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怎么样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贵州省人民政府怎么样(精选8篇)

贵州省人民政府怎么样 篇1

【发布文号】黔府发[1994]1号 【发布日期】1994-01-03 【生效日期】1994-0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维护信访工作秩序的规定》的通知

(黔府发[1994]1号1994年1月3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维护信访工作正常秩序,根据《国务院 关于维护信访工作秩序的几项规定》和《贵州省 信访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信访工作机构,应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认真阅处群众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第三条 第三条 处理信访问题,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准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信访要求解决的问题,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规定的,应当及时解决;一时办不到的,应当讲明情况;要求过高或无理的,应当说服教育,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信访工作机构必须遵循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依照职责权限处理信访。对需要转交有关机关或单位处理的,应当及时转交,并告知上访人,有关机关或单位不得互相推诿。

第四条 第四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进行信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并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遵守信访工作机构为保障信访工作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

第五条 第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信访活动,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不准冲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准冲击和扰乱会场秩序,影响正常的工作、生产秩序。

(二)不准采取纠缠、辱骂、殴打等手段威胁信访接待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三)禁止非法侵入领导和信访接待人员住宅,或者采取其它方式干扰领导和信访接待人员的正常生活。

(四)不得捏造事实,侮辱或者诽谤、诬陷领导和信访接待人员。

(五)不准在办公场所高声喊叫和强占办公室、接待室留宿不走。

(六)不准故意损坏办公用品、公共设施等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

(七)不得采取示牌、举旗、喊口号、演讲、散发传单、铺地宣传、张贴大小字报、集会、游行等方式在公共场所(包括机关、会场门口),扰乱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

(八)禁止将婴、幼儿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病人和老人遗弃在信访接待单位;禁止携带凶器、爆炸物、毒药上访。

(九)严禁造谣惑众,串联、煽动上访人员聚众闹事或书写诬告材料。

(十)严禁向外国机构和人员递交申诉材料。

第六条 第六条 对上述人员反映的问题已经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接待处理完毕,本人坚持不走,无理缠访,经说服教育无效的,由信访工作机构责成其所在单位或所在地政府接回教育。

到党政机关来访的人员,有前款规定行为,符合收容遣送的,可以由信访工作机构报分管领导批准出具公函后,公安机关协助,送收容遣送站收容送回。

第七条 第七条 对集体上访冲击国家机关的突发事件,有关单位应当做好说服教育工作;规劝无效的,应及时与驻地公安机关联系,制止事态发展。

第八条 第八条 上访人有违反第五条规定的行为之一,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合法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第九条 对上访取闹人员疑似精神病患者,由信访接待单位通知其所在单位或家属接回进行精神病鉴定。确诊为精神病患者的,应及时予以治疗或责成单位及家属进行监护。

第十条 第十条 对上访人员中突发性急病患者,信访工作机构发现后应迅速通知较近医院或卫生部门及时赶到现场,采取急救措施;卫生部门本着“先抢救、后结算”的原则进行处理。治疗费用由患者家属或所在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怎么样 篇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9]1号) 精神, 结合贵州实际, 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形势, 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充分认识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政策措施。中发[2009]1号文件, 是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6个1号文件, 对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 充分认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的重要论断。充分认识“扩大国内需求, 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点难点在农民”的科学判断。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千方百计保持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正确把握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2008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 战胜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粮食再获丰收,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 扶贫开发继续深入, 社会救助成效显著,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继续改善, 为保持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机制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今年我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较为艰难。受各种因素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农民工大量回流,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因素更加突出;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 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执行国家新的扶贫标准, 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继续拉大, 农民增收的愿望和要求更加迫切。我们必须更加解放思想, 增强危机意识, 采取果断措施, 培育积极因素, 变压力为动力, 化挑战为机遇, 努力保持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3.明确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 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 增加投入, 夯实基础, 调整结构, 重视民生, 强化扶贫, 深化改革,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 实际增长6%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二、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1.认真落实对“三农”的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良种补贴政策。从我省实际出发,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将脱毒马铃薯、茶叶、特色畜产品纳入良种补贴范围。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增加补贴种类, 将更多适合贵州山地特点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开展农机具补贴县级采购试点, 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 依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 及时增加补贴。按照目标清晰、简便高效、有利于鼓励农业生产的要求, 完善补贴管理办法。

2.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按照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 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 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2009年省级安排财政支农预算27.7亿元, 比上年增长40.75%。市县两级财政支农预算增幅要达到20%以上。拓宽投资渠道, 优化投资结构,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落实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 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的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土改造,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央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逐步减少市 (州、地) 资金配套, 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开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投入试点工作, 扎实抓好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 逐步建立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涉农支农资金监管。积极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工作, 建立和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制度。

3.增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能力。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 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主要服务于“三农”和县域经济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实现每个乡镇均有网点。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切实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 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农村支持“三农”。发挥好其他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积极争取、支持创办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 切实解决银行机构网点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 进一步改善惠农资金支付服务,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不断扩大农村信贷总量。落实好农村动产、不动产的贷款抵押、质押政策。发挥好贵州乡镇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 继续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探索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信用担保试点,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信用担保机构, 为“三农”发展提供贷款担保。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进一步扩大农畜产品的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出台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意见, 制定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政策措施。

三、抢抓扩大内需机遇, 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以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和“滋黔”一期8个中型水库工程, 实施18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加快8个在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争取开工建设盘江灌区。完成13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100个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和烟水配套地下水开发利用项目。开展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长距离管道送水的高效集约用水项目建设试点。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做好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加强水资源费和水能资源有偿出让金征收工作, 拓宽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实施好国家水利部在铜仁、毕节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 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 继续实施洼地排涝工程, 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面积40万亩, 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面积40万亩。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 提高耕地质量。

2.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开工建设通乡油路3194公里, 使“十一五”规划的1万公里通乡油路提前1年全部开工建设, 新增90个乡 (镇) 通油路或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1.3万公里, 新增1000个行政村通公路。到2010年, 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公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农村通组公路建设。继续建设农村乡 (镇) 客运站, 改造农村公路渡口、码头以及渡改桥, 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善扶持农村客运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 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 逐步实现有路必养。

3.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治理石漠化面积7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防二期等林业工程建设, 继续实施长治、珠治和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 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 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和重要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建设与修复, 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推进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节能减排工作, 鼓励发展循环农业, 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 支持养殖场和人口密集村寨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新增使用沼气农户26万户以上, 建成200口大中型和联户沼气池, 新增2800个农村沼气服务站 (点) 。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 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 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34万千瓦。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年度完成县级电网建设改造投资40.27亿元, 新装农村“一户一表”8万户, 农村户表率提高到87%以上, 解决2.9万户无电户通电问题, 电网可覆盖范围内实现“户户通电”。妥善解决农村燃煤问题,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等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利用。

4.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寨整治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加快改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完成3.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任务, 其中, 最具现实危险和威胁的地质灾害危及户搬迁1万户, 其他重度危房改造2.2万户。做好村寨整治规划, 引导和帮助农民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绿化美化村寨环境, 维修改造住房圈舍, 整治村寨环境卫生, 形成一批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配套、功能基本齐全、环境较为整洁、村貌总体美化、社会治安良好、民族特色浓郁、展现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新村寨。继续推进103个省级“百村试点”村建设,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 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围绕农业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科技研究, 提高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防汛抗旱、农作物病虫害、重大动物疫病、森林火情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水平。加强农村雷电防护、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工作。注重防洪排涝抗旱、动物防疫、森林防火、农村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房、医院、学校和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的抗灾保障能力。健全处置预案, 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群众避灾自救能力。加大地质灾害多发地带的综合治理力度, 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 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四、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保障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 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管和绩效考核机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确保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亩, 确保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扩大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实施规模, 实施水稻、玉米粮食增产工程1000万亩, 扩大优质高产水稻、专用玉米、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 优化粮食品种结构, 普及推广良种良法, 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好《贵州省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提高最低收购价格, 落实好粮食主产地利益补偿制度。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 鼓励发展粮食产品精深加工, 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加强粮食购销工作指导, 建立与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粮农利益相适应的粮食购销体制。加强地方粮油储备管理, 完成70万吨粮食和5.5万吨食用油储备指导性计划。

2.突出抓好油料生产。以国家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契机, 加强黔中、黔东北“双低”油菜基地建设。根据国家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支持黔东南、铜仁、黔西南的部分油茶生产重点县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 建设2至3个具有区域供种地位的木本油料良种繁育基地, 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3.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根据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等, 选准特色优势产业予以支持,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烤烟生产, 提高烟叶质量。落实好鼓励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 稳定发展生猪养殖。加大力度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方案, 做强做大草地生态畜牧业, 确保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大对蔬菜、马铃薯、茶叶、中药材、干鲜果、花卉苗木等产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 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000万亩, 新增茶园50万亩, 中药材种植20万亩, 干鲜果8.5万亩, 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低产改造工作, 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规模, 增强竞争优势。鼓励各地重点扶持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 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 努力使各地形成不同的特色优势产业板块, 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专业县。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都有一批支柱型龙头企业带动的要求,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贮运保鲜业。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对农户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要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使其快速发展壮大。着力发展乡镇企业, 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技术改造, 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支持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精深加工程度,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参与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名牌战略, 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黔”系品牌, 把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发展, 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行产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 创新完善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 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5.认真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加强动态监测, 及时准确掌握回流农民工基本情况, 加强组织、引导与服务。努力巩固现有输出渠道, 开辟新的劳务市场, 稳定农民外出务工规模。引导回流农民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要优先、就近使用当地农民工。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和以旅游业为重点第三产业, 增加就业岗位, 不断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落实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 创造条件支持农民从事个体商贸、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和服务业。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等培训项目, 推进各种培训资源的整合, 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着力提高农民工接受和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 提高农民工的择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做好农民工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 让进城务工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五、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围绕确保粮食、主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品种选育、丰产栽培、高效养殖、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建设、病虫害和疫病防治、精深加工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 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健全鼓励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 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 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农业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办好农业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园。

2.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按照3年内在全省普遍健全乡 (镇) 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开展村级服务站建设试点。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将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大胆放活经营性职能, 鼓励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创办、领办农业企业, 以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经营, 带动农户发展。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三百工程”, 支持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强岗位培训, 提高农技服务人员素质, 增强服务效能。创新管理体制, 改革考评、分配制度, 将服务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 增强服务活力。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 建立和完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 重点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维修网络, 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实施农村通邮工程, 争取用3-5年时间在所有行政村建成新型村邮站。

3.提升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 健全全程监管体系, 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实现主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解决检测手段滞后的问题。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 提高检测机构的合法性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 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建立农资生产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质量保障赔偿制度、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健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村食品经营示范店建设, 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4.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好《贵州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规划》、《贵州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 加强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专项建设, 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物流和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城市集散地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 着力培育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创新体制机制, 加大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 整合贵州农经网、贵州农业信息网、贵州新农村网、现代远程教育网、文化信息共享等涉农信息化工程资源, 实现网络资源、通道、终端的结合, 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工程建设, 实施“家电下乡”, 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 搭建起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大农产品出口扶持和营销力度, 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奖励范围, 增加奖励贴息和补助金额。落实好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加强市场监管, 健全农资淡储制度, 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 推行农资信用销售。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建立农资打假联动机制, 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 严惩坑农害农行为。

六、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繁荣发展农村公共文化。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 (镇) 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民文化家园”、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完成20个乡 (镇) 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置, 新建农家书屋3000个。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0个。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注重丰富偏远地区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2.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 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进行生活补助。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倾斜。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机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稳定师资队伍。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3.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行住院统筹结合门诊统筹模式的县达到50%以上, 坚持保大病与防小病、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 完善补偿方案, 降低补偿门槛, 简化补偿程序, 严格控制新农合基金结余, 当年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5%, 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总额的2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新建和改造34所县级医院、16所县中医院、14所县级妇幼卫生保健院和378所乡 (镇) 卫生院、4000所村卫生室。启动建设74所中心镇卫生院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药品监管, 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 提高县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 救治能力。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2009年补助标准提高到400元。加强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 不断提高住院分娩率,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大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 完成50万户地氟病病区家庭改良炉灶任务。

4.全面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不断完善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体系,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农民工返乡带来的新情况, 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适当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新建、改扩建150个中心乡 (镇) 计生服务站。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民生之基,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实现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 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加大地方财政投入, 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确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提高集中供养率。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 完善和落实面向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困难返乡农民工等农村贫困家庭的救助措施, 增强社会救助的整体效能。加快建立对农村自愿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奖励保障制度, 积极开展农村计生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1.调整和完善扶贫工作思路。按照新的扶贫标准, 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 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重点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逐步缩小群众收入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按照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推动扶贫开发从注重产业开发向注重产业和智力开发并重转变, 从注重资金扶持向注重资金和科技扶持并重转变, 从注重政府推动向注重政府和市场推动并重转变。推进专项扶贫计划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 搭建合作平台, 形成“大扶贫”格局。

2.提高扶贫开发效果。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 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大力开展整村推进, 优先完成革命老区贫困县和人口较少民族 (毛南族) 所在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 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10万人。继续加大扶持33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县和50个产业化扶贫乡 (镇) 抓好示范项目, 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力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平均水平。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力争2010年前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村中的35个贫困村达到小康村水平。

3.完善扶贫工作机制。认真抓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 积极整合扶贫资源和支农资金配套投入。探索和创新财政扶贫资金滚动使用机制, 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深化信贷扶贫体制改革, 为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解决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创新科技扶贫机制, 加快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健全党政机关帮扶机制, 继续开展定点挂钩扶贫、驻点扶贫, 确保帮扶到村、到户, 探索建立“一户一策”帮扶制度。改进对口帮扶机制, 强化帮扶资金管理, 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和定点帮扶我省的中直单位的联系, 积极开展经贸协作、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做好社会扶贫工作。

八、深化农村改革, 增添发展活力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 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确保农民拥有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 完善征地程序, 实行农民利益优先的征地补偿原则, 依法、合理制定征地综合补偿标准, 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住房问题, 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做到先补后征、先保后征, 使被征地农民收入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 对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 鼓励农民依法通过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有序开展试点工作, 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 以公开规范、严格依法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的要求, 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 (镇) 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目标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县乡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例, 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 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总结经济强县建设经验, 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 (市、区) 的体制, 创造条件开展好扩权强县试点, 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继续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 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以减轻基层负担为目标, 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完成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深化毕节、湄潭试验区改革试验, 按照“省委领导、县为主体、部门配合、探索创新”的要求, 推进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

3.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勘界发证, 加强林权纠纷调处, 全面完成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主体改革, 进一步明晰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林木处置权、保障业主收益权, 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 推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拓展和延伸。加快推进配套改革, 抓紧建立审批程序简便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地林木流转制度, 完善地方公益林补偿制度, 探索建立森林保险制度, 进一步完善林业经营服务体系、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和流转体系,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现代林业产业发展。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1.提高领导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认真开展“更加解放思想, 推动跨越发展”大讨论, 切实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和推进工作的手段, 理清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市场意识, 适应市场、走向市场。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把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级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 严格督促检查。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 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2.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 深化和拓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监督机制, 积极推进乡 (镇) 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拓宽农村干部来源, 下决心解决支部有能人, 能人进支部, 党员是能人, 能人是党员的问题。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标准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 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 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提高他们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 (镇) 领导干部、考录乡 (镇) 公务员、招聘乡 (镇)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力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 大力推广“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理事会、村监事会”三会制, 坚持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深入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 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深化“三创三强”活动, 探索扩大“三级联创”范围, 大力推进100个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省级示范点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 逐步改善村级组织办公和活动条件。重视和加强流动人员党的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认真抓好县 (市、区、特区) 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工作。

3.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保持农民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村权益机制, 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做好农村信访工作, 加强人民调解, 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基层干部要进村入户做好下访工作, 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深入开展“平安贵州”创建活动, 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 加强农村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工作, 推进农村警务建设, 实行群防群治,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 提高危机处置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 严格依法行政, 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贵州农民状告省政府 篇3

2015年6月,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白黔高速公路工程(遵义境)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通知》。本案原告丁某某向贵州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该通知。贵州省人民政府认为,该通知是行政机关内部工作程序性行文,不直接对被征收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因此依法作出了驳回其复议申请的决定。丁某某不服,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庭审中,丁某某提出了撤销省政府复议决定的理由和证据,陈鸣明针对丁某某的诉求当庭作出答辩,双方进行了辩论。

据了解,省级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这在中国尚属首例。作为省级领导干部出庭应诉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鸣明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意义重大。贵州要以此次庭审为契机,努力实现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点评:低下“高傲的头”,省级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这个“首次”既是欣喜,也说明此前存在不足。但愿这第一个“吃螃蟹”的,真的是开始而不是惟一。

云贵川三省成为

西部经济发展最快地区

据新华社报道,由于经济起飞后发优势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旺盛需求,云贵川和新疆等我国西部地区蕴含着PPP模式发展的巨大潜力。

PPP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发布“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研究”称,综合分析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推出的PPP项目,我国西部需求较大,整体PPP项目数量较高,主要集中在云贵川地区和新疆。云南项目数占全国总项目的5%,贵州占7%,四川占4%,新疆占3%。

随着沿海地区渐渐丧失低价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云贵川三省凭借良好的信息整合和区域互补、互助协同发展体系,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最快且工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社会资本参与此区域经济建设将收获更多政策福利。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枢纽,潜力为各方所看重。

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融资模式,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疲软、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营改增改革等给财政收入带来的压力持续增大,通过PPP模式推行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点评:对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PPP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任何模式的推行,都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监管制度,而据说我国尚未针对PPP出台上位法,现行政策多为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权威性不足且相互之间存在矛盾。显然,要让PPP模式更好地助推西部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迫在眉睫的。

甘肃临洮连续三年

扣公职人员工资植树

4月3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临洮公职人员工资被强扣“绿化费”一事,引起各界热议。

2013年3月,临洮县要求“全县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所需苗木费及栽植管护费采取动员所有在职财政供养人员每年捐助一个月工资总额10%的办法解决”,但在执行过程中方法简单,由财政进行了代扣。因此,也就出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临洮县所有拿财政工资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都会以绿化费或者树苗费的名义,被扣掉一个月工资的10%,平均人均400元左右,该笔资金由县财政局直接扣除。据了解,该方案从2013年执行至今,三年已代扣1380万元。

4月4日,记者从定西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报道播出当晚,临洮县相关部门就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承诺对结余的278.6万元资金按2015年代扣比例于4月7日前全面清退。同时,临洮县还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林业、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义务植树“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对2013年至2015年全县义务植树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重点对造林保存率、成活率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及时向社会公布核查结果,并认真抓好问题整改落实,确保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干部职工义务植树取得实效。

点评:工作作风简单,也是懒政的表现。而临洮县连续三年扣公职人员工资植树,更是一种滥政。不该为而为之,该为而不为,显然,临洮县“回头看”,只看造林保存率、成活率和资金使用情况是不够的。

四川一退休厅官回乡种柑橘

皮肤晒得黝黑,鼻梁上架着厚厚的近视镜,这两个不太协调的特征同时出现在范敬超身上。四川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的村民都喊这位有些奇怪的农民—“范厅长”。

回乡当农民之前,范敬超的名字前曾有过很多头衔。他21岁走出农村,从政近四十年,曾在四川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政府救灾办等部门任职,职务曾至厅级。但退休之后,他却作出一个众人不解甚至反对的决定:放弃组织安排的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的职务,独自回到家乡繁荣村。这位时年60岁的老干部要“干一件大事”—种柑橘。

埋头八年,在范敬超的带领下,当地柑橘园的种植地域已覆盖集益、研经等4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面积达10100亩,投产果园每亩平均收益1万元左右。但是最让他得意的是,“村民终于信我了!”

范敬超认为,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发展之所以艰辛,关键在于缺乏领头人,思想观念要转变。产业覆盖到哪里,哪里才有发展的希望。应该鼓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否则农村就没有希望。”他因此呼吁,“我一个60多岁的老头,只是给大家作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年轻人回乡,会大有作为。”

点评:据说范敬超当初投资建柑橘园时,曾被人猜疑是贪了国家的钱跑到乡下避风头。现在看来,干群关系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水火不容”,前提是如果百姓是“水”,为官者也要成为“水”;如果百姓是“火”,为官者也要成为“火”。

贵州省人民政府怎么样 篇4

——2009年1月12日在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 林树森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十分特殊的一年。年初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9月份以来又受到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困难。面对严峻考验,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政府职责,与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道,排难而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350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74.56亿元和349.53亿元,增长21.1%和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亿元,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2%左右和8%以上。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对年初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把保民生、保电力、保交通作为首要任务,紧急动员各方力量奋力抗灾救灾,没有出现冻死、饿死人等非正常情况,3月5日贵州电网恢复正常运行,从4月份开始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面对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我们沉着应对,以煤、电生产为关键,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立项,社会事业、重大基础设施和节能减排等领域一大批项目得到了国家支持,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安排我省48.45亿元,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二,加快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贵广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加速了我省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步伐。这一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西南和西北地区原有的铁路网规划布局,贵阳至昆明、成都、重庆、长沙、南宁五条快速铁路被正式纳入2008年调整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贵州段基本建成,六沾、黄织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公路投资210亿元,增长30.4%,其中高速公路投资120.3亿元。修编完成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改造国省干线180公里。建成通乡油路2000公里、通村公路1.33万公里,新增88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0个建制村通公路。开工建设了一批航运工程。加快推进水利建设,中央和省共投入财政资金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倍。“滋黔”一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治理病险水库150座。进一步加大了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力度。12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可如期完成。新增解决2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有效灌溉面积。编制完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完成10844户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基础上,又启动了3.2万户改造试点。省财政安排4.23亿元,启动了地质灾害户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69所农村中小学搬迁计划。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新增解决4.4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基本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季度人均补助水平提高55元,保障人口由256.7万人增加到324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继续巩固,54.5万人享受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144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补助标准从上年的40元提高到80元,参合率达到92.1%,提高7.2个百分点;全面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194万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7个市州地,参保人数达到10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超过计划任务,基本养老和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针对物价上涨,省财政共安排1.9亿元对城乡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高职)学生进行了补贴。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建立了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库区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大幅度增加救灾救济资金投入。积极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连续五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四,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纲,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省财政安排54.5亿元用于支持“三农”,增长61.2%。中央和省共安排各类涉农补贴49.9亿元,翻了一番。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通过改种补种、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等措施,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8万吨,增长5.2%。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来抓,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7%,提高1.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初步成长为区域化布局、规 模化生产的外向型产业,农民人均蔬菜种植纯收入达到388元,增加5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建成沼气池20万口,启动了大中型联户沼气池建设,村庄整治取得新成效。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电力、煤炭、饮料、烟草四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9.3%。在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市场变化影响的情况下,贵州电网发电量达到988亿千瓦时,增长3%。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64万千瓦,黔电送粤“五交两直”大通道全面建成。争取国家提高了“西电东送”上网电价。建成投产一批大型煤矿,大矿帮带小矿工作顺利开展,原煤产量达到1.18亿吨,增长4.5%。开工建设了一批煤化工、磷化工、煤电一体化项目。白酒工业加快发展,茅台酒产量突破2万吨,规模以上白酒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6.4亿元,增长48.5%。卷烟工业实现利税106.1亿元,增长17.4%。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增长27.5%。装备制造、特色食品、民族制药、旅游商品等产业加快发展。把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等体系建设,启动实施了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4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新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专利授权1683件。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第六,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坚持把节能减排摆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快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54个百分点。大幅度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省财政在年初安排1亿元的基础上四季度又追加安排2亿元,共3亿元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3个和2个百分点。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3.3%。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全部取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2007年之后继续实现“双降”。启动实施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全面打响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快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恢复植被面积248万亩。完成营造林260万亩,人工种草和改良改造草地分别完成61.62万亩和20.9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0平方公里。

第七,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稳步推进,省属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和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加快推进,已终结关闭破产程序72户,其余72户企业已全面启动关闭破产程序,省本级财政安排6.4亿元用于安置省属国有破产企业职工。着力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启动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工作。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农村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财政刚性预算改革深入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全面推开。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出口总额达到34.5亿美元,增长52%,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00亿元,增长24.7%。

第八,注重统筹兼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226.64亿元,增长36.3%。农村“普九”欠债偿债资金全面落实,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启动;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建设,新招聘中小学教师1.5万名,其中特岗教师8578名;各级财政共安排17.48亿元,将农村初中和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25元和75元;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 费;“两基”迎“国检”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省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增长85.5%。开工建设了4360所村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着力做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改革地氟病防治项目实施办法,完成25万户炉灶改良任务,使90多万人解除或减轻了氟中毒危害。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全力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开发力度,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解决了62个县城及周边地区群众长期听不到或听不好广播节目的问题,新增城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0万户。省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等免费向公众开放。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山地运动会等全国性赛事,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0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6.72‰。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气象、人防、参事、新闻出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第九,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落实依法治省基本方略,认真做好行政立法工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8件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颁布4件省政府规章。高度重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开展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试点。行政复议制度不断健全。组织开展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清理,加大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切实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治理商业贿赂取得新进展,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抗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共克时艰,经受住各种灾害和困难的严峻考验。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针政策的成功启动证明,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统筹兼顾,提前谋划长远发展战略,努力把工作做在前面,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得以在短时间内开工建设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敢于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式,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昂扬斗志,集中精力谋大事、创大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破解制约贵州加快发展的一道道难题,不断把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伟大征程推向新的阶段!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国家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影响,部分行业经营困难、增长放缓;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对外 开放水平不高,外源经济发展不足,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整体不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为主线,以抓机遇、扩内需、打基础、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3%和4.8%。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方针的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和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围绕构建快速铁路系统,以实现各市州地有快速铁路通过并进而规划建设用快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联结各市州地首府为目标,大力推进贵广快速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加快推进贵阳至成都快速铁路和贵阳至昆明、贵 阳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规划建设各主要产煤地区之间的煤炭运输铁路。围绕构建高速公路体系,以十年左右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为目标,加快我省已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建设投入机制,加大省财政投入力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4公里以上。改造国省干线公路461公里。开工建设通乡油路3194公里,使“十一五”规划的1万公里通乡油路提前一年全部开工建设,新增90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1.3万公里,新增1000个建制村通公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农村通组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民用航空和内河航运建设。

加快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和一批“滋黔”工程。实施18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8个在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盘江灌区。完成13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100个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和烟水配套地下水开发利用项目。开展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长距离管道送水的高效集约用水项目建设试点,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启动实施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完成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任务。依法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和水能资源有偿出让金。(二)把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将油菜纳入良种补贴范围,确保国家各项涉农补贴资金一分不少地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按照三个“大幅度”的要求,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扎实抓好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 金整合试点,逐步建立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机制。进一步强化涉农资金使用监管。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实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马铃薯各1000万亩增产工程,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和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下达我省的437.07万公顷耕地保有量指标不突破;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加快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开展造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100万亩,不断补充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减轻城市和工业发展给保护耕地带来的压力。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等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33个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建设,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加快优势蔬菜产业带和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巩固烤烟、油菜生产,大力发展马铃薯、茶叶、油茶、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等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发展一批面向珠三角、东盟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加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面向农村搞好服务,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施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和方 法。坚持先易后难、样板先行,按照打捆使用、滚动发展的资金使用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以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和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转移培训10万人。继续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和生态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增使用沼气农户26万户以上,建成200口大中型联户沼气池。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确保农民拥有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着力解决农村资金短缺、金融服务网点不足等问题。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三)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改善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坚持租售并举,新增解决9.3万户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抓好地质灾害户一期搬迁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二期搬迁列入中央专项并启动实施。完成盘江、水城、六枝3个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2.3万户改造任务,力争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解决最后2.9万户无电户通电问题,比规划提前一年实现全省户户通电目标。把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作为民生之源。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全面落实中央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水平政策,全省安排农村低保资金20亿元以上、城市低保资金10亿元以上。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切实抓好中央对优抚对象、建国前老党员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相关补助政策的落实。

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引导劳动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就业。加大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大力推进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低保、临时救助等途径,积极帮助困难返乡农民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积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新增劳动力就业创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监察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民生之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启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启动大学生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5万人、255万人、137万人、128万人和143万人。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低保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和应退则退。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帮助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解决特殊困难。健全灾害救助制度,提高灾害救助能力。进一步加快社会福利、慈善、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认真落实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增收入、促消费并举,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大力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启动“家电下乡”工作,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便利农村居民消费。

把煤矿、道路交通和消防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重点,继续打好煤矿整顿关闭和瓦斯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强化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深入开展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妥善安置水电站移民,完成11座水电站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兑现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推进“平安贵州”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把推进绿色工业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大力提高工业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绿色工业化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以高水平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抓紧制定和部署优势行业振兴计划。把大矿建设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来抓,深入推进大矿帮带小矿工作,加大小煤矿整合力度,力争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500万吨。加快电源项目、输电通道和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合理调度电力生产和电煤供应,千方百计扩大电力生产和向外送电规模,力争发电量达到1100亿千瓦时以上。以煤化工、磷化工、煤电化和煤电铝、煤电磷、煤电钢一体化等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促进原材料工业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内部利益最大化。加大勘查力度,提高优势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贵阳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建设,提升卷烟装备水平,以“贵烟”为龙头,着力提高高档卷烟的比重,加快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转变。实施茅台酒“十一五”年增2000吨技改扩能工程,进一步巩固茅台国酒地位,加快其他白酒品牌发展,提高我省白酒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30座级通用飞机项目发展,积极推动以贵阳、遵义、安顺为重点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食品、民族制药和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继续做好重大科技专项的遴选和实施,加快自主创新公共研发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和特色产业化基地(园区)建设,推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支持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原材料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开工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建设。加快“数字贵州”建设,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统一的电子政务骨干网络。

当前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又为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积极引导和帮助具有市场优势的行业和企业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和国家扩大信贷规模的机遇,加快工业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对于效益差、污染大、没有市场优势的企业,要借助市场力量予以淘汰。

(五)把加快城市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深入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紧紧抓住城市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三个关键环节,高质量编制城市规划。坚持以路网规划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按照“拉开建设、优化布局、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建设思路和时序,加快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抓好在建和拟建快速铁路通道沿线城镇规划建设,将县县通高速公路与城市化结合起来,把高速公路网的重要节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建设。切实保障城市建设用地,严格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努力实现城市建设用地效益最大化,有效解决城建资金缺口问题。把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与推进城市化、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稳定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预期,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坚决杜绝圈地囤地行为。启动遵义市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把在城市中有相对固定住所和相对固定工作的本省籍农民工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积极探索在城市周边集中安置移民的路子。高度重视新增城市人口的住房和学校、医院、供水、供气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新增城市居民合法权益。坚持绿色城市化理念,加强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建设,加大重点城镇整治和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环境承载能力。

把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城市为依托,积极推动面向工农业生产和民生的各项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重要交通通道、枢纽、节点,建设一批物资集散中心、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基地。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来抓,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有条件的特色旅游区建设,支持通达旅游区的交通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六)把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围绕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一批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改造、节约或替代石油的重点技改、重点耗能行业利用工业废渣生产节能建材、利用成熟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工艺等工程和工业节水项目,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细化企业在生产规模、能耗物耗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对达到准入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降低能耗物耗和生产成本,并鼓励这些企业兼并和扶助同行业小企业,带动整个行业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对于达不到准入标准的落后产能,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措施予以淘汰。继续抓好列入国家规划的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在用好去年省财政安排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的基础上,省财政再投入3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抓紧完成尚未开工的城镇垃圾处理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部开工建设。在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等重点流域新开工建设一批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加大环境执法和行政监察力度,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和区域限批制度。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活动,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扎实推进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治理石漠化面积7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扎实推进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长治、珠治和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依法督促企业足额缴存并切实用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重点建设一批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和建筑弃渣等主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项目,鼓励瓦斯抽采及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建筑墙体材料革新和污水再生 循环利用、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水、矿产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七)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终结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法律程序,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坚持有进有退和多兼并、少破产,鼓励优强企业兼并重组濒临破产的企业,帮助濒临破产企业职工就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施企业联合重组,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对于纳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的省属国有企业,先妥善安置职工,后进行土地等资产处置变现。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培育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继续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以优化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积极推进环保收费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认真落实国家推进增值税、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的政策措施。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按照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强化财政预算刚性,加快预算执行进度,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积极为金融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实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方向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充分利用我省物流条件加快改善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的良好预期,在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国有资产重组、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承接基地建设等领域加大招 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参与我省开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机电产品、磷化工、汽车零部件以及特色农产品、民族工艺品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规模,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支持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八)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发展滞后问题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22所县级医院、15所县中医院、14所县级妇幼卫生保健院和378所乡镇卫生院、4000所村卫生室。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保大病与防小病、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完善补偿方案,降低补偿门槛,简化补偿程序,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早就医、早诊治,使广大参合农民得到更大实惠。强化医疗服务和医药价格监管,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确保完成地氟病病区家庭的炉灶改良任务。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积极应对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不断完善计生管理和服务体系。适当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并提高补助标准。新建、改扩建150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两基”通过“国检”。完成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对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适当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继续拓展高中阶段教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60所。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改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毛入学率。加强民族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置和30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完成一批县级图书馆维修改造和设备配置,新建农家书屋3000个。全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保护和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县城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和6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0个,支持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做好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进一步加强人事人才工作。继续做好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参事等工作。

(九)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开创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一,切实提高系统谋划发展和推动工作的能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可供利用的资源有限,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系统地思考发展战略和解决方 案。在具体工作中更加需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跨越式发展与渐进式发展的关系,做到“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更加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坚持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依次推进,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点带全局、以关键促突破;更加需要坚持“市场出效率、政府保公平”,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第二,切实提高应对危机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力加强政府危机管理,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形成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最有力的物资保障、最有效的应对办法和及时准确客观的信息发布,妥善处置各种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严肃纪律性,做到令行禁止,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预防和严惩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同级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接受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地履行监督职责。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坚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贯彻“一法两规定”,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党的各项民族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力支持国防和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加强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积极支持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加快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坚持特事特办、能快则快,创造性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怎么样 篇5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

(一)作者:林树森

《关于<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讨论稿)>的说明》

关于《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讨论稿)》的说明

(2010年7月28日)

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讨论稿)》有关问题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意见》稿的起草过程

党的十七大要求,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要大力推进城镇化,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部署,省委决定,这次全会专题研究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省委常委会高度重视《意见》稿起草工作,石宗源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今年4月初,省委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群山同志任组长,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文稿调研起草组,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开展起草工作。整个起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阶段。4月13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文稿调研起草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地)党委、省直有关部门党组(党委)按照通知要求,经过认真研究,向省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起草组还分五个小组分赴全省九个市(州、地),就加快推进我省城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二)文稿起草阶段。起草工作启动后,起草组深入学习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有关政策文件,学习相关理论,借鉴外省经验,在认真研究和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着手起草《意见》稿,于5月31日形成初稿。6月10日,起草组召开城镇化目标体系专题会议,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就我省2015年、2020年城镇化目标体系进行研讨,并根据研讨成果和各部门的意见建议进行反复修改,于6月30日形成了《意见(送审稿)》,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审阅。

(三)征求意见阶段。根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意见,起草组对《意见》稿作了认真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于7月10日印发全省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各有关部

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讨论,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7月22日,石宗源同志又主持召开民主协商会,专门就《意见》稿征求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在《意见》稿起草过程中,省委常委多次参加审改,提出了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和建议。7月23日,石宗源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对《意见》稿进行审议。根据省委常委会的意见,起草组对《意见》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提请这次全会审议的讨论稿。可以说,《意见》稿的形成过程,是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集中各方智慧、凝聚全省共识的过程。

二、关于《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意见》稿除导语和结束语外,共分九个部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即文稿的第一部分,指出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动我省城镇化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即文稿的第二部分,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强调了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协调、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相统一、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提出要“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贵州山区绿色城镇化道路”。主要目标涵盖了城镇人口、城镇体系、城镇建设、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主要方面的内容。《意见》稿还提出了统筹兼顾、循序渐进、集约发展、突出特色、以人为本等五条基本原则。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意见》稿提出:“全省城镇化率1年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到2015年力争达到37%,到2020年力争达到45%”,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如果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共同努力,还是有希望可以达到的。有人认为,当一个地方城镇化率达到30%以后,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阶段。当前,我省正处在这一阶段,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城镇化的动力。在“十二五”期间,如果全省城镇化率年均增速达到1.2个百分点,以上目标就能实现。

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文稿的第三至第八部分,主要强调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的六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出要“加快构建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以贵阳-遵义、贵阳-安顺、贵阳-凯里、都匀为轴线,若干区域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山区特色城镇体系”,强化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地位,推进遵义市、安顺市、都匀市、凯里市融入黔中经济区,推进六盘水市、兴义市、毕节市、铜仁市结合各地实际组团发展,大力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二是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化发展。从加快城镇规划编制、增强各类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加强规划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三是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旅游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农业服务、交通运输、科技信息、商贸流通、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和会展等第三产业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四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四是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重点从加快路网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城镇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和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五是创新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就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动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六是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在理顺城镇管理体制、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提高城镇综合运行效率、增强城镇文化内涵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文稿的第九部分,强调要形成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合力,从强化对城镇化的组织领导、完善城镇化统计调查体系、建立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关于《意见》稿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意见》稿涉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诸多方面,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文件。大家在审议《意见》稿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放到实现历史性跨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强力推进。《意见》稿的第一部分,“深刻认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城镇化水平低,就难以实现历史性跨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抓手”。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调整经济结构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去看问题,我省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得最严重的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于我省来讲,调整经济结构,首先要调整城市和农村完全不和谐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是配置资源的中心,是社会就业的中心,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周边区域的发展水平。只有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农村人口减少了,留在农村的农民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耕地等生产资源,才能够进行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致富。只有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城市人口,才能够为农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使我省的农村劳动力更充分地从事商品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只有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扩大城市规模,才能够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使之更好地发挥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二)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放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去协同推进。《意见》稿特别强调,要“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协调”。

按照这一要求,要正确把握不同时期我省工业发展的相对优势,从我省比较优势特别是资源禀赋出发,大力发展煤炭、电力、原材料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烟、酒和特色食品、民

族制药、旅游商品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现有军工企业和技术人才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通过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促进城镇发展。同时,要坚持把城镇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以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经济实力的壮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的同志认为,城镇首先应该有工业,才能安置就业,增加城市人口,再发展第三产业。对这一问题应有新的认识,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发展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扩大城市规模三者之间互相促进,不存在谁先谁后。第三产业照样可以安置就业,照样可以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规模,而且第三产业发展也可以推动工业化,并不是要完全工业化后再发展第三产业。

(三)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放到农业农村发展中去统筹推进。《意见》稿充分体现了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按照《意见》稿的要求,一方面,要把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努力将更多在城市有相对固定住所和相对固定工作的本省籍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对此,去年省里已经批转了关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四条意见,现在《意见》稿又就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符合条件的贵州人进城落户。另一方面,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县城和小城镇重点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贸易集散地和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使县城和小城镇更好地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快以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生产率,使更多农民能够摆脱土地的束缚,转变为城市居民。

(四)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放到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中去加快推进。《意见》稿指出,城镇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显得更为重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扩大城市就业容量。要加强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并大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转变为城市居民而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帮助他们消除进城后的后顾之忧。对暂时不具备进城落户条件的农民工,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他们解决在住房租购、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当前抢抓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最近,中央作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在未来十年内,要通过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这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只要能够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能使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和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交通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瓶颈”。当前,国家对加快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铁道部明确提出,要签署新一轮贵州铁路建设部省纪要,优先支持我省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到2020年新增铁路里程约5000公里,总里程达到7100公里,货运能力从7000万吨提高到6亿吨。这一宏伟蓝图实现后,我省将建成客运快捷、货运强大的现代铁路系统,九个市(州、地)都将有快速铁路通过,成为全国铁路较为先进的省份。另外,经过努力争取,国土资源部和交通运输部正在积极帮助我省想办法解决原考虑今明两年开工的2091公里高速公路项目用地,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用地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到今年底我省在建和建成的高速公路将超过4100公里。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体系的加快建设,为我省构建城镇体系和完善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处于快速铁路线上的重要市镇和高速公路网络重要节点上的城镇,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为他们将更加便捷地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因此,要将快速铁路建设作为推动我省各个区域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规划设有快速铁路站点的城市,要充分考虑快速铁路开通后带来的巨大人流,从现在开始就要谋划将快速铁路火车站周边建设成为城市新的商业中心,并超前筹划加快酒店等接待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以适应快速铁路建成后外来游客大幅度增长的需要。

(六)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好城镇规划。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时效性、特色性,强化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意见》稿对做好城镇规划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好这些要求,关键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突出城市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三个关键方面。特别是要把城市路网规划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持通过城市路网建设引领城市区域发展。二是正确处理好规划的严肃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为了保证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民主、科学,每一个城市规划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制度,所以规划必须有严肃性,不能因人事的变动或其他原因随意更改。但由于现在的规划理论中许多规定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领域仍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并且尽管规划强调前瞻性和预见性,但客观上仍然具有局限性,我们难以预测20年以后生产力会发展到什么水平,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强调规划的严肃性,并不是说规划就是一成不变的,还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及时进行完善,也就是要把握好规划的灵活性。三是要坚持新区先行、带动老区。要通过新区规划建设先行,拉开城市布局,引导旧城区的人口向新区疏散,实现城市人口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并降低旧城区住房价格,减少旧城区改造成本。要高度重视通过城市道路建设、商业发展等实现新老城区有机连接,促进城市的整体连片发展。四是要着眼于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在抓好城市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水、电、气、通信、绿化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的规划,使之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五是要突出城市特色。一方面,要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切实加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加科学合理地保护好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将城市的历史文脉延续下去,保持城市景观的连续性,保护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保存城市的空间记忆。另一方面,要突出生态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重对原始植被、水域、岸线的保护,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通过自然环境体现城市的个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对在《意见》稿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逐条反复进行了认真研究。对符合现行政策法规、有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都尽量吸收写进了《意见》稿,对有些在目前条件下尚不成熟、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检验的,没有写入《意见》稿。

贵州省人民政府怎么样 篇6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1]112号 【发布日期】2001-11-08 【生效日期】2001-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贵州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确认办法》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1〕112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贵州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确认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十一月八日

贵州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确认办法

(省工商局 2001年10月2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规范市场主体合同行为,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引导企(事)业单位强化合同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法人组织、个体工商户均可申请参加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活动。

第三条 第三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授予合同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市场交易诚实信用单位的荣誉称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的开展和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确认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确认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应做到实事求是、坚持标准、严格把关。

第五条 第五条 获得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的,均可在业务往来,刊登广告时出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证书,证明和载明企业信誉。

第六条 第六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在参加设有信誉分的实行计分方式的工程项目、加工承揽项目等招投标时,应加信誉分。获地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的应加1分,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的应加2分,获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的应加3分。其信誉加分不重复计算,且不得超过该项分值的四分之一。未实行计分方式的招投标,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择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第二章 确认标准

第七条 第七条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发生违法行为。

第八条 第八条 单位明确有负责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建有相应的合同管理专(兼)职机构,安排有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

第九条 第九条 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合同法律、法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熟悉合同法律、法规。

第十条 第十条 依法签订合同,加强合同管理。

(一)在经营活动中,除能即时清结的以外,应订立书面合同。法律、法规要求采用书面形式合同的,必须订立书面合同,并使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

(二)不订立无效合同、违法合同;

(三)有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的管理与审批规定;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实行法人授权委托书;有合同专用章使用、档案管理等制度;

(四)合同管理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律、法规,照章办事,做到有台帐、有统计、有记录、有档案。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办理鉴证的合同,必须及时办理合同鉴证;

(六)依法履行义务、依法主张权利;

(七)实行法人委托代理制度,并使用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委托书样式,明确代理的范围、权限和时效。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严格履行合同。对外签订的合同,除不可抗力、对方违约以及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依法变更或解除的外,合同的履约率达到100%。

第三章 申报与确认程序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分为国家、省、地三级。其中,省、地两级分别由省、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认;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由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报。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申报与确认程序。

(一)地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申报与确认。

1.申报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单位,应在年初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对照自查,符合条件的,填写《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申报表》一式两份。

2.申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本单位所在地的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报,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在受理日起30日内考核完毕,符合条件的,报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3.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受理地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申报工作时,应征求申报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公示,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并抄报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二)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申报与确认。

1.连续两年获地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单位,可申报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2.申报单位在年初按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对照自查,符合条件的,填写《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报表》一式两份,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单位所在地的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报。

3.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在受理日起30日内对申报单位考核完毕,符合条件的,报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认。

4.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受理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申报工作时,应征求申报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公示,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

(三)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申报,由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要求,从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中择优推荐。对推荐参加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考核,应征求被推荐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并进行公示。

(四)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确认,采取日常监管和集中确认相结合的方法,每年进行一次。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建立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档案,每年对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进行复核,复核结果须向社会公布。

(一)复核工作由确认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

(二)未完全达到本办法第二章规定标准的,应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标准的,依照有关程序规定撤销其称号,收回牌匾、证书。

(三)有虚报、隐瞒情况或发生违法、违约等行为的,由确认机关撤销其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称号,收回牌匾、证书。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申报表、复核表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印制。

贵州省人民政府怎么样 篇7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贵州省人民医院是一所开放床位2000张, 集医疗、科研、教学、干部保健、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 是贵阳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同时也是遵义医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卫校、省医护校等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下辖有贵州省心血管病医院 (贵州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省呼吸疾病研究所、贵州省人民医院附属护士学校、贵州省听力康复研究中心、南明堂诊所, 并代管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院内设有52个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40多个专科门诊。有心内科、骨科、心外科、呼吸内科、麻醉科、普外科、肝胆胰脾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内科、妇科、神经外科、急诊科12个重点学科。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 拥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热忱的服务态度、优越的医疗环境, 更重要的是拥有过硬的医疗技术, 从而形成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而过硬的医疗技术来源于知识信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服务性机构, 医疗过程专业性强, 是一种知识型的劳动, 对信息和处理工具的需求专业化、知识化、智能化。医疗服务过程高度依赖信息, 医生对患者诊断治疗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不断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和知识进行决策和执行的过程。医院图书馆作为医学专业知识信息的集散地, 对知识信息的建设与利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因此, 我院图书馆的建设已越来越受到院领导重视, 相继建立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数字资源中心, 逐步走向数字化。2009年6月30日, 我院医学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 标志着我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1 建立电子阅览室, 充分利用网上医学信息资源

我院图书馆为小型图书馆, 藏书62141册, 其中中文医学书籍53611册、外文医学书籍8530册, 期刊370多种。共有工作人员13人, 工作任务和重点是围绕医院医学、教学、科研、预防等方面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并结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有目的地收藏医学文献。

由于医学发展迅速, 医学文献更新频繁, 而医院对图书馆投入的经费数量有限, 因此, 我院图书馆一直在寻求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尽可能满足医学临床与研究对医学文献的需要。

2004年5月, 我院建立了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 购置了20多台电脑, 连接了互联网, 让读者乘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快车, 搭起读者与世界交流的平台。互联网上有众多的免费科技医学信息, 例如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提供Pubmed数据库的免费检索服务freemedicaljourals网站提供约1100余种医学期刊, 其中许多免费提供某一时间段的全文、医学等免费检索。许多杂志社的网站通常也提供其出版的最新一期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献信息, 甚至全文, 并可进行针对该刊的刊内检索。这些资源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内容新颖, 包含着许多医学前尖和顶端的东西。

我院图书馆安排了专人对互联网的网站进行筛选, 并按服务对象的不同, 有目的地对筛选后的网址排序, 进行医学网上信息资源导航, 把网上的杂乱无序的信息有序化、简单化, 使其成为图书馆虚拟馆藏的一部分, 更方便读者使用, 弥补了我院图书馆普遍存在的外文医学期刊及全文数据库系统采购方面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1]。建立与互联网的连接, 投入少、见效快, 是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捷径之一。

2 创建数字资源中心, 积极引进成熟数据库

图书馆作为医院的一个小科室, 医院的投入不太多, 与高校图书馆相比, 财力、物力、人力十分有限。而且数字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复杂, 如需要信息存储和压缩技术、网络传输与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多语种处理及翻译技术、人机界面交换技术等, 设备要求高, 需要转换设备、信息存贮设备、接受设备等, 因此图书馆自行建设数据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2]。

为了能多方位地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我院图书馆因地制宜, 于2004年创建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图书馆馆藏图书管理系统--馆藏资源自建数据库, 包含了馆内各类期刊、书籍、电子图书等资源的情况, 广大职工可以迅速地查询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及借阅情况。

2006年, 又创建设立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心, 先后引进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 (CHKD) 、清华同方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医药信息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医学多媒体参考资源数据库等。CHKD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文生物医学专业期刊全文数据库, 形式从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图书、报纸文献到对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 收录了医药卫生专业期刊1250余种、相关期刊2000余种, 累计全文文献量约500多万篇 (从1994年以来) , 每年新增文献量50多万篇, 网上数据每日更新;万方数据医药信息全文数据库是联合国内医药类权威机构共同推出的全面的信息解决方案, 它涵盖了国内外医药、生物等学科的资源, 提供了丰富、准确、及时的生物医药信息, 海量信息资源基本满足了我院广大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

数据库的引进, 扩大了我院图书馆馆藏文献量和服务水平, 实现了馆藏资源多样化、现代化、数字化, 缓解了我院图书馆经费不足、馆舍紧张、藏书困难的状况, 为我院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基于专业知识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解决方案, 对我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 创立医学数字图书馆

2009年6月30日, 我院医学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医学数字图书馆包括十二个数据库:

精品图书库:精选了近年出版的实用医学图书10000多册。分为医学类、药学类、管理学类等。包涵了医学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临床治疗及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书籍。

外文电子书:精选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等最新出版的电子图书几万册, 具体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

中文期刊库:收录了包括中华医学会期刊在内的医学类、生物类专业期刊1000多种。累计文献量近400多万篇。中文期刊收录主要分为: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及神经病与精神病学等共十五大类。

外文期刊库:收录了2000年以来SCI中各类临床学科的核心期刊7000余种, 实现每月更新, 具备快速检索、打印、浏览等功能。

医学考试系统:这是一套专业的考试、培训、学习管理解决方案, 采用开放、动态的系统架构, 将传统的考试培训模式与先进的网络应用相结合, 可使用户完全根据自身应用特点快速构建考试培训平台系统, 实现对考试、培训、学习的高效管理。

医学视频库:精选了数百位权威专家的临床精粹、操作规范、管理经验等2500多个视频资料, 分为内、外、妇、儿、专科、护理、医德、医院管理等。为临床手术、临床教学提供动态、直观的指导。

医学课件库:包括有PPT课件、Flash动画等栏目, 整合国内外经典医学课件。因其课件的可操作性、直观性, 在医院、医学院的继续教育与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学图谱库:整合了国内外数万幅经典医学图库, 均有图注。相比于文字的抽象性阐述, 图谱更具有形象和直观的特点。图像的各种构成元素如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等都是同时被感知的, 可以在瞬间了解复杂的医学知识。

临床理论库:收录了常用的临床上各科医学理论、手术指南、护理规范、常见疾病、药理说明、等知识文献, 方便临床人员学习、参考。

医法讲座:根据自己多年来开展国家级教育理念及成熟的医学教育方法, 从最新的国内外临床医学进展、名医经验、涉医法律和医院管理等培训入手, 制作和引进了大量优秀的医学教育节目。

卫生管理:包括医院管理、政策法规、医院国际通用管理标准栏目, 整合了国内数万篇卫生管理相关文章。

资源下载库:包括浏览资源时所需的播放工具和医学数字图书馆的说明资料。查看医院管理条例、规章制度、通知、医院动态等信息。

我院医学数字图书馆涉及了中外文学术期刊、精品图书、视频图谱、考试课件, 涵盖了医学、生物学、药学、卫生管理学、涉医法学、医学继续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全面、动态、直观、真实、快速、便捷地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医学信息, 充分满足了大家的信息需求, 标志着我院图书馆建设已正式走向数字化。

4 利用院内局域网, 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的网络平台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先后建立了贵州省人民医院网站和HIS、LIS、RIS、PASC系统, 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和触摸屏查询系统。通过院内局域网将病房、药房、收费、结帐连接起来, 门诊收费、出入院结帐、病房床位安排、医嘱录入及药品发放记帐、病房管理、检验、放射报告系统等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医院信息化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烦琐、低效、信息不准确、内涵不规范等弊端, 优化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了科学、高效管理, 促进了医院的改革和发展。

网络环境为我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供了资源传递的平台, 广大医护人员可以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科室办公室等各个有终端电脑的地方通过医院网站方便快捷地查询我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中外文精品图书库、中外文期刊数据库、视频图谱库、资源下载库等, 可以随时随地检索和阅读所需的专业文献信息和查看国内外专业期刊全文, 还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培训, 使医院数字图书馆真正变成了一个24h开放的综合医学知识中心和学习进修中心[3]。

5 结语

总之, 医院图书馆的使命是收集、组织和提示各类信息, 采用有效手段将这些经过整理的信息展示和传递给医务人员, 并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各种信息需求。

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的开发、积累、交流与共享, 始终贯穿于医务人员的各种医疗活动之中, 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平台, 从而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竞争力[4]。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 使医院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大大缓解了我院图书馆馆藏文献不断膨胀与图书馆有限空间之间的矛盾, 实现了局域网、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 使我院图书馆以较小的空间存储无限的信息, 让广大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对图书馆的利用不受时空的限制, 不管在科室, 还是在家里, 均可方便快捷地获取文献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医院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 促进了我院图书馆与医院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晶, 杨东升, 张琳.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医学信息, 2003, (3) :142~144.

[2]陈小忠.医院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03, 23 (3) :77~78.

[3]黄文静, 左红梅.利用局域网为读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9, 30 (1) :57~59.

各国政府怎么挣钱花钱? 篇8

2010年,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全国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收入第二高的政府。就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财政收入只有1%左右增幅之时,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却比2009年增长了21.3%。

针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部解释说,首先是因为经济增长比较快,为财政收入奠定了税源基础,其次,物价上涨也推高了增速;另外,大幅进口货物也致使税、消费税、关税,均超过整体增速。

另外根据国土资源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0年国内土地出让金总额达2.7万亿元,比2009年增加70.4%。而這部分收入并未包含在财政一般预算中,因此并未计算到全国财政收入中。

全国财政收入分为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两部分,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其中,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

因此,对比各国居民对中央财政收入的贡献,可以从侧面反映这个国家的税收水平。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均贡献财政收入平均在1.3万美元以上,其中有超过半数属于中央财政。

《世界博览》杂志为此专门收集了几个主要国家的人均工资和2010年政府财政收入情况,看看各国居民为中央政府收入所做的贡献占自己收入的比例到底有多高。

政府赚到了钱,同时还要把这些钱花掉,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美国奥巴马政府为了医疗改革和养老保险改革的开支问题,同国会争得不可开交;英国政府也宣布要减少教育经费,并且为了节省养老金的支出,将在今年逐步取消法定退休年龄,让人们可以“活到老、工作到老”。

上一篇:品管部考核指标下一篇:商业银行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