协作发展。

国际市场机遇:目前全球清真产业总值超过 2.8 万亿美元,其中清真食品市场总值超过 6500 亿美元,约占全球食品行业的 17%。研究预测,到 2020 年,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将达到 8500 亿美元,给宁夏清真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安全食品机遇:清真食品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严格的原材料选配,考究的制作要求,有力地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受到非穆斯林人群的青睐。在传统的穆斯林消费市场基础上,非穆斯林人群对清真食品的消费正逐步兴起,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面临挑战。

宁夏发展清真产业主要面临地域狭小、资源总量不大,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有效满足清真产业发展需要;缺乏规模大、实力强、品牌响的大企业集团,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业基础薄弱;周边省区产业同质化竞争,我区发展清真产业的比较优势尚不十分突出;国际市场激烈竞争,阿拉伯国家清真认证标准不一,导致清真产业出口贸易面临着多重认证标准的限制,市场拓展难度加大等问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为总纲,以提高开放水平为动力,完善政策机制,优化市场环境;吸引要素集聚,突破资源瓶颈;打造标准高地,抢占发展先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建立绿色、品质、安全的现代清真产业体系,构建中国及全球清真产业发展平台,为提高宁夏民生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实现西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国家全球开放战略特别是对中东及穆斯林国家经贸合作做好战略先导。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弘扬民族文明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原则。充分尊重回族群众宗教信仰,尊重文化生活习俗,弘扬民族文明精粹,通过大力发展清真产业,进一步满足回族群众不断提升的物质与精神文明需求,促进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创造民族团结融合、共建幸福小康的和谐社会。

2.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向及财政扶持方面的政策导向作用,为清真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发挥企业的主导地位,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投身清真产业发展;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形成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产学研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3.坚持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原则。发挥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运作,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创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抓好特色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功能;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突出抓好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抓好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清真产业向标准化、集群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

4.坚持地区发展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主动与国家对宁夏主体经济区定位及沿黄经济带的发展战略相呼应,形成与同周边省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格局。落实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部署,建立起对中东及穆斯林国家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5.坚持局部优先发展与辐射带动共同富裕相结合原则。鼓励资源条件优越地区产业优先发展,同时发挥产业园区、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发展,带动普通群众

生活水平提升。鼓励农副资源丰富地区与工业发达地区对口合作发展,将发展清真产业与宁夏南部地区扶贫攻坚战略工程相结合,追求共同富裕,使宁夏人民共享全区开放红利。

6.坚持利用两种资源、发展两个市场相结合原则。贯彻国家内陆开放政策,积极用好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注重发展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既要让国内产品与企业走出去,又要把国外产品与企业引进来,防止单纯出口导向思维,努力将宁夏打造成国内清真产业汇聚宁夏走向世界、世界清真产品通过宁夏走向全国的广阔平台,实现将宁夏建成清真产业集聚区与清真产品集散地的战略目标,为宁夏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重要支撑。

(三)发展目标。

以“国家重要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定位,做大做强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制造业,带动相关服务业繁荣发展,形成相互支持、充满活力的清真产业生态经济圈;将宁夏建设成为中国清真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检测认证、交流展示和经贸物流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清真产业集聚区与产品集散地。

1.近期目标。

建立健全清真产业支撑体系,优化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努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宁夏软实力水平。到 2015 年,形成初步完备的研发设计、认证检测、商贸流通、展示交易等产业服

务体系,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2.中期目标。

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大规模、高水平建设生产制造基地,形成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共享的现代化生产加工体系,提升宁夏清真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到 2017 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制造业总产值达到 600亿元,增加值达到 130 亿元,在全区工业中的比重达到 8%,解决劳动就业 5 万人,使清真产业成为宁夏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3.远期目标。

发挥清真制造业优势,带动相关服务业繁荣发展,建成规模效应、集群效应显著的现代清真产业体系,建成具备重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清真产业中心,完成国家赋予宁夏成为“国家重要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的战略任务。到 2020 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制造业总产值从 600 亿元提升到 1000 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就业 10 万人,为宁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起到核心带动作用。

四、空间布局 科学规划清真产业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以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为引导,建立四大核心产业发展带,辐射带动周边及宁夏全区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核心产业发展带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一体化

进程,促进要素聚集增效,使其成为对外开放和引领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的产业先锋。

(一)产业核心发展区。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现有产业园区建设基础,建立四个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带,辐射带动周边及宁夏全区经济发展。

1.以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为中心,建立吴忠清真肉乳产业发展带及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带。围绕吴忠国家级清真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以清真肉、乳等商品为主的清真食品产业,以及以穆斯林服饰服装、日化用品、家居用品等产品为主的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以伊利乳业、恒枫乳业、夏进乳业等为龙头,发展优质乳制品产业;以宝迪清真食品园为主体发展规模化、现代化清真肉制品产业;以德富胜公司为骨干发展清真粮油加工产业;以金世纪包装为龙头,配套发展包装印刷产业,促进美佳乐包装有限公司、夏进制箱厂等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并带动印刷相关产业发展;以宁夏伊佳名族服饰公司为骨干发展穆斯林服饰服装产业;以为华泰龙公司主体发展穆斯林日化及家居用品产业。

2.以银川综合保税区及临港经济区为中心,承接中国轻工骨干企业在宁夏建立的清真产业国际园,建立清真产业国际园区发展带。引导轻工业骨干企业向宁夏产业转移,以国际大市场为目标,建立中国轻工清真产业国际园暨穆斯林出口基地。以银川综合保税区及临港经济区银川机场作为园区地址;以骨

干企业现有产品体系及品牌为基础,开发著名品牌的清真版产品;以中东及其他穆斯林国家为目标市场,抢占国际清真产业高端市场。

3.以德胜清真食品园为中心,建立德胜农副食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带。重点发展清真农副产品深加工及休闲产业。以百瑞源为龙头企业,发展枸杞干果、茶饮及功能饮料等枸杞高端加工业;以厚生记为龙头企业,发展休闲食品。

4.以中宁为中心,建立宁南绿色果蔬产业发展带。以宁南优质枸杞及绿色果蔬资源为支撑,建立绿色果蔬产业园。重点发展枸杞干果、枸杞原汁、绿色蔬菜加工等产品,提高果蔬产品的工业加工比重,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宁夏中部与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辐射带动区。

发挥工业园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及宁夏全区经济发展,使宁夏各地区享受到全区开放的经济红利。以吴忠清真产业园为核心,带动吴忠市、青铜峡市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乳品业及皮革产业。以银川中国轻工清真产业国际园为核心,扩大宁夏对外出口商贸业务,带动宁夏现代会展、物流业发展,促进宁夏国际航运业发展。以德胜清真食品园为核心,带动银川、贺兰山、平罗养殖业、枸杞种植业发展。以宁南绿色果蔬园区为核心,充分利用中卫、固原地区农副产品优质资源,大力加快农副产品和药材精深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绿色果蔬

产业,带动宁夏中南部山区脱贫致富,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四大产业带及重点园区示意图见图 1。

德胜清真食品园

德胜农副食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带

清真产业国际园区发展带

宁南绿色果蔬产业发展带

吴忠清真肉乳产业发展带

银川中国轻工清真产业国际园

吴忠清真产业园 中宁绿色果蔬产业园

图 1 四大产业带及重点园区示意图

(三)重大项目。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是加快清真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建立重大清真产业项目表制度,实行计划滚动发展。对列入重大项目表的项目,优先予以财政及政策支持。2014 至2015 清真产业重大项目表见附件。

五、重点领域发展方向 巩固传统清真产业,做好清真食品产业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挖掘新兴市场需求,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做好保障服务,为清真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形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清真产业生态圈。宁夏清真产业生态圈见图 2。

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食品餐饮生物制品及添加剂服装服饰医药家居日常用品日化包装印刷物流旅游文教 创意设计博览金融清真食品 产业圈 穆斯林用品产业圈 保障服务业圈

图 2 宁夏清真产业生态圈图

坚持以特色资源推动、新兴市场引领、健全服务保障为原则,选择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具有产业基础、具备支撑配套条件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特色资源推动型产业主要有肉制品、乳制品、枸杞产业及回医药产业等;新兴市场引领型产业主要有食品添加剂、日化产业等;健全服务保障型产业主要有物流、文化创意、金融等产业。

(一)清真食品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食品产业是清真产业的核心所在。把握“传统食品工业化、普通食品功能化、区域食品全球化、餐饮食品连锁化”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清真肉制品、乳制品、方便食品、调味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及食品添加剂、清真餐饮产业,稳步做大做强清真食品产业。

1.清真肉制品产业。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肉类食品的需求持续上升,肉制品加工产业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肉制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3954 亿元,同比增长 16.55%。肉制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坚持“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活体收购、屠宰加工、肉制品加工、肉品卫生检验、冷冻

储藏、冷冻运输、批发零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体系,构建高档肉类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体系。

以现代化加工技术和装备为支撑,开发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等肉制品,丰富清真肉制品产品线,强化品牌塑造,打造代表宁夏清真肉食品形象的特色产品。

大力发展精品分割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生鲜调理肉制品、速冻调理肉制品、休闲肉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供应餐馆、家庭烹饪用等方便半成品产品比重。积极抢占全球清真肉制品高端市场,树立宁夏清真肉制品的顶级品牌形象,带动融入国际产业高端价值链。

提高开放水平,加强战略合作,大力引进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对接国内畅销品牌,借势国内著名品牌效应及营销渠道,推出宁夏清真创新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业规模。与全球清真肉制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优质原料,引导其在宁夏建立生产厂,推动宁夏清真产业全球化基地建设步伐,并通过国际哈拉认证体系的营销渠道,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销售宁夏清真肉制品。

2.清真乳制品产业。

乳品产业是事关消费者安全与健康的重要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乳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832 亿元,同比增长 14.16%。宁夏地处世界优质奶源带,原奶质量较好,清真乳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

积极推广清真品牌标志,建立由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支撑、知名品牌引领、产销衔接有序的现代乳品产业体系。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推进奶牛品种改良,扩大奶牛饲养规模,保证奶源供给和质量安全。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自有奶源基地建设,鼓励自建、参股建设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逐步扩大企业自控奶源的比例。

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优化发展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巴氏杀菌乳等产品,在充分发挥液体奶、常温奶产能的基础上,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乳制品和功能性产品。发挥宁夏原料奶高品质的优势,针对当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发展高标准婴幼儿配方乳粉、功能性乳粉。提高原奶分离提取技术装备水平,在传统的液态奶、乳粉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乳蛋白、乳糖、干酪素、奶酪、奶油等产品,延长乳制品加工产业链。

严格控制同质化、低档次的加工项目,促进产能增长与原料乳增长相协调。适当限制工业大包装奶粉生产规模,加快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乳制品加工产能,优化奶源利用效率,扶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项目。

3.清真方便食品产业。

糕点、方便面及小食品等休闲方便食品市场容量大,发展速度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方便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818 亿元,同比增长 17.11%。开发

清真方便及休闲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展多品种、营养化、高品质清真方便食品。研发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的健康营养型清真中高端休闲食品,积极推进传统清真菜肴的工业化,发展薯类制品、谷物类制品、肉禽鱼类制品、水果蔬菜制品、清真饮品等方便食品。

开发风味多样、营养强化的清真焙烤食品,开发风味多样、营养强化的清真焙烤食品,引入新制作工艺和技术,将宁夏本地特色清真焙烤食品(如:哈里瓦、焜馍干、干粮馍、锅盔、烤馍等)制作成便于携带、保存的方便食品,走品牌化经营道路。引进中华老字号及国内十佳饼店在宁夏开店建厂。

4.清真调味品产业。

依托本地丰富的调味品基础原料,充分挖掘清真复合调味品细分市场。突出清真、健康、自然、绿色和个性化等元素,开发方便化、营养化、健康化、专用化和风味多样的调味产品。

以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两个领域为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增加花色品种。重点研发生产火锅底料类等烹调专用型、酱汁类等方便佐餐型的高附加值复合调味料。

5.清真保健食品产业。

充分利用宁夏“药食同源”的枸杞及其他天然植物资源和传统中医药(回药)的保健养生功效优势,对天然资源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培育发展高附加值的清真保健品产业。

以开发改善亚健康状态、调节机能平衡的系列功能清真保

健食品为主线,重点研发和生产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特殊膳食食品、营养配餐和新功能保健食品。

在加工保鲜枸杞原汁基础上,加强对枸杞所含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天然色素提取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枸杞功能性饮料及枸杞咖啡、枸杞茶、枸杞口服液、枸杞多糖、枸杞籽油、枸杞油胶囊、枸杞化妆品等深加工系列产品。

6.清真生物制品及食品添加剂产业。

清真生物制品及食品添加剂应用范围广泛,是食品产业不可或缺的必需元素,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生物及食品添加剂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4200 亿元。抓住生物产业战略兴起机遇,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清真生物制品和食品添加剂,形成清真生物制品产业链,打造宁夏清真产业新的增长极。

发展以生物制造和天然原料提取方式为重点的清真食品添加剂及生产加工助剂,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小品种氨基酸、脂肪酶、多元醇、功能性发酵制品。支持清真食品加工用酶制剂的研发,加快普鲁兰多糖、褐藻寡糖、L―核糖等功能性低聚糖的产业化进程。

充分利用牛、羊组织器官,开发清真羊胎素、食用明胶等胶原蛋白、酶解提取物等清真生物制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7.清真餐饮产业。

餐饮产业连接食品饮料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产

业,具有较大的综合拉动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餐饮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5392 亿元,同比增长9%。从餐饮业发展的趋势看,消费者对于食材选择的安全性、健康性及卫生性要求越来越严格,而清真餐饮营养平衡搭配,食材选择、加工方式有严格规范,符合清洁、安全的健康饮食标准,与一般餐饮行业相比,清真餐饮产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清真餐饮是构筑清真食品独特影响力的重要载体。顺应传统食品工业化、餐饮企业连锁化的发展趋势,推动清真食品工业与清真餐饮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加大清真餐饮菜系文化的研发,扩大完善清真系列饮食,全力提升清真餐饮档次,研发代表清真餐饮高端水平的“清真全席”菜谱,借助宁夏清真餐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并扩大消费者对宁夏清真食品产业的关注,打造宁夏清真名菜名小吃品牌。

鼓励“老字号”餐饮企业做大品牌、培育市场,通过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借助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连锁餐饮企业原料、配料的统一配送,使宁夏清真餐饮走向大中城市餐饮市场。挖掘穆斯林传统风味小吃,实现工业化生产。

(二)穆斯林用品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倡导“美化穆斯林生活”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穆斯林用品产业,努力在穆斯林服装服饰、日化用品、家居用品及包装

印刷产品等领域先行突破。

1.穆斯林服装服饰产业。

丰富服装服饰产品种类,弘扬穆斯林服装服饰传统特色,将时尚元素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中,满足不同穆斯林群众对美的追求。

完善穆斯林服装服饰设计研发及生产加工体系,科学规划市场及产品定位。开展消费特点、消费水平、消费心理及购买渠道研究,设计研发风格款式丰富多彩的穆斯林礼拜服、结婚礼服、民族演出服装服饰。筹建宁夏国际穆斯林服装设计研发和文化创意中心。

开发体现宁夏资源特色的高档穆斯林服装。强化与宁夏羊绒纺织优势的融合,开发羊绒混纺新面料,以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精品穆斯林服饰,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品牌,占领世界高端市场。

充分利用宁夏滩羊二毛皮特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设计开发高级围领、披肩等服饰产品,提升产品文化与商业价值。在确保环保达标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牛皮皮革制品,与宁夏畜牧业形成合理的经济产业链关系。

中东、东南亚地区穆斯林服饰市场量多面广,在引进部分生产制造企业落户宁夏的同时,积极支持本地企业自主设计的产品通过外发订单模式在区外加工制造,以弥补本地区服装制造能力偏弱、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的劣势。

借助中阿博览会以及其他国际性展会,积极举办穆斯林服饰和家居流行趋势发布会、穆斯林服装设计大赛等活动,抢占文化和流行时尚制高点,形成“全球穆斯林精品服饰看宁夏”的品牌效应。

2.穆斯林日化用品产业。

日化用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全球化妆品、香水和个人护理用品、美容用品市场在过去的 20 年间以平均每年4.5%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日化用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867亿元,同比增长9.4%。穆斯林日化用品属于特色需求,整个行业在我国正向产业化发展,全球市场有较大拓展空间。

引导国内外日化领域龙头企业在宁夏设立地区总部或制造基地,利用宁夏特色资源,开发生产满足穆斯林居民生活习俗的洗发水、沐浴露、口腔用品、护肤美肤系列化妆用品,及餐具洗涤剂等家庭日用洗涤剂,并出口到全球穆斯林市场。

3.穆斯林家居用品产业。

针对国内外穆斯林地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自主开发制造与委托加工相结合的办法,开发适合伊斯兰文化习俗、具有丰富穆斯林元素的高档家居用品,包括家具、日用陶瓷、灯饰、工艺品、坐毯、家用纺织品及绿色生活用纸等产品。

针对国内外穆斯林人群在室内装修、家居装饰、节日布置等方面对工艺品的需求,开发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文化工艺品、节庆工艺品、礼品工艺品、玩具工艺品、家用工艺品、收藏工艺品等。借助中阿博览会扩大工艺品的品牌宣传和影响力,承接国际订单,开拓国际市场。

4.包装印刷品产业。

适应多元化、多层次消费水平,为国内外穆斯林消费者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包装印刷产品。调整优化包装印刷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纸塑、铝复合软包装物、塑料包装物、玻璃瓶、铝制品包装物等,以适应清真产品包装需要。

5.回医药产业。

近年来我国中西药品产业稳健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 年全国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21682 亿元,同比增长 18%。目前回医药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进一步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回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宁政发〔2012〕161 号),加强回医药人才培养,提升回医药研发水平,借鉴内蒙古医药、藏医药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挖掘民间回医药资源,大力开展回医药的研发工作。

迎合现代养生需求,加入回医养生保健理念,发展集香疗、浴疗、针灸、推拿、食疗为一体的回医养生保健产业。开发回医香疗、浴疗的相关产品,加大带有明显回医药特色的香料产品开发。宣传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莲渠张氏回医骨

伤”正骨手法,加快对回医骨伤膏药的研发,做大做强回医药产业。

(三)相关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

物流等相关服务业,是清真产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大力发展物流业、旅游业、文化教育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及金融服务业,为宁夏清真产业走向世界提供先导,为宁夏清真产业发展及整体经济水平提升提供软实力支撑。

1.物流产业。

建设专业、快捷的物流体系,围绕产业园区,打造空、公、铁交织联运的一体化立体物流网络,为宁夏打造清真产品集散地做好重要支撑。培养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相应民族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确保清真产业运输、仓储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清真相关标准的要求。

2.穆斯林旅游产业。

穆斯林旅游市场巨大。充分利用宁夏世界穆斯林城、中华回族风情园、中华回族一条街、伊斯兰文化中心等一批展示回族特色文化的旅游项目资源,巩固并扩大与中东、东南亚、中亚国家的旅游发展合作市场,带动穆斯林旅游产业发展。

3.文化教育与创意设计产业。

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人文交流,发挥宁夏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为中阿经贸发展提供智力资源支持。

组织宁夏学子到中东国家高校深造,培养熟悉阿拉伯文化和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发挥宁夏大学迪拜孔子学院的交流平台作用,吸引国外人才积极参与中阿经贸活动。

围绕穆斯林文化的传承,做好“阿拉伯语十年千部经典图书互译工程”和“中阿双百经典图书互译工程”;围绕清真产品的工业设计、清真品牌的营销传播,开展创意设计工作。

4.博览产业。

努力扩大宁夏清真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清真产业博览展示活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宣传提升宁夏清真品牌形象。充分用好中阿博览会平台,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清真产业博览会。

5.金融服务业。

抓住国家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机遇,推动组建民营银行并重点服务宁夏清真产业。引进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解决企业融资困境。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清真产业发展。

六、建设产业支撑体系 建设涵盖清真全产业链的七大支撑保障体系,是突破资源瓶颈、打造标准高地、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清真产业健康发展、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产业平台的有力保障。

(一)现代生产及配套体系。

1.发展目标。

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创产业发展优势;抓好特色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功能;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抓好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坚持高起点投资项目,建立现代化生产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其他企业有序配套的产业集群,使宁夏逐步成为国内清真产品生产加工中心。

2.发展路径。

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立足高标准技术改造,走深加工、精细化生产之路,延长产业链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用先进技术保障清真产业的制造水平,建立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生产制造体系。

重点承接国内先进企业的产业转移,积极落实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中国轻工骨干企业宁夏清真产品生产基地,新创或直接延用著名轻工企业的品牌商标,促使宁夏清真产业在企业装备、管理水平及市场拓展方面实现质的快速提升。

组织宁夏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打造健全的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扩大与穆斯林国家的产业合作。大力引进国外清真产业中居领导地位的企业,鼓励其到宁夏建立现代化清真产品基地,带动宁夏清真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融入国际产业高端价

值链。

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自我培育与引进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培育清真产业品牌,大力提高产品商业价值。

研究国内外穆斯林人口、分布、消费情况,分析国际清真产品市场的布局与潜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差异化市场营销工作。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国际名企入驻宁夏工程 2015 年―2020 年 中国轻工清真产业国际园 2015 年―2020 年(二)清真标准、检测、认证体系。

1.发展目标。

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是产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内容,要抢占清真产业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的制高点,形成宁夏清真产业的知识产权体系,为把宁夏打造成清真产业发展平台提供战略保障。

建立完善清真产业地方标准体系和准入制度,参与并主导开展我国清真产业认证体系研究与论证,建立国内统一、国际认可的清真认证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扩大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标准互认范围,扩大清真产品认证中心的影响力,将其建成具有国际互认资质的权威机构。

2.发展路径。

建立完善清真产业地方标准体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认证通则》(DB64/T543-2009)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认证细则。研究完善清真产业标准体系,形成涵盖原材料、运输、加工、包装、储藏及物流、零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清真标准体系。

建立清真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研究行业共性特征,与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接,推动地方性清真产业标准上升为清真行业标准。

建立清真产业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中国清真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清真行业标准基础上,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接,将清真行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及引领作用。

建立国家级清真产品认证中心。组建专业队伍,逐步形成和完善规范化流程,提供清真产品“合法”认证全过程服务,包括原材料、运输、加工、包装、储藏及物流、零售等环节的清真认证服务,成为我国开展清真认证的权威机构。在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培育形成“宁夏清真认证”生产性服务业知名品牌。

建立第三方检测中心。按照 ISO/IEC 17025 准则要求,建立清真产品第三方检测中心,通过实验室能力认可,成为具有第三方公证地位和国际互认资质的实验室。

对接国际标准与国际清真认证。建立阿拉伯国家标准研究

中心,积极对接国外清真产业标准,加快与国外穆斯林国家标准互认工作进程,争取到 2017 年实现互认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 个以上。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制定清真行业标准 2015 年底前启动 整合建立国家级认证中心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第三方检测中心 2015 年底前启动 制定清真国家标准 2015 年底前启动 扩大国际清真认证互认范围 2017 年底前启动(三)科技研发创新体系。

1.发展目标。

建立多元化的清真产业科研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构建开放型的研发、创新支撑体系。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清真产业技术中心,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2.发展路径。

支持企业积极发展创业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中心等创新载体,建立产学研联盟,实施产业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建立国家级清真产业技术中心,面向高校、研究机构、企

业全面开放,承担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性或带有共性的技术问题的研究,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组建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整合宁夏现有科技资源,对基础较好的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进行评估,以联合运营方式实现一体化管理,使之成为清真产业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成果转化、技术转移、试验、验证和检测等各个环节的科技专业服务。

重视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结合,建立清真产业创意与设计联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研发新的消费产品,从满足消费向创造消费、引导消费转变。积极培育引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品牌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广告设计公司、传媒公司、创意产品展示公司,通过创意推广,形成助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注重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新型互联技术,依托中国轻工业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建立清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追踪国际先进技术,组织协同攻关创新,及时将高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

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建立清真产业博士后工作站;成立院

士工作站,从国家科技战略层面推动清真产业创新工作。

做好清真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大语言、文化、经贸、法律等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选拔与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建立国家级清真产业技术中心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清真产业创意与设计联盟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清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 2015 年底前启动 实施清真产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 2015 年底前启动(四)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1.发展目标。

建成一批区域物流中心和专业化市场,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构筑生产性物流、国际贸易物流、城市商业物流和专业市场协同发展的物流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渠道,使宁夏逐步成为国内清真产品集散中心。以物流信息化为引领,借鉴“义乌模式”,充分利用宁夏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天然纽带的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物流,将宁夏打造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商流、物流集散中心。

2.发展路径。

重点建设一批集散力强、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批发市

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清真产品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

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查询、产品展示及销售平台。发展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形成品牌专卖、系列专卖、特种商品专卖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

培育第三方物流发展,支持制造业和商贸企业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实施流程改造,降低物流费用,专注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口岸物流、空港物流,形成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渠道。

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搭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物流要素整合、共享、链式发展,塑造高端技术引领、覆盖西部、通达全国、联通世界的西部地区品牌物流网。

充分发挥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展示作用,积极参加海外清真产业展销活动,鼓励自有品牌走出去,扩大宁夏清真产业影响力。重点拓展海湾六国及穆斯林人口大国市场。积极发展与马来西亚等商贸大国的经贸战略合作,加大转口贸易,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加大对国外清真产品的进口力度,促进国外清真产品在中国的流通销售,发挥宁夏清真产品集散中心作用,扩大清真产品经贸规模,促进宁夏经济繁荣发展。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评选、发布清真十大品牌 每年一次 中阿博览会清真产品展示交易会 每年一次 建立清真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2015 年底前启动 建立清真产品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 2015 年底前启动(五)绿色原料保障体系。

1.发展目标。

发挥宁夏温差大、光照强、植物生长不依赖高剂量杀虫剂的优势条件,借助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合理确定种植业、饲养业发展规模。以合作共建、互利共赢原则强化区域合作,打造高端清真产品绿色原料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发展的资源供给基础。

2.发展路径。

发展绿色饲料产业,针对宁夏及周边省市肉牛、肉羊及奶牛的规模化发展需求,发展生产苜蓿、青贮饲料所需的生物饲料添加剂,从源头上保障畜牧产品的品质。

推动农村合作发展机制,组织农牧民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多种形式联合发展奶牛、滩羊、肉牛、家禽等畜牧养殖基地和枸杞、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广泛推广有机、绿色种植。

建立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机制,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方式,发展专业化的原料供给基地。鼓励农户走高端

品质路线,通过第三方检测实现原料收购优质优价。

以合作共建、互利共赢为原则强化区域合作,以企业为主导,采取公司加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等方式,与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省区合作发展飞地种植养殖基地,扩大清真食品原料供给能力。开展对原料的清真认证,引进周边地区优质肉制品原料,破解资源不足矛盾,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培育一批绿色畜牧原料基地 2015 年底前启动 培育一批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基地 2015 年底前启动(六)区域要素协调优化体系。

1.发展目标。

发挥区域经济合作优势,与甘肃、青海、内蒙古、陕西等周边省区以及东部发达地区合作发展,克服宁夏资源规模、市场规模、产业规模较小的弱势,建立产业链条合理分工、配套服务共建共享、生产要素合理集聚的区域一体化产业合作机制。以中东、东南亚和南亚、中亚穆斯林国家为重点,构筑清真产业国际合作圈。

2.发展路径。

充分利用宁夏与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和陕西等西部省份地缘优势,以穆斯林民族的宗教文化为纽带,通过宁夏清真食品认证平台,加强清真产业合作,建设西部清真产业发展

联盟。

依托西部省区畜牧业较为充足的原料资源,以产业发展带动和活跃周边地区经济,形成整合集聚周边地区资源,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核心区。

发挥宁夏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以及中阿空中走廊的对外直航权,对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及物流、经贸服务。

做好宁夏著名清真品牌的认证与品牌输出。为周边具备清真产业资源地区的企业,提供宁夏清真标准检测认证服务,并将产品销往当地及周边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任务专项。

任务专项 时间期限 制定宁夏清真标志异地认证与使用管理办法 2015 年底前启动 一站式检测认证与航空物流绿色通道 2015 年底前启动(七)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1.发展目标。

抓住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清真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的支持,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稳定化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2.发展路径。

鼓励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积极推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建设,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发展和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金融、保险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保障作用,积极吸引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来宁夏设立分支机构。

顺应国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改革方向,开展与阿拉伯国家的金融合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伊斯兰银行业务试点,鼓励和推进与阿盟国家互设金融分支机构,探索建立离岸金融结算中心,开展对中东地区清真产品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业务。

宁夏新能源产业 篇5

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探析

对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研究机构建设、运行机制创新、突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绿色和有机枸杞基地建设、新品种培育及苗木提纯复壮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009“”(21)分类号:S567.19 F323关键词:枸杞 基地建设 产业化 现状 对策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新能源产业 篇6

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推进宁夏中药产业发展

分析了宁夏中药产业化开发优势,提出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思路.

作 者:赫晓辉 徐小涛 作者单位:宁夏科技厅基地办,宁夏,银川,750001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F326.12 S567关键词:中药材 种植基地

宁夏新能源产业 篇7

2008年宁夏地区羊只饲养量1 100万只, 存栏量470万只, 出栏量630万只, 其中滩羊存栏213.9万只, 出栏185.5万只。2009年1—6月份宁夏地区羊只饲养量714.2万只, 存栏483万只, 出栏231.2万只, 与2008年同期相比饲养量增长了37.1万只, 存栏增长了23万只, 出栏羊增长了14.1万只。

目前宁夏地区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萨福克、陶塞特和特克赛尔等种羊3 000余只, 羊的饲养、繁育、疫病防治、胚胎移植及杂交改良利用居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了以小尾寒羊或寒滩杂交羊为母本、以引进品种为父本的杂交改良技术路线, 杂改羊超过20万只, 杂一代羔羊在良好饲养条件下6月龄胴体重达16~20千克, 胴体品质达到新西兰等肉羊产业发达国家出口肥羔水平。但是受舍饲养殖成本增加、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升、其他产区羊肉对宁夏地区羊肉市场的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优质肉羊产业带动牧民增收的效果尚不如自治区其他一些特色产业如马铃薯、西甜瓜。与国际国内肉羊产业先进地区相比, 在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技术、饲草料加工等领域, 还有较大差距, 迫切需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推进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草畜产业发展。

二、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出路

宁夏滩羊肉久负盛名, 是宁夏清真食品的标志性产品, 挖掘和开发这一地方特色产品和产业是宁夏畜牧业的重要举措。宁夏养殖业在规模总量上无法与其他牧业大省相比, 因此, 做足清真品牌文章, 依托本地独有品种资源, 研究开发市场所需的优质产品是宁夏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的主要途径。

三、制约滩羊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问题

宁夏滩羊具备了产业开发的核心要素, 即优异的品质、地域排他性和较好的规模, 滩羊产业品牌升级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但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当前宁夏地区滩羊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舍饲养殖成本增加, 养殖效益低下。肉羊养殖目前的市场定价机制基本依赖于放牧生产体系的产品, 由于全国的羊肉生产基本上依赖于放牧生产或放牧加短期强度育肥, 因此宁夏肉羊养殖产品价格成本构成明显高于其他省区, 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羊产业发展中出现牧区偷牧、农区基础繁殖母羊存栏下降, 异地购入短期育肥增加。与此同时, 实现滩羊产业升级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生产规模小而散, 集约化度低;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三是加工销售方式落后, 品牌与市场开拓力度不大;四是地方品种的选育提高及产品开发滞后;五是集约化育肥应向品质优质化、规格统一化生产方向发展;六是产供销市场缺乏有机联系;七是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四、羊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路

滩羊 (优质肉羊) 产业发展应围绕不同品种羊肉品质的特点, 建立与之相适应技术体系, 逐步建立羊只育肥胴体规格统一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分质、分级销售体系, 优质优价;以优质优价培育优势产业, 推动舍饲养殖发展, 稳定封山禁牧政策。

(一) 高档滩羊肉生产技术体系

“封山禁牧”后滩羊畜群结构优化, 基础母畜比例显著提高, “两年三产”普及率逐年提高, 滩羊肉品牌效应逐渐放大, 具备建立按质分级, 优质优价生产、销售基础。围绕优质优价, 高档优质品开发, 应着力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1. 滩羊多胎品系、肉用品系培育

收集滩羊产区业已存在的多胎个体、建立多胎品系选育基础群, 坚持育种工作长期性原则, 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以期解决繁殖率低制约产业效益瓶颈问题;收集体大、生长快, 肉用性状较好的滩羊个体, 组建肉用品系选育基础群, 坚持“肉裘兼用, 以肉为主”提升养殖效益, 通过品系培育为产业提供种质储备和技术支撑。

2. 完善良种登记, 建立滩羊开放育种良繁体系

研制、引进良种登记射频技术 (RFID) 、开展良种滩羊基础母羊登记、选育, 实现良种母羊数字化管理, 对流动、屠宰全程记录。建立良种母羊补贴制度, 建立全区滩羊选育开放育种体系, 实现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和滩羊种公羊、基础母羊数字化管理, 为滩羊品种保护、选育开发提供基础。

3. 制定滩羊胴体分级标准

依据滩羊生长发育规律, 研究提出市场高度认可的滩羊胴体分级标准, 并依据优质品标准, 组织规模育肥生产。所生产的优质品实施优质优价。

4. 实施绿色生产, 开展集约高效育肥

依据绿色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组装集成饲草料调制, 日粮搭配、“两年三产”, 疫病综合防制, 养殖场净化与防疫等各项技术措施开展滩羊优质胴体园区高效育肥生产。通过示范带动, 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滩羊产区高效育肥生产。利用良种登记射频技术 (RFID) 建立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5. 开展分割加工, 生产冷却羊肉

选择具有一定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的屠宰加工企业, 开展延长滩羊肉保鲜期研究, 冷却肉货架期 (保鲜期) 2周以上, 尽量避免生产冷冻羊肉, 提升羊肉品质和口感, 达到维系稳定消费群体的目的。

6. 成立滩羊产业协会

由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育肥园区负责人、加工企业、市场营销代表共同组成滩羊产业协会。协会密切联系指导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以优质品生产为轴线连接各方并形成利益共享机制。生产初期由协会负责商标注册、使用, 并负责产品检验、贴标 (优质品检验、贴标) 。

7. 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优质品生产者利益

逐步规范“宁夏滩羊”、“盐池滩羊”使用许可, 联系工商、技监部门清理上述品牌的滥用。

(二) 优质肥羔生产技术体系

1. 建立良繁基础体系, 开展杂交育肥

研制、引进良种登记射频技术 (RFID) , 对现有杂种基础母羊开展良种登记, 实现杂种母羊数字化管理和流动、屠宰全程记录;建立杂种母羊良种补贴机制;建立良繁体系为优质肥羔生产建立产业支撑体系。

2. 分区域配置国外引进良种肉用种公羊, 推动杂改工作有序进行

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 分区域 (县域) 确定主推品种, 每一杂 (交) 种代次确定一个主推品种, 对种公羊使用、配种率进行有效监管, 以奖代补扩大杂改面, 扶持选留基础杂种母羊, 发展杂种肥羔生产。

3. 集中开展园区示范, 组装集成肉羊养殖先进适用技术

示范、推广杂种羔羊早期补饲、高效育肥、适时出栏技术, 集成配套饲草料综合加工调制技术, 肉羊疫病防控及无公害养殖技术, 建立产品可溯源体系。

4. 开展胴体分级、分割销售, 发展冷却羊肉生产

依托龙头屠宰加工企业, 建立优质肥羔生产技术体系, 以优质优价促进清真肥羔肉系列产品开发。

(三) 集约育肥清真羊肉生产

在发展特色鲜明地方名优清真滩羊肉、优质肥羔生产的同时鼓励发展异地购入、高效育肥养羊生产, 扩大规模总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强化疫病防控及羊只检疫检验, 建立畜产品品质控制溯源体系。集成开发高效短期育肥综合配套技术, 提高秸秆等资源转化利用效率, 发展季节性高效畜牧业生产清真羊肉, 提高羊肉产量。

五、政策建议

(一) 重视政策引导, 加大科技投入

在宁夏地区滩羊是当家品种, 但因为其繁殖率低、产肉量少而受到一定的市场冲击, 也限制了滩羊产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政策引导, 加大科技投入, 培育滩羊多胎、肉用品系, 对于促进宁夏地区优质肉羊产业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 优化品种, 提高个体生产能力

宁夏是我国传统养羊区, 生态与资源负荷较大, 不宜扩大养殖规模, 重点提高个体生产能力, 进行品种优化, 发展无污染优质羊肉生产。羊肉生产应以清真产品为主体, 在确保本区消费的前提下, 以中东和西亚地区市场为主, 提高羊肉出口量。

(三) 加大草场保护力度, 确保草原生态改善

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人工草地, 建立稳定的饲草料供给基地, 积极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在不增加或适当减少饲养规模的基础上, 加强棚圈建设, 大力推广肉羊舍饲半舍饲技术, 大幅度提高肉羊出栏率。

(四) 创新组织形式, 促进产业发展

在抓好养殖大户、样板户的同时, 走联合协作的路子, 成立养羊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 实行统一良种串换、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收购销售, 加强行业内联合与合作, 搞好行业自律, 提高行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逐步建立合同或定单关系, 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五) 培育龙头企业, 创建知名品牌

新能源刺激汽车产业 篇8

时间进入2009年,国内多家大型汽车集团不约而同地发布了与新能源有关的资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呈现出大企业集团主导的新动向。

自主品牌磨刀霍霍

去年年底,重庆、美国丹佛市、长安汽车集团、福特汽车共同签署了《建立绿色合作伙伴意向书》。今年1月,上汽集团与上海汽车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这家公司将致力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集成开发。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开发上进行的比较早,在2001年年底,上汽集团和同济大学合作承担国家863“电动汽车”的重要项目,就此开始开发清洁能源汽车,2005年12月,上汽承担上海科教兴市重大项目一一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项目,而在2006年成立了自己的新能源研发团队。

在有利于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汽车产业振兴计划下,上汽集团决定在今后两年将总计投入60亿元用于油电混合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该项目首期20亿元投资成立的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近来正式挂牌启动,以自主开发能逐步替代传统内燃机驱动技术的油电混合和纯电驱动核心产品技术。以后上汽还将投入20亿元用于新能源整车开发,及20亿元用于相关新能源零部件开发。

长安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也于日前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并获得了重庆市政府2000万元推广支持资金。长安汽车总裁徐留平表示,到2012年时,该公司将会开发出多款能投放市场的混合动力车型。

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渝北空港,注册资本金2900万元,长安集团控股65%,重庆市科委下属的一家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占35%。另外据悉,国内有两家较大的科技风投公司瞄准了长安刚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商讨合作细节,如果成功长安新能源汽车将会增资扩股。

研发投人依旧不足

国内如此欣欣向荣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导向拉动密不可分。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年初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中大城市中的示范推广。决定还强调要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很快,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和百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决定在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深圳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表示将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和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与使用单位购买节能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2009年2月5目,财政部发文,确认了中央财政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对象和标准,其中购车补贴标准最高的为最大点功率比50%以上的燃料电池公交车,每辆车可获得60万元的推广补助。

国家投入数百亿元在税收及财政补贴上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目的在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解决高科技产品市场推广初期规模和成本之间的矛盾,以引导我国汽车消费理念、消费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电池企业和汽车企业联合研发的局面。“十一五”863计划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下,参与锂电池研发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包括: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好的迹象在于:“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会在锂电池研制方面投资300万元,同时要求承担项目的公司按照10倍比例投入配套资金。按规划,总的投资将达到6亿元。产业化已经成为“十一五”期间锂电池发展的主要方向。提高可靠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工艺、添置设备。

但是尽管“十一五”期间的投入大大增加,比起跨国公司的巨额投资,国内的投入仍然不算很多。

厂商近况

长城汽车:

正在积极研发当中

虽然此次新能源补贴并没有涉及私家车,但在新能源项目上,从Z005年上半年开始,长城就开始了研究开发。目前,长城已成功开发出了3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两款纯电动车长城精灵EV、欧拉,以及混合动力哈弗。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表示:“目前,对长城来说,新能源车还没有到能够量产的地步。在经过具体测算后我们发现,新能源车的成本和可靠性还都不成熟。”

她认为。目前的新能源市场,除了国家的补贴外,还要看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如果消费者不接受,会对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

据了解,在4月举行的上海车展上,长城汽车将会推出第二代欧拉和炫丽电动车。

但是,对于新能源车型的具体上市时间,王凤英则说:“目前我们还在密切关注中,但是有关何时量产的计划还没有具体化。”

福田汽车:

新能源车需产业化发展

谈到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扶持,福田汽车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赵景光表示:“新能源之路在中国如果得不到政府支持将是很漫长的。而当前情况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他介绍,虽然很多企业在新能源车的道路上起步比福田早,但他们总是抱着试探和等待的心理,耽误也错过了发展时机,而福田从一开始准备新能源车项目就是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去努力的。所以目前福田在此领域的市场优势越发明显。

现在福田正在积极筹划响应国家的“十城干辆”计划配合生产,在目前已定的13个重点城市中,福田已经就新能源公交车项目和其中的6、7个城市顺利沟通了合作意向。福田的新能源客车在广州和第一巴士公司合作试运行也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相关分析数据显示。福田的新能源客车目前可靠率已达98%,而在能源节省方面可以为用户节约25%左右的燃油。

广汽集团:

新能源普及尚需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洪表示:“我非常支持补贴新能源公共交通汽车的举措。虽然新能源车的普及尚需时间,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但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整体发展的大方向,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

他认为,目前,新能源开发最重要的应该是提高节能减排技术。

吉利汽车:

尽快出台甲醇车国家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新能源的品种很多,只是哪种能成为真正的替代品。到今天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我们认为长远目标和眼前问题要结合起来,首先要把现有内燃机的技术进一步提升,使其耗油更少,热值、热量、热效益更高。把现有的内燃机的重量做得更轻、更小,排放也更少,包括甲醇、乙醇、汽油、柴油以及大家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源能够充分利用好。在此基础上要抓紧研究电动汽车、油电混合汽车、轻燃料电池汽车,抓紧研究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他表示,这两个方面,一个是近。一个是远,一个是比较现实的,一个是相对比较遥远的。吉利在这些技术方面都有全面的研究,可是又要考虑到现实和未来的有机组合。

郑州日产:

加快电动车的布局和发展

在新能源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甫表示。电力是车用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因为它比氢能、生物燃料更容易获得和推广。但如何在中国推广电动汽车是政府部门必须及早认真研究和对待的大问题。

他说:“目前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在我国中西部的布局和发展。中国在电动车的技术有较多积累,但电动汽车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瓶颈,如技术、市场、配套设施、消费观念等问题。因此我会在两会上提出关于从多个层面积极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议案。”目前,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十分缓慢,目前主要存在三大瓶颈:技术障碍及市场赢利压力;电动汽车对基础设施的配套要求比较高;消费观念有待改变。

江淮汽车:

尽快解决新能源的市场化

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深入发展,传统汽车份额将会越来越小,因此目前应尽快解决新能源车的产业化和市场问题。

上一篇:充分就业工作计划下一篇:过年的作文400字 新年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