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机(推荐10篇)
内容提要: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一定的学习动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要我学‛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深深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关键词:素质教育、学习动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主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好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
创设学习情景,充分利用初中化学教学相关内容,陶冶学生的爱憎情感,引起情感共鸣,把内隐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愉快、乐观、同情等良好的情感激发出来。如在有关‚环境保护‛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激发学生对缺乏社会公德的行径的憎恶、愤恨的情绪,告诫学生要有勇气同不法分子做斗争,同时善于用科学方法治理‚三废‛等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又如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除了要挖掘化学教材中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介绍侯德榜等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
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学习的动机,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韧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实验。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传统的实验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素材、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热爱化学学科。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中用‚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我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提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又如做‚烧不坏的手帕‛、‚玻璃棒点火‛等一系列直观性和趣味性强的实验,都可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习思维。
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并且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好化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将 大大扩展教学方法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并且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还会更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分子和原子》的教学概念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利用实物投影仪,通过演示“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及用一只大烧杯罩住盛有浓氨水和滴有酚酞的蒸馏水的两只小烧杯,观察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同时,利用精彩的课件,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从而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像、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利用有关原 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德国化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心理氛围,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易诱发‚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逐步改进评价方法,多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提倡生生、师生间的互助与合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无疑可以给课堂增添巨大的活力。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者‛的架子,起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研究,关注课堂内尽可能多的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围绕学习的主题积极思维、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勇于实践,在老师的组织协调下取得满意的学习成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坚持合作、创新的良好科学品质。
总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一定的学习动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把‚要我学‛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局面,深深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 冯姬 《教学心理学论纲》(2)国家教育部 《化学课程标准》
(3)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 《教师实用心理学》
什么是动机?人们从事任何活动, 都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 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动机是活动的原因, 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因此, 动机是一个启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 而学习动机则是启动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
要启动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 主要应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的动机, 就不可能有学习的行动, 它具有引发和始动性的功能。学生所产生的学习动机都是有一定的方向和目的的。他总是按照这样的方向和目标去行动。学习动机还具有强化和激励性功能, 对学生的学习行动起着维持、强化和激励的作用, 以使其最终达到目标。学习动机产生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总是促使、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并获得成功。一般来讲, 学习动机越明显、越强烈, 这种强化和激励性功能也就越大。对于高中生来说, 认为高考至关重要。成绩好会上重点大学, 成绩不好只能上一般大学或其他学校, 成绩差就难以对社会做出大的贡献。这种学习动机和目标会激励他们, 强化他们不断努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因此, 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中学生来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能把学生引入正途, 并产生巨大持久的动力;反之, 错误的学习动机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大量事实证明, 只有把学习与远大的理想结合在一起的学习动机, 才能成为“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有不少学生发奋学习, 想以后有较大的本领和才华, 为社会服务, 为人民造福。这就是一种目光远大, 积极而正确的学习动机;也有少数学生受到不良倾向的影响而认为读书无用, 对学习没有兴趣, 也不认真学习。目前有些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大至如下:
1. 学习动机不明确。
这类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没有什么学习目的, 也缺乏学习兴趣。他们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教师的“差使”, 对学习抱着“混”的态度, “混”到中学毕业便万事大吉。
2. 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
这类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给家长争光, 给班级争荣誉, 或是为了得到教师的好评, 或是仅仅为了不做后进生等等。
3.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这类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升大学, 将来成名成家, 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4.学习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类学生认为勤奋学习是因为国家需要。要想以后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就必须努力学习。从学生的现状来看, 多数学生具有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消极的, 少数的学习动机甚至是错误的。
根据目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状况, 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只一就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于是, 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去激发并维持学生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
一.利用外部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心理学研究证明, 竞赛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 威信性动机比获得自尊和成就的需要更强烈。适当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 鼓舞他们积极向上, 克服困难, 完成学习任务, 取得优异成绩。初中生可以进行单词听写竞赛、英语书法竞赛、朗诵比赛、英语歌咏比赛, 甚至课堂上都可以进行一些小规模的英语游戏竞赛。对于高中生来说, 则可以进行阅读竞赛, 综合能力竞赛。竞赛结束后, 必须公布竞赛结果, 才能激发学习动机。但是也不能过多地举行竞赛甚至滥用竞赛。否则, 学生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加重负担, 有损学生身心健康。而且频繁的竞赛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 因而不能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总之, 要适当控制竞赛频率, 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 以便不断获得鼓励。心理学研究证明,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运用所学知识的成效等学习进展情况,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的学习结果会激发他们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 每次作业我都尽量准确地给学生评定成绩, 甚至课堂提问都注意给予鼓励性评价, 经常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 指出正误, 主要给予正面鼓励, 让他们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起到激励、维持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从心理上培养学习欲望, 使之转化为正确的学习动机。
1.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需要是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根据心理学和社会学所揭示的道理, 欲望和需要“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和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 画家必须绘画, 诗人必须写诗, 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学生只要有学习的需要, 他们的学习就会具有主动性。哈佛大学科学家麦克利兰认为, “要我学习”和“我要学习”的效果之所以不同, 原因就在于“要我学习”是对学习不感到需要, 它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我要学习”是对学习感到需要, 并将这种需要直接转化为动机。前者是“强而后可”, 是被动进行的, 缺乏主动性, 学习效率自然很低。而后者则是自觉自愿、主动进行的, 学习效率自然高。因此, 我经常从人类的生存、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民族的尊严等方面举实例去培养学生“我需要学习”的学习愿望。
2. 培养学生的学习理想。
理想是和一定目标相联系, 以一定信念为基础的, 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一种稳定的想象。心理学研究者指出, 明确的职业理想、志向、抱负跟学生的成绩有关。有理想的学生在成绩上, 总是比目标不明确的成绩高一些。因为理想是一种对远景目标的期望, 它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学习。于是, 就产生了内在的动力。一般地说, 理想抱负高的学生, 对自己的学习有较高和较严格的要求。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对学习怀有崇高理想的人, 必然会具有高强度的内在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 理想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 “有什么样的理想, 必然有什么样的学习动机。”伟人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的远大理想, 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机, 使他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英语课程中学到爱因斯坦、爱迪生、马克思、南丁格尔、狄更斯、贝多芬等内容时, 都可以结合实际进行理想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年青人首先想到的是振兴中华伟业中自己肩负的责任”。对于任何一个有志青年来说, 也许你并没有成为大科学家的天赋, 但胸腔里应该有一颗把理想变成现实的雄心。实践证明, 崇高的理想会转化为强有力的内在学习动机。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符合兴趣的学习, 学生就能长期坚持, 丝毫不感到疲劳, 同时还能达到极优秀的学习效果。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埋怨自己的脑子不好用, 记性不好, 学过的知识总是记不住。但对感兴趣的电影电视, 看过一遍就能记住, 而且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剧中人物的神态、腔调、动作。可见他们学习成绩不好, 只是因为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缺乏浓厚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看来, 学习兴趣同学习需要、学习理想一样, 也是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很难想象, 一个对某门学科毫无兴趣的人, 能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上自愿付出代价, 即使被迫付出了, 效果也不会好。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兴趣”是能不能学好功课的关键。对于一门学科, 只要了解它, 并能通过一定的努力, 取得好的成绩, 就会对它产生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要有一定的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实际应用, 例如必要的课外活动等, 使学生自己觉得这门学科有用, 符合他们的需要, 才会觉得有学习的必要;二是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赢得学生的钦佩, 学生也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学生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 所以就对这门学科缺乏甚至失去兴趣, 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三是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什么新奇之处, 只知道按老师的要求机械地背诵学过的知识, 在学习中不肯动脑筋的学生, 是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四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兴趣, 有些学习是单调、枯燥的, 很难引起学习的兴趣, 如背诵外语单词、记忆公式、定理等, 但他们会对这类学习的目的、结果有兴趣, 如学会外语可与外国人交流思想、可以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可以出国深造等等。
三.创设各种机会, 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激发起来或转化后, 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 创设相应的条件来进行强化, 以便于使已有的动机持续下去。
一是直接强化, 也叫外部强化, 也就是通过外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直接强化。这种强化若施于外在动机, 就可以反复利用曾经激发起学习动机的外在条件, 使学生多次地重复与之相应的学习行为。例如, 外国人在课堂上的演讲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动机, 就尽可能经常地邀请外国人到课堂讲课, 不断地强化这一外在条件。这种强化若施于内在动机, 则可以采取有效措施, 创设相应条件, 不断地培养那些已转化为学习动机的种种心理品质。因而,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适时地、不断地向学生提供学习需要、学习理想和学习兴趣的实例, 不断培养学生的这些心理品质, 以达到直接强化学习动机的目的。
二是替代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学生相应的学习行为。如果某一学生看到别人因学习成功而受到大家的赞扬, 就会使其同样的学习行为得到强化;如果某一学生看到别人因学习过差而受到惩罚, 就会使其同样的学习行为得到削弱或抑制。因此, 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表扬或批评会起到强化学习动机的作用。
三是自我强化。学生根据自己所定的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可以起到强化学习行为的作用。当他认为自己的学习行为符合自己的标准时, 就给予肯定;反之, 就给予否定, 进而进行校正。这样,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不断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 就能自我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如某一学生用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达到这个标准, 他就给予肯定的评价;如果没有达到, 就会给予否定的评价。这两种评价都会使他为获得三好学生称号而努力的学习动机得到强化。
[关键词]外语教学 培养 激发 学习动机
一、内容要丰富。教学方法要新颖
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内容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反映,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新的教学内容不难寻求,因为教材中几乎每课都有新的内容,然而新的教学方法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究和尝试。在外语课堂上分角色朗读和自编对话并分角色表演都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新知识前提出一定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能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旧的知识去解决,这时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此时进入新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言语提问。即在教学中由老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进行学习,如在教授What are you doing?这课前可由前课内容:Li Ming、Danny、Jenny?and?Mrs.Li?Ming?are?at the trian station为过渡,继续提问:Inlesson 11.Wherearethey?Whataretheydoing?Who is loud?这些问题的提出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对教授新课是很有好处的。
2.组织活动即让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问题,比如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练习,分角色读课文或编对话,由于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因此,在活动中常常会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激发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培养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强大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以下几方面:
1.明确学习英语的意义,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英语对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事业是很重要的,从而逐渐明确学习的深远含义,并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例如有一位在许多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学生,唯独英语学的不好,从课上可以看出来他很聪明,学不好英语的原因完全在于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去学,有一次放学,我们偶然走到一起,我问了他一个问题,“长大后想干什么?”他告诉我“要当律师。”我又问:“那你知道哪个国家的律师最受人尊重吗?”“不知道。”“美国,在美国律师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那我长大后就去美国当律师。”“可你说的是中文,人家说的是英语,你跟人家语言不通。”他一下子沉默了,可从那以后他开始认真的学习英语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并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交际活动,使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具体应用,不断探讨和设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引起去掌握新知识的渴求和热情。
3.提高成功几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能产生满足感,并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继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而失败的体验,常会出现不愉快的心情,并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課堂中为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可以帮助儿童的学习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
四、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解学习结果积极性高,并且进步较快,这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及时强化,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激起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和决心,并较快地得到改正和弥补。
五、充分的鼓励和表扬
学生需要有安全感,他们害怕在回答问题时出错被其他人笑话,但是要学会一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是不可能不出错的,而且需要学生们鼓起很大的勇气去冒险。因此,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如果教师能经常鼓励学生和肯定学生,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教师要让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
摘 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并以这些动机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理论;激发和培养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直接原因。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它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说明了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什么,学习的努力程度等。由于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导致人们对学习动机的理解也多种多样,由此派生出多种不同的学习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
1、强化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也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证实了行为之后给予的正强化对后继行为具有增强作用,认为强化是形成和巩固学习的重要条件。强化有两种,即正强化和负强化,一般来说,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有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如适当的表扬奖励等正强化懂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而适当的批评等负强化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创立者、人本主义心理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来自于五种基本的需要,由低到高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至少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他认为人的动机是因为人们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产生的,通常人的动机是在低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时而产生的。
3、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韦纳使归因理论不断完善。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不同的归因对行为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同,个体怎样解释其先前的成功和失败,决定她下一次对任务的选择、持续努力的时间等,也就是说,归因是动机的决定因素。归因通过自我意识、期望和情感的变化从而影响动机的。因此,根据学生对学习成败的自我归因可预测他以后的学习动机。4、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指个体从事成就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成就目标理论的代表人物德维克提出,人们对于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建立成绩目标,以最好的成绩来表现他们自己。持有能力增长观有学生,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务。
5、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认为动机来自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项活动并取得成功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体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自我效能感不仅制约学习动机,而且制约学习结果。所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应设法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极其重要。根据以上学习的一些学习动机理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人本主义教育学家将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人生来就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所以强调动机的内部和内在因素,如自主的需要、发展能力、实现潜能等。这种观点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特别是在他的自我实现观念中十分突出。另一个代表人物罗杰斯也认为,人都有学习的自然潜能,都有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传授,而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从而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二)鼓励学生建立掌握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成就目标理论的代表人物德维克等人提出,人们对于能力持有不同的内隐观念。一种是能力的实体观,一种是能力的增长观。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建立成绩目标,而持有能力增长观有学生,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务。对于持成绩目标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动动脑筋,并帮助这些学生建立掌握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失败不过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对成就目标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教师应该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分数,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一般地说,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他人的帮助、情绪、环境等多个因素。归因理论研究发现,个体怎样解释其先前的成功和失败,决定她下一次对任务的选择、持续努力的时间等,也就是说,归因是动机的决定因素。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结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好时坏是正常的,有些学生看到成绩提高了,就得意扬扬,开始骄傲自满;而有些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下降了,就非常失望,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其实这两种心态都是很不科学的,它会破坏学生良好的内部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影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有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他人的帮助、情绪、环境等等,所以在分析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种因素一起考虑。而教师应该学习和借鉴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因势利导,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正确运用奖与罚。
强化动机理论者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来自外部的刺激,对行为起到了增强作用。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过去和当前学习所经历的强化体验,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奖励或处罚等,都是强化的例证。一般来说,表扬与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奖励时,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不同的奖励制度。一般情况下,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进行评价效果更好。只有这样,奖惩才能起到激励学习动机的作用。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保护其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扬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其多加鼓励,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历、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一点是绝不能忽视的。当然也应该适当运用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要的。批评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并且学生被老师批评之后,为了重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显然批评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总而言之,正确合理的运用奖罚制度,只有这样,奖惩制度才能起到激励学习动机的作用。
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是实施各种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而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对其动机和行为的可能后果作出分析评价,并以此来改变自己的某种动机时,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学习或发展。而学习动机理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依据,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来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李全文
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课程总目标为出发点,着眼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学生从知道有学习的需要到学习动机的产生到实现学习的理想预期目标这一完整过程。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要做到: 1.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
学习目的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所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学习动机作为促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动力,就是以某种学习目的为出发点。学习目的作为产生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例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物理序言课时,对学生进行学习物理的目的教育,通过举例说明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作为21世纪的青年应该学好物理,掌握过硬的科学技术,为祖国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初始学习动机。
2.增强课堂学习的动机 在学生产生了学习需要以后,要利用课堂把学习需要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这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每上一节课就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也就是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的联系。最后还应该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应用,指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这节内容时,首先应明确“理解和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这节课的知识学习目标”,其次要说明万有引力定律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意义等。
(2)利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用新奇的知识补充单调的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展现单调无趣的教学内容,这些都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进行物理课堂教学: ①引用物理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前赴后继揭开千古自然之谜的史实,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一笔对知识学习、方法训练以及激励人格都相当有用的重要教育资源,运用得当,对教育学生成长会有相当价值。
②
运用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的可视性、动手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a.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以实验导入。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先把相同质量的纸片和纸团在空气中同一高度自由释放,指导学生观察,引出问题后,用毛钱管演示羽毛和钱币同时从真空管的一端由静止落到另一端的过程,观察现象,有针对性地提问,这样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气氛。
b.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在讲冲量、动量时,教师可以用鸡蛋来做实验。把鸡蛋从高处自由落下,让其掉在海绵上面,鸡蛋安然无恙。学生必然联想到生活中不小心把鸡蛋掉在地上的情景,这样发现了问题就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急于弄清其中的原因。
c.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和规律性。许多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因为可自己动手或验证或探究物理规律。在实验中,教师如能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感受科学,让学生通过眼前的实验领略自然界的奇妙和规律性,就会使其产生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③联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用课堂所学的原理、规律加以解释,并揭示出物理原理,学生会表现出相当高的兴趣。如:讲自感时联系日光灯的发光过程讲解,讲光的折射时联系“海市蜃楼”讲解。这样使学生感觉物理并不陌生,它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形象地表现人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微观现象宏观再现,也可以把宏观现象纳入我们所能感知的范围,小到粒子结构,大到天体运动,都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赋予形象地表述,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大多数学生总是在主动地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中产生烦躁。当今,我们在提倡“研究性教学”,即由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变为以学生自主研究、自由创造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创新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4)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21世纪的化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着创新人才的出现,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人民教师,要勇敢地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因而要求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涉及诸多方面,本文笔者仅从化学教学的角度并结合学科特点浅谈如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 者:周开荣 作者单位:宿州市第十一中学,安徽宿州,2340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xx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主体作用 实验 创新能力 兴趣 创新品质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动机”是由包括“活动”、“开始行动”以及“促进活动”等意义的拉丁语“morve”一词派生出来的。“动机”作为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一种由需要所引起的, 激励或推动人去行为, 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 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 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展和实现。因此, 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是个人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这种动机取决于学习者内在的需要, 无需其他外部因素推动, 学习者对学习过程本身感到其乐无穷。外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这种动机往往需要外界的要求或作用而产生和维持。例如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为了升学、个人的职业及前途、为了实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 并希望得到他们的赞扬等都属于外在动机。
动机还可以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某一阶段所要达到的近期学习目标。它与具体的活动相联系, 作用范围小, 持续时间短。远景动机是指学习外语最终要达到的长远目标, 学习外语的远景目标应该是熟练地运用外语, 其作用范围大, 持续时间长。
二、影响语言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根据语言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环境因素, 其中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因素包括教师、教学
筅河南新乡学院靳晓红
法和教材等;学习者个人因素, 其中包括兴趣、自信心、愿望和态度等。
这两类因素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相互关系。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动机和态度, 而动机和态度又会影响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在研究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各种不同因素的独特性和联系性, 本小节内容分析了几种影响语言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1. 社会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 社交活动频繁, 社会对语言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纯粹的一门外语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2. 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新颖的刺激物能激发人的兴趣, 吸引人的注意力, 使人们产生研究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在语言学习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外国文化, 介绍外国的美食, 展示国外名胜古迹的图片, 让他们明白掌握他国语言的必要性。
3. 自信心
Krashen的研究指出动机、自信心在语言学习中起决定性作用。动机水平高, 自信心强, 语言学习效果就好。反之, 则缺乏自信, 学习效果则差。
4.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端正学习态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学习任务
教师安排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任务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动机。学习任务必须有价值, 有意义有挑战性, 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 运用一些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语言学习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易懂易学的例子让学生觉得语言学习似乎并不难上手。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 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另外,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 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 进行适当的表扬, 起到不断激励的作用, 让学生的学习稳步前进, 及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2.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越明确, 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就越大。一个成功的教师往往在教学的开始就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学习的最终目的、具体要求和预期的学习结果, 从而产生努力学习的积极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具体学习目标。可以确立笼统而抽象的长远目标, 例如“争取好成绩”等。也可以确立特殊的短期目标, 例如“在本次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等。
3. 善于用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又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在彭斌的调查中发现有70.3%的学生“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但59.5%学生“常为短时间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这是因为动机对效果的影响要通过学生的技能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中介的作用。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过易的目标不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不足以激发动机;难以实现的目标, 也容易使自己畏难、气馁。而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 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使自己从中体验到成功感, 从而利于学习兴趣的产生, 激发学习动机。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中完成比较有难度的练习, 给学生们布置中等难度的作业, 并要求学生在课下对一些语言的表达法做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自己主控学习。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Spaulding认为教师应该认识到他们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 在学生的动机方面操心的教师在课堂里会花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修订动机方向。教师应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与学生成功地建立起积极、友好、互助的关系。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 这样更有利于教学, 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样不仅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也可以促成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热爱, 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
课堂气氛对语言教学也很重要。正如Corder所说:“我们实际上不能‘教’给学生一门外语, 而只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而且还会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不仅可以使人记忆力增强, 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 发挥人的潜力、潜能。语言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际。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 要通过语言发送信息、接收信息, 从而达到交流思想, 互相了解之目的。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就是通过语言, 运用各种言语手段对信息进行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解码的过程。
人们的言语交际 (非言语交际除外) 可以分为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形式。无论使用哪种交际形式, 人们都要传递一定的信息, 都要采用这样或那样的言语方式或手段来明确表示出所要传递的信息重点。能够用来明确表示出信息重点的方式或手段, 可称为聚焦手段 (focusing device) 。聚焦手段包括语音手段、词汇手段、语法手段等等。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言语交际内容的外部载体, 因此, 在口头言语交际中, 信息的传递, 主要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在口头言语交际中, 人们总是利用语音手段, 把要传递的信息内容组织成一个个的信息单位。信息单位往往包括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两部分。已知信息就是发话人认定或假定在他发话时存在于受话人意识中的信息, 包括由上文提到的信息或可以联想到的相关信息。新信息则是发话人在发话时想要输送到受话人意识中去的信息。每节课教师都应该面带笑容、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 亲切地问候全班同学, 让同学们感到老师的关注, 然后加上几句生动的课堂用语。
教师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授人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有责任去挖掘学生的潜力, 结合学生的特点,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好外语, 并能运用外语, 这样我们的语言教学才会有成效, 学生才会在语言学习上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周爽.从学习动机理论谈大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27 (2) .
[2]刘华山, 程刚.高等教育心理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3]徐仕琼, 王迎芬.论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4]朱曲平.论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培养.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5]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 Oxford:Pergamon, 1982.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动机;教学方式
【分类号】G622.4
新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在教学中我经常遇到的是学生在课堂思考的过程中发言不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容易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才会有最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往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现在就我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点点经验,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例子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二、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只有真正的与学生产生了感情上的交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不是以“老师”的身份,而是以“父亲”或“母亲”的身份去接触他们,使得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你,也同时会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当你关心学生时,他们也会回报那些关心他的人。对那些因为过去的失意而将自己封闭在“我不在乎”的硬壳之下的学生,我们可能要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他们不同程度的努力。然而,当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他们并时刻准备帮助他们时,他们会愿意冒险并尝试破茧而出。
三、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方法需要投入更多的创新意识,使课堂上的内容更加生动、新颖,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在教学中经常性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背景和素材,使得原来枯燥的教学过程,变的更加的生动;甚至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更多的了解教学规律;也可以进行模拟场景,提供课题学习中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等。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新奇的细节来吸引学生。比如到户外上课;用彩色粉笔板书;多样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四、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学习竞赛是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确的认识到,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是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而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学习竞赛的影响甚微。因为优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从而认为自己无须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励作用不大;而差等生从来没取得过好名次,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故竞赛对他们也没有什么作用。当然,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驕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通过努力达到,从而增强自信。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或者缺少正确的方法,而不是能力不够。要提供明确的反馈,若不及时提供反馈,学生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有关学习进步和掌握程度的反馈要尽可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应该是详细的,务必写出评语而非仅仅标上一个分数。通过下发积分卡调动学生课堂听讲,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总之,在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黄昭明.戴礼章.黄琼《走向高效课堂》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01.01
由于现代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的特点。建立了以“学”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使到我们教师在思想上、教学上转变以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手段,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形成共学共进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与拔尖的体育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造能力的核心。那么,在体育教学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去总结和探索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硅谷和斯坦福大学的成功时,就认为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德国海纳特教授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铺垫。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贯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等,通过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具想象。“见多识广”,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情境教学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对未知知识的探求都会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期望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经常性的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进而使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结束时点评中,我总对那些不引人注意的“丑小鸭”加以鼓励,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也加以呵护,而当他们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更是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出“别人可为,己亦可为”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三是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四是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
二、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法的创新
1、运动技能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
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动作的细节”。同时又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运动技能的学习也是实现其它学习领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不仅扩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外延,而且指出了运动技能不但仍然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而且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那么我们在具体的运动技能教学中,如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北师大学者贾齐老师的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贾齐老师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将规范化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而展开的,这是一种“直线式教学”。新课程把促进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技能传授的根本目的,重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价值。贾齐老师提出了“曲线式教学”的构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学生表面上看是循着一条曲线学习技能,导致了运动技能获得效率方面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在另一方面,却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这一教育意义上的价值的实现得到回报。“曲线式教学”为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也为我们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2、经改造和建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材时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新兴的运动项目,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自我创编的体育运动项目,校外、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这强调了体育教学内容不等于原传统意义上的竞技运动项目,也不等于专家编写的体育教科书上的某些教学内容。教师不只是“教”这些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而是要通过这些运动项目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充分发展。我们除了使用这些原本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手段外,还要学会改造和建设这些运动项目,使它们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我们改造和建设作为课程资源的运动项目,并作为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
3、在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中,借鉴其它学习理论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学习、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特点。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镶嵌在教学任务中,是嵌入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是学习和教学的有机构成。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评价与教学过程联结,将学习、教学和评价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有教师在新课程评价中运用了“学习契约评价法”、“脚手架评价法”,并认为是整合教与学的过程性评价的有效途径。笔者也认为这两种评价方法和教学方法是借鉴其它学科的学习理论,经过发行和创新成为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范例。“学习契约教学方法”:学习契约也称学习合同,这种教学方法来源于真正意义上的契约或合同,它就是一份由学生和教师协商拟定的书面的合同资料,合同内容上清楚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身体练习的形式、身体练习的运动量、学习时间以及评价学习成果的方式。以规范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学习契约的运用,不仅是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更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而且能使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脚手架教学方法是将维果斯基最近发现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学习评价实践的尝试。“脚手架教学方法”:当学生的认知结构无法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收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时,通过教师的教学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正是通过教学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知识低的水平向更高水平上引
北安市二井镇自民学校 刘金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师共同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致使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能力,特别是创造想象能力。学生写作文仅写自己看到的,这只是表面的东西,写出的东西也是有‚骨而无肉‛。俗话说: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重组,创造出新形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主作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是学生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己独特的创意。大胆的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这样的文章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主题更深刻,学生的思路也更广阔。如在教学《春天》这篇作文时,题目明确,不设任何框框,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展开春天万物勃发、姹紫嫣红的景象。也可以触景生情、由感而发: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来秋天的收获,由此联想到,我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只有辛勤的耕耘,才能有秋天的累累硕果。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不同认识,写下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再如,在教学作文《二十年后的我》时,我运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到二十年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把自己的所想所感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有的同学写自己二十年后成为一名科学家,驾驶航天飞机遨游太空;有的同学写二十年后成为一名医生,把人类现在无法治愈的疑难病症彻底攻破,为病人解除病痛…… 这样,学生的作文有了新意,个性得意张扬。这样的作文更显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与活力。
二、善于细心观察,培养创新精神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观察力的培养是写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具有了观察力、有了生活的经验和积累,才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扩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材料。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是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
有许多学生的作文经常让人似曾相识,如写《难忘的一件事》,总是下雨了我回不了家,一位同学或一好心人撑伞送我回家,或是我有病了老师或同学冒雨给我补课,写好人好事的,或是某同学扶老人过马路,或帮助孤寡老人等等,这些材料的选取缺乏创新,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得不到发展,写出来的文章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为改变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花草树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用花香组成的桃树,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作者通过缌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显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再如,有位学生养了一盆嫁接的仙人球,他起初以为仙人球其貌不扬,还很扎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他发现仙人球耐旱,不娇贵。后来在一次大雪中,许多花都冻死了。当他伤心地拔开雪层,突然发现仙人球没有死,于是在作文中写道:‚霎时,我惊呆了,雪中那滴血的颜色似乎闪烁着迷人的光辉,这是生命的奇迹!‛至此,他认识到仙人球顽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发现有的人到处乱扔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有感而发,写下了《还我们一片净土》,看到许多人都浪费水资源,写下了《请珍惜——生命之水》……通过学生的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采取多种形式,锤炼创新思维
多数学生虽然平时积累了不少素材,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方法,作文时‚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感到无从下手,为此。要教会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要冲破老套定势,发展求异思维能力,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同向思维,给学生定下写作思路,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新思维僵化,不敢创新、不会创新。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同一题从多角度选材,如在教学写作《我的妈妈》时,多数同学都写在学习、生活上对自己的关心等等。我就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情、脾气、品德、爱好及社会的角度进行选材,写出有血有肉的妈妈,针对学生作文普遍对妈妈的颂扬,我又引导学生正确全面描写妈妈,并对妈妈提出善意的规劝,如妈妈关心爱我,却对爷爷不孝顺;如教我宽以待人,自己却与邻居、同事斤斤计较。二是同一素材。多种立意。如在教学《生日》这一习作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写作时都是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快乐。通过我的指导,学生把视线投向他人。写自己因学习忙碌而忘记给父母过生日的情景;写为孤寡老人、残疾人过生日;过生日那天自己做了一件很在意义的事,觉得这个生日很有意义。这样的作文真是百花竟艳,各具特色。
其次,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另外,让学生依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自由快乐的作文,作文中独特的见解也跃然纸上。同时,让学生习作片段作文、作文填空、想象作文等形式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再次,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引导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有表及里、有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可以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结合学生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例如习作《无家可归的小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小鸟无家可归联想到森林的不断减少,有森林的减少联想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进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愿望。从而使主题升华、意义深远。
四、合理有效的评价,培养创新人格
教师要注意作文评价的开放,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作文创新的火种。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比如,拿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性问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来说,如果按照思维的定势回答,答案自然是‚水‛,如果有一个学生说‚变成了春天‛,我们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要充满激情的鼓励他说道得好。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脑海中能闪现出这样一个奇妙而充满激情的意想吗?我们有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有的教师将学生的作文中的‚钢笔在纸上蹭着痒‛判做‚荒诞‛,将‚老鼠撞到墙上,不醒鼠事‛斥为‚生造‛,这些评语会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泼上冷水,会渐渐熄灭他们心头的创新火种。我们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创新,激发他们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五、优化外部环境,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快感的激发剂和推进器,只有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的地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应该在作文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出一种安全心理氛围。其次,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学生的个性不同于作家的风格,学生个性主要指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他们写作的优势(立意、谴词、造句等)上。再次是采取激励措施,作为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非拔尖的群体,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褒扬,以此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学生作文时要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更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使之越烧越旺,达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写作境界。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努力为学生架起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作文都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见解跃然纸上。
探索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北安市二井镇自民学校 刘金良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导入
北安市二井镇自民学校 刘金良 刘兰芝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强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的吸引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做好课堂的主要环节——导入。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兴奋点。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的‚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的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合的课堂氛围。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课堂导入呢?本人结合自己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针对课堂教学的导入谈谈心得体会。
一、解题导入法
解题,顾名思义就是从分析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教材的中心内容。文章的标题就是对全文中心的集中概括,通过分析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自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爬山虎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一种带蔓的花。教师继续问:那自述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自述是对自己情况的叙述。‚那么,爬山虎既然是一种花那它怎么能叙述自己的情况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的导入可以迅速牵住文章主线,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故事导入法
我们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就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大量日伪军围攻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我军,为了掩护党政机关、群众和部队转移,某部七连六班五名战士英勇阻击敌人,最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子弹打光了,他们宁死不屈,毅然纵身跳下山去,这就是为人们代代传诵的狼牙山五壮士。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把学生带入了新的教学情境之中,很快进入新课。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
语文课中有许多的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叙事抒情,有的喻理抒情。我们可以借助挂图和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用投影机或多媒体课件出示
桂林山水的画面或记录片,在播放的同时教师配以有感情的配音:‚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水真秀啊……,‛情景交融,把学生带进美丽的桂林山水之中,让学生满怀激情的进入到新课当中。
四、设臵悬念导入法
设臵悬念是教师针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设问题,造成悬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地进入新课。在教学《老山羊和狮子》一课时,我就给学生设臵了这样的悬念:一只离了群的老山羊,在山里走得很累,看见了一个山洞就走了进去,它走到洞里一抬头简直吓呆了,一只高大威猛的狮子正坐在洞中,瞪着两只血红的眼睛盯着老山羊……话到这里戛然而止,学生却瞪着可求的眼睛盯着我,我接着说:‚同学们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老山羊的命运如何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想!‛‚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山羊和狮子》。‛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新课当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五、谜语导入法
这是利用猜谜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思维、勇于思考,教师因势利导,顺利进入新课。如在教学《蜘蛛织网》一课时,我为学生出了一个谜语: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打一动物)。学生都积极思考,得出谜底‚蜘蛛‛。教师适时导入:蜘蛛这‚小小诸葛亮‛是怎样‚摆阵‛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蜘蛛织网》。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是猜对还是猜错学生都热情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好奇和求知欲望走进新课的学习。
六、设计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上课开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是熊熊烈火在你身上燃烧,此时的你将会怎样做?学生们一定会说:打灭身上的火,或者是翻滚灭火。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因势利导:可是革命烈士邱少云面对身上燃起的熊熊大火,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可以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地思考问题,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设疑让学生有了探究欲望,会让学生集中思维和注意力,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沿着线索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进而找到答案。有疑则思,进而解疑。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执着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这样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音乐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放一段音乐或歌曲或是包含深情地吟诵一首歌的歌词,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加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如课文《月光曲》是记叙100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我在上课之前就播放《月光曲》乐曲,这是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是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情的叙述:‚这首钢琴曲就是世界名曲《月光曲》,这么美妙的曲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成的呢?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巧妙的点拨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上课时还可以播放歌曲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黄继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英雄赞歌》,教师在歌曲的伴随下,配以激昂的说词:‚同学们,在这雄壮的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英雄的人民战士奋勇杀敌的光辉形象,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血洒疆场,他们的英雄壮举世代流传。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伟大的人民英雄《黄继光》。这样自然的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是学生带着满腔热情进入新课的学习。
八、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是课前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游戏节目,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游戏导入新课。例如,上课前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准备四方面的材料:第一组准备人物,第二组准备时间,第三组准备地点,第四组准备事件。然后每组分别派学生到台上组合四方面材料,组成一个基本故事情节(可能会出现妙趣横生的故事),如赵本山两万年前在月球上打扑克,姚明32世纪在太空散步,布什20年后在珠穆朗玛峰上翻跟头……,这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顺势导入新课《作文教学: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这样在作文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多媒体导入法
既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幻灯、实物投影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导入新课。如在学习《买火柴的小女孩》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在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傍晚,一个衣衫蓝缕、单薄的小女孩在风雪中艰难的走着,同时配上凄凉、低沉的音乐,再加上教师语调深沉的陈述,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在此情况下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导入新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种导入使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很快就走进了新课。
此外,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诗歌名言导入、演示导入、谜语导入、图片导入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把课堂导入变成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艺的舞台。这样就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导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开端,使教师能顺利地带着学生在课堂中畅快的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完成启迪学生心智教学任务。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导入
北安市二井镇自民学校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机】推荐阅读:
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1-20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07-07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11-19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06-19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06-16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论文05-25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1-0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07-27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