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精选10篇)
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文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的人员,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具体关注招生专业目录中学院或专业是否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三)我校具有开展推荐和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资格,推荐和接收办法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是要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我校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全日制班均可接收推免生。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具体以省考试院指定的报考点的公告为准
(一)网上报名。报考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1.网上报名时间
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网上确认期间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7)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1.现场确认时间
11月12日前,具体时间以网报系统中各报考点的公告为准。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在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我校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
我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五、初试
(一)考生应当在12月14日至12月23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缺一不可。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四)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
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六、复试
(一)我校要对所有拟录取考生进行复试,如有必要,可再次复试。
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二)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我校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三)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我校自定。
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我校公布。(四)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应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加试方式为笔试。注意:1、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加试;2、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复试中考思想政治理论,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五)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六)少数民族地区仅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区域。
考生网报时应如实填写民族身份,现场确认后不得更改。(七)教育部确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我校根据“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本单位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本单位硕士研究生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校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比例一般按照招生计划的150%左右掌握,生源充足的招生专业,可以适度扩大差额复试比例。
七、调剂
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由我校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八、体检
关键词:金融危机,硕士研究生,报考,引导机制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在许多地方出现了“爆棚”景象, 各高校报名人数普遍增长, 为了掌握第一手实证资料, 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笔者借助自己的工作实际, 以金融危机为背景,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 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硕士研究生报考问题而设定, 通过数据收集、资料分析、对比研究, 旨在全面了解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际情况, 评估金融危机对研究生招考和培养的影响程度, 掌握其客观规律, 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问题和机遇, 构建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 进而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提供实证参考。
本研究选取湖北部分高校 (以7所211重点高校为主, 包括其他部分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 的2009年应届考生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实际收到问卷2484份, 有效问卷2028份。问卷主要围绕考研的目的原因、确定考研的时间 (包括确定报考的时间、确定学校的时间、确定专业和导师的时间) 、了解报考和备考信息的途径、备考的时间、对本科阶段学习的影响、对研究生招生的希望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
硕士研究生报考呈现的问题和机遇
基于实证样本的分析, 结合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的情况, 我们发现, 金融危机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直接影响是报考人数尤其是应届生报考人数的增长, 在此基础上呈现出许多问题, 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存在的问题
1. 竞争的激烈性。
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的情况分析, 这种竞争的激烈性首先表现在报考人数的剧烈增长, 10年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率达217.9%;其次表现在录取比例实际降低, 虽然从录取的相对比例看, 10年来似乎总体保持稳中有增, 甚至还有较大的增长, 但是随着各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推荐免试生比率的大幅度提高,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指标的增加, 实际录取比例明增实降, 录取竞争激烈。尤其是2009年,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表现更为突出, 录取比例相对下降, 报考人数反而再次回升, 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今后几年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2. 报考的盲目性。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硕士研究生报考表面上看来目的明确, 那就是“回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占据主导地位。调查中有几乎一半 (49%) 的考生是“为了更好地就业”选择了考研, 但到底考研能否一次性成功, 能否真正地“回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难还是未知数, 他们仍然是盲目的;而且还有5.6%的考生选择了“随波逐流或家庭压力”, 比率虽然不大, 但是绝对人数不少。这些考生本身报考就是盲目的, 或者说目的不够明确, 一旦被录取, 其培养可能又会面临新的问题。同时还说明金融危机不仅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3. 备考的仓促性。
从抽样调查情况来看, 一半以上 (53%) 的学生是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报考研究生, 甚至还有16%的同学是在大四上学期才决定报考研究生, 思考和备考的时间竟然只有三四个月, 显然是仓促应战、心怀侥幸;即使是那些早就准备考研的同学, 准备也不一定都很充分, 大部分考生所用于备考时间为一年左右, 其中还要学习本科阶段的相关课程, 处理许多个人问题, 备考英语四六级, 撰写毕业论文等, 真正用于备考的时间屈指可数。尤其是那些临时决定报考的同学, 他们几乎没有经过系统复习, 就直接上考场, 报考仓促, 准备当然也很仓促,
4. 改革和引导工作的滞后性。
面对金融危机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教育行政部门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 紧急调整招生政策、培养政策和就业政策, 缓解了金融危机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及就业工作的影响, 但是也暴露出了许多现存的问题, 比如研究生扩招问题、招生制度问题、培养模式问题、研究生就业问题等等, 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改革明显滞后。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绝对数达到124.6万, 其中应届生约占70%, 几乎占到全部应届本科生的1/3, 有的学校甚至达到50%以上[1]。因此, 无论是在抽样调查分析还是在从事招生工作的实践中, 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引导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通过对考生考研的目的原因、报考专业和报考学校等方面的调查, 我们发现, 对学生报考的科学引导甚至是系统的生涯规划迫在眉睫。
(二)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面临的机遇
1. 对考生而言, 机会增加、实惠更多。
金融危机背景下,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虽然存在许多风险, 但是也蕴含着许多机遇, 对考生而言, 由于国家为缓解金融危机带给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 出台了一系列对学生有利的政策, 如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考试加分制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扩大招生规模、弹性学制、鼓励报考以及增加就业岗位等政策, 这些都预示着硕士研究生在报考中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惠, 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2. 对招生单位而言, 生源充足、政策优惠。我
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一直存在生源不均衡的问题, 报考地区间的不均衡, 招生单位间的不均衡, 专业间的不均衡, 导师间的不均衡, 应届和往届间的不均衡, 这些除了考生自己的选择因素外, 许多是学校名气、科研能力、培养方式、国家政策倾向等因素所导致的, 而这次金融危机不仅给考生有了一个重新反思过去选择的机会, 更给招生单位带来了生源, 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的关注, 能够招收到更多优秀的学生。
3. 对国家而言, 抓住机遇、促进改革。
这次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也显示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检验了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在高等教育方面, 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为经济社会建设更好服务、大学毕业生更好地就业等,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应该分析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在研究生招生方面的种种问题, 抓住机遇、促进改革, 确保高等教育发展的稳定性, 加快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制度建设。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
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 当务之急是为新一轮和以后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构建立体引导机制, 使硕士研究生报考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引导机制构建
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 有推荐免试、全国统考、单独命题考试三种, 但免试、单独命题考试招生人数很少, 绝大部分考生都是通过全国统考方式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全部是采用全国统一初试加招生单位复试来完成。国家每年以接近120%的比例划定全国统一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 各招生单位既无降分录取的权力, 也无法对有限的生源进行选择。这种模式和制度, 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不利于高校自主权的发挥和选拔创新性人才, 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各个招生单位的总体规划, 尤其是对中、小型院校, 许多考生是通过调剂录取方式完成的,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2]。因此, 许多专家都提出了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扩大招生单位和导师自主权的做法, 也提出了包括改革考试制度、录取制度等一系列的方案。在现存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和制度的前提下, 构建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 首先就是要构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部) 的宏观引导机制。
通过实证样本分析, 可以看出有80%以上的考生是通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方网站或者其主办的官方网站来了解信息和进行报考。而我们在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受影响的根源时, 教育行政部门的研究生招生政策调整也是其根本因素。因此, 构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部) 的宏观引导机制, 首先是教育部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关注现实、深入调研、统筹兼顾, 及时出台科学的指导性意见, 并且将多年总结的成功经验和政策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充分发挥政策的时效性、制度的权威性和法律的稳定性;其次, 在宏观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 积极改革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制度, 尤其是统考科目的设置, 给予招生单位更多的自主权;再次,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调整招生计划, 在招生规模、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招录方式、培养模式、费用分担等方面及时发布权威的统计和预测, 从宏观上引导考生科学报考, 避免报考的冷热不均和生源浪费现象。
(二) 招生单位的中观引导机制构建
招生单位对学校的宣传、对专业的推荐、对导师的介绍, 以及学校培养方式的改革、招生规模的调整、奖励机制的实施等信息引导,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报考的选择。在调查中, 有88%的考生希望招生单位各种信息要公开、全面。因此, 构建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 招生单位作为桥梁, 必须构建中观引导机制, 对考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
构建招生单位的中观引导机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是招生部门必须根据自己监测的每年的报考数据、人数分布、专业设置、考试方式、录取程序、导师情况、学校特色、市场需要、就业状况等, 完善招生培养的信息数据库, 及时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 并且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 出台适合本校特色的招生政策;其次, 完善信息发布平台, 通过学校招生网站、报纸杂志、社会媒体等渠道, 将招生的最新政策、措施等信息, 迅速发布出去, 让考生能够及时查阅和了解;确保招生咨询系统的畅通, 报考网络在线服务、电话咨询、招生宣传等, 尤其是报考前有计划的招生宣讲, 面对面的答疑, 效果都很好[3]。
(三) 本科院校生涯规划等部门的微观引导机制构建
本科院校是考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梦开始的地方, 也是为硕士阶段打下坚实基础的地方, 没有本科阶段的引导, 学生的报考就很难跳出盲目性的怪圈, 调查中也有25%的考生希望得到本科学校生涯规划的指导, 64%的同学认为研究生报考对本科阶段的学习存在较大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考生报考的盲目性和心存侥幸心理以及部分考生一心只读考研书的现状对硕士研究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非常不利。因此, 要构建完整的硕士研究生报考的立体引导机制, 必须包括本科阶段的微观引导机制。
构建本科阶段的微观引导机制涉及不同的主体, 包括基础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甚至是已经读研的校友。但是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 承担重任的主要应该是生涯规划部门的教师。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不一定有系统的生涯规划部门, 但是几乎都存在类似的机构, 如就业指导部门、毕业分配部门, 或者是辅导员等, 因此, 我国构建本科阶段的微观引导机制, 就要充分发挥不同微观主体在硕士研究生报考中的引导作用, 把硕士研究生报考作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的一部分,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 首先要提高高校学生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使辅导员成为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导师, 能够及时了解本科生的实际和心理状态, 了解国家政策和形势, 从大一开始就进行系统的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并将其渗透到整个大学阶段,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考研, 理智选择考研, 科学准备考研, 顺利实现考研。其次, 要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引导作用, 要把考研的目的, 考研的内容, 考试的技巧、能力等渗透到课堂上, 与课堂教学相衔接。如果学生为了考研而只学习考研课程, 荒废了本科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 不仅很难到达录取的标准, 即使录取了, 也很难适应专业和社会的需要, 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都不利。再次, 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部门的引导作用, 就业指导部门掌握着每年各个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能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以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他们可以根据以往的数据、学校实际和国家政策, 预测出未来的就业前景, 从而给研究生报考一个合理的建议, 引导报考者正确报考。最后, 还要发挥已经读研的校友, 或者同班、同寝室等同学的相互引导和激励作用。
总之, 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引导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立体的系统, 必须综合发挥国家、学校和老师等几个方面的作用, 各自发挥所长、相互协调, 共同引导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com.cn/education/txt/2009-02/18/content_17297923.htm.
[2]王志兵.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 (2) .
【关键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招生政策 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18-02
一、研究生院主要部门职能简介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是学术理事会和研究生委员会的管理机构,通过教职工的管理,有权行使并实施各项规定和政策。在研究生院内部,不同的办公室为研究生、教职工和其他员工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各自的问题。招生办公室处理与招生相关的所有问题。奖学金办公室管理大学中奖学金的评定和管理。任命办公室负责审核所有研究生提交的学术任命申请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学位办公室负责对照基本要求,监督研究生的学业进展,收取并审批学生与选课、专业课程增加或改变、委员会成员任命与改变、及论文归档相关的所有事宜。
研究生顾问是为研究生提出学术建议的教职工人员。研究生顾问需要在学生选择学习的项目及申请增加或减少课程时帮助学生,保留被指导学生的记录并且每年审核一次项目中所有研究生的记录,在某位学生没达到获得学位所要求的进度时,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研究生院[1]。
二、招生政策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负责监督与研究生申请及录取相关的所有事宜。研究生院设定总体招生名额。各个项目负责审查申请人并推荐最优秀的申请人入学。
伯克利招生的基础是择优录取,鼓励各个项目发展多样的学生团体。项目招生委员会应遵守研究生委员会声明“研究生招生和选择的多样性”并确保审核包括了多样的标准,避免有能力而且会在该领域中对大学做出贡献的申请人落选。
除了统一的最低录取要求,一个项目可以选择任何适用于其评价的标准作为该项目录取的标准,包括但不仅限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等级分数平均分、工作经历、考试分数、推荐信、和过去成绩的证明等等[1]。
三、课程管理
1.课程设置
伯克利的课程主要包括六个级别,分别是100、200、300、400、500和600系列课程。其中100系列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200系列课程主要介绍学科的关键术语和核心理论;300系列的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再进一步深入探讨学科领域和技能;400系列课程是实习或“个案学习”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在真实情景中的初步应用;500系列的课程主要是基于个人或小组的研究性学习,强调运用学科知识促进社会的进步;600系列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的考试而准备[2]。
2.最低分数要求
研究生院对学生的最低分数标准是:学生必须在选修研究生及更高水平课程的基础上,保持等级分数平均分至少3.0,才能保持学术信誉良好并晋级为学位候选人。一些项目可能有比研究生院要求的最低平均分3.0更高的标准。学生的等级分数平均分是按照学生在学校完成的以字母分级给分的课程计算。基本比例是:A=4,B=3,C=2,D=1,F=0。
有些课程持续时间超过一个学期,在课程未结束的学期末,教师给出的是临时成绩“过程中”等级(IP)。在结束的学期末,任课教师会向教务主任办公室提交字母等级分数并用于两个学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
如果一个学生的工作和表现能通过课程,但是由于不可控的情况,例如突然生病,没有完成课程,老师可以给学生未完成等级的分数(“I”)。
四、硕士学位政策
1.硕士学位计划
计划I
要求学生完成研究生或更高水平的课程最少20个单元,并完成论文。在这20单元的课程中,最少有8个单元是学生所学专业科目200系列的课程。如果学位所要求的最低课程数目多于20单元,那么单元总数的40%必须是200系列的课程。
计划II
要求学生完成研究生或更高水平的课程最少24个单元,并通过最终综合考试;或者如果研究生委员会批准,可以完成一项由项目管理的硕士科研项目。在这24单元的课程中,最少有12单元是学生所学专业科目200系列课程。
2.晋级为硕士学位候选人
计划I的学生必须在归档论文之前晋级为候选人。晋级时,需要提交个人的候选人申请并列出论文委员会成员名单。计划II的学生必须在参加综合考试之前晋级为候选人。
3.完成论文(计划I)或通过综合考试(计划II)获得学位
计划I全体论文委员会成员必须对学生论文持一致意见并在同意页上签字。如果有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论文持不同意见,委员会主席需与该委员开会讨论。在委员会成员不能达成一致或全体成员都认为论文不合格的情况下,研究生委员会的管理委员会将做最终的决定。
对于计划II的硕士学生,每个项目会决定最终综合考试的内容及形式,该考试将包括该领域硕士学位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该考试可以是笔试、口试也可二者结合。
五、资助政策
研究生院奖学金办公室管理奖学金相关事宜。大学发起的资金资助分为三大类: 奖学金、学术任命、贷款。奖学金办公室负责超过600项奖学金,每一项都有其独特的标准[1]。获得大学奖学金的学生需要全日制注册并在该奖学金发放的领域里努力学习,取得令人满意的学术进步并保持GPA3.0或以上。
六、结语
本文分析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对我国国内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有所帮助。首先,在管理人员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顾问制,增加设置研究生顾问职位。研究生顾问的职责可以设定为: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可以签署增加或减少课程的申请书;保留其权限内所有已入学学生的档案;向研究生院院长提供某个学生发展情况的信息等[3]。其次,在管理方面,可以看出伯克利对课程的设置层次清晰,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也很明确。过程中等级和未完成等级成绩更是给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制定好了解决方案。一旦学生出现了相关问题,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细节之处体现出了公平的原则。伯克利大学的细节化管理及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值得我国高校借鉴。最后,在考核学生学业时,晋级为硕士学位候选人是伯克利校方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考查。只有晋级为硕士学位候选人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或综合测试准备阶段。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研究生获得学位的过程及考核简单了许多。当然,以上的分析并不代表伯克利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完美的,也不是要对其照搬照抄,只是希望通过简要的介绍,能对我国高校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有所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N/OL] http://www.berkeley.edu
[2] 熊华军.丁艳.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91
[3]王栾井.杜佳. 国外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 学海, 2004,5:174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所有选择东南大学报考点(3202)的考生必须由本人凭网报编号及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现场确认,他人代替无效。
应届本科生须出示学生证;往届生须出示毕业证原件。
目前在读本科的非应届毕业生不得报考,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
时 间:11月10―14日(8:30―11:30;13:30―16:30)
地 点: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逸夫建筑馆一楼大厅
报考费:推免生60元,其他考生120元。
注 意:只以现金方式收取报名费,不刷卡!
考生报名前请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考前,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在职考生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在校研究生须经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其他人员须经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和录取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纠纷,与招生单位无关。目前在读本科的非应届毕业生不得报考,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
一、学术型研究生报考条件
1.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⑵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⑷ 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详见《东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凡在国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持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证明。
3.本科阶段是国防生的推免生或统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属选培办的同意,并在报名信息的“现役军人码”栏中确认“国防生”身份。对故意隐瞒“国防生”身份的考生,我校经查实后将不予录取。
4.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必须在现场确认后及时将加盖公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资格确认表》寄送至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 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的考生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 报考法律(非法学)的考生,必须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3. 其他专业学位类别的报考条件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致。
4. 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原则上报考类别为“委托培养”;其他类别参加全国统考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类别一般为“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
5. 我校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软件工程硕士不接收强军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报考。
三、考生报名时必须准确填写报考类别
非定向或自筹的考生――如被录取,我校需向考生所在档案单位调取人事档案,学生毕业后“双向选择”就业;
定向或委培的考生――如被录取,我校需和考生所在工作单位签订定向或委培协议,学生毕业后回原定向单位或地区工作。
我校定向计划专用于强军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考生。
四、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建筑学院美术学专业的考生必须在东南大学报考点报名和考试,其他类考生应在当地省级招办指定的地点报名和考试。
五、资格审查和体检一律在复试阶段进行。资格审查时如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一律取消其复试资格并不得进行调剂;不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及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录取资格。
六、为保证考试的严肃性,我校对有任何一门考试科目违纪、作弊或缺考考生的答卷均不予评阅。
七、考生于2011年12月25日―201月9日可登陆中国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1、考生要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和《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做诚信考生。
2、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无有效身份证件者一律不准进入考场。
3、考生不得携带任何书刊、报纸、稿纸、资料、通讯工具(如手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和手表等计时工具或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4、考生迟到15分钟后,不准进入考场参加当科考试。考试结束前考生不得交卷出场。
5、考生进场实行进场签名制度。
6、按照省招办规定考生不准携带手表等计时工具进入考场,考试开始、结束时间以考场信号发布时间(哨声)为准。考场内的钟表为参考时间,钟表时间与考场信号发布时间(哨声)的时差请考生自己记录掌握。
7、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将《准考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放在桌子靠近走道的一角以便核验。考生领到答题卡、答题纸、试卷后,应当在指定位置和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涂姓名、考生编号等信息,按照指定位置粘贴条形码等。凡漏贴条形码以及漏填、错填或者字迹不清的.答卷影响评卷结果,责任由考生自负。
8、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应当立即停止答题。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的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上,由监考教师逐一收取。自命题科目,由考生将试卷、答题卡、答题纸(或者答卷)装入原试卷袋内并密封,同时,在密封条上签字。经监考员逐个核查无误后,方可逐一离开考场。
9、考生应当在答题纸的密封线以外或者答题卡规定的区域答题。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写在草稿纸或者规定区域以外的答案无效。不得在答卷、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答题过程中只能用同一类型和颜色字迹的笔。
10、考生必须遵守考场纪律,服从考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有违纪、作弊等行为的,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11、因我校报考点标准化考场数量有限,经郑州市招生公室协调,报考郑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的部分考生(考生编号后四位大于‘0300’的考生)考场安排在郑州财经技师学院,地址中原中路128号(中原路与西三环向东100米路北财院街内),请相关考生注意查看考场地点。
12、报考建筑、设计类考生,1月6日上午的考试安排在第341-343场,地点南核心教学区三号楼东侧南3―209教室、南3―210教室、南3―211教室。
13、报考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的考生1月6日上午到郑州大学新校区美术学院教室参加考试。
14、报考郑州大学音乐系的考生1月6日上午到郑州大学南校区音乐系教室参加考试。
15、考试日期:2014年1月4日至5日,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7日上午8:30进行。
16、考风考纪举报电话:河南省招办举报电话:68101521;郑州市招办举报电话:6788;郑州大学举报电话:67780050
研究生预报名说明
【2009-10-10 9:56:05】 【打印】 【关闭】
为了缓解2010年研究生招生网上集中报名工作的压力,教育部规定,于2009年10月10日至14日开通2010年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在此期间,201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进行网上预报名。错过预报名阶段的应届生可以在正式报名阶段报名。在预报名阶段报名的非应届生,其报名信息亦有效。预报名成功后,考生在网上报名系统填报的信息有效,且在网上报名正式开通时段(2009年10月16日—31日每天9:00—22:00)内,可随时修改报名信息。但“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不可再进行更改。
1、请认真阅读北京市及报考学校的全部公告信息。不按公告要求报名,误填、错填报考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导致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报考前,请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页网http://;yz.chsi.cn(教育网)
http://(公网)),阅读《2010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
3、网上预报名起止时间为:2009年10月10日至14日,每天9:00-22:00。请在预报名中成功提交报考信息的考生牢记自己注册的用户名和设置的„密码‟,以及网上报名系统给定的„报名号‟。4、2010年选择北京地区报考点采取„网上支付‟的缴费方式。预报名期间 „网上支付‟(网上交费)功能同时开通,北京报考点考生可以网上支付报考费。预报名期间未支付报考费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正式开通后,再进行网上支付。
5、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三项内容将不得修改。其他已提交的网报信息,考生仍可在网上报名起止时间内,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请考生在提交信息和进行网上支付报考费前,务必认真核准所选择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因错选上述三项信息而误缴的报考费,将不予退还;此时考生若要正确报名,必须重新注册、报名、缴费。
6、所有考生均须到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2009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
(2)确认程序:考生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等部队有效身份证件)、学生证(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学历证书(非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网上报名的报名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查验 → 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 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国内关于影响硕士研究生课程评价因素的研究寥寥无几, 而国外关于课程评价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如Martin E.Amin (2002) 认为影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因素有“教师和学生相处的融洽程度、作业和反馈评价、作业量、帮助的有效性、课程的组织、语言和交流”[2];Crawford and Bradshaw (1988) 认为影响课程教学评价的因素有“课程内容知识、课程的计划和组织、教师教学的兴趣和帮助学生的意愿”[3];Gadzella (1988) 认为影响学生对课程评价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有“课程内容的知识、课程灵活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及讲义的准备情况”[4];美国学生评价课程涉及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水平、课本和其他阅读材料的实用性、课程目标和评分制度是否清晰地阐释、作业量、课程内容的条理性、课堂气氛的活跃性、教师板书和幻灯片内容的简洁性、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紧密性、教师评分的公正性、作业难度的适合性及设计的合理性、考试难度及设计、作业和考试是否及时批改[5]。
一、研究对象、问题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 包括教育技术学、历史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和地理学科教学等六个专业。共发放问卷109份, 回收92份, 回收率为84.40%, 有效问卷91份, 有效率为98.91%。其中教育技术学发放8份问卷, 有效问卷8份, 有效率100%;历史学科教学发放11份问卷, 有效问卷11份, 有效率100%;思政学科教学发放16份问卷, 有效问卷13份, 有效率81.25%;生物学科教学发放17份问卷, 有效问卷16份, 有效率为94.12%;数学学科教学发放30份问卷, 有效问卷24份, 有效率80%;地理学科教学发放27份问卷, 有效问卷19份, 有效率70.37%。其中男生共24人, 女生共64人, 3人性别资料缺失。
(二) 研究问题
本文的调查问题主要涉及:一是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的各因素分布;二是不同性别、不同课程 (分为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两个维度) 和不同学科/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在课程评价的影响因素上是否呈现出差异性。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通过对国内外影响课程评价的因素作系统的文献梳理, 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现有研究, 本文将影响硕士研究生课程评价的因素分为:课堂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学习收获、学生的努力与投入、课程难度、课业量、课程进度。
2. 问卷调查法:
本文借鉴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设计的《学生评价教学问卷》“SIRII”, 并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问卷由两大部分组成, 共28个问题, 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专业等, 第二部分是有关课程评价, 分别是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学习收获、学生的努力与投入、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 总体评价。其中课程评价为因变量, 其余为自变量。本文采取分层抽样法, 对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6个专业进行问卷抽样调查, 并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的各因素
经数据分析可知, 学习收获是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740;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554、0.562、0.558、0.599、0.604;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221、0.282、0.238。
(二) 影响不同性别、不同课程和不同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的因素
1. 学生性别与课程评价。
经数据分析可知, 学习收获是影响男生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809;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男生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661、0.686、0.626、0.656、0.636;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男生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171、0.202、0.259。
学习收获是影响女生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708;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女生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488、0.498、0.541、0.579、0.587;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影响女生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273、0.336、0.233。
综上所述, 男生与女生在课程评价上的相同点是, 学习收获的因素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课程评价均有显著影响, 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的因素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课程评价均有较为显著影响, 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的因素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课程评价均影响较弱。不同之处是, 男生在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因素的回归系数相对高于女生, 即男生相对更为重视上述因素;而女生在课程难度和课业量的回归系数上相对高于男生, 即女生更为重视课程难度和课业量的因素。
2. 课程类别 (以公共课与专业课为分析维度) 与课程评价。
经数据分析可知, 学习收获和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是影响公共课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786和0.705;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0.633、0.654、0.607、0.681;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205、0.305、0.338。
学习收获和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是影响专业课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为0.704;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以及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0.524、0.489、0.553、0.528、0.511;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回归系数分别为0.186、0.167、0.131。
综上而言, 影响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评价的因素大致相同, 但从回归系数的大小来看, 公共课程的回归系数相对高于专业课程, 即学生对公共课程的要求更高, 公共课程只有在各项因素上比专业课程更好, 才有可能得到与专业课程相同程度的评价。
3. 学科/专业与课程评价。
经数据分析可知, 学习收获的回归系数在各专业所有因素中均为最高,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732、0.768、0.725、0.517、0.778、0.820, 即影响课程评价最显著的因素是学习收获。除历史专业外, 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在其他五个专业中的回归系数均为最低, 即这三个因素对课程评价的影响是最弱的。
除去影响最为显著的学习收获这一因素, 还有几个数据是值得注意的。
在教育技术学和数学学科教学专业中, 课程难度的回归系数为负, 回归系数分别为-0.280和-0.101, 即这两个专业在课程的难易程度上偏难, 使得学生在课程评价时受到消极的影响;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课程进度这一因素的回归系数也为负数, 即该专业的某些课程进度有些快, 使得学生在课程评价时受到消极影响。历史学科专业中各因素的回归系数相对来说比较平均, 即各因素对学生的课程评价均存在一定的影响, 包括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思政学科专业在课程计划与组织的回归系数为0.700, 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是最高的, 即在六个专业中课程计划与组织对该专业学生课程评价的影响最为显著。地理学科专业在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学生努力与投入和课程进度等五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776、0.715、0.809、0.775、0.490, 均高于其他专业, 即这五个因素对该专业学生课程评价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
总之, 学习收获是对课程评价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而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是对课程评价影响最弱的因素,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课程难度和课程进度以及数学学科专业在课程难度上须作一定的调整, 地理学科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要求相对高于其他专业。
三、建议
(一) 讨论
综上所述, 学习收获是影响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即学生在本课程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越多, 对今后学习的帮助价值越大, 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那么, 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就越高。
课程计划与组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学生努力与投入是影响课程评价较为显著的五个因素。就课程计划与组织而言, 在本研究中指的是教师对本门课的目标解释得越清晰、对课程内容准备得越充分、对教学内容越熟悉、对课堂时间利用得越有效、对学生的学习越有帮助, 则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就越高;就课堂交流而言, 在本研究中指的是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是清晰易懂、讲述课程内容所使用的例子越有效、善于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上课的热情越高, 则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就越高;就师生互动而言, 在本研究中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反应速度及时并有效、教师对学生非常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十分关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意见认真倾听并采纳, 则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就越高;就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而言, 在本研究中指的是教师对作业、考试和论文评分的公正性, 作业对本门课学习的帮助程度。
课程难度、课业量、课程进度这三个因素对学生课程评价的影响较弱, 即课程的难易程度、课业量的多少以及课程进度的快慢对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影响不大。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 样本相对单一, 且由于研究方法所限, 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反映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评价的因素。
(二) 建议
1. 重视学生的学习收获, 使本门课对学生的长远学习有所帮助, 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就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而言, 对全日制教育硕士进行授课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术型硕士导师, 而并非专门针对全日制教育的硕士导师。因此, 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考虑到应用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差别, 而是采用学术型硕士相同的授课方式, 使得部分课程在应用性和实践性上存在不足, 学生多收获理论知识, 而较少收获到实践应用知识。
2. 重视课程的计划与组织, 重视课堂交流, 重视师生互动, 重视作业、考试和论文评分的公正性。就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而言, A大学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上才刚刚起步, 因此, 在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设置上还不够完善, 同时部分教师在课程计划与组织上存在一定问题, 教师在对作业、考试和论文等的检查和评价上也不够重视, 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对课程持敷衍态度。
3. 要考虑到学生性别、不同课程和不同学科/专业等外部因素的不同, 在课程实施上区别对待, 以取得更好的课程效果。就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而言, 由于公共课程是各个不同学科/专业的教育硕士一同上课, 教师在授课时难以考虑到各专业对课程需求的不同;在专业课程上, 有部分专业是不同年级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硕士以及农硕一起上课, 则更显混乱, 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性质的硕士研究生在课程需求上的不同。
摘要: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的历史背景下, 本文试图以A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调查对象, 分析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评价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 学习收获是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评价最为显著的因素, 课程难度、课业量和课程进度则是影响课程评价较弱的因素。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1][瑞典]胡森, [德]波斯特尔斯威特;江山野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1:168.
[2]MARTIN E.AMIN.Six Factors of Course and TeachingEvaluation in a Bilingual University in CentralAfrica Assessment&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02, (3) .
[3]CRAWDFORD, P.L.&BRADSHAW, H.L.Perception of cha-racteristic s of effective university teachers:a scaling analysis.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Measurement, (1988) 8:1079-1085.
[4]GADZELLA, B.M.College student views on ratingsof an ideal professor.College and University, (1988) 44:89-96.
1、在汉字演进过程中出现过的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 )、( )、( )、( )。
2、在纸张大量生产和使用以前,( )因其便于取材、制作低廉而成为书写文字的主要载体,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沿用时间超过千年。
3、我国古代刻书业非常发达,主要有( )、( )、( )、( )四种生产方式。
4、( )是主要用于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5、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有:信息采集、( )、组稿、审稿、( )、( )、( )、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 )、反馈信息收集。
6、从2002年起,我国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已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在取得证书后( )内由所在出版单位统一申报职业资格登记;未能及时登记的,在规定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下,可以保留其( )内申请职业资格登记的资格。
7、根据《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除著作权人与图书出版者另有约定外,出版图书的付酬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 )、( )、( )。
8、妈妈;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孩子:我完成作业了,我出去玩了。请问孩子的做法符合妈妈的要求吗?请写出分析过程。( )
9、“并非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甲队获得了出线权,所以,乙队没有获得出线权。”此推理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
10、“我们应当尊敬老师,因为不尊敬老师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尊敬老师不对呢?因为学生应当尊敬老师。”该论证所犯逻辑错误是( )。
11、“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该推理所犯逻辑错误是( )。
12、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是( )。
13、《四库全书》是在( )朝修纂的。
1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人们不分贵贱等级,互利互爱的思想家是(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 )说的。“白马非马”说出自 ( ) 之口。
15、“六亲不认”中“六亲”指的是:( )。
16、“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此句应修改为:( )
17、“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品种好,管理得当,一般长势良好。”此句不通顺,应修改为:( )
18、标出下面划横线字的注音:
病入膏肓( ) 揠苗助长( )
草菅人命( ) 炙手可热( )
19、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字:
穿流不息( ) 一股作气( )
一诺千斤( ) 迫不急待( )
二、简答题(共30分,每个15分)
1、某人要开书店,请向他介绍我国出版发行的管理依据以及审批流程。
2、我国禁止出版的出版物内容有哪些。
三、论述题(共30分)
我国数字化出版概述及发展趋势
四、作文(共50分)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俗语,对于这句话的内涵你怎样理解?请自拟题目论述,字数要求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汉字演进过程中出现过的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在纸张大量生产和使用以前,(简牍)因其便于取材、制作低廉而成为书写文字的主要载体,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沿用时间超过千年。
3、我国古代刻书业非常发达,主要有(官刻)、(私刻)、(坊刻)、(寺院刻书)四种生产方式。
4、(书号)是主要用于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标准化识别代码。
5、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有: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
6、从2002年起,我国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已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在取得证书后(3个月)内由所在出版单位统一申报职业资格登记;未能及时登记的,在规定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下,可以保留其(5年)内申请职业资格登记的资格。
7、根据《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除著作权人与图书出版者另有约定外,出版图书的付酬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版税方式)、(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一次性付酬方式)。
8、妈妈;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孩子:我完成作业了,我出去玩了。请问孩子的做法符合妈妈的要求吗?请写出分析过程。(不符合,妈妈:只有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完成作业是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9、“并非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甲队获得了出线权,所以,乙队没有获得出线权。”此推理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正确﹁(甲队∧乙队)→﹁甲队∨﹁乙队 已知甲队获得了出线权,否定﹁甲队,所以﹁乙队)。
10、“我们应当尊敬老师,因为不尊敬老师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尊敬老师不对呢?因为学生应当尊敬老师。”该论证所犯逻辑错误是(循环论证)。
11、“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该推理所犯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
12、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是(《史记》 )。
13、《四库全书》是在(清)朝修纂的。
1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人们不分贵贱等级,互利互爱的思想家是(墨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说的。“白马非马”说出自(公孙龙) 之口。
15、“六亲不认”中“六亲”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
16、“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此句应修改为:(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
17、“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品种好,管理得当,一般长势良好。”此句不通顺,应修改为:(这个县的水稻,由于品种好,管理得当,一般长势良好。)
18、标出下面划横线字的注音:
病入膏肓(huāng ) 揠苗助长( yà )
草菅人命(jiān ) 炙手可热( zhì )
19、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字:
穿流不息(川 ) 一股作气(鼓 )
一诺千斤(金 ) 迫不急待(及 )
二、简答题
1、某人要开书店,请向他介绍我国出版发行的管理依据以及审批流程。
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审批流程:由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即:新闻出版总署(针对总发行单位)以及各级新闻出版局(针对相应各级发行单位);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
2、我国禁止出版的出版物内容有哪些。
《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五)宣扬邪教、迷信的;(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六条 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三、论述题答案略
Hendon校区距伦敦中心只需35分钟的车程,Hendon火车站到英国其他地方都十分便利。随着St Pancras国际火车站的开通,Hendon校区的学生到欧洲主要地区、英格兰南部更加方便了,到巴黎也只需要两个小时。Cat Hill校区和Trent Park校区乘地铁到伦敦中心都需要40分钟时间。
英国密德萨斯大学住宿信息
米德萨斯大学共有7幢宿舍楼,为学校1,350名学生提供住宿,有套房式宿舍,也有传统的公用卫生间与厨房的宿舍。每个宿舍配有网络。学校宿舍平均花费为87英镑至103英镑一周。校外有很多的租房,租金约为每周80至100英镑。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危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变成了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入手,探讨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在阐述信息不对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表现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和企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柠檬效应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精英教育已经有了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逐渐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较大,劳动力供给长期处于绝对过剩的状态,这种情况决定了,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面临的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在经济下行波动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将会更大。另一方面,在招聘大学生时,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人格品质,其次才是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个人职业能力。然而,在校大学生则更重视专业基础知识、外语水平、领导能力等。他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热衷于各种证书的考取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没有认识到当代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以及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员工。于是,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大学生显得束手无策,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存在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最终使得应届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四处碰壁。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观点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例如,买者对所购商品的信息的了解总是不如卖商品的人,因此,卖方总是可以凭信息优势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交易关系因为信息不对称变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代理人,不具信息优势的一方是委托人,交易双方实际上是在进行无休止的信息博弈。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如果掌握信息比较充分,则那一方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有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骗的动机,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信息贫乏的一方,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他们只有被动接受现有信息,至于其真实性却无从考证。综上所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是由于高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三者直接缺少信息沟通所引起的,本文在具体分析三者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及建议。
三、信息不对称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表现?
由于就业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专业的职业顾问缺乏等,大学生就业绝大多数属于初次就业,他们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并不十分了解;如果没有适当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供就业信息与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市场过程显然面临着市场效率的损失。同时,高校毕业生本身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他们对自身的缺陷和能力了如指掌,而用人单位却无法完全掌握毕业生的详细信息。由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在协议书签订前后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的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不注重与市场信息的及时对接。比如一些学校不做专业需求预测,而是按照招生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某些专业的学生。然而四年以后,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原来的热门专业需求已经很少了。还有些学校有什么老师和资源就开什么专业,而不管市场需求与否,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在当前就业压力下,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了。但是许多高校一直以来沿承下来的教育方式,知识结构体系,却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大部分的学校还是以枯燥的理论教学为主,在一种完美的假设前提下,给学生描述一个完美环境下的精确结论。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而是一直沿用过去的思维模式,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
(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人才需求过于功利化,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出于自己利益考虑,都希望能过通过“双向选择”来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采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很多数企业招聘时没有制定相关方案,基本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如果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而不进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对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除此之外,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信息如岗位、人数等,由于公布渠道不同,毕业生未能及时获得信息。部分用人单位习惯于政府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或人才市场的招聘会,对学生的分布情况和专业水平等没有较充分的认识,造成双方见面互不了解。在企业埋怨大学生缺乏技能的同时,又拒绝学生实习,认为大学生的实习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因此,常常把大学生的“实习”变成“参观”,大学生在企业员工带领下“浏览”一番工厂便敷衍了事,殊不知这种先期的信息沟通工作的缺失,最终导致了企业在今后人才需求时候的空白。
(三)高校与大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高考结束后,学生在报考学校时,对所要选择的学校及其专业情况不是很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对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使其个人在大学四年未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另外,高校在招生时,学校只能通过学生过去的个人档案和高考成绩来确定是否录取,对于学生其他素质、能力方面知之甚少。随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时的信息存在于各个相关部门,零散、不完整,到毕业时,在就业管理部门形成的学生信息也是不完整的。它的内容单一无个性化,未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能力与实力。
四、关于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为企业与高校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有战略眼光,要考虑长远利益,同时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更要发挥监控的职能,随时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建立市场与高校双方的反馈机制,随时调整政策的具体实施手段对不恰当的内容作修改。 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构建平台,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最为迫切、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畅通,也就是人才的供需信息畅通,才能使人才的输送与接收顺利的进行。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资源优势和权威性,使这个信息平台达到预期效果。具体建议如下:(1)由政府和高校、企业合作,搜集全方位的人才供需信息渠道。(2)通过政府对高校和企业建立信用评级制度,保证双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来解决人才供需双方不信任的问题。这是政府信息平台区别于一般社会人才中介网站最重要的一点。(3)建立人才供需的信息数据库,把经过鉴定的双方信息输入数据库,同时建立信息匹配功能和查询功能。(4)为信息数据库与成员提供公义的数据库查询服务。
(二)高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高校要想使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真的成为人才,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随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结构和人才需求规划,把这些信息与自己的招生工作相结合;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水平,把这些信息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各课程知识内容和结构。?
同时,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现实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不只是针对毕业生的,现实的就业工作应该从现实入学就开始,在现实入学之初,学校就应该建立专门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聘请专门的职业规划化师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为学生四年的学习指明方向;在大二、大三阶段,通过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真正的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在大四阶段,学习应该积极地搜集各种人才需求信息,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比如,推出考研优惠政策、西部优惠政策、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等有力措施,推动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企业转变用人观念,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模式。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需求规划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建立人才储备制度。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是应聘者意识到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接受培训的机会,才不至于使广大的毕业生对企业没有信心,而只是把企业当作跳板,企业才能留住人才。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把自己的人才需求规划和人才培养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完善的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关系。
(四)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调整就业心态。大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就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要改变陈旧思维习惯,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大学生自己在思想上要有这样的认知:首先要打破区域限制;其次要打破专业限制;最后还要打破计划体制观念,努力做到业务素质扎实,具有创新意识,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人自主创业精神。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将择业观与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在提升自我能力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树立就业危机意识,通过参加学生社团、比赛等多种途径锻炼自己,注重综合技能的培训。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最新就业信息,不断与时俱进。最后,在应聘时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会有回报,理性面对职场中的成功与失败。
五、结束语
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并且制定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其次,企业也要树立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不要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最后,学校要做好全方位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陆乃麟.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 吴宏志.大学扩招与就业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05.
[3] 张婷.浅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问[J].思想战线,2013.
[4] 田华伟.信息非对称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
[5] 杨艳红.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推荐阅读:
江西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10-22
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办09-25
波士顿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留学条件详解07-09
中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通知06-07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12-20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6-26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11-08
天津商业大学接收免试硕士研究生办法12-14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须知06-29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9-22