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城导游词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寿县古城导游词(共8篇)

寿县古城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员xx,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欢迎来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看到大家,我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上天早就安排,冥冥之中牵引着我们一起走过,相遇在这茫茫人海。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小xx将陪同大家游览寿县古城墙、刘安墓、报恩寺、安丰塘等主要景点。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城市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寿县是历史文化名城呢?因为早在春秋时期寿县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汉时淮南王刘安建淮南国之都城于此,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你看寿县的古城墙,是全国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砖壁石基、周长7147米。它虽无明长城之宏伟,却也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考验。寿县城外四面环水,正阳关乃是六安境内淠河颖河入淮之处。1991年的那场大洪水大家都还记忆犹新吧?当时来势汹汹的洪水不知冲毁了多少堤坝,多少人的家园,唯有这座千年古城在肆虐的洪水中巍然屹立,毫不动摇。难道您不好奇这么古老的古董墙是如何能抵抗住洪水如此猛烈的冲击和攻势吗?奥秘就在他的东西南北四个正门和瓮门里。呆会到了古城墙我再跟大家详细解说。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是出自这里。你说的也不算错,不过咱们到寿县来住看是什么?是文化,是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继承下来的古文化!寿县在历经千年的洗礼之后,早已沉淀成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寿县城小,文化精深。

我们所熟识的很多的成语,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等都是出自于此地。寿县是我国六十二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内无处不透着一个“古”字。再看寿县的山头――八公山,位于淮南与寿县的交界之地,瞰淮河,临淝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皆出自于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主峰仅有242米,和桂林的山一样小巧秀气。可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西汉淮南王刘安都寿春,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门下八位贤士苏非、李尚、田由、左吴、伍被、毛被、雷被、晋昌人才尤为出众,号称“八公”。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八公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杀。后传说汉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罢工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也随之升天。你看,这一下子不知出了多少的神仙,他能不出名吗?八公山上现在尚留有他们当时留下的升仙台,还有后人们为纪念他建的淮南王庙以及淮南王墓。

说到淮南王墓有句话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南方才子北方将,西安的`黄土埋皇上。”那咱们寿县的黄土埋什么呢?全是王侯和将相。都有哪些呢?请您听我慢慢报来:有咱们刚才提到的“豆腐鼻祖”淮南王刘安,赵大将军廉颇墓,一代贤君春申军墓,楚烈王墓、春秋鲁国单父宓子贱墓,曹操谋士荀之墓等等。此外楚蔡两国王侯和公卿贵族的墓葬也多在县境。这些黄土内埋的全是名人精英。淮南王刘安在寿春和“八公”完成了继《吕氏春秋》之后,我国古代第二部集体编写的巨著《淮南子》。它论述的炼丹术,在化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书中提出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年法对天文学有重大贡献。廉颇是赵国大将军,“纸上谈兵”,“负荆请罪”这两个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与廉颇有关。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广纳天下贤才,黄歇被封于此,后被王舅李园“伏死士”刺杀于寿春棘门之内。为纪念黄歇,后人在城内建春申坊、春申台。荀为曹操之谋事,因反对曹操称魏公,操以“空器”馈食,荀自杀于寿春,葬于城南门外。

寿县报恩寺光头没有,但是有骨头。嘿嘿,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骨头,而是佛舍利!报恩寺在寿县城关东北角,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据穿传是唐玄奘法师所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明末清初宿十八罗汉,堪称艺术珍品,现为寿县博物馆所在地。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地宫内有一石棺。也许大家觉得这石棺没什么了不起,材料也不珍贵,的确,但是在过去达官贵人墓中不少都用石棺,但并不是直接用石棺殓尸,而是棺中有棺。打开石棺一看,果不其然,内有一银棺,是用银质薄片捶揲铆接而成,棺盖上饰有双龙戏珠图案,棺身一侧有十个佛门弟子缓步徐行敲钹送葬的场面,另一侧是释迦牟尼半卧象,后有十大弟子精心守护,神情庄重。这个场景描述的是佛祖时的场景。银棺内有一金棺,金棺上书“重佛舍利”,内装满舍利子。不过据说,全为影骨。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安丰塘。安丰塘古称“芍陂”,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安丰塘位于寿县县城南30公里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2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93万亩。安丰塘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寿县也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

寿县古城导游词 篇2

寿县有着几乎与中华民族一样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勤劳勇敢的淮夷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寿县属扬州;殷商时代是南方诸侯的封地;后为蔡地(寿县属下蔡);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寿县便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任左徒黄歇为令尹,号春申君,将这一带封给春申君黄歇作为食邑,寿春得名当在此时;公元前241年,经黄歇劝说“楚东徙都寿春,名曰郢”,这是文献上最早出现“寿春名称”。楚徙都寿春后,使这里很快成了舟楫如梭,商贾云集的繁华的都市了。光绪《寿州志》据《水经注》论证说:“寿春县故城,亦曰南城,即今州城其(之)外廓,包括至今之东陡涧,并淝水而北,至东津渡,又并淝水而西,尽于大香河入淝处,城中有金城及相国城……,其地绵延曲折三十余里。”可见当年寿春城范围之大,所以,《史记》称“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见《史记·货殖列传》),即是指寿春名列全国六大都会(寿春、洛阳、邯郸、临淄、苑县、成都)之一。

其实,楚迁都寿春以前,此地已有城,为楚相春申君黄歇所居,在楚徙都来此后扩建的,因其址连接今城东、南两方,故称它为南城、廓城。春申君城是南城的基体,但市邑的形成更应早于此。楚怀王时,此地已是商贸往来要津。当时楚怀王的至亲富商鄂君启就以50辆大车,120艘大船的商队,以这里为基地,往来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

可见,古城当在楚迁都来之前已有基础,楚迁都后形成一定的规模,旧说“楚相三重”,即廓城、相城、金城合并为一体。到了汉代移至今城东南位置,今城实际上系楚国郢都寿春城西北角的一部分,是宋代重建的。宋金时期,为御金兵南下,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重筑城,中经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孝宗至宁宗嘉定年间(1224年)建康都统许俊终完成浩大的建筑工程。城亦有土城变成今砖石结构的城墙。

这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寿州志》称:“寿州当长淮之冲,东据淮河,西据淠颖,襟江而带河…,南人得之,则中原失其屏障;北人得之,则江南失去咽喉……故楚人既尽大江以南,欲窥中原,逐迁都于是,以为进取之资。汉魏扬州之治,皆取于兹,以均南北之势。”“昔人以为建业之骨脾,故魏武帝据之以窥吴,晋谢玄据之以破秦;隋欲破陈,亦先屯兵于此;杨行密据淮南,寿州之防尤重。刘仁瞻坚壁自守,周世宗攻之,三年不能下,其形势盖可知也。”因而寿县城下刀光剑影,烽火连年,古城的首要功能就是服务于军事需要——御敌。

另一方面,宋代之前,淮河之水能独流入海,首尾畅通。隋唐年间,沿淮大好平原,千里沃野,十分富庶,因而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谚语。但自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水南泛,造成了纵黄夺淮,致使淮河入海口淤塞,中下游河床壅滞抬升,洪水横流旁溢,灾害不断,寿县城时常被洪水侵袭。每遇淮、淝涨水,古城宛在水中,因而城墙兼有防洪的功能。

自古以来,寿县古城墙作为御敌和防洪设施,几经变迁,其功能愈加齐全和完善,城垣亦愈加坚固,与其它古城墙相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城址设计科学

古城北依八公山,四面环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古人筑城时,还充分考虑到当地地理水文特征,城墙高度与淮河干流上“咽喉”—“淮河第一硖”的凤台硖山口孤山洼最高水位相应,城址虽低,但硖山口孤山洼比城墙更低,当淮水涨至城头时,洪水会从孤山洼一泻而出。北门大桥上比城墙低的两石狮是水文标志,故有“水漫狮子头,水从孤山流”之说。所以,千百年来,无论洪水多大,却很少淹进城里。

二、城垣形方圆角

寿县古城墙平面略呈方形,四角为圆形,这样可消除视觉上的死角,扩大守城士兵的视野,起到多方位监视的效果。城旧有█堞、角楼、厅阁与警铺多处,现大部分已毁。古城四隅有河,东南两面有护城濠,北环淝水,西连寿西湖。城峘保存完整,周长“十三里有奇”(7147米),面积3.65平方千米,垛墙之下墙体高5.6米—7.7米,底宽18米—22米,顶宽4米-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壁下部分用条石砌筑2米高的墙基,外壁上部砌砖。城墙砖石之间都是用糯米汁拌石灰等物粘合,非常牢固,旧有“铁打的寿州城”的称誉。

三、四门皆有瓮城

城有四门:东门曰“宾阳”,南门曰“通淝”,西门曰“定湖”,北门日“靖淮”,皆有“云梯”可登城门,雄伟壮观。四门均设有瓮城,呈内、外两门,门洞均为砖石券顶结构。明朝嘉靖后,除南门外仍为一线通达之式,东门外门北移偏离中轴线4米,有“歪门邪道”之戏称,西、北两门的内外门道均呈90度直角,西外门向北,北门外向西。这种巧妙的设置是基于军事防御和防洪的考虑,即:敌军突破瓮城后,需改变方向才能攻击城门,守军可趁机关门打狗,消灭瓮城中的敌人;若洪水冲破外门进入瓮城,由势不可挡的巨大惯性冲击而转变为瓮城涡流,可减轻洪水对内门的冲力。现存东北两瓮城,西、南门瓮城已毁。在东、南、西、三门旧有名称石刻。东门内北壁有:一日“人心不足蛇吞象”、二曰“凤凰落毛不如鸡”,都有奇妙的故事传说,南门瓮城内东壁紧贴门后,刻一石人像,谓“门里人”,取之战国李园藏刺客于寿春棘门,刺死春申君黄歇的故事:西门石刻鼓与锣,人谓“当面鼓,对面锣”,一说有话讲在当前,说话算数;一说官吏有贪赃枉法者,则鼓与锣自鸣。

四、城外设有泊岸

泊岸,又称护城石堤。据《寿州志·城廓》载,石堤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御史杨瞻创建。堤高3米—5米,宽10米,一边紧贴城墙外壁,另一边滨临护城河,皆以条石砌成,其用途为阻挡护城濠水及洪水对城墙根基的冲刷,使城墙更加坚固。清代状元、光绪帝师、大学士孙家鼐曾极赞泊岸“若匹练之横洹也,若生铁之熔铸也。”

五、城内设有水关

水关即城涵,为明万历元年修,为排泻城内积水。原有三个,今存两涵,一在城东北角、一在城西北角,系砖石结构之圆筒状坝墙,称为“月坝”,创自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55年),创建者为知州刘焕。“月坝”型优于平地设涵,与城墙等高,“月坝”内壁设有石阶,可拾级而下,外壁围护厚实的堤坡,涵沟上封石板,设闸五道,在军事上可防止敌兵从水道偷袭。城涵“月坝”的设置,在城市水系上具有防水功能,人们可随时启闭闸门,控流自如,既可避免内河积水的吞噬,又能消除外水倒灌的隐患。因而人称寿县城为“筛子地”,不论城内雨水多大,城里却无积水内涝,水从“筛眼”漏掉了,既是指通过两涵洞排泄出去了。两涵分别于光绪十年(1844年)和三十三年(1907年)重修,立有“崇墉鄣流”、“金汤巩固”两楷书石刻,成为城墙上一大胜迹。

阆中古城 导游词 篇3

阆中县始建于,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时期,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阆中古城 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 素有“阆苑仙境”、“巴国蜀国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阆中之古,首先是古城历史悠久。仅以建县的历史计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影响的名人辈出,古迹犹存。同时阆中又是革命老区。第三是古城保存比较完整,文物价值很高。好,各位游客朋友,说到这里,张飞庙就到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闻名遐迩的汉桓侯祠,亦称张飞庙。张飞,字翼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称帝后,张飞镇守阆中前后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张飞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葬于阆中,被追封为桓侯。阆中人民追慕张飞英勇忠诚,于墓前建阙立庙。现存的张飞庙是一组唐代风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由山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厢房等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建造精美。

走过山门。穿过敌万楼。现在来到张飞庙大殿,大家请看,中间端坐一尊竖眉瞠目,状貌威猛的张飞,却怎么是头戴王冠,身着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 原来在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两边是长子张苞—执蛇矛、功曹马齐—捧丹书。左右两壁是岳飞草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将大殿烘托出一派威严而儒雅的气氛。

大殿后实为墓亭,古雅简朴,肃然卓立。亭柱一副对联: 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 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上联写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遗憾。下联说他死后,此墓虽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无头之躯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张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他们乘船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

大家请看,张飞墓,高约6米,方圆100多平方米,全用黄土垒成,宛如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峦,岁月沧桑,墓穴仍安然无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丛生,似乎印证出千百年来无数后人对这位勇猛刚强、嫉恶如仇的“张三爷”的敬爱。

墓亭下 拱穴内,端坐着张飞的武身像。像前 盘龙石斗窝 叫“长明灯”。据说,张飞驻守阆中时,在瓦口隘,大败张合,取得胜利,阆中人感激他。在他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雕成“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纪念这位为阆中做出伟大贡献的“桓侯大帝”。

好了,游客朋友们,张飞庙我们就说到这儿了,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前往下一个景点——锦屏山吧!

古城墙导游词 篇4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到荆州,您一定会想到《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炙至人口的三国历史故事,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今天做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非常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逾两千年来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展示给大家。我今天首先将带领大家参观荆州古城墙。现在距我们到达荆州古城墙需十多分钟的时间,趁此时间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荆州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开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可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36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处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13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此外,历代的许多次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政坛,最为著名的有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进入荆州古城了,现在我们的车正要通过的是荆州城的东门,又叫“寅宾门”。进入古城我们也就到了荆州古城墙,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跟随我下车参观。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荆州古城墙,它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城池构造牢固,坚不可破,先后经历过十五个朝代,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

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同登上古城墙、您正拾级而上的左过部分叫“马道”,是古人为方便战马登城而修筑的。稍加留意,您会发现在马道上有部分被保护起来的城砖烧制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城墙上的文字砖。主要记载有制造时间,制造地点,监制官员和制砖费用承受者的名字。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07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多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都姓名和具体负责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地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好,请大家左转,我们继续参观,边走边看。

我们通常将古代城防分为三个部分:土城、砖城、水城。土城在这边,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在砖城内侧有绿色植被的地方,起着加固砖城墙的作用。砖城我们脚下就是。水城即城外与砖城紧相环抱的护城河,大家这边来看得很清楚,它的宽度从30米至100米不等,平均深度约4米,打仗时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曾举办过多次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

接下来,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砖城墙的修建历史: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十二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与日俱增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12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50里的内的坟墓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秦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1000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浸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300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城古老而新鲜的面孔。

在城墙上有着众多的军事防御设施:例如这一大块称为城垛,大约每两米一个,一人高左右,主要起保护作用;使下面射下来的箭的命中率大大的降低。在每两个城垛之间的地方叫箭孔,是拉弓射箭的所在地这;这里还有一块突起的地方,是用来架弓架的。好,接下来要请大家想一想了,在每一个城垛的正下方都有一个孔,您知道它是作什么用的吗?还是我来告诉大家吧,它被称为矛孔。当敌人攀上城墙时,我们用弓箭由箭孔就会射不到人。这时,我们可以用长矛由这里来攻击对方。城墙上有4567个城垛,炮台26个,瓮城6个,藏兵洞5个,这些都是古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现在呢,请大家往这边看,您看到的这一块就是瓮城。荆州古城门都采用双重门设计,两门之间的地方就是瓮城。这里主要起防御保护作用。可用来屯兵、操练、打仗时还可作为一个缓冲地带。俗话中所说的“请君入瓮”“瓮中捉鳖”和“关门打狗”在这里都有所体现。就是先将敌人引诱进来,然后将其至于死地;但如何将敌人引诱进来就是这里最主要的问题了,所以要请大家注意一点:两道古城门不在一条直线上。目的是为了让敌人在外围不能直接的窥视到城内的动静,这样才有可能诱敌深入,也才有后面的关门打狗。

往这边走,您所看到的是藏兵洞,它设计精巧别致,为荆州古城所特有。这是位于城乐的一个,荆州古城墙上共有5个藏兵洞,其中有一个是今年3月份新近在老南门进行修缮城墙里发现的的,同时在里面还发现了十具尸骨。这些藏兵洞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位的城墙墙体之中,现仅存有四处;每座长10.5米,宽6.3米以上,向外部都呈长方形凸出,与城墙浑然一体,难以察觉,对攻城之敌可由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敌人防不胜防;在藏兵洞的内侧则各有不同,您看的这个是最简单的,只有一层藏兵孔。大北门的藏兵洞则分为上下两层,共有11个藏兵孔,而新南门西侧的藏兵洞的下部还有两个门,便于随时派遣精兵护城。

荆州古城导游词 篇5

荆州古城,是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座名胜古迹,有东南西北4个老城门门以及一个新南门,城内有玄妙观、关帝庙及铁女寺等。荆州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后成为江陵县治所,出现了最初城廓。作为楚文化的发源中心之一,荆州古城的周围出土了很多珍贵文物,属于国宝级文物的有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等。荆州古城历史悠久,不仅仅有刘禹锡、李白、张九龄等人写诗称赞,更有荆江麻鸭、雪里藏凤、鱼糕的特产令人念念不忘。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人们时常说的俗语“大意失荆州”,出典就在那里。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荆州古城,该城保存完整,有东南西北4个老城门门以及一个新南门。城内有玄妙观、关帝庙及铁女寺等。在荆州,有许多古迹都是跟三国故事有关的。城北5公里处的纪南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保存得也较好。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全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下设119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398个村(居)委会,24835个村民小组。

荆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荆州城墙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共筹集资金1.3亿元,用于荆州城墙保护范围内约30万平方米违章建筑的拆除、内外环道的建设、护城河的疏竣和污水治理及周边环境整治。从开始,就一向着手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经过湖北省政府正式向国家文物局递交“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月,国家文物局同意将荆州城墙与西安、南京、兴城共四个明清城墙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大鹏古城导游词 篇6

大鹏古城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大鹏街道鹏城社区,始建于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为广州左卫千户张斌

开所筑,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当年大鹏所城占地约11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城墙由山麻石、青石砖砌成。深圳今天的简称“鹏城”即源于此。

如今古朴的大鹏所城藏身于一片现代的农村建筑中。来到大鹏所城大门口,矗立于眼前的是大鹏古城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城门几经修葺,保存完好。当您摸着饱经岁月侵蚀的斑驳城墙,仿佛可以听到几百年前的隆隆炮声。

虽然古城已历经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是大鹏所城主要格局、街道及建筑仍保存得相当完整。那以青石板铺就的狭窄蜿蜒小巷,宁静古朴:那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数座清代“将军第”,分布有序。其中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为壮观,该将军第有150年的历史,拥有数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众多,雕梁画柱,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大鹏客家史料记载,赖家自清嘉庆年间以来,世代行武,三代曾出五位将军,史称“三代五将”。赖恩爵作为林则徐的副将,成功指挥了“九龙海战”,该战是中国近代抗英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仗。

考古专家认为,大鹏所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所城。20xx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大鹏所城被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深圳市迄今为止惟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您访古凭吊、了解历史、领略明清古风的好去处。有人说:“不亲自来看一看大鹏古城,就不能称作深圳人。” 胡子 回答采纳率:31.7% 20xx-09-21 20:37 检举各位团友:

大鹏,山清水秀,是传说中大鹏鸟栖息的地方。据专家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七年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就座落在这里。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中,她成为了我国南部沿海的海防重镇,并在此涌现出被誉为“宋有杨家将,清有赖家帮”的赖家三代五将、刘起龙父子将军和抗日英雄刘黑仔等二十多名将领,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轰轰烈烈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乐章。

站在大鹏古城前,最吸引大家的是什么呢?哦,是城楼!对,这是古城南门楼,历经六百年春秋和数百次战火硝烟的洗礼,风貌依旧,登城楼远眺,看--古城三面环山,一处面海,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回首城内,东南西三大城门巍然屹立,古老的街巷宁静古朴,明清民居古色生香,11万平方米的古城,规模之庞大,展示的大鹏所城那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如今大鹏所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深圳唯一的“国宝”,而且鹏城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了。

咳,这曾是赖恩爵将军的书房,现辟为鹏城博物馆。请移步进馆参观。对,这就是赖将军古铜头像,他那深邃的眼光,表现出抗击侵略者之不屈不挠的气概。哦,想挪得动这数百斤的石臼?谈何容易。这是赖将军当年学武的个红桔,可以想见当年赖将军苦练杀敌本领之坚信。呵!这个官帽箱的造型是很特别吧?方方的箱子上面凸起一个清朝官帽的形状,这可是件非常珍贵的重要文物。这里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晰地再现了600多年鹏城的故事。

来,看这门匾上写着什么?“振-威-将-军-第”,这就是赖恩爵将军腹地了。把晋封的陈好和皇帝的御笔挂在自家的门匾上,可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这所面积达2500平方米将军府第,150年了仍保存完好,瞧这十几栋房子,配上这----红砖地、青砖墙、石柱基、木架梁,正间、次间和侧间,偏厢、倒厢和长廊,三厅、天井和水井,前院、后院和高墙,雕龙刻凤在梁枋、御赐对联在门旁,好一派“将门府第”之气象。

出了赖府巷,这里也有一处“振威将军第”,将军的名字叫刘起龙,这位水师提督一生致力于巡洋辑盗,战绩卓著,为官清廉,是鹏城内唯一见过皇帝的人,“抹黑将军”“巧训舅父”等故事在古城中广为流传,深得将士和古城人民的敬仰。

游客朋友们,600年前,70多个姓氏的军民为包围边疆奋战在大鹏所城,而今,众多有识之士因改革开放而投身特区建设;赋予了深圳古往今来的独特文化内涵,深圳精神。如今,我们可以告慰因失去香港而忧郁去世的赖恩爵将军:祖国强大了,香港回归了,您的遗愿实现了。

真可谓:

六百年前风云变,大鹏所城镇海疆;六站六捷传佳话,抗御英雄清史扬。

古墙斑驳追思忆,海浪声声话当年。将军空有千钧力,朝廷腐败难回天。

斗转星移岁月迁,古时沧海今桑田;中华儿女多壮志,开天辟地谱新篇。

平遥古城导游词 篇7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F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朗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迢人的独特创造。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闲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7它是保卫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干遥古城除了具备这些共性持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平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丁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废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乎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们刚才进来的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伯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几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宜了。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乎迢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因庙、财神庙建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桃、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在它附近很显眼的那座现代大楼是平适中学教学楼。文庙大成殿就在校园内,从这里看不清蔑。为保护原来的风貌,古城中一般是不准建楼的,干迢人却为学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学楼,足见对教育的重视。平迢中学也不负众望,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保持着这所省级重点中学在省内的领先地位。

平遥古城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导游,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坐文化县城——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县城,它是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现在我们还有十分钟的车程,我就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古城位于山西省的平遥县,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唯一一座世界文化遗产古县城。平遥古城墙把平遥县城一格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宝:古城便是其一。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全长6.4公里,为方形,城墙高12米左右,外有护城河。共有3000个哚口、72座故楼,城墙内街道、铺面、楼市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城墙外是新城,是一座古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想不已的胜地。“晋商”的发源地,中国第一家银行“日升昌”票号,在这里诞生。平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金融中心。可见,在中国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平遥有三三宝的是双林寺,寺内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是我们的“彩塑艺术宝库”。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古城,大家跟我下车,来,首先映入我们呢眼帘的就是这青色的古城墙,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古城的整体形状像只大乌龟,北门是龟首,南门是龟尾,东门和西门是乌龟的四肢。

现在大家跟我一起上游览车,我们在车上继续欣赏,沿着龟脊我们游览古城的大街小巷,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是一派繁荣的景象,有古代的当铺、钱庄、贸易商行,还有客栈、酒吧……都是比较丰富的,待会我们浏览车停了,大家可以自行参观,看看有没有想买的一些小纪念品,中引文这里的东西还是比较有特色的。

平遥古城是一座雄伟的古城,值得我们流连忘返,希望大家多多去发现古城的“美”!现在大家就自行参观吧,一个小时候在门口下车的地方集合,大家注意安全。

平遥古城导游词3

欢迎大家来到山西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可可,今天我先带大家去的地方是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为这座古城的形状象一只乌龟,所以人们有又叫它“龟城”。

平遥古城的城墙很宽,城墙的上面铺着很大的城砖。在城墙的瞭望口上架着几门大炮,这是当时最厉害的武器,所以赐了个名字叫“神武大将军”。人们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因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

再让我们到县衙去看看。县衙坐北朝南,正门的两边蹲着两只大石狮子,开着大口看样子很威武。衙门的门栏很高,两扇大门又厚又重,漆着朱红的颜色。走进院内,东西两房是古代收税和纳粮的地方,各有六个窑洞,寓意六六大顺。再往里走是一个很大的正殿,是古代县太爷办公的地方,上面挂着“明镜高悬”的大匾,左右两边放着许多审堂用的刑具,让人进去有一种森严的感觉。绕过大殿进入后院,是县太爷吃饭和休息的地方,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意思是视人民如父母。为人民办实事。

从县衙出来,我们漫步在明清一条街。这里全是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各个店铺的门面和牌匾也是古代的样式,如果人们穿上古代的服装,就可以在这里拍古装剧了。这张照片就是我在这条街上照的。

最后一站让我们到中国最早的银行——日升昌票号去看看。在右侧帐房里塑着两个蜡人像,一个像是在收钱,另一个在记帐。据说在这里一个记帐的伙计,一年能挣到80两银子,在当时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亩地。银票上有严密的防伪措施,为了防止老顾客破译,100年就更换了300套密码。来到后院,这里的墙都是又厚又高,墙缝里砌着好多钱币。据说是为了显示主人家的实力。

到这里,平遥古城的旅游也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平遥古城导游词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这次带领大家游览平遥古城的导游——李静诚,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接下来的时间我将会为大家介绍古老的平遥古城。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我国4A级景区,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大家看到的这座高大雄伟的城墙有6163米长,12米高,重建于1370年,垛子处高约2米,顶宽约3——5米。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古城里面仔细看一看吧!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四条大街,八条小街,七十二个蜿蜒的巷子组成。这四条大街中的南大街是平遥古城交通脉络的中轴线,从东西大街的衔接处开始,到大南门结束,以古市楼贯穿南北,在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饰品和可口的食物都摆在店铺的柜台中,是平遥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从下西门开始,到东和南大街的交汇处,与东大街呈一条贯通的主街。西大街是中国著名的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的诞生街,所以西大街又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八小街和七十二巷的名称各有来头,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的标志,有的源于祠庙,还有的已经不知道名字了。

平遥古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鸟瞰古城,它形似龟状,城门六处,南门为头,门外两眼水井似龟眼,北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东西一共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都是向南开,只有下东门是向东开,据说人们是为了不让乌龟爬行才把它的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所以平遥古城又叫龟城。

丽江古城导游词 篇8

丽江古城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下面是丽江古城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丽江古城导游词范文

敬爱的游客们:

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去云南的丽江古城。现在,我们准备登机了,请保管好您的随身贵重物品,谢谢!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玉龙雪山下的一块儿海拔2400米的高原平台上,总面积为3800平方米,1997年联合国教育文组织将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敬爱的游客,我们现在前往大研古城。大研古城与其他古城不同,没有城墙。据说这里的统治者姓木,忌纬加上方框而成困字。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玉龙雪山下,请大家穿好大衣,备好氧气,我们准备登山。大家看,这些厚厚的冰雹、冰和雪都是经过长年积累而成的,有很多人都会来爬着座抬头不见顶、低头不见尾的玉龙雪山。

敬爱的游客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在云南的这段时间里。希望大家玩得愉快!同时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您们,我们有机会再见!

篇二:丽江古城导游词范文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天津大亚旅行社的导游黄添滋,大家就叫我黄导好了。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丽江古城,它以前叫做大研镇。它位于云南省玉龙雪山脚下。前面即将看到的就是丽江古城,它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已被列为《世界历史遗产名录》。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

现在我们漫步在丽江古城有名的四方街上。大家知道吗?这条古街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看这石头上的花纹庄重雅致,与整个城市的环境非常符合。它是丽江古城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也是缜西北地区的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一百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大家看脚下,我们踩在五花石铺的地上,这条街四通八达,一会儿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细细游赏。

大家随着我往前走,这就是位于玉河水系上的古桥,因为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的倒影,又叫映雪桥。桥长10余米,宽近4米。桥面也是用五花石铺成的。

我们下一站将要来到的是木府。现在看到的是木府,它是1998年重新建的。重建时在付内多添了一个古城博物院。它共占地面积是46亩,坐西向东,木府里大大小小共162间。有人游览后曾评价说,“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走出了木府,放眼看到的是福国寺五凤楼,它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具有汉、藏、纳西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游客们,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请多提宝贵意见。现在我们自由活动。大家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晚上6点钟在车上见面。请记好车牌号:5243.祝大家玩的愉快!

篇三:丽江古城导游词范文

大家好,欢迎来到丽江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HuHu。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丽江古城,请大家跟我来。

丽江古城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它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shè)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给人的感觉却是江南水乡。大家也知道,丽江古城被玉龙雪山环抱,把它称作山城也顺理成章,但人们却更喜欢叫它水乡或者水城。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呢!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又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这里就是古城入口处的大水车,是古城的象征。进到城里来,我们会发现,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水。路边溪流潺潺,水草顺水飘来飘去,鱼儿却逆流而上,它们仿佛在和水较劲,又像正在进行着比赛。这里面有一种金鳟三文鱼,它对水质要求特别高,可以用来检验水质的好坏,如果哪一天这种鱼不见了或者减少了,说明水质变坏。当然这一天不曾出现过,我希望以后也不会出现。

古城里有三百多座各式石桥,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0多座桥,密度之高,堪称中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虽然古城不大,对初来者来说却可能是一个迷宫,穿行在深巷中,总会有游人迷路。不过大家只要牢记”顺水而进,逆水而出“便很容易就能找到路了。古城里还有多处”三眼井“,也就是所谓 ”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可见当地居民用水方法的科学和对水资源的珍惜。

丽江的主要民族是纳西族。在纳西族,每个家庭血统按母系计算﹐财产依母系继承﹐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所生子女呢,也归女方所有﹐男子没有抚养教育的责任。被称为女儿国的摩梭人就是纳西族的一支,可见纳西族是个重女轻男的独特民族。

上一篇:基础会计精选期末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汇报材料基本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