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读后感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亲子读后感

亲子读后感 篇1

平坝一小张洁

假期与女儿亲子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本小学生必读的好书,它主要讲了主人公鲁滨孙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有一个做航海家的梦想,可父母却极力反对,他便在1651年背着父母固执地报名做了一个水手。在海上,狂风大作,他们的船被吹翻了,其它的伙伴们都葬身大海,只有鲁滨孙一人幸运的没被淹死,挣扎着爬到了一个荒岛上。他接着探查了这个岛,建造了自己的居所,还找了食物。十八年后,他发现了野人踪迹,于是他开始变得恐慌,在自己的小木屋前做了防范措施,又过了几年,他看到一群野人正在吃人肉,鲁滨孙决定救出被害者,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他开枪救出了一个人,并取名星期五。鲁滨孙在这个岛上生活了27年又75天之后,又救出了在一艘船上发生叛变被绑架的船长,船长答应送鲁滨孙回英国以做为酬谢,终于,鲁滨孙凭借自己的毅力回到了家乡。

读完这本书时,女儿问我:“妈妈,如果我流落到孤岛,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能干什么?会打猎做饭?”她羞红着脸说:“我连洗自己的衣服还笨手笨脚的呢!再说了,没有一个人说话,多孤单呀!我准会憋死的!”我告诉女儿:你看,鲁滨逊是多么的乐观向上,我们应该向他这样坚强的活下去,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放弃!

女儿会意地点了点头,说:“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如果鲁滨孙没有遇险岛上,他还在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就不会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制造东西,用自己的双手捍卫家园。他勇于向世俗挑战,勇于和大自然斗争,勇于行动,勇于追求。”

《亲子关系》读后感 篇2

人们在面对其它事情时,如果做不成就会改变方法,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永远不知道改变方式,然而无效的重复只会把事情变得更糟.往往孩子发展顺利的家庭,是父母学会了示弱.中国的父母往往不善于表达感情,尤其不会表达对自己孩子的鼓励,支持和爱.过去的误导是对孩子越严厉他们才会越有出息,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父母对孩子的爱能表达出来,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成长中需要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只有父母给了,他才会觉得足够.我们表达爱的时候,为什么会不科学?错的不是爱,而是爱的方式.

生命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水晶.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头,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我们期望:每一个生命,都能超越自我,不再像玻璃一样脆弱,而最终如水晶般明澈和坚韧..

《亲子关系》读后感 篇3

隐性家教主要指的是:家庭的物质环境、家庭的精神环境、家庭的氛围、家长的素质、家长的教子观念、家长和孩子关系的类型等。隐性家教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家庭之中,不管孩子和家长愿意还是不愿意,孩子都会像呼吸空气一样,将这些影响吸进体内,融化在“血液”中。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渗透”,造就出了孩子的品行、素质和个性。可见,隐性家教对于培养孩子,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其中,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作用是多方位的,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而“心态”是形成个性的核心因素。国外的一些专家曾做过“亲子关系对孩子个性作用”的调查,通过对众多家庭的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形成不同个性特征有直接的作用,如下:

迁就的关系,孩子的个性多是:执拗的`、主观的、自我中心的、积极的等。

保护的关系,孩子的个性多是:依赖的、胆怯的、神经质的、温和的等。

忽视的关系,孩子的个性多是:冷漠的、勇敢的、创造性的、率性的等。

专制的关系,孩子的个性多是:顺从的、逆反的、被动的、消极的等。

民主的关系,孩子的个性多是:开朗的、自主的、积极的、独立的等。

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其一,在不同类型亲子关系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其二,一些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作用是有利有弊的;其三,民主的亲子关系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

亲子关系的主要方面是家长,那么,决定家长对待孩子的想法与行为的关键是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念,这就是:怎样看待儿童?怎样看待对儿童的教育?

例如,过度保护孩子,从表面上看是“爱子心切”,但实质上是出于消极的“儿童观”。他们认为:儿童是软弱的,是无能的,是依附于大人的,是任人摆布的。所以,他们要处处代替孩子,时时控制孩子,总是采取包办和限制的做法把孩子握在手心里,置于温室中。长期处于这种关系中的孩子,怎会不依赖,不怯懦呢?

西方国家的家庭,很重视孩子的独立性,这不是西方的家长爱子不如东方的家长,而是西方的家长对儿童的看法不一样。他们认为,儿童是有潜能的,是自主发展的,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对孩子的爱就表现在促使孩子独立、自主地发展。

我们家是力争民主,但是这个度把握起来很难;在这个过程中,家人的观点一致至关重要,有时我觉得我可以理解孩子的地方,毛爹认为我是在迁就他,我管教孩子的地方,毛爹觉得可以理解他.

有时,我也在给这些矛盾找借口,毕竟我们不是完人,能做80分的父母就已经不错了,吼吼,是不是有点儿不求上进啊.所以说,什么样的家庭养什么样的孩子.

大毛小时候,毛爹对他有点儿严格,这两年他跑国际,和儿子聚少离多,心里难免愧疚,现在毛爹对儿子更多的是疼爱;记得有一次,毛爹回国,跟毛妈说:“儿子被你带得真的很好“,其实我知道因为疼爱,他看儿子的角度变了,当然这也是对毛妈的鼓励.有一次我跟毛爹说:“你现在对儿子没那么严厉喽“,他说:“我觉得儿子很好啊,没什么问题,干吗要对他严厉“.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所以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而我们的阅历经常让我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也是不合适的. 我的一个亲戚,是留德的博士,这种家庭的孩子自然要求学业上上进,但是有一天,亲戚的儿子对他说:“爸爸,你读了博士,但是你不能要求我也读到博士“,亲戚愕然. 这件事情告诉我“孩子的人生由他自己选择“.

亲子阅读成果读后感 篇4

小说中的主人翁阿廖沙,三岁便失去父亲只好跟着母亲一起来到外婆家生活,外公又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两个舅舅也同样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是同样。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阿廖沙受尽了折磨和欺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那阿廖沙幼小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没有,幸好他身边还有母亲、外祖母等善良正直人的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也是阿廖沙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因为外婆就是他的太阳。

和阿廖沙相比,想想今天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多彩的、是没有痛苦和烦恼的、更是无忧无虑的,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皇帝;他们每天都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但拥有这一切,孩子们仍然不知足,不懂得去珍惜身边的一切。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读后感 篇5

在朋友的推荐下,近期阅读了李中莹教授著《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这本书。再过一个月,自己就多了一个角色,想要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要提前做功课。这本书给我的帮助很大。它告诉了我们,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方面有所不同;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是不会成功的。

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本能,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职责,但恰当的爱,科学合理的教育,并非本能可以办到。千百年来,做父母一直是靠本能,靠自己的直觉,做好做坏没有人评判。但是今天,父母的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的义务,不仅仅是给孩子生命,满足孩子的温饱就足亦,将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帮助孩子在智力、情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称之为合格的父母。书中提到的亲子关系的十个基本要诀给我触动最深: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与你一样的性格那样会对他的发展造成束缚。时代不同,每个人的童年经历也不同,孩子将要走过的童年生活也会大相径庭。从小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他才会尊重我们独特的地方。只有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他才会接受别人对他的看法。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所以,没有教只有学。因此,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学到了才是重要的。

3.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用孩子听的明白、能够完全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有最大的效果。孩子的反应告诉你说了的话有没有效果,而你可以改变说话的语言和方式去控制效果。改变说话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4.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情绪反应,便会认为那是正确的,并且在自己面对同样情况时做出同样的情绪反应。言语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体和脑子里产生有学习效果的行为模式或情绪反应。所以教条式的训导效果不大。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方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跟着做。

5.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孩子的潜意识有很多程式,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行为和动机分开。我们可以不接受一个人的行为,但接受背后的动机。孩子行为的本质有错或者效果不好,我们应该予以否定,但孩子总是不断的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肯定他这样的动机。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寻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6.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定会追随;

孩子不懂得解释,其实他拒绝改变是因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必须让孩子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会接受和改变。所有人都欢迎帮助,抗拒操纵。你的孩子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7.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孩子不懂得解释,其实他拒绝改变是因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必须让孩子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会接受和改变。所有人都欢迎帮助,抗拒操纵。你的孩子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8.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孩子所做的或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对他的将来有所影响,孩子从发生的事情中学习,从而懂得处理将来有所影响。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个。孩子要不断常识才能知道哪个是最好的。孩子的生活中充满好奇,正是为了学习如何掌握的更多。

9.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

鼓励和引导孩子做他自己的事情,是最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的办法。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的有能力和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孩子的自发性、积极态度、自律,都与这点有关,因为这些都需要从“自己做自己事情”中培养出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不到该学的东西,长大后的人生道路上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完成。

10.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关于亲子阅读的读后感 篇6

通过每天的亲子共读,我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有了明显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主动变为自觉,由自觉变为自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叫我和她一起读书,我很欣慰她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她有不懂得词语或不理解的句子,我会及时的给她讲解,让她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样她学到的好词好句会印象深刻,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得以所用。

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收获颇多。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使我忘却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琐碎,深深的沉浸在故事里,让我心情愉快,体会人生百味,领悟做人的道理。

《夏洛的网》亲子读后感 篇7

这本书围绕了一个蜘蛛和小猪的故事,展开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其中很多地方写得非常生动。小主人弗恩为了救一只“落脚猪”,不顾一切冲向爸爸跟前,拼命夺下了爸爸手中的斧头,她眼泪汪汪,苦苦哀求爸爸不要杀死“落脚猪”,这点我觉得弗恩和我一样,是个对小动物充满爱心的人。

在弗恩的精心护理和喂养下,小猪“威尔伯”慢慢地长大了,在它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让它难以忘怀的事,从朱克曼先生家逃走的一幕让人惊心动魄,我也为它捏了一把冷汗。虽然没有逃掉,但它在谷仓里和那些关心它的小动物们在一起非常快乐的生活,表现了小动物们也和人类一样有爱心。最感人的是蜘蛛“夏洛”对“威尔伯”无微不至的关怀,“夏洛”虽然长相不太耀眼,但它非常正直,是非分明,为了留下“威尔伯”,夏洛在网上织了“王牌猪”,“了不起”等字,使主人对“威尔伯”产生了好感,小动物们非常敬佩聪明的“夏洛”......

初二亲子阅读读后感600字 篇8

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思随意而行,然而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在无路可走时就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这是诗人的一种意境。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事业、爱情、学问等,我们都在勇往直前,到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通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和失落,简直会把一个人击垮。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通往别处的路;即使无路可退,那就仰望天空吧!虽然身处绝境,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这样就不会觉得自己是穷途末路了。

我们的每一次的经历,无论是干事业、谈恋爱、做学问,在开始时我们都是什么也没有,对完成任何一件事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当你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我们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我们已经更加接近成功的目标了。

亲子共读青鸟读后感 篇9

这本书是比利时的作家乔治特?莱勃伦克写的。同时还有剧本风靡世界。书中写了一对贫穷的兄妹――哥哥狄狄和妹妹夜美狄。为了寻找能治好仙女贝里吕娜女儿的.病。在圣诞节的晚上,离开家去寻找青鸟。仙女让他们身边的猫、狗、水、火、光、糖果、牛奶和面包都变成了活的一起出发。

在寻找青鸟的过程中,他们经过了仙女宫殿、思念之乡、夜宫、未来之国、幸福花园、墓地和森林。还碰到了去世了的爷爷奶奶、弟弟妹妹们。但是他们却一再受挫,没有找到青鸟。醒来后,发现一切都只是一个梦而已。当他们把自家的鸟送给邻居生病的小女儿时,却发现这是一只青鸟!小姑娘的病很快就好了。

读了这本书,我领悟到了,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当你用无私的心去帮助人时,别人获得快乐,你也得到了青鸟――幸福。

亲子阅读《会走路的人》读后感 篇10

推荐理由

2015级一班 朱懿轩妈妈 王玮

“耕读传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孩童时期开始陪同孩子阅读,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父母送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读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跟孩子一起布置个小小的图书角,在安静的午后或傍晚,一家人坐下来同读一本好书,将会是孩子一生美好的回忆。

给大家推荐一本我跟女儿最近读过的好书——《会走路的人》,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书中国共产党收录了三十篇短篇故事,通过一件件你我身边都似曾发生过的小事,告诉了我们宽容、冷静、守信、坚持等美德。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与书同名的一则故事——《会走路的人》,主人公士凡买了厚厚的一套中国历史书,大家都认为他一定没有时间读完,可是他利用工作、休息的间隙,今天一行明天十页,坚持不懈地读完了整套书籍。回想自己,常常以工作忙、时间紧作为搪塞的借口,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不是每天做了多少而是能否坚定每天去做的信念。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让我们反省自身的不足,找到前进的方向。

从现在开始,沉下心来,与孩子一起享受宁静的共读时光。

学生作品

读《会走路的人》有感

2015级一班 朱懿轩

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会走路的人》的书籍。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道理,比如:守信用、冷静地做事、彬彬有礼、尊敬长辈、有耐心、遇到任何人都要公平对待、要细心、懂得宽恕别人……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一篇名为《放心》的小故事。故事里讲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想从澳洲的悉尼自己坐飞机去台湾探望自己的外孙阿仁和其他亲戚。在澳洲经商的儿孙很不放心,怕老奶奶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却没有人照顾,但是,最终还是被老奶奶的乐观精神所折服了,顺从了她的决定。第二天,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便独自一人乘坐上了悉尼飞往台湾的飞机,但是飞机因为台风的原因晚点了八个小时,到达台湾已经是深夜两点了,同机的其他旅客先后被在台湾的亲戚朋友接走了,几位澳洲的商人也都陆陆续续地打上了出租车,直奔订好的旅馆。只有一位老奶奶还留在机场,她身材高大、脊背挺直,肩膀上挂着咖啡色的挂肩包,一头柔软蓬松的银色头发很是引人注目。有位机场的工作人员正要下班回家,突然看到这位老奶奶,就问她:“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老奶奶笑着摇摇头:“不用了,谢谢!我的外孙会来接我的,他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工作人员点点头便转身离开了。老奶奶刚要坐下,便看到一辆车停在了门口,这时阿仁从车里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对老奶奶说:“外婆,对不起,让您久等了。”随后两人一同上车回家了。

这个故事讲述了老奶奶的外孙是个讲信用的人。故事又告诉了我们:跟别人不管约定多大多小的事,都要尽力去完成。比如说:小红和小刚是好朋友,有一次,小红和小刚说好一起写完作业后下去扔沙包,结果,因为小刚没有写完作业,所以他们俩就不能玩扔沙包了。最后小红和小刚都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直到小刚写完作业两人才一起玩扔沙包。

上一篇:卫生局会议纪要范文下一篇:描写春天动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