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精选7篇)

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篇1

我校重视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快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就集体备课在教学中的意义归纳如下:

1、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研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共享。

2、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日趋激烈的广阔竞争背景下,个体的优势已显得力不从心。如同冰心所言: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就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极限地发挥群体优势。增强团体意识、形成团结的集体。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随着集体备课活动的深入开展,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集体主义思想都将一步步得到质的提高。

3、有利于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活动前都要精心准备,同时可以在活动中听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如对某一教材内容的教法、学法、重点、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和处理等。此外,还能使青年教师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能够尽快成熟起来,老教师在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面前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4、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通过集体备课,一个人的备课资源与成果同时供多人享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5、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和专长各有不同,集体备课时大家围绕某一教材内容进行积极的探讨,可以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教学设计,这样的举措,最终是要实现教师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6、可弥补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

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篇2

第一部曲:集体备课要把握“三”个原则

1.“五定”原则

“五定”原则, 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持人、定中心发言人。“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在时间上可根据各学科特点做出规划, 每学期几次, 或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要有一个固定的地点, 以便为集体备课创造更好的条件。每次备课的内容要提前告知, 使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做到提前准备, 做到胸有成竹, 有备而来, 也为后面主持人的正确引导和中心发言人的精彩表现提供必要的保证, 确保集体备课呈良性循环有效开展。

2.“七备”原则

要想实现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必须遵循“七备”原则, 即备理念、备教材、备目标、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进行集体备课之前, 每位教师先明确教材大纲的要求, 根据备课内容, 提出备课任务, 要求教师先认真阅读钻研教材, 再深入细致地吃透教材, 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 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3.“七统一”原则

“七统一”, 即统一进度、统一导学案模式、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课后达标检测、统一单元检测试题。因为集体备课的前提是进度一致, 为的是实现同步教学。所以这就要求参加集体备课的每一位教师, 在本班教学实施中的教学进度、导学案模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目标检测等必须一致。

第二部曲:集体备课对教师的“三”个要求

1.明确任务, 积极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 有备无患”, “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 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集体备课的的提纲和分配给每位教师的任务, 使教师对提纲内容、知识范围、重点难点、知能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对交流教材内容的体系结构、目的任务做到烂熟于心, 对学生实际层次、心理机制等了如指掌, 将提纲内容涉及的课内外知识整理提炼, 才能很好的参与集体备课的集体讨论交流。

2.各抒己见, 以诚相待

集体备课中最重要的就是集体讨论, 难免会出现意见不一致。所以集体备课时, 大家必须明确一切从有利于教学出发, 以诚相待, 应抱求同存异之心, 群策群力, 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针对明确要求进行分析理解, 对有效信息选择加工, 从而共同提高。

3.集思广益, 彰显风格

备课可以内容统一, 但讲课还要突出个人风格。加强集体备课, 为的是以集体的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 但落实到讲课靠的还是个人。所以备课时, 在形成同一的目标层次的基础上, 要鼓励教师保持自己特点, 形成风格。从而在教学中出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第三部曲:集体备课的“三”个方向

1.为问题而备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以教学目的、学生情况为依据, 抓重点、培能力。我们应该形成结构化的集体备课机制, 通过集体讨论交流, 提炼整合形成高质量的问题, 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问题进行教学设计。

2.为能力而备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进行集体备课过程中, 我们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来进行讨论交流, 进行教学设计, 从而把握有效教学的起点, 从而使得每个教师在落实集体备课内容到课堂时, 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3.为方法而备

我们在备目标、备重点、备难点的同时, 更应讨论哪些是可以让学生自主掌握的, 哪些是需要我们指导的。教学中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可以预设情景, 讨论哪种方式、哪种形式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四部曲:集体备课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切莫照本宣科

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 几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 听课人听到的是一样的导入, 一样的设计。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 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 这种从备课到讲课的“照本宣科”, 没有了个人的点滴加工, 失去了个人的教学“魅力”, 已经是黯然无光, 丧失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2.注重总结和反思

无论之前准备得多充分的课, 也总会留下完美的“遗憾”。集体备课为教师们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们应该利用这个空间尽情地交流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可能是成功的经验, 也可能是失败的教训, 这些往往可以成为备课活动中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从而完善备课的方式和方法。

3.处理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关系

教师的积极参与是集体备课健康运行的前提, 所以要充分调动个体在集体备课中的参与量、投入量、接受量。但是要处理好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间的关系, 教师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 学校应该在抓个人备课的基础上, 加强集体备课,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备课的质量, 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结束语:

俗话说: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借鉴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以使自己获益匪浅。集体备课时, 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 可以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 充实自己。总之, 集体备课是无止境的自我提升的过程, 所以, 我们应该积极弹好集体备课四部曲, 让集体备课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奏出最美的乐章。

摘要: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 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时下, 集体备课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因此, 如何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和学习的。

有效的集体备课 篇3

数学研修班-----张洪宇

今天我参加了数学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备课,整个过程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学校的张主任与我们实习教师参加了旁听,整个过程在一场真诚、互信、和谐的探讨当中备课的气氛相当轻松融洽。

大家开诚布公的说授课当中的关键点,越说越细,大家又互有补充,互有提醒,互有探讨,又互有疑问,也有互相争吵。有些知识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学生才能接受,在以前授课当中学生出现过的误区等等,大家在探讨中达成共识,如:吴老师说讲《梯形》的第一节课不能对学生做辅助线要求过高,应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学生自然水到渠成。金老师接着补充说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自编了两个习题可以设置在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此时我早已经被他们的这种场面所吸引、感动的不能自拔。

集体备课的反思 篇4

生命因思想而精彩,人生因教育而美丽。

四月二十二日,第三次数学集体备课。窗外,雨点儿沙沙,不停地下,窗内,大伙儿你问我答,你言我续,交流激烈。此时此刻,思维在碰撞,智慧在流通,成功在共享。

回到自己的学校后,又一次欣喜地发现,收获不小,反思总结谈一二。

一、重视课本阅读。很多时候,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总是聚焦小黑板、大黑板、投影仪、大屏幕。一堂课下来,发觉书本几乎没怎么利用,更别谈自主阅读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自主阅读能力可能因此会下降,所以适当的时候,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自己阅读还是很有必在的。阅读例题,阅读一些法则、定律,阅读书本的“你知道吗?”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喘气的空间,也可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倒数的认识集体备课 篇5

《倒数的认识》是2013教育部审定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属于课标中“数与代数” 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相对性。参与实践活动中,积累综合用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求知欲;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学段目标:

这一领域。新课标对本节内容指导思想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分析

1、内容及作用:《倒数的认识》是2013审定版义务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

倒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观察乘积是1的几组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倒数,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分数除法计算的关键,它沟通了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内容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倒数的意义,一是求倒数的方法。把这部分知识安排在分数除法的前面,主要是为了学习分数除法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教材列举了四道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设计了“算一算找规律”这个活动,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的共同特点,从而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通过“找倒数”,让学生在实际的寻找中,自然而然的运用倒数的特征和意义来寻找出倒数,掌握求一个倒数的方法。再加以适时的练习,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

3、编写意图:让学生了解到数的意义,编排了几组乘机是1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导出倒数的定义。例1教学求导数的方法。教材先安排了找倒数的活动,从而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接着总结求倒数的方法,分两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最后提出1和0的倒数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到结论。

4、教学建议:要让学生充分观察和讨论,找出算式特点;给出倒数的定义后,结合定义讨论倒数的特点特别理解倒数的含义;可以让学生根据对倒数意义的理解,说出几组倒数,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通过找倒数的活动,交流探讨方法;结合教材给出的数据,讨论归纳方法;完成“做一做”检查对倒数意义的理解和倒数求法的掌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总体特征,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和学习风格三方面进行如下分析:

1、认知发展特征:六年级学生能运用抽象推理进行维度间精致协调,开始向形式运算转化。其发展的过程是从量的增长逐步地过渡到质的变化。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期,以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强;概念理解不深;学生处于小学的第二学段。独立性、叛逆性开始出现。

2、起点水平: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计算不够好,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具有一定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3、学习者学习风格:多数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思维活跃、习惯良好、积极性高。个别学生比较浮躁,厌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出。

三、教学目标分析

课标解读中已经对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作以详细分析,下面对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做如下分析:

1、单元目标:理解到数的意义,掌握倒数的求法;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能用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差倍和倍这样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会求倒数,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0为何没有倒数。倒数的引入是为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求一个数(包括分数、小数、自然数等)的倒数的方法。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

关键是理解互为倒数两个数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教材的处理与策略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方法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设计,让学生自主体会“倒数”这一相互共存的数学思想。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特别是注重情境的创设,如创设 “找朋友”、“我来当名医”等情境,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互动和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中“玩”的快乐。本节课打破数学教学常规,进行学科整合.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词义相反规律引发学生数学思维火花,进行铺垫.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经历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观察、比较的方法。

倒数的意义是从几组乘积是1的算式引入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比

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倒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识记。

2、自学尝试的方法。

在学习中,指导学生自学和尝试性的解答,最后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本,进行比较,促使学生仔细认真阅读课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本课的部分教学环节的实施采用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相互交流的方式,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五、教学程序设计: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先安排这样一个课前活动。

1、联系语文中反义词的知识,举例如:“黑”的反义词是什么?(白)“正”的反义词是什么?(反、倒)

2、用“互为”造句。举倒如:“黑和白互为反义词”,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表达?(黑是白的反义词或白是黑的反义词)

3、思考:能否说“黑是反义词,白是反义词”?为什么?

意图:通过以上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讨论与质疑。】

(一)激趣引入,导入新课 1.看谁会说:

师:2是5的2/5 5是2的5/2 师:咱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17 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7/23 生:甲是乙的1/3,乙是甲的3倍 ···(板书)2/5 5/2 23/17 17/23 1/3 3

2、观察发现:每组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3、形成概念:结果是1的两个数有何特点?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给它们取个名称吗?

师生小结:取个好听名字,又得符合它们的特点:数学上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4、顺势揭题: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倒数(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以上让学生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在取名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两个数存在的特点,这样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举例辨析,理解意义。

分三步进行:

一是质疑:(1)什么是倒数?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让学生阅读文本,并把重点知识或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结合例子能表达清:倒数关系的三种表述方法。

二是同桌互说,举例说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并说理由,充分感知。

三是让学生回答,进行交流:怎样理解“互为”的含义?能说某数是倒数吗?(举例如:“我和潘雨萌是好朋友”,能说成“我是好朋友”或“潘雨萌是好朋友吗”?)

意图:此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举例说明倒数,积累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乘积是1”而不是“和(差、商)是1”,理解“互为”是指两数的依存关系。】

(三)观察比较,归纳方法

该环节让学生寻找求倒数的方法,注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激情互动:“找朋友—好朋友,手拉手”,7名学生手中的卡片互为倒数的两个人站一起。:

5/

3、3/5、8、1/

8、6/

7、和1练习后,质疑“为什么1孤零零地站在哪里?” 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探讨1的倒数为什么是它本身。】

第二层次--相信自己:

写出9、1/

5、和15/8的倒数

第三层次--回顾交流:

1、小组交流:(1)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 意图:通过此环节,归纳出求整数、分数的倒数规律】(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怎样表示它的结果?

2、全班交流,突出重点:(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何特点?

(2)强调:倒数可用“→”表示,不能用=表示。

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数据特征的基础上,细心体会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倒数的方法。设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四)辨析比较,弄清特例

1、机智辩答:“什么数可能没倒数?举例说明

生:零、小数、带分数、循环小数

尤其在探讨循环小数是否有倒数时,学生梁翠先举例质问大家:0.171717…和谁相乘积是1?(班级学生无语)没有,所以循环小数没倒数。(部分学生顿时同意她的见解,和她成为一伙)。随后佟谣站起只是大声喊有倒数!(部分学生反对,部分学生沉默)。迷惑之时,金鹏举一个例子,让大家豁然开朗,他说: 0.333…就是,而 的倒数是3。将循环小数无倒数的说法推翻,(梁翠等人无语)。在争论中结束。

意图:设计这样一个针对性练习,既突出本课的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倒数求法的运用,又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 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这样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

在探讨循环小数是否有倒数时,学生分为两派,正反方辩论式探讨及为激烈,真正拓展了学生思维,让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同时体现了学生不是简单参与而是用心去想、用脑思考。可谓“有挑战才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动力。”

2、名医就诊:

(1)因为3/4×4/3=1。所以3/4是倒数。(2)2和它的倒数的和是5/2。(3)假分数的倒数小于1。

(4)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

(5)在0.3+0.7=1、8-7=1和3÷3=1中,0.3和0.7、8和7,3和3是互为倒数的。(和1为补数、差1为邻数、商1为镜数)(6)a的倒数是1/a。

【意图:本设计围绕易混易错之处,尤其(1)题,正如12是3的倍数,不能说成12是倍数一样。让学生用手势判断,进行辨析,训练说理能力,同时巩固本节难点。】

(五)回顾、质疑,自我评价。

1、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是?我的遗憾是? 生:···

【意图:该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自主探究”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合作交流引路搭桥。是让学生真正在探究学习中发展。“自我评价”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使自己更加完善尽美。】

2、老师还有一问不明白,想请教大家:10的一半怎样列式求? 生:10÷2=5或 10 × 1/2=5 师:10÷2还等于10 × 1/2,想知道为什么吗?下一节课再分解。

【意图:一堂课友好的结尾,不但能对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激发起学生对下一堂课的强烈渴望。此环节就想留有疑惑,引出下节。督促学生做好提前预习工作。】

3、作业:

(1)写出各数的倒数。18、、、0.8、2.4。(2)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说明: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要醒目突出,具有内在的合理性,要让人体察到教学的“序”。我深挖教材,把重点内容都体现出来。成为学生掌握教材的凭借,巩固知识的依据。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整数

分数

小数

a=(a≠0)

先化成分数

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篇6

一、科学管理, 有序实施

(一) 健全组织, 统一管理

以桂林市为单位的大集体备课涉及面广,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预期成效, 务必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加强引领。在广西课改专家、桂林市教科所英语教研员、特级教师李陆桂老师以及桂林市高中英语新课程课改专家组的指导和引领下, 于大集体备课活动前期成立了“大桂林中心备课指导组”, 成员分别由市级高中英语新课程专家组成员 (5人, 另加名师1位, 共6人) 和各县中心备课组负责人 (6人) 担任;下设市区中心备课组 (6人) 和三个县中心备课组 (第一组:全州、资源、兴安、灌阳;第二组:临桂、灵川、永福、龙胜;第三组:恭城、荔浦、平乐、阳朔) (县域中心备课组由各县教研室中学英语教研员负责相关协调工作) ;做到大集体备课活动由市英语学科备课指导组统一部署、协调安排, 各县中心备课组根据各地域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大集体备课活动;各主备学校要求自觉服从学科专家指导组和中心备课组成员的管理和要求, 做到任务承包、分工协作, 确保集体备课求真务实、优质高效。英语学科大集体备课中心指导组 (含市、县中心组, 下同) 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任务给各主备学校, 要求各主备学校务必进行“集体备课”, 做到“四定”, 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各主备学校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 任课教师人人参与, 做到既分工又合作、集思广益, 确保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质优效高, 按时提交成果。教学设计与课件统一按要求提交给“大桂林中心备课指导组”, 然后由学科专家组成员负责审核, 并提出修改意见。

(二) 统筹安排, 落实任务

每学年或每学期初, 大集体备课中心指导组负责人按模块单元将大集体备课任务酌情分配给各主备学校, 并将任务安排细目表印发给各校教研组长, 同时上传到“桂林市高中英语课改QQ群”, 要求各主备学校的年级备课组组长具体组织实施完成, 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检查, 确保任务落实、按时完成。任务分配的宗旨是:主备学校以市区示范性高中和县示范性高中为龙头, 引领市区普通高中或县域部分高中承担, 以此实现优势互补, 同一单元尽可能安排三个不同层次的学校担任其主备任务, 以便大集体备课的成果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作用。

(三) 丰富活动, 注重实效

教师的教学基本理念、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执行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 (王蔷2009) 。因此, 如何将英语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设计 (大集体备课) 之中, 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并产生实效, 一直是我们探寻的课题。为此,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把理论学习、课堂观摩、成果展示、集体研讨、技能竞赛 (如优质课竞赛、评课稿比赛) 等作为大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还增加了微课视频培训、制作与展示活动。三年来, 我们英语学科组织和开展全市性的大集体备课活动达50余次, 具体包括:集体备课活动筹备与工作安排会议、阶段性工作总结与交流会议、现场课堂观课议课、主备学校说课、教学设计与课件比赛、评课比赛、微课视频优秀作品展示、微格教学课堂展示等。此外, 我们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教学培训、外地名师进课堂观摩活动。学科专家组成员代表曾两次参加市教科所举行的桂林市大集体备课研讨会, 分别介绍了我们学科组大集体备课的阶段性工作情况。各县中心备课组除了组织老师参加一些全市性的大型活动之外, 还分别针对县域情况, 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大集体备课活动。

我们不仅按计划开展系列活动, 而且每次活动通过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 做到主题明确、任务落实、内容丰富、富有特色, 确保实效性。

(四) 搭建平台, 碰撞交流

外语教学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需要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智慧耕耘。因此, 除了通过开展现场集体备课成果展示、说课、课堂教学等活动之外, 搭建一个在线交流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启动大集体备课活动时, 就同步建起了“桂林市高中英语课改QQ群”, 至今, 桂林市绝大部分的高中英语教师都加入了该群, 这里是大集体备课成果上传和下载的地方;这里成了高中新课改和大集体备课的交流平台, 群员们在这里畅所欲言, 答疑解惑, 交流心得, 传递信息, 感叹人生, 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五) 汇集成果, 共享资源

三年来, 大集体备课所有主备学校的高中英语教师, 尤其是高中2012级的任课老师, 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 设计了许多优秀的教案, 制作了配套教学课件。按照市教科所的要求, 市区中心备课指导组成员从提交的众多教学设计和课件中筛选出了一套高中英语必修1至必修5的教学设计 (含配套课件, 课件统一上传市教科所教学资源库) , 于2014年6月结集出版 (内部交流) 并发放到各校, 实现资源共享, 以利于日后各校年级备课组、各位任课教师结合校情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的二次加工, 不断打造精品, 有效实施, 加强教学管理, 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六) 制作微课, 顺利起航

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与要求, 市教科所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又有了新的任务和安排, 即要求各学科开发和制作“高中英语微课程”。其实, 我们学科组早在2014年秋季学期, 就已经进行了两次“英语微视频”展示和培训活动, 由五中的梁元军老师主讲, 并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 引起了较大反响。随后, 阳珺老师也在英语课改QQ群展示了自己的微课视频佳作。由此, 英语学科组开启了微课视频设计和制作之旅。

2015年3月27号, 我们组织全市约90余名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参加了市教科所举办的“高中学科骨干教师微课制作培训”学习, 大家对微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参训老师掌握了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我们学科组于2015年4月15日下午在逸仙中学成功举行了“桂林市高一、高二年级英语微格教学课堂观摩、微课视频展示活动”。在活动中, 五中的覃萍、桂中的赖小龙、师大附外的甘朝敏等三位老师自己制作了微课视频, 这些视频充分体现了科学的微课设计思想、良好的语言表述功底、娴熟的视频制作技艺,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桂林市高中英语学科微课视频设计和制作顺利起航!

二、形成模式, 成效显现

(一) 构建基本模式, 实现“有效备课”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品质。根据先行课改省区经验, 区域大集体备课通常可以采用专题式、主讲式、竞争式、引领式和互惠合作式等实践模式。三年来, 我们通过大集体备课的实践与探索, 形成了桂林市英语学科大集体备课的基本模式, 促进了“校本教研”。

1. 规范操作流程

(1) 明确任务, 个人初备

各主备学校年级英语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桂林市英语学科指导组布置的任务在集体研讨之前一周, 分别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 阅读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切实把准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 思考如何进行单元整合, 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方式, 开展哪些核心语言活动等。备课主持人根据组内教师特长和主要课型特点, 分别布置教师有侧重地准备, 即该教师为某一课型 (如听说教学) 的主备人, 并写出备课提纲和说课稿。

(2) 集体研讨, 碰撞升华

在个人初备就绪之后, 由主持人召集备课组全体成员进行集体研讨, 具体内容包括:首先, 相互交流上一单元教学中的体会和得失, 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讨论主备单元, 先由主备人说课, 其他成员相互质疑研讨、碰撞思维。然后, 集体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等。最后, 形成初步方案, 并提交指导老师进行审核。

(3) 科学设计, 展示共享

在集体研讨之后, 根据指导老师意见, 由主备人根据学科教学指导组制作的“教学设计模板”进行正式教学设计。设计好之后, 经主持人和备课组其他成员审阅后, 在全市大集体备课活动中展示, 展示后由学科专家、名师和骨干教师进行点评。然后, 将教学设计、课件和相关视频等资源打包 (按统一格式标注) , 并通过网络上传到公共邮箱和QQ群“共享”, 供桂林市区和各县高中老师下载使用。各校老师在主备学校方案的基础上, 再根据本校和教学班级学情进行个性教学方案设计, 充分发挥教学个性和创造性, 尤其要注意核心活动的设计, 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 确保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4) 深度反思, 汇聚交流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市老师的积极参与, 搭建交流平台, 学科指导组同步建好“桂林市高中英语新课改交流QQ群”, 要求全市所有执教老师加入 (最初主要是全市高2012级的任课老师) , 并积极开展交流讨论。授课后, 教师对教学进行深度反思, 对主备学校教学方案进行评估, 鼓励大家撰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或随笔, 通过QQ群进行交流。主备学校老师能虚心接受其他学校老师的批评和建议, 并根据具有建设性的提议对教学方案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主备学校要写出本校主备情况总结, 包括备课过程情况、成效与问题、改进措施等, 上交学科指导组组长。

(5) 总结评比, 推介典型

为了调动主备学校老师的积极性, 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英语学科指导组组织力量分别对备课成果以及学科老师参与全市大集体备课的情况进行评比表彰, 树立典型, 力推优秀作品。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根据专家组评议结果, 以及各使用方案学校的投票情况确定。此外, 为了激励广大教师认真参与大集体备课活动, 市教科所还为参加教学设计和课件现场展示的教师颁发相关证书。

2. 确定基本要求

(1) 创新理念, 理论支撑

备课或教学设计时要严格遵循课改精神, 依据《新课标》要求, 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语言观、外语教学观、外语学习观, 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和提炼, 形成理论支撑、目标明确、内容详实、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适切的外语教学设计方案。

(2) 结合实际, 借石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主备学校的老师要加强学习, 注意借鉴他人尤其是先行课改省区外语教学教改经验, 做到既博采他人之所长, 又能结合我市和学校实际, 精心设计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 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设计可以汲取他人优秀教学设计中的精华, 但要杜绝简单复制、粘贴他人成果;必要时需注明资源出处, 以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

(3) 课型突出, 目标明确

主备学校老师要树立“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 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教育部, 2003) , 遵循“总揽单元、科学整合、灵活机动、合理配置”的原则, 教学设计要求做到课型特点鲜明。根据高中英语学科特点, 一般分为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综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此外, 还有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欣赏课、学习策略训练课。再者, 新课程还鼓励老师开展学科研究型学习活动 (如project) 。当然, 课堂教学过程中, 很少出现单一的课型, 通常采用综合课型 (如读写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 不管采用何种课型, 一定要做到教学内容有价值 (Significance) 、教学目标可实现 (Attainability) 、活动任务 (Authenticity) 、教学方法适切 (Acceptability) 。此外, 每个教学单元教学时数建议为6课时 (45分钟/课时, 40分钟课时制的学校可定为7课时/单元) ;要求每3周完成2个单元, 每段安排1周复习, 1周考试。

(4) 分层兼顾, 优化设计

主备学校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要按好、中、低三水平层级分别进行预设, 兼顾各层面的学校和学生, 具体做法是, 针对某些个性的设计, 在教学模板的备注栏目中标注出适合哪个层次和水平的学校和学生, 做到精心构思, 优化教学设计。这样, 使教学方案既有先进性, 又具有代表性。

(5) 有效辅助, 科学适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要求具备通用性、可控性、科学性、容错性、可移植性、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 其设计和使用应遵循理论指导、开放设计、动态交互、适度运用、适量信息、有机结合等原则, 做到图文声像并茂, 画面简洁、精炼、重点突出, 风格统一协调, 真正让多媒体起到画龙点睛、激发兴趣、辅助教学的作用, 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电灌”现象。

(二) 形成“教研共同体”, 实现“优势互补”

大集体备课之前, 不仅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甚少, 就连学校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大多流于形式, 传统的“单兵作战”“散兵游泳”式的方式较为普遍。通过大集体备课, 名校、普通校、城市学校、乡镇高中的老师可以同台展示研讨, 参与说课、议课, 依托互联网建立的“课改交流群”拉近彼此的距离。桂中、师大附中、十八中、二附, 以及大部分县中是享誉桂林市、广西乃至全国的示范性高中。这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外语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这些学校的老师承担较多的主备任务, 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 其他普通高中也不乏值得挖掘的优质资源。因此, 我们有计划地安排中山、逸仙、一中、四中、五中、八中、十七中、十九中等8所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中学校 (中山、逸仙中学现已为区示范性高中) 分别承担一定的主备任务。此外, 将桂林市所辖12县按地域分成三大中心备课组, 分别以各县中学为龙头, 并带动其他学校参与大集体备课。俗话说, “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 (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 。这种采取“以示范性高中与普通高中相结合、以市带县、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既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教研共同体”、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又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有利于整体推进桂林市外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 汇编优秀成果, 提供优质资源

历时三年的大集体备课, 凝聚了桂林市高中英语教学一线教师的智慧, 形成了物化成果———《桂林市高中英语新课程大集备优秀成果集》 (必修1至必修5) , 为高中新课程的后续实施工作提供了不少优质教学资源, 必将对整体推进桂林市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 改善教研生态,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年来的实践表明, 大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地领会《新课标》的理念、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更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 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 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最终实现“有效备课”, 即把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学生、研读教材, 尤其是构思教学设计上, 引导教师从一般性备课转变到对教学设计的思路上来, 实施有效教学。

我们通过参加培训, 以提高理论素养, 更新观念, 增强新课改的适应性;通过主备学校说课和专家评点活动, 以确保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科学有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检验集体备课成果, 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共同教研, 多出教学成果,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组织备课成果评比活动, 提供展示舞台, 并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通过观看外地名师课堂教学, 开阔视野, 借“他山之石攻玉”;通过及时研讨大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群策群力找到解决方案;通过课改QQ交流群, 绽放思想火花。

总之, 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促进学校教研组“生态”的改善, 有利于“唤醒”教师沉睡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融合”课程、教材等文本视界和学生现实经验视界;形成“对话文化”, 即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意义与价值 (广西区课改办2012) , 给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合作、探究与展示的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深度反思, 亟需完善

三年的新课改和大集体备课之旅, 让我们体味了新课改和实践共研的风景和快乐, 收获颇丰。然而, 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 由于主、客观等诸多因素, 大集体备课还存在一些问题, 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 备课流于形式, 督促管理待加强

由于少部分学校和老师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加之学校教研主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集体备课缺乏指导、督促和检查, 因此, 没能真正做到按集体备课的要求和流程去做, 备课依然“传统化”, 即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准备轻课后反思、重任务完成轻课堂实效。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何以质高效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随着课改实施的久远, 部分新课程主体出现“倦怠”和“麻木”现象。针对这些问题, 教科所、市县中心备课指导组、主备学校和教研组务必加强调研、强化管理、有效督促和检查, 并形成制度, 使之常态化, 以建立求真务实的管理机制, 确保实现“有效备课”。

(二) 质量存在问题, 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从所提交的作品来看, 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 由于是新教材, 大多为提前备课, 难免存在不合理现象, 如单从主备学校学情和校情出发进行设计, 任务与活动缺乏层次性, 普适性不强等。更为严重的是, 部分教学设计根本不按学科组统一的教学设计规范进行, 而且质量低劣, 纯属为了“完成任务”。更有甚者, 少数学校或教师提交的教案与课件属于全盘照搬, 严重地抄袭他人成果。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作为教师, 务必加强师德修养, 提高责任意识, 同时需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三) 参与不够主动, 激励机制需改善

从几年来的备课组织和管理工作实践来看, 发现不少教师对大集体备课热情不高, 其原因多种, 一方面, 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 提前备课更加重了负担, 不少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另一方面, 不少教师没有沉下心来认真研究大集体备课的成果, 去寻找和提炼有用的精华, 或者有些教师确实发现少数低劣“产品”后, 对大集体备课信心不足;还有, 参与集体备课, 缺乏及时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回报, 导致教师参与大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不高。为此, 日后需完善激励机制, 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给予优秀者以肯定和奖励。

(四) 实效不够理想, 创新发展有空间

面对新教材, 内容多、范围广,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学生基础不牢, 学习不主动, 且学习能力不强, 课堂效益难于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和能力没能真正得到提高和发展, 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新课程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鉴于此, 上下需加强研究, 走进课堂, 走进师生, 发现和研究课堂教学“真问题”, 加强专业引领, 坚持送教下乡, 以强带弱,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教师通过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 吃透《新课标》, 熟悉新教材, 立足“以学思教”,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创新教法, 提高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确保英语新课程有效实施。

(五) 微课视频刚起步, 做出成效待时日

微课视频短则30秒, 长则不超过20分钟, 内容广泛, 视频形态多样, 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 是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由于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正逐渐受到教师们的重视。自2014年以来, 桂林市的高中英语大集体备课活动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微课视频的制作“微课视频制作”活动, 看似简单, 但要想真正做出优质的微课视频, 需要广大教师付出极大的热情和艰辛的劳动。

摘要:大集体备课机制是“教研共同体”, 能有效改善教研生态, 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广西桂林市大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施与管理在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的同时,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主要采取了“健全组织, 统一管理”“统筹安排, 落实任务”“丰富活动, 注重实效”“搭建平台, 碰撞交流”和“汇集成果, 共享资源”等管理模式, 为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益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实践共研,新课程,大集体备课,高中英语

参考文献

广西区课改办.2012.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手册 (综合本) [M].内部资料.教育部.20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2003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篇7

一、讨论、定稿、修改、集体备课出成果

备课是上好一节活动课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想成功上一节课几乎是不可能。于是领导抓、教师写,教案是否详实、书写是否认真成为教师备课好坏的标准。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抄写参考教案以应付检查,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那么如何进行备课如何书写教案才能实现备课的革命呢?我园于2000年开始进行备课改革,在此基础上2001年开始教案书写的改革,通过实践,有了一些收获与大家探讨。

集体备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预先熟悉教材,制定下周活动内容。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以教材为依托,把中心活动作为轴心,教师提前制定出本班下周的活动内容,对课本活动内容及所添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个活动计划草稿。这一草稿要在周六前完成,以便在周六上午的集体备课中使用。

(二)以级部为小组,酝酿讨论定盘子。

根据教师活动课内容的不同,分为小班级部、中班级部、大班级部,讨论由组长组织,大家对各班制定的活动计划草案和教师的授课的方案进行集体酝酿讨论,最终统一意见,拿出最佳方案。

(三)由一人执笔,最佳教案打印出笼

最佳方案定下后,由一名教师把整整后的最佳教案上微机打印,然后分发给大家,完成教案的统一备课任务。教师轮流上机打印,省去了大部分教师写教案的时间,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立足本班实际,进行个案的修改

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以级部为单位制定出的方案,虽然集结了大家的智慧,但具体操作与方案还是存在差别,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达到教案与教师教、幼儿学的完美结合。

通过一学期的摸索,幼儿园采用以上备课方式有以下特点:

1、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

2、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强帮弱、老带新、快携慢。

3、集体备课还促进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的开展。二、三思、二改、一动手,教师备课新架构

经过两年的备课改革,教师整理出了一套优秀的适合我园教育教学的教案,对于这一套教案,教师爱不释手。如何发挥这套教案的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新学期开始我们探索出了教师备课的新架构。

(一)思考,新创教案的活灵魂

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集体讨论优势,当去年教案摆在教师们面前时,通过教师们理性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教师换了、孩子变了、事物发展了,因此,即使是去年刚刚用过的教案也要有创新。

1、对新课程的思考

当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还是研究教材,创新课程,针对我园孩子的现状,分析思考出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2、对原有教案的思考

当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基本上形成时,级部组长在把原有的教案发给参加讨论的教师,让每位教师思考原有教案出笼的原因,从原有的教案中寻找闪光点。

3、对幼儿新发展要求的思考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能否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需要在备课和书写教案时就引起教师的考虑。

(二)改动创新,教研成果的细化记录

通过大家的讨论和思考,新的课程、新的教案已经出笼,是继续通过打印,制作出新的教案,还是在原来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我们采用了最省时省力的教案修改。

1、一改教案新备课与原教案中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填删教学过程,新教案在老教案中得到重生。

2、二是课程内容的添加和删除。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去年的新闻今年成为历史。原来还是幼儿的一个兴奋点,而今孩子已不感兴趣。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随时增减活动内容,在教案修改时要集体动手,丰富教学的新内容。

上一篇:法国人的商务礼仪下一篇:最遥远的距离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