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推荐15篇)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上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一、淡化作文概念, 用手写心
作文是句子的有机组合, 语句通顺、准确地表达意思是作文的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确定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 应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应放手让他们去写, 让他们自由发挥, 按照由说到写,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的要求, 形成一种听说读写的作文训练模式。因此, 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 让学生认识到原来作文就是, “用我的手写我的口, 用我的手写我的心”。
二、降低写作难度, 激发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 无从下笔。《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 也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 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让学生愿写、爱写, 也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 不拘形式, 自然写作。因此, 在写作训练时, 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即在作文时, 让学生构思, 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 也就是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 这样说说写写, 写写说说, 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说话对口头语言的叙述, 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感到写作并不难, 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在现实教学中, 很多教师叮嘱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要写作文了, 一定要认真学!”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 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 我们要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 从一句到一段, 从一段到一篇的过渡, 日积月累, 一篇成功的作文就诞生了。
三、抓住生活契机, 积累素材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积累素材对于学生写好作文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学生觉得作文难的原因之一是胸无成竹, 头脑空空, 无话可说, 无米下锅,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除了学生语文课本上的基础语言知识外, 教师平时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很多, 学生可以在背诵课文的同时, 把优美的语句记录下来, 以备自己在写作中使用;课外的时候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警句、古诗词、儿童诗歌并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在平时的实践课程上, 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并要求把活动情况写下来, 在写时要减少具体的约束, 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具体指导要做到: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小到大;由放到收;由宽到严;由扬到抑;由活到死。
四、培养观察能力, 多读多写
罗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告诉我们,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 学生要用心去观察, 要用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去体会生活中的美。有了丰富的观察、积累, 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学生在写作时才可能有话可写、文思泉涌,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 同时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一个词, 一句话, 一段文字都行, 重要的是坚持下来, 形成习惯。对于观察的对象和途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上查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外出旅游的所见所闻等都是学生观察并获得写作素材的方式, 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利用空闲时间多练笔, 在练习的过程中, 多写一些想象、幻想类的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文章。
五、拓宽教学途径, 灵活教学
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程资源丰富, 应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累、感悟、体验,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现实, 关注自然, 面向未来, 实现内容选材的综合化、多样化、人文化。在教学中要通过以下途径教学生作文。即在生活体验中教学生作文;在游戏活动中教学生作文;在观察想象中教学生作文;在阅读实践中教学生作文;在合作互动中教学生作文;在社会交往中教学生作文;在问题探究中教学生作文;在课程开发中教学生作文。鼓励学生多走出课堂, 把观察大自然、游览名胜古迹、参加社区活动、了解民情风俗、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关注热点问题、网络信息的搜集等, 让这些成为作文选材的内容。
六、重视讲评艺术, 享受成功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无论学生写得怎样, 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 在表扬之后, 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 让学生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他们才会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 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是太好, 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 让其产生写作兴趣。如果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 批评的多, 表扬的少, 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好材料, 丧失写作的兴趣与信心, 以后, 这些学生就会“望文止步”, 对写作文失去自信, 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对学生较少的班级力求一篇作文讲评两次, 学生把作文草稿交上来后, 教师先粗略地看一遍, 对于写得差一点的学生,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指导, 要求他们再写一次。讲评时, 除了表扬写得好的, 还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学生, 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 坚持正面引导, 以鼓励为主, 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哪怕是他们用的一个好词、写的一句好话, 都给予表扬, 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 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起步作文”这只拦路虎, 相信我们只要善于思考、勇于尝试, 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俯下身子教作文, 相信我们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摘要: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 对教师来说, 最难教的就是作文;对学生来讲, 最怕写的就是作文。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最难”“最怕”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三年级;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97-01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作文起始阶段的三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深思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让学生轻松畅游于习作乐园,也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追求目标。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五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时,可先以石榴为例,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一种水果的方法。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如:观察感知、利用教材进行想象、练习说话中进行想象等等。我们可结合课文,在“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仿写。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是让学生举一反三。”好的仿写就是在创作。如:我们在教完《听听,秋的声音》一文后,就要求学生仿照文中描写大树、蟋蟀声音的语句格式,写一写其他事物的声音。这种仿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分析、抽象、探究、类比思维和创造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续写。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可选择结尾含蓄而有较大想象余地的课文。如:寓言《守株待兔》一文结尾,种田人的庄稼全死了。可启发学生:种田人见到庄稼全死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有没有醒悟过来等。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这样,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文结尾的妙处,加深理解课文,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3、改写、扩写。如:古诗《小儿垂钓》,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启发学生,将古代文学语言改编为现代文学语言。适当展开想象,注意行人和小孩的语言、神态、对话环境、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将一首简单的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文学故事,在改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如:《新编乌鸦喝水》,由原来的一只乌鸦改编为四只小乌鸦排着队去喝水,它们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喝到水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形象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要求学生每天看一、两篇童话故事;要舍得每堂语文课前五分钟用来给学生上讲台读或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可按学号顺序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四、同学间互相批改作文
学生打好草稿后,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互相批改作文。为了鼓励学生多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要求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同学会用一个好词就给十分,会用一个好句子给十分,就这样加上去,不限分。互改下来,有的同学得了二百多分,有的得了一百多分,有的只得了几十分。得分高的同学让他到讲台上去读自己的作文,让大家听后说说自己喜欢他作文里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这样,写得不好或偷懒的同学也会自觉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慢慢学会去完善自己的作文。学生互改后再把自己的作文誊写在正本上给老师批改,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会逐步完整和完善了。
五、教会学生细心地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多彩,写作素材就越充足,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具体,具有真情实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作文素材的习惯,我每周一都会给学生画一个表格,表格里记录着一个星期里自己每天最有趣、最难忘的事。比如:星期一,在学校早餐店里我与同学发生争执。到了周末,我就会给学生从表格里选一件事来写一篇日记。慢慢地,学生就逐渐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了。
一开始,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拷贝纸和一张彩纸,并教我们怎样剪纸。听完老师的话,我就拿起剪刀开始咔嚓咔嚓地剪,不一会儿,就剪出一朵漂亮的小花,接着,我又试着剪了冰激凌、糖果、大树、蘑菇、葫芦娃娃、松树、西瓜、萝卜。最后,老师又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白色的纸,让我们把自己剪的都贴在上面,我就拿起胶棒把我剪的都贴在上面。这时,老师刚好走了过来,看见我贴的东西,夸我剪的好。
时间过得好快呀!不觉得,放学的时间到了,我急急忙忙地和老师、好朋友说了声再见,迫不急待地赶回家。回到家,我拿出我的作品给妈妈看,妈妈夸我画的好,还奖给我一个泡泡糖,我高兴地说:“谢谢妈妈!”
可我最喜欢的就是过春节了。因为过春节可以吃年糕,守岁达旦,
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旧迎亲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等习俗。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过春节时,每到一户人家中拜年,就会有热呼呼的饭菜等着我们。吃完了可口的美食,那屋里的主人就会把准备好的压岁钱塞入我口袋里,让我非常兴奋,连忙对屋主人说:“谢谢!谢谢!”过春节了,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耍。等回家,奶奶点燃了烟花,一眨眼,天上出现了一朵朵花儿,有红的、黄的、绿的、灰的……漂亮极了!晚上,大家又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年夜饭。
所以,我和妈妈、爸爸去踏青了。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在路的一旁有红红的小花,仿佛在对我打招呼,有绿油油的小草,远看,像给大地铺了一片软软的地毯,都忍不住去踩一脚了,啊!草地真软啊!凑近一看,像一个小宝贝一样探出了头来。这时我躺在草地上仰望着蓝蓝的天空,像极了一片大海。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草莓园,一进去就暖和极了。我一手提着篮子,还哼着小曲儿,走到一颗大草莓面前,弯下腰,一手托着小草莓,我再用我的指甲壳一掐,草莓就蹦到篮子里去了。不一会篮子里的草莓就堆成了一座小山,心里可开心了,妈妈又给了我一个空篮子,我摘了一会,看见了一个非常大的草莓,这时我蹲下来把草莓叶子摘了,洗都没洗就忍不住咬了一口,啊!真甜呀!被妈妈看到了这一幕,她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你真是个小馋猫儿。”我听了“咯咯”笑个不停……
一、适时小结, 片断练习
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类记叙文写作: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人为主, 重点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描写, 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行特点;以事为主, 则要体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突出事例的完整性。从三年级开始, 习作教学中就要抓这两类记叙文的训练, 而且要抓住时机, 巧妙地进行方法小结, 并落实针对性的片段练习, 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 在一次习作练习中, 笔者要求学生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草稿交上来之后, 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的外貌描写只写了一点或两点。笔者抓住时机, 以自己为对象, 以“如何写人物的外貌”为重点, 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 并让学生进行了外貌描写的片段练习,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学会观察, 大胆畅想
学生写作无话可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观察。观察要有顺序、有方法, 但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 主要是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让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留心”, 感兴趣, 其中最有效的办法是坚持写日记, “典型引路”。每天笔者都坚持看学生的日记, 只要发现一点“新鲜”内容, 便当即读给学生听, 并提示学生要留意生活, 像那些会观察的学生一样, 每天写出不同的内容来。如, 一个学生写了“好心的老师”一文, 文章大意是:下午活动期间, 一只小狗跑进了校园, 同学们都围观, 吓得小狗“吱吱”叫唤, 高老师给小狗馒头吃, 还让同学们不要欺负小动物, 表现了老师的“爱心”。有一个同学听了后受到启发, 通过观察写了一篇“爱心组长”的文章, 写的是他们一组的组长给组员整理桌椅的事, 很有新意。当然, 在学会观察的基础上, 还要加强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想象真正成为学生智慧的翅膀, 给习作教学提升活力。一是写看图作文, 让图画与生活建立联系, 勾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二是续写课文, 按照自己的理解, 写出不同的故事结局。三是鼓励写“放胆文”, 让学生天马行空, 思维任意驰骋, 我笔写我心。这一点特别重要, 完全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写出出人意料的好习作。如, 在一次写想象作文的练习中, 一个学生放开胆子, 结合他们喜欢吃零食的特点, 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未来的一切, 都和食物有关。在学校里, 所有的书本是用食物做的, 看完一页书, 或是写完一页纸, 就可以撕下来把它吃掉。在家里, 床是用松软的面包做的, 枕头是用五颜六色的冰淇淋做的。”可见, 学生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彩。
三、兴趣引路, 成果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写作终归是“我笔写我心”,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可以用“成果展示”来引路。今年全县上下都在抓学生兴趣小组的创建, 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效果很好。笔者结合所长, 在学校成立了“写作兴趣小组”, 一方面给学生教教写作的常识, 另一方面以此为平台, 鼓励学生创作, 最终完成了全县农村小学的第一份校报———《春芽报》, 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可见,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适当给学生以鼓励, 能够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写作, 积极投身在写作中。
一、重视习作体验,增强习作信心
如果我们把新旧教材的习作要求对比,发现新教材的习作要求比旧教材的更自由、空间更大了。作文自由了,空间大了,教师指导的困难就更大了。缺乏老师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的习作自然不理想。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内容范围很宽泛,只要和课余生活有关的都可以写。考虑到这是学生第一次习作,重要的是调动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习作信心。因此,我用一周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吹泡泡、跳绳等活动,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由于活动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在活动中有了体验、收获,写出来的习作就比平时的生动具体。同时我还利用新学期开学初同学们重返学校的新鲜感,交流在暑期的有趣生活。这样为学生第一次习作降低了难度,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习作的信心,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加强学科融合,扩大习作范围
小学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有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科的内容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数学作文”“品德与社会课作文”“科学作文”等活动。这种作文方式是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不会增加孩子们的作文心理负担,深受孩子们欢迎。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写一篇观察日记,如果单纯性叫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学生没有方向,不知道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科学课上对“蜗牛”“蚂蚁”“蚯蚓”的研究为这次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于是我们就为学生的观察日记定了观察目标,叫学生养蜗牛和蚂蚁,对它们进行跟踪,把每一天的观察、发现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就是观察日记。学生由于亲自参与饲养,积极性特别高,日记写得比较细致、真实、生动。后来,我们又让学生把多篇的观察日记进行整合、提炼,写了《蜗牛》《蚂蚁》的作文。学生因为积累了一定素材,把蜗牛和蚂蚁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描写得绘声绘色
三、善用文本资源,指导仿写练习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一种基本形式。文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非常好的范文,仿写可以从仿写教材中的课文开始。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都是写景课文,突出祖国的美丽富饶。而单元作文也是要求写自己去过的地方。在备习作教案时,我将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24课《香港,璀璨的明珠》作为本次习作的范文。这三篇课文写法上都是总分总,层次清晰,文字优美。尤其是24课《香港,璀璨的明珠》内容简单,文中的2、3、4段,中心句非常突出,是一篇特别好的范文。于是我们就改了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直接仿写介绍永安。我们先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每天搜集永安的相关内容。如:永安地理位置、永安小吃、永安风景、永安特产、永安夜景等。这些信息都搜集好了后,学生就写了个开头、结尾,以总分总的形式写了一篇介绍《永安》的作文。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仿写能力得到训练、搜集整合材料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创设阅读环境,引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作文内容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古今中外的大文豪,无论学历高低,无一不是读了许多好书的。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开展各种习作活动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我鼓励学生们多买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如作文书、童话故事书、神话故事书、名人故事书等等,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买了《安徒生童话》、《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鼓励学生们从其他人、图书馆多借有益的课外书,利用课间时间,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这些有益的课外书,我还专门抽出一些课堂上的时间让他们阅读课外书,然后把从书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讲给父母听,然后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知识,明白的道理,受到的教育,得到的体会……这样,他们既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阅读的兴趣,又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时,我们还让学生学会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这样也可为学生的习作积累写作素材。
关于糖画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从前,四川有个大诗人叫陈子昂。他喜欢吃黄糖,但吃法不同,他先把黄糖溶化后在干净的桌子上画一个小动物,等糖汁凝固后把“动物”拿在手中吃。后来,他到京城做了一个小官,因为没事干,就如法炮制,正好被小太子看见了,就吵着要,陈子昂就给了太子一些。没想到回到皇宫的小太子很快把糖画吃完了,吵着还要,惊动了皇帝。皇帝就请陈子昂到皇宫当场制作。陈子昂因此升了官,还收了一些徒弟,将这门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就成了民间艺术“糖画”。
我也利用空闲时间到河坊街看到了糖画艺人制作糖画的过程。他们用的工具是勺子、铲子、锅、溶化的黄糖和白色的石板。先付十元钱,然后拨动转盘,指针转到哪个图案就画哪个糖画。制作糖画要以很快的速度用勺子里的液体黄糖作画,速度快慢和勺子的倾斜决定了画的线条粗细。随着艺人上下左右地移动勺子,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现了。
端午节那一天,我一早就起床了,妈妈对我说:“今天我们吃棕子。”我想:什么是棕子?妈妈说:“棕子是用糯米和馅做成的,里面有猪肉、绿豆和红豆。”我最喜欢的是绿豆,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我可以学包棕子吗?”妈妈说可以,于是我便学起包棕子来了。首先把叶子打开,再把米放下去,然后把肉和红豆放下去,最后用叶子包起来,棕子就这样包好了。妈妈说:“棕子要用水煮四个小时才可以吃。”真想马上可以吃我亲手包的棕子。
下午,棕子终于煮熟了,棕子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吃棕子的时候听到黄杨河那边传来赛龙舟的锣鼓声,还有为比赛的人打气的加油声,那场面肯定非常热闹!
一、正确把握单元习作要求:是引导不是约束
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都设置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篇习作要求。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完全按照这8个习作要求,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练习写作,超出范围则视为脱题。殊不知任何写作归根到底都是作者思想的表达、情绪的宣泄、见闻的再现。小学语文教材的8个习作要求,应当视为只是一种引导,而不是唯一的约束。特别三年级这一阶段,刚刚开始写作文,尚不懂得作文从哪里着手,从哪里结束。教师在辅导学生写作文时,应当视其具体情况,如果学生恰好有习作要求范围内的想法、素材,就让他直接写出来;如果学生对范围内的话题毫无兴趣或没有这方面的材料,则允许学生写他愿意写、早已想好的事。如,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材“语文园地二”习作的要求是“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综合性学习来写,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实质上要求学生写家乡环境随着社会进步出现的变化这一过程,作为成年人,阅历多,这一现象写起来很容易,而作为十几岁的孩子,他们要写好这次作文,难度还是有的。有一部分学生根据动画、影视知识,要写动物与环境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想象出来的,当然更好,完全符合本次作文要求,要给予肯定。
二、写作切勿摆架子:会说话就会写作文
大部分语文成绩差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不会写作文。这实际上不是能力差,而是心理障碍。这个问题要解决,就要从三年级进行作文启蒙时降低“门槛”。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什么是作文?会说话就会作文。具体做法是找几篇阅读材料让学生读,读完之后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对照,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生活中时常会碰见类似的事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写片段,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点,如教室、操场、家中,把当时的真实情景讲述出来,再写下来,这就是文章。学习再差的学生也会认为作文并不神秘,马上会来了兴趣,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
三、先实践、后作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三年级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不能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那样只会为难学生,尽管个个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仍然无济于事,应该先让学生分组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实践。如,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习作要求是写自己会哪些本领,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这次作文可提前一周布置,先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把自己每个人最拿手的本领写出来,然后每个学生把这个本领做好几遍,记住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特别提示学生重点注意一些动作的表述,想好准确、贴切的动词,再提示学生在一张纸上把活动的程序写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这种活动的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完成这次习作,相信效果会相当不错。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个材料:外国一所小学的作文时间从布置到上交,周期是一个月,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完成一篇作文。
四、作文的模板:生活的客观性
小学阶段,大都是写记叙文。如何行文?有些学生觉得很茫然。关于这点,我们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走样,更不要瞎编,说假话。越贴近生活的文章,越有真情,越能打动人。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锻炼再现生活的能力,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还可以让学生多留心各类媒体上的新闻,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客观的、真实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写起文章来就有底了。
五、让思想展翅飞翔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引导不当,会使学生出现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畏难情绪,害怕作文,甚至放弃作文。引导得法,就等于给幼小的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使他们乐于表达,乐于交流,把思想的河流从笔端倾泻出来,这对学生的学习、人生无疑是大有益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提倡引导不约束、鼓励不打击、说话等同作文,降低作文门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问题分析
(一)写作教学模式落后
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写作的教学有明确的固定,写作形式不应该被局限,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东西应该是能够打动作者的东西。这就说明在语文写作中,应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真实见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但是在作文教学当中,部分老师会利用字数和文章结构来限制学生的写作,让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规范来进行写作,很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写作才华无法体现。
(二)写作教学思想有待提高
教师自身的写作教学思想,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一些老师出于为学生好的思想,把自己的习作想法传递给了学生,希望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来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可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师对三年级的学生期待太高, 他们期待学生可以通过短期的学习就可以写出规范的文章,写出和范文一样优秀的文章,写作成绩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这样的写作教学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写作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降低。
(三)学生语言积累不足
受学生年龄的限制,学生掌握的词汇很有限,而且学生的阅读量很小,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对于事物的认识程度很低。在写作的学习中,学生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去写,没有办法独立的完成写作。 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不够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要想在三年级起步阶段解决学生的写作心理与实际问题,就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积累。
二、三年级起步作文难点突破方法
(一)丰富教学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阶段是学生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写作学习对于学生还存在不少困难。让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而不是抵触, 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重点,如果学生不愿意或者厌恶写作,那么学生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学习。在写作教学的初级阶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兴趣,可以将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遵循兴趣教学的原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教学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再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开放性的写作环境可以很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固定题目的限制,老师可以用多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观察,先让学生在心理上有表达的欲望,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由于课堂氛围比较轻松,很受学生欢迎。“我手写我心”是写作的追求,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也是一样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然后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他们的感受。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两人三足”的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所在。通过两个人的积极配合,克服困难最终到达终点,学生一定是充满喜悦的。活动结束以后,可以安排写作练习,让学生描述活动内容,可以突出描述让其印象深刻的情景。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合作的力量。由于写的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而且也是学生想写的东西,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通过这种方式培训学生的写作,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注意巩固基础, 重视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就像一个学走路的孩子,如果没有人在旁边进行有效的指导,他们总是会到处“乱爬”,没有目标也没有得到帮助,所以他们始终是迷茫的状态,在这种状态来进行作文的起步对学生很不利。在作文的起步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要帮助学生打下一个好的写作基础。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好技巧,形成好的写作习惯。
1.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是学生写作起步的关键,学生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学生才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例如:在三年级写作练习中有一个题目是要学生描写景物和动物,这个题目的要求很明显要让学生观察景物和动物才能更好地构建作文。可是这个观察不是没有顺序的,老师要知道学生怎样进行有效的观察,先观察景物的背景,再观察动物,这样可以在学生心里形成一幅画,在写作的时候描述也更细致。
2. 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除了要通过观察获取写作材料, 还要进行适当的想象。想象力也是作文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习作训练中,有一个题为“我的自画像”的作文练习。在这个练习中如果只是生硬地刻画自己的外貌特征,对于读者来说比较平淡。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丰富写作内容。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丰富多彩,有窗花、泥人、赛龙舟……但我还是喜欢闹花灯。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来到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美丽极了。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走马灯、花卉灯等,真是热闹非凡。当然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的要数太古的灯,它有纸灯、纱灯、羊角灯、绣球灯、缎绣灯。在花灯之夜,还可以看到悬于街头的植物灯、禽兽灯、商标灯、字谜灯等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国的花灯是不是很有趣呀?
在快过年的时候,人们都在买年货、买年画、贴福字、贴对联,准备美味可口的菜肴。大年三十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在吃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小朋友们还可以放鞭炮。在春节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走亲访友,拜大年,小朋友们还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压岁钱。
我问爸爸:“为什么在春节要放鞭炮?”爸爸说:“很久以前,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大怪物,每年过年的时候,他就会来村子里吃人,一口能把一个村子的人全部吃掉。这一年,这只叫‘年’的大怪物又来村子里吃人了,于是人们想出来一个办法,把鞭炮给点燃,鞭炮的火光令这个大怪物非常害怕。从此以后,这个叫‘年’的大怪物再也不敢跑出来到人间吃人了,但人们怕它还会来到人间吃人,于是每年过年人们都会放鞭炮。”
纵观有关本专题的高考试题, 有以下特点:一、从高考考查的内容看, 命题主要集中考查了“师夷长技”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孙中山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等知识点。二、从命题的立意看, 关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对现实的影响, 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试题往往渗透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近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与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考查, 体现了“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思想。三、从考查形式看, 有选择题, 也有材料解析题。选择题中对“近现代思想”的考查多侧重考查思想的内涵、思想和时代的关系。材料解析题多和其他内容融合, 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综合性, 考查具有专题性。如2014年重庆文综第14题, 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试题整合了宋代教育考试、民国时期教育考试和美国教育考试改革的做法, 从“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样去改革”的角度来关注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 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4年天津卷文综历史第6题)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 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 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 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答案:D
解题技巧:19世纪40年代, 林则徐等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这不符合“八九十年代”的时间条件, 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强调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而不变革政治制度, 材料没有体现“中体”这一信息, 故B项错误;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可见, 当时一些开明官僚对西方科技的关注, 但无法推测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 故C项错误, D项正确。
变式练习1861年, 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 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表明当时部分国人
A.开始睁眼看世界
B.要求变革政治制度
C.主张“中体西用”
D.关注西方科学技术
答案:C
解题技巧:此题考查“西学东渐”。40年代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批开明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 A项时间与之不符, 故错误;晚清探索变革政治制度是在90年代甲午战争后, 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体现了“中学为体”,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体现了“西学为用”, 故C符合题意;D项只体现了“富强 之术”, 不全面。
示例2 (2014年广东文综第17题)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 以后, 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 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答案:A
解题技巧:题干信息表明毛泽东主张借鉴苏俄的做法, 允许资本主义继续存在和发展, 这体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逐步进行, 而题干中思想表明毛泽东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故A项正确;毛泽东肯定了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故B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题干信息无关, 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 此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 谈不上社会主义改造, 故D项错误。
变式练习毛泽东在1952年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强调:“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 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表明
A.中国准备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C.剥削阶级在中国已被消灭
D.人民民主政权开始建立
答案:A
解题技巧:从时间看,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基本完成, 下一步的工作是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材料内容表明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这表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开始, 故A项正确。三大 改造完成 后也就是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 故B项错误。C项是在1956年, 随着三大改造完成, 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后才出现的。人民民主政权开始建立是在1949年, 故D项错误。
示例3 (2014年天津卷文综第9题)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 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 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 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型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B
解题技巧:1952年底, 国民经济已基本 得到恢复, 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一五”计划) , 为了培养工业化需要的人才, 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 建立多科型工业大学, 故B项正确;高校院系调整有助 于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但这不是这 次调整的 主要目的, 故C、D项错误。
变式练习1961年中共中央印发讨论试行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 工作条例 (草案) 》, 简称《高校六十条》, 压缩高等学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 调整和规范专业设置, 修订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等。条例
A.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B.有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
C.有利于稳定教育教学秩序
D.适应“教育大革命”需要
答案:C
解题技巧: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61年教育调整, 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从材料的时间1961年可排除A项,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90年代;也可排除D项, 因为“教育大革命”开始于1958年;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是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使命, 故B项错误。
【重点突破】
1.西学东渐
(1) 概念:是指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2) 方式:外国传教士的传播, 中国人自己翻译图书, 编辑出版报纸、杂志,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 过程:从魏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的技术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戊戌变法, 传播西方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主流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结合中国国情, 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宣传民主、科学两大 思想 (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否定传统文化,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传入中国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学习、借鉴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 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
(4) 产生原因:
1客观上来讲, 是由于中学和西学的差异。世界历史发展到近代, 西学与中学之间产生了明显的文化势差, 表现为:中学仍根植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之中, 西学已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中学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 西学已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阶段;中学仍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 西学已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
2自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革命之后, 西学日趋活跃繁荣, 以民主和科学为精神的西学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征服向世界扩散。
3清王朝固守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观念, “闭关锁国”政策, 排斥异族文化, 使中西学在晚明以来的自由交流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良机。在鸦片战争的打击下, 中国的有识之士在西方列强炮舰的威逼下才屈辱被动地、由不自觉到自觉地逐步选择西学。
(5) 特点:
1是在西方列强对中国不断地发动侵略与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侵略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 与抵制侵 略、救亡与启 蒙相结合。
2明显地表现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过程。
3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的逐渐深入, 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由抗拒、排斥到逐渐接受, 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
4每一次的探索都因前一次的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注意探寻符合国情的道路。
(6) 呈现此类特点的原因:
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2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有个逐渐了解、接受的过程。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4近代教育的发展, 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7) “西学东渐”的影响:
1西学的传入是伴随着野蛮的侵略以及签订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之上, 既残酷践踏了中国的主权, 威胁了民族独立, 也给当地经济和人民带来了破坏和灾难。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较为严重。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就说明了这一点。西方传教士和教 堂的兴建等, 也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侵略。
2“西学东渐”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 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 近代化起步并发展。
政治:传统政治体系向近代政治体系演化的民主化趋势。
思想:思想变革由浅入深, 逐次递进;“师夷长技”观念更新了“夷夏之防”观念, 变革观念更新了守旧观念, 民主民权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观念, 男女平等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 社会主义观念更新了资本主义观念。国人的思想得到不断解放, 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 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2) 农民阶级: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 资产阶级:
1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等提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和与外国进行商战、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思想主张。
2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系统完整的维新变法理论, 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 思想解放 运动, 为中国文 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 想的束缚, 促进了中 国人民的觉醒。
3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孙中山融贯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创立了 三民主义 学说。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改组国民党, 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使国民党明确了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 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4资产阶级激进派:1915年新文化运动展开, 激进派接受了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作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
(4) 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1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1918年, 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爆发后, 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新青年》逐渐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 逐步与中国革命的实 际相结合, 形成了毛 泽东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来, 如《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4“文革”结束后,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民思想获得了很大的解放, 人民逐步摆脱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回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来, 并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中共“十六大”写进了党章。6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3.近代教育的发展
“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构成社会变革的一条主线, 如改革封建旧教育、太 平天国农 民教育、洋务主义教育、改良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教会教育、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等思潮的兴起等, 都与“西学东渐”有着因果关系, 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社会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 发展变迁。
1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变革。
目的:培养洋务人才。
内容:主要是进行科学技术教育。主要有:开设各类新式学堂、外国语学堂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纳入其课程体系。派遣留学生出国, 开辟近代科学教育的新途径。
作用: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将西方近代科学纳入近代中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 对科学教育的普及发展, 对中国人民科学启蒙起着重大作用。
2维新变法时期的教育变革。
教育思想:仿照西方模式建立现代形式的学校系统。把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作为教育内容,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内容:广设学堂, 提倡西学。开办了我国第一个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大学堂对中西学并重, 课程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 包括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共十几种门类。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取士。
3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校系统。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 从小学到 大学的完 整体系。1905年废除科 举制, 标志着新 教育制度 的确立。
4五四时期的科学教育。
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科学的时期, 科学教育随着民主、科学思潮的发展得到很大发展, 表现在科学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大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2) 启示:
1“西学东渐”之风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带到了中国, 使教育和科学结合起来, 对科学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
2教育变革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 参与并促进了这种变革。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 不尽在船坚炮利, 而在议院上下同心, 教养得法。兴学校, 广书院, 重技艺, 别考课, 使人尽其才……”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有学者认为, 王韬、郑观应等那一代知识分子没能开启中国宪政文化的航程。尽管他们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 其目光的犀利、心智的锐敏、胸怀的宽广、气度的博大都是前人所不及的, 但他们在价值观念上仍未有根本性的突破和转变, 仍是在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阵地上寻觅生存的根基和资源。这主要是因为
A.他们依然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B.社会环境缺乏民主宪政的氛围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传统儒家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
3.以下是不同史观 对“中学为 体, 西学为用”的评价, 准确的一组是
4.郭嵩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 大小取法泰西, 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 自以为安。”这表明他
A.认为西方的技艺是“末”, 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
B.认为既要学习西方科技, 又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走资本主义道路
D.批判洋务派和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触及根本
5.《马关条约》签订后, 康有为开始对日本明治维新史做深入研究, 在他购得的日本书中单政治一门就有《国家学》、《政治学》、《万国政治史》、《英国政治谈》等国家政治学的26种、政体书6种、有关议院的书40种。在此基础上他写成了《日本变政考》, 是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著述。由此反映出
A.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制度的变革
B.维新变法运动需要理论的支持
C.康有为主张仿效日本变法图强
D.向西方学习进入到了思想层面
6.“苟有新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非尔者, 则虽今变一法, 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 学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强调的是
A.民权思想B.分权思想
C.自由平等D.变法图强
7.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托古改制;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 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两者说明的 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是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阻碍
B.借用孔子的名义为变法减少其阻力
C.袁世凯借助儒家学说维护自身统治
D.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影响根深蒂固
8.在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过程中, 严复并没有做到忠实于原文, 而是根据需要对原文进行了再创造, 从而使《天演论》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成为严复所需要的宣扬进化论的载体。这说明
A.严复对进化论的理解出现偏差
B.严复要借题发挥传送新的观念
C.赫胥黎的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妥协
9.1897年11月7日, 维新派第一份以“白话”命名的报纸《演义白话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在第1号《白话报小引》中道出办报宗旨:“中国人要想发奋立志, 不吃人亏, 必须讲求外洋情形, 天下大势, 必须看报。要想看报, 必须从白话起头, 方才明明白白。”表达了白话报创办的原因。《演义白话报》的白话文风为以后的白话报所仿效。据此推断, 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文学革命在戊戌变法时期已经出现
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已成为社会共识
C.戊戌变法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
D.维新派早已认识到白话文的重要性
10.“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据此推断, 题干中的“吾”最有可能是
A.黄宗羲B.梁启超
C.谭嗣同D.陈独秀
11.一战后, 梁启超曾认为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 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启超主要强调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B.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具有世界意义
C.中国不能盲目地学习西方亦步亦趋
D.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12.1923年6月, 陶行知、朱其慧等发起组成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 8月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第一次全国平民教育大会, 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此后全国20个省区组成平民教育促进会, 办起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和平民问字处, 还编印《平民千字课》等平民学校读本。这表明
A.公民教育的发展
B.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
C.平民教育的发展
D.民众的民权意识提高
13.“五四”时期出现了三四百个进步社团,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湖南的新民学会、北大平民教育演讲团、天津的觉悟社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表明
A.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发生深刻变化
B.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社会思潮
C.知识分子放弃了走资本主义道路
D.普通民众的民主意识有很大提高
14.近代中国发生过多次论战, 如中学和西学、改良和革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探讨 (20世纪30年代) 等, 这些论战
A.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
B.体现了资产阶级思想
C.存在绝对主义的倾向
D.主题围绕着救亡图存
15.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 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 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 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为实现此目的孙中山提出
A.废除私有制B.五权分立
C.节制资本D.天赋人权
16.孙中山在1924年说:“因为见到从前的奋斗尚不充分, 所以这次要开大会, 把全党来改组。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 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 就要诸君担负责任, 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指
A.实行土地国有B.建立国民革命军
C.采取议会政治D.实行新三民主义
17.读下图《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 从中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1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2西书翻译总量明显增加3和新文化运动推动有关4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主流
A.123 B.234
C.12 D.34
18.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 是只能迎, 不可拒的。……一个事件的发生, 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1789年的法国革命, 是19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1917年的俄国革命, 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种潮流”指
A.社会主义B.民主科学
C.自由民权D.民主共和
19.“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 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 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 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 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 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下面诗词创作时间和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一致是
A.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C.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D.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2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下面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 几种思潮相继独立存在
B.几种社会思潮同时并存, 各自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 但一种思潮占主流地位
D.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 其他思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2.“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突破了思想认识的误区, 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B.首次明确社会主义可以 借鉴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
C.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 当代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23.“这次卫星发射成功, 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 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下列表述和材料相符的是
A.发表于“文革”时期、反映“以阶级斗争为纲”
B.发表于过渡时期、体现外交上“一边倒”的战略
C.发表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4.读图 (图一为1977年12月, 全国共570万名考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图二为1978年春, 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 与图中内容相关的信息有
1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2作文题目为《我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考场中张贴了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4迎新站播放着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A.12 B.3
C.14 D.4
25.右图是毛 泽东题词的“百 花齐放, 百家争鸣”。下列 表述与之 不相符的是
A.这种学术 也可以讲, 那种学术也可以讲, 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B.胡适要回来可以不可以呢?只要他愿意回来, 是可以回来的
C.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D.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 西医是资本主义的, 中医是封建的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0分, 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当时中国的统治阶层以“口服心不服”来被动回应“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状态”, 当然每一位回应者的回应幅度、广度、深度则颇不一致, 因人而异。但是不管怎么样, 他们已经开始承认中国的这个或那个的不足、不如外力, 终于承认“夷狄”有优于我中华民族的了。总体而言, 主要有这么几个阶段:承认器物 不足———承认制度不好———乃至思想文化价值不行。但是他们承认自己不足、不够好, 向外力学习, 是基于功利的冲动, 而非基于人文 理性的自觉。
———王嵊渝《略论 近代中国 文化思潮 走向———以新文化运动之前为视角》
材料二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 沉淀了丰富的儒家思想文化,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 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完善的, 从来不需要向任何“蛮夷狄戎”学习。在这种封建文化势力一统天下的背景下, 近代中国引进西学, 从“开眼看世界”向“师夷长技”发展, 最方便而自然的做法就是从儒家文化中引经据典, 并将其发展成为引进西学的理论依据。
———王韵秋《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反思》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近代中国文化思潮走向的特点。 (6分)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变化剧烈的时期, 请概述这一时期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变化情况, 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 (8分)
(3) 根据材料二, 概括近代中国引进西学的特点, 并举例说明。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 随着与英法不断的交涉, 在签订和修改一个又一个条约中, 不懂英文的满汉要员不得不雇佣在华传教士中的“中国通”充当翻译, 而这些“中国通”在谈判或交涉前往往向本国代表提供大量的中国政治、军事情报, 甚至在谈判时竭尽恐吓与欺骗伎俩, 利用中方不通外语, 在外交条约中弄虚作假, 使中方利益遭受极大的损失, 而中方代表也因此吃尽不少苦头。……在洋务派的上书请求下, 1862年7月, 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在馆中设英文馆, 后来根据需要又设法文馆和俄文馆, 逐渐发展成为语种较为全面并有一定规模的外国语学校。京师同文馆的创立, 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是中国传统教育迈向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对西方列强不断认识的加深, 洋务派开始创办军事工业, 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教育培养不出所需要的科技人才, 他们开始更多地转向精通矿工、电报、海陆军人才的需求, 开办了一些更具有专业特色的新式学堂:福建船政学堂、南洋水师学堂、福建电报学堂、天津西医学堂……后来又建立多所更具针对性的专科实业学堂, 使得新式学堂不断壮大、发展。
———徐兆强《简析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
材料二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拟订学堂章程, 于1904年1月公布, 即《奏定学堂章程》, 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各学堂奖励章程》《各学堂管理通则》等。内容涉及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学务管理等, 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 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 分小学 (包括初等小学堂及高等小学堂) 9年、中学5年、高等学堂 (或大学预科) 及大学6—7年。规定任何学堂“均以忠孝为本, 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 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 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 练其艺能, 务期他日成才, 各适实用”为 宗旨。这一学制突出体现了“中学为 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对以后学制的组织形式影响颇大。
———《中国大百科全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学所知识, 概括洋务派办新式学堂的原因, 结合新式学堂的类型分析影响。 (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晚清学制调整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12分)
28.阅读下列郑观应生平简历, 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明郑观应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 (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C4.B5.B6.A7.D8.B9.D10.D11.C12.C13.A14.D15.C16.D17.C18.A19.B20.B21.C22.A23.A24.D25.D
二、非选择题
26. (1) 特点:最初是被动地向西方学习;承认自己的不足, 外国文化有优于自己的地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向外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基于功利的而不是人文理性的 觉醒, 是内外因 共同决定 的。 (6分, 答对3点即可)
(2) 发展情况:出现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三民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4分, 每点1分)
因素: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思想上,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 (4分, 每点1分)
(3) 特点:立足中国国情, 以儒学理论为依据, 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而不照搬。 (2分)
说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维新派“托古改制”借《春秋》公羊三世说阐述维新思想;孙中山将儒家思想中的“天下为公”“大同”和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创立三民主义;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创立毛泽东思想。 (6分)
27. (1) 原因:培养翻译人才, 便于和列强打交道;办洋务过程中需要技术人才;传统教育不能提供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2分, 每点1分)
类型及影响:语言类:培养了外语和外交人才, 有利于近代外交的开展。技术类: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工业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军事类: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 提高了中国近代军事技术水平, 增强了清政府的军事实力, 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类型各1分, 影响各1分, 共6分)
(2) 特点:学习西方教育体制;体系趋于完善;培养目标为各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重视普及教育;保留了封建因素。 (6分, 答对任何1点都可)
原因:近代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驱动;有识之士的倡导;爱国思想的推动;新式学校的兴起和发展;西方教育思想和体制的影响。 (6分, 答对任何1点都可)
28.背景:列强侵略,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外资企业出现;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生;西学东渐。 (4分)
贡献:兴办近代工业,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传播西方思想, 主张改良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动社会变革。提出了“商战”, 体现了近代先进分子探求民族富强之道的方向;其思想影响后来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 (6分)
【小学三年级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推荐阅读:
怪兽小学三年级作文07-26
小学三年级童话作文09-13
小学三年级续写作文09-21
小学三年级作文参考09-28
小学三年级作文夏夜10-02
小学三年级作文:小猫10-07
小学三年级作文过大年05-25
我会变小学三年级作文06-24
逗笑比赛小学三年级作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