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共9篇)

镇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护公民、法人

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城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含构筑物、附属物,下同),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的管理人)和被拆除房屋的使用人。

第四条 镇江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主要管部门。镇江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负责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县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第五条 对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拆迁,拆迁人必须依法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房屋的,必须向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调查通知书和房屋拆迁许可证,按照规定交纳拆迁管理费。

第七条 拆迁人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调查通知书,应向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提高房屋拆迁调查申请书、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计划通知书或中标通知书)及其规划定点红线图。经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进行拆迁调查。

第八条 拆迁人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四)拆迁调查资料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五)存入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指定银行不少于拆迁安置总费用的80%的资金凭证;

(六)市、县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它文件、资料。

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在受到上述规定的文件、资料后,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应于10日内合法房屋拆迁许可证,不符合办理条件的应当书面答复。

第九条 拆迁范围确定后,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工商、规划、房屋、国土、公证、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停止办理拆迁范围内的营业执照、房屋翻建(包括扩建、改建)、买卖、交换、析产、赠与、土地转让、抵押、出租等手续,但停办手续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第十条 未取得拆迁资质的拆迁人必须委托具备拆迁资质的单位实施拆迁;建设单位拆迁自有产权的房屋,经批准后方可自行拆迁。实行综合开发的项目,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统一拆迁。

第十一条 拆迁人委托拆迁的,拆迁人应与拆迁实施单位签订委托拆迁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拆迁人应在委托拆迁协议签定之日起3日内向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

拆迁工作人员必须经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培训合格取得拆迁资格证书,并领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核发的拆迁工作证后方可上岗,并自觉接受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委托拆迁。

第十二条 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自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之日起7日内,应将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区位、拆迁期限等有关情况予以公告。拆迁人应自公告之日起7日内向被拆迁人发送房屋拆迁通知书。

房屋拆迁应当对拆迁政策、办事程序、补偿标准实行公开。

因特殊原因需延长拆迁期限的,拆迁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延期。

第十三条 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使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的规范文本,并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鉴证或由公证机关公证。

第十四条 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拆迁人应与代管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办理证据保全,有关拆迁资料交由房管部门保管。

被拆除房屋为共有产权的,共有人应当共同书面推选代表或者共同书面委托代理人与拆迁人办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十五条 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内,纠纷仍未解决的,由拆迁人提出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报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拆迁前,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作勘察评估,并依法办理证据保全。

第十六条 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设立抵押权或者由抵押人清偿债务后,方可给予补偿安置。

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未按照前款规定处理的,拆迁人可以参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实施拆迁。

拆除设有典权伪房屋,应依法清典。

第十七条 被拆除房屋的价格评估,应由拆迁人委托具有房屋价格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予以评估,评估费由拆迁人支付。评估时应通知被拆迁人到场。被拆迁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接到通知后不到场或不予配合的,评估机构也可进行评估,其评估行为视为有效。

第十八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拆迁补偿安置等事宜,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调解,调解后仍达不成协议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被拆迁人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期间如拆迁人己给被拆迁人提供了周转用房的,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十九条 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或者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作出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由市、县级市人民政府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不拆迁的,由市、县级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第二十条 被拆迁人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搬迁的,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出具3天的公假证明,被拆迁人所在单位应给予支持。县级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公假时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等单位对被拆迁人的工商营业执照变更登记、子女转(入)学等应给予及时办理。

第二十一条 拆房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取得市、县级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核发的《拆房资格证书》,方可从事拆房业务。

第二十二条 拆迁结束时,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现场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不得进行建设工程招投标。

第二十三条 拆迁人在拆迁项目结束后30日内,应将拆迁资料汇总报房屋拆迁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被拆迁人接到房屋拆除通知后、应及时到房管、国土等部门办理房屋、土地注销登记手续,或由拆迁人在拆迁项目结束后30白内集中办理;拆除房屋为房管直管、代管公房的,由房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五条 被拆迁人所购房屋的契税,所购房屋与被拆除房屋价值相等的部分,被拆迁人凭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和房管部门的交易登记手续由征收部门核减;超出价值的部分,由被拆迁人承担。

第三章 拆迁补偿与安置

第二十六条 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拆迁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办法给予补偿。

作价补偿的金额按照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减新结算。

拆除违法建筑一律不予补偿;除末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十七条 有住宅房屋的拆迁安置,房屋所有权证范围内的使用面积为依据;公有出租住宅房屋安置以合法的租赁使用面积为依据。阁楼、阳台、外楼梯、出檐、平台、雨棚拆迁安置时不计算使用面积。

非住宅房屋拆迁安置以房屋所有权证记载的建筑面积和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为依据。

第二十八条 拆除各类房屋由拆迁人按办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相应的货币安置补偿款,供被拆迁人自行选购安置住房(以下简称货币安置)。货币安置补偿款由作价补偿和区位价款两部分组成。

第二十九条 在拆迁置协议约定的期限内,被拆迁人应向拆迁人交付被拆除房屋,拆迁人应将货币安置补偿款交付给被拆迁人。

第三十条 拆除住宅房屋,其货币安置补偿款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被拆除房屋的使用面积×1.4×拆迁区位价+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被拆除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

第三十一条 拆除住宅房屋,货币安置补偿款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拆除公有住宅房屋,拆迁人应将货币安置补偿款中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被拆除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部分扣除给产权人,其余部分付给使用人。

(二)拆除私有住宅房屋,拆迁人将货币安置补偿款全额付给产权人。其中,拆除私有出

租住宅房屋,原租赁关系应继续保持,拆迁入凭产权人与承租人重新签订的租赁协议将货市安置补偿款付给产权人。产权人与承租人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内不能重新签订租赁协议的,拆迁人依法办理证据保全并对货币安置补偿款提取公证,提供周转房,实施拆迁。

第三十二条 被拆迁人只有一处住宅房屋,其货币安置补偿款4万元以下的,由拆迁人按4万元支付给被拆迁人;货币安置补偿款4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由拆迁人按5万元支付给被拆迁人。拆迁人在拆迁期间应将该户住房情况进行张榜公布。

第三十三条 非住宅房屋是指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发出暂停办理有关手续通知之前,依法新建、改建、扩建、翻建、转让的,具有完备合法手续并实际作为工业生产、商业营业、服务行业、仓储、办公及公益事业等永久性用途的房屋。

第三十四条 对于同时具备下列一至三项规定或具备下列二至四项规定的房屋认定为非住宅房屋:

(一)新建、改建、扩建、翻建、转让的永久性房屋,其《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房屋所有权证》载明建筑功能或使用性质为非住宅房屋的;

(二)房屋使用人具有合法的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法人执照的;

(一)实际作为非住宅使用的;

(二)承租直管公房的,其第一承租人与房管部门依法签订有非住宅用房租赁合约,并按期交纳非住宅用房租金。

第三十五条 被拆除的住宅房屋用于营业并依法缴纳非住宅用房房产税、土地年租金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其货币安置补偿款除按住宅房屋的标准计算外另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具体标准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会同物价、土地部门确定:

(一)房屋所有权人及其共有人或配偶自己经营,具有合法的工商营业执照且以其经营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二)私有出租房屋,房屋所有权人所持的《房屋租赁证》上载明为非住宅租赁,房屋所有权人及其共有人或配偶以该房屋出租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并依法缴纳有关税费的。

第三十六条 被拆除房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拆迁时仍按房屋对待:

(一)不符合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的;

(二)擅自将住宅房屋改为非住宅房屋的;

(三)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发出暂停办理有关手续的通知后,将住宅房屋改为非住宅房屋的

(含在城市道路拓宽、新建后将原住宅房屋改为非住宅房屋的);

(四)房屋的实际用途是用来居住的。

第三十七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其货币安置补偿款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拆迁区位价格+被拆除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

第三十八条 拆迁人拆除执行国家租金标准出租的非住宅房屋,应将货币安置补偿款中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拆除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部分对房屋所有人给予补偿后,余额部分按下列比例分别补偿给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

(一)承租期在5年以内的(指连续承租时间,下同,含5年),90%支付给被拆除房屋所有人,10%支付给使用人;

(二)承租期超过5年,在10年以内的(含10年),80%支付给被拆除房屋所有人,20%支付给使用人;

(三)承租期超过10年,在15年以内的(含15年),70%支付给被拆除房屋所有人,30%支付给使用人;

(四)承租期超过15年,在20年以内的(含20年),60%支付给被拆除房屋所有人,40%支付给使用人

(五)承租期超过20年的,50%支付给被拆除房屋所有人,50%支付给使用人。

拆迁人拆除国家规定租金标准的非住宅房屋,应将货币安置补偿款全额支付给房屋所有人。但房屋所有人与承租人另有分配协议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拆除企业(不含私营企业、事业单位非佳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以被拆迁人在拆迁公告时的上一个月月底在册职工人数为准,按上一年职工月社会平均工资的70%给予3个月的经济补偿。

拆除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非住宅房屋,拆迁人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从业人员为准,按上一年职工月社会平均工资的70%给予3个月的经济补偿。

第四十条 拆除住宅房屋,拆迁人应一次性付给使用人搬家费和3个月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对被拆迁人原有的燃气、有线电话、有线电视、分体空调等,拆迁人一次性付给移位费用。

第四章 市政建设拆迁

第四十一条 因城市新建或拓宽道路、整治河道、建造桥梁、城市排水、防洪设施、污水处理、公交站场、绿化、环卫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拆迁用地范围内,对被拆迁人实行货币安置。

第四十二条 被拆迁人及其主管部门应服从建设需要,保证按期搬迁。在房屋折迁主管部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难以签订拆迁协议的,应按照先拆迁、后处理的原则办理。

第四十三条 拆除市区一至三类区位的房屋,按退2个区位的价格给予补偿;拆除四至六类区位的房屋,按六类区位的价格给予补偿。其中,非住宅房屋属于国有资产的,自行无偿拆除,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核销固定资产。

环卫设施和各类管、杆、线,树木等建筑物、构筑物、附属物,由其产权单位自行无偿拆除或迁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拆迁或者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并可视情节轻重处以扣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或者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拆迁的;

(二)委托未取得房屋拆迁资质的单位拆迁的;

(三)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补偿、安置标准,扩大或者缩小补偿、安置范围的;

(四)拆违人无主当理由超过规定拆迁期限的。

第四十五条 胁迫、侮辱、殴打房屋拆迁工作人员,阻碍房屋拆迁工作人员依法拆连房屋韵,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漠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房屋拆迁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取守构成违纪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的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算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市区各类被拆除房屋重置价格标准、成新折旧率、附属设施(装修)补偿标准、树木补偿标准、货币安置区位价格标准、搬家费、临时安置补助费和移位费用等附件,由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会同物价、房管、土地等有关部门制定并定期调整,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其适用时间以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日期为准。

县级市所执行的有关价格及补偿标准,由其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会同物价、房管、土地等有关部门制定,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物价、房管、土地等有关部门备案。

第四十九条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城市房屋拆迁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 县级市人民政府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镇江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应用解释。镇江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镇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篇2

一.基金预决算指标和结算方式的谈判

该市医保等部门在公开、公正、协商的原则下, 根据当年医保基金筹集预算额度, 在测算提取风险金和预留个人账户资金结余后, 其余全部作为当年医疗费用支出的预算总额, 并按定点医疗机构的不同类别, 分别测算及修订当年医疗费用支出预算总额, 予以计划分配及规划使用。在资源配置有限的前提下, 该市针对医疗服务提供方在卫生资源存量、服务提供手段、保障能力上的差异, 对不同的定点医疗和医药机构展开分类谈判, 采取不同的医疗服务购买支付方式。具体来讲, 就是医保部门分别就结算方式、总额预算指标测算办法 (包括按就诊人头、慢病人数、实际出院人次、平均住院床日、药品差价补助以及部分疾病的住院医疗费用实行“按病种付费”等) 与三类不同的谈判对象进行商谈, 年初确定全年医保指标, 年底根据有效工作量决算。这个目标是具有弹性的, 谈判双方经过反复地推敲与充分交换观点后, 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对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路径进行再沟通。从实践效果看, 基金预决算指标和结算过程谈判平台的建立, 促进了镇江医保改革的良性发展。目前, 该市医保范围内个人自付比例仅为17%, 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医疗服务质量控制的谈判

该市在医保管理实践中, 充分借鉴和运用“管理型医疗”的思路, 通过与医疗机构谈判磋商, 建立与完善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如与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商门急诊费用偿付标准的确定与调整办法。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年的就诊人头、慢性病档案建立人数、每就诊人头年度医疗费用定额、平均就诊人头人次比等, 测算下年度医疗费用总额预算指标, 由各单位合理掌握使用。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则按照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年实际参保出院人次、出院人次平均住院床日和平均每床日定额结算。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就诊人头和全市平均每就诊人头应补助的药品差价标准, 计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差价补助金额等等。通过医保政策引导, 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逐年提高, 就诊费用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 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量增幅达到35%, 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53.8%, 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分别比三级医院低75%和50%,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提高到93.67%。

三、“团购”医疗服务的谈判

医保部门是“参保者的经纪人”。在解决“向谁买、买什么、如何买”这三个问题上, 该市通过谈判机制的建立, 初步实现了“被动配套”到“主动建设”的转变。如该市2004年7月开始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由于起步时筹资水平低, 为了增强制度吸引力, 引导参保居民到社区就诊, 需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度让利。该市通过谈判代表参保人员“团购”社区服务, 为参保居民在社区门诊就诊争取到减免15%的优惠政策, 而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谈判平台从医保部门获得“定额预付”, 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解决了筹资机制的问题。目前, 该市已将谈判机制作为主要工作手段而不是管理补充手段全面铺开, 如实施药品零差率, 让老百姓在镇江买到了价格合理的药;引导新定点药店自愿向社会公开承诺, 向参保人员让利5%-15%;通过谈判出资购买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 让特困人员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包”免费救助;通过与三级医院谈判协商, 为个人账户资金积累多的人开通健康维护项目等等, 提升了医疗保险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形象。

镇江在医保管理实践中, 对谈判机制的建设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由少到多、由行政推动为主到柔性管理为主的转变。从其实践看, 具有以下特点:

1. 谈判内容由“少”到“多”。

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刚开始时单纯对于付费制度的谈判, 到定点医院管理、定点药店管理、就诊管理、药品“零差价”、团购医疗服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等的谈判, 谈判内容越来越多。

2. 谈判过程循序渐进。

如对于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的谈判, 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同医疗机构不断进行谈判, 才形成如今的医疗费用偿付结算制度。

3. 谈判方式由“刚”到“柔”, 即从行政强制到管理服务。

在运用谈判机制初期, 很多谈判其实是由医保或相关政府部门制订政策协议, 对方认同后遵守协议, 进行协议管理, 具有制度上的刚性, 不容对方讨价还价。而后来的谈判协议是由谈判双方共同协商制定的, 具有真正意义上谈判的平等性和内容的科学性。

4. 谈判范围由“内”到“外”。

镇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耕地地力;改良利用;合理配置

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53-3

沅江市位于湘北地区,洞庭湖腹地,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16′-112°26′北纬28″42-29°11′之间。东西长67.67km,南北宽53.45km。总人口717950人,全市土地总面积216.18万亩(144.12千hm2)。土地构成为耕地806375亩,耕地中水田448352亩,占耕地的52.2%;旱土408024亩,占耕地的47.76%,园地3.75万亩。

1 耕地地力建设与改良利用途径

耕地是世代相传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增地减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对于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耕地地力等级标准划分,目前沅江市806375亩耕地可分为7级,其中一级地46339.67亩,占5.7%;二级地150719.27亩,18.7%;三级地204679.88亩,25.4%;四级地205776.23亩,25.5%;五级地139467.04亩,17.3%;六级地33047.53亩,4.1%;七级地26345.38亩,3.3%。整体而言,沅江市耕地立地条件较好,农田基础设施较差,土壤养分丰富,耕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较大,按正常年景耕地地力每提高一个等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kg计算,全市的耕地地力平均仅提高一个等级,即蕴藏着8064万kg的粮食综合生产潜力,可满足现阶段21万多人的粮食的基本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广阔的回旋余地,在不影响粮食生产水平的前提下,为优质稻、专用稻、蔬菜、苎麻等优势作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应该将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作为当前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

根据目前沅江市耕地质量现状,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方面采取如下对策:

1.1 科学制定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规划

根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沅江市共有高产田197058.9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4.3%;有中低产田(土)609316.0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56%。中低产田(土)类型以渍涝潜育、干旱缺水、漏水漏肥和瘠薄缺素等类型为主。其中全层潜育的青泥田4671.3亩,紫烂湖田3593.3亩;地下水位较高的青紫潮泥90149.3亩,青紫潮沙泥32817.5亩,青隔紫潮泥33117.9亩,青隔红黄泥12899.5亩;缺水缺肥的红泥土178255亩,红黄泥1602.5亩;漏水漏肥的白散泥1393.8亩,沙底紫潮泥4598.6亩,紫潮沙土59222亩,紫潮沙泥86592.1亩,其他中低产田100403.3亩。

为此,依据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根据不同耕地的立地条件、土壤属性、土壤养分状况和农田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报市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1.2 因地制宜,重点抓好渍涝潜育、干旱缺水和缺素培肥型等三类中低产田的改良与利用

对13.2万亩渍涝潜育型中低产田(占我市中低产田面积的28.6%),主要是结合洞庭湖综合治理,疏浚河道,降低河床,加强农田排灌设施建设,通过提高排涝降潜能力,及时排除渍水,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壤逐步脱潜。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优势作物布局规划,加强耕作制度改革,推行水旱轮作,实行平衡施肥,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逐步使之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对18万亩干旱缺水型中低产田(土)(约占我市中低产田面积的30.0%),主要是大力推广适合我市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气候环境的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和管理节水措施,通过完善配套蓄、引、提水设施,提高雨水贮蓄能力,通过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实行平衡施肥,扩建“土壤水库”,提高土壤吸水保水能力,通过推广湿润灌溉、秸秆(地膜)覆盖、避旱种植、生化调控等新型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用水的利用效率。

1.3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技术指导与施工监理,提高投资效益

近年来,沅江市积极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千方百计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特别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中低产田土改造资金,但部分低改工程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规划不合理,改良措施缺乏针对性,建议政府和项目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项目技术指导、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力争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调度,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工监管,统一验收标准,从体制上、机制上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科技含量,真正做到改良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片。

2 合理配置耕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1 恢复发展水稻生产,大力推广稻-稻-油和稻-稻-菜耕作制

沅江市历来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广大农民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和习惯,气候和水文资源均适合双季稻栽培,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恢复双季稻生产,扩大优质稻、专用稻种植面积,通过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即“三节”)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冬季温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冬季油菜和冬菜,推广稻-稻-油和稻-稻-菜耕作制,改冬闲为冬种,既改良土壤,又提高冬季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2 积极稳妥地发展苎麻生产,提高苎麻种植效益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纤维作物和优良的纺织工业原料,我国苎麻纤维产量和纺织加工能力占世界的80-90%,在国际市场上占支配地位。而湖南是我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加工基地,无论是苎麻科技力量、苎麻种植规模,还是苎麻纺织加工方面,在全国均占绝对优势,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麻类科研机构——中国农科院麻类科学研究所就设在沅江,闻名全国的三大苎麻纺织印染厂均在湖南,其中益鑫泰生产基地(益阳市)距沅江仅41km。

沅江市是我省重要的苎麻生产基地,1986-1987年,全市苎麻面积曾发展到34.21万亩,总产4.92万吨,产值达3.57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1%,创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受苎麻价格影响苎麻面积迅速回落,到1990年,苎麻面积下降到4.51万亩,只有1987年的13.18%。以后,随着苎麻价格回升面积逐步恢复,2000年达到15.5万亩,2002年发展到25.0万亩,占当年全省81.5万亩的30.7%,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省政府确定我市为全省唯一的优质苎麻建设重点市(市)。

为此,应继续发挥优势,巩固并稳步发展苎麻生产,加强苎麻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湘苎三号”、“湘苎二号”等高产优质苎麻品种和苎麻平衡施肥技术,率先将中国农科院麻类作物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广大麻农的苎麻种植效益,将苎麻种植面积稳定发展到30万亩左右,力爭成为全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基地。

2.3 以订单农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柑桔生产

柑桔本来是沅江市的传统优势产业,20世纪80年代,我市柑桔面积曾达6万多亩,但随着邵阳、石门和安化等地的温州蜜柑、湘南的脐橙和武陵碰柑的兴起,我市柑桔因品种退化、缺乏市场竞争力而逐步淡出市场,2002年我市柑桔面积降至3.75万亩。近年来,随着泰升果汁、辣妹子等龙头企业落户沅江,对柑桔的需求量速猛增长,为我市振兴柑桔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为此,应根据柑桔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柑桔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特殊需要,以销定产,在我市西南丘岗区的传统柑桔产地,通过丘岗地综合开发,恢复和发展柑桔生产,力争将柑桔面积发展到10万亩。

2.4 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提高棉花生产效益

沅江是我省重要的棉花种植区,200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6万亩。为此,应根据全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在2003年棉花价格突然飙升的情况下,要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适度控制棉花种植规模,防止农民盲目扩棉。通过加强棉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灌条件,大力推广棉花规范化栽培技术,普及优质高产良种和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单产和棉花种植效益。力争将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

3 推广作物平衡施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沅江市是我省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持续开展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工作较好的市(县)之一,1996年曾被农业部确定为平衡配套施肥项目市(县)。历经20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由于耕地地力发生了较大变化,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频繁更替,广大农民虽然基本改变了偏施氮肥的传统施肥习惯,但由于多年来沿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资料指导施肥,在农作物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方面仍蕴藏着巨大的增产增收潜力。2002年,我市化肥施用总量达164664t,其中氮肥86303t,磷肥61622t,钾肥8517t,复合肥8222t。折合纯量共计44226t,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达54.85kg,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58kg的73.7%。为此,根据努力抓好如下工作。

3.1 利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全面调整作物施肥方案

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市耕地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比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普遍升高,而速效钾下降明显,pH值普遍下降。因此,必须根据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以现有作物布局为基础,兼顾优势作物布局规划,在收集整理多年肥料田间试验、土壤肥力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耕地类型,分作物、分品种、分乡镇,提出全面的作物平衡施肥方案,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的前提下,以减氮、控磷、增钾、补锌为重点,以市农业局或农技中心名义下发到全市各乡(镇)。并采取各种形式加以宣传,提高平衡施肥技术到位率、普及率,逐步由经验型平衡施肥向精准型平衡施肥方向发展,降低肥料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3.2 利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平衡施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通过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建立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此,要利用该系统,以评价单元为基础,科学制定平衡施肥方案,最大限度地缩小平衡施肥的时空差异,通过健全土壤监测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定期更新系统数据,不断提高测土平衡施肥方案的时效性和科技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可靠性。

3.3 积极发展厂站联合和连锁经营的肥料营销模式,促进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

由于交通、能源和历史的原因,沅江市至今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肥料生产企业,我市生产所需的化肥几乎全部从境外进口。土肥技术部门要利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以及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配方研制,并主动与境外肥料生产企业开展厂站联合,生产适合我市耕地土壤肥力特性和水稻、苎麻、柑桔、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专用配方肥,充分发挥各乡镇农技站经销肥料的积极性,与各乡镇农技站开展专用肥连锁经营,开展“测土、配方、生产、供应、施肥技术指导”一条龙施肥技术服务,加速我市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通过专用配方肥的形式将平衡施肥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3.4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耕地质量监测,确保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已有部分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广大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耕地质量抓起。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确认耕地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才能批准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切忌盲目发展。同时,要抓紧制定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施肥技术规范,严格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在目前符合条件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设立长期定位监测点,对耕地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将监测结果作为确定是否继续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依据,对基地逐步实行年检和不定期抽查制度,防止不合理施肥、用药和其他原因造成产地环境质量恶化,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4 健全机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4.1 加强耕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健全耕地保养管理法规

根据《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保养管理办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关政策,结合沅江市耕地保养管理形势,抓紧制定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沅江市耕地保养管理办法》,依法加大耕地保养管理力度,使耕地质量管理有法可依。

4.2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按照《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耕地管理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切实保护耕地,对破坏耕地质量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

4.3 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

这次沅江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是在五万分之一工作地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建立的市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只是1:50000,离发展精准农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要利用该系统真正做到精准施肥,还必须进行大比例尺补充调查,细化工作(评价)单元。因此,要以这次形成的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一方面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土壤监测,为该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通过定期更新基础数据,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大比例尺耕地土壤补充调查,进一步细化工作单元,增加耕地资源管理基础信息,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4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管理激励机制,增加耕地质量管理有效投入

要应对入世挑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耕地保养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耕地条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农业发展基金或其他经费中安排耕地质量管理经费,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力争加大市级财政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耕地地力建设技术指导所需业务管理经费。集中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广大耕地使用者自觉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保养管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在完善新一轮土地承包制时,要将耕地质量指标作为承包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承包责任书中,明确耕地保养管理责任,细化奖惩条款,凡承包期内因不合理耕作造成耕地质量严重退化的,要依法给予严厉的经济制裁。对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参考文献

[1] 谢卫国.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衡东)[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28.

[2] 付玉祥.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3,154-155.

[3] 金崇祥.迈向21世纪的土壤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6.

镇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篇4

市科技局 市财政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市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市政府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成果转化资金”)。为加强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成果转化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市财政局、科技局共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已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并进入产业化开发、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四条 成果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及市有关规章制度,坚持突出重点、集成联动、科学管理、专款专用、注重效益的原则,并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民间和外资等多方面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二章 管理部门及职能

第五条 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资金管理部门分别为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

(二)编制成果转化资金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三)编制成果转化资金的经费预算及决算;

(四)研究确定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重大项目;

(五)协调解决成果转化资金运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市科技局具体负责成果转化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镇江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编制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二)负责制定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

(三)负责提出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统一受理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并进行形式审查;

(四)负责组织专家开展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

(五)负责提出成果转化资金支持项目及经费安排建议,会同市财政局编制下达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

(六)会同市财政局组织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合同签订、项目监理、验收、统计等,检查督促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

第七条 市财政局具体负责成果转化资金的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市科技局编制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经费预算及决算;

(二)负责制定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使用管理及会计核算等相关制度;

(三)根据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及经费计划,负责依据项目合同及实施进度拨付项目经费;

(四)会同市科技局组织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项目承担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五)负责编制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总结报告。

第三章 资金支持范围与对象

第八条 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支持我市“十一五”重点发展的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环境保护技术、高科技农业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九条 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镇江市区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

(二)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能保障项目实施的技术团队、管理团队和现代企业制度,并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第十条 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项目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有重大创新、成熟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产品的附加值高、能耗低、符合环保要求、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有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能力的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品群,能大幅度提升我市产业发展层次;

(三)优先支持获国家、省资助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四)辖区项目同级政府必须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否则对其申报项目将给予一定的限制。

第四章 资金使用方式

第十一条 成果转化资金对市级新立项目采用拨款资助的支持方式,对省级已立项目采用匹配支持的方式。

拨款资助。主要用于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和产业化过程中的研究开发工作给予补助,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研究开发经费的50%;

匹配支持。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立项的市本级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匹配。每年用于匹配支持的资金额不超过当年市成果转化资金总额的30%。

第五章 项目申报

第十二条 市科技局发布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化管理。符合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条件的项目,由企业或者企业与技术依托方联合按要求向所在辖区科技局申报。

第十四条 辖区科技局应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严格初审。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出具推荐意见。

第十五条 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书;

(二)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企业与技术依托方的合作协议;

(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两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等,并提供最近一个月的各类会计报表(复印件);

(五)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或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

第六章 项目审批

第十六条 市科技局依据申报的条件和要求,对项目申报的主体及申报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形式审查,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与论证。

第十七条 市科技局从省、市专家库中选聘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与论证。专家组由市内外科技、产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依据评审与论证标准对申报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可行性、市场前景、风险性、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申报单位的实施基础和能力等进行评审与论证,并提出明确的评审与论证意见。

第十八条 市科技局依据专家组的评审与论证意见,综合立项有关条件,提出项目安排建议,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审定,对专家评审与论证意见中明确建议不予立项的项目一律不予研究。经审定的项目,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经同意后,由市科技局、财政局共同行文立项,并与有关责任方签订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项目合同书的要求,落实自筹资金等实施条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定期报送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 辖区财政局、科技局负责落实地方财政配套经费,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监督检查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并及时报告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 市科技局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并组织对项目的验收。

第二十二条 建立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考评的重点是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实施后所形成的产业规模、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情况、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取得的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以及项目实施单位增加研发投入、建设自主创新平台及科技人才队伍等。

第二十三条 对项目取得突出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单位,在下项目申报中给予同等条件优先立项;对绩效考评较差的项目单位,在两年内停止受理其申报计划项目。

第八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四条 成果转化资金由市财政局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批准立项的项目,其经费由市财政局按项目合同和实施进度将项目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管理和核算。成果转化资金、配套资金与自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门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挪用或挤占成果转化资金的,由市财政局、科技局采取通报批评、停止并追回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市科技局、财政局依据本办法制定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财政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镇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篇5

第二条凡在本市建成区内从事机动车清洗保洁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第三条镇江市城市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城管局)是本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建成区内机动车清洗保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规划、工商、交通、建设、环保、公安、市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应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市城管局对本市机动车清洗保洁活动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城市机动车清洗保洁行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城市机动车清洗保洁的管理规范;

(二)协同市规划、建设、环保、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审定城市机动车清洗场(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方案;

(三)对城市机动车清洗场(站)运营活动和城市机动车辆容貌进行监督管理;

(四)受理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投诉;

(五)负责处理其他相关事项。

第五条在市区内行驶的各类机动车,都应当保持车容整洁。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在进入市区前,应当清洗干净:

(一)车身底色不清,有明显污迹或浮土,影响市容观瞻的;

(二)车号牌沾带泥土模糊不清的;

(三)挡板、车板、车底、车轮附沾泥土,影响市区环境卫生的。

执行任务的军车、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警卫车以及装载危险化学品和有特殊防潮要求物品的车辆可在执行任务完成后及时清洗。

第六条在市区内行驶的机动车权属或者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车辆清洗保洁责任制度。

第七条建筑工地运输车辆不得带泥出场,工地出口处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车辆冲洗台及相应的泥浆沉淀和排水设施,配备车辆冲洗设备。

从事公路客运、货运、汽车出租的单位应配置车辆清洗保洁设备。

其他有车辆的单位,有条件的应当在单位内配置车辆清洗保洁设备。

第八条经清洗保洁后的车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车身可触及部位无污迹;

(二)车底、车轮无明显泥沙;

(三)货车、特种车辆车厢无泥沙和其他污迹。

第九条城市机动车清洗场(站)是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其选址和建设,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新建车辆清洗场(站)的选址一般应在主城中心区外围,且不影响道路交通的适当位置。新建入境车辆清洗场(站)应当在城市出入口附近。

机动车清洗场(站)建设应当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

第十条主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广场四周、重要窗口地区和居民区不得新建或改、扩建机动车清洗场(站)。

禁止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从事机动车清洗活动。

第十一条城市机动车清洗场(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清洗场(站)作业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具有硬化清洗场地,并建有封闭、半封闭围墙;

(二)清洗场(站)有举升设备或地沟,汽车外部清洗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

(三)清洗场(站)设置有三格式污水沉淀池;有完善的上下水设施,并设有防外溢的排水沟。上下水均取得给排水管理部门的批准,符合本市节水及环保要求;

(四)至少有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车身清洁人员;

(五)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十二条凡属汽车维修业内设车身清洁维护业务的,交通部门在许可前应告知市城管部门。凡单设或者兼营机动车清洗保洁的,工商部门在核发营业执照前应告知市城管部门。

设立城市机动车清洗场(站)从事机动车清洗保洁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分别到工商、规划、建设、交通、环保、公安、安监等部门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后,7日内向市城管局备案。备案时,应提供有关许可??况及经培训合格的人员名单等材料,填写《镇江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建设备案表》和领取《镇江市机动车辆清洗场(站)建设技术标准》等材料。手续完备后方可开工建设。

建成后,应当按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并向有关部门备案。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营。

第十三条从事机动车清洗保洁经营行为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一)机动车清洗场(站)应当证照齐全,应具有与经营规模、车流量相适应的作业服务设施,并根据营业执照规定的范围开展相应服务;

(二)机动车清洗场(站)应当在适当的位置标明名称,场(站)内各种指示标志要醒目、齐全;

(三)机动车清洗业主应当制定机动车清洗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依照执行,保证清洗质量;

(四)不洁车辆的清洗方式应当坚持自愿的原则。不得以各种方式强行拦车清洗。

第十四条鼓励利用各类停车场、加油站在场(站)内设置机动车清洗场(站)。

鼓励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并能运用先进技术作业的机动车清洗场。鼓励机动车清洗场(站)采用自动化、高效节能的清洗设备。有条件的应当循环使用清洗水。

第十五条城市机动车清洗保洁服务应当合理收费,由市物价部门确定指导价,并在场(站)内挂牌公布。

第十六条清洗作业要文明、整洁、有序。清洗车辆所产生的油污应按照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要求进行处置,淤泥和其它污物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不得任意排放、堆放和倾倒。

禁止未经沉淀等处理的污水直接向下水道排放。

禁止向路面、场地、河道洒泼、倾倒、排放污水。

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道路从事机动车清洗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继续违法作业的,可以暂扣其作业工具,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决定暂扣的,应当出具暂扣清单,要求违法行为人按照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逾期不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造成损失的,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十八条从事机动车清洗的单位或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污染环境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一)任意排放、堆放、倾倒淤泥和其它污物的;

(二)向路面、场地、河道洒泼、倾倒、排放污水的。

(三)未经沉淀等处理的污水或者有毒、有害的液态物质直接向下水道排放的。

第十九条擅自设立机动车清洗场(站)或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的,由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罚。

第二十条对于不服从机动车清洗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侮辱、殴打管理人员或者阻碍其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但在本办法实施前已取得证照等相关许可的机动车清洗场(站),应当在原发证或者许可部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逾期未整改的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由原发证或者许可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危险化学品槽罐车清洗和清洗场(点)的设置以及经营行为,除遵守本办法之外,还必须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危险化学品槽罐车清洗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各辖市的机动车清洗保洁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城管局负责应用解释。

镇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篇6

------------------

(发稿时间:2010-8-12 10:00:00阅读次数:727)

镇徒政规发〔2010〕2号

关于印发《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区各有关部门:

《镇江市丹徒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已经区政府十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О一О年六月三日

镇江市丹徒区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老年基本生活、促进城乡统筹与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苏政发〔2009〕15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未满60周岁,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本区户籍的城乡居民。

第三条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筹资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与城乡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普遍参保,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

第四条新农保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新农保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区社会劳动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是新农保工作的具体经办机构,负责全区新农保基金的征缴、养老金的发放以及参保人员个人帐户管理等工作。

区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对新农保基金的收支情况以及财政专户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统筹安排新农保业务和工作经费。

各镇(园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居民的参保工作,具体业务由镇(园区)劳动保障服务所明确工作人员在经办机构指导下办理具体业务。

各社区、村民委员会应明确一名新农保协管员负责本社区、村的新农保工作。

第五条新农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得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第六条新农保保费的征缴和经办业务所需工作人员,按照工作量核定人员编制,核编人员以及经办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支取。

第七条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条件的城乡居民,应及时到所在社区、村民委员会办理参保

登记手续,由其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所为其建立个人参保档案,核发相关证卡。

参保人员凭经办机构为其办理的银行卡,在规定时间内,到经办机构指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缴纳保险费,每年缴费一次。

第八条新农保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设定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6个档次。参保人缴费有困难的,可适当降低缴费标准;自愿提高缴费标准的,最高不得超过基本缴费标准的3倍。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2010年基本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438元。区政府根据上级要求以及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当调整缴费标准,每年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基本缴费标准。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一定的补助。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三)政府补贴。区政府对参保人参保缴费给予补贴,按基本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50元。降低缴费标准的,每降低100元补贴标准减少10元,最低补贴不低于30元;提高缴费标准的,每提高100元补贴标准提高10元,最高不超过150元。今后区政府根据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调整补贴标准。参保人员未按时缴费不得享受财政补贴。

重度残疾人和被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享受低保待遇期间参保的,区政府按缴费100元标准为其缴纳全部养老保险费。重度残疾人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由区残联和民政局按程序予以审核确认。

区政府建立新农保储备金制度,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死亡丧葬费及个人账户不足部分。

第九条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参保人员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其建立新农保个人账户、核发《保险手册》,建立新农保业务档案。

第十条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其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每年结息一次。

第十一条参保人员因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无能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其中断缴费前后的缴费年限累积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

第十二条享受按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2010年12月31日前参加新农保的人员。

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2、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3、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

(二)2010年12月31日后参加新农保的人员。

1、年满60周岁;

2、逐年正常足额缴费。

缴费年限含参保人员服役期间的军龄以及转接折算的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第十三条 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一)基础养老金:

1、按照不低于基本缴费标准参保缴费的人员,基础养老金按参保缴费的年限确定,标准如下:

缴费年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满一年(不足一年的缴费月数折算为年,下同),发给5元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低于80元补足到80元;

缴费年满20年,不满25年的,每满一年发给6元基础养老金;

缴费年满25年,不满30年的,每满一年发给7元基础养老金;

缴费满30年的,每满一年发给8元基础养老金。

2、按照低于基本缴费标准参保缴费或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人员,基础养老金按60元标准执行。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除以139(老办法女55周岁领取人员计发系数为170)。

第十四条符合我区原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领取条件,按月领取养老补贴的城乡居民,从2010年 1 月起,按60元/人发放基础养老金,同时停发老年居民养老补贴;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及配偶应当参加新农保等社会养老保险。

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满60周岁人员,未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待遇的,可选择本办法规定的缴费档次缴足15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五条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由区财政全额支付。区政府根据国家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以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

第十六条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或缴费期间死亡,由其直系亲属提出申请,经办机构发给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标准按同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类待遇标准10%确定。个人账户余额或储存额(不含政府补贴),有指定受益人的,发给指定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发给法定继承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七条参保人员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时,由社区、村协管员将参保人员身份证及相关证件、资料提交各镇(园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由劳动保障服务所集中到区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换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证》,养老金在规定到龄次月实行社会化发放。第十八条本办法实施前已按镇徒政发[2008]35号文件参保缴费人员,其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第十九条参保人员到达领取年龄,缴费年限不满15年可以补缴养老保险费,但累计不得超过15年。

第二十条新农保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具体转接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经办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存储、筹集、上解、预算、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要根据国家和省规定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审计管理制度。按实编制报送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和业务统计表,并接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单独记帐、核算,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做到收支两条线管理,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挪用、截留和侵占保险基金。

第二十三条经办机构及工作人员违反基金管理和使用规定,造成资金损失或严重影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或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社区)每年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区域内参保人员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及其亲属以隐瞒、伪造有关证件或采取其他手段多领、冒领养老金的,由区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追回多领、冒领的养老金,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第二十五条经办机构要认真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建立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并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镇江市丹徒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

办法》(镇徒政发[2008]35号)、《镇江市丹徒区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暂行办法》(镇徒政发

[2008]40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主题词:农村保险实施办法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吴江市桑园冬季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7

1吴江市现有桑园的桑树长势情况分析

吴江市现有桑园品种主要为湖桑32号, 少量高产桑园为农桑12号及14号。2010年全市桑园秋后桑树与常年相比, 总体表现为“条子细、伏条多、长势差”, 据2010年10月30日对全市8个桑树基点的调查发展, 平均每株桑树总枝条数仅9.5根, 比常年少1.8根;直立有效条仅为8.2根, 比常年减少0.4根;条长和着叶数分别为1.57 m和54.3位;中部叶叶长、叶幅分别为14.8、12.4 cm, 比常年分别减2.7、4.4cm;枝条离桑拳基部5 cm, 围度为4.4 cm, 比常年减少0.5cm。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2010年家蚕饲养量严重不足。全年平均饲养量仅为7.5张/hm2, 其中, 春蚕种为6.0张/hm2, 晚秋蚕种仅为1.5张/hm2。很多桑园处于栽而不管、栽而不养的状态。二是桑园化肥投入严重不足。不施或少施谢桑肥、长条肥, 全年施化肥1 875 kg/hm2, 比常年少施1 830 kg/hm2, 减幅达49.4%, 惜工、惜本思想抬头。三是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蚕农养禽减少, 桑园普遍缺少有机质肥料, 抑制了高产性能的发挥。据调查, 平均每年有机肥投入3 975 kg/hm2, 比常年少施11 255 kg/hm2, 减幅达73.9%。2冬季桑园管理对策

针对目前全市桑树长势普遍差于常年的现状, 笔者认为应立足春蚕生产, 抓住桑园冬管的有利时期, 主攻薄弱, 夯实丰产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 增肥。要抓住桑园冬管的有利时机, 增施有机肥, 要求有机肥施用量不少于22.5 t/hm2。要广辟有机肥肥源, 一要施好常规猪羊灰、鸡鸭灰、泥杂肥等农家肥;二要结合“河道双清”灌施河泥, 不足的还要用稻柴覆盖[1];三要结合桑园套种, 种植蚕豆绿肥或蔬菜, 以菜补桑, 增加经济效益[2]。同时, 结合施有机肥, 做好松土工作, 以提高桑园土壤的墒度。

(2) 清园、清沟、冬翻。首先, 要全面清除桑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以及路旁四周杂草, 不给害虫留越冬寄生场所, 所清杂物一并集中焚毁或制作堆肥。其次, 在春节前做好桑园沟系清理工作, 做到“三沟配套, 能灌能排”。确保桑园内、外沟系畅通无阻, 雨后不积水。最后, 冬翻。在土壤封冻前进行, 深耕20 cm左右, 行间宜深, 桑树附近宜浅, 翻出的土块不必敲碎, 自然风化, 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增强肥力, 同时将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翻上来冻晒, 减少越冬基数。

(3) 修桑。主要做好剪梢、修拳2项工作。剪梢时间应在初霜后落叶前进行, 过早桑叶还在进行光合作用, 不利于养分贮藏, 过迟降低效果。剪梢程度以在离拳1.0~1.2 m处进行水平重剪梢。修拳在桑树休眠期进行, 逐株锯除枯桩死拳, 剪除病虫害枝、细弱枝、横卧枝等, 以利桑树养分集中, 树形整齐, 促使来年提高发芽率, 增加产叶量。对修下来的死拳、枯桩等要搬离桑地并及时集中烧毁, 以降低病原基数。

(4) 改造。目前, 吴江市低产桑园的比例约占总面积的1/2以上。因此, 一要抓住有利机遇, 大力推广农桑14号为主的新桑品种。二要对树龄较长、缺株严重、产量较低的老桑园进行品种更新, 优化桑园结构, 着力提高桑园的整体水平。三要抓好失管、抛荒桑园的流转调整工作[3]。针对失管、抛荒桑园面积多、布局分散的特点, 要求按照“保转结合”的原则, 保持现有的生产桑园集中成片, 调整、流转失管、抛荒桑园同样要求集中成片, 以达到分类管理的目标。

(5) 套种蔬菜。桑园间作是以地养地, 是解决桑园有机质肥料来源的有效途径。其好处如下:一是充分利用桑园行间的空间, 变一季为多季, 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桑树是高杆作物, 蔬菜是矮杆作物, 高矮搭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三是间作蔬菜以后需勤松土施肥, 抑制杂草生长, 改善桑园生态条件, 既有利于桑树生长, 又破坏害虫在土壤中越冬栖身的场所;四是有利于肥料的充分吸收[4]。蔬菜属浅根作物, 施入的水肥仅被吸收30%左右, 其余部分渗透到地下, 而桑树属深根植物, 能将间作作物未吸收的水肥充分吸收利用。在桑园合理套种蔬菜, 既有利于增加桑园收入, 又促进桑园规范管理, 稳定桑园面积, 提高综合种植效益。在吴江市, 桑园适宜间作蔬菜主要有莴苣 (笋) 、白菜、萝卜、青菜等。

参考文献

[1]李刚, 杨卫, 陈松, 等.桑园冬季管理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 2007 (12) :39-40.

[2]刘家隆.加强桑树冬季管理工作措施[J].四川蚕业, 1997 (4) :36-37.

[3]黄盖群, 刘刚, 王晓芬.桑树的冬季综合管理[J].四川蚕业, 2005 (4) :14-15.

镇江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篇8

[摘要]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基本知识知晓状况,为量化分级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牡丹江市直属46家学校食堂管理人员4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项知晓率分别为54.35%、93.48%、71.74%、76.09%、60.87%、86.96%、71.74%、76.09%;总知晓率为84.8%。结论:牡丹江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个别知识点还需加强培训。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知晓率;调查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根据我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现状,由卫生部推出的一种全新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牡丹江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自2003年10月起对市直属学校食堂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为了解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基本知识的知晓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牡丹江市直属46家学校食堂48名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1.2方法:依据2003年版《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和多年量化工作经验,制做成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共有8道题,由调查员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一对一逐题调查收录。

1.3资料分析:用Excel进行调查问卷资料的录入,对所得的计量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调查结果

调查发出问卷48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95.67%。

2.1单项知晓率: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分有几个等级,答对者有25个,知晓率为54.35%,哪一个风险最小、信誉度最高,答对者43个,知晓率为93.48%。实施量化分级的目的,答对者33个,知晓率为71.74%,取得卫生许可证最低要达到哪一个级别,答对者35人,知晓率为76.09%,食品卫生量化分级是通过哪个量化表进行评分,答对者28人,知晓率为60.87,量化分级结果是否向社会公示,答对者40人,知晓率为86.96%,食品量化分级是否终身制,答对者33人,知晓率为71.74%,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是谁,答对者35人,知晓率为76.09%。

2.2总知晓率:每份问卷答对5题以上(含5题)者为知晓。总知晓人数为39,总知晓率为84.80%。

3结论

通过调查显示牡丹江市直属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个别问题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分有几个等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是通过哪个量化表进行评分”等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对这些知识点卫生监督部门在宣传培训时应注意重点加强。

参考文献

[1]吴玉琴,南通市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7,23(9):713-714

吴江市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篇9

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中介机构从业行为,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统一监管,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消费者以及中介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中介机构管理长效机制,根据国家有关中介机构的法律、法规和自律性行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管理对象

中介机构是指依法登记成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委托人提供有偿服务并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主要包括:

(一)独立审计机构;

(二)房产、土地、安全、环保等评估机构;

(三)工程监理、检测、检验、测绘、公证、认证、拍卖、典当、培训、鉴定等机构;

(四)法律、档案等服务机构;

(五)信息、技术、工程造价、汽车信息等咨询机构;

(六)职业、人才、婚姻等介绍机构;

(七)房地产、招投标、会计、税务、广告、商标、二手车买卖、订车船机票、报关、报检、货运、因私出入境等代理机构;

(八)证券、期货、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

(九)各类经纪机构;

(十)其他中介机构。

二、管理原则

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按照“独立自律、公正高效、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原则,遵守执业规则和职业道德,依法开展中介业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其他责任,其合法执业行为受国家法律保护,委托人有权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为其提供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中介机构应当加入行业协会,按照行业法规和协会章程签订自律性服务公约,做到自律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中介执业人员应当接受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督。

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进行日常监管和指导。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全市性督查活动的组织实施。

三、管理内容

(一)规范执业行为

1.中介机构应当亮证、亮照经营,并在其经营场所的明显位置公布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执业人员情况公示表、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监督投诉电话和地址等事项,自觉接受企业、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2.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应遵守业务规则和职业道德,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出具的书面报告应当真实、合法,还应及时、如实地告知委托人应当知道的信息,对执业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及其他秘密事项予以保密,如期完成委托合同及业务规范规定的其他事项等。

— 2 — 3.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除即时清结及简单的中介业务外)应当依法与委托人签订合同,并执行收费登记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中介机构应当做好执业记录,内容包括委托事项、委托人的具体要求、收费标准及支付方式、履行合同应当遵守的业务规范的有关要求、委托事项的履行情况等。

(二)严禁违规行为

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严禁下列行为:

1.提供虚假信息、资料危害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 2.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评估报告、证明文件及其他文件; 3.采取隐瞒、欺诈、贿赂、串通、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业务,损害委托人或他人利益;

4.无证照执业或同一执业资格证跨单位执业,以及超经营范围执业;

5.聘用无执业资格人员执业,聘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

6.利用执业便利违规操作谋取不正当利益; 7.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禁止的其他行为。

四、管理措施

(一)实行市场准入制。各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严格把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关,一是设有前置审批条件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应材料,在取得执业许可证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二是设有后置审批条件的,在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还须取得相关执业许可证方可营业;三

— 3 — 是无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则必须在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二)实行备案公示制。新设立的中介机构应及时到市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备案,市行政服务中心将定期对新设立的中介机构通过媒体和网络进行公示,每年还将组织开展全市中介机构诚信等级评定。对未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备案的中介机构,将不予公示和不参加诚信等级评定。

1.备案时应提交下列材料:(1)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2)执业资质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机构从业人员的情况表;(4)机构自律管理制度;(5)服务承诺制度。

2.外地中介机构依法不需设立分支机构的,在我市从事经营性活动前,应先到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市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备案,并提交相关备案材料(同上)。

3.中介机构需变更、注销的,应到市行政服务服务中心进行备案。

4.法律、法规对中介机构设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实行联合检查制。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协调工商、税务、审计、物价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中介机构的证照情况、执业记录、收费情况、财税管理等运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每年1~2次。对违规违法的依法作出处理,市行政服务

— 4 — 中心将检查记录存档。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议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建议执业资质管理机关吊销其执业资质证书,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清出本市中介服务市场。

(四)实行信用等级制。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协调,每年对全市中介机构进行公开评议,参评范围为社会各界服务对象,将评议结果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并建立诚信档案。由各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群众评议及投诉情况,结合年检年审,对全市中介机构实行“A、B、C、D”四个诚信等级评定制度,分门别类建立诚信档案。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其诚信档案中给予警示记录,并通过媒体每年公布一次。

(五)实行信息公开制。市行政服务中心构建中介机构电子信息平台,将全市所有中介的机构名称、经营地址、联系电话、法人代表(负责人)、执业资质、执业人员、服务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承诺时限、操作流程和诚信等级等内容输入电子信息平台向全社会公示,由委托人根据需求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不断拓展网络信息功能,积极探索开展网上委托中介服务;实现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发布中介机构的信息、资料及各类活动开展情况;公示群众评议结果;设立网上举报、投诉热线,及时反馈处理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本市中介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其他

(一)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各类中介机构。

(二)本办法由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三)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中介机构△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局,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纪委办公室,市法院、检察院,市人武部,市各人民团体,存档。

上一篇:业务接待室规章制度下一篇:教育局电教室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